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国外小城镇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将特色小镇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周边区、城市近郊区三种,针对不同地区研究特色小镇功能定位问题。

在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发展路径,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大要素:环境、产业、文化、制度。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1 引言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

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特色小镇的“特色”丰富多样,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已经规划的部分特色小镇还未开始就已显颓势,而且定位不明、千镇一面。

一些地区“填湖削山”的发展方式既破坏生态环境,也违背了特色小镇的设计初衷。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载体,其规划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产业特色等等,后期的管理、运营、维护也不可忽视。

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因此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特色小镇的概念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主要特征是资源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地域特征突出。

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而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国外小城镇转型较早且成功案例较多,对特色小城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城镇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功能不尽相同。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下

小城镇发展模式和规划下

安徽西递、宏村 ——活的古民居博物馆 始建于北宋皇佑年间,发展于明朝景泰中叶,鼎盛于清朝初期。历经八百余年,浓缩了中国传统农业文明的持续发展的成就,是中国村镇中第一个世界文化遗产。 神奇的人工水系独出机杼,开仿生学先河。 民居、祠堂、牌坊保存完好,秉承宗祠文化。 楹联、牌匾彰显徽商儒雅,石雕、漏窗寄托农家情怀。 西递宏村,是明清民居的博物馆,更是今天人与自然结合的典范。1999年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十四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上,安徽省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以其保存良好的传统风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这是黄山风景区内的自然与文化景观第二次登录世界文化遗产目录,也是中国继北京后第二座同时拥有两处以上世界遗产的城市,同时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把民居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上海金山区定位:“上海国际化工城” 大连旅顺口区定位:“现代化园林旅游城区” 广东花都区定位:“广州市工业发展区”
国际著名城市定位 水上之都威尼斯 港口之都鹿特丹 建筑之都罗马 音乐之都维也纳 时装之都巴黎 啤酒之都慕尼黑 狂欢之都里约热内卢 论坛之都达沃斯 会展之都汉诺威
一些经济开发区定位
国内一些城市的定位案例
北京定位:国家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中心,世界著名古都和现代国际城市。 上海定位: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和航运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 广东定位:国际城市(国家级中心城市)、中国南方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省会。 合肥定位: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区域性交通枢纽;长江中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
旧城改造开发模式
新旧独立模式 是最常用的旧城改造模式。但这种模式开发的前提是在老城附近必须有合适并可供开发的地块。 博物馆模式 对历史区域进行博物馆式保护和更新修缮。能有效保护原有历史区域建筑及文化的完整性,使其保持原有特色和生活方式,是欧美等先进国家最常用的旧城改造模式之一,但这种改造模式有相当大的局限性。 外旧内新模式 保持历史区域建筑的外部原有风貌,但对其内部进行规划周密的现代化改造。较为创新,商业化程度较高,局限性较强,改造成本高昂,只适合小范围的改造。 文化复制模式 对整体风貌具有地方特色的旧城区域,实行整体区域的全面重建,使重建后的城区能以新的形象重新展示和再现该城区的历史和文化。属于理想化模式,实际上很难把握最终效果。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林 场布 局 , 抑 制 了林 区城 镇 化 的发 展。 第 三 阶段 , 上 升 阶 村 , 全长 约 5 0 0公里 , 为大兴安岭地 区城镇 分布 相 对集 中的 段: 2 0世纪 9 0年代 。 这一 时期 , 随着 林 区木材 的生 产 , 木 轴带 。两核 : 神 州北 极体验 旅游 区、 加格达 奇旅 游综合 服务 材 加 工业 、 多种 经 营业 的发 展 , 林 区城 镇基 础 功 能进 一步 区。 两区: 呼 中森林 生态旅游 区、 兴安 民族 文化旅 游区。 这样
得 以完 善 , 农村 和林 场 人 口开始 流 动 , 城镇 人 口 的 比重逐 就形 成 了一种旅游 引 导的发展模 式。 我们可 以把 它叫做旅 步增 加 , 城镇 化发展 呈 现新 的势头 。 第 四阶段 , 快速 发展 阶 游 引导的新型城镇 化 ,就是 以旅游带 动下 的泛 旅游 产业 集
步 实现 城 乡基 础 设 施 、 公共 服 务 、 就业 和 社 会 保 障 一体 化
的生 态型 花 园式新林 区 的特 色城 镇发展 模 式。 1大 兴安 岭林 区特 色城镇 化发展 模式 的构想 发 展 新 动 力 的 重 要途 径 。 本 文从 发展 模 式 和 对 策 两 个 方 面 对什 么 样 作 为林 区来 讲 , 多路径 多驱 动 的发展 方式是 适合林 区 的小 城 镇 发 展 模 式 最 适合 林 区经 济 社 会发 展 的角 度 进 行 了深入 的 阐 经济 转 型体 制 转轨 的发展 现 实的。 在借 鉴省 内外城镇 化 发 述和 分析 。
城 镇 化 是 我 国 经济 增 长 的 巨大 引 擎。 大兴 安 岭 林 区作 为我 国最 大 的 国有 林 区 ,建 设具 有林 区特 色 的 小 城镇 并 使 之 成 为 拉 动 区 域经 济 的 动力 , 既是 摆 在 林 区 人 面 前 亟待 解 决 的 问题 , 也 是 探 寻 林 区 经济 社 会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

浅谈小城镇发展建设模式摘要: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比历史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本文讨论了五种在部分可行的小城镇发展模式,并以东北地区以及江苏地区的几个小城镇的发展为例证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范例;1.引言在过去的20多年里,我们国家城市化进程的速度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快。

这也使得在经济建设中快速发展的工业大大增加了城市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在沿海地区。

据不完全统计,现今有超过5亿的人口生活并工作在城市里。

小城镇也已经被深深地卷入到这一发展的大潮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的发展,这些小城镇发现他们也必须有能力为不断增长的现有居民和新增人口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和社会保障及各方面的配套服务。

2.制造业型的小城镇该小城镇的特点是距制造业发达城市企业距离较近,又有着便利交通运输的条件,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完全符合小城镇经济发展划分的原则,使得这种类型的小城镇可以按照该模式来制定发展规划。

