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一轮复习教学案范文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六课 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六课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中华文化基本特征、包容性的含义2. 理解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3.运用相关材料分析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重点难点】中华文化基本特征【教学课时】2-3课时(含试卷讲评)【基本知识】1.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主要表现是什么?有何见证?怎样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3.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什么?包容性的含义是什么?有何表现?有何意义?3.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怎样?4.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在那些方面?【知识关系】关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侧重点不同侧重于从纵向和动态,即从中华文化发展的轨迹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从未中断过。
侧重于从横向和静态,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上说明中华文化的特征,强调中华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范围广阔表现不同表现为古代中华文化辉煌的历程。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具体表现在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三个方面联系(1)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中华文化民族文化区域文化区别概念中华民族创造的区别于其他民族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一个民族在历史和现今所共同创造的能够代表其共同特点的文明成果的总和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文化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一般指具有历史传统的、地域的、非主流文化具有独特具体的地域性;研究对象是特定范围的族群和社区;民族性联系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的;从内部看: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现文化的“多元化”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
从内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
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内容及解析本单元的核心是文化发展,围绕文化发展,对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行分析,了解文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文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文化创新的精神。
二、目标及解析(一)考试范围第3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第4课文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3、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5课文化创新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2、文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二)考情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本单元考查的重点知识是文化的多样性及文化交流、文化继承与发展、文化创新。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和文化传播问题一(考点1).如何理解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特别提示】1、文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体现出来。
文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文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日、文化遗产中,也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体现出来。
2、不能把文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
并非所有的文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以名录的方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深入理解】1.认识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要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教案,欢迎参考!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教案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本单元主要讲文化的内涵(本质、形式、特点)、影响(作用)知识要点分析1、内涵(本质、形式、特点)(1)内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本质: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3)形式: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4)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在后天自发形成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影响(对社会、对个人)A 对社会的影响(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1) 文化对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政治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2)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 文化对综合国力的影响: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B对个人的影响(作用)(1)影响方式: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影响内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三课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③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④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2. 理解①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③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3.运用相关材料分析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重点难点】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与原则【教学课时】 2-3课时(含试卷讲评)【基本知识】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是怎样的?庆祝民族节日和继承文化遗产分别有何意义?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态度与原则分别是什么?3.推动文化交流的有什么意义?4.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哪些?现代文化传播手段有何特点?5.简述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知识关系】1.民族节日与文化遗产2.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元化区别内涵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主要从文化的来源和性质来说的,从性质上泛指各种文化中既有先进的、优秀的文化,又有腐朽的、落后的文化作用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元的存在对社会作用的性质是不同的,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态度对待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既要大力维护和发展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又要坚决克服和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联系多元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一种表现,但不是文化多样性的发展方向【课堂反馈】一。
选择题1.(20XX年高考山东卷)“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
