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
中国零售市场之女装行业状况[1]
![中国零售市场之女装行业状况[1]](https://img.taocdn.com/s3/m/c0a9957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8.png)
(一) 欧美系
4. 中国本土化的国际流行品牌
艾格 Etam
1916年,创始人 Max Lindeman 先生开办的第一间以“Etam”为名的零售店在德国 柏林开业
1928年,艾格 (Etam) 品牌连锁店网络发展到了法国巴黎,第一间艾格 (Etam) 巴黎 点地址位于Saint-Honoré大街376号,艾格 (Etam) 以此为基地,逐步成为法国乃至欧 洲的著名女装连锁店。
1
春夏(9、10月上旬)
2
秋冬(2、3月)
中国零售市场之女装行业状况[1]
(一)欧美系
1、欧美一线品牌
巴黎时装周 米兰时装周 纽约时装周 伦敦时装周
Jean Paul Gautier、CHANEL、CHRISTIAN DIOR 、Marc Jacbos、Anna Sui、STELLA MCCARTNEY 、AGNÈS B、LOUIS VUITTON、GIVENCHY 、 KENZO 、VALENTINO、ISSEY MIYAKE、 GIVENCHY、YVES SAINT LAURENT 、CELINE 、 LANVIN、JEFEN(谢峰) .
1972年,看中亚洲相对低廉的采购成本,邢李源在香港经营的
成衣厂成为ESPRIT采购来源之一。
70年代末,ESPRIT在香港生产、分销及零售。1974年,邢李源、Susie和 Douglas在香港成立“远东有限公司”(EFE),主营“ESPRIT”的采购代理业务。 邢李源开始以香港为基础,将ESPRIT时装批发的业务逐步推向全球。
中国零售市场之女装行业状况[1]
ONLY定位于22至35岁的年轻女性族群。她们个性 张扬,卓而不群,追求标新立异。ONLY的服装系 列拥有很高程度的个性化和独特的时尚态度,1995 年在丹麦推出; 1997年在挪威开设第一家专卖店; ONLY已在欧洲和中东拥有125家直营店和2140家 代理店;1996年ONLY进入中国,目前近300家专 卖店。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代商业MODERN BUSINESS 13自2004年底我国对外资零售商全面开放之后,大型外资零售企业经过快速发展,在我国零售市场已经初步完成扩张的战略布局,并通过采用大卖场、大型专业店、大型仓储式商场等新型业态确立了自己的优势地位。
一、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现状1、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数量增加,步伐加快。
近年来,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绝对数量逐年攀升。
全球排名前250家的零售商中,在2006年底进入中国的有41家,到2008年已有100家进入中国。
同时,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也不断越快。
资料显示,到2007年底,沃尔玛、家乐福、易初莲花、TESCO乐购、麦德龙、百安居、欧尚在中国的门店总数达到451家,比2006年增长18.4%。
2007年家乐福在中国总店数达到109家,2008年家乐福计划扩店130家,速度惊人。
2、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业态丰富。
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业态丰富多样,主要采用的是新型流通业态,如家乐福、沃尔玛、易初莲花、欧尚为大型综合超市;麦德龙、万客隆为仓储会员店;百安居、欧倍德、宜家为家居建材专业店。
其他的新型业态还有日本7-11(便利店),网上零售如易趣网(Ebay),邮购如奥托邮购(Otto)等。
而从经营的组织形式看,外资进入我国零售业以连锁经营为主。
2006年,在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中国连锁100强企业经营分析报告》中显示,外资零售企业发展活跃,在多方面领先国内连锁经营企业,成为国内连锁业的“领跑者”。
3、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分布区域广泛。
总体说来,从全国方位布局来看,外资零售企业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城市,而西部地区外资零售企业的分布密度较低;从城市布局特点来看,外资零售企业更加青睐于中国的最发达城市和发达城市,约占全国总体布局的七成左右,尤其像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这些一线城市;从未来布局的发展趋势来看,外资零售企业的布局势必从中国的东部、南部向西部和北部延伸,从东部的一线城市向东部地区的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地区的大城市延伸,逐渐覆盖全国范围。
进口服装市场分析报告

进口服装市场分析报告进口服装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进口服装行业是指将国外制造的服装产品进口到国内销售的一种业务活动。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进口服装市场逐渐兴起。
在中国,由于国内消费者对品质和设计的要求不断增加,进口服装市场正经历快速增长。
二、市场规模据统计,目前中国进口服装市场规模已经超过5000亿元人民币。
根据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发展的趋势,预计未来几年进口服装市场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长率。
三、市场主要玩家市场上,进口服装品牌众多,涵盖了中高档和奢侈品等不同价位和风格的产品。
在中高档品牌方面,例如:ZARA、H&M、UNIQLO等国际知名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取得了不错的销售业绩。
从奢侈品牌来看,像Gucci、Prada、Chanel等世界知名奢侈品牌也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销售成绩。
四、市场趋势1. 品质消费升级:随着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从单一的价格、款式转向更加关注品质、设计和舒适度。
而进口品牌在品质和设计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青睐。
2. 跨境电商助力:随着跨境电商的崛起,进口服装市场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消费者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购买到国外的服装产品,同时,跨境电商也为海外品牌进军中国市场提供了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渠道。
