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7)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和挑战。
为了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商业银行需要制定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目标和一些常用的策略。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概念资产负债管理(Asset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组合及其相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计划和控制的一种管理方法。
其目的是最大化银行的盈利能力,同时确保银行的偿付能力和风险可控。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1. 维护流动性:商业银行需要确保始终有足够的流动性来满足存款客户的资金需求,同时避免资金的过度滞留。
2. 实现良好的盈利能力: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来合理配置各类资产和负债,以最大化盈利。
3. 降低风险: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资产负债管理来管理和控制风险,防范各类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
4. 最优化资本结构:商业银行需要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利润率,以满足监管要求。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1. 资产负债匹配: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匹配来降低风险和实现盈利。
例如,通过控制贷款和存款的期限和利率,银行可以减少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
2. 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利率敏感度分析和利率对冲等措施来管理利率风险。
这包括监控并对冲可能对银行净利息收入产生负面影响的利率波动。
3. 流动性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及时预测和管理可能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确保能够满足存款客户的提款需求。
这可以通过建立紧急流动性储备、合理设置存款期限和利率等方式来实现。
4. 资本管理: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监管要求和自身经营需要,制定合理的资本管理策略,以满足资本充足率等监管要求,并提高资本利润率。
5. 信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完善的信用评级体系和信贷审查流程,确保贷款资产的质量,降低信用风险。
第八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1.3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基本观点
流动性要求仍是商业银行需特殊强调的问题。
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种资产普通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的特点,这在当时主要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评价
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狭隘局限,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缺陷
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没有充足的短期证券可供挑选和投资,就难以保证投资资产价值和必要投资规模;没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就难以保证流动性资产
特点
资产结构不受负债期限结构限制,而仅受负债总量制约
主要缺陷
认为资金流动性仅来自于资产的运用,而忽略了从资金来源的角度考虑资产流动性的取得
对资产管理只侧重总量管理,而忽略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
过分偏重流动性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控制机制
2、资金分配法
基本内容:指商业银行在选择资产种类时首先直接考虑负债结构的特点,包括各负债项目的法定准备金和周转速度等因素,然后据以对资金来源进行分类和划分,并确定相应的资金分配方向.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ppt-60页)

• (7)国际商业借款指标(仅对外汇考核)。自借国际商业 借款(含出口信贷)和境外发行债券(不含地方、部门委托 )与资本净额之比不得超过100%。
• (8)存贷款比例指标。各项贷款与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 75%(其中,外汇各项贷款与外汇各项存款之比不得超过 85%)。
资金缺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利率敏感 比率 >1 >1 <1 <1 =1 =1
利率 变动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上升 下降
利息收 入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变动 幅度
> > < < = =
利息支 出变动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净利息收入 变动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2)代表人物: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3)原则:来源制约运用、保持高度流动性 (4)局限性:续短为长、需求多样、外部条件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3)资产转移理论
(1)基本观点: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1. 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2. 持续期的应用及局限性 3. 金融衍生工具的应用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一)利率敏感性缺口的衡量与管理