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①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②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③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④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XX年高考安徽卷)截至20XX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新人教)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作为全书的起始,在全书中起着开篇立论和探究导引的作用,后面各单元都是在此基础上展开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好本单元,你就会明确学习本书的意义和方向,从而为本书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通过感受文化,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利用文化塑造人生,增强人的精神内涵和精神力量;进一步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主要内容】本单元阐述了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一起构成了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统阐述了文化的产生和作用。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两课: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二课—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第一课又分两个框题.一是体味文化;二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主要内容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成果,文化对社会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积极的文化生活,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社会,文化与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第二课也分为两个框题,一是感受文化的影响;二是文化塑造人生。
主要内容包括: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文化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文化对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对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塑造辉煌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1.1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1.2评述文化生活对人们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和生产方式的影响,说明现代社会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意义。
1.3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单元导语: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日益丰富。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五课 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五课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文化创新的意义2. 理解坚持正确的文化创新方向、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3.运用相关材料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和文化创新的意义【重点难点】文化创新的途径和方向【教学课时】2-3课时(含试卷讲评)【基本知识】1、文化发展的实质?为什么要文化创新?2、文化创新的主体是谁?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是什么?3、如何进行文化创新?4.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知识关系】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之间的关系【课堂反馈】一。
选择题1.(2012年高考海口模拟)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风尚,如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吕不韦说,“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等。
传承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正确的态度是( A )①要在继承中发展②要对其注入时代精神③把它作为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把它作为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2.(2012届连云港模拟)“给力”的词义与潮汕方言的“到力”相同,是对当今一些社会现象的感叹或者祈望,它原是少数网友用语,现在成了社会热语,还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的标题中。
“给力”成了热语表明( D)A.文化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B.文化创新的来源是作者的灵感C.文化创新的途径是推陈出新D.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需要3.(2012山东卷)茂腔是山东独特的地方戏曲。
由茂腔经典剧目《墙头记》改编制作而成的茂腔动漫剧日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又不乏时尚元素,深受观众喜爱。
材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BA.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C.大众传媒是实现传统文化刨新的根本途径D.不同地方文化存在着共性和普遍发展规律4.(2011年高考广东卷)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四课教案【教学目标】1. 识记①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及其影响②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2. 理解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运用相关材料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重点难点】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学课时】 2-3课时(含试卷讲评)【基本知识】1传统文化主要表现有哪些?有什么特点?有何影响?2.我们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3如何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4.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那些?【知识关系】1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比较传统文化文化传统区别对照物落脚点在文化,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而言的落脚点在传统,文化传统就是民族精神抽象与否具体抽象存在方式经过后天学习获得潜意识支配人们继承有继承性无需继承,自然存在主体性外在于主体内在于主体历史角度历史现象,已过去的存在历史的积累,凝聚在人们的现实思想之中联系都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2文化传播与文化继承比较文化传播文化继承区别侧重横向—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纵向---同一国家和历史与现实之间原因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具有继承性态度洋为中用,对外推广古为今用,发扬光大共同点都能促进文化的发展;都存在精华与糟粕,要辩证分析;教育在其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课堂反馈】一。
选择题1.(2012届厦门5月质检)鸦片战争后,英美等列强曾在岛上设立领事馆,同时,商人、传教士纷纷在此建公馆、教堂、洋行、医院、学校,形成了集教会、教育、医院、民间戏曲等多元文化于一身的鼓浪屿文化,至今仍有千余幢风格各异的中外建筑被保存下来,鼓浪屿因此有“万国建筑博览园”之称。
你认为鼓浪屿申遗比较恰当的宣传词应是A.凝固的艺术文明演进的缩影独特的人居环境 AB.流动的艺术历史发展的见证优美的风景名胜C.精神的火炬文化交流的圣殿丰富的人文资源D.独特的魅力世界文化的交融多彩的异国风情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24)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
文化生活第三课一轮复习学案
青州实验中学政治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教师寄语:环境永远不会十全十美,消极的人受环境控制,积极的人却控制环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复习编写人:王国喜审核人:闫敬敬使用时间:2012-10-17 【高考考点】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3、尊重文化多样性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课前预习案一、研读教材28—38页第三课内容,至少读一遍,明确自己的复习起点。
二、在阅读教材基础上自主完成一轮复习资料第112-113页“考点剖析”与“问题探究”,掌握基础知识、明确疑难问题。
二、根据问题回顾知识,自我检测,巩固预习成果。
【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课内探究案【探究一】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普及、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且中国很多城市和乡村的年俗都不一样,有着各地的特色,如煮腊八粥、扫尘送土、张贴年画、敬祭祖先等丰富多姿的民俗活动。
只有申遗成功才能遏制年文化的消失。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春节”申遗的必要性。
(2)请对我国如何科学地实施文化遗产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探究二】近年来,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形成卫星、互联网、面授三方于一体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为全国广大中小学教师、学生提供远程教育信息服务。
北大附属中小学远程教育网倡导“共建、共享、互动”,让优秀的资源直接与各地学校对接,提供了快捷、准确的信息渠道,实现了“零距离”教学。
结合材料,谈谈对上述做法的认识。
【随堂训练】一、判断并说明理由1、世界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出现,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2、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大众传媒的发展将促使旧的传媒的消失。
4、互联网是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的文化传播手段5、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手段。
