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刘青霞基因本质说课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节课,充分发挥教材中蕴含的创新、探究的素材, 把教材中的“现成结论”,通过多处“设障”、“布 惑”,将教材进行活化和优化处理,使之真正成为学 生的“学材”,潜移默化地把科学家的思维过程、教 师的思维过程来感染学生的思维过程。通过对实验选 材、实验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的假设、预测、分析与 综合,在此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方法以 及科学研究的一丝不苟的精神,更让他们在与科学家 的思维比较中,树立自信心,原来自己的思维与科学 家竟这样的相似,自己也能成为科学家。课堂检测表 明,实验班当堂达标率很高,学生学的主动,学得轻 松,教师的主导作用得到高度体现。
一:说教材
教学重点: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确定教学重点的依据:
遵循新课标基础性原则,强调掌握必需的经典 知识及灵活运用的能力,注重增加学生浓厚的 兴趣和激发旺盛的求知欲。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RNA也是遗传物质.
2.探究科学家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5.噬菌体的结构组成为( )
A.蛋白质、脂类 B.糖类、蛋白质 C.蛋白质、DNA D.蛋白质、RNA 6,下列各项中,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关键一步 : A. 区别R型和S型细菌 B. 无荚膜菌不会使小鼠死 C. 有荚膜菌可使无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D.灭活的有荚膜菌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课堂延伸]
1957年佛兰科尔 TMV的转化实验
结论: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后体会
我把这节在平行班级进行了不同教学模式的教 学实验,在对照班,以传统的“授—受”式教学 模式组织教学,实验班以“探究—发现”教学模 式贯穿教学始终。对照表明:实验班学生的学习主 动性得到了较大程度调动,课堂始终处在一种主 动学习的良好氛围之中,学生真正把学习的过程 演绎成一个主动探究、自动求知的过程。
预习资料:人类对遗传物质探索的主要历程(科学史)
1.19世纪末,通过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研 究,科学家认识到染色体在遗传中有重要作用. 2.20世纪2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 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3.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认识到DNA是由许多脱氧核苷酸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屏幕显示:
1、R型和S型细菌的菌体和菌落图,问 哪个是R,S?毒性如何?
2、请同学们看课本43页,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分哪些步骤?各看到什么现象? (2)你如何理解第3步的加热杀“死”?
(3)第4组的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4)仅凭格里菲思的实验能否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
请同学们读P43-44,回答问题: 1、艾弗里和他的同事设计的来自百度文库路是什么? 2、在艾弗里的实验的第3步中你得出什么 结论? 3、从艾弗里的研究成果你有何启示? 4、艾弗里的实验是否完美?
分析实验,讨论问题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
已经被加热杀死的S型 细菌中,一定含有一种 促使R型细菌转化成S 型细菌的活性物质, 它到底是什么呢?
1944年,艾弗里做细菌体外转化实验
S型活细菌
多糖
脂类
蛋白质
RNA
DNA
DNA水解物
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
R
R
R
R
R
S
R
R
S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是遗传物质的是 (
A. ① ② ③ ④ ⑤ B. ① ③ ④ ⑤
):
①核糖核酸 ②腺嘌呤 ③噬菌体DNA ④脱氧核糖核酸 ⑤核苷酸
C. ① ③ ④ D. ① ② ③
2.下列生物中只含一种核酸的是( ) A.玉米 B.草履虫 C.金鱼 D.病毒
3.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胞,在 细菌解体后含32P的是(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 C.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D.子代噬菌体不含32P 4.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原料直接来自于( ) A.细菌 B.噬菌体 C.原噬菌体外壳降解 D.环境
到共同进步。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导入—推进—高潮—结束 教学主线:疑 板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引导,启 动探究,让学生 “带着问题走进课 堂”。
教 学 过 程
回答问题,回顾原有的遗 传知识,对其分子机理充 满好奇。 联系生殖过程,逐层分析细 胞结构,自主发现染色体在 问题链层层启发、 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提出 剖析。 问题:染色体的蛋白质和 DNA中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动画演示实验过 程,引导学生分 析、讨论。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激发学生思维,调动 探究热情。 自主发现问题。训 练学生逻辑思维能 力。
观察实验,获得感性认识, 分析讨论问题、提升 明确思路,分析对照实验, 认识。培养学生主动 引发讨论。 参与和团结协作精神
交流综合,总结实验结论, 点拨、补充、更正, 上升为理性认识,验证实验 归纳综合,解决问题, 积极评价,引导学 假设:DNA是遗传物质。 完善认知。训练学生 生构建知识。 抽象思维能力。 回顾两个经典实验中的确凿 事实,自学教材中所举其他 增加一些说明,引 实例,明确RNA是某些病毒 导学生自学。 的遗传物质。归纳:DNA是 主要的遗传物质。 由特殊到一般,拓展 思维,延伸认知。帮 助学生树立辨证唯物 主义世界观。
确定教学难点的依据:遵循新课标选择性原则, 在保证每个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分层 次设计了多样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 的课程内容,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知识目标
1、识记: DNA是遗传物质的分析及实验验证;
2、识记:为什么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假说---演绎法。
2、探究导学法(假说—演绎法.讨论探究法.背景呈现
法.要点提示法)
通过师生课堂互动,在教师有的放矢的点拨下, 以问话、讨论、演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自主学习、团结协作,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 识,归纳实验结论,验证实验假设,从而充分发挥
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三、说学法
4.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认为性状 的转化是可以遗传的(但转化因子没作进一步的探索). 5.20世纪40年代以前,化学家和生物学家普遍认为遗传 物质是蛋白质.
