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生物实验是生物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学知识,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实验知识点进行总结。

1.光合作用实验光合作用是植物在阳光下通过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释放氧气的量来判断光合作用的进行情况。

实验步骤:将水草放入水中,加入少量小苏打,使水变碱性,然后将水草放置在强光下照射。

测量一定时间段内水草释放的氧气量,记录数据并分析。

2.细胞分裂实验细胞分裂是细胞生命周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形式。

细胞分裂实验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

实验步骤:制作玉米根尖切片,用乙醛固定并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3.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生物遗传规律和遗传信息的传递。

遗传实验可以通过纪录下代和自交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推断出基因的遗传规律。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自交,记录下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根据数据推断基因的遗传规律,如孟德尔遗传规律等。

4.酶活性实验酶是生物体内的重要催化剂,参与许多生物反应。

酶活性实验可以通过测量酶在不同条件下催化反应的速率,来判断酶的活性和酶反应的特性。

实验步骤:将酶溶液和底物混合,控制温度和pH值,测量一定时间段内底物的减少量,记录数据并分析酶的活性和反应特性。

5.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呼吸作用是生命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过程,影响呼吸作用实验可以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不同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步骤:将小麦胚芽置于不同条件下,如低温、高温、无氧等,测量一定时间段内的呼吸速率,记录数据并分析不同条件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6.生态环境实验生态环境实验是生态学中重要的实验手段,通过操纵环境因素,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深入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步骤:选取不同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等,操纵环境因素,如水分、光照等,观察生态系统的响应和变化,记录数据并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比较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考点提示:1为何要选新鲜的肝脏?因为在不新鲜的肝脏中,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会由于细菌的破坏而降低。

2该实验中所用试管应选较粗的还是较细的?为什么?应选用较粗的,因为在较细的试管中容易形成大量的气泡,而影响卫生香的复燃。

3为何要选动物的肝脏组织来做实验,其他动植物的组织的研磨液能替代吗?因为肝脏组织中过氧化氢酶含量较丰富;其它动植物组织也含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所以能够替代。

4相同质量的块状肝脏和肝脏研磨液,哪一个催化效果好?为什么?研磨液效果好;因为它增加过氧化氢酶与过氧化氢的接触面积。

5滴入肝脏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时,可否共用下个吸管?为什么?不可共用,防止过氧化氢酶与氯化铁混合,而影响实验效果。

色素的提取和分离1、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丙酮或无水乙醇——提取色素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分离色素2、步骤:1提取色素研磨2制备滤纸条3画滤液细线: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4分离色素: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5观察和记录: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依次为:橙黄色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考点提示:1对叶片的要求?为何要去掉叶柄和粗的时脉?绿色、最好是深绿色。

因为叶柄和叶脉中所含色素很少。

2二氧化硅的作用?不加二氧化硅对实验有何影响?为了使研磨充分。

不加二氧化硅,会使滤液和色素带的颜色变浅。

3丙酮的作用?它可用什么来替代?用水能替代吗?溶解色素。

它可用酒精等有机溶剂来代替,但不能用水来代替,因为色素不溶于水。

4碳酸钙的作用?不加碳酸钙对实验有何影响?保护色素,防止在研磨时叶绿体中的色素受到破坏。

不加碳酸钙,滤液会变成黄绿色或褐色。

5研磨为何要迅速?要充分?过滤时为何用布不用滤纸? 研磨迅速,是为了防止丙酮大量挥发;只有充分研磨,才能使大量色素溶解到丙酮中来。

色素不能通过滤纸,但能通过尼龙布。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显微镜的使用: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区分目镜与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观察物像的移动: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

高倍镜的使用: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观察细胞质流动:实验原理:活细胞中的细胞质处于不断流动的状态,可用叶绿体运动作为标志。

实验材料:选择细胞质流动快,含叶绿体,易获得,容易制片观察的新鲜植物,如黑藻幼嫩叶片。

加快细胞质流动的措施:适当升高温度(20~25℃),事先在光下培养一段时间,用适当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切伤部分叶片。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沉淀。

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增加水中氧气:泵入空气或吹气或放入绿色植物;削减水中氧气:容器密封或油膜覆盖或用凉开水。

除去容器中CO2:使用NaOH溶液;增加容器中的CO2:使用NaHCO3溶液。

除去叶中原有淀粉:将叶片置于黑暗环境中。

除去叶中叶绿素:使用酒精水浴加热。

析出或溶解物质: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水溶性物质可根据溶解度进行析出或溶解,脂溶性物质可用丙酮或酒精进行提取。

