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陆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

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陆蠡是散文家中的纯艺术家,《囚绿记》是其代表作之一,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囚绿记》鉴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囚绿记》鉴赏1、物我互观,尽显性灵作者只身独处,选择了与绿枝条对话、沟通心灵的方式排遣寂寞,所处一室虽小,而精神天地甚宽;景物本无性灵,进入作者有情的视野,便活了起来,成为“我”的朋友。

景物被赋予性灵,文章即生华彩。

2、叙事有波澜如果只写作者与绿枝条的“心灵絮语”而无甚变化,则流于平淡。

奇妙的是文章写出了作者心情的起伏和绿枝条的命运变化,作者始而欣喜,继而魔念生长,囚禁绿枝条,最后放生。

由寻绿、观绿、囚绿、放绿到怀绿,五个阶段较为分明,其间波澜起伏。

3、含蓄蕴藉,深沉厚重作者与绿枝条的命运有某些相似之处,同处一室,同被囚禁,体验到生的欢欣、生的艰辛;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不能不愤怒、忧烦,不能不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这也应该是作者写作本文的直接原因,但这种心绪表现得非常隐蔽,文章之“巧”由此而来。

《囚绿记》创作背景《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上海,他怀念1939年(作本文的一年前)在北平时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作者喜欢绿色,留恋绿色,便将常春藤从窗外牵进房间囚系住它,引为绿友,但它又发现常春藤有一种决不改变的品性,固执的朝着窗外的方向,“永远向着阳光生长”,“永远不屈服于黑暗”。

这就进一步写出了他对绿色的爱之深和为什么爱。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这就使读者联想到祖国山河的沦落,体味到被囚系的而枯萎,却固执的朝着窗外阳光的常春藤,便是我们坚忍不拔的民族象征,包含着作者对民族的光明前景的信仰,也体会到作者含而不露地抒发了对破坏和毁灭生命的侵略者的抑郁愤懑之情。

同时,这常春藤也象征作者本人向往光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高尚品格。

他在常春藤上寄寓了一个正直爱国者的情感和愿望。

囚绿记完整版

囚绿记完整版

1、文中有许多尽情的描写绿色的语句, 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绿色的喜爱程度 比如: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 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 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 因此作者借绿来表达希望。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北京市人,“文 化大革命”初期响应 号召由北京赴陕西务 农,因积劳致残下肢 瘫痪,后返回北京, 顽强生活,潜心文学 创作,现为专业作家。 作品主要有《我的遥 远的清平湾》《插队 的故事》《夏日的玫 瑰》《合欢树》等等。
海伦· 亚当斯· 凯勒 (Helen Adams Keller, 1880年6月27日-1968 年6月1日),是美国一 位残障教育家。她在 19个月大时因为一次 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 聪。后来借着她的导 师安· 沙利文(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 她学会说话,并开始 和其他人沟通,并且毕 业于哈佛大学.
囚绿记
陆蠡
作者简介: 陆蠡(1908—1942),原名圣泉,浙 江天台人。现代散文作家、翻译家。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 办泉州语文学社。1933年至1934年在泉州 中学教书,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 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 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 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 34岁。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 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上文坛, 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 和《囚绿记》。
海明威
荷兰天才 画家----印 象派大师--文森特.凡高 因爱情的挫 折、生活的 残酷用手枪 对准自己的 心脏……

陆蠡《囚绿记》文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蠡《囚绿记》文章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蠡《囚绿记》文章阅读练习及答案陆蠡《囚绿记》文章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囚绿记》选段,完成11-13题。

(11分)忽然有一种自私的念头触动了我。

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近,更亲密。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

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我囚住这绿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绿的枝条悬垂在我的案前了,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疏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中”,超过了任何咱的喜悦。

从前我有个时候,住在乡间的一所草屋里,地面是新铺的泥土,未清除的草根在我的床下茁出嫩绿的芽苗,蕈菌在地角上生长,我不忍加以剪除。

后来一个友人一边说一边笑,替我拔去这些野草,我心里还引为可惜,倒怪他多事似的。

可是每天在早晨,我起来观看这被幽囚的“绿友”时,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的方向。

