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下
安徽西递、宏村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历经八百余年,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成就,是中国村镇中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神奇的人工水系独出机杼,开仿生学先河。 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 楹联、牌匾彰显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托农家情怀。 西递宏村,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金山区定位:“上海国际化工城” 大连旅顺口区定位:“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区” 广东花都区定位:“广州市工业发展区”
国际著名城市定位 水上之都威尼斯 港口之都鹿特丹 建筑之都罗马 音乐之都维也纳 时装之都巴黎 啤酒之都慕尼黑 狂欢之都里约热内卢 论坛之都达沃斯 会展之都汉诺威
一些经济开发区定位
国内一些城市的定位案例
北京定位:国家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上海定位: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广东定位:国际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 合肥定位: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旧城改造开发模式
新旧独立模式 是最常用的旧城改造模式。但这种模式开发的前提是在老城附近必须有合适并可供开发的地块。 博物馆模式 对历史区域进行博物馆式保护和更新修缮。能有效保护原有历史区域建筑及文化的完整性,使其保持原有特色和生活方式,是欧美等先进国家最常用的旧城改造模式之一,但这种改造模式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外旧内新模式 保持历史区域建筑的外部原有风貌,但对其内部进行规划周密的现代化改造。较为创新,商业化程度较高,局限性较强,改造成本高昂,只适合小范围的改造。 文化复制模式 对整体风貌具有地方特色的旧城区域,实行整体区域的全面重建,使重建后的城区能以新的形象重新展示和再现该城区的历史和文化。属于理想化模式,实际上很难把握最终效果。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摘要: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本文讨论了五种在部分可行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并以东北地区以及江苏地区的几个小城镇的发展为例证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范例;1.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这也使得在经济建设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大增加了城市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有超过5亿的人口生活并工作在城市里。
小城镇也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到这一发展的大潮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小城镇发现他们也必须有能力为不断增长的现有居民和新增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及各方面的配套服务。
2.制造业型的小城镇该小城镇的特点是距制造业发达城市企业距离较近,又有着便利交通运输的条件,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完全符合小城镇经济发展划分的原则,使得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可以按照该模式来制定发展规划。
在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后,小城镇自身还要具备以下条件:(1)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工业开发用。
为将来的工业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能够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
通过对小城镇的企业进行调查,收集它们将来的投资发展计划等信息是否符合相应城镇发展模式的要求。
(2)开发连接市场的交通:建设或改建连接生产地区到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通往附近城市的道路,是为了将本地产品运到那儿出售,也使那儿的原料方便运进本地。
如果这种道路的一部分不属于本地的界线,那就需要和县政府或地区政府协调,促进这种道路的建设。
范例代表:营口的沿海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起步区67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域44平方公里、冶金重装备区18平方公里、沿海物流园区5平方公里。
主体区域分产业区和城市区。
1. 产业区。
产业区分装备制造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化工产业区、轻型产业区、中国五矿集团营口产业园、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冶金和重装备工业区等。
新农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
新农村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一、城乡融合发展当今社会,城市与乡村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新农村建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目标,即打造特色小城镇。
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注重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指城市与乡村在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与共享,旨在实现城乡资源的有机整合与优化配置。
二、田园风光的保护与挖掘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要注重保护和挖掘本地的田园风光。
田园风光是一座城镇的宝贵资源,能够为城乡居民提供美丽的生活环境。
在新农村建设中,保护并挖掘田园风光,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专业产业的培育与发展特色小城镇的发展离不开产业的培育与发展。
培育专业化的特色产业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重要环节。
可以通过引进、培育和发展农业、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为城镇的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四、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建设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的设施。
通过建设高质量的学校、医院、道路等设施,可以提升城镇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居民和投资。
五、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还离不开农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农村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标志,通过保护与展示农村文化,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特色小城镇的发展。
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是特色小城镇发展的关键。
