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传统聚落特色的传承——以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为例

合集下载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

陕北的风俗作文400字
首先,陕北地区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独特的饮食习俗。

由于地处黄土高原,陕北的农
产品资源丰富,人们喜欢食用小麦、玉米、苹果等当地的特产。

尤其是羊肉和面食是陕北
人的日常主食,羊肉汤、羊肉泡馍、羊肉面等都是陕北人喜爱的美食。

此外,陕北人还有
一种独特的饮食方式,那就是“擀劝”——即在饭前家人围坐在一起,轮流擀面饼,然后每
人煎熟一片,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慢慢品味,体现了陕北人家庭的温馨和团结。

其次,陕北地区的人们在节日和婚礼仪式中也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

在陕北,春节是最重
要的传统节日,人们会合家团圆,贴春联、包饺子,还有一种叫做“荞麦角”的传统吃法,
每年春节必吃的美食。

而在婚礼仪式上,陕北人会举办“拔河”、“起轿”等传统活动,让新
人和嘉宾们感受到地道的陕北风情和淳朴的民风。

此外,陕北的山区地区还保留着许多独特的传统风俗。

在陕北的偏远山村中,人们仍然保
留着古老的祭祀习俗,每到传统节日或农历特定日子,村民们都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风
调雨顺、五谷丰登。

此外,陕北的山区还有很多民间舞蹈和歌曲,如“破千沟”、“窜红苞”等,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是陕北地区独有的文化遗产,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习俗和心灵世界。

总的来说,陕北的风俗习惯是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陕北人的日常生活、节日
庆典和婚丧嫁娶等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正是这些独特的风俗习惯,使陕北这片土
地变得丰富多彩,令人心生敬意。

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陕北的风俗习惯将继续传承下去,成为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陕北文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陕北文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

陕北文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北文化是中国文化瑰宝中的一枚。

我曾有幸深入陕北地区,感受和体验了这里的文化气息和独特魅力。

在此,我想分享我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一、手工艺的魅力陕北的手工艺非常有特色,例如剪纸、刺绣、木雕等等。

这些手工艺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技巧上都可圈可点,每一件作品都充满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

从制作材料到技艺传承,手工艺品中隐藏着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背景。

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仅是美的表现,还是情感的传递者,它们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深深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与心灵。

鉴赏陕北的手工艺品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之美和人情之温暖。

二、西安古今中外文化交汇之地西安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和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汉唐文化、丝绸之路文化、中华佛教文化等在这里得以充分展示。

同时,随着西安的飞速发展,西安的文化环境变得日益多元化。

在百姓文化、体育文化、社区文化等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这里的国际化和多元化文化融合,让我感受到了一种开放的氛围和一种超越界限的文化思维。

三、生态文明和自然文化的重要性陕北的自然风光非常迷人,山水之间,自有一份宁静和致远。

在这里,农耕文化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史久力深,自然文化之美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时,在当今落后的自然环境状况下,陕北的生态文明建设更是引人注目。

生态文明是产生于自然人相互之间最为殷切的参与和协作中的一种人类行动模式和生存形态,它如同一道主题曲贯穿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之中。

环保节能和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未来人类文化之发展的主要方向。

四、民俗文化和人情味道陕北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像擂茶、拉板筋、吃凉皮、摆手繁、踏铁板、唢呐……每一个都有一段深厚的历史根基。

陕北旅游民俗之美不仅仅是在于展现其曲艺、文艺、工艺等艺术门类的特色,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旅游民俗,展现出一种民俗风貌,这种民俗风貌可以体现当地人的文化习惯、价值观、生活方式,以及对生命、天地、人文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

领略民间风情传承陕北文化

领略民间风情传承陕北文化

领略民间风情传承陕北文化陕西省靖边县第六中学张晓花陕北地区包括陕西省的榆林市和延安市,它们都在陕西的北部,所以称做陕北。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而陕北文化又是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陕北文化浩淼如烟,数不胜数,我想通过这一次的综合实践活动,让我们陕北的娃们了解陕北风情,传承陕北文化。

千百年来,陕北人住着黄土窑,睡着黄土炕,吃着金黄的小米饭,走着黄土路,扛着老镢头,唱着信天游,过着多姿多彩的生活。

老师选择了最具有陕北特色的饮食、手工艺和音乐舞蹈来简单介绍。

希望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

一、饮食文化“人活七十,就为一口吃食。

”这一句在陕北高原上流传极为广泛的俗话。

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

而陕北人至今都坚持蒸、煮、熬、炖、烩这些简单实惠的饮食方式,一定也是和长期以来,这里的饮食文化中不断有少数民族饮食习俗的介入有很大关系。

陕北历来是汉族和少数民族频繁往来的交汇地,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独特的陕北饮食文化。