植物是多固执啊!它不了解我对它的爱抚,我对它的善意。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

可是我囚系住它,仍旧让柔弱的枝叶垂在我的案前。

11、作者为什么要把常春藤的柔条牵进自己的屋子里来?(3分)12、选文中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属于哪种记叙顺序?回忆这段经历有什么作用?(3分)13、“植物是多固执啊!”中“固执”在文中指的是什么?这表现了常春藤怎样的精神?(5分)答案:五、阅读《囚绿记》选段,完成11-13题。

(11分)11、为了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让它和“我”共同生活。

(3分)12、插叙(1分)。

说明“我”爱绿色的程度深。

(2分)13、照应“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着的方向。

”一句,(2分)表现常春藤对光明的向往,以及执着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3分,意思对即可就满分)。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PPT教学电子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囚绿记》PPT教学电子课件

一枝小芦荻,采自溪之滨,溪水清且涟,荻韵 凄复清。一枝小芦荻,长自溪之滨。吹起小芦荻, 能使百草惊,宿鸟为我啼,流水为我吟;吹起小芦 荻,万籁齐和应。深夜漫行者,闻吾芦荻声,若明 又若暗,或远又或近。深夜漫行者,随我荻声行。 一枝小芦荻,采自溪之滨……
我的眼光随着歌声望去。心想,“谁在吹这芦荻 呢?”但是星光底下甚为朦胧。我从纵横交错的叶底 望去,仿佛看到一个白色的人影,靠坐在芦叶编成的 吊床上随风摇摆着身躯哩。这是诱人的女水妖还是像 我一样的秋的礼赞者呢?我想。我试“啊哈!”呛咳 一声惊她一惊,人影消失了。睁眼一看,乃是一片芦 花!我惘然。我悟及我所听到的是我从前哼过的一支 短歌,是孩子时唱的短歌,适才不留神间脱口而出了。 我怔着。若不是天空一声嘹亮的唳声唤回我的意识, 大约还呆在那里,对芦花作一番惆怅!
文章运用比喻表情达意,化抽象为具体,化平 淡为生动。
文章中说:“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 等着雨水!”作者对绿色的爱恋有多深?无法用语 言来直接形容。“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这 一比喻将情感具体生动化,使作者对绿色的焦渴、 依恋,可感甚至可触可摸。
写法精讲
这篇散文主体部分从表层看是按时间的顺序 来叙述,这是典型的直缀式结构,单纯、连贯; 从深层看是以情感的流向为中心轴线,柔缓轻徐, 错落有致。时间延伸线之直与情感心理线之曲, 相映成趣,使本文的结构有一种尺水兴波、曲径 通幽之美。
情。渐渐地你的爱几乎将绿囚禁到死亡。很庆幸的是你最终醒
悟了,你痛下决心,放绿,放开曾是绿友的绿囚,给被爱者一
对翅膀,让被爱者自由地飞翔。
陆蠡先生,爱是人心底最真切最朴实最美好的 情感。寂寞时,爱是黑暗中的一缕阳光;伤心时, 爱是寒风中一团热火;高兴时,爱是清晨的漫天朝 霞;愉悦时,爱是夏夜的一轮银月。但是,不得不 承认,爱有时可以让人失去理智,不择手段地以求 获得与占有,可与此同时爱成为了被爱者的恨与恼。

陆蠡《囚绿记》

陆蠡《囚绿记》

2.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
各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语言的表现力,使
语言更加优美生动。排比如:“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 是慰安,它是快乐。”比喻如:“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 辙的鱼盼等着雨水!”反复如:“我开始了解„„我开始 了解„„”“我要借绿色来比喻„„我要借绿色来比
喻„„”拟人如:“有一天„„会和我面生吗?”等等。
2.一言辨异 (5)王老师常常提 ( tí)醒我要提 ( dī)防坏人。 . . (6)在广阔的绿 ( lǜ)洲上,大侠萧风邂逅了一位绿 ( lù ) . . 林好汉。 (7)这些字画虽非大家之作,但也不能这么折 . (zhē) 腾, 要知道你这么随手折 会造成这些字画在外在观感 . (zhã) 叠, 上差一些。
民族
坚强不屈
个人


