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 标准
![机制砂 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d0e7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42.png)
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是一种用于控制油井压力和稳定油井壁,以便于石油开采的专用砂石。
机制砂通常具有特定的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和耐高温、耐压强度。
以下是机制砂的一些常见标准:
1. 颗粒大小:机制砂的颗粒大小通常在20目(0.84mm)到140目(0.105mm)之间。
具体的颗粒大小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定制。
2. 颗粒形状:机制砂的颗粒形状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圆滑度和均匀度,以确保沉积在油井壁上时能够填充空隙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3. 耐高温性:机制砂需要具备较高的耐高温性,以适应油井开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高温环境。
4. 耐压强度:机制砂需要具备较高的耐压强度,以保证在油井压力增大时不会破碎或变形,确保油井壁的稳定。
5. 其它要求:根据具体的使用需求,机制砂可能还需要符合其它特定的标准,如化学稳定性、水洗性和硬度等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机制砂的标准可能会根据地区、国家或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所以上述标准仅为一般参考。
对于具体的机
制砂产品,可以参考相关的行业标准或咨询供应商以了解更详细的信息。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标准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2addc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9.png)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标准
机制砂的压碎指标标准通常包括颗粒分布、抗压强度、含水量、磨损率等方面。
颗粒分布指标包括粒径分布、均匀系数和偏度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砂子的颗粒大小和分布情况。
抗压强度是指砂子在
受力作用下的承载能力,通常以抗压强度指标来评价。
含水量是指
砂子中所含水分的比例,对于一些工程应用来说,含水量是一个重
要的指标。
磨损率指标则反映了砂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情况,这
对于耐磨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尤为重要。
这些指标标准通常由相关行
业标准或规范来规定,以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使用性能。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be03f4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0f.png)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的应用技术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砂粒形状:砂粒应具备均匀的颗粒形状,无过于尖角和刚性等不合理形状。
常见的砂粒形状包括圆形、多角形和复合形状等。
2. 砂粒大小:砂粒的粒径应符合特定的要求,一般根据混凝土的施工要求选择合适的级配。
砂粒大小的范围通常在0.15mm
至4.75mm之间。
3. 砂粒含水率:砂粒的含水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通常要求砂粒的含水率不超过5%。
4. 粘胶土含量:砂粒中的粘胶土含量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和变形。
通常要求粘胶土含量不超过3%。
5. 砂质:砂粒的砂质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或地方标准,以确保砂粒的质量和稳定性。
6. 耐久性:砂粒应具备一定的耐久性,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其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稳定性。
7. 销售和运输:混凝土机制砂的销售和运输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总的来说,混凝土机制砂的应用技术标准主要涵盖砂粒形状、
大小、含水率、粘胶土含量、砂质、耐久性等方面,以及销售和运输等环节的要求。
这些标准的制定旨在保证砂粒的质量和稳定性,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性能。
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3240b0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e.png)
机制砂标准
机制砂标准是指在生产和使用机制砂时,所必须符合的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粒度分布:机制砂的粒度分布应符合国家规定或合同要求,一般要求具有一定的粗细颗粒组成,能够满足不同用途的需要。
2. 清洁度要求:机制砂应该没有有害物质和杂质,以便生产出高品质的混凝土。
3. 吸水率:机制砂的吸水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4. 硬度和耐磨性:机制砂的硬度和耐磨性也是重要的指标,可影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5. 化学成分:机制砂应该符合相关的化学成分标准,以确保混凝土的化学稳定性和耐久性。
总之,机制砂标准是为了保证生产和使用机制砂的安全和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品质和使用寿命。
机制砂质量标准
![机制砂质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c932c8fdf12d2af90342e6c5.png)
Ⅲ区
0 10~0 15~0 25~0 40~16 85~55 100~75
对表1的补充说明: (1)当采用机制砂的颗粒级配不符合表1的要求 时,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经试验证明能确保工程 质量的前提下,经监理和指挥部认可后方允许使用。 (2)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当采用Ⅰ 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以满 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 (3)对于泵送混凝土用砂,宜选用中砂。
