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
2009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五)
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五)(能力版)1.近年来,在一些社会机构和人士的组织推动下,北京、湖南、山东、安徽等地,越来越多的儿童参加诵读传统文化经典活动,颇为引人关注。
目前,北京、广州等城市的部分中小学校已着手组织在校学生开展“诵读书经活动”,即: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
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
(9分)2.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在《文化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说:有些国家领导人有时企图抛弃本国的文化遗产,使自己国家的认同从一中文明转向另一种文明,然而迄今为止,他们非但没有成功,反而使自己的国家成为精神分裂和无所适从的国家。
(1)这段话说明在文化创新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5分)(2)不同民族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是一种怎样的过程?(5分)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意思是说,孝顺长辈、尊敬兄长是能够爱别人的前提和根本。
但封建社会片面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甚至变成“愚孝”,成为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和枷锁。
今天我们所倡导的孝敬父母,是在人格平等的前提下子女对父母履行法律和道德的义务与责任,是现代家庭中调节上下辈关系不可缺少的行为规范。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1)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9分)(2)在传统道德问题上,我们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6分)4.看漫画,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7月6日,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召开,随着福建土楼、江西三清山的申遗成功,中国世界遗产数量已达37处。
但正如下图所示,中国对世界遗产的保护仍然任重而道远。
2009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二)
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二)(能力版)1.近年来,在国际化大潮的影响和部分商家的炒作下,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复活节、狂欢节等“洋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
元宵、端午、清明、七夕、重阳、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则失去了原有的光彩。
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发出联合署名倡议书,号召人们“抵制洋节,驱除西方文化的不利影响”,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辨题:要维护和振兴我国的传统文化,就要庆祝自已的民族节日,坚决抵制洋节。
2.2008年6月23日至9月16日,第六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成功举办。
奥运会是文化交流的舞台,这一点在奥运文化广场的活动设置上体现得尤为突出。
此次文化节,国内共有16个京外团体约1600人协助各城区完成广场的演出活动。
青海代表团在崇文区展现藏族歌舞风情;与海淀区对接的河北代表团上演的唐山皮影戏,而黑龙江代表团的二人转让观众享受最纯正的东北韵味。
文化节期间,更有来自美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16个国家的27个文化团体带来了精彩演出,体现五大洲齐聚北京、奥运精神广为传扬的主题。
(1)结合材料分析加强文化交流的原因。
(2)我国应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3.节能减排,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
为提高全民节能减排意识和能力,自2007年9月1日起,由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系列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正式启动;中央电视台为加强对“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宣传,推出了“节能减排我行动”等多个系列报道,努力营造一种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文化氛围。
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8分)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节有减排系列活动和宣传报道的开展,有利于创设全民参与节能减排的文化氛围。
(3分)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通过广泛的宣传活动,会逐步使节能减排成为每个公民每个单位的自觉行动。
(3分)③文化能够反作用于经济。
2013年文化生活专题四第二轮复习学案
必修三文化生活专题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考点再现】1、走进文化生活文化市场对文化生活的影响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3、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二、【网络钩建】三、【重点整合】(一)走进文化文活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许多可喜的变化;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的忧虑现象。
措施: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提高眼力,拒绝污染)①落后文化以传统习俗的形式表现出来。
态度: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②腐朽文化。
态度:必须依法取缔,坚决抵制。
3、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4、文化建设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落后腐朽文化。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①指导思想:②目标:③特征:④本质:)2、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基础)。
②地位: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先进文化)(1)根本目标:培育“四有”新人(2)内容:①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A、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
2010高中政治二轮复习课件:文化生活
知识限定
逻辑限定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 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相关知 分析为什么要举行“ 识,分析为什么要举行“爱国 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 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 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举办 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 爱国歌曲大家唱群众性歌咏活动,大力营 造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造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浓厚社会氛围, 引导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增强民族 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 例: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经济的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发展。 发展。 •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维护国家利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益和安全。 益和安全。 • (3)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当今时代, 突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突出。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 争的重要因素。 争的重要因素。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核心竞 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 争力和增强综合国力。 • (4)文化塑造人生,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满足人们日益增长 文化塑造人生, 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 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神力量,促进人们全面发展。 • (5)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 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 神,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和风采。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二轮文化生活专题复习9
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用越来越重要 影响政治文明的发展 相 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 文化与国际政治相互交 互 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 融,使世界范围内反对 交 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 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 融 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 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 重要内容 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读材料
联知识
[答案] ①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 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将城市精神融入 市民的日常生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正确的价值观引领市民,有利于增强人们 的精神动力,推动城市的发展 。② 文化对人 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将 城市精神融入日常生活,能够对人们的实践活 动和认识活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提高市民 的人文素养 。③城市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 组成部分。将城市精神融入人们日常生活,有 利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提升城市的整体实 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考点应用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要加强文化建设?
