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科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与治疗措施
常用镇痛药品与不良反应
复合麻醉的镇痛用药;
全身麻醉大手术的麻醉诱导和维持用药 18
7.丁丙诺啡(buprenorphine)
[体内过程]
肌肉注射后,吸收迅速,几分钟达到血药浓度。口服有明显的首过效 应,生物利用度30%-40%,镇痛作用持续6-8小时。可透过血脑和胎盘屏障, 血浆蛋白结合率96%。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
① 胃溃疡、 ② 严重肝损害、 ③ 低凝血酶原症、 ④ 维生素K缺乏症、 ⑤ 血友病、 ⑥ 哮喘、 ⑦ 鼻息肉、 ⑧ 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
⑥瑞夷综合症:病毒感染伴有发
热的儿童和青少年服用阿司匹
林后,表现肝损伤和脑病,可
致死
27
布洛芬(ibuprofen)
[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完全,1-2小时达Cmax,血浆结合率大于99%。主要经肝 脏代谢,T1/2为2小时。
31
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
[体内过程]
口服易吸收,0.5-1小时达Cmax,T1/2为2-4小时,生物利用度60%-80%。常用剂量下,绝大 部分药物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为无活性代谢物,较高剂量下,上述结合反应达到饱和,少量 药物经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代谢为对乙酰苯醌亚胺,可致肝细胞、肾小管细胞坏死。
22
非甾体抗炎药分类
• 选择性COX-1抑制剂:小剂量阿司匹林; • 非特异性COX抑制剂:布洛芬、萘普生、芬必得、双氯芬酸钠、吲哚
美辛、吡罗昔康、高剂量阿司匹林; • COX-2选择性:美洛昔康、尼美舒利、依托度酸;(这类药物在体外实验
中对抑制重组COX-2、COX-1所需浓度的差异通常达2-100倍)
[药理作用及应用]
作用机制尚布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中枢可能存在COX-3。其解热镇痛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 且毒副作用较小,但几无抗炎抗风湿作用; 临床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神经痛及肌肉疼等; 退热
疼痛治疗
• ⑻20年来其收治病人15万余人次,治疗 效果其优良率占95%,临床医生在明确 诊断的基础上再仔细的研究出适合病种 的治疗方法并制定出实施方案,严格遵 守操作规程,尽管做了加倍的努力,有 高度责任心,但在治疗中也出现一些不 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造成严重的不良 后果。
预防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的措施如下:
• ⑹ 等离子低温消融减压术 射频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疼 射频+O +针刀松解治疗FBSS 射频靶点治疗椎间盘较大突出物 O 疗法等
3 3
⑺常见慢性疼痛病种
偏头疼、颈椎病、三叉神经痛、舌咽神 经痛、面肌痉挛、胳肌痉挛、肩周炎、 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带状 疱疹后神经痛、红斑性肢痛症、抑郁症 (躯体表现)、晚期癌痛、痛风、CRPS、 AS、OA.、RA、 MFPS、 FBSS
• 一、严格选择适应症 术前了解其肝肾、心肺功能,凝血机制ECG和化验结果。 与患者交待病情,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并。 必签手术协议书。 二、开放静脉。术中严密观察治疗反应,监测BP、P、R、P效果及反应,在手术室半小时无不良反应护送 病房,并向主管护士交班。 四、临床医师严把医疗质量关,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和心肺等基本 功,按照疼痛临床的原则诊断明确,综合治疗,使患者安全才能 有效。
• ⑷近5年来在胶原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多 种微创技术,拓宽了治疗方法,扩大了 适应症,提高了慢性疼痛的治愈率,由 原来的86%上升到90%(椎间盘突出症)
• ⑸治疗方法:C型臂引导下经皮穿刺椎间 盘激光减压术;
• ⑷近5年来在胶原酶的基础上又开展了多 种微创技术,拓宽了治疗方法,扩大了 适应症,提高了慢性疼痛的治愈率,由 原来的86%上升到90%(椎间盘突出症)
疼痛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并发 症及防治
常用的镇痛药物及相关不良反应
一、便秘
定义:粪便排出量少而呈硬块状且排便困难 发生率 90%—100%影响进食严重引起恶心灌肠带来痛苦 便秘不因长期用药而引起耐药 预防和治疗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止痛治疗中重要问题 医生在开阿片类药物处方的同时应该开出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二、恶心、呕吐
发生率30%排除其它原因: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 一般在用药初期大多在4—7天内缓解以后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 预防:初次使用第一周内最好同时使用止吐药物预防常用胃复安每日三次餐前半小时服用 症状持续一周以上排除其他原因则应减少阿片类药物的用量或换药或改用其他途径给药
三、镇静
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初期及明显增加药物剂量100%时会出现思睡或嗜睡的不良反应一般数日后自行消失 预防: 初次使用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的幅度逐渐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慎重用药剂量
三、镇静
