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热 闹、 充满生命活力 的教学氛围。
三、 设 计 分 层 问题

设置一些具有悬念性 的问题
设 置具有悬念性 问题其实是一种学习心理机 制 ,是 由学生
对学习的对象产生疑惑但是又很想解决它时所产生的一种 心理
问题情境的设计其实是一个 由浅人深 、 由易到难 , 把学生的
思想逐步引 向深入的过程 。在初 中数学教学 中创设阶梯式问题
度要舒缓 , 将“ 文路” “ 教路 ” 与“ 学路 ” 集于一体 , 这样才能使学生
产生 喻悦感 , 并且兴趣盎然地接受知识 。
念环境 , 将数学知识的非凡魅力展现出来 , 这样有助于激励 学生
的求 知 欲 望 。
教师在进行课堂 问题的设 计时一定要体现其循序渐进 的特
点, 进行引导 , 使学生对 问题作 出深入又连贯 的思考 , 以此达到 良好 的教学效果 。 四、 创设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
个正方体纸盒 , 然后再让学生用剪 刀沿着棱剪开 , 展成 平面。使
更 多的个人经验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 的时候要适 时地根据课 用这种方法可以让学 生去探索更多 的可能性 ,给学生一个 展示
程特点 和学生特点来进行有效课堂教学 的设计 ,并且要学会灵 活、 巧妙地运用教学设计 的方法与策略 。因此 , 要想使初 中数学
学生加深对所学概念 的理解 , 还可 以让学生通过 亲身实验来真 案 。直接利用列方程组的方法来解答这个 问题 ,最后得数为分 切感受发现问题 、 得出结论的快乐 。因此 , 教师在实施 数学教学 数 , 如果 让多出的一张卡纸来裁 出一个盒身和盒底 , 就正好可 以 的时候 ,要 想使数学课堂具有有效性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 提供 匹配 出 1 7 个包装盒 了 , 而且还 充分地利用 了材料 。 教 师在实 施有效课 堂教 学 的时候要充 分地利 用 ,而且还 可以学到更多 的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地语 言 ,就是 提 问的语 言应该 滴水 不漏 ,不 能有空 子 ,不能含 混 不 课堂提 问的误 区 近期 ,学 校 开 展 了 高效 课 堂 优 质课 评 选 观 摩 活 动 ,上 课 教 师 清 ,不 能模糊 ,更 不能 出现错 误 。数学 语言更 要讲 究精 炼准 确 ,特 认 真 准 备 ,用心 构 思 课 堂各 环 节 、设 计 学 生 导 学案 ,精 心 准备 课 别 是文 字语 言 中的定理 、公 理 、定 义 的描述 更是 字字 是金 。图形 语 件 ,极 大程 度 的调 动 了 学生 学 习 的积 极 性 ,教 师 的角 色也 发 生 了 言 、符号语 言 更是简 练 。


|- “

课 外阆 读 教育教学探讨;
浅谈初 中数学 教学 中的 问题设 计
李文福
(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泉湖 中学 ,甘肃 酒泉 7 5 5 0 0 0 )
[ 摘 要 】 问题是 数 学的 心脏 ,通 过 问题 学生 才 能深入 学 习数 学 ,在传授 知 识的 过程 中 ,教 师恰 当地设 计 问题是 很重要 的环 节 。提 问 是教师们课堂上最常使用的教学手段之一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课 堂学习的注意力,还可 的转 变 。但课 堂提 问设 计却 是一 个薄 弱环节 。现 就存 在 的问题
归纳如 下 :
1 . 课 堂 提 问 密度 过 大
二 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几点做法
1 . 问题 设 计要 符合 学生的 心理 特 点 ( 1 )课堂 提 问要有 兴趣
提 问 虽然 是 课 堂 教 学 的 常用 方 式 ,但 是 提 问并 非 越 多越 好 ,
用 和学生 的主 体作 用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初中数学课堂中,问题串设计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数学问题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本文浅谈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使用问题串设计,可以让学生在解决一个数学问题后,立即进入到下一个相关问题中,从而形成一个“串”。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探索,并且能够更好地体会到数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在实践中,问题串设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 问题的选择:问题的选择要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结合。

问题的难度要适中,既不能太简单以至于没有挑战性,也不能太难以至于让学生望而却步。

2. 问题的难度递进:问题串中的每一个问题应该具有递进的关系,既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和探索的空间,又要有逐步迈向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渐进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

