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合集下载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完整版)

劳动工资主要指标解释(完整版)

主要指标解释1、劳动力资源劳动力资源是指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在正常情况下,可能或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

2、经济活动人口经济活动人口是指劳动力资源中已经或要求参加社会经济活动的人口,各地区的经济活动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

3、从业人员期末人数指期末最后一日24时在本单位中工作,并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劳动报酬的人员数。

该指标为时点指标,不包括最后一日当天及以前已经与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关系的人员。

是在岗职工、劳务派遣人员及其他从业人员之和。

从业人员不包括:(1)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并定期领取生活费的人员;(2)利用课余时间打工的学生及在本单位实习的各类在校学生;(3)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

4、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且劳动报酬结算支付周期最长不得超过十五日的人员。

非全日制人员不包括:不定时工作制人员,如:老师,编辑等不坐班人员。

5、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且与本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还包括:(1)应订立劳动合同而未订立劳动合同人员(如使用的农村户籍人员);(2)处于试用期人员;(3)编制外招用的人员;(4)派往外单位工作,但工资仍由本单位发放的人员(如挂职锻炼、外派工作等情况)。

在岗职工不包括:(1)本单位使用的且由本单位直接支付工资的劳务派遣人员,应统计在本单位“劳务派遣人员”指标中;(2)本单位因劳务外包而使用的人员,由承包劳务的单位统计为在岗职工。

6、劳务派遣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指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 1 -- 2 -遣到实际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实际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劳动情况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劳动情况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人力资源统计指标解释一、劳动情况统计报表指标解释1、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和其他从业人员,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在岗职工统计中不包括下列人员:⑴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⑵从单位领取原材料,在自己家中进行生产的家庭工。

⑶发包给其他单位半成品加工、装配、包装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发包给其他单位的拆洗缝补、房屋修缮、装卸、搬运、短途运输等工作所使用的人员;承包本单位工程或运输业务,其劳动力不由本单位直接组织安排的农村搬运队、建筑队的人员等。

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有计划从农村就近招用,参加铁路、公路、输油输气管线、水利等大型土石方工程工作,工程结束后立即辞退,不得调往新施工地区的民工。

⑸参加单位生产劳动的军工和勤工俭学的在校学生,以及大中专、技工学校的实习生。

⑹离休、退休、退职人员⑺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等其他从业人员。

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在岗职工。

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在岗职工。

使用的农村劳动力指单位的在岗职工中,现仍保留农村户籍关系的人员。

3、其他从业人员指未作在岗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本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 内部退养职工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5、职工指在单位工作,以工资为生活费主要来源的从业人员,包括在岗职工及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6、本年增加人数指在报告期内,本单位招收、录用和调入的全部从业人员。

工资统计报表说明

工资统计报表说明

工资统计报表说明一、人事工资统计总体要求1.统计范围: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计划管理所涉及到的各法人单位的全部职工,即机关事业单位正式工作人员、编外聘用人员(临时工)、离退休(退职)人员。

2.统计内容:主要调查各类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总额、平均工资、工龄等情况。

3.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中央、地方分别进行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的机关、事业单位(含京外单位),由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负责统计;地方所属的机关、事业单位,由地方负责统计。

中央、国务院部、委、办、直属机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直属单位除将报表报送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送给驻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

计划单列市除将报表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厅(局)审核汇总外,应同时抄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资福利司。

4.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管理的需要,职工工资关系在哪个单位,就由哪个单位按现任职务、现聘岗位进行统计,担任两种以上行政职务的按最高职务统计。

在事业单位中,同时在专业技术岗位和管理岗位任职的人员分两种情况进行统计:(1)执行管理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按管理人员统计;(2)执行专业技术人员工资标准的人员,暂按专业技术人员统计。

由于特殊原因,岗位(职务)变动而工资标准未变时,仍按原工资标准所对应的岗位(职务)进行统计。

5. 各单位在统计工资总额时,应按实发数计算。

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工资总额不包括的项目有:(1)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颁发的创造发明奖、国家星火奖、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和支付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以及支付给运动员在重大体育比赛中的重奖。