机制砂母岩强度首先应由生产单位提供,火成岩不 宜小于100MPa,变质岩不宜小于80MPa, 水成岩不宜小 于60MPa。对配制C60及以上混凝土的机制砂,其母岩抗 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不宜小于1.2。
5.6 表观密度、堆积密度、空隙率
机制砂的表观密度、 堆积密度、空隙率应 符合如下规定: 表观密度大于2500 kg/m3、松 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 kg/m3、空隙率小于47%。
5.7 磨光值
路面和桥面混凝土所用机制砂,还应检验 砂浆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 性较差的泥岩、页岩、板岩等水成岩类母岩品 种生产机制砂。
5.8 碱集料反应
对重要结构部位及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混凝土工 程,应采用砂浆棒快速法或砂浆长度法进行集料的碱 活性检验。经碱集料反应试验后,由机制砂制备的试 件无裂缝、酥裂、胶体外溢等现象,在规定试验龄期 的膨胀率小于0.1%,判定为无潜在碱活性危害。反之 ,判定为有潜在碱活性危害。经上述检验判断为有潜 在碱活性危害时, 应 控 制 混 凝 土中的碱含量在3 以内。对重大工程,还需进行专门的试验论证,确认 能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时,方能使用。
(2)石料场确定后,应人工或机械清除表 面覆盖土层或软弱风化层,使岩层裸露。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范围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2bbd492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fe.png)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范围
机制砂的含泥量标准范围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机制砂的含泥量通常在5%以下,但具体的标准范
围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机制砂含泥量标准范围:
1. 建筑用砂:在建筑领域中,机制砂的含泥量标准通常要求在2%以下,以确保砂的质量和性能能够满足建筑工程的要求。
2. 水泥混凝土用砂:机制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应用要求相对严格,通常要求含泥量在1%以下。
这是因为泥含量较高会影响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 其他特殊应用:在一些特殊的应用中,机制砂的含泥量标准范围可能会有所扩大。
例如,某些土工工程中,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要求可能在5%以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标准范围只是一般性的参考,具体的含泥量标准还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要求、规范和标准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和调整。
机制砂产品标准
![机制砂产品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75f0c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4a.png)
机制砂产品标准
机制砂是指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矿山尾矿或者工业废渣颗粒。
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俗称人工砂。
机制砂的产品标准有:
1.机制砂要符合国家建设标准,机制砂的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10%。
对于有
抗渗、抗冻、抗腐蚀、耐磨或其他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3.0%和1.0%,坚固性指标不应大于8%。
高强混凝土用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分别不应大于2.0%和0.5%。
机制砂应按石粉的亚甲蓝值指标和石粉的流动比指标控制石粉含量。
2.混凝土结构用海砂必须经过净化处理。
3.钢筋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含量不应大于0.03%,预应力混凝土用砂的氯离子
含量不应大于0.01%。
机制砂加工工艺有以下几种:
1.锤式破碎机制砂工艺。
物料由原料仓经给料机、胶带输送机送入锤式破碎
机,经破碎后送入筛分机分级,大于5mm的石料全部返回转料仓进行闭路循环,小于5mm的石料进入成品砂仓。
2.棒磨机制砂工艺。
物料由棒磨机给料部的进料中空轴进入筒体内,电动机
带动装有钢棒的筒体旋转,物料受到钢棒的撞击以及钢棒与筒体衬板间的粉磨之后从排料中空轴流出进入洗砂机洗砂、选砂。
3.立轴冲击式破碎机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艺。
立轴破与棒磨机联合制砂工
艺,以及两级立轴破(高、低速)联合制砂工艺等。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60910a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7.png)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的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标准与规范制定,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机制砂检测报告中的标准要求:
1. 机制砂的物理性质检测:包括颗粒分布、比重、孔隙度等参数的测定。
2. 机制砂的化学成分检测:包括主要元素和杂质元素的含量测定。
3. 机制砂的抗压强度检测:包括抗压强度的测定和力学性能评价。
4. 机制砂的矿石学检测:包括颗粒形状、颗粒组成和微观结构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
5. 机制砂的水化性能检测:包括与水的反应性、水化产物特性和水化龄期等方面的测试。
6. 机制砂的筛分检测:包括使用筛分仪进行颗粒分级和筛分效率的测定。
7. 其他可能的检测项:如磨损性能、抗冻性能、渗透性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可能会因不同国家、地区或行业而有所不同。
因此,建议根据当地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进行检测和报告编制。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
![机制砂检测报告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0f389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65.png)
机制砂检测报告的标准包括以下部分:
1. 外观检验:机制砂应干净、无泥巴和杂物,粗细均匀,没有石粉,含泥量应小于2%。
2. 颗粒级配检验: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标准要求,通过率应达到90%以上。
3. 密度检验:机制砂的密度应符合标准要求,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400kg/m³。
