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论文
论《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群雄逐鹿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制度的多元性《三国演义》中的政治制度多元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政治制度的多元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政治制度,就是政治制度多元性的重要体现。
这种政治制度多元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多元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政治文化的多元性《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多元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政治文化的多元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政治文化,就是政治文化多元性的重要体现。
这种政治文化多元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文化多元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政治思想的多元性《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思想多元性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政治思想的多元性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例如,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政治思想,就是政治思想多元性的重要体现。
这种政治思想多元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多元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特点。
二、《三国演义》中政治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这些政治文化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多元性、政治文化多元性、政治思想多元性等特点。
例如,政治制度多元性、政治文化多元性、政治思想多元性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政治文化。
此外,这些政治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制度多元性、政治文化多元性、政治思想多元性等特点。
其次,这些政治文化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
三国演义小论文
《三国演义》论文《三国演义》无疑是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其中包罗万象,让人目不暇接。
这一学期,我研究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和姓氏,得出了一些观点。
(仅限个人观点)一、三国鼎立,罗贯中巧布局众所周知,三国是三国鼎立。
那么罗贯中是如何写出三国鼎立的呢?从统计的姓氏来看,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据我统计,在《三国演义》中,姓司马的有14个,姓诸葛的有14个,而姓周的也有14个。
司马懿,诸葛亮和周瑜都是三国时顶尖的政治家,而他们又在三个国,彼此互相争斗。
罗贯中为什么要安排相同数量的司马姓、诸葛姓和周姓出场?是巧合吗?我想是因为他想写出三国鼎立,三国的实力相同。
而魏蜀吴三国的总人数也相差无几,在《三国演义》中,我统计出一共写了1178人,其中群雄(包括吕布,貂蝉,于吉等)有179人,魏国有353人(包括晋国),蜀国298人,吴国324人,还有一些少数名族(孟获等)和仙人(南华老仙、紫虚上人)。
魏蜀吴三国人数竟只差50人,看来罗贯中在布局时非常细心。
二、古今对比,姓氏彰显玄机我们来看一张表格。
相比较不难发现,其中张、刘、王、李、陈、杨在两表中都出现,而曹、孙、韩、马就未出现。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孙是当时吴国王姓,曹是魏国王姓,韩遂和马超也是西凉的太守。
可见三国时期王姓比较吃香,皇室人数较多。
三、姓氏分布,突显三国价值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留给我们什么吗?那是当然的,我只研究了其中一个部分,姓氏分布。
刘姓是现在分布最广的姓氏之一,为什么会导致刘姓如此之多?我们看刘姓的起源(以下摘自刘氏起源)“二是中山靖王刘胜后裔中山刘氏派,这一支刘氏人数众多,但主要分布在南方,以闽粤台地区最多,其次是浙江、江西、两湖、广西、海南、港澳、云贵川,另外在东南亚南洋的刘姓,也以源出中山的客家刘姓居多。
三是长沙定王刘发后裔长沙刘氏派,该派刘氏又分为南北两支:南支系当年留在长沙国的一支,如安成侯刘苍的后裔,主要分布在江西、湖南两省,并辐射到邻近的鄂、川、江浙、两广、云贵等省区;南支则是当年北迁南阳的东汉皇室后裔,主要分布在北方的华中、华北、华东地区,另外还辐射到朝鲜、日本等国。
浅析《三国演义》思想论文
浅析《三国演义》思想论文1000字《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三国时代历史的长篇小说,在描绘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本文将从人性、道德、政治等方面对《三国演义》的思想进行分析。
一、人性观在《三国演义》中,人性被描绘为复杂多面的。
有些人本性善良,如刘备、关羽、张飞;而有些人则本性残忍,如吕布、孙策等。
但是,小说中还有很多角色在经历了困境、遭遇磨难后,个性也会发生变化。
例如,曹操开始是一个英俊、有理想的青年才俊,但在磨难中逐渐变得残忍暴戾,最终走上了独裁者的道路。
这说明《三国演义》中的人性观是承认人性的复杂性和变化性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道德观在《三国演义》中,道德观被树立为一种精神追求。
例如,刘备就一直坚持高尚的道德标准,比如“以德服人”、“天下为公”等,这也是他争取民心的一大法宝。
相比之下,曹操则常常逆天而行,对待同室操戈、忘恩负义等行为视而不见。
因此,小说传达的道德观是认为道德是人类追求永恒、良善和正义的基石,也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标准。
三、政治观在《三国演义》中,政治斗争是最为重要的争夺方式之一。
各种政治派别之间相互争斗,因此,政治观念在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曹操和刘备的政治意识深入人心。
在政治观念上,曹操认为读书人应该起到领导作用,只有通过认真研究并遵守律法,才能维持政治稳定。
相对而言,刘备则认为,政治稳定是通过人民的支持、参与和共享,才能实现。
因此《三国演义》中的政治观念是重视权力的平衡和公正,而依靠民主的方式达成共识是最为理想的路径。
综上所述,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人性观、道德观和政治观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部小说从各个角度出发,阐释了三国时代人性、道德、政治等众多方面的含义,也传达了一种人文的、和谐的价值观,具有很高的思想意义和历史价值。
专科l论文三国演义
摘要《三国演义》是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描写了公元3世纪军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一篇战争宏伟著作。
本文试着从真实性、思想的倾向性、情感性、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以及艺术技巧等方面来分析《三国演义》这篇巨著。