囚 绿

怀
归纳主旨:
《囚绿记》作者通过 对窗前的一株不屈于 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 春藤的描写,颂扬了 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抒发了作者对光明与 自由的向往之情。
• 1.文章第一至四段以大量的笔墨写小屋的简 陋,第九段又回忆以前乡间小屋的情形, 用意何在?
写房间的简陋、狭小、炎热、潮湿,意在 说明:只要有绿在,一切都可以忍受。由 此突出了作者对绿的向往,为下文赏绿作 铺垫。第九段写乡间小屋的事情,主要用 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
我郑重地开释了这勇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情感:敬重)
欢喜
恼怒
根源:爱
敬重
全文结构图示:
探究文章的灵魂
?找出文中写常春藤的句段,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
点,注意时找出直接写“常春藤”的句段。



“常春藤”的特点:
日本人曾提审陆蠡,问: “你爱国吗?” 生命、希望 “爱国。” “赞成南京政府(按:指汪伪 政权)么?” 追求光明 、自由 “不赞成?” “依你看,日本人能不能征服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中国?” “绝对不能征服!” 日本人勃然大怒,给他上了酷 刑。

囚绿记 陆蠡

囚绿记  陆蠡
杰克·伦敦
日本著名作家----

三岛由纪高喊“日本因

经济繁荣而得意忘形, 精神却是空洞的,你们

知道吗?” 然后用刀 准确地刺向自己的小

腹……
世界短篇小
说之王---
莫泊桑用裁 纸刀割开了

喉咙……


荷兰天才画家-
---印象派大师---文 森特.凡高因爱情的 挫折、生活的残酷用 手枪对准自己的心 脏……
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 为什么最后又要“放绿”?
●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绿永远向着阳光; 绿给 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 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常春藤不甘被困,追求光明的性格使作者照见了自 己。
●另外“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我”要回到南方去, “我”又让“绿”恢复了自由,我懂得只有给予自由绿才 有生机。
2.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我把瘦黄的 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我怀念我的圆窗和绿友。
体味这句话语言的含蓄优美。联系前文,由“绿友”到“绿囚” 到 “囚人”词义的转移,体现了什么?
(由“绿友”到“绿囚”到囚人“”,称呼的变化含蓄地体现了作 的变化。“珍重”、“祝福”,更是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 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总结课文 归纳主旨
《囚绿记》是一篇咏物抒情的文字。作者在这篇 散文中讲述了他孤旅生涯中的一个令人心动的故事, 通过窗前的一株不屈于黑暗而永向光明的常春藤的描 写,抒发了对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不应凋零的绿叶
老舍
现代文学巨 匠---老舍 文革中不堪 迫害纵身跳 入冰冷的湖 中……

《囚绿记》

《囚绿记》
文章中,他通过囚禁绿枝条这一行为,暗示了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压迫和束缚。 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希望和对自由、光明的向往。
02
CATALOGUE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反抗压迫、追求自由
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囚禁绿色植物的行为,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 热爱,并强调了反抗压迫、追求自由的思想。
珍爱生命、尊重自然
了作品的文学表现力。
03
叙事技巧
作品采用回忆录的叙事方式,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作者与绿色之间关
系的转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变化和成长。这种叙事技巧使得作
品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和可读性。
社会价值
环保意识
作品通过对绿色的热爱和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传递了环保意识的重要性。这有助于引发读者对环 境保护的关注和思考,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念。
这些次要人物对主人公的行为和信仰持不同意见,他们认为主人公的行为是愚蠢和危险的,但主人公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最终获得了自由和幸福。
社会群像
社会群像是指故事中出现的所有人物 所构成的整体形象。这个故事中的人 物形象非常丰富,包括不同年龄、性 别、职业、社会地位和性格特点的人 物。
VS
社会群像的刻画非常生动和真实,每 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行为和 思考方式,这些人物的形象反映了当 时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和不同 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融合。
陆蠡在创作《囚绿记》时,正值日寇入侵中国,国土沦陷, 民族危亡。他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写下了这篇具有强烈抗 争意识的作品。
时代背景
《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正值日寇入侵,国土沦陷, 民族危亡的时刻。
在这时期,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空前觉醒,全国上下掀起 了抗日己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和对侵略者的强烈愤恨。

