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膏剂、膜剂与软膏剂
工业药剂学
《工业药剂学》教学大纲适用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一、课程简介工业药剂学主要是研究剂型和处方的设计,制剂工业生产的理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有关问题的学科。
工业药剂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设计如何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出质量优良的制剂,以满足医疗与预防的需要。
通过对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学习,培养学生研究和开发新剂型和新制剂、科学化进行处方设计和工艺设计、研究和开发优质药用辅料、研究新制剂技术及有关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从事药剂学工作、合理制药用药、保证用药安全、充分发挥药效、研究探讨新剂型和新品种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适用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属专业必修课,总学时为120学时,其中理论60学时,实验60学时,于第七学期开课,7.5学分。
二、课程目标(一)基本理论知识使学生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内容,掌握工业药剂学的基本理论、方法,掌握常用剂型的设计、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要求和规范,熟悉新技术、新材料对工业药剂学的意义,了解新剂型的设计和制备方法。
(二)基本技能掌握常用药物剂型及其制剂的制备技术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掌握主要药物剂型的处方设计原理及其质量检查,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测定和结果处理,熟悉制备药物制剂专用设备、器械的使用。
(三)基本素质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工业药剂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新药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具备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开发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理论教学目标与内容第一章绪论目标1.掌握工业药剂学、GMP、GLP与GCP的概念、工业药剂学的相关术语、药物剂型的分类、重要性、中国药典的概况、特点及沿革。
2.熟悉(1)工业药剂学的任务;(2)工业药剂学的分支、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的概念、研究范围及其与药剂学之间的关系;(3)药物传递系统(DDS)的概念、研究进展;(4)药品标准、处方的概念及分类、GMP规范。
3.了解(1)药物辅料的应用及其在制剂中的作用、国内外工业药剂学的发展;(2)国外药典的概况、发展以及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药剂学》第七章 软膏剂 乳膏剂 凝胶剂 糊剂与涂膜剂
油脂性基质
蜂蜡与鲸蜡 均为弱的W/O型乳化剂,常用于O/W型乳膏剂基质中
起增加稳定性的作用。
油脂性基质
(4)合成(半合成)油脂性基质: 硅酮:二甲基硅油
化学性质稳定,疏水性强。易涂布,极好的润滑效 果,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过敏性。
常用于乳膏剂的润滑剂(10-30%)或保护性软膏 与油脂性基质合用,防止亲水物质对皮肤的刺激。 对眼有刺激性,不宜作眼膏基质。
常用水性凝胶基质
天然的(明胶、西黄耆胶、淀粉、阿拉伯胶、海藻酸 盐等) 半合成(羧甲基纤维素、MC等) 合成(卡波姆、聚丙烯酸钠等)
➢ 环境敏感水凝胶,也称智能水凝胶,可对物理刺激(温度、光、 电场等)、化学刺激(pH)和生化刺激(识别分子)等外界 刺激产生响应,会发生体积、凝胶-溶胶转变等物理结构和化 学性质的突变,从而产生药物治疗作用。
▪ 淀粉甘油
由7%~10%的淀粉、70%的甘油与水加热制成
▪ 纤维素衍生物类
属于半合成品,常用的有MC和CMC-Na
软膏剂的附加剂
❖ 抗氧剂:亚硫酸盐(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 等) 、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依地酸(EDTA)等
❖ 防腐剂:三氯叔丁醇、苯甲酸、羟苯甲酯 ❖ 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
研和法
➢ 将药物粉碎过筛,加入少量基质研磨混合,用递加法 加入其余基质,研匀即得。药物的粉碎在试验室内可 用研磨或加液研磨法研匀。
➢ 此法适用于不耐热药物。常用工具是乳钵乳捧、软膏 板及软膏刀,大量制备用软膏机。
熔融法
适用于油脂性基质制备。先将熔点高的基质熔化,再按熔点 高低依次加入熔化、搅拌混合均匀,直至冷凝。
注意事项
➢ 水相温度要等于或略高于油相温度,否则,可能导致部分油相 组分在完全乳化前过早凝固,使得所制备乳膏外观粗糙。若所 制备乳膏基质不够细腻,可在温度降至约30℃时通过胶体磨或 软膏研磨机研磨使得乳膏基质更加细腻。大量生产时可使用具 有夹层加热的真空乳化机。
第八章软膏剂
(一)油脂性基质
1.共同特点: 1.共同特点: 共同特点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软化、保护表皮(较其它基质强); ① 促进皮肤水合作用,软化、保护表皮(较其它基质强); 润滑、无刺激性、稳定性较好,可与多种药物配伍; ② 润滑、无刺激性、稳定性较好,可与多种药物配伍; 释药性差,油腻性大,不易与水性液体混合,不易洗除; ③ 释药性差,油腻性大,不易与水性液体混合,不易洗除; 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 ④ 主要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制备软膏剂;不适用于有渗出液 的皮损 一般不单独用于制备软膏剂, ⑤ 一般不单独用于制备软膏剂,为克服疏水性常加入表面活性 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来应用。 剂或制成乳剂型基质来应用。
医药白凡士林
医药黄
组成
油相(多为固体半固体,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等) 油相(多为固体半固体,硬脂酸、石蜡、蜂蜡、高级脂肪醇等) 水相和乳化剂
2
类 型
需加防腐剂、 需加防腐剂、保湿剂
• •
