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
论语全集完整版整理版.doc
论语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0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04.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05.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0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07.子曰:有教无类。
08.子曰:士志於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0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10.子曰:频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11.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12.子曰:齐一变,至於鲁;鲁一变,至於道。
13.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14.子曰:好勇疾贫,乱也。
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
15.子曰: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
诚哉是言也!16.子曰: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
17.子适卫,冉有仆。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8.子曰:善人,教民百年,亦可以即戎矣。
19.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20.哀公问社於宰我。
宰我对曰:“夏后氏以松,殷人以柏,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
”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1.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
2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3.季康子问政於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24.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
”26.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2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28.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29.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0.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1.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32.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33.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高中论语十二章分类整理
高中论语十二章分类整理
1. 《学习之道》
哎呀,你看论语十二章里关于学习的内容可真不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好比我们每天复习知识,不也很快乐吗?像我们每天做作业、复习考试,不就是在实践这个道理嘛!学习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定要坚持呀!
2. 《道德准则》
嘿呀,这里面讲道德的好多呀!“吾日三省吾身”,这不就跟我们要常常反思自己一样吗?想想我们是不是犯错了呀,有没有对人不礼貌呀!就像我们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个有道德的好人,可不能胡作非为哟!
3. 《人际交往》
哇塞,关于与人交往的在这儿呢!“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这多像我们和好朋友相处要说话算数呀!跟朋友约定好的事,怎能不做到呢!朋友之间不就靠诚信维持嘛!
4. 《自我提升》
瞧瞧,这自我提升的也有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不就是说我们复习旧知识能有新收获嘛!就像不断锤炼自己,才能越来越厉害呀!我们也要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呢!
5. 《人生态度》
哎呀呀,关于人生态度的在这里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这颜回的精神真让人佩服呀!不论环境怎样,都能保持乐观,我们遇到困难时不也该这样吗?
6. 《君子风范》
嘿,看这里讲君子的!“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就是说君子胸怀宽广呢,哪像小人总是斤斤计较!我们要努力向君子看齐呀,可不能成为那种小家子气的人哟!我觉得呀,这论语十二章可真是字字珠玑,值得我们好好去理解、去践行呢!。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目录
论语目录(一)
五上五下六上六下
卷一学而卷二为政卷三八佾卷四里仁卷五公冶长卷六雍也
卷七述而
卷八泰伯
卷九子罕
卷十乡党
卷十一先进
卷十二颜渊
卷十三子路
卷十四宪问
卷十五卫灵公
卷十六季氏
卷十七阳货
卷十八微子
卷十九子张
卷二十尧曰论语目录(二)
学而篇第一为政篇第二八佾篇第三里仁篇第四公冶长篇第五雍也篇第六述而篇第七泰伯篇第八子罕篇第九乡党篇第十
先进篇第十一颜渊篇第十二子路篇第十三宪问篇第十四卫灵公篇第十五季氏篇第十六阳货篇第十七微子篇第十八子张第篇十九尧日第篇二十。
论语分类(12类)
分类《论语》一、“学习”《论语》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为政第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里仁第四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公冶长第五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
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雍也第六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述而第七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泰伯第八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原文目录
论语原文目录论语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 (2)论语为政篇第二共二十四章 (3)论语八佾篇第三共二十六章 (4)论语里仁篇第四共二十六章 (6)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共二十八章 (8)论语雍也篇第六共三十章 (10)论语述而篇第七共三十八章 (12)论语泰伯篇第八共二十一章 (14)论语子罕篇第九共三十一章 (16)论语乡党篇第十 (18)论语先进篇第十一共二十六章 (20)论语颜渊篇第十二共二十四章 (22)论语子路篇第十三共三十章 (24)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共四十四章 (26)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共四十二章 (29)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共十四章 (32)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共二十六章 (33)论语微子篇第十八共十一章 (35)论语子张篇第十九共二十五章 (36)论语尧曰篇第二十共三章 (38)论语学而篇第一共十六章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1.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如己者。
过,则勿惮改。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1.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电子版)完整版
学而第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好)言令(善)色,鲜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
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
父没,观其行。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和者,从容不迫之意?)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敬者,礼之所以立也;和者,乐之所由生也。
和,当为音乐之和谐乎?)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
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
《论语》全文二十篇及翻译《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学而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翻译〗•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翻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翻译〗•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翻译〗•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翻译〗•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翻译〗•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翻译〗•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翻译〗•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翻译〗•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翻译〗•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翻译〗•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可谓好学也已。
”〖翻译〗•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翻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名言句分类
论语名言句分类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论语》名言126句(分类整理)学习之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7.有教无类。
8.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9.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之道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君子下达,小人下达。
17.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8.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19.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20.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21.君子思不出其位。
2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2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24.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25.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26.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7.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8.君子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9.君子五美: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30.君子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修身之道31.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32.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已知,求为可知也。