囚绿记——陆蠡-赏析

囚绿记——陆蠡-赏析

【作品原文】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因为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孤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囚绿记原文

囚绿记原文

作者简介陆蠡(1908一1942),不仅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而且是宁死不屈的抗日烈士。

原名陆考原,学名陆圣泉。

陆蠡是他的笔名。

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时文,有"神童"之称。

1922年跨越初中,考入之江大学附属高中部,初露文学创作的才华。

1924年升入之江大学机械系。

1927年,转国立劳动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二年后毕业。

1931年秋,陆蠡与友人吴朗西等南下福建,任泉州平民中学理化教员,课余从事创作和翻译。

第一本散文集《海星》的大部分文章,就是在这时写的。

1934年,陆蠡到上海南翔立达学园农村教育科任数理教员。

一年后,因吴朗西和巴金等在上海创办文化生活出版社,便辞去教职,改任编辑。

1938年,应老友朱洗的邀请,到临海琳山农校任教,翌年仍回出版社。

在此期间,经常与著名作家巴金、丽尼、许天虹等促膝交谈到深夜,使其文学创作迈上了新的台阶。

继处女作《海星》于1936年8月问世后,1938年3月,他的第二本散文集《竹刀》(曾名《溪名集》)出版,编入《文学丛刊》第五集;1940年8月,又出版了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列为《文学丛刊》第六集。

三个集子的共同特色,是凝炼、质朴,蕴藉而秀美。

陆蠡也写过许多短篇小说,给人的感觉总是"渴望着更有生命、更有力量、更有希望和鼓舞"。

尤其可敬的是,陆蠡是一位坚贞的爱国者。

1937年8月,吴朗西、巴金分别去重庆、广州筹建分社,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便由陆蠡负责。

几年中,在敌机轰炸中出版的书籍竟达数百种,还有十几种丛书。

期刊《少年读物》因有抗日内容被强令停刊,他又先后主编了《少年读物小丛书》和《少年科学》。

1942年4月,陆蠡发往西南的抗日书籍在金华被扣,日本宪兵队追踪到上海,查封了书店,没收了全部《文学丛刊》。

陆蠡不顾胞妹的劝阻,亲自去巡捕房交涉,便遭关押。

后被解到汪伪政府所在的南京审讯,敌宪问:"你赞成南京政府吗?”陆蠡说,"不赞成!" 敌人又问:"日本人能否征服中国?”回答依然是:"绝不可能!"7月21日临刑时,年仅34岁。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陆蠡之死教学视野拓展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陆蠡之死教学视野拓展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

高中语文 1.3《囚绿记》陆蠡之死教学视野拓展素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陆蠡之死在上世纪30、40年代上海抗战文坛上,陆蠡算得上一位颇负盛名的作家。

他原名陆圣泉,1908年生于浙江天台,早年在杭州和上海读大学。

1935年入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与巴金结为契交。

他协助主编巴金编辑出版影响深远的大型系列书“文化生活丛刊〞、“文学丛刊〞、“译文丛刊〞以及其他各种图书;成绩斐然,逐渐成为文生社主干成员。

在短短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写成著名的《海星》、《竹刀》、《囚绿记》三部小品集;翻译出版了法国作家拉马尔丁的长篇小说《葛莱齐亚》,还与巴金、丽尼分译了屠格涅夫六部长篇小说中的《罗亭》和《烟》。

