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亨利 迪肯’一个来自于利物摩尔(Livermore)的物理学家的访谈
第二版摩尔定律
第二版摩尔定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由英特尔公司联合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一个经验性规律,预言了集成电路上可容纳晶体管数量的指数增长。
这一规律在一定程度上预测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整个信息技术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电路的微缩尺寸趋于极限,第一版摩尔定律已经逐渐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探讨第二版摩尔定律,以探索未来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方向。
第一版摩尔定律的核心内容是: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将翻倍,而芯片的制造成本将随之减半。
这一定律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持续提升,从而推动了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进步,晶体管的尺寸已经趋近物理极限,导致摩尔定律的失效。
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第二版摩尔定律的探讨。
第二版摩尔定律的核心内容是:随着半导体技术的演进,传统晶体管的极限将越来越难以突破,但人们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技术进步来继续提升计算机性能。
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将为信息技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随着智能物联网、5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也将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广泛化。
第二版摩尔定律是对第一版摩尔定律的延伸和拓展,旨在探索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
在新的技术浪潮和发展趋势下,人们可以通过不断创新和实验,寻找新的技术突破点,推动信息技术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摩尔定律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引领我们不断追求技术的进步,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2000字】第二篇示例: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摩尔定律是一个被广泛引用并且备受关注的定律,它预言了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趋势。
而在2016年,由于摩尔定律逐渐失效,科学家们提出了第二版摩尔定律。
第一版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在1965年提出的,他观察到半导体器件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个月就会翻两番。
简述摩尔定律
简述摩尔定律介绍摩尔定律(Moore’s Law)是一个影响深远的观察和预测,该定律认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翻倍,而成本也会相应下降。
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并被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预测。
摩尔定律的表述摩尔定律最初是通过观察到半导体技术的发展而得出的。
戈登·摩尔在1965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约18个月就会翻倍,而制造成本也会减半。
随着时间的推移,摩尔定律的时间间隔有时会有所偏差,但总体上仍然成立。
摩尔定律的原因摩尔定律的成立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微电子学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能够在集成电路中放置更多的晶体管,这样就可以实现更高的集成度和更高的计算能力。
对于现代计算机和电子设备来说,摩尔定律的实现是其发展的基石。
摩尔定律的影响摩尔定律的发展对计算机和电子设备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以下是摩尔定律的几个重要影响方面:1. 计算能力的指数增长摩尔定律的实现使得计算机的性能可以成倍增长。
每隔一段时间,计算机的速度和处理能力就会翻倍,这为科学、工程、商业和娱乐等领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 电子设备的迅速更新由于摩尔定律的存在,电子设备的更新速度非常快。
新的产品和技术不断涌现,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先进、更高效的设备。
例如,智能手机的性能不断提升,功能越来越强大。
3. 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摩尔定律的实现推动了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变得更加便宜和易于获取,人们可以更容易地获取和共享信息,这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摩尔定律的未来随着摩尔定律的发展,人们开始对其未来的可行性和限制进行讨论。
以下是摩尔定律的一些可能发展趋势:1. 物理极限随着晶体管的尺寸不断缩小,物理极限逐渐显现。
晶体管的尺寸接近原子级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量子效应的限制。
因此,未来实现摩尔定律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
物理学家介绍--罗伯特玻意耳
罗伯特·玻意耳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 1627-1691),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爱尔兰的利斯莫尔。
伦敦皇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此协会于1660年成立,1662年获英皇授予特权。
至今它仍是世界所有科学团体中最杰出的一个。
他对空气进行了43项实验,并以现代科学的方式来报道,即声明“假设”, 描述器材,状况和测验。
1662年确立了著名的“玻意耳定律”。
中文名:罗伯特·玻意耳英文名:Robert Boyle出生地:爱尔兰的利斯莫尔国籍:英国出生年月:1927年去世年月:1691年1.生平简介罗伯特.玻意耳(Robert Boyle, 1627-1691),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和自然哲学家。
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英国爱尔兰的利斯莫尔。
他的父亲是爱尔兰最有权力, 占有广大封地的理查德大公爵(Richard Boyle)。
由于体弱多病, 不适合习武作战, 所以8岁时(1635年) 便被父亲安排到英格兰念书。
1640年(13岁时) 英国内战, 为了安全起见, 玻意耳被父亲送到欧洲大陆。
在1640-1645年(或1639-1644年)期间, 他到过日内瓦、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念书。
28岁(1655年)后前往牛津(Oxford) , 并以超人一等的理智思维, 成为牛津最受欢迎的学者之一。
他的一生中多次逃过死劫:例如他曾从翻倒的马车中被救出来, 过后马车翻落急流中;某次, 他从马上摔下, 马蹄几乎踩到他的喉咙;又有一次, 粗心的药商配错补药给他, 若不是因为他吃了许多糖而吐出毒素, 他早已中毒身亡。
神保守存留他的生命, 为要使用他在科学上荣耀神。
给予科学和信仰许多贡献后, 玻意耳于1691年12月30日离开人间。
2.科学贡献伦敦皇家协会的创始人之一。
此协会于1660年成立, 1662年获英皇授予特权。
至今它仍是世界所有科学团体中最杰出的一个。
摩尔定律的现在解释
摩尔定律的现在解释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于1965年提出的观察性法则,他指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至24个月翻一番,相应地,芯片的性能和处理能力也会翻倍。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摩尔定律并非一条精确的物理定律,而是一个经验法则。
在过去几十年中,这一法则一直相对准确地描述了半导体技术的进步,但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限制使得摩尔定律的延续变得更为困难。
以下是一些解释摩尔定律现状的主要观点:1.技术挑战:随着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技术上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如量子效应、散热问题、制造复杂性等。