维持pH稳定:使用缓冲溶液(如HCO3-/H2CO3-, HPO43-/H2PO42-);降低pH可加酸或生理酸性盐,升高pH可加碱或生理碱性盐。

血液抗凝:加入柠檬酸钠以去除血液中的Ca2+。

线粒体提取:通过细胞匀浆离心的方法进行提取。

动物细胞的处理:使细胞裂开可用清水,细胞的失水可用NaCl进行处理。

这些只是高中生物实验的一部分知识点,实际上,生物实验涵盖了更多领域和具体内容。

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理解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思维,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

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整理高中会考是高中学生的一次重要考试,其中包括了生物实验。

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生物实验的知识点,以便能够在高考中发挥出最优秀的表现。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整理一下高中会考生物实验知识点。

一、生物实验的基本知识1. 实验室安全常识: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学生需要了解实验室的基本安全常识,如戴手套、穿实验服、避免吸烟等等。

2. 实验器材:生物实验需要使用许多器材,如试管、烧杯、移液器和镊子等等。

学生需要知道这些器材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实验步骤:生物实验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学生需要知道每个步骤的含义和顺序。

二、常见的生物实验1. 观察与描述实验:学生需要观察样本并描述其特征。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植物和动物的结构。

2. 探究与实验实验:学生需要进行一些实验并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结论。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变化和在特定环境中的适应性。

3. 比较实验:学生需要比较两个不同的样本,如比较洛阳铲和耕田铲的效果。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不同物种的异同。

4. 操作与控制实验:学生需要通过改变和控制实验条件来研究特定变量的影响。

这种实验通常用于研究生态学和遗传学。

三、常用生物实验的知识点1. 纸屑法:测量不同物种的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

2. 显微镜法:观察细胞、细胞结构、组织和微生物。

3. DNA提取法:提取物种的DNA,通常用于研究遗传学。

4. 植物生长实验:测量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的速度和效果。

5. 钝化剂法:对不同植物进行处理,以减少冷冻和热杀的伤害。

6. 免疫印迹法:检测蛋白质,通常用于研究生化和遗传学。

7. 水质测试实验:测试水质,以检测污染程度和水中的不同物质含量。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生物实验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 具有充分的准备,并对实验的目的和操作方法有充分的了解。

2. 注意实验器材的使用和安全。

3. 注意实验室的卫生和环境。

4. 特别是在接触到生物危害较高的加拿大螯虾和蜜蜂等生物时,要注意保护。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知识点总结

绿叶中的色素不止一种,他们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然而,它们在层析液中的溶 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这样,几分钟之 后绿叶中的色素就会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且溶解度最高的是胡 萝卜素,它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最快;叶黄素和叶绿素a的溶解度次之,叶 绿素b的溶解度最低,扩散的最慢。
比较项目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使用方 法
呈色反 应条件 不 同 反应原 点 理 颜色 浓度 相同点
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 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 方可使用,且现配现用 液
需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即可反应
还原糖中的醛基被 Cu(OH)2氧化, Cu(OH)2被还原为 Cu2O
砖红色
具有两个以上肽键的化 合物在碱性条件下与 Cu2+反应生成络合物
问题探讨: 1、在做还原糖、蛋白质鉴定的实验时,为什么要留出 一部分样液? 作对照 2、使用双缩脲试剂时为什么B液只能加3~4滴而不能 过量?
过量的双缩脲试剂B会与试剂A反应,使溶液呈蓝色,
而掩盖生成的紫色。
3、为什么斐林试剂要现配现用,不能放置太久? 时间太长,Cu(OH)2悬浊液就沉淀在试管底部而 无法参与反应。
取少量脂肪样液,加入苏 丹Ⅲ,震荡,可看到溶液 呈了橘黄色,本实验我们 用苏丹Ⅲ做染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络合物
豆浆、蛋清、牛奶都是很 好的实验材料。
本实验我们用蛋清做实验材料, 在用蛋清做实验材料时,要注意 将蛋清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反 应后的产物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 使反应不容易彻底。
深化
实验课题: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一、实验原理 1.碱性染料能使核酸着色,甲基绿和吡罗红均为碱性染料; DNA﹢甲基绿→绿色,RNA ﹢吡罗红→红色。 甲基绿与吡罗红作为混合染料使用可显示细胞中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 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高中生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

高中生物知识点高中生物最新知识点(一) 观察类实验(6个)1.实验原理用甲基绿、吡罗红混(1)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2.实验流程4个注意问题(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以防止颜色的干扰。

(2)用缓水流的目的:防止载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8%的盐酸: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b.使染色质中DNA 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③蒸馏水:a.配制染色剂;b.冲洗载玻片。