陕北民间的各种饭菜,大致上划分为三大类:即家常便饭、节日饮食和各种风味小吃。

那黄灿灿的窝窝头,勾起了多少人的回忆,那细长而又筋斗的饸烙,牵着千万陕北人的心,黄软靡子年糕(取谐音寓意年年高)、黄靡子馍馍;洋芋做的粉条:可以烩羊肉粉汤、羊杂碎粉汤,炒猪肉翘板粉、羊肉炒细粉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我们陕北土地贫瘠,竟然奇迹般地具有这么繁多的五谷杂粮与瓜果菜蔬。

正好印证了我们陕北流行的一句话,叫做“清涧的石板,瓦窑堡的炭;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

我们不能笼统地以为几千年一贯制的陕北饮食文化是一种裹足不前的文化,是一种落后原始的人类早期饮食文化的简单延续。

恰恰相反,饮食烹调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更新。

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未来的研究

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未来的研究

关于陕北民俗文化现状与未来的研究作者:赵生盛来源:《大观》2016年第01期摘要:陕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重要的是一个文化概念。

从远古至近现代,陕北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它将作为中华民族象征的黄河、黄帝陵、万里长城、黄土地神奇的融为一体。

陕北之榆林,是陕北文化的源头和重要区域,文化积淀不仅十分丰富而且相当独特,既有长城的粗犷、豪放,又有黄河的阴柔婉约。

但同时也发现,陕北民俗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全面了解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研究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方向,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民俗文化,使其源远流长。

关键词:陕北;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民族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民俗传承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行为模式,积淀着一个民族的深层记忆。

陕北文化是在各民族相互斗争、相互生存、相互融合的过程中,由多种文化相互融合、长期渗透、层层积淀而成的多元化文化,极度开放又相对保守。

开放与保守的统一,使得陕北文化既特色鲜明有朝气蓬勃。

人们看重陕北文化,民俗文化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将它进行研究,对于激活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推动民族关系的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足见其在民族文化史上所踞的重要地位。

一、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意义与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继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使古老文化一直流传,再加以创新加入时代的元素,得以更好的发展。

二、陕北文化(以陕西省榆林市为例)榆林是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结合处,是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界处,是多种文化的集合处。

千百年来,这里是民族斗争与民族融合的前沿,这里的民俗风情有其独特之处。

(一)陕北剪纸:陕北剪纸是盛行于整个陕北地区的一种古老原始的民间艺术形式,每逢年节喜庆,家家户户俱以精巧的格式剪纸装点门楣,所涉题材内涵丰富,造型夸张,想象其妙,风格拙朴,具有和高的艺术价值。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陕北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状况的调查

社会实践报告-关于陕北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状况的调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关于陕北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状况的调查所在院系:专业:小组成员:学号:关于陕北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状况的调查摘要:陕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远古至近现代,陕北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陕北不仅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还用厚厚的黄土哺育了中国革命。

陕北地区所拥有的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陕北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调查陕北的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创新状况,全面发现陕北民俗文化发展的现状,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民俗文化,使黄土文化源远流长。

关键字:陕北文化黄土民俗引言:文化属于社会范畴, 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与人类的存亡相始终, 它是历史上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陕北文化是指在陕北高原这块特定的黄土地上, 各族人民在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陕北高原北靠鄂尔多斯高原, 东尽黄河, 南接八百里秦川, 西连河套, 处于北方游牧区向中原农耕区的过渡地带。

这一地缘关系决定了陕北文化处于草原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河套文化的包围之中, 并受着这些文化的影响。

这些年来, 陕北文化越来越受到海内外的关注, 许多文人学士们涉足于这块土地进行文化考察和研究并产生了广泛影响。

人们看重陕北文化, 将它进行研究, 足见其在民族文化史上所踞的重要地位。

正文:一、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创新的意义与目的: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党中央在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成为全国人民今后五年努力奋斗的伟大目标。

按照中央的要求,加快各地文化艺术创新型体系建设,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可忽视的紧迫任务。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陕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地域,其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民俗传统深厚,因此在陕北的民俗文化审美价值方面也是具有很高的地位。

陕北的民俗文化审美价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建筑艺术:石窑洞、窑洞房和山洼院落陕北地区的建筑艺术能够充分展示出其民俗文化审美价值。

最为著名的当属石窑洞,这是陕北地区特有的一种建筑形式,是采用人工或天然石板向内倾斜,形成一定倾角的山洞,进而在山洞中进行建筑。

这种建筑方式早已发展出完整的建筑体系,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

其它常见的建筑风格还包括窑洞房和山洼院落等。

窑洞房采用土块或石头修筑,借助窑道为房间供气、采光和通风,较为通用;而山洼院落则是利用山地地形起伏,利用科学的设计和布局方法,将房间布置在山洞间,民居与山地融为一体,让人感到自然而又舒适,别具韵味。

二、服饰装扮:灰布蓝靛陕北的民俗文化中,服饰装扮也是一大亮点。

灰布蓝靛是最有名的陕北民俗传统服饰,在清末民初时期的陕西、山西、河北三省流行。

它以灰布、蓝布和靛染为主要材料,色彩鲜艳、用料考究、工艺复杂、图案繁多,是陕北地区民俗文化中珍贵的财富。

这种服装最显著的特性是色调深沉,用染料呈现的颜色是钓鱼蓝、玫瑰红、芙蓉花、五马血、山茶花等,红、黄、绿、蓝、紫等其他颜色都是一定比例的配合,变化万千,图案上主要以花为主题。