这些挑战导致了在摩尔定律的框架下继续提高集成电路密度的困难。
2.成本问题:制造先进芯片的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在采用先进制程(如7纳米、5纳米工艺)时。
这使得维持摩尔定律的速度变得更为昂贵,而非常规方式的成本效益递减。
3.物理极限:摩尔定律面临着物理上的极限。
当晶体管的尺寸减小到几个原子的量级时,传统的CMOS技术可能会受到量子效应的影响,导致电子隧穿等问题。
4.多核处理和新架构:针对摩尔定律的放缓,处理器制造商转向了多核处理器和新的计算架构,以提高整体性能。
这意味着不再仅仅依赖单核性能的提升。
5.新型材料和技术:为了继续推动半导体技术的进步,研究者和制造商正在探索新型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如三维芯片、量子计1算等。
总体而言,摩尔定律在当前形势下可能无法像过去那样准确地描述半导体技术的进步。
然而,技术领域依然在寻求创新和突破,以继续推动计算能力的提升。
2。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一次模拟试卷(带答案)(1)
一、选择题1.运用数据进行分析是历史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表2反映出美、英、俄等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表1800—1900年世界主要城市人口变化表(单位:千人)A.殖民扩张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D.世界市场形成2.一个伟人就是一座丰碑。
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A.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B.贝多芬——近代伟大的音乐家——《英雄交响曲》C.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革命的镜子——《高老头》D.达尔文——近代生物学的莫基者——《物种起源》3.“江河的水往低处流、爬山和上楼梯觉得很累”。
这些日常现象都和那种理论有关( )A.德漠克里特的原子论B.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D.达尔文的进化论4.《寂静的舂天》的章节标题有“不必要的大破坏”“死亡的河流”“自天而降的灾难”等,书中警示的是A.人口问题B.环境问题C.毒品问题D.战争问题5.在一次宴会上,一位贵妇人问达尔文:“您看我也是猴子变的吗?”达尔文微笑着说:“是的。
不过,您是一只漂亮的猴子变的!”他俩的对话与什么理论有关A.万有引力定律B.适者生存原理C.相对论D.生物进化论6.下列国家中,其科学家和发明家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有()①英国②美国③德国④意大利⑤日本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7.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爱迪生点燃了世界”是指A.发现万有引力定律B.发明内燃机C.改良蒸汽机D.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8.它在当时的科学界和公众之中都引起了巨大反响,宗教领袖和维多利亚王朝都非常震惊,人类和动物的祖先居然是一样的。
它的理念对西方社会和思想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里的“它”是A.《物种起源》B.《战争与和平》C.《社会契约论》D.《英雄交响曲》9.日本是近代亚洲惟一没有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而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国家,它之所以避免了类似其他亚洲国家的厄运,是因为它成功实施了()A.大化改新B.明治维新C.天皇专制D.幕府将军的统治10.有这样一段广告词:“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沸水让瓦特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燃了世界。
简单介绍摩尔定律
简单介绍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是指在集成电路技术领域,每隔18-24个月,集成电路中可容纳的晶体管数量将翻倍,而成本会减少一半。
这个定律是由英特尔创始人戈登·摩尔(Gordon Moore)在1965年提出的,也是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指导原则。
摩尔定律的提出是在当时已开始观察到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这个定律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被验证,对于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摩尔定律的成立是基于一种技术趋势和经验规律,而非一种准确的科学定律。
按照摩尔定律,晶体管的数量每18-24个月翻倍一次,也就是说每个新一代的集成电路芯片都会比上一代增加更多的晶体管。
这种增加晶体管数量的趋势直接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提升。
因为晶体管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单位,晶体管数量的增加意味着计算能力的提升,计算速度更快,处理更大规模的数据也更加高效。
同时,摩尔定律也意味着集成电路的成本会逐渐降低。
每次晶体管数量翻倍时,也会伴随着制造成本的下降。
集成电路制造需要的材料、设备和劳动力成本都会随着技术进步而降低,这使得更多人能够负担得起先进的电子产品。
摩尔定律的成立离不开不断推动技术进步的创新。
为了满足摩尔定律的要求,工程师们必须不断寻找新的材料、工艺和设计方法,以提高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和性能。
例如,从传统的硅材料演化到今天的深亚微米和纳米技术,以及利用新材料如碳纳米管、量子点等进行研究,都是为了满足摩尔定律所需。
然而,随着摩尔定律逐渐接近物理极限,我们逐渐面临着一些挑战。
晶体管尺寸越来越小,由于量子效应的影响,电子运动变得更加复杂,热效应也更加明显。
此外,制备工艺的复杂性和成本也在不断增加。
因此,为了继续推动技术的进步,科学家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和解决方案,如量子计算、光子技术和新型材料等。
总的来说,摩尔定律对于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推动了计算机性能的持续提升和成本的降低,促进了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
摩尔定律50年:重新连接人与内容
摩尔定律50年:重新连接人与内容周健工整整50年前,1965年,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摩尔预言,半导体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和电阻数量,将每两年增加一倍(也有说18个月)。
“摩尔定律”50年来,按照计算能力来算,芯片每两年成本下降一半,到今天已经成为50年前价格的(1/2)^25,也就是说是当时价格的近3500万分之一。
当初无论如何昂贵稀缺的计算机,如今已经基本上是免费了。
摩尔定律的第一个巨大效应,是把信息权力(power)交给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拥有信息权利(right)。
从大型计算机到小型计算机,到个人计算机,到手机,到可穿戴,计算能力越来越便宜,越来越从控制转向分散,从机构转向个人,互联网把计算能力日益强大的服务器、PC和移动终端连接在一起,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人与服务的关系,人与万物的关系,万物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们全都联网了,智能化了。
比特在逐步控制原子。
摩尔定律的第二个巨大的效应,就是消除信息中介,消除信息不对称,消除信息鸿沟。
在工业化时代,社会与经济中最大的中介,就是大从传播媒体(mass media)。
从商业机构到其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流动,是这样一个链条:研发-产品-销售-市场-公关-公关公司-记者-编辑-印刷-发行-读者。
难怪第一个被颠覆的,就是新闻媒体行业。
在美国,第一个最成功的互联网公司是新闻门户,在中国,最早崛起的互联网公司也是门户,它们的商业模式都是去媒体中介化,带给用户的体验,都是摆脱纸媒的限制,通过超级链接,读到无限的新闻,尤其是在媒体受到严格管制的国家,门户所释放的压抑的需求更大。
在门户的基础上,可以产生社区、博客、用户互动等功能。
读者的用户意识开始觉醒。
搜索的产生,是摩尔定律带来信息过载的必然结果。
1945年,美国一位名里德(Fremont Rider)的图书馆学者计算出,图书馆的藏书量每16年翻一番。
但那是在电子媒体和互联网出现之前。
如今,美国国会图书馆以每天约四亿条的速度收集推特发布的信息。
一个大物理学家的致命理论错误
一个著名的大物理学家的重大致命理论错误希望看到此文的您,请您把这个大物理学家的致命的物理理论错误提示给当今世界顶级的理论物理学家们,这是制止这个致命的物理理论错误继续影响人类科学理论发展的有效手段。
