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一、单选(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哲学的()A.唯物主义思想B.辩证法思想 C.可知论思想 D.决定论思想2.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A.广延性 B.存在性 C.物质性D.可知性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物质和时空的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4.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A.联系的 B.精神的C.发展的 D.实践的5.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A.质量互变的观点 B. 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6.提示事物发展趋势和道路的规律是()A.否定之否定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C.对立统一规律 D.内容和形式相互作用规律7.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人可以创造规律 B. 人可以消灭规律C.人可以改变规律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唯物论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可知论的观点9.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10.16世纪末,伽利略通过在比萨斜塔所做的自由落体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降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成正比的说法。
这件事说明()A.真理是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真理是由相对真理走向绝对真理的过程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唯一标准11. 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C.政治制度 D.生产方式12.生产力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13.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唯一动力B.最终动力 C.根本动力 D.直接动力1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B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下列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是(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伦理学D.马克思主义社会学2.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 )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运动的绝对性C.是否承认世界的物质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有的哲学家认为,天地万物都是元气构成的,一切有形物体的生长毁灭都是元气聚散的结果。
这是一种(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4.下列各项比喻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C.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5.矛盾的斗争性是指( )A.矛盾双方相互依存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6.揭示事物的发展状态和形式的规律是(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本质决定现象规律7.下列各项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A.风来雨至,电闪雷鸣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C.摩擦生热,热胀冷缩D.夜尽昼至,昼尽夜来8.“从本质上看,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这是一种(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观点9.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基本形式的是( )A.感觉B.概念C.判断D.推理10.把实践证实的理论看成是永恒不变的绝对真理,并当成检验其他一切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这是一种(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理论观点C.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11.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在工作中必须坚持( )A.一切从人的需要出发B.一切从主观愿望出发C.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D.一切从理论原则出发12.下列选项属于意识形态的是( )A.语言学B.逻辑学C.数学D.哲学13.在生产关系体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方式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D.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14.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又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这种观点属于( ) A.折中主义观点B.相对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唯心主义观点15.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A.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的发展B.摆脱历史条件的制约C.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D.决定历史时代的特点1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低于必要劳动时间17.从较长时期看,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消费资料的物质内容( ) A.不会有很大变化B.会不断扩大C.会不断缩小D.只能有小幅度微调18.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B.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比例C.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19.资本主义民主制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B.君主立宪制C.民主共和制D.普选制20.超额利润是( )A.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B.个别价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C.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市场价格的差额D.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标志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经典著作有(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B.《德意志意识形态》C.《哲学的贫困》D.《共产党宣言》2.下列各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的有( )A.物是感觉的集合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绝对精神”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表现在(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本质C.实践是检验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4.下列选项中属于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界定的有( )A.劳动是人的本质B.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C.人的本质是人的全部属性的总和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5.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B.促进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平衡C.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错误。
大学马克思考试试卷

大学马克思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哪一方面?A. 政治制度B. 文化影响C. 经济基础D. 社会关系2.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哪部著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3.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了哪种社会主义?A. 空想社会主义B. 国家社会主义C. 拉萨尔社会主义D. 无政府主义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资本与劳动的矛盾B. 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家与工人的矛盾D.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5.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批判了谁的哲学思想?A. 黑格尔B. 费尔巴哈C. 普鲁东D. 康德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2. 马克思是如何理解“剩余价值”的?3. 马克思对于未来社会的基本设想是什么?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有哪些主要内容?四、案例分析(共30分)请分析以下案例,并说明马克思的哪些理论可以用来解释这一现象。
案例: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大型科技公司通过收集用户数据并进行分析,从而实现精准营销,获取巨额利润。
然而,这也引发了关于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的社会讨论。
考试结束,请同学们交卷。
[注:以上内容为模拟考试试卷,实际考试内容和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第题1分,共40分。