在奠定了小城镇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以后,小城镇自身还要具备以下条件:(1)要保证具有充足的土地可供工业开发用。

为将来的工业土地的使用和开发能够适应工业发展的需求做好规划。

通过对小城镇的企业进行调查,收集它们将来的投资发展计划等信息是否符合相应城镇发展模式的要求。

(2)开发连接市场的交通:建设或改建连接生产地区到公路和高速公路,以及通往附近城市的道路,是为了将本地产品运到那儿出售,也使那儿的原料方便运进本地。

如果这种道路的一部分不属于本地的界线,那就需要和县政府或地区政府协调,促进这种道路的建设。

范例代表:营口的沿海产业基地规划总面积为300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180平方公里,起步区67平方公里,其中主体区域44平方公里、冶金重装备区18平方公里、沿海物流园区5平方公里。

主体区域分产业区和城市区。

1. 产业区。

产业区分装备制造产业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化工产业区、轻型产业区、中国五矿集团营口产业园、富士康科技集团营口科技园、冶金和重装备工业区等。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关键词:特色小城镇发展模式对策研究大兴安岭林区开发建设较晚,自1964年开发建设以来,因为产业结构计划性强,自然产业比较少,所以城镇人口比例较大,占总人口的90%。

城镇化建设是伴随着开发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创建阶段:1964年-1978年。

这一时期,城镇建设的重点方向是先山上后山下,先生产后生活,先路电后房舍,城镇格局基本形成。

第二阶段,不稳定阶段:20世纪80年代。

改革开放之后,林区经济快速发展,城镇人口增多,城镇化进程加快。

但是林区的开发过程中遵循”以场定居”追求小而全的林场布局,抑制了林区城镇化的发展。

第三阶段,上升阶段:20世纪90年代。

这一时期,随着林区木材的生产,木材加工业、多种经营业的发展,林区城镇基础功能进一步得以完善,农村和林场人口开始流动,城镇人口的比重逐步增加,城镇化发展呈现新的势头。

第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

截至2009年底,林区经济在迅速发展,伴随村屯撤并的整合过程,全区城镇化水平达到90%。

逐步实现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的生态型花园式新林区的特色城镇发展模式。

1 大兴安岭林区特色城镇化发展模式的构想作为林区来讲,多路径多驱动的发展方式是适合林区经济转型体制转轨的发展现实的。

在借鉴省内外城镇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吸取其教训的基础上,立足于大兴安岭林区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探索适合大兴安岭的城镇化发展模式。

1.1 以旅游为驱动力的新型城镇建设城市建设与旅游业最终目的都是要繁荣城市和地区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要将旅游规划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实现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一体化。

有利于旅游业和城市经济的共同繁荣。

大兴安岭林区依托不同片区资源分布特征,结合旅游市场需求,构建“一轴两核两区”的空间布局。

一轴:加-漠旅游组织服务轴,南至加格达奇,北至漠河北极村,全长约500公里,为大兴安岭地区城镇分布相对集中的轴带。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

浅谈小城镇的发展模式摘要: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合理利用和节约土地资源、水资源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协调推进,多元化战略的城镇化道路。

我国虽然疆土辽阔,但人口众多,人均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巨大,因而发展大中城市意义重大。

关键词:小城镇;发展模式abstracts:china is a resource-poor countries. rational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land resources, water resource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should take the large, medium and small cities and small towns and common development, coordinate the promotion of th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of urbanization. although the territory of the vast country, but a large population, per capita land resources are very limited, the enormous pressure of surplus labor force,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cities is significant.key words:small towns;development model中图分类号: f29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相关概念小城镇主要是指区别于城市和农村村庄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主要由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人口所聚居的社区,即包括了行政部门正式批准、具有镇建制的建制镇和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及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长株潭城市群连绵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连绵区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对策研究

sa wsn hn Zu a ci 一 mlt n iCag h。 n i s lo - T t e 【 ew r 1 hn Zu a c e;Te K y o s ag h- n i s h d C - T
k d e j “
TU% 4

s o un e m ea u tr
: 丢 妻 r 罢 :

. .
经为发, 农进大 1.。 游 开发 型 济出点 导民入 等 旅 引 市场 , 进一 步 提 高 农 产 品 的商 品 3

城 发 研 3 0 年1 rntiV . o 0 市 展 究1卷26 期UaSdso1N.26 0 b ue 13 10
维普资讯
析, 确定 小城镇 的支 柱产 业和 拳头产 品 , 突出小 城镇 的产业特 色 ; 次要 尽 量保 持小 城 镇 原 有 的合 理 格 其 局, 以及 小城 镇小 巧近人 的规 模尺 度 , 环境 优 美 的山 水 风光 、 自然 亲切 的 田园气 息 都 可 以巧 妙 地 利用 以

行 政 区划等 因素条 件各 异 。在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连 绵 区 小 城 镇 建 设 中, 探索 出各 具特 色 的发展模 式 : 集 。人 口的聚集 又进 一步推 动 了 交 通 、 息 、 融 、 饮 等 服 务 行 信 金 餐 业 和相关 产 业 的 发 展 , 进 了 生 促
长 株 潭 城 市 群 连 绵 区小 城 镇 的 发 展 横 式 和 对 策 研 究
疆j l 麓 | |j满 、釜
山镇等 。
14 商 贸 市 场 带 动 型 .
关系 , 才能使 之 健 康 、 理 地 发 展 。另 一方 面 , 城 合 从
镇体 系看 , 小城镇 属 于城市 范 畴 , 城市居 民点 中最 是