O/W型 基质含水量高,释药快、吸收好。 雪花膏” 较常用) O/W型:基质含水量高,释药快、吸收好。称“雪花膏”(较常用) W/O型 吸水少、缓慢蒸发、有冷爽感, W/O型:吸水少、缓慢蒸发、有冷爽感,称“冷霜” 冷霜” 润肤和清洁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性,中性,对热稳定,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无毒性,中性,对热稳定, 对粘膜与皮肤比离子型乳化剂刺激小, 对粘膜与皮肤比离子型乳化剂刺激小,并能与酸 性盐,电解质配伍,但与碱类,重金属盐, 性盐,电解质配伍,但与碱类,重金属盐,酚类 及鞣质均有配伍变化。 及鞣质均有配伍变化。 • 聚山梨酯类能严重抑制一些消毒剂、防腐剂的效 聚山梨酯类能严重抑制一些消毒剂、 如与羟苯酯类、季铵盐类、 能,如与羟苯酯类、季铵盐类、苯甲酸等络合而 使之部分失活, 使之部分失活,但可适当增加防腐剂用量予以克 服。 •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的基质中可用的防 腐剂有:山梨酸、氯己定碘、氯甲酚等, 腐剂有:山梨酸、氯己定碘、氯甲酚等,用量约 0.2%。 0.2%。
药物剂型分类
外用酊、
外用溶液剂、洗剂、冲洗剂、漱口剂、含漱液、
水、油、
外用溶液剂
搽剂、涂膜剂酊剂、油剂、外用混悬剂、外用酒
膏、贴、
剂、外用酊剂、灌肠剂;泡沫剂;胶浆剂(外用)
散及喷雾
剂(W)
软膏剂
软膏剂、乳膏剂、霜剂、糊剂、油膏剂、凝胶膏
硬膏剂
黑膏药、橡胶硬膏、巴布膏
凝胶剂
乳胶剂、凝胶剂
涂剂(膜剂)
涂剂、涂膜剂、涂布剂
贴剂
贴剂、贴膏剂、膜剂、透皮贴剂
外用散剂
散剂、粉剂、撒布剂、撒粉
滴眼剂
滴眼剂、滴眼液
滴耳剂
滴耳剂、滴耳液
滴鼻剂
滴鼻剂、滴鼻液
气雾剂与吸入剂
喷剂、气雾剂、鼻用喷雾剂、喷粉剂、喷雾剂、 雾化吸入剂、雾化混悬液、雾化溶液剂、雾化吸 入液、吸入性粉剂、干粉剂、干粉吸入剂、粉末 吸入剂、干粉吸剂、吸入性溶液剂、吸入性混悬 液
服酊、水、油、
胶浆剂、口服液、口服乳液、乳剂、胶体溶液、
膏剂)
合剂、露剂、、水蜜丸、滴丸、微丸、水丸、蜡丸、浓
口服丸剂(C)
缩丸、糊丸
口服颗
颗粒剂、肠溶颗粒剂、缓释颗粒剂、细粒剂、茶
粒、粉、
口服颗粒剂
剂、混悬颗粒剂、泡腾颗粒剂、
散剂(A)
第6章 软膏剂、栓剂、膜剂与涂膜剂(营销本)
释药快。多用于润湿、糜烂创面,有利于分
泌物的排除。
缺点: 润滑性较差。本类基质中须加保湿剂
及防腐剂
三、软膏剂的制备
基质为油脂性的半固体时,可直接采用研和法。
(一) 制备方法(区分栓剂制法的名称) 一般在常温下将药物与基质等量递加混合均匀。
基质的熔点较高,药物对热稳定的软膏 1.研和法:
的制备。 2.熔和法 适用于乳剂型软膏剂的制备。
(四)栓剂的特点
与口服制剂比较,全身作用栓剂的特点有:
药物不受胃肠pH或酶的破坏而失去活性; 对胃有刺激的药物可用直肠给药; 用药方法得当,可以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直肠吸收比口服干扰因素少; 对不能或不愿吞服药物的成人或小儿患者用
此给药较方便;
给药不如口服方便。
(五)栓剂的质量要求
二、 软膏剂的基质
油脂性基质 乳剂型基质 水溶性基质
1、油脂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的特点
润滑、无刺激性,对皮肤的保护、软化作用
比其它基质强,不易长菌。
但是由于其油腻性及疏水性大,造成药物释
放性能差,不易用水洗涤等缺点,故不适用 于有渗出液的皮肤损伤,主要用于遇水不稳 定的药物
一般不单独使用,常加入表面活性剂或制成
应用、携带方便,适合多途径给药;
生产工艺简单,利于劳动保护;
成膜材料用量少。
缺点:载药量少,限于小剂量药物。
4、质量要求:膜剂外观应完整光洁,厚度一致,
色泽均匀,无明显气泡
二、成膜材料
要求:
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生物相容;
性质稳定,无不良嗅味,不影响主药活性;
成膜与脱膜性能良好,膜应具有一定强度和
栓剂生产举例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
《药剂学》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与涂膜剂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绪论•软膏剂•乳膏剂•凝胶剂•糊剂•涂膜剂目录01绪论软膏剂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非半固体外用制剂,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指药物与适宜溶剂混合制成的外用制剂,涂于患处后,溶剂迅速挥发,形成薄膜,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定义与特点乳膏剂糊剂涂膜剂凝胶剂软膏剂和乳膏剂是最早的药剂剂型之一,已有数百年历史。
糊剂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涂膜剂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
凝胶剂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的新剂型,具有不油腻、不污染衣物、无油腻感等优点。
历史与发展分类与适用范围软膏剂和乳膏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糊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
凝胶剂主要用于皮肤表面,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具有全身治疗作用。
涂膜剂主要用于皮肤破损处,具有保护、治疗作用。
02软膏剂软膏剂是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可涂抹在皮肤表面。
特点具有保护、润滑、局部治疗作用,同时可促进皮肤表面坏死的角质层不断更新,达到清洁皮肤的效果。
定义定义与特点VS分类与组成分类根据软膏剂稠度不同,可分为乳膏剂和凝胶剂两种类型。
组成软膏剂主要由药物、基质和附加剂三部分组成。
制备方法软膏剂的制备方法主要有研磨法、搅拌法、熔合法和乳化法四种。
工艺流程制备软膏剂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药物与基质的混合、研磨、加入附加剂、分装和灭菌等步骤。
制备方法与工艺流程03乳膏剂乳膏剂是指药物与乳化剂、辅助剂及水混匀并制成的一种稳定的油、水混合型乳剂。
电大《药剂学》形考题二
药剂学形考作业(二)(6~10 章)一、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20 分)1.散剂:答: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2.颗粒剂:答:是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其中的药物可以是药材提取物,也可以是药材细粉。
颗粒剂又称冲剂或冲服剂。
3.胶囊剂:答:是指将药物装入空心硬胶囊或软胶囊中所制成的固体制剂。
4.丸剂:答: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片形制剂。