④吡罗红甲基绿染液:混合使用,且现用现配。

(4)DNA和RNA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均有分布,只是量的不同,故结论中强调“主要”而不能说“只”存在于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即时巩固(2014·长沙市模拟)下图表示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基本实验步骤,对该实验基本步骤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表示制片,首先应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B.②表示解离,需要用质量分数8%的盐酸处理烘干后的装片C.③表示用缓水流冲洗,以免影响染色1.实验原理(1)观察叶绿体应选用富含叶绿体的藓类叶片或菠菜叶等。

由于叶绿体本身含有色素,呈绿色,所以不需要染色。

(2)观察线粒体应选用动物或人体细胞,如人口腔上皮细胞。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用于线粒体染色的活细胞染料,能将线粒体染成蓝绿色。

2.实验步骤(1)叶绿体的观察:低倍镜观察:在低倍镜下找到叶肉细胞高倍镜观察:在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情况(2)线粒体观察:制片低倍镜观察:找到口腔上皮细胞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呈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3.注意点5个(1)观察叶绿体应选用细胞内叶绿体数量较少、体积较大、叶片薄的植物(如苔藓类,黑藻,菠菜下表皮带叶肉细胞)(2)观察线粒体应选择无色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高三适用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高三适用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实验是高考生物的重点考察项目,在高考中素有得实验者得生物的说法,近几年的高考中各地对于实验的考察形式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节课我来归纳下课本的实验考点;二、复习预习在高中教材中共有多少个实验呢共分成多少类三、知识讲解考点1 课本实验考点知识归纳一、提取鉴定类实验二、观察类实验三、实习、研究性实验四、实验原理归纳五、实验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六、几种重要的培养基/培养液四、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A.使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B.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C.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D.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过滤主要是将滤渣和滤液分开,要用吸附性差的纱布而不能用吸附性强的滤纸过滤研磨液,A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更整齐的扩散,使色素更好地分离,B正确;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叶绿体中色素为脂溶性物质,要用无水乙醇提取,D错误;例题2题干生物实验中常用盐酸处理实验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盐酸解离根尖的同时也为龙胆紫染色创造酸性环境B.盐酸处理染色质能促进DNA与派洛宁吡罗红结合C.盐酸浓度过高会破坏过氧化氢酶的空间结构导致其失活D.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詹纳斯绿B对线粒体染色答案C解析本题全面考查高中实验中盐酸的作用;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解离,将细胞相互分开,盐酸是防止酸性环境中染料被中和,影响染色过程,所以在染色之前应先漂洗,故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将DNA和蛋白质分开,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温和,过酸会导致酶的空间结构受到破坏致使失活,C正确;健那绿对线粒体的染色要求是细胞必须是活细胞,盐酸会杀死细胞,所以不可使用,D错误;例题3题干根据下表所列出的相关实验操作,预期结果合理的是答案B解析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升高,其促进生根的作用增强,A项错误;新鲜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和氯化铁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释放出氧气,但酶的作用具有高效性,B项正确;1个32P标记的DNA分子在不含32P的条件下复制n次产生的2n个DNA分子中,只有2个DNA分子含有32P,C项错误;0.3 g/mL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清水中洋葱表皮细胞不会吸水胀破,D项错误;课程小结本节课重点对课本实验的常考点进行了总结,各地的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考试说明进行截取和使用,衷心希望能够对您的教学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一、光学显微镜的构造、呈像原理、放大倍数计算方法构造:光学部分:目镜、镜筒、物镜、遮光器(有大小光圈)和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透镜)、镜头变换器、粗、细机械部分:镜座、倾斜关节、镜臂、载物台(上有通光孔、压片夹)准焦螺旋。

注:目镜无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旋转螺丝,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呈像原理:映入眼球内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物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像的清楚程度)放大倍数:目镜和物镜两者放大倍数的乘积)注: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直径倍数,即长度和宽度,而不是面积。

二、显微镜的使用:置镜(装镜头)→对光→置片→调焦→察看1.安置。

显微镜搁置在桌前略偏左,距桌缘8—10cm 处,装好物镜和目镜(目镜5×物镜10×)2.对光。

转动变换器,使低倍镜瞄准通光孔,选用较大光圈瞄准通光孔。

左眼凝视目镜,同时把反光镜转向光源,直至视线光明均匀适量。

调理视线亮度只可用遮光器和反光镜,光线过强,改用较小光圈或用平面反光镜;光芒过弱,改用较大光圈或用凹面反光镜。

选低倍镜→选较大的光圈→选反光镜(左眼察看)3.察看。

将切片或装片放在载物台上,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转动粗准焦螺旋(顺时针),俯首侧视镜筒慢慢降落,直到物镜凑近切片(约),左眼察看目镜,(反时针)旋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涨,看到物像时稍微来盘旋转细准焦,直到物像清楚。