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只有保护好环境资源,才能够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
七、政府支持的重要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政府需要加大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的投入,提供政策支持和产业扶持,为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八、市场需求的调研与把握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通过开展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可以更好地制定发展策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九、社会参与的积极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社会各界可以通过投资、创业、人才支持等方式,积极参与特色小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为城乡共同发展贡献力量。
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合集5篇)
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合集5篇)第一篇: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浅谈中国小城镇建设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
城镇化从根本上说,就是有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走出农村,进入城市。
寻找到与其相适应的职业,稳定地在城市居住并生活的过程。
是社会经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农村地域广阔。
农业人口占全国劳动人口71.20%的背景决定了中国将走一条与西方工业化国家不同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推进城镇化已被列入“十一五”的规划,并成为新时期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性工作,这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认为:“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
”我国已经形成了推进农村城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经济基础、技术条件、市场环境、体制机制,农村城镇化呈现出加快推进的趋势。
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循序渐进地推进农村城镇化。
一、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
但是目前我国在城镇化进程中缺乏相应的政策引导,小城镇发展水平仍然滞后,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小城镇发展缺少经济依托。
发达的二、三产业应该是城镇赖以生存的基础。
由于城镇城市功能不健全,企业进城的成本较高,往往是非农企业不愿进城,城镇因缺乏支撑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外来劳动力和人口难以进城立足,使城镇发展受到限制。
十种小城镇发展模式.doc
十种小城镇发展模式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认为,小城镇目前有十种发展模式第一、城郊的卫星城镇充分利用邻近大中城市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
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第二、工业主导型中心镇已经初步形成了集聚规模效应,应该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实行一镇一品。
集群化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分工,能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以整体切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新型产业组织。
村镇企业集群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好路子,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成功。
第三、商贸带动型用传统、新兴的商品集散地的优势,加上市场技术优势和管理,推动市场远近吸引辐射。
以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繁荣,服务工业、服务农业和建设城镇。
这类城镇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优势,优化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把这三方面优化了,就可以把商贸兴镇的路子继续延续下去。
第四、交通枢纽型利用交通便捷、运输量大、信息快、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交通促流通,以路兴镇,但也要防止出现沿着骨干公路建城镇,一条大马路,两排卷闸门。
这种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结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恶化,又破坏了城镇景观,浪费了土地,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五、工矿依托型为大中型企业协作配套生产。
这些小城镇既要找到接续性的产业,又要做好原来的工矿服务,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游服务型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搞好旅游服务,实现“山上游、山下住”,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开拓发展第三产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自我建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可谓一举两得。
第七、区域中心型特别是县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技术区位、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形成县、市的中心镇。
第八、边界发展型利用省界、国界发展边际贸易,强化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聚集各方面的生产要素,构筑边缘区的城镇化基点。
第九、移民建镇型要注重新建镇的规划和建筑质量。
怎样发展小城镇
怎样发展小城镇怎样发展小城镇从经济学上讲,城镇是一种地理上节约因专业化、分工、协作和交换引起的交易成本的空间组织形式,这种成本的节约带来城镇的空间聚集经济效应。
纯粹从经济分析方面看,城镇规模越大,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基础设施等等空间上越集中和密集,其节约的成本越多,形成的聚集效益越好。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和存在小城镇呢?一是从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变过程中,城镇规模有它发展的阶段性,开始城市化的阶段,人口、生产要素、企业、市场、基础设施等在地理上的集中,是小规模的。
比如,一些大村子变成小集镇,小集镇再发展成小城镇。
在这些小集镇和小城镇上,农业与手工业、商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等的分工初步出现,成为一个小的地理范围的农产品、手工业品、大工业产品的加工及集散中心。
二是在开始城市化的阶段上,农民在小城镇租房、买房、就业、就学等等的各种成本较低;如果是本地的小城镇,社会关系多,地缘文化熟悉。
