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蠡《囚绿记》

合集下载

《囚绿记》 知识清单

《囚绿记》 知识清单

《囚绿记》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33 年开始散文创作,出版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1942 年 4 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日本侵略者秘密杀害,时年 34 岁。

二、写作背景本文写于 1940 年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作者身处的上海,已经成为“孤岛”,作者在这一时期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彷徨。

在此背景下,作者借对常春藤的“囚绿”经历,抒发了自己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生字词1、孔隙(kǒng xì):窟窿眼儿;缝儿。

2、纤细(xiān xì):非常细。

3、猗郁(yī yù):茂盛的样子。

4、蕈菌(xùn jùn):高等菌类。

生长在树林里或草地上。

5、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四、文章结构1、赏绿(1 4 段)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外发现了一株常春藤,他被它的绿色所吸引,开始细致地欣赏它。

2、囚绿(5 7 段)作者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亲近,将常春藤的枝条从窗外牵进屋内,并囚禁它的生长。

3、释绿(8 10 段)作者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释放了常春藤。

4、怀绿(11 13 段)作者在离开北平后,仍然怀念着那株常春藤。

五、主题思想本文通过对“囚绿”这一事件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呼吁人们尊重生命、尊重自然。

六、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对一株常春藤的囚禁,反映了自己在特殊时期内心的苦闷和对自由的渴望,以小见大,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2、托物言志借常春藤这一“物”,表达自己对自由、光明的向往和追求,使文章富有深意。

3、细腻的心理描写文中多处描写了作者的心理活动,如“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囚绿记》精品课件

《囚绿记》精品课件

初读感知
1、“囚绿”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2、本文以对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请圈划关 键句,分别用两个字概括作者对绿的感情变 化过程。
赏绿 囚绿 释绿 忆绿
文本探究一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汪伪)么?” “不赞成?” “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最后 被折磨吐血而死。
写作背景
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烽烟四逼中的旧 都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 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生出坚贞不 屈的浩然正气,在“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他怀念起一年前暂住北京时,窗外的一株常 春藤。于是写下了《囚绿记》。
•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 孤独而陌生的。但我并不感到孤独。我忘记了困倦的旅 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 我对语。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 一样。
现实世界的“孤独”“陌生”“困倦”“不快”,在与绿 的“对话”,与“自然”的沟通中消解,“我”从“绿”中悟 到生的乐观和勇气,“绿”给予“我”精神的慰藉和生命的向 往。
司马迁, 受宫刑,却能 忍受这世间最 大的耻辱,因 为他心中有未 完成的《史记 》。
史铁生,北京市 人,“文化大革命” 初期响应号召由北京 赴陕西务农,因积劳 致残下肢瘫痪,后返 回北京,顽强生活, 潜心文学创作,现为 专业作家。作品主要 有《我的遥远的清平 湾》《插队的故事》 《夏日的玫瑰》《合 欢树》等等。

必修2《囚绿记》课后诗歌赏析

必修2《囚绿记》课后诗歌赏析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
通过具体的形象或物象来表现某 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使 诗歌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象征的运用
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绿意 盎然的常春藤来象征生命、希望 和自由,通过囚禁常春藤来反思 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压迫。
象征意义
通过象征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 主题更加深刻,引发读者对生命、 自由和自然的思考和感悟。
意象塑造
意象塑造
通过生动的形象、鲜明的色彩和具体的场景 等,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意境,以表达作者 的情感和思想。
意象的运用
在《囚绿记》中,作者通过描绘常春藤在囚禁中的 生长和变化,塑造出一个坚韧不屈、充满生命力的 意象。
意象的审美效果
通过意象的塑造,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视觉冲 击力和情感共鸣,让读者在美的享受中领略 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诗歌的现实意义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对现实生活 的启示和意义。
学生互动与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内部讨 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倾听
他人的观点。
分享交流
讨论结束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 点和心得体会,通过交流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
VS
里程碑意义
该作品标志着中国现代诗歌的成熟,为后 来的诗歌创作树立了新的标杆。
读者评价
高度赞誉
许多读者对《囚绿记》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人 生哲理。
情感共鸣
这篇诗歌引发了读者的情感共鸣,使人们更加关注自然环境和生态问题,反思人类与自 然的关系。
05 《囚绿记》的课堂互动与 讨论