5.片剂:答: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均匀混合,通过制剂技术压制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的固体制剂。
6.软膏剂:答:指药物、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一类半固体外用膏剂。
7.膜剂:答:膜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8.栓剂:答:栓剂系指将药物和适宜的基质制成的具有一定形状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形外用制剂。
9.凝胶剂:答:凝胶剂系指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均匀或混悬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半固体制剂。
供内服或外用。
10.眼膏剂:答:指药物与适宜基质制成供眼用的灭菌软膏剂。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适宜作片剂崩解剂的是(C )A.微晶纤维素B. 甘露醇C. 羧甲基淀粉钠D. 糊精2.目前,用于全身作用的栓剂主要是(B )A.阴栓B.直肠栓C.尿道栓D.耳道栓3.以下不是包衣目的的是(D )A. 隔绝配伍变化B. 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C. 改善片剂的外观D. 加速药物的释放4.以下可做片剂粘合剂的是(C )A. 硬脂酸镁B. 交联聚维酮。
第十章 软膏剂等
五、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㈠主药含量测定 ㈡制剂效能评定 1.体外试验法:将软膏剂置于模拟皮肤或介质上, 定时测定介质中药物含量而获取透皮过程的数 据。 2.体内试验法:将软膏剂置于人或动物皮肤上, 一定时间后,对其生理反应或体液与组织器官 中药物浓度进行分析,获取透皮过程的数据。
14
㈢基质与软膏的物理性状测定 1.熔点与滴点:油脂性基质的熔点以接近凡士林(3860℃)为宜。滴点是指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受热熔化从滴 管口落下第一滴时的温度,生产上多控制在45-55℃。 2.粘度与稠度: 3.水值:在一定温度(20℃)下,100g基质能容纳的最大 含水量,如羊毛脂为185。 4.酸碱度: ㈣稳定性 应在不同的温度下,一定的时间间隔里考察其 理化指标。 ㈤卫生学检查 软膏每克含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含 霉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不得检出活螨、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绿脓杆菌。眼膏剂及创面和溃疡的灭菌软膏应符 合无菌要求。
8
四、软膏剂的制备 ㈠一般软膏剂的制备 一般可采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三种方法,所制软膏具有溶液型、混悬型与乳浊型三种。 1.基质的处理 为除去异物需加热熔化过滤,并在150℃以 上干热灭菌至少一个小时,同时除去水分。 2.药物的加入方法 根据药物溶解性而定,达到分散均匀的 目的。 ①溶解混合法:药物溶于某一基质组分,再与吸收性基质混 合。 ②混悬混合法:不溶性药物,需制成细粉,与基质或液体组 分研匀混合。 ③直接混合法:对半固体、挥发性、共熔性药物,与基质直 接混合。
10
实例1 实例1:复方苯甲酸软膏
【处方】苯甲酸 120g 水杨酸 60g 液体石蜡 100g 羊毛脂 100g 石蜡 适量 凡士林 加至 1000g 【制法】主药用液体石蜡加液研磨,另三种基 质加热熔化,滤过,降温至60℃,加入上述药 液,搅匀,冷至室温,即得。
药剂工艺学第8章半固体制剂与膜剂
分类
根据用途和给药途径,膜剂可分为口服膜剂、外用膜剂和植入膜剂等。
制备工艺
成膜材料选择
选择无毒、无刺激性、 稳定性好的成膜材料, 如聚乙烯醇、聚丙烯酸
酯等。
药物处理
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成 膜材料中,搅拌均匀。
涂布与干燥
将药液涂布在玻璃板或 塑料板上,自然干燥或 加热干燥,形成薄膜。
分割与包装
将干燥后的薄膜进行分 割,包装成一定规格的
膜剂。
质量控制
外观检查
膜剂应平整、光滑、无气泡、 色泽均匀。
厚度测定
使用测厚仪测定膜剂的厚度, 确保厚度一致。
药物含量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可见 分光光度法等方法测定膜剂中药 物的含量,确保符合规定。
溶出度与释放度测定
测定膜剂在不同介质中的溶出 度和释放度,以评估药物的释
半固体制剂与膜剂的比较
半固体制剂和膜剂在制备工艺、应用领域和性能要求方面 存在差异。半固体制剂通常需要关注其粘稠度和稳定性, 而膜剂则更注重成膜材料的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要点二
实例总结
通过对药膏、牙膏、眼用膜剂和口腔膜剂等实例的分析, 可以发现药剂工艺学在半固体制剂与膜剂的制备中具有重 要作用。为了确保制剂的安全有效性,制备过程中需严格 控制各项工艺参数,并选用合适的原材料。此外,药剂师 需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 够根据不同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剂类型和制备工艺。
06 结论
主要内容回顾
半固体制剂的定义、分类 和制备方法。
半固体制剂与膜剂在药剂 工艺学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膜剂的特点、分类和应用。
半固体制剂与膜剂在药物 制剂中的应用和优势。
软膏剂凝胶剂膜剂药剂学课件
04
CHAPTER
药剂学应用
药物释放机制
01
02
03
药物释放机制
药物从制剂中释放进入体 内的过程,包括扩散、溶 解、化学反应等机制。
药物释放速率控制
通过制剂设计,控制药物 释放速率,以达到最佳治 疗效果。
药物释放与药效
常见药物膜剂实例
硝酸甘油膜
用于治疗心绞痛。
雌二醇膜
用于补充女性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症状等。
利福平眼用膜
用于治疗眼部感染,如结膜炎等。
THANKS
谢谢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在体内产生的相互作用 。
配伍禁忌
两种或多种药物混合时,产生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或 物理变化,导致药物失效或产生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合理联合用药可以增强治疗效果,但需注意药物的相 互作用和配伍禁忌。
05
CHAPTER
实例分析
常见药物软膏剂实例
分类
根据用途和给药途径,膜剂可分为口服膜剂、外用膜剂和口腔膜剂等。
制备工艺
材料选择
选择合适的薄膜材料,如聚乙 烯、聚丙烯、聚酯等。
药物制备
将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当的溶 剂中,与薄膜材料混合均匀。
成型工艺
