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

合集下载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商业活动和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个常见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

不可抗力通常指的是那些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当这些意外情况发生时,可能会对合同的履行产生重大影响,而不可抗力条款就是为了在这种情况下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那么,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究竟如何适用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范本中对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范围。

不同的范本可能会有不同的界定方式。

有些范本可能会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不可抗力事件,如地震、洪水、飓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罢工、政府禁令等人为事件。

而有些范本则可能采用较为宽泛的定义,让当事人在具体情况中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不可抗力。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关键的一点是要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与合同无法履行之间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不能仅仅因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就自动认定合同可以不履行。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因为地震导致工厂受损而无法按时交付货物,但是经过调查发现,该企业在地震前就存在生产管理不善、原材料供应不足等问题,那么就不能单纯地将无法交付货物归咎于地震这一不可抗力事件。

另外,及时通知也是不可抗力条款适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可能影响合同履行时,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通知对方。

通知的内容应当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情况、预计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以及己方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如果没有及时通知,可能会导致对方无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从而使得主张不可抗力的一方承担更多的责任。

通知的方式和形式也需要符合合同的约定或者法律的规定。

一般来说,书面通知是较为常见和稳妥的方式,如通过邮件、传真或者特快专递等。

同时,要保留好通知的相关证据,以备日后可能的争议解决。

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当事人还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轻损失。

这是因为虽然不可抗力事件可能导致合同无法完全按照原计划履行,但双方都有义务尽可能减少损失的扩大。

书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书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书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在合同中,不可抗力是一种免除合同当事人责任的法律概念。

当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延误履行时,合同当事人可通过不可抗力条款来解除或者暂缓履行合同的责任。

本文将探讨书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一、不可抗力的定义与适用范围不可抗力是指在合同订立时是不可预测、不可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该情况导致合同的履行无法完成或者具有重大困难,属于不可抗力范围。

在合同中,不可抗力的适用范围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暴风雨等自然灾害事件;2. 人力不可抗拒因素:如战争、恐怖袭击、罢工等;3. 政府行为:如法律、法规、政策变化导致合同无法实施。

二、不可抗力条款的作用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中起到明确双方责任的作用。

一般而言,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除责任: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可免除其在合同中的履行责任;2. 暂缓履行:当不可抗力事件影响合同履行时,合同当事人可暂缓履行合同,待不可抗力事件解除后再继续履行;3. 终止合同:如果不可抗力事件导致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延误履行,合同当事人可通过协商一致的方式终止合同。

三、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条件合同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其适用条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 不可预测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无法预测该事件的发生;2. 不可避免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无法通过合理的措施来防止或避免其发生;3. 无法克服性: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无法通过勤勉努力来克服其影响。

不可抗力条款需要在合同中进行明确约定,并明确规定了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的免责、暂缓履行或终止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合同当事人在遭遇不可抗力事件时,应遵守条款的约定,并及时通知对方。

四、不可抗力条款的编写建议为了使不可抗力条款更有效地适用于合同中,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定义清晰:对不可抗力进行明确的定义,列举具体的情形,以避免模糊和争议的产生;2. 条款明确:条款中应明确规定不可抗力发生时的免责、暂缓履行或终止合同的具体条件和程序;3. 通知义务明确:明确当事人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的通知义务,确保及时通知对方;4. 合理性和公正性:条款内容应合理且公正,保护各方合法权益,避免片面主义。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认定适用界定判断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认定适用界定判断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认定适用界定判断在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常常是备受关注的重要部分。

它的存在旨在为合同双方在面临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时,提供一种责任豁免或合同履行方式调整的依据。

然而,对于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准确地认定、适用和界定判断,却是一个复杂且需要谨慎处理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政策调整、法律法规的变化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哪些情况构成不可抗力,在不同的合同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约定。

在认定不可抗力时,有几个关键的因素需要考虑。

其一,不可预见性是核心要素之一。

这意味着该事件的发生应当是超出了合同当事人在签订合同时的合理预期。

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当事人的认知能力,该事件本应可以预见,那么就可能不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其二,不可避免性要求该事件的发生是无法通过当事人的合理努力来避免的。

即使当事人采取了一切可能的预防措施,也无法阻止事件的发生。

其三,不可克服性意味着当事人在事件发生后,无法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消除或克服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如何判断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是否适用。

这需要结合具体的合同内容和实际发生的事件来综合考量。

首先,要看合同中对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范围是否明确清晰。

如果合同中对不可抗力的界定比较模糊或者存在歧义,那么在适用时就可能会引发争议。

其次,要考察实际发生的事件是否与合同中列举的不可抗力事件相符。

如果实际发生的事件不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但符合不可抗力的一般特征,那么就需要根据法律的规定和公平原则来判断是否适用。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还需要注意通知义务的履行。

一般来说,当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影响到合同的履行时,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通知的内容应当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以及预计的持续时间等。