囚绿记完整版

囚绿记完整版

1、文中有许多尽情的描写绿色的语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绿色的喜爱程度 比如: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 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 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北京市人,“文 化大革命”初期响应 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 农,因积劳致残下肢 瘫痪,后返回北京, 顽强生活,潜心文学 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主要有《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插队 的故事》《夏日的玫 瑰》《合欢树》等等。
海伦· 亚当斯· 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 年6月1日),是美国一 位残障教育家。她在 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 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 聪。后来借着她的导 师安· 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 她学会说话,并开始 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 业于哈佛大学.
囚绿记
陆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 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 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 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 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 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 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 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 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和《囚绿记》。
海明威
荷兰天才 画家----印 象派大师--文森特.凡高 因爱情的挫 折、生活的 残酷用手枪 对准自己的 心脏……

囚绿记

囚绿记
象征: 光明、自由与和平。
“绿” 的意 蕴
1、向往光明和自由、坚贞不屈的作者本人! 2、蒙难、渴望自由与和平的北平的人们! 3、日寇铁蹄下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
关于象征手法
如周敦颐的《爱莲说》,文章描写的对象 不同,语言的风格各异,而且有白话,有文言, 但却具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即作者都不是单 纯地赞美松树、白杨、翠竹、莲花,而是借 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备这些美德的人, 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 为“象征的手法”。
嫩(nèn)绿
文本探究一
1.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指什么? 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回事?
提示: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 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 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常 春 藤
)的象征。
生命、希望、慰安、快乐
囚绿后绿藤是怎样的,作者又有什么样的认识?
依旧生长——叶片尖端总是向着窗外(向往自由、光明、象征着 不屈的精神)——失去了绿色,变得娇弱,像病了一般——释放 了囚禁的绿藤。
见证了绿藤由翠绿变得病弱,被它坚贞、执着、 顽强不屈、向往光明、自由的宝贵精神所打动。
“绿”象征什么?你认为“绿”在文中具 体可以指什么?
一句话概括,作者叙述了一件怎样的事?
时间、地点、人物、做了什么。
1937年的夏天,在北京寓所“我”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了 起来。
理清写作思路: ( )绿——( )绿——囚绿——( )绿——( )绿
遇 1-4
赏5-7 8-12
释13
怀14
囚绿前作者对“绿”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

《囚绿记》(共87张PPT)

《囚绿记》(共87张PPT)
他慢慢把身子躺在铁轨上,腰部紧挨着轨道。一列 货车呼啸而来,这个年轻人完成了生与死的精彩一幕。
这个年轻人便是诗人海子。 这一天既是他的祭日,也是他的生日。 这一年,他25岁。
顾城
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的一 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头高高 举起,砍向相濡以沫十几年的妻子……
花,而是借这些物来赞颂某些美德以及具 备这些美德的人,或借以说明某项事理。 这种写作手法,通常称为“象征的手法”。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不知是什么奇异的风 将一棵树吹到了那边
——
平原的尽头 临近深谷的悬崖上
它倾听远处森林的喧哗
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
它孤独地站在那里
常春藤“固执”特点的象征含义
固执——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
这真是一位像“常春藤”一样“固执”的 陆蠡啊 !
英勇的抗日烈士陆蠡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政权)么?”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下剧毒来信》
得到智慧的惟一办法,就是用青春去买。
美国美国著 名的现实主义作 家杰克·伦敦因
债务和疾病的袭 来,精神陷入崩 溃。1916年11月 21日,他在卧室 内给自己注入了 过量的吗啡,永远 地睡着了……
杰克·伦敦
《荒野的呼唤》《海狼》《热爱生命》》、 《白牙》、《马丁·伊登》
小说之王-
--莫泊桑
用裁纸刀

