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

合集下载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

高考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类试题精练(附答案解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醉中感怀陆游早岁君王记姓名,只今憔悴客边城。

青衫犹是鹓行①旧,白发新从剑外生。

古戍旌旗秋惨淡,高城刁斗夜分明。

壮心未许全消尽,醉听檀槽②出塞声。

[注]①鹓行:喻指朝官的行列。

②檀槽:指乐器。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开头两句于今昔变化之中自然流露出“感怀”之意,表达出自己客居边城的悲凉情调。

B.青衫依旧,白发新生,形象真切,自成对偶。

颔联怀旧伤今,抚今追昔,回肠千转,唱叹有情。

C.“青衫”,古制文官低品阶官服为青黑色,后泛指官职卑微。

与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的意思相同。

D.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写自己的遭遇和感慨,尾联两句直抒胸怀,深刻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激愤。

解析:选D; D项,“前四句主要通过描写的表达方式”错,应是“叙事”。

(2)抒情主人公过去和现在的形象特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内容分析。

答:参考答案:抒情主人公过去的形象特点是:深受君王赏识、器重,壮志满怀;现在的形象特点是:漂泊边城,壮志难酬。

早年姓名被君王所记,足见皇帝对其重视、信任,现在“壮心未许”,说明早年是壮志满怀的;如今作客边城,漂泊憔悴,久沉下僚,白发新生,足见其壮志未酬的感伤。

[白话诗歌]年轻时蒙君王记起陆游,现如今居边城憔悴哀愁。

依旧是穿青衫位列八品,早已剑阁门外白发满头。

古堡上飘旌旗秋色惨淡,深更夜响刁斗声震城楼。

怀壮志收失地此心未灭,醉梦中闻军乐出塞伐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除夜对酒赠少章①陈师道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②。

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发短愁催白,颜衰酒借红。

我歌君起舞,潦倒略相同。

[注]①少章:秦觏,字少章,与诗人交往颇密。

②未空:事业、生活没有落空,即言“有了着落”。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除夕之夜,本该合家团聚,但诗人却“身何托”,首句抑郁不平之情劈空而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景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海棠刘子翚幽姿淑态弄春情,梅借风流柳借轻。

种处静宜临野水,开时长是向清明。

及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成。

诗老①无心为题拂②,至今惆怅似含情。

[注]①诗老:指杜甫。

传说杜甫母亲的名字叫海棠,因避讳,杜甫一生没有写过咏海棠的诗歌。

①题拂:题咏赞美之意。

本诗“以花喻人”,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笔下海棠的形象特点。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书河上亭壁【注】寇准其二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其四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注】《书河上亭壁》为四首诗构成的组诗。

作者于宋真宗咸平元年谪镇河阳时所作。

两首诗都写到了“云”,但对表达情感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诗歌,回答下列问题。

苏武庙温庭筠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

①丁年:壮年。

①茂陵:汉武帝的陵墓。

①封侯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陇上羊归塞草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即事①杜甫暮春三月巫峡长,皛皛②行云浮日光。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

黄莺过水翻回去,燕子衔泥湿不妨。

飞阁卷帘图画里,虚无只少对潇湘。

[注]①这首诗是杜甫客居夔州(今重庆奉节)时所作。

①皛皛(xiǎo):又作“皎皎”,洁白明亮貌。

“雷声忽送千峰雨,花气浑如百和香”这一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5.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

柳堤[明]金銮①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注:①金銮:明代散曲家。

陇西(今甘肃)人。

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

游吴楚淮扬之间。

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

2023高考古代诗歌鉴赏“人物形象”题型专练(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亭子言怀①张谓数丛芳草在堂阴,几处闲花映竹林。

攀树玄猿呼郡吏,傍溪白鸟应家禽。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

官属②不令拘礼数,时时缓步一相寻。

[注]①本诗约作于诗人大历年间任潭州刺史时。

②官属:主要官员的属吏。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数丛芳草”“几处闲花"写西亭子景致之清丽,流露出诗人的恬适之情。

B.“玄猿呼郡吏”是人们到西亭子游玩时所看到的情景,这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诗人以看景知高下、闻声知水深,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

D.这首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而平淡中又有着深远的情致,与陶渊明的诗歌语言相似。

