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到人生边上》摘抄
——人生边上的感悟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
书的封底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我想这也正是这本书讨论的两大主题,一是人生的价值,二是关于灵魂的去向。人生的价值是人活着的意义,而灵魂的去留却又是人死后的命题,一生一死,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关联呢?我带着疑问翻开了这本书,开始进入杨绛先生所感悟的人生世界。
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在那一面?
我最初认为灵魂当然在灵的一面。可是仔细思考之后,很惊讶地发现,灵魂原来在肉的一面。
每个人具有一个附有灵魂的肉体。灵魂附上肉体,结合为一,和肉体一同感受,一同有欲念,一同享受,一同放纵。
我们得承认灵魂和肉体难舍难分的一体。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和肉体是一伙,自称为“我”。灵性良心是斗争的对方,是“我”的敌对面。
灵魂虽然带上一个“灵”字,并不灵,只是一条人命罢了。在灵与肉的斗争中,灵魂显然是在肉体一面的。这又是肯定的。
作者一开始讨论的是人的问题,在作者看来人生的价值取决于灵对肉的支配。可是作者提出“灵”指的是人的灵性良心,而非是通常所指的人的灵魂。在这里,我开始同样一直认为所谓灵与肉的斗争,不就应该是肉
体与灵魂的斗争吗?可是在摘抄到杨绛先生的这段话时,我又觉得似乎很有道理,因为肉体是没有思想的,而人的欲望很显然是一种情感,所以以这点来看,确实应该是人类的灵性良知与灵魂和肉体组成的“我”作斗争。而“灵”既不存在于肉体也不存在于灵魂,也足可看见人的与众不同,也许正是大自然赋予了人“灵”,才使人成为了万物之灵吧。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负你。你稍有才貌品德,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保护自己,就不得不时刻防御。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护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得先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处吃亏。
而当今之世,人性中的灵性良知迷蒙在烟雨云雾间。头脑得智力愈强,愈会自欺欺人。信仰和迷信划上了等号。聪明的年轻一代,只图消费享受,而曾为灵性良心奋斗的人,看到自己的无能为力而灰心绝望,觉得人生只是一场无可奈何的空虚。
读到这一段我看见的是这样一个老人在发出无奈的悲叹。联系现实社会,确实人有时候会迷茫,老实人就是受欺辱,花言巧语的人却一步步越爬越高,有时想说些什么却发现自己的语言如此苍白无力。这时候杨絳先生又提到一个“信仰”的问题,在我看来,作者是有信仰的,并非是迷信,而是拥有坚定不移的一份信念。孔子之语“祭神如神在”,如果有一个人能一直秉持着一颗时时存有敬畏的心,那么说他有信仰也未必不可以。
我只是愚昧而又渺小的人,不能探索来世的事。我只求知道,人在这世界上,生活了一辈子,还能有什么价值。
天地生人,人为万物之灵。神明的大自然,着重的该是人,不是物;不是人类创造的文明,而是创造文明的人。只有人类能懂得修炼自己,要求自身完善。这应该是人生的目的吧!
聪明的年轻朋友们,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至多只能留下些名气。那么,默默奉献的老实人,以及所有死后没有留下名气的人,活了一辈子,就是没有价值的了?有名的只是绝少数;无名的倒是大多数呢。无怪活着的人一心要争求身后之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辛辛苦苦、忙忙碌碌,只为没有求名,没有成名,只成了毫无价值的人!这种价值观,太不合理了吧!
在这里杨绛先生指出了人的价值在于修炼自己,完善自身。而之前提到的信仰也在这里有所体现,作者看来是由于现在那些所谓的“聪明的年轻朋友”只坚信人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才会如此注重名气、物质,这样反而缺失了一种所谓的信仰,缺少了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价值。其实杨绛先生是十分敏锐的,即使对于“真、善、美”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她能去思索,去探研,来唤醒现在大多数人的麻木心理。
读完《走到人身边上》我明白了很多东西,却也又多了不少不明白的东西,也许有些需要我用一辈子来思考。但是,我想这也正是哲学诞生的价值吧——启发人去思考些什么、人这一生总共不能连自己的价值是什么?该怎么活?都不曾想过吧。抚摸着书页,我不由觉得这是一本一直能读下去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