在阿片类药物治疗的初期及明显增加药物剂量100%时会出现思睡或嗜睡的不良反应一般数日后自行消失 预防: 初次使用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50%的幅度逐渐增加老年人尤其要慎重用药剂量
癌症止痛三阶梯用药原则
无癌痛:强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物 3 ↑ 疼痛持续或加重:弱阿片类±非阿片类±辅助药物 2 ↑ 疼痛持续或加重:非阿片类药物±辅助药物 1
止痛药给药途径选择
3.直肠或阴道内给药 :美施康定片与口服量效一样1:1可替代口服 4.肌肉注射:急性止痛短期对症处理不宜长期用药 各种途径口服首选
二.按时给药
即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如每隔12小时一次无论给药当时病人是否发作疼痛而不是按需给药这样可保证疼痛连续缓解 临床中很多患者疼痛时才服药没有按时定时给药造成疼痛控制不理想
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
常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疼痛治疗风险防范与处置预案一、治疗的风险(一)药物作用1、药物逾量致药物中毒或呼吸、循环抑制。
2、药物不良反应:如NSAIDs类的消化道穿孔、出血;阿片类药物的呼吸抑制、便秘;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向心性肥胖、血糖升高、溃疡病复发;抗癫痫药物的肝脏损害及神经毒性;酶抑制剂的过敏反应等。
(二)合并症带来的风险:如有心血管系统的并发症的疼痛患者,在疼痛治疗的过程中发生了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
二、加强防范(一)提高诊断水平1、耐心全面询问病史,尽量问出起病原因或诱因、发病特点、影响因素、治疗方法、药物及效果。
在既往史中要特别注意询问手术史及病理结果,对重要脏器的功能也要仔细询问。
2、认真、仔细查体,除对疼痛病变所累积的系统如脊柱、四肢等运动系统仔细检查外,对神经系统要格外仔细地进行检查。
3、熟悉各种抢救药物及抢救技术,一旦并发症发生及时抢救。
(二)根据病变特点和致痛机理选择最佳治疗方法或最佳方法组合。
(三)熟悉各种治疗技术的生物学特性和治疗机理,选择最佳适应证。
掌握各种技术的操作要领,严格遵巡其操作程序,熟悉各种技术的治疗参数。
随时注意患者的反应,检查其相关肢体的活动。
(四)以下几种情况必须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1、年老体弱患者。
2、没有人工气道、血流动力学监测的患者3、有过敏史的患者。
(五)万一遇到意外情况,要保持头脑冷静,判断准确,处理及时,解释合理。
(六)善于沟通:善于向患者及亲属解释清楚病情,为什么需镇静镇痛,应采取什么样子的治疗方案(最好有几个方案,最佳方案排在前,供根据病人、家庭、单位的情况选择),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效果,有什么危险,采取什么办法加以防范。
遇到复查、疑难病例或风险大的病例,还要向医务部申请,在取得领导批准后才可实施。
(七)一切医疗行为均要循证守法。
(八)重视做好医疗文书工作,病历如实记录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及患者镇静镇痛评分。
三、处置预案(一)阿片类药物过量的预防与处置1、掌握常用阿片类的适应证、禁忌证与注意事项。
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重度不良反应的处理
过敏性休克
应立即停药,进行抗过敏治疗, 如肾上腺素的使用,必要时进行
心肺复苏。
肝肾功能损害
应停药,进行保肝保肾治疗,必 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心脏骤停
立即停药,进行心肺复苏,必要 时进行电除颤治疗。
04
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 措施
合理选用镇痛药物
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疼痛程度,选择适 当的镇痛药物,避免使用不必要的高 强度镇痛药物。
详细描述
在使用镇痛药物期间,应密切监测心 血管系统的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 医。对于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慎 用或禁用某些镇痛药物。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总结词
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包括头痛、眩晕、失眠、嗜睡等症状,可能与药物的副作用有 关。
详细描述
在使用镇痛药物期间,应密切关注神经系统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某些镇痛药物。
哺乳期妇女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控 制用药剂量和时间,避免影响乳汁的 分泌和质量。
老年人镇痛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
老年人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选 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
并注意调整剂量。
老年人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遵 循小剂量、短疗程的原则,避免
长时间或大剂量使用。
老年人在使用镇痛药物时,应密 切关注身体状况,定期进行身体 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
避免频繁更换药物
每种镇痛药物的作用机制和副作用不 同,应避免频繁更换药物,以免增加 不良反应的风险。
注意用药剂量与频次
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镇痛药物,避免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频次。
注意个体差异
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疼痛程度存在差异,用药剂量和频次应根据个体情况调整。
[推选]阿片类镇痛药物常见副作用及处理PPT文档