合作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适用

合作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适用

合作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适用在商业合作的领域中,合作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为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提供了明确的界定和规范。

而其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更是在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无法克服的特殊情况下,为合作双方提供了一种法律上的保护和应对机制。

那么,合作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究竟应如何适用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些情况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政策调整、法律变更等。

然而,对于具体哪些情况构成不可抗力,往往需要根据合作协议中的约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实践来确定。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一个关键的问题是通知义务。

当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可能影响其履行合作协议的义务时,应当及时通知另一方。

通知的内容应当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对履行协议的影响以及预计的持续时间等。

及时、准确的通知对于另一方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损失以及后续的责任认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如果一方未履行通知义务,可能会导致其无法主张不可抗力的免责权利。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证明责任。

主张不可抗力的一方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与无法履行协议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其已经采取了合理的措施来减轻损失。

这些证据可能包括政府发布的公告、权威机构的报告、现场照片或视频等。

如果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明,其主张可能不会得到支持。

同时,不可抗力条款中的“免责范围”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导致的无法履行部分可以免除责任,但并非所有的责任都能一概免除。

例如,如果一方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之前已经存在违约行为,那么其不能以不可抗力为由免除之前违约的责任。

此外,对于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一方未采取合理措施导致损失扩大的部分,也不能免除责任。

在判断不可抗力对合作协议的影响程度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例如,不可抗力事件的持续时间、对合作项目的关键节点和目标的影响程度、双方在协议中的约定以及行业惯例等。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在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合同的履行具有一定的保障作用。

本文将探讨不可抗力条款及其适用条件。

一、不可抗力条款的定义不可抗力条款又称"Force Majeure"条款,是指在合同中对于不可抗力情况下各方责任的规定。

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战争、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变更等因素。

二、典型的不可抗力事件不可抗力事件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战争、劳动争议、政府命令、网络故障等。

这些事件通常是突发的、无法预测的,并且不能通过当事人的努力来避免或者补救。

三、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条件1. 必要性: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不可预见的、不可避免的,并且无法通过合理努力加以克服。

2. 直接影响:不可抗力事件必须直接影响合同当事人的履行能力,而非间接影响。

3. 不可归责:不可抗力事件是指不能被任何一方当事人所控制和预见到的情况,不能由某一方当事人独自承担。

四、不可抗力条款的效力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有效的法律约定,受到国内外法律的保护并具有法律效力。

根据法律规定,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不承担对方及第三方的赔偿责任,并可以暂时或者永久中止履行合同义务。

五、不可抗力事件的应对措施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合同当事人应及时通知对方,并尽快出具相关证明文件以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及影响。

在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期间,合同当事人应共同商讨解决方案,以减少可能的损失,并尽力恢复合同履行。

六、不可抗力事件后的履行期限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期间,各当事人的合同履行期限应自动中止。

当不可抗力事件消除后,合同当事人应重新协商履行期限,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同履行。

七、免责声明与责任限制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与免责声明和责任限制相结合,合同中的这些条款将帮助当事人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免除或减轻可能的损失和责任。

结语:不可抗力条款在合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为各当事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灵活性。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与适用条件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与适用条件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与适用条件合同编号:XXXXX日期:XXXX年XX月XX日甲方:XXXX公司地址:XXXXX电话:XXXXX乙方:XXXX公司地址:XXXXX电话:XXXXX在本合同中,除以下特殊规定外,甲、乙双方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政策以及商业道德准则,并根据相互需要和自愿原则,经友好协商达成以下条款:第一条不可抗力1.1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甲、乙双方无法按时履行合同义务的,双方应免除责任,但需尽力减少损失,并及时通知对方。

1.2 不可抗力是指非甲、乙双方可以预见、控制或避免的,且对合同履行产生重大影响的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客观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地震、火灾、战争、罢工、暴动、政府行为等。

第二条通知与沟通2.1 无论是在履行本合同的过程中还是在出现不可抗力时,甲、乙双方应及时沟通、协商解决相关问题,并共同努力减少损失。

2.2 如果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一方应及时将情况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并提供该事件进展的详细信息。

通知应以挂号信、快递、传真或电子邮件等有效方式发送至以下地址:甲方地址:XXXXX乙方地址:XXXXX第三条合同的终止与修改3.1 在不可抗力因素持续存在的情况下,甲、乙双方可以协商解除合同或对合同进行修改,以适应新的情况。

双方达成一致后,应以书面形式进行确认,并签署补充协议,以便明确修改的内容和具体细节。

3.2 经过协商后,如果无法达成一致,任何一方均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条合同的其他规定4.1 甲、乙双方应在合同签订后履行各自的义务,并按约定支付相关款项。

4.2 除非经过双方书面同意,本合同不得转让或转授权。

4.3 本合同自签署之日起生效,并在双方履行完毕义务后终止。

4.4 任何一方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如违反约定,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本合同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合同上的修改、补充事项必须经过双方签字确认后方为有效。