二、选择1.2011年2月25日,社会各界翘首期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经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高票通过,并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
最新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教学设计(1)
最新⼀轮复习⽂化⽣活第⼆单元复习教学设计(1)第⼆单元⽂化传承与创新⼀、内容及解析本单元的核⼼是⽂化发展,围绕⽂化发展,对⽂化的传播、继承与创新进⾏分析,了解⽂化传播、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化的多样性是⽂化交流和传播的前提,⽂化在交流中传播。
⽂化继承是⽂化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化创新是⽂化⾃⾝发展的内在要求,⽂化的传播和继承的过程渗透着⽂化创新的精神。
⼆、⽬标及解析(⼀)考试范围第3课⽂化的多样性与⽂化传播1、世界⽂化多样性的表现2、世界⽂化与民族⽂化的关系3、尊重⽂化多样性的意义4、⽂化传播的多种途径5、现代⽂化传播⼿段的特点6、推动⽂化交流的意义第4课⽂化的继承与发展1、传统⽂化的特点及其影响2、对待传统⽂化的正确态度3、⽂化发展的主要因素4、⽂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第5课⽂化创新1、⽂化创新的源泉和动⼒2、⽂化创新的意义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4、创新与借鉴、融合5、坚持⽂化创新的正确⽅向(⼆)考情分析常考的知识点:本单元考查的重点知识是⽂化的多样性及⽂化交流、⽂化继承与发展、⽂化创新。
第三课⽂化的多样性和⽂化传播问题⼀(考点1).如何理解世界⽂化多样性的表现?(1)世界⽂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化共同构成的。
不同民族和国家⽂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
⽂化多样性是⼈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类⽂明进步的重要动⼒。
【特别提⽰】1、⽂化多样性不只是通过民族节⽇、⽂化遗产体现出来。
⽂化有内容、形式的差异,也有性质、层次、功能的区别,这些都是⽂化多样性的表现。
⽂化多样性除了可以体现在民族节⽇、⽂化遗产中,也可以通过语⾔⽂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体现出来。
2、不能把⽂化遗产等同于世界遗产世界遗产包括世界⽂化遗产和世界⾃然遗产。
并⾮所有的⽂化遗产都能成为世界遗产。
⽂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必须通过⼀定的程序,由联合国教科⽂组织决定,以名录的⽅式确定,并给予保护。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
文化生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掌握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
2. 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认识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3. 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理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道路。
4. 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5. 提高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政治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2. 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3.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4.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5.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文化相关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现象。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4. 运用多媒体教学法,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1.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概念、类型、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表现和特点。
2.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汉字与史书、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区域文化、民族文化的交融。
3. 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文化传承的概念和途径、文化创新的意义和途径。
4.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精神文明建设的原因、目标、内容、地位和作用。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念、内容、作用、建设途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文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3. 问题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探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4.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文化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现象。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问题。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程度、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合作和表达能力。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承接第二单元,全面回答了中华文化的突出特点、中华文化的力量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及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一系列问题。
从内容上看,本单元是第二单元的深化和展开,又是第四单元的基础。
因此,本单元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主要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设计为两课,第六课—一我们的中华文化;第七课——我们的民族精神。
第六课包括两个框题:第一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第二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第一框分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和图片入手,提出课堂探究,引出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然后表述中华文化的辉煌历程;第二目从文字和史学典籍角度论证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并从其特有的包容性,论证其原因;第三目分析中华文化的衰微原因和怎样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第二框分为三目。
第一目从具体材料入手,提出课堂探究,然后从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角度论证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第二目分析了不同区域文化的形成原因与其之间的关系;第三目分析了各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论证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通过本课学习,提高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自觉学习,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第七课包括两个框题:“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第一框共有三目。
第一目从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表现为切入点,引发出中华民族精神,并重点讲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大作用;第二目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别讲了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精神的形象在中华民族身上的突出表现;第三目以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中的核心地位为切入点,在讲述爱国主义的具体性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
二、知识结构:三、课程标准: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教学设计2篇
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教学设计2篇Teaching design of key knowledge review of " cultural life" in politics of senior three in 202 0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教学设计2篇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政治教育是指有目的地形成人们一定的政治观点、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学校德育的组成部分。
其性质由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受教育方针、目的制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方向性。
本教案根据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教学设计2、篇章2:2020届高三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教学设计篇章1:2020年高三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重点知识教学设计文化生活【一般主要考查“影响”、“措施”】1、文化的影响——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精神文明建设?(1)文化与社会:①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②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先进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文化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③文化与经济相交融,经济建设中科技、教育、人才越发重要,文化产业、文化消费不断发展,文化生产力在经济格局中越来越重要。