割开了喉

《囚绿记》

《囚绿记》
文章中,他通过囚禁绿枝条这一行为,暗示了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束缚。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02
CATALOGUE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囚禁绿色植物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 热爱,并强调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思想。
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
03
叙事技巧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叙事方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作者与绿色之间关
系的转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变化和成长。这种叙事技巧使得作
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社会价值
环保意识
作品通过对绿色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传递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引发读者对环 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这些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行为和信仰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主人公的行为是愚蠢和危险的,但主人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社会群像
社会群像是指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所构成的整体形象。这个故事中的人 物形象非常丰富,包括不同年龄、性 别、职业、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的人 物。
VS
社会群像的刻画非常生动和真实,每 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行为和 思考方式,这些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 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陆蠡在创作《囚绿记》时,正值日寇入侵中国,国土沦陷, 民族危亡。他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写下了这篇具有强烈抗 争意识的作品。
时代背景
《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正值日寇入侵,国土沦陷, 民族危亡的时刻。
在这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全国上下掀起 了抗日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

囚绿记——陆蠡-赏析

囚绿记——陆蠡-赏析

【作品原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陆蠡《囚绿记》课文原文

陆蠡《囚绿记》课文原文

陆蠡《囚绿记》课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5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11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的。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至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伴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州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胳,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囚绿记

囚绿记

作者因爱绿而囚绿,却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绿。作
者无法改变绿藤的“固执”,甚至为它的“固执”而 “恼怒”。这里的“恼怒”,并不是作者对绿的感情发 “魔念”是作者对自私自利的心灵的自省。
生了逆转——不爱“绿”了,而恰恰是爱之深,恼之切。
品读第12、13段
③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电催我赶速南归。我不得不
练笔
续写一段话:作者离开北平时, 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 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请你结合文意,接着这句话用形象
的语言描绘这一株被“囚禁”多日 的常春藤重见阳光的情态。
再 见
浩瀚的大海正是因为有了 礁石,才激起了美丽的浪 花。
生活的磨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
在苦难面前抬起你自信 的头颅!永不言败!
永 远 向 着 阳 光 生 长 !
永 不 屈 服 于 黑 暗 !
司马迁,受宫 刑,却能忍受 这世间最大的 耻辱,因为他 心中有未完成 的《史记》。
张海迪,高位截瘫。 以顽强的毅力自学 了小学、中学、大 学及研究生的专业 课程。其间克服病 痛和困难进行创作, 至今已出版大量的 作品。
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2.作者为什么要 “囚 绿”?绿色枝条 在被囚住之后经历了怎 样的变化过程?作者笔 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 蓬勃 向阳 固执

研读课文
1.从第13-14段的字里行间, 你发现作者写作本文时处在怎样的 时代背景下?
日寇入侵,华北人民 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背景链接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担心我的朋友催我南 归。我不得不变更我的计划,在七月中旬, 不能再留连于烽火四逼的旧都……
写作思路
赏绿(1~7) 囚绿(8~11) 放绿(12~13) 思绿(14) 抒 情 线 索

高中语文 3《囚绿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 3《囚绿记》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2