4. 含水率检验:机制砂的含水率应小于7%。
5. 石粉含量检验: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10%。
6. 泥块含量检验:机制砂的泥块含量应小于0.5%。
7. 针片状颗粒含量检验:机制砂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小于15%。
8. 坚固性检验:机制砂的坚固性应小于5%。
9. 压碎指标检验: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小于30%。
10. 碱集料反应检验:机制砂的碱集料反应应符合标准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所有项目都应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检测,并记录检测结果。
如果检测结果不符合标准要求,应对该批次的机制砂进行处理或退货。
机制砂级配的标准
![机制砂级配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1495d75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e9.png)
机制砂级配的标准
机制砂级配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粒度分级机制砂根据颗粒的细度分为多级,常见的有八级、十级、十二级,级数越高表示砂粒越细。
2.化学成分高品质机制砂的主要成分为硅砂(大于99%)。
但也含有少量的铁、铝、钛等杂质元素。
3.净度优质机制砂钢砂的净度不低于99%。
钢砂中不能含有有机物、潮解盐等杂质。
4.圆度颗粒的圆滑程度也是重要参数。
圆滑的砂粒不易对工件表面造成划痕。
5.硬度机制砂的硬度主要看硅元素含量。
硅元素越高,磨料的硬度也越高。
6.耐磨性经过反复高速打磨,优质机制砂的磨损率不高于3%。
7.热稳定性不能在高温下发生结块或失效。
符合上述标准要求的机制砂,才可用于精密机械加工,确保加工质量。
厂商在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砂级配比。
最新合格机制砂的5项指标
![最新合格机制砂的5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6549cd84431b90d6d85c71d.png)
诊断
病史 + 体格检查 + 实验室检查
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X线检查:肺心病X线表现 肺动脉高压征: 右下肺A干增宽,横径≥15mm; 右下肺A干与气管横径比值≥1.07; 肺A段明显突出或其高度≥3mm; 右前斜位,肺A园锥部突出≥7mm。
右心室增大征: 正位:心界向左扩大,心尖园隆上翘; 右前斜位:心前间隙缩小或闭塞。
制砂,控制粒形 调级配、细度模数,制砂 环保 控制含粉量 输送,环保 控制含水量,达到饱和面
干,环保
VT立体精品砂石加工系统
占地面积小 无噪音 无污染 投资大
谢谢各位!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的定义
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动脉 系统病变所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 高压等多种因素的心脏病。根据起病缓急和 病程长短,可分为急性和慢性肺心病。
混凝土搅拌站内的机制砂湿法生产线 (山东淄博)
污染环境
遍地泥浆
原状人工砂含石粉 14%,基本不泌 水,粘聚性明显 改善
水洗人工 砂试配混 凝土情况 严重泌水
干法制砂生产线
淮南某矿山企业的机制砂干法生产线
生产与运输现场 (没主意环保)
Ⅲ.加工机制砂
普遍存在的问题
机制砂、混合砂大都以加工石子的下脚料石屑为主,细度模 数偏粗(大于3.0)或偏细(小于2.2),级配也是俩头多中 间少(2.36mm以上、300以下筛余多),含石量严重超标, 粒型不好,;
生产设备相对简陋,无质量控制手段;
不重视环保,空气及环境污染严重;
对国家标准执行不够,甚至不知道标准;
对人工砂性能了解不够,认识和使用上存在误区
铁路混凝土用机制砂标准
![铁路混凝土用机制砂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ef810f1c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00.png)
铁路混凝土用机制砂标准
一、机制砂在铁路混凝土中的重要性。
1.1 机制砂成为铁路建设的“新宠”
在铁路建设的大潮中,机制砂正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不可或缺的材料。
过去,天然砂是主流,但随着资源的日益紧张,机制砂凭借其独特的优势,登上了铁路混凝土的舞台。
1.2 为铁路建设“添砖加瓦”
机制砂的使用,大大保障了铁路建设的原材料供应。
它不仅能满足工程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还能有效降低成本,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铁路混凝土用机制砂的标准要求。
2.1 颗粒级配要“恰到好处”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就如同做菜的调料搭配,得恰到好处。
颗粒太粗或太细都不行,要符合严格的标准范围,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强度。
2.2 石粉含量需“适度把控”
石粉含量可是个关键指标,多了少了都不好。
适量的石粉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但要是超量了,那可就会带来麻烦,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3 有害物质得“严防死守”
像泥土、云母这些有害物质,那是绝对不能在机制砂里“兴风作浪”的。
必须严格控制,不然它们就会成为铁路混凝土的“隐形杀手”。
三、保障机制砂符合标准的措施。
3.1 源头把控“精挑细选”
从生产源头开始,就得对原材料进行精挑细选。
选用优质的石料,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确保机制砂的品质从一开始就有保障。
3.2 过程监控“一丝不苟”
在生产过程中,要做到一丝不苟的监控。
定期检测,随时调整,不能有丝毫的马虎,这样才能保证每一批机制砂都符合标准。
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
![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91c7e8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84.png)
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
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
机制砂压碎值是指机制砂中各种粒度砂砾的压碎程度,用目视法或机械法来衡量。
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是经常使用的,一般可以参照下面几种标准:
标准 1:根据 GB/T14684—2001《机制砂》规定,机制砂中不得有碎砾大于6mm的粒度,以及不得有小于0.075mm粒度的砂砾。
标准 2:根据 GB/T14692—93《机制砂压碎值的测定》,机制砂中的砂砾须有小于1mm的粒度,穿孔率应在85%以上;而且压碎值应在97%-100%之间。
