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
小城镇规划原理第五讲
-良好的卫生环境
-交通便利、供电可靠、 生产及废水处理方便 -近远期兼顾考虑 -靠近取水构筑物
2、给水管网的规划布置 (1)树状网
是将水厂泵站或水塔到用户的管线布置成树枝状,管 径随所供给用户数量的减少而逐渐变小。 特点:构造简单、管线总长度短,节省投资;但安全可靠性差。 适用:小城镇建设初期
Company Logo
2、环形放射式
优点:通达性较好;利于与现状及自然地形结合,易 于组织城镇的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易造成中心区的交通拥挤和过度集聚;用地规 整性差。
适用于规模很大的小城镇。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2、道路横断面综合设计
(1)道路横断面的形式
一块板(单幅路):混合行驶, 车速较低,用地最节省,建设投资 较少。
二块板(双幅路):利于提高行 车速度,保证安全;利于照明和绿 化布置;建设投资介于一快板与三 块板之间。 三块板(三幅路):大大提高了 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易于照明布 置;遮阳效果较好;利于居住生活 的安宁;建设投资用地最大,造价 较高,但便于分期修建,也利于地 下管线的分期敷设。
小城镇道路的路幅宽度可参考表P175页6-3选定。
(3)道路的横坡
横坡
是指以道路横断面为视角, 从道路中心或从一端到另一端 的坡度,用百分数来表示。
影响因素
路面的材料、道路组成部分 的宽度、当地降雨强度、道路 纵坡大小。 Nhomakorabea
Company Logo
(二)小城镇道路平面设计
基本要求
5、满足小城镇 景观的要求
3、充分结合地形、 地质条件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摘要: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本文讨论了五种在部分可行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并以东北地区以及江苏地区的几个小城镇的发展为例证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范例;1.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这也使得在经济建设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大增加了城市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有超过5亿的人口生活并工作在城市里。
小城镇也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到这一发展的大潮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小城镇发现他们也必须有能力为不断增长的现有居民和新增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及各方面的配套服务。
2.制造业型的小城镇该小城镇的特点是距制造业发达城市企业距离较近,又有着便利交通运输的条件,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完全符合小城镇经济发展划分的原则,使得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可以按照该模式来制定发展规划。
在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后,小城镇自身还要具备以下条件:(1)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工业开发用。
为将来的工业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能够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
通过对小城镇的企业进行调查,收集它们将来的投资发展计划等信息是否符合相应城镇发展模式的要求。
(2)开发连接市场的交通:建设或改建连接生产地区到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通往附近城市的道路,是为了将本地产品运到那儿出售,也使那儿的原料方便运进本地。
如果这种道路的一部分不属于本地的界线,那就需要和县政府或地区政府协调,促进这种道路的建设。
范例代表:营口的沿海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起步区67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域44平方公里、冶金重装备区18平方公里、沿海物流园区5平方公里。
主体区域分产业区和城市区。
1. 产业区。
产业区分装备制造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化工产业区、轻型产业区、中国五矿集团营口产业园、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冶金和重装备工业区等。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策略
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策略摘要:广东省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是以繁荣小城镇经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为目的,以培育小城镇主导产业、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为乡镇企业合理积聚服务的基础设施为突破口的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
为确保该资金能够为广东的小城镇发展带来最大的示范和带动效应,本文以广东省小城镇为研究对象,研究小城镇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存在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示范镇项目认定的原则以及示范镇项目建设的主要方向。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广东利用世行贷款扶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五种基本模式,并提出各种模式下的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重点。
最后,结合示范镇项目建设经验,提出未来扶持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中应该注意的几大环节。
关键词: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世界银行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式发生深刻变化,广东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
广东迫切需要利用世界银行的资金及先进经验,解决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制约小城镇主导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为此,广东省特开展了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营策略研究,以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为出发点,研究不同类型小城镇基础设施的建设重点及发展策略,有效推动小城镇主导产业的发展。