(找不到物像时,可重复一次或挪动装片使标本移至通光孔中心)。

.察看时两眼都要张开,便于左眼察看,右眼看着绘图。

侧面察看降镜筒→左眼察看找物像→细准焦螺旋调清楚4.高倍镜的变换。

找到物像后,把要察看的物像移到视线中央,把低倍镜移走,换上高倍镜,只准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线调整清楚,直到物像清楚为止。

次序:移装片→转动镜头变换器→调反光镜或光圈→调细准焦螺旋注:换高倍物镜时只好挪动变换器,换镜后,只准调理细准焦和反光镜(或光圈)。

问 1:低倍镜换为高倍镜后,若看不到或看不清本来的像,可能原由(ABC)A 、物像不在视线中B 、焦距不在同一平面C 、载玻片放反,盖玻片在下边D、未换目镜问 2:放大倍数与视线的关系:放大倍数越小,视线范围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视线越亮,工作距离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线范围越小,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视线越暗,工作距离越短。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背知识点

专题四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必背知识实验一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考点一】培养基1、培养基配置①微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五大营养要素: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②有的物质既是碳源又是氮源(为微生物生长提供碳元素和氮元素),如:蛋白质、蛋白胨;③有的既是碳源又是生长因子(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如:酵母提取物;④“细菌喜荤,霉菌喜素”;细菌喜37℃的温度;霉菌喜25-30℃的温度;⑤细菌的培养基:蛋白胨、酵母提取物、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通常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⑥霉菌的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通常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⑦在提供上述几种主要营养物质的基础上,培养基还需要适宜的pH、温度以及特殊营养物质,以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的要求。

2、培养基的种类及用途:①液体培养基:呈现液态,用于扩大培养和工业生产;②固体培养基:配制时需加入琼脂(凝固剂),呈固态,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计数等;③我们一般用LB液体培养基来扩大培养大肠杆菌,用LB固体培养基来分离大肠杆菌。

【考点二】灭菌和消毒1、无菌技术:人们利用微生物完成一定的反应,必须要求某种微生物是没有被其他微生物污染的,因此,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2、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除去环境中的一切微生物的方法。

杀死病原菌的方法叫消毒。

如:实验室要对使用前和使用后的培养基、各种容器进行灭菌;要对实验服、对病人的排泄物和衣物进行消毒。

3、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将接种环和试管上的微生物烧死(又称灼烧灭菌法),或在140-160℃的烘箱中加热2-3h,将微生物的营养体和芽孢杀死。

4、加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这是生产和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法,将灭菌锅内通入压力达到1000g/cm2的高压蒸气,锅内温度达121℃,持续15-30min,即可达到灭菌目的;注意:当培养基内有葡萄糖时,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500g/cm2压力(90℃以上)灭菌30min。

高一生物会考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会考实验知识点

高一生物会考实验知识点在高一的生物学课堂上,实验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生物现象,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在生物学会考中,对实验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以高一生物学会考涉及的实验知识点为主线,探讨实验的意义和实验常见的操作技巧。

一、昆虫观察与实验昆虫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也是高中生物学会考中常见的考点。

常见的昆虫实验包括观察昆虫生活习性、绘制昆虫觅食轨迹、观察昆虫生命周期等。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显微镜来观察昆虫的微观结构,例如昆虫的复眼和触角。

同时,还可以设置实验条件,观察昆虫对光、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反应。

二、植物生长实验植物生物学也是高中生物学会考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植物生长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生长条件等。

常见的实验包括观察植物的光合作用、测量植物的生长速度、研究植物对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响应。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利用种子发芽实验、光合作用速率实验等方法来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三、细胞实验细胞是生物学中的基本单位,也是高中生物学会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细胞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例如,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之处,观察细胞核、质体等细胞器的存在和运动。

此外,还可以进行细胞分裂实验,观察和记录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加深对细胞分裂的理解。

四、酶活性实验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功能蛋白质,参与了许多生化反应,并且有特定的条件和活性。

通过酶活性实验,我们可以研究酶的性质和催化作用。

常见的实验方法包括观察酶对不同底物的催化作用的速率与温度、酸碱度等条件的关系。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不同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并理解酶活性与底物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五、遗传实验遗传学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分支,也是高中生物学会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通过遗传实验,我们可以研究生物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传递。

常见的实验包括观察和记录果蝇的突变性状、进行果蝇杂交实验等。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