标准 3:根据 JC/T839—1993《机制砂压碎值试验规程》,机制砂中的砂砾须有小于1mm的粒度,穿孔率应在75%以上,压碎率应在95%以上。
标准4:根据 GB/T14668—2001《机制砂穿孔率的测定》,砂砾应有大于4mm的粒度,穿孔率应在70%以上;而压碎值应在95%以上。
以上就是机制砂压碎值的标准范围,希望大家可以正确理解并正确使用,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施工质量。
- 1 -。
机制砂质量控制
![机制砂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2f55d8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eb.png)
机制砂质量控制一、引言机制砂是一种重要的建造材料,广泛应用于建造、道路、桥梁等工程领域。
为了保证机制砂的质量,提高工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
二、机制砂质量控制标准1. 外观要求:机制砂应呈现均匀的颗粒分布,无明显的杂质和污染物。
颗粒形状应为角砾状,表面光滑,无裂纹和磨损。
2. 颗粒大小分布:根据工程需要,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应符合一定的分布范围。
常用的分布范围为0.15mm-4.75mm。
可以通过筛分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
3. 堆积密度:机制砂的堆积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堆积密度大于1.4g/cm³。
可以通过密度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堆积密度。
4. 砂粒强度:机制砂的强度是指抗压能力和抗磨损能力。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抗压强度大于100MPa,抗磨损强度大于2.5%。
可以通过压缩试验和磨损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强度。
5. 吸水率:机制砂的吸水率是指单位质量的机制砂吸收水分的能力。
普通要求机制砂的吸水率小于2%。
可以通过吸水试验来检测机制砂的吸水率。
三、机制砂质量控制方法1. 原料选择:选择质量稳定、来源可靠的石料作为机制砂的原料。
原料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进行必要的试验和检测。
2. 破碎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破碎过程中,应控制破碎机的参数,如进料粒度、排料粒度、转速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破碎机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 筛分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筛分过程中,应合理选择筛网孔径,确保机制砂的颗粒大小分布符合要求。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清洗筛网,防止阻塞和磨损。
4. 洗砂过程控制:在机制砂的洗砂过程中,应控制洗砂机的参数,如水流速度、洗砂时间等。
同时,要定期检查和维护洗砂机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5. 质量检测:对生产出的机制砂进行质量检测,包括颗粒大小分布、堆积密度、砂粒强度、吸水率等指标的检测。
可以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6c4f80dcc17552707220846.png)
铸造明天 质量为本 江苏铸本混凝土工程有限公司
机制砂质量、产量验收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14684—2001的规定,机制砂的各项技术要求应符合以下指标:
1、颗粒级配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2、细度模数为(粗砂:3.7~3.1; 中砂:3.0~2.3; 细砂:2.2~1.6);
3、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指 标
Ⅰ类 Ⅱ类 Ⅲ类 1 亚甲蓝试验
MB 值<1.40 或合格 石粉含量% <3.0 <5.0 <7.0 2 泥块含量% 0 <1.0 <2.0 3 MB 值≥1.40 或不合格
石粉含量% <1.0 <3.0 <5.0 4
泥块含量%
<1.0
<2.0
4、单级最大压碎指标(Ⅰ类:<20%;Ⅱ类: <25%;Ⅲ类: <30%);
5、表观密度应大于2500kg/m 3;
6、松散堆积密度应大于1350kg/m 3;
7、空隙率应小于47%。
注:公司按Ⅱ类1区或2区中砂(细度模数2.8±0.2;石粉含量放宽到Ⅲ类,甚至于8±2%左右)的技术要求,产量不低于100t/h 对该机制砂生产线进行验收。
1 2 3
9.50mm 0 0 0 4.75mm 10~0 10~0 10~0 2.36mm 35~5 25~0 15~0 1.18mm 65~35 50~10 25~0 600μm 85~71 70~41 40~16 300μm 95~80 92~70 85~55 150μm
100~85
100~80
100~75
级
配
区
累
计
筛
余
%
方
孔
筛。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926161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3b.png)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___致力于铸造高质量的建筑材料,其中机制砂是我们主要的产品之一。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用砂》GB/T—2001的规定,我们对机制砂的质量和产量进行严格的验收。
机制砂的颗粒级配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要求其符合下表的规定:筛孔大小(mm) | 累计筛余方孔筛% | 级配区间 |9.50 | 10~0 |。
|4.75 | 35~5 |。
|2.36 | 65~35 |。
|1.18 | 85~71 |。
|600μm | 95~80 |。
|300μm | 100~85 |。
|150μm | 100~75 |。
|此外,我们还要求机制砂的细度模数符合以下规定:砂的类型 | 细度模数 |粗砂 | 3.7~3.1 |中砂 | 3.0~2.3 |细砂 | 2.2~1.6 |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也是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我们要求其符合下表的规定:项目 | 指标 |亚甲蓝试验 | MB值<1.40或合格;MB值≥1.40或不合格|石粉含量% | Ⅰ类<3.0;Ⅱ类<5.0;Ⅲ类<7.0 |泥块含量% | Ⅰ类<1.0;Ⅱ类<1.0;Ⅲ类<2.0 |此外,我们还要求机制砂的单级最大压碎指标符合以下规定:砂的类型 | 单级最大压碎指标 |Ⅰ类 | <20% |Ⅱ类 | <25% |Ⅲ类 | <30% |最后,我们要求机制砂的表观密度大于2500kg/m3,松散堆积密度大于1350kg/m3,空隙率小于47%。
这些严格的验收标准,保证了我们生产的机制砂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38632cc6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7.png)