这种服饰装扮在现在虽然不怎么流行,但是在陕北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影响力。

三、民间音乐:梆子陕北地区民间音乐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梆子了。

梆子起源于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表现形式。

在梆子中,人声和打击乐器被同步运用,音乐旋律和节奏也得到了很好的协调。

陕北的梆子基本以吼唱为主,但主要强调的是音乐乐器的演奏,许多评弹艺人娴熟地演奏着乐器,细腻而无决,旋律悠扬,给人一种朴素、淳朴、清新的感觉。

梆子的歌词则通常以古代战争、英雄事迹、爱情故事为素材,其内涵深厚,宛若一幅宏伟而激动人心的历史画卷。

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摘要:中国的文化拥有五千年的历史,在这历史的长河之中,各个地区的人民共同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进行了创造。

而对于民间艺术文化来说,正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也可以彰显出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内容。

也只有对于民间的艺术文化进行传承以及创新,社会主义的文化事业才可以更加繁荣。

基于此,本文主要以陕北地区作为切入点,对于民间艺术文化的传承情况进行分析,探索更加高效的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路径,以利于更好的对于陕北民间文化进行传承,推动文化产业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键词:陕北;民间艺术文化;传承;创新引言:陕北区域大致包括了在陕西省以北黄土高原上的二个地级市,分别是延安与榆林;东部与黄河流域相接;北部与长城以及内蒙相连;西部则联系着甘陇与宁夏地区。

在陕北地区的文化土壤上,一群辛勤奋斗饱含着聪明才智的陕北人民,在几年来的生产生活实践当中,逐渐创建着比较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陕北地区民间文化产业。

比如说,信天游、民间小曲、大秧歌、剪纸等等。

这些比较优秀的民间艺术文化,都会拥有着十分古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国家优秀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

所以,我们有必要针对陕北民间文化的传承状况及其创新发展的途径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对陕北民间文化加以弘扬。

一、陕北民间艺术文化的起源(一)农耕文化的根基早些时候,陕北的气候比较湿润,黄河水也会更加的清澈,是农作物以及畜牧生长的最佳场所。

因此,轩辕黄帝带领着他的部落在这一片土地上进行耕种以及播种,对于中华的农业文明进行了挖掘。

在陕北地区所出土的很多汉画像当中,都会拥有着耕种、种植等图像,这也就意味着了当时的中国农耕发展将会比较的兴旺。

而以农业劳动为主的传统农村生产方式,则完全融合在了中国民间的传统文化之中,比如陕北的民歌、剪纸等。

而这种中国民间作品,基本都会将农业文化作为最主要的创作素材。

因此我们也就可以说,陕北民间艺术的最主要来源之一便是中国农业文明的根基。

(二)游牧文化的有机结合在秦汉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开始向南迁移,陕北也就成为了汉民族以及游牧民族混合的杂居场所。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陕北民俗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在陕北地区,民俗活动和传统习俗尤为丰富多彩,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情趣。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生活方式上,更体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

本文将就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俗文化遗产。

陕北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在当地的传统节日和民俗活动中,人们能够感受到这种独特的审美情趣。

每逢春节,陕北地区的百姓会举行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其中不乏各种形式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社火等。

这些表演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展现出了陕北民俗的独特魅力。

而在日常生活中,陕北人民也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审美习惯和品味。

陕北地区的传统建筑以其古朴的外观和精美的雕刻而闻名,这些建筑不仅在结构上体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追求,更在艺术上展现了其审美追求和情感表达。

在饮食、服饰、乐器等方面,陕北民俗也都有其独特的审美特点,其中既包含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陕北地区的传统文化中,音乐、舞蹈、戏剧等艺术形式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这些艺术形式既是人们娱乐的方式,也是其审美情趣的体现。

陕北的音乐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其传统舞蹈也以其灵动的舞姿和朴素的风格吸引了广大观众。

在传统戏剧方面,如秦腔、梆子等都是当地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这些戏剧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有所表现,更在涵义和情感上有所表达,成为了当地民众审美情趣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陕北地区的民俗文化中还融入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元素,这些艺术形式不仅在审美上具有独特性,更在文化传承和精神追求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剪纸、刺绣、泥塑等民间手工艺方面,陕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寓意吸引了人们的关注,成为了当地民俗审美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

神木民俗文化大观园观后感

神木民俗文化大观园观后感

神木民俗文化大观园观后感
今天,学校组织去神木文化园郊游。

神木又名乌木。

木质介乎与木、石之间。

因自然变迁而被埋在地下3000到10000年的诸种树木,才称“乌木”。

刚进入神木文化园的大门,就看见一条巨大的香樟阴沉木。

它生长了18xx年,埋藏至今54xx年。

它呈黑褐色,有些地方有白色的斑点,也许我们全班同学都围不起来呢!
走了一会儿,一阵沁人心脾的清香在空中弥漫开来,引得我们使劲闻起来,恨不得把这股香气全吸到肚子里。

