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谷食气浅谈

合集下载

辟谷的原理与作用_郭德才

辟谷的原理与作用_郭德才

也 。 ”晋 代丹 功 养 生家 葛 洪 曾讲 “欲得 长 生 ,肠 中常 清 。”《 太 平经 》 云 “ 少 食 为根 ,真 神好 洁 , 粪 秽气 昏 。” 《 抱朴 子 · 论仙 》中 曰 “仙法 欲止绝 臭 腥 , 休 粮清 肠 。 ”
可 见 排渣 意义 为之 重要 。
大量病原菌 而形成抗体 , 于是人 体就会 提高免疫
讲 “欲学 此 术 , 先须 绝 粒 , 安心 气海 , 存神 丹 田 , 摄 心 静虑 , 气 海若 实 , 自然饱 矣 。 ”以上 这 些 , 都 是人 体 经 过一定 修炼后 所感 受 的真实 写照 。 北宋 文 学 家 苏轼 , 在 《 辟谷说 》 一 文 中写 道 “引 首东望 ,吸初 日光咽之 。”这 是古人 在辟 谷 中摄取 太 阳
老 得返 婴 。 ”
辟 谷 不但 可养生 , 而且还 能使 人健 康长 寿 。因人
体 摄 人 过量 的食 物后 会 大大 增 加消 化 、 转 化 等 功能
的负 荷 , 使肠 胃 、心肺 、 肝 胆 都得 不 到很 好 的休 息 , 影
响 了健 康 和寿命 。另外 在肠 胃中存 有 大量 的渣滓 、 病 菌 , 如 这 些有 害 的东 西 得 不 到 清 除 , 人 体 就 易 生 病 。
力 。 ”美 国耶鲁 大 学 的科 学 家塔 马斯 பைடு நூலகம் 霍 瓦特 和他 的 武当 ·
武当· 总

同事研究发现 人通过辟谷可使精神爽快 , 提高记忆
能力 。 因为在 饥饿 时 , 胃勃膜 中就会 产生 出一 种名 为 的物 质 , 这 种 激 素可 刺 激大 脑 海 马 区神经
行者通过一定的手段 , 使人体可采 日月星辰之精华 , 吸天地万物之灵气 , 用古人所说 的 “天粮 ”或 “仙粮 ”

辟谷期间咽津的重要性

辟谷期间咽津的重要性

辟谷期间咽津的重要性古代辟谷者在修炼过程中相当强调和讲究唾液的重要性,他们把唾液称为“金津玉液”,把它视为练功的珍宝。

尤其是辟谷期间,唾液则显得更为重要,更为有意义,故常有“饥食自然气,渴饮华池浆”的说法。

辟谷期间,由于断绝了食物来源,消化系统的核心器官胃基本停止了分泌胃液,人体的能量来源一方面通过体内贮能的分解,燃烧和释放,另一方面得与自然、宇宙建立起一个全新的能量沟通渠道,所以这时的服气(食气)和咽津显得非常重要。

故在辟谷的过程中,除了系列的服气方法外,还相当强调咽津。

经现代医学证明,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消化酶、溶解酶、溶菌酶、免疫球蛋白、唾液腺激素等,它们具有助消化、杀菌、抗病体、免疫、抗衰老等各种作用。

自古以来,虽然人们不知其重要的具体原因,但一直把它作为保健养生以及帮助辟谷的重要内容,在辟谷过程中则更甚。

古籍中常不借笔墨来宣扬它的重要作用,把它称为玉泉、玉池水、华池水、天池水、神水、金浆玉醴、离宫之水。

如《云笈七笺·神仙绝谷食气经》云:“正强卧,徐漱醴泉咽之,醴泉者,华池。

”此外,古人又称咽津为咽唾,如《神仙传·彭祖》云:“舐唇咽唾,服气数十,及起行言笑.”大概也因津液即唾液之意.古人在长期实践过程中,他们总结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与经验,咽津也是如此。

他们认为咽津不宜大口,而应把口中产生的唾液小口小日地不断咽下,并在吞咽时做到汩汩有声,用意念把它送到小腹丹田位置,关于这一点在古籍中和修炼者的修炼方法中则屡有记载,并尤为现代广大辟谷者接受和运用。

被后世医家称之为“祖国医学理论的渊薮”、“医学之宗”的《黄帝内经》,在制法论篇中论述肾病气功锻炼时.也提到了咽津,并将它同服气联为一体,用来强身疗疾,它指出:“肾之有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闭气不息七遍。

以引颈咽气顺之,净神不乱思.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如此看来,咽津在我国历史上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其实,人们对它的认识何止二千年!此外,古人还将咽津连同叩齿称为炼津,认为这是养生长寿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关于道教辟谷之术浅谈

关于道教辟谷之术浅谈

关于道教辟谷之术浅谈*导读:辟谷术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辟谷术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它的意思就是不食五谷杂粮。

道教认为,人们吃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这样会阻碍成仙的道路。

《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返老得还婴?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

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及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

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希望能达到不死的目的。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道教创立后,继承了这种养生术。

据史书记载,历朝历代总会有很多道士练习辟谷,以求达到长生成仙的目标。

辟谷术分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辟谷术-服气辟谷道教养生术之一。

服气指服食气体,服气辟谷法是讲道士修习服气法时,先治疗自身原有的疾病,使五脏气血宣通,继而稍服缓泻剂,去掉肠胃内旧有的积滞,然后减食、节食,逐渐断绝五谷,不思五味,饥渴不生。

这样静卧服气,内外安静,神定气和。

在修持服气辟谷功法时,道士特别强调要添加辅助食品,如茯苓、大枣、核桃、胡麻、黄精等,把这些药品通过中药学的制剂方法,经过九蒸九晒,制成水丸,或加蜜制成蜜丸,或煎制成膏剂,或再配成复方,制成茯苓膏、胡麻饭、太清金液膏等,随时加以服用。

通过这些方剂的记载,可以看出道教辟谷法只是不吃五谷杂粮,而食用有高蛋白、高油脂类的药品来补养人生的气血,充实生命元素。

据现代生物化学、生理病理学分析,人类的热能是贮藏在人体内脂肪和肥组织中,一旦绝谷不食,身体内部就会自动调整,最初消耗的热量较多,慢慢地就会调动其他平时不用的热能来补充日常的消耗。