这是在为人类后人做无法计量的大好事。
首先强调一点:理论科学人必须要坚决坚信大自然的一切事实存在都具有因果律这一自然‘长河’法则,要坚信数学理论逻辑的严密性,坚信最原本的、最容易的、最直接的首先自然到达这一自然经济行为原则。
致命的物理理论错误是完全背离大自然基本行为规律的又有错误方向诱导性的理论,这样的理论错误必须要彻底根治纠正。
这里所说的一个大物理学家的致命理论错误就是指J.J.汤姆生的‘载荷子——电子’物理理论概念定论,J.J.汤姆生在确定这个物理理论概念过程中,因他忽视了一个重要的实验条件因素的影响力,错判‘载荷子——电子’比‘原子’小一千多倍的理论定论,如果他重视了这个被他忽视的重要实验条件因素的影响力,定论就会大为不同,就不会造成后续理论的巨大失真事态,他的这个很符合人类宏观事物知识认知思维惯性力的实验性理论定论,其错误的严重性及致命性在于:(1),在理论上失掉了大自然大宇宙原本性态和最基本的行为规律,把大自然大宇宙极限界点毁掉了,产生了理论无底洞;(2),在理论上把物质体间的最基本的连接点丢失,说的轻巧点:把绝对极小物质单元客体本身的性质特点与各个单元客体之间的相互关系点即:各个单元客体之间的界线点(力点)的性质特点混淆,也就是说,把牛顿第三定律——大自然物质间的极限界点的关系定律忘得(忽视的)一干二净,丧失了力点、力源,丧失了科学理论逻辑的关联性和因果目的性,使得科学理论逻辑产生脱节,因理论逻辑脱节又产生了不少的不可想象的失真于大自然基本行为规律的大物理学家们的臆想理论意识概念,大物理学家们的这些臆想理论意识概念正在影响着当今全世界顶级理论科学人的理论研究思路;(3),因这个理论定论错误,后续理论家们把大自然的每一个原子(相等于大自然整体)百分之九十左右空间的物质弄丢,弄丢的这百分之九十左右空间的物质在其他一些理论逻辑分析中又不能不存在,于是乎,今日世界一些顶级的大物理学家们把因这个理论错误而丢失的那百分之九十左右空间的物质称谓为‘暗物质’,想方设法拼命的在寻找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可想而知,当今在拼命寻找‘暗物质’的物理学大家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4),因这个理论定论错误,一些大物理学家把人类事物认知思维惯性力的不良影响发展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如,我在一本书中看到:‚当人们陶醉、推崇数学那‘完美’推理的同时,却发现会引起谬误。
诺贝尔物理学奖六十年
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索尔·佩尔马特,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教授布莱恩·施密特,以及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教授亚当·里斯。
他们的贡献是,通过对超新星的观测证明宇宙在加速膨胀、变冷。
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
他们在2004年制成石墨烯材料。
石墨烯是目前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被普遍认为会最终替代硅,从而引发电子工业的再次革命。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高锟获奖是由于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作出了突破性成就,而两位美国科学家的主要成就是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图像传感器。
200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者为美国籍科学家南部阳一郎和日本科学家小林诚、益川敏英。
南部阳一郎的贡献是发现了亚原子物理学中的自发对称性破缺机制,而小林诚和益川敏英的贡献是发现了有关对称性破缺的起源。
2007年,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6年,美国科学家约翰·马瑟和乔治·斯穆特因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黑体形式和各向异性而获奖。
2005年,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和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而获奖。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归属美国科学家戴维·格罗斯、戴维·波利策和弗兰克·维尔切克。
他们发现了粒子物理强相互作用理论中的渐近自由现象。
20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超导和超流体理论研究领域的卓越贡献2003年度诺贝尔物理奖授予拥有俄罗斯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阿列克谢·阿布里科索夫、俄罗斯科学家维塔利·金茨堡以及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科学家安东尼·莱格特,以表彰他们由于在超导和超流体理论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科技英语阅读教程翻译 陈勇
Unit1 text A福岛的燕子我们对低剂量辐射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影响知之甚少。
福岛核灾难四年后,科学家们开始得到一些答案。
By Steven Featherstone 直到1986年4月26日切洛贝利核电站的一个反应堆发生爆炸,在整个北半球扩散了相当于400枚广岛核弹的辐射尘,对于辐射对植被和野生动物的影响科学家几乎一无所知。
这场灾难创造了一个活生生的实验室,特别是在爆炸地点周围1100平方英里的地方,被称为禁区。
1994年,德克萨斯理工大学生物学教授罗纳德·切斯尔(Ronald Chesser)和罗伯特·贝克(Robert Baker)都是首批获准进入该区域的美国科学家。
我们抓到了一群田鼠,它们看起来像杂草一样健康。
贝克回忆说:“我们开始对它着迷。
当贝克和切斯对田鼠的DNA进行测序时,他们没有发现异常突变率。
他们还注意到,狼、猞猁和其他曾经稀有的物种在该区域游荡,仿佛它是一个原子野生动物保护区。
切洛贝利论坛由联合国一些机构于2003年成立,发表了一份关于切洛贝利利灾难20周年的报告,证实了这一观点,声称“环境改变对该地区的生物群产生了积极影响”,将其转变为“一个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在Baker和Chesser对该地区进行田鼠研究的五年后,Timothy A.Mousseau 前往切洛贝利对鸟类进行了计数,发现了相互矛盾的证据。
南卡罗来纳大学生物学教授穆索和他的合作者现任巴黎南部大学生态,系统学与进化实验室的研究主任-- Anders Pape Moller,特别的研究了常见的乡村谷仓燕(Hirundo Rustica)。
他们发现该地区的燕子少得多,幸存下来的燕子寿命较短,生育力降低(男性),大脑较小,肿瘤,部分白化病(一种基因突变)和白内障发生率较高。
Mousseau 和Moller在过去13年发表的60多篇论文中表明,暴露于低水平辐射对该区域的整个生物圈(从微生物到哺乳动物,从虫子到鸟类)都有负面影响。
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培优训练A(原卷版+解析)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3节《大气压强》培优训练(一)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大小学习目标:1.通过覆杯实验、牛奶盒的变化、瓶中取袋等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会产生很大的压强。
2.学会利用空盒气压计和水银气压计测量大气压的方法,记住标准大气压的数值:po=1.01×105Pa=760mmHg.3.知道大气压会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减小。
1.小关在课外探究活动中,将一个空易拉罐里的空气抽走后,易拉罐变瘪了(如图所示)。
则压瘪易拉罐的力是(▲)A.大气压力B.易拉罐的重力C.易拉罐对地面的压力D.地面对易拉罐的支持力2.下列与压强有关的小实验中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是(▲)3.小明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估测大气压的值,设计的方案如图所示。
若活塞与注射器筒壁不完全密封,则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将(▲)A.偏大B.偏小C.相等D.以上都有可能4.如图所示为一种“吸盘式”挂衣钩,将它紧压在平整、光洁的竖直玻璃上,可挂衣帽等物品,它的主要部件是一个“橡皮碗”,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被玻璃“吸”住后,皮碗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B.它能紧贴在粗糙的水泥墙壁上C.挂上衣服后,皮碗与墙壁之间的摩擦力要比不挂衣服时大D.皮碗内挤出的空气越少,吸盘贴在玻璃上就越紧5.如图所示,在装有适量水的盘子中央,固定一根点燃的蜡烛,然后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会发现蜡烛很快熄灭并且盘中的水在▲的作用下进入杯中;在此过程中,杯中水柱对盘子底部产生的压强▲ (填“增大”“减小”或“变”)。
6.水是生命之源,水在科学课堂上也能带来不一样的精彩。