关键词三国演义;真实性;思想倾向性;艺术性浅谈《三国演义》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罗贯中(1330?—1440?)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是那人。
山西太原人。
罗贯中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说家,是他把章回体小说这一文学式样推向成熟的阶段。
后来的很多学者和作家曾给予他极高的评价,把他同司马迁、关汉卿相提并论。
他伟大的文学创作成就,成为中国文学、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贵财富。
他所作的《三国演义》,不仅在国内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
在国外,他的《三国演义》被称为“一部真正具有丰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书》则称他为“第一位知名的艺术大师”。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开创性的贡献,为《四大名著》之一。
小说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以曹操。
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全书可以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从起始到第三十三回,刘、关、张虽转战四方,不乏英雄气度,但由于缺乏具有宏观战略眼光的智谋之士,最终未成大气。
但这并不意味着刘备只是一个勾连作品主要情节的无关紧要的人物。
刘备在一系列的事件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人物,并且集团人员日益增多,君臣感情深厚,凝聚力很强,为将来割裂一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部分从第三十四回到第五十回。
诸葛亮出山,为刘备集团制定了宏观的战略计划即《隆中对》,刘备和孙权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第三部分从第五十一回到第八十五回,各集团间的斗争十分复杂,此起彼伏,刘备集团攻占了荆州、西蜀和汉中,势力达到极盛。
而孙权背盟杀关羽,偷袭荆州。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5篇)《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志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古典文学三国演义博士议论文精选篇1相信大家都认识诸葛亮吧,他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人,在《三国演义》这本书中,他是为刘备出谋划策的军师。
他料事如神,在每回故事中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我相信大家都迫不及待了吧。
现在,我们便可以怀着神圣而崇高的心情翻开这本历史悠远的书了。
刚翻开书,便看见开头那神圣的名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也肯定了我看这本书的心态。
《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的历史小说。
作者罗贯中以自己机智的思想,把每个人物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容许更多夸张、虚构、无中生有,化不可能为可能,几乎可以说是使作者得到解放,从必然王国走到自由王国。
大家肯定还记得《草船借箭》的故事吧。
对,这就是《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献秘计黄盖受刑”。
周瑜欲害诸葛亮,故意让诸葛亮在三日内造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算定三日后有大雾,乘草船带鲁肃前去曹营水寨,曹操下令放箭,十万支箭全部射在了草船上。
黄盖为了周瑜火攻之计成功,决定用苦肉计骗过曹营细作,然后前去诈降。
这一回我看了有好多次,可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觉,每次看都记忆犹新,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感受,使我感受深刻:周瑜是那样的小心眼,是那样嫉妒诸葛亮;而诸葛亮却那样的镇定自若,神机妙算,面对周瑜的刁难,他只是机智的面对,连鲁肃也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才干和正直。
这也正是我喜欢诸葛亮的原因,这也正是我以诸葛亮为榜样的原因,了解了诸葛亮,也使我真正体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深刻的含义。
在赤壁决战中,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
三国演义论文
三国演义论文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为背景,主要书写了蜀、魏、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以及三国英雄的故事。
小说塑造了许多精彩的角色形象,描绘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政治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三国演义》对于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
一、历史意义《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不仅提供了对于三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再现,更是对于历史的诠释和解读。
小说中的角色和情节虽然有时候与历史有所出入,但是却能够展现出那个时代的政治、道德和社会状况。
由于小说的广泛流传,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他们往往通过《三国演义》了解并认识中国古代历史。
同时,小说的英雄形象也深入人心,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文化内涵1.忠诚与智慧:《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英雄形象都表现出忠诚和智慧的双重品质。
诸葛亮以其卓越的智谋和忠诚的仁心,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智者。
而刘备、张飞、关羽等人则是忠诚勇敢的代表。
这些形象给了人们对于忠诚和智慧的正面价值观念。
2.义薄云天:小说中不乏英雄人物以身孤身立义的精神。
例如在赤壁之战中,刘备、孙权联手对抗曹操,体现了义字当头的精神追求。
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一直被传承,成为一种普遍的道德标准。
3.智谋与策略:小说中的角色们经常使用智谋和策略来应对复杂的政治局势和战争。
诸葛亮的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曹操的火烧赤壁等等,这些智谋和策略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也为后来的军事战略发展提供了借鉴。
三、对于艺术的贡献《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艺术方面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小说的情节丰富多样、扣人心弦,并通过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使得小说充满着生动的艺术魅力。
1. 角色形象塑造:小说中的角色形象栩栩如生,个性鲜明。
