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
杜牧《赤壁》诗词鉴赏赤壁唐代: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一支折断了的铁戟(古代兵器)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又磨又洗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注释折戟:折断的戟。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东风:指三国时期的一个战役──火烧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轻时即有才名,人乎周郎。
后任吴军大都督,曾参与赤壁之战并为此战役中的主要人物。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建造的一座楼台,楼顶里有大铜雀,台上住姬妾歌*,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东吴乔公的两个女儿,一嫁前国主孙策(孙权兄),称大乔,一嫁军事统帅周瑜,称小乔,合称“二乔”。
鉴赏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杜牧的诗词赏析5篇著名
杜牧的诗词赏析5篇著名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身趁名家,喜老庄道学。
杜牧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杜牧的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赤壁朝代:唐朝|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篇的开头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前朝人、事、物的慨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
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
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
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
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
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后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
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这对于诗人而言是相当清楚的,因为杜牧本人有经邦济世之才,通晓政治军事,对历史时事是非常熟悉的。
众所周知,赤壁之战吴胜曹败,可此处作者进行了逆向思维大胆地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
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
而是说“铜雀春深锁二乔”,铜雀台乃曹操骄奢淫乐之所,蓄姬妾歌姬其中。
这里的铜雀台,让人不禁联想到曹操风流的一面,又言“春深”更加深了风流韵味,最后再用一个“锁”字,进一步突显其金屋藏娇之意。
把硝烟弥漫的战争胜负写得如此蕴藉,实在令人佩服。
题乌江亭朝代:唐朝|作者: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古诗词点评杜牧的诗作风格与主题思想
古诗词点评杜牧的诗作风格与主题思想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诗作风格独特,主题思想丰富多样。
本文将对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进行点评。
杜牧的诗作风格具有清新、细腻之美。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他写道:“古木阴中系短篷,杨花雪落覆白装。
车辕月明胡雁过,高楼花乱小区将。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杜牧展示了秋夜的美丽和宁静。
他使用“古木阴中系短篷”和“杨花雪落覆白装”两个比喻,生动地表达了秋夜的凉爽和景色的幽美。
同时,他以“胡雁过”,“高楼花乱小区将”两句便于形成对比,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杜牧的诗作主题思想深沉并且多样化。
他关注社会现实,注重个人情感体验,也涉及到了人生哲理和对政治的思考。
他的诗作常常揭示人性的弱点和社会的现实问题。
例如在《秋夜将晓入室闻钟》中,他写道:“钟鸣鼎食之家,衣冠简朴何足论。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他通过对古人的回忆和今人的对比,表达了对当下社会浮华和功利之风的批判。
他认为现代社会很多人过分追求物质财富和虚名,而忽视了内心的追求和精神的满足。
此外,杜牧的诗作也展示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人类存在的追问。
在《秋夕》一诗中,他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牵女郎。
”这首诗通过对秋夕夜景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爱情和生命的思索。
他通过“天阶夜色凉如水”和“卧看牵牛牵女郎”两句,描绘了夜晚的凉爽氛围和对美好时刻的珍惜。
他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递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在唐代文学中独具一格。
他以细腻清新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以批判和思考的态度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对人生和爱情的思考展示了智慧和人文关怀。
他的诗作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
通过对杜牧的诗作风格和主题思想的点评,使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他的诗歌之美。
杜牧《秋夕》全诗鉴赏
杜牧《秋夕》全诗鉴赏杜牧《秋夕》全诗鉴赏《秋夕》是唐代诗人杜牧(一作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宫怨诗。
这首诗描写一名孤单的宫女,于七夕之夜,仰望天河两侧的牛郎织女,不时扇扑流萤,排遣心中寂寞,反映了宫廷妇女不幸的命运,表现了一位官女举目无亲、百无聊赖的苦闷心情。
下面一起来欣赏下!《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⑴秋夕:秋天的夜晚。
⑵银烛:银色而精美的蜡烛。
银,一作“红”。
画屏:画有图案的屏风。
⑶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⑷天阶:露天的石阶。
天,一作“瑶”。
⑸坐看:坐着朝天看。
坐:一作“卧”。
牵牛织女星:两个星座的名字,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人物牵牛和织女。
【翻译】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
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赏析】此诗写失意宫女孤独的生活和凄凉的心境。
前两句已经描绘出一幅深宫生活的图景。
在一个秋天的晚上,银白色的蜡烛发出微弱的光,给屏风上的图画添了几分暗淡而幽冷的色调。
这时,一个孤单的宫女正用小扇扑打着飞来飞去的萤火虫。
“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一句十分含蓄,其中含有三层意思:第一,古人说腐草化萤,虽然是不科学的,但萤总是生在草丛冢间那些荒凉的地方。
如今,在宫女居住的庭院里竟然有流萤飞动,宫女生活的凄凉也就可想而知了。
第二,从宫女扑萤的动作可以想见她的寂寞与无聊。
她无事可做,只好以扑萤来消遣她那孤独的岁月。