(1)如图所示,水在盖住倒满水的杯口,快速倒置,发现纸片并不掉下来,该现象能说明▲的存在;若以纸片为参照物,杯是▲ (填“静止”或“运动”)的。
(2)1标准大气压为▲ Pa,它可以支持▲ mm高的水银,可以托起约▲ m高的水柱。
7.吴老师演示“瓶吞鸡蛋”的实验:在瓶子里放少许棉花(如图甲所示),点燃棉花并燃烧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_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改变世界的物理学_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晶体三极管中有几个PN结?参考答案:22.在光纤通信中,下列哪一个激光器得到广泛应用?参考答案:砷化镓激光器3.生物学为物理学启示了()定律参考答案:能量守恒4.下列哪个铁块的熵较小()参考答案:所有电子自旋排列都是指向一个方向5.薛定谔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引入物理学的概念来解释生命,更深远的意义是他开创了用()的理论、方法和实验手段去研究生物学的先河。
参考答案:物理学_化学6.继人类基因组计划后又一个庞大计划,人类肝脏(),汇集全球16个国家和地区80多个研究室数千位科学家共同攻关,全面解读肝脏的奥秘。
参考答案:蛋白质计划7.薛定谔提出把探测物质结构的X射线衍射技术用到对生命物质的有机结构研究,将可使生物学从定性描述推向()研究。
参考答案:定量8.相对而言,熵对下列哪种学科影响较小()参考答案:心理学9.在光子计算机中,和电子计算机中“电子”功能类似的粒子是()。
参考答案:光子10.材料在压力作用下产生电极化的现象称为()参考答案:压电效应11.如今,物理学新概念、新技术催生了()、量子生物学等学科,使生物大分子晶体结构、生物控制论等的研究范围和水平不断加宽加深。
参考答案:生物物理学12.当用X射线照射生命体系时,发现引起了遗传的突变。
这说明,生命以()规律为基础。
参考答案:量子13.10个经典比特能同时存储()个10位二进制数。
参考答案:114.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的粒子,质子、中子属于强子)由()组成。
参考答案:夸克15.从最大到最小排列这三种射线穿透纸张的能力参考答案:射线,射线,射线,16.应用于变压器中的磁性材料为()。
参考答案:软磁材料17.在量子力学里,当几个粒子在彼此相互作用后,各个粒子所拥有的特性综合成为整体性质,无法单独描述各个粒子的性质,只能描述整体系统的性质,则称这现象为()。
参考答案:量子纠缠18.x射线的波长范围是()参考答案:0.0110纳米范围19.激光按输出方式又可分为()参考答案:连续激光器_脉冲激光器20.全息成像是利用()的原理将携带信息的光波以干涉图的形式记录下来。
2018年高考物理夺冠金卷13(含答案详细解析)
A. t 时刻 B 的速度大于 A 的速度 B. t 时刻 B 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C. 0~t 过程 A 的机械能增加量大于 B 的机械能减小量 D. 0~t 过程 A 的重力势能增加量大于 B 的重力势能减小量 6.如图甲所示,质量 m=1kg、初速度 v0=6 m/s 的物块受水平向左的恒力 F 作用,在 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从 O 点开始向右运动,O 点为坐标原点,整个运动过程中物块速率的 2 平方随位置坐标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g=10m/s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碰撞过程中 A 球对 B 球做的功 (2)碰后 C 第一次离开电场时的速度 (3)C 每次离开最高点时,电场立即消失,到达最低点时,电场又重新恢复,不考虑 电场瞬间变化产生的影响,求 C 每次离开电场前瞬间绳子受到的拉力. 14.如图所示,粗细相同的导热玻璃管 A、B 由橡皮软管连接,一定质量的空气被水银 柱封闭在 A 管内,气柱长 L1=40cm. B 管上方与大气相通,大气压强 P0=76cmHg,环境温 度 T0=300K.初始时两管水银面相平,若 A 管不动,将 B 管竖直向上缓慢移动一定高度 后固定,A 管内水银面上升了 h1=2cm. ①求 B 管上移的高度为多少? ②要使两管内水银面再次相平,环境温度 需降低还是升高?变为多少?(大气压强不 变)
答案第 1 页,总 6 页
物上空. 绕地球运行的卫星,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设卫星的线速度为 v,则:������ ������ ������ ,所以������ = √ ������
������������ ������ 2 ������ 2 ������������ ������ ������+������ ������������ ������ 2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
高考物理物理学史知识点难题汇编附答案(5)一、选择题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亚里士多德认为维持物体的运动需要力B.牛顿通过观察苹果落地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D.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2.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祛正确的是()A.牛顿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引力常量是牛顿发现并测量出的C.元电荷的数值最先是由库仑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的D.电场这个“场”的概念最先是由法拉第提出的3.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也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
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物理学中所有物理量都是采用比值法定义的B.元电荷、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C.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D.法拉第最早提出了“电场”的概念4.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界的电荷只有两种,美国科学家密立根将其命名为正电荷和负电荷,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B.卡文迪许用扭秤实验测定了引力常量G和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C.奥斯特发现了电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时找到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受力规律D.开普勒提出了三大行星运动定律后,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5.许多科学家对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选项中说法全部正确的息)①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被誉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人②富兰克林通过油滴实验比较精确地测定了电荷量e的数值③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用电场线形象地描述电场④麦克斯韦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⑤汤姆孙根据a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⑥库仑利用扭秤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数值A.①③④B.②③⑥C.④⑤⑥D.③④⑥6.物理学家通过对实验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获得正确的科学认知,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下列说法不符合事实的是A.爱因斯坦为了解释黑体辐射,提出了能量量子假说,把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B.汤姆孙利用阴极射线管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可分,有复杂内部结构,并提出了原子的枣糕模型,从而敲开了原子的大门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有复杂结构D.卢瑟福通过a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8.下列有关物理学家的成就正确的是() A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B .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C .楞次发现了电磁感应定律D .奥斯特发现了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规律 9.爱因斯坦是近代最著名的物理学家之一, 卓越贡献,下列选项中不是他提出的理论是 A .物质波理论 B .