3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34.用之则行,舍之则藏。
35.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36.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刚隐。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
论语原文全文完整版《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名著之一,是儒家学派重要著作之一。
它由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门徒所撰,讲述了孔子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并将这些思想传承下去。
下面是《论语》的全文。
第一章:学而篇谨遵尊敬,不敢忘怀。
至于饮食,衣服,无不恭敬。
朝以问道,暮以讲义,不厌诲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友谋而不专乎道谋而不诚乎已可矣。
”第二章:为政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第三章:八佾篇子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第四章:里仁篇子曰:“里仁之余,民免而无耻。
里仁之余,邦必兴。
”第五章:公冶长篇公冶长,问政。
子曰:“树不必修,无过於阴几而已。
修之於身,其德乃真。
修之於家,其德乃半。
修之於国,其德乃旅。
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无所不备。
”第六章:雍也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第七章:述而篇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童蒙之时,衣敝而好古,习俗一成而不易,能以侨维,不能以动易,吾不知所以然。
”第八章:泰伯篇泰伯启,与他人交涉不愧。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第九章:里鉴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第十章:先进篇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第十一章:学到老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十二章:西泠子篇子曰:“志士恒志也,不矜不伐,不悔不求,得道者兼容天下。
”第十三章:公山弗扰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第十四章:雯雯篇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第十五章:阳货篇阳货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曾有过於孔子者。
”由此,可知孔子之博学多才。
第十六章:德行篇子曰:“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第十七章:颜渊篇颜渊问在学过何事?子曰:“多闻则其深,着力则其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论语》全集
《论语》选读“仁”篇(一)【原文】樊迟①问仁②。
子曰:“爱人。
”问知③。
子曰:“知人④。
”(《颜渊》第一二·二二)【翻译】樊迟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爱人。
”樊迟又问什么是智,孔子说:“善于识别人。
”(二)【原文】子曰:“君子成人之美①,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②。
”(《颜渊》第一二·一六)【翻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三)【原文】子曰:“仁远乎哉①?我欲②仁,斯仁至矣。
”《述而》第七·三0)【翻译】孔子说:“仁德很远吗?我想要为仁行善,那么仁德就自然而然的到了。
”(四)【原文】子曰:“里①仁为美。
择不处②仁,焉得知③?”(《里仁》第四·一)【翻译】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五)【原文】樊迟问仁。
子曰:“居处恭①,执事敬②,与人忠③。
虽之④夷狄⑤,不可弃也。
【翻译】樊迟问怎样才是仁。
孔子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
即使到了夷狄之地,也不可背弃。
”(六)【原文】子曰:“当①仁,不让于师②。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面临着合于仁义的事情,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七)【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①人,能恶②人。
”(《卫灵公》第一五·三六)【翻译】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掌控好人的喜好和厌恶之情。
”(八)【原文】子曰:“巧言①令色②,鲜③矣仁!”(《学而》第一·三)【翻译】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一)【原文】子曰:“君子怀①德②,小人怀土③;君子怀刑④。
小人怀惠⑤。
”(《里仁》第四·一一)【翻译】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思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的是法制,小人想的是恩惠。
”(二)【原文】子曰:“君子喻①于义②,小人喻于利③。
《论语十则》分类
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后按一定时间去复习,怎么不感到愉快?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怎么不开心呢?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怎么算不上是有修养的人呢?"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而:连词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守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完整版)论语(仁、义、礼、智、信分类整理)
仁《论语学而》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八佾》4、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5、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于仁)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论语里仁》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雍也》16、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仁义之路)也?”18、樊迟问知。
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
’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21、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论语卫灵公》4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47、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49、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
”义1、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3、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哉!”4、“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5、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十二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好汇编(文学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
《论语》十二章必背文言知识分类汇编(文学文化常识+文言词语释义+文言知识归纳+名句默写)一、文学文化常识《论语》:《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共20篇492章,不相连属。
其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所删修的鲁国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文化知识:①“小人”指地位低下的人,平民百姓,是统治者对劳动者的蔑称;又指人格卑贱或见识短浅的人;还指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
②在春秋时期,“士”的地位居于卿大夫与庶民之间,处于贵族的最底层。
“士”也泛指读书人。
③“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也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
二、重要词语释义子曰:“君子食(名作动,吃饭)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靠近)有道而正(使动,使……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学而》子曰:“人而(如果)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子曰:“朝闻(听闻)道,夕死可矣。
”《里仁》子曰:“君子喻(明白)于义,小人喻于利。
”《里仁》子曰:“见贤(形作名,贤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反省)也。
”《里仁》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
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
”《雍也》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胸怀宽广),任重而道远。
仁(名状,把“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泰伯章》子曰:“譬如为山(用土堆山),未成一篑(装土用的竹筐),止,吾止也。
譬如平地(填平洼地),虽覆(倒)一篑,进,吾往也。
”《子罕》子曰:“知(通“智”,智慧)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子罕》颜渊问仁。
《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
《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论语》原文完整版注音、注释、翻译目录1第一章论语学而篇zǐ yuē xuéér shí xí zhī bù yì yuè hū yǒu péng zì yuǎn fāng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lái bú yì lè hūr én bù zhīér bú yùn bú yì jūn zǐ hū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子:《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时:时时,经常。
习:演习,复习。
说:同“悦”,高兴。
愠(yùn):恼怒,怨恨。
【大意】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yǒu zǐ yuē qí wéi rén yě xiào tìér hào fàn shàng zhě xiǎn yǐ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bù hào fàn shàng ér hào zuò luàn zhě wèi zhī yǒu yě jūn zǐ wù běn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běn lìér dào shēng xiào tì yě zhě qí wéi rén zhī běn yú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
完整版论语大全