)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 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阶级斗争3、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4、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5、“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意识能动性的观点是()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b.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c.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d.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6、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物性c.结构性d.可分性7、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8、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c.一切从实际出发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9、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辩论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11、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形式是()a.事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过程b.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c.事物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d.事物不断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12、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C.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D.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与时俱进C.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3、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A.正确反映了时代潮流B.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C.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D.批判地继承了人类文明成果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5、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6、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不仅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是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9、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法B.科学社会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发展性1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是A.工业革命B.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蓬勃发展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19世纪英国、法国、德国的三大工人起义12、马克思和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B.历史观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3、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B.基本内核C.精髓D核心14、〃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多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坚定的革命性C.自觉的实践性D.历史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主要的三个组成部分包括A.马克思主义法学B.科学社会主义C.马克思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德国古典哲学B.剩余价值学说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4、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到那时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经历过A.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孕育B.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末,资本主义工业主义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C.多次经济危机f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极大破坏D.垄断资本主义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7、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8、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第9、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10、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是A.科学性与革命性B.实践性C.发展性D.人民性三、辨析题1、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马克思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C )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 )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A )与时俱进 B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科学性 3.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 A )事物是变化的 B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 )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C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D )哲学的基本问题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句话说明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 )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 C )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 6.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 )实践性 B)可知性 C)客观实在性 D )客观性7.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A)感觉观点 B)思维观点 C )实践观点 D )反映观点9.“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句诗强调的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
”这句话和含义是()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革命行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有指导作用 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11。
马克思模拟五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模拟五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在21世纪到来的前夕,英国广播公司(BBC)在全球范围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高居榜首的是马克思。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至今仍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充满生机和活力,是因为(B)A.它完成了对各种客观事物的认识B.它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规律并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C.它是检验人们各种认识是否正确的标准D.它对人们的各种实践活动都有具体的指导作用2.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是(C)A.精读马列原著B.熟记基本原理C.理论联系实际D.深入调查研究3.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C)A.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C.是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是否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4.下列选项中,正确表述了实践含义的是(D)A.实践是主体纯主观的精神性活动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世界的活动C.实践是主体应付外部环境的活动D.实践是主体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物质活动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6.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传统文化必须批判地继承。
这种态度依据的哲学道理是(D)A.世界是过程集合体的原理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C.内容决定形式的原理D.辨证的否定的原理7.下列选项中,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本质的是(A)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认识是主体的主观创造D.认识是主体的内心体验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经过两次飞跃。
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C)A.进行社会调查B.分析实际情况C.理论付诸实践D.总结经验教训9.任何科学真理都不能穷尽对事物的认识,都是随首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
这说明真理都具有(B)A.客观性B.相对性C.绝对性D.全面性10.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是(C)A.经济标准B.政治标准C.思想标准D.法律标准1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A.人和自然的矛盾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12.生产关系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交换方式13.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商品的最本质因素是(B)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剩余价值15.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形成的条件是(D)A.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B.技术进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C.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公有制D.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私有制16.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B)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C.粗放型再生产D.集约型再生产17.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A.享乐主义B.拜金主义C.利己主义 D.自由、平等与博爱18.资本周转速度与周转次数之间(A)A.成正比例关系B.成反比例关系C.按同比例变化D.无直接联系19.社会总产品是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生产的(C)A.全部生产资料的总和B.全部消费资料的总和C.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D.全部剩余价值的总和20.资本主义企业的生产成本是(D)A.不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B.可变资本价值与剩余价值之和C.流动资本与剩余价值之和D.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之和21.银行资本家的自有资本的银行利润在数量上通常(D)A.高于平均利润B.等于平均利润C.与平均利润无关D.相当于平均利润2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形成的条件是(C)A.