相对性原理10 .下列选项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A .富兰克林命名了正、负电荷B .库仑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库仑扭秤实验确定库仑定律C .麦克斯韦提出电荷周围存在一种特殊的物质--电场D .法拉第为了简洁形象描述电场,提出电场线这一辅助手段11 .下列关于科学家的贡献,描述不正确的是:()A .胡克发现了弹簧弹力与弹簧形变量间的变化规律B .亚里士多德将斜面实验的结论合理外推,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 .伽利略科学思想的核心是把科学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在该思想引领下人们打开了 近代科学大门D .伽利略首先建立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12 .在物理学建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家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 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验认为:重物比轻物下落的快B .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首先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 .卡文迪许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D .法拉第以他深刻的洞察力提出电场的客观存在,并且引入了电场线13.关于物理学家及其相应贡献,以下叙述符合物理史实的是A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B .安培提出场的概念,并用画电场线、磁感线的方法描述电场和磁场C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总结出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D .汤姆逊通过对a 粒子散射实验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4 .自远古以来,当人们仰望星空时,天空中壮丽璀璨的景象便吸引了他们的注意,智慧 的头脑开始探索星体运动的奥秘.下列说法与史实相符的是()A .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用了 20年的时间研究了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的行星观测记录,发现 曾提出许多重要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过 ( )7.第一个准确测量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 开普勒 牛顿 第告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B.德国天文学家伽勒在勒维耶利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的轨道附近发现了海王星C.英国物理学家伽利略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测量,比较准确地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GD.牛顿在思考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原因时,苹果偶然落地引起了他的遐想,通过月-地检验”确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被称为第一个称量地球质量的人15.关于物理学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安培认为磁化使铁质物体内部产生了分子电流B.奥斯特实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即电流可以产生磁场C.库仑通过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G的大小D.密立根通过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为1X10-1C16.在人类对物体运动规律的认识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大胆猜想、勇于质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下列有关科学家及他们的贡献描述中正确的是()A.开普勒潜心研究第谷的天文观测数据,提出“万有引力定律”B.牛顿最早证明了行星公转轨道是椭圆,行星所受的引力大小跟行星到太阳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C.亚里士多德对运动的研究,确立了许多用于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比如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加速度D.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中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T合理外推T得出结论17.最早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的物理学家是()A.牛顿B.伽利略C.法拉第D .阿基米德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是通过非静电力做功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装置B.库仑提出了库仑定律,并最早用实验测得元电荷e的数值C.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D.牛顿设计了理想斜面实验,得出力不是物体产生运动的原因19.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开普勒提出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是椭圆B.牛顿通过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数C.库伦通过扭秤实验测定了电子的电荷量D.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20.下列关于物理学方面的知识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过程中所放出的Y射线是由衰变的原子核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放出的B.伽利略通过实验直接说明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库仑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同时提出了场的概念D.根据速度定义式v ==,当X非常小时,v就可以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A t了极限思维法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笛卡尔认为必须有力的作用物体才能运动B.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得到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结论C.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D.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合外力越大,物体的惯性越大22.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物理学家是A.库仑B.安培C.洛伦兹D.奥斯特23.牛顿、霍金等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做了著名的斜面实验,得出轻、重物体自由下落一样快的结论B.开普勒对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多年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C.密立根最早通过油滴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电子的电荷量D.卢瑟福通过对a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原子内部存在电子24.第一次用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数的物理学家是()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卡文迪许25.下列关于物理学史中叙述正确的是()A.伽利略提出了惯性定律B.牛顿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C.库仑在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确认了库仑定律D.