文化与政治相交融,民主法制建设、公民的政治参与需要文化素养;西方国家借助文化渗透推行霸权主义,必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逐渐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2)文化对个人: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
高考一轮复习 文化生活 第一课 教案
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文化的社会作用2. 理解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3.运用文化的社会作用合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重点难点】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教学课时】 2-3课时(含试卷讲评)【基本知识】1.什么是文化?文化有何特点?2.文化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3.简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4.如何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关系】1.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2.文化产业、文化事业、文化生产力【课堂反馈】一.选择题1(2010年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C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011年高考福建卷26)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
可见,优秀的文化CA.彰显时代的精神,创造时代的未来B.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C.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D.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3(2012届南通模拟)2011年产生的网络新词,像“给力”、“涨时代”、“神马都是浮云”等,多为新事件、新闻人物的浓缩和概括。
这表明(C)A.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的目的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D.文化创新来源于创作者的灵感4(2012年高考海南卷)3000多年前,黎族人民横渡琼州海峡来到海南。
他们在这方热土繁衍生息,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华美绝伦的黎族织锦,造型独特的船形屋,用牛角、竹子、棷壳等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高三政治高考一轮复习文化生活教学案人教版
泰兴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中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教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知识点整合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文化现象丰富多彩。
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既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
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例2:(06潍坊)2005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一文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单元整合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政治教案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体系构建前挂后联(1)文化对社会的作用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对个人的作用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个别意义上文化的作用(1)民族文化:在一个民族的历史与现实中,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2)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3)中华文化:中华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4)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特色专题引文类题目解法引文类题目一般是以名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经典著作中的著名论断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为载体考查政治理论知识,考查鉴赏、领悟诗词等能力。
多从哲学、文化角度考查,偶尔也会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进行考查。
引文型选择题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以引文为题干,题支为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是题干规定了基本理论知识,题支为成语、俗语等引文;第三种是题干和题支都是名言、成语和俗语等引文,要求学生找出与题干包含的道理相同或不同的题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文化与社会第1课文化与社会一、考点整合:(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义:理解:(1)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所讲的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
即不是广义的,也不是狭义的。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2)准确把握文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和政治的。
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们具有的一种文化素养(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其实质是精神现象。
注意: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而人们游山玩水则属于文化活动。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相互影响:(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2)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判断:文化都能促进社会的发展2、相互交融:(1)文化与经济互交融。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例1:我们要讲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下列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自然科学③技术④语言、文字⑤选举人大代表⑥企业的信誉和形象⑦园林雕塑A.①②③④⑦ B.②③④⑤⑦ C.①②④⑤⑦ D.①②③④⑤⑥例2:(06潍坊)2005年5月,莺都潍坊掀起创建文明城市的热潮。
宣传提纲指出,创建文明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基础。
市民素质的形成()A.离不开社会实践B.只能在学校教育中形成C.也可以是天生的D.家庭教育最重要例3:150多年来,《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第一个纲领性文件,被译成20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出版,对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实践,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这说明()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自然而然地转化为物质力量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C.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只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产生影响D.文化一旦产生,就会推动社会历史的发展第2 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考点整合:(一)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特点:(1)潜移默化的影响:(2)深远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判断:1、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素养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无法选择的。
(二)文化塑造人生(优秀、先进文化的作用) P17-211、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2、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3、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例1、“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张明敏的一首《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割舍不断的感情。
上述歌词表明()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强制性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永远不变的例2、长城是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古代伟大工程,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参观者无不为之震撼,并感受到祖国历史的悠久和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一股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表明() A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强制的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例3、优秀文化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的享受。