1 广东利用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的基本思路1.1 认定原则针对广东省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为有效提高示范镇的综合实力,加快示范镇主导产业培育,广东省在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项目的选择上,提出以下几点原则:1.2.1 针对性:能够有效解决小城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项目的建设内容必须是针对制约地方发展的主要问题而提出的,项目建设内容切实可行,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并促进城镇主导产业发展。
此外,由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东西两翼及北部山区存在较大的差异,项目的选择必须针对不同地方的发展特征各有侧重。
小城镇建设论文(精选8篇)完美版
《小城镇建设论文》小城镇建设论文(一):小城镇建设论文目前,全国各地的小城镇建设日渐升温,其成果也日益明显,作为有战略好处的小城镇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但是,小城镇建设是一个长远的、复杂的、系统的社会性大工程,仅仅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
要高质量地建设我国的小城镇,使这项千秋大业健康发展,尽快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大目标,那么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各级相关领导,就务必对以下几个关键问题具有正确的认识。
一、小城镇建设的普及性与重点性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普及性是重点性的基础,重点性是普及性的结果。
我国和国外的现有大中城市,都是在小城镇的基础上选取发展起来的。
同样,此刻的一些小城镇将来也会发展成为大中城市,但是,更多的小城镇永久不能成为大中城市,有一些还必然会走向消亡。
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问题:要有选取地、重点地布局建设小城镇。
目前的小城镇设置确实颇多,具有很高的普及性。
全国共有18000多个,山东省有1000多个,平均每个只有3万人左右。
青岛市郊区不足1万平方公里,却有111处小城镇,平均人口只有3.5万人,而且此刻都各自为政,每个小城镇都进行工业区、住宅区、商贸区、行政区规划,都进行交通、电力、文化教育、供水排污、医疗保健等基础设施建设。
既然将来大部分小城镇不能发展成为人口居住集中的大中城市,那么,此刻大家都按城市规划铺开摊子搞建设,既没有必要,又会造成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务浪费。
在这种状况下,当前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工作就是要控制普及性,突出重点性。
从现实状况看,要在面上透过撤镇建乡,减少小城镇建制来控制普及性,阻力是比较大的,不容易做到,也没有必要这样做。
可行的办法是,有选取地建设小城镇,就是在普及性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性。
基本的选取思路为:首先是合理确定人口规模。
人口密度比较大的区域,能够按10万左右人口的规模来布局,人口密度小的区域能够再少一点。
其次要选取那些区位优势好、经济实力强,对人口集中吸引力大,现有人口多的小城镇作为中心或重点城镇,集中精力进行建设。
城市布局形态类型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布局方式
1.集中式布局的城市形态
所谓集中式的城市形态,就是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连片。
其优点是便于集中各项生活服务设施,完善城市服务设施内容.城市各项用地紧凑,有利于提高出行效,方便居民
中,再由集中走向分散;二是中小城市以向心集中型为主。
网络状
定义:由相互垂直的道路网构成,城市形态规整
优点:方便布置各类建筑,能够适应城市向各个方向扩展,有利于汽车交通发展缺点:布局容易单调,不易形成显着的、集中的中心城区
环形放射状
定义:由放射形和环形的道路网组成
优点:城市交通通达性较好,有很强的向心及凑发展趋势,易于利用放射道路组织城市的
轴线系统和景观
缺点:城市中心可能过于拥挤和过度聚集,用地规整性较差,不利于建筑布置
带状
星状
优点(缺点):交通道路系统的建立
环状
定义:城市一般围绕着湖泊、山体、农田等核心要素呈环状发展,在结构上可以看成是带
状城市在特定的情况下首尾相接的发展结果
优点:各功能区之间的联系较为方便;中心部分的自条件可为城市创造优美的景观和良好
的生态环境条件
缺点:城市用地向环状中心的扩展压力极大
卫星状
定义:一般是以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为中心,在其周围发展若干个小城市而形成的城市形态。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模版(3篇)
小城镇建设实施方案模版为加快我镇小城镇建设步伐,促进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特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小城镇建设的指示精神,以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古镇”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更大气魄加大投入,以务实高效的工作态度,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着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人居环境,建设文明新___。
二、定位和目标小城镇发展的定位:建设生态旅游、休闲宜居古镇。
小城镇发展目标:到___年将___镇建设成为功能区分明,空间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完善,管理较现代化的经济、文化、文明小城镇。
三、规划布局(一)镇区规划布局1、基本情况___镇镇区东起东,西至小,北至村南,南至村北,面积___平方公里。
2、规划布局(1)对政府驻地前后面积___平方公里进行规划设计,建设道路,成为行政办公区和居住新区。
(2)对___老市场进行改建,建设商贸服务区。
(3)对镇区东--___、西--___、小--___进行治理,按河道实际情况,构筑拦水坝,分段拦水,建设防渗项目,形成水面景观,对河坝两侧进行绿化。
上述建设项目尚待详细规划。
(二)镇域规划布局:按照镇域规划要求,全镇建设“两大市场”、“四大区域”、“一大基地”。
“两大市场”即___市场、___市场;“四大区域”即___大峡谷风景区、___故里旅游区、生态林种植区、林果种植区;“一大基地”即___养殖加工基地。
四、实施措施(一)、实施“一化三集中”模式,加快小城镇建设与管理转型“一化”即市场化。
小城镇项目,通过市场运作、能够吸引外资的项目,有多少项目就要筹集多少资金。
规划要市场化,放开规划市场,积极邀请省内知名专家,提高小城镇规划水平,镇域要做到统一规划设计,切实做到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规划一经确定,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和修改。
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中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理各种违规行为。
指导思想-参考