3. 问题的设定和引导:问题的设定要简明扼要,清楚明确。

在问题的引导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

4. 问题的讨论和展示:问题串设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过程,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者进行全班展示。

通过分享和交流,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他人的解题思路中获取启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5. 问题的延伸和拓展:问题串设计可以延伸和拓展到其他相关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如求解问题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运算、公式、图形等。

这样能够让学生将已有的知识和新学的知识进行联系和应用,提高学习的效果。

问题串设计是初中数学课堂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

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和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提高数学知识和能力。

教师在问题串设计中也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时间掌握和知识结构的关系,以提高问题串设计的实施效果。

浅谈“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浅谈“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

浅谈“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摘要:“问题解决”是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学习方法,它注重学习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增强师生之间感情的交流,促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发挥学生创造潜能的平台,为学生创设思维发展的空间,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问题解决;学习方法;思维发展;综合素质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0-0212-020 引言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和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是摆在每一位基础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但是,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中同样存在内容“偏”、“难”、“繁”、“旧”的弊端,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缺乏互动,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缺乏探索创新的空间和机会,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了适应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注重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充分开发、利用好新教材,探索和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问题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作以探析。

1 “问题解决”的内涵和特征“问题解决”(problem-solving)是继“新数学运动”和“回到基础”之后的又一新的口号,美国全国数学教师理事会公布了一项指导学校数学教育的文件《行动议事日程》,该文件指出:“数学课程必须围绕”问题解决来组织,数学教师应创造一种使问题解决得到蓬勃发展的课堂环境。

什么是“问题解决”呢?《日程》认为:①问题解决包括数学应用于现实世界,即为现实和将来出现的科学理论与实际服务,也包括解决拓广的数学科学本身前沿的问题;②问题解决从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③问题解决是能力的发展,是基础,是虚心、是好奇和探索的心态,是进行试验和猜测的意向。

浅谈问题探究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探究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探究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探究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法,它是以问题为中心,通过探究,寻找答案,发现规律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生动有趣的问题和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例如,通过提出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比如“小明去超市买了一些东西,他花了多少钱?”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问题探究情境可以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自己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进行分析和判断。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实践,找出落地镜的特性,并解决落地镜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问题探究情境,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需要学生设计一个包装盒子的方案,让学生结合数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问题探究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主设计一个能够实现某个功能的小装置,并从中寻找数学规律。

总之,问题探究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应用问题探究情境,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数学基础。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摘要】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串设计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从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实践方法、效果评价、问题与解决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问题串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践中,需要注意设计问题的难易程度和联系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评价效果应综合考虑学生的表现和思维过程。

在问题串设计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问题串设计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问题串设计具有重要性,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个性化和差异化。

这为我们提供了启示,即要灵活运用问题串设计,不断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目的、意义、实践方法、效果评价、问题与解决方法、应用、重要性、发展趋势、启示1. 引言1.1 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串设计初中数学课堂中的问题串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相互联系、逻辑衔接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串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问题串设计,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问题串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通过合理设计问题串,教师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方式,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

2. 正文2.1 问题串设计的目的和意义问题串设计是一种在数学课堂中常见的教学方法,其目的和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串设计能够将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和趣味,从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

浅谈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法”

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下 的中考 解答题是 以 问题为 中心 , 形成 问题串 , 问题链 , 让学生运用所 学的知
识 去解 决 提 出 的 问 题 , 而有 效 地 考 查 学 生 分 析 问 题 , 从
解决 问题的能力. 那么数学教 师如何 在课堂上进行 有效
的 问题 教 学 呢?
的质 疑 、 探究 , 学 生 在 质 疑 、 究 中获 得 知 识 和 经 验 . 让 探
象. 然而 , 牛顿却 从这种 司空见惯 的现象 中发现 了一个 问题 : 苹果 为什 么 会落 下来 ?正是 由于这个 问题 的提
出 , 发 现 了万 有 引 力 定 律. 出问 题 源 于 发 现 问题 , 才 提 因

要善 于 创设 问题 情 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 中创设 的围绕提 出问题 、
解 决 问题 而 形 成 的 一 种 氛 围. 问题 情 境 的 内容 、 围是 氛 情 境 的 形 式 , 者 缺 一 不 可. 题 情 境 是 以 问 题 为 核 心 二 问
问题的出现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 , 产生一种解决 问 题 的渴求 , 这种渴求 就是一 种学习 的动力 , 一种创新 的