这主要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例4、载人航天精神,随着“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直上九天的耀眼光芒,已化作民族奋进的精神火炬,化作我们进一步推动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正激励着亿万人民昂然踏上民族复兴伟业新的征程。
这表明()A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C.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D.优秀文化能够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例5.下列对文化塑造人生的理解,正确的是:文化能()①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④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例6.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
”由此可见()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能提高人的人文素质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例7、(06聊城)优秀文化之所以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是因为其()A.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B.成为心灵的火炬、前进的旗帜C.具有特殊的感染力和感召力D.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一、考点整合:(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文化多样性表现(1)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2、文化多样性的含义: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3、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P3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4、尊重文化多样性(1)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原因(3)尊重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P33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是一个多种文化共存的星球,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例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A.国家文化的多样性B.民族文化的多样性C.地区文化的多样性 D.城乡文化的差异性(二)、文化传播1、文化传播的含义P342、文化传播的途径(方式)(共4点)P34—353、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P36--37(大众传媒:标志、形式、地位)4、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P36(框内)5、文化交流的要求:P38(二点)6、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考纲要求):A、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发展B、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推动各国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
2004年是中法建交40周年,中法两国元首互访并互办文化年。
例3.中法两国互办文化年,发展文化交流的事实表明A.各民族文化之间差异在缩小 B.两国政府和人民的价值观趋同C.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 D.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能够互相借鉴,互利双赢例4.中法文化交流应提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说明A.认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B.消除各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文化交流的终极目标C.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D.发展民族间文化交流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大同社会”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一)、传统文化的继承1、传统文化的含义P39 (不用背)2、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P39—40(共四点)3、特点:P42(1)相对稳定性(2)鲜明的民族性┅┅精神纽带。
4、传统文化的作用(双重性)P42如果能┅┅积极作用;如果┅┅阻碍┅┅。
5、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P43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P431、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1)关系:P44共三点(2)要求:P44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P45(A、社会制度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C、思想运动的先导;D、教育)例1.长期以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大肆鼓吹其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发展中国家的民族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世界正在走向一体化,文化间的冲突必然会导致民族文化的消失②既要开展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更要继承和发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③对外开放的同时,还要坚决抵御国外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文化侵略④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文化的发展往往受多种因素影响,而传统文化一经产生对社会影响久远。
回答3-5题。
例2.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昌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到荀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等都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家争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集中反映了A.社会制度的更替影响文化发展 B.科学技术推动文化发展C.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 D.教育活动影响文化传承例3.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气概,曾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安身立命,修身齐家立国平天下。
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富有启迪。
这说明①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②先进的现代文化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③弘扬传统文化就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④我们要善于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A.①②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例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对于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思想(意为人如果掌握自然规律,就能够使天地万物为人服务),不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A.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B.有所淘汰,有所发扬 C.批判继承,与时俱进D.兼收并蓄,统统拿来二、填空练习:1、相对于世界文化的总体,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
2、,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的内在要求。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的必然要求。
4、文化传播的途径包括。
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5、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它包括:A 的继承。
B、的继承: C、的继承,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D、的继承。
6、传统文化的特点:具有。
具有。
7、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
8、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有A、的更替 B、科学技术的进步C、的先导;D、教育。
高考演练:1.中华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是相通的,这是因为()A.文化具有多样性 B.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C.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D.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2.联合国将孔子定为人类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被作为世界人权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