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小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生态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体 到 个 别 的学 校 别 的地 方 有 可 能 不 太 符 合 所 学 校 个 地 方 的 情 况 但 总体 上 它 是 要 保 证 我 们 整 个 高 等 教 育 健 康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所 以 它 是 个 有 力 的保 障 对 计 划 和 管 理 我 们 要 认 真 正 确 地 来 对 待 二 是 要 保 证 招 生 质 量 招 收 的 学 生 定 要 符 合培 育的 要 求 在招 生 过 程 中不 能盲 目地 为 了 完成 计 划 降 低 招 生 质 量 还 是 要 保 证 我 们 招 收 的新 生 能 满 足 我 们 学 校 专 业 培 育 的 要 求 三 是 要 调 整 招 生 结 构 在 给 予 地 方 定 招 生 权 限 的基 础 上 国 家 对 全 局 性 的 问题 还 是 要 行 使 宏 观 调 控 的 手 段 尽 可 能 结 合 市 场 需 求制 定 计 划 尽 量 避 免 招 生 计 划 数 和 报 名 数 的倒 挂 现 象 四 是 效 益 自主 转 变 观 念 尽 量 避免 片 面 追 求 经 济 效 益 的倾 向 不 要 把 高 等 体 育 院校 或 者 是 继 续 教 育 当 成 种 赚 钱 的机 器 和手 段 对 于 普 通 高校 而 言 各 级 各类教 育 形 式 都有 要 明 确 各 自的定 位 明 确 各 自的 目 标 和 方 向 统 筹 规 划 调 发 展 最 大 限 度地 发挥 高等教 育资 源 的 优 势 2 4 以 质 量 优 劣 为 标 准 对 办 学单位 调 整招 生 政 策 设 计 与 建 立 学 校 自主 发 展 与 政 府 评 价 监 控 互 动 式 管 理 机 制 是 高 等 体 育院校 招 生 制 度 竞 争 的有 力 筹 码 也 就 是 以 教 育 质 量 优 劣 为 标 准 在 政 府全 面 评 价 与 监 控 之 下 鼓 励 招 生 学 校 自由发 展 公 平 竞 争 优 胜 劣 汰 政 府 对 办 学 和教 育 质 量 制 定 量 化指 标 进 行评 估 根 据 评估 的结 果 宏 观 调 控 各 学校 招 生 指 标 招 生 政 策 向教 育 质 量 优 秀 的办 学 机 构 倾 斜 给 教 育质 量 优 秀 的 学校 增 加 招 生 指 标 对 那 些 教 育 质 量 低 劣 问 题 多 多次 整 改 仍 不 见 成效 的学校 实行 招 生 指标 限 制 从 源 头上 抓 起 来 提 高 整 体 办 学 质 量 提 高社会 声誉 2 5 加 强 高 等 体 育 院校 招 生 考 试 的 理 论 研 究 重 视 和 加 强 高等 体 育 院 校考试 理 论 研 究 对 学 生 体 育 教 育 的 健康 有 序 发 展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高 等 体 育 院 校 招 生 考 试 理 论 需 要 研 究探 讨 的问 题 很 多 这 可 借 鉴 发达 国 家高 等 体 育 院校 招 生 考试 的成 功 经 验 方 面 的 研 究 成 果 既 可 以 丰 富 我 国 成 人 教 育 理 论 研 究 也 将 对 高 等体 育 院校 教 学 起 到 定 的 指 导 和 促 进 作 用 尤 其 对 我 国 高 等 体 育 院 校 统 招 生 考 试 制 度 的 进 步 改革 和 完 善 对 规 范 我 国 高 等 体 育 院 校 招 生 考试 市 场 将 提 供 科 学 的 理论依 据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际紧密结合。如果从较大区域范围来看 , 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水平不同、 条件不 同、 向不同 , 方 这些传统的 单一分类与发展模式研究往往就比较牵强。同时 , 随着小城镇发展动力的转变, 以农村工业化为主导的 发展道路 已落伍 , 从而使传统分类方法与发展模式研究不再适应新时期小城镇发展的需要。 一 L7 瑚 2H J 本文采用多因素空间叠置的方法 , 力求使小城镇的分类和发展模式能够在空间上得 以落实 。首先 , 考虑到中心城市对小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 正逐渐成为小城镇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 选取城镇空 间组织关系作为空间划分的依据之一 , 到四种城镇空间组织类 型。其次, 得 根据陕西省 的自然生态条 件, 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生态区 ; 然后 , 2 1 年相关统计资料 中选取 2 从 01 O个指标 , 对陕西省 1 0 0个城镇进 行计量分析 , 得到小城镇发展 的区域基础——市县( 的综合排序 。最后 , 区) 对上述三个结果进行空 间
类, 大致 可把 陕西省 小城镇分为 中心城市带动型、 自组 织发展型 、 落后地 区引导发展型三种类型 , 并在发展模 式 选择与实施等方面做 了探 讨 , 为政府决策提供 政策参考。
关键词 : 西省.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0 54 (0 2 0 0 2 0 0 8— 6 5 2 1 ) 1— 0 2— 7
表 1 2 1 陕西省各 地市小城镇及人 口分布状况 0 0年
2 陕西省小城镇 的空间分类
过去小城镇的分类和发展模式研究往往过分关注于小城镇 自身的特色 , 诸如农牧型 、 工业型、 商贸
型、 旅游型等。不可否认 , 这些经验对具体小城镇发展具有 一定的指导意义 , 然而却并未与整体空间实
1 陕西省小城镇发展概况

小城镇的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小城镇的旅游城市化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甘井子区为例

延 的首要 站点和 承接 地[ 1 ] 。甘 井子 区作 为 大连 市 西 部 主城 区同 时又 处在 城 市 的边 缘 区,是
连 接核 心城 区与旅 顺、金 州 、开发 区等 的纽 带 ,是 大连 城 市 空 间拓 展 的 重要 环 节 。 以大连
市甘 井子 区为例 ,从地 理 学综 合分 析 的角度 ,运用 文献 分 析 法 结合 甘 井 子 区城 市化 及 旅 游 业发展 现 状 ,对 其旅 游城 市 化发 展 的 动力 机制 及 发 展模 式进 行 了研 究 ,对 发展 过 程 中存 在 的问题进 行 了探 讨提 出 了相 应 的对 策 ,为相 类似 地 区的城 市规 划建设 提供借 鉴 。 关 键 词 :小城镇 ;旅 游城 市化 ;大 连 市甘井 子 区;研 究
究 角 度 ,对 “ 旅游 城 市 化”这 一 概 念 及其 内
1 旅 游 城 市 化 概 念 及 内涵
国 内对 于 “ 旅 游 城 市 化 ” 的 研 究 正 式 起
涵进 行 了 界 定 。 笔 者 较 赞 同 旅 游 城 市 化 是 把 旅 游 作 为 一 种 推 动 人 类 社 会 的 经 济 转 型 、社 会 变 迁 和 文 化 重 构 的 动 力 来 推 动 区 域 城 市 化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2 0 1 3 年
第 3期
小 城 镇 的旅 游 城 市 化发 展 模 式研 究
— —
以大连 市 甘井 子 区为例
大连 1 1 6 0 2 9 )
李 欢 欢 ,李 雪铭 ,解 鹏 ,杨 俊
( 辽 宁 师 范 大 学城 市 与环 境 学 院