由此,他得以跻身于中国现代散文名家和翻译家之列。

抗日战争中,在“孤岛〞和沦陷的上海,坚守出版岗位,广泛联系进步作家,并接待、掩护在沪的地下党员,为抗战文化做出奉献。

从一介书生到抗日英烈,34年短暂的生命有如燃烧的流星,划过漫漫夜空,爆出了美丽耀眼的火花。

亲历“九一八〞、“一二八〞,特别是“七七〞、“八一三〞抗战,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爱国者,目睹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入侵,祖国和人民所经受的灾难日益深重,陆蠡的爱国救亡意识与日俱增。

他曾与巴金、曹禺等63位作家一起,在抗议日本侵略的《中国文艺工作者宣言》上签名,发出“我们决不屈服,决不畏惧〞的呼号。

他心灵历路的这种嬗变演进,在他的三本散文集中留下了清晰的轨迹。

头两本集子创作于抗战之前,多写家乡浙东山水之美和坚强坚韧的乡民受难与不平。

《竹刀》成书于抗战之后,在该书《附记》中他坦言:“本书刚付印而‘八一三’战祸发生。

半年间中国幅员变色了。

多少人死亡了,多少人流离失所了。

这神圣的民族解放的斗争将继续着,我惭愧这小小的散文集未能予苦难的群众以鼓励和慰藉。

〞基于这种认识,在第三本散文集《囚绿记》写于1938年秋———1940年春中,就以清醒的民族意识和深沉的爱国精神,传递出一种拯救蒙难祖国的强烈意愿。

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课文

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课文

九年级上册《囚绿记》课文《囚绿记》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玻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

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贝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了下来,这样的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但我并不感到狐独。

我忘记了困倦的旅程和已往的许多不快的记忆。

我望着这小圆洞,绿叶和我对语。

我了解自然无声的语言,正如它了解我的语言一样。

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趣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囚绿记》详细版

《囚绿记》详细版

蓬勃而有生命力 “绿”的特点 始终向着阳光生长
柔弱
找出“囚绿”部分体现“我”感情变化 线索的语句。
我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 于抑郁的心情。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 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我囚住这绿 色如同幽囚一只小鸟,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 (第8段)
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 种的喜悦。(第9段) 我为了这永远向着阳光生长的植物不快,因 为它损害了我的自尊心。(第10段) 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 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魔念在我心中 生长了。(第11段) 我计算这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 日子。(第12段)
《囚绿记》写于抗战前期 “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 作者陆蠡当时正在沦为孤岛的 上海,他怀念一年前在北平时 所住公寓窗外的一树常春藤。 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民 陷入水深火热,作者是富有正 义感的青年作家,国难当头, 不能不愤怒忧虑烦恼,不能不 生出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于 是挥笔写下了这篇文章。
返回

2.朗读悟情:哪些句子最能表现作者对绿的喜爱 之情?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朗读,圈点批注。)

Hale Waihona Puke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 慰安,它是快乐。我怀念着……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 使一枝之绿叶视同至宝。 运用了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直抒胸臆地表达了 对“绿”的强烈喜爱。
解题
本文题目“囚绿记”作何解释? “囚绿记”是指记述“囚绿”的过程。
解题
“囚绿”是怎么回事?
“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 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让它垂在自己的 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解题
“绿”又是指什么?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

陆蠡散文《囚绿记》解读《囚绿记》是中国现代散文家陆蠡的代表作之一,其深沉而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也能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思考。

陆蠡在《囚绿记》中,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展示出来。

他通过描述自己与常春藤的交互过程,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神秘与力量。

作者将常春藤的生长与自己的生命历程紧密相连,通过对常春藤的观察和描述,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

陆蠡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将常春藤的柔韧和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赞美常春藤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使在困境中也要奋力生长,这种坚韧的精神对读者产生了很大的震撼。