当教师肯定 同学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答案后 , 暗示 提问还有没有其他 再
位置呢?于是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 , 讨论 、 探索 、 交流
后得 出共 有 四 个 位 置 . 生 各 方 面 数 学 思 维 得 到 了 锻 学 炼, 也培 养 了学 生 的 问题 意 识 . 三 、 用 问题 打 开学 生 的 智 慧之 门 要
此, 新课 程特别重视问题在教学活动 中的作 用. 一方 面 ,
通 过 问题 来 进 行 学 习 , 问题 看 成 是 学 习 的 动 力 、 点 把 起 和 贯 穿 学 习 过 程 的 主 线 ; 一 方 面 , 过 学 生 来 生 成 问 另 通 题 . 学 习过 程 看成 是 发 现 问题 、 出 问 题 、 析 问 题 和 把 提 分 解 决 问题 的过 程 . 问题 是 放 飞 思 维 与 想 象 的 钥 匙 . 此 , 因 教 师 要 精 心 设 计 问 题 , 学 生 一 泓 创 新 的 源 泉 , 问 题 给 让 打 开 学 生 思维 的大 门.

“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个艺术的提问,可以引起较强的课堂反应,增强学习兴趣,提升学习效率;一个直板枯燥的提问,会令学生不感兴趣,造成课堂沉闷,降低课堂学习效率。

教师要“导”好一节课,激发学生主体参与课堂意识,需要注意“课堂导入、知识讲解、提问交流、习题训练、多媒体的运用等”各种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期中课堂提问交流环节是师生交流、学生主体参与课堂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数学教学;课堂提问;问题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6一、问题的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

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当是结合教学内容,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一般有两大类:或侧重检测、巩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和理解;或侧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和发展。

教师设计什么类型的问题,取决于教学需要,取决于问题提出的目的和意义。

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入阶段和小结复习阶段,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记忆型或判断型的问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获取新知,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而在突出重点和难点的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要注重启发性、探究性和思想性,可以适当的设计推理型或发散型问题,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去获取相关的知识与技能。

二、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善于把一个复杂的、讲解难度较大的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小问题,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行问题情境设计,层次分明,从而使问题的提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符合学生的实际。

(一)问题设计要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因此,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问题,使问题有梯度,分层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思考的方向,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数学活动中的主体,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正是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问题的设置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宜的问题进行教学。

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易中带难”的特点,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技能到能力的层次递进。

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美妙。

2. 问题的导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设置,采用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通过实验或演示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解决过程。

3. 协作式学习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和互动,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拓展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定向提问问题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也非常重要。

定向提问是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调整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5. 解答分析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浅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应创设运用一些新颖、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的意义所谓“问题情境”就是要使学生面临一定的问题并迫切需要解决它。

问题情境不纯粹是一个具体的问题,也不是一个问题的某种解决方法,它包含问题背景及学生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数学问题是解题者与问题系统的统一体。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结合具体内容,尽量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扩展”的模式展开,教学中要创设按这种模式教学的情境,使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怎样创设情境下面我就从创设不同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2.1创设悬念情境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产生非知不可之感;悬念置于课尾,则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

如讲述乘方的概念之前,我先讲述这样一个故事:相传古代印度国王奖赏他的宰相达依尔(据说是国际象棋发明者),问他要什么,达依尔回答说“只要在国际象棋棋盘的第一格里放一粒麦子,在第二格放两粒,在第三格放四粒,以后按这个比例每一格加一倍,一直放满64个格。

我只要这些麦子好啦。

”国王以为这并没有多少,于是就欣然答应了。

岂知全印度的粮食产量也没有这么多。

学生觉得不可思议。

这就需要利用我们今天要学的乘方的运算,至此形成悬念。

2.2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对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理解不够全面透彻,有的放矢地选编一些具有迷惑性的问题,通过创设试误型思维情境,让学生在“落入”和“走出”误区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这样既能提高学习效果,又能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2)a+b+c≠0,即由等比性质可得k=2。

2.3创设类比情境类比是信息转移的桥梁之一。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类比情境具有启迪思路、提供线索、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数学课堂的“问题串”是指将多个数学问题顺序排列,形成一组有机连接的问题,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设计和实践“问题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教学方法。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角度,谈一谈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设计的实践与思考。

一、实践“问题串”的设计不仅需要学科知识的基础,还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和对课堂活动的综合思考。

我们需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兴趣、产生好奇心、产生欲望,从而愉悦地学习数学。

例如,在初中的“方程式”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个“问题串”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部分知识:班里有50个学生,其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为2:3,男生的人数要比女生多多少?这是一个简单的“串号问题”,它引出了对“同一脉络方程”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方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好工具。