混凝土机制砂应用技术标准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混凝土机制砂的术语和定义、原材料质量要求、生产工艺及设备、配合比设计原则、施工与验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公路、桥梁等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机制砂的生产、施工和验收。
二、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6566 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三、术语和定义1.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砂粒,粒径范围为0.075mm~4.75mm。
2. 混凝土机制砂:以机制砂为主要细骨料,与水泥、砂等原材料混合制成的混凝土。
四、原材料质量要求1. 机制砂:应符合GB 175中关于细骨料的要求,并应选用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坚硬的机制砂。
2. 水泥:应符合GB 175中关于通用硅酸盐水泥的要求,并应选用质量稳定的水泥品牌。
水泥强度等级应根据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和耐久性要求确定。
3. 砂:应选用质量稳定、级配良好的天然砂或混合砂。
最大粒径不应超过4.75mm,含泥量不应大于3%,泥块含量不应大于1%。
4. 外加剂:应符合GB 8076的要求,并根据工程实际需要选用减水剂、缓凝剂等外加剂。
五、生产工艺及设备1. 生产工艺流程:机制砂原材→破碎→筛分→级配调整→搅拌→检验→储存→运输。
2. 设备要求:生产设备应符合国家有关环保和节能要求,并应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
六、配合比设计原则1. 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进行配合比设计,确定水泥用量、砂率和水灰比等关键参数。
2. 配合比设计应经过试配和优化,确保混凝土机制砂的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满足要求。
3. 配合比设计应考虑原材料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七、施工与验收1. 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机制砂进行检验,确保原材料质量和配合比设计符合要求。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f9611d0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0e.png)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机制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含泥量对于其质量和使用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制定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相关内容,以便广大建筑行业从业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首先,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其中包括机制砂的含泥量。
因此,在生产和使用机制砂时,必须要遵守国家标准,确保机制砂的含泥量在规定范围内。
其次,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应当根据具体用途进行确定。
不同的建筑工程对于机制砂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其含泥量标准也会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对于要求较高的建筑工程,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要求也会更加严格,而对于一些一般性的建筑工程,则可以适当放宽含泥量标准。
另外,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确定还应考虑原材料的质量和加工工艺。
原材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机制砂的含泥量,因此在确定含泥量标准时,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
同时,加工工艺也会对机制砂的含泥量产生影响,必须要确保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控制含泥量,以保证机制砂的质量。
最后,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执行需要有相应的监督和检测机制。
一旦确定了含泥量标准,就需要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测,确保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严格执行标准,避免出现不合格产品对建筑工程造成的影响。
总之,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才能够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希望广大建筑行业从业者能够认真对待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做好相关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813b64d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f.png)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机制砂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其含泥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机制砂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因此有必要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进行标准化管理。
首先,机制砂含泥量的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国家对于建筑材料的质量标准有着严格的规定,机制砂作为建筑材料的一种,其含泥量标准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这样可以保证机制砂的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其次,机制砂含泥量的标准应当符合工程实际需求。
不同的工程对于机制砂的含泥量有着不同的要求,有些工程对含泥量的要求较为严格,有些工程则相对宽松。
因此,机制砂的含泥量标准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来确定,以确保机制砂的使用效果和工程质量。