(2)有关劳动保险和职工福利方面的费用。

具体有:职工死亡丧葬费及抚恤费、医疗卫生费或公费医疗费用、职工生活困难补助费、集体福利事业补贴、工会文教费、集体福利费、探亲路费等。

(3)有关离休、退休、退职人员待遇的各项支出。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有关企业(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劳动报酬等方面的资料,为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以及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依据,特制定《劳动综合统计报表制度》。

(二)报表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从业人员变动情况和社会从业人员及劳动报酬情况。

(三) 本报表制度的综合范围为广州市辖区内城乡各类企业、事业、机关单位,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及农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者。

(四)本报表制度中的单位从业人员和劳动报酬、单位从业人员变动情况的资料来源为各基层单位劳动情况表。

基层资料由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基层单位妥善保存,存档以备待查。

劳动情况表(I102—1表)未经市统计局同意,不得抄报其他机关或单位。

社会从业人员情况的资料来源是:统计局、工商管理局和乡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三家综合报表。

各类专业人员的资料来源为:1.人事部门的事业、企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基本情况统计表。

2.本企业人事部门档案或职称办公室资料。

(五)各区、县级市统计局、主管部门及各直报单位应按照广州市统计局报表制度和具体要求,按规定时间和报送方式报送广州市统计局。

(六)对本报表制度中的各项规定,统计范围、指标统计口径、计算方法、计量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任何单位与部门不得随意修改。

(七) 本报表制度中的所有基层表和综合表中的从业人员指标以“人”为计量单位,劳动报酬以“千元”为计量单位,均保留整数位。

(八)《劳动情况》表表头基本情况填写说明:1、“登记注册类型”:按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表601表中企业(单位)登记注册类型代码“18”填写。

2、“行业类别”:按照国家统计局2002年修订《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代码》填写。

3、“企事业机关划分”:企业一1、事业一2、机关一3(九)本报表制度由广州市统计局人口和社会科技处负责解释。

一、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和工作要求

一、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和工作要求

一、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总说明和工作要求(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工资总额和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监测、调控工资分配格局,实行宏观决策和经济管理提供数据,为国家制定劳动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可靠依据,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可靠基础数据,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国家、重庆市《2013年劳动统计报表制度》有关规定,结合江津实际,特制定《江津区2014年劳动统计报表制度》。

(二)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是国家统计调查的一部份,是国家统计局、重庆市统计局和江津区统计局对各类法人单位(包括私营单位)的综合要求,调查内容能满足各级政府和综合主管部门共同的基本的需要。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工、农业园区管委会、各主管部门和直报单位、各企业、事业和机关法人单位应严格按照全国劳动统计报表制度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口径、填报目录、表式内容及统计分类标准和编码,认真组织实施,全面准确及时填报劳动统计报表,不得迟报、缺报、拒报,不得虚报和瞒报。

(三)江津区2014年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任务总体要求:紧紧围绕切实提高劳动统计数据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开展工作。

一是加强统计业务学习,熟练掌握填表方法。

二是加强劳动统计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劳动统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劳动统计台帐,做到各类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数和劳动报酬不重不漏、数出有据、帐表相符、表实相符。

四是深入基层走访调研,了解各类从业人员固定收入、隐形收入、提成收入等,重点了解各行业各类从业人员一般平均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水平和最高工资水平,掌握基层劳动统计相关实际信息。

五是认真清理核准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单位,认真布置、收集、填报劳动统计报表,加强劳动统计报表数据质量审核和评估工作,做到填表规范、完整、准确,附编表说明和评估报告,按时上报区统计局和市统计局。

六是强化劳动统计调查分析工作,做好为各级领导和部门宏观调控,实行科学决策和管理及时准确全面提供劳动统计数据资料和分析资料,为各级政府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提供正确的基础数据,为企事业发展和社会公众提供统计优质服务,充分发挥统计信息、咨询、监督的整体职能。

2024年劳资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4年劳资年鉴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2024年劳资年鉴是一本综合性的年度统计数据报告,旨在提供有关劳工和劳资关系的重要信息。

该年鉴包含多个方面的主要统计指标,本文将对其中一些指标进行解释。

1. 劳动力参与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劳动力参与率指的是在劳动年龄人口中,实际参与劳动的人口所占比例。