要 :随着城 市 空 间规 模 的不 断扩 大 ,城 市 边 缘 区域 自然 成 为城 市化 扩 展 和 蔓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小城镇发展模式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我国小城镇发展已形成工业主导型、商业贸易型、交通枢纽型、旅游开发型、历史文化名镇等几种模式,如何因地制宜的选择发展模式是未来城镇化道路的一个关键。

分析了不同模式的特点,东西部城镇化模式的差异性及影响不同模式的自然地理状况因素、社会文化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模式影响因素我国正处于城镇化的重要阶段,十八大报告指出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一致,良性互动。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差异较大,因此小城镇发展不能采用一条道路,必须因地制宜地选择小城镇发展模式。

1 我国小城镇目前发展的几种模式目前我国各地小城镇发展实践中形成了以下几种小城镇发展模式。

(1)工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是小城镇的经济发展主要由工业产值带动经济发展,最早是工农相结合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典型小城镇主要有东台市富安镇、建湖县庆丰镇。

东台市富安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创办了国家一流蚕茧市场,一直从收烘、缫丝、织绸、绢纺、服装垄断式服务,被国家定为省级的茧丝绸集团典型工业主导型的小城镇。

在支柱产业的带动下,以发展现代绿色建材、水泥、钢筋混泥土等为主导产品的绿色建材集团逐渐发展壮大起来,与茧丝绸集团共同构成全镇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

2011工业产值超过7亿元。

采桑养蚕生产解决农民就业8000多人,平均每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

近两年以来,已有近万名农民职工到小城镇上落户居住,有3000多户农民筹集资金3亿元建筑多片住宅小区和学校。

小城镇上人口由6000多人迅速扩展到1.5万人,形成了一个具有自身特色产业同时有带动周边村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小城镇。

建湖县庆丰镇近几年累计投入建设城镇基础设施7000多万元,开发有特色的建筑,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该镇近年来工业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手上有较充裕的钱来更好的建设自己的家园。

该镇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根据小城镇自身自然地理状况和规划建设目标有益于工业发展的地段,坚决只用来发展工业,不做他用。

白沟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白沟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股和增发新股的方式来获得股权。
亩, 总投资达 1 5亿元 , 区工业企业 已达 7 0 入 0
多家 , 主要 以箱 包、 服装 、 辅材料 生产及 高 原
新技术产业 的开发 、 生产为主。 建成后 的工业 区将成为龙头工业企业 的集聚 点,成 为进一
步扩大开放、 吸引资金项 目的新载体。
别关注的问题。在管理层激励方案中, 关 职工和债权人代表的利益。最后, 可考虑
城管综合执法大 队, 实现 了人性化管理 , 使城 市 的舒适度、 发展空 间和吸纳力进一步增强。 二、 白沟产业发展路径 小城镇建设 是集经济 、 社会 、 环境等 因素 协 调发展 的系统工程 。它要注重与 当地主 导 产 业和支柱产业 相结合,与当地风俗 民情 相 结合, 与传统产业相 结合 。 支柱产业 的良性发
条是其最大障碍, 该条款规定“ 公司不得 治理结构。目 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 前, 收购本公司的股票,但为减少公司资本 公司治理结构现状是g国有大股东主体 而注销股份或者与持有本公司股票的其 缺失、董事会结构不合理及监事会独立 他公司合并时除外” 。这实际上是限制了 性不强等。这就造成了实施管理层激励 不以注销为目的的股份回购行为。因此, 的过程中,董事会对于管理层的权利制 在实现全流通以后,由于上市公司对于 约失效,内部人’ “ 控制现象愈发严重。因 股权激励的迫切需要, 有必要对现行 讼 此, 在实施全流通后, 上市公司应积极改 司法》 该项条款进行修改, 例如允许在将 善公司治理结构。首先, 是要明确国有资 股份奖励给本公司员工时收购本公司股 产的主体,强化所有者对公司的控制与 票,并考虑限定收购的股份数量占已发 监督, 使之体现在对公司运作的“ 事前监 行股份总额的比例。而对于目前已经完 督、 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的全过程中。 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则可以考虑通过转配 其次, 要改善董事会的结构, 提高董事会

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产业+金融”发展模式研究随着经济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各业都在十分快速的发展,各地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因地制宜,分别制定了相应的规划,明确了特色小镇建设的目标、路径甚至具体对象。

但由于我国现有小城镇大多数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其产业结构、资金来源、人才引进、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

特色小镇建设如何贯彻新型城镇化的建设目标,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需要在理论研究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创新探索。

标签:特色小镇;产业;加金融;发展模式;研究1、特色小镇的基本特征新时期的特色小镇,应当具备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基本特征。

产业“特而强”:要求小城镇自身立足区位环境、资源禀赋、历史文化、产业集聚等特色,加快发展优势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保持产业的经济开放性和较高的生产效率,实现“错位竞争、差异发展”,打造优势产业发展新平台。

功能“聚而合”:要求完善小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并向广大农村地区覆盖,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各功能之间协调发展,使特色小镇留得住人才,避免“同质竞争”“特色一日游”等现象。

形态“小而美”:要求特色小镇全面体现“特色”开放空间,建筑风格、街道布局、绿化景观乃至整体生态环境等空间要素上充分体现地域元素和区域特色。

要避免盲目扩大城镇规模、过度开发房地产、因建设工业园区与城市连片而失去小城镇完整形态,要让小镇“看得见山水、记得住乡愁”。

机制“新而活”:需要在分类施策、积极探索和总结推广的基础上推进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

释放美丽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关键靠体制机制的创新,如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制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建立健全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创新特色小镇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发起建立分区域、分产业的建设基金;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扩宽融资渠道。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武宣县二塘镇为例