一、指导思想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坚持规划先行,以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大力推进村镇规划工作,为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科学保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树立超前意识;2) 充分发挥城镇规划的龙头作用,促进城镇建设健康有序地发展;3) 强化中心镇职能,完善镇域村镇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城乡面貌;4) 以人为本,在城镇规划中引入“城市设计”思想,在满足城镇物质要素的同时,注重建设文化旅游强镇的创造。
以创建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乡镇为契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贯彻统筹兼顾原则,以完善集镇基础设施建设、突出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全面实现“乡村清洁工程、省级优美乡镇、统筹城乡发展”的奋斗目标。
规划指导思想:(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和谐社会和服务农业、农村和农民为基本目标,合理确定村镇体系发展目标与战略,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
(二)把发展重点放在市区和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村镇,使之尽快完善功能、集聚人口,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
(三)坚持把繁荣小城镇经济,引导乡镇工业合理集聚,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发展农村产业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等与村镇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四)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思想,按初步现代化的标准,规划村镇的未来,使规划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和可操作性。
(五)坚持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节约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规划协调一致。
二、基本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遵循城乡建设发展客观规律,充分发挥规划的科学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优化城乡结构和空间布局,制定切合实际、放眼长远、便于操作的规划设计方案。
我国城市化发展主要观点
二、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应重点发展何种规模的城市城市化道路如何选择是城市化发展的战略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如何合理发展大中小型城市,建立协调的城镇规模体系。
理论界对于这个问题争论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五种主张:(一)大城市重点论世界城市化发展,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城市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
认为应重点发展大城市,是因为大城市的较快发展,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农村经济的增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1]。
这也是世界各国城市化初、中期的共同特征。
第一,大城市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区域中心的作用。
第二,中国正处于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由城市化的初期阶段向中期集中化阶段转变。
第三,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的国家,从长远来看,中国的城市化必须选择效益型的道路,才能实现现代化和赶上发达国家。
应该说,大城市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提高经济效益以及提高生活水平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积极发展大中城市,以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趋势[12]。
第四,大城市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往往起主导作用,中国的城市化是世界城市化浪潮的一部分,因此,也将遵循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走上大城市发展的道路[13]。
(二)中等城市重点论中等城市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中等城市处于即将升为大城市的特殊地位,发展潜力巨大而且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门槛相对较低,与大、小城市相比,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潜力会更大,同时中等城市也易于吸引大城市中结构性剩余的科技力量、设备和资金[14]。
这种对上对下的强大吸纳能力,使大城市富余科技力量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能够在这里进行有效地配置,有利于国民经济中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15]。
其二,中等城市往往是连接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的桥梁,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是大城市辐射的中转站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转站[14]。
喜欢小城镇的理由
喜欢小城镇的理由喜欢小城镇的理由小城镇是指人口规模相对较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城市。
相比大都市,小城镇在很多方面有其独特的魅力。
以下是我个人认为喜欢小城镇的理由。
一、自然环境优美相比大都市,小城镇的自然环境更加优美。
因为小城镇人口密度低,建筑物少,空气质量好,噪音污染少;同时因为大部分小城镇都位于郊区或者农村地区,周围环绕着田园风光、山水画卷等自然风景,可以让人们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享受到大自然的恩赐。
二、生活成本低相比大都市高昂的生活成本(如房租、交通费用等),小城镇生活成本要低得多。
在小城镇里购买房产和租房价格相对便宜;同时生活必需品价格也不高,并且还有很多当地特色美食可以品尝。
三、社会氛围和谐在小城镇里,社会关系更加亲密和谐。
因为人口少,大家都比较熟悉,社区之间的联系也比较紧密。
这种亲密的社会关系可以让人们感受到彼此之间的温暖和关爱,增强彼此之间的信任感和友谊。