1、定义
利率敏感性缺口管理:指银行管理人员根据对利率变化的预 测,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 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即“利率敏感性缺口”,从而保证银行 收益的稳定或增长。
新时期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策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商业银行在经营中面临着风险的增加和竞争的加剧。
资产负债管理作为一种重要的风险管理方式,成为了商业银行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
资产负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净收益和减少风险的管理方法。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思路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思路是以资产和负债均衡为出发点,通过优化银行资产和负债结构来控制风险,提高效益。
具体来说,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应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资产和负债均衡:1.确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商业银行在确定风险承受能力时需要考虑财务风险、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各种风险因素,综合考虑公司战略目标和财务状况等因素,确定银行风险承受能力和风险承受限度。
2.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商业银行需要建立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和负债达到均衡,充分利用各种市场机会,关注流动性风险和市场风险,实现资产和负债的优化配置。
3.设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状况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风险控制机制,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体系,以最大限度地控制风险并保障利润的稳定增长。
4.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信息管理和技术支持,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银行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实现资产和负债管理的自动化。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三个方面。
1.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对各种产生的资产进行配置和管理,以实现最佳经济利益和风险控制。
具体来说,资产管理应包括以下内容:(1)资产目标的设定:资产目标应适应银行的经营战略和市场状况,从而实现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的平衡。
(2)资产分配的优化:银行需要通过考虑各种资产的效益和风险情况,进行有效的资产分配,实现资产均衡配置。
(3)风险控制的加强:银行需要通过加强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资产比例,进一步减少风险。
第九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经营管理策略ppt课件

2021/3/1
精品课件
12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1、基本观点 银行应对资产、负债两方面业务进行全
方位管理,以达到流动性、安全性、盈利 性的均衡。
2、基本原理 --规模对称 --结构对称 --速度对称 --目标互补
2021/3/1
精品课件
13
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理论主张:银行应从传统的负债业务、 资产业务之外去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 的盈利源泉。
实践影响:银行表内业务向表外业务延 伸。
2021/3/1
精品课件
14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一、资产管理方法 二、负债管理方法 三、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比例指标
体系
2021/3/1
精品课件
15
2021/3/1
精品课件
16
一、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汇集法 资金池中的资金被无差别地视为同质的单 一来源,然后再将池中资金分配到不同资产 上去。
2021/3/1
精品课件
19
2、资金分配法 按照资金来源的流动性强弱来确定资金的 分配顺序和数量。
负债流动性强弱,即资金来源稳定性差异, 其划分标准是:
➢流转速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
2021/3/1
精品课件
20
2021/3/1
精品课件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特点: 重视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在结构上的平 衡。
缺陷: 将资产与负债过于机械地加以搭配。
精品课件
20c70年代, 策略性地利用对 利率变化敏感的 资金,协调资金 来源和资金运用 的关系。
4
一、资产管理理论
时代背景 基本观点:银行资金来源的规模与 结构是银行自身无法控制的外生变量, 因此银行的业务重点应放在资产业务上 。
商业银行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目标函数和约束 z 0.12x1 0.08x2
最大化
定义
目标函数
x1 x 2 2500
服从约束条件
总资产负债约束 流动性约束 非负约束
x2 0.25x1
x1 0, x 2 0
x1 =2000
x 2 =500
Z=280
短 期 证 券 x2
A
Z
Z*
E 5
D
(二)资产管理方法