考查为什么要重视文化建设题目一览:
1.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宁夏小省区办大文化的意义? 2.结合文化生活知识,简要说明山东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神州9号”成功发射的文化影响? 4.从文化生活角度,分析提高山东文化消费水平有什么重要意义? 5. 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政府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 6. 我国为什么要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地重要战略任务? 7. 为什么要推动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8. 请根据上述材料,从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说明发展文化产业、 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意义。 9. 请你就如何发挥文化在沿海开发中的拉动作用,提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并阐明其文化价值。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专项训练22文化与社会(解析版)
专项训练22 文化与社会一、选择题1.(2021·青岛模拟)2020年8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揭晓,陈彦的《主角》入选。
他在该书的后记中写道:自己在剧团工作了近30年,与各类“角儿”打了半辈子交道,这些深厚的生活积淀在创作长篇小说《主角》时一泻千里般地涌流出来。
由此可见()①作家的文化素养是天生的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④对社会生活的体验能激发创作灵感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泉州模拟)据报道,某县“春馨”艺术团在某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奔小康”专题文艺演出。
演出贴近百姓生活,倡导文明新风,为群众精神生活增添色彩,激发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由此可见()①文化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促进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并使用文化③文化影响广大群众的实践活动和思想观念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难以抹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2020·桂林模拟)陶刻作为紫砂壶的装饰,内容以文字、花鸟、山水、人物为主,将书法、篆刻、绘画集于一体,表现在紫砂壶上,集中了中国文化精粹。
不同题材的选择和运用,需要与紫砂壶的造型和神韵相统一、融合,才能营造出新的妙趣意境。
丰富的文化内涵推动紫砂壶畅销世界。
这表明()①商品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文化内涵能够提升商品的竞争力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④文化内涵依托特定的物质载体呈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寿山石作品《草莓箭毒蛙》,以大块冷寂的灰黑色衬托惊艳的红色,以苍劲的枯木和两只对望的箭毒蛙来表现生命的张力,给人带来强烈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
这表明()①文化是根据人的需要而产生的②精神产品凝结在物质载体之中③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④人可以创造文化也可以享受文化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5.有位学者撰文指出,李白那追求理想、反抗权贵、要求自由的精神,个性张扬的气质,高亢豪迈的性格,雄奇飘逸的诗风,特别是他那吞吐天地、囊括寰宇的气势,无疑是唐朝政治、经济全面繁荣昌盛在精神领域的真实反映和写照。
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专题11
• 2010山东高考 • 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材料三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 立60年周年之际,当人们回眸那段不平凡的历史 时;爱国热情得到了再一次激发,民族精神获得 了又一次振奋。 (3)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说明 中华民族精神为什么能永不泯灭。(6分) • 答案:①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 之中,具有继承性、稳定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富 有创新性,实现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③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能 够做到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 .(2012· 江苏· 2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 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 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 华民族精神就要( ) •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 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学 雷锋活动,大力弘扬雷锋精神的依据。 • 【答案】①雷锋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 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三精一魂)②当前,面对世 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 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必须大力弘扬雷锋精神。 ③弘扬和培育雷锋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 然要求,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是坚持 社会主义道路的要求。④当前,弘扬雷锋精神,就是 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 强基固本。
• “神八飞天接天宫,蛟龙入海探地府。北斗上 天照九州,神九对接入天宫。”中华民族一系 列辉煌成就,反映了中华民族永无止境的创业 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下列与此精神相一致 的是( ) • ①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②嫦娥奔月、卧薪 尝胆 ③刮目相看、胸有成竹 ④夸父追日、 大禹治水 • A.①② B.③④ • C.②③ D.①④
2013 文化二轮复习专题一
必修三 文化生活专题一 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作用) 2013-4-2 一、【考点再现】1、文化与社会文化的内涵与形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2、文化对人的影响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二、【知识归纳】三、【易混易错】1.西双版纳的植物王国属于文化现象。
2.莫高窟的飞天壁画属于文化现象。
3.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4.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6.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8.文化作为一种物质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精神力量。
四、【巩固练习】1. 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①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②彰显着世界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③蕴含着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④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文化方向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2.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与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说明①文化包括礼仪、语法、逻辑等意识形态部分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形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
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