③甲基绿第二部分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点梳理高中考纲规定教材的19 个实验可分为:(1)显微镜观察类实验:一、三、四、六、十、十二;(2)研究性实验:七、九、十三、十五、十七、十九;(3)考据性实验:二、八;(4)模拟实验:五、十一、十六;(5)检查类实验:十四、十八。

实验一观察 DNA 、 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1、原理、步骤、结论2、实验注意事项(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或洋葱内表皮细胞(无色)【不能够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防范颜色的搅乱】(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范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3)几种试剂在实验中的作用①0.9%NaCl 溶液 (生理盐水 ):保持口腔上皮细胞正常形态。

② 8% 盐酸: a.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b. 使染色体中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染色。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1、实验原理及步骤2、实验注意事项(1) 还原糖判断实验资料要求:需为白色或浅色,且还原糖含量高。

【不能够用绿色叶片、西瓜、血液等资料,防范颜色的搅乱;不能够用马铃薯( 含淀粉 )、甘蔗、甜菜 (含蔗糖 )。

】 (2) 唯一需要加热:还原糖判断,且必需水浴加热,不能够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若不加热则无砖红色积淀出现。

(3) 非还原糖 (如蔗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现象不是无色而是浅蓝色[Cu(OH) 2的颜色 ] 。

(4)唯一需要显微镜—(5) 斐林试剂:需混杂加实验三用显微镜观察多1、显微镜的使用2、显微镜使用的注意事先低后高:先低倍镜放大倍数:指的是镜头与放大倍数的关3、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1物像大小看到细胞数量视野亮度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视野范围高倍镜大少暗近小低倍镜小多亮远大实验四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 )1、实验原理①叶绿体呈绿色,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需用健那绿(专一性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word一、细胞结构与功能1. 细胞理论:所有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 细胞分类:根据细胞核的存在与否,细胞可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3. 细胞器:真核细胞内含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具特定功能。

4. 细胞膜:细胞的外部是由磷脂双层构成的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5. 细胞核:包含DNA,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和管理中心。

6. 细胞分裂: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是细胞增殖和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二、遗传与进化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组合定律,描述了遗传因子在生物体中的传递规律。

2. DNA结构与复制:DNA的双螺旋结构及其半保留复制方式。

3. 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是遗传信息从DNA到蛋白质的实现过程。

4. 基因突变:基因序列的变化,可导致生物体的性状改变。

5. 自然选择:物种进化的主要驱动力,适者生存的原则。

6. 生物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也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

三、生态与环境1.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2. 食物链与食物网:描述生物间能量传递和物质循环的途径。

3. 物种多样性:一个区域内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 群落生态:研究生物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

5. 环境因素:包括非生物因素如温度、光照、水分和生物因素如捕食关系、竞争关系等。

6. 人类活动与生态平衡:探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四、人体生理与健康1. 人体系统: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

2. 免疫系统:人体的防御机制,识别和清除外来病原体和内部异常细胞。

3. 代谢:生物体内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

4. 遗传病: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如遗传性代谢病、血友病等。

5. 营养与健康:均衡饮食对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6. 疾病预防与控制: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生活方式改善等措施。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

高一生物实验高中知识点生物实验是高中生物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践操作和观察现象,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介绍高一生物实验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以及针对这些知识点的实验操作步骤和观察结果。

一、细胞实验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生物体的组成和各种生命现象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与细胞相关的实验知识点。

1. 细胞膜的透性实验材料:洋葱片、苏木红溶液、酒精、盐水溶液、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洋葱片放入盐水溶液中,观察洋葱片的状态。

2) 取出洋葱片,加入苏木红溶液,观察洋葱片的颜色变化。

3) 用酒精处理洋葱片,再次观察洋葱片的颜色变化。

观察结果:洋葱片在盐水溶液中渗透,变得脆软;在苏木红溶液中发生染色反应,变红;经过酒精处理后,颜色变浅。

2. 细胞分裂实验材料:豆芽、玛丽凤溶液、福尔马林溶液、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豆芽的顶端切下来,放入玛丽凤溶液中浸泡。

2) 将处理后的豆芽放入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

3) 将固定好的豆芽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观察结果:观察到豆芽的细胞在不断分裂,出现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等现象。

二、遗传实验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实验通过观察基因的传递和表现,帮助学生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与遗传相关的实验知识点。