土地肥沃程度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地理位置的差别和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差别D.土地私有权和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23.垄断利润就其本质而言,来源于(A)A.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B.垄断组织的垄断地位C.垄断组织的海外掠夺D.垄断组织的垄断资本的实力24.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B)A.产业资本的国际化B.资源配置的国际化C.商业资本的国际化D.借贷资本的国际化25.下列关于股份资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D)A.它使资本的形式由单个资本变为联合资本B.它带有社会资本的性质C.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自我“扬弃”D.它没有突破单个私人资本的局限性26.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D)A.布尔什维克B.中国共产党C.共产主义者同盟D.德国社会民主工党27.下列选项中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要求的是(A)A.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B.实行计划经济C.建立完全的公有制经济D.实行产品经济28.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B)A.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B.所有制基础不同C.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D.人们的精神境界不同29.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B)A.按劳分配B.按需分配C.按生产要素分配D.平均分配30.当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是(A)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实现共产主义C.彻底消灭剥削D.国家自行消亡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马克思原理考试试卷6(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试卷(6)一、单项选择(1分×30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c)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A、实践性B、运动性C、物质性D、客观性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7、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A、运动B、实践C、精神生产D、物质生产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d)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马克思试卷答案-

3,试述价值规律的作用?答: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部门的分配比例;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节约生产资料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价值规律会引起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如何产生的?答:第一,当生产集中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极少数企业就会联合起来,操纵和控制本部门的生产和销售,实行垄断,以获得高额利润。
第二,企业规模巨大,形成对竞争的限制,也会产生垄断。
第三,激烈的竞争给竞争各方带来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两败俱伤,企业之间会达成妥协,联合起来,实行垄断。
答案一:(1)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的表现:第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所有制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就是国家资本所有制形成并发挥重要作用;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
法人资本所有制是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发展的新形式。
它体现了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关系。
资本主义所有制经过这些形式的演变,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第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工人阶级反抗力量的不断壮大,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开始采取一些缓和劳资关系的激励制度,促使工人自觉地服从资本家的意志。
这些制度主要有: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
当代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这些变化,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对于其分配关系的新调整,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由此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第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在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主要表现是: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劳动方式发生了新变化,实现了从传统劳动方式向现代劳动方式的转变。
第四,经济调节机制和经济危机形态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不断加强。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

马克思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什么?A.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 资本和劳动的矛盾D. 私有制和共同富裕的矛盾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哪种剩余价值理论?A. 绝对剩余价值理论B. 相对剩余价值理论C. 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理论D. 剩余价值无关紧要理论3.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什么?A. 实现共同富裕B. 消灭阶级差别C. 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D. 建立无阶级社会4.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是:A. 《共产党宣言》B. 《资本论》C. 《哲学的贫困》D. 《德意志意识形态》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劳动是什么性质的劳动?A. 简单劳动B. 复杂劳动C. 异化劳动D. 创造性劳动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内容。
2. 阐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理论。
3. 描述马克思对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设想。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中剥削现象的批判。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结合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分析当前社会中某些行业的加班现象,并探讨其对劳动者和社会的潜在影响。
五、思考题(每题10分,共20分)1. 思考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当代社会的应用。
2. 讨论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在现代社会中的适用性。
注: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准备充分,取得好成绩。
考试结束后,试卷和答案请妥善保管,以便日后复习参考。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一)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为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在试卷上作答。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试卷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哪个文化?A.古希腊罗马哲学B.德国古典哲学C.近代英国哲学D.近代法国哲学2.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什么?A.世界的统一性和多样性B.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3.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是因为什么?A.实践主体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B.实践具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实践是个人日常生活的活动D.实践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有两个,一个是联系的观点,另一个是什么?A.发展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一定影响作用,这表明什么?A.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B.意识是客观事物本身C.意识对物质具有决定性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6.能动反映论区别于机械反映论的根本标志是什么?A.肯定思维能正确地反映存在B.认为认识过程是纯粹的观念创造C.肯定思维对存在的决定作用D.认为认识过程是反映和创造的统一7.“感觉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这句话说明什么?A.感性认识是微不足道的B.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C.理性认识是唯一可靠的D.理性认识有待于深化为感性认识8.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实践标准具有什么性质?A.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B.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C.既是普遍的又是特殊的D.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9.“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提出者是谁?A.XXXB.XXXC.XXXD.XXX1.“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这句话强调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马克思:试卷2(有答案)

一、辨析题:对下列观点的对错进行辨别,并加以分析和说明(每小题5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
2、对于同一个对象,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
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不可分割地属于商品所有者所有。
4、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关于社会形态发展的“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观点是相互矛盾的。
二、简答题:简要回答下列问题,要求层次清楚,观点简明。