假设四个人一起吃完了一根田径场50米的跑道上的两个橙子,其中两个人跑了25米,另两个人跑了5米,分别请问两个人所占的橙子的数量是多少?这个问题不但引出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还从实际生活中引发了学生对·“比例”的联想,帮助学生归纳整理所学知识,并将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思考在实践的基础上,我们还需要对“问题串”的设计思路进行思考和探索。

如何设计一个好的“问题串”,让学生能够充分体验数学乐趣、充分发挥思维能力并得到充分训练呢?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考虑问题的难易程度,充分关注学生知识储备的差异性和认知差异性。

在设计问题时,应给予学生适当的提示,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发挥问题的巧妙性,将抽象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意识地利用现有的信息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每个问题扮演“知识节点”,串成一个连结紧密的教学案例,以达到数学知识的“深度水平”的创新性的运用。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

浅议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提问策略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合理的提问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下面就浅谈一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提问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置问题。

对于那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要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稍微复杂一点的问题,这样可以促使他们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善于抽象思维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抽象一点的问题,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一些偏好实际操作的学生,可以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

要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散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于那些错误的回答,教师也不应该直接指出错误,而是要通过再次提问或者其他方式来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找到错误的根源,并且纠正错误。

只有通过不断地思考和纠正错误,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

三、注重提问的连贯性和针对性在进行提问时,教师要注重提问的连贯性和针对性。

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目的地设置一系列连贯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比如可以先从简单的问题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难一点的问题,这样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比如对于一个学生提问时,要结合其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设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 的工作 , 而
不 是 把 现有 的知 识 灌 输 给学 生 。” 他认为 , “ 学 习数 学 是 人 的一 种 活 动 , 如 同游 泳 一 样 , 要 在 游 泳 中 学会 游 泳, 我们 也 必 须 在 做 数学 中学 习 数 学 。 ” 事实上 , 教 师
二、 在 数 学 规 律 教 学 中设 计 指 导 学 生 自主 学 习 的
问题
式:
+ 3 x 2 - 2 x y 一 + 4 x 2 - x 2 6 x , 其 中第 一 项 4 x y 和
在数学中 , 我们 把 法 则 、 性质 、 公式 、 公理 、 定 理 以 及 反 映 这 些 基 本 知 识 的数 学 思 想 和数 学 方 法 统 称 为
明 的 ,它 们 应 用 的 范 围 以及 应 用 时应 注 意 的 问题 等 等。 诚然 , 对 于 每个 数 学 规 律没 必 要 也 不 可 能 让 学 生
生: 在 划彩 线 的项 中 , 所 含 字母 相 同 , 都是 X , Y ( 这 是 学 生 最先发 现 的特 征 ) 。 师: 可是 , 我 们 看到 第 三 项 一 2 x y中所 合 的 字母 也
T e a c h i n g R e s e a m h f o r m a r v a n d M i d d l e S c h  ̄ l s 露
… ,
学 - 科 …教 学 ・

第 2期
浅谈初 中数 学教 学中的问题 设计
汪 英
( 陇西 县巩 昌中学 。甘 肃
生: 划彩 线 的项 的 次数 相 同, 都 是 三 次项 。
师: 但是 , 我 们 看到 最后 一 项一 6 x 2 y 也 是 三 次项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设问摘要:如何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关键在于课堂提问,但是在设问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主要是因为对某一问题提问时,要保证质量,不然会影响整体课堂的代入,并直接耽误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如果是有效的设问,那么便会直接引入主题,让学生清晰、明白的了解到课堂中问题的含义,然后毫不突兀激发课堂氛围,所以可以看出有效设问至关重要,本文结合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论述了课堂教学中有效设问,希望为其提供一些建设性意见[1]。

关键词:初中教学;问题反馈;课堂;有效设问引言:由于数学的知识点晦涩难懂,而且这门学科在学生的心目中认知度不高,作为教师,要记住“学源于思,思源于疑”这句话,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有效设问课堂。

主动提问,可以表明学生在认真学习,而且也是一种勇气的激发,毕竟不耻下问符合新时代人才的要求。

但是教师在主动引导学生提问时,也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学生为了敷衍教师,随便提问,根本没有用心在课堂上。