通过流延法、压延法或热压法 等工艺将药膜制备成一定规格 的片状或膜状。
干燥与灭菌
将制备好的膜剂进行干燥和灭 菌处理,以确保产品质量。
冷却固化
将溶液或悬浮液冷却至一定温度,使其逐渐固化成凝胶状态。根据需 要,可以加入交联剂、催化剂等辅助剂来调节固化过程。
第七章软膏、眼膏和凝胶剂,膜剂
不宜用于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O/W型不能用于糜烂、溃疡、水疱及化 脓性创面,否则引起渗出液反方向吸收
23
乳剂型基质常用乳化剂及稳定剂 皂类 脂肪醇硫酸(酯)钠类 高级脂肪醇及多元醇酯类 聚氧乙烯醚衍生物
24
1.皂类(一价皂)
钠,钾,铵的氢氧化物 硼酸盐 有机碱(三乙醇胺等)
脂肪酸 (硬脂酸或油酸)
70℃~80℃
新生皂(O/W型乳化剂)HLB=15~18
25
(1)一价皂
碳原子数18的硬脂酸为常用脂肪酸
处方量15%~25%的硬脂酸与碱反应生成肥皂, 未皂化的硬脂酸被乳化形成分散相(油相成分), 可增加基质的稠度
制成的O/W型乳剂基质无油腻感,水分蒸发后留
有一层硬脂酸薄膜具有保护作用
26
膏)型乳剂基质
21
乳剂型基质的特点(优点)
易于涂布,油腻性小,易洗除
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促进药物与表皮的
接触,一般O/W型基质释药和透皮吸收较其
它基质快
适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液的皮损和
皮肤搔痒症
22
乳剂型基质的特点(缺点)
O/W型易长菌,易失水变硬,需加防腐
剂,保湿剂——甘油,丙二醇,山梨醇
5
软膏剂的基本组成
药物
基质
其他附加剂——抗氧剂,防腐剂等
6
软膏剂的质量要求
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无刺激性; 具有适宜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黏膜; 性质稳定,无酸败,异臭,变色,变硬和油 水分离等现象; 无刺激性,过敏性及其他不良反应; 用于创面或大面积烧伤时,应预先灭菌; 眼用软膏应在无菌条件下配制。
外用膏剂与软膏剂
外用膏剂与软膏剂软膏剂:软膏剂系指将药物加入适宜基质中,制成容易涂布于皮肤、粘膜或创面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软膏剂在生产与贮藏时均应符合下列各有关规定。
①软膏剂常用的基质,有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蜂蜡、动物油、植物油、单硬质酸甘油酯、十八醇等及其混合物。
根据气温高低,可添加适量石蜡或液状石蜡调整基质的软硬度。
某些基质中可加入乳化剂制成乳剂型软膏,使药物易被皮肤吸收,并易洗除。
②供软膏剂用的固体药物,除另有规定外,应预先用适宜方法制成细粉,全部通过6号筛。
③软膏剂应均匀、细腻,涂于皮肤上应无粗糙感,并应具适当的粘稠性,易涂布于皮肤、粘膜上而不融化,但能软化。
④软膏剂应无酸败、异臭、变色等变质现象。
必要时可加适量防腐剂使其稳定。
⑤软膏剂所用的包装容器,不应与药物或基质发生理化作用。
⑥除另有规定外,应置遮光容器中密闭贮存。
外用膏剂:外用膏剂系选用相宜的基质与药物,采用适宜的工艺过程与制法,制成专供外用的半固体或近似固体的一类制剂。
此类制剂广泛应用于皮肤科与外科等。
有的对皮肤起保护作用,有的对皮肤或粘膜起局部治疗作用,也有的透过皮肤或粘膜起全身治疗作用。
外用膏剂的剂型种类:包括软膏剂、膏药、橡皮膏三种主要膏剂。
另外,类似软膏的制剂:糊剂及涂膜剂亦在此介绍。
外用膏剂中的软膏与膏药在中国应用甚早。
在《黄帝内经》(素问)“痈疽篇”中已有“疏砭之,涂以豕膏”的记载。
汉代名医华佗在施用外科手术后,常习用“神膏”以促进伤口愈合。
晋代葛洪所著《肘后备急要方》中有用豕脂、羊脂等与药料炼制膏剂的记载;同一时代龚庆宜著的《刘涓子鬼遗方》和齐・诸澄著的《褚氏遗书》中对皮肤科用药方面均有重要发展,其中有多种“薄贴”的记载,已较广泛地应用皮肤吸收良好的动物脂肪作为软膏基质。
唐代孙思邈著的《千金翼方》载有“乌麻膏”方,其组成有生乌头、麻油、黄丹及蜡。
制法为“内油铜器中,微火煎之,至明旦看油减一分,下黄丹,消尽;下蜡令沫消以膏成……”由此可见,当时已有了制备膏药的方法。
第十章 软膏等
四、软膏剂的制备 ㈠一般软膏剂的制备 一般可采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三种方法,所制软膏具有溶液型、混悬型与乳浊型三种。 1.基质的处理 为除去异物需加热熔化过滤,并在150℃以 上干热灭菌至少一个小时,同时除去水分。 2.药物的加入方法 根据药物溶解性而定,达到分散均匀的 目的。 ①溶解混合法:药物溶于某一基质组分,再与吸收性基质混 合。 ②混悬混合法:不溶性药物,需制成细粉,与基质或液体组 分研匀混合。 ③直接混合法:对半固体、挥发性、共熔性药物,与基质直 接混合。
5
三、软膏剂的透皮吸收 ㈠软膏剂的作用特点 以前,软膏剂仅作为局部用药,而把其 经皮吸收而致全身作用视为不良反应加以克 制。但近几年来,人们却充分认识了这一点, 研制出了透皮治疗系统(TTS),使药物透过 皮肤吸收而达全身治疗效果。如:硝酸甘油 软膏涂于前胸左下侧,治心绞痛具有口含片 相似效力,且有效时间延长。
17
2)涂膏 药物(中药用90%以上乙醇浸出药物有效成 分,浓缩至规定密度后)加入基质中,充分混合, 形成膏料(可能不含药物→是空白胶布),将膏料 均匀涂布在裱褙材料上。 3)加衬、切割、包装 4)质量检查 ①外观:应平整无缺胶处,布面应不透油,尺寸大小 符合规定。 ②含膏量:用乙醚浸取硬膏中的膏料后,根据减少的 重量计算含膏量,每100cm2应不低于1.7g。 ③粘着强度试验、耐热性和耐寒性试验。
13
五、软膏剂的质量评定 ㈠主药含量测定 ㈡制剂效能评定 1.体外试验法:将软膏剂置于模拟皮肤或介质上, 定时测定介质中药物含量而获取透皮过程的数 据。 2.体内试验法:将软膏剂置于人或动物皮肤上, 一定时间后,对其生理反应或体液与组织器官 中药物浓度进行分析,获取透皮过程的数据。
14
㈢基质与软膏的物理性状测定 1.熔点与滴点:油脂性基质的熔点以接近凡士林(3860℃)为宜。滴点是指样品在一定条件下受热熔化从滴 管口落下第一滴时的温度,生产上多控制在45-55℃。 2.粘度与稠度: 3.水值:在一定温度(20℃)下,100g基质能容纳的最大 含水量,如羊毛脂为185。 4.酸碱度: ㈣稳定性 应在不同的温度下,一定的时间间隔里考察其 理化指标。 ㈤卫生学检查 软膏每克含细菌总数不得超过1000个,含 霉菌总数不得超过100个,不得检出活螨、金黄色葡萄 球菌和绿脓杆菌。眼膏剂及创面和溃疡的灭菌软膏应符 合无菌要求。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
《药剂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基本内容《药剂学》是中央电大药学专业(专科)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它是研究药物剂型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使学员掌握剂型、制剂设计、制备及质量控制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从事药物制剂的调剂、制剂的生产以及新剂型的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用分析化学三、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员实际的基本操作技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独立工作能力。