1. 飞蛾的颜色遗传实验材料:白色飞蛾、黑色飞蛾、缝衣针、显微镜等设备。

实验步骤:1) 用缝衣针轻轻捅破白色飞蛾和黑色飞蛾的胸部,交配后分别放到孵化器中。

2) 观察孵化后的飞蛾的颜色。

观察结果:观察到飞蛾的子代中既有白色飞蛾,又有黑色飞蛾,表现出一定的遗传规律。

2. 酵母发酵实验材料:酵母、糖水、温度计、试管等设备。

实验步骤:1) 将酵母和糖水混合在试管中,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2) 观察酵母的发酵效果,并测量温度的变化。

观察结果:随着温度的升高,酵母的发酵效果增加,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酵母的发酵能力。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热门7篇)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热门7篇)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总结第1篇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原理:DNA绿色(甲基绿),RNA红色(吡罗红)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 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高倍显微镜下看不到DNA、RNA分子)实验二物质鉴定还原糖+斐林试剂(水浴加热)~砖红色沉淀脂肪+苏丹III~橘黄色脂肪+苏丹IV~红色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斐林试剂现配现用,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

双缩脲试剂A液、B液分开加。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

(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

(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实验四观察有丝分裂制作流程:解离→漂洗→染色→制片1.解离:药液: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1:1混合液).时间:3~5min.目的':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2.漂洗:用清水漂洗约10min.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并有利于染色.3.染色:用质量浓度为或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染色3~5min目的:使染色体着色,利于观察.4.制片:将根尖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三)观察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高中生物知识点和实验

高中生物知识点和实验

高中生物知识点和实验1、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取送、放置、旋转、对光(反光镜及光圈的使用)、低倍观察、高倍观察、镜头的擦拭;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体的长和宽,不是面积,也不是体积)、焦距问题、物镜离装片的远近、准焦螺旋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时物象移动方向、显微镜使用时异物的判断(通常通过移动玻片、转动转换器或旋转目镜来判断)。

2、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的制作:适用于显微镜观察,凡需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材料,必须先制成临时装片、切片和涂片,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中要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在“生物组织中脂肪的鉴定”中要制作花生种子的切片,在“观察动物如人体血液中的细胞”中要制作血液的涂片等等。

3、研磨,过滤:适用于从生物组织中提取物质如酶、色素等,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研磨、过滤的方法,如研磨时要先将生物材料切碎,然后加入摩擦剂(常用二氧化硅)、提取液和其它必要物质,充分研磨之后,往往要进行过滤,以除去渣滓,所用过滤器具则根据需要或根据试题中提供的器材加以选用,如可用滤纸、纱布、脱脂棉、尼龙布等。

4、解离技术:适用于破坏细胞壁,分散植物细胞,制作临时装片。

5、恒温技术:适用于有酶参加的生化反应,一般用水浴或恒温箱,根据题目要求选用。

6、层析技术:适用于溶液中物质的分离。

主要步骤包括制备滤纸条、划滤液细线、层析分离等。

7、植物叶片中淀粉的鉴定:适用于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主要步骤包括饥饿处理、光照、酒精脱色、加碘等。

8、根尖培养技术:有丝分裂实验的材料9、小动物饲养技术:饲养小白鼠等实验动物10、PH值控制技术:利用缓冲液调节PH值,确保实验环境的PH值相对稳定。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2、步骤:(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高中生物,三支试管的条件,除温度外均相同。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
②自身对照:指实验组和对照组都在同一实验对象上进行。如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照组即正常的洋葱表皮细胞和实验组即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细胞是同一组细胞,是典型的自身对照实验。
③相互对照: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如“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实验中,分别用过氧化氢酶和Fe3+去催化过氧化氢分解,进行相互对照,以得出酶的高效性结论等。
(2)用真空泵抽去两支试管内液体中和叶肉细胞间隙中的气体后,敞开试管口,可观察到叶片均下沉到试管底部。
(3)
(4)
分析预测的结果
答案: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3)将这两支试管放在日光灯下,照光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上浮,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4)在将这两支试管在暗培养箱中一段时间。结果:NaHCO3稀溶液中的叶片下沉‘蒸馏水中的叶片仍在试管底部。
滤纸:过滤或纸层析纱布、尼龙布:过滤
碘液:鉴定淀粉斐林试剂: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
苏丹Ⅲ、苏丹Ⅳ:脂肪的鉴定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的鉴定
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
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柠檬酸钠:血液抗凝剂
【例题】为了验证叶片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有气体的产生和消耗,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高中生物实验常用原则]
1.对照性原则
设置对照的目的通常有两种情况:说明问题,验证推论;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设置对照组有3种方法:
①空白对照: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或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如要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则对照组动物不做任何处理,让其自然生长,而对照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制剂或甲状腺抑制剂,以观察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