农民在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小城镇的进入门槛低、成本不高,比大城市较为容易。
三是从城市体系看,在一个“特大城市到大城市到中等城市到小城市,再到小城镇到小集镇到村”放射性和体系性地理链条上,小城镇有它存在的节约交易成本的理由。
设一个极端的状况,如果只有特大城市和村,那么分工、协作和交易,只有在村与特大城市之间进行,从距离上讲,可能会加大之间的交易成本。
四是一些小城镇,可能是专门的专业化加工中心,一个风景点的旅游胜地,一个小的交通枢纽地,一个口岸等等,一个小范围的农产品集散地,这种专业化、专门化效率及生产率的提高带来的效益,抵消了规模小而固有的交易成本高的不利因素,形成特色化的小城镇。
有些学者认为,中国农村人口众多,城市化的压力较大,如果都向大中城市转移,城市的就业和社会稳定压力较大。
因此,要发展小城镇,而不应当用特大、大中小城市来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
我自己曾经也有过这种想法,以为这符合中国国情。
历史将证明,这种看法是错误的。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小城镇发展已形成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历史文化名镇等几种模式,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是未来城镇化道路的一个关键。
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东西部城镇化模式的差异性及影响不同模式的自然地理状况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一致,良性互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采用一条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发展模式。
1 我国小城镇目前发展的几种模式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种小城镇发展模式。
(1)工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工业产值带动经济发展,最早是工农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典型小城镇主要有东台市富安镇、建湖县庆丰镇。
东台市富安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国家一流蚕茧市场,一直从收烘、缫丝、织绸、绢纺、服装垄断式服务,被国家定为省级的茧丝绸集团典型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
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以发展现代绿色建材、水泥、钢筋混泥土等为主导产品的绿色建材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与茧丝绸集团共同构成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2011工业产值超过7亿元。
采桑养蚕生产解决农民就业8000多人,平均每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
近两年以来,已有近万名农民职工到小城镇上落户居住,有3000多户农民筹集资金3亿元建筑多片住宅小区和学校。
小城镇上人口由6000多人迅速扩展到1.5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产业同时有带动周边村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小城镇。
建湖县庆丰镇近几年累计投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7000多万元,开发有特色的建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该镇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上有较充裕的钱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该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小城镇自身自然地理状况和规划建设目标有益于工业发展的地段,坚决只用来发展工业,不做他用。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
目录
• 引言 • 小城镇发展模式概述 • 小城镇规划理论与方法 • 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规划实践 • 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规划的挑战与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小城镇 作为连接城乡的关键节点,其发 展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意义
研究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规划, 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镇 品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缩 小城乡差距。
06 结论
研究成果总结
01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 居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02
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发展条件和资源禀赋差异较大,需要因地制宜地制 定发展模式和规划方案。
03
小城镇发展需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04
小城镇发展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居民生 活品质。
定义
小城镇是指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和相对独立的地域空间,具有相对完善的市政设施 和公共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居民生活、工作、学习、休闲等需求的城乡居民聚居 地。
特点
小城镇具有人口规模适中、地域空间相对独立、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完 善、居民生活便利等优势,同时也有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资源环境压力较大、 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等问题。
小城镇规划的方法与流程
调查与分析
通过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对小城镇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 明确小城镇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潜力。
规划目标与定位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一、相关概念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小城镇发展模式
小城镇发展模式第一篇: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近郊小城镇发展模式简析以宜昌黄花镇等小城镇为例摘要:中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化建设已得到长足发展。
国内小城镇数目众多,发展空间充足,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农村土地流转,为小城镇发展松绑,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因此,小城镇的发展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如何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至关重要。
宜昌夷陵区黄花镇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引进资金,发展生态产业,为城镇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注入动力。