本课程教学要求分为: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为适应远距离开放教育学习的需要,本课程采用多种媒体教材进行学习,在多种媒体一体化整体设计的基础上,以文字教材为基础,以音像教材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等为辅助媒体,构建多层次、立体式药剂学教学支持体系,为学员提供自主选择学习媒体的方便。
五、课内学时分配本课程7学分,课内学时126,其中电视课27学时,实验54学时,其它自学,开设两学期。
大纲本文第一章绪论(2学时)教学内容一、药剂学的定义与常用术语二、药剂学的任务三、药物剂型的分类四、药剂学的分支学科五、药剂学的发展六、药典与处方七、新制剂与新药审批办法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教学要求1、掌握药剂学的定义、重要性、研究内容与任务2、掌握剂型、制剂、制剂学、调剂学等名词的意义3、掌握原料药必须制成制剂才能应用于临床的原因4、熟悉药剂学的主要分支科学5、熟悉中国药典与国外药典概况、发展以及在药品生产、质量控制、管理、使用中的法律效力6、熟悉新药制剂的研究与申报资料要求7、了解药品的药典外标准及“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药品安全试验规范”8、了解药剂学的发展第二章液体药剂(1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特点第二节液体制剂的溶剂: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第三节表面活性剂:分类、基本特征、应用第四节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五节液体药剂的防腐与矫味一、防腐措施二、常用防腐剂三、矫味与着色第六节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液剂二、芳香水剂三、糖浆剂第七节胶体溶液型液体制剂:一、溶胶剂1、溶胶剂的性质2、溶胶剂的制备二、高分子溶液剂1、高分子溶液的性质2、高分子溶液的制备第八节混悬剂一、混悬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1、混悬粒子的沉降速度2、微粒的荷电与水化3、絮凝与反絮凝4、结晶增长与转型5、分散相的浓度与温度三、混悬剂中的稳定剂1、润湿剂2、助悬剂3、絮凝与反絮凝剂四、混悬剂的制备五、混悬剂的质量评定第九节乳剂一、乳剂的定义、分类、特点、鉴别二、乳剂形成的理论三、乳化剂1、乳化剂的种类2、乳化剂的选用要点四、乳剂的稳定性1、分层2、絮凝3、转相4、破裂5、酸败五、乳剂的制备六、乳剂的质量评定七、复合型乳剂教学要求1、掌握液体制剂的含义、分类、应用特点及分散度与疗效的关系2、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与应用3、掌握增加药物溶解度的药剂学方法4、掌握常用的防腐剂5、掌握高分子溶液的性质及制备方法6、掌握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稳定剂,制备方法与质量评定7、掌握乳化剂的种类,选用要点及常用乳化剂,乳剂的类型与稳定性,制备与质量评定8、熟悉液体药剂的溶剂与附加剂9、熟悉溶胶剂的概念与特性10、熟悉合剂、洗剂、搽剂、滴耳剂、滴鼻剂11、了解乳剂的形成理论,复乳的制备与应用第三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药物制剂稳定性研究的意义和范围第二节化学动力学基础与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第三节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一、处方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 pH的影响2、广义酸碱的催化3、溶剂的影响4、离子强度的影响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6、处方中基质或赋形剂的影响二、外界因素对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及解决方法1、温度的影响2、光线的影响3、空气(氧)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温度和水分的影响6、包装材料的影响第四节原料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实验方法一、影响因素实验二、加速实验三、长期实验教学要求1、掌握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各种因素与解决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各种方法2、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特别是加速实验法与有效期制定的依据3、熟悉制剂中药物化学降解途径与某些稳定性的实验方法第四章灭菌法(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物理灭菌法一、干热灭菌法二、湿热灭菌法1、热压灭菌法2、流通蒸气灭菌法3、煮沸灭菌法4、低温间歇灭菌法三、射线灭菌法1、辐射灭菌法2、紫外线灭菌法3、微波灭菌法四、过滤除菌法第二节 F与F0值在灭菌法的意义与应用第三节化学灭菌法第四节无菌操作法第五节无菌检查法教学要求1、掌握各种湿热灭菌法,特别是热压灭菌法及其安全操作2、掌握无菌操作法与无菌检查法3、熟悉干热灭菌法、紫外线灭菌法、过滤除菌法4、了解F0的定义、数学表达式、计算方法及其在灭菌中的意义5、了解辐射灭菌法、微波灭菌法与化学灭菌法第五章注射剂(10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注射剂的定义、分类、特点、给药途径、质量要求第二节注射剂的溶剂与附加剂一、注射用水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2、热原3、原水的处理4、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5、反渗透法制备注射用水6、综合法制备注射用水二、注射用油三、其他注射用溶剂四、注射剂的附加剂第三节注射剂的制备一、注射剂车间的设计与管理1、空气洁净技术与洁净室的标准2、注射剂车间的设计要求3、洁净室的分类与设计4、注射剂车间的生产管理二、注射剂容器的处理方法1、注射剂容器的种类与式样2、注射剂容器的洗涤、干燥或灭菌三、注射剂的配制与滤过1、注射剂的配制2、注射剂的滤过四、注射剂的灌封五、注射剂的灭菌和检漏六、注射剂的质量检查七、注射剂的举例第四节输液一、输液的种类、质量要求二、输液的生产工艺1、输液车间的一般要求2、输液的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量检查和包装三、输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1、染菌2、热原反应3、澄明度与微粒的问题四、输液举例五、营养输液六、血浆代用品第五节注射用无菌粉末一、注射用无菌分装制品二、注射用冷冻干燥制品三、注射用无菌粉末的举例第六节注射剂的包装与贮存教学要求1、掌握注射剂的定义、质量要求、制备工艺及质量检查方法2、掌握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和制备注射用水的原理和方法3、掌握注射剂的附加剂4、掌握输液剂,注射用无菌粉末的特点及其生产工艺5、熟悉注射剂生产车间的设计要求,常规洁净室与层流洁净室的特点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6、熟悉注射用油的要求7、熟悉渗透压的调节与计算方法8、了解其他注射用溶媒的性质与应用范围第六章滴眼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滴眼剂的定义、质量要求第二节眼用药物吸收途径及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滴眼剂的处方设计与附加剂的选择一、 