另外,机制砂含泥量的标准应当符合环保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建筑材料的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制砂作为建筑材料,其含泥量标准应当符合环保要求,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对于机制砂含泥量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标准、工程实际需求和环保要求,制定合理的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制砂的质量达到要求,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同时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生产和使用中,对于机制砂含泥量的标准,需要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
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机制砂的含泥量进行严格监控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工程施工单位在选用机制砂时,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选用和使用,不得私自调整含泥量标准。
总之,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要求,才能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和使用效果,同时也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各相关单位应当高度重视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努力,为建筑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5030-2004<<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 总则1.0.1 为了合理利用机制砂,特细砂资源,使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与现行的混凝土工程设计及施工规范,规程配套,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 本规程主要适用于重庆地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配制及应用.其他地区用机制砂,混合砂配制混凝土,可通过试验,参照本规程执行.1.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除应遵守规程外,尚应遵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规程的规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验收及质量检验评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和规程的规定.2 术语,符号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制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但不包括软质岩,风化岩的颗粒.特细砂:按<<建筑用砂>>(GB/T 14684)规定方法检验所得细度模数为0.7-1.5的天然河砂. 混合砂:由机制砂与特细砂混合而成的砂.机制砂混凝土:用机制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混合砂混凝土:用混合砂作为细骨料配制的混凝土.塑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10-90mm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等于或大于160mm的混凝土.泵送混凝土: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00mm并用泵送施工的混凝土.3 应用范围3.0.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中砂配制的混凝土相近,其力学性能指标可按现行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3.0.2 机制砂,混合砂主要应用于建筑,市政,交通,等建设工程中的C60及以下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在满足相应的技术要求时,亦可用于港口和水利等混凝土工程.3.0.3,机制砂宜配制塑性混凝土混合砂宜配制塑性,大流动性及泵送施工混凝土.3.0.4 混合砂配制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应满足以下要求:强度等级C60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2.3,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1: 强度等级C45-C55混凝土,混合砂细度模数不低于1.8,其中特细砂细度模数不低于0.9.3.0.5 用混合砂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应通过试验,取得可靠数据,经论证满足性能要求后方可使用.4 材料4.0.1 机制砂,混合砂的性能应符合<<建筑用砂>>(GB/T14684)的规定.注:混合砂中特细砂的含泥量测定应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中的”虹吸管法”特细砂的含泥量按标准的规定,并不得含有泥块.4.0.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用水泥进场时,应对其强度,安定性及其它必要的性能指标进行复验,其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和<<复合硅酸盐水泥>>(GB12958)的规定,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水泥出厂超过三个月时,应复查检验,并按其检验结果使用.4.0.3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中粗骨料质量应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4.0.4 符合国家标准的生活用水,可拌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使用地表水,地下水及经处理或处置后的工业废水,必须符合<<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的技术规定.4.0.5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宜掺用混凝土外加剂,其质量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要求;外加剂的应用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4.0.6 混凝土用粉煤灰或其它矿物掺合料的质量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159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等相关标准,规范要求.