这体现了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文化创新决定社会实践的发展C.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4.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九 文化与生活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能 够塑造人生。(2分 够塑造人生。(2分) 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文化, ②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文化,有利于为人们创造良好的文 化氛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化氛同,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们的文化与思想 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分)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不 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 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引领文化发展方向,推动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 (3分 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人发展大繁荣)。(3分) (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①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是政府的重要责 (3分 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任。(3分)②政府具有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2分 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是政府必须履行的职能。(2分)③政府具有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建设各种 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 公益性文化设施是政府的重要职责,它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保 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2分)
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加强文化馆、博物馆、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 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爱国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 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建设并完善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鼓励其他国有文化单位、教育机构 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 等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各类公共场所要为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便利。要坚持正确文化 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创作方向,创作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1)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文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 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 说明为什么要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 化。(8分) 分 (2)“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政府的责任。”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是政府的责任。 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 合理性。 分 合理性。(7分)
2增强文化自觉自信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修改)
一、全国新课标卷I《文化生活》部分近三年的 试题分布结构和命题特点 (一)近三年试题分布结构
时间 题型 文 化 生 活 题数 2012 2013 2014
选择 主观 选择 主观 选择 主观 题 题 题 题 题 题 1题 1题 1题 14 分 1题 1题 14 分 1题
分值
2012
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的包容 性,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现代科技对光大中医药文化的作 用
文化与经济、 政治关系;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39(1) 21
二、全国新课标卷I近三年试题呈现出的 特点
1、试题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2、选择题选材更具国际视野。 3、主观题选材宏观背景,微观切入。 4、关注热点,凸显价值观引领。
总计
4分
16 分
12 分 4 分
10分 4分
10 分
(二)2012——2014年《文化生活》考查内容
年份 文化多样性
2014
考查内容
题号 19
对应教材内 容
教育创新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文化的作用(对人的影响)
文化传承与 创新 39(1) 20
2013
文化对人的 影响;文化 赞同或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 39(1) 创新;我们 文字母 的中华文化
三、试题考查重点
从考试的性质上看,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注重对思 维能力的考查,因此考查的重点是原理性知识的理 解、运用,而不是陈述性知识的识记。由于文化生 活的理论重心在第一、二单元,因此考查的重心必然在 于第一、二单元。从教材的逻辑上看,第一、二单元为 “文化一般”,即文化的基本理论;第三、四单元为 “文化特殊”,即我国的文化,是“文化一般”的逻辑 延伸。因此,即使试题以“文化特殊”为背景或载体, 最终也会溯源至“文化一般”。后期复习要注意渗透习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中的会议精神。
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课件+分层训练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原卷版)
文化生活专题十中华文化与文化建设1.千年陆路湘桂古道作为文化线路遗产,其主要构成是以沿途保存的遗址或遗存为主要对象。
湖南广西相关部门加大古道沿线的文物和遗址保护力度,做好古道文化游的整合、活化与利用工作。
这有利于()①发挥自然遗产优势,促进湘桂文化交融②在求同存异中,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③保护文化传承的载体,展现文化的多样性④整合利用文化资源,挖掘文化遗产的价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一字一图画,一语一境界。
”中文优美、简约、深邃、博大,书写并传承了中华文化。
中文是联合国指定的六种国际官方语言文字之一,联合国设定每年4月20日为“中文日”,取典于仓颉在“谷雨”时节造字的传说。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语言文字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展现了文化多样性②语言文字是了解一国文化的钥匙,搭建了世界文化交流的桥梁③汉字产生于中国传统习俗,是中华民族智慧结晶和全人类共同财富④“中文日”有助于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扩大中文影响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据考古研究,从史前文明开始,中国文化发展的区域分布逐渐呈现一种分层次的向心结构,就像一个“重瓣花朵”:中原文化区是花心,其周围的甘青、山东、燕辽、长江中游和江浙文化区是第一层花瓣,再外围的文化区是第二层花瓣。
花心辐射花瓣,花瓣保持自己的活力,花心花瓣不能分离。
由此可见()①创新是中华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上的凝聚力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密码③中华文化的统一性是地域文化多样性的基础④和而不同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原因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革命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激发了人们对建党先驱的无限怀念。
2021年夏天,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赵世炎等先烈的墓前,堆放着“寄”往百年前的信笺。
“肉体已逝,脊梁仍在。
”“自从知道你的故事,我爱上了历史。
谢谢你,让我能坐在阳光下读书。