例如刘备的仁义、诸葛亮的智慧、曹操的权谋等等,这些形象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中的经典形象,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2. 情节布局: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有趣,曲折离奇,适合戏剧性的表现。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小说,描绘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
本文通过对小说的分析和探讨,探讨了小说对历史、文化的贡献,以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一、《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贡献1. 描绘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对于编年史传记之类的历史著作来说,更注重人物塑造和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
由于后人难以真实还原当时的局势和情况,所以对于历史事件的描述有时候会稍微夸张,但是依然是我们了解三国历史的主要途径。
在小说中,作者详细描写了蜀汉、东吴和魏国三方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生活,能够清晰地展现出当时的历史局面。
2. 形成各种历史文化现象《三国演义》不仅提供了历史事件,同时还在小说中描绘了许多各种文化事件,如装饰艺术,生产技术,饮食习惯和娱乐活动等。
这些文化事件传承至今,对后世的文化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塑造历史眼光和价值观《三国演义》塑造了一系列符合当时的道德价值观念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板等等。
这些形象广为流传,成为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三国演义》注重良心感化,通过展现人物命运和行为,呼吁人们重视道德和正义。
二、《三国演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三国演义》提到了许多有关成才成功的故事,如刘备一开始是一个孤独的青年,但是由于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智慧,成就了一番大业。
这对于现代青年来说,就像是一个绝佳的榜样。
同时,小说中也通过人物塑造来告诉读者,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卑不亢,坚定前行,是成就一番事业的关键。
2. 推崇正义《三国演义》中关羽和张飞的形象,就表现出了维护正义和捍卫信仰的精神。
这种精神通过当时的社会持续传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更成为许多现代人心中的精神楷模。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该注重价值观的培养,推崇正义,维护道德,目睹社会的和谐和发展。
3. 相信人类的进步《三国演义》中不乏许多士人和治国名臣的形象,他们的出现反映了人类社会智慧的谦虚和创新精神。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五篇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1三国演义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历史巨著,每个人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或多或少得视其中的某个人物为自己所欣赏得人,我也不例外。
一,我欣赏诸葛亮的足智多谋。
在诸葛亮跟随刘备以后的每次战役当中,诸葛亮都是周密计划,没有瑕疵的。
突出的特点就是机智、谨慎、灵巧。
可以说,诸葛亮这三个特点是我非常欣赏的。
他没有胆怯去回避问题,每次大战来临都是尽心尽力思考、谋算,如此才为刘备集团带来了巨大的成功。
二,我敬重诸葛亮的忠孝诚实。
诸葛亮并不是一个懦弱的人,完全有权谋实力,然而他受刘备知遇之恩,从来不忘。
受刘备托孤之重,即使知道单凭蜀国之力进军中原难度太大,也呕心沥血,拼命为了兑现诺言而竭力奉行。
并且诸葛亮一直对刘备忠心耿耿,没有去做那种篡权逆上的行为。
三,欣赏诸葛亮的洒脱与安逸。
现如今的社会很多人都是心浮气躁的,好像没有成就一番事业就屈才丢脸一样,就巴不得每一分钟都是忙碌的,可以挣钱的。
其实通过了解诸葛亮,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人一生当中未必需要时时刻刻都这么干着急,瞎折腾。
诸葛亮尽管学富五车,然而学成以后也不过是安卧隆中,每天闲云野鹤,到了刘备登门求贤,真正有需要施展才华的.时候再出山。
而诸葛亮就是这么一个能够闲得住、耐得住的人,这点就很值得欣赏。
当然,我知道人无完人,然而我总是希望看到诸葛亮的优点,学习优点是对我们有益的。
以上三点就是我视诸葛亮为心中三国英雄的原因了。
高三作文三国800字议论文2历史的长卷中,有许多英雄,但在我的心中,只有一位英雄,那就是三国英雄“曹操”。
曹操是一名军事家。
他军事才能突出,代表战争是“官渡之战”。
他在没有粮草的情况下,开动脑筋,听取了故友许攸的建议,把袁军的粮库——鸟巢烧毁。
曹操用了六万军消灭了袁绍七十万大军,在中华上下的历史长卷中,又创建了一个以少胜多的传奇战绩。
曹操的军队,军规军纪都很严格,各个将领更是以身作则。
有一次,曹操的马受到了惊吓,不小心踩了田间农田中的小麦,非常悲伤,要杀头谢罪。
三国议论文中小学作文5篇
三国议论文中小学作文5篇三国议论文1《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一本好书。
这部历史小说是元末明初罗贯中编写的,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引线,写天下大乱,魏、蜀、吴三国的兴起到衰亡的历史过程,最后三国归晋,真实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书中讲了许多人物,如尊重人才的刘备,才华横溢的诸葛亮,讲义气的关羽,总沉不住气的张飞,奸诈的曹操,不服气的周瑜等等。
其中,三个国家之间也发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失街亭等,还有许多故事如:空城计,收姜维等被改编成了戏剧。
还有一些三国人物被改成了歇后语,可见这本书对我们国家有多么大的影响啊!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足智多谋,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军事家。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凭着出色的才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正因为看中了诸葛亮这些才华,所以刘备才三顾茅庐去请他。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一次打仗中,他中了曹军的毒箭,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名医华佗来为他看病,怕关羽受不了疼痛,提出要把他绑在树上刮骨疗毒,可关羽非要和部下马良边下棋边疗伤,华佗治好关羽的病后,非常佩服他的.英勇。
我也非常佩服关羽的忠义和勇气。
《三国演义》给我们讲述了中国的那一段历史。
其中的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故事描写如身临其境。
我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道理,做人要忠义诚实不奸诈,做事稳妥多思考。
三国议论文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一句是《三国演义》的开篇之词。
每当读到这里或是听到“临江仙”这首歌,我的脑海便飞向历史,飞向三国!《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的罗贯中,它记载了从东汉末年的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约110多年的历史。