原来,是荷兰风情港里那些五彩的花儿发出的香味!一眼望去,红色的是一串红,粉色的是石竹,紫色的是孔雀草。

它们随风轻轻摇曳,让这儿变得这么。

最引人注目的是牡丹。

它那缤纷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

牡丹有着红、白、黄、资等多种鲜艳的颜色,雍容华贵,无愧是百花之王呀!
接着,灿烂的樱花映入我的眼帘。

它的颜色是世界上最洁净的白色了,没有其它的杂色,完全是乳白色的。

它的花瓣皱皱的,像丝绸的质地一样柔软,可能只有“纯洁”能用来形容樱花了。

这次神木文化园的郊游,让我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只要我们用心去融入,就会发现万物都是美的。

神木民俗文化大观园,是以传承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展示陕北民俗文化为特色,以反映陕北黄土风情为内容,带动陕北特色旅游。

正如大观园门上的对联,《观万里风情,传千秋民俗》!。

五一何必远行,神木19处景点,风景如画!

五一何必远行,神木19处景点,风景如画!

五一何必远行,神木19处景点,风景如画!五一就要到了,你的出行计划制定好了么?这是最按捺不住心情的时候,你还在苦恼你的旅行目的地么?小编帮你整理大神木五一最值得去的美景地,选一个“五一”走起吧~1、石峁遗址简介:石峁遗址是中国已发现的龙山晚期到夏早期时期规模最大的城址。

位于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的秃尾河北侧山梁上,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边缘。

于1976年首次被发现,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攻略:Travel guides地址:神木县高家堡镇石峁村门票:免费2.古韵悠扬“三十六营堡之冠”高家堡古镇高家堡古镇简介:高家堡古镇是陕北保存最完好的古城之一,是一处具有浓厚人文积淀的文化古镇,也是一处很好的旅游文化景点。

城中民居原始古朴,青砖素瓦,有部分民居经过岁月剥蚀几近坍塌,站在城楼之上,俯视城廓,苍桑尽收眼底。

2008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曾成功入围2013年陕西最美小镇网上评选。

即将上映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也在这里取景拍摄。

旅游攻略:Travelguides地址:神木县高家堡镇门票:免费3.传承中华文脉——神木县博物馆简介:神木县博物馆位于神木县麟州街北段,于2010年2月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是目前陕北县级博物馆中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一座博物馆。

中国古动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神木工作站在博物馆挂牌成立。

博物馆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展厅面积3200多平方米,分为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两部分。

旅游攻略:Travel guides地址:神木县城麟州街第六小学北侧门票:免费交通:2路、4路公交车4.天台山:一山览秦晋,二水锁烟霞巨石上的崇峰寺暮鼓声声天台美景简介:天台山位于神木城南60公里处。

山东瞰黄河,西窥窟野,北连数百里群山,登上山峰极目四望,秦晋风光尽收眼底。

这里也是神府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神府红军初创时期,革命前辈曾多次在天台山秘密聚会,研究发展革命武装。

陕北民间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论文(修改后)

陕北民间文化传承现状的调查论文(修改后)

陕北农村民间文化传承现状的调研报告摘要:民间文化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在民间流传了上千年。

陕北是一块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的沃土,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

本文以陕北民间文化的发展现状与传承为视角,通过对具有“文化宝库”美称的陕北农村的实证调研,在了解民间文化在农村的传承现状与当地农民对民间文化态度和意向的转变的基础上,对导致民间文化在农村衰落的各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陕北民间文化生态圈的建立及我国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关键词:民间文化;保护;传承一、导言悠久的历史孕育了我国灿烂丰富的民间文化,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记录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

民间文化又称为非物质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中指出:所谓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是指‘来自某一文化社区的全部创作,这些创作以传统为依据,由某一群体一些个人所表达并被认为是符合社区期望的作为其文化和社会特性的表达形式;其准则和价值通过模仿和其他方式口头相传,它的形式包括:语言、文学、音乐、舞蹈、游戏、神话、礼仪、习惯、手工艺、建筑术及其他艺术。

”[1] 陕北农村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主要表现为民歌、说书、道情、剪纸、腰鼓、秧歌和唢呐等艺术形式。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快速发展,传统的以口授心传为主要传承方式的农村民间文化遭到严重冲击,大量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正遭受着冲击和破坏。

所以,加大对陕北农村民间文化传承的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题主要研究了陕北农村民间文化的现状,探究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收入、文化程度、态度意向与行为对文化传承的影响差异,最后找出积极的、行之有效的调适方法,为农村民间文化的传承提供建议或借鉴。

同时,加强作为传播主体的教育使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现代文化的冲击,特别是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应对效能,缓解农村民间文化所承受的压力,这对农村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方法本次调查以延安市安塞县化子坪镇所辖的村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抽取该镇所辖的4个村子中101人做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1份,回收有效问卷101份,回收率100%。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文化是陕西省部分地区特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这个地区,有着许多独特的民俗习惯和传统,其中不乏一些具有审美价值的内容。