所以教师也要实时关注学生的状态,以便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技能。

1.教师课堂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一般采用“填鸭式”或者“满堂灌”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是本文探讨的问题提问意识有所影响;第二是课堂比较呆板,很少有互动;第三是学生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设想数学这门课本来就晦涩难懂,而且学生升入初中数学的难度突然升级了一个难度,不是数学能力较好的学生,很难一时接受,这个阶段的设问便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抓住问题的点,对其进行提问,或者引导提问[2]。

设问是启发教学的一种方式,其优点是贯彻课堂的始终,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从而促进想象力以及思维,提升课堂的质量。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提问上达不到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师未考虑学生年龄的特征,提出的问题不能有效发挥功效;一方面是“思维开发区”不能合理利用,很多教师喜欢提问过难的问题,学生自然不能承受;另一方面是形式主义严重,在整堂课上所问的问题,可以说是“上文不接下文”,还有问答过于频繁,会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再者便是提问表达不明确,让人琢磨不透,根本不成系统;最后是教师控制答案,主要现象是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喜欢打断,并在不了解情况的状态下,草率为学生增加意见,从而导致学生思想混淆,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摘要】本文结合作者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引用问题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教学模式;实践思考一直以来,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也和其他课程教学一样,过于偏重老师讲授、学生听讲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不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较弱。

新课程改革让我们看到,初中数学教学,不应该仅仅让学生掌握课本上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学会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出创新意识,从而养成思考的良好习惯。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总结了多年来数学教学的经验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入问题教学模式,强化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初中生正处于生理发育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特别是探索欲望强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把握学生的这种心理,通过设计“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将学生吸引到问题上来,并加以适当引导,使其既明白问题,又能从问题中发散出去,逐步养成问问题的习惯。

所谓“循序渐进”问题模式,就是要顺着问题解决的脉络,引导学生从问题解决中去学习知识,再从问题解决后自己产生问题。

它是一种解决问题后结合新知识产生新的发现,继而又对前面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质疑的过程。

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利于学生不仅在老师的思考带动下学到知识,更会在掌握知识后自己去多想为什么,如何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未知的问题,如果不这么做又会怎么样。

要学会从常规问题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加以讨论,逐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如,在讲解等腰三角形的边长与周长后,老师提出问题:设三角形腰长为x,求底长v的取值范围。

每个学生因其设置的x值各不相同,回答也各不相同,让学生通过自己设问的方式探索出腰长和底边长的关系。

引导学生之间对对方的假设进行求证,当有学生的假设被否定后,引导其再次提出问题,循环往复,直到所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经验。

浅谈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中点四边形教学”为例

浅谈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中点四边形教学”为例

浅谈问题驱动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以“中点四边形教学”为例发布时间:2022-09-07T05:49:56.203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第5月第9期作者:陈晓萍[导读] 对于知识的研究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陈晓萍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浙江永康 321302 【内容摘要】对于知识的研究能够举一反三才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地,良好的课堂教学大大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课堂教学不但反映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更能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结合程度.而驱动性问题正好是师生教与学之间的粘合剂。

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问题驱动教学资源有效生成一、问题驱动教学法(一)问题驱动教学法是以“问题”为载体,以问题背景的创设为出发点,以教学内容提出的问题为主线,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及合作探究为主要手段,以分析解决问题为落脚点,师生共同合作完成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问题驱动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案例:(一)教材分析“中点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这两章拓展的内容,教材中没有专门的章节呈现,但对中点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探究,既对本章所学的特殊四边形是一个提升,也是对三角形中位线内容的巩固,这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笔者所教班级的学生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既要考虑基础弱的学生,又要考虑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同时还要兼顾中等水平的学生。