她用小扇扑打着流萤,一下一下地,似乎想驱赶包围着她的孤冷与索寞,但这是无用的。
第三,宫女手中拿的轻罗小扇具有象征意义,扇子本是夏天用来挥风取凉的,秋天就没用了,所以古诗里常以秋扇比喻弃妇。
相传汉成帝妃班婕妤为赵飞燕所谮,失宠后住在长信宫,写了一首《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古诗词赏析杜牧的山水意境与人生哲思
古诗词赏析杜牧的山水意境与人生哲思杜牧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文人,他的诗作以山水意境和人生哲思为主题而广受赞誉。
杜牧的诗作大多表达了他对自然景物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他的山水意境充满诗意,深入人心。
同时,他对人生的思考也让读者在阅读他的诗作时能够产生深刻的共鸣。
本文将对杜牧的山水意境和人生哲思进行赏析。
杜牧的山水意境充满了诗意,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形容和描绘,展现了深深的个人感受和情感。
在他的诗作中,山水经常被用作一种表达情绪的载体。
例如《秋夜将晓银河乱》中的“银汉迢迢两乡远,胧胧影杳望中烟”,通过描绘银河散发出的微弱光芒,表达了作者对世事变幻、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的诗作常常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和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融为一体,使读者在阅读中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
杜牧的山水诗作中,对山川河流的描绘凸显了他对自然的痴迷和对自然力量的敬畏。
例如《秋夕》中的“银汉穿铁关,落星绕宿峰”,通过描绘银河穿过铁关,星星围绕着高山,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力量感的赞叹。
另外,《秋夜将晓银河乱》中的“断桥残雪独归去,断垣残壁露寒林”,通过描绘断桥和断垣等遗迹,寄托了作者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之情。
这些描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表达了他对自然力量的思考和敬畏。
除了山水意境,杜牧的诗作还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思。
他对人生的思考常常体现在他对离别、流亡、岁月流逝等主题的表达中。
例如《秋夕》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通过描绘秋夜的凄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对流逝时光和离别之情的思考。
在他的诗作中,经常能够看到对时光流转和人生短暂的思考和反思,这些情感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杜牧的山水意境和人生哲思相互交融,在他的诗作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生命的热爱。
他的诗作散发出深邃的思想气息和诗意,激发了读者对生活、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总之,杜牧的山水意境和人生哲思深入人心。
杜牧的诗词大全_唐代诗词鉴赏
杜牧的诗词大全古典诗词鉴赏之杜牧篇——《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赏析:《江南通志》载:杜牧任池州刺史时,曾到过杏花村饮酒,诗中杏花村指此。
附近有杜湖、东南湖等胜景。
杜牧——《泊秦淮》烟花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注释秦淮:秦淮河。
长江下游支流,在今东苏西南部。
当时穿过金陵的秦淮河两岸,酒楼妓馆林立,一片繁华景象。
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注释:秋夕:秋天的夜晚。
银烛:白色而精美的蜡烛。
轻罗小扇:轻巧的丝质团扇。
天街:天庭,即天上。
一作“天阶”。
杜牧——《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倖名。
注释:遣怀:抒发感触甚深的情怀。
落魄:漂泊,作游乐解。
楚腰:《汉书•马廖传》:“吴王好剑客,百姓多疮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人。
”后称细腰女子为腰。
杜牧——《山行》【年代】:唐【作者】:杜牧——《山行》【内容】: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作者:杜牧斋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1 / 3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金谷园》【年代】:唐【作者】:杜牧——《金谷园》【内容】: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作者:○杜牧牧,字牧之,京兆人也。
善属文。
大和二年韦筹榜进士,与厉玄同年。
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年代】:唐【作者】: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内容】: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释:清时句: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昭陵:唐太宗的陵墓。
杜牧——《赤壁》杜牧——《赤壁》【内容】: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注释:赤壁:在今湖北武昌县西南赤矶山,系汉建安十三年(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的“赤壁之战”所在地。
赠别许浑古诗词鉴赏
《赠别许浑》是一首古诗词,作者为杜牧。
该诗以“劳歌一曲
解行舟”为开端,描述了友人乘舟离去,诗人以“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描述了江上的美景。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鉴赏:
1. 诗中“劳歌一曲解行舟”的“劳歌”一词,原指在劳劳亭
(旧址在今南京市南面,也是一个著名的送别之地)送客时唱的歌,后来遂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这里以“劳歌”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场合,同时表达了送别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 “红叶青山水急流”一句描述了江上的美景。
诗人通过“红叶”、“青山”、“水急流”等词语,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富有
动感的画面。
这一画面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
离别之际的感伤与孤独。
3. 诗中运用了明丽的景色与伤感的离别之情相反衬的手法,使
情感更加凸显。
通过描绘美景来反衬离别的感伤,使得离别的情感
更加深刻。
4. 整首诗在变化中显出统一,前联与后联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呼应。
前联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联以风雨凄其的黯淡
景色正衬离情,使全篇在变化中显出统一。
5. 诗人通过古诗词的形式,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表
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深深眷恋和离别的感伤。
这首诗具有很强的感染
力和艺术表现力,能够让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
总之,《赠别许浑》是一首优美的离别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表达了离别之际的感伤与孤独。