(每小题8分,共40分)1、如何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人”?2、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怎样的?为什么说“主观和客观、认识与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4、帕斯卡尔说“人是一只能思想的芦苇”,黑格尔说“人之异于动物的就是思维”;“是思想赋予人类全部的尊严”,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
如何理解思想、意识和观念的能动作用及其重要性?5、为什么说商品的价值体现着商品生产者劳动交换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三、论述题:要求切中题意,观点明确,表达清晰。
(每题15分,共30分)1、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前提和严重缺陷是什么?辩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理解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马克思为什么既说“资本来到人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又说“资产阶级的政治解放是一个伟大的历史进步”?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四、综合题:以下两题请任选其中一题作答。
两题都作答的只计算第一题的成绩。
请按要求作答。
(共10分)1、结合教师课堂授课内容,谈谈你本学期在课堂教学中最感兴趣的一段教学内容的理解。
(回答内容应包括:是什么?为什么?你是如何理解的?)2、1999年末在英国广播公司(BBC)举办的千年最伟大思想家选举中,马克思位居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康德、尼采等人之前,被评为已过去的千年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范畴?A.历史唯物主义B.阶级斗争C.剩余价值D.相对论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唯物主义的范畴?A.世界是物质的B.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C.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意识决定物质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辩证法的范畴?A.对立统一B.质量互变C.否定之否定D.绝对真理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发达的生产力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E.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2、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容?A.商品的二重性: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B.剩余价值学说C.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E.共产主义理论三、简答题1、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2、请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3、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基本原理。
4、请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B.实践检验真理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D.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正确答案是:D.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唯物辩证法的范畴?A.世界是普遍的B.世界是物质的C.世界是运动的D.世界是精神的正确答案是:D.世界是精神的。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D.人的本质是自私的正确答案是:D.人的本质是自私的。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选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A.剩余价值理论B.劳动价值论C.阶级斗争理论D.唯心主义观点E.精神分析学说正确答案是:ABC。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A. 消灭私有制B.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C. 提高劳动者素质D. 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选项A,消灭私有制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而非根本途径,故A项错误。
选项B,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即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还包括人的道德的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因为教育为生产劳动提供智力支持,生产劳动则为教育提供实践场所和物质基础,二者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故B项正确。
选项C,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根本途径,故C项错误。
选项D,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最终目标,而非根本途径,故D项错误。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古希腊罗马哲学C. 17、18世纪欧洲哲学D. 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经济社会条件,即工业革命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其次是自然科学条件,即自然科学的发展尤其是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最后是理论来源,即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其中,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故A项正确。
选项B,古希腊罗马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影响,但不是其直接理论来源,故B项错误。
选项C,17、18世纪欧洲哲学包括经验论和唯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思想素材,但不是其直接理论来源,故C项错误。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A、小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资产阶级D、农民阶级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D、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的标志是:A、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C、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实践具有客观性B、实践具有普遍性C、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D、以上都是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一阶段的哲学特点是:A. 哲学从具体科学中分离出来B. 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C. 哲学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D. 哲学以形而上学为主要研究对象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映象B. 客观实在C. 客观实在的反映D. 意识活动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一变革的主要标志是()A. 实践观点的提出B. 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C. 辩证唯物主义的创立D. 以上都是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一观点属于()A. 唯物史观B. 辩证唯物主义C. 唯心史观D. 辩证法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物质决定意识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革命批判精神 10、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经济基础B. 社会意识C. 生产力D. 政治制度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地位体现在:A. 它是所有哲学的最高形式B. 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C. 它是哲学发展的最高阶段D. 它是唯一正确的世界观12、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哲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哲学特点是:A. 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的统一B. 哲学与科学完全分离C. 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D.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14、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概括为:A.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 意识决定物质,物质依赖于意识C. 物质与意识是平等的,相互影响D. 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B. 坚持历史唯物主义C. 坚持阶级斗争D. 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6、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的观点是:A.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B.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C.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观点D.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观点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历史唯物主义C. 辩证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对立18、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实践是()A. 认识的基础B. 人类社会的本质C. 人类历史的动力D.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社会,它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 个人私有制B. 资本主义私有制C. 集体所有制D. 混合所有制 20、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C.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 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2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 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C. 历史唯物主义D.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性22、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卷B卷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40分)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B.确定事物的质C.认识事物的量D.把握事物的度2、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3、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4、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