协议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协议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协议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商业活动和各类协议中,不可抗力条款常常是一个关键的组成部分。

它的存在旨在应对那些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特殊情况,以确定在这些极端情形发生时,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如何调整。

那么,不可抗力条款究竟如何适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情况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暴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导致协议无法履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不可预见的事件都能被轻易认定为不可抗力。

例如,市场价格的波动、一般的经济困难等通常不被视为不可抗力。

在判断某个事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其中,不可预见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也就是说,在签订协议之时,按照通常的认知和经验,该事件是无法被合理预见到的。

例如,对于地处地震多发区的企业,在签订协议时就应当对可能发生地震有所预见,地震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难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不可避免性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即使当事人预见到了可能发生的事件,但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措施仍无法避免其发生,这样的事件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比如说,企业在面对即将到来的暴风雨时,虽然提前知晓但无论如何都无法阻止其对生产设施造成破坏,那么暴风雨就可能构成不可抗力。

无法克服性同样不容忽视。

即使事件发生了,如果通过合理的努力和付出能够克服其影响,从而继续履行协议,那么该事件也可能不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举个例子,如果一家企业因为交通堵塞导致货物运输延迟,但通过调整运输方式或者增加运输成本能够按时交付货物,那么交通堵塞就不太可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不可抗力条款在协议中的具体约定。

不同的协议中,不可抗力条款的内容和表述可能会有所差异。

有些条款可能会详细列举具体的不可抗力事件,而有些则可能只是进行概括性的描述。

无论哪种形式,条款都应当清晰明确,避免产生歧义。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和适用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和适用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和适用在商业活动和各类协议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旨在为合同当事人在面临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时提供一定的法律保护和责任豁免。

然而,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准确界定和适用,却并非总是清晰明了,这可能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产生争议和纠纷。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些情况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政策法规的重大变更、政府禁令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界定可能因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合同约定而有所差异。

那么,如何准确界定不可抗力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

其一,不可预见性是关键因素之一。

也就是说,在签订协议时,当事人无法合理地预见到该事件的发生。

例如,一场突如其来的罕见飓风,如果在当地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强度和频率的情况,那么就可能被认定为不可预见的事件。

其二,不可避免性也是重要的考量点。

即使当事人预见到了某种情况可能发生,但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措施仍无法避免其发生,那么这种情况也可能属于不可抗力。

其三,不可克服性意味着即使当事人采取了所有可能的措施,仍然无法消除该事件带来的影响,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在实际的协议中,不可抗力条款的表述通常会包括对不可抗力事件的具体列举,以及对其后果和责任的约定。

然而,仅仅列举一些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是不够的,还需要明确规定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例如通知义务、减轻损失的义务等。

接下来,我们谈谈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

当一方主张不可抗力作为免责事由时,需要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

这意味着他们必须提供充分的证据证明所发生的事件符合不可抗力的定义,并且该事件直接导致了他们无法履行合同义务。

例如,如果一家企业因为地震导致工厂损毁而无法按时交付货物,那么它需要提供有关地震发生的权威报告、工厂受损的评估报告等证据,以证明地震确实是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的,并且直接导致了无法按时交付货物。

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

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

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协议书甲方:(公司/个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邮箱:乙方:(公司/个人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传真:邮箱:鉴于甲方与乙方根据合作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就不可抗力的定义和适用事项达成以下协议,特订立本协议:第一条定义1.1 不可抗力:指在协议履行过程中,由于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使得一方无法履行其在协议中约定的义务,且该情况对于该方来说是无法合理控制的,包括但不限于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法律法规变更、网络故障等。

1.2 不可抗力事故:指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一方或双方无法履行其在协议中约定的义务的情况。

第二条适用条件2.1 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受影响的一方应立即通知对方,并提供相应证明材料。

双方应合理协商应对措施,并在合理的时间内予以决策。

2.2 双方同意,在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期间,受影响的一方暂时停止履行受影响的义务,不会因此承担违约责任。

2.3 受影响的一方应尽力避免、减少不可抗力事件的影响,并在不可抗力事件解除后,尽快恢复履行相关义务。

第三条协议的解除与修订3.1 当不可抗力事件持续时间超过协议约定的一定期限(注明具体期限),双方有权在书面通知对方后解除协议。

3.2 不存在书面通知解除协议的情况下,双方同意视为协议暂时中止,不解除。

3.3 当不可抗力事件解除后,双方应通知对方并协商协议的继续履行或修订事宜。

第四条违约和争议解决4.1 任何一方未能履行本协议约定的义务,且该未能履行无法归因于不可抗力事件,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因此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4.2 双方同意本协议的签订、履行和解释均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如双方就协议内容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应提交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解决。

第五条其他5.1 本协议自双方盖章或签字之日起生效,并与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5.2 本协议正本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重要的法律约定,旨在为合同当事人在面临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时,提供一种责任豁免或合同变更的依据。