同时,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述,也反映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表达出对于生命和自由的渴望。

在《囚绿记》中,陆蠡也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认为,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

他强调了自然的美与神秘,呼吁人们要自然,珍惜自然。

这种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不仅使人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也引发了人们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囚绿记》还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作者通过对常春藤的描述,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屈不挠地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这种人生哲理对于读者来说具有很强的启示意义,使人们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也得到了心灵的洗礼和升华。

《囚绿记》是陆蠡散文中的杰作之一,它以柔美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之间的。

通过对于常春藤的描述和赞美,作者表达了对于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同时也向读者传递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欣赏这篇美文的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与神秘,也能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引发对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思考。

在教育领域中,互动式教学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

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在本文中,我们将以《囚绿记》备课活动为例,探讨如何走向高品质的互动。

陆蠡散文《囚绿记》

陆蠡散文《囚绿记》

陆蠡散文《囚绿记》陆(lǐ)(1908一1942),天台平镇岩头下村人,学名陆圣泉,原名陆考原,现代家、革命家、译家。

资质聪颖,童年即通诗文,有“神童”之称。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文如其人的作家。

著作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囚绿记》已被选入人教版语文必修2第3课;以及粤教版选修4第5课,和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及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等,曾译俄国屠格涅夫的《罗亭》,英国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法国拉·封丹的《诗》和法国拉马丁的《希腊神话》。

《囚绿记》陆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我占据着高广不过一丈的小房间,砖铺的潮湿的地面,纸糊的墙壁和天花板,两扇木格子嵌璃的窗,窗上有很灵巧的纸卷帘,这在南方是少见的。

窗是朝东的。

北方的夏季天亮得快,早晨五点钟左右太阳便照进我的小屋,把可畏的光线射个满室,直到十一点半才退出,令人感到炎热,这公寓里还有几间空房子,我原有选择的自由的,但我终于选定了这朝东房间,我怀着喜悦而满足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理由。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璃,并且左下角是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欢喜看水白,我欢喜看草绿。

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

当我在这小房中安顿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扰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囚绿记》 讲义

《囚绿记》 讲义

《囚绿记》讲义一、作者简介陆蠡(1908—1942),原名陆圣泉,浙江天台人。

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1931 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在杭州中学任教。

1933 年至 1934 年在泉州平民中学任教,1935 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 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出版抗日书籍,陆蠡于 1942 年 4 月 13 日被捕,受尽酷刑,英勇不屈,最终被日寇秘密杀害。

二、写作背景《囚绿记》写于 1938 年,当时抗日战争爆发,作者身处的上海成为“孤岛”。

他在这一时期,内心充满了苦闷和彷徨,借对常春藤的“囚绿”行为,抒发了自己对于光明与自由的向往之情。

三、文章结构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 段):“遇绿”。

作者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看到了窗外的常春藤,“我”被它的繁茂所吸引。

第二部分(5-7 段)“赏绿”。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常春藤的形状、颜色等,表达了对它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8-12 段)“囚绿”。

作者为了亲近绿色,将常春藤牵进屋里,囚住它。

第四部分(13-14 段)“释绿”。

作者最终又释放了常春藤,并对它致以深深的祝福。

四、文章主旨这篇散文通过对“囚绿”这一事件的叙述,展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与赞美,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以及在困境中坚守信念、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

五、艺术特色1、以小见大作者通过对一株常春藤的囚禁与释放,反映了自己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心境,也折射出了当时整个民族的命运,以小见大,富有深刻的内涵。

2、象征手法文中的“绿”象征着生命、希望、光明与自由。

作者对“绿”的渴望与追求,实际上是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

3、细腻的心理描写作者在文中详细地描绘了自己囚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喜爱到后来的愧疚,使读者能够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4、语言优美文章的语言简洁明快,同时又富有诗意,如“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希望,它是慰安,它是快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