3. 大众化趋势:随着进口服装市场的竞争加剧,越来越多的中高档品牌开始降低价格,让更多消费者可以接触到进口品牌。
此外,一些国际品牌也开始推出适合中国市场的定制化产品,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4. 奢侈品市场升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口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仍然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奢侈品市场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奢侈品品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市场,并通过各种方式积极拓展市场份额。
五、市场挑战1. 价格竞争激烈:进口服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常常出现。
一些国内企业通过低价销售来吸引消费者,对进口品牌构成了一定压力。
2021中国DTC企业出海发展报告

社区
2016 • 抖音上线 2017 • TikTok上线
……
剃须刀品牌Dollar Shave Club,创始人Michael Dubin亲自出镜拍摄宣传视频,Youtube上观看人 次超2500万次;独立站上线仅6个月,营收就达到 700万美元。
-9-
新驱动力:跨境投资热潮放大!"#风口效应
嗅觉敏锐的资本早已嗅到独立站的商机,以美国为例,2012年至今共有约400家DTC品牌累计获得超过30亿美元的融资。 过去一年,中国跨境电商企业获投、上市捷报频传,一波又一波的资本进场,推高了独立站整体生态的发展势头。
类型
独立站企业
独立站 相关服务商
跨境卖家/服务商 澳鹏网络 全速在线 SHEIN 安克创新 杰美特 斯达领科 万拓科创 致欧科技
服务套餐300元/月;不收取交易佣 金
海外独立站服务商发展较早,体量、资金、经验与背书 都具有先发优势。但对于大量初涉跨境电商的中国企业 而言,不断迭代的本土服务商也有着独特的价值:
1
免佣服务:一些本土服务商不收取交易佣金,并免 费开放主题模板和应用插件。
使用门槛更低:提供专为中国卖家设计的网站管理
墨镜品牌William Patinter,通过一段4分钟的 短视频广告引爆网络,获得了超7000万次播放 量,成功提升了品牌认知度。
时尚品牌REVOLVE开启 Influencer营销,借助时 尚博主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日常穿搭为品牌独立站引 流。Outdoor Voices则以#doingthings#标签鼓 励用户在INS上穿着OV服装分享生活。
服务商名称 GMV(美元) 商户数
海外展商:中国市场,时机已到

实用化 的服装 ,而是具有优雅 品质 的高端服 装。
中国大陆市场 的服 装消费 需求 ,已经进入 了这 样 的阶段 。 ”
一
芄服 饰的设计 及材质选 料采用 位 都属于 高端
中 国服装市 场 沃土 良存
今 年 ,美国 E K对品牌的选择和场地 规模 N
题吸 引了韩国 7 6个优 秀服 装企业 , 分为 1 6个 6 展位参 与其 中。 在 日本展 区, 一芄 ( m’SGR Y)服饰的 AC
总经理 任永 恒 向记者介 绍 ,一芄服 饰此 次是第
一
次来 到 C I 展 , HC参 而这主要是因为一期 民 饰
主管龟 井志穗表示 ,他们 的路线定位 为进入 中
从 海外展 区的整体 情况来看 ,参 展的顶级 品牌可能并不占多数 , 但这样 的情况或许反而是
极高知 名度。此外 ,引领 韩流时 尚的韩国 时装
展览会 也带领韩 国本土品牌企 业参展 ,由韩 国
纤 维 产 业 联 合 会 举 办 , “ n u oe ” 为 主 以 U i eK ra q
的中国人 ,已经开 始脱离对大品牌的盲 目追从 ,
而 是转而寻 找一些适合 自身的优雅和 品质 。 中 国的女性 , 已经开始寻 求属于 自己的风格。而我 们 带来的就 是这样 的东西 。 ”任 永恒如是说 。 而同为 日本展 区的展商 Mai Mor r re女装 e i 则明确 地打 出了低端 路线 , r re的营业 Mai Mor e i
固
l
海 外 展 商 : 国市 场 ,时机 已到 中
中国消费市场的长盛不衰和 国际市场的长时 间疲软形成鲜明对 比,也不断激发海外品牌 进驻 中国市 场的信心。到2 1 年 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 ,越来越 多的高端 品牌将 目光锁定中国 01 市场。CHC是海外 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试 金石 ,这里 自然吸引了众多欧美知名品牌。 I CHl 2 1 海 外展 区共包 含9 C 02 大展 区 :代 表意 大利 高端设计 师 品牌 的 “ 兰W HI ” 、意 大利 米 TE S IT EN 、美国顶级时尚展会组织机构 E 、德国国家展 团、法国PasF rv r 日本、中国香港 、韩 NK ri oe e、 国时装展览会 以及时 尚精品 区,来 自希腊 、以色列、西班牙、加 拿大 、比利 时、土耳其 、印度等2 1 个国家和地 区的4 0 0 余个品牌。海外展 区占据Wl 和W2 两个展馆 。展示面积近3 万平方米。
我国美式服装现状分析报告

我国美式服装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美式服装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时尚潮流,自20世纪以来深受全球年轻人的喜爱。
在近年来,我国的美式服装市场发展迅猛,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追捧。
本文将对我国美式服装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美式服装市场概况我国美式服装市场在过去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很多国际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
美式服装以其时尚、休闲、个性化等特点,逐渐占据了年轻一代的消费市场。
同时,美国文化的影响也在加速推动美式服装的普及和发展。
二、美式服装市场竞争格局目前,我国美式服装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一方面,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以其独特的设计和高品质赢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另一方面,国内品牌也在积极努力提高品质和设计水平,以追赶国际品牌。
此外,电商平台的崛起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选择,使得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
三、美式服装市场消费者需求分析在我国,年轻人是美式服装市场的主要消费者群体。
他们热衷于时尚、追求个性化,并对品牌和品质有较高的要求。