我国小城镇建设中乡村发展模式研究——以广西武宣县二塘镇为例
展基 础 、 实现农 业现 代化 、 产 业 化 的现 实 亩新增 耕地 率 3 . 5 8 % .可 新 增 耕 地 9 2 6 . 2 城建用地与耕地保持平衡得 到保障 . 为乡 村 发 展 和 城 镇 化 做 出 了贡 献 。
二、 以“ 新型工业反哺农 业” 完 善 乡 村
需要 : 二 是 城镇 化 过 程 中确 保 各 方 利 益 得 亩 , 比 该 镇 现 有 城 区 面 积 多 3倍 以 上 。 到保 护 . 社会 公平 、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实 现 的 2 . 耕 地规划 连片 . 水利 交通基础设施 迫 切需要 。 从现实来看 . 根据《 武 宣 县 人 民 完 善 , 提 高 了耕 地 质 量 , 优化了耕地 布局 . 政 府 办 公 室 关 于 印 发 武 宣 县 桂 中 农 村 土 方 便 了现 代 化 经 营 。 该 县 土 地 平 整 工 程 资 办发『 2 0 1 0 ] 1 9 0号 ) 文, 主 要 目标 定 在 “ 土 2 5 %, 投入 资 金较 大 。 项 目完 成 时 可 建 成 地 整 治 和城 乡建 设 用 地 增 减 挂 钩 ” 、 “ 增 加 2 0 . 6 2万 亩 农 田水 利 基 础 设 施 配 套 、 农 业 安全 、 改 善 农 村 生产 生 活 条 件 ” 两方面 。
关键词 : 广西 : 小城 镇 建 设 : 乡村 发 展 评 严 格 、 资金专用落 实 , 监督制度健 全 。 宣 7 5 5 4万 及 项 目总 预 算 的 1 5 %经 费 用 于 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传 氛 围 浓厚 。 四 是 分批 进 行 , 整体 推进 “ 田、 庄建设 . 主 要 包 括 提 高 村 屯 联 系 农 田 的道 路 等 级 以 及 村 屯 内 部 的 排 水 、排 污 工 程 等, 整治改造 6 4个 村 庄面 貌 。 所 改 造 村 庄

黑龙江省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小城镇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
环境 的保 护力度 , 大力培育龙 头企 业, 延伸产 业链 , 培 育和发展 创新型 产业 集群 , 建 立健 全金 融等 中介服务机 构 , 充分发挥 智库 的支撑作 用,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 培育和引进 各类专 门人 才 , 从 而优化 小城镇产业 集群 , 促进小城镇建设。
[ 关键 词】 黑龙江 ; 小城镇产业 集群 ; 问题 ; 发展模 式 ; 途径
元 对小城 镇 的基 础建设 有更 高 的需 求 ,企业 和居 民对工
黑龙江省作为老工业 基地和农业 大省 , 在加速产业升 级, 缩小城 乡二元 差距 的过程 中 , 选择 和优化 小城镇 产业 集群 , 是促 进小城镇 建设 的重要 途径 , 虽然 目 前 黑龙 江省 小城镇 产业集 群 的发展 还存在 一些 问题 , 但 其前景 广阔 。
基础 。 中国袜都大唐镇 工业 化的快速 发展 , 就带 动了精 品 【 收稿 日期】2 0 1 3 - 0 2 - 2 6
生性、 合作竞争性、 资源共享性和文化本土性的优秀特征。
( 二 小城 镇” 的界定
小城镇概念的运用的频率非常高 , 但是很不规范 , 对
于小 城镇 的概念 , 从不 同 的角度有 不 同的划分标 准 , 本 文 所指 的小城 镇是指 经济 意义上 的概念 ,是专 指 由从 事非 农业 生产 的人 聚居而 成的小城 市( 县级市) 和建制 乡镇 。
【 中图分类号】 F 7 4 0
【 文献标识码1 B
农 业和 高效农业 的发展 。 3 . 产业 集群 有利 于解 决农 村劳 动力 就业 问题 。小城 镇 的企业 集聚需要 大量 的劳动 力 , 据 国家有关部 门预测 : 城 镇化率 每年将增 加近 1 个百 分点 , 每 年将有 l O O O 万以 上 的农村人 口转化 为城镇人 口。 4 . 产业 集群有 利 于小城 镇基 础建设 。产 业集 群众 多 的企业为 地方 的财政税 收提供 了保 障 ,政府 有财力 进行 小城镇基 础设施 建设 和科教 文卫事 业建设 ;产业集 群单

兵团农九师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兵团农九师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盆地 西北部 边缘 的塔( 城) 、 额( 敏) 盆地, 西 北部与 哈萨 制度及技术等方 面的影 响因素分析 , 根 据具体 团场实 际
克斯坦接壤 ,国界线长 3 9 4公里。 全师 9个农牧团场 , 情况做出小城镇 发展模 式的不同选 择。从重点发展 产业 其 中有 7 个 分布在 3 9 4公里 长的 中哈边境 线上 , 农九师 的角度分析 , 农 九师各 团场小城镇可选 择 的发 展模式 从
包括 1 6 1团、 1 6 3团( 分南 区 、 北 区) 、 1 6 4团 、 1 6 5团 、 1 6 6 功能结构 的视角可分 为五种类 型模式 , 即农牧 产品a m y . 团、 1 6 7团 、 1 6 8团( 分南 区、 北 区) 、 1 7 0团、 团结农 场。 利用模式 、 城郊 生态观光型模式 、 风 景旅游 型模 式 、 边 境 随着社 会经济 的发展 ,农 九师经济增 长逐年加快 , 口岸贸易型模式和稳定生存与发展模式 。
小城镇建设如何发展 , 成为亟待解决 的问题 。

引资了南岗水 泥厂和光能产业 高晶硅 生产 企业 。
二、 兵 团小 城 镇 发 展模 式 选择

农 九师 师 域 概 况
农九 师位于新疆维吾尔 自治 区西北部 , 地 处准噶尔
对农九师各 团场 的区位条 件 、 资源 优势 、 经 济状况 、
( 一) 农牧 产 品加 工利 用模 式选 择
产 业结构 趋 向优化 , 2 0 1 2年 ,全 师生产 总值达 到 1 3 . 9 7
亿元 , 其 中第 一产 业 6 . 5 5 亿元 , 第二 产业 3 . 0 5亿元 , 其
元 。全师三次产业结构 已由 2 0 0 7年的 4 5 : 1 9 : 3 6调整到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近年来,我国小城镇建设成果显著,让人们看到了未来乡村振兴的希望。