然而,对于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其适用并非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需要结合具体的合同情境和法律规定进行准确的理解和运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战争、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如大规模的罢工、骚乱)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法律法规和合同范本对于不可抗力的定义和范围可能会有所差异。

那么,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会包含哪些内容呢?常见的有对不可抗力事件的列举、通知义务、减损义务以及对合同履行的影响等方面的规定。

例如,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一方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通知另一方,并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双方应当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损失的扩大。

然而,在实际适用时,会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证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及其与合同不能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就要求当事人能够提供充分、有效的证据,如政府发布的公告、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现场照片等。

如果证据不足或不充分,可能会导致不可抗力主张不被认可。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通知义务的履行。

通知的时间、方式和内容都需要符合合同的约定和法律的要求。

如果通知不及时或通知内容不完整,可能会影响到当事人的权利主张。

此外,对于不可抗力条款中约定的“合理措施”的理解和判断也是一个难点。

什么是合理的减损措施?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包括当时的条件、可能采取的手段以及成本效益等因素。

在适用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时,还需要考虑合同的性质和目的。

有些合同对于履行的时间和方式要求非常严格,即使发生不可抗力事件,也可能难以完全免除责任。

例如,在一些长期供应合同中,如果一方因为不可抗力导致短暂的供应中断,可能需要在不可抗力事件结束后尽快恢复供应,否则仍可能承担违约责任。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进行界定和适用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进行界定和适用

协议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进行界定和适用在商业活动和各类协议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为协议双方提供一定的法律保护和风险分担机制。

然而,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界定和适用,却并非一目了然,需要我们仔细探讨和明确。

首先,我们来理解一下什么是不可抗力。

通俗地说,不可抗力是指那些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些情况超出了当事人的控制范围,且不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颁布新的法律法规、实施行政管制等。

那么,如何界定不可抗力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来考虑。

一方面,不可抗力事件必须具有不可预见性。

也就是说,在签订协议时,当事人无法合理地预见到该事件的发生。

如果某一事件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以被预见到的,那么它就不能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另一方面,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不可避免和无法克服的。

即使当事人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也无法阻止该事件的发生或者避免其造成的影响。

在实际操作中,对于不可抗力的界定还需要考虑具体的行业特点和交易背景。

不同的行业和交易可能对不可抗力的认定标准有所不同。

例如,在航运业中,恶劣天气可能被视为常见的风险,而在某些特定的高科技行业,技术的快速变革可能被视为一种潜在的不可抗力因素。

接下来,我们探讨一下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条件。

当发生了被认定为不可抗力的事件时,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可以自动免除全部责任。

首先,当事人必须及时通知对方。

及时通知的目的是让对方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损失。

如果未能及时通知,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承担额外的责任。

其次,当事人需要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以证明所发生的事件确实属于不可抗力。

这些证明材料可能包括政府发布的公告、权威机构的检测报告、新闻报道等。

最后,当事人需要尽最大努力减轻不可抗力事件所造成的损失。

如果当事人在能够采取措施减轻损失的情况下而未采取,对于扩大的损失部分,可能需要承担责任。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更加合理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更加合理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应如何界定更加合理在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旨在为合同当事人在面临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时,提供一种法律上的救济和责任的豁免。

然而,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界定,却并非是一件简单明了的事情,存在着诸多需要深入探讨和明确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事件。

一般来说,常见的不可抗力事件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政策的重大调整、法律法规的重大变化等。

但这些只是一些常见的类别,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多样。

在界定不可抗力事件时,不可预见是一个关键的因素。

这意味着事件的发生是在合同签订之时,当事人基于当时所掌握的信息和经验,无法合理地预见到的。

例如,对于一些地区来说,台风可能是季节性的常见现象,但如果在非台风季节出现了超强台风,且其强度和影响超出了以往的经验和预测,那么就可能符合不可预见的标准。

无法避免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点。

即使当事人预见到了某种可能性,但采取了一切合理的措施仍无法阻止事件的发生,那么这种情况也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比如,面对突发的疫情,尽管企业可能提前采取了一定的防疫措施,但由于疫情的大规模爆发和传播是无法完全阻止的,因此可以被视为无法避免的事件。

无法克服则强调了事件发生后,当事人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仍然无法消除其影响或履行合同义务。