它以陈寿的《三国志》为模板,经过作者罗贯中大胆的想象创作而成,使这一段历史,更能让人懂得。
以一种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之中,让它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
从《三国演义》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论文
从《三国演义》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写了一个群雄逐鹿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现象。
本文将从《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出发,探讨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一、《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忠诚《三国演义》中的忠诚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忠诚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忠诚于刘备,赵云忠诚于刘备,关羽忠诚于刘备,他们都是忠诚的典范。
这种忠诚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智慧《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智慧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智慧,赵云的智慧,关羽的智慧,他们都是智慧的典范。
这种智慧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勇敢《三国演义》中的勇敢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勇敢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勇敢,赵云的勇敢,关羽的勇敢,他们都是勇敢的典范。
这种勇敢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勇敢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道义《三国演义》中的道义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重要体现。
在《三国演义》中,道义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它是一个人的基本品质。
例如,诸葛亮的道义,赵云的道义,关羽的道义,他们都是道义的典范。
这种道义精神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义精神,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精神内涵。
二、《三国演义》中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三国演义》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首先,这些精神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诚精神、智慧精神、勇敢精神、道义精神等特点。
三国演义论文2000字
三国演义论文2000字浅析《三国演义》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中蕴涵着丰富的价值观,人生观,军事观等等。
有许多东西在三国演义中被完美体现出来,本文通过对三国演义的一番品读,得出的一些结论,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被广泛应用着。
关键词:三国演义、版本、典范、启示、地位影响一、《三国演义》的版本《三国演义》版本甚多,仅现存的明代刊本就有大约30种,清代刊本70余种。
各种版本数量之多,关系之复杂,在古代小说中都十分突出。
过去一个长时期中,人们对此缺乏认真细致的研究,误以为《三国》的版本问题比较简单,形成这样几点普遍的误解:(1)明代嘉靖壬年(元年,1522年)序刻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最接近罗贯中原作的版本,或者就是罗氏原作;(2)《三国演义》只有由嘉靖元年本派生的一个版本系统;(3)在众多的《三国》版本中,最值得重视的只有嘉靖元年本(一些人径直称之为“罗本”)和清初毛纶、毛宗岗父子评改本(简称“毛本”)两种。
二、历史小说的典范1.历史与虚构《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而且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论三国议论文
论三国议论文论三国议论文《三国演义》写了三个国家的兴衰史,从桃园三结义至三国归晋共经历了五大时期,下面给大家分享论三国的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论三国议论文1“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就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一句。
我最近在看原著版的《三国演义》,对里面的人物评头论足。
现在,我就来说说诸葛亮吧!诸葛亮是大家认为三国里最聪明的人物,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他巧借东风,烧的曹军几十万大军焦头烂额,大败而归。
大摆空城计,吓得司马懿十五万大军落荒而逃。
但是他毕竟是人,不是神,他也有犯错误的时候。
例如“三气周瑜”。
他逞一时之快,气死了周瑜可却使吴蜀联盟石沉大海,而且也让年轻又有才智的陆逊当上了大都督成为了蜀国最大的威胁。
还有他六出祁山,他完全可以不用事事都来操心,可以放手的让姜维出主意作战,这样既可以让诸葛亮多活几年,也可以使姜维得到更多的锻炼。
但是他事事都操心,结果死了,蜀国也就灭亡了。
说完诸葛亮,我还要说刘备。
曹操说刘备是英雄,可是我却并不赞同,因为我觉得他最多只算得上枭雄。
他热爱老百姓,在老百姓处于危难的时候,他不抛弃老百姓,我欣赏;他在关羽死后嗷嚎大哭,我敬佩。
可是他也有缺点,他太软弱了。
当他寄人篱下的时候,诸葛亮三番两次的请求刘备夺荆州,刘备不忍心夺。
最后刘表要将荆州托付于他,他不要。
最后荆州被刘琮所得,献与曹操。
而且他义气用事,关羽、张飞死后他咬牙切齿的要报仇,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最后被烧的焦头烂额,大败归来。
不仅自己病死白帝城,还使蜀国的兵力跌入了低谷。
真是损人不利己啊!在三国中我最欣赏的人物就数曹操了。
有人说他十分奸诈,我却认为这是智慧。
当年吕布打得曹操落荒而逃,可是他利用自己的`智慧在白门楼生擒吕布。
在与马超对战时割须脱袍,可是他最后用了反间计打退了马超。
在华容道向关羽求情,别人说说他不是大丈夫,我认为不对,因为大丈夫能屈能伸嘛!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三国人物。
论三国议论文2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片不休听着这动听的歌声,使我不由得想与大家论三国,论一下三国人物。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
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高三作文三国议论文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诗云:一吕二赵三颜丑,马张许典皆平手,五庞六黄寿亭侯,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因为我们之所以喜欢赵云是因为《三国演义》这本书,关张赵马黄也只有因为小说才会成为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中国古代乱世很多,为什么三国时期的武将我们最为熟悉,还不是因为一部《三国演义》。
所以不必深究正史究竟是怎么样的,我们闲暇时看看三国,三国里有我们需要的东西。