pH值的调整二、渗透压的调整三、无菌度的保持四、黏度的调整五、稳定剂、增溶剂、助溶剂等的添加第四节滴眼剂的生产工艺一、容器的处理二、药液的配制、过滤、灌装三、质检与包装第五节滴眼剂的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滴眼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滴眼剂的常用的附加剂3、掌握滴眼剂的制备工艺4、熟悉影响眼用药物吸收的因素第七章散剂、颗粒剂、胶囊剂、丸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散剂一、概述二、散剂的制备(一)粉碎(二)过筛(三)混合(四)分剂量(五)散剂的质量检查三、散剂的吸湿、包装与贮存第二节颗粒剂一、定义和特点二、制备三、质量检查四、包装与贮存第三节胶囊剂一、胶囊剂的定义、分类、特点二、胶囊剂的制备(一)硬胶囊剂的制备(二)软胶囊剂的制备(三)肠溶胶囊剂三、胶囊剂的质量检查四、胶囊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四节丸剂一、中药丸剂二、滴丸剂教学要求1、掌握粉碎、过筛、混合的方法、器械与影响因素2、掌握各类剂型的特点、制备和质量要求3、熟悉散剂的吸湿及包装、贮藏第八章片剂(8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片剂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第二节片剂的辅料一、填充剂二、崩解剂三、粘合剂四、润滑剂第三节片剂的制备一、湿法制粒压片1、原、辅料的处理2、制颗粒3、压片二、干法制粒压片1、滚压法2、重压法三、直接压片法1、结晶药物直接压片2、粉末直接压片第四节片剂的包衣一、包衣的目的、质量要求二、包衣的方法与设备三、包衣材料及包衣过程1、糖衣2、薄膜衣3、肠溶衣第五节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一、压片过程二、包衣过程第六节片剂的质量评价一、外观二、片重差异三、含量均匀度四、溶出度五、崩解度六、硬度与脆碎度七、卫生标准第七节片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八节片剂处方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片剂的一般组成和质量要求2、掌握辅料的分类、作用特点及常用辅料3、掌握湿法制粒压片的方法4、掌握压片及包衣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5、掌握片剂的质量评定办法6、熟悉片剂包薄膜衣、糖衣的一般过程及薄膜衣、肠溶衣材料的要求7、熟悉粉末直接压片等其他制片法的工艺特点第九章软膏剂、凝胶剂、膜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软膏剂一、软膏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常用基质1、油脂性基质2、乳剂型基质3、水溶性基质三、软膏剂的制备及举例(一)制备方法1、研和法2、熔和法3、乳化法(二)药物加入的一般方法(三)举例四、软膏剂的评定及包装五、眼膏剂(一)概述(二)基质、制备用具及包装材料等的灭菌(三)眼膏剂的制备及举例(四)眼膏剂的质量检查第二节凝胶剂一、凝胶剂的定义、特点、质量要求二、水性凝胶基质三、水性凝胶剂的制备及处方例第三节膜剂一、膜剂的定义与特点二、成膜材料与制备工艺1、常用的成膜材料2、膜剂的制备工艺三、举例教学要求1、掌握软膏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软膏剂的常用基质3、掌握软膏剂的制备方法4、掌握眼膏剂和凝胶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及制备方法5、熟悉膜剂概念、特点、常用成膜材料和制备方法第十章栓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栓剂的定义与特点第二节栓剂基质一、油脂性基质二、水溶性基质第三节栓剂的处方设计一、全身作用的栓剂二、局部作用的栓剂三、稳定性和刺激性试验第四节栓剂的制备一、冷压法二、热熔法第五节栓剂的质量评价与包装贮藏一、质量评价二、包装与贮藏教学要求1、掌握栓剂的概念、特点、质量要求2、掌握栓剂的常用基质、制备方法、置换价和质量评价3、熟悉栓剂的包装与贮存第十一章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气雾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第二节气雾剂的组成一、抛射剂二、药物与附加剂三、耐压容器四、阀门系统第三节气雾剂的制备一、气雾剂的处方设计(一)溶液型气雾剂(二)混悬型气雾剂(三)乳剂型气雾剂二、气雾剂的制备工艺(一)容器与阀门系统(二)药物处方配制和分装(三)抛射剂的填充三、气雾剂的举例第四节气雾剂的质量评价一、安全、漏气检查二、装量与异物检查三、喷射试验和喷出总量检查四、喷射总次与喷射剂量检查五、喷雾的药物粒度和雾滴大小的测定六、有效部位的药物沉积量(体外)和药效(体内)的评价第五节喷雾剂、粉雾剂一、喷雾剂二、粉雾剂教学要求1、掌握气雾剂的概念、特点、吸收2、掌握气雾剂的组成、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3、熟悉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第十二章生物药剂学(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生物药剂学的含义、研究内容和研究意义第二节药物的吸收一、吸收的定义二、吸收的机理三、影响吸收的因素第三节药物的分布、代谢、排泄教学要求1、掌握生物药剂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药物胃肠道吸收及影响药物胃肠道吸收的因素3、熟悉药物其他部位的吸收4、了解药物分布、代谢与排泄第十三章药物动力学(6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药物动力学的定义与发展过程二、药物动力学研究的内容三、药物动力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