四、文化底蕴深厚小城镇虽然不如大都市那般繁华,但是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小城镇里,很多古建筑、文化遗址等都保存得很好。
同时,小城镇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这些都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
五、交通便利虽然小城镇相对偏远一些,但是现代交通发展已经使得小城镇与大都市之间距离缩短了很多。
现在很多小城镇都有高速公路或者铁路贯穿其中,并且开通了班车或者火车直达大都市。
这样就方便了居住在小城镇里面的人们去大城市工作或者旅游。
六、生活节奏慢相比大都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小城镇的生活节奏要慢得多。
在小城镇里,人们不会感到时间过得太快,可以慢慢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这种慢节奏的生活方式可以让人们更加放松身心,减少压力。
七、安全感强相比大都市里繁忙的街道和拥挤的人群,小城镇里面相对安静。
因为人口密度低,治安问题也比较少。
同时,在小城镇里面大家都比较熟悉,这样也可以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总结综上所述,喜欢小城镇有很多理由。
中共中央党校论文(定稿打印)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研究姓名:许鸿义导师:施同兵(副教授)专业:经济学(经济管理)年级:2008级班别:江苏分院徐州教学班摘要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七大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十七届三中全会、2010年中央1号文件又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可见统筹城乡发展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不仅具有特殊性,更具有复杂性和艰巨性。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对城乡统筹进行深入的研究,通过对特定条件下的对象进行研究,梳理出影响因素和存在的共性问题,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剖析,寻找解决的方案,提出实施路径,解决现实问题。
本文以江苏省欠发达地区宿迁市为案例,以统筹城乡发展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基本原理,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研究方法,认真剖析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特点和困难,努力探讨其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律和实现路径,寻求形成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体制和机制,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促进二元结构的转变,最终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本文关于欠发达地区如何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的研究丰富了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理论,拓宽了理论研究的视域。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述评和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相关理论。
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理论、基本内涵、现实背景、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对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影响因素进行了具体分析。
第四部分,以宿迁市为例,详细列举宿迁市城乡统筹发展状况。
现实基础、具体实践、主要成效、存在困难和原因分析、以及宿迁实践对同质地区的发展启示。
第五部分,结合第三部分的分析和第四部分案例的研究,寻求推动欠发达地区统筹城乡发展的实施路径和保障措施。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
中国城镇化的“五个特征”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城镇化进入了加速发展时期。
近年来,它有“五个特征”:第一,我国城镇化率,2007年达到了44.9% 。
这说明中国还有55.1%的农业人口存在。
从人口总量来看,农村人口大致还有7.3亿,相当于美国全国人口的2.4倍(美国全国人口是3亿),这个量很大。
中国今天存在一定的贫困人口、贫困地区,大部分是在农村,农业生产力虽然比过去有了很大进步,可是与发达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
所以,中国所谓的“三农”问题——“农民、农业、农村”,多年来始终是中央领导心头一个最大的问题,占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量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流向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每年有1亿多的人口流向大城市,其中一小部分留在城市长居,而大部分到了年终又回到了农村,第二年初再流向城市,这些流动性的人口大概有1亿左右。
而它的流向,绝大部分是流向大城市,或者说成了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后备军”。
为什么我们城镇化发展速度很快?每年平均要增长1个多百分点,主要的增长因素是来自农村的流动人口。
第三,近年来大城市,包括特大城市,人口增长快于中小城市。
中国现在的大城市,甚至包括所谓的“巨型城市”,都在不断地增长。
这个现象是一个好现象。
一个国家的“巨型城市”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比较集中的体现,中国今后要在世界上崛起,核心竞争力很大程度是要靠这些“巨型城市”。
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小城镇是一个国家整个城镇体系的基础,特别是中国。
所以,如果一个国家只有“巨型城市”的发展,而小城镇、包括小城市萎缩,这样的城镇体系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现在的小城镇,大体包括这样几个部分:建制的城镇,现在大致有1.9万个,还有1.5万多个乡镇,这两类加起来3.4万个左右;另外,还有村庄大约264万多个,这组数字构成了我们现在的城镇体系,它的“高端”是特大城市、“巨型城市”,而它的基础和基底是这些小城镇,包括村。
兵团农九师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盆地 西北部 边缘 的塔( 城) 、 额( 敏) 盆地, 西 北部与 哈萨 制度及技术等方 面的影 响因素分析 , 根 据具体 团场实 际
克斯坦接壤 ,国界线长 3 9 4公里。 全师 9个农牧团场 , 情况做出小城镇 发展模 式的不同选 择。从重点发展 产业 其 中有 7 个 分布在 3 9 4公里 长的 中哈边境 线上 , 农九师 的角度分析 , 农 九师各 团场小城镇可选 择 的发 展模式 从