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可按以式简易计算:U f(混)=U f(机)*A(机)+U f(特)*A(特)式中: U f(混)—混合砂细度模数U f(机)—机制砂细度模数U f(特)—特细砂细度模数A(机)—混合砂中机制砂的百分比(%)A(特)—混合砂中特细砂的百分比(%)5.0.2 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参考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用水量可在下表基础上,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增加5Kg.表5.0.2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碎石最大粒径(mm)拌合特坍落度(mm) 16 20 31.5 4010-30 195 185 175 16535-50 205 195 185 17555-70 215 205 195 18575-90 225 215 205 195注:1,本表用水量系采用细度模数为1.8-2.1的混合砂时的平均值.细度模数小于1.8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增加0-5公斤:细度模数大于2.1时,则可减少0-5公斤.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相应调整.3水灰比小于0.35的混合砂混凝土以及采用特殊成型工艺的混合砂混凝土用水量应通过试验确定.5.0.3 混凝土砂率的确定1 混合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按下表选用,机制砂塑性混凝土砂率可在下表基础上增加3-5%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表5.0.3 混合砂混凝土砂率(%)碎石最大粒径(mm)水灰比(W/C) 16 20 400.35 26-31 25-30 23-280.45 29-34 28-33 26-310.55 32-37 31-36 29-340.65 34-39 33-38 31-37注:1,只用一个单粒级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应适当增大,2,对薄壁构件,砂率取偏大值.2 混合砂大流动性,泵送混凝土砂率,可取上表的上限,经试验,根据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按每增加20mm,砂率增加1%予以调整.5.0.4 外加剂和掺合料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程>>(GB50119),<<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的应用技术规程>>(JGJ28),<<粉煤灰应用技术规程>>(GBJ146),<<用于水泥与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等标准的规定. 5.0.5 采用卵石作粗骨料时,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用水量及砂率应根据试验确定.6 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6.0.1 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时,其计算公式和有关参数表格中的数值均系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当以饱和面干骨料为基准进行放算时,则应做相应的修正.注:干燥状态系指含水率小于0.5%的细骨料或含水率小于0.2%的粗骨料.6.0.2 混凝土配合比应按下列步骤进行计算:1 计算配制强度fcu,0并求出相应的水灰比,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fcu,0≥fcu,k+1.645σ式中: fcu,0—混凝土的施工配制强度(MPA)fcu,k —设计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标准值(MPA)σ—施工单位的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1施工单位如具有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式求得: σ =1f nu -f1cu 2i cu,2-∑=n n i 式中cu,i-------- 第i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Mpa)uf cu--------------n 组混凝土试件强度代表值的平均值(Mpa) n-------------统计周期内相同混凝土等级的试件组数,n ≥2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或C25时,如计算得到的σ小于2.5Mpa 时,取σ为2.5Mpa;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及其以上时,如计算行到的σ小于3.0Mpa 时,取σ为3.0Mpa.对预拌混凝土厂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厂,其统计周期可取为一个月;对现现场场拌制混凝土的施工单位,其统计周期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宜超过三个月.○2施工单位如无近期混凝土强度统计资料时, σ可按下表取值.表中σ值反映了我国施工单位对混凝土施工技术和管理的平均水平,采用时要根据本单位情况作适当调整.混凝土强度等级 C10~C20C25~C40 C45~C60 σ 4.05.06.0 2选取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3 选取砂率,计算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用量,并提出供试配用的计算配合比.6.0.3 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C60级时,混凝土水灰比宜按下式计算:/C =ceb a o cu,ce a f *a *a f f *a + 式中a a a b ----回归系数f ce--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MPa)○1 当无水泥28d 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 =Kc* f ce,0式中Kc —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f ce,0—水泥强度等级值(MPa)○2 f ce 值也可根据3d 强度或快测强度推定28d 强度关系式推定得出. 6.0.4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宜按下列规定确定;1 回归系数a a 和a b 应根据工程使用的水泥,骨料,通过试验由建立的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确定;2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其回归系数可按下表取用.