随着绝谷日期的增加,新陈代谢自动放慢,血压降低,脉搏缓慢,体温下降,热能消耗减低到极限,此时如还不进食,甚至不饮水的话,全身脂肪、热能耗光,肌肉和器官内的蛋白质消耗到一半时,心壁的肌肉将脆化,有破裂的可能。

道家三气说: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道家三气说: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道家三气说: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人常说“不食人间烟火”,神仙也。

远古时候,神话传说里的人,不食五谷杂粮,却能长生不老。

众多古籍中,都记载着“某位奇人风餐雨露几十年,不仅精神抖擞,而且鹤发童颜”的故事。

“辟谷”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顾名思义,就是不吃谷物来养生。

据说,“辟谷”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大约与行气术同时。

“气”,是一个很常用的中医术语,例如,“气血”、“阳气”、“痰气”、“湿气”等。

发展到今天,还有一项中华绝学——气功。

那么,到底什么是“气”?恐怕就没多少人能说得清楚了。

中医认为,“气”的形成有三种途径:一是先天精气,它来自于父母,人自打从娘胎里出来,就自然有了“精气”,它主要存在于肾(也是中医所说的“命门”);二是后天水谷之气,它来源于食物,水谷在人体消化吸收而形成,它存在于人的脾胃;三是清气,它来源于空气,是由呼吸进入人体的,存在于肺。

这三种气,共同构成“元气”,“元气”是人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气,它分布于全身各处。

一旦元气大伤,人就会生病。

不仅如此,中医还认为,“气”是运动的,它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气流走到脏腑就叫脏腑之气,走到血脉内外就是营卫之气,走到经络则是经络之气等。

倘若气不顺,人也就会生病,例如中医中常说的“气滞、气结、气闷”等。

中医还认为,精气、清气、水谷之气在流动中形成脏腑经络之气后,可以转化为人体活动的能量,可以更新充实人体的组织结构,并形成五脏六腑之精华在人体内储存起来,这有点儿类似于我们今天所说的“新陈代谢”的意味。

正因为“气”可以维持生命,所以《大戴礼记·易本命》中有这样的论述:“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这句话的意思非常容易理解:吃肉可以让人勇敢强悍,吃谷物让人有智慧,以气为食者长寿,不吃东西也不死,就成仙了。

这是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这是现存的最早的关于辟谷服气术的著作。

空悟辟谷术

空悟辟谷术

空悟辟谷术作者:王军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2010年第01期辟谷术是气功的又一支脉。

它既是养生术,又是长功、提高修炼层次的重要手段。

在我们的学员中,自发辟谷的现象相当普遍。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它、理解它,以便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它。

一、辟谷简况辟谷,又叫去谷、却谷、服气,在现代又称之为清肠。

这种养生术由来已久,起源甚早。

最初是人类出于避饥荒的目的,被迫忍饿,逐渐形成了避谷的雏形。

1975年,在青海三平台出土的马家窑文化时期的一个陶罐上,有一幅练功人以龟伏状行吐纳服气之术的彩绘浮塑。

这说明我国有图文记载的辟谷术历史,起码可追溯到5000年之前。

自从道教兴起,以及佛教于汉初传入中国后,辟谷术便被理论化、系统化,从个别人的仿生修炼变成为集群性的养生修炼。

道教将它奉为修仙大法,以此术求长生、促羽化;佛教则视它为明心见性的重要手段,并以坐禅、素食、过午不食等一系列方法加以促进和推广;儒、医、武、俗各家,也各以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充分肯定和倡导辟谷术。

于是,亲身实践者历代有之,如汉代张良,魏晋时期的郗俭、曹操、葛洪,隋代的潘师正,唐代的郭退夫、李泌,宋朝的刘庭式、紫通元,元代的吉志通等等,并都获得了相当的成功。

于此同时,还出现了大批论述辟谷的著作,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汉人所著《却谷食气篇》(从长沙马王堆出土,是我国最早的辟谷专著),宋人苏东坡所著的《辟谷说》,司马承祯所著的《云笈七签》,明人张景岳所著的《类经·运气类》。

以及《庄周气决解》、《道藏》等著作。

这些著作,从不同侧面论述了辟谷的机理、作用和实践方法,对辟谷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于辟谷的原理和作用,道、佛、儒等家各有说法。

有人认为,人因食五谷,体内积沉毒素。

辟谷则可清除滞毒,使后天之气得以由浊变清,从而诱发人体潜能,使人长寿。

也有人认为,人体内有专食五谷的三虫,它危害人生。

若辟谷,三虫逐亡,人体便可免除病灾。

还有人认为,人食五谷荤腥,一日三饱,使肠胃处于无休止的劳累之中。

浅谈功法锻炼过程中的逆腹式呼吸

浅谈功法锻炼过程中的逆腹式呼吸

浅谈功法锻炼过程中的逆腹式呼吸作者:牛爱军来源:《健身气功》2018年第06期在功法锻炼过程中,建议练习者采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

逆腹式呼吸,就是吸气的时候收肚子,把肚脐往后背贴,呼气的时候再放松还原。

逆腹式呼吸的时候要用鼻子,不要用嘴。

按照中国传统的锻炼习惯,唇舌要轻闭,舌尖要轻轻抵在上牙齿。

鼻子吸气、呼气,尽量让吸入和呼出的气息均匀、深长。

逆腹式呼吸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这是因为如下几点。

首先,人的呼吸并不能把肺里的气体一次性全部排出来,总有些气体沉淀在肺的底部,而逆腹式呼吸能够最大限度地让这些气体和外界得到交换,增强人体“吐故纳新”的能力。

其次,中医上讲,肺是保护人体的屏障;现代医学也证明,70%以上的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是肺衰竭。