包括 1 6 1团、 1 6 3团( 分南 区 、 北 区) 、 1 6 4团 、 1 6 5团 、 1 6 6 功能结构 的视角可分 为五种类 型模式 , 即农牧 产品a m y . 团、 1 6 7团 、 1 6 8团( 分南 区、 北 区) 、 1 7 0团、 团结农 场。 利用模式 、 城郊 生态观光型模式 、 风 景旅游 型模 式 、 边 境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 ,农 九师经济增 长逐年加快 , 口岸贸易型模式和稳定生存与发展模式 。
小城镇建设如何发展 , 成为亟待解决 的问题 。
一
引资了南岗水 泥厂和光能产业 高晶硅 生产 企业 。
二、 兵 团小 城 镇 发 展模 式 选择
、
农 九师 师 域 概 况
农九 师位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西北部 , 地 处准噶尔
对农九师各 团场 的区位条 件 、 资源 优势 、 经 济状况 、
( 一) 农牧 产 品加 工利 用模 式选 择
产 业结构 趋 向优化 , 2 0 1 2年 ,全 师生产 总值达 到 1 3 . 9 7
亿元 , 其 中第 一产 业 6 . 5 5 亿元 , 第二 产业 3 . 0 5亿元 , 其
元 。全师三次产业结构 已由 2 0 0 7年的 4 5 : 1 9 : 3 6调整到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
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综述李 亚(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北京100872)摘 要: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不少地方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在总结和归纳各地建设经验、思路和理念基础之上,学术界对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
本文就这些研究进行梳理总结,认为:一、这种模式研究在新农村建设理论指导方面具有积极意义,但应警惕研究可能带来的误解;二、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不“新”,必须与时俱进地开展深入的模式研究。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中图分类号:F3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95(2010)06-0107-01收稿日期:作者简介:李 亚(),女,湖北浠水人,从事农村社会学消费社会学方向的研究。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此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多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拉开序幕。
全国各地相应中央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
不少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理念思路,走出自己的一条建设之路,并取得良好成绩。
自新农村提出伊始,有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就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研究包括新农村建设理论(郭杰忠、黎康,2006)、新农村建设思路(林毅夫,2009)、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林祥松、罗海平,2006)、新农村建设模式(胡玮,2007)、新农村建设评价体系(邱小华,2006)和国外新型农村建设经验研究(蒋建忠,2006)。
其中,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在总结和归纳各地建设经验、思路和理念的基础上提炼出新农村建设的典型模式,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以地域为划分标准的模式总结;二、以产业为划分标准的模式总结;三、多维度结合的划分标准的模式总结。
一、以地域为划分标准的模式总结此种模式总结多是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的早期阶段,直接取自成功案例的地方政府材料的居多。
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苏锡常都市圈规划
3、规划特色
(3) 提出管治协调的 准则、原则、内容、 措施和政策建议,体 现政府的导向性。针 对不同空间的分区: 沿沪宁线地区、环太 湖地区、长江沿岸地 区、宜溧金山区、沿 沪地区五大重点区域, 以及与南京都市圈、 与江北地区、与上海、 与浙北和皖南地区 等周边地区提出管治 协调意见,阐述对城 乡空间、中心城市空 间、跨市域县级城市 空间、小城镇群体空 间、乡村空间的整合 构想。具有较强的针 对性和可操作性。
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浙江省委提出将城镇化作为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县域行政区划调整?县域行政区划调整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1规划背景21个乡镇调整为16个?县域中心城市迁址?新要求中心城市中心城镇一般镇中心村原有体系缺中心村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上海经济区直接腹地?杭州湾两岸v字型城镇连绵区组成部分之一一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2发展条件分析?杭州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州市市域南部的经济增长极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强化中心?点轴带动?梯次发展?网络结构?网络结构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3城镇发展战略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东西两个经济区?西部经济区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经济的向心性为特色为特色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4城镇经济区划分?东部经济区以县域副中心市新市镇为核心以经济协作和外向性为特点形成商贸水乡旅游外向型工业为主具有水乡特色胡的经济区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人口分布东密西疏以机械增长为主自然增长缓慢?2010年总人口达46万万2020年达49万2020年达49万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5城市化水平的预测?混合型城市化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为主城镇人口构成多元化?2010年达472020年58德清县城镇体系规划?划分为四个等级一级
五、城镇体系规划案例分析
关于做好农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Hale Waihona Puke 科技 墨向导 ◇ 论坛◇ 科技
关于做好农村小城镇的开发建设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李晓燕 ( 登封市住房 和城 乡建设局 河南 登封 4 27 ) 5 4 0