1.资金分配方法 资金分配方法提出的时间在20世纪40年代,它根据资 产管理理论,提出商业银行应如何安排资金组合的运 作策略。其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在把现有资金分配 到各类资产上时,应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 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相适应。那些具有较低周转率 或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应分配到相对长期、收益高的 资产上;反之,周转率较高的不稳定性存款则主要分 配到短期的、流动性高的资产项目上。
(2)该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从战时状态转入恢复 和发展,鼓励消费的经济政策使得消费品市场对生产 企业的设备更新提出要求。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中,中 长期贷款增长很快,而且中长期贷款本息回收的前景 很好。这些行为均需要获得理论上的支持。 预期收入理论并不否认商业性贷款理论和资产可转换 性理论的科学部分,但却极大地丰富了如何判断银行 资产组合中流动性和盈利性关系的思维方式,强调了 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是商业银行选择资产投向的主要标 准之一。
商业性贷款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1)英国的产业革命刚刚开始,大机器工业尚未出现, 所需资金多数属于商业周转性的流动资金。 (2)商业银行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中央银行还没有 产生,没有作为最后贷款人的银行。因此,流动性风 险是商业银行经常面临的主要风险。 商业性贷款理论的缺陷: (1)它忽略了活期存款的余额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使 银行将资金太多地集中在盈利性较低的短期流动资金 贷款上。 (2)以真实票据为抵押的商业贷款的自偿性是相对的, 在经济衰退时期,票据违约现象也相当普遍,从而票 据的资产程度大打折扣。
第十一章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指商业银行按一定的策略进行资金配置,来实现银行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的目标组合。
它既不单纯站在资金运用,如信贷、证券投资等角度,也不单纯站在资金来源,如资本金、存款、借款等角度,而是考虑银行整体资金的配置状态,以实现银行的经营目标。
广义的资产负债管理按其经历的过程,可分为资产管理思想阶段、负债管理思想阶段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思想阶段。
狭义的资产负债管理主要指在利率波动的环境中,通过策略性改变利率的敏感资金的配置状况,来实现银行的目标净利息差额,或者通过调整总体资产和负债的持续期,来维持银行正常的净值。
11.1学习要求(1)了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与发展(2)掌握融资缺口模型(3)掌握持续期缺口模型(4)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实践11.2 内容简述11.2.1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1、资产管理理论资产管理理论产生于商业银行建立初期,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它都在银行管理领域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这种理论认为,由于银行资金的来源大多是吸收活期存款,提存的主动权在客户手中,银行管理起不了决定作用;但是银行掌握着资金运用的主动权,于是银行侧重于资产管理,争取在资产上协调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问题。
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银行业务的发展,资产管理理论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商业贷款理论,转移理论和预期收入理论。
1)商业性贷款理论。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活期存款,银行经营的首要宗旨是满足客户兑现的要求,所以,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资产的高流动性,才能确保不会因为流动性不足给银行带来经营风险。
因此,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以保持与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短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的是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关键策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平衡风险和收益的关键策略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被认为是其日常经营的核心活动。
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是平衡银行的风险和收益,确保银行能够有效地满足客户和监管机构的需求。
本文将介绍商业银行在资产负债管理方面所采取的关键策略。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是风险与收益的平衡。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中介机构,通过接受存款、发放贷款等活动,将资金从资金供给者转移给资金需求者,并从中获取盈利。
然而,银行也面临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因此,资产负债管理需要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关系,以确保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策略1. 资金成本管理商业银行通过不同渠道筹集资金,包括吸收存款、发行债券等。
资金成本管理旨在降低银行的资金成本,以提高盈利能力。
银行可以通过合理定价、控制资金成本的浮动范围、优化流动性管理等策略来实现资金成本的降低。
2. 资产配置管理资产配置管理是指银行在资产端选择合适的资产组合,以满足客户需求和实现收益最大化。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特征和收益预期进行投资组合的配置。