16.尾联的意思是什么?它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尾联的意思:不时地带着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②形象:诗人是一个平易近人、闲适自在且热爱自然的官员。

他身为刺史,却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时时缓步寻景,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C.“突出了自己的赏景经验之丰富与观察力之敏锐”错误,诗人突出的不是自己的赏景经验与观察力,而是那种悠然自得的乐趣。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先看尾联的意思。

“官属不令拘礼数”的正常语序应为“不令官属拘礼数”,也就是说不让大小官员受礼数拘束;“时时缓步一相寻”的主语是自己和“官属”,“缓步”是寻赏美景的行为举止,可以看出心情之闲适。

合起来是说自己要不时地带着不分尊卑的属吏从容、闲适地到西亭子来寻景散心。

再看刻画的人物形象。

诗人身为刺史,没有一点官架子,没有高高在上,不让自己和属下被礼数拘束,不分尊卑、高下;一起去缓步寻景,既看出诗人的闲时,诗句中又透露出诗人对西亭子一带风景的喜爱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高三2010-11-18 23:18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知识生成性练习学案一、考点解析: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景、物、人。

解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用什么方法来表现;(4)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作者情感思想和社会意义)。

(视所提问题而定)二出题角度(一)景1、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景物)有什么作用(效果)?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2、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摩挲:用于抚摸。

两首诗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点如何?3、哪些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注解】:1、灞上:又作“霸上”,唐长安东。

2、郊扉:犹郊居。

3、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4运用什么方法写景物?马戴(灞上秋居)第三联写景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分析。

(4分)(二)物1、表现的对象是什么,有何特点?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2运用什么方法来塑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元代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学生)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学生)

古代诗歌作品形象的鉴赏专题练习之二(学生版)大连市旅顺中学语文组对作品形象的鉴赏在诗歌中,诗人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所以对诗歌形象的分析,就成为诗歌鉴赏的常规性内容。

诗歌中有人、物、景等各类不同的形象,但涉及到鉴赏的往往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了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的意象,而意象一般又可分为描述性意象、比喻性意象和象征性意象。

(一)对描述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山东卷)画堂春秦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

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1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1捻(niǎn):持取,捻弄。

试题: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1小题)(二)对比喻性意象的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上海卷)壬辰寒食①王安石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②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注】①寒食:清明前一天(一说前两天)。

②冶城:古地名,在今南京市西,临长江。

试题: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

(16题)(三)对象征性意象的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

(湖北卷)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

无端良匠画形容。

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

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

雨余时候夕阳红。

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

后一举登第,官至宰相。

试题:《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意象,但其象征意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2小题)2.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广东卷)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教师用)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教师用)
但使众生皆得饱,Biblioteka 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答: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俯视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答:勾勒出月色秀朗、溪水清澈的兰溪山色,朦胧飘渺,使人如同坠如仙境。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答:诗中的人是渔民形象。写出渔民欣快欢畅之情,整个画面使人感到兰溪山水充满着蓬勃生机。
答:我同意这种说法。诗中刻画了“孤桐”傲立群林、茂盛向上、奉献自我的形象。这种卓尔不群、生机勃勃的“孤桐”形象实际上就是诗人自喻,联系诗人力主变化、改革朝政的政治主张便知。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不屈不挠、献身变化、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感情。
三.比较阅读下列词曲,回答问题。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你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答:这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自圆其说,无论你认为哪一首更好都可以。关键是要能比较准确的说出该首小令所写出的意境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提示〗两首小令都运用白描手法,状写秋景。但第一首作者把秋天傍晚几个特有的景物巧妙地组合起来,创造出萧瑟苍凉的意境,突出表现了羁旅愁绪。第二首小令作者写在秋意里对洞庭潇湘的观感,气象明朗开阔,意境宏伟,表现了开朗乐观的情怀。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

高考古诗鉴赏人物形象专题训练与答案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1.结合背景,了解人物性格和思想情感。

2.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细节描写。

3.注意景物、典故、修辞等对人物情感的丰富性。

二)诗词中常见的几种人物形象以人物自身分类:1.少女形象:或直率、大胆、泼辣,或娇羞、腼腆、怯弱,或可爱、天真、青纯,或机灵、聪慧、智巧。

情感: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热切向往,对爱情出现时的惊喜、喜悦,羞怯、腼腆,迟疑、担心。