杜牧的诗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杜牧在诗歌的创作上,与晚唐另⼀位杰出的诗⼈李商隐齐名,并称“⼩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阔,笔⼒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下⾯就和⼀起来欣赏下杜牧的诗词,欢迎阅读!【篇⼀】杜牧的诗词原⽂及赏析 《江南春》 千⾥莺啼绿映红,⽔村⼭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
【赏析】 这⾸《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
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阔、深邃和迷离。
“千⾥莺啼绿映红,⽔村⼭郭酒旗风。
”诗⼀开头,就像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地:辽阔的千⾥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的村庄、依⼭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在望。
迷⼈的江南,经过诗⼈⽣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旌摇荡了。
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个⾓落,⽽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块⼟地上的。
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字,这两句就要减⾊了。
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莺啼,谁⼈听得?千⾥绿映红,谁⼈见得?若作⼗⾥,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对于这种意见,何⽂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千⾥,千⾥之中,莺啼⽽绿映焉,⽔村⼭郭⽆处⽆酒旗,四百⼋⼗寺楼台多在烟⾬中也。
同样的道理也适⽤于后两句。
“南朝四百⼋⼗寺,多少楼台烟⾬中。
”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只是因为千⾥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
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运⽤了典型化的⼿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
江南特点是⼭重⽔复,柳暗花明,⾊调错综,层次丰富⽽有⽴体感。
诗⼈在缩千⾥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
诗的前两句,有红绿⾊彩的映衬,有⼭⽔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的映衬。
诗词鉴赏《赤壁》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
而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乃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只是借相同的地名,寄寓吊古之意,并抒写自己的感慨。
宋代苏轼在黄州所作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也是类似的情况。
诗的前两句写兴感之由,颇有情致:从沙中发现了一根折断的铁戟,拿起来自己磨洗,认出那是数百年前赤壁之战的遗物。
锈迹斑斑的断戟,无疑带有极强的沧桑感,能令人联想到战争的残酷,甚至“神游”于那硝烟弥漫的古战场。
诗人“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也显示出他对这一前朝故物的兴趣和对历史的思索,一个于江畔凭吊古迹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后两句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设想“如果当年没有东风的帮助会怎样”,可谓“无中生有,死中求活”(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翻出新意。
末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更以两名女子可能的命运来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
古人写咏史怀古这类题材,往往不止于就事论事,而是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或托古讽今,或怀古伤己,《赤壁》一诗也不仅仅是故作奇谈、驰骋议论。
杜牧是宰相之孙,自视甚高,喜好谈兵,对自己
的军事才能十分自负,怀抱用世之心,却始终郁郁不得志。
“东风”一语,除了实指之外,也可以理解为周瑜取胜的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条件,特别是孙权对他的信任。
细细品味诗意,不难读出诗人对周瑜的那一丝不屑和嘲讽,还有那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
诗词鉴赏杜牧5篇
诗词鉴赏杜牧5篇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杜十三”。
杜牧政治才华出众,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
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杜牧专门研究过孙子,写过十三篇《孙子》注解,也写过许多策论咨文。
特别是有一次献计平虏,被宰相李德裕采用,大获成功。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诗词鉴赏杜牧,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寄远朝代:唐朝|作者: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这首诗收入《樊川外集》,题一作“南陵道中”。
杜牧在文宗开成年间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南陵是宣州属县,诗大约就写于任职宣州期间。
题称“南陵道中”,没有点明是陆路还是水程。
从诗中描写看,理解为水程似乎切当一些。
前两句分写舟行所见水容天色。
“漫悠悠”,见水面的平缓、水流的悠长,也透露出江上的空寂。
这景象既显出舟行者的心情比较平静容与,也暗透出他一丝羁旅的孤寂。
一、二两句之间,似有一个时间过程。
“水面漫悠悠”,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时的景象。
过了一会,风变紧了,云彩因为风的吹送变得稀薄而轻盈,天空显得高远,空气中也散发着秋天的凉意。
“欲变秋”的“欲”字,正表现出天气变化的动态。
从景物描写可以感到,此刻旅人的心境也由原来的相对平静变得有些骚屑不宁,由原来的一丝淡淡的孤寂进而感到有些清冷了。
这些描写,都为第三句的“客心孤迥”作了准备。
正当旅人触物兴感、心境孤迥的时候,忽见岸边的江楼上有红袖女子正在凭栏遥望。
三、四两句所描绘的这幅图景,色彩鲜明,饶有画意,不妨当作江南水乡风情画来欣赏。
在客心孤迥之时,意绪本来有些索寞无聊,流目江上,忽然望见这样一幅美丽的图景,精神为之一爽,羁旅的孤寂在一时间似乎冲淡了不少。
这是从“正是”、“谁家”这样开合相应、摇曳生姿的语调中可以感觉出来的。
但这幅图景中的凭楼而望的红袖女子,究竟是怀着闲适的心情览眺江上景色,还是象温庭筠词中所写的那位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那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在望穿秋水地历数江上归舟呢?这一点,江上舟行的旅人并不清楚,自然也无法向读者交待,只能浑涵地书其即目所见。
关于杜牧的诗词精选赏析
【导语】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唐代诗⼈。
杜牧⼈称“⼩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集》。