该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资源利用率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劳动力参与率通常意味着较高的就业水平和经济活力。

2. 失业率(Unemployment Rate)失业率指的是处于劳动年龄但没有工作且有求职意愿的人口所占比例。

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高失业率通常与经济不景气、就业机会不足等问题相关。

3. 就业率(Employment Rate)就业率是指处于劳动年龄的人中有工作的人口所占比例。

就业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就业状况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就业率通常意味着较低的失业率和相对健康的经济发展。

4. 平均工资(Average Wage)平均工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者在特定时期内获得的平均工资水平。

平均工资是衡量劳动者和劳动力市场状况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平均工资通常意味着相对较好的工资待遇和经济发展。

5. 劳动生产率(Labor Productivity)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产出价值。

劳动生产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效率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劳动生产率通常意味着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较高、劳动力市场合理配置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体。

6. 工会组织率(Unionization Rate)工会组织率指的是工会会员人数占就业人数的比例。

工会组织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集体劳资关系状况的重要指标。

较高的工会组织率通常意味着工人对劳资关系的集体代表能力较强。

7. 薪酬差距(Wage Gap)薪酬差距是指不同劳动者之间薪资水平的差异。

薪酬差距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资关系公平性的重要指标。

年工资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及指标解释

年工资统计报表填报要求及指标解释
行政管理局 填写“2类事业单位”。
主要面向市场、创收能 力强、经费自理的事业 单位。
科学出版社 科学时报社 青岛疗养院 庐山疗养院
填写”3类事业单位”。
四、统计方法
统计方法
按照“谁发工资 谁统计”的原则,职 工工资在哪个单位支 付,就由哪个单位按 现任职务(包括专业 技术职务)进行统计, 担任两种以上行政职 务的按最高职务统计。
凡国家文件(原人事部、财政部发文)规定的,都填写在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中。
②其他津贴补贴: 地方性津贴补贴、院及研究所自定的津贴补贴(如:百人计划津贴、 科技副职津贴等)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3、平衡关系:
人统5表
职工年工资总额 (乙5)
=
从业人员与劳动 报酬情况表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乙13)
3、平衡关系:
人统16表
= 上年末职工人数 增加或减少人员 (乙2)
人统5表
职工年末人数 (乙2)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五、人统17表主要指标解释
(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情况表)
1、年离退休费: 指各单位(和社会养老保险统筹部门)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
给本单位离休、退休人员的全部基本离退休费和补贴以及退职人员 的退职费。
人统12表: 注意核对各职务岗位管理人员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逻辑关系。
人统13表: 注意核对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任职年限与工龄之间的逻辑关系。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统计报表
人统14表、15表审核要点
人统14表: 注意检查各类工人与薪级工资之间的关系。
人统15表: 1、注意核实不同技术等级岗位(技术职务)工人任职 年限与工龄之间的关系。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不论 是计入成本还是不计入成本,不论是财政部门下拨的资金还是单位 自筹的资金都应列入工资总额统计范围。工资总额是按实发数统计, 包括报告期内补发的前些年的工资。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劳动工资统计年报表模板
一、填报单位:XXXX
二、填报时间:XXXX年XX月XX日
三、统计范围:XXXX年度本单位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工资总额。

四、指标解释:
1. 职工人数:指报告期内实际参加工作的职工人数,包括合同制职工、临时工等。

2. 工资总额:指报告期内实际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加班费等。

3. 人均工资:指报告期内职工平均每人所得工资额,计算公式为:工资总额/职工人数。

4. 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工资总额与上期相比的增长率,计算公式为:(本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上期工资总额100%。

五、表格样式:
序号职工人数工资总额人均工资增长率
:--: :--: :--: :--: :--:
1 XXXX XXXX XXXX XXXX
2 XXXX XXXX XXXX XXXX
3 XXXX XXXX XXXX XXXX
... ... ... ... ...
总计 XXXX XXXX XXXX XXXX
六、填报要求:
1. 本表必须按照本单位实际情况填写,不得虚报、瞒报、漏报。