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老地年佐辛、、布C托O啡P诺D和合并使用镇静剂的患者,易发生呼吸抑制。
长期间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出现此类副作用,但在急性手术后镇痛患者难以出现。
改肌立用僵即其 直 停他主止阿要给片是予类胸阿药壁片立判物和类(腹药即断壁物a片肌、给标轮肉吸转僵氧予准)直、;,强治:见疼于痛疗呼迅刺速激。吸静;脉频给予率A片≤类8药次物或/及分长期钟使用或吗啡S治p疗O,2尤<其9是0大%剂量或长期出治疗现时。浅呼吸,应视为呼吸抑制,
羟嗪的镇静作用较轻,是常用的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作用时间长,也较常应用。 应注意与高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引起的瞳孔大小改变想鉴别。 To cure sometimes, to relieve often, to comfort always. 长时间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有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减退,偶可出现谵妄,可给予氟哌啶醇治疗。 激动拮抗药:喷他佐辛、地佐辛、布托啡诺 羟嗪的镇静作用较轻,是常用的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作用时间长,也较常应用。 身体依赖:规律给药的患者,停药或者骤然减量导致停药反应,表现为焦虑、易激怒、震颤、皮肤潮红、全身关节痛、出汗、卡他症状、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肌僵直主要是胸壁和腹壁肌肉僵直,见于迅速静脉给予A片类药物或及长期使用吗啡治疗,尤其是大剂量长期治疗时。 长期间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出现此类副作用,但在急性手术后镇痛患者难以出现。 羟嗪的镇静作用较轻,是常用的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氯雷他定作用时间长,也较常应用。 单次给药后疼痛明显减轻又未及时调整剂量; 镇静药和作用于α2肾上腺素能受体的可乐定是主要对症治疗的药物。 除便秘几乎为终身不耐受副作用和瞳孔缩小为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不耐受副作用以外,阿片类药物的其他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搔痒等都为短时间(3~14d)可耐受副作用。
疼痛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
疼痛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护理I、头晕在疼痛治疗中较常见。
患者出现头晕后,应安慰患者不必紧张,让患者平卧于治疗床上,一般数分钟至十余分钟症状会自行缓解,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色、血压、脉搏和心率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在症状消失后,继续观察10一1 5分钟,无不适方可离去。
2、意识丧失易发生在疼痛治疗中或治疗刚结束时,可能与患者过于紧张及局部的刺激强度感过大有关。
一旦发生,应立即让患者平卧,给予氧气吸入。
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面色、呼吸、心率和血压变化的情况,同时开放静脉通路便于抢救。
3、低血压一般表现为一过性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血压常低于10.64/6.6 5Kpa(80/5 0 mmHg) 。
应立即让患者去枕平卧,持续给氧。
即刻开放静脉通路给予葡萄糖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给予50%葡萄糖60一100毫升加地塞米松5毫克,静脉注射,并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
4、局部出血或血肿如局部阻滞或行小针刀治疗时损伤.血管,局部出现出血或血肿,一般表浅部位的出血或血肿,经局部加压处理即可停止,在2 4小时内进行局部冷敷:24小时以后,可对皮下淤血者进行热敷局部或涂喜疗妥或扶他林软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利于淤血吸收。
5、皮肤完整性受损若理疗时功率过大,机器开动时间过长,患者的局部皮肤会发生灼伤。
理疗过程中应掌握适当的功率,并随时询问患者有无不适及灼痛感。
对老年人及感觉功能低下者,理疗过程中随时观察理疗部位皮肤的情况,以防烫伤患者造成痛苦。
应用寒痛乐和热水袋时,应嘱咐患者用薄布或毛巾包裹,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
局部有疼痛感时,一定要及时取下,间隔一段时间后再使用。
应用麝香壮骨膏等外用止痛膏类治疗及长时间局部应用胶布时,应观察患者对上述药物是否过敏,对过敏者应避免使用。
对胶布过敏者可使用脱敏胶布。
6、声音嘶哑,无声及霍纳综合症在患者星状神经节阻滞时,阻滞治疗侧出现面部潮红,眼睑下垂,眼裂变小,结合膜充血,应向患者说明这是正常现象,是阻滞治疗准确而发挥作用的表现。
镇痛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医学课件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呼吸抑制现象,表现为 呼吸变浅、呼吸频率降低。
处理措施
立即停用硫酸吗啡缓释片,并进行吸氧 、监测生命体征等对症处理。
结论
对于长期服用镇痛药物的患者,应密切 观察其呼吸状况,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病例二: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案例
患者情况
不良反应
患者为68岁男性,诊断为肺癌,服用盐酸 羟考酮缓释片进行镇痛治疗。
监测不良反应
针对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需密切观察患者的表现,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采取措施处 理。
未来镇痛药物不良反应研究和防治的方向
深入探讨镇痛机制
研究神经递质和疼痛信号转导机制,为发现 新的镇痛药物提供理论支持。