同时,他们更加注重舒适性和可穿性,希望能够在美式服装中找到自己的风格。
四、美式服装市场发展趋势尽管我国美式服装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潜在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以下是未来发展趋势的几点预测:1.多元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随着年轻人消费观念的变化,他们对于服装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
未来,美式服装品牌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设计和个性化定制,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电商平台的崛起为美式服装品牌提供了更多销售渠道。
未来,品牌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提升销售能力,同时提供更好的购物体验。
3.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美式服装品牌应该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积极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4.文化融合和跨界合作美式服装作为一种国际化的时尚潮流,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涌入中国市场,推动了中国市场的竞争和发展。
本文将对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1、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早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就开始向外国投资者敞开大门。
当时的国家政策十分宽松,各类外资企业纷纷涌入中国市场。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不断完善外资政策,逐步完善外资企业在华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力度,形成了现在比较完善的外资企业管理体制。
2、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现状非常丰富,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广泛涉及: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市场涵盖了许多不同的行业,如制造业、服务业、科技创新等。
(2)投资方式多样: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投资方式也非常多样,包括独资、合资、并购等。
(3)表现不一:在中国市场,不同的外资企业所表现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有些外资企业利润丰厚、业绩不断攀升,而有些外资企业则面临着各种挑战和问题。
二、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分析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宏观经济扶持政策中国政府为了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不断出台了各种支持政策和鼓励措施。
比如,免税、减税、融资支持等等,这些政策对于外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在市场规模和消费需求方面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这也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原因。
在中国市场,外资企业可以通过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取得更好的销售业绩和市场地位。
3、政策法规和市场准入条件中国的市场准入条件和管理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其中包括知识产权、市场准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这些法规的加强执行和市场环境的改善对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保障作用。
4、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劳动力资源,从而为外资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优质、便宜的人力资源。
国际快时尚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及启示以ZARA、UNIQLO为例

首先,UNIQLO以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不仅注重 舒适性,还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这种设计理念符合当下年轻消费者的价 值观,进而吸引了大量忠实粉丝。
其次,UNIQLO的产品特点也备受推崇。其服装面料优质、做工精细,穿着舒 适度高,尤其受到都市白领和年轻人的喜爱。此外,UNIQLO还注重产品的多功能 性和搭配性,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选择。
最后,ZARA的创新精神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为了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ZARA不仅在产品设计上不断创新,还推出了符合中国消费者习惯的O2O模式和电 商平台。
三、UNIQLO在中国的发展
UNIQLO是另一家成功的国际快时尚品牌,自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也取 得了显著的发展。UNIQLO的成功源于其简约时尚的设计风格,舒适实用的产品特 点以及精准的市场定位。
一、ZARA在中国的发展状况
ZARA是始于1975年西班牙的快时尚女装品牌,隶属于西班牙Inditex集团, 专注于为消费者提供款式时尚,品质优异的服饰。ZARA自2006年进入中国市场以 来,已经在全国70多个城市开设了近5000家门店。
1、产品迭代:ZARA以“更好、更快”的潮流为设计理念,注重时尚元素的 快速更新和迭代。其背后是高度商业化的商品体系,包括三个信息源、算法和设 计标准化,以及重供应链。ZARA在进入中国市场后,成功地适应了中国市场的需 求,不断推出符合当地消费者审美的新款服饰。
一、UNIQLO和ZARA营销策略 分析
1、目标客户群体
