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学院:南信院专业班级 : 模具设计与制造姓名:许鸿旭学号:21261P40毕加索——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的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1881~1973)出生在西班牙马拉加(Malaga),是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 37000 件,包括:油画 1885 幅,素描 7089 幅,版画 20000 幅,平版画 6121幅。
跟一生穷困潦倒的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报纸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以40%的高票当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
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
问起他创作的秘诀时,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多数画家在创造了一种适合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后,就不再改变了,特别是当他们的作品受到人们的欣赏时更是这样。
随着艺术家的年岁增长,他们的绘画虽然也在变,可是变化不会很大了。
而毕加索却像一位终生没有找到他的特殊艺术风格的画家,千方百计寻找完美的手法来表达他那不平静的心灵。
毕加索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
也许是对人世无常的敏感与早熟,加上家境不佳,毕加索早期的作品风格充满了早熟的忧郁,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
在求学期间,毕加索努力地研习学院派的技巧和传统的主题,而产生了象《第一次圣餐式》这样以宗教题材为描绘对象的作品。
德加的柔和的色调,与罗特列克所追逐的上流社会的题材,也是毕加索早年学习的对象。
蓝色时期1900年毕加索来到巴黎,并在1904年定居在那里。
这期间他的创作被称为“蓝色时期”,是他第一次形成自己的风格。
这个时期的作品背景蓝,人物蓝,头发、眉毛、眼睛皆蓝,蓝色主宰了他的作品。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
美术鉴赏论文梵高部分作品赏析摘要: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
梵高着意于真实情感的再现,也就是说,他要表现的是他对事物的感受,而不是他所看到的视觉形象。
“为了它,我拿自己的生命去冒险;由于它,我的理智有一半崩溃了;不过这都没关系……。
”关键词:梵高印象派油画星夜割耳朵后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
1853年3月30日生于津德尔特,1890年7月29日在法国瓦兹河畔因患精神病自杀身亡。
早年经商,后热衷于宗教,1880年以后开始学习绘画。
代表作《向日葵》、《邮递员鲁兰》、《咖啡馆夜市》、《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星光灿烂》、《梵高在阿尔勒卧室》等,都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以及强烈的个性和形式上的独特追求。
当时他的作品虽很难被人接受,却对西方20世纪的绘画艺术有深远的影响。
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在这里,我主要对他的《星夜》、《包扎着耳朵的自画像》、《乌鸦群飞的麦田》进行分析。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
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
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
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
那是奔放的,或者是像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
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
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
这种笔触,就像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论述印象派与后印象派在绘画形态与创作理念上的差异印象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等人。
而后印象派则是继印象派之后产生的以塞尚、梵高和高更等人为代表的本质不同于印象派的另一艺术流派。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二者在绘画形态与创作理念上的差异问题进行论述.在创作理念方面,印象派强调画家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主张艺术上的革新,受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的启发,认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因此他们主张他们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来调配颜色从而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大自然的奥秘。
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走出画室,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
印象主义画家多描绘现实中的人物和自然风景,他们的绘画生长在写实主义的土壤之中,但他们的主要兴趣在于准确而客观地描绘个人面对世界时的视觉感受。
印象派画家对瞬间视觉感受,对色彩、氛围、笔触的关注,甚至超越了对社会历史、宗教、伦理的关注。
而后印象派则不满足于印象派的“客观主义”表现和片面追求外光与色彩,转而强调抒发作者的自我感受和情绪。
其根本观点是反对真实的表现自然界的光与色,而主张在艺术形式和技巧上大胆尝试和探索,重视自我的表现,用大脑去思考艺术真实表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理性的组合和安排使所看的一切在有意味的秩序形式之中得到表现,使画家的情感得到充分的表达。
在绘画形态方面,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不再像传统绘画的黑色和灰色,而是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