二节单室模型一、静脉注射血药浓度二、静脉输注血药浓度三、单室模型非血管外给药第三节重复给药一、多剂量函数二、多剂量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三、稳态血药浓度第四节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五节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二、生物等效性三、评价生物利用度的方法四、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验设计五、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教学要求1、掌握药物动力学的概念、重要性2、掌握单室模型药物动力学及隔室判别3、掌握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评价方法4、熟悉多剂量给药5、了解药物动力学在临床药学中的应用第十四章缓释控释制剂(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定义和特点第二节缓释和控释制剂的辅料第三节缓释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和方法一、溶出原理二、扩散原理三、溶蚀扩散原理四、渗透泵原理五、离子交换原理第四节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一、设计原理1、药物选择2、设计要求3、剂量的计算二、影响设计的因素1、理化因素2、生物因素第五节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一、骨架型二、膜控型三、渗透泵型四、植入型五、经皮吸收制剂第六节缓释与控释制剂的体内外评价一、体外释放试验二、体内生物利用度三、体内外相关性评价教学要求1、掌握缓控释制剂的概念、特点及对药物的要求2、掌握制剂的处方与工艺3、熟悉缓控释制剂的释药原理及方法4、熟悉缓控释制剂的常用辅料5、了解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体内外试验方法6、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第十五章制剂新技术(4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包合技术一、包合技术的含义、形成与类型二、包合材料三、包合物的制备1、饱和水溶液法2、研磨法3、冷冻干燥法4、溶液-搅拌法四、包合物的验证五、包合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二节固体分散技术一、固体分散体的定义、特点二、载体三、制备方法1、熔融法2、溶剂法3、溶剂-熔融法4、研磨法5、溶剂喷雾干燥法四、类型1、简单低共熔混合物2、固态溶液3、共沉淀物五、固体分散体的速效原理六、固体分散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第三节微囊化技术一、微囊的定义和特点二、囊心物与囊材三、药物微囊化的方法1、物理化学法2、化学法3、物理机械法四、微囊的性质五、微囊化技术在药剂学中的应用教学要求1、掌握包合技术的含义、环糊精包合物的特点、制备方法及在药剂学中的应用2、掌握固体分散体的制备、载体的应用及固体分散体在药剂学中的应用3、掌握微囊的定义、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在药剂学中的应用4、熟悉微囊大小的影响因素第十六章靶向给药系统(2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概述一、靶向制剂的含义与分类二、靶向制剂的进展第二节脂质体一、概述二、脂质体的作用特点三、脂质体的制备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五、脂质体在医药上的应用第三节微球一、微球的定义、分类二、微球的特点三、微球的制备四、微球的质量评定五、微球在医药中的应用第四节纳米粒第五节主动靶向制剂教学要求1、掌握靶向制剂的概念2、掌握脂质体的概念、组成和结构及脂质体的作用3、掌握微球的概念及特性4、熟悉脂质体的制备及脂质体的质量评价5、熟悉微球的制备和质量评价6、了解脂质体、微球的靶向性以及提高靶向性的途径7、了解纳米粒的概念和作用特点药剂学实验教学大纲一、说明实验是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执业药师西药药剂学知识点辅导: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软膏剂系指药物与油脂性或⽔溶性基质混合制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制剂。
因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状态不同,有溶液型软膏剂和混悬型软膏剂之分。
溶液型软膏剂为药物溶解(或共熔)于基质或基质组分中制成的软膏剂;混悬型软膏剂为药物细粉均匀分散于基质中制成的软膏剂。
乳膏剂系指药物溶解或分散于乳状液型基质中形成的均匀的半固体外⽤制剂。
乳膏剂由于基质不同,可分为⽔包油型乳膏剂与油包⽔型乳膏剂。
糊剂系指⼤量的固体粉末(⼀般25%以上)均匀地分散在适宜的基质中所组成的半固体外⽤制剂。
可分为单相含⽔凝胶性糊剂和脂肪糊剂。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的组成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由药物和基质两部分组成,基质起着⾮常重要的作⽤。
(⼀)药物 软膏剂、乳膏剂、糊剂中药物性质各不相同:药物可溶于基质;药物不溶于基质;半固体黏稠性药物,如鱼⽯脂;含共熔性成份共存的药物,如樟脑、薄荷脑、麝⾹草酚等;液体(如煎剂、流浸膏等)或为固体浸膏的中药浸出物;受热易破坏或挥发性药物等。
[医学教育搜集整理] (⼆)基质的类型 1.油脂性基质 (1)烃类。
此类基质主要是从⽯油中得到的各种烃的混合物,多数为饱和烃。
①凡⼠林:⼜称软⽯蜡,是液体烃类与固体烃类的混合物,有黄、⽩两种,后者由前者漂⽩⽽得。
凡⼠林⽆嗅味,熔程38℃~60℃,⽆刺激性,能与蜂蜡、脂肪、植物油等混合。
有适宜的黏稠性和涂布性,可单独⽤作基质。
性质稳定,能与多数药物配伍,特别适⽤于遇⽔不稳定的药物如某些抗⽣素等。
但释药性、对⽪肤的穿透性差,仅适⽤于⽪肤表⾯病变;吸⽔性差,不适⽤于急性炎症和有多量渗出液的患处。
凡⼠林仅能吸收其重量5%的⽔分,故不能与较⼤量的⽔性药液配伍,如果加⼊适量⽺⽑脂或鲸蜡醇、硬脂醇等吸⽔性较好的成份,则可改善其吸⽔性。
如在凡⼠林中加⼊15%的⽺⽑脂可吸收⽔分达50%. ②固体⽯蜡和液状⽯蜡:均为从⽯油中得到的烃类混合物,前者是固体,熔程为50℃~65℃,与其他基质融合后不会析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章膏剂、膜剂与软膏剂
A型题(最佳选择题)
1、下列关于软膏剂的概念的正确叙述是( B )
A、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固体外用制剂
B、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C、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和外用制剂
