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4)
中国历史经典瞬间一瞥
中国历史经典瞬间一瞥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开进北平的入城式,上午10时,庄严的入城式开始了,平津前委首长、北平市委、军管会的首长以及北平联合办事处的傅作义方面的代表登上了正阳门(前门)城楼,检阅了入城部队,威武雄壮的入城部队受到北平市民夹道热烈欢迎。
《万头攒动看飞机》----上海市民为支援抗战捐献5架飞机,照片是作者于1932年10月在上海虹桥机场拍摄的。
1932年1月28日日本海军陆站队夜袭淞沪,炮轰吴淞口要塞,占领上海闸北一带,事变聚齐,群情鼎沸,驻沪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上海市民纷纷捐款救国,并将全部捐款购买了五架战斗机,在虹桥机场举行了飞机命名典礼的献机大会。
市民踊跃参加达10多万人。
作者到现场观察地形,选定一处高坡,待飞机列队起飞的一刹那,用千分之一秒的快门速度拍下了万众欢腾,仰视天空飞机飞行的壮丽场面,地面上欢呼雀跃,激情澎湃的观众与空中比翼翱翔的五架战机融入同一画面上的新闻照片,生动的表现出我中华民族同仇敌杞的救国激情。
报纸刊出后引起轰动!当天报纸销售一空。
我国的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西沙巡航身残与心残的撞击历史上甘肃省以干旱闻名,据记载从汉代到建国前为止的两千一百余年间,共发生旱灾252次。
1929年甘肃发生的一大旱灾,夺去了三百万人的生命。
千万年来,当地人民渴望改变干旱贫穷的面貌。
1958年,在大跃进的背景下,甘肃省党和政府提出一个彻底改变甘肃中部和东部地区干旱面貌的宏伟计划,在崇山峻岭上修建一条山上运河,把洮河水引上山。
建成后不仅可以灌溉1500万到2000万亩农田,还可以行船发电,这正是饱受干旱之苦的甘肃人民梦寐以求的事,受到了有全省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十几万农民开赴工地,以气吞山河的气概,打响了一场改造自然的战斗。
《给藏族儿童理发》郭沫若拜师布满井架天车的小城小平您好战火烧到鸭绿江边《鞋穿帮了》创作于1999年。
在当年《首届什刹海旅游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非洲和欧洲的外国朋友穿着戏装,表演了一个京剧节目,这个节目受到了在场中外观众的热烈欢迎。
[图集]河南老照片集锦(8)
[图集]河南老照片集锦(8)[图集]河南老照片集锦(8)老照片讲述老郑州1二七纪念塔,位于郑州市二七广场,是为纪念二七工人大罢工而建。
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各站工人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
由于遭到封建军阀的阻挠和破坏,大会决定在2月4日举行全线总罢工。
2月7日军阀吴佩孚、肖耀南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对郑州、江岸、长辛店的罢工工人进行了残酷镇压。
全线工人同仇敌忾,不怕牺牲,同反动派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共产党员、工人领袖林祥谦、施洋以及高斌等40多人被杀,300多人负伤,激起了全国工人大罢工的革命怒潮。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七”惨案。
“二七”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全国性的罢工浪潮。
通过罢工,工人阶级丰富了斗争经验,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二七”纪念塔不仅是中国铁路工人英勇斗争的象征,而且也成了郑州市的象征。
1925年2月7日,京汉铁路工人在郑州召开全路工人代表大会,庄严宣布: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
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于1926年10月15日,又杀害了郑州分会负责人汪胜发、司文德,并把二位烈士的头颅悬挂在“长春桥”(今二七纪念塔地址)的电线杆上。
但是,英雄的铁路工人并没有被吓倒,他们继续战斗着。
“二七”大罢工的伟大斗争,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了纪念这次伟大的罢工运动和“二七”烈士,继承和发扬“二七”光荣革命斗争传统,1951年,在原“长春桥”旧址附近修建了“二七”广场,当时场内建一座15米高的木制纪念塔。
党史老照片
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抗美援朝志愿军渡过鸭绿江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1956年公私合营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
1958年大跃进运动1959年庐山会议召开1962年七千人大会召开1963年毛泽东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1975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6年粉碎四人帮1978年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1980年公审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1982年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
老照片: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
老照片:为你展示一个真实的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的摄影家用相机拍下了很多的中国风光人文照片。
今天,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一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照片,为你展示那个时期真实的中国:第一张:1978年上海,作者:Herbert Stachelberger 外滩的一条街道边上的墙体上,绘制着巨幅的宣传画“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二张:1979年杭州,作者:Nik Wheeler一对年轻的夫妻站在六合塔中层的窗边正在兴高采烈的交谈着什么。
第三张:1978年北京,作者:Dean Conger公路上,一辆装满了货物的车辆正在行驶中,在车厢的尾部坐了四个工人,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
第四张:1972年无锡,作者:William Joseph一艘行驶在大运河上的木船,一对母女站在船上,女儿站在船舷外。
第五张:1979年吐鲁番,作者:久保田博二戈壁滩上,三名男子正在一条灌沟边洗手洗脚。
第六张:1978年西安,作者:Paolo Koch在一个幼儿园内,梳着两条长辫子的女老师正在弹着琴教小朋友们唱歌,如今40多年过去了,下面围坐着的小朋友们也已经人到中年了。
第七张:1978年桂林,作者:Daniel在漓江的边上,一位老奶奶正在向经过的游客推销着水果。
第八张:1973年包头,作者:未知正在进行打靶训练的民兵们。
第九张:1971年南京,作者:Paul Pickowicz正在上课的孩子们,墙上贴着宣传画。
第十张:1978年广州,作者:Pierre Wayser照片中为郊区的一处村庄,村头的大榕树下拴着一头水牛。
第十一张:1971年北京,作者:Vittoriano Rastelli 一名戴着草帽的女社员挑着稻秧走在田埂上,远处的社员们正在插秧。
第十二张:1972年无锡,作者:oseph, William一个穿着棉袄的小女孩靠在湖边的大树上,天色看起来是个阴天。
第十三张:1973年延安,作者:哈里森.福尔曼在一处山崖边,有几户人家将窑洞建在了这里。
15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印象老照片满满都是回忆
15张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印象老照片,满满都是回忆!