完整版论语大全目录
1. 引言
2. 学而篇
3. 为政篇
4. 八佾篇
5. 论衡篇
6. 古文观止篇
7. 齐物篇
8. 兼爱篇
9. 泰伯篇
10. 颜渊篇
11. 季氏篇
12. 卫灵公篇
13. 齐宣公篇
14. 述而篇
15. 泰子篇
16. 乡党篇
17. 里仁篇
18. 公冶长篇
19. 颜渊篇
20. 饮酒篇
21. 述而篇
22. 巧言篇
23. 堪忧篇
24. 见闻篇
25. 宪问篇
26. 岐阳篇
27. 先进篇
28. 养性篇
29. 性自道篇
30. 远音篇
引言
《论语》作为社会伦理学的经典之作,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们记载而成。
该文献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言行和教育实
践,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资料。
本文档旨在整理和概述完整版的《论语》,方便读者查阅和研究。
学而篇
第一章
孔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二章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继续完整版《论语》其他篇章的概述和内容)
总结
完整版的《论语》涵盖了孔子及其弟子的多个篇章,记录了他们的思想和教育观念。
这是研究儒家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文献,也对人们的生活和道德修养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档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方便的目录,以便他们查阅和学习《论语》的完整内容。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
完整版)《论语》(分类整理)1.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16.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17.子曰:“君子___,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1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20.___:“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21.___:“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22.___:“君子有___:___,听___,色思温,___,___,事思敬,___问,___难,见得思义。
”2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25.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___,在家无怨。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2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乎?”31.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32.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内容分类梳理举例
论语内容分类梳理举例《论语》内容梳理【关于如何做人】《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
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关于君子人格的塑造】《论语》许多篇幅谈及君子,但这里的君子是一个广义概念,重在强调一种人格的追求,教人做一个不同于平凡的人。
为实现这一目的,《论语》提出了君子的言行标准及道德修养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
其二,君子要重视自我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其三,君子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其四,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其五,君子不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关于学习】《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今人借鉴。
这些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1、关于学习的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关于学习的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3、关于学习的内容:“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关于学习的目的:“朝闻道,夕死可矣”【关于教育】孔子作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教出了许多有才干的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经验,《论语》一书对此有较多的概括。
其一,关于教育指导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其二,关于教育的基本方法:“有教无类。
”其三,关于教育的基本内容:“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其四,关于教育的培养目标:“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名言分类整理
学习(10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
者而改之。
”
5.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
6.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7.子曰:“古之学者为已,今之学者为人。
”
8.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9.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
也。
”
1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
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
君子(12则)
11.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
1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13.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
1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
15.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
16.子曰:“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
17.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型,小人怀惠。
”
18.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19.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
20.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
21.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
22.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
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
修身(10则)
23.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
2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
”
25.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
26.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27.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
2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
29.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
3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31.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32.子曰:“知者乐山,仁者乐水;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
中庸(5则)
33.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
34.子曰:“过犹不及。
”
35.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
子。
”
36.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
”
3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
教育(5则)
38.子曰:“有教无类。
”
39.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
我哉?”
40.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
复也。
”
41.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
知也。
”
42.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孝道(5则)
43.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
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
44.孟武伯问孝。
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
45.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
为能养,不敬,何以别乎?”
46.子夏问孝,子曰:“色难。
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
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7.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诚信(5则)
48.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
其何以行之哉?”
49.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
50.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
51.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无友不
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
52.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交友(4则)
53.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
54.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匿
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
5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呼?与朋友交而
不信乎?传不习乎?”
56.颜渊、季路待。
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
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字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仁爱(4则)
5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58.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
5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
仁者寿。
”
6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