2. 本表必须加盖公章,并由单位负责人签字盖章。

3. 本表必须按时报送,不得延迟。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一)生产总值(GDP)1、国内生产总值(GDP)及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包括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成果。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英文缩写。

通俗地讲,GDP就是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活动而新创造出来的价值,“增加”是相对于初期的“投入”而言,不是字面意义上的“较上年增加”的部分。

对一个国家称为“国内生产总值”,对省、市、县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具体称为xx省、xx市、xx县生产总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主要综合指标,是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中最重要的总量指标,为世界各国广泛使用,具有国际可比性。

目前为止,GDP仍然是世界各国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其重要作用还无其他指标可替代。

GDP是宏观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状况的“晴雨表”,是政府和社会各界使用频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指标。

比如,联合国决定一国的会费时,要根据其“连续6年的GDP和人均GDP”;世界银行决定一国所能享受的硬贷款、软贷款等优惠待遇时,也是根据“人均GDP”。

最近20多年,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如翻两番,全面小康等都与GDP挂钩,国家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相应采取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都和对GDP及其增长速度的判断有关。

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反映了一定时期内社会最终成果的实物量规模的变动情况。

由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规模是以价值量来衡量,不同时期价值量规模的变动既包含了数量变动,又包含了价格变动的因素,不同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对比,首先要消除各种不可比因素,使之成为与基期相适应的价格计算的生产总值。

计算公式: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报告期不变价生产总值/基期不变价生产总值-1)*100%2、人均GDP。

世界银行常用人均GDP对各国进行排序,他剔除了人口因素,通常用来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现代化水平和居民富裕程度(GDP反映整体实力)。

国家统计局在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中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国家统计局在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中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

国家统计局在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中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正文:---------------------------------------------------------------------------------------------------------------------------------------------------- 国家统计局在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中对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暂行规定的补充规定(1980年9月1日)(1)为了确切反映职工的工资水平,缩小由于人数与工资范围不一致而造成的差别起见,特将企业职工福利基金(企业工资附加费)、企业营业外支出或预算单位职工福利费和差额补助费中支付的医务人员工资、职工生活福利设施机构人员工资和六个月以上病伤假人员工资,亦包括在工资总额中。

(2)报告期(月、季、年)的工资总额,均按实发数计算,但对逢节日提前预发下月的工资,仍统计在应发月的工资总额中。

如因补发调整工资,影响当月工资总额变动较大时,应在统计表中加注说明。

(3)根据一九六三年七月十九日原劳动部等七个单位《关于贯彻国务院批转国家经委报告实行保健食品制度的联合通知》中的规定,对接触有毒物质、矽尘、放射线作业和潜水、沉箱、高温等五类工种所享受的保健食品待遇,改为由劳动保护费支出,故此项费用不列入工资总额统计。

但除上述指定的五类工种以外,以其他各种名义发放的保健津贴,均应列入工资总额中。

(4)为了全面地反映职工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变化情况,更好地研究居民购买力,工资总额应包括由各种经费〔包括由企业基金或企业利润留成(企业奖励基金),机关、事业单位从本单位增收节支的收益,节约或者回收价值以及上级拨付的经费等〕中开支的各种经常性与一次性奖金,包括年终奖、劳动竞赛奖、对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个人支付的奖金等,但由国家科委颁发的发明奖,由采用单位支付的技术改进奖,因受奖面小、奖金数额较大,为避免影响职工工资水平,由支付单位另行统计,列入“发给个人的其他劳动报酬”。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2019)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2019)

○I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2018年统计年报)国家统计局制定2018年10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本制度由国家统计局负责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 1 -目录一、总说明 (2)二、报表目录 (3)三、调查表式(一)基层年报表式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602表) (4)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2表) (6)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102-3表) (7)(二)综合年报表式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1表) (8)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2表) (9)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3表) (10)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1-4表) (11)从业人员及工资总额(I303表) (12)四、指标解释 (13)- 2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简明版本)一、总说明(一)为及时、准确地搜集、整理法人单位从业人员人数及工资总额等方面的资料,为政府监测、调控工资分配格局、进行宏观决策提供数据,为国民经济核算和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统计局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下同)在劳动工资统计方面的综合要求,各地区应按照全国统一规定的统计范围、计算方法、统计原则,认真组织实施,按时报送。