本组图片真实展示了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社会,照片是由多名中外摄影拍摄的,取景地点遍布全国各地;而今的中国,高速发展,越来越繁华,但是又有多少人知道或者还记得曾经的中国社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和现在的社会相比,可以说是有着巨大的变化。
历史老照片:北京王府井大街,一块索尼产品的大广告牌。
图:街头卖冰糖葫芦的小贩,记得这是小时候的最爱。
历史老照片:在八达岭长城上拍写真的新人。
图:在滑旱冰的男女,在80年代,这算是一种比较时髦的娱乐活动。
历史老照片:坐在游泳池旁的女性的背影。
图:手持“大哥大”的人,在80年代末,用得起“大哥大”的人绝对是土豪级的人物。
历史老照片:街上做小吃的小摊,脸上挂着淳朴的笑容。
图:骑着自行车上班的女性,穿着打扮是越来越时尚了。
历史老照片:上海外滩长椅上的一对情侣,随着社会不断开放,恋人们可以光明正大秀恩爱了。
图:在路边卖水果的阿婆。
历史老照片:在公园里合照的美女。
图:80年代的马路,机动车很少,主要以自行车为主。
历史老照片:夏天在游泳的人群。
图:农村里的小孩在玩老鹰捉小鸡。
【草根说历史的微信公众号:lyxtea 期待您的加入,一起畅谈历史】。
90年代中国老照片!看看那时的生活
90年代中国⽼照⽚!看看那时的⽣活
图为执法⼈员在清查“三⽆⼈员”,当时执法⼈员经常会到⼤街上或者出租屋查,若需要的证书缺少了,就会被当作“三⽆⼈员”被收容。
图为⼀个正在拆迁的上海⽼房⼦,90年代初上海开始⼤改造,很多旧房⼦都被拆掉,改建成⾼楼⼤厦。
图为90年代,深圳⼀家发廊门⼝,三位打扮时尚的年轻⼥孩站在门⼝抽着烟。
图为1994年,⼀个公园的露天场地上,⼀群中年男⼥在跳国标舞。
图为⼀名男⼦和⼀位美⼥在⼀家餐馆⾥⽤餐,⼥孩⼿上拿着⼀部任天堂GameBoy游戏机在玩游戏,男⼦拿着⼀部“⼤哥⼤”在打电话。
在上个世纪九⼗年代末期,电脑还不普及,但是互联⽹已经开始发展起来,因此就出现了很多⽹吧,吸引了很多学⽣和年轻⼈经常光顾,熬夜通宵上⽹也是很常见。
图为⼀对母⼦,⼤夏天天⽓太热,⼩男孩光着膀⼦坐在桌⼦前做作业,⽽妈妈坐在旁边,⼀边织着⽑⾐,⼀边监督⼉⼦做作业,还打起了吹⽋。
1994年中国历史⽼照⽚:图为三个读初中的男孩在照相馆⾥拍照。
三个男孩的发型是九⼗年代最流⾏的郭富城发型,那时候⾹港四⼤天王红遍两岸三地,很多男孩⼦都模仿他的发型。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二 民俗.民风.民生篇5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二——民俗.民风.民生篇5图集:清末老照片之二——民俗.民风.民生篇5按: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本人平时喜欢浏览和收藏一些老照片,在此,将清末(主要是1911年以前)的部分不系统的、零碎的老照片进行梳理,编辑整理出清末老照片系列图集:之一,疆土.古迹.地图3篇、之二,民俗.民风.民生10篇、之三,皇室.国戚.权贵8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14篇、之五,文教.医疗.传教1篇、之六,工业.交通.通信2篇、之七,刑具.刑罚.酷刑2篇,共40篇2000多幅图片。
有心者请鉴赏并勘正。
请点击逐一浏览:〔1.1〕〔1.2〕〔1.3〕〔2.1〕〔2.2〕〔2.3〕〔2.4〕〔2.5〕〔2.6〕〔2.7〕〔2.8〕〔2.9〕〔2.10〕〔3.1〕〔3.2〕〔3.3〕〔3.4〕〔3.5〕〔3.6〕〔3.7〕〔3.8〕〔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5.0〕〔6.1〕〔6.2〕〔7.1〕〔7.2〕鸦片战争前与后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岸上建筑为各国商馆鸦片战争前的广州城外街景鸦片战争前的黄埔港鸦片战争前的珠江要塞鸦片战争前上海港外的鸦片趸船1845年,英国与清政府签订《上海租地章程》,在上海划定中国第一个租界,美、法继起效尤。
广州一条繁华街道被英法联军焚毁。
法军在广州城门口的哨所联军在广州城疯狂抢掠后,带着抢来的财物返回驻地联军抓捕苦力,强迫拆毁民房晚清印象清末的邮政社会底层百姓与儿童1908年前华北街市的少年乞丐中国人在纽约高階層的兒童1890年,金門公園,殷实的中国人家渡輪上的中國乘客一公司职员合影1896年,在證券及期貨方面有成就且在中國城拥有約6.0萬美圆的中國人。
从左到右:瑪麗李,黃福和奧西黃[本帖转自:照片中国奧克蘭,阿拉米達郡,與伯克利分校一地的渡輪码头旧金山唐人街唐人街的中國屠夫和雜貨店捐粮公告洋人笔下的大清国写真图集大清帝国城市印象-19世纪英国铜版画》(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李天纲编译),这部画册的英文书名原为《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