茨威格
22日,享有世界
声誉的奥地利作
家伟大的反法西
斯斗士最终无奈
于它的猖獗,在
目睹他的“精神
故乡欧洲”的沉
沦后,与其夫人
在里约内热卢双
双吞下剧毒药
物……
完整版ppt
27
荷兰天才
画家----印
象派大师---
文森特.凡高
因爱情的挫
折、生活的
残酷用手枪
对准自己的
心脏……
完整版ppt
凡高
28
美国美国
著名的现实主
--海子在诗
歌和人生的
理想幻灭后,
万念俱灰,把
头枕在冰凉
的铁轨
上 ……
完整版ppt
22
顾城
中国最有影响的朦胧诗人---顾城, 在新西兰 的一座小岛上,这个思想偏执的天才与疯子将斧 头高高举起,砍向相濡完以整版沫ppt 十几年的妻子…… 23
日本著名作
家----三岛由纪
高喊“日本因经 济繁荣而得意忘 形,精神却是空
完整版ppt
19
三毛
台湾著名作家----三毛
因丈夫遇难无限郁闷,
用粉红色的丝袜缠到自
完整版己ppt 的脖子上……
20
傅雷,字怒 安,现代翻译 家、学者。 “文革”初不 堪残酷迫害, 1966年9月3日 晨和他的夫人 朱梅馥在上海 寓所双双用绳 套住自己的脖 子……
傅雷
完整版ppt
21
中国天
才青年诗人-
“赞成南生京命政府、(希按:望指汪伪政权)
么?”
“不赞成?”
• 向阳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中国?”
“绝对追不能求征光服!明” 、自由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刑。

《囚绿记》的赏析(合集5篇)

《囚绿记》的赏析(合集5篇)

《囚绿记》的赏析(合集5篇)第一篇:《囚绿记》的赏析生之不屈“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裴多菲的这首诗是我看过《囚绿记》之后的第一感受。

自由的灵魂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总是执着追求着。

《囚绿记》的作者陆蠡是个文人,更是位战士。

他有着文人的敏感灵性、温和与风骨,又有着战士坚贞不屈的气节和革命精神。

作者是寂寞的,所以当他看到那破窗外生机勃勃长势正好的常春藤时,几乎立即就决定了自己的住所,与常春藤相伴。

那不只是一株植物,也是作者的朋友。

“我”和常春藤絮语,盼它成长,听它声音,看它跳舞,以至于难以自禁地将它囚入房中。

在那样压抑的环境中,常春藤那生机盎然的绿显得如此清新自然、舒心儿富有活力。

这对当时压抑的人是多么大的诱惑!但是肉体可以被束缚,灵魂却无法被拘留。

被囚在屋中的藤蔓仍然渴望着外界的自由与阳光。

它的枝条“依旧伸长,依旧攀援,依旧舒放”,但“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原来的方向。

”正如作者所说,“把天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是一种过失。

但是,那绿色比喻的“葱茏的爱和幸福”、“猗郁的年华”让“我”无法自拔。

那生机勃勃的绿,为“我”作着无声的歌唱,装饰了“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即使那绿藤因失去自由和阳光而渐渐没了青葱的颜色,变得娇弱,即使“我”因此而自责,也仍然舍不得放弃这份温暖,如同荒漠中的人对于水源的渴求与不舍。

那是一种“生的欢喜”,后来作者离开北平,那片绿色才得以释放。

被囚在上海的陆蠡,一别经年,再次回忆起那时北平公寓外的那株常春藤,也许是感同身受,有感于那株绿藤与自己命运的相似性,于是写下了《囚绿记》这篇散文。

当年的常春藤与现在的自己是如此相似,同被囚禁,体验着生之欢欣,生之艰辛,却不屈服于黑暗,不放弃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这里的绿再不是单纯的色彩或者植株,它更是一种气节。