(三)调查对象本制度的统计调查对象是法人单位,包括统计上认定的视同法人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

(四)统计范围、内容及原则1.统计范围年报统计范围为城镇地区全部法人单位,包括非私营法人单位和私营法人单位。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指标解释

主要统计指标解释从业人员指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全部劳动力。

包括:1. 全部职工;2. 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员;3. 城镇个体劳动者;4. 农村社会劳动者;5. 其他社会劳动者。

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

单位从业人员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各单位的从业人员反映了各单位实际参加生产或工作的全部劳动力。

城镇私营和个体从业人员城镇私营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其经营地址设在县城关镇(含城关镇)以上的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企业投资者和雇工。

城镇个体从业人员指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并持有城镇户口或在城镇长期居住,经批准从事个体工商经营的从业人员;包括个体经营者和在个体工商户劳动的家庭帮工和雇工。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有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

城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同城镇从业人数与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之和的比。

计算公式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00%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城镇集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其他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不包括返聘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在国有经济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人员(1998年以后的数据均为在岗职工数据,其他相关指标如职工工资总额,职工平均工资等指标也从1998年按此口径进行了相应调整)。

国有单位职工指在国有经济单位及其附属机构工作,并由其支付工资的各类人员。

劳动工资统计说明及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说明及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说明及指标解释一、报送范围和填报单位委属独立核算的法人单位,武汉市年报仅限在汉单位及在汉工作人员。

各独立核算单位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报表,委属各二级单位将其下属单位的报表合并后报人事劳动教育局(附原件)。

以下单位(部门)向人事劳动教育局报送报表:委机关(水政监察总队)事业单位:1、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2、水文局3、长江科学院4、水工程生态研究所5、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经设计院报送)6、长江工程建设局7、陆水试验枢纽管理局8、综合管理中心9、网络与信息中心10、宣传出版中心11、人才资源开发中心12、机关服务中心(含文体发展中心)13、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站14、长江医院15、驻北京联络处企业:1、长江水利水电开发总公司(湖北)2、汉江水利水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3、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4、长江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湖北)独立核算单位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依法成立,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有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2、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3、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

二、统计时间范围武汉市劳动工资统计年报:2003年12月1日至2004年11月30日水利部劳动工资统计年报:2004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三、报送时间武汉市劳动工资统计年报: 2004年12月8日以前水利部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另行通知四、注意事项1、所有统计均不保留小数,金额单位为千元。

2、统计报表必须有单位负责人、统计负责人、制表人签名,加盖单位公章。

3、统计报表最好附上简要说明:说明的内容包括劳动工资概况、人员变化情况、工资偏低(高)的原因及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五、通讯方法430010武汉解放大道1863号长江水利委员会人事劳动教育局余奇礼邮箱:YUQL@ YUQL@电话:027-*******六、指标解释1、基本情况部分:[01、单位法人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1、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薪酬会计)2、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且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

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

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5、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包括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各单位的长期职工及临时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在岗职工。

(薪酬管理)6、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 1983 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 1984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及政工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解释
劳动工资统计是社会经济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指标,用于衡量劳动者的工资和收入情况。

以下是对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的解释:
1. 总工资:总工资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内,包括所有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总额。

它是衡量一个经济体内所有劳动者工资总体水平的重要指标。

2. 平均工资:平均工资是指总工资除以劳动者人数得到的平均值。

平均工资能够反映一个经济体内劳动者的平均工资水平,对于了解劳动者整体收入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3. 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指一个经济体内设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它是为了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而设立的,确保劳动者至少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4. 工资指数:工资指数是指劳动者工资水平相对于某一基准时期的变化情况。

通过工资指数,可以了解劳动者工资的涨幅或降幅,判断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和价格水平。

5. 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价值或生产量。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意味着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创造更多的价值或生产更多的产品,对于劳动者的工资水平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总结起来,劳动工资统计主要指标包括总工资、平均工资、最低工资、工资指数和劳动生产率。

这些指标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情况、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制定经济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3篇)