陆蠡《囚绿记》艺术特色

陆蠡《囚绿记》艺术特色

(三)语言浓淡相融、繁简相成,富有节奏 感。
1.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
2.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整散句结合。
例: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荒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 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 。
它依旧伸长,依旧攀缘,依旧舒放,并且比在外边长得更快。 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 缘引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 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 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 音,婆娑的摆舞
制作组:B505
三、时代背景和思想主题
(一)时代背景:
• 1937年7月,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时值日寇入侵,华北人 民陷于水深火热。本文写于1938年,即抗日战争爆发一年 后,当时作者留居在已成“孤岛”的上海,被迫与广大文 化战士隔离了开来,国难当头,他回顾了一年前在北京寓 所将窗前的常春藤“囚禁”起来的事,以此来表达自己的 心声。
(二)思想主题
• 通过描写绿被囚前后的情景,歌颂了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 暗的精神,含蓄的赞美了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 常春藤象征着具有顽强生命力,追求光明反抗黑暗的民族 精神。它也是作家自勉的形象体现
四、艺术特色
(一)托物寄意的艺术构思
• 作品是从日常生活琐事中的常春藤 引出的感叹、关注和期待。 • 1.常春藤象征作者自己 • 2.常春藤又象征华北人民/中华民族
一、作者介绍
• 陆蠡(1908一1942),学名陆圣 泉,,原名陆考原,浙江天台 人,现代散文家、革命家、翻 译家。主要创作有散文集《海 星》《竹刀》《囚绿记》。作 为上海“孤岛文学”时期的文 化生活出版社的负责人,在文 化宣传上和日寇侵略者展开斗 争。1942年,他才34岁,坚贞 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1983 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 命烈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囚绿记
陆蠡
由此导入:请谈谈浏览图 片后的感受
希望、生命 象征
自由、光明 爱、幸福
坚贞不屈的精神
囚绿记
陆蠡
• 释题: 标题“囚绿”是什么意思?这里的“绿” 指什么?从全文看,“囚绿"是怎么一 回事?
“囚绿”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 “绿”指绿色的常春藤。 “囚绿”指“我从破碎的窗口伸出手去,把 两枝浆液丰富的柔条牵进我的屋子里来, 教它伸长到我的书案上,让绿色和我更接 近,更亲密。"
写作思路 情感变化
赏绿(1~7) 抒 喜爱 留恋
囚绿(8~11) 情 无比的喜悦 爱怜
放绿(12~13) 线 尊敬 祝福
思绿(14)

怀念 期盼
整体感知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思路是怎样 展开的?请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全篇的思路, 试像“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本文思路。
文章以对“绿囚”绿的情感为线索,以观
孤抑 独郁
(1)
作 者
外在原因

什 么



囚 绿 ?
桥 事

(2) 被囚前
蓬 勃 生 长
被囚后
瘦 黄 憔 悴
(3) 请问陆蠡从常春藤身上看 到了什么精神?
追求光明 追求自由 永不屈服
如果我死在这里 ,
朋友啊 ,不要悲伤 !

我会永远地生存,在你们的心上 你们之中的一个死了,

在日本占领地的牢里 。
绿、囚绿、放绿、怀绿的演进方式,形成 作品特有的情感节奏。
探究二:请问作者为什么
喜欢绿? 他喜欢的绿有
哪些特点?
绿是生命,是希望,
重 点
绿是慰安,是快乐。 绿是自然的颜色。

繁密 柔嫩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看 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 它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 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 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 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 得茂绿。下雨的时候,我爱它淅沥的声 音,婆娑的摆舞。