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
从老照片中看20 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2008 年第2 期江苏丝绸49 从老照片中看2O世纪30 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胡南竹,郭JIIJII(东华大学服装艺术学院,上海200051)摘要:20 世纪30年代是旗袍发展的黄金年代, 旗袍几乎成为这个年代女性服饰的代名词, 上海旗袍则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通过挖掘30 年代上海老照片里的旗袍信息, 从而揭示出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旗袍风格演变, 还原出30年代上海女性的卓越风姿和典型形象, 并对现在的服装设计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老照片; 上海女性;旗袍; 装扮摄影的发明极大地影响了时装发展的进程. 摄影在时装的促销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 时装摄影在很多方面几乎取代了时装画. 老照片可以提供当时人们的具体生活和准确细节, 并能展现出当时人们穿戴服饰的具体形象, 建立起实物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从而可以揣测想象当时人们穿戴这些服饰的风貌, 在看老照片时可以直观地感受到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衣着形式.因此,对上海20世纪30年代的老照片中的服饰信息进行研究, 对旗袍的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 对了解和研究这一时期女性的旗袍风格演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摄影技术在上海的发展1839年8月19日摄影术在法国诞生,传人中国的时间大约在1844年左右.据记载, 最早由法国地质学者兼海关官员于勒?艾吉尔把照相机带人中国. 随后摄影术在中国落地生根. 上海开埠不久, 西方商人和传教士传人在上海留下最早期的摄影图片.据史载,清光绪十六年即1890年,上海已有照相馆2l 家,像"公泰", " 苏三新"," 三兴",' 哗兴"," 宝记"," 丽珠", " 启昌"和"宝丰"等照相馆,到20世纪40年代的时候已有400多家.30 年代上海摄影术已经发展成熟,这时期留下了许多有关旗袍的老照片,为研究30 年代上海的旗袍提供了宝贵的图像资料.2 老照片中上海30 年代旗袍的整体形象30年代是上海女装最为华美,繁盛的时期, 旗袍作为主要流行女装,取代上衣下裙的女性配伍成为最常用的时装.式样变化多样,质地做工考究.30 年代的上海, 是上流社会名媛, 太太们的乐园, 她们的奢华生活和追赶时髦的做派,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她们热衷于游泳,打高尔夫,学习飞行术,骑马.由于崇尚西式服装的合体和便利,旗袍结构上开始使用西式服装的构成方法, 变得长而紧身和高衩. 旗袍成为一种中西合璧式服装, 不断创新, 不断变化,以玲珑突兀的女性美为荣. 此时女性的典型装扮是烫发, 长袜,高跟鞋和修长的旗袍,呈现出30年代女性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形象.2.130 年代上海旗袍的面料旗袍多以棉, 丝, 苎麻制成,也有用毛织物的. 棉衬绸, 纺绸, 软缎, 织锦,夏布等都有所用, 花素织物都很流行.20 世纪30 年代江苏丝绸2008年第2期前,中期条格织物很时髦, 染织纹样除传统内容外,也展现了西方艺术风格如" 迪考艺术" 的纹样,色彩流行常翻新,配色以高雅和谐为时尚. 欧美进口的纺织品加英国的法兰绒,人字呢,女式呢,条格毛织物,美国的"花旗布", 深受时髦人士欢迎并对国内面料起到样板和引导的作用.2.230 年代上海旗袍的变化这个时期旗袍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旗袍裙摆线的变化, 旗袍袖长的变化和旗袍领高的变化.2.2.1 裙摆线的变化包铭新教授在其所着的《中国旗袍》l1】一文中指出:" 裙摆的位置是女装流行的重要特征,摆线是重要的风格线". 图1为卞向阳教授在其硕士论文中所画得的裙摆线变化过程[21. ?{l 叠{1/j.|{f,{jl 阜弧,6,937938t 节弓9,E?图1 裙摆线变化过程从1930 年到1934 年期间, 旗袍的裙摆线一直处于下降状态,从小腿中部下降至足踝之上,再到足踝一直到脚面, 开衩也越来越高. 