以下是由⽆忧考整理的关于杜牧的诗词精选赏析,欢迎阅读!1.关于杜牧的诗词 《念昔游三⾸其》 (其⼀) ⼗载飘然绳检外,樽前⾃献⾃为酬。
秋⼭春⾬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其⼆) 云门寺外逢猛⾬,林⿊⼭⾼⾬脚长。
曾奉郊宫为近侍,分明dd⽻林枪。
(其三) 李⽩题诗⽔西寺,古⽊回岩楼阁风。
半醒半醉游三⽇,红⽩花开⼭⾬中。
2.关于杜牧的诗词 《过华清宫绝句三⾸》 (其⼀) 长安回望绣成堆,⼭顶千门次第开。
⼀骑红尘妃⼦笑,⽆⼈知是荔枝来。
(其⼆)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其三)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分明。
云中乱拍禄⼭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3.关于杜牧的诗词 《润州⼆⾸》 (其⼀) 向吴亭东千⾥秋,放歌曾作昔年游。
青苔寺⾥⽆马迹,绿⽔桥边多酒楼。
⼤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明更想桓伊在,⼀笛闻吹出塞愁。
(其⼆) 谢眺诗中佳丽地,夫差传⾥⽔犀军。
城⾼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中闻。
扬州尘⼟试回⾸,不惜千⾦借与君。
4.关于杜牧的诗词 《题宣州开元寺⽔阁》 六朝⽂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歌⼈哭⽔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落⽇楼台⼀笛风。
惆怅⽆⽇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5.关于杜牧的诗词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 ⽇暖泥融雪半消,⾏⼈芳草马声骄。
九华⼭路云遮寺,清⼷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的的,我⼼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寂寥。
6.关于杜牧的诗词 《登九峰楼寄张祜》 百感衷来不⾃由,⾓声孤起⼣阳楼。
碧⼭终⽇思⽆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外更何求? 谁⼈得似张公⼦,千⾸诗轻万户侯。
杜牧古诗原文和赏析
杜牧古诗两首原文和赏析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前言】《泊秦淮》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诗作。
此诗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前半段写秦淮夜景,后半段抒发感慨,借陈后主(陈叔宝)因追求荒淫享乐终至亡国的历史,讽刺那些不从中汲取教训而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的情怀。
全诗寓情于景,意境悲凉,感情深沉含蓄,语言精当锤炼,艺术构思颇具匠心,写景、抒情、叙事有机结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注释】⑴秦淮:即秦淮河,发源于江苏句容大茅山与溧水东庐山两山间,经南京流入长江。
相传为秦始皇南巡会稽时开凿的,用来疏通淮水,故称秦淮河。
历代均为繁华的游赏之地。
⑵烟:烟雾。
⑶泊:停泊。
⑷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⑸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把此曲作为亡国之音的代表。
【翻译】迷离月色和轻烟笼罩寒水和白沙,夜晚船泊在秦淮靠近岸上的酒家。
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还高唱着《玉树后庭花》。
【赏析】杜牧前期颇为关心政治,对当时百孔千疮的唐王朝表示忧虑,他看到统治集团的腐朽昏庸,看到藩镇的拥兵自固,看到边患的频繁,深感社会危机四伏,唐王朝前景可悲。
这种忧时伤世的思想,促使他写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诗篇。
《泊秦淮》也就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上产生的。
六朝古都金陵的秦淮河两岸历来是达官贵人们享乐游宴的场所,“秦淮”也逐渐成为奢靡生活的代称。
诗人夜泊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又想到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便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诗:《泊秦淮》。
建康是六朝都城,秦淮河穿过城中流入长江,两岸酒家林立,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场所。
唐王朝的都城虽不在建康,然而秦淮河两岸的景象却一如既往。
有人说作诗“发句好尤难得”(严羽《沧浪诗话》)。
这首诗中的第一句就是不同凡响的,那两个“笼”字就很引人注目。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创作特点分析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创作特点分析引言唐代被誉为中国诗歌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其中,杜牧被公认为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杜牧产生了许多永远流传的诗歌作品,他的诗歌创作特点深深地吸引了后人。
本文将分析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创作特点,探究他的风格、主题和表达方式,以及他对后世诗人的影响。
杜牧的风格特点在杜牧的诗歌作品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的独特风格和写作特点。
1. 清新自然杜牧的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为主要特点。
他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意境,给人以清新淡雅的感觉。
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几句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色,将自然与人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2. 抒发情感杜牧的诗词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爱情和友情的深切思考和感慨。
他善于通过写景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内心的愁苦与欢愉。
他的《秋夜将晓灯火残》一诗中写道:“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这几句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诗句,表达了作家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3. 借鉴古人杜牧在创作诗词时,常常借鉴古人的风格和技巧。
他熟读前人的作品,吸收前人的精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他的诗词中融入了骚体、乐府、田园诗等各种元素,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给人以历史的沉淀和文化的熏陶。
杜牧的主题特点除了独特的风格,杜牧的诗词还有一些突出的主题特点。
1. 唐代社会的变革杜牧的诗词可以反映出唐代社会的变革和动荡。
他生活在唐代末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的复苏期,社会上充满了战乱和动荡。
他的一些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稳定性的担忧和对和平和安宁的向往。