UNIQLO和ZARA的目标客户群体都非常明确。UNIQLO定位于追求舒适、实用的 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和家庭。而ZARA则定位于追求时尚、个性化的消费者,强 调“快时尚”的理念。
2、品牌定位和价格定位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告发表日期: 2022 年 9 月 14 日在国产服装供过于求的同时,我国高档与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与二线品牌所占领,以北京为例,北京王府井、国贸中心几乎被国际名牌所垄断,而高档百货商店如赛特、燕莎等国内自主品牌仅占到 40%摆布。
随着中国服装企业与国外品牌在设计、生产、营销领域的合作,目前已有 500 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国外服装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中国国内市场服装品牌的数量也呈爆炸性地增长,二线品牌明显增多,国外服装企业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
据不彻底统计,目前在中国设立专营店或者专营柜的世界名牌服装,如姬龙雪、贝纳通、鳄鱼恤、花花公子、欧迪芬、袋鼠等已有 50 多个,这些品牌全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与台湾等国家与地区,并占领了我国服装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份额。
另一种是将牌子输入中国。
他们利用中国便宜的厂房与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拥有2000 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 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
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 50 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
以下对各国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情况进行简要分析:韩国服装企业因其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已开始大力开辟中国市场。
韩国服装企业的目标是:将中国市场变成为韩国服装企业第二内需基地。
所以韩国服装企业与韩国品牌服装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 2005 年 3 月,已打入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品牌已达 50 多个,在中国主要大城市里韩国服装品牌已开设了 400 多家店铺,其中针织服装品牌“SSON”、“ONANON”等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销量迅速扩大。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精选6篇)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精选6篇)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精选6篇)中国是十三亿人口的大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服装消费国和生产国。
近几年中国的服装业有着较大的发展,服装业的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服装市场调查报告篇1一、行业现状分析:我国目前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服装消费国和服装出口国,不仅产业规模世界第一,而且制造水准也跃居国际市场主流。
但我国却称不上世界服装强国,其原因就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名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人们耳熟能详的国内知名服饰品牌,仅浙江省就拥有8个“中国驰名商标”的服装品牌:雅戈尔、杉杉、步森、庄吉、报喜鸟、罗蒙、万事利、浪莎等,但与国际品牌诸如Armani、Versace等相比,则显得微不足道,不仅数量少,而且影响力也不够,这些品牌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几乎为零,远不及茅台、海尔在国际上的声誉。
而同时,我国消费者对于服装服饰所表现出来的欲望和热情吸引了越来越的国外企业,他们瞄准了中国这个大市场,抓住了中国大制造厂的特点,纷纷在中国建厂、做品牌。
1979年法国高级时装大师皮尔`卡丹第一个冒险在中国经营外国服饰品牌,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就取得了极其辉煌的品牌效应。
自此在中国的土地上国外服饰品牌风起云涌般地出现,其中大多数都是有着很长历史的成熟品牌。
可以说,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较量,中国服饰品牌在高端市场已是节节败退。
环顾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高档商场,满目皆是洋文品牌。
从这些服饰品牌进入市场的规模、产品结构、设计水平和终端形象来看,国内服饰品牌能与之竞争者寥寥无几。
2004年初,北京几个高档商场相继采取品牌大调整行动,结果是将很多国内品牌调整出了商场,这引起了业界不小的骚动。
我国的开放是必须的,本土国际化竞争也是必然的。
中国本土的服饰品牌要想在竞争中不被淘汰甚至胜出,唯有做强品牌。
目前我国国产服装供过于求,高档和中高档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及其二线品牌所占据,中国服装业如果再不转变缺乏品牌实力的粗放型发展路子,将有可能丧失对国内中高档市场的控制时机。
2024年外贸运动服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外贸运动服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外贸运动服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我们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进一步了解外贸运动服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市场竞争情况。
该报告对外贸运动服行业参与者、投资者以及相关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市场调查:2.1 网络调查通过在线调查问卷,我们收集了消费者对外贸运动服的需求、偏好以及购买行为等信息。