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法拉第在前人工作基础上独立总结出来的【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 B解析:B【解析】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A正确;牛顿根据开普勒三定律和牛顿运动定律并结合向心力公式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B错误;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C正确;卡文迪许通过扭秤实验测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验证了万有引力定律,D错误;2. D解析:D【解析】【详解】A.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证明了力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A错误;B.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而引力常量由卡文迪许测出,B错误;C.密立根利用油滴实验,测出的油滴带电量均为一个最小单元的整数倍,把这个最小带电单元叫做元电荷,它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电荷量,C错误;D. 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一个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电场,另外一个电荷受到的作用力就是这个电场给予的,他还引入了电力线(又称电场线)来描述电场的性质,这个方法一直被沿用至今,故D正确.故选D.3.. D解析:D【解析】FA项:加速度”‘以不是比值定义法定义的,故A错误;B项:理想化模型是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到的,质点电荷都是理想化模型,元电荷不是,故B错误;C项:奥斯特首先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故C错误;D项:法拉第先提出电场的概念,揭示了电荷间相互作用就是电场对电荷的作用,故D正确。
高中物理原子模型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素材鲁科选修
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量子论——震动的微粒子的解说者尼尔斯·亨利克·大卫·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10.07~1962.11.18)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
1885年10月7日生于哥本哈根。
生平玻尔于1885年10月7日出生丹麦哥本哈根一知识分子家庭。
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并得到良好教育,使他知识视野很广,大学毕业后同卢瑟福共创原子科学的新时代。
于1913年综合了马克斯·卡尔·欧内斯特·路德维希·普朗克的量子理论,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和E·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提出了新的原子模型,即后来被称玻尔理论。
这理论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并排出了新的元素周期表。
1922年由于对原子结构理论的重大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30年以后研究核物理和分子生物学等,并取得重大成就。
和许多科学家共同研制了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
玻尔的一生得到过很多荣誉,除诺贝尔物理奖外,还获得过英国、挪威、意大利、美国、德国、丹麦给予科学家的最高奖赏。
得到各种学术头衔、名誉学位,会员资格比任何一位同时代的科学家都多。
他热爱祖国,以他的决心和胆识,谢绝各种外来的高薪聘请,在一个人口不到五百万的丹麦国建立起物理学的国际中心,把哥本哈根建成了物理学家“朝拜的圣地”。
他的一生就是不断地进取和创造。
为后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由于对卢瑟福的仰慕,于1912年3月到曼彻斯特大学在卢瑟福领导下工作了4个月,当时正值卢瑟福提出了他的原子核式模型.人们把原子设想成与太阳系相似的微观体系,但是在解释原子的力学稳定性和电磁稳定性上却遇到了矛盾.这时玻尔开始酝酿自己的原子结构理论.玻尔早在大学作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时,就考察了金属中的电子运动,并明确意识到经典理论在阐明微观现象方面的严重缺陷,赞赏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在电磁理论方面引入的量子学说.在他研究原子结构问题时,就创造性地把普朗克的量子说和卢瑟福的原子核概念结合了起来.在玻尔离开曼彻斯特大学以前,曾向卢瑟福呈交了一份论文提纲,引入了定态的概念,给出了定态应满足的量子条件.回到哥本哈根后,1913年初,有朋友建议他研究原子结构,应很好地联系和应用当时已有的丰富而精确的光谱学资料,这使他思路大开.通过对光谱学资料的考察,玻尔的思维和理论有了巨大的飞跃,使他写出了“论原子构造和分子构造”的长篇论著,提出了量子不连续性,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和类氢原子的结构和性质.1921年,玻尔发表了“各元素的原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长篇演讲,阐述了光谱和原子结构理论的新发展,诠释了元素周期表的形成,对周期表中从氢开始的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作了说明,同时对周期表上的第72号元素的性质作了预言.1922年,发现了这种元素铪,证实了玻尔预言的正确.1922年玻尔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20年在玻尔筹划下创立的哥本哈根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在创立量子力学的过程中,成为世界原子物理研究中心.这个研究所不但以其一批批出色的科学成就而为人所知,而且以其无与伦比的哥本哈根精神著名,这就是勇猛进取、乐观向上、亲切活泼、无拘无束的治学风气,各种看法通过辩论得到开拓和澄清.玻尔担任这个研究所的所长达四十年,起了很好的组织作用和引导作用. 3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了许多由中子诱发的核反应,迫切需要一种合用的核模型,玻尔提出了原子核的液滴模型,对一些类型的核反应作出了说明,相当好地解释了重核的裂变.1943年,玻尔从德军占领下的丹麦逃到美国,参加了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但对原子弹即将带来的国际问题深为焦虑.1945年二次大战结束后,玻尔很快回到了丹麦继续主持研究所的工作,并大力促进核能的和平利用.1962年11月18日,玻尔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尼尔斯·玻尔(Bohr,Niels),1887年10月7日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父亲是哥本哈根大学的生理学教授.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摩尔定律与诺贝尔奖
从摩尔定律到原子计算,2013诺贝尔物理学奖背后的计算机技术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0月8日在瑞典揭晓,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François Englert 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Peter W. Higgs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奖,2012年这一预言在位于瑞士的CERN(欧洲核子中心)粒子物理实验室中得到了证实。
从摩尔定律到多核技术摩尔定律自1965年被Intel联合创始人Gordon E. Moore提出以来,就一直主导着计算机产业。
根据摩尔定律,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每隔两年会增加一倍,然而目前看来,这个速度是极具弹性的。
麻省理工学院理论计算机科学家Scott Aaronson认为“摩尔定律已经基本失效”。
自2005年以来,许多计算能力的增长都来自多核技术带来的并发性上。
更快的处理器固然重要,但已不再居首位。
斯坦福大学电气工程师Stephen Boyd认为“5年来,处理器速度对于计算能力的提高已经不多了,解决问题的挑战并不在于如何利用一个超快的处理器,而是如何整合10万个较慢的处理器”。
Aaronson指出简单地增加并行处理并不能充分解决大数据问题,这些问题更连续,有时可以分割成小任务分配给多个处理器,有时很难做到分割,并且这些处理器也很难得到充分利用。
好比是20个人完成一项工作,通常情况下并不能达到20倍的速度。
数据传输的问题研究人员在集成不同架构的数据集时也面临着挑战,同时在一个高度分布式的网络中有效传输数据也面临巨大困难。
随着数据集的规模和复杂性不断增长,这个问题会变得愈发明显。