《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制度》(3篇)

第1篇一、总则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国劳动工资状况,加强劳动工资统计工作,为政府制定劳动工资政策、企业经营管理和社会各界了解劳动工资信息提供依据,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

三、统计指标体系(一)劳动者基本情况1.劳动者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技术等级等;2.劳动者所在行业、所属地区、单位性质等;3.劳动者用工形式(全日制、非全日制、临时工等)。

(二)工资水平1.职工工资总额;2.职工平均工资;3.职工工资增长率;4.职工最低工资标准;5.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单位工资水平差异。

(三)工资支付情况1.工资支付形式(货币、实物等);2.工资支付周期(月、周、日等);3.工资支付保障情况;4.工资拖欠情况。

(四)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1.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金额等;2.企业年金、补充医疗保险等福利待遇。

四、统计报表编制(一)报表格式1.根据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编制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包括表格、文字说明和附表;2.报表格式应规范、统一,便于汇总和分析。

(二)报表内容1.报表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反映劳动者基本情况、工资水平、工资支付情况、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等;2.报表内容应按照国家统计部门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送。

五、统计报表报送(一)报送时间1.月度报表:每月10日前报送上月统计报表;2.季度报表:每季度后10日内报送本季度统计报表;3.年度报表:次年1月10日前报送上年统计报表。

(二)报送方式1.纸质报表:将报表打印成纸质版,报送至当地统计部门;2.电子报表:将报表录入电子表格,通过电子邮件、网络等方式报送。

六、统计报表审核(一)审核内容1.报表格式是否符合规定;2.报表内容是否真实、准确、完整;3.报表报送时间是否符合要求。

(二)审核方式1.统计部门对报送的报表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通知报送单位;2.报送单位根据审核意见进行修改,重新报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1 、单位从业人员:各单位的从业人员是指在各级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及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取得工资或其他形式的劳动报酬的全部人员。

包括:在岗职工、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

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非全日制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非全日制人员指以小时计酬为主,且其在同一用人单位一般平均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小时,每周工作时间累计不超过二十四小时的从业人员。

3、在岗职工: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4、长期职工:指用工期限在一年以上(含一年)的职工。

包括原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长期临时工以及国有单位使用的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的人员和其他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原计划外用工。

5、临时职工:指用工期限不超过一年的职工。

包括各单位按国家有关规定招用的,签订一年以内的劳动合同或使用期不超过一年的临时性、季节性用工。

各单位的长期职工与临时职工之和为该单位全部在岗职工。

6、专业技术人员:指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以及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且已在1983 年以前评定了专业技术职称或在1984 年以后聘任了专业技术职务的人员。

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指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含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及实验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教学人员、船舶技术人员、经济人员、会计人员、统计人员、翻译人员、图书资料、档案、文博人员、新闻、出版人员、律师及政工人员。

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具体指企业、事业单位的领导;企业、事业单位下设的职能机构、企业的生产车间和辅助车间中从事生产、技术、经济管理和政治工作的人员。

按照公务员管理或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人员不统计为专业技术人员。

7、其他从业人员:各单位其他从业人员是指劳动统计制度规定不作职工统计,但实际参加各单位生产或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的人员。

包括: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民办教师以及在各单位中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

但不包括在单位中工作并领取劳动报酬的在校学生、兼职人员和从事第二职业的人员。

单位其他从业人员与在岗职工之和为该单位从业人员。

8、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指由于各种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工作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9、内部退养职工:指接近正常退休年龄但因各种原因退出工作岗位,并办理了内退手续,在办理正式退休手续前由单位按月发给一定生活费的职工。

10、提前退休人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的提前退休人员和交通运输部规定的有关特殊工种办理的提前退休人员。

11、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1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

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以直接支付给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根据。

各单位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以及其他根据有关规定支付的工资,不论是计入成本的还是不计入成本的,不论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还是以实物形式支付的,均应列入工资总额的计算范围。

工资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13、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其他从业人员的全部劳动报酬。

包括支付给再就业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和外籍、港、台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

在计算使用本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劳动报酬时,只计入发给他们的附加报酬,他们原享受的所有离退休金及劳保福利应统计在离退休人员劳保福利费用中。