2.2 个访调查我们还进行了一些面对面的访谈,与运动服生产商、经销商以及销售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收集了他们对市场的看法和经验。
2.3 数据分析我们还利用了市场研究机构的市场数据和报告,对外贸运动服市场进行了整体分析。
3. 外贸运动服市场现状目前,外贸运动服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各大品牌和企业都在积极参与竞争。
以下是对市场现状的概括:•市场规模:外贸运动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时尚、功能性和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市场的增长。
•品牌竞争: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知名品牌,如Nike、Adidas等,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具有优势地位,但也面临来自新兴品牌的竞争压力。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外贸运动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品质、款式、功能和价格方面。
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舒适性。
•渠道拓展:在线销售渠道在外贸运动服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在电商平台购买运动服。
4. 外贸运动服市场发展趋势根据我们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认为外贸运动服市场将出现以下发展趋势:•智能科技融入:智能运动服将成为未来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具备实时监测、运动数据分析和智能互联等功能,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和科技性的需求。
•热门运动潮流:随着健身和运动文化的兴起,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如瑜伽、攀岩等,将会带动相关外贸运动服的需求增长。
•环保可持续:在外贸运动服市场中,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企业开始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出环保材料制成的运动服,符合消费者对品牌社会责任的需求。
历年服装进出口情况分析报告

全球经济在经过09年的萎靡不振后,在10年开始呈现 复苏迹象.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好转,消费者的消 费心理障碍逐渐消除, 对于零售产品的需求逐步释
放,纺织品服装领域内订单增加
2009年是国际市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 危机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其危害由美国 向世界各地传导,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
200 蔓延。严峻挑战,纺织服装进出口总额仍
历年服装进出口情况 分析报告
整体趋势分析 单年祥解
问题与建议 谢谢观看
2005年至2010年整体趋势
年份 2005
进出 口额
同比%
出口 金额
同比%
进口 金额
同比%
1203.5 18.44 1048.2 21.33 155.3 2.01
2006 1620.6 22.6 1440.0 25.2 181.0 5.6
整体情况概述: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90年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为 16.89亿美元,到2010年则达到2067.38亿美元,十年间出口额增长了一百二十 多倍,成为全球纺织品服装第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
近年来中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情况逐年上升。2005年以来,我国纺织品服 装的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11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79亿美元, 同比增长19.93%,六年间我国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额增长了一倍多。中国纺织 品服装出口额在总货物出口额中所占的比例逐年降低。在1990年,我国的货 物贸易出口额为620.60亿美元,纺织品服装的出口贸易额为168.88亿美元,占 货物贸易出口额的比重达到了27.21%,绝对是我国的外汇创汇大户,这足以 说明当时纺织品服装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知名品牌少,没有世界品牌 • 我国服装由订单加工发展而来,许多中小企业仍停留在贴牌生产阶段,没有自己的品牌,被称为世界服装加工厂。
海外服装市场调研报告

海外服装市场调研报告海外服装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服装行业是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海外市场对于国内服装企业来说愈发重要。
本报告旨在对海外服装市场进行调研,以便于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制定适应性策略。
二、市场概况1. 市场规模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服装市场规模约为1.9万亿美元,平均每年以5%的速度增长。
亚太地区在全球服装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其次是欧洲和北美。
2. 市场竞争格局海外服装市场竞争激烈,主要有本土品牌和国际知名品牌两种竞争格局。
本土品牌在价格和传统文化方面有竞争优势,而国际品牌则在品质和时尚感上更具竞争力。
3. 消费者需求消费者对于服装的需求多样化,包括舒适性、品质、时尚感、个性化等方面。
同时,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逐渐被消费者重视,对于环保材料和生产过程要求越来越高。
三、主要市场分析1. 欧洲市场欧洲市场以高端品牌为主导,消费者对品质和时尚感有较高要求。
同时,环保意识普遍较强,对于含有有毒物质的服装持谨慎态度。
2. 北美市场北美市场以休闲和运动风格为主导,消费者注重舒适性和功能性,对于户外服装和运动服装需求较大。
3. 亚太市场亚太市场规模庞大,包括了发达国家如日本和新加坡,也包括了高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如中国和印度。