2.思妇形象:丈夫远游或出征,自己,正逢春花秋月之时,看到眼前之景,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想到身在外地的丈夫,登楼凭栏,感慨诸多。

情感:对丈夫的思念、牵挂,嗔怪埋怨,自己的孤独寂寞,春光难留、青春易逝的伤感;战争对百姓的伤害,希望家人团聚,向往和平幸福。

3.客居者形象:宦游在外、贬谪他乡或远游异地者,春秋季节或传统节日,怀乡思远,对景伤情。

情感: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旅途的艰辛凄苦,客居的孤独寂寞;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仕途坎坷的感叹;关注民生,担忧国事,心系朝廷;随遇而安,闲适淡然,旷达不拘。

4.军旅者形象:身处军营的将士或取道边塞的诗人,看到环境恶劣的险水高山,雄浑悲壮、凄凉肃杀的战场,或开赴前线的浩荡军队,心有所感者。

情感:身处边关者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戍边生活的枯燥艰辛,战场的悲壮,战争的残酷;黩武恃强的不满,将军贪功无能,只知享乐,不知体恤的怨愤;盛赞高昂的士气,盛大的军容,勇猛无敌,杀敌报国,保卫国家,建功立业者。

5.隐居闲适者形象:多为谪居离职、悠游闲居、仕途无望或不屑为官者。

情感:喜爱自然山水、自然真趣,向往和平宁静、闲适自得的隐居生活;体现了遗世独立、乐观旷达、与世无争、潇洒飘逸的情怀;歌颂劳动生活,质朴勤劳的百姓及与百姓的深厚情谊;对腐朽现实的不满,黑暗腐败官场的厌恶;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深受排挤的苦闷愤恨。

以人物情感分类: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如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一片萧条的景象,而诗人感时落泪,展现了其忧国忧民、心怀社稷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教学园地05-06 2145:古代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生成性练习教案一、考点解析:高考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可分为景、物、人。

解题应包括三个要点:(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用什么方法来表现;(4)形象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情感思想和社会意义)。

(视所提问题而定)二出题角度(一)景1、描写了哪些意象(景象、景物)有什么作用(效果)?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余干旅舍刘长卿摇落暮天迥,清风霜叶稀。

孤城向水闭,独鸟背人飞。

渡口月初上,邻家渔未归。

乡心正欲绝,何处捣寒衣?本首诗描写了哪些意象?其作用是什么?答、暮天清风霜叶孤城秋水独鸟渡口初上月作用有两点,交待了时令景象,烘托渲染了郁郁的离情乡愁,暗示了凄清悲愁的内心世界。

2、描写的景物有何特点江上王安石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江上董颖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摩挲:用于抚摸。

两首诗各按什么顺序描写了秋天的哪些景物?各自的景物特点如何?[参考答案]两诗都按空间顺序写景。

(一、二句先写江面上空景色:秋天天空中的阴云半开半合,有阴有晴;傍晚时分,含雨的云彩在低空中徘徊。

第三句写江的对面,青山叠嶂、云雾缭绕,最后一句写诗人在迷惘中发现远处千帆竞驶的情景。

)巧妙地将秋阴、晚云、青山、千帆等景物,置于广阔的背景下。

气势开阔、恢宏,又正值傍晚时分,景物更笼罩上了一层朦胧色彩。

董诗一、二两句写诗人站在江边眺望之景: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万顷碧波的江面。

接着将视线入天空,如镜的天空澄清寥廓,一双白鸥由天际飞来。

三、四句收回视线,写岸边小柳。

触景生情,有感而发。

诗人笔下的秋江、碧天、飞鸥,构成了一幅广阔、明丽的画面。

3、哪些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灞上秋居马戴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形象”题细化训练:物象(典例引领+方法技巧+通关训练+答案解析)【典例引领】(2022 •全国甲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画眉鸟欧阳修百喷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

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

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

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

2.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1. C2.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 “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说法错误。

文诗中先说笼中的画眉鸟在窗边清风中鸣叫,初听之时,声音还是来自“高笼”之中;但等到诗人了却简单的公事,众人散尽之后,衙署清幽安静,此时再听画眉鸟的鸣声,则如同置身于“千岩万壑中” 一般。