”从这些与革命先烈跨越时空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①现代传媒显示出丰富民族精神的强大功能②伟大建党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血脉③即使时代变迁,中华民族精神依然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④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典籍是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重要见证。
(完整版)二轮复习的目的和要求
第二轮复习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一、二轮复习的目标:在第二轮复习中,要求对各模块进行系统化、网络化,也即是常说的“把书读薄”,高屋建瓴地把握各模块的知识脉络。
(80%考试内容集中在20%的主干知识上)1、搞好知识专题复习,继续抓住基础知识不放松(1)夯实基础,整合知识,构建体系。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不能搞简单的重复。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达到熟练掌握。
第二轮复习的重点是基础知识的体系性和综合性,达到会整合知识、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第一轮复习后,知识体系性、综合性是不够的,第二轮复习要在继续强化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复习中要按考点范围要求把教材知识(包括课与课之间知识的内在联系)经过整合形成知识专题,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放在知识的系统中来把握,进一步明确知识的内在联系,规范性地把握知识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材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高考中根据题目的设问,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并重新整合所学知识、灵活地迁移知识,应用于新情境,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着重抓好主干知识的复习,背熟答题术语。
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抓基础知识,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仍然是抓基础知识,这是高考备考复习的基本原则,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
第二轮复习时间短,不可能像第一轮复习时那样按课、节、框题对知识点逐一复习,知识范围到边到沿,不留空白。
第二轮复习抓基础知识要突出主干知识,牢固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答题高频术语及小切口涵养知识)。
高考试题主要是针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一是考查学生的熟练程度(包括记忆和理解),二是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
主干知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从教材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即教材的重要概念、基本理论观点和重要原理。
另一方面是从社会热点角度来看的主干知识,凡是能和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相结合的基础知识(重要时政术语)都是应着重掌握的主干知识。
二、二轮复习的具体任务:1.把书读厚:要以《考试说明》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2 文化生活第四单元
2.辨析: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辨析:传统习俗就是落后文化。 辨析 落后文化往往以传统习俗的形式 表现出来, 表现出来,但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习俗 都是落后文化。 都是落后文化。 3.掌握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 掌握如何解决文化生活中令人忧虑 的现象。 的现象。 4.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识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 5.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6.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 总体要求是什么? 总体要求是什么? 7.两个修养的关系,公民怎样追求更 两个修养的关系, 两个修养的关系 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材料一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深深镌刻在一代又 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雷锋精神, 一代中国人的心中, 一代中国人的心中,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勇 前进。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 前进。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无数雷锋式的先进人物,他们继承和弘扬雷 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 锋精神,为其注入了新的内涵。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集中体现为服务人民、助人为 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 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 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 目前,各级给类学校正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材料二 目前,各级给类学校正把弘扬雷锋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班日、主题队日、主题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 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班日、主题队日、主题团日等活动,广泛开展学雷锋主题演讲、 报告讲座、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网上互动等活动, 报告讲座、读书征文、诗歌朗诵、展览展示、文艺演出、网上互动等活动,广泛开展 各类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 各类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 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更需雷锋精神。 材料三 人们呼唤雷锋精神,社会需要雷锋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更需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永远不能过时,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雷锋, 雷锋精神永远不能过时,因为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但是,学习雷锋,经常 出现“三月来,四月走”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 出现“三月来,四月走”的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是:在思想认识上出现了偏差。有人 认为学习雷锋是阶级斗争和计划经济的产物,进入市场经济就不要学雷锋了; 认为学习雷锋是阶级斗争和计划经济的产物,进入市场经济就不要学雷锋了;在学习 方法上有形式主义的问题。平时不太注重学雷锋做好事,都集中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后, 方法上有形式主义的问题。平时不太注重学雷锋做好事,都集中在学雷锋纪念日前后, 走上街头、敬老院、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突击学雷锋、重复做好事等形式主义的问题。 走上街头、敬老院、社区和其他公共场所,突击学雷锋、重复做好事等形式主义的问题。 形成了“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问题。 形成了“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问题。 结合材料二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在学校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的意义。 (1)结合材料二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在学校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的意义。 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呢? 从弘扬民族精神的角度呢?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雷锋精神?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雷锋精神?
二轮文化生活专题10
考题类型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考题题号 政治39 文综24 文综5 文综39 政治21 文综31 政治20 政治21 文综22
专题十 │ 考情分析报告
高频考点
文化创新