首先,陕北地区的传统民俗着装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里有着许多具有独特特色的传统服饰,例如“陕北四友”——罗坊花、打墙花、绣球花、鸡冠花,都具有异彩纷呈的外观和精细的手工细节。

这些服饰不仅展示了当地人的审美追求,更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其次,陕北的歌舞文化同样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陕北地区的各种歌舞形式,例如坠子、秧歌等,都有着独特的旋律和舞步,展现了当地人的热情和自信。

这些歌舞形式的美妙与独特性,让它们成为了陕北文化的代表之一,也常常作为重要的文化表演节目,在各种场合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赞誉。

再次,陕北地区的传统建筑也是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

这里的传统建筑多采用砖木结构,以黄土为墙体材料,较为朴素,但是却不乏简朴中精致的设计。

例如北戴河的古建筑群就是当地传统建筑的代表,其明亮的红砖墙,精美的花纹和古朴的氛围,被誉为“理性与情感相互交融的艺术杰作”。

最后,陕北的民俗文化饮食同样具有无穷的魅力。

这里的传统饮食,以面食为主,其厚重、浓郁的味道,自成一格,成为了陕北人的象征之一。

例如陕北大盘鸡,采用鸡肉、土豆、豆角、辣椒等原料,口感麻辣,色彩艳丽,让人垂涎三尺,成为了烹饪界的佳话。

总之,陕北的民俗文化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独特性和美妙的审美价值,让人们不禁为之倾倒,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

陕北民俗的审美价值陕北地区位于中国陕西省北部,东临黄河,西接黄土高原,地势高低起伏,气候干旱且多风沙。

陕北地区地广人稀,人口较少,但这里却拥有独特的民俗文化,其审美价值在陕西乃至整个中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民俗风情陕北地区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包括婚礼习俗、节日庆典、服饰装扮等。

陕北婚礼通常以“迎亲”为核心,亲友邻里们会合力布置婚庆场地,在拜堂前,新娘会穿上鲜艳的红色褂子,头戴一片大红花。

而陕北的传统节日也有着浓郁的民俗色彩,如元宵节的花灯、清明节的祭扫等,使得这些节日更加独特。

陕北地区的服饰装扮也是其独特的民俗之一。

陕北女性喜欢在头上纳花,尤其是在春秋时节,她们会将自家鲜花采摘下来,编织成花环戴在头上,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

男性则喜欢穿戴带有传统特色的褂子和腰带,曲领的褂子上有人物故事,腰带上还会绣上各种吉祥图案,将民俗文化与时尚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二、艺术表现陕北地区的民俗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音乐、舞蹈、曲艺等。

陕北民间音乐以曲子、调子丰富多样而著称,如“黄河大合唱”、“秧歌”等。

这些音乐常常以激昂的节奏、豪爽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表达人们对家乡和生活的热爱。

舞蹈是陕北地区的另一种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如“二人转”、“大鼓舞”、“架子舞”等。

这些舞蹈多以动作鲜明、节奏跳跃、舞姿优美为特点,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曲艺也是陕北地区独有的民俗艺术形式之一。

陕北的曲艺通常以脱口秀、滑稽戏剧等形式呈现,善于运用夸张、幽默的表演手法,给观众带来欢笑和共鸣。

秦腔就是陕北地区的一种著名曲艺形式,以其独特的演唱方式和精彩的表演形式成为了中国曲艺界的瑰宝。

三、审美价值陕北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与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种独特性源于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影响,使得陕北民俗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审美特征。

陕北民俗文化具有传承性,代代相传。

陕北人民对民俗文化的珍视和保护使得陕北地区的传统艺术得以传承和发展,在时代变迁中保持了独立性和鲜活性。

读陕北文化心得体会感悟(2篇)

读陕北文化心得体会感悟(2篇)

第1篇一、引言陕北,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近年来,我有幸深入陕北,感受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

在这里,我领略了陕北文化的丰富内涵,体验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豪爽,感悟到了陕北文化的博大精深。

以下是我对陕北文化的一些心得体会和感悟。

二、陕北文化的独特魅力1. 民间艺术陕北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剪纸、刺绣、泥塑、皮影戏等。

其中,剪纸是陕北民间艺术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刀法、丰富的图案和寓意深远的象征意义,成为了陕北文化的一张名片。

剪纸作品既有吉祥如意的寓意,也有生活琐事的描绘,展现了陕北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2. 民间音乐陕北民间音乐以陕北民歌为主,旋律高亢激昂,歌词朴实无华,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陕北民歌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等,反映了陕北人民的生活、爱情、劳动和抗争。

其中,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陕北之魂”。

3. 民间舞蹈陕北民间舞蹈形式多样,有安塞腰鼓、陕北秧歌、秦腔等。

这些舞蹈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其中,安塞腰鼓以其磅礴的气势、激昂的节奏和粗犷的动作,成为了陕北民间艺术的瑰宝。