同时,银行还需要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确保资产与负债的匹配程度,以减少风险敞口。
3. 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风险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险监测、风险评估、风险对冲等措施,来降低风险对银行经营的影响。
4. 监管合规商业银行必须遵守监管机构的规定和要求,确保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资产负债管理需要与监管合规相结合,以确保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符合监管要求,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应对变化的监管环境。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挑战与发展趋势1. 利率风险商业银行面临着利率变动的风险,这可能对其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匹配程度造成影响。
为了规避利率风险,银行可以采取利率敏感度测试、套期保值等策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2 流动性管理
确保银行在短期内正常运营所需的流动性。
3 盈利管理
4 合规管理
通过合理的利率定价和资金配置实现最大的盈利。
遵守监管要求,确保合规经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工具与技术
数据分析
借助数据分析工具,对银行的资产 和负债进行深入分析。
利率风险管理
使用利率衍生品等工具进行利率风 险管理。
流动性管理
通过有效的流动性管理工具,确保 银行的短期资金需求得到满足。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挑战与风险
市场风险
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等,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构 成挑战。
流动性风险
当银行面临大额资金撤离或流动性紧缩时,可能面 临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案例研究
1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通过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对于银行机构非常重要,它能够帮助银行平衡资 产和负债,降低风险,提高盈利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目标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要目标包括:降低风险,提高流动性,优化收益, 满足监管要求,保持稳健的财务状况。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基本原则
1 风险管理
识别、评估和控制各类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 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 定义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是指银行通过有效的管理和配置资金、控制风险 等手段,实施对资产和负债的全面管理。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盈利能力。
招商银行通过合理的资产负债配置,实现
盈利最大化,保持稳定的财务状况。
第十一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6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一、资产管理思想 (一)资产管理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该理贷款的按期还本付息,这与借 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和银行对贷款的合理安排密 切相关。贷款期限并非一个绝对的控制因素,只 要贷款的偿还是有保障的,银行按照贷款各种期 限合理组合,使资金回流呈现出可控制的规律性, 同样可保障银行的流动性。
12
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思想 资产负债管理也称相机抉择资金管理,其管理的基 本思想是:在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主动地利用对 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态,使 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13
在资金正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下降,则较多负债的 利率固定在较高水平上,较多资产的利率必须随着不 断下降的市场利率下调,从而使银行净利差减少。在 资金负缺口状态下,如果利率上升,则较多负债的利 率必然随着市场利率上升,而较多资产的利率则固定 在相对低水平上,也会使银行净利息差减小。
利率敏 感性缺 口 正值 正值 负值 负值 零值 零值 净利息 敏感性 利率 利息收 变动 利息支 收入变 比率 变动 入变动 幅度 出变动 动 >1 >1 <1 <1 =1 =1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上升 增加 下降 减少 > > < < = =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不变 不变
X 1 X 2 100 资产总额受资金来源总额的限制 X 2 0.2 X 1 X 2 流动性的限制 X 25 贷款数额的限制 1
解上式,得:X1=80,X2=20,P=7.2
11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策略的发展
二、负债管理思想(主要购买理论) (一)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是:商业银行资产按照 既定的目标增长,主要通过调整资产负债表负 债方的项目,通过在货币市场上的主动性负债, 或者“购买”资金来实现银行三性原则的最佳 组合。 (二)管理方法 准备金头寸管理法和全面头寸管理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策略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优化策略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发展。