赵云是三国武将里我最喜欢的一个人物,智勇双全,个人认为,赵云是三国第一武将!当然,我的依据是《三国演义》。
如今有很多人,认为三国中武艺最高强的人是吕布,其实仔细分析起来,完全是因为一种印象。
其实这些根本不能说明他们的武艺有多高强,一次战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下面将对这些比试逐一分析,另外同赵云的.一些战役做比较,从而就可以得出赵云武艺三国第一的结论了。
这种分析方法称为“同类战斗典型列举比较法” ,中学生作文《三国演义人物作文》。
一、与著名武将交手战斗的分析大家常说,关羽能温酒斩华雄,能斩颜良诛文丑,好像杀死了许多名将,赵云似乎没有这么有名的战役,赵云杀的绝大多数是很一般的武将。
其实,一个武将能够战胜或者杀死其它著名的武将,除了同这个武将自身的武艺有关以外,还和他的机遇有关,如果他没有机会去和那些著名武将交手,他当然不可能杀死这些名将,从而使自己成名。
但是这决不能成为这个武将自己武艺不高的证据。
当然,赵云也有和成名武将交手的经历,让我们来比较一下:赵云刚出道时,演义上称“少年将军” ,曾和文丑战过五十余合,杀退文丑,而关羽也曾与文丑交战,只一刀就把文丑拿下了,有人据此说关羽的武艺比赵云高,其实非也,且听我慢慢道来。
演义中说有过这样的描写“操曰:‘今谁敢当之?’徐晃应声而出,与颜良战二十合,败归本阵。
诸将栗然。
”可见徐晃是打不过颜良的。
可是后来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关云长败走麦城时,演义中又有这样的记载,“晃曰:‘今日乃国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废公。
文学欣赏论文《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论文“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提起这首词,人们都会想到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丰富了我们的知识,受到了人们极大的欢迎。
《三国演义》讲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期,魏、蜀、吴三个国家从兴起到被司马炎统一的故事。
《三国演义》,全名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明代文学家罗贯中编著而成的。
由题目可知,这部小说是依据《三国志》写的,但是不向正史那样庄重,而是古代的白话文小说。
《赤壁之战》,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篇。
黄盖用了苦肉计,然后寄信假降。
这迫使曹操轻敌,因为周瑜他们的人数与曹军真是天壤之别。
然后,黄盖真的乘船来到曹营附近了,曹操真是高兴万分。
结果,黄盖放火烧了船,跳到另一条小船上。
那火船冲进曹营,曹军因为把船连起来,结果都被烧着了。
曹军死的和伤的不计其数,溃败,狼狈逃走。
这也说明了如果你的对手很弱,你的胜率很高,但还是不能轻敌。
我最欣赏的就是诸葛亮了。
他聪明过人,尤其是在《七擒孟获》这篇故事里,孟获虽然多次因为不服而被诸葛亮放走,但诸葛亮依然能抓住孟获,孟获终于投降了。
《三国演义》,我认为就是写三国的历史。
三国,是个动荡的时代,是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这个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
《三国演义》的一大成功便是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比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勇谋兼备的赵云、狡诈多疑的曹操、忌贤妒能的周瑜、恃才狂傲的祢衡等等。
而作者正是用对细节的刻画,来体现人物鲜明的特点。
「过五关斩六将」:当时关羽因为要保护二位嫂嫂及侄儿的情况下,不得已只好屈服于曹军之下,但关羽虽处在曹营下,却无时无刻地挂念的大哥,时时打听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关羽终于知道大哥现处在河北袁绍那里,他赶快提刀跨马护送着两位嫂嫂及随行的女眷们乘车,到了东岭关口,因偏将孔秀执意要请示曹丞相之后,此时,关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两半,消息传到洛阳,虽洛阳守将韩福和孟垣商量对策,但哪里是关羽的对手,两人都被关羽所劈死,像这样,关羽一连闯过五个关口,杀了六员守将,才渡过黄河,他虽然感到有些愧对曹操,但此时的他只想赶快和大哥碰面,杀了这么多人,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三国演义议论文
三国演义议论文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以三国时代为背景的长篇历史小说。
它以豪情壮丽的笔墨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智勇过人的军事策略和君臣之间的忠诚与背叛。
该书通过对政治、军事和人物心理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混乱、战乱和政治斗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罗贯中先生对忠诚、智慧以及人性复杂性的深度思考。
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三国演义》背景设定于公元184年至280年间的中国,这一时期命名为三国时代。
这段历史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剧变和社会动荡的时期之一,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位领袖纷争不断,为了争夺天下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三国演义》以这个时代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原型,通过虚实结合的方式创作而成。
三国演义的核心人物形象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是《三国演义》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是曹魏政权的创始人。
作为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曹操一生致力于统一中国,其政治手段和军事策略被后世称为威权统治的典范。
曹操以其智勇双全的才能和过人的军事策略,成功地将他所领导的势力发展壮大,成为了当时的真正的一方诸侯,并最终成为三国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刘备:仁义之君的表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另一个重要人物,他被描述为仁义之君的表率。
作为汉末的名士和领袖,刘备对待臣子非常宽厚仁慈,他非常重视民生,善待百姓,以此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刘备不仅有高尚的人品和仁爱的品德,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
他通过建立联盟,与其他势力合作,并最终成功夺取了中原地区的统治权。
孙权:智谋过人的江东之主孙权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也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重要角色。
孙权继承了父亲孙策的江东基业,在他的领导下,江东势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孙权以其智谋过人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在与曹操和刘备的斗争中展现出非凡的魅力和智慧。
孙权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武力相结合的策略,最终巩固了自己在江东的地位,并成为了三国时代的重要角色之一。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实用8篇)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实用8篇)公益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可以使我们的社会更加美好。