【 摘 l]壮大小城镇 , g“ 发展新农村”是按照 乡业集聚, 地集聚 , , 基 商贸集聚 , 功能集聚 , 开发集聚等五种 集聚模式 , 科学制定 完善 小城镇布 局规划 , 大力推 进小城镇 “+ ” 1 4 工程 。是 以以小城镇为纽带实现城 乡 同发展 , 共 是对建设部 门的一种考验 。 【 关键 词】 城镇 布局 ; 规划 ;14 ; 同发展 “+ ”共
近年来 , 登封 市市委政府结合 实际 . 统筹规划 . 紧紧 围绕“ 大小 壮 在小城镇人居环境建设总量指标持续提高的 同时 . 相应 的人均指 城镇 , 发展新农村 ” 的发展思路 。 学制定完善小城镇 布局规划 。 力 标有升有降 . 科 大 个别人均指标甚至呈明显下降 的趋势 。截止 2 0 年 . 0 6 全 推进小城镇 “ + ” 1 4 工程 , 形成了分 区明显 。 配套完善 , 功能齐全 , 集 市建制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为 2 . %。 相对 O 6 与此同时 , o 小城镇排水管 网 中. 环境优美 的农 民新型聚居形 态 . 推动 了我市 小城镇 建设 的健康 快 多为简单混排水道 , 无法实现雨污分流 。 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数量 不足 。 速发展。本 文将结 合登封市 的小城镇建设情况 , 拟对新形势 下的我市 2 城镇建设投资乏力 . 4 农村小城镇 的开发建设与管理进行探析 当前 , 国家正在大 力推进 乡镇 财政体 制改革 , 实行 “ 乡财 县管 乡 用” 制度 。 政府 已不再作为一级财政主体。 当前的财政制度下 , 乡镇 在 1,城镇开发建设与管理 的开展情况及成果 _、 J 乡财县管 ” 标 已经实现 . “ 目 但 乡用 ” 目标难 以落 实 。 乡镇财政增长 部 伴 随着城镇 化进程 的推进 .我市小城镇发展也 谱写着壮美 的篇 “ 市) 小城镇仅余 的财 力根本无法满 足 章. 在引导城镇化 健康发展 、 妥善处理城乡关系 、 改变城 乡二元结 构中 分与土地出让收益多为县( 截 留 , 事权开支 。 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捉襟见肘。 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了丰硕 的成果。 取得
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
面 将 已有的模 式划 分为 五种基 本模 式 。
一
比例 由原来 的三 比七 ,变为 七 比三 。这 三个 地方 有 四百多 个乡
镇, 其中的9 0 %都 已经成为 年产 值过亿 的乡镇 。 其中 更是有 产值
、
工 业 带 动 型
工业 推动 型城镇 , 有 的是 以原来 的乡镇企业 为依托进 一步发 过亿元 的村 。 这 些 乡镇 企业 是苏 南地 区小城镇 的主 要推动 力量 。 展 而来 的, 这些 小城镇 原来就有 工业基础 , 在进入 新世纪 以后 , 进
一
二、 市场 带动型
步调整 发展方式 , 乡镇 企业进一 步繁荣 , 工业基 础进一 步巩固 ,
市 场推动 型主 要是 以商 品流通 企业 呈区 域性 聚集 为典 型特
便 有“ 无商不 城镇” 一 说, 我 们 的湘 西现 在保 留下 形 成 了工业 为主 的小城镇 。 有 的是 新兴工 业小 城镇 , 其工业 在新 征 。纵 览古今 ,
类 同或 者相 同 的地 方 。 如果 我们进 一步 归纳 , 可 以把 这二十 多种
了传 统的城 乡企业 的分 工 。上 世纪 九十年 代 , 无锡 、 常州和 苏州
模 式 归纳成 几种 基本 的发 展模 式。本 文 依据小城 镇 的优势 要素 等地 的乡镇 工业企 业的产 值就 突破 了 2 O o o亿 , 占整 个江 苏乡镇 资源及其 组合方 式、 小城 镇的产业 结构和 本地体 制性环境 三个方 企业产 值 的的 7 O %多 。乡镇企业 与 本地城 市 的工业 企业 的产值
本 文通 过归纳 小城镇 发展 当中形成 的五 种模 式 , 以期 为回答 这一 问题 作 一些有益 的探 讨 。
张松:不同小城镇发展战略重点
小城镇规划与建设管理期末论文《不同小城镇发展战略重点比较》学校: 山东师范大学学院: 人口·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07级姓名:张松学号:2指导老师:李颖学期:2009-2010学期时间:2010年6月26日不同类型小城镇发展战略重点比较山东师范大学 2007级张松 2【摘要】:基于自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不同,将我国小城镇划分为六大地区、五种类型。
论文从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内涵和经济发展主要模式的理论研究着手,提出我国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主要模式,重点研究了我国在从温饱型向全面小康型社会转型时期的六大地区不同类型小城镇发展的动力与机制,以及不同小城镇发展战略重点。
【关键词】: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小城镇动力机制发展战略重点一、基于小城镇发展研究的区域和类型分类1.1不同地区的小城镇划分由于自然、经济和现代化水平等条件的不同,我国小城镇表现为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特征。
综合我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区域为基础及各地区现代化水平的划分,根据小城镇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推动其发展的动力机制条件,研究将全国的小城镇分为东北、东部沿海、中部、西北、西南、华北等六个区域。
1.2不同类型的小城镇划分由于自然、区位、经济、社会等条件的不同,各个小城镇表现为不同的职能特征类型。
总体而言,小城镇可以按照自然地理特征、职能定位、空间形态及发展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小城镇动力机制研究的重点在小城镇的职能上,并根据小城镇职能及发展的经济动力模式,把小城镇分为五类。
主要有:综合型小城镇,社会实体型小城镇、经济实体型小城镇、物资流通型小城镇、其他类型小城镇。
二、小城镇发展动力机制内涵2.1小城镇发展动力解析■小城镇发展动力三个基本因素小城镇发展的动力因素可分解为三个基本因素:资源、区位、政策。
小城镇的发展都可以表现为这三个因素中的某个或某儿个的作用,不同的因素组合或比例配置形成了形式各异的发展模式或“特色经济”。
1.资源资源是一个先决条件,小城镇的发展首先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源条件。
“十二五”要提倡五种发展新模式
“十二五”要提倡五种发展新模式 十二五要提倡五种发展新模式陈永昌黑龙江省科技经济顾问委员会, 哈尔滨 150001 文摘编号 1005-913201012-0003-摘要学习中央十七届五中 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精神,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 出调整经济结构这个主题,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 展应提倡五种新模式注重调整结构的协调式发展;注重分配公平的共享式 发展;注重改善民生的和谐式发展;注重生态环保的绿色式发展;注重体 制改革的创新式发展,注重体制改革的创新式发展。
关键词十二五;发展新模式中图分类号 210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005-913201012-0003-02 学习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十四次全会 精神,要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调整经济结构这个主题, 结合黑龙江省省情,十二五注重体制改革的创新式发展期间,经济社会发 展应提倡五种新模式,注重五种新导向。