高考试卷 2012江苏卷 2012福建卷 2012广东卷 2011福建卷 2011安徽卷 2011广东卷 2011浙江卷 2011江苏卷 2010北京卷 2010广东卷
怎么办—态度、原则
文化遗产(地位、意义)
文化的传播
文化的继承性
含义、途径、手段、使者
是什么—传统文化的含义、表现(①②③④) 为什么—特点 怎么办—正确态度 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的发展 实 质
影响因素 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创新的作用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创新的主体 文化的创新 要求 根本途径:社会实践 对待传统文化—— 创新的途径 反对错误倾向 基本途径 对待外来文化——
重点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①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 集中表达 表现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 志 过程 学习各民族优秀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 文化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文化交流基础上, 推出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 础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考题类型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选择题 选择题 选择题 材料题 材料题 选择题 材料题
考题题号 政治31 文综32 文综37 文综26 文综8 文综30 文综40 政治35 文综24 文综37
专题十 : 文 化 传 承 与 创 新
文化的多样性
载体 民族节日(形成、作用、功能)
是什么 含义 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为什么—意义
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时政热点中国文化 (共14张PPT)
性
文化多样
性
主 文化对 文 化 的 传 承 文 化 交 文 化 创 新 培 育 和 践 弘 扬 民
观 个人的 与创新
流与传 的 重 要 作 行社会主 族 精 神 、
题 影响。 ( 科 技 对 文 统 文 化 用
义核心价 文 化 建
文化交 化 发 展 的 作 ( 中 西
值观与传 设
流的作 用)
文化)
统文化
用。
选择题主要集中在
年份 题号 2011年 无 2012年 21 2013年 20 2014年 19
2015年 20
考点
文化的多样性、包容性 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多样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材内容
第二、四单元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四单元
2016年 19
文化的继承和和发展
第二单元
2017年可能涉及的考点:文化与社会、传统文化、 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核心价值观等。
面临传承危机。2016年,华阴老腔演出团队与摇滚歌手合作,将 传统民族音乐与现代摇滚音乐相结合,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
会联袂演唱《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巨大反响。“华阴老腔”
焕发新的生机给我们的启示有
A
• ①优秀传统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
• ②满足人民大众需要的优秀传统文化才有强大的生命力
• ③与现代流行文化融合是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 ④传播手段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前提Leabharlann • 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1(1)结合材料和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妈祖文化具 有凝聚华人、华侨的作用。(10分)
高三二轮复习 专题10-11 文化生活第二三单元
文 化 交 流 的 原 因
文 化 交 流 的 要 求
考点排查与解读
2.文化传承与创新 .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创新与借鉴、 创新与借鉴、融合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2010·天津高考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 天津高考)世博会自诞生以来 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 天津高考 世博会自诞生以来,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 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 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 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1993年大田 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 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93年大田 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 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主创新型经济的转变;2010年上海世博 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说上海世博会“成为人类文 明发展的新驿站” 明发展的新驿站”。
高三二轮专题政治复习《文化生活》主观题知识归纳及高考例题重庆
1、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①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①经济是基础,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政治、经济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政治、经济的发展。
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③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①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③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山东2011-29)1955年10月,武汉钢铁厂在武汉市东郊长江南岸破土动工,1958年9月建成投产。2011年,汉阳铁厂遗址保护性改造工程启动,原址上将建设一座博物馆,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结合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①对汉阳铁厂原址的保护性改造为爱国主义教育创设了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使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物质载体;③在汉阳铁厂原址上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3文化生活第二轮复习第二单元学案
文化生活专题二文化传承与创新一、【考点再现】三、【重点知识】1、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1)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整体与部分)(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共性与个性)2、尊重文化多样性(1)为什么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怎么做①正确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②原则: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3、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4、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面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进步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5、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_ 。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发挥着特有的作用。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在漫长的历史中走过的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在有限的学习生涯中获得既有的文化财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事文化创造。
《文化生活》高考易错知识归纳整理
二轮复习:高考模考易错题汇总必修3《文化生活》专题八文化作用与文化发展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规定了文明发展的进程和趋势。