14、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职工的生活费:指职工在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用。

15、内部退养职工生活费:指内部退养职工在保留劳动关系期间从本单位领取的生活费。

16、津贴:是指为了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的劳动消耗和因其他特殊原因支付给职工的津贴。

津贴包括:补偿职工特殊或额外劳动消耗的津贴及岗位性津贴包括:艰苦边远地区津贴、船员、潜水员、航标人员、飞行作业人员伙食津贴、远洋船员航行津贴、水上作业津贴、艰苦岛屿作业津贴、潜水作业津贴、验船津贴、公路养护津贴、其他津贴等。

17 、年末离休人员人数:指在1949 年9 月30 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符合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的干部人数” 。

不包括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退休前在工人岗位工作的退休工人和已经死亡的人数。

18 、年末退休人员人数:指职工因养老或因工致残、因病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原工作岗位,按国家规定的退休条件办理了退休手续人员的人数。

不包括退休后改办手续转为离休干部的人数和已经死亡的人数。

19、离休金:指发给离休人员的离休费和按一九八二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老干部离职休养制度的几项规定” 发给符合规定的离休干部相当一至二个月标准工资的生活补贴及1988 年增发的生活补贴。

20 、退休金: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给退休人员的退休费和1988 年增发的生活补贴。

以上离休金和退休金应包括发给离休人员和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和物价补贴。

21、医疗卫生费:指离休、退休、退职人员的医疗费、住院费以及住院伙食补助等费用。

22 、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工指直接与劳务派遣单位(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并被劳务派遣单位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且劳务派遣单位与用工单位订立劳务派遣协议的人员。

23 、本单位使用的劳务派遣工劳动报酬:指用工单位为劳务派遣工或劳务工支付的劳动报酬总额(不含因派遣人员而产生的管理费用)。

人社统IR3 号表指标解释1、从业人员、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指标解释同国家统计局。

2、销售(营业)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经营活动中通过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或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而获得的全部收入。

3、利润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盈亏总额。

它反映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

该资料来源于损益表中利润总额项的本年累计数。

4 、企业成本费用总额: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所有费用。

它在财务损益表上表现为销售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燃料和动力、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的本年累计数。

5、企业人工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提供劳务活动中所发生的各项直接和间接人工费用的总和。

其范围包括: 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福利费用、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成本。

6、社会保险费用:指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费用。

包括企业上交给社会保险机构的费用和在此费用之外为从业人员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或储蓄性养老保险。

不包括不在岗人员的社会保险费用。

7、福利费用:指企业在工资以外实际支付给从业人员个人以及用于集体的福利费用的总称。

主要包括企业支付给从业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费(也包括企业实际支付给享受集体供暖的从业人员个人的部分)、医疗卫生费、计划生育补贴、生活困难补助、文体宣传费、集体福利设施和集体福利事业补贴费以及丧葬抚恤救济费等。

该指标资料来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企业净利润分配中公益金里用于集体福利设施的费用,另一方面是从业人员福利费(不包括上缴给社会保险机构的医疗保险费用)。