生命的不屈服就在这里,民族的不屈服就在这里。

这绿藤在作者心中已恍惚化成了被囚的自己,化成了被压迫的中华民族。

《囚绿记》公开课课件

《囚绿记》公开课课件

囚绿
“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 背景:
•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
• 2、在七月中旬,不能 再留连于烽烟四逼中的 旧都,火车已经断了数 天,我每日须得留心开 慰安、快乐
2、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3、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抗战精神!
“囚绿”之后为什么又放绿?
课外拓展
梯田的绿色
生命 希望 收获 ……
给人安慰和希望
沙漠里的绿色
悬崖上的绿色
顽强 绝世独立……
石缝中的绿色
生命力的象征
有关自由的名言
1.自由只有通过友爱才得以保全。——雨果
2.自由只存在于约束之中,没有河岸哪来江 河?——金斯伯格
3.自由意味着责任,这就是大多数人都畏惧它 的缘故。——萧伯纳
4.自由是上帝赐给人类的最大幸福之一——塞 万提斯
5.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总要历些险。 只有这两条路。——鲁迅。
“我”被常春藤那顽强的抗争性格, 永向光明的执著精神所感染。
1942年被捕,受尽酷刑,日本人 问:“你爱国吗?”“我爱!”“你 认为日本能战胜中国吗?”“不能!” 最后他被折磨而死。
正如巴金所说他有着一颗黄金 般的心,有着崇高的灵魂。巴金说陆 蠡是他最值得交的朋友!
第9段中有的插叙有什么作用?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 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 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绿

陆 蠡
作者简介
: 陆蠡(1908— 1942),现代散文家、 翻译家,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 《竹刀》《囚绿记》 等,译著有《罗亭》 《鲁宾逊漂流记》等。
急不暇(xiá)择 移徙( xǐ ) 揠( yà)苗助长 淅沥( xī lì ) 涸辙( hézhé ) 猗( yī )郁 陆蠡( lǐ )

《囚绿记》 讲义

《囚绿记》 讲义

《囚绿记》讲义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杭州中学任教。

1933 年至 1934 年在泉州平民中学任教,1935 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 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出版抗日书籍,陆蠡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最终被日寇秘密杀害。

二、写作背景《囚绿记》写于 1938 年,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作者身处的上海成为“孤岛”。

他在这一时期,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彷徨,借对常春藤的“囚绿”行为,抒发了自己对于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 段):“遇绿”。

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看到了窗外的常春藤,“我”被它的繁茂所吸引。

第二部分(5-7 段)“赏绿”。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的形状、颜色等,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8-12 段)“囚绿”。

作者为了亲近绿色,将常春藤牵进屋里,囚住它。

第四部分(13-14 段)“释绿”。

作者最终又释放了常春藤,并对它致以深深的祝福。

四、文章主旨这篇散文通过对“囚绿”这一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五、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对一株常春藤的囚禁与释放,反映了自己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心境,也折射出了当时整个民族的命运,以小见大,富有深刻的内涵。

2、象征手法文中的“绿”象征着生命、希望、光明与自由。

作者对“绿”的渴望与追求,实际上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3、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在文中详细地描绘了自己囚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喜爱到后来的愧疚,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4、语言优美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同时又富有诗意,如“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囚绿记》是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之一,其深沉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也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陆蠡在《囚绿记》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出来。

他通过描述自己与常春藤的交互过程,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神秘与力量。

作者将常春藤的生长与自己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通过对常春藤的观察和描述,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陆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常春藤的柔韧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赞美常春藤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奋力生长,这种坚韧的精神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震撼。

同时,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述,也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于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在《囚绿记》中,陆蠡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他强调了自然的美与神秘,呼吁人们要自然,珍惜自然。

这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不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囚绿记》还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述,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屈不挠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人生哲理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使人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囚绿记》是陆蠡散文中的杰作之一,它以柔美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之间的。

通过对于常春藤的描述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欣赏这篇美文的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引发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在教育领域中,互动式教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囚绿记》备课活动为例,探讨如何走向高品质的互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
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排比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 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如:“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 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反复如:“我开始了解„„我开始 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
喻„„”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等等。
2.一言辨异 (5)王老师常常提 ( tí)醒我要提 ( dī)防坏人。 . . (6)在广阔的绿 ( lǜ)洲上,大侠萧风邂逅了一位绿 ( lù ) . . 林好汉。 (7)这些字画虽非大家之作,但也不能这么折 . (zhē) 腾, 要知道你这么随手折 会造成这些字画在外在观感 . (zhã) 叠, 上差一些。
民族
坚强不屈
个人