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高考生物实验知识点汇总高中生物知识点较为琐细,考生们在复习的时候要学会自己梳理。

高中生物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个实验知识点总结

⾼中⽣物个实验知识点总结⾼中⽣物19个实验知识点总结实验⼀:显微镜的正确使⽤1、是低倍镜还是⾼倍镜的视野⼤,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通过的光多,放⼤的倍数⼩;⾼倍镜视野⼩,通过的光少,但放⼤的倍数⾼。

2、为什么要先⽤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观察的物像移⾄视野的中央,再换⾼倍镜观察?如果直接⽤⾼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观察的物像移⾄视野的中央,再换⾼倍镜观察。

3、⽤转换器转过⾼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不⾏?不⾏。

⽤⾼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

4、使⽤⾼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先⽤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

5、总结:四个⽐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倍数越⼤,⽽⽬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倍数与玻⽚距离:倍数越⼤(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倍数越⼤,视野越暗。

d.放⼤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倍数越⼤,视野范围越⼩。

实验⼆检测⽣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质⼀、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特定的颜⾊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作⽤,可⽣成砖红⾊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

淀粉遇碘变蓝⾊。

3、蛋⽩质与双缩脲试剂发⽣作⽤,产⽣紫⾊反应。

(蛋⽩质分⼦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产⽣紫⾊反应。

)⼆、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颜⾊为⽩⾊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生物高中实验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实验知识点总结

生物高中实验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总结如下:
1. 生物实验的基本操作:包括解剖、取样、扦插、移栽等。

2. 细胞工程:包括细胞培养、细胞融合、细胞的离心和研磨、细胞冻存与复苏等。

3. 基因工程:包括基因转移、基因拼接、基因扩增、基因片段的克隆等。

4. 发酵工程:包括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培养基的优化等。

5. 植物组织培养:包括植物的切割、涂布、培养基的配制、光照和温度的控制等。

6. 动物组织培养:包括动物的切片、培养、疫苗的制作等。

7. 显微镜的使用:包括显微镜的构造、用法、维护等。

8. 遗传图谱的绘制:包括遗传图谱的绘制方法、遗传图谱的分析等。

9. DNA 测序:包括 DNA 测序的方法、DNA 测序仪的构造和原理等。

10. 生物实验的安全知识:包括实验室规定、实验材料的安全措施、实验后的废弃物处理等。

这些知识点是高中生物实验的基础和核心,掌握好它们对于生物实验的学习和掌握非常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点(一)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必修一P7)1.是低倍镜还是高倍镜的视野大,视野明亮?为什么?低倍镜的视野大,通过的光多,放大的倍数小;高倍镜视野小,通过的光少,但放大的倍数高。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如果直接用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3.用转换器转过高倍镜后,转动粗准焦螺旋行不行?不行。

用高倍镜观察,只需转动细准焦螺旋即可。

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压坏玻片。

4..使用高倍镜观察的步骤和要点是什么?答:(1)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2)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并轻轻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楚材料为止。

5.总结:四个比例关系a.镜头长度与放大倍数:物镜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而目镜正好与之相反。

b.物镜头放大倍数与玻片距离:倍数越大(镜头长)距离越近。

c.放大倍数与视野亮度: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

d.放大倍数与视野范围: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一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沉淀。

葡萄糖+ Cu ( OH ) 2 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

淀粉遇碘变蓝色。

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二实验材料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

(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

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三、实验注意事项1. 可溶性糖的鉴定a.应将组成斐林试剂的甲液、乙液分别配制、储存,使用前才将甲、乙液等量混匀成斐林试剂;斐林试剂很不稳定,甲、乙液混合保存时,生成的Cu ( OH ) 2在70~900C下分解成黑色CuO和水;b. 切勿将甲液、乙液分别加入苹果组织样液中进行检测。

甲、乙液分别加入时可能会与组织样液发生反应,无Cu ( OH ) 2生成。

2. 蛋白质的鉴定a. A液和B液也要分开配制,储存。

鉴定时先加A液后加B液;先加NaOH 溶液,为Cu2+与蛋白质反应提供一个碱性的环境。

A、B液混装或同时加入,会导致Cu2+变成Cu ( OH ) 2沉淀,而失效。

b. CuSO4溶液不能多加;否则CuSO4的蓝色会遮盖反应的真实颜色。

c. 蛋清要先稀释;如果稀释不够,在实验中蛋清粘在试管壁,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会粘固在试管内壁上,使反应不容易彻底,并且试管也不易洗干净。

3.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区别:实验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实验原理: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四: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必修一P40)实验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用这样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就只有细胞膜一种膜结构。