据加州科技学会物理学家Harvey Newman(他的团队开发了LHC的网格数据中心和横跨大西洋的网络系统)。
他估计照目前的形势发展,LHC数据处理系统的计算能力将不能再满足需求,甚至需要重新设计。
内存与数据传输数据传输有时比处理延时更耗时,Aaronson说:“计算机运行慢的原因不一定是微处理器的问题,还有可能是微处理器在等从磁盘传来的数据。
摩尔定律:50岁依然年轻
摩尔定律:50岁依然年轻1965年4月19日,36岁的戈登·摩尔在《电子杂志》中预言:集成电路中的晶体管数量大约每年就会增加一倍。
十年过后,摩尔根据实际情况对预言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半导体行业的“传奇定律”——摩尔定律就此诞生,它不仅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更在接下来的半个实际中,犹如一只无形大手般推动了整个半导体行业的变革。
摩尔定律引领企业创新1965年,戈登·摩尔受邀预测半导体组件行业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他为此特意回顾了行业中当时的已有发展成果。
通过回顾几款芯片产品,摩尔发现他们实现了从单晶体管芯片到包含约8个晶体管和电阻器的芯片转变,再后来,这一数字又增长到16个、30个、60个。
当摩尔将以往的发展变化反映在坐标纸上,他惊奇地发现了其中的规律,摩尔因此预言到:计算机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将每年增加一倍而芯片成本将维持不变。
十年过后,单个硅片上的元件数目已从1965年的60个增加到1975年的65000个,摩尔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对预言进行了修正,把“每年增加一倍”改为“每两年增加一倍”。
到1975年,科技行业正式将其称之为“摩尔定律”。
起初,很多企业只是将摩尔定律当作对总结行业发展进步的规律。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带来的用户需求的提高及芯片技术的提升,企业逐渐发现,与摩尔定律的预测保持紧密同步,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利用半导体技术优势,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并不至于落后于人。
最终,摩尔定律从总结行业发展成果,实现了向推动行业发展进步的华丽转身。
摩尔定律是对未来的期望市场调研机构VLSI公司的数字显示,2014年全球受益于“摩尔定律”的科技公司的市值高达13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经济资产价值的1/5。
由此足见“摩尔定律”对当今科技行业的巨大价值。
2010年,戈登·摩尔提出:按照摩尔定律,到2018年时单一芯片上的电晶体数量将超越人类大脑的脑细胞数量,届时人类应该要设法让机器具备感情。
汤姆森发现原子结构
汤姆森发现原子结构汤姆森发现原子结构的故事始于19世纪末。
当时,人们对于原子的本质和内部结构一无所知。
原子被认为是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类似于质点,没有内部结构。
然而,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据的积累,科学家开始怀疑这种观点的正确性。
汤姆森(J.J.Thomson)是英国物理学家,是这个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在1897年进行了一项重要的实验,该实验被称为“阴极射线实验”。
这个实验的基本思想是将高压施加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管内,玻璃管两端分别安装有金属电极。
管内注入了少量的气体,并在管的一端设置了一个辐射窗口。
当在管内施加高电压时,从阴极(射线源)排放出带负电荷的粒子射入到管中,并通过辐射窗口进入真空区域。
这些射线被称为“阴极射线”。
汤姆森使用了亨利特管(Crookes tube)来进行实验。
亨利特管是一种特殊设计的真空管,能产生高速运动的电子射线。
通过将高电压施加在亨利特管的两个电极之间,汤姆森观察到了一条亮线射出管子,通过引入强磁场,他证明了这条亮线是由带负电荷的粒子组成的。
正是这一发现让汤姆森开始重新审视原子的结构。
其他科学家也在同一时期开展了关于原子结构的研究,包括亨利特管的设计者威廉姆·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和射线的物理性质的研究者伦琴(Eugen Goldstein)。
汤姆森对阴极射线做了进一步的实验。
他使用了一个特殊的装置来研究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行为。
通过调整电场和磁场的强度,汤姆森发现阴极射线会偏折。
这表明阴极射线由带电的粒子组成,并且具有负电荷。
最重要的发现是他观察到,通过增加或减小电场和磁场的强度,他能够控制阴极射线的偏折程度。
这表明阴极射线中的粒子带有相同大小的电荷,并且质量很轻,因为它们能够在电场和磁场的作用下发生明显的偏折。
通过这些实验结果,汤姆森提出了他的经典模型,被称为“李普曼弗洛尔观点”(Thomson Plum Pudding Model)。
摩尔描述的物理量和定义
摩尔描述的物理量和定义
摩尔定律( Moore's law ),又被称为 Moore's law of integrated circuit complexity,是电脑科学家及 Intel 创始人Gordon Moore 提出的一条定律,主张未来流片集成电路的密度会以每隔18到24个月的翻倍成长。
摩尔定律被认为是微处理器的发展历程中的主导思想,也一直成为计算机产业的基本框架,为电子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宏观的指导。
摩尔定律主要是描述了集成电路的技术,也就是半导体电路上可由单一原件安置的晶体管数量会随着地越来越来来发展而不断增长。
这根据该定律,对半导体集成电路上可容纳晶体管的密度,会以每隔18至24个月的翻倍成长。
同时,在晶体管的数量翻倍的同时,其成本也会随着减少。
因此可以让计算机、智能设备的发展变得更加便宜,而且性能也会不断提升。
摩尔定律在计算机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各种尖端科技、智能设备等诸多产品,都由摩尔定律为嬗变引领而发展,并为世界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当今,摩尔定律依然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规律,而且它不仅在这一领域有着多项发展,同时在许多其它领域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实验物理学家如何更早取得重要成果
实验物理学家如何更早取得重要成果厚宇德【期刊名称】《物理实验》【年(卷),期】2016(036)008【摘要】Theoretical physicists could do great research work in their early ages ,but experimen‐tal physicists often get excellent research results in older ages .On one side ,20 -30 is the best time for gifted young theoretical physicists to present important discovery ,w hen their minds are most ac‐tive .But on the other side ,experimental physicists need long time to improve their experimental ex‐perience and ability which are needed for great experimen tal works .A young experimental physicist co‐work with an experienced senior ,is a right road to get success much earlier .Paying attention to important new discovery and being good at finding new research issue ,is also a good style to get valu‐able resul t quickly .%理论物理学家一般较年轻就能做出重要贡献,而实验物理学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年龄总体偏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亨利迪肯’一个来自于利物摩尔(Livermore)的物理学家的访谈开始访谈请告诉我们有关于你自己的一点信息——尽量说出你感觉能说出的部分。
我目前是以下三个秘密机构中其中一个的雇员(他给我们玩了一个小文字游戏,直到我们能正确猜出哪个是他工作的秘密机构,随后也得到了他的确认)我或许冒着相当大的风险向你们说出这些,尽管我不打算向你们说出,任何在我的判断中认为既是机密也是有关于国家安全细节的事。
在过去的很多年中我涉及了很多秘密机构组织的很多项目。
我相信我大约处于第八国家安全保密级别。
我有来自另一个星球的记忆,这些记忆都与我少年时代的记忆相互混合。
这很不可思议,但是很难解释对于这种记忆的感觉。
我能仅凭直觉就能得出一个复杂的科学的信息,我也经常发现我自己,不经过任何训练就能理解一个复杂的系统。
我本质上就是一个工作的系统。
我并不是傲慢,但是我知道大量的高级信息有关于科学及其他等等。
我仅仅是知道相关的信息。
我现在不能多说些有关于那些信息的内容。
你能给我们有关于你所工作的机构的任何线索吗?不,没有任何公共的记录。
我不能提供这些线索。
你认为什么信息,这个世界有必要知道?这是如此之多,以至于不知道该从那里开始。
我在911事件两年前就知道会发生这个事件。