因此,文诗也认为画眉鸟在“高笼”中与在山林之间的鸣声是有差别的,对此有所涉及。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

欧诗以画眉鸟为直接描写对象,托物言志,写诗人听见画眉鸟在山林繁花之间千啼百嚷,才知道笼中画眉的叫声,远比不上它在山间的自由歌唱那么悦耳动听。

在本诗中,诗人对画眉鸟进行正面描写,通过对比画眉鸟在“山花红紫树高低”和“锁向金笼”两种截然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赏析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题
答题“三步骤”
第一步:概括形象特点。
借助“四角度”,采用总体特征(两三个词)+身份(如少女、劳 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征人、悲士、英雄、隐士、爱国 者、诗人等)的格式,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第二步:具体分析形象。
结合具体诗句或抓重点词语,融入表达技巧,通过翻译诗意,具体 解说上一步的识别依据。
【答题步骤】 ➢ 第一步,找关键词句,理解形象含义。
“云海相望”是兄弟两人天各一方,一在朝廷,一在杭州。“更沾巾” 是巧妙化用王勃的名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第二步,用精炼语言,概括形象特征。
可以概括为:重情、旷达、洒脱。 ➢ 第三步,指出形象的表达作用和艺术效果。
诗人寄居他乡总是与兄弟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但诗人不会因为兄弟远 赴异国就落泪沾湿衣襟。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 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 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3大角度命题:
鉴赏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答题思考4角度】
2.
赏景物(意象) ,分析形象。
要抓住诗歌中所描写的景物、运用的意象来分析 形象。景物描写能够对人物的心理起烘托作用,是人 物心境的直接流露。比如诗歌中若出现“菊”“狭径 ”“柴门”等意象,则极可能是“远离官场,热爱自 然的隐者形象”。“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描写边塞风光 ,渲染战争气氛;情景交融,表现了士兵内心的悲苦 之情。
【教考衔接(诗人自身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考点训练:鉴赏事物形象

1.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题李次云窗竹白居易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

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

题子瞻墨竹黄庭坚眼入毫端写竹真,枝掀叶举是精神。

因知幻化出无像①,问取人间老斫轮②。

【注】①无像:没有画像的白纸或白绢。

①老斫轮:斫轮老手。

《庄子·天道》记载,轮扁是一位斫车轮的巧匠,常年操作,经验丰富。

这两首诗中,“竹”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孤雁①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崔涂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诸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②,孤飞自可疑。

【注】①此诗写于杜甫寓居夔州之时。

①矰:短箭。

缴:系箭的丝绳。

同写孤雁,塑造的是两种形象,渲染的情怀有所区别,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沁园春·张路分秋阅刘过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

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①,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②,戎韬总制③,羽扇从容裘带轻④。

君知否,是山西将种⑤,曾系诗盟。

龙蛇⑥纸上飞腾。

看落笔四筵风雨惊。

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生。

拂拭腰间,吹毛剑⑦在,不斩楼兰⑧心不平。

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注】①星驰铁骑:带甲的骑兵如流星般奔驰。

①油幢:油布帐幕。

①戎韬总制:以兵法来部勒指挥。

戎韬指的是兵法。

①“裘带轻”句:《晋书·羊祜传》中记载“西晋羊祜出镇襄阳,轻裘缓带,身不披甲”。

①山西将种:古人认为华山以西之地是出将才之地。

①龙蛇:喻书法。

①吹毛剑:锋利的剑。

①楼兰:此指金统治者。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与本词都写到“羽扇”,它们在作用上有何不同?请结合词作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早发焉耆怀终南别业岑参晓笛别乡泪,秋冰鸣马蹄。

一身虏云外,万里胡天西。

终日见征战,连年闻鼓鼙。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形象1.1 诗歌的定义与特点诗歌是一种文学形式,以节奏、音韵、意象等手段表达情感和思想。

诗歌具有鲜明的节奏感、音乐性和富有想象力的特点。

1.2 诗歌形象的概念诗歌形象是通过诗歌中的意象、隐喻、象征等手段创造的具体而生动的画面或意境。

诗歌形象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第二章:意象与诗歌形象2.1 意象的定义与作用意象是诗歌中用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具象或抽象的事物。

意象通过描绘具体的事物,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2.2 意象的分类与运用自然意象:如山水、花鸟等,常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社会意象:如建筑、器物等,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