并且不再使用轮廓线,物体的外形因而模糊,这使得印象派绘画变成了光影、气氛和色彩融合之作。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具体的说,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结课论文》赏析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的影响西方美术鉴赏课马上就要结束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收获了许多东西。
通过学习这门课,我了解到西方美术和我们中国美术一样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有辉煌的成就,也有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在作品。
西方文化是一种外向型文化,始终在努力地表现着人性。
虽经历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但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的兴起,人之本欲又得到张扬,一直到近现代西方美术仍然以表现人性为主。
这其中诞生了像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毕加索等伟大的画家,也产生了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凡高的《自画像》、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民》、戈雅的《五月三日枪杀》等优秀作品。
西方美术之博大精深与中国美术一样,无法用三言两语就能说的清楚的。
因此本文仅从弗洛伊德理论对西方美术影响进行分析。
1.弗洛伊德及其理论1.1弗洛伊德简介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出生在一个犹太大家庭中,他上面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哥哥,下面有两个同胞弟弟和五个妹妹。
弗洛伊德自小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异,且胸怀大志,坚信自己会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4岁时举家迁居维也纳。
他在中学时代就显示出非凡的智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17岁考入维也纳大学医学院,1876年到1881年在著名生理学家艾内斯特·布吕克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
并在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1年开始私人开业,担任临床神经专科医生。
1886年与马莎·伯莱斯结婚,育有三男三女,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后来也成为著名的心理学家。
1938年因遭纳粹迫害迁居伦敦,于1939年9月23日因口腔癌在伦敦逝世。
弗洛伊德对精神分析的兴趣是在1884年与J·布洛伊尔合作期间产生的,他们合作治疗一名叫安娜·欧的21岁癔症患者,他先从布洛伊尔那里学了宣泄疗法,后又师从J·沙可学习催眠术,继而他提出了自由联想疗法,1897年创立了自我分析法。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
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美术家创造美术形象并通过它来传达一定的意识和审美理想,需要运用各种合适的造型艺术表现手段和手法来实现。
以下是名画赏析的艺术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笔者试图通过对西方美术名画《蒙娜丽莎》和《日出印象》的赏析,来传达对名画、名画家的崇敬,对美术甚至是对艺术的感知和触觉,从而激发设计的灵感。
【关键词】西方;美术;名画;赏析我一直对西方美术史充满了好奇,每当看到一些名画,诸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每当看到她深邃的双眼与淡淡的微笑,给人一种神秘,迷人的感觉。
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到巴洛克风格艺术品,在到法国的洛可可艺术,法国的新古典主义,法国现实主义以及印象派作品,每个大师,每幅作品都给了我深刻的印象。
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达芬奇(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的开山主大卫(法国),以及印象派大师莫奈(法国),后印象派大师梵高(荷兰),这几位是我最喜欢的西方美术大师。
《蒙娜丽莎》是我最喜欢的画,总给人一丝神秘感觉。
《蒙娜丽莎》的 ___达芬奇,是我最喜爱的大师,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的代表,曾被誉为所有画家中最杰出的天才,创造出艺术的最完全的表现,达到了人类精神的最高地位。
达芬奇是画家,同时也是雕刻家、诗人、音乐家、建筑家;他又是机械技师、数学家、科学家,留下不少在这种多领域的手稿,实在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最完全的表现者,一位全能的天才画家。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出色的肖像画之一,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瑰宝之一。
《蒙娜丽莎》(1503―1506)画高77厘米,宽53厘米,是达芬奇的另一名作,现藏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及整个世界美术史上最优秀的肖像画之一,据称画中的人物是佛罗伦萨一个名叫佛郎西斯科戴列热贡多的银行家的妻子。
从《蒙娜丽莎》的诞生到现在,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不同的观者对她的微笑有这不同的感受,有的认为她笑的很温柔,有的觉得她笑的很严肃,有的觉得她虽然是在微笑着,但却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艺术中的残缺美在美学领域里,有一种“大成若缺、大巧若拙”的美,说的就是残缺美。
何谓残缺美?我没有能力,也不愿用一个条条框框的定义把它束缚住,既然它是美,必定动人。
虽然,我不知道怎么定义它,诉说它。
只知道,当我接近她、聆听她,感受她,我的心灵也随之澎湃,有时壮阔,有时低吟,却无时无刻不惊心动魄。
我只能以自己对西方美术短浅的认识,来讲述这博大的残缺艺术,却已经不知如何挑选例子。
因为,这样的美,太多太多。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残缺的美,是人类思维的飞翔;残缺的美因为遗憾更加灿烂。
在西方艺术的长河里,美妙的杰作无处不在,那是祖先、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的财富。