关键词:城市化小城镇发展模式土地流转2012年中国城市化人口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50%,城市化进程目前已经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将会进一步加速。
小城镇是农业人口转移的重要场所,小城镇建设是农村城市化重要的途径。
发展小城镇,加快城市化进程,要慎重选择发展模式,摆脱地理资源限制的小生产狭隘眼界,实现传统小城镇向现代小城镇的转变,要实现这种转变选择合理的发展方式尤为重要,而合理的发展方式在实际中往往体现在小城镇发展模式的选择上。
1.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中国的城市发展,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城市化水平从1949年的10.6%到1978年的12%,历经波折。
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改革,国内经济基础得到了空前发展,城市化发展速度也相应提高。
经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中国摸索出一套全新的城市建设和发展方法。
1984年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0年代初,国家大力拖进城市化发展进程,到20世纪末中国城市化已达到了36.2%。
进入21世纪后,市场活跃,经济体制发展日趋完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国家继续加大城市建设的投入和扶持,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依托自身条件和政策优势,发展形成了一批以某个城市为核心或多个城市核心的城市群及城市带、大都市圈,北上广等特大型城市正朝着国际化大都市发展。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
论坛之都达沃斯
会展之都汉诺威
28
一些经济开发区定位
首钢石景山工业区定位: “中国工业文化之都”
东营经济开发区定位:“中国北部沿海地区最具潜力的新
型重化工业基地”
中科廊坊科技谷定位:“中国高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又
称为“中国特色硅谷”
无锡经济技术开发区定位:“中国现代制造业总部城”
(三)小城镇改革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
出现了一批相当于中小城市乃至大城市规模的超级镇
人口超过10万的镇达400多个,其中人口20万以上的镇40多个,30万以 上的镇10多个,50万以上的镇5个。
涌现出一批经济强镇
财政收入超亿元的镇达500多个,其中5亿元以上的40多个。温州经济更是完全 依靠小城镇支撑。30个最强镇(占全市建制镇的1/4)占全市人口的38.5%,GDP的 53%,财政收入53.5%。隔江相望的鳌江、龙港镇经济分别占所在平阳县、苍南县 的1/3和1/2 。
(五)小城镇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发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德庆经验,特色农产品(贡柑)四个对接: 市场(品牌、信息、销售); 技术(品种、栽培): 农资(质量、价格、服务); 金融(贷款、信用)
政府+农户模式(以企业模式经营县域农业)
16
(六)小城镇出现两极分化
中心镇和中小城市 小城镇 乡公所或被合并
17
三、小城镇发展中规划的指导作用
(一)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统领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城镇总体规划
统领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8
规划层面面分析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条件与问题, 并为其他规划编制提供依据。
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中国小城镇建设正经历着一个飞跃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创造公平机会也是重要的时刻。
随着这一趋势,很多地方政府以及企业主和当地居民对于如何发展小城镇有了新的
见解和创新。
首先,开发和改善小城镇的基础设施是必要的,将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强至小城镇可以安全、无忧地运行,从而有效地提升小城镇的经济竞争力,吸引其他产业进入。
同时,可以采取一些财政激励政策,对于建设基础设施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以提升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的力度。
其次,小城镇可以积极开发新兴产业,可从当地本地资源和传统产业总结出小城镇特色产业,如茶叶、纺织品、食品等,建立小城镇产业园,让当地民众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在此同时,也可以从国家的技术和人才资源支持中获益,加快小城镇新兴产业的发展。
此外,针对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社会和民生问题,应该着力改善当地公共服务水平,包括教育、卫生、住房等,让那些可能受到现实制度和资源限制的人士受益。
另外,小城镇应该开展多种文化和社会活动,增进社会互动,加强社会亲密感,让小城镇居民受益,以期达到正面的社会效果。
另外,充分利用外部市场资源也是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小城镇可以开发一系列的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市场机制,改进市场操作机制,
做好针对外部市场的调控,促进当地经济尽快融入市场经济,实现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推动小城镇发展,归根结底是促进社会进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借助上述几点思考,小城镇发展可以达到双赢,小城镇政府可以积极采取创新政策,有效地改善社会生活,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创造有效的环境。
与此同时,小城镇居民可以享受到更美好的生活,实现公平的发展机会。
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
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摘要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绕不过的一大主题,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本文通过归纳小城镇发展当中形成的五种模式,以期为回答这一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管理作者简介:曾小龙,中共岳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1-206-02我们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考察,以便找准我们的横向定位,从而使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我国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现在提出来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有二十多种,并且这二十多种模式有类同或者相同的地方。
如果我们进一步归纳,可以把这二十多种模式归纳成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本文依据小城镇的优势要素资源及其组合方式、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和本地体制性环境三个方面将已有的模式划分为五种基本模式。
一、工业带动型工业推动型城镇,有的是以原来的乡镇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小城镇原来就有工业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乡镇企业进一步繁荣,工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工业为主的小城镇。