例如,他的《秋夜将晓大怀乡》一诗写道:“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故飞惊白云。
洞在深山何处好,白云深处有人家。
”这种表达方式将个人的思想与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在一起,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2. 爱情与离别杜牧的诗词中经常涉及到爱情和离别的主题。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鉴赏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生活在一个充满繁华和纷扰的时代。
他的诗词充满着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深入人心,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几首杜牧的诗词,领略他那独特的艺术魅力。
先来看一首《秋夕》:銮驾应须寻上客,五陵年少争缠头。
一身转战边疆去,五十弦翻塞外愁。
辽海晴天无际去,斜阳草树寻香候。
何须要醉三十日,儿送秋波到天涯。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离别的场景,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杜牧对离别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怀旧忧伤的感觉。
杜牧通过鲜明的画面感,抒发了自己对边疆远行、离散乡亲之愁思。
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首《秋夕》:鬓如霜,眼如霜,朝来露似霜。
犹有芳名去为霜,应须生菊表寒芒。
这首诗浓缩了杜牧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他通过对自己形象的描摹,如大自然中的物象,用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人生短暂和美好的同时流逝。
最后,我们来聆听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落落盘踞虎溪口,狡策岂安穷邑町。
四十万人齐解甲,还乡团聚欢蹦跶。
这首诗以北方的军旅场景为背景,表现了战争年代平民百姓的苦难和对家乡团聚的向往。
作者运用刻画与描摹得当,使诗情融入人情,唤起读者的共鸣。
杜牧的诗词不仅流传久远,而且有着独特的风格。
他的诗作多表达情感,既有对人生短暂和岁月蹉跎的感慨,也有对爱情和离别的细腻描绘。
通过他深邃的思考和独到的表达,我们能够领略到唐代文化的精髓和人性的真实。
不论是在唐代,还是在现代,杜牧的诗词都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思考。
他是唐代一位独具魅力的诗人,其作品被后人广为传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耀眼之星。
在今天,我们读杜牧的诗词,能够品味到一份古人优雅的情思,也能够领悟到生活的多彩与多姿。
正如他的作品中所表达的一样,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于自然、情感和人生的思考与追求始终是共通的。
通过鉴赏杜牧的诗词,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他个人的情感与哲思,同时也能够感受到唐代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也是我们对于文学艺术的一份珍视和用心的领会。
杜甫古诗鉴赏大全
杜甫古诗鉴赏大全杜甫古诗鉴赏大全杜甫《月》赏析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
①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
②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
③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
④背景诗为大历二年(767)六月初旬所作。
安史之乱后,杜甫一直在西南一带漂泊。
此时正困居夔州。
注译①万里:言月运行万里而来,又暗喻漂泊万里的诗人。
瞿唐:瞿塘峡,位于长江三峡奉节至巫山段,安史之乱后,杜甫曾困居于此。
春来:今春以来。
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这两句意为:运行万里而来的瞿塘峡的月亮,今春以来已经是第六次出现上弦月了。
首联既交代了时间(六月初旬)和地点(瞿塘峡),又寄寓了万里漂泊、羁留难归之感。
②时时:常常。
与“故故”变文同义。
开:指照亮。
满:指月光洒满。
青天:蓝天。
这两句意为:月光常常照亮我幽暗的居室,洒满无垠的蓝天。
“时时”二字既写出月的殷勤关切,又见出诗人饱经丧乱,常常夜不成寐,望月思归。
③爽:清爽,凉爽。
合:环绕,充满。
风襟:衣襟。
宋玉《风赋》:“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
”当:对着。
悬:悬挂天空。
这两句意为:月光静静洒下,凉爽透过衣襟,格外宜人;月亮高高地悬挂天空,空自对着我挂满泪痕的脸,竟无动于衷。
颔、颈两联,3、5句相接,写出月的殷勤多情;4、6句相接,写出月的清冷疏远。
王嗣奭《杜臆》云:“中四,有一喜一恨意。
时开暗室,则喜之而爽合风襟;故满青天,则恨之而空当泪脸。
一月而分作两般,景随情转故也。
”④乌鹊:乌鸦。
夜久:夜深。
这两句意为:有一只南飞的乌鹊,在月下盘旋良久,无枝可依,只好落在江边。
此联化用曹操《短歌行》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暗喻自己到处漂泊,无处栖身。
赏析:以“月”为题,让我们联系到“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名句。
月有一个特定的内涵:望月就易思乡。
“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万里”,作者先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一个大的背景,然后现一轮孤月。
杜牧最著名的诗词20首
杜牧最著名的诗词20首01《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赏析】这是诗人感慨人生、自伤怀才不遇之作。
作者回想往昔扬州幕僚生活那段失意的日子,竟像是大梦一场,放浪形骸,蹉跎时日,简直荒唐太甚。
但仔细想来,诗人的醉生梦死的扬州生活,很大程度与他政治上的不得志有关。
作者通过追忆与感慨,发泄自己对现实的满腹牢骚,以及对自己处境的不满。
扬州在唐朝是数一数二的繁华大都市,其交通便利,贸易发达,商贾云集,笙歌不断,俗话说:“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在当时的人眼里,扬州可谓“仙境”。
大和七年(833年)四月,三十一岁的杜牧应淮南节度使牛僧孺的邀请,从宣州(今安徽宣城)来到扬州,在牛僧孺的幕府中担任推官、监察御史里行,后又转任掌书记。
这段经历,让大才子杜牧留下了众多诗篇。
02《赠别》二首之一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03《赠别》二首之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赏析】这是赠别一位歌姬的诗,歌姬还是妙龄少女,正值美好年华,以歌姬之美更衬离别之情。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颇有几分同是风流才子的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味道。
04《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赏析】韩绰是他在牛僧孺幕府中的同僚,二人交情甚好。
当年在扬州的诗酒风流中,当然少不了韩绰的陪伴。
本诗是写于离开扬州以后,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旧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结尾充满了情趣:扬州的月色如此美妙,你在哪听妩媚女子吹箫呢?杜牧这种风流多情的性格,即便是后来作了御史一直不改。
大和九年,杜牧当上御史后分司东都,在洛阳任职。
兵部尚书李愿退休在家颐养天年,声色犬马,穷尽豪奢。