2.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3.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生命力取决于同科技的融合。
4.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5.文化旅游的发展取决于人们的文化修养。
6.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的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7.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是与经济影响力同步增强的。
8.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凸显了科学素养在文化素养中的核心地位。
9.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自发形成的。
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永久不变的影响。
1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因此,文化与经济发展始终亦步亦趋。
12.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3.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14.“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15.文化促进了社会向前发展。
16.优秀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决定作用。
17.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文化程度。
18.物质生活比文化生活更重要。
19.文化是一种社会物质力量。
20.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21.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是同步的。
22.优秀的文化创造时代的未来,决定时代的走向。
23.文化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
24.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25.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26.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27.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28.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29.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
30.思维方式决定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31.优秀文化决定人的全面发展。
32.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3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此,只要处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较高的文化修养。
34.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35.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动力。
36.中法开展文化遗产修复和保护合作旨在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09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三)
2009届高三二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试题精选专练(三)(能力版)1.(1)山东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省。
近年来山东省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为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文化建设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大省、文化资源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仍低于GDP增幅,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仍较低。
2008年1月召开的全省文化建设工作会议,强调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加快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运用文化与经济关系说明山东省为什么要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8分)(2)2007年10月,备受瞩目的国家大型文化工程中华文化标志城落户孔子和孟子的故里——山东省济宁市。
标志城将集粹中华文化最精华、最典型的内容,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标志城建设将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目前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
请根据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对标志城建设提出两条建议。
(6分)2.我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曾将法定节假日调整初步方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问计于民。
在关于法定及假日调整的舆论中,一个最大的也是最普遍的共识,是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尊重。
以往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只有春节才是,此次把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都纳入,使民族传统节日的分量加重。
(1)结合材料,请运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问计于民的意义。
(6分)(2)如果你也同意将三个传统节日设为法定节假日,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理由。
(6分)3.中国新文学奠基者之一,蜚声世界的文化名人巴金坚守“把心交给读者”的信条,其创作的《家》、《春》、《秋》等优秀作品影响着几代人、物别是他后期创作的《随想录》更具有深远的文学影响。
请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6分)3.(4分)①巴金作品影响几代人,体现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1分)②体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入持久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一文化的作用与发展第1讲文化的作用一、【知识结构】1、理论框架为: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对政治经济、对综合国力、对人有重要的作用2、(核心整合)注意把握文化作用的知识。
(1)从一般意义上看,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具体体现在对“社会”和对“个人”两个方面: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注意把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对人的影响,注意从来源、表现、特点和内容等方面全面把握。
(3)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的作用不同。
运用文化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问题时,注意根据题目的具体设问角度和要求灵活取舍知识。
二、【核心知识整合】1、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概念教材中所讲的“文化”,既不同于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狭义的“文化”,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A.从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B.从文化与人的关系看,文化是一种素养。
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C.从文化与物质的关系看,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3、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这种影响一方面表现在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文化又能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给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先进的、健康的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误区警示】文化与经济的发展总是同步的分析:经济是基础,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保持绝对的同步。