抽象意象:如爱情、友情等,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象征抽象的情感。

第三章:隐喻与诗歌形象3.1 隐喻的定义与作用隐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表达更深层次的意义。

隐喻使诗歌更具有想象力和内涵,引导读者去思考和感受。

3.2 隐喻的类型与运用直接隐喻:直接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如“心如止水”。

间接隐喻:通过暗示、象征等手段进行比较,如“岁月如刀”。

第四章:象征与诗歌形象4.1 象征的定义与作用象征是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或暗示某种抽象的意义。

象征使诗歌更具有深层含义和哲理性,增加读者的思考空间。

4.2 象征的类型与运用单一象征:一个事物代表一个意义,如“白鸽”象征和平。

多重象征:一个事物代表多个意义,如“大海”象征广阔和深邃。

第五章: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5.1 细读诗歌文本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注意诗歌的节奏、音韵和语言美。

5.2 分析诗歌形象识别诗歌中的意象、隐喻和象征等元素。

理解每个元素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

5.3 联想与想象运用个人的联想和想象,将诗歌形象具体化。

感受诗歌形象带来的美感和情感冲击。

5.4 深入解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深入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思想。

结合作者的背景和历史背景,全面理解诗歌的内涵。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教案第一章:诗歌与诗歌鉴赏1.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什么是诗歌?诗歌的分类和特点。

1.2 理解诗歌鉴赏的意义:诗歌鉴赏的作用和价值。

1.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阅读、感悟、分析、评价。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形象特点2.1 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什么是诗歌形象?诗歌形象的种类。

2.2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的特点:形象性与象征性。

2.3 掌握古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等。

第三章:古代诗歌形象的鉴赏方法3.1 感悟古代诗歌形象:如何感知诗歌形象的美?3.2 分析古代诗歌形象:如何分析诗歌形象的意义和作用?3.3 评价古代诗歌形象:如何评价诗歌形象的优劣?第四章:古代诗歌中的自然形象4.1 了解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特点:自然景观、季节变化等。

4.2 分析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意义:表达情感、描绘意境等。

4.3 鉴赏古代诗歌中自然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五章: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5.1 了解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人物描写、性格刻画等。

5.2 分析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意义: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等。

5.3 鉴赏古代诗歌中人物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六章:古代诗歌中的事物形象6.1 了解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特点:日常用品、器物、动植物等。

6.2 分析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意义:寓意象征、托物言志等。

6.3 鉴赏古代诗歌中事物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七章:古代诗歌中的抽象形象7.1 了解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特点:情感、理念、哲理等。

7.2 分析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意义:传达诗人情感、表达深刻哲理等。

7.3 鉴赏古代诗歌中抽象形象的案例分析。

第八章:古代诗歌形象与诗歌意境8.1 了解古代诗歌形象与诗歌意境的关系:形象是意境的基础,意境是形象的升华。

8.2 分析古代诗歌意境的特点:朦胧美、深远美、创意美等。

8.3 鉴赏古代诗歌意境的案例分析。

第九章:古代诗歌形象鉴赏的实战训练9.1 选择古代诗歌样本,进行形象鉴赏练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诗歌中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象征等形象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深层含义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自然景物,体会画面的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讨论诗歌中的形象描绘。

2. 例题讲解(1)选取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望庐山瀑布》,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及其表现手法。

(2)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等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首熟悉的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掌握形象描绘的方法。

4. 知识拓展(1)介绍古代诗歌中的其他形象表现手法,如象征、对仗等。

(2)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中形象描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 内容:(1)古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等。

(2)形象描绘的作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登鹳雀楼》,描绘诗歌中的形象。

(2)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

2. 答案:(1)描绘《登鹳雀楼》中的形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比喻、拟人手法的举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教学园地05-06 2144: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学案及教案(一)古代诗歌鉴赏---“形象鉴赏”能力形成性训练教案1、2010年全国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1)【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

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

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2、2010年福建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①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

(1分)(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3分)答:(1)踏(2)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1 鉴赏诗歌的形象98

高考语文复习 专题6 古代诗歌阅读 分点突破1 鉴赏诗歌的形象98

分点突破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专项练习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第1题。