消费者对于品质和价格敏感,注重产品的性价比。
四、市场机遇与挑战1. 机遇随着数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外市场销售渠道更加多样化,小型服装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入市场。
2. 挑战海外市场面临不同文化、法律、贸易壁垒等挑战,企业需要了解并适应当地市场的法规和文化,以便更好地开展业务。
五、市场发展趋势1. 智能化服装智能化服装具备功能性和时尚感,集成了智能芯片、传感器和可穿戴设备等技术,能够检测身体指标、提供保护和舒适。
2. 可持续发展消费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追求日益增加,对于环保材料和生产过程要求越来越高。
企业可通过使用可循环材料、推行绿色生产等方式满足市场需求。
服饰国际市场调研报告

服饰国际市场调研报告近年来,服饰国际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消费者对时尚的追求,国际服饰市场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数据的调研和分析,探讨服饰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挑战和机遇。
首先,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服饰国际市场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
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全球服饰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2.55万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3.03万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6%。
这主要得益于不断增长的消费者需求,以及新兴市场的崛起和发展。
其次,在国际市场中,一些国家和地区成为了主要的服饰出口国。
中国、意大利、德国、美国等国家在全球服饰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装生产和出口国,其占据着全球服饰市场的很大份额。
同时,一些欧洲国家如意大利和德国以其高品质和奢侈品的生产而闻名,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眼球。
然而,服饰国际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给服饰市场带来了不确定性。
随着一些国家采取贸易壁垒措施,如关税增加和贸易限制,服饰行业的国际贸易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线上销售对传统实体店铺造成了冲击。
消费者更加便捷的线上购物方式使得线下实体店面临竞争压力。
然而,服饰国际市场也带来了许多发展机遇。
首先,随着全球经济的增长,消费者的购买力逐渐增强。
特别是一些新兴市场如中国、印度和巴西,其巨大的人口基数和快速增长的中产阶级将为服饰市场提供巨大的潜在需求。
其次,随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环保、绿色和可持续的服饰将成为未来的趋势。
一些公司已经开始注重可持续发展,并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和生产。
综上所述,服饰国际市场作为全球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和新兴市场的崛起为服饰行业带来了机遇。
同时,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是未来的趋势。
对于企业来说,了解市场趋势、创新产品和提升品质将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国内外服装发展现状

国内外服装发展现状当前,服装行业在国内外都呈现出一系列的新发展趋势。
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品质更高、风格更个性的服装需求也越来越高。
同时,互联网的普及也为服装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电商平台的兴起使得消费者可以更方便地购买到自己喜欢的服装。
此外,年轻一代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对于有机棉、环保材料等符合环保标准的服装也有了更高的认识和需求。
国内快时尚品牌在近年来也取得了快速发展,例如可可donut、森马、赫本、zara等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逐步扩大。
他们以更新的设计理念与款式、时尚且价格合理的特点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同时,一些国际知名服装品牌也纷纷进军中国市场,通过与本土合作伙伴合作或独资开设店铺,进一步推动了国内服装市场的发展。
而在国际服装市场方面,亚洲市场的影响力正在逐步增强。
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亚洲国家的服装品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际时尚的一部分。
例如,中国的李宁、鸿星尔克等品牌在国际舞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日本的优衣库和UNIQLO等品牌也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此外,亚洲国家的传统服饰也成为国际时尚的一个重要元素,例如中国的旗袍和和服等。
在技术方面,服装行业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智能穿戴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普及,例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
此外,3D打印技术也在服装设计和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可以按照个体消费者的需求和尺寸进行定制生产,为消费者提供更加舒适和适合的服装。
然而,服装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和版权侵权问题依然存在,品牌商和政府需要更加切实有效地加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
另外,服装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环保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品牌商需要更加注重环保材料的使用和生产过程的环保性。