而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其所涵盖的范围极为广泛,既包括银行资产和负债的管理,还包括资金运作和风险管理等诸多方面。
在当前市场竞争激烈、风险与挑战倍增的经营环境下,商业银行如何优化资产负债管理策略,成为了摆在银行管理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加强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的核心业务之一,风险管理对于银行的经营状况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银行需要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对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科学的管理,它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等。
在风险管理方面,商业银行应加强业务风险管理和风险应对能力,并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系,进而实现风险控制与风险防范。
二、定制化产品设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客户要求银行提供更加个性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通过分析客户的需求,定制化地设计一些新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这对于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一方面,定制化产品可以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黏性;另一方面,定制化产品的推出也可以提高银行利润,增加经营效益。
三、科学的利润管理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不仅要考虑风险和收益的平衡,同时还需要破解利润管理难题。
因此,商业银行需要制定科学的利润管理制度,并将其贯穿于整个银行的运营管理流程之中,以实现真正的利润最大化。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定期的资产负债管理科学评估自身的收益率和资产利润率表现,为经营决策提供科学数据支持。
四、合理利用外汇市场外汇交易是商业银行避免货币汇率风险、扩大经营范围、增加收益来源的重要手段之一。
进行有利的外汇交易对于优化资产负债管理来说,意义重大。
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参与外汇市场,降低汇率风险,增强身体经营策略和手段,提高市场竞争力等多方面来达到优化的目的。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现代银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商业银行学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课件

全球领先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01
这些银行通常采用先进的资产负债管理技术和方法,如风险计
量、资本优化和流动性管理,以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平衡。
国际银行的多元化业务模式来自02国际大型银行通常拥有多元化的业务模式,通过全球布局和综
合金融服务来分散风险并提高盈利能力。
国际银行的资本管理
03
这些银行注重资本管理,通过内部评级、资本配置和压力测试
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实践案例
一些领先的商业银行已经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开展创新业务和加强风险管理等手段, 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THANK YOU
资产负债管理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优 化银行的资本结构,以提高银行的资 本充足率和稳定性。
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全面性原则
资产负债管理应覆盖银行的所 有业务领域,包括资产、负债
、表外业务等。
审慎性原则
在资产负债管理中应保持审慎 态度,严格控制风险,避免过 度冒险。
动态性原则
资产负债管理应根据市场环境 和客户需求的变化进行动态调 整,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国际业务策略
开展国际结算、外汇交 易等业务,提高国际竞
争力。
资产负债匹配策略
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
确保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相匹配,降低 流动性风险。
利率敏感性匹配
根据利率变化趋势,合理配置敏感性 资产和负债,降低利率风险。
风险与收益匹配
根据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标,合理 配置各类资产和负债,实现风险与收 益的平衡。
资产负债优化技术
资产负债匹配管理
根据银行的资产负债状况,制定 相应的管理策略,实现资产负债
的合理匹配。
资本充足性管理
确保银行的资本充足,以满足监管 要求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拆出资金期末余额/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8%
境外资金运用比例指标(仅对外汇并 按季考核):
※(境外贷款、境外投资、存放境外 资金)等银行资金运用期末余额/外汇 资产期末余额≤30%
7.国际商业借款比例指标(仅对外 汇进行按季考核):
※(自借国际商业借款+境外发行债 券)期末余额/资本净额≤100%
1.3 资产负债管理的内容
一、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三、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四、资产负债风险管理
一、资产负债总量管理
负债的总量管理 资产的总量管理 资产总量与负债总量的平衡管理
二、资产负债结构管理
❖ 负债结构管理 ❖ 资产结构管理 ❖ 资产负债对应结构管理
三、资产负债效益管理
第二阶段
敏 正资金缺口 感 性 缺 口
负资金缺口
t1
t2
时间t 时间t