4. 民间饮食陕北民间饮食以面食为主,如油泼面、荞麦面、玉米面等。

这些面食制作简单,口味独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此外,陕北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油茶、凉粉、羊肉泡馍等,让人回味无穷。

三、陕北人民的热情豪爽在陕北,我感受到了陕北人民的热情豪爽。

他们待人真诚、善良,乐于助人。

在日常生活中,陕北人民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喜欢通过歌声、舞蹈和饮酒等方式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和悲伤。

这种豪爽的性格,使得陕北文化独具魅力。

四、陕北文化的博大精深1. 历史底蕴陕北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历经数千年的风雨沧桑,陕北文化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特色。

从秦汉时期的长城、明代的九边重镇,到近代的革命圣地延安,陕北文化积淀了丰富的历史底蕴。

2. 哲学思想陕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

陕北传统聚落人文结构及其文化意义研究——以佳县木头峪村为例

陕北传统聚落人文结构及其文化意义研究——以佳县木头峪村为例

陕北传统聚落人文结构及其文化意义研究——以佳县木头峪
村为例
杨豪中;韩怡;卢渊
【期刊名称】《安徽建筑》
【年(卷),期】2011(018)005
【摘要】通过对陕北佳县木头峪村传统聚落的村落形态、空间构成、居住空间、礼制空间、祭祀空间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传统人居环境中人文结构及文化意义在传统村落空间构成中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功能,以及特定时期礼制文化和民间信仰对于乡村日常生活空间和精神生活空间的濡染和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强调了传统聚落的人文结构与传统文化之间一一印证、相互作用的共生关系。

这种共生关系的研究以及反映了这种关系的建筑文化特征的类型学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和传统聚落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43-44,47)
【作者】杨豪中;韩怡;卢渊
【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4;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5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023
【相关文献】
1.陕北佳县木头峪水源地管井开采方案设计 [J], 郑新嵛;
2.陕北佳县木头峪水源地管井开采方案设计 [J], 郑新嵛
3.陕北秧歌里的村落生活——以陕西佳县木头峪、荷叶坪为个案 [J], 刘清
4.传统与现代聚落空间的矛盾分化演变营建及其优化研究——以河北省没口峪村为例 [J], 杨文斌;王雯悦;刘莉;焦学佳
5.晋东南传统聚落水环境适应性营造智慧
— —以晋城市泽州县南峪村为例 [J], 石谦飞;李昉芳;景一帆;梁变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西民俗大观园(原创)

陕西民俗大观园(原创)

陕西民俗大观园(原创)给大家介绍一下位于大雁塔西苑的“陕西民俗大观园”。

陕西民俗大观园占地55300平方米,通过雕塑艺术集中展示了陕西著名八大怪“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面条像腰带、烙饼赛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唱戏吼起来、大姑娘不对外”中的几大怪塑像。

帕帕头上戴---蹚土多,太阳晒,出门帕帕头上盖。

“帕帕”,手帕在关中的又一称谓。

秦处西北,黄土千丈。

每西北风刮起均黄尘漫天。

若是天晴道干,则日光强烈,久晒灼人。

故乡间女子、老太太每出门都习惯头上顶一手帕,防尘、防晒、方便、实用。

女性爱美,天性之使然,便成为地域又一民俗景观。

锅盔像锅盖----硬面锅盔像锅盖,出门干粮人好带锅盔即大烙饼,这是关中饮食文化的又一怪,也是关中面食文化的又一创造。

其样式、滋味、做工亦各式各样,皆有讲究和传说。

如西府的椒盐厚锅盔、长武的文火软酥锅盔、乾县的尖杈轱辘等常做出门干粮,愈嚼愈有滋味。

面条像裤带擀薄、切宽、把醋调酸,吃一碗,耐一天。

这是关中饮食文化又一怪。

北方人喜欢面食,陕西人尤为突出。

面要宽、醋要酸,辣子要旺,皆如厚厚的黄土地一样,是陕西人尚实、忍耐、自然心性的写照。

一根面条宽度可达二三寸,长度则在1米上下,厚度厚时与硬币差不多,薄时却如同蝉翼。

一根面条足够一顿饭,而对大饭量的关中人来说,一顿吃8两、1斤也是轻轻松松的。

关中人吃面,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

这种面煮熟以后,捞在碗里,无论是浇臊子,还是泼油辣子,吃起来都很光滑、柔软、热火、有筋性,既可口又耐饥。

人们脖子一伸一缩,呼噜噜吞进肚里,吃饱吃胀,饱嗝一打,顿时浑身上下都是力气,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五六个小时不吃不喝也不觉得饿。

房子半边盖------房子半边盖(通风、向阳),房檐滴水不留外何为半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皆为人字形,可是旧时陕西的房子却只是人字的一撇。