写公益总结时要注意文字流畅和逻辑清晰,条理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一些公益活动的社会影响和改变,可以为我们的行动提供动力和目标。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篇一曹操率军讨伐徐州刘备,刘备趁曹军未立稳时劫寨但被杀得大败。
刘备单骑冲出重围仓皇投奔袁绍,张张败走芒砀山,而关羽保护着刘备的妻小在下邳城死守。
后曹操爱关羽这个人才,便设计抓住关羽想让他归降。
后在曹将张辽的劝说下为了刘备的同生共死的盟约,和刘备的妻小,无奈才留了下来。
虽然身在曹营,锦衣玉食,待遇优厚,但一打听到刘备的消息后,乘着曹操送的赤兔马毫不犹豫地走了。
论三国演义的英雄论文篇二《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国演义里的英雄事迹,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这件事情的真否无法考证,从记载来看,可能性还是有的。
相传,诸葛亮在临死前对后代说:“我死后,你们中的一个将来会遇到杀身大祸。
到那时,你们把房拆了,在墙里面有一个纸包,有补救的办法。
”诸葛亮死后,司马昭打下天下当了皇帝。
他得知:朝廷中的一员将军是诸葛亮的后代,便想治治他。
有一天,司马昭找了个借口,把这个将军定了死罪。
在金殿上,司马昭问:“你祖父临死前说了些什么?”这个将军就一五一十地把诸葛亮的话说给他听。
司马昭听后,使命令上兵们把房子拆了,取出纸包。
只见纸包里面有封信,上面写着“遇皇而开”。
土兵们把信递给,打开信,只见里面写道:“访问后返三步。
”昭立即站起身退后三步。
他刚站稳,只听“咔嚓嚓”一声响,龙案上面正对的房顶上,一根玉掉下来。
把桌椅砸得粉碎。
昭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反过来再看信后面写道,“我救你一命,请你留我后代一命。
”看完这封信,暗暗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后来.他把那个将军官复原职。
三国演义 毕业论文
三国演义毕业论文三国演义:一个永恒的经典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不可忽视的巨著,无论是在文学、历史还是文化领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作为一部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小说,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毕业论文题材。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的作者是罗贯中,他以生动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力,将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描绘得栩栩如生。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个性鲜明,如刘备、关羽、张飞等英勇豪杰,曹操、司马懿等智勇双全的谋士,以及孙权、周瑜等机智过人的政治家。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仅展现了作者的才华,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那个时代的窗口。
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曲折多变,充满了悬念和戏剧性。
从刘备的创业之路,到曹操与孙权的争霸之战,再到最终的三国鼎立,每个阶段都充满了挑战和冲突。
小说中的战争场面描写生动,战略和战术的施展也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战争场景的描写不仅仅是为了娱乐读者,更是为了探讨战争对人性的影响以及权力与道德的关系。
除了战争和政治,三国演义还涉及到了爱情、友情和忠诚等丰富的主题。
刘备与孙尚香、关羽与黄忠的爱情故事,刘备与诸葛亮、关羽与张飞的深厚友情,以及刘备与曹操、刘备与孙权之间的忠诚与背叛,这些情感纠葛使得小说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故事,读者可以思考人性的复杂性,以及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人们的选择和抉择。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历史小说,也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小说中所描绘的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和战争纷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读者可以了解到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政治体制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
同时,小说中也反映了一些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真实性,对于研究历史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的来说,三国演义是一部不可忽视的文学巨著,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读物,更是一本值得深入研究的毕业论文题材。
通过对这部小说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人性的复杂性。
无论是从文学、历史还是文化的角度来看,三国演义都是一个永恒的经典。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大学生参考论文(精选31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大学生参考论文(精选31篇)《三国演义》读书大学生参考论文篇1我用了近一个星期读了《三国演义》一书,真是收益非浅啊!《三国演义》是一部断代体古典名著小说,它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滚滚长江东逝水……”这一类脍炙人口的诗句,接着引入正文。
第一句话这样说到:“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句话不无道理。
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书中还有上百个人物、无数的军事谋略,加上作者本身借着历史人物,来阐述忠、教、仁、义、爱的道理,更是深入人心。
它写的庸主献帝、刘禅,无能之辈吕布、袁术、袁绍、刘表、刘璋,气量狭隘的周瑜,长厚的鲁肃,勇者张飞、许楮、典韦,无不个极其态。
这些人物给了我很深的教育。
虽有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这本书当中所描述的几个英雄人物。
先说关羽。
这是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
他降汉不降曹、秉烛达旦、千里走单骑、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释曹操。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
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不但仍算忠,而且还要算一种难得可贵的忠。
《三国演义》表现关羽的方法也极简单:“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青龙偃月刀”,后来加上“赤兔马”,又读过《春秋》,刮骨疗毒不怕疼,斩颜良,诛文丑,几乎变得天下无敌。
他的所做所为值得我们学习。