总的来说,国内外服装市场都在不断发展与创新。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服装品牌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设计和质量水平,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gap在华发展现状

gap在华发展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国外企业将目光投向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
其中,服装品牌GAP也不例外。
GAP是美国的一家知名服装品牌,以出售休闲装著称。
它在华发展的现状备受关注。
在中国,GAP自2008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发展迅速。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GAP已经在中国开设了超过200家门店,遍布全国各大城市。
这些门店不仅覆盖了一线城市,还进入了二线和三线城市,提供了更多的购物便利。
此外,GAP还通过线上渠道进行销售,与中国的电商平台合作,满足了消费者线上购物的需求。
GAP在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和对国际品牌的追捧。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消费者对时尚潮流的需求不断增长。
GAP作为一家拥有长久历史和经典风格的品牌,成功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的眼球。
此外,GAP还通过与中国设计师合作,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了一系列产品。
这些产品融合了中西方的设计元素,既符合国际潮流,又具有与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相符的特点。
这种本土化的定制策略使GAP在中国市场上独树一帜,与其他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除此之外,GAP还注重企业社会责任,并积极参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
GAP在中国设立了慈善基金会,致力于改善教育、环境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这种积极参与当地社区的做法赢得了中国消费者的好感和认可。
他们愿意购买GAP产品,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为一个有情怀和责任的品牌买单。
然而,GAP在华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竞争激烈。
中国市场是全球服装品牌的竞争殿堂,各大国际品牌纷纷进入中国。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GAP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才能保持竞争力。
其次,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较低。
在中国,时尚潮流和消费习惯变化迅速,消费者往往对品牌没有太强的忠诚度。
他们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因此,GAP需要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并保持合理的价格,以吸引消费者的购买。
总的来说,GAP在华发展的现状是积极的。
外国制造业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

外国制造业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
随着中国市场日益扩大和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外国制造业企业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这些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取得成功并不容易。
他们需要克服许多困难才能打入中国市场,获取市场份额。
因此,研究外国制造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对于提高他们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外国制造业企业在中国市场上的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外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中所面临的问题,探究其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这对于外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制定更为合理的战略和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强市场份额,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通过文献、实证研究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详细探究外国制造业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环境、文化差异、政策法规、产业规律、竞争等问题。
同时,通过对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总结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关键因素。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将通过对外国制造业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总结出成功进入该市场的关键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外国企业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制定更为合理的战略和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状况报告发表日期:2006年9月14日在国产服装供过于求的同时,我国高档和中高档服装消费市场已被大量的国际知名品牌和二线品牌所占据,以北京为例,北京王府井、国贸中心几乎被国际名牌所垄断,而高档百货商店如赛特、燕莎等国内自主品牌仅占到40%左右。