一、注重调整结构的协调式发展结构与发展是因果关系,结构决定发 展的潜能和后劲。
十二五期间,从省情实际出发,黑龙江省应注重调整四个结构,加快 四个发展。
一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黑龙江省受计划经济影响,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国有经济比重高,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一直是困扰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短板和瓶颈。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新 36 条,让民营经济进入一 些过去不敢进、不许进的行业,比如军工、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 这是历史上的新突破。
黑龙江省应抓住这次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研究出台组合政策,加 快扶植民营企业发展。
以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十二五期间,要放手激活民间投资,放量发 展民营中小企业,使黑龙江省的民营经济占的比重由现在的 43 提升到 60 以上。
二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黑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为一产农业大,但大而不 强,缺乏农产品深加工;二产工业大,但大而不优,产业层次低,技术不 优化;三产现代服务业太小,贡献率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城镇发展的五种模式分析作者:曾小龙来源:《法制与社会》2013年第01期摘要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当前中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绕不过的一大主题,各地的小城镇建设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本文通过归纳小城镇发展当中形成的五种模式,以期为回答这一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城市管理作者简介:曾小龙,中共岳阳市委党校管理教研部讲师。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1-206-02我们在进行小城镇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对小城镇的发展模式进行考察,以便找准我们的横向定位,从而使我们的小城镇建设工作有更为明确的方向。
我国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中,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形成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现在提出来且具有代表性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有二十多种,并且这二十多种模式有类同或者相同的地方。
如果我们进一步归纳,可以把这二十多种模式归纳成几种基本的发展模式。
本文依据小城镇的优势要素资源及其组合方式、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和本地体制性环境三个方面将已有的模式划分为五种基本模式。
一、工业带动型工业推动型城镇,有的是以原来的乡镇企业为依托进一步发展而来的,这些小城镇原来就有工业基础,在进入新世纪以后,进一步调整发展方式,乡镇企业进一步繁荣,工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工业为主的小城镇。
有的是新兴工业小城镇,其工业在新世纪后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乡镇企业是这些小城镇的第一推动力。
有些地方是乡镇企业逐渐聚合起来而形成的。
这些小城镇的第三产业主要是由当地的工业企业发展带动起来的,第三产业发展起来以后又进一步促进了当地小城镇的发展。
简言之,这一小城镇发展模式主要就是由于连片的乡镇企业发展而来。
归纳起来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小城镇的工业发展推动了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乡镇企业要发展,总是会千方百计地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这是乡镇企业的必备条件。
如平江的伍市镇就是典型,他们为了让乡镇企业能够发展得更好,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升级,也通过各种途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力度。
第二,随着工业在小城镇安家落户,当地的第三产业也随之发展起来,当地的经济也就会有不同的局面。
当企业的越来越多地在当地聚集,小城镇的从业人员也就随时增加。
这些从业人员的增加也意味着需求的增加,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也随之发展起来。
商业服务、维修服务、交通服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和教育培训等等都随之被带动了起来。
从而吸收了更多的农村富余人员进入到第三产业里面来了,进一步完善小城镇的各项功能。
近来,我省的工业园区很多依托乡镇而较快发展起来了,我们因势利导,进行适当的政策调整,把有条件的地方发展为小城镇是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
我们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江苏以南地区的小城镇发展之路,是工业带动当地城镇发展的典型。
苏南地区密集聚集着许多乡镇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把小城镇的发展推向繁荣。
苏南地区的地理位置是优越的,历史上工业较为发达,新中国成立以后,苏南地区的乡镇经济实体大为增加,也大为增强。
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对地方进行了适当分权,地方有了更加自主的管理权限,苏南地区借助行政手段和经济实力,在辖区内动员了大量的人、财、物等资源,以乡镇企业的发展为切入点,把工业发展起来了,打破了传统的城乡企业的分工。
上世纪九十年代,无锡、常州和苏州等地的乡镇工业企业的产值就突破了2000亿,占整个江苏乡镇企业产值的的70%多。
乡镇企业与本地城市的工业企业的产值比例由原来的三比七,变为七比三。
这三个地方有四百多个乡镇,其中的90%都已经成为年产值过亿的乡镇。
其中更是有产值过亿元的村。
这些乡镇企业是苏南地区小城镇的主要推动力量。
二、市场带动型市场推动型主要是以商品流通企业呈区域性聚集为典型特征。
纵览古今,便有“无商不城镇”一说,我们的湘西现在保留下来的城镇,无不是商贸集中之地。
小城镇最开始的功能主要是商贸交易之所,并且主要交易的是普通商品和农副产品两种。
商业的集中之地也就渐渐成为一个小城镇的所在。
近些年来,在我们的湖南有很多的小城镇在商品的集中流通中发展起来了,并逐步走向兴盛。
现在很多商业小城镇形成了以特色商品为龙头的专业商品市场,在更高一个层次上发展起了商业流通市场,对更高一个层次的需求做出了有效回应,从而得到了规模效益。
在特色商品的基础之上,建立起资金和信息渠道,并且让服务、科技和基础设施得到有效保障。