加强镇痛药物不良反应 的基础研究
从基因、细胞、分子水平上深入研究镇痛药 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为预防和治疗不良 反应提供新思路。
治疗过程中出现高血压现象,收缩压高达 180mmHg。
处理措施
结论
停用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改用芬太尼透皮贴 剂镇痛治疗,并给予降压药物治疗。
对于有心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应慎用镇痛药 物,注意观察其血压变化。
病例三:出现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案例
患者情况
患者为42岁男性,诊断为胰腺癌,使用 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镇痛治疗。
用药注意事项
遵医嘱
01
使用镇痛药物时应严格遵医嘱,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改变用药
方式。
注意观察
02
用药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情况,如有不适应立即停药并
就医。
不要长期使用
03
镇痛药物不宜长期使用,长期使用易引发不良反应及成瘾性。
04
临床案例分析
病例一:出现呼吸抑制的案例
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处理
1
疼痛治疗常见不良反应
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二、过敏反应 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 四、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 五、中药的不良反应 六、晕针
2
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
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 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 轻者表
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 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 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 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 不当会引起死亡 中枢神经系统抑制 抑制由大脑皮质逐渐至延髓, 其表现为嗜睡、痛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 浅而慢,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10
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
一、感染 二、张力性气胸 三、神经损伤 四、血管损伤 五、硬膜外间隙导管折断和拔管困难 六、全脊髓麻醉或高位硬膜外间隙广
泛阻滞 七、胶原酶并发症及其防治
11
一、感染
(一)临床表现 确认疼痛治疗而引起的感染和其他症状
(二)预防及处理 1、严格无菌操作 2、严格器械消毒,不要一针多用。 3、没有批号的中药制剂要慎用。对打开较久的药物应丢 弃。 4、做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半月神经节阻滞及 深部或重要区域的治疗应在病房住院治疗,以便观察病 情变化,及时得到治疗。 5、一旦出现感染,除全身应用抗生素外,对于表浅的 化脓性感染可切开引流,对大关节腔感染及化脓性脑脊 膜炎,可用小剂量的抗生素直接注入关节腔及蛛网膜下 隙中
6
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 不良反应
(一)临床表现 消化道系统 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 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上消化道黏膜的损 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 NSAID药物联合用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 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
癌痛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
癌痛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策药物名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的处置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1. 一般不良反应为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低血压、胆道括约肌痉挛、喉痉挛及出汗等。
偶有肌肉抽搐。
2. 严重副反应为呼吸抑制、窒息、肌肉僵直及心动过缓,如不及时治疗,可发生呼吸停止、循环抑制及心脏停搏等。
3. 有成瘾性,但较哌替啶轻。
一、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医师一旦为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 预防①多饮水,多摄取含纤维素的食物,适当活动;②缓泻剂:适量用番泻叶、麻仁丸或便乃通等缓泻剂。
应告诉患者如何根据个体情况调节饮食结构、调整缓泻剂用药剂量,并且养成规律排便的习惯。
如果患者 3 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 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 ( 容积性泻药 ) :硫酸镁 30~60ml , qd ,比沙可啶 2~3 片, qd ,比沙可啶直肠内灌肠, qd ;乳果糖 30~60ml , qd :山梨醇 30ml , q12h ,连用 3 次,继后必要时重复用药;④必要时灌肠;⑤必要时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合用其他镇痛药物。