所以锻炼肺的机能就非常重要。

肺的运动形式很简单,就是“开”和“合”。

可是现代的人们,特别是办公室里的白领,越来越少从事体力活动,导致肺的这个机能逐渐衰落,使这个屏障护卫人体的能力也随之减弱。

所以,逆腹式呼吸可以加强这个护卫能力。

再次,人活一天,五脏六腑就要工作一天,每日工作,却从没人去给它们放松、按摩、嘘寒问暖,日子久了,能不闹意见?它们闹意见的方式很简单,就是让你生病、不舒服。

其实,给脏腑按摩很简单,用逆腹式呼吸的方式就够了。

吸气的时候,横膈肌下压,呼气的时候,再上提,一升一降,就相当于一抓一放,和我们按摩四肢肌肉的形式很相似。

如果想效果更好点,还可以在吸气之末和呼气结束的时候,保持一下“屏息”的状态,也就是不呼不吸。

这就相当于肌肉按摩的时候,捏住了,还要停一会才松开,使力道更充分、透彻。

逆腹式呼吸可以帮助促进胃肠的蠕动,使人体的吸收、消化能力增强,既可以减肥、治疗便秘;也可以强体,帮助人们平静心情、调节心理。

道教的经典著作《黄庭经》中把脾称为“黄庭”,是人体的根本、五脏的要枢,道教有一句名言,叫做“气满不思食”,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气足的话就不会觉得饿。

气功气态分析

气功气态分析

气功气态分析1气功之“气”的物质性气功之气是什么?中文的解释是:“气是世界之本源。

”这个定义,虽然还未进行定量描述,但已定性说明,气是组成世界(或宇宙)最原始、最基本的物质。

古人将这种气称为元气或真气。

目前还没有一种科学仪器能够直接测到真气的物质性。

但观测不到,并不等于不存在。

人类的辟谷现象就是真气客观存在的一个证明。

辟谷自古有之。

相传为夏禹、伯益所著之《山海经》中就有无骨子“食气”的记载。

司马迁所著《史记·留侯列传》记载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

”1974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却谷食气篇》。

以后各朝代文献均有辟谷记载。

但是古人记载是否虚幻呢?经亲自考察鉴定了两个人的辟谷食气,结论是:辟谷是真实的,而且比古书记载的某些内容还进了一步。

长期辟谷不食,断绝了营养和能量的正常来源,人还能活着,而且活得更好,一般思维会认为是不可能的。

可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解释这种观象,只能是宇宙之真气给辟谷者提供了营养和能量,辟谷者自己的体验,也是在“吃气”。

唐朝碧岩先生说:“绝粒之门,服气为本”;又说:“本欲服气,服元气为本”。

可见古人对辟谷实质非常清楚,自然辟谷,是通过身体自动摄取宇宙之真气,经调制而成自身所需要的各种营养以供生命活动需要。

如果不承认真气客观存在及其物质性,对辟谷这一现象就不可思议。

外气是宇宙真气经气功师调制之后向空间发放的带有气功师信息的特殊物质流,训练有素的气功师都能体察到。

吸取宇宙之真气的过程叫采气,将所采之气经调制后发放出去叫发气。

真气是原始材料,外气是气功师将真气加工后的产品。

气功师初步具有外气发放本领时,所发放的外气属初等层次,具有电磁属性,用现代科学仪器可以监测到。

例如气功师所发外气的的热效应是很容易观测的。

当气功师具有特异功能时,所发外气属中等和高等层次。

这两个层次的外气和真气一样,目前还不可能有仪器观测到。

观测不到又怎能证明其真实存在呢?证据就是人体特异功能。

《黄帝内经》论食养怎么认识“辟谷”

《黄帝内经》论食养怎么认识“辟谷”

《黄帝内经》论⾷养怎么认识“辟⾕”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种特殊的道家养⽣法,最早的辟⾕者可能是春秋时代的单豹,如《淮南⼦》中说:他居深⼭,住岩洞,喝溪⽔,“不⾐丝⿇,不⾷五⾕,⾏年七⼗,犹有童⼦之⾊。

”其后,“辟⾕”之事古代屡有记述,著名的有汉初名将,北魏道⼠寇谦之,宋代⽂学家苏轼等。

辟⾕,就是“避⾕”,亦即避开五⾕不⾷五⾕。

这种道家养⽣⽅法于⼈究竟是好还是坏,是否值得提倡呢?对于辟⾕,历来就有争议。

对于辟⾕能延年益寿,能成仙、⾃古以后就是受批评的,如炼丹家葛洪说:“断⾕⼈只可息肴之费,不能独令⼈长⽣也”。

著名学者王充亦说:“⼈之声也,以⾷为⽓,犹草⽊⽣以⼟为⽓矣……闭⼈之⼝,使之不⾷,则饿⽽不寿矣”。

但对此,亦有不同认识,如道家认为:“欲得长⽣,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渣”。

意思是只有辟⾕⾷⽓才能使腹内⽆渣浊。

只有腹内⽆渣浊的⼈才能成仙。

儒、道、释三⾜⿍⽴是中国古代思想⽂化界的基础,三者之中都有主张坐禅的宗派,⼜都涌现出⼀些善坐禅者,辟⾕⾷⽓⽽度荒或享⾼寿者。

⼀般认为,通过辟⾕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贮存物和毒物,减少⾝⼼负担,保持⾝⼼洁净,提⾼机体的采摄吸收功能,以利于健康。

辟⾕在某些⽅⾯与西医使⽤的“饥饿疗法”相似。

⼀些现代研究认为,辟⾕者之所以能够维持较长的时间,⼀是与⾝体⾥的库存营养有关,⼆是与⾝体的新城代谢⽔平有关。

辟⾕者,⼼理和⽣理都会放松,能量的消耗也就是相对减少,加之⾝体通常必定越来越软弱⽆⼒,“能源”消耗⾃然会减少到最低限度。

但辟⾕者不能断⽔,因为完全断⽔的⼈,往往要不了⼏天就会死亡。

既然辟⾕有⼀定的作⽤,但如何辟⾕呢?辟⾕法有“三⽇辟⾕”、“七⽇辟⾕”、“九⽇辟⾕”等多种⽅法,宜循序渐进,间隔时⽇亦应多⼀些。

实施辟⾕者,宜在⽼师指导下进⾏,在辟⾕期间宜应经常称量体重。

若辟⾕后体重减轻10%时,应考虑中断辟⾕。

在辟⾕前⼏天,饮⾷以清淡为宜。

辟⾕起初宜服菜汁和果汁,可随时喝⽔。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

辟谷与养生|南怀瑾辟谷服气方法辟谷,又称绝谷、却谷、断谷,原为道家修炼养生之术,后佛、儒、医诸家都修此道。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献即有“却谷食气”的论述,这是我国发现有关辟谷的最早的记录。