据说因旧时乡人小农经济身单力薄,穷;再加上陕西干旱少雨,所以这一边盖的房子能让那珍贵的雨水全部流到自家的田地里,正所谓“肥水不流外人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筑┃园林景观┃U RBANISM A ND A RCHITECTURE ┃G ARDENS A ND L ANDSCAPE209陕北传统聚落特色的传承——以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为例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s in Northern Shaanxi——Taking the Folk Culture Grand View Garden of Northern Shaanxi as an Example■ 郝世磊 ■ Hao Shilei[摘 要] 陕北民俗文化是历代陕北人心理历程的积淀,具有独特的地域特征、社会风貌、物质和精神内涵。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是以发展特色旅游为目的,较好地传承了陕北传统聚落特色文化。

[关键词] 陕北民俗文化 陕北传统 聚落特色展示[Abstract] The North Shaanxi folk custom culture is the accu- mulation of Northern Shaanxi people psychological proces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the unique social sty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notation. The Northern Shaanxi folk culture grand view garden developed for the tourism purpose, well in- herits the traditional settlement characteristics of shaanxi culture.[Keywords] northern Shaanxi folk culture, traditional settle- ments in Northern Shaanxi, features display一、 大观园基本情况神木县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解家堡乡木瓜梁村,距县城9 km,神木县城至解家堡乡柏油公路途经大观园,交通十分便利,同时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大观园总占地面积500亩,是一个以陕北民俗文化为主题,以乡村风情为特色的园区。

大观园紧紧围绕独特的陕北黄土文化、特色农业、风土人情,建设了品农家饭、住陕北窑洞、体验农耕、参观民间作坊等项目,开发了陕北剪纸、土特产品加工等休闲产品,进一步宣传了陕北文化。

二、 大观园规划设计分析1. 空间区域划分大观园所处的环境为典型的陕北黄土高原自然地貌,沟壑纵横。

园区位置稍高,四周是大面积未开发的原始山体,苍劲的陕北黄土风光一览无遗(见图1)。

图1 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鸟瞰图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是以陕北传统聚落文化为主题意向,以陕北乡村风情为特色规划设计的。

整个园区坐北朝南,在确立主题、特色后,根据具体的地形特点,顺因地势展开,可以划分为入口景观区、服务接待区、文化展示区、农耕体验区、沙地游乐区、拓展训练区、儿童游乐区、员工生活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设施。

其中,陕北民俗展示区、农家小院体验区是大观园的核心区域。

2. 庙宇、文化广场大观园园区内建有庙宇,虽然规模不大,但处在园区最高位置的一个小山头上,四周种植松柏,把陕北传统聚落中人们对庙宇的重视和神灵的敬畏体现了出来。

庙宇旁侧,就是民俗文化广场。

文化广场是民间舞蹈和民间节事活动的载体,游客可以在这里看到原生态的陕北大秧歌并参与到其中,感受陕北民间艺术的粗狂强悍。

3. 道路同陕北传统聚落一样,园区处在高差变化较大的基地上。

所以,道路曲折蜿蜒—— 这也是陕北传统聚落道路特色。

大观园道路规划主次分明,一条主要道路把各大片区联通起来,并在一侧设置排泄洪水的明渠,局部区域再利用台阶和较窄道路与主要道路相衔接。

道路使用石板片、灰色地砖铺就,在材质纹理上,道路同整个园区氛围相得益彰,传承了陕北传统聚落古朴的基调。

在园区,举行类似陕北传统婚礼仪式时,游客可以站在道路边,或者附近的高地上观看活动的进行。

4. 院落与建筑作为展示地方文化的园区,建筑本身就是一种体现人文内涵的载体。

大观园中窑洞样式建筑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同时结合了自身的功能需求。

窑洞客房、农家小院、陕北民俗展馆,传承、延续了陕北传统聚落中的院落特色和建筑形式,甚至是原汁原味地保留。

(1)窑洞客房阶梯式的窑洞宾馆是对陕北黄土高原地形的最好反馈形式。

一套标准客房包括起居室和卧室两孔串联起来的窑洞,用砖墙围合成小巧宜人的院落,不仅保护了客人的隐私,也让游客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居住在陕北农家小院中的另类感觉。

部分客房没有设置床,而是砌垒了炕,可以让游客体会一下睡在陕北窑炕上的滋味(见图2)。

图2 窑洞客房(2)农家小院农家小院是对陕北传统聚落中普通院落原汁原味的再现,主要是对外来游客做出最真实的展示,还原陕北传统聚落氛围及民俗文化氛围。

(3)陕北民俗馆陕北民俗馆在整个大观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陕北多方面的民俗文化,包括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民间婚礼文化等等都在此展示,这里是园区的灵魂。

陕北民俗馆沿中轴左右对称,是以陕北“明五暗四六厢窑”最高的庭院制式为原型设计的。

独立式的窑洞建筑以三个宽窄不一的院落组合,院落之间用两道院门(转扇)连接,有松有紧,使得院落空间层次丰富。

图3 陕北民俗展馆院落窑洞作为民俗文化展厅,尺度宜人,也不用专门分割,一孔窑洞正好是一个专题文化,如果需要的空间大些,则利用过洞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见图3)。