然而,在推动小城镇建设发展时,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好的模式和路径。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小城镇建设的发展模式与路径。

一、宜居环境的打造一个小城镇是否宜居,直接影响到人们对其的认可度和吸引力。

因此,建设宜居的小城镇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从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入手。

例如,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可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水、空气质量;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设施;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可以注重农村的整体规划和建设,保留和发展传统文化等。

二、资源利用的优化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和开发当地的资源。

比如,农村地区多粮食生产,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有山地资源的地方,可以发展旅游业,推动农村旅游的发展。

通过优化资源利用,打造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小城镇,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产业结构的升级要想促进小城镇建设,就必须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

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产业都面临着发展瓶颈,需要通过技术进步和创新来实现转型升级。

可以发展符合小城镇特点的现代农业、智能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推动小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小城镇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支持。

应加强对小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提高城镇的基础设施水平。

例如,加强城镇交通建设,改善道路状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加强供水、供电设施建设,保障居民生活的便利性。

五、人才引进与培养小城镇建设需要各类高素质人才的支持。

因此,要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

可以通过吸引大学生、留学生等高知识人才来支持小城镇建设,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

同时,要加大对农民工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意识。

六、公共服务的完善公共服务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一环。

应加大对小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投入。

例如,加大对小学、中学、医院等公共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更多的文体活动和社交设施。

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旅游小城镇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国民收入的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重,而小城镇也朝着多元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将本地特色融入旅游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不远万里到来。

不同环境下的小城镇特色迥然不同,需要逐一分析其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笔者拟对丽江古城、黄山宏村两个小城镇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发展模式及发展路径的异同。

关键词:小城镇;旅游业;本地特色;发展模式;发展路径。

引言:随着全球城镇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催生了旅游小城镇。

旅游小城镇作为新兴旅游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

旅游小城镇的发展的过程非常复杂,受到来自多方面因素影响,例如政策、经济、社会、交通等。

古镇旅游则依托其历史遗留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小城镇旅游的中流砥柱。

一、旅游小城镇概念及特征(一)旅游小城镇的概念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城镇化速度逐年加快,见图1。

小城镇的数量也随之增多,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综合体,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旅游小城镇作为小城镇的一种,在旅游业中大放异彩。

图1 1978年来中国城镇化率罗明义尝试定义旅游小城镇(Tourism Town),是指把旅游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小城镇。

它们以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基础设施为一般特征,在区域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旅游业在小城镇GDP中占有重要位置,并有不断增加的可能。

旅游小城镇,一般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例如:拥有保存较好的古城、古镇、古村落;或是拥有着与一般城市截然不同的风土人情。

正是这特色对游客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传统手工艺术等特产更为旅游小城镇加分添彩。

(二)旅游小城镇的分类较之国外旅游业,中国的小城镇旅游特点突出,是国外所没有的。

据此,国内学者对旅游城镇的类型做出了比国外更深入的分析研究,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探讨中国旅游小城镇的类型。