为了问题驱动更顺利,组建6人合作小组,分为AABBCC的模式(A强B中C弱)。

(三)重难点重点: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判断和证明不同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的形状;难点:利用中点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学流程:1.情景引入,温故知新师:(屏幕上呈现)我们把顺次连接三角形三边中点的三角形叫做中点三角形。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的运用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273100 赵 萌 桂思强山东省曲阜市田家炳小学 273160 杨 静 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创设疑问情景,可以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激发其思维的主动性;同时,问题的不断创设和解决,增强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改变了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单一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主动的参与者,充分调动了其学习的积极性.下面就如何做到恰当设疑和释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谈几点体会.1 精心设计问题课堂提问要想获得最佳效果,问题的设计和选择非常重要,它必须遵循以下原则:111 紧扣教材内容提问是启发学生思考,从而获取知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如果脱离了教学中心主线,即使问题新颖有趣,也不能达到教学目的,难以发挥其应有作用.因此,必须针对教学目标要求,围绕教学内容进行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使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教学.112 难度要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问题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面向全体同学的提问,要能够引起大多数同学的共鸣,力求得到大家的积极回应;针对某个学生的提问,要考虑到该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在启迪学生思维的同时,对学生回答问题中的可取之处及时予以肯定,使学生获得学习的自信.113 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激发其兴趣如何使设计的问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使学生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是问题设计环节的重要课题.笔者的做法是:(1)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往往使大家感到抽象和枯燥,很难激发学生积极地思维.因此,应注意联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触及到的情景进行问题的设计.如果提出的问题正是大家所关注的,就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思考探索的积极性也自然高涨.如初一年级在方程的教学中,先列举一个引题“鸡兔同笼,有头36个,脚100只,问有鸡兔各多少?”这个引题别致风趣,学生顿时兴趣勃发,急切地表露出对答案的渴求.(2)多角度多方向设计问题,培养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同一知识点可以有不同的设计问题的方式,设计问题方式的多样化,可以拓宽学生思维的广度,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3)创设悬念性情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设置新矛盾,采取悬念激发的手段,引起学生认知的冲突,使学生产生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探究新知的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认知矛盾是动机的根源”.课堂上,教师创设认知不协调的问题情境,以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动机,通过探索,消除剧烈矛盾,获得积极的心理满足.如在讲分类讨论的必要性时,可举例“一个正方形,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个别学生毫不犹豫地回答“三个!”,也有的想了想回答“五个!”,也有的学生发现,只有四基本的数学内容,这对于国际性的数学教育评价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学课程有着较大的差异,通过比较基础的内容,可以达到统一,从而有较大的可比性.通过学习TI M SS的数学内容设置,我们也可以了解国际上其他国家对学生的数学成就的基本要求,这对于我们制定课程标准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参考文献[] 江春莲TI M SS系列研究简介()[]数学通讯,2006,(09):2.[2] 鲍建生.追求卓越:从TI MSS看影响学生数学成就的因素[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2.[3] Ina V.Ina V.S.M ullis,M ichae l O.M artin,e tc.TI M SS2007A sse ss m ent F ramewo rks.Publisher:TI M SS&P I RLS Inte rna tiona l Study C ente r,LynchSc hool of Educa ti on,Boston College.2007.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Z H ONGXU ESH U X U EZ H A Z H I 中学数学杂志 2008年第4期1.1J..:2001. 21个角.