囚 绿

怀
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通过 对窗前的一株不屈于 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 春藤的描写,颂扬了 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 自由的向往之情。
• 1.文章第一至四段以大量的笔墨写小屋的简 陋,第九段又回忆以前乡间小屋的情形, 用意何在?
写房间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意在 说明:只要有绿在,一切都可以忍受。由 此突出了作者对绿的向往,为下文赏绿作 铺垫。第九段写乡间小屋的事情,主要用 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
我郑重地开释了这勇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情感:敬重)
欢喜
恼怒
根源:爱
敬重
全文结构图示:
探究文章的灵魂
?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
点,注意时找出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



“常春藤”的特点: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生命、希望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 政权)么?” 追求光明 、自由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 刑。
(2)从文章行文思路看,“寻绿”“观绿”写 对“绿”的感情逐渐加深,为下文的“囚 绿”作铺垫,至“囚绿”,这种“爱”达 到了畸爱的程度,才有了后面理解之后的 “释绿”及分别之后的“怀绿”。 总而言之,无论是作者的感情触发,还是 文章的行文结构,都与“囚绿”有着极为 密切的关系,因此作者将文章命名为“囚 绿记”。
情感:欢喜
2、找出文中囚绿的语句,注意相关动词。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 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叫它伸长到我的 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我囚住 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 歌唱。
3、作者面对常春藤的固执生长,作者的情
感发生了何种变化?
它的尖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 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 多固执啊!他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 的善意。
二、写准字形 揠 苗助长 yà 1. yǎn偃旗息鼓 田yà n 堰 piē 瞥 见 bié 蹩 脚 弊 3.作bì 敝 帚自珍 bì 蔽 遮bì 暇 闲xiá 瑕 疵 2.xiá xiá 遐 迩 n 缘 木求鱼 yuá 大笔如chuá n 椽 4. 喙 不容置huì n 掾 吏 yuà
2.文章对于窗前的常春藤的称呼是不断变 化的,是怎样变化的?其中有何深意?
首先称其为“绿色”,然后称其为 “绿友”,最后称其为“绿囚”。这 种称呼的变化隐含着作者思想感情的 变化。“绿色”是对普通自然物的色 彩的称呼;“绿友”隐含着作者的亲 密、喜爱之情;“绿囚”则饱含着作 者对常春藤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之情。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 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我渐渐不能原谅我自己的过失,把天 空底下的植物移锁到暗黑的室内;我 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 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 它。魔念在我心中生长了。
情感:恼怒
4、“囚绿”之后作者最终还是选择了释 绿,体现了作者何种感情?
(4)偃旗息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 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收场。
生命力
王 安 石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 , 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
——
白 居 易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贺 知 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 蓬勃 • 向阳 • 固执
象征手法
1、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借被 囚的常春藤来表现什么内容?
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和 性格。
2、本文运用什么样的写作手法? 举例说明
借物抒情。借常春藤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以及永不屈服的精神表现中华民族不畏强 暴,永不屈服的民族精神和性格。