辟谷即是不食五谷和肉类,有人将练功辟谷称为“气功辟谷”,把长卧久坐的辟谷称为“冬眠辟谷”。

《洞元经》曰:“修养之道,先除嗜欲,内合五神,次当绝粒,心不动摇,六腑如烛,常修此道,形神自足。

”《山海经》中写有:“有继民,无继民,任性,无骨子,食气,鱼。

”《神仙食气金柜妙录》辟谷篇章云:“先谷口引之,纳气咽之,满三百六十已,不得减,此咽之欲多多益善。

”晋代丹功养生家葛洪也曾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

”《庄子・逍遥游》曰:“不食五谷,吸风饮露。

”以上这些论述指的都是辟谷。

北宋文学家苏轼不仅精通诗词书画,另外还写有不少养生方面的文章,如在《辟谷说》一文中写道:“引首东望,吸初日光咽之。

”气功古籍中也有:“食气者寿,食谷者夭。

”辟谷可养生。

人体摄入过量的食物后会大大增加消化、转化等功能的负荷,使肠胃、心肺、肝胆都得不到很好的休息,因而影响健康和寿命。

另外在肠胃中存有大量的渣滓、病菌,如这些有害的东西得不到清除,人体就易得病。

清除,在《易经》中叫损。

《易・损卦・象》曰:“损益盈虚,与时偕行。

”《易・杂卦》也说:“损益盛衰之始也。

”《抱朴子・论仙》云:“仙法欲止绝臭腥,休粮清肠。

”可见排渣意义之重要。

病理学家梅基尼可夫说:“粪便是最污秽的东西,如长期排泄不畅就会中毒,于是造成疾病与早衰。

”美国哈佛大学鲁杰教授也认为:“我们吃得越多,剩留在体内的过剩营养和有害毒素也越多,健康的重要方法就是少吃。

”毕勒尔医生讲:“以我行医55年之经验认为,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食物慢性中毒造成细胞组织的破坏,这才导致细菌的攻入。

少吃能治病强身,辟谷可以把堆积在体内的毒素排出,达到清除病源的最佳效果。

”哥伦比亚大学医学教授汉姆斯指出:“衰老的主要原因是身体中因食物而产生毒素,试管实验证明老年人的血液中含有毒素,若能抑制人体毒素,则可以延长寿命。

辟谷术之却谷食气法原文和释义3页

辟谷术之却谷食气法原文和释义3页

辟谷术之却谷食气法原文和释义却谷者食石韦。

朔日食质,日加一节,旬五而止。

月大始銧,日去一节,至晦而复质,与月进退。

为首重、足轻、休轸,则呴吹之,视利止。

食谷者食质而X,食气者为呴吹,则以始卧与始兴,凡呴中息而吹:年廿者朝廿暮廿,二日之暮二百,年卅者朝升暮卅,三日之暮三百。

以此数准之。

春食一去浊阳,和以X光、朝霞,昏清可。

夏食一去阳风,和以朝霞、行暨,昏清可。

秋食一去XX、.霜雾,和以输阳、銧,昏清可。

冬食一去凌阴,和以沆X、X阳,銧光,输阳输阴,昏清可··…。

(《马王堆医书研究专刊·却谷食气》)〔释义〕《却谷食气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气功学专著。

原书早就散佚,著者不详,一九七三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掘出土。

它是记载辟谷食气法的帛书,所以被定名为《却谷食气篇》。

本书将它作为却谷食气的一种方法看待,故且称之为“却谷食气法”。

其书论述却谷食气,有理论,有方法,有用于治病的经验,内容较为丰富。

但是,由于文字古奥,且多脱字,一般人很难看懂,现据李志庸先生在《中国气功史》一书中所作的考释,述其大意如下。

其论首先指出,辟谷的人可以吃石韦来代替粮食。

具体方法,初一(月缺)开始,每天增加一节,递增至十五,从十六 (既望)开始,每天递减一节,一直到三十(晦日)。

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按照月亮的消长盈虚来调整服药的剂且。

这既是辟谷术服药的法则,也应该是当时行气的规则。

食气的适应症是,头重脚轻,一身疼痛。

行吐纳之功,待病愈为止。

食气应选择在晚上临睡之前,以及清晨初醒之后。

凡吸满气后,要闭息微顿,而后呼气。

20岁的人,早晚各作20遍,每逢二日(即初二、十二、二十二日)的晚上,须作二百遍:3岁的人早晚各作30遍,每选三日(即初三,十三、二十三日)晚上,须作三百遍。

以此数为准类推。

四时食气法和练功宜忌:春天食气,应避免浊阳(指乌云迷雾)的坏天气,宜在阳光和煦的朝靛中锻炼,夏季食气,应避免阳风(即干热风)的气候,宜在朝破初升或日照正中的时候锻炼,秋天食气,应避免霜霞等气候,宜在阳光温暖的时候锻炼,冬天食气,应避免严寒旗冽恶劣天气,宜在阳光温暖、阴气调和的时候锻炼。

从道教与西方医学角度看道教养生术:辟谷、断食与服气

从道教与西方医学角度看道教养生术:辟谷、断食与服气

从道教与西方医学角度看道教养生术:辟谷、断食与
服气
*导读:道教养生在中国已有逾两千年的历史,它的主旨可归纳为:「重人贵天。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让人与大自然和人自身回复平衡
*论文摘要
道教养生在中国已有逾两千年的历史,它的主旨可归纳为:「重人贵天。

」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让人与大自然和人自身回复平衡的一种锻练。

本论文会首先回顾有关断食辟谷与服气的历史发展,然后介绍南朝道士陶弘景 (456 536) 的养生原理和其中的锻练要领,之后归纳出断食是其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接着论文介绍一个近代的断食个案,然后回顾近年西方医学界有关断食疗法及气功锻练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成果,并指出这些研究结果其实印证了道教养生的观点。

论文最后试图指出要进一步优化道教的养生术来让更多人受惠,有必要在现有的科研和养生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策划更严密的实验,以充实故有养生术的内容,把它变成可以放入日常生活中实践,以改善国民的精神与肉体两方面的健康。