3.3 利率敏感性与 商业银行收益
案例:
最初业绩指标:
净利息收入=0.11×600+0.14×300 -0.08×700-0.09×120
=66+42-56-10.8=41.2 净利差=41.2/900=4.58% 缺口:GAP=RSA-RSL=600-700=-100
【案例】假设一家银行现有10亿元的存款。以利润最 大化为经营目标,建立一个目标函数。假定这家银行可 供选择的资产有六种:
①高质量的商业贷款(X1):收益率为6%; ②企业中期放款(X2):收益率为7%; ③消费者放款(X3):收益率为12%; ④短期政府债券(X4):收益率为4%; ⑤长期政府债券证券(X5):收益率为5%; ⑥公司债券(X6):收益率为8%。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在商业银行运营中,资产负债管理(Asset and Liability Management,简称ALM)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战略管理工具。
商业银行通过控制和平衡其资产和负债的结构,以实现负债偿还、流动性管理和风险控制等目标。
本文将探讨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策略,并对其重要性和应用进行分析。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要性资产负债管理是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
通过资产负债结构的优化,银行能够实现流动性管理、资金筹集、风险回报的平衡,并降低经营风险。
同时,良好的资产负债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提升盈利能力和稳定性。
二、1. 资产负债结构优化商业银行需要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环境,灵活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以实现风险与回报的平衡。
银行应该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风险特征和收益率,合理配置资产,提高收益和控制风险。
同时,通过适当的负债安排,银行能够降低债务成本,改善资本结构。
2. 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必须保持足够的流动性储备,以应对资金运作中的各种压力和挑战。
流动性管理主要包括资金预测、流动性风险评估、资金调度和市场监测等方面。
商业银行应该建立科学的流动性管理模型,不断加强对市场和流动性风险的监控,确保能够随时满足客户和市场对资金的需求。
3. 利率风险管理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重要风险是利率风险。
银行需通过利率互换、利率衍生品和利率风险控制手段等方式,主动管理利率风险。
此外,银行还应制定利率政策,灵活调整贷款和存款利率,以降低利率风险带来的影响。
4. 资本管理商业银行的资本管理是资产负债管理的核心。
银行需要根据内外部资本要求,合理配置资本,以满足合规要求和风险控制目标。
同时,银行应建立完善的资本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监测和资本充足性评估,确保资本充足,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压力。
三、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应用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应将资产负债管理策略与业务运作相结合,确保策略的有效实施。
首先,商业银行应建立科学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型,对风险和收益进行准确评估,以实现资本、流动性、盈利的最优配置。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策略

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 张银行应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去开拓新 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在知识经济时 代,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利 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 服务业务。
商业银行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Asset Management) 负债管理理论(Liability
Management)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Asset -
Liability Management)
一、资产管理理论
是一种传统管理办法,20世纪60 年代以前,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 为主,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被 认为是不可控制的外生变量,银 行应主要通过资产方面项目的调 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 目标
仍强调资产的流动性,但可放宽资产运用范围,资金运用中可持有可转 换性资产
预期收入理论 (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
由美国经济学家普鲁克诺在《定期存款及银行流动性 理论》中提出。 该理论认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取决 于借款人的预期收入,而不是贷款的期限长短。借款 人的预期收入有保障,期限较长的贷款可以安全收回, 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不稳定,期限短的贷款也会丧失流 动性。因此预期收入理论强调的是贷款偿还与借款人 未来预期收入之间的 关系,而不是贷款的期限与贷款 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商业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
该理论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流动性很强的 活期存款,因此其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短期自偿性 贷款,即基于商业行为能自动清偿的贷款,以保持与 资金来源高度流动性相适应的资产的高度流动性。 短 期自偿性贷款主要指短期的工、商业流动资金贷款。 这种理论也被称作为自动清偿理论 和“真实票据论” (Real-Bill Theory)。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ppt-36页)