有一次,他设盛宴招待朝中大臣和各界名士,因杜牧是监察御史,未敢请他。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
杜牧《赤壁》诗词赏析杜牧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才被称为“杜工部”。
他的《赤壁》诗以写景形象生动、情感真挚而著名,堪称中国古代诗词的杰作之一。
本文将围绕《赤壁》这首诗进行赏析。
《赤壁》这首诗词是杜牧的代表作之一,写的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之战。
诗中运用了写景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丽景色和激烈战斗的场面。
诗的开篇直接进入主题,令人惊叹的描绘了长江水波翻滚、箭雨纷飞的壮丽景象:“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通过这四句诗,杜牧巧妙地将诗意引入到赤壁战场。
诗句中运用了“折戟沉沙”和“铜雀春深”这样的形象词,使得整个战场充满了烟火和生机。
接下来的几句诗中,杜牧继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争的场面和人物的形象。
他通过描述曹操、周瑜和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身份,塑造了诗中的主要角色。
比如,他写道:“千里孤坟无处说,所在哀笳弄晚风。
想当年落笔付齐宣,纵使当时横戈马,残丝断角如今在。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将读者带到了历史的长河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雄壮和悲壮。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牧以游子的身份感叹历史的变迁和人事的消逝。
他提到了孤坟和悲笳,将读者的情感引向深处。
在叙事中,他依托历史事件,展现出自己作为一个时代的人,对历史变迁和战争的反思。
最后,他用“残丝断角”来暗示时间的残酷,人事的消逝。
这样的描写更加增强了整首诗的悲壮氛围。
《赤壁》这首诗词的结构非常紧凑,情感真挚,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象和激烈的战争场面,以及对人事消逝的思考,使作品具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
全诗以纵横押韵构成的典雅诗句,流露出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赞美,展现了杜牧深沉的文学才华。
《赤壁》这首诗词既是历史的记录,也是杜牧对战争的思考。
杜牧通过写景描绘了赤壁战场壮丽的景色,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这首诗既有壮丽的描绘,又有深沉的思考,是一幅将历史与个人情感结合的杰作。
杜牧的《赤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经典之作,不仅因为其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也因为其在艺术形式上的独特之处。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作品欣赏
诗词鉴赏:唐代诗人杜牧作品欣赏1. 杜牧简介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南山,河南巩县(今河南嵩县)人,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政治家。
他早年举孝廉并入选进士,曾在朝廷担任过多个重要职位。
2. 杜牧的作品特点杜牧以其雄浑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享有盛誉。
以下是杜牧作品的主要特点:•意境深远:杜牧善于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表达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
•豪放清新:他笔下描述山水田园、描绘花鸟虫鱼时常常给人一种豪放清新之感。
•思想明快:他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在短小精悍的文字中表达出自己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观察和思考。
•描写细腻:他尤其擅长通过精细的描写来表达情感,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3. 杜牧代表作欣赏以下是几首杜牧的经典代表作欣赏:3.1《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以明亮、清新的语言描绘了秋夕夜晚的宁静景象,通过对天空和地面景物的描写,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并融入对传统节日和神话故事元素的思考。
3.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以豪放、慷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登高过程中所感受到的壮丽景色,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落寞和思考。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人生无常、兴衰无常的主题。
4. 结语杜牧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广受赞誉。
通过欣赏他的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和文化底蕴。
《齐安郡晚秋》古诗词翻译及鉴赏
《齐安郡晚秋》古诗词翻译及鉴赏《齐安郡晚秋》作者为唐朝诗人、文学家杜牧。
其古诗全文如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
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
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
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
齐安郡晚秋,杜牧诗。
看似游赏山水,吟啸抒怀,闲适自得;但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
当年赤壁好汉争雄,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两相对比,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喟叹世事如云。
①散后;一作欲散②齐安郡:即黄州。
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秋风瑟瑟,柳影渐渐稀疏。
我所居住的地方显得更加寂静、苍茫。
游赏黄州的山水,闲云倒影在水中,让人赏心悦目,闲来吟啸抒怀,日子倒也过得闲适自得。
残灯暗淡的雨夜,一起下棋的友人已经散去,酒醒后孤枕难眠,又看到北雁南飞。
当年英雄豪杰争雄的赤壁还在,而如今只有我这样的蓑翁在此垂钓。
颔联中诗人游赏山水,吟啸抒怀,看似闲适自得;但颈联雨夜人散,酒醒闻雁,却又抒发了倍感孤独寂寞的情怀。
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
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壮志难酬的不平之意。
表达出厌倦世间争斗、逍遥于山水之间的意愿。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
(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晚唐时期。
唐代文学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
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有的诗人也喜堆垛数字,如骆宾王,却不免被讥为“算博士”。考其原因,乃因其数字的运用多是为了属对方便,过露痕迹,用得又太多太滥,也就容易惹人生厌。而此诗数字之设,则出于表达情感的需要,是艺术上的别出心裁,所以驱使而令人不觉,真可夸口“虽‘算博士’何妨”!