渭上秋夕闲望①潘阆秋色满秦川,登临渭水边。

残阳初过雨,何树不鸣蝉。

极浦涵明月,孤帆没远烟。

渔人空老尽,谁似太公②贤。

【注】①此诗作于潘阆早年落拓江湖之时。

②太公:即吕尚,相传他垂钓于渭滨溪,周文王和他相遇,谈得极为投机,即拜为师。

后帮助武王伐纣灭殷,建立周朝。

1.本诗颔联写了哪些意象?运用了什么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6分)答:诗歌颔联主要写了残阳、雨、鸣蝉三种意象。

(2分)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残阳初过雨”属于视觉描写,“何树不鸣蝉”属于听觉描写:静谧的黄昏时分,一阵小雨刚过,天上挂着一轮西沉的残阳,四周响起了蝉的鸣叫声。

诗人借助不同的景物,勾画出一幅静中有动、时空交融的清新幽美的秋日黄昏图。

(4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2题。

蝶恋花欧阳修腊雪初销梅蕊绽。

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

睡起夕阳迷醉眼。

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

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

望极不来芳信断。

音书纵有争如见。

2.本词前三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有何作用?(6分)答:景色:冬雪有了融化的迹象,而梅花开始绽放。

梅花和白雪互相映衬,喜鹊绕着花朵飞来飞去。

这首词抓住了梅、雪、喜鹊这三个意象,描绘了一幅色彩洁净而又美丽的冬末春初景象。

作用: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下文主人公睡醒之后的愁绪。

_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第3题。

南乡子·秋暮村居纳兰性德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

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

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

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

家在寒林独掩扉。

3.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答:此词描绘了秋暮时节一幅山村田园风光图。

通过写红叶、寒溪、空山、万木、山峦参差、烟笼长堤、犬吠、鸡鸣、寒林村舍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静谧、疏朗、空旷的意境,透露出作者的欣喜、恬淡、闲适而又略显孤独的情感。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讲师版)(5)

2023古代诗歌鉴赏二轮微训练目录一、鉴赏形象(一)鉴赏人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二)鉴赏景物形象一、鉴赏形象(三)鉴赏事物形象二、鉴赏语言(一)“炼字”艺术二、鉴赏语言(二)“炼句”艺术二、鉴赏语言(三)分析诗眼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三、鉴赏手法(一)修辞手法三、鉴赏手法(二)表现手法三、鉴赏手法(三)表达方式三、鉴赏手法(四)结构技巧四、分析诗歌内容要点五、鉴赏情感、观点(一)情感态度五、鉴赏情感、观点(二)思想观点六、诗歌比较阅读(一)常规比较类六、诗歌比较阅读(二)教考结合类七、综合性选择题二、鉴赏语言(四)分析语言风格知识精炼所谓语言风格,是指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独特气质,诗歌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是具有恒定性的、区别于其他诗人的艺术特色。

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

在此有必要提醒考生,我们往往给某位词人冠以“婉约派”或“豪放派”的头衔,这只是说明这位词人的作品整体上呈现某种风格,并非说这位词人的全部作品都是这种风格。

在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时,还是应当就诗论诗。

语言风格术语积累:1.雄浑壮阔雄浑壮阔指诗歌骨力雄健,气势浩瀚,境界辽阔。

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雄浑壮阔是盛唐诗歌的时代风格,它反映了盛唐朝气蓬勃的活力和欣欣向荣的气象。

2.豪放旷达豪放即豪迈奔放,狂放不羁;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

这类诗(词)的共同特点是想象奇特,气象恢宏,语词宏博。

如李白的诗作,“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气势浩荡,一泻千里;“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风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想象奇特,用语夸张。

3.沉郁顿挫沉郁顿挫,就是指情感浑厚,语带浓郁,语带忧愤,蕴藉深厚,读起来有一种厚重感和沉重感。

沉郁顿挫是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高考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高考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高考诗歌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学参考1125 1352诗歌鉴赏即学即练之: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1. (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形象的鉴赏能力。

解答本题要结合整首诗创设的总体意境来分析鉴赏。

一二两句写的是隐者所处环境,远离世俗,清静幽远。

三四两句写隐者的生活状态,足不出户,避世脱俗,随性自然。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

2. (2010·山东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解析:联系阮籍生活的时代背景,了解阮籍的处境和思想。