那些建筑、雕刻、绘画艺术都各自以她们独特的姿态,伫立在这条历史的河流中,有时静谧,有时磅礴。
残缺的美,是岁月和历史的倾诉。
就说说这建筑之美吧。
说到建筑,不得不提的是古罗马的建筑群。
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在罗马这片土地上,这里巍峨雄伟的建筑经历了无数的战争,接受着自然的洗礼,人为的破坏……但罗马却并没有因为这些,失去罗马斗兽场、君士坦丁凯旋门、庞培城、万神庙这些传奇……当时的世俗建筑已经相当成熟,建筑艺术成就很高。
大型建筑物风格雄浑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
罗马人开拓了新的建筑艺术领域,丰富了建筑艺术手法。
斗兽场在建筑史上堪称典范的杰作和奇迹,以庞大、雄伟、壮观著称于世。
现在虽只剩下大半个骨架,但其雄伟之气魄、磅礴之气势犹存。
意大利的古罗马斗兽场平面呈椭圆形,占地约2万平方米,共四层。
外部全由大理石包裹,下面3层分别有80个圆拱,其柱形极具特色,按照多立克式、爱奥尼式和科林斯式的标准顺序排列,第4层则以小窗和壁柱装饰。
场中间为角斗台,仍为椭圆形,相当于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整个斗兽场就这么矗立在意大利的市中心,从那些残存的建筑体里磅礴之气喷泄而出。
如今的斗兽场只有半个残荷般的躯壳,帕特农神庙也只剩下一堆柱子。
而就是这些看似破旧不堪的建筑群,映射了整个罗马文明的发展,她随着罗马而生而亡,即使残破也永远以骄傲的姿态伫立着。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
西方美术欣赏鉴赏相关论文西方美术欣赏是高校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创造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西方美术欣赏相关论文篇一:《试论中西方美术的融合与当代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的创作初衷是对艺术的感悟,基本点在于美,这一点与传统艺术(包括绘画)的出发点是一样的。
无论什么形态的美,它必定是包括着人们美好的愿望。
形态的多样性使工艺品更具广泛的市场与发展空间,艺术的创造来源于生活的各个角落,任何东西都有可能成为一件艺术品。
用艺术的眼光来创造工艺品,是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提高的表现,也是人们喜爱艺术的愿望,艺术对于社会、对于人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面貌。
在西方美术中,注重绘画材料与工具的多样性及绘画材料与写实观念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它的科学性。
强调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再现,描绘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真实情况。
严谨的比例,光线的变化,空间以及色彩的表现。
通过绘画的过程找寻事物的特征并逐步进行科学的研究,形成完整的,科学的绘画语言,创造真实的“理想之美”。
“艺术的使命在于用感性的艺术形象的形式去真实”(黑格尔《美学》)。
中国美术早期则深受儒家、道家文化的影响。
“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庄子·养生主》),强调抒发主观意志,以主观的思想来控制情感,从美好的一方面来净化内心世界。
塑造理想的人格,从而达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通过所要描绘的具体对象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以咏物来寓志,借景抒情,形成中国美术特有的“意境”。
讲求“气韵生动”,不求形似但求“传神”,(明·徐渭)“须得书意,转深点画之间皆有意”(东晋·王羲之),把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物相融合,通过画面上的“物”与“意”即“书”成为一个整体,形成“诗、书、画”一体的特有表现形式。
西方美术名著名作欣赏课程论文
西方美术名著名作欣赏经过一个学期的西方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的学习,我们大致了解了西方美术史上的各个时期的著名画家及其作品等。
莫奈是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是印象主义大师中最有影响的一位。
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画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岁的漫长人生始终如一的将创作热情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
其他的印象派画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
像虽然没有参加过印象派八次画展却被视为印象派的领袖和奠基人的画家马奈:而擅长于画人物的雷诺阿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前期和后期是从事印象派探索时期,中间十几年的时间里,则将热情转向了古典主义。
1874-1886年间,巴黎举办了八次印象派画展,毕沙罗参加了每一次画展,他曾说:“我的一生与印象主义的是完全符合的。
”而莫奈第五、六次和最后一次均未参加展出。
由于在这三次展览中的作品已经有悖于原来的创作手法。
为了坚持信仰,莫奈拒绝参加展览以示反抗。
这是他始终如一的坚持印象派信条的表现,也是莫奈在印象派中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原因。
莫奈常常可以从普通的风景中挖掘其魅力。
他观察景物细致入微,对光线的变化十分敏锐。
他可以就同一处场景画出十几幅作品。
如《谷堆》《睡莲》等。
而这仅仅是为了表现同一场景的不同天气、光线下的不同表象,这是其他画家很难做到的。
莫奈像个隐士,有时有很强的孤独感。
这一方面由于他的性格使然,他生性沉默寡言,喜爱思索:另一方面,因为他是印象派中的先行者,当他不得不单枪匹马奋力前行的时候,自然有一种寂寞寥落的感觉。
《翁费勒的塞纳河口》此画是1865年的官方沙龙上展出,并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当评论家评论此画时说:“用调子所组成的和谐色彩,,颇能吸引观众们的大胆感觉”。
这表现出官方对人们很喜欢这幅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油画表现了丰富的中间调子和那种暗淡、沉着的色阶。
向深处展开的空间,通过河岸线而处理得十分成功按照传统,河岸线标志着中景和远景。