以地震为例,地震发生后导致工厂倒塌、生产设备损坏,即使企业迅速采取了修复和重建措施,但在短期内仍无法恢复正常生产,从而无法按时交付产品,这就属于无法克服的情况。

然而,仅仅明确哪些事件可以被认定为不可抗力是不够的,还需要考虑不可抗力事件与合同无法履行之间的因果关系。

也就是说,合同的无法履行必须是由不可抗力事件直接导致的,而不是其他因素。

如果合同无法履行还有其他原因,如当事人自身的管理不善、违约行为等,那么就不能单纯地将责任归咎于不可抗力。

不可抗力的认定和处理

不可抗力的认定和处理

解除合同的条件: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不可抗力的因:洪水、暴风、干旱、暴风雪、地震等人类无法控制的自然界力量所引起的灾害
社会原因:战争、罢工、政府禁止有关商品进出口等
注意:上面两种情况所引起的事件不一定都属于不可抗力,并且不可抗力还可以通过合同订立
不可抗力的认定和处理
不可抗力的处理
1
不可抗力的处理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不可抗力的处理
2024/5/14
8
变更合同的条件:只有在不可抗力致使合同约定的全部义务或者部分义务不能履行的情况下,才允许当事人变更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生不可抗力的情况下,可以由当事人一方或双方享有变更合同的权利
不可抗力的认定和处理
20xx
-
不可抗力的处理
01
目录
Content
不可抗力的认定和处理
我国法律认为,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一般都认为构成不可抗力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事件是在有关合同成立以后发生的
(2):不是由于任何一方当事人的故意或过失所造成的
(3):如果不可抗力情况对双方的影响较大,但合同中仍有其他条款可以适用,可以考虑修改合同条款
在此情况下,不仅产生法定解除权问题,而且产生法定的变更权

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服务行业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对于保障服务提供者和接受者的权益起着关键作用。

然而,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往往存在着诸多的困惑和争议。

那么,究竟如何正确适用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这些情况通常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以及政府行为,如政策调整、法律变更等。

在服务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的存在旨在当不可预见的、超出双方控制的事件发生时,合理地分配风险和责任。

然而,要适用这一条款,并非简单地宣称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即可。

一方面,不可抗力事件必须是真实发生的,且对服务的履行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

例如,在一项物流服务合同中,如果发生了地震导致道路损毁,货物无法按时运输,这就可能构成不可抗力。

但如果仅仅是因为运输公司自身的管理不善导致货物延误,而试图以不可抗力来推脱责任,那是不被认可的。

另一方面,服务提供方有义务及时通知服务接受方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通知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进行,并且应当包含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预计的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等信息。

如果未能及时通知,服务提供方可能会被认为放弃了以不可抗力作为免责的权利。

同时,服务提供方还需要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减轻损失。

比如,在旅游服务中,由于突发的恶劣天气导致部分景点无法游览,旅行社应当及时调整行程安排,为游客提供替代的活动或者服务,以降低游客的损失。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对于不可抗力条款的适用也存在一些争议和难点。

例如,如何判断某个事件是否属于“不能预见”?这需要结合当时的社会普遍认知和行业的专业知识。

对于一些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台风,在某些地区可能被认为是可以预见的,但对于一些罕见的气象现象,可能就属于不能预见。

另外,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不能避免和不能克服”的判断也并非绝对。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商业活动和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个常见且重要的组成部分。

不可抗力通常指的是那些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战争、政府行为等。

然而,对于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却并非是一个简单明了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范本中不可抗力条款的定义和范围。

不同的范本可能对不可抗力有着不同的界定。

有些可能将其限定在特定的几种情况,如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战争、暴乱等社会动荡;而有些则可能给出较为宽泛的定义,涵盖了一切超出当事人控制且不可预见、不可避免和不可克服的事件。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关键的一点是要判断所发生的事件是否符合条款中所规定的不可抗力的特征。

这就需要对事件的发生原因、发展过程以及对合同履行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

以自然灾害为例,如果一场暴雨导致了交通瘫痪,从而使货物无法按时运输,那么我们需要考察这场暴雨的强度、持续时间以及当地的气象预报情况。

如果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当地的气候条件,这种程度的暴雨是可以合理预见的,那么它可能就不被认定为不可抗力。

另外,及时性通知也是不可抗力条款适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当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可能影响合同履行时,应及时向对方发出通知。

通知的内容通常应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预计的持续时间以及对合同履行的可能影响。

及时通知能够让对方有机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损失的扩大。

如果未能及时通知,可能会导致该方承担原本可以避免的损失。

不可抗力条款还会涉及到举证责任的问题。

主张不可抗力的一方通常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来证明所发生的事件属于不可抗力,并且该事件确实导致了合同无法履行或者履行困难。

这些证据可以包括政府发布的公告、气象部门的报告、权威媒体的报道等。

如果无法提供有力的证据,其主张可能难以得到支持。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还需要考虑合同的具体约定。

有些合同可能会对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方式做出特别的规定,比如延长履行期限、调整合同价格或者解除合同等。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合理适用

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合理适用

技术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关键信息项1、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政府行为,如政策变更、禁令等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2、通知义务和时间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合理时间内通知另一方通知的方式和内容要求3、证明文件提供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的形式和来源4、责任免除范围明确哪些责任可以因不可抗力而免除免除责任的时间限制5、减轻损失的义务双方应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未履行减轻损失义务的后果6、协商和解决方案双方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协商解决可能的解决方案和途径11 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111 本协议所指的不可抗力事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111 自然灾害,如强烈地震、大规模洪水、超强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其强度和影响超出了正常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1112 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不论是否宣战)、武装冲突、恐怖袭击、大规模罢工、社会动乱、骚乱以及其他类似的社会动荡情况。