二、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 30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症状大多在 4~7 天内缓解。
患者是否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及其严重程度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癌症患者既往化疗过程中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初用阿片类药物容易产生恶心呕吐。
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时,应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恶心呕吐,如便秘、脑转移、化疗、放疗、高钙血症等。
恶心呕吐一般出现在用药初期 1 周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
1. 预防:初用阿片类药物的第 1 周内,最好同时给予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如果恶心症状消失则可停用止吐药。
避免发生便秘可能会减少难治性恶心呕吐的发生。
2. 治疗:轻度恶心可选用胃复安、氯丙嗪或氟哌啶醇。
常见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常见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常见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止痛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有效缓解各种程度的疼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止痛药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
本文将探讨常见止痛药的不良反应,并给出相应的对策。
一、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一大类常用的止痛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尽管它们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但常常伴随着一些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NSAIDs会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消化性溃疡、胃炎等。
为了避免这些反应,可以选择可溶性药物或与食物一同服用。
另外,长期使用NSAIDs的患者可以考虑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以降低胃肠道损伤的风险。
2. 肾脏损害:NSAIDs可导致肾脏负担加重,尤其是对于已经有肾脏疾病的患者。
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NSAIDs,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3. 高血压:NSAIDs的使用与高血压之间有一定的关联。
如果患者已经患有高血压,那么在使用NSAIDs时应咨询医生,并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用药。
二、阿片类镇痛药阿片类镇痛药是一类可导致成瘾和滥用的止痛药物,如吗啡、可待因等。
尽管其止痛效果显著,却存在一系列的不良反应。
1. 上瘾风险:阿片类镇痛药易引起成瘾和滥用,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生理和心理依赖。
因此,阿片类镇痛药的使用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遵循医嘱的用药剂量。
2. 呼吸抑制:阿片类药物可以抑制呼吸中枢,过量使用或与其他中枢神经抑制药物联合使用可能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
因此,对于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应谨慎。
3. 便秘:阿片类药物会引起便秘,这是由于它们抑制了肠道蠕动的原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患者可以增加饮水量、摄入高纤维食物或请医生开具调节肠道功能的药物。
三、麻醉药物麻醉药物主要用于手术中或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疼痛治疗。
然而,麻醉药物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麻醉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包括皮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等。
疼痛治疗常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以及处理
五、中药的身瘙 痒、咳嗽、心慌、呕吐、重者面色苍白、 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 增加、呼吸困难、头晕等。 2、处理 应立即停止用药,静脉注射肾 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5-10mg, 50%葡萄糖20ml+10%葡萄糖酸钙 10ml+Vit Clg,如有呼吸困难,及时有 效的供氧。
12
二、张力性气胸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在治疗进针时出现放射性胸痛咳嗽,短时间内(2h左右) 发生呼吸困难、紫绀、缺氧、烦躁不安。纵隔移位严重时造 成上、下腔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导致低血压,甚至休克、昏 迷。 (二)预防及处理 1、肋间置管闭式引流 从锁骨中线2-3肋间隙放置胸腔引流管,导 管连接于水封瓶。经引流3-7d排气停止,气胸张力解除,胸 部X线显示肺扩张恢复,可拔除引流管。有血胸者应有腋后线 7-8肋间隙放置闭式引流,经2-3d,肺破裂口一般均能闭合, 可拔除引流管。出血不止需开胸手术者很少见。 2、对症处理 迅速面罩吸氧气,烦躁不安者可应用镇静剂,胸腔 出血较多时应补液输血,应用止血药物。