8、教育经费:指企业为从业人员学习先进技术和提高文化水平而支付的培训费用(包括企业为主要培训本企业从业人员的技工学校所支付的费用)。

该资料主要来源于管理费用中的教育经费。

9、劳动保护费用:指企业为实施安全技术措施、工业卫生等发生的费用,以及用于职工劳动保护用品(如保健用品、清凉用品、工作服等)的费用。

它来源于制造费用中的劳动保护费科目。

10、住房费用:指企业为改善从业人员居住条件而支付的所有费用。

具体包括企业实际为从业人员支付的住房补贴(包括租房费用、租房差价补贴、购房差价补贴等)、住房公积金、宿舍的折旧费用等。

11 、其他人工成本:指不包括在以上各项中的其他人工成本项目。

如工会经费、企业为员工支付的各种商业保险费用、企业因招聘从业人员而实际花费的招聘费用、解聘辞退费用以及在本企业领取劳动报酬的外藉从业人员费用等。

交通运输行业劳动工资年报表内及表间逻辑关系交人劳21 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人数情况8 行=9 行+21 行+24 行+27 行+28 行+31 行28 行=29 行+30 行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6 行+7 行 2 行=3 行+4 行+5 行8 行=9 行+21 行+24 行+27 行+28 行+31 行28 行=29 行+30 行13行=14 行+・・・+19 行10 行 >=11 行 21 行>=22 行+23 行24 行 >=25 行 +26 行 8 行=3 行+6 行+7 行 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 行21 行>=22 行+23 行8 行=3 行+6 行+7 行24 行 >=25 行 +26 行 6 列=7 列+8 列+10 列1 行=2 行+6 行+7 行2 行=3 行+4 行+5 行6 列=11 列+12 列 13 列>=14 列+15 列+16 列3 列=6 列 +13 列 17 列>=18 列+19 列2 列=3 列+17 列 8 列 >=9 列3 列>=4 列 3 列 >=5 列 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 行表间校核式:交人劳 21 表8行2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 1 列 表1 行2列交人劳 21 表8行6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3列 表1 行4 列 交人劳 21 表 8 行 3 列= 交人劳 23 交人劳 21 表8行13 列=交人劳 23 交人劳 21 表8行 17 列=交人劳 23 表1 行 5列交人劳 22 表:交通运输行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情况 表内校核式:8 行=9 行+21 行+24 行+27行+28 行+31 行 28 行=29 行+30 行13行=14 行+・・・+19 行 10 行 >=11 行2 列 =3 列 +4 列4 列 >=5 列 +6 列 +7 列 1行=2行+…+32行 2 列 =3 列 +4 列8 列>=9 列 +10 列12 列 =13 列+14 列交人劳 22 表续:1 列>=2 列 4 列 >=5 列表间校核式:表1行7列表1行9列23 表 1 行 15 列交人劳 23 表:交通运输行业按地区分国有经济单位人数与劳动报酬、生活费情况 表内校核式:14 列 >=15 列+16 列+17 列 18 列>=19 列 +20 列1 列 =2 列 +8列 11 列=12 列 +18 列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 列= 交人劳 23 表 1 行 6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2 列= 交人劳 23交人劳 22 表 8 行 3 列= 交人劳 23 表 1 行 8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4 列= 交人劳 23交人劳 22 表8 行8列=交人劳 23 表1行10 列 23 表 1 行 11 列交人劳 22 表8行12 列=交人劳 23 表1行12 列 23 表 1 行 13 列交人劳 22 表8行14 列=交人劳 23 表1行14 列交人劳 22 表 8 行 11 列= 交人劳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3 列= 交人劳 交人劳 22 表 8 行 18 列= 交人劳7 列=8 列+9 列12 列=13 列+14 列1 列=2 列+5 列 6 列=7 列+10 列11 列=12 列+15 列交人劳24 表:交通运输行业单位特殊岗位人员年末人数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6 行+7 行 2 行=3 行+ …+5 行8 行=9 行+21 行+22 行+23 行+24 行9 行=10 行+12 行+13 行+2013 行=14 行+…+19 行10 行>=11 行8 行=3 行+6 行+7 行 1 列=2 列+5 列2 列=3 列+4 列5 列=6 列+7 列8 列=9 列+10 列16 列>=17 列交人劳25 表:交通运输行业特殊岗位津贴执行情况表内校核式:1行=2行+6行+7行2行=3行+…+5 行1 列=2 列+4 列+6 列+8 列+10 列+12 列+14 列+16 列+18 列交人劳26 表:交通运输行业离退休人数及保险福利费用情况1 行=2 行+11 行 2 行=3 行+9 行+10 行7 列=8 列+9 列12 列=13 列+14 列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11 行 2 行=3 行+9 行+10 行3 行 =4 行 +8 行4 行=5 行+6 行 +7 行1 列 >=2 列6 列 >=7 列人社统 IR3 号表:企业人工成本情况表内校核式:1 行=2 行+3 行+10 行+ …+20 行 3 行=6 行+9 行 6 行>=7 行6 行 >=8 行6 列=7 列+…+13 列 1 列 =4 列 +5 列 6列=8列+…+11 列1 列 >=3 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