1113 政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颁布的新法律、法规、政策的变更,政府禁令、行政命令的实施,以及政府的征收、征用等行为。

1114 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例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等。

12 通知义务和时间121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受其影响的一方应在合理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合理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原则上不应超过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X个工作日。

122 通知应包含以下内容:1221 不可抗力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预计的持续时间。

1222 对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估,包括已经造成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

1223 为减轻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预计效果。

13 证明文件131 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通知另一方的同时,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文件。

132 证明文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1321 政府部门发布的公告、命令、通知等官方文件。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在各类合同中,不可抗力条款是一项重要的约定,旨在为合同双方在遭遇不可预见、不可避免且不可克服的客观情况时提供法律保障和责任分配的依据。

然而,对于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却是一个复杂且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不可抗力。

一般来说,不可抗力是指无法预见、无法避免、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如自然灾害(地震、洪水、台风等)、战争、政府行为、社会异常事件(如大规模罢工、传染病流行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具体的事件是否构成不可抗力,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具体的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范本中的不可抗力条款通常会对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围进行列举。

但这些列举往往是一般性的,可能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情况。

因此,在实际适用时,不能仅仅局限于范本中列举的事件,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比如,在某些特殊行业的合同中,可能会将原材料供应短缺、技术故障等特定情况也纳入不可抗力的范畴。

那么,当发生可能构成不可抗力的事件时,如何判断其是否真正适用不可抗力条款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一方面,要审查事件的不可预见性。

也就是说,在合同签订之时,合同双方是否能够合理地预见到该事件的发生。

如果根据当时的情况和一般人的认知水平,该事件应当能够被预见,那么就可能不构成不可抗力。

另一方面,事件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克服性也是关键因素。

不可避免意味着即使采取了合理的预防措施,也无法阻止事件的发生;不可克服则是指在事件发生后,即使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无法消除其对合同履行的影响。

在适用不可抗力条款时,通知义务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一方认为发生了不可抗力事件并可能影响合同履行,应当及时通知对方。

通知的内容应当包括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预计对合同履行的影响以及己方采取的应对措施等。

通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对于双方后续的权利义务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未及时通知,可能会导致无法主张不可抗力免责的后果。

此外,不可抗力条款还可能涉及到证明责任的问题。

技术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技术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

技术服务中的不可抗力条款如何适用关键信息项1、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等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罢工、骚乱等政府行为,如政策变更、禁令等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2、通知义务和时间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合理时间内通知另一方通知的方式和内容要求3、证明文件提供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材料证明材料的形式和来源4、责任免除范围明确哪些责任可以因不可抗力而免除免除责任的时间限制5、减轻损失的义务双方应采取合理措施减轻损失未履行减轻损失义务的后果6、协商和解决方案双方应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协商解决可能的解决方案和途径11 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111 本协议所指的不可抗力事件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形:1111 自然灾害,如强烈地震、大规模洪水、超强飓风、火山爆发等自然现象,其强度和影响超出了正常的预测和防范能力。

1112 社会异常事件,如战争(不论是否宣战)、武装冲突、恐怖袭击、大规模罢工、社会动乱、骚乱以及其他类似的社会动荡情况。

1113 政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颁布的新法律、法规、政策的变更,政府禁令、行政命令的实施,以及政府的征收、征用等行为。

1114 其他无法预见、无法避免且无法克服的客观情况,例如重大传染病疫情的爆发、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等。

12 通知义务和时间121 一旦发生不可抗力事件,受其影响的一方应在合理的时间内,以书面形式通知另一方。

合理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但原则上不应超过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的X个工作日。

122 通知应包含以下内容:1221 不可抗力事件的详细描述,包括事件的性质、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预计的持续时间。

1222 对履行本协议所产生的影响的评估,包括已经造成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后续影响。

1223 为减轻不可抗力事件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和预计效果。

13 证明文件131 受不可抗力影响的一方应在通知另一方的同时,提供有关不可抗力事件的证明文件。

132 证明文件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形式:1321 政府部门发布的公告、命令、通知等官方文件。

如何制定合理的条款以应对不可抗力事件

如何制定合理的条款以应对不可抗力事件

如何制定合理的条款以应对不可抗力事件在商业合同中,一般都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条款,以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

其中,不可抗力事件是一种可能带来不可预测的影响的因素。

不可抗力事件指的是在合同签订后,由于不可预见且无法控制的原因发生的事件,例如自然灾害、政府行为或是战争等。

在制定合理的条款以应对不可抗力事件方面,以下几点是需要考虑的要素:1.明确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首先,需要在合同中明确不可抗力事件的定义。