6
三、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的 不良反应
(一)临床表现 消化道系统 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 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上消化道黏膜的损 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 NSAID药物联合用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 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 (二)预防及处理 NSAID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后一般应在减量的 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果胶铋等。当 然对严重的胃出血应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9
六、晕针
(一)临床表现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停止后,突然出现表情淡漠、 面色苍白、晕倒现象、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二)预防及处理 1、对精神过度紧张的患者,除做好思想工作外,最好 采取卧位治疗。 2、对老年体弱患者,行硬膜外间隙注药后,不要急早 坐起和站立,以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3、医生操作时,尽量让患者目光避开,以免诱发晕针。 4、一旦发生晕针现象,立即停止治疗,让患者平卧,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重者开放静脉通路。
疼痛科常见镇痛药物及其注意事项
疼痛科常见镇痛药物及其注意事项用于治疗疼痛的药物很多,在现代疼痛学领域中,常用的疼痛治疗药物有:麻醉性镇痛药、解热镇痛抗炎药、局部麻醉药、神经破坏药、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其它药物。
一、麻醉性镇痛药定义:通过激动阿片受体产生强烈的镇痛作用,连续使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的药物称为麻醉性镇痛药二、局部麻醉药四、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和抗炎镇痛药统称解热镇痛抗炎药,这类药物的化学结构和抗炎作用机制与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同,又称为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解热镇痛药与抗炎镇痛药又有所区别,前者的特点是解热作用突出,后者则是抗炎作用较强。
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通过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口服给药约30 min 起效,作用时间为3~5h。
主要用于伴有炎症反应的慢性疼痛,如头痛、肌肉与骨骼疼痛、神经痛等。
对于急性炎症性疼痛,能控制其炎症的渗出过程,改善炎症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疾病的进程,也不能预防肉芽组织及瘢痕的形成。
此外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经典药物,能迅速消炎、镇痛,减轻或延缓关节损伤的发展。
不良反应较多,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反应,可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等。
对血液系统、肝肾功能亦有一定的影响,可抑制凝血酶原的合成,延长出血时间;能使转氨酶升高,肝细胞坏死以及造成肾功能的损害。
此外,阿司匹林还可引起水杨酸反应和瑞氏综合征。
2、布洛芬布洛芬,又名异丁苯丙酸,为苯丙酸类非甾体消炎镇痛药,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抗炎、抗风湿及解热镇痛作用。
服药后1~2h血药浓度达峰值,作用时间为2h。
布洛芬主要用于炎症性疼痛的治疗,其它全身性疼痛也可使用,但用于治疗痛风时,只起消炎、镇痛作用,并不能纠正高尿酸血症。
过敏体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哮喘患者应禁用。
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者,出血倾向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者应慎用。
3、芬必得芬必得是布洛芬的缓释制剂,可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酶的合成产生解热、消炎、镇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疼痛科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治疗措施一、局部麻醉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临床中局麻药的应用治疗很多,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大。
不良反应的发生和药物身的毒性强度、注射部位和途径及单位时间内注入人体内局麻药的药量有着密确的关系。
归纳起来,临床上常见的有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高敏反应等三大类,这三大类不良的性质虽不尽相同,但在临床表现中却有许多相似之处,尤其当突然出现严重的反应时均可有中枢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的严重抑制,鉴别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除上述三种反应外,有时也可发生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不良反应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也能造成不良后果。