精品ppt模板
2. 基本思想 商业银行同时关注资产、负债,以及对表外业务的管 理,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和展幅管理等相结合进行 协调管理。
3. 资产负债管理目标 • 短期目标:注重银行净收入(会计模型分析) • 长期目标:注重银行股权的市价(经济模型分析) • 会计模型分析和经济模型分析在资产负债管理中 的作用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 反映资产与负债关系的比例指标
指标
资本充足率
资本比率
杠杆比率 贷存比
流动比率 中长期贷款与 定期存款比率 呆账准备率
公式
资本期末总额 / 风险加权资产期末总额 资本期末总额 / 资产期末总额 1 / 资本比率
各项贷款期末余额 / 各项存款期末余额 流动性资产期末余额 / 流动性负债期末余额
精品ppt模板
❖ 一. 负债管理战略
– 产生背景: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商业银行在面临 资金来源紧张和强贷款需求的双重压力下,将对资产 负债表的管理重点转移到负债方面,开始实施负债管 理战略。
– 基本思想:根据其经营目标开发新的资金来源,对存 款、非存款和资本金等各种不同来源的资金进行适当 组合,以较低成本筹集更多资金。
问题:1. 这张带息票债券的持续期是否等于这一组无息 债券的持续期 。
2. 持续期如何计算。
Wha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精品ppt模板
• 例4 某固定收入债券的息票为每年80美元,偿还期3 年,面值1000美元。该金融工具的实际收益率为10%, 现有市场价格为950.25美元。测算该债券的持续期。
问题:用会计模型和经济模型t is 城市轨道交通 urban rail transport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ppt课件

(三)原则。4项原则,即战略导向、资本约束、综合平 衡、价值回报。
二、资产负债管理的政策与原理
(一)资产负债管理政策。银行为了实现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的资产负债管理目标,根据内外部形 势变化,通过明确相应的政策方针、管理措施和管理 流程,在流动性、安全性和效益性之间进行的组合管 理和优化抉择。管理政策是一定时期内银行资产负债 管理的行动纲领,是实现管理目标的制度保障。资产 负债管理政策主要包括5项内容(P167)。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容
一、经济资本管理概述
(一)经济资本的起源与含义。经济资本管理首创于20世 纪70年代的美国信孚银行,该行提出了经风险调整的资本 收益率(Risk adjusted return of capital,RAROC)方法来 进行风险度量与绩效管理。经济资本又称风险资本,是指 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下(如99%),为了应对未 来一定期限(如一年)内资产的非预期损失而应该持有的 资本金。
(二)资产负债管理原理。遵循5项原则和关系:规 பைடு நூலகம்对称原理、结构对称原理、速度对称原理、目标互 补原理。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与实施
(一)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资产负债管理的组织架构通 常由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决策 系统包括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下设的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 执行系统包括资产负债管理部等相关业务部门及分支机构;监 督系统包括监事会以及内控合规和审计等部门。
资产总量是指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各项资产余额的总和, 是银行资金占用规模和营运的综合反映。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管理策略

1.1.3预期收入理论
• 预期收入理论是一种关于资产选择的理论, 它在商业性贷款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了银行资产业务的选择范围。这一理论认为: 贷款的偿还或证券的变现能力,取决于将来 的收入即预期收入。 • 背景 • 优点:
—拓宽了银行的业务范围
• 不足:
—银行对借款人未来收入的预测建立在银行主观判 断的基础上,可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商业性贷款理论 —可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2
1.1.1 商业性贷款理论
• 商业性贷款理论又称真实票据理论。这一理论 认为,银行资金来源主要是吸收流动性很强的 活期存款,因此它的资产业务应主要集中于以 真实票据为基础的短期自偿性贷款 • 背景: • 优点:明确了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相匹配的原 则 • 局限性:
– (1)下跌到6%,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4.8+1000=1164.8 – (2)上升到10%,投资者的收益为80+80+8+1000=1168
• 为避免利率变化带来的收益的波动,投资者买入面值 为 1000 美元,期限超过 2 年,但持续期刚好为 2 年的债 券,2年后卖出
t 1 t 1 n
n
tCF t 1 r t dr Ddr CF t 1 r 1 r 1 r t
P Dr 0 P 1 r 0
22
3.3 持续期缺口模型(续)
DGAP=DA-μ DL
其中 DGAP 表示持续期缺口, DA 表示总资产持 续期,DL表示总负债持续期,μ 表示资产负 债率(负债/资产)
—没有认识到活期存款余额的相对稳定性 —忽视了贷款需求的多样性 —忽视了贷款自偿性的相对性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或放松利率管制,金融自由 化兴起并深入。 主要观点:将银行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加以对 照,并作对应分析,通过共同调整资产和负债, 使双方达到合理配置,进而实现经营目标。
7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策 略的发展演变
10
(二)资金分配法