从开发的角度,赵庆海先生把旅游城镇划分为资源型、参与型和依托型等3 种类型。

资源型则包含山水湖滨,古迹建筑等等,在这其中,古村古镇旅游占到大部分。

赣州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赣州小城镇发展模式研究

2 商贸型
所谓商贸型, 又叫商品流通型 , 是指镇 区人 口的就业和收入主要来源于商业的发展。这类小城镇的形成一般需要 3 个条件 : 一是交通发达 , 处于人口稠密区的中心, 区位条件好 ; 二是历史上具有商业传统 , 属于商 品集散地和集市贸 易区。三是能够发挥这种优势, 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环境 , 这样才能不断拓展市场交易范围, 增大市场容量 , 吸引外来经
29 2
3 农业产业型
赣州市素有“ 中国脐橙之乡” 之称, 全市如信丰、 安远 、 宁都等县都在不断加快建 }脐橙基地。“ 殳 十五 ” ., 期I 赣州 H j
市脐橙面积已达到 67 h 总产量5 万 t 05 , .万 m , O ; 1 年 脐橙面积将增加到2 2 0万 h 总产量 20万 t m, 0 以上 , 达到 全球
进入本世纪以来 , 赣州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加快, 小城镇发展 已经面临一个重大的战略机遇期。笔者结合赣州市 的 具体市情 , 总结概括了资源型 、 商贸型、 农业产业型、 旅游型、 工业型和综合型等 6 种发展模式及其发展对策, 旨在为推 动赣州小城镇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源型
对于小城镇发展来说 , 资源是一个先决条件 , 小城镇发展必须具有一定 的资源条件。而资源型小城镇是指在小城 镇 自身发展过程中, 资源能够发挥主导作用 , 城镇居民直接或间接地主要以资源的开发、 加工、 生产和输出等企业为生 存载体的小城镇。 自 然资源在城镇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它成为小城镇发展的动力 因素之一…。赣卅地处江南 l 丘陵地带 , 地下矿藏资源丰富 , 已经发现的矿产有 9 种 , 9 现已探明的固体矿产种类达 6 种 , 以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4 尤 居多, 全市大大小小矿产基地有 10 30多处 , 素有“ 世界钨都 ” 稀土王国” 和“ 的美称 。全市矿藏的保有价值达 30 00多亿. 元, 仅定南县岿美 山镇矿产的潜在价值就超过 6 亿元。正因为赣州在矿产分布上的普遍性 , o 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导 的小城镇也有一定数量 , 大概占全市小城镇数量的5 %。如于都银坑镇、 盘古山镇、 铁山垄镇; 定南岿美山镇 、 岭北镇 ; 全南大吉山镇 ( 世界钨都大吉山钨矿所在地) 等。由于矿产资源的存在, 一方面这些小城镇的矿产资源开发孕育了大 量企业 , 增加了大量小城镇就业人 口, 形成了城镇规模; 另一方面企业的存在使大量 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脱离第一产业 直接或间接为工矿企业服务 , 并逐渐成为城镇居民。因此 , 这些工矿企业 的存在扩大了对劳动力 的需求 , 加快 了农村 剩余劳动力 向第二、 三产业转移的步伐 , 从而促进 了赣州小城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形成 在 20 世纪 80 年代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 下 ,我国农村农业劳动力长期占农村劳动力 的绝大部分 ,县域农村城市化水平很低 。改 革开放后 ,国家 、地方及主管部门先后实行了 一系列政策 ,全面推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 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经济呈现全面发展态势 , 不仅使原有的小城镇得到振兴和发展 , 而且 大批新兴小城镇建设迅速 。尤其是东南沿海 地区 ,由于地处开放前沿 , 政策优惠灵活 , 外 资大批进入 ,促进了当地乡镇企业大发展 ,提 高了当地非农化水平 ,并使县域小城镇规模 扩大 ,数量增多 。如广东 、海南 、江苏 、浙江等 省 ,1996 年县域小城镇非农人口占各自县域 小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已分别达到 18. 80 %、 23. 78 %、23. 51 %、16. 39 %。基 于 不 同 的 机 遇与条件 ,各地区小城镇发展道路和演进途 径也各具特色 ,并逐渐形成不同的小城镇地 域发展模式 ,如辽中南地区的西柳模式 、腾鳌 模式 ;山东半岛的诸城模式 ;长江三角洲地区 的苏南模式 、温州模式 、沪郊模式 ; 广东省的 珠江模式等 。这些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 一 时间成为区域发展道路的代名词 , 不仅大大 的推动了小城镇的发展与繁荣 , 而且促进了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
●渠爱雪 孟召宜
的社会文化传统对发展模式的约束 。由于我 国地域广阔 ,各地自然 、经济 、人文条件具有 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这决定各地区必然 、也必 须结合区情 ,探询 、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小城 镇发展道路 。不同地区小城镇发展模式在表 述上 ,多贯以地域名称和地理区位 ,也正说明 了这点 。
2. 途径多元性 。小城镇在发展之初 , 由 于资金的有限 、经验的不足等原因 ,发展模式 的孕育形成和构建完善 ,需要一个“契入点”, 以集中物力 ,摸索经验 , 并启动产业链 , 在此 基础上 ,逐渐使发展模式步入演进路径 ,小城 镇发展模式从思路模糊到内涵清晰 、从具体 产业到整体发展 , 走一条从比较优势 ———竞 争优势 ———经济优势 ———综合优势的发展道 路 。由于条件差异 ,小城镇发展“起点”也不 同 ,或吸引外来资金 ,发展乡镇企业 ( 如珠江 三角洲的东莞模式 、南海模式) ; 或开发区内 资源 ,循序渐进发展 ( 如山东半岛的诸城模 式) ;或发挥交通优势 ,建设各类市场 (如辽中 南地区的西柳模式) ;或凭借优越区位 “, 近水 楼台先得月”(如沪郊模式) ,途径多样 , 不一 而足 ,真可谓八仙过海 ,各显神通 。
5. 发展嬗变性 。发展既具有连续性 , 又 具有一定的革命性 ,二者的矛盾统一 ,可以说 就是嬗变性 。就小城镇而言 ,时间不同 ,内在 条件与基础不同 ,外在机遇与挑战不同 ,发展 的动力与阻力不同 ,进而其产业的选择 、资金 的获取 、市场的占领 、人才的引进 、政策的约 束 、制度的准入等也不同 ,小城镇的各种发展 条件需重新进行综合评价 、并作出能动选择 , 表现出小城镇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的嬗变性 、 演进性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经济 出 现 新 变
化 ,买方市场已形成 ,以基础设施和住宅建设 为重点的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 撑 。从小城镇自身来看 , 小城镇的灵活政策 和土地价格优势已被大中城市的机制与科技 优势所代替 。面对这样的背景和现实 , 在新 一轮的城镇化进程中 ,小城镇必须从发展主 题 、所有制结构 、城乡协调等方面深化改革 、 加强开放 、创新制度 , 探寻新模式 , 实现新发 展。
在这其中 , 自然资源是静态的 、被动的 , 而社会人文条件是能动的 、活跃的 ,将主导资 源 、条件的组合方式与整合状态 ,从而形成特 定的产业特点与布局模式 。也正是由于社会 人文条件具有这一特点 ,从而使小城镇发展 模式复杂多样和灵活多变 。所以 , 在具体的 小城镇发展实践中 ,问题的关键在于 ,地方政 府等决策部门和企业家 、民众等发展主体 ,对 小城镇的发展条件加以审视 、评判 ,并通过具 体的制度安排 、利益协调 、产业选择 、空间布 局等作出能动选择 , 以配置资源 , 协调关系 , 实现时间维上传统性和现代性的互动 、空间 维上多层次的内外部均衡 。