(一)中毒反应局麻药中毒反应是因血液内的局麻药浓度快速或持续不断升高,超过机体内的负担能力和代谢速度。
据Daivhni (I960)的统计,在应用局部麻醉的过程中,毒性反应的发生率为0. 2%,而局麻药的不良反应有98%属于毒性反应所致。
1、全身性毒性反应的主要因素(1)同的给药途径造成机体吸收局麻药的速度不同。
误入动脉内是目前共认的局麻药诱发全身性中素反应的主要因素。
(2)病人的个体特征如年龄、性别、体重、肝功能、肾功能等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小剂量局麻药注射产生毒性反应的现象,往常被认为是药物过敏,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头颈的用药,可将局麻药加压注入小动脉内,使药物逆行从颈动脉进入颅内,使脑内血液中的局麻药突然增高,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的中毒症状。
作者在为一颈椎病患者做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注射1%利多卡因L 5ml (mg)后引起了严重的呼吸抑制的意识消失。
2、中毒反应的临床表现(1)中枢神系统兴奋是毒性反应的早期症状轻者表现为面红、血压升高、脉搏增快、眩晕、耳鸣等;中度中毒反应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视物模糊、烦躁不安、恶心呕吐;严重者出现肌肉抽搐、惊厥、窒息等,如处理不及时或不当会引起死亡。
(2)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抑制由大脑皮质逐渐至延髓,其表现为嗜睡、痛觉消失、意识丧失、呼吸浅而慢,最终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病例一(3)局麻药对心血管的毒性反应局麻药对心功能的影响主要是阻碍去极化期间的钠传导,使心肌兴奋性降低,复极减慢,延长不应期。
临床上常用治疗剂量无明显影响,如果在单位时间内麻药浓度超过2-5UG/ML时; (利多卡因)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当血液浓度达5T0UG/ML时,心肌收缩呈进行性下降,心排血量下降;若超过10UG/ML时心肌呈显著抑制,并出现低血压。
利多卡因在疼痛治疗时的剂量仅在100MG以内,但有些患者也出现了毒性反应(误入血管)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临床反应,心脏亦受到一定的损害。
3、毒性反应的预防和治疗(1)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最严重的临床表现是惊厥、抽搐、缺氧。
此时,由于肌肉痉挛致呼吸\心跳受累,可危及生命.积极防止毒性反应的发生是关键。
1)有效预防毒性反应的药物是安定,对人体生理干扰最小,对惊厥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术前口服5-10MG或肌肉注射10MG。
2)麻药误入血管内,注射前必须细心抽吸有无血液回流,在注入全剂量前,可先注入少量药液以观察反应情况。
3)用局麻药的安全剂量。
4)警惕毒性反应的先驱症状,尤其在血管丰富部位阻滞时(舐骨),如惊恐、突然尖叫、头晕、入睡、耳鸣、多语、肌肉抽动。
此时应立即停止注射,拔针后及时有效供氧,必要时控制呼吸,以保证心脏的大脑的氧供。
5)开放静脉有效地维持循环。
(2)治疗局麻药在血液内迅速稀释和分布,所以一次惊厥持续时间多不超过lmin)发生惊厥时要注意保护病人,避免发生意外的损伤;2)吸氧:进行辅助或控制呼吸;3)维持血液动力学平衡;4)静注硫喷妥钠50-lOOmg。
(-)过敏反应局麻药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很低,不到所有局麻药不良反应的1%。
局麻药为非蛋白质,不能成为抗原,但它或其代谢产物可与蛋白、多糖结合后形成抗原,在第二天使用该药时产生抗原抗体反应。
发生过敏反应的局麻药主要是脂类中的普鲁卡因,作为疼痛临床常用药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等属酰胺类,在治疗中发生过敏反应的极为少见。
尽管如此,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有关局麻药过敏反应的机制目前尚未有诸多争论。
1、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过敏反应的出现可在用药后数分钟内产生,也可延迟至用药后数小时。
主要表现为:皮肤潮红、等麻疹、粘膜充血、支气管痉挛、咽喉部水肿、休克、甚至循环骤停。
2、治疗(1)过敏反应的一般处理吸氧,开放静脉(输液)保持有效的血液循环。
(2)用药肾上腺素静脉注射素25-0. 5mg,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40mg; 10%葡萄糖酸钙10毫升+50%葡萄糖20mg静脉注射。
有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250- 500mg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10mg可抗炎,30-50mg抗水肿静脉注射。
病例二(三)高敏反应高敏感反应是个体对局麻药具有高敏性的一种反应,即很少量的局麻药造成严重的反应。
剂量越大,反应就越严重。
它与过敏反应不同的是发生反应前无过敏史。
(四)促使正铁血红蛋白形成此反应的发生是因为血液中Fe*转化成F/而形成正铁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
主要表现在口唇及指甲出现紫绢,轻者一般无须特殊处理,紫绢严重时,可注射亚甲蓝l-2mg∕kg和吸氧。
(五)局部药物吸收痛由于痛治疗药物为多种药物的混凝合液,在硬膜外间隙注药,关节腔注药及痛点阻滞后当选小时,患者出现疼痛加剧,局部有发热感,大约12h后逐渐消失。
此类病人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对症处理即可。
二、非留体类抗炎镇痛药的不良反应非留体类消炎镇痛药(NSAID)有解热镇痛及非特异性消炎作用。
其作用原理是药物抑制环氧化酶,使内源性前列腺素的合成降低,从而发挥止痛作用。
粗疼痛患者在服用该类药物后发生了诸多不良反应。