永向光明
来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2、作者为什么要囚禁绿? 最后为什么又让 绿恢复自由?
释疑
寻绿
恋绿
(6-7)
囚绿
(8-11)
释绿
(12-13)
怀绿
(1-5)
(14)
?依据刚才对整篇文章思路的把握,
你可以发现作者对待“绿”的心情有 怎样的变化过程?请大家再次浏览文 本,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说明。
喜悦满足 (寻绿); 留恋欢喜 (赏绿);
喜悦、可怜、恼怒 (囚绿);
祝福 (放绿);
怀念 (怀绿)。
1、快速找出常春藤不同的称呼,
品味作者情感变化。 绿 影 绿 色 绿 友
绿 囚
绿影——“瞥见”,来不及细看却一 见钟情,可以看出作者的心中早已有对 绿的喜爱和喜爱和向往;绿色——作者 对绿色有了自己的理性思考:绿色是生 命,是希望,是快乐,是慰安。绿友— —作者在孤独中将常春藤视为朋友,知 己。绿囚——因爱而囚。
优美生动的语言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使作者的情感更为 真切感人。
3.借物抒情,以小见大 文章没有故事,只是记叙了作家旅居古都北平,选定可 以看到绿色的房间和“囚绿”“放绿”这样几个很小的生活细节, 通过深入挖掘,于平淡中包藏深邃的意蕴和丰富的哲理,在 常见的绿色中凝聚了一己的情感和民族的精神。满怀爱国激 情的作者,正是从忧虑祖国大好河山的沦亡,而联想起那被“ 幽囚”的常春藤吧。因此,他写下本文,借赞美常春藤“永不 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 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 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他的眷恋,他的感叹,他的祈祝, 完全寄寓在对常春藤的深情怀念里,熔铸在层次分明、波澜 起伏的记述当中。
制作人:余美玲
yī 猗 郁 5./jiǎo 矫 情 jiāo 骄 傲
三、词语解释
(1)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2)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鱼。比喻处在 困境中急待援救的人。 (3)急不暇择: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3.作者为什么喜欢绿?“囚绿”之后为什 么又“放绿”?“放绿”之后为什么还 “怀绿”?
答案:(1)作者喜欢绿,把绿看做是生命力的象 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这也暗示了另 一面,作者的人生并不顺利,甚至还暗示当时 整个社会都不安定,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2)作者“囚绿”一是为了与绿枝更亲近,二是 出于一种他人难以理解的“魔念”。但他出于 良心,不忍让绿枝条彻底枯死,于是“放绿”。 (3)作者最后“怀绿”,其实也是在怀念苦难中 的北平人民。这是暗示的写法。
——
解题
绿
笼子
囚禁对象
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囚 绿”是怎么回事?“绿”又是指什么?作者 为什么“囚绿”?
•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 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 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 “囚绿”是因为喜爱。
1、请你用与“囚绿”相同结构的动宾短词
(二)多音字 1.因词而异
jìn 幽禁 . (1)禁 jīn 情不自禁 . 细 xiān 纤 . (2)纤 绳 qiàn 纤 .
假 dù 度 . (3)度 德量力 duó 度 .

lâi 劳累 . lãi (4)累硕果累累 .. 罪恶累累 lěi ..
囚绿记
陆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抗日烈士 •散文集有《海星》《竹 刀》《囚绿记》等 •译著有《罗亭》《鲁宾 逊漂流记》等
他是值得骄傲的朋友,有优美的性格和 黄金的心和崇高的灵魂。 ——巴金
坚贞的爱国者——陆蠡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 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 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入侵租界为止, 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为“孤岛文学”。作者当时就是自告 奋勇留在上海的文艺工作者之一。《囚绿记》就写于抗战 前期 “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日本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 位,陆蠡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巡捕房转到虹口 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7月21日临刑时, 年仅34岁。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镶嵌 ( xiāng .. (3)瞥 见( piē ) . (5)急不暇 择( xiá) . (7)婆娑 ( suō ) . (9)猗 郁( yī ) .
qiàn )
(2)孔隙 ( xì ) . (4)涸 ( hã )辙 . (6)揠 苗助长( yà ) . (8)嫩 绿( nân ) . (10)蕈 ( xùn )菌 .
如何评价陆蠡对绿藤因爱而囚 的这种举动?
陆蠡爱绿,说明他热爱生活,追求光 明和理想,值得称道;但是,因爱而 占有,反而是被爱者难以自由生长, 甚至萎缩,对绿藤造成伤害,又流于 自私和残忍,是一种畸形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