有的是新兴工业小城镇,其工业在新世纪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乡镇企业是这些小城镇的第一推动力。
有些地方是乡镇企业逐渐聚合起来而形成的。
这些小城镇的第三产业主要是由当地的工业企业发展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简言之,这一小城镇发展模式主要就是由于连片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
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小城镇的工业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企业要发展,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乡镇企业的必备条件。
如平江的伍市镇就是典型,他们为了让乡镇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也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成果显著,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
然而,在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时,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好的模式和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一、宜居环境的打造一个小城镇是否宜居,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其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因此,建设宜居的小城镇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入手。
例如,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空气质量;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可以注重农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等。
二、资源利用的优化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资源。
比如,农村地区多粮食生产,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山地资源的地方,可以发展旅游业,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小城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想促进小城镇建设,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产业都面临着发展瓶颈,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
可以发展符合小城镇特点的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
应加强对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
例如,加强城镇交通建设,改善道路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五、人才引进与培养小城镇建设需要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因此,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可以通过吸引大学生、留学生等高知识人才来支持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六、公共服务的完善公共服务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一环。
应加大对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
例如,加大对小学、中学、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和社交设施。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新型城镇化五大发展模式
1. 以城市群为核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城市群发展模式是在现有城市基础上,将周边城市和乡村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经济社会区域。
这种模式以大城市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和乡村,形成合理的区域经济布局。
城市群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
中国的小城镇是农村与城市的过渡地带,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枢纽。
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注重发挥小城镇的优势,通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吸引农民进城就业,促进农村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以历史文化古镇为特色的发展模式,通过保护和开发古镇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产业,带动当地经济和城镇化进程。
4. 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保的追求,以生态农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这种发展模式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推广可持续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生态文明建设。
5.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产业园区是现代化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以产业园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通过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
产业园区还可以提供就业机会,加速城市化进程。
,新型城镇化的五大发展模式旨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并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些不同的发展模式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需要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发展需求来选择和推进。
浅谈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
浅谈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5篇范文)第一篇:浅谈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浅谈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小城镇的发展对于推进我国的城镇化,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大中城市因农民工流入带来的巨大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建设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比如小城镇数量和人口都有很大的增长。
但是,在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同时,也伴随而来了很多的问题,严重的制约了小城镇的发展,针对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城镇科学规划规模投资机制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国外市场需求每况愈下,拉动经济增长的力量逐步转向国内, 我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的措施。