NSΛTD引起上消化道损害主要是由于前列腺素E的合成减少,上消化道黏膜失去了保护性。
(-)临床表现1、消化道系统产生恶心、反酸、食欲减退、胃痛,严重者出现胃出血。
上消化道黏膜的损害,有人研究报告249例类风湿患者几种NSAID药物联合用 1 年,胃镜观察发现,胃黏膜糜烂占30%,消化道溃疡占10虬(二)预防及处理1、NSAID药物造成不良反应后一般应在减量的同时,服用胃黏膜保护剂,如果胶钮等。
当然对严重的胃出血应停药,并及时对症处理。
2、用下列药物可防止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
(1)服咪索前列醇商品名为喜克溃治疗溃疡和用NSAID药物治疗胃肠病变及急性应急性溃疡等效果较好。
咪索前列醇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前列腺素E衍生物,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和增强胃肠黏膜的保护作用,应用剂量是200哨。
每日 4 次。
(2)H受体拮抗剂在促使NSAID消炎药诱发胃黏膜损伤的诸多因素中,胃酸起一定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胃酸可增加NSAID在胃内的吸收,加重胃黏膜损伤。
雷尼替丁替15g∕次,饭前服用。
(3)硫糖铝和胶体次枸椽祕120-240mg∕次,每月2次。
NSAID引起的不良反应,除上消化道的反应外,尚有造血系统、泌尿系统及中枢神经系统的表现,有些药物如非普拉宗还会造成严重的皮肤损害。
三、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在长期大剂量应用类固醇激素后,有些患者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
表现有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等症状,停药后症状可自行消失,类固醇激素可抑制机体防御功能,诱发感染,长期应用还可引起骨质疏松、肌肉萎缩、股骨头缺血坏死等,因此在控制症状后逐渐减量,防止发生反跳现象和停药症状。
疼痛治疗中应用类固醇药量一般一个疗程用药相当于5-7. 5mg地塞米松(利美达松12mg),无明显药物反应。
如慢性疼痛1个月以上反复注射此类药物亦会产生以上症状,应引起注意。
严格掌握适应症。
四、中药的不良反应在疼痛治疗中,中药制剂的应用很多。
有口服、注射、外敷、熏蒸等多种用药方式和方法,造成不良反应的常见药物有复方丹参液、复方当归注射液、复方威灵仙注射液、天麻注射液等以及种类繁多的外用药。
中药制剂发生不良反应的机制尚不明,可能与制剂的纯度、质量、患者过敏体质以及给药速度快、剂量偏大有关。
(一)口服及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轻者寒战、发热、全身瘙痒、咳嗽、心慌、呕吐、重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心率增加、呼吸困难、头晕等。
2、处理应立即停止用药,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5mg,地塞米松5T0mg, 50%葡萄糖20ml+1096葡萄糖酸钙10ml+VitY 1g,如有呼吸困难,及时有效的供氧。
(-)用药的不良反应1、临床表现接触性皮炎,一般出现为粟粒关红色丘疹,面部皮肤红肿、热灼痒,重者可造成丘疹、水疱、糜烂、液体渗出。
2、处理停止用药,对症治疗。
五、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及防治对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出现不良反应的过度恐惧,是干扰临床合理使用阿片类镇痛药的主要障碍因素。
阿片类镇痛药的不良反应主要发生于用药初期及过量用药时。
(-)便秘便秘是阿片类药物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便秘不仅出现于用阿片类药物初期,而且还会持续存在于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的全过程。
某些患者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出现恶心呕吐往往还可能与便秘有关,通畅大便则可能缓解这些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
因此,预防和治疗便秘不良反应始终是阿片类药物镇痛治疗时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旦患者用阿片类镇痛药物,就应该同时用预防便秘的缓泻剂。
(1)预防①多饮水②缓泻剂。
如果患者3天未排大便就应给予更积极的治疗。
(2)治疗①评估便秘的原因及程度;②增加刺激性泻药的用药剂量;③重度便秘可选择其中一种强效泻药;④必要时灌肠。
⑤必要时减少阿片类药物剂量,合用其他镇痛药物。
(二)恶心呕吐阿片类药物引起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约30%, 一般发生于用药初期,症状大多在4~7天内缓解。
癌症患者既往化疗等恶心呕吐反应严重者,初用阿片类药物容易产生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一般出现在用药初期1周内,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症状会逐渐减轻,并完全消失。
(1)预防:初用阿片类药物的第1周内,最好同时给予胃复安等止吐药预防,如果恶心症状消失则可停用止吐药。
避免发生便秘可能会减少难治性恶心呕吐的发生。
(2)治疗:轻度恶心可选用胃复安。
重度恶心呕吐应按时给予止吐药,必要时用恩丹西酮或格拉西酮。
对于持续性重度恶心呕吐的患者,应了解是否合并便秘。
应注意及时解除便秘症状。
恶心呕吐持续1周以上者,需减少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或换用药物,也可以改变用药途径。
(三)嗜睡及过度镇静少数患者在用药的最初几天内可能出现思睡及嗜睡等过度镇静不良反应,数日后症状多自行消失。
如果患者出现显著的过度镇静症状,则减低阿片类药物用药剂量,待症状减轻后再逐渐调整剂量至满意镇痛。
少数情况下,患者的过度镇静症状持续加重,此时应警惕出现药物过量中毒及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1)预防:初次使用阿片类药物时剂量不宜过高,剂量调整以2596~5O96幅度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