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

作者:曾小龙

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1期

摘要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绕不过的一大主题,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本文通过归纳小城镇发展当中形成的五种模式,以期为回答这一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管理

作者简介:曾小龙,中共岳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1-206-02

我们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考察,以便找准我们的横向定位,从而使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有更为明确的方向。我国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现在提出来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有二十多种,并且这二十多种模式有类同或者相同的地方。如果我们进一步归纳,可以把这二十多种模式归纳成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本文依据小城镇的优势要素资源及其组合方式、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和本地体制性环境三个方面将已有的模式划分为五种基本模式。

一、工业带动型

工业推动型城镇,有的是以原来的乡镇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小城镇原来就有工业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乡镇企业进一步繁荣,工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工业为主的小城镇。有的是新兴工业小城镇,其工业在新世纪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乡镇企业是这些小城镇的第一推动力。有些地方是乡镇企业逐渐聚合起来而形成的。这些小城镇的第三产业主要是由当地的工业企业发展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小城镇的发展。简言之,这一小城镇发展模式主要就是由于连片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

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小城镇的工业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乡镇企业要发展,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乡镇企业的必备条件。如平江的伍市镇就是典型,他们为了让乡镇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也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第二,随着工业在小城镇安家落户,当地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当地的经济也就会有不同的局面。当企业的越来越多地在当地聚集,小城镇的从业人员也就随时增加。这些从业人员的增加也意味着需求的增加,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商业服务、维修服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等都随之被

带动了起来。从而吸收了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进入到第三产业里面来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各项功能。近来,我省的工业园区很多依托乡镇而较快发展起来了,我们因势利导,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把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为小城镇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我们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江苏以南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之路,是工业带动当地城镇发展的典型。苏南地区密集聚集着许多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把小城镇的发展推向繁荣。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优越的,历史上工业较为发达,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南地区的乡镇经济实体大为增加,也大为增强。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对地方进行了适当分权,地方有了更加自主的管理权限,苏南地区借助行政手段和经济实力,在辖区内动员了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把工业发展起来了,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企业的分工。上世纪九十年代,无锡、常州和苏州等地的乡镇工业企业的产值就突破了2000亿,占整个江苏乡镇企业产值的的70%多。乡镇企业与本地城市的工业企业的产值比例由原来的三比七,变为七比三。这三个地方有四百多个乡镇,其中的90%都已经成为年产值过亿的乡镇。其中更是有产值过亿元的村。这些乡镇企业是苏南地区小城镇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市场带动型

市场推动型主要是以商品流通企业呈区域性聚集为典型特征。纵览古今,便有“无商不城镇”一说,我们的湘西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镇,无不是商贸集中之地。小城镇最开始的功能主要是商贸交易之所,并且主要交易的是普通商品和农副产品两种。商业的集中之地也就渐渐成为一个小城镇的所在。近些年来,在我们的湖南有很多的小城镇在商品的集中流通中发展起来了,并逐步走向兴盛。现在很多商业小城镇形成了以特色商品为龙头的专业商品市场,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发展起了商业流通市场,对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做出了有效回应,从而得到了规模效益。在特色商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资金和信息渠道,并且让服务、科技和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障。例如,浙江省绍兴市的柯桥镇,以纺织品交易流通而全国著名;江苏省的张家港市的庙桥镇成为毛线衣集中交易地;浙江省湖州市的南得镇因为发展家具市场而闻名东南地区;河北省沧州市的泊头镇是因为木材和钢材交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广东地区的顺德市和中山市等地的很多镇在家用电器贸易方面已经成为全国的商家的必去之地。

市场带动型小城镇代表着在浙江温州小城镇的基本发展之路。我们考察温州小城镇从无到有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大多与本地的市场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浙江省温州有很多市场带动型小城镇的典范,主要是工业品、农贸、编织袋、干鲜果、建材等等为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来此进行交易,把温州的各个县区和乡与全国的广大市场连接沟通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城镇的发展之路是以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并且这些商业企业是非公有制为主体的。商品市场发展起来后,各项配套设施也随之配套发展起来,成为功能齐全的小城镇。“小商品造就大市场;小城镇里有大战略”是这一小城镇发展之路的基本思路。

三、卫星型

“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卫星型小城镇的最大特点,这些小城镇是因为在大城市的周围,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发展而来,一般而言它们在大城市的五十公里辐射圈之内,有人形象地说这些小城镇是大城市伸向农村的“触角”。

进一步来讲,这些小城镇离大城市的远近是不同的,所受辐射的程度也会有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其分为卫星型和城郊型两类。离大城市在30公里以内的我们称为城郊型,受大城市的辐射是非常密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往往是大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湖南省长沙市周边的很多小城镇是典型的城郊型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位于省会周边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些小镇在供应城市的蔬菜及其他农产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往往蔬菜的种植以及牲畜家禽的养殖是这些小镇的特色。城乡结合部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一个部分。

离大城市在三十公里以外且不超过五十公里的小镇我们称其为卫星型小镇。这些小城镇是因为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而发展起来,但其所受辐射较城乡结合部要小很多。这些小城镇为大城市的住房、环境和交通分担一些压力,承担起大城市的扩展功能。例如,在北京的东边有个地方叫燕郊镇,这个地方对北京市的产业扩展以及人口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卫星型小城镇。北京的很多投资在北京市内难以立足,却在这里找到了安家之所,燕郊镇也充分利用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顺势发展了起来。卫星型小城镇其未来的趋势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为小城市;二是变为城乡结合部,成为城郊型小城镇。

城市化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入到所谓的逆城市化阶段,即城市的生产要素转向城市近郊。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现在慢慢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小城镇将会依托大城市而大有可为。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交通、科技和通讯在日渐发达,城市的辐射能力会不断增强,上面所说的30-50公里的距离这一定位必将有所变化,将会有所增加。

四、农业带动型

以农业产业化为推动源是农业带动型小城镇的主要特点。农业产业化其实是以市场为中心,用产业化的形式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连结起来,以农户为基础,以农副产品为依托而形成的产业链。这种小城镇发展的方式的关键点在于,龙头企业建在镇上,市场也建在镇上,也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化向镇集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在有着较好的农业生产的农业区,依托本地的农业优势,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本地的特色农业产品优势,大力提高本地的农业产业化水平。着力做好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仓储、运输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本地的小城镇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