*关键词
道教,养生,辟谷,断食,服气,气功
*一、引言
辟谷一术,源远流长,是古代发展的一种养生术,由道教所继承。

它的理论依据,则散见先秦典籍。

如《淮南子?墬形训》(约成于西汉公元前206年 - 9年)第十二云:?食水者善游能寒,食土者无心而慧,食木者多力而。

马王堆却谷食气篇

马王堆却谷食气篇

根据专家释读,《却谷食气》提出了适合有节奏深呼吸的六种空气,合称“六气”。第一种气叫“朝霞”,出现在清晨太阳即将从地平线升起时;第二种叫“输阳”,出现在上午7、8点;第三种叫“正阳”,出现在中午12点;第四种叫“光光”,出现于午后太阳被密云遮蔽的场合;第五种名“输阴”,出现于傍晚太阳落至地平线后;第六种名“沆瀣”,是在夜间12点出现的。
上引诸家对“壹气”的解说不尽一致,但共同点是过于简略,读者不易由此读懂原文。如果以前引帛书《却谷食气》篇的文字加以对照,《远游》篇的上列句子并不如有些注家所说的那样晦涩、难懂,而是非常直白。据我的理解,“壹气”有以下两个显着的特点:
一.“壹气”是《远游》和《却谷食气》所列各种可食之气中最好的一种。在《远游》中有如下一段:“重曰:春秋忽其不淹兮,奚久留此故都……见王子而宿之兮,审壹气之和德。曰:……壹气孔神兮,于中夜存;……庶类以成兮,此德之门”。在前半段, 述屈原在赴王子乔的路上,“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食)朝霞……精气入而麤秽除”,王逸注“餐六气而饮沆瀣兮”:“远弃五谷,吸道滋也。”可见屈原本已会弃谷食气、吐故纳新。后半段则 述屈原向真人王子乔请教调和“壹气”之法,是寻求比原来更高层次的食气术,由此可知“和”、“壹气”的重要地位。从这点来看,王逸称“壹气”为“元精”是有道理的。从《却谷食气》“春食一(气),去浊阳……”可知,春、夏、秋、冬四季服食“一(气)”可以排除“浊阳”、“汤风”、“霜雾”、“凌阴”等对人体不利的浊气,“壹气”的神妙功能于此可见一斑。姜亮夫先生指“壹气”“其中当含六气与精气合言之”,恐不确,只要看一下《远游》和《却谷食气》所列出的各种气名,就明白“壹气”并不是六气与精气的合称。
“壹气”一词,见于《楚辞》卷五《远游》“审壹气之和德”和“壹气孔神兮”句[9]。

采气辟谷秘绝

采气辟谷秘绝

“宇宙真气进我体内,病气、浊气射透天边谷是五脏修炼——五脏运动:1、辟谷首先是练脾胃:辟谷期间只喝水,不进任何食物,首先脾胃是很好的休息。

胃肠逐渐返还到婴儿状态。

因为人日日进食,而且往往是经常过量进食,脾胃经常是处于过劳状态下,所以90%以上的人都是脾虚的。

严格的辟谷,相当于一键恢复,把脾胃恢复到初始状态,各种功能得到有效的恢复。

所以严格辟谷,是脾胃修炼的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调理各种脾胃疾病的最安全强效的方法。

中轻度脾胃不好的人,80%通过一次辟谷就可以调理好。

2、辟谷练肝胆:辟谷期间,体内糖在2-3天代谢尽了,便启动脂代谢。

脂肪是人体储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脂肪代谢都要通过肝脏切割完成。

平时人主要是糖代谢供能,很少启用脂肪这种储存备用能量,所以平时肝脏代谢脂肪是不多的。

但辟谷期间,主要是脂代谢供能,所以肝脏的工作负担大大提高。

这相当于给肝脏来一次“大负荷军训”,所以辟谷期间及辟谷出关2周内,肝功能检查都是不正常的。

但辟谷出关一个月后,肝功能会恢复到比以往更正常的水平,肝脏得到了锻炼及修复!3、辟谷练肾:辟谷期间,不吃盐,除了微量的矿泉水供给矿物质外,没有矿物质维生素供给。

而且脂代谢产生大量的酸,酸碱平衡主要靠矿物质,这样一方面矿物质缺乏,一方面产生大量酸性物质,酸碱平衡难度远超平时。

酸碱平衡主要是由肾脏完成,所有辟谷期间,对于肾脏也是来一次“大负荷军训”,锻炼提高肾脏的酸碱平衡功能,进而提高肾脏的整体功能。

同样,辟谷期间及辟谷出关2周内,肾功能检查都是不正常的。

但辟谷出关一个月后,肾功能会恢复到比以往更正常的水平。

肾脏得到了有效锻炼及修复!辟谷期间,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造成的深度危机假象,远远高于食物能量缺乏造成的危机,所以启动人体更深度的自救,这就是“一键恢复,重装生命系统”的启动键。

但这也是双刃键,这种生命的临界状态,在一键恢复同时,也存在“电解质紊乱及酸中毒”的危险。

所以严格辟谷,不能私自进行,必须有经验丰富的专业辟谷助教带领下进行,确保辟谷效果同时保证安全。

道家食气法

道家食气法

道家食气法
食气法是一种以吸为主的吐纳锻炼方法,即通过吸纳自然界之清气,同时自然地减少饮食的摄取量,籍以达到辟除邪秽、强壮延年的目的。

因此,在秦汉古籍中也将此法称为“食气却谷”法。

食气法是道家辟谷服气的重要修炼术,《庄子》、《韩非子》等文献中,就有关于“食气却谷”方法的记载。

自然界龟、鹤、蛇、鹿等动物之所以长寿,在于其“食少而服气”,故《却谷食气》篇中有“深息以为寿”的说法。

自战国以迄明清,食气却谷之法沿袭不衰。

功法:
(一)修炼者可于夜半子时、清晨初寤及空腹之时,择取空气清新、环境幽静之处修习食气法。

(二)修炼者站立坐卧随意,修炼时静心凝神,掘除杂念,待心静气和,即呼修行。

先闭口,以鼻缓缓引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待吸满后将口中清气如吞咽状咽入腹中;随后想象体内秽浊之气随吐而上出于喉中;待吐气已极则闭口,再行引气吞咽之法。