在这幅画上,出于莫奈自己的东西,就是表现在前景水的笔触和云的笔触上的“颇能吸引观众的大胆感觉”;这些笔触加强了画面的传统效果。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最后的晚餐》赏析《最后的晚餐》是表现耶稣已经知道自己的不幸将临时,在与门下众弟子共进最后的晚餐宴席上,宣布说;“你们中间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刚说完,就在十二个门徒中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画家着意刻画弟子们瞬间所表露出来的极其复杂的、各不相同的心理反应。
画家赋予画中每个人物以鲜明的性格气质,紧紧扣住每个门徒对基督的话做出明白的、毫不含糊的表态。
这个场面就好像在一池平静的水面上投掷一块石头所引起的那愈来愈大的波纹浪图一样,在此之前是十分平静的晚餐,突然引起巨大的波动,门徒中每个人的动作、手势及面部的表情所传达出来的是微妙的因人而异的心理差别和变化。
全画总共十三人,基督居于面面中间位置,其余十二个门徒分四组平均对称排列左右,这些组合是由每个人的心变化和感情联系自然结合在一起的,画中人的情绪造成画面的气氛有动有静,有声有色。
画家运用造型艺术的手段使画中人和欣赏者的感情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如果来探究一下画幅中每个人物的性格和情绪发展是很有意思的。
请看:基督在说完“你们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这句话以后。
神色镇静而又慈祥,很自然地摊开两手,微微低垂着头,毫无恐惧之色,为刚才所说的那句话似乎还有点不甚感慨之情;门徒中反应强烈、显得特别激动的是坐在基督左手边的那一组三个人,他们各具有一个表达情感的动作。
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年轻的、具有火爆性格的菲利普突然按捺不住地从座位上跳了起来,带着不可捉摸的疑问转向基督,想弄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用手捂着胸口,欲向基督表白自己对老师的真诚与纯洁,那个老雅各极度愤慨,用力地摊开双手,身子因失去重心而稍向后仰,好像在向同伴表示:我实在不知道,竟然出了这么大的事,简直不可思议;在他们后面站着的是多马,他尽量按下性子,向基督举着食指向上,哆嗦的说出“真的?天晓得,事情怎么会是这样?”他实在弄不清楚刚才发生的事情。
在靠近基督右边的一组三个人中充满着一种复杂情绪,显然处于克制状态。
那个告密的叛徒犹大就在这一组里,当他听了基督的话以后,做贼心虚地急速扭动身子,惊恐万状的想远离老师,并且慌忙地握紧告密所换来的钱袋,战栗而极端害怕地斜视着威严的基督,他阴沉而丑陋的,又显得特别粗鲁的脸皮,被善良貌美的约翰和坚强勇敢的彼得面孔衬托,对照得更加鲜明突出,约翰优柔地把头垂在一边,搭拢双手,神志焦虑,不知如何办是好,在倾听彼得细言。
世界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结课论文
世界美术作品欣赏课程结课论文浅析达芬奇之《最后的晚餐》浅析达芬奇之《最后的晚餐》一、引言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的著名画家不胜枚举。
其中最著名的达芬奇就是其中之一。
他的作品虽在当时有两个阵营,各自监守阵地并有一定的冲突,异议。
但后来还是得到了世人的普遍认可。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两个作品。
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 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他“不仅是大画家, 并且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
《最后的晚餐》就是他映照千古的伟大作品之一。
《最后的晚餐》创作时间大约为1495-1498 年,现存于意大利米兰的多明尼加修道院的圣母感恩礼拜堂的餐厅墙壁上。
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的辉煌之作。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本文即浅析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二、作者简介达·芬奇是艺术家,又是科学家,这位奇才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几乎是无师自通,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最大的成就是绘画,他的杰作《蒙娜丽莎》、《卢克雷齐亚·克里韦利》和《最后的晚餐》,体现了他精湛的艺术造诣;他还擅长雕刻、音乐,通晓数学、生理、物理、天文、地质等科,既多才多艺,又勤奋多产,保存下来的手稿大约有6000页。
达芬奇认为自然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奇妙之作品,画家应以人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世界上最难画的就是人,而他却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位人物肖像画作和照相机拍的照片几乎一样的画家。
在达·芬奇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一直对他进行研究与探索,欧美各国、以色列等亚洲国家设立了研究达·芬奇的专门机构,他的祖国意大利更是把他作为文化的象征。
当他在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
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西方美术鉴赏 结课论文
燃烧吧,太阳————记《麦田上的群鸦》(一)高中时期,看梵·高的画,总觉得表现力过分夸大了现实。
现在,看梵•高的画,越发真实,恍然明白于人的心灵世界中存在的和现实一样真实。
梵•高画过很多关于麦田的作品,唯其此幅最具抽象的感染力。
金黄色的麦田,吞没了面前的三条路,没有一条能到达地平线。
麦秆如钢刀一般坚硬,条条扎在土地上。
目光随着道路延伸,却只能迎来深蓝色能滴下眼泪的天空,寻不见太阳,甚至寻不见希望,最后连路也消失了。
透过画面,我仿佛听到群鸦扑扑楞楞拍打翅膀的声音和风吹起麦浪的呼呼声。
群鸦从很远很远的地方飞来,速速飞过深蓝色的压抑,他们缓缓地试探性地擦过麦的肩膀,终又匆匆飞去另个未知的远方。
后来,一声枪响刺破了司空见惯的骚乱与狂乱,诗人倒下,温热的血液染红了麦田。
啊,诗人,为何你的面容如此安详,为何你的嘴角还挂着笑意?啊,黑鸦,你黑黒的样子啊,人们都认为你冷的像冰一样。
后来的后来,只剩下风的悲泣,不是挽歌。
在我看来,梵•高是诗人,他的画作就是一部部无字长诗。
黑鸦,是魂灵,是远方孤独的、怪癖的、被隔离的浪人。
诗人啊,我知道摆在你面前的何止三条路,明明路有很多,却为何寻不到一个出口?麦地,燃烧的是你的激情,是你对世界每个生灵的热爱。
而恰是这种爱成为了你痛苦的源泉,像刀子割伤你的心。
深蓝的天空,含着泪,泪水比深蓝的海水咸涩。
爱比死冷?37岁,你做了最后的也是最有力的抗争,你留下遗言:The sadness will last forever.然后,永远地闭上那湛蓝而忧郁的双眼,此时的你,安静的像睡熟的孩子。
(二)当我将视角由外在转向内心时,发现梵•高的画真实得如同我戴上眼镜看到的实物。