这有助于双方对于不可抗力事件达成共识,并减少因事件发生后的争议和纠纷。

可以将不可抗力事件定义为无法预见、无法避免并且无法克服的外部因素。

2.列举可能的不可抗力事件紧接着,应该列举可能会引起不可抗力事件的因素。

这些因素可以包括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飓风,政府政策变化、法律改变、恐怖袭击以及战争等。

通过列举可能的不可抗力事件,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应对其造成的影响。

3.界定不可抗力事件所带来的责任在合同中,需要明确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的责任。

一般情况下,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可暂时或永久解除其在合同中的责任。

但是,合同中应该明确在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各方应如何进行通知、合理安排和补救等事项。

4.合理的解决方案当不可抗力事件发生时,各方需要共同探讨并制定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些解决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以平衡各方的利益。

例如,在临时无法履行合同的情况下,可以协商延期履行、修改合同条件或是寻找其他替代方案。

5.履行合同恢复后的安排一旦不可抗力事件解决,合同各方需要重新履行合同,并恢复正常经营活动。

在合同中应明确各方恢复履行合同的一般要求和时间安排。

综上所述,制定合理的条款以应对不可抗力事件是商业合同中的重要一环。

明确事件的定义,列举可能的因素,界定各方责任,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以及履行合同恢复后的安排,是制定合适条款的关键。

只有在合同中充分考虑不可抗力事件,双方才能在其发生时保护自身权益,并以最佳方式继续合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适用不可抗力规则
一、案情简介
2018年8月31日,原告纸箱厂和被告啤酒厂签订《废旧物资买卖合同》,约定自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8月31日,纸箱厂负责回收啤酒厂纸箱,同时向啤酒厂交纳保证金30万元。

同时约定,如果一方因地震、战争、政府禁令等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导致不能履行或迟延履行本协议规定的任何义务,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可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

纸箱厂向啤酒厂交纳30万元保证金,双方依约履行上述合同。

纸箱厂为了更好的履行合同,在C市租赁了厂房成立废品收购回收站。

同年5月,C市开展废品收购(加工)站点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废品收购(加工)站点于当年9月9日前自行搬离,逾期不搬离的,一律拆除。

C市站点未按规定时间搬离,被拆除。

2018年11月14日,纸箱厂向啤酒厂发出《不可抗力服务解约联络函》,申请解约。

但啤酒厂不同意,要求继续履行合同。

之后,废旧纸箱大量堆积,啤酒厂另找其他公司回收废旧纸箱,损失达213.6万元。

纸箱厂起诉至法院,要求啤酒厂适用不可抗力规则解除合同,返还30万元保证金。

二、裁判结果
本案中,原告主张其依据不可抗力要求解除合同退还保证金,前提是其应证明履行合同时发生不可抗力客观情形。

根据法律规定,主张不可抗力应同时符合“三不”原则,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不能克服。

首先,主观要件之不能预见,即合同当事人对于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必须根本无法预见。

如果能预见,或应该能够预见,则不构成不可抗力。

本案中,案涉合同签订于2018年8月31日,而原告城管局执法人员于2018年5月就对原告的回收站点进行督查,后于2018年8月中旬已向原告明确告知其回收站点须停业取缔。

原告在预见政府部门将对其回收点进行停业取缔的情况下,仍与被告签订案涉《废旧物资买卖合同》,不符合不可抗力的不能预见原则。

其次,客观要件之不能避免、不能克服,即使出现了不可预见的客观情形,如果造成的后果是可以避免的、可以克服的,那么也不构成不可抗力。

本案中,原、被告双方签订的合同并未约定以原告在C市回收站点为履约前提;再者执法部门发出取缔行为时,原告在杭州、上海均有营业站点,其在一段时间内也采取过转移回收物的方法进行应对,仅是因为运费成本高,被告补贴运费达不到要求,以及市场价格大幅下跌要求被告降低单价未果,此后才向被告提出不可抗力终止履行通知。

而市场价格的下跌,是商业风险的范畴,并不是不可抗力考量的因素。

同时,被告提供的证据也显示,原告停止履约后,被告与其他公司发生案涉废品的买卖往来,只是价格存在差异,表明案涉货物买卖行为在原告所称的政府行为下能够履行。

再者,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文件及方案,仅取缔的是非法废品收购(加工)站点,如符合条件的废品收购(加工)站点可以引导进入废品集中堆放场,表明原告如符合条件,可以进入废品集中堆放场,具有相应的场地应对,不至于无法履行合同;如属于非法废品站点,也是原告自身原因所致,与政府行为无关联。

因此,综合上述事实,原告提供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其存在不可抗力的免责情形,原告据此主张解除合同,没有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根据双方合同约定,案涉履约保证金返还的条件为原告全面履行合同、无未完结合同纠纷,被告有权从保证金中扣除乙方因违约应承担的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金额,且违约责任中约定五次不能达到被告管理要求的情况,即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