教师否定了每一个同学的答案,同学们都感到茫然,通过实验发现,每个人都只答对了三分之一,于是由惊讶转而欣喜,理解了讨论的必要性.2 采取不同的方式提问课堂教学中提问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问题所发挥的作用不同,提问的方式也不同.211 有些问题适合在教学之前提出使学生通过预先对几个问题的思考,对教学目的和教学意图做到心中有数,听讲时便能够避免盲目性,能够快速而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如笔者在讲相似形一章时是利用世界著名的埃及金字塔的测高问题来导入的.开场白是讲如下故事:在十九世纪的一天,一位德国数学家到了埃及金字塔脚下,在当地热情的村民的陪同下,他开始参观附近的十几座金字塔.从与村民的谈话中他得知,村里教堂的神父出了这样一则悬赏告示:能测算出法老胡夫金字塔(最大的一座)的塔高的人将得到神父的重赏.这位数学家略加思索,马上胸有成竹地表示能迅速地得到答案.他叫人找来一根竹竿,一根皮尺,把竹竿竖直插在地面上,在阳光的照耀下,竹竿拖出一条长长的影子,他用皮尺量出了竿长和影长,然后又量出金字塔的影长,不一会儿,他就准确地报出了金字塔的高度,最终得到了神父的重赏.故事讲得有声有色,学生们沉浸于美妙的情景之中.笔者又用洪亮的提问方式将同学们拉回到现实中来:你知道这位数学家是用什么方法测算出金字塔的高度吗?笔者用多媒体展示:一轮鲜红的太阳,金字塔AB及影长BC,竹竿A′B′及竿影B′C′.指出这位数学家就是在测得BC,A′B′、B′C′的长度后,利用比例式:AB∶BC=A′B′∶B′C′求出塔高的得出塔高之后笔者提出了关键性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AB∶BC等于A′B′∶B′C′呢?就在学生们想弄明白却又茫然无措的情况下向他们指出:我们通过本章的学习,就会彻底明白上述问题,并且可以用这一方法测算出顶部不能到达的高大建筑物的高度,那时,在坐的每一位同学也就都成为“数学家”了.应该说,那两个问题的提出收效甚佳.212 有些问题的提出可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问题与问题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条思考的线索,在解决一系列问题之后逐渐形成对某个概念或某个观点的完整认识.例如“求证: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一般学生解决这个问题是不困难的,顺题深入还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顺次连结梯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②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③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④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⑤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⑥顺次连结对角线相等且垂直的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什么?这样逐步精心设问,使学生思维逐渐活跃,思路豁然开阔,心情愉悦地掌握了知识,并从中找出了规律.213 有些问题概括了整堂课教学内容的要点提问可以在课堂总结这个环节进行,即对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将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更加深刻.3 让学生参与提问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曾高度评价提问的意义,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的进步.”可见,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就是创造的过程,即使有时是不恰当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只要提出问题,就说明他们动过一番脑筋,这过程本身就蕴涵着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从各个方面尽量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问题的解答要适时且适度问题的解答应注意为学生留有思考和探索的余地.教师不应代替学生思考,也不应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学生,要给学生以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允许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问题,鼓励多侧面多角度解决问题.教师的解疑要重在启发和引导,抓住学生思维障碍的症结,给予提示或点拨使学生茅塞顿开.切忌在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上喋喋不休,导致学生如在云里雾里,不得要领.在释疑时机的选择上,教师要善于猜测和判断学生的思维动向,把握和捕捉启发的时机,以求启而能发,方能达到最佳效果.“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这门艺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作者简介:赵萌,女,1975年5月生.先后被评为曲阜市级教学能手,曲阜市级优秀教师参与济宁市级课题《数学概念、规律教学中教与学行为转变的研究》3中学数学杂志 2008年第4期 Z H ONGXU ESH U X U EZ H A Z H I :..1。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当然 问题 设 汁要 考 虑问题 的探 究性 和创新 性 ,在课 堂教 学 中 ,引导 学生理解 问题 的实质 ,看 透问题 的本质 ,追根溯源 ,从 而优化学 生思维 品质 ,不要 以为找 到答案 ,问题 就已解决 ,孰 不
性 ,教材 中每章节 的内容都处于 特定 的知识结 构中 ,知识 之间的 内在联 系以及表述方 式犹如一条链子 一样环环 相扣 ,任何 一节的 松动就会造 成链子 的脱节 。知识 之间的联系也 与之相仿 。因而知 识之 间的关 联处是 学生有效理解 和掌握教材 内容并形成数 学能力
浅谈 中学数 学课 堂教 学 中的 问题 设 计
海 南 省 东方市 八所 中学 符婵
摘要 :新的美 术课 程标准 中提 出 ,初 中美 术教 育的目 的不是 单纯 的追求 技能强 化训练 ,不是 把学生 都培养 成美 术家 ,而是将 美 术作 为 一种语言 ,运用技 能把学 生的 思想感 情表 达出来 ,使美术 作品 体现 出 时代 性 、人文 性 、・ l 青趣性 、品味 性 。同 时要培 养学 生学 会 关注生活 ,关爱 社会 。这就要 求更 新传统 的教育观 念, 屏弃 陈 旧的教 育方法 ,教学 内容和 教学评 价。