他的画毫不留情地抛出了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沧桑,并非单薄的感伤,而是一种浓重的忧郁。
宁愿清醒地苦痛,也不要麻木地欢乐。
他把生命的沉重晾在画布上,撕开展现在大家眼前,成为一种美,而不再需要伪装,来藏起悲伤。
这反倒让我感觉舒服了很多,原来痛也能嚼出滋味,或者成为另一种快乐。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
米开朗基罗的绘画艺术特色及艺术影响系别:软件工程系班级:*****姓名:**学号*******摘要:米开朗基罗1475年生于佛罗伦斯卡普莱斯镇,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
他与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
美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
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记》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
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圣伯多禄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
米开朗琪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
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人生之所以美好,不仅由于造化,还因为有艺术,艺术作为人们认识世界、把握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主要是借助美的力量诉诸人的情感,使人在领略美的同时并为之陶醉,灵肉和谐,心地纯净,犹如从尘世飞升、而艺术家,正是发掘,表现和传播美的使者。
本文通过对艺术大师米开朗基罗部分作品的分析,试图走进大师的精神世界,领悟米氏艺术中所隐含的精神意义。
关键词:人文主义,人体美,力量,基督精神一、画家生平1475年3月6日生于佛罗伦萨附近的卡普莱斯(卡波热斯),他父亲是卡普莱斯市的自治市长。
母亲在米开朗琪罗六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米开朗琪罗13岁时进入了佛罗伦萨著名画家多梅尼科·吉兰达伊奥(Ghirlandaio)的工作室,在那里他最初接触终生所从事的神圣事业,并以神奇的速度掌握了绘画技巧。
后又跟随多纳太罗的学生贝托多学习了一年雕塑,之后他又进了佛罗伦萨统治者罗伦佐·美第奇开办的“自由美术学校(美第奇学院)”,由于他的超群才华倍受罗伦佐的重视和爱护,宫廷中大量的艺术品成了他学习、研究的对象,经常出入于宫中的人文主义诗人和学者给了他极大影响。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西方美术鉴赏课论文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西方美术鉴赏课论文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西方美术鉴赏课论文”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 我眼中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达芬奇为例)众所周知,列奥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
在这里,我将以达·芬奇为例谈一下我眼中的艺术与科学的关系。
在我看来,艺术与科学从来就不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毫无关系的学科,而是以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形式存在的。
这一点在达·芬奇身上有很明显的体现。
达·芬奇认为自然界中最美的研究对象是人体,人体是大自然的最奇妙的作品,画家应以人作为绘画对象的核心。
他说绘画是自然(指万物)的唯一模仿者,绘画包罗自然的一切形态在内,它能够将自然界中转瞬即逝的美生动的保存下来。
绘画能够比语言文字更真实更准确的将自然万象表现给我们,并可以永久保存,经得起岁月的磨蚀。
有人说铜匠作品更经得起岁月的磨蚀,但是他们的作品却缺乏想象。
我觉得艺术是科学的一种感性体现。
艺术作品是通过一种被艺术家们加工过的形式来向人们展示自然科学的魅力所在。
它可以使科学变的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就像通常情况下,相比较看晦涩难懂的文字,人们更愿意通过图画的形式来了解一件事物。
绘画作品有两个作用:第一是传播知识的作用;第二是让人们欣赏到美。
这毫无疑问比文字作品更让人赏心悦目。
艺术和文学被分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就是因为它们是以两种不同的学科在像我们展示科学的魅力所在,同时也像我们传达作者个人的感情。
只是,艺术作品在这一方面却显得更为直观,它并不需要你有多么深厚的自身修养才能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而文学在这一方面就有很硬性的要求了。
另一方面,科学也以它独有的形式在影响着艺术的发展。
正如达·芬奇所说,绘画是一门科学。
绘画并不是说我们简简单单随便画几笔就可以被称为艺术了。
我相信每个伟大的画家肯定都曾研究过以怎样的手法才能将他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
美术鉴赏论文2000字(通用3篇)一、《蒙娜丽莎》——对达·芬奇绘画艺术的鉴赏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他的绘画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和卓越的技巧。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蒙娜丽莎》。
这幅画作是达·芬奇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西方绘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首先,《蒙娜丽莎》以蒙娜丽莎的肖像为主题,展示了达·芬奇对于人物形象的精准把握和对情感表达的深入思考。
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微微一笑,眼神深邃而又神秘。
她身着华丽的衣饰,头上的小帽点缀着颜色丰富的珠宝。
蒙娜丽莎的形象透露出一种难以言喻的神秘感,引发观者的无尽想象。
其次,《蒙娜丽莎》的构图精妙而又复杂。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透视法和对比法,使得画面中的蒙娜丽莎形象显得栩栩如生,仿佛能从画布中走出来。
他将蒙娜丽莎放置在一座开阔的景观中,背景中的山川和河流仿佛随着时光的流转而变幻。
这种细腻的构图技巧使得整幅画作更加具有动感和立体感。
再者,《蒙娜丽莎》的色彩运用极富特色。
达·芬奇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和色调的渐变,在画面中形成了丰富而又和谐的色彩层次。