实验五: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必修一P47)一实验原理:1.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2.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3.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二实验材料: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

取这些材料的原因是: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

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

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三讨论1.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是不是静止不动的?为什么?答:不是。

呈椭球体形的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可以运动,这种运动能随时改变椭球体的方向,使叶绿体既能接受较多光照,又不至于被强光灼伤。

2、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与叶绿体的功能有什么关系?答: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都有利于接受光照,完成光合作用。

如叶绿体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改变方向。

又如叶子上面的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比下面的多,这可以接受更多的光照。

实验六观察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必修一P61“探究”)一实验原理: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

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

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

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剂对细胞无毒害作用。

质壁分离的方法(引流法):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

然后,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这样重复几次即可。

质壁分离复原的方法:改用清水实验。

三讨论1.如果将上述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答:表皮细胞维持原状,因为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为什么?答:不会。

因为红细胞不具细胞壁。

实验七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P78)一实验原理鲜肝提取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过氧化氢酶和Fe3+都能催化H2O2分解放出O2。

经计算,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和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相比,每滴FeCl3溶液中的Fe3+数,大约是每滴肝脏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分子数的25万倍。

二实验注意事项1.不让H2O2接触皮肤,H2O2有一定的腐蚀性2. 不可用同一支滴管,由于酶具有高效性,若滴入的FeCl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过氧化氢酶,会影响实验准确性3.肝脏研磨液必须是新鲜的,因为过氧化氢酶是蛋白质,放置过久,可受细菌作用而分解,使肝脏组织中酶分子数减少,活性降低4.肝脏研磨要充分,研磨可破坏肝细胞结构,使细胞内的酶释放出来,增加酶与底物的接触面积。

实验八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必修一P83)实验原理:1.淀粉遇碘后,形成紫蓝色的复合物。

2.淀粉酶可以使淀粉逐步水解成麦芽糖和葡萄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遇碘后不显色。

注:市售a-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约600C实验九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必修一P91)实验原理: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略)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注意事项:增加水中氧气的方法:用橡皮球或气泵通入空气,并用NaOH溶液除去空气中的CO2实验十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P97)一实验原理与方法1.色素的提取原理:叶绿体中的色素是有机物,不溶于水,易溶于丙酮等有机溶剂中。

提取方法:用丙酮、乙醇等能提取色素。

2.色素分离的原理:层析液是一种脂溶性很强的有机溶剂。

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溶解度低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慢。

分离方法:纸层析法。

用毛细吸管在滤纸条的下端沿铅笔线划一条滤液细线,待滤液干后再划一两次,然后将滤纸条插入层析液中(滤液细线不能接触层析液)。

分离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出现四条色素带:橙黄色(最窄,胡萝卜素)、黄色(叶黄素)、蓝绿色(最宽,叶绿素a)、黄绿色(叶绿素b)。

胡萝卜素与叶黄素之间距离最大,叶绿素a与叶绿素b之间距离最小。

二实验注意事项1.加SiO2为了研磨得更充分。

2.加CaCO3防止研磨时叶绿素受到破坏。

因为叶绿素含镁,可被细胞液中的有机酸产生的氢代替,形成去镁叶绿素,CaCO3可中和液泡破坏释放的有机酸,防止叶绿体被破坏。

3.加无水乙醇是因为叶绿体色素易溶于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

三实验讨论: 1.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为什么不能触及层析液?答: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如触及层析液,滤纸上的叶绿体色素就会溶解在层析液中,实验就会失败。

2.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什么?答:提取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①叶片要新鲜、浓绿;②研磨要迅速、充分;③滤液收集后,要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紧,以免滤液挥发。

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关键是:一是滤液细线要细且直,而且要重复划几次;二是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实验十一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必修一P104)实验原理:1.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水分,矿质元素等等, 测光合作用强度可以通过测氧气生成速率来进行间接的测量.2.利用真空渗入法排出叶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并使其沉入水中,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产生氧气的多少与光合作用强度密切相关,由于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因此氧气会在细胞间隙中积累,从而使下沉的叶片上浮.依据叶片上浮的情况可推知叶片光合作用强度,可以用叶片上浮所需的平均时间或者一定时间内上浮的叶片数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的大小.实验十二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必修一P110)一.实验原理:用琼脂块模拟细胞。

琼脂块中含有酚酞,与NaOH相遇,呈紫红色,可显示物质(NaOH)在琼脂块中的扩散速度。

方法:用含酚酞的琼脂块模拟细胞。

2、现象:NaOH和酚酞相遇呈紫红色。

二结论:琼脂块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NaOH扩散的体积与整个琼脂块的体积之比随着琼脂块的增大而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