封建统治时期需要忠臣,需要一个能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这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谋,而且一生谨慎,鞠躬尽瘁。
他借东风,草船借箭,三气周瑜,智料华容道,巧摆八阵图,骂死王朗,空城计,七星灯,以木偶退司马懿,锦囊杀魏延,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我本以为这种人应该相貌非凡,可书中描绘的却十分简单: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
他的所做所为给后人很深的印象。
现说曹操。
曹操在《三国演义》中被称为奸雄,可能是因为他的儿子篡了汉。
初中议论文作文:论四大名著之三国篇
论四大名著之三国篇(一) 忠《三国演义》是一部忠诚的赞歌,诸葛亮、周瑜、张飞、赵云、黄忠等等,这些名将都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忠臣”!所以说三国,真是“千言万语,尽在忠字里”。
人生在世,不尽忠诚非好汉,如果说一个人做不到忠诚的话,那我想他(她)也就枉为人了。
想当初岳飞为国尽忠,万死不辞,对国家忠心耿耿;忆当年卓文君敢于与司马相如私奔,可见其对司马相如爱情的忠诚;思当时梁山泊上好汉为兄弟出生入死,一人有难,众人来救,他们对朋友是忠诚的……相比之下,三国中的人物也是毫不逊色:许攸在被迫前往曹营时,给了刘备这样的承诺:一定不为曹操效力,果然,他兑现了自己的诺言,表明了他的忠诚;关羽深受曹操厚待,心怀感激,但感激归感激,他却从未为其效力,后来甚至还过五关,斩六将,让曹操损兵折将;诸葛亮更是可歌可泣,为了刘备,为了蜀汉政权,他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心可表日月,其忠更是成为千古美谈。
三国真的是一部忠的赞歌,如果说三国里没有“忠”,我不敢说黯然失色,但至少是少了一大亮点啊!我想,倘若真没了“忠”这一核心之一,那或许《三国演义》就少了点意义。
(二)智在三国中,如果少了点智慧,那是万万不可的。
当“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时,任何一方缺少智慧,就随时都有被吞并的危险,若是他们手下少了几个足智多谋的人做军师出谋划策,那么恐也难成气候。
所幸的是,这三位霸主不乏智慧,而他们的手下更是智者如云,高手云集,各为其主,争千秋霸业。
说到智者,那首先得说那三位霸主了:刘备、孙权、曹操。
刘备有收买人心之智。
刘备可以说是最有人缘的皇帝了。
当初鲁肃也列了个《隆中对》,不过这其中并没有刘备,而是荆州的刘表。
刘备算是半路杀出的程咬金,一匹黑马。
不过,也正是这个程咬金,这匹黑马,通过不断地收买人心,从而使自己变成了一股足以对孙权、曹操构成威胁的新势力。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其实我觉得,刘备的智慧正是体现在这里。
不错,刘备当初的确是诚心诚意地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共谋天下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刻画论文摘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塑造出刘备、曹操、关羽、周瑜等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就像央视94年版的电视机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所唱的“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作者更是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近千年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从躬身南阳到初出茅庐,再到白帝城托孤,从《出师表》再到五丈原,他没有任何私欲,一心只为恢复汉室,完成中华一统。
笔者就从我们所熟知他志存高远、智慧超群,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才辨无双来浅谈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诸葛亮志存高远智慧超群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才辩无双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罗贯中塑造出刘备、曹操、关羽、周瑜等一个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鲜活形象,就像央视94年版的电视机剧《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中所唱的“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孔”,作者更是塑造了诸葛亮这样一个几乎完美无缺的人物形象,近千年来,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为后人所传颂。
后世流传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和歇后语,可谓是深入人心。
从躬身南阳到初出茅庐,再到白帝城托孤,从《出师表》再到五丈原,他没有任何私欲,一心只为恢复汉室,完成中华一统。
笔者就从我们所熟知他志存高远、智慧无双,清正廉洁,严以律己,忠心无二来浅谈一下诸葛亮的人物形象。
一、志存高远《三国志》中《诸葛亮传》记载“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
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
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
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
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这说明诸葛亮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他带着弟弟诸葛均隐居隆中(今河南南阳,一说襄樊),虽然说是隐居,但是他无时无刻不关注这天下局势,因为他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就这样一面躬耕,一面熟读兵书,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拿出的那份著名的策划案《隆中对》,就是他此前对天下形势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正确分析之后而形成的一整套战略思想。
《隆中对》精辟的分析了天下的形势,并且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
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被刘备的诚信和仁义打动了,于是出山辅佐刘备集团。
二、智慧超群我们无论是读原著还是看电视剧,都被诸葛亮的智慧所佩服的五体投地。
罗贯中用大量虚构的情节刻画出诸葛亮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状多智而近妖”,这是鲁迅先生对《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评价,似乎很刻薄,但却一语中的。
可以说诸葛亮出场之后,《三国演义》的中心围绕着诸葛亮或者可以说是他的智慧展开的,尽管诸葛亮是在《三国演义》中三十七回出场的(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
火烧博望坡是诸葛亮指挥的第一场仗,孔明令曰:“博望之左有山,名曰豫山;右有林,名曰安林:可以埋伏军马……主公自引一军为后援。
各须依计而行,勿使有失。
”诸葛亮胸有成竹,安排的非常到位,当然是大获全胜。
有诗曰:“博望相持用火攻,指挥如意笑谈中。
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诸葛亮的智慧让他的对手折服甚至心惊胆战,在军事上,他总是能知己知彼,把握全局,重视掌握情报,掌握战争的主动权,善于调动对方,一次又一次的赢得战争的胜利。