从1935年到1938年,旗袍摆线继续上升,至l940 年,旗袍摆线升高至膝盖位置.2.2.2 袖长和领高变化30年代的旗袍领高变化经历了一个从低到高, 再由高变低的过程, 袖长则是一个从短到长再缩短至没有的过程.30 年代上期是袖短领高, 中期是领低袖短, 晚期时旗袍演为无袖式, 领高中等(见图2).2.2.3 装饰风格和手段的变化_图230年代早中后期领, 袖长度变化30 年代旗袍的装饰风格趋于华美精细, 对细节的刻画尤为重视, 这时期镶滚十分简单而不复晚清之风, 刺绣, 花边代替镶滚成为当时流行女装的主要装饰手段.其他如机绣,抽纱, 挖贴,镂空,编结等也是常见装饰手段,以致30 年代的旗袍出现了"薄,透,露"现象. 2.2.430 年代上海旗袍与其他品类的组合搭配方式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组合在这一阶段流行女装中最普遍,也最有特色.合身人时的旗袍, 烫发,长袜,皮鞋均成为上海女性的时髦风尚. 项链,耳环, 手表, 手镯,皮包等都是当时流行的佩饰. 另外,穿旗袍戴围巾的很多, 但是穿旗袍戴帽子的比较少见. 这个时期以旗袍为中心的服饰配伍有以下几种:(1) 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旗袍与披肩, 披风的配伍, 同时穿高跟鞋,佩戴项链,戒指, 耳坠等. 这种配伍方式在30 年代得到社会名媛和电影明星的青睐,自然, 随意, 容易配伍,塑造出陛的柔美.(2) 旗袍与背心的配伍旗袍与背心的配伍, 主要是在30 年代被学生和一部分上班女职员在非正式场合穿着,呈现的是自然,随意,休闲的便装风格形象,其他时髦女性很少采用.(3) 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旗袍与毛线衣的配伍方式在30 年代以后较为流行, 广大知识分子是这一时期最为典型的穿着群体.(4) 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2008年第2期胡南竹等:从老照片中看20世纪30年代上海女性的旗袍及装扮51旗袍与西式短外套的配伍,3O 年代末及4O 年代初比较流行, 一些女职员会采用.(5) 旗袍与裘皮大衣, 西式大衣的配伍旗袍与裘皮大衣的配伍在时髦女性中很流行.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写道:" 中国女人在那雄赳赳的大衣底下穿着拂地的丝绒旗袍''. 裘皮大衣一般穿在旗袍或者连衣裙外面. 旗袍与普通西式大衣的配伍时会配以围巾, 耳环, 手表, 手镯, 皮包等饰品.(6) 旗袍与饰品的配伍在当时,女性讲究衣饰搭配, 不少人喜欢在合体的旗袍外面配以很多首饰,如胸花,项链,耳环, 戒指, 手表等.(7) 旗袍与高跟鞋的配伍高跟鞋与旗袍搭配是女JI 生着装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各种款式, 质地, 颜色的皮鞋搭配修长, 入时的旗袍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3典型老照片分析为更清楚了解老照片中上海3O年代的旗袍, 本文将这个时期老照片的旗袍样式作细致的分析研究.图330 年代旗袍, 高跟鞋必不可少照片分析:图3中女子穿一身白地黑点旗袍,旗袍长度在膝盖下方,露出纤细的腿部, 脚上穿高跟皮鞋, 佩戴手表.整体上这种服装搭配使女性显得端庄,柔美, 知性而不失妩媚. 穿着人群:爱美, 追赶时髦的年轻女性. 照片分析: 图4 中女子身穿一款条格纹样的短袖旗袍, 这种条格织物的旗袍在20 世纪3O年代前期, 中期很时髦.此时旗袍袖子已经变得很短,领子较高,领口的两粒盘扣为素雅图4穿条格旗袍舟暑女子4 结论的旗袍增加了亮色. 旗袍吸收了西方的裁剪方法, 贴合人体的曲线, 展现出女子苗条, 纤长的身材. 女子没有佩戴任何的饰品,笑容甜美,显得秀气, 自然,大方.穿着人群:追求时髦装束的年轻女子.3O年代的旗袍造型完美成熟, 堪称经典之作, 奠定了在中国女装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 老照片从现实的生活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上海3O 年代的女性旗袍的风格变化, 从侧面也反映了这个时期女性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体现出精致玲珑, 开放活泼的女性形象. 老照片中的服饰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对现代服装设计以很大启迪.老照片来源:【1】《老资料?20世纪30 年代女性图集》沈深编, 山东美术出版社,2003 年.【2】《老照片?服饰时尚》江苏美术出版社,1997 年. 照片收藏单位: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3】东华大学服饰艺术博物馆.参考文献:【1】包铭新.中国旗袍【M】.上海文化出版社,1998. 【2】卞向阳. 近代上海妇女服饰时尚,硕士论文.中国纺织大学服装学院,1994.(收稿日期:2007.11?13)。
50、60、70、80年代春节老照片,简单而珍贵的年味!