蒙娜丽莎的面容及若隐若现的微笑,通过轻柔的光线和柔和的色彩展现出来,使她的形象更加神秘而又诱人。
最后,《蒙娜丽莎》所传递出的艺术思想也是其深受赞誉的原因之一。
达·芬奇通过这幅作品表达了他对于人性和情感的思考。
蒙娜丽莎那微微一笑的面容中隐藏着无尽的秘密,仿佛在告诉观者们人性的复杂和多变。
这种思想层面的表达使得《蒙娜丽莎》成为了一幅永远不会被人们遗忘的杰作。
总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不仅是一幅绘画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人性和情感的艺术篇章。
他精准的人物形象塑造、复杂的构图和精妙的色彩运用,打造出了一幅令人陶醉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内涵,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星夜》——梵高的色彩盛宴梵高是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色彩运用和个人表达风格而著名。
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赏析1000字
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赏析1000字一、背景介绍西方绘画艺术是世界艺术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17-19世纪的经典作品更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在这个时期,西方绘画艺术经历了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等不同风格的发展和演变,涌现出众多不朽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通过对 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经典作品的赏析,探讨西方绘画的发展和演变,为读者提供一个深入了解西方绘画艺术的视角。
二、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经典作品赏析1.《蒙娜丽莎》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蒙娜丽莎》是达·芬奇的杰作,也是世界上最着名的绘画作品之一。
画中的女性神秘动人,微笑含糊,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了文艺复兴绘画艺术的经典之作。
2.《夜巡》由伦勃朗绘制的《夜巡》是荷兰巴洛克绘画的代表作品之一,描绘了一幅壮观的城市景观和繁忙的社交场景。
画面中的光影处理十分出色,给人一种立体感和真实感,成为了巴洛克绘画的典范之作。
3.《自由领导人的集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典之作,由大卫创作,绘制了一个富有激情和活力的画面,表现了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画面的色彩鲜艳,构图独特,给人一种激动人心的氛围,成为了古典主义绘画的代表之作。
4.《冰天雪地的野鸭》浪漫主义画家库勒绘制的《冰天雪地的野鸭》是浪漫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画面中野鸭的美丽和大自然的荒凉给人深深的震撼,展现了浪漫主义绘画的独特风采和情感表达。
三、总结与回顾在本文中,我们对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赏析,从不同的风格和流派中选取了代表性的作品进行介绍。
这些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西方绘画艺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赏析,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艺术家的创作才华和艺术价值,还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氛围。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一名艺术爱好者,我对西方绘画艺术历史和经典作品有着深厚的兴趣。
通过本文的撰写和赏析,我深切地感受到了17-19世纪西方绘画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西方美术鉴赏课论文——阿波罗和达芙妮
《西方美术鉴赏》期末论文今天,我想要鉴赏的是巴洛克艺术中的经典之作《阿波罗和达芙妮》之所以选择这个作品,是因为当我第一次在西方美术鉴赏课上看到它时就被它独特而完美如舞姿的造型所吸引,在听过老师讲述了那个凄美的希腊神话故事后,更是对它感触良多。
这则作品的作者是意大利雕塑家、建筑家贝尔尼尼,他是巴洛克艺术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巴洛克艺术的创始者。
贝尔尼尼可谓是多才多艺。
颇具文艺复兴时代的遗风。
对于贝尔尼尼,当时人们这样写道:“上演了一出大众戏,其中布景是他画的,雕像是他雕的,机械是他发明的,音乐是他谱曲的,喜剧的剧本是他写的,就连剧院也是他建造的。
”这样的全才我想大概只有达芬奇才能与之媲美吧《阿波罗和达芙妮》贝尔尼尼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取材于希腊神话,描绘的是太阳神阿波罗向河神女儿达芙妮求爱的故事。
目空一切的阿波罗瞧不起小爱神丘比特的箭法,而丘比特为了向阿波罗复仇,将一支使人陷入爱情的金箭射向了他,使阿波罗疯狂地爱上了达芙妮,同时,又将一支使人拒绝爱情的铅箭射向达芙妮,使达芙妮对阿波罗不理不睬。
因此,阿波罗一看到达芙妮就深深爱上了她,他对她的爱就像疾病一样无法控制。
有一天当达芙妮兴高采烈地在林中游玩时,阿波罗在树林里看到就走过去想向她表白,可是因为丘比特箭的作用,达芙妮害怕得飞跑起来,但情绪激昂的阿波罗紧追不放。
她越过旷野,穿过人迹罕至的树林,但追赶的脚步声愈加逼近。
奔逃的的达芙妮根本顾及不上这些。
她甚至没朝身后瞥了一眼,她不停的逃开他~达芙妮越跑越惊慌,就在他快要追到的时候,他们都被一条大河拦住了,最终达芙妮气喘吁吁地向她的父亲(河神)求救:"爸爸你请你张开大口把我吞下去吧."河神向来疼爱这个美丽的女儿,不忍心那样做,于是他施展魔法将她变成一株月桂树.阿波罗看到了变成月桂树的达芙妮,感到懊悔万分,他轻拥着月桂树向她道歉,并且表示他对她的爱慕永远不变.阿波罗为了表示他对仙女永不磨灭的爱情,于是将月桂树作为他最喜爱的的树种,用她的花朵装饰他的弓箭,让她青春永驻,并决定将它作为一种对荣誉与威望的奖励,把它授予那些永恒的诗人和流芳百世的诗。
外国美术名作欣赏论文
外国美术名作鉴赏结课论文文艺复兴【内容摘要】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文艺也是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受古典传统的影响,应着新兴资产阶级的在思想与政治上的要求,知识分子再次高举人文主义的伟大旗帜,与教会神权文化斗争。