题扬州禅智寺
江南春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登九峰楼寄张祜
九日齐山登高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
齐安郡后池绝句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
唐时每州都有一个郡名(因高祖武德元年改隋郡为州,玄宗天宝元年又改州为郡,肃宗时复改为州,所以有这种情况),“齐安”则是黄州的郡名。诗当作于武宗会昌初作者出守黄州期间。
这首宦游思乡之作,赞许者几乎异口同声地称引其末句。明人杨慎说:“大抵牧之诗,好用数目垛积,如‘南朝四百八十寺’、‘二十四桥明月夜’、‘故乡七十五长亭’是也。”(《升菴诗话》)清王渔洋更说:“唐诗如‘故乡七十五长亭’、‘红阑四百九十桥’,皆妙,虽‘算博士’何妨!……高手驱使自不觉也。”(《带经堂诗话》)说它数字运用颇妙,确不乏见地;兹再予伸论如下。
这是一首托物寓慨的诗。通篇采用比兴象征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它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而这种深婉细腻又与轻快流走的格调和谐地统一在一起,在以豪宕俊爽为主要特色的杜牧诗中,是别开生面之作。
由于写“一声”就产生一个特殊的情节,与“吹角当城片月孤”一类写景抒情诗句同中有异。呜咽的角声又造成一种凄凉气氛,那“潋潋”的江水,黯淡无光的夕阳,水中的汀洲,也都带有几分寒意。“微”、“寒”等字均著感情色彩,写出了望乡人的主观感受。
暮色苍茫,最易牵惹乡思离情。诗人的故家在长安杜陵,长安在黄州西北。“回首夕阳红尽处,应是长安。”(宋张舜民《卖花声》)“微阳潋潋落寒汀”,正是西望景色。而三句却作转语说:“不用凭栏苦回首”,似是自我劝解,因为“故乡七十五长亭”,即使回首又岂能望尽这迢递关山?这是否定的语势,实际上形成唱叹,起着强化诗情的作用。
按唐时计量,黄州距长安二千二百五十五里(《通典》卷一八三),驿站恰合“七十五”之数(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但这里的数字垛积还别有妙处,它以较大数目写出“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的家山遥远的情景,修辞别致;而只见归程,不见归人,意味深长。从音节(顿)方面看,由于运用数字,使末句形成“二三二”的特殊节奏(通常应为“二二三”),声音的拗折传达出凭栏者情绪的不平静,又是一层妙用。
唐宋诗词鉴赏 杜牧30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月,北方少数民族回鹘乌介可汗率众向南骚扰。北方边地各族人民流离四散,痛苦不堪。杜牧当时任黄州刺史,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深为关注。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而寄予深切同情。
颈联又由征雁南飞遥想到它们的北归,说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纷纷布满金河一带地区,明春气候转暖时节,你们又怎能随着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故乡呢?大雁秋来春返,故有“逐春风”而回的设想,但这里的“春风”似乎还兼有某种比兴象征意义。据《资治通鉴》载,回鹘侵扰边地时,唐朝廷“诏发陈、许、徐、汝、襄阳等兵屯太原及振武、天德,俟来春驱逐回鹘”。朝廷上的“春风”究竟能不能将流离异地的征雁吹送回北方呢?大雁还在南征的途中,诗人却已想到它们的北返;正在哀怜它们的惊飞离散,却已想到它们异日的无家可归。这是对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无微不至的关切。“须知”、“岂逐”,更象是面对边地流民深情嘱咐的口吻。两句一意贯串,语调轻柔,情致深婉。这种深切的同情,正与上联透露的无言的冷漠形成鲜明的对照。
此诗首句“呜轧(一作呜咽)江楼角一声”,“一声”两字很可玩味。本是暮角声声,断而复连,只写“一声”也就是第一声,显然是强调它对诗中人影响甚著。他一直高踞城楼,俯临大江,凭栏回首,远眺通向乡关之路。正出神之际,忽然一声角鸣,使他不由蓦然惊醒,这才发现天色已晚,夕阳已沉没水天之际。这就写出一种“苦回首”的情态。象声词“呜轧”,用在句首,正造成似晴空一声雷的感觉。
首联想象鸿雁遭射四散的情景。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这里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是双关挽弓射猎和发动军事骚扰活动。这两句生动地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图景:仲秋塞外,广漠无边,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一时间连续发生的情景,层次分明而又贯串一气,是非常真切凝炼的动态描写。