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5、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A、阶级斗争B、改革开放C、科学技术革命D、社会基本矛盾6、2003年,湖北省一位12岁的小学生聂利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了蜜峰有自己的发声器官,推翻了关于蜜峰没有发声器官、只能靠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论断。
这一事例说明【】A.书本知识是不可靠的B.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的惟一标准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7、芹菜、韮菜、白菜、菠菜等与蔬菜的关系属于【】A.个别与一般的关系B.偶然与必然的关系C.现象与本质的关系D.形式与内容的关系8、生产力是反映【】A.人与自然关系的范畴B.人与社会关系的范畴C.人与人关系的范畴D.人与工具关系的范畴9、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从根本上说,这是由【】A.党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决定的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C.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国际环境决定的D.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改革决定的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系统是指【A.B.C.D.物质运动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相统一的过程11、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A.惟一形式B.基本形式C.必要形式D.12、有一首断言缺了钉马掌的钉子会导致战争失败、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考试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A )A.社会理想B.道德理想C.生活理想 D.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A.战斗性 B.理论性 C.实践性 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C. 可知性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 B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 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13.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D. 从知觉到表象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C)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D.认识事物的量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 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 C.摩擦生热 D.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21.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 “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这是一种( B )A.相对主义诡辩论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形而上学的观点23.“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 B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大学对科学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小 D.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4.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C )A. 地理环境B. 社会意识C. 生产方式D. 人口因素25. 下列属于社会意识形态范畴的是( C)A. 逻辑学B. 自然科学C. 艺术D. 语言学26.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C.分配关系D.消费关系27.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说,人的现实本质在于( A )A.社会关系 B.社会劳动 C.意识 D.语言28.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创造。
”这说明( D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C.人民群众总是被动地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条件和作用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9. 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D )A.暴力掠夺的产物B.社会契约的产物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0.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 D.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建立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31.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 B )A.I(v+m)>ⅡC B.I(v+m)=ⅡCC.Ⅱ(c+v+m)=I(v+m)+Ⅱ(v+m)D.I(c+v+m)=I (v+△v)+Ⅱ(v+△v)32. 劳动生产率变化与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关系是 ( D )A. 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正比B.与单位时间内所形成的价值总量成反比C.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D.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33.资本积累的源泉是( D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全部预付资本 D.剩余价值34.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A.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矛盾B.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35.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表现的是商品的( A )A.交换价值 B.价值 C.使用价值 D.价格36.资本有机构成可以用公式( B )A.V∶C表示B.C∶V表示 C.Pm∶A表示 D.m∶V表示37.商品必须是( A )A.为市场交换而生产的有用劳动产品B.耗费了人的劳动为自己需要而生产出的产品C.对生产者有使用价值而无价值的产品D.消费者所需求的有价值而无使用价值的产品38.公式W……P……W '表示的是产业循环的( B)A.购买阶段B.生产阶段C.销售阶段D.实现阶段39.私人垄断同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相结合即是( C )A.垄断资本B.金融资本 C.国家垄断资本D.金融寡头4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D )A. 国际卡特尔B. 国际托拉斯C. 国际辛迪加D. 跨国公司二、多项选择题:41.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的有 ( ABD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D.科学社会主义42.下列各项属于对人的本质的正确界定的有( ACD )A.劳动是人的本质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C.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性 D.人的需要即人的本质43.下列正确说明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的有( ABCD )A.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B.才能区分开不同的事物C.才能认识事物分化的条件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44. 剩余价值 ( ACD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45.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ABCD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C.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D.垄断与竞争并存三、简答题46.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列宁的物质定义是:“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2)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47.简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明认识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
实践是人的主观见诸于客观的活动,只有它能把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对照,来确定认识是否与认识对象是否相一致、相符合,从而使认识得到检验。
(2)实践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人们通过实践把思想、理论在现实中实现出来,并把这种实现出来的东西同原来的思想理论相对照,从而判明其是否正确。
是唯一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4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第一,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其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9.简述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社会作用。
(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
(2)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即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
第二,自发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四、论述题:50~51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将答案写在试题后相应位置上。
50.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1)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成都必然引起质变。
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结束在旧质基础上的量变,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辟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第四,割裂二者的关系就会导致激变论和庸俗进化论。
(2)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前进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后,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又好又快的发展51. 试述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原因和源泉。
(1)级差地租是与土地的不同等级相联系的地租,是由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