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
主要内容:商业银行在把现有的资金分配到各类资产上时, 应该使各种资金来源的流通速度或周转率与相应的资产期限 相适应,即银行资产与负债的偿还期应该保持高度的对称关 系。
这是一种根据负债的期限结构选择资产配置的管理方法。 它强调资产的期限必须与负债的期限保持高度的对称性,故 该法也称为“期限对称方法”。
11
(三)线性规划法
这是一种引入数学方法,通过建立线性关系的目标函数, 来计算、寻求最佳资金配置结果的方法(实质上是解决存 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如何使目标函数最大化或最小化的一种 运筹学方法)。 应用在决定银行的资产分配数量的模型中的步骤包括三步:
1、建立目标函数。 2、确定约束条件。
3、模型建立完成后,银行就可以通过特定方法或借 助于计算机求出最优解。 评价:使用这种方法以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为前提。由于 需采集大量的数据,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计算,并对计 算结果进行评价和筛选,最终得出结论。虽然资金管理的 精确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管理成本因此而增加,考 虑到“规模经济”因素,故对规模较小的银行不太适用。
15
主要内容
在利率波动环境中,不可预期的利率波动从两个方面给银 行带来风险: 第一,利率敏感资产与利率敏感负债之间的缺口状态,它 会使利率在上升或下降时影响到银净利息差额或利润; 第二,利率波动引起固定利率资产和固定利率负债的市值 变动,从而影响到按市场价值计算的银行自有资本净值。 如果银行能够准确地预测利率走势,就可以通过主动调整 利率敏感性资金的配置状况,达到保值避险,甚至增加利 润的目的。 小结:在整个资金配置的融资计划和决策中,银行可以主 动地利用对利率变化敏感的资金,协调和控制资金配置状 态,使银行维持一个正的净利息差额和正的资本净值。
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伴随着其经营管理思 想的形成和不断的发展进步,创造出了许多经营管理的策 略和具体方法。
一、资产管理策略 二、负债管理策略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
8
一、资产管理策略
(一)资金汇集法 (二)资金分配法 (三)线性规划法
9
(一)资金汇集法
是商业银行最早的经营管理方法。 主要内容:资金来源不管是活期、定期、借入资 金或是资本金,都将所有资金汇集成一个资金池, 然后根据银行的资金需要予以配置运用。 评价:资金汇集法简单易行,操作成本较低,被 广泛运用于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期间。其 缺点也很明显,主要是没有充分的考虑不同负债 内在的流动性结构,容易造成流动性过剩,从而 降低了银行的整体盈利水平。
16
第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 方法及运用
一、有关融资缺口模型的术语和定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二、融资缺口模型的运用 三、对融资缺口模型的简单评价
17
一﹑有关融资缺口模 型的术语和定义
12
二﹑负债管理策略
负债管理思想强调通过主动负债(借入资金) 来保持银行经营的流动性,进而实现三性原则 的目标要求,整个资金配置管理的重点放在负 债方面。 严格来讲,负债管理理论并未形成比较具体的、 系统的管理方法。其策略的核心是“主动向外 负债、满足流动性要求,增加资产盈利,实现 银行经营目标。”
三性原则的协调:“两利相权取其重、 两弊相权舍其轻”。
3
二、经营管理理论
(一)资产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4
(一)资产管理理论
产生的时代背景:20世纪60年代之前。由于早期 银行资金来源的短期性和被动性,资金来源的水 平和结构被认为是独立于银行决策之外的。在这 种环境下,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维护流动性, 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故,资金配置 的重心应该放在银行业务的资产方面。 主要观点:由于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不可控 制的外生变量,银行应主要通过对资产方面项目 的调整和组合来实现三性原则和经营目标。
评价:该法的好处是可以减少流动性资产的持有数量,增加 银行盈利。主要缺陷:片面根据负债的周转速度来确定银行 的资产分配数量,一方面银行有些资金来源具有期权性质, 实际的资金周转与银行预计的周转速度不一定一致,因此, 银行仍然无法排除流动性不足情况的发生;另一方面,该法 完全忽视了资产方也可以提供流动性供给的实际,又可能导 致流动性的过剩。
第七章
商业银行资产 负债管理策略
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策略的发展演变 二节 融资缺口模型方法及运用 三节 久期缺口模型方法及运用 四节 我国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1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和管 理理论的简单回顾
一、经营原则 二、管理理论
2
一、经营原则
三性原则的含义 盈利性 流动性 安全性 三性原则的相互关系 既对立(盈利性与安全性和流动性) 又统一(安全性与流动性)
13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策略
产生背景 主要内容
14
产生背景
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 代初,西方各国纷纷取消或放松利率管制、金融自 由化兴起并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各种浮动利率资产 和浮动利率负债不断涌现,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主动 融资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 传统银行的收益主要来源于存贷利差。在市场利率 不断波动的环境中,资产和负债的配置状况会对银 行利润和经营状况产生很大影响。故,商业银行开 始把资金管理的目标转向如何通过协调负债与资产 的关系来保持银行净利息的正差额,以及控制正的 自有资本净值方面。
5
(二)负债管理理论
产生的时代背景:是在20世纪60年代金融创新 中发展起来的理论,主要流行于20世纪6、70年 代。 核心思想:银行的流动性不仅可以通过加强资产 管理获得,向外借款也可获得流动性,只要能够 随时借款,流动性就有保证。主张以借入资金的 办法来保持银行流动性,从而扩张资产业务,增 加银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