专家认为扩大内需的巨大潜力在小城镇, 实现经济平稳增长的最终落脚点也在小城镇建设上。
作为一种投资行为,小城镇房屋、道路等建设,能够直接拉动建筑建材等行业发展和冶金机电等产品需求,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作为一种消费行为,小城镇在启动农村市场方面发挥着示范和辐射作用,能够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促进农村消费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内外的各种城市发展经验也都表明,小城镇在推动城市化进程,拉动农村经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其成果是有目共睹的。
因此,进一步摆脱小城镇发展的束缚,加快小城镇发展速度,提升小城镇建设品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联系新晃县的实际,对小城镇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快城乡建设步伐的对策建议。
一、小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东部地区借助地缘优势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小城镇建设突飞猛进, 2008年全国千强镇评选,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占据绝大多数,而位于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能入围的镇却寥寥无几, 中西部和东部的差距明显,从而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往往是东总沿海地区的一个乡镇的人口和GDP就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个县或地级市。
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摘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文简称兵团)是一支有武装力量的半军事性的农垦部队,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兵团除了自身的发展以外,还肩负着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根据兵团屯垦戍边新型团场建设的基本要求,需要大力发展小城镇建设。
兵团农一师十团位于兵团新建城市阿拉尔市的城郊,文章从十团小城镇的现状出发,结合阿拉尔市的总体发展目标,总结了十团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十团;小城镇;发展模式一、兵团小城镇建设的基本现状兵团小城镇的建设随着兵团的发展而发展,它也经历了3个不同的阶段,即军镇屯兵阶段(1949-1982年)、集镇逐步形成阶段(1982-1998年)、小城镇雏形形成阶段(1995年至今)。
兵团小城镇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小城镇,兵团的双重性质决定了其所管辖的团场同样也具有政府职能和企业职能。
因此,以团场场部为基础建立的小城镇虽有镇的名称,但其级别规格只是一个普通的集镇或村镇,无法与建制镇或乡镇相比。
团场一方面要以企业形式来运作,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城镇所具有的一切的社会服务职能,这就形成了兵团特色的场镇职能合一的管理模式。
兵团的特殊性质就决定了兵团城镇化道路也有其自身的特点,截至2008年,兵团在垦区内已建成石河子市、五家渠市、阿拉尔市、图木舒克市4个新型城市和175个小城镇(团场),对于兵团175个团场小城镇来说,大多只具备形式,不具备规模,难以达到国家建制镇的设置标准,而且多数团场所处地理位置生态脆弱,也难以支撑起具有相当人口规模和产业规模的现代化城镇,在聚集企业、劳动力和经济总量等方面的能力较弱,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也比较狭小,使得城镇经济难以繁荣起来,城镇功能的发挥也受到极大影响。
基于性质的特殊,兵团各团场小城镇不可能有任何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只有按兵团各个城镇自身发展的具体情况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兵团小城镇的建设重在通过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形成兵团城镇体系结构合理、兵团和地方经济协调全面发展的城镇体系网络格局。
浅谈当代小城镇发展
浅谈当代小城镇发展【摘要】本文主要从城镇化的发展历程、当代城镇化的时代背景及我国城镇化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入手,探求当代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思路。
【关键词】城镇化;一体化;特色产业;生态建设;可再生能源;地方特色前言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关系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
从世界范围来看,1800年的世界城镇化水平只有3%,1900年也仅有14%,而到了2007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了50%。
我国目前的城镇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较大的差距。
但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经由1978年的18.6%上升到了2012年的52.6%。
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
面对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小城镇如何做到健康快速发展。
本文将从我国城镇化历程、我国城镇化背景、现今小城镇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小城镇发展的几点建议。
1.我国城镇化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道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1城镇化起步阶段(1949-1957)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一五计划的完成,我国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城镇化水平得到稳步提高。
城镇化水平由10.64%提高到了15.39%。
1.2城镇化激烈波动阶段(1958-1965)该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工业化严重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城镇化的发展大起大落。
由于工业项目盲目上马的大批工人进城,到国家对整个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以后的大量工人返乡。
城镇化水平也由1957年的15.39%上升到了1960年的19.75%又下降到了1965年的17%左右。
1.3城镇化徘徊停滞不前(1966-1977)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了好转,但1966年5月开始,我国又进入文化整治运动中,此后,我国的城镇化化的发展一直停滞不前,一直持续到1976年。
该阶段的城镇化率也仅仅上升到1977年的17.92%。
小城镇发展的商业模式探讨
产业背景分析 小城镇发展的商业模式 嘉铭小城镇发展业务介绍
2
产业背景分析——小城镇发展趋势
欧美国家城市化发展进程
都市主义:城市空间
“摊大饼”式地向外蔓延 扩展
工业经济时代
从工业革命到20世纪上叶
郊区化:城市功能由制
造中心向信息处理和高层 次服务过渡
后工业经济时代
20世纪中后期
新都市主义:试图回到
风险的规避等) 全业务流程的掌控能力(业务流程各项资源的组合与分配) 资源整合能力(区域产业资源整合、招商引资、城镇营销等)
6
7
目标小城镇
目标小城镇定位: 位于城市边缘 交通便利 具备一定的资源(如文化、旅游、产业等)优势