如此吐纳一次,称之为“一咽”。

(三)初练者每日应不少于百咽,熟练后可增益其数。

在练习食气法的同时,应适当减少食物的摄入量。

一般在修习10天后,可使摄食量明显减少,而精神却较往日更为饱满。

神仙绝谷食气经

神仙绝谷食气经

神仙绝谷食气经经曰:夫欲学道神仙,食气之法,常以春二月、三月,九日、十八日、二十七日,若甲辰、乙巳、丙辰、丁巳,王、相、成、满日,可行气也。

夫欲行气,起精室于山林之中,隐静之处,必近甘泉东流之水,向阳之地,沐浴兰汤,以丹书玉房为丹田,方一寸,精念玉房,内视中丹田,内气致之于下丹田。

又先去鼻中毛,偃卧,两足相去五寸,两臂去身亦五寸,瞑目握固。

蒲蒻为枕,高三寸,若胸中有病,枕高七寸,病在脐下,可去枕。

既行气,不复食生菜、五辛及寅也。

诸欲绝谷行气法,食日减一口,十日后可不食,二日、三日腹中或悁悁若饥,取好枣九枚,若方寸术饼九枚,食之,一日一夜,不过此也。

不念食者,勿啖也。

饮水日可五胜,亦可三胜,勿绝也。

口中恒含枣核,令人受气,且生津液故也。

经曰:道者气也,受气则得道,得道则长生。

精者神也,宝精则神明,神明则长久。

行气一名炼气,其法正强卧,徐漱醴泉咽之,以鼻微微内气徐引之,莫令大极,满入五息已,一息因可吐也。

一息屈指数之至九十息。

若身大烦满者,可频伸,频伸讫,复行之,满四九三百六十息为一竟。

为之久久,众病自除。

吐气既还,欲吸之时,先复小吐,微微往来,如是再三,更鼻引之,不尔者,令人气逆。

凡内气则气上升,吐气则下流,久自觉气周于身中。

若行气未定,意中疲倦,便炼气,以九十息为一节,三九二百七十息为一竟。

行气令胓胓满藏,无令气大出,闭气于内,九十息一咽,咽含未足也,复满九十息,三九自足,莫顿数也。

当念气使随发际上竟,及流四肢,自然下至三星。

经曰:行气常以月一日至十五日,念气从手十指出;十六日尽三十日,念气从足十指出。

久之自觉气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轻强,气脉柔和,荣卫肢节。

长生之道,在于行气,灵龟所以长存,服气故也。

诸行气之后,欲还欲食者,初饮米汁粥,日增一口,渐加之。

十日之后,可食淖饭,勿致饱也。

经曰:行气之法,初为之时,多不和调,令人咳逆,四肢或冷,既行之久,日自益也。

四九三百六十息,身如委衣,骨节皆解,久久觉气行体中,经营周身,濡润形体,洗涤皮肤,五脏六腑,皆悉充满,百病除去。

却谷食气是什么?

却谷食气是什么?

却谷食气是什么?“却谷”就是不食五谷,又叫绝粒、休粮,不食人间烟火;“食气”,就是吞食宇宙大自然的天地真气、元气,也叫日月精华。

《黄帝内经》中记载:“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东,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

如咽其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会无数。

”可见已有食气的功夫了。

曾旁听赵毅老师的《推拿古代文献》讲到古书记载的吞咽功法。

老师站在讲台,拿起水杯仰头饮一口,然后分数次咽下,咕咕有声。

赵老师为了让后面的同学听声音真切,把扩音器头放在喉旁,声音响彻教室,诸同学啧啧称赞。

盖养生行气之法,早在楚国流传,后经道家吸收和整理,遂成道家的一个重要部分。

楚地风行却谷食气,西汉的王公贵族,把却谷食气引为心爱之宝,在入葬时作为陪葬品,使得在长沙发掘出的《却谷食气》有其必然性。

本人在暑假亲身体验了一下“却谷食气”前后历时20余天。

后期会整理发送。

今天先开个头。

也是自己学习的一个机会。

文献中对却谷食气这样要求:1.却谷的人服食石韦,从月初到十五月圆为止,每天增加一定剂量,十六日后到月底,每日递减一定的剂量。

然后以此类推,以月圆、月缺变化进行增减。

2.却谷如果出现头重脚轻、身体不舒服时,要作呴吹,直到身体正常为止。

3.食谷者,就是食有形的东西,即食物。

食气着,就是呴吹。

在睡前与起床后进行呴吹。

4.食气者,春天要避开浑浊的天气。

选择有朝霞或皓月时进行。

夏天要避开炽热的天气,选择日初的朝霞、夜半有露气时候呴吹。

秋天避免霜雾天气,选择日没以后的赤黄气呴吹。

冬天须避开冰冻严寒的天气,选择阳光温暖、月色清明的早晚呴吹。

5.食气者有四不食:斩首清风不食、浓霜雾不食、春天浑浊阴暗之气不食,夏天热风炽人之气不食。

6.食气者食天气、地气、青附、白附、黑附、朝霞、正阳、沦阴、沆瀣之气。

对《却谷食气》一般有两种观点,一些人认为是迷信,封建糟粕,弃之不理。

一些人认为是生命科学。

要严格遵守,才能体会古人的精华。

笔者认为,两种观点均不可取。

道教“辟谷的真相

道教“辟谷的真相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我们也听闻了一种“不吃”的做法——辟谷。

辟谷又有断谷、绝谷、却谷、休粮、绝粒、却粒、停厨等称谓,是我国传统养生术的一种,具有轻身、延年、祛病、美容、增智等神奇效果。

其最早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大戴礼记·易本命》,其中记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

”所谓的食气、不食就是辟谷。

古代文献记载,在秦汉之际,辟谷作为一种养生术就已经流行。

后来辟谷经过道教的改造,甚至变成了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比如说《太平经》中说,如果一习惯了一日吃三顿饭,假如你让他饿上三天,那还不要了他的命啊,于是“奸邪大起,悉从此始”,即社会不安定由此而生。

所以,《太平经》说辟谷的好处是“吉岁可以兴利,凶年可以存民”,经济形势好物资丰富的时候,可以节约社会资源,用来做有利的事,经济形势不好物资匮乏的时候,可以让老百姓顺利地生存下来,客观上维持社会安定团结。