我们所熟悉的赤壁之战、空城计、七擒孟获,老谋深算的司马懿不止一次惊叹“真乃天下奇才也,诸葛亮真乃神人,吾不如也。
”在诸葛亮死后,司马懿率兵追赶撤退的蜀兵,还被诸葛亮的木象吓得狼狈而逃,落得个“死孔明能走活仲达”的笑柄。
周瑜一直嫉妒诸葛亮的才华,甚至在临死前还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充分表达了他无可奈何的心情。
我们所熟知的草船借箭,更是把诸葛亮的智谋表现得淋漓尽致。
《孙子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一直被后世所推崇,诸葛亮在草船借箭这一情节中发挥到极致。
瑜曰:“十日之内,可完办否?”孔明曰:“操军即日将至,若候十日,必误大事。
”瑜曰:“先生料几日可完办?”孔明曰:“只消三日,便可拜纳十万枝箭。
”瑜曰:“军中无戏言。
”孔明曰:“怎敢戏都督!愿纳军令状:三日不办,甘当重罚。
”这时候诸葛亮早已做好准备,胸有成竹,怎能有戏言?原来他早已知道近日有雾,而且他知道曹操疑心较重,在浓雾中不敢轻易出战(孔明笑曰:“吾料曹操于重雾中必不敢出。
吾等只顾酌酒取乐,待雾散便回”)。
在战争中诸葛亮还善于运用对手的心理给以措手不及的打击,比如书中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曹操狡诈多疑知道“虚则实之”的道理,但“实则虚之,虚则实之”竟被诸葛亮二次利用,说明曹操已知诸葛亮聪明而弃大路去,诸葛亮亦知曹操性情多疑才将兵法二次利用,曹操聪明反被聪明误。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就是另一个更加刺激的战例——空城计,马谡失街亭以后,司马懿率领十五万大军攻打诸葛亮所在的西城,此时城中只剩下一些文官和两千名士兵,死守硬撑是不可能的,情急之中,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兵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三国演义》九十五回),因为司马懿也是熟读兵法之人,岂能不知有伏兵?他又了解诸葛亮是谨慎之人,一生没有做过冒险之事,恰巧诸葛亮也就抓住了他知道自己的性格,才敢在危急之中救急化险为夷,如果换成另外的大将来攻城,后果难以预料。
诸葛亮能在军事上一次又一次的取得胜利,这是因为熟读书籍,通天文,识地理,晓阴阳,胸怀大智慧,能很好的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三、清正廉洁诸葛亮在政治上的清正廉洁主要体现在清正廉洁,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一心为国,他把一生的心血都扑在了辅佐蜀国匡扶汉室,他在向后主刘禅的上表中说:“成都有桑八百棵,薄田十五倾,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别无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治别生,以长尺寸。
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出自《诸葛亮传》),这里最重要的就是“不治别生,以长尺寸”,这句话是说,自己除了该拿的俸禄工资之外,没有其他的生计,不搞其他额外的经营,在某些意义上断绝了自己受贿和贪腐的可能,他死了之后,果真如他所说家中一无所有。
诸葛亮在临死之时要求简办丧事,“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传》),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非常盛行厚葬,但是他只要求把他葬入定军山中,而且墓穴不要太大,只容下棺木即可,没有一件随葬品,身为一国之丞相,死在哪里就葬在哪里,这是很罕见的。
看看历朝历代,能够做到如此的又有几人,能有此留有清风的少之又少。
三国时期,蜀国与魏国、吴国相比是最弱小的国家,尤其是在刘备去世以后,刘禅继位,但在诸葛亮精心辅佐和谋略下,三国鼎立之局面达70年之久。
一个弱小国家之所以能与虎视眈眈的两个大国强国相抗衡、相独立,全仗蜀国政顺人和。
在蜀国内,由于诸葛亮清正廉洁的表帅作用,君臣相互信任,大家都是兢兢业业为国家、为社稷而工作,很少勾心斗角,因此内耗内消很小。
政顺,人和,国自昌。
四、严于律己说到诸葛亮严于律己,大家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孔明挥泪斩马谡,诸葛亮斩马谡可谓是千古传诵。
大家看着这里就会想何必这样呢,胜负乃兵家常事,更何况北伐之际正是用兵之时,但是诸葛亮明确的给出结果“戮谡以谢众”,我们都知道诸葛亮素来喜欢富有才华的马谡,两人感情非常好,“丞相待我亲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
”可是诸葛亮为什么那么狠心竟斩立决?关键是马谡立下了军令状,”……有何惧怕!若何差失,乞斩全家……愿立军令状”但是马谡的死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伏法,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
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倘若主将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或许他可以逃过一死。
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虽然不是人心惶惶,但也有一些不安。
诸葛亮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
虽然诸葛亮心中万分痛惜,但是他不顾别人的求情,坚持原则,严守军令,坚持用军法去处置马谡,“如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如今犯法,休得怨吾……”诸葛亮不仅严守军纪斩了马谡,更是把责任担到自己身上,说这都是自己的过错,为什么他要这样说,原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的时候就曾提醒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诸葛亮并未听取,让要把守街亭的任务交给马谡,所以说马谡失街亭,诸葛亮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诸葛亮能从自己在领导这个角度上来痛会自责,自贬三级。
他几次发布《劝将士勤政己阙教》的文告,要求大家批评其过失和缺漏。
在他执政期间,如果出现失误,他都决不委过他人,而是自省自律。
来敏、李严等人罪责虽然深重,但他都引咎自责,检讨自己的失误。
正是由于诸葛亮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大家树立了道德的楷模,才造成了蜀国上下政通人和、官清吏廉、精诚团结、励精图治的良好风尚和兴旺景象,与此同时也凸显了诸葛亮睥睨古今的人格魅力。
五、任人唯贤诸葛亮任人唯贤,在《出师表》中一针见血的指出“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乃为金玉良言,至今仍是振聋发聩,诸葛亮之所以这样说,因为他就是任人唯贤的表率,他在《出师表》中写道“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诸葛亮本着德才兼备的原则,寻求人才,提拔人才,他“取人不限其方”,也就说他寻求人才不问出身地位,不分门户之见,不论五湖四海,甚至于不计前嫌。
刘备死后,他曾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人事调整,重用了一批德才俱佳的卓越人才。
如蒋琬、李邵、马勋、宗预、杜微、马忠、秦宓、费祎、董允、郭攸之等。
这次用人之举被时人赞为“德举”。
在《前出师表》中,他从“亲贤臣,远小人”的原则出发,向后主郑重推荐了郭攸之、费祎、董允和向宠等,其心之公明纯正实所罕见。
诸葛亮所重用的文武大员中,既有荆楚之士,又有蜀地人材,既有刘璋旧部,也有魏降将,却无任何山头圈子之弊,大有“五湖四海”包容一切之襟怀,如诸葛亮对刘璋原来的部下和原先曹操部下的马超、姜维等人,他还能不讲资历,如:王平出身士兵,但是他是一个具有战斗经验的贤才,破格提为将军;何袛原为蜀郡太守杨洪手下的一个书佐小吏,杨洪亦是犍为郡太守李严之功曹小吏,何、杨都先后被诸葛亮擢升为太守与李严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