意赅;②点评同学先点评对错,
师评 后规范,最后思路方法;红笔 勾画,及时回扣学习目标。③
合作探究 原位口
4
头展示

非点评同学认真倾听、积极思 师评 考,重点内容记好笔记。
总结规律 踊跃质疑 让生命在积极的探索中得到提升!
探究一:
整体感知本文的线索囚是绿什么?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请快速阅读课文,理清全篇的思路,试像“囚绿” 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本文思路。
词的深刻含义。
因为“绿囚”执著地向着阳光生长, 作者被这种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所折服 ,最终把绿释放了。“珍重”一词表现 了作者对永不屈服的抗争精神的敬畏。
(5)结尾一段仅仅是在思念绿色的常春 藤吗?联系本文的表现手法,说说你的
理解。
不是,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 胞的惦念与牵挂。
探究四:1935年作者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 上海沦陷后,他留沪主办该社工作。1942年4月13 日,因出版抗日小说,被捕,刑审数月,受尽酷刑, 英勇不屈,被日寇秘密杀害。由作者“释绿”的时 间和地点以及这段作者的生平,你认为这篇文章仅 仅是在写常春藤吗?
好的解题方法和思路,为展示和质疑做好准备。
分层目标:
积极参与,快速高效。学习写景抒情的散文。
让生命在自由的空气中快乐地成长!
展示安排及目标要求
展示问题或题 展示方式

及位置
展示 点评 小组
目标及要求
作探究3 口头展示 合作探究4 原位口头展

1.目标:通过你的展示 同学们思路更加清晰。 2.要求:①口头展示, 面向同学,大胆、大方、 大声,富有激情;书面展 示,上台迅速,书写认真 快速规范,步骤清晰简洁。 ②非展示同学浏览展示内 容,边看边记,认真思考, 准备质疑或追问。
展示自我 激励自我 提升自我
精 彩点 评
展示问题或 题目
展示方 式
及位置
展示 小组
点评
目标及要求
合作探究 后黑板 组
1.目标:通过你的精彩点评同
1
书面展
学们能熟练掌握重点和突破难

点问题。
合作探究 后黑板 组
2
书面展

2.要求: ①点评同学要大胆、 大方、大声、富有激情、言简
合作探究 后黑板
3
书面展
充满生机 令人喜爱
课文哪些语句还体现了他对绿的深爱?
“绿色是多宝
贵的啊!它


命 …… 我
急不暇择
的心情即
使一枝之
绿也视同
至宝。”
(铺垫下文
囚绿)
探究三:作者为 什么要囚绿?他把 绿“囚”牢了吗? “绿囚”给他什么 启示?“囚绿”
之后为什么又 “ 放绿”?“放绿” 之后为什么又 “怀绿”?
自身原因 (8段)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 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2.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在熟读的基础上认 真体会其中的情志 3.感悟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 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 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合作探究(乐于分享 善于沟通)
要求:1、请各小组长组织好本组讨论。 2、强帮弱,“兵教兵”;和谐互助,共同进步。 3、集体讨论,解决疑难,做好勾画,总结本组

他怀着的深深仇恨 你们应该永远地记忆

当你们回来

从泥土掘起他伤损的肢体

用你们胜利的欢呼

把他的灵魂高高扬起

然后把他的白骨放在山峰,曝着太阳,沐着飘)风。
在那暗黑潮湿的土牢,这曾是他唯一的美梦。
(4)为什么最后作者又让“绿囚”恢复了自由? 联系上下文,说说“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 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中“珍重”一
不是。 “释绿”这部分是文章的主题所在,在这里,作者是在 借物抒情,以小见大,他从“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那种 顽强抗争的性格、永向光明的执著中仿佛也照见了自己的性格 和命运。作者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 重地开释”,表明了他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名家点评
在《囚绿记》中,作者借助对绿色植 物常春藤的赞美,表露了自己乃至整 个中华民族追求光明的圣洁灵魂。作 者以“常春藤”为“绿友”,朝夕相 处,息息相关。被“囚”的“绿友”, 失去了阳光,“好像病了的孩子”, 然而“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 作者“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 暗的囚人”,并“向它致诚意的祝 福”,“愿它繁茂苍绿”。在异族入 侵、祖国受辱之际,作者写“绿”赞 “绿”,显然不是迷恋景色,而是借 助展绿 示色自的己生向命往,光明的心境,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的激情,赞颂中华 民族渴求自由、坚贞不屈的精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