春节,中国人心里最重要的节日。
无论时间怎么变,对我们的意义依旧重大。
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年味开始变得越来越淡了。
传统民俗被渐渐的遗忘,那些欢乐时光也被留在了那个年代。
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些旧时春节老照片,一起回味一下那时简单而幸福的年味儿,捡起纯真年代过年的美好记忆……五十年代,那个时候,物质还没有现在这么富足,人们是这样欢度春节的。
▼ 1950年,北京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春节,那年毛主席年画非常受欢迎。
▼有点文化的人,就帮大家写春联,虽然不是什么书法家,但一笔一画地也毫不含糊!这样的春联,极受大家的热捧。
▼除夕之夜,家人团圆,守岁围炉,温情四溢。
下面是1953年春节,天津一家人吃团圆饭的场景。
▼四代同堂过春节,好不热闹。
▼ 过年了,除了有好吃的,大人们还会给孩子们做做玩具,家里有点余钱的干脆直接给孩子们买点。
简简单单的“大刀”、面具、小风车,不算很精致的娃娃,就足以让一群小孩玩得不亦乐乎。
▼春节穿新衣,红旗商场到后来的百货大楼是最时尚的存在。
以前,普通人家过年才会添新衣,所以每到新年,有新衣服穿,自然是开心极了!▼ 当然,过去的新衣服不止商场能买到,妈妈的巧手也会变出一件来。
过年最让孩子开心的事就是能穿上新衣服,很多母亲为此不知熬了多少个日夜。
▼试穿妈妈刚做好的新衣,这一刻别提多幸福了!▼ 对于男孩来说,没有比放鞭炮更值得期待的事了。
▼捡鞭炮也是男孩儿们的“冒险行动”。
▼三个穿着新衣服的儿童在放鞭炮,其中两个小女孩正害怕地捂着耳朵。
▼1956年的春节,村民围坐在一起,第一次听到了收音机里传来的远方的祝福。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在1958年,所以,在那之前收音机才是人们最爱的娱乐消遣之一。
▼ 那个时候还没有电视、电脑,没有央视春晚,更没有网上直播,人们要看春节晚会只能去现场。
以前,各市、郊、县文化宫每年都会举办春节联欢晚会,时间一到,人潮纷纷涌入会场,好不热闹!▼ 1956年春节,侯宝林、郭启儒,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说相声。
旧中国老照片带给我们的历史感悟
旧中国老照片带给我们的历史感悟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70年代的幼儿园,孩子们坐在小板凳上围成一圈。
那时候的幼儿园叫做托儿所,由一些机关单位或者工厂开设的,而只有在这些机关单位或工厂上班的职工的小孩才能在这里读,照看孩子的一般是一些工厂工人的家属,被称做阿姨,没有任何幼师的资格。
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坐在教室里专心听讲的小学生,孩子们戴着鲜艳的红领巾。
那个时候觉得加入少先队戴着红领巾是一件很神圣和庄严的事情,记得当时老师说: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换来的,用鲜血染成的。
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小男孩在街边一个老奶奶的冰棍摊上买冰棍。
在那个年代里还没有冰淇琳,只有路上推着小推车卖的冰棍,那时候一根冰棍3分或5分钱,水里面加点糖冻起来再插上一根棍子就成了冰棍。
虽然这个扎根在我们记忆中的老味道很廉价,但它属于我们童年中最珍贵、最美丽的回忆,是昂贵的哈根达斯无法代替的味道。
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群小学生课余时间在打乒乓球,没有专业的乒乓球桌,在一块破旧的长桌子上,中间放一块砖做分界线,就成了他们的乒乓球桌。
乒乓球运动开展的条件不苛刻,无论男女老少都能打,条件好的可以用专业球桌打,条件差的水泥球台或者用几张桌子拼起来就能打。
乒乓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得到了普遍人的喜爱,普及程度很高。
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一个大人推着小孩子在大街上散步。
在很多人儿时的记忆中都会有一辆小竹推车,在温暖的午后,小朋友坐在小推车里面,爷爷奶奶推着小竹推车在街上、胡同或大院里遛弯,让人非常怀念。
如今这种小竹摊车已经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生活,成为了美好回忆的寄托。
70年代中国历史老照片:图为两个女人带着一个小孩子坐在马路边上,大人和小孩都席地而坐,小朋友在好奇的翻看着书本,两个大人坐在旁边给小孩讲解。
图中的两个女人都扎着麻花辫,是那个时候的女人比较流行的发型。
70年代的女人大部分都梳着辫子,而且基本都是扎着两个辫子放在胸前。
中国摄影史
中国摄影史(一)第一编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1840——1919)摄影术的发明,给人类文化开辟了新的领域。
从1839年8月法国政府公布了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法以后,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摄影不仅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在蓬勃发展,并且已成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社会各部门中踞有显著的地位。
摄影与世界上的其它事物一样,它的发明和发展,是在继承了各民族、各国家历史上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
无论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墨家学派,还是古希腊的柏拉图学派,他们都在各个方面和不同程度上奠定了摄影术的理论基础。
摄影术传入中国初期,尽管当时摄影在世界上还处于摇篮时代,各国科学家为改进技术仍在尽心竭力地探索。
即使在欧洲,多数人对此道也还陌生。
而国内已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了一些摄影技术的应用者和探索者。