【关键词】文艺复兴,概念,发展,文艺复兴特征,代表人物,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是一场发生在14世纪中期至16世纪末的文化运动,在中世纪晚期发源于佛罗伦萨,后扩展至欧洲各国。
“文艺复兴”一词亦可粗略地指代这一历史时期,但由于欧洲各地因其引发的变化并非完全一致,故“文艺复兴”只是对这一时期的通称。
一、概念介绍(1)内容:14世纪以后,富庶的意大利城市中,人们在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中找到了充满活力的思想和人性的光芒,他们通过研究、阐释这些人性的美,来抨击教会,表达对现实生活的希望,从此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因打着复兴古代希罗文化的旗号,因而被称作文艺复兴运动。
(2)核心:人文主义精神,人文主义精神的核心是提倡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
(3)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二、起源发展(1)起源:绝大部分历史学家相信,对文艺复兴这一概念的阐述源于13世纪晚期的佛罗伦萨,特别是在但丁、彼特拉克的著作以及乔托的绘作诞生的时代。
有的学者非常明确地给出了文艺复兴开始的时间,其中一位提出,应以1401年洛伦佐·吉贝尔蒂和菲利波·布鲁内莱斯基这两位天才雕塑家竞争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洗礼堂铜门的合约为标志。
而其他学者则认为,是布鲁内莱斯基、吉贝尔蒂、多那太罗和马萨乔等人为获得艺术品创作委托的普遍竞争,激发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创造力。
西方美术鉴赏论文外国美术鉴赏论文
M A S T E R041三、现代体育中需要融入更多艺术特色当体育摆脱了仅仅为了强身健体的局限意识后,人们就越来越讲究体育运动的艺术表现力,甚至将某些体育运动人为地艺术化,从而创造出新的体育运动项目,使之具备了更加强烈的观赏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将艺术融入了体育运动中,使体育锻炼的作用减弱了,但是却使体育获得了更强的艺术性。
然而,艺术的融入并不能改变体育的本质属性,无论体育怎样地艺术化,仍然还是体育运动。
以艺术体操为例,艺术体操需要在音乐的伴奏下表演,同时,运动员的表演道具都非常的精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甚至与艺术一样可以视为审美意识集中的物化形态,具有与艺术同样的魅力,但它本身却不能变成纯粹的艺术门类。
所以,运动员表演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示高超的运动技巧,从而获得尽可能高的比赛分数。
我们发展这一运动的目的,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体育与艺术,他们都能展示美,但在体育运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美是短暂的、分散的、模糊的,而艺术所展示的美是稳定的、集中的、强烈的。
因此,增强体育中的艺术感,可以使体育运动具有更多的观赏性与艺术的魅力。
四、体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伴随着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于体育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这一狭义的效果,而是成为了人们娱乐休闲和艺术欣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各类运动会上的艺术表演活动、体育场馆周围的艺术装饰、创新的具备艺术表演形式的体育项目,都充分地展示了体育的艺术价值。
体育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人体的形态的艺术性、运动的形式的艺术性、运动环境的艺术性等各种因素。
体育运动以人的身体为媒介,通过身体的不同部位的动作组合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实践中所得出来的人体的最佳运动方式,揭示了人体运动的规律,概括了人体的运动能力和范围。
体育运动以人为主体,人同时又是艺术表现的主题,没有人的参与,一切事物都不具备审美的价值。
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期末论文
中西方绘画作品中的美美术鉴赏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来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并且开发智力、潜能,提高艺术修养和陶冶思想情操。
从中西方经典绘画作品中,我们能对美有不同的感受。
首先谈一下西方绘画中的经典的作品:以"光为画面主角"的印象派最伟大的大师莫奈曾经画过二幅《撑阳伞的女人》,一幅作于1875年,一幅画于1886年。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
这幅画采用仰视的角度来表现画面的人物,女人半侧着身子,衣褶因为她的转动也在旋转,动态的呈现着这一微妙的动作,而平衡女子动作的是她手持的阳伞。
阳伞的灰绿色调与天空融合在一起,把人物既与画面结合又跳出背景澄明的天空。
画面中的远处的小男孩儿又拉深了画面的层次感,不仅突出了撑阳伞的女人也把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高远。
在印象派中"光才是画面真正的主角"。
在这幅画中,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
所以印象派的胜利在于它不仅仅是开拓了一条奇路使人们耳目一新更在于它可以把画家自身的感受记录下来传递给他人。
这种心灵上的震撼是其他流派所无法比拟的。
蒙娜丽莎,自问世至今,将近五百年,后人不知做过多少品评和揣测,留下越来越多的迷局。
当今,世上有研究《蒙娜丽莎》的专著数百部,而有近百名学者将此画作为终身课题。
人们过分地喜爱她无止境地探讨她那难以觉察的、转瞬即逝然而亘古不变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庄沉稳的姿态,高贵而朴素的装束,以及无懈可击的完美构图。
人们惊叹列奥纳多,上帝一样的智慧,采集那么多美的元素,将众多美好合为一个完美。
于是,美、智慧、永恒,三位一体,极致的搭配,再无超越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典美术作品赏析论文
我深信,只有高度的文化建设,才能造成现代强盛的民族和国家,对美和艺术的理解,
是文化修养的一个重要部分,而“美育”的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多接触艺术,包括了解一些艺
术史,经验证明:人们对于美的鉴赏和理解力,是要靠学习才能获得的————是知识之所
赐。
西方艺术往往让人觉得驳杂繁芜,高深莫测,让人不明就里,不知所措。