D、软膏剂系指药物制成的半固体外用制剂
E、软膏剂系指药物与适宜基质混合制成的半固体内服制剂
2、下列是软膏烃类基质的是( D )
A、羊毛脂
B、蜂蜡
C、硅酮
D、凡士林
E、聚乙二醇
3、下列是软膏烃类基质的是( E )
A、硅酮
B、蜂蜡
C、羊毛脂
D、聚乙二醇
E、固体石蜡
4、下列是软膏类脂类基质的是( A )
A、羊毛脂
B、固体石蜡
C、硅酮
D、凡士林
E、海藻酸钠
5、下类是软膏类脂类基质的是( C )
A、植物油
B、固体石蜡
C、鲸蜡
D、凡士林
E、甲基纤维素
6、下列是软膏油脂性基质的是( C )
A、甲基纤维素
B、卡波普
C、硅酮
D、甘油明胶
E、海藻酸钠
7、加入下列哪种物料可改善凡士林吸水性( D )
A、植物油
B、液体石蜡
C、鲸蜡
D、羊毛脂
E、海藻酸钠
8、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A )
A、三乙醇胺皂
B、羊毛脂
C、硬脂酸钙
D、司盘类
E、胆固醇
9、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C )
A、硬脂酸钙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十八醇
E、甘油单硬脂酸酯
10、常用于W/O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A )
A、司盘类
B、吐温类
C、月桂醇硫酸钠
D、卖泽类
E、泊洛沙姆
11、常用于O/W型乳剂基质辅助乳化剂( D )
A、硬脂酸钙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十八醇
E、吐温类
12、下列是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是( E )
A、植物油
B、固体石蜡
C、鲸蜡
D、凡士林
E、聚乙二醇
13、下列是软膏水性凝胶基质的是( B )
A、植物油
B、卡波普
C、泊洛沙姆
D、凡士林
E、硬脂酸钠
14、在乳剂型软膏基质中常加入羟苯酯类(尼泊金类),其作用为( C )
A、增稠剂
B、稳定剂
C、防腐剂
D、吸收促进剂
E、乳化剂
15、乳剂型软膏剂的制法是( C )
A、研磨法
B、熔合法
C、乳化法
D、分散法
E、聚合法
16、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为( D )
A、二价皂和三价皂是形成W/O型乳剂基质的乳化剂
B、软膏用于大面积烧伤时,用时应进行灭菌
C、软膏剂主要起局部保护、治疗作用
D、二甲基硅油化学性质稳定,对皮肤无刺激性,宜用于眼膏基质
E、鲸蜡和蜂蜡为类脂类基质,用于增加软膏稠度
B型题(配伍选择题)
[1—4]上述辅料在软膏中的作用(ABCD )
A、单硬脂酸甘油酯
B、甘油
C、白凡士林
D、十二烷基硫酸钠
E、对羟基苯甲酸乙酯
1、辅助乳化剂
2、保湿剂
3、油性基质
4、乳化剂
[5—8] 指出上述处方中各成分的作用(ACBD )
A、卡波普940
B、丙二醇
C、尼泊金甲酯
D、氢氧化钠
E、纯化水
5、亲水凝胶基质
6、防腐剂
7、保湿剂
8、中和剂
[9—12] (DABE )
A、羊毛脂
B、卡波普
C、硅酮
D、固体石蜡
E、月桂醇硫酸钠
9、软膏烃类基质10、软膏的类脂类基质
11、软膏水性凝胶基质12、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13—16] (CDEB )
A、植物油
B、司盘类
C、羊毛脂
D、凡士林
E、三乙醇胺皂
13、可改善凡士林吸水性物料14、单独用作软膏基质的油脂性基质
15、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16、用于W/O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1、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ACD )
A、乳化法
B、溶解法
C、研和法
D、熔和法
E、复凝聚法
2、下列是软膏烃类基质的是(DE )
A、硅酮
B、蜂蜡
C、羊毛脂
D、凡士林
E、固体石蜡
3、下列是软膏类脂类基质的是(ACE )
A、羊毛脂
B、固体石蜡
C、蜂蜡
D、凡士林
E、鲸蜡
4、常用于O/W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CD )
A、硬脂酸钙
B、羊毛脂
C、月桂醇硫酸钠
D、三乙醇胺皂
E、单硬脂酸甘油酯
5、常用于W/O型乳剂型基质乳化剂(AD )
A、司盘类
B、吐温类
C、月桂醇硫酸钠
D、硬脂酸钙
E、泊洛沙姆
6、下列是软膏水溶性基质的是(BCDE )
A、植物油
B、甲基纤维素
C、西黄耆胶
D、羧甲基纤维素钠
E、聚乙二醇
7、下列是软膏水性凝胶基质的是(ABD )
A、羧甲基纤维素钠
B、卡波普
C、泊洛沙姆
D、羟丙基纤维素
E、硬脂酸钠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为(ADE )
A、卡波普在水中溶胀后,加碱中和后即成为粘稠物,可作凝胶基质
B、十二烷基硫酸钠为W/O型乳化剂,常与其他O/W型乳化剂合用调节HLB值
C、O/W型乳剂基质含较多的水分,无须加入保湿剂
D、凡士林中加入羊毛脂可增加吸水性
E、硬脂醇是W/O型乳化剂,但常用于O/W型乳剂基质中起稳定、增稠作用
9、下列关于乳膏剂的正确表述为(ABCD )
A.乳膏剂分为O/W型与W/O型两类
B.表面活性剂常作为乳膏剂的乳化剂
C.O /W型乳膏基质中药物释放与穿透皮肤较其他基质快
D. O/W型乳膏具反向吸收作用,忌用于溃疡创面
E. W/O型乳膏剂需加入保湿剂、防腐剂
四、处方分析
1、醋酸氟氢松软膏处方如下:
醋酸氟氢松0.25g 十八醇90g
液体石蜡60g 对羟基苯甲酸乙酯1g
二甲基亚砜15g 白凡士林100g
月桂醇硫酸钠10g 甘油50g
蒸馏水加至10000g
(1)写出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2)此软膏基质属何种类型?
(3)可否用于渗出性患处,为什么?
2、克林霉素甲硝唑软膏
克林霉素10g 甲硝唑8g
单甘酯120g 白凡士林90g
液体石蜡90g 司盘60 30g
甘油100g 吐温80 35g
尼泊金乙酯1g 月桂醇硫酸钠 2.5g
蒸馏水加至1000g
试分析该乳膏剂处方及制备方法。
1、(1)写出处方中各组分的作用。
醋酸氟氢松为主药,十八醇为辅助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润滑剂,对羟基苯甲酸乙酯为防腐剂,二甲基亚砜为促渗剂,白凡士林为油性基质,月桂醇硫酸钠为乳化剂(O/W),甘油为保湿剂,蒸馏水为水相。
(2)此软膏基质属何种类型?O/W
(3)可否用于渗出性患处,为什么?
不可用于渗出性患处,因O/W型乳剂可吸收的分泌物可重新进入皮肤而使炎症恶化(反向吸收)。
制备方法?
2、
克林霉素10g 主药
甲硝唑8g 主药
单甘酯120g 油相,基质稳定剂、增稠剂
白凡士林90g 油相
液体石蜡90g 油相
司盘60 30g 乳化剂(油相)
甘油100g 保湿剂
吐温80 35g 乳化剂
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
月桂醇硫酸钠 2.5g 乳化剂
蒸馏水加至1000g 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