他们关心世界摄影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的文字记载,在中国这样一个封建社会条件下积极地进行推广传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第一节--中国古代对摄影光学的贡献中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古代科学家对光学基本规律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早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叶,先秦墨家学派兴起,就开始对大自然中一些光学基本现象进行了研究。
墨经光学八条墨翟(约公元前478年——前392年),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战国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
他和他的门徒根据古代劳动人民在实践中认识到的光学知识,研究总结出八条带规律性的经验,记录在《墨经》中,分条厘说,通称“墨经光学八条”,是《墨经》中精粹部分之一。
光学八条直接涉及到光学应用中一些问题。
发光体照射物体形成影子,是大自然中最普通的现象,又是摄影师在艺术造型中饶有兴趣的问题。
《墨经》中的光学论述,首先是以此开始的。
“光学八条”中的第一、第二条是:经:景徙。
说在改为。
说:景光至,景亡。
若在,尽,古息。
(第一条)经:景二。
说在重。
说:景,二光,夹,一光。
一光者景也。
(第二条)大意是说影子产生的原因。
在光照到的地方,就没有影子;如果有影子,那就是光被物体遮挡。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
【每天老照片】--741--珍贵老照片:民国时期剪影民国初年的天安门,曾经长满杂草。
1928年6月4日,日本关东军在中国沈阳附近皇姑屯火车站制造炸死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事件。
图为事件发生后中国方面在抢救伤者。
皇姑屯事件:最早赶到现场的东北军人员,人人满面惊诧。
1910年,莫理循拍摄的新疆:乌鲁木齐万寿宫。
民国时女中学生制服:粗布麻衣下的质朴小清新。
老照片:1930年的北方地区。
1933年的湘西凤凰县:苗家女子。
1930年代德国飞行员航拍中国——广西喀斯特地貌。
德国人拍30年代的上海街头。
风姿绰约——30年代美女照。
1914年时的青年胡适。
1920年的山东旧影。
1910年代,宋美龄就读波士顿的威斯理女子学院(Wellsely College)。
宋美龄神情锐利,有着强烈的个人主义。
该校是著名学府,培育过许多杰出校友,包括美国国务卿欧布莱特、总统夫人希拉蕊、女星琥碧戈柏,华人方面则有宋美龄、作家冰心等人。
宋美龄出身豪门世家,十三岁时赴美,英文流利道地,这不免让她自视甚高。
她不但能以英语交谈,并能使用上流社会的英语表达自我,使二战时期美国人对她另眼相看。
基本上,宋美龄有洋派的一面,却又注重中国人的风俗习惯。
蔼龄、庆龄和妈妈,毕业回国那会照的,富贵人家的感觉。
一次大战中欧洲战场的中国劳工:青岛,中国劳工营准备前往法国。
老照片:京剧大师在民国。
民国成立之初,1919年,焚毁烟枪的场面。
遍寻六朝古迹:民国时的南京。
民国初年的水运码头。
林彪的初恋陆若冰。
他二人两个早在童年时就认识了,到武汉后两个人接触十分频繁。
其后林彪接二连三地给陆若冰写信表白,陆若冰十分镇静地给林彪回了一封只有几十字的信,说她还太年轻,没有考虑个人婚事,同时劝林彪安心读书。
1910年代,梅兰芳戏妆照。
林徽因,原名徽音,从1930年到1945年,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二人共同走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00多处古建筑物,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考察得到了世界、全国的认识,从此加以保护。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 军备.战争.革命篇7
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篇7图集:清末老照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篇7按:历史是教科书,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本人平时喜欢浏览和收藏一些老照片,在此,将清末(主要是1911年以前)的部分不系统的、零碎的老照片进行梳理,编辑整理出清末老照片系列图集:之一,疆土.古迹.地图3篇、之二,民俗.民风.民生10篇、之三,皇室.国戚.权贵8篇、之四,军备.战争.革命14篇、之五,文教.医疗.传教1篇、之六,工业.交通.通信2篇、之七,刑具.刑罚.酷刑2篇,共40篇2000多幅图片。
有心者请鉴赏并勘正。
请点击逐一浏览:〔1.1〕〔1.2〕〔1.3〕〔2.1〕〔2.2〕〔2.3〕〔2.4〕〔2.5〕〔2.6〕〔2.7〕〔2.8〕〔2.9〕〔2.10〕〔3.1〕〔3.2〕〔3.3〕〔3.4〕〔3.5〕〔3.6〕〔3.7〕〔3.8〕〔4.1〕〔4.2〕〔4.3〕〔4.4〕〔4.5〕〔4.6〕〔4.7〕〔4.8〕〔4.9〕〔4.10〕〔4.11〕〔4.12〕〔4.13〕〔4.14〕〔5.0〕〔6.1〕〔6.2〕〔7.1〕〔7.2〕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照片1900年5月31日,北京东交民巷外国使馆要求加强保护。
英、俄、法、美、义、日六国从天津派水兵及陆战队349人登岸,乘火车于当晚抵北京。
6月3日,德、奥派兵83人抵京。
6月10日,北京使馆对外通讯断绝。
各国驻天津领事及海军将领召开会议后,决定组成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于次日乘火车前往北京。
北京东交民巷各使馆筑起防御工事,由英国全权公使窦纳乐(Claude MaxwellMacDonald)负责指挥抵抗。
使馆区内被围者约三千人,当中二千人为寻求保护之华人,外国男性400人,女姓147人,儿童76人。
保护使馆的包括409名外国士水兵及陆战队员,配备三支机关枪及四门小火炮。
使馆内有足够水井及粮食。