回归系数a a 和a b 取用表细骨料品种 a a a b机制砂 0.50 0.22混合砂 0.45 0.12注:上表中的回归系数适用于粗骨料为碎石的混凝土.6.0.5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W 0)可按5.0.2的规定确定.6.0.6 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C 0)可按下式计算;C 0=6.0.7 粗骨料和细骨料用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0+G 0+S 0+W 0=C pSp =%100000⨯+S G S C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G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S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骨料用量(Kg)W 0------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Sp------砂率(%)C p ------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Kg.2 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c R C 0+g R G 0+Rs S 0+wR W 0+0.01a=1 Sp =%100000⨯+S G S R c ------水泥密度(Kg/m 3),可取2900~3100 Kg/m 3R g ------粗骨料的表观密度(Kg/m 3)Rs------细骨料的表面密度(Kg/m 3)R w ------水的密度(Kg/m 3),可取1000(Kg/m 3)a--------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剂型外加剂时, a 可取为1.计算配合比经试配试验,调整等步骤后确定施工配合比.试配和调整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的方法进行.6.0.8 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遵守<<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规定.其中,高强混凝土应采用高效减水剂或缓凝高效减水剂以及活性较高的矿物掺合料,配合比需经试配确定;混合砂作细骨料配制抗渗混凝土和泵送混凝土时,砂率宜控制在30~38%之间,且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掺合料和外加剂;配制预拌混凝土时,除遵守本规程规定外,还应遵守<<重庆市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规程>>(DB50/T5002)的有关规定.7 施工及验收7.1 施工7.1.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施工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7.1.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应遵守<<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7.2 验收7.2.1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分部,分项工程评定及验收,应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的规定.7.2.2 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遵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重庆市地方标准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B50/5030-2004条文说明1 总则1.0.1 机制砂,混合砂作为混凝土细骨料在重庆地区已全面应用,取得了丰富的科研及实践经验,形成了一项适用于重庆地域特色的专门技术,为了利于质量管理,技术推广和交流,有必要制订比较完整的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通过大量研究及工程实践证明,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与普通混凝土基本相同,为使规范之间互相衔接,有必要处理好有关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的施工规程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的关系.3 应用范围3.0.1 通过系统的对比试验研究,表明机制砂,混合砂配制的混凝土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与天然中砂混凝土相近,均能满足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取值要求.3.0.2 C60及以下强度等级混合砂混凝土现已广泛用于重庆的和各类建筑,市政大型工程,实践证明混合砂混凝土在技术上是可靠的,经济上是合理的.4 材料4.0.1 <<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尘屑,淤泥和粘土的总含量,该标准中规定的含泥量测定方法有标准法(筛洗法)和虹吸管法两种,特细砂中小于0.08mm的颗粒与0.08mm以上颗粒的视密度基本相同,两种方法测得的含泥量相差很大,”标准法”偏高.5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基本参数5.0.1 将机制砂与特细砂按一定比例混合筛分得出混合砂细度模数,然后分别筛分机制砂与特细砂,得出机制砂,特细砂细度模数,按本条公式计算混合砂的细度模数,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细度模数值十分接近,当机制砂4.75mm筛累地筛余为0时,混合砂细度模数筛分试验值与本条计算公式理论值一致.为便于混合砂中机制砂,特细砂混合比例的确定,混合砂细度模数可按本条公式简易计算.5.0.2 本规程普通混凝土用水量选用表,经大量试验及工程应用,证明基本上符合实际.5.0.4 随着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外加剂和掺合料的应用日益普遍.因此,其掺量也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需要选定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因外加剂的型号,品种甚多,性能各异,掺合料的品种逐渐增加,有的正在制定标准,无法在本规程中统一规定,本条文仅作原则规定,具体掺量按有关产品标准或专门的应用规程中的规定确定.6 混凝土配合比计算6.0.1与6.0.3本条规定与<<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一致.6.0.4 为与水泥新标准相适应,为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技术依据,确定机制砂,混合砂混凝土水灰比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重庆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及重庆大学进行了大量的试验,选用了重庆的8个品牌水泥进行了上百次水泥强度和几百组混凝土强度试验,对其28天强度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使用水泥新标准条件下的鲍罗米公式中的回归系数,可供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