但文化也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有时候文化会超前于经济的发展,有时候文化则会落后于经济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A.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表现在:一方面,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另一方面,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B.文化与政治的相互交融,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国内来说,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从国际来说,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4、文化与综合国力(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 我国应对文化发展严峻挑战的措施(文化角度):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1、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实现的,因此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利于人的健康成长。
(2)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
【特别提示】区别交往方式和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强调的是人们之间如何交往,体现的是人们之间的行为模式;思维方式强调的是人们如何思维,体现的是人们分析、思考问题的方式。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A.即文化对人的影响不是有形的、强制的,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
B.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消极的被动地接受文化的影响,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2)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作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能力提升】(1)“潜移默化”与“深远持久”的区别①所谓潜移默化,是指因受到外来影响而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所谓润物无声,油然而生,不知不觉等;“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所谓根深蒂固,本性难移;②“潜移默化”往往体现在即时的感受上,看见某物有感而发,影响当时的心境;不同于深远持久,“深远持久”表现为对以后行为的影响上3、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文化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个人知识修养的塑造上。
优秀的文化作品,能够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境界得到提升。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特别强调】这里的“文化”是指优秀文化、先进文化、健康文化。
三、【高考考向探析】【典例1】(2010高考·北京卷25)《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 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 D相关产业的发展。
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③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④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①②B. ①③C.②④D.③④【典例2】(2010高考·广东卷31)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该诗句可以体现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③文化具有继承性④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典例3】(2010高考·福建卷25)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亿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典例4】(2010年高考·江苏卷18)青海省玉树地政发生后,宗教团体纷纷组织“宗教救援队”积极参与救灾,僧侣们还为在地震中死难者超度祈祷,给震区的佛教信众很大的心理安慰。
这表明①我国政府鼓励人们信仰宗教②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③文化活动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④文化是改造社会的强大物质力量A. ①③B. ②④C. ①④D. ②③【巩固题1】“徜徉于山林来石之间,而尘心渐息;夷犹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A.要积极参加各种文化活动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C.文化活动使人高雅D.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巩固题2】(2011·广东汕头一模)恩格斯说:“不论在法国或是在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
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
”这说明()A.文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B.文化对社会生产方式产生重大影响C.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D.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巩固题3】一位美国游客看到财神赵公明一手举钢鞭、一手托金元宝的塑像,感叹道:“抢夺资源还受到如此尊重,这种思维与美利坚没有什么区别。
”这表明()①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基本相同②部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读③中国人与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④文化背景差异影响人的认识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巩固题4】作为一场空前的文化盛宴,上海世博会融万邦风情、纳异域特色,吸引着人们驻足流连。
很多家长带着孩子不辞辛苦游世博,希望借此开阔孩子的视野。
家长的做法表明()A.文化能增强人的知识和技能B.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C.优秀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D.优秀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巩固题5】(原创)江苏给力“文化强省”。
2010年全省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实现“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有一站、村有一室”,农家书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又有一大批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
这反映的文化生活道理是()①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产品②发展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③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④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热点专题】振兴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背景材料材料一2009年7月22日,我国第一部文化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
材料二 2010年7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学习贯彻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出台了《关于促进文化产业振兴的意见》,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苏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的目标任务。
《意见》指出:“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进一步提高,逐步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
”材料三2011年2月10日,文化部、财政部规定2011年底之前我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将全面免费开放。
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体制改革、产业发展、精品生产、文化惠民齐头并进。
10月1日起,南京玄武11月12日起,南京中山陵陵寝向游客免费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