同时,本案中,被告辩解根据合同约定原告违约,不应退还保证金,且因原告违约,被告造成213.6万元的损失。

而根据被告提供的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期间的废品销售吨数以及前后合同单价的差额,两者之间的乘积已远远不止30万元;原告单方不履行合同义务行为,属于远比合同约定的不退还履约保证金情形更为严重的违约情形。

结合上述事实,原告主张要求返还保证金30万元,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不予支持。

最终,法院驳回原告A公司的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三、评析说理
1、不可抗力规则解读
不可抗力规则是指法律为确定不可抗力的范围,针对不可抗力事项作出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民事义务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第五百六十三条规定,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第五百九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

当事人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的,不免除其违约责任。

这就是我国民事立法确定的不可抗力规则。

关于对不可抗力规则的解读,学术界有三种观点,即主观说、客观说和折中说。

主观说认为当事人主观上已尽最大的注意,但仍不能防止阻碍合同义务履行的事件发生,那么已发生的事件便属于不可抗力。

客观说认为不可抗力的存在与否,应当与当事人有无过错的问题完全分离,应当纯粹从客观方面来分析。

折中说认为不可抗力既要考虑当事人的主观因素,即当事人是否尽到了应有的注意,又要强调客观方面,即是否属于当事人以外的原因发生的异常事故。

本案裁判中采用的即是折中说的观点,政府行为并不必然属于不可抗力,要综合当事人主观因素考量,C市虽发文取缔非法废品收购(加工)站点,但是该政府行为并不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A公司与B公司签订的是《废旧物资买卖合同》,并不以设立收购(加工)站点为合同履行必要条件,A公司可以通过转运等方式实现合同目的。

另外,在A公司签订合同前,C市城管部门已告知文件精神并送达书面《通知书》,在主观上是可预见签订合同的风
险的。

综合主、客观两方面,该案中都不存在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情形。

2、不可抗力规则与不可抗力条款
不可抗力规则是依据法律规定产生,不可抗力条款是依据当事人就特定交易中不可抗力适用范围及适用不可抗力产生法律后果等的约定,是属于合同条款。

一般而言,就不可抗力条款约定,存在重申不可抗力规则、扩张不可抗力适用范围、限缩不可抗力适用范围及排除不可抗力规则四种。

在本案中,合同双方约定的不可抗力条款即是对不可抗力规则的重申解释,应认定该条款是有效的。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下不可抗力规则的适用
新冠疫情及疫情防控措施是否属于不可抗力呢 2020年2月1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就疫情防控有关法律问题答记者问时指出:当前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对于因此不能履行合同的当事人来说,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不可抗力。

如何适用不可抗力规则审理涉新冠疫情案件呢
(1)诉讼时效。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不能行使请求权,权利人依据主张诉讼时效中止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举证责任。

当事人主张适用不可抗力部分或者全部免责的,应当就不可抗力直接导致民事义务部分或者全部不能履行的事实承担举证责任。

(3)法律后果。

首先,合同不能履行的,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直接导致合同不能履行的,依法适用不可抗力的规定,根据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的影响程度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

其次,合同履行困难的,疫情或者疫情防控措施仅导致合同履行困难的,当事人可以重新协商;能够继续履行的,积极引导当事人继续履行。

当事人以合同履行困难为由请求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其请求变更合同履行期限、履行方式、价款数额等的,应当结合案件实际情况而定。

4、不可抗力与情势变更制度的适用
情势变更制度最早规定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中,其第二十六条规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观情况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一方当事人明显不公平或者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当事人请求人民法院变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公平原则,并结合案件的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变更或者解除。

从该规定我们可以看出,合同法司法解释二中的情势变更原则是排除了不可抗力适用情势变更制度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修订中,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的规定作出了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三条规定,合同成立后,合同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无法预见的、不属于商业风险的重大变化,继续履行合同对于当事人一方明显不公平的,受不利影响的当事人可以与对
方重新协商;在合理期限内协商不成的,当事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解除合同。

认可了因不可抗力造成合同显失公平的,适用情势变更的规定。

在民商事审判中,要特别注意区分的就是不可抗力与商业风险。

在本案中,双方在签订《废旧物资买卖合同》时,虽然不能预见政府会于2018年出台关闭取缔非法废品收购(加工)站点的文件,但是政府行为并没有直接取缔废旧物资买卖的行为,并不直接导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

至于在政府发文后,增加了转运成本或者设立合法废品收购(加工)站点成本,都属于商业风险范畴。

在市场经济下,商业风险无处不在,如何有效规避商业风险正是不同市场主体优胜劣汰的途径之一,在民商事审判中,正确区分商业风险与不可抗力,才能更好地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秩序稳定及经济长远发展。

(非正式文本,仅供参考。

若下载后打开异常,可用记事本打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