例如在一次非正式会谈中,谈论了相关的话题,有关于改变世界格局的。
我们能把你称为物理学家吗?是的。
我也有其他方面的特长,但是是的,我是物理学家。
我的专长是系统。
利物摩尔是一个很好的科研场所,每个人在那里工作的都是非常专业的。
他们从来不在那里做游戏,这一点你是知道的。
你对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自己的物理学现状作何评价?军工复合体的物理学要比主流的,在报刊上发表的公众领域的物理学先进许多年。
这些机密项目的研究课题比起公众领域的物理学所难以置信与想象的。
你能给我们一个具体的例子吗?在利物摩尔有一个名叫湿婆新星(Shiva Nova)的项目,该项目使用很多巨型激光发射器。
这些激光发射器能发出强大的激光,拥有巨大的电容器,具有数太瓦的功率。
这些激光发射器会把激光聚焦到很小的一点。
这样可以产生核聚变以来模拟核武器实验的情形。
这就像是受控的核武器试验,有很多测量仪器来记录激光聚焦的哪一点的相关数据。
这样的实验将会产生一些问题,当把极端的高能聚焦到一个小点时,将会撕开时空连续结构。
这一现象也能在原子弹轰炸广岛与长崎时观察到。
你们甚至能在一些老的电影中观察到。
观察爆炸的火球是怎样扩张的,我可以给你一个网页链接让你看。
问题是创造一个时空的裂口,无论是大是小,你们都不希望得到。
为什么不想得到?关于为什么不想得到,我们在网上已经讨论过了。
生命会受到影响,怪异的材料,我能告诉你,他们制造了大麻烦。
什么样的麻烦?麻烦是如果这样的时空裂口出现,然后会发生些什么(解释:亨利迪肯的意思是这会增加更多的不确定性。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你创造了时空裂口,你将会失去一定的时间,无论你是否知道。
秘密机构已经努力尝试去修复,但是这又导致了许多即复杂又复合的类时闭合曲线(Time Loop)有些外星访客尝试去帮助,另外一些则不。
当我们再预言未来的时候我们只能说有可能的未来。
这都是非常复杂与非常机密的。
总而言之,这非常混乱。
自从曼哈顿原子弹计划之后我们就打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我们至今也没有办法去分担这一计划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多重时间线问题听起来像是丹布里奇(Dan Burisch)所提供的信息,你能做出相关评论吗?【摇头】我不知道任何有关于他的事。
好的。
我们将会给你一个网页链接,然后你就能看我们与丹布里奇的访谈了。
但是你所说的也为X先生所提供的信息提供了验证。
你读过或者看过我们与X先生的访谈吗?没有,他说了什么?X先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曾经当过国防部一个特殊项目的承包人,在此期间他曾经做过为期六个月的档案保管人,所以他有机会接触到机密的文档,影片,图片与史前文物。
他说外星(ET)访客对我们有兴趣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我们的核试验与全面的核威胁。
这听上去是正确的。
但是只有一两群外星访客关心核武器问题,并不是全部的外星访客都关心这一问题。
好的。
你还能告诉我们有关于时间线问题的其他信息吗?仅仅是时间线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关于风险,你也是知道的,每一次我们尝试去修复它,又会增加新的问题。
每一次修复都会让这一问题变得更加糟糕。
是有些外星人吗。
丹布里奇曾经说过有关于这些事情。
是的你对蒙陶克项目了解多少?该项目造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制造了一个40年为一周期的类时闭合曲线。
我不知道AI 别乐可(AI Bielek)。
我相信他所提供的信息有些是不可信的。
但是有关于明确发生的事件,诸如费城实验这一方面是可信的。
约翰纽曼(John Neumann)全程参与了该实验。
特斯拉与爱因斯坦是否也参与其中?不知道。
但是纽曼...【点头】(意思应为确实参与其中)蒙陶克项目确实是真的?是的。
但是相当的混乱。
该项目产生了一个时间裂口,我们至今还无法修复。
现在了解这些也涉及到彩虹项目,与星门(Stargate)项目。
这些项目确实做了与蒙陶克项目相关的实验。
但是在网络上有关蒙陶克项目相关报告却让我不足为信。
我看了一些说蒙陶克项目所使用过的仪器的照片。
那些都是假的。
仅仅是一堆虚假信息。
【比尔】我有一些关于时间入口的疑问,因为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些入口仅仅存在,在一些特定的地点,而不改变地点。
如果这些入口仅仅待在特殊的地点,那么这就意味着他们也随着地球自转,随着地球公转,与太阳系一同围绕这银河系中心一起运动。
我的意思是,所有的东西都在所有的时间都在运动,这是众所周知的。
但你能解释这些入口也随着运动吗?不,我不能…,但是我知道你的意思,这些入口都在特定的地点,就像是有一个锚固定在这个星球上一样。
就像这样。
为什么他们不飘到别处呢,我也无法解释。
也许是这些入口被重力固定在这些地方。
你的猜测与我的差不多。
有一些入口链接到了火星上,这些入口很稳定,无论地球与火星在他们轨道上的哪个位置。
我们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就在这些入口处建立了基地。
实际上是有数个基地。
所以我们早就探测了火星。
当然,有很长时间了。
你看过三项选择(Alternative Three)吗?(上世纪七十年代所拍摄的一部电视剧)是的。
在其中包含了一些真实的信息。
但是登陆火星的视频时虚假的,其他部分也有虚假成分,但是其中有一定的事实。
作为一名物理在这些项目工作的物理学家,你还能向我们透露些什么?好的。
如果你有物理学的背景这听起来会很有趣。
你知道非定域性(Non-locality)是什么意思,对吗?宇宙中的两个粒子能够同时瞬间通信,无论两个粒子间的距离有多大。
一种通信装置使用了这种特性来进行远距离通信,理论上来讲,使用这种方法通信是不可能被窃听到的,因为两个通信终端之间没有任何可以被窃听到的信号传递。
因为这与普通的通信方式是不同的。
该装置的一大优点是非常容易被制造出来。
你能先在电路板上制造两个混沌电路(Chaotic Circuit),用一个便宜的装置充当电话。
制造两个这样的装置之后,你就可以实现这样的通信了。
如果你知道具体设计,你就能自己制造出来一个。
除了通信之外还有其他应用的地方吗?是的你还能告诉我们些什么?那是。
哦,对了我应该说我没有发现你们也是创建Serpo 站点的人。
让我说这不应该被叫做那个名字。
我也怀疑那需要九个月的时间旅行到那里。
那不是他们旅行到那里的方式。
哦,你是说这个旅行是在瞬间被完成的?我不认为他们的旅行方式就是像他们在Serpo站点上说的那样。
或许还有其他的项目。
也许有许多。
但是远距离旅行的最好方式是使用时空入口,其他的方式,实在是低效率。
你是说他们使用了星门(Stargate)?是的,我想你能这样称它。
我也怀疑这一系统不是齐塔人(Zeta Reticuli)的。
听起来像是阿尔法半人马座(Alpha Centauri)的。
我想你曾经在网页上提及过。
你说起这个是因为什么原因吗?齐塔一与二这两个相距甚远。
阿尔法半人马座与普罗米克斯半人马座(Promixa Centauri)相距非常近。
阿尔法半人马座也有一个像我们一样的恒星系,但是要更老。
行星都在一个固定的轨道。
那里有三个有人居住的行星,分别是第二个,第三个与第四个。
不,等一下,是第五个,我想。
第二个,第三个与第五个。
那真奇怪,你对这些很内行?我的意思是,你因为你的工作的原因曾经到访过那些星球?是的。
这的都知道。
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去那的,少于五光年,要知道这可是我们的邻居啊。
在那里的人长的很像是人类。
他们不是灰人(Grays),他们长的像是我们。
类人形外星人在宇宙中是很常见的。
【比尔】是否有一个行星的表面是沙漠?这是我对看见的一张照片内容的描述。
两个恒星,升起与沙漠之上。
确实很美。
是的。
一个沙漠星球。
哇哦,你熟悉魔镜(Project Looking Glass)项目吗?听上去有些熟悉。
这是丹布里奇告诉我们的有关预知未来的科技。
你曾经参与其中吗?好的,那个科技不是我们发展的。
我们没有使用它。
我没有参与相关的工作。
我们听说在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有一个人造星门,你对此熟悉吗?【看着我们没有回答,脸上有一丝神秘的微笑】你能告诉我们有关洛斯阿拉莫斯的相关信息吗?这里有一个洛斯阿拉莫斯的网站,我将给你,你可以登录网站上搜索“重力屏蔽(Gravity Shielding)”或着是与此类似的文字.相关信息都在那儿。
【此网站网址是:】现在,把这些信息放在公众领域是一个错误,你们可能需要告诫公众,在他们发现并从网页上删除之前,立即把这些文章存档。
但是现在你还是能够看到这些的。
在有什么我就很难说了。
你能给我讲一下有关ET存在的相关信息吗?你可以看一下电影《波长》(Wavelength)。
这是完全真实的事情。
你曾经看过吗?这是一个发生在‘亨特里吉特’(Hunter Liggett)【这是一个地名】的一个事件。
这是一个异常滑稽的笑话。
不我没有看过。
那里是‘亨特里吉特’?这个地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利杰克(Monterey)市东南九十英里的地方。
我当时主要的基地在‘欧德堡垒’(Fort Ord)。
我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曾经在那里工作过,我也在战斗研发及实验司令部(Combat Developments Command Experimentation Command简写CDCEC)工作你也能够在网上查找到。
我们进行各种装置的测试,我们在田野上生活。
我们经常带着激光护目镜,我们经常进行眼睛视网膜检查。
在田野上的牛甚至还带着经过改进的护目镜。
这是你能想象到的最奇怪的世界了。
有一天在我们进行实验的时候发生了一些事情。
有一个盘旋着的飞碟进入了我们的区域,这个飞碟飞到了我们的前面,在田野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