展馆建筑形式和装饰上还原了陕北传统窑洞民居许多传统的符号和做法,如檐廊、挑檐、女儿墙和门窗等。

局部细节上,比如对窑洞拱形的提取,构成了展馆主立面上的拱形小窗,同时在质感、色彩上也是表达了对陕北传统窑居建筑的尊重。

(下转第212页)212图2 园林建筑小品得体设计(3)独具特色每一个景观中的园林建筑小品都是为了这一景观“量身定做”的,造型及风格应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要符合于园林的主题,能够体现当地的文化和人文特色的。

它们都是景观中的精美的艺术品,而不是工业化生产下的产物。

在园林建筑小品的设计中要充分反映建筑小品的自身特色,把它巧妙地熔铸在园林造型之中,和园林融合在一起形成整体效果,如图3所示。

图3 园林建筑小品的协调设计(4)师法自然园林建筑小品作为园林中的点睛之笔,要和自然环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要破坏原有的地形地貌,做到得景随形,充分利用建筑小品的灵活性、多样性以丰富园林空间。

七、 结语综上所述,园林建筑小品应当遵循人性化的设计理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设计因素。

在设计中应当立意精巧,大胆表达出自身独具的特点,同时要注重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充分利用人文历史优势,师法自然。

在美化园林环境的同时,还应当避免资源闲置浪费,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的案例研究为今后的建筑小品类景观设计丰富了理论,乃至为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积累了经验与思路启发。

参考文献[1]贾红艳.园林建筑小品种类及其在园林中的用途[J].山西林业,2009(05).[2]相静波.园林建筑小品与构景要素配置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龚洺.园林建筑、小品与园林风格协调问题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绿洲景观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无锡 214000)(上接第204页)因此,在现场施工中,监理要加强与土建施工方面的联系、沟通,及时跟踪,避免出现基础槽钢安装精度不合格;及时了解现场施工进度,就图纸与土建方面有关联的及时沟通,如地坪和电缆沟的标高、完成时间,进度是否满足电气方面的需要,有哪方面需要电气配合的等等;室内防雷接地和防静电接地线必须严格按照图纸的尺寸、位置安装,不然影响设备安装以及整体场地外观环境。

从设备采购、设备运输、设备安装、设备调试阶段跟踪、协调、开会,特别是在后期,每天开会一次,落实当天的工作内容是否完成。

调试方面,按规范要求将GIS 设备需要进行检验的项目全部列出,然后每一项跟踪落实,保证不漏项。

三、 结语总之,变电站GIS 设备安装中在设计、施工和安全防护方面,都必须针对GIS 设备的特殊性,把握好关键控制点,做好现场监理工作,以确保GIS 变电站能够可靠、安全、灵活地运行。

参考文献[1]胡伟,陈勇,万启发等.三峡550 kV GIS 的雷电冲击耐受试验方法[J].高电压技术,2011(04). [2]廖辉泉.对变电站电气施工中GIS 设备的安装的探讨[J].科技风,2010(20).[3]伍平.论述变电站GIS 设备安装[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16).(作者单位:广东国信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茂名 525000)(上接第205页)需通过试验手段取得试验数据。

再根据数据进行判断和确认各种材料及其应用在相关分部工程部位情况下的工程质量。

4)指令文件。

指令文件是监理工程师对承包商提出要求的书面文件,其直接指出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及时解决。

提醒施工单位注意,以及向施工单位提出要求或指示其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等。

5)规定的质量监控工作程序。

这是监理人员进行质量监控的必要手段和依据。

约束双方必须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工作,如未经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验收单予以质量确认,则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等。

五、 结语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人们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实在的意义。

如何提高市政工程的质量,仅靠承包商的单方面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一支强有力的监理技术力量与之相辅相成,这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工程中继续努力总结和提高。

参考文献[1]黄兴安.道路桥梁工程施工监理手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01).[2]郭智多.市政工程现场监理工程师手册[J].中国计划出版社,2005(09).[3]杨挺,蔡华民,刘其福.市政工程建设监理手册[J].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01).(作者单位:辽宁城建设计院有限公司 113006)(上接第209页)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窑洞展厅前窗使用的是白色的聚乙烯材质,一方面模仿了传统的白色糊窗麻纸,另一方面这种材料较纸有较强的耐久性,采光性能也很好,用在陕北民俗文化展馆,可以说是对传统窑洞的创新性“传承”。

5. 景观小品室外环境小品不仅带给人视觉上的美感,而且更具有意味深长的意义。

好的景观小品注重地方传统,强调地域文脉饱含了记忆、想象、体验和价值等因素,常常能够营造独特的、引人神注的意境,使观者产生美好的联想,成为室外环境建设中的一个情感节点。

大观园点缀室外环境的景观小品,主要是陕北传统聚落中常见到的农耕工具,比如风车、石磨、石碾子,或者是一小组的生活场景片段,增加了民俗文化意境,同时也是园区在室外展示陕北特色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