6.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现染色体主要是由蛋白 质和DNA组成. 7.1944年,艾弗里用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细菌成 分,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其各分离成分的纯 度受到质疑,而怀疑其结论的信度). 8.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 菌实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9.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空间结构是 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10.1956年,科学家发现有些病毒不含DNA,而只 含蛋白质和RNA,并证明这些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RNA;从而得出—生物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的 结论.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归纳综合,解决问题。
DNA是遗传物质
由特殊到一般,拓展思维。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板书设计
第一节遗传的物质基础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928年格里菲思 过程 1、体内转化实验 现象 结论
1944年艾弗里 2、体外转化实验
过程 现象 结论
过程 (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现象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结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讨论交流,以填表形式归纳总结实验结论
亲代噬菌体
寄主细胞内
子代噬菌体
实验证明
32P标记DNA
有32P标记DNA
DNA有32P标记
DNA分子具有 连续性,是遗 传物质
35S标记蛋白质
无35S标记蛋白质
外壳蛋白无35S标记
如果你是科学家,请设计实验证 明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背景知识:烟草花叶病毒是由RNA和蛋 白质组成的,在感染烟草时,会出现致 病斑。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问题链:
亲代与子代以生殖细胞为“桥梁”, 染色体在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问题链: 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那么, 究竟哪一个是遗传物质呢?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 的认识水平如何? 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 3、从这个事实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 是谁?他凭什么质疑?
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具备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等细胞学基础,掌握了生物的生殖过程、染色体的化 学组成、蛋白质与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这为 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2 、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 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已初步建立,但还很不完善,他们 的心智还不能有效控制其行为冲动,对事物的探究有 激情,但往往对探究的目的性及过程,结论的形成缺 乏理性的思考。
内容和地位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在第3章占有重要位置, 学生只有真正理解这部分内容,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 变异的复杂现象中,从根本上懂得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实 质和规律。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证据,则是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这两 个经典实验,因此两实验的原理和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是本节的 难点,这也正是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掌握的东西。教材按 照科学家的探索历程以问题的形式引领学生层层深入进 行思考,让学生理解这两实验的最关键的设计就是把 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地观察它们的作用。在本节的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把实验过程的探究与科学方法的学 习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索学 习中,得到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
2、科学成果的取得不仅要有科学的思维,还要有锲而不舍的
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3 、实验验证DNA和RNA是遗传物质,强调了 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二、说教法
1、问题链教学法:
结合教师的渐进式问题链,一环扣
一环,层层剖析,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逐步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 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反馈练习,小结, 巩固新知,课内练习,课后 巩固理解,深化认识。 巩固教学目标,布 设计实验求证“烟草花叶病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 置课后实验设计。 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创新意识。
教学主线
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 哪一种是遗传物质?
实验验证,分析讨论问题。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第3章
基因的本质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广东省惠州市第一中学
刘青霞 2008 11 19
说课的主要内容:
• 一:说教材 • 1.说内容和地位. • 2.说重点\难点. • 3.说教学目标 • 三:说学法 • 1.学情分析. • 2.学习方法.
• 二:说教法 • 1.问题链教学法. • 2. 探究导学法 • 四:说教学过程 • 1.教学过程 • 2.教学主线 • 3.板书设计 • 附:教后体会
能力目标
1、通过模拟科学发现的过程,渗透科学 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 力. 2 、通过对感性图文资料的学习,培养 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3 、 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推理、 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 情感目标
1、通过再现科学史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发现过程
的艰辛和漫长。
预习提要:
第一册17页: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册9页: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 第二册42--46页:认真阅读2遍,提出问题 1、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人们对蛋白质和DNA的 认识水平如何? 2、当时认为遗传物质是哪种物质?为什么? 3、从这个事实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4、向蛋白质是遗传物质这个观点提出挑战的 是谁?他凭什么质疑? 5.本节课的两个实验中实验材料的选择重要吗?
学习方法:
1、重视预习.课前建议学生通读课文二遍,提出问 题互相解决.老师给出预习提纲和有关资料. 2、分析归纳法。学生将实验中获得的信息进行汇 总和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分
析概括能力,养成善于分析,善于讨论交流的习惯。
3、合作学习法。在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合作技
巧,学会发扬各自特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