此诗首句用典,点明独酌的原因,透露出情思的抑郁,有笼盖全篇的作用。次句承上实写夜饮,在叙事中进一步烘托忧伤凄惋的情怀。第三句一笔宕开,用写景衬垫一下,不仅使全诗顿生波澜,也使第四句的慨叹更其沉重有力。妙在最后又以问语出之,与前面三个陈述句相映照,更觉音情顿挫,唱叹有致,使结尾有如“撞钟”,清音不绝。明胡震亨说:“牧之诗含思悲凄,流情感慨,抑扬顿挫之节,尤其所长。”玩味此诗,庶几如此。
屏风绝句
杜牧
屏风周昉画纤腰,岁久丹青色半销。
斜倚玉窗鸾发女,拂尘犹自妒娇娆。
周昉是约早于杜牧一个世纪,活跃在盛唐、中唐之际的画家,善画仕女,精描细绘,层层敷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著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相传《簪花仕女图》是他的手笔。杜牧此诗所咏的“屏风”上当有周昉所作的一幅仕女图。
初冬夜饮
杜牧
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会昌二年(842),杜牧四十岁时,受当时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被外放为黄州刺史,其后又转池州、睦州等地。此诗可能作于睦州。
上两句写室内饮酒,第三句忽然插入写景:“砌下梨花一堆雪”,是颇具匠心的。看来诗人独斟独饮,并不能释忧解愁。于是他罢酒辍饮,凭栏而立,但见朔风阵阵,暮雪纷纷,那阶下积雪象是堆簇着的洁白的梨花。这里看似纯写景色,实则情因景生,寓情于景,包孕极为丰富。诗人烛下独饮,本已孤凄不堪,现在茫茫夜雪更加深了他身世茫茫之感,他不禁想到明年此时又不知身在何处!“明年谁此凭栏杆?”这一问,凝聚着诗人流转无定的困苦、思念故园的情思、仕途不遇的愤慨、壮志难酬的隐痛,是很能发人深思的。
题齐安城楼
初冬夜饮
早雁
屏风绝句
赠别二首(其二)
南陵道中
遣怀
叹花
山行
秋夕
金谷园
清明
河湟
过勤政楼
念昔游三首(其一)
念昔游三首(其三)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二)
沈下贤
长安秋望
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
润州二首(其一)
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征雁,何处是它们的归宿?—“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潇湘指今湖南中部、南部一带。相传雁飞不过衡阳,所以这里想象它们在潇湘一带停歇下来。菰米,是一种生长在浅水中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果实(嫩茎叫茭白)。莓苔,是一种蔷薇科植物,子红色。这两种东西都是雁的食物。诗人深情地劝慰南飞的征雁:不要厌弃潇湘一带空旷人稀,那里水中泽畔长满了菰米莓苔,尽堪作为食料,不妨暂时安居下来吧。诗人在无可奈何中发出的劝慰与嘱咐,更深一层地表现了对流亡者的深情体贴。由南征而想到北返,这是一层曲折;由北返无家可归想到不如在南方寻找归宿,这又是一层曲折。通过层层曲折转跌,诗人对边地人民的深情系念也就表达得愈加充分和深入。“莫厌”二字,耽心南来的征雁也许不习惯潇湘的空旷孤寂,显得蕴藉深厚,体贴备至。
颔联续写“惊飞四散”的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的情景。汉代建章宫有金铜仙人舒掌托承露盘,“仙掌”指此。清凉的月色映照着宫中孤耸的仙掌,这景象已在静谧中显出几分冷寂;在这静寂的画面上又飘过孤雁缥缈的身影,就更显出境界之清寥和雁影之孤孑。失宠者幽居的长门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悲愁凄冷的气氛,在这种氛围中传来几声失群孤雁的哀鸣,就更显出境界的孤寂与雁鸣的悲凉。“孤影过”、“数声来”,一绘影,一写声,都与上联“惊飞四散”相应,写的是失群离散、形单影只之雁。两句在情景的描写、气氛的烘染方面,极细腻而传神。透过这幅清冷孤寂的孤雁南征图,可以隐约感受到那个衰颓时代悲凉的气氛。诗人特意使惊飞四散的征雁出现在长安宫阙的上空,似乎还隐寓着微婉的讽慨。它让人感到,居住在深宫中的皇帝,不但无力、而且也无意拯救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月明灯暗,影孤啼哀,整个境界,正透出一种无言的冷漠。
“淮阳多病偶求欢”,淮阳,指西汉汲黯。汲黯因刚直敢言,屡次切谏,数被外放。在出任东海太守时,虽卧病不视事,而能大治。后又拜为淮阳太守,他流着泪对汉武帝说:“臣尝有狗马之心,今病,力不能任郡事”(《汉书。汲黯传》),要求留在京师,但遭拒绝。汲黯最后就死于淮阳。诗人以汲黯自比,正是暗示自己由于耿介直言而被排挤出京的。“偶求欢”的“欢”,指代酒,暗点诗题“饮”字,表明诗人愁思郁积,难以排遣,今夜只能借酒浇愁,以求得片刻慰藉。这一句语意沉痛而措辞委婉。第二句“客袖侵霜与烛盘”,进一步抒写作客他乡的失意情怀。天寒岁暮,秉烛独饮,吊影自伤,愤悱无告,更觉寂寞悲凉。“霜”,在这里含风霜、风尘之意,不仅与“初冬”暗合,更暗示作者心境的孤寒。“客袖”已见乡思之切,“侵霜”更增流徙之苦,只此四字,概括了多年来的游宦生涯,饱含了多少辛酸!“烛盘”,则关合题面中的“夜饮”,真是语不虚设。寥寥七字,勾勒出一个在烛光下自斟自饮、幽独苦闷的诗人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