城郊小城镇定义:
是指距离城市较近、位于城市边缘的区域。它比农村地区的小城镇更具区 位优势、接受城市的辐射作用更强。
我司城郊小城镇发展运营模式
政企联合: 获取政策支持,获取开发权及经营权等相关权力并接受政府监督,打造双赢模式。
整合区域资源: 结合小城镇特色,开发相关经营业务,拓宽企业经营渠道,成立管理公司运营管理。
与非盈利机构合作,引入医疗教育等社会服务资源进入区域,改善区域配套,增加区域凝聚 力。 新城建设:
控制大城市,合理 发展中小城市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国内一二线大城市的快速 发展,中小城市发展受到 限制郊区小城镇不兴反衰
21世纪初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 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珠 三角、长三角、渤海湾都
市圈以形成
4
产业背景分析——小城镇发展机遇
从宏观政策及发展趋势看
构建和谐社会,城乡协调发展 工业化推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与新农村的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
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
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
中图分类号: f29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相关概念
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城市和乡村是性质不同的两种社会、经济、景观实体,两者在空间上具有比较明确的行政管理界线。
但是城市与乡村均是动态变化的,两者存在发生学上的联系,乡村不停地向城市转换。
在这一转变过程中,存在一种中间状态,即城乡过渡体,其形式有小城镇和城乡交错带等,其中以小城镇为主体和代表。
因此,同乡村相比,小城镇是一种发展和进化了的高级形态,是一种以非农业人口和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体组成的社区,在地域、人口、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既同农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又同乡村有着明显的区别。
同城市相比,小城镇又明显地保留着更多的“乡村性”,其经济的集聚程度、结构的现代化程度、集聚所导致的效应均不如城市明显,但从一般意义上说其自然生态景观优于城市。
从城乡联系的角度来看,小城镇既是城镇体系最基本的单元,同大中城市存在着物质、人员、信息、资本的关联,在受制于乡村发展水平和结构的同时又对乡村起着组织和领导作用。
正是由于小城镇的过渡性、发展前景的不确定性导致了对小城镇范围理解的分歧,大体有如下观点: (l)小城镇包括小城市(20万人)、建制镇和集镇;
(2)小城镇包括小城市和建制镇;
(3)小城镇只包括建制镇;
(4)小城镇包括县城、县城以外的建制镇和集镇;
(5)认为无需人为划分小城镇,只要选择好发展的重点即可。
上述观点的分歧点主要有:①是否包括小城市;②是否包括没有设建制镇的乡集镇。
综合看,无论是从理论研究还是从政策角度,小城镇的概念以不包括小城市为妥;建制镇和集镇之在规模、辐射和引力范围、发育水平方面会有一些不同,但并无本质差别,它们之间不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我国现行的设镇标准,是1984年11月国务院批转的民政部《关于调整建制镇标准的报告》中规定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村商品经济和乡镇工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建设得到进一步恢复和发展。
为了适应城乡经济发展的需要,该标准适当放宽了建镇标准。
该标准明确规定:
(l)县级国家机关所在地,均应设置镇的建制。
(2)总人口在2万人以下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超过2000人的,可以设置镇的建制;总人口在2万人以上的乡、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占全乡人口10%以上的,也可以设置镇的建制。
(3)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山区和小型工矿区、小港口、风景旅游地、边境口岸等地,非农业人口虽不足2000人,如果有必要,也可以设置镇的建制。
二、小城镇的发展
1. 发展小城镇是目前中国城镇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大中城市与小城镇相比,具有规模效益明显,经济辐射功能强大,市场容量大、吸引力大,对城市人口增长贡献率大,比小城镇节约土地等优势。
多年来,我国的大中城市,特别是大城市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我国现有的大中城市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的供给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这种条件下,若继续涌入大量人口,势必造成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再加上城市失业问题日益突出,处理不好,还会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
今后大、中城市的发展应采用内涵发展为主要方式,不断挖潜和提高城市质量来吸引更多的人口。
与此同时,为协调城乡关系,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内需,加快发展小城镇将是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2.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小城镇具体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则须依据当地的历史发展传统、现实发展环境、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农业、工业发展现状、资源情况等等各种条件因地制宜地去决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八种不同的发展模式。
(1)行政管理职能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采取这种发展模式的小城镇,一般必须具有较好的行政基础,各种行政设施齐全。
例如,依托县城发展的城镇,依托乡镇政府所在地建立城镇,利用乡镇所
在地的现有基础,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集聚人口,强化城镇的经济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从而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模式,沈阳地区的城镇,均有这一特点。
(2)为大工业服务的小城镇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依托当地或周围的大型工矿企业,积极发展服务型产业,为大工业配套服务,同时又利用大型工矿企业的技术、资金、人才以及原材料或副产品,发展有特色的加工业.当地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依托矿产资源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模式的小城镇,主要是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起自己的优势产业,以此推动小城镇的发展,从而形成支柱产业,并且以一业为主,多业并举。
(3)商品流通指向型小城镇发展模式:即利用商品集散地的独特地理和历史传统优势,建立商品批发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模式。
在小城镇建设中,以中心市场为增长极,利用中心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建立大型批发市场,发展批发业。
批发市场的发展,可以带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用设施建设,在小城镇发展的基础上向小城市看齐。
此种模式的城镇化,除了利用原有的集贸中心以外,还可以在交通便利、人口相对稠密、经济基础较好的地方兴建小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