1949年前的中国_百姓喜笑颜开
•
空军基地附近辛勤劳作的农夫(威廉 迪柏 空军基地附近辛勤劳作的农夫(威廉•迪柏 摄)
挑担的农妇(威廉 迪柏 挑担的农妇(威廉•迪柏 摄)
杭州地区的乡村引起我和几个战友 的极大兴趣。 的极大兴趣。在机场附近田野里耕作是 当地的主要活动, 当地的主要活动,1945年秋天温和的天 年秋天温和的天 气最益于各种农场的好收成。 气最益于各种农场的好收成。农民们及 其家人打着手势友好地接待我们, 其家人打着手势友好地接待我们,并且 乐意让我们拍照。(艾伦•拉森 乐意让我们拍照。(艾伦 拉森 摄) 。(艾伦
49年前的中国 百姓喜笑颜开 年前的中国
本组照片选自《 本组照片选自《飞虎队队员眼中的中 国 1944-1945》彩色图片书集。该书记载 》彩色图片书集。 了两名抗战时期来华参战的原飞虎队队员 用当时极为稀有的彩色胶片拍摄下的抗战 胜利前后昆明、重庆、成都、杭州、 胜利前后昆明、重庆、成都、杭州、上海 等地的历史镜头, 等地的历史镜头,为今人了解和还原抗战 胜利前后中国的真实原貌, 胜利前后中国的真实原貌,提供了极其珍 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正在耕种田地的村民
干 农 活 的 女 孩
干 农 活 的 男 孩
谷物加工
脱粒
晒谷
扬谷
一位老妇人正在晒谷
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农妇面露喜色。 看着金灿灿的稻谷,农妇面露喜色。
花生堆里充满天真的男孩,背后是军用碉堡 花生堆里充满天真的男孩,
收 获 后 面 带 喜 悦 的 男 孩
路边的水牛
手拿野鸡的美军士兵与当地农夫在一起
在杭州机场附近田间歇息的农夫
赶马车的农夫
在田间歇息吃饭的农民一家人。( 个菜 在田间歇息吃饭的农民一家人。(4个菜) 。( 个菜)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老照片:1840—1912,清末老上海的18张珍贵老照片
如果推溯上海的建城历史,则当为元朝至正二十九年,即公园1292年。
图为老上海城墙北门。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列强开始侵略中国。
2年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将上海列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而后,其他列强如美、法等过相继来到上海设立租界。
图为南京路上熙熙攘攘的行人。
图为上海南京路的茶馆。
所谓“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因为当时上海自由开放的大环境,故而大量外国资本被吸引到了上海。
一时间,上海成为了西方“冒险家的乐园”。
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但租界的保护却为上海提供了相对安全的环境。
图为上海山东路上的行人。
上海码头。
赶集的人们。
上海福州路,正在庆贺新年的中国妇女,她们好奇地看着外国摄影师。
上海热水店。
上海红庙。
上海龙华寺鼓楼。
上海静安寺路。
上海周边田间用于灌溉农田的水车。
正在田间做棉经的上海老百姓。
正在劳作的上海老百姓。
得益于本国以及外国的资本涌入,上海迅速繁华起来。
当时,繁华的大上海一度被称为“十里洋场”、“东方巴黎”、“远东第一都市”。
图为黄浦江山往来的货船,上海的繁华离不开它们。
正是因为上海地区纵横的河流,才使得当时缺乏现代化交通工具的上海周边也随之繁华。
图为苏州河上装运好的货船。
太湖流域的一座拱桥。
太湖流域静静流淌的河流。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
中国历朝地图终于找全了!第1张:春秋春秋是中国历史阶段之一。
关于这一时期的起讫,一般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另外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
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
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
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
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
而新兴的诸侯大国,先后取得霸主地位,而实际上,等于接替周王室王朝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在晋阳打败智氏,其后逐步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
公元前379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是为“田齐”。
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第2张:战国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
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
经过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的无数次兼并战争,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
到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为秦、齐、楚、燕、韩、赵、魏,这七个国家被称作“战国七雄”。
除战国七雄外,还有越、巴、蜀、宋、中山等大国。
小国尚有郑、卫、东周、鲁、滕、邹、费等,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老照片: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富人生活
老照片:抗战时期国统区的富人生活
本组图集据说来自于抗战后期的南方国统区。
看穿着,这些人应该是当时的富人。
事实上,当时所谓的富人,基本上也就只是能吃饱饭而已。
虽然抗战艰辛,但闲暇之余,老百姓还是喜欢出游。
图为公路边讨生活的孩子们。