[周六小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训练

[周六小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训练

[周六小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训练古诗鉴赏: 2011-04-08 21:06【语文周六小练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专项训练阅读下面各首诗歌,完成诗后面的问题。

一、鉴赏诗歌形象1.事物形象精卫[清]顾炎武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诗中塑造的“精卫”形象有哪些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人物形象浣溪纱①[清]纳兰性德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写作此词时其妻子卢氏已早逝。

②被酒醉酒。

③赌书泼茶用李清照、赵明诚典。

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上阕是如何刻画出思人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答3.景物形象闺情[唐]李端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二、鉴赏诗歌语言4.关注“诗眼”送魏万之京[唐]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此诗以长于炼字为后人称道,第三联中的“催”“向”二字更见推敲之功,请你选择其中一字分析其妙处。

答5.关注句子诗经•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葛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

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分析这首诗歌的结构艺术。

答6.关注语言风格【中吕】普天乐[元]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

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

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这首小令在语言的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概括。

答三、鉴赏诗歌表达技巧7.修辞手法蜀道后期[唐]张说①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哪些诗句可以看出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
十.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人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1)第一句“春风疑不到天涯”,从王之涣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出,表现了诗人被贬后抑郁凄冷的心情。
2.古人云:“诗言志。”请结合两诗中“牛”的形象,评说两位诗人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或反映的各自的思想境界。
八.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1.诗的第一句从什么角度写 仰视 ,第二句从什么角度写 低头 ,这两句诗勾勒出一个怎样的境界?
四.比较阅读下列两首诗,回答问题。
(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从狂。
⑴两诗都写秋天,但保有侧重,请找出它们的不同点。
⑵这两首诗都描写了春天,那么作者对“春”的感情评价和“春”的作用是否一致?为什么?
(2)这首诗,作者正面描写山景只用了一句:“山光物态弄春晖”。正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着力表现山的______,从万象更新的气氛中,渲染出_______________的意境。
十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1)这首诗写的是初夏江边小村的物态人事及由此产生的感受。首联即点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句“事事幽”三字,是全诗关键词语,“幽”应理解成________。颔联、颈联四句,紧紧贴住“事事幽”,一路叙下。请根据诗意,填写下列表格。
(1) 首联一个“独”字、一个“尽”字,突出了梅花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和引人入胜的风韵。作者虽是咏梅,但实际是他思想性格的__________ 。
(2)颔联对梅花作具体的描绘,成为千古绝唱。“疏影”、”暗香”二词用得极好,既写出了梅花___________的特点,又写出了它清幽的芬芳。“横斜”描绘了它的__________,“浮动”写出了它的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这首诗的颈联分别是从哪两个角度来描写的?描写的内容是什么?
2.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训练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班马:离群之马。
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骄阳叶更阴。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孤桐》王安石)
有人评价这首诗认为诗人是以“孤桐”自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你对孤桐形象的理解及诗人要表达的感情。
三.比较阅读下列词曲,回答问题。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前人认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这两句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苍凉的“画卷”,那么属于这幅画的主体部分是 ,背景分别是
(远)、 (近)。
事事幽
物态
人事
(3)尾联两句,是否写诗人安居“江村”无忧无虑的满足之感?请简要说明你的理解。
十三.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园小梅 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越调】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双调】 醉东风?秋景
挂绝壁松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如果从作品的意境及作者表现的情感角度出发,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更喜欢这两首中的哪一首?为什么?
2.? 诗中以羌笛所奏《折杨柳》曲调表达征夫的离愁,却为何又说“何须怨”?
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精疲谁复伤。
但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禾熟 孔平仲
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
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
1.这两首诗中都描绘了“牛”的形象,其形象是否相同?请结合两诗简要赏析。
2.整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问:诗中的人是怎样的形象?情是怎样的情?
九.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杂诗 [南北朝]?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诗的前两句主要描写了什么景物,作用是什么?
(3)颔联重在描写梅花本身,颈联则着意作_________的渲染。颈联通过_________手法,更进一步烘托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幽居之乐,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的情操和___________的趣味。
(2)次联承首联之意,选择了山城二月最典型、最奇特的景物铺开描写,简谈你对次联的理解。
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1)这首诗的题目为“山中留客”,就全诗的内容看,“留客”的目的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