辟谷不是上来就生生让人饿着,而是有一定程序,比如在辟谷之前要先用“导命之方”,不管这个方子内容是什么,总之是要对身体状态调整一番。

现在日本的断食,也都有渐进程序,不是上来就断绝一切饮食。

而具体的“导命之方”是什么?渐进程序如何操作?则历来各家说法不一。

早在魏晋时候的葛洪就在《抱朴子》中说“近有一百许法”,有上百种方法,有的是吃矿石类药,有的是吃松柏的果实,还有的是用符箓、符水,等等。

辟谷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辟谷一段时间,觉得不喜欢了,当然还可以恢复正常饮食。

古人对这个问题也想到了,设计了一种“还谷方”。

比如服药(植物性的药饵)、服石(主要是矿物类药)的,应该先吃些用猪油脂、大麻子等组成的润下食物,让辟谷时吃的“药”、“石”泄出来,然后开始恢复正常饮食。

恢复也是渐进的,比如开始可以喝粥,而且不能喝太饱了,逐渐加大饮食量。

现代人也有辟谷的,多数会配合功法锻炼,不禁果蔬。

一些研究数据表明,多数辟谷者在辟谷7至15天的过程中,精力充沛,没有不舒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服药辟谷”即用服食药物以代替谷食。药方甚多,有取高营养而消化慢的豆、枣、胡麻(芝麻)、栗、酥、及茯苓、黄精、天门冬、术、人参、蜂蜜等配伍,制成丸膏,于断谷后口服一二丸,以代谷食。有取高营养而难消化之物配方,一顿饱餐后即绝谷,可辟谷很长时间。又有作美食饱餐一顿,再服药以养所食之物,据说可辟谷三年。还有用草木药熬煮特定的石子,以石当饭者。具体药方见《太清经断谷法》及《云笈七签·方药部》。
辟谷:不吃五谷,方士道家当做修炼成仙的一种方法。 又称“却谷“、“断谷”、“绝谷”、“休粮”、“绝粒”等。道教从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那从反老得还婴?”①同时,人体中有三虫(三尸),专靠得此谷气而生存,有了它的存在,使人产生邪欲而无法成仙。因此为了清除肠中秽气积除掉三尸虫,必须辟谷。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二,咽法 又名山根纳气法。取坐式(盘腿),主要是以两眉之间的山根穴,行纳日月之精华。
操作方法:于室内选一几榻,厚铺热褥,宽衣解带,正身端坐,胸部微含气舒,盘腿以坐足压右足,以左掌置于右手掌心上,放于小腹前。身正直。百会、膻中、会阴意对一线,舌轻抵上颚。唇齿相著,目须微开,待日月升时,凝神内守,体松如棉。两眉上抬,以开其灵窍山根,细吸日月之精华。默默观照,闭息凝神,津液满口,则徐徐咽下,以意送之,贮于丹田。如是为一咽。随即张口,徐徐吐出浊气,复调匀鼻息,复吸复咽。如此二七咽。静守片刻,然后起身,行浴面,叩齿。搅海漱津、鸣天鼓、摩腹等收功。
“行功时二气交感,痒生毫窍,心觉恍惚,直如大汗一场,滋百肢,灌百骸,其快无法可以练,但要有他说的这些反应才有效,否则没用,多为心理作用。
辟谷和服气之术,是早在秦汉方仙道中就流传的古老方术。盖古人心目中的神仙都是身轻如燕,体香肤洁,貌如处子,能腾云驾雾在名山大川自由遨游的人物。人要成仙,自然也须摈除污秽,服些珍奇轻香之物。人吃鱼肉和五谷、蔬菜,消化后不仅变成脂肪增加体重,而且还会排出粪便等污秽。因之道书中便有"欲得长生,肠中当清;欲得不死,肠中无滓","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的话,辟谷和服气也成了修仙的方术。《楚辞·远游》说:"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这是先秦神仙家辟谷、食气乃至采气的记载。在后汉黄老道及魏晋神仙道教中,辟谷食气有效的方士史不绝书。《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乃学辟谷,导引轻身","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后汉书·方术传》记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又能结气不息,身不动摇,状若死人,可至百日半年。"曹植《辩道论》亦记:"余尝试郗俭,绝谷百日,躬与之寝处,行步起居自若也。"葛洪《抱朴子内篇·杂应》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堪风寒暑湿,大都无肥者耳。"其中"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陡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南史·隐逸传》亦载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余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北史》中亦载有王远知、宋玉泉、徐则、孙道茂等,皆行辟谷道,以松叶、白术、茯苓自给,获健身延年之效。唐代高道,更重视却谷食气之道,其中潘师正、孙智琼、徐灵府等居山食松果,行辟谷术,年近百龄。《旧唐书·隐逸传》载王希夷隐居兖州徂来山,"尝饵松柏叶及杂花散","及玄宗东巡,敕州县以礼征,召至驾前,年已九十六。"又载潘师正师事王远知,"清净寡欲,居于嵩山之逍遥谷,积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享年九十八岁。足见道教辟谷成功者代不乏人。
采咽之法,分两段即采法与咽法。
一,采法 又名太极纳气法。为初级功,多站式,主要是以两手劳宫穴的开合,采纳日月之精华。
操作方法:在室外选一清明幽静之地,凝神返于内,调息致匀,静守片刻。待日月升起,清气充盈,可行采纳之法。两足平行分开与肩等宽,膝微曲,膝盖对脚尖;臀部下坐,尾闾对脚跟;百会、会阴、涌泉三点意对一线,含胸拔背,下颌微收,舌抵上颚,两眼垂帘轻闭。尔后,两手从体之两侧轻上抬,至肩高时,翻掌掌心向上,手掌略高于头,两肘略内曲,沉肩坠肘,五指分开虎口圆。要求以中指的运动来调节劳宫穴的开合,中指向上绷紧劳宫穴开,吸气、闭气凝神,存想天地日月之精华从劳宫穴融融贯入体内,充实机体;精纯之气,自上而下,洗涤周身,所到之处,郁滞渐消。呼则中指放松劳宫合,两手慢慢从胸前下沉,至两侧复原如初;同时张口,徐徐吐浊。也可配合念“嘘”、“呵”两诀,以助洗涤内浊之气。如此为一采,满二七采,静守片刻,可收功行摩腹,浴面等法。如法行一两月,则身轻体健,清爽无累,寒暑不侵,待滞消灵明渐达,可行咽法。