图为当时的铁路线,看天色,没有污染。
江边靠捕鱼为生的孩子。
在公园闲坐的夫妇吧?这也是富人......据说在抗战最艰苦的时候,有的国军中级军官甚至会用皮靴去换粮食,不知真假。
农田里的人们。
山清水秀的样子。
出游的阔太太们,背景是讨生活的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4)
政府办公部门
夫子庙前面的一幕,1901年10月
捕鳄鱼
传教士的孩子
传教士与新婚妻子传教员与基督徒传教站
村道
打水
纺亚麻和棉花
港口
广州附近的一个坟墓花塔,广州
和泥
基督教家庭
寄宿学校的学生
教师培训学院在Kutschuk
教堂受洗
玛利诺的修女在船上,
女子医院的Kayintschu:吴兰德和她的助手三男孩
圣经课程
父亲。
儿子与社会工作者,济南,山东,1941 难民,香港
香港的机场
准备宴席
招待洋牧师夫妇吃饭女织
牌坊
寺庙
度假
吸食鸦片
学校学生,1932 小学生,1912 童子军
一男子
医生的家
医院护士
?
上坟
语文老师
老镇长和他的儿子
植物园
蒸汽汽船
小贩,北京
中国牧师家庭,南中国,1888年至1906年病人在医院,冯玉祥将军基地,北京,1926年医院,冯玉祥将军基地,北京,1926年
医院,武汉,ca.1937
女子医院,武汉,ca.1937 普爱医院,武汉
大学,武汉,ca.1937
老街礼拜堂外,武汉
人们登上列车逃离革命,武汉,1911 武汉街道
随县医院,约1937
随县北门街,
主教詹姆斯在一茶馆,罗定,1928 主教詹姆斯,香港,1931
主教詹姆斯与基督教徒,罗定,1931
神父詹姆斯·史密斯在马背上,杨岗,1940年传教士的妻子给孩子接种疫苗,云南,ca.1942
玛利诺的神父在抚顺滑冰,1936年
牧师詹姆斯A ·沃尔什离开罗定,1931
神父约瑟夫多诺万在通州,1921年
神父詹姆斯在江门,1919
长老会成员,厦门,福建,1887
中国木匠锯木头,福建省,约1888至1906年磨米,福建省,1888年至1906年
囚犯,福建省,1888年至1906年
相关链接
[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6)[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7)[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8)[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9)[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0)[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1)[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5)[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6)[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7)[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18)
[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0)[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1)[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5)[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6)[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7)[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8)[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29)[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0)[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1)[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5)[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6)[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7)[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8)[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39)[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0)
[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4)[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5)[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6)[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7)[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8)[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49)[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0)[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1)[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2)[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3)[图集]不同时期的中国老照片(54)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