例如,浙江省绍兴市的柯桥镇,以纺织品交易流通而全国著名;江苏省的张家港市的庙桥镇成为毛线衣集中交易地;浙江省湖州市的南得镇因为发展家具市场而闻名东南地区;河北省沧州市的泊头镇是因为木材和钢材交易的兴盛而发展起来的;广东地区的顺德市和中山市等地的很多镇在家用电器贸易方面已经成为全国的商家的必去之地。
市场带动型小城镇代表着在浙江温州小城镇的基本发展之路。
我们考察温州小城镇从无到有的发展轨迹,可以发现,大多与本地的市场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浙江省温州有很多市场带动型小城镇的典范,主要是工业品、农贸、编织袋、干鲜果、建材等等为特色,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商户来此进行交易,把温州的各个县区和乡与全国的广大市场连接沟通起来。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小城镇的发展之路是以商业经济的发展带动起来的,并且这些商业企业是非公有制为主体的。
商品市场发展起来后,各项配套设施也随之配套发展起来,成为功能齐全的小城镇。
“小商品造就大市场;小城镇里有大战略”是这一小城镇发展之路的基本思路。
三、卫星型“近水楼台先得月”是卫星型小城镇的最大特点,这些小城镇是因为在大城市的周围,借助大城市的辐射功能发展而来,一般而言它们在大城市的五十公里辐射圈之内,有人形象地说这些小城镇是大城市伸向农村的“触角”。
进一步来讲,这些小城镇离大城市的远近是不同的,所受辐射的程度也会有差异,我们可以进一步把其分为卫星型和城郊型两类。
离大城市在30公里以内的我们称为城郊型,受大城市的辐射是非常密集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城乡结合部,这些地方往往是大城市的农副产品供应的基地。
湖南省长沙市周边的很多小城镇是典型的城郊型小城镇,这些小城镇位于省会周边地区,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有些小镇在供应城市的蔬菜及其他农产品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往往蔬菜的种植以及牲畜家禽的养殖是这些小镇的特色。
城乡结合部有可能发展为大城市的一个部分。
离大城市在三十公里以外且不超过五十公里的小镇我们称其为卫星型小镇。
这些小城镇是因为大城市的辐射功能而发展起来,但其所受辐射较城乡结合部要小很多。
这些小城镇为大城市的住房、环境和交通分担一些压力,承担起大城市的扩展功能。
例如,在北京的东边有个地方叫燕郊镇,这个地方对北京市的产业扩展以及人口分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卫星型小城镇。
北京的很多投资在北京市内难以立足,却在这里找到了安家之所,燕郊镇也充分利用了其良好的区位优势顺势发展了起来。
卫星型小城镇其未来的趋势是两个方面:一是发展为小城市;二是变为城乡结合部,成为城郊型小城镇。
城市化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进入到所谓的逆城市化阶段,即城市的生产要素转向城市近郊。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我们现在慢慢进入到了第二个阶段,小城镇将会依托大城市而大有可为。
值得指出的是,我们的交通、科技和通讯在日渐发达,城市的辐射能力会不断增强,上面所说的30-50公里的距离这一定位必将有所变化,将会有所增加。
四、农业带动型以农业产业化为推动源是农业带动型小城镇的主要特点。
农业产业化其实是以市场为中心,用产业化的形式来替代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将农业的生产、销售、消费等各个环节连结起来,以农户为基础,以农副产品为依托而形成的产业链。
这种小城镇发展的方式的关键点在于,龙头企业建在镇上,市场也建在镇上,也就是一个农业产业化向镇集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带动了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在有着较好的农业生产的农业区,依托本地的农业优势,特别是农业自然资源优势和本地的特色农业产品优势,大力提高本地的农业产业化水平。
着力做好农副产品的加工、保鲜、仓储、运输和销售,从而实现农业产业化,进而带动本地的小城镇发展。
这一模式是以农业商业化为基础,有自己的骨干龙头农产品,把当地的农产品生产和外面的市场有机结合起来,使当地的农业走上产业化经营之路,让生产、加工和销售紧密结合在一起。
在山东的很多小城镇有着非常丰富的农产品种类,对农产品进行劳动密集型及高附加值的加工提供了广泛的机会,很多的小城镇抓住这样的机遇把农产品加工做起来了。
例如,以煎饼的生产为龙头的楼德镇、以食品加工为龙头的旺庄镇、以农业工艺品为龙头的林家村镇、以木鱼石茶具为龙头的万德镇等等。
五、旅游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凭借其旅游资源而发展起来的。
如湖南岳阳平江县的福寿山镇就是根据其丰富的山水资源,发展起漂流、避暑等旅游产业,从而带动本地的城镇建设。
据有关专家测算,每直接增加一个旅游业的从业人员,就会给社会增加5个其他的就业机会;每年增加旅游收入方面的一个单位,本地的GNP会随之相应地增加四个单位。
而且,旅游业繁荣起来了,当地的餐饮、交通和服务等也会迅速地发展起来。
相应地会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值,增加相应的就业人员,拉动周边人员向这些地区聚集。
从而完成纯粹的农村向小城镇转变。
武当山、黄山市、武夷山和衡山等等城镇的发展无不与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六、结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四点:一是发展模式是多样的。
一个小城镇从萌芽到发展成熟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过程,很多时候是各种因素综合起作用的结果。
需要充分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来促进当地小城镇的发展与建设。
二是区域性是小城镇发展不可忽视的因素。
上文提到的五种模式对我国小城镇发展与建设都是具有启发性意义的,是我们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的榜样,但我们一定要注意到这些小城镇的区域性特征。
不管是哪一种发展模式,其示范意义只对具有相同和相似条件的地方有效。
我们不能认为上述模式在全国具有无限推广的可能性,因为各地的区位有着很大的不同。
三是各种发展模式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产业。
具有较好经济实力和较好区位的地区,可以选择资本密集型的第二产业来作为其推动产业,建设和开发工业小区以及建设商业街区、综合大市场等。
至于经济实力不佳的地区,第二产业可能一时还难以发展起来,则多以第三产业作为突破口来推动小城镇的建设。
四是选择何种小城镇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小城镇建设的成败。
不同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小城镇发展的结果,但这些因素有主次,我们选择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就是找到主要因素。
我们需要结合本地的情况,对小城镇发展之路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考量小城镇的各方面因素是选择适合各地小城镇发展之路的基础,如果这步工作做好了,则能有力地推进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反之则是南辕北辙。
我们应该看到,小城镇的发展轨迹既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更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