辟谷术起于先秦,大约与行气术同时。集秦汉前礼仪论著的《大戴礼记·易本命》说:“食肉者勇敢而悍,食谷者智慧而巧,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者不死而神。”②是为辟谷术最早的理论根据。《淮南子·地形》也有类似的记载。而《人间》还载有实例,如记述春秋时鲁国人单豹避世居深山,喝溪水,“不衣丝麻,不食五谷,行年七十,犹有童子之颜色。”③是为史籍所载最早之辟谷实践者。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有《去(却)谷食气篇》,则是现存汉前辟谷服气术最早的著作。有云:“去(却)谷者食石韦。……首重、足轻、体轸,则昫(呴)炊(吹)之,视利止。”意谓初行辟谷时往往产生头重脚轻四肢乏力的饥饿现象,须用“吹呴”食气法加以克服。这里将辟谷与行气联在一起,和《庄子·刻意》将行气与导引联在一起一样,似皆表明此三术在先秦时最初存在的状态,即表明它们之出现是大体同时的。
采气就是从天地宇宙间,日月星辰及万物中,将各种不同能量流,信息采集体内。盗天地,夺造化,激发自身内在的潜能,补自身不足,培养充实自身元气,加速天人合一最高妙境的早日实现,宇宙之气不同于五谷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大能源,学会广泛吸取万物之气,才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以补充人体能量的消耗。五谷吸天地万物之精气,三光三气以成五谷,人取五谷之精以养育人身,人还能吸风饮露达到天人合一。
道士在传习辟谷术过程中,曾写有辟谷术专著,论述与阐发辟谷诸法。《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休粮经》三卷。
《通志·艺文略》著录《太清断谷法》《无上道绝粒诀》《休粮诸方》《太清经断谷诸要法》《断谷诸要法》《停厨圆(或作“丸”)方》各一卷。《正统道藏》收载尤多。但诸书所载,归纳起来,不外“服气辟谷”与“服药辟谷”两大类。
(一)“服气辟谷”即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具体说法不一,有的主张服气之初,即行辟谷,饥时饮一两盏胡麻汤或酥汤,或一两杯酒,渴时唯饮清水。有的主张服气之初渐减食物,每日减食一口,递减至十日而全断。有的主张不强行辟谷,待服气功深,至三年后,便会自然断谷。具体方法多见于诸家气法书中,据《抱朴子内篇·杂应》篇载,即有食十二时气法,食岁星气法,食六戊精气法,思神食气法等。
采咽之功,方法虽简,久行则效甚。理为使天地正气纳入与己之浑元真精凝结为丹,以此为超生延寿之本,初行功时其气多贮于上丹田(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二月后浑元气可贮于中丹田(膻中穴),三月后至任督两脉通,功深极时,凝神气穴后,则可以意送入下丹田(脐中)。行功时二气交感,痒生毫窍,心觉恍惚,直如大汗一场,滋百肢,灌百骸,其快无穷,非达者不能体验此境也。
道教创立后,承袭此术,修习辟谷者,代不乏人。《汉武帝外传》载,东汉方士王真“断谷二百余年(当为“日”之误——引者注),肉色光美,徐行及马,力兼数人”。④《后汉书·方术传》载:“(郝)孟节能含枣核、不食,可至五年十年。”⑤曹植《辩道论》载郗俭善辟谷事,谓曾“躬与之寝处”以试之,“绝谷百日,……行步起居自若也”。⑥曹操招致的方士群中,甘始、左慈、封君达、鲁女生等皆行辟谷术。东晋道士葛洪反对单行辟谷可致仙的观点(主张择仙术之善者而兼习之,尤其必修金丹),认为单行辟谷可成仙是行气家“一家之偏说”,但并不怀疑辟谷术的健身延年效果。他在《抱朴子内篇·杂应》中说:“余数见断谷人三年二年者多,皆身轻色好。”⑦并举出具体例子以证之:三国吴道士石春,在行气为人治病时,常一月或百日不食,吴景帝闻而疑之,“乃召取鏁闭,令人备守之。春但求三二升水,如此一年余,春颜色更鲜悦,气力如故。”⑧又“有冯生者,但单吞气,断谷已三年,观其步陟登山,担一斛许重,终日不倦。”⑨《魏书·释老志》载,北魏道士寇谦之托言太上老君授以导引辟谷口诀,弟子十余人皆得其术。又谓东莱道士王道翼隐居韩信山,断谷四十余年。《云笈七签》卷五载,孙游岳“茹术却粒,服谷仙丸六十七年,颜彩轻润,精爽秀洁。”AB《南史·隐逸传》载,南岳道士邓郁“断谷三十余载,唯以涧水服云母屑,日夜诵大洞经。”AC陶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AD《北史·隐逸传》称陈道士徐则“绝粒养性,所资唯松术而已,虽隆冬冱寒,不服棉絮”。AE《旧唐书·隐逸传》载,唐道士潘师正居嵩山二十余年,“但服松叶饮水而已”。AF其徒司马承祯亦传其辟谷导引服饵之术。《宋史·隐逸传》载,宋初道士陈抟居武当山九室岩,“服气辟谷历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AG《宋史·方技传》载,赵自然辟谷“不食,神气清爽,每闻火食气即呕,唯生果,清泉而已”。柴通玄“年百余岁,善辟谷长啸,唯饮酒。”AH史籍、道书所载,不胜枚举。可知从汉至宋,辟谷术在道教内一直十分流行。
史书记载辟谷之人如此之多,辟谷时间或几月、几年甚至几十年,其中难免有夸大不实之处,但恐非纯属子虚。1988年1月7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麻城农家女十年粒米未进言行自如》为题,报道湖北省麻城市熊家铺区月形塘村二十五岁姑娘熊再定,十五岁时突染重病,生命垂危,脱险后即不复进食水,至今已十年粒米未进。令人惊异的是,她染病卧床八年后,竟能独立行走,谈笑自如,且能做些家务。这真是人间奇迹。如果当今科学能对之作出解释,将个中原因弄个明白,这对人体科学、现代养生学将有巨大的贡献。
采气的机理是通过练功者的意念作用,使全身关窍穴位自动打开,使自身封闭的场向外开放,这时人体吸收体外能量流及信息的能量增强,使体内的信息,能量流进行交换,纯化体内能量流,并获得高能能量流,激发人体潜在能力,从而产生个种特异功能。包括五眼六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