关键词 : 小城镇 发展模式 耦合力 苏北地区
中图分类号 : F291. 1 : Tu98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 - 4914 ( 2005) 02 - 055 -
02
小城镇作为乡村中心 ,对区域经济尤其 是农村地域的组织带动作用举足轻重 ;同时 , 其在解决三农问题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 、加 快城市化进程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 统计 ,小城镇作为县域核心 ,创造全国 1/ 4 的 CDP ,吸纳 1. 5 亿的剩余劳动力 ,预计以后每 年还要吸纳 700~800 万 ,同时城镇人口比重 每提高 1 %。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相应上升 1. 4 %。小城镇 、大战略 ,理论上符合国情 ,实 践上内涵丰富 。但近年来 ,小城镇活性不足 、 竞争力衰退 、辐射力弱化 ,小城镇从大发展到 目前地位与作用的相对下降 , 原因多样 。这 里试从小城镇发展模式角度加以分析 。
— 55 —
●新视点 《经的 时 空 一 致 。 做到关注大环境 , 分析小气候 , 顺天时 , 借地 利 ,谋人和 ,求发展 。
4. 耦合互动性 。小城镇发展是一复杂的 系统工程 ,涉及很多方面 。从动力角度看 ,小 城镇发展可以说是多要素耦合互动与配套协 作的结果 ,具有立体多维互动性 。是故 ,一定 程度而言 ,区域条件既是动力所在 ,也是约束 条件 ,关键在于多因素能否和谐 、共振 , 形成 最大发展耦合力 ,并逐渐建立具有自组织功 能的良性互动机制 ,以推动小城镇持续发展 。
近年来东南沿海地处开放前沿 ,抓住历 史机遇 ,突出先发优势 , 进行经济改革 , 搞活 商贸流通 ,完善要素市场 , 发展乡镇企业 , 并 通过抓住机遇 , 加强积累 , 逐渐奠定 、形成区 域自我持续发展能力 。从小城镇角度看 , 非 农化水平提高 ,小城镇规模扩大 ,数量增多 。
可见 ,机遇的出现与把握 ,可减少小城镇 发展的阻力 ,起顺水行舟的作用 ,为经济建设 和区域发展走出低水平均衡陷阱 , 进入良性 循环提供了契机和可能 。在具体的实践中 , 应注意 ,区域发展主体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基础上 ,要具有把握机遇的思想敏感性 和抓住机遇的决策果断性 。同时 , 区域发展 主体不仅要注重宏观机遇的认识与把握 , 还 要注重微观产业的选择与确定 , 实现发展机 遇宏观到微观的层次承接 、抽象到具体的实
四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启示 我国农村人口占近 70 %的宏观特征 ,决 定了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 ,通过其双向联系 、 双向互动 ,实现城市与乡村 、工业与农业 、经 济与社会的综合协调发展 。同时 , 对比区域 经济发展差异 ,农村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更 大 。究其原因 ,从产业角度讲 ,是乡村工业造 成的 ,从载体角度讲 ,是小城镇发展差异导致 的 。故欠发达地区要实现区域的脱贫腾飞与 可持续发展 ,也必须大力发展小城镇并尽快 构建合理的区域城镇体系 。 中国农村经过长足的经济发展 ,已走出 了温州模式 、苏南模式 、珠江三角洲模式 、南 街村模式 、华西村模式等 ,而模式的意义在于 它是诸多突围的尝试 ,是“在一定地区 、一定 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费孝通 ,1992) ,而在中国各个乡村试图现代 化的进程中各个模式又蕴涵了诸多共性 。 借鉴其它地区 ,尤其是发达地区的小城 镇发展模式 ,根据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实质与 特性 ,欠发达地区在探求小城镇发展模式过 程中 ,应遵循以下原则 :借鉴与创新相结合原 则 。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相结合原则 。农业 产业化 、工业化与信息化结合并重原则 。物 质资本与人力资本并重原则 。政府引导与市
3. 时序机遇性 。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 发展都是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下进行的 。时间 的不同 ,意味着诸多条件的差异与改变 ,意味 着不同的社会条件和发展背景 , 也就意味着 不同的发展机遇与发展道路 。在特定时期 , 如宏观性经济政策的促动与倾斜 、发达国家 与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空间转移 、大的开 发项目的布局与实施等等 , 都会带来一系列 的发展机遇 。这些机遇的认识与把握 , 对小 城镇的发展有催化 、助推 、加速作用 。不同地 区机遇的不同 、机遇的早晚 ,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小城镇发展契入点的选择 、主导产业的确 定及发展道路的取向 ,从而决定了发展模式 特色性和区域性 。
二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实质 小城镇是自然 、社会 、经济三子系统构成 的有机复合体 ,故从系统角度而言 ,无论小城 镇发展迟缓还是迅速 ,都是多因素耦合作用 的结果 。从动力机制看 , 小城镇发展的社会 变迁推动力 、制度政策引导保障力 、地方行政 整合力 、法制规划规范力 、城镇体 系 自 组 织 力 、乡镇企业促进力 、三产加速助推力 、基础 设施促进力 、农村发展扩张力 、小城镇吸引引 致力 ,这些分力通过地方政府的具体整合 ,形 成了小城镇发展耦合力 。用数学 公 式 表 示 为 : F = f ( X1 , X2 ……Xm) ,其中 F 表示小城镇 发展的耦合力 ; X1 , X2 ……Xm 等表示构成 F 的各个分力 ;f 表示各分力与耦合力 F 间的函 数关系 。 在小城镇发展耦合力的构建中 ,结合地 方比较优势条件 ,确定和形成发展主导核心 力 ;进而依据现有基础 , 围绕主导核心力 , 构 建各辅助性分力 ;然后抓住偶然性 、机遇性因 素的触发和催化 , 启动 、促进 、加速分力的耦 合与提升 ,尤其是地方行政部门有意识 、有目 的的引导 、管理 、整合 , 实现多因素在具体时 空的动态交叉与立体互动 , 最终形成小城镇 发展的耦合力 。由于各地区自然 、社会 、人文 等因素具有空间差异性和时间动态性 , 不仅 使各地小城镇在发展中主导核心力 、辅助性 分力及机遇等因地 、因时而异 ,而且使力量的 时空耦合方式 、大小排列顺序也千差万别 、动 态变化 。正是 分 力 、主 导 力 的 不 同 排 列 、组 合 ,形成了不同的小城镇发展耦合力 ,从而导 致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地域差异性和同一地区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嬗变性 。而所谓的小城镇 发展模式 ,实质就是小城镇发展过程中自然 、 社会 、经济等多因素在具体时空立体交叉与 动态互 动 中 所 形 成 的 耦 合 力 的 外 在 地 域 表 现。 三 、小城镇发展模式的共性 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总体实质和个案的 孕育发展看 ,小城镇发展模式是 ,在一定的宏 观经济政策背景下 ,在具体的历史时期 ,区域 发展主体 (地方政府等决策部门和企业家 、民 众等) 对小城镇的发展条件 、环境背景加以审 视分析和综合评判 ,进而 ,在宏观上进行总体 性的能动选择和系统创新 , 在微观上通过具 体的制度安排 、规划规范 、政策引导 、资金倾 斜等措施操作落实 ,把各种自然条件与人文 因素 、内在基础与外在机遇整合融汇 ,从而形 成有区域特色的小城镇发展道路 。其具有如 下特性 。 1. 区域特色性 。区域发展总是在一定的 空间条件下进行的 。地域空间的不同 , 不仅 意味着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对经济社 会发展模式的影响和约束 , 而且意味着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