抛物 线v = 2 x 2 一 x + k 当k 取 不同的值时,可使抛 物线的 位置有 什
么不同的变化?共 同的特点是什么?若是抛物线y = 2 x 2 + k x一1 呢? 其 目的是为 了让学生探索系数的变化与 图象的位置关系。 5 、问题设计 应能积极诱发学生思维。 应该 说我国 中学生 的数 学基础水平是 远远地 超过世 界 较 多 国家的 ,可 是我们的 中学生大 多数 仅满足 于解答 现有的 问题 ,对 学习 中如何 提出具有创 见性 问题 的意识很淡薄 ,显然 这种状况 对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发布时间:2021-11-24T07:12:32.971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7月20期作者:段凤萍[导读] 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且,贯通于数学教学领域的很多问题,不仅直观反映着学生的认知现状,而且对教师教学定位、导向的科学性、高质量、精准化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段凤萍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甘肃民勤 733399摘要: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且,贯通于数学教学领域的很多问题,不仅直观反映着学生的认知现状,而且对教师教学定位、导向的科学性、高质量、精准化推进,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价值。

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可在问题的引导与助推下,结合学生的解答情况,来研判学情,分析教情,以确保教学精准度的提升。

而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深度应用,则对预设教学目标达成、预设效果强化,有着更为积极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落实初中数学教学时,应切实加强对问题教学法的应用与践行。

并以具体教学内容,预设教学目标为参考,将诸多具有探究性、延展性、开放性的教学问题深度投射至学生认知领域,促使其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展对具体数学知识的学习,落实对自身认知困惑的化解。

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至具体问题探究、认知困惑解答中逐步获得认知蜕变,以切实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进而达到助力学生认知发展,塑造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初中数学;数学教学;应用初中数学较强的衔接性、延展性、发散性、实践性特性,使得其很多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学策略的应用,教学任务的落实,都离不开问题的驱动与引领,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与探究。

而只有将问题与数学、学生有机融合起来,方可真正凸显其育人功能,教与学的有效性必然也会得到切实增强。

而问题教学法的即时应用,则是在深度践行新课改思想与新课程理念基础上,所构建的更为贴近学生认知需要、更加符合初中数学特性的有效性教与学策略之一,其不论在应用效果,还是育人价值上,都更具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问题设计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4-10-20T14:47:46.700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7月总第157期供稿作者:王中成
[导读]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

王中成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中心校637400
任何学习都是从问题的发现开始的,提出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没有问题就不会有学习的冲动,没有学习的冲动就不会有学习的行动,也就不会有问题的真正解决,因此问题设计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现结合笔者的教学实际就数学教学中问题的设计谈几点体会。

一、问题设计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新课标要求,数学课程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

问题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前提,能诱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设计趣味性问题要注意选择恰当的趣味内容,使其服务于教学,要既有活跃的思维,又有冷静的思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二、问题设计要源于生活,源于课本,具有针对性、实效性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要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因此在问题设计时,要充分了解挖掘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数学现象,并从中提炼出数学问题。

此外,还要结合课本中列举的例子,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使之既适合绝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其学习动机,产生积极性思维。

此时,教师给以恰当的启发和点拨,日积月累,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敏锐。

三、问题设计要富有前瞻性、启发性,培养学生联想思维能力
联想思维就是由一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思维过程,它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各种不同属性的事物反映在头脑中便形成各种不同的联想。

不少学生数学学习难见效果,大都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联想训练,联想思维能力低下而造成的,客观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中联想型问题的设计不足。

这就要求我们在问题设计中应由一个问题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既要巩固所授知识又要为新授知识做好铺垫,既要掌握书本中的问题又能结合生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拓展知识面,做到学以致用。

同时问题设计必须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器官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联想思维能力,可以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开阔、更具有独创性。

四、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循序渐进,面向全体
学生的智力水平、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学习程度自然有“好、中、差”之分,教师在设计问题时,就要“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

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真正体现新课程中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理念。

关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应用,课本中有这样一个例题:证明顺次连结任意四边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笔者把该例题设计成如下问题串:1.顺次连结正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2.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3.顺次连结矩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4.顺次连结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5.顺次连结等腰梯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6.顺次连结一般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是什么四边形?7.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原四边形有什么关系?你能总结出规律吗?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层层推进,并且在问题的已知条件与结论的改变中真正体验到顺次连结四边形各边中点所组成的四边形的形状与已知四边形的对角线有关,而与原四边形的形状无关,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的精要所在。

通过设计阶梯式问题,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能有效地突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

五、注重问题设计的“再创造过程”,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数学学习的本质是学生的再创造。

虽然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都是前人已经发现的,但对学生来说,仍是全新的、未知的,需要每个学生再现类似的创造过程来形成。

因此在数学学习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再创造机会,激励学生进行再创造活动。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设计的问题应尽量的体现知识的“再创造”过程。

要尽量多地为学生提供参与说、议、做、练等多种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努力营造学生全面参与学习的良好氛围。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参与的方法,提高参与的效果,达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独立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数学的思维,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例如,在教学“探索规律”时,我设计如下问题:先叫学生用自备的火柴搭建等边三角形,同时提问:搭一个等边三角形需要3根火柴,搭2个等边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搭3个等边三角形需要几根火柴?搭10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搭100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呢?你是怎样想到的?如果用n表示所搭等边三角形的个数,那么搭n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你是怎样表示搭n个这样的等边三角形需要多少根火柴?
学生在这一活动中经历了一个有价值的探索过程:如何由若干个特例归纳出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

同时,尝试用数学符号表达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

实践证明,问题设计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又是课堂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实现数学教学素质化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