对西方数千年艺术发展概况的解读,体验到西方艺术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领略到西方艺术典雅精致的风
格和浓浓的人文情怀,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深入艺术的现场,感悟艺术之趣、历史之真,知
性之美。
从这本书中,学有所获,常有所思,偶有所悟,其乐融融。
西方美术发展的精神基点,始于与自身的认识上。
“美术”一词,在西方指非功利主义
的礼堂艺术,或主要指为纯审美而创作出的有形艺术。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表达思想感情
和审美理想的特殊方式。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状态,由于不同的民族历史传
统和相异的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使之呈现出丰富而又相对复杂的艺术景观。
西方美术的真正起点在希腊。
尽览西方美术发展的线索,有过三次高峰时期。
第一,古
希腊古罗马时期;第二次,文艺复兴时期;第三次,19世纪。
对于文艺复兴,在我学这门课以前的记忆里,留下足迹的仅仅是文学作品,远远不知道
美术作品的丰富、无限和逼真。
到此刻才了解到艺术的无垠天地。
历史的继承性是艺术发展的普遍规律,革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
中世纪是基督教统
治西方的一千年,人们的思想,生活都受到基督教义的全面渗透和压抑。
这个时期的人们缺
乏创造力,缺乏自主思想,只为了上天国而活着,而文艺复兴唤醒了西方人的创造力。
文艺
复兴为世界文化史的新阶段奠定了基础,恩格斯说:“这是人类前所未有的最伟大的进步的
革命。
”就文艺复兴在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所具有的意义而言,只有古希腊罗马文明的繁荣时
代可以和它相提并论。
文艺复兴的艺术文化,是人类无与伦比的不朽的珍品。
而近代先进的
艺术文化,是在文艺复兴艺术文化的基础上诞生,成长起来的。
虽然文艺复兴是一次内容复
杂多变的艺术风潮,但它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典型和共通的原则,方法以及形式。
文艺复兴-----这个人类终于迎来的属于自己的曙光,这个时期的人们尽情地歌颂人,
歌颂人性,歌颂人的美是文艺复兴美学观的主旋律。
美术,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艺术大变革中
充当了主角,出尽了风头,走在了运动的最前面,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大画家,大雕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是这一运动的象征
和代表,他们犹如三座精神金字塔,永恒地屹立在西方美术史的第二次峰期之上。
最伟大的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以其作品所展现出的力量和暴发性向人们宣告文艺复兴的
不可阻挡的辉煌。
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吉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
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最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
米
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或许他是一位最接近贝
多芬境界的美术家。
早期作品是17岁时创作的浮雕《阶梯旁的圣母》和《山陀儿之战》,粗
朴壮实,沉静庄重,深得古典风格的真髓,表明他一开始就追求强烈运动中的人体表现。
米开朗琪罗的艺术有几个特点:一.在宗教题材作品中有鲜明的人民特色,他描写的是
穷人的宗教。
二.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时代气息,例如《大卫》的理想,《摩西》的愤怒,
《垂死的奴隶》的痛苦,《夜》的悲伤等等都是那个时代的回声,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感
受到那是时代的脉搏在跳动。
三.作品反映了时代和个人思想上的矛盾,故带有悲剧色彩,
米开朗琪罗一生创作的作品很多,这些作品好像是一串串峰标,它告诉人们,他有过向往激
情,痛苦和悲伤。
以色列古代的大卫王,少年是个牧童,当非利土人侵犯以色列时,大卫到前线给哥哥们
送饭。
敌方的巨人哥利亚凶悍异常,以色列人正无法抵挡时,少年的大卫用甩石机杀死哥利
亚,挽救了民族。
这段旧约上的神话被米开朗琪罗用来作为保卫共和国的象征。
他说道:领
导人应当像大卫一样保卫民族。
1501年春,米开朗基罗回到佛罗伦萨,秋天开始创作著名的雕塑《大卫》,至1504年
完成。
当这件作品落成是时,整个佛罗伦萨城都沸腾了,人们都来瞻仰《大卫》的丰姿。
这
座云石像取材于圣经,有趣的是,米开朗琪罗没有把大卫塑成一个牧羊少年而是赋予这个形
象以新的内容,把他雕成一个青年壮士的形象,在他的身上寄托着人类美好的理想。
他不再
是圣经里的大卫,而是市民英雄的化身。
米开朗琪罗以完美的青年男性人体表达了佛罗萨公
民保卫自由,反抗贵族专权和外来侵略的意志和决心。
体现了人能改造世界的人文主义思想
特点。
《大卫》获得巨大的成功,标志着米开朗基罗艺术上的成熟。
《大卫》是一座立像,高
5.5公尺,是在一块被人损坏过,而没有雕刻家再敢于动手的,闲臵了近半个世纪的巨大大
理石上雕刻而成的。
《大卫》这一题材曾被多那太罗及委罗基奥表现过。
米开朗琪罗对此题
材的理解完成不同于前辈艺术家。
他的大卫表现了一个运动的“瞬间”。
一个肌肉发达,体
格匀称的青年男子充满自信地直立着,右手拿着投石器,左手拿着石块,向地平线远处搜索
敌人。
英武潇洒,具有巨大的内在力量和男性魅力。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是全裸的,着重表现
了发达的肌肉,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值得夸耀的男性雕像之一。
这里的大卫,不是把敌人的头
颅踩在脚下,而是转过头去,逼视那越来越近的敌人。
大卫的身体、脸部及肌肉紧张而饱满,
充满力度。
大卫强壮的躯干,巨大的手和脚,不仅准确地再现了每一束肌肉,而且充满激情。
《大卫》是米开朗琪罗的不朽雕塑名作,使它颇负盛名的是作品所呈现的人物的性格魅力和
人格魅力,这绝不是拉斐尔的圣母身上的人性的特征,而是为正义而斗争的必胜信念即将迸
发的巨大的热情的性格特征。
人类的艺术史源远流长,无数传世精品博大精深,光彩照人,岁月的磨洗无法减少它们
蕴藏的瑰丽,反而经历过大浪淘沙的作品,让人类倍感弥足珍贵,视为天赐神品。
是历史,
是人类的创造,是艺术家们思想深处的灵感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财富,让我们能深深体会这
个世界的奥妙和神奇,震撼和激情,圣洁与宁静。
永远在心灵的深处感怀那些为我们创造这
片神秘世界的艺术家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