随着中国服装企业与国外品牌在设计、生产、营销领域的合作,目前已有500多个国际服装品牌以属地生产形式进入中国市场。
随着国外服装品牌向中国市场进军的脚步大大加快,中国国内市场服装品牌的数量也呈爆炸性地增长,二线品牌明显增多,国外服装企业与中国服装企业的竞争从设计、面料、工艺、品质、价格、服务、文化、店面、客户管理及广告等方面复合展开。
国外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方式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产品直接打进中国市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设立专营店或专营柜的世界名牌服装,如姬龙雪、贝纳通、鳄鱼恤、花花公子、欧迪芬、袋鼠等已有50多个,这些品牌全来自法国、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并占据了我国服装中高档市场的相当份额。
另一种是将牌子输入中国。
他们利用中国廉价的厂房和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然后,销往世界各地。
拥有2000多家服装企业的东莞,其中60%为外来加工的小企业。
法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50多个服装名牌在中国都有生产基地。
以下对各国服装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情况进行简要分析:一、韩国服装企业抢占中国边角市场韩国服装企业因其国内需求低迷不振,已开始大力开辟中国市场。
韩国服装企业的目标是:将中国市场变成为韩国服装企业第二内需基地。
所以韩国服装企业和韩国品牌服装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权威统计显示:截至2005年3月,已打入中国市场的韩国服装品牌已达50多个,在中国主要大城市里韩国服装品牌已开设了400多家店铺,其中针织服装品牌“SSON”、“ONANON”等在中国市场上得到了消费者的好评,销量迅速扩大。
EXR-高丽服装公司已先后在上海和北京开设了5家店铺,该公司的特长是结合休闲服和运动服的优点,开发出休闲运动装,深受高收入消费者的欢迎。
SGWicus的女性休闲女装“ab.f.z”在四川成都开设了4家店铺,有向上海、杭州一带扩展市场的趋势;EnC科隆的高尔夫运动服装在中国同类服装进口市场上销量一直居第一位。
第一毛纺公司也在中国推出了多个品牌。
图表1 韩国不同服装种类品牌进入中国数量注:该统计截至到05年3月韩国服装企业进入中国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直接进入;合资合作;产品出口和授权,其中以直接进入的方式居多,占50%以上企业采用的是这一进入方式。
主要进驻的城市为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地。
在20世纪80和90年代,韩国服装行业进军中国的目的在于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把中国当作出口前进基地。
近年来,韩国服装企业针对中国内需市场,利用自有品牌进军中国市场。
这种战略性的转变都因于中国经济的飞跃与服装消费需求的不断转变。
韩国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面向某些消费群体,而且这些消费群体规模都不算大。
它们在中国进行市场开辟的最大特点是,不与中国企业争夺面积广大的市场板块,而是专攻中国服装的‘边角缝隙’市场板块,抓住个别消费群体的需求和喜好,设计制作这些不同消费群体需要的服装,这些零星小块市场与整个中国服装市场相比微不足道,但销路快、更新快、附加值高,使企业获得成功。
针对这些不同“边角缝隙”不同层次的消费特点和喜好,及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服装,从而获得成功,这也是所谓“韩流”能形成的原因之一。
现在服装消费趋向是多层次化、多样化、细分化和个性化,所以建议我们的服装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要更加敏感,重视“边角缝隙”市场的消费需求。
二、美国试图控制产业链上端有分析师预测,到2010年,美国80%的纺织品与成衣进口将来自中国。
这种预测触动了许多美国生产商和销售商的神经,美国服装企业不断加大收购中国的服装生产企业的规模,试图控制产业链的上端。
美国加州服装商会,纽约市服装商会及全美服装鞋业协会等服装业高层、纷纷来到中国考察并深入个别服装企业了解情况。
除此之外,甚至美领事馆也在做类似的服装市场调查。
取消配额后,因中国纺织品服装的价格的进一步走低,中国服装的价格优势逐渐显现出来。
但中国企业目前对如何直接外销仍不熟悉,也没有建立成熟的国际市场网络,因此,在两三年内还将有一个适应期。
美方服装界人士有意向中国本土服装厂直接注资或采取收购方式,并向中国派驻高管人员,以求抓住中国取消出口配额的巨大机遇。
三、法国瞄准中国高端消费市场中国内地潜在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十分巨大,目前,中国在时尚奢侈品消费领域的潜在购买人群已经达到2亿,这相当于50亿元的购买额,并且这个增长率还将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
巨大的商机吸引了法国服装纷纷涉足中国。
法国高级男装奢侈品品牌ZILLI公司计划在北京或上海开设专卖店。
另外,越来越多的法国企业加大了抢滩中国奢侈服装市场的速度,因中国对时尚服装品牌的选择变化很快,否则会被其他品牌占领潜在空间。
据统计,目前在“法国奢华品牌委员会”的65个成员中,仅有25家在中国发展,并且多为大型奢华品企业,如鳄鱼、纪梵希、雷米·马丁、路易·威登等。
法国的商家认为,在中国,奢华品的象征意义减弱,享乐意义增加,且更趋于女性化和年轻化;奢华品的消费群体在18至30岁之间,所以经营奢华品的企业在中国大有发展前途。
图表2 进入中国市场的法国知名服装品牌法国服装企业打开中国市场的突破口选在CBD商圈,赛特、燕莎等中国顶级商场已被确定成为他们打开中国市场的突破口,这些品牌选择在华商场的标准主要是参看商场的客流量、实际购买顾客、商品的价格、周边消费群体和商场在商界和消费者中的口碑、信誉度等。
而赛特、燕莎等CBD周围的贵族消费商场就成为这些公司首选目标,尤其赛特更是中国商界中的成功经典案例,如果产品能够进入赛特,就等于为品牌在全国商界做了一个大广告,它会使品牌在华信誉度迅速提升,产品因此也能顺利销往全国各地。
这实际上是一笔无形的收益。
皮尔卡丹在法国名牌服装中只能排在中间的位置,但它在中国大陆被认为是法国最有名的服装品牌,拥有广泛的品牌忠诚者。
因为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进入中国的法国服装品牌。
法国ETAM集团于1995年1月1日在上海开设第一家专卖店,ETAM艾格很快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连续十多年在全国重点大型零售企业综合占有率排名第一。
1998年,ETAM 的休闲系列WEEKEND的问世,使其更能顺应世界时装的流行趋势。
ETAM在中国的市场扩展迅速,从沿海城市到内地城市,目前销售网点已沿至中国各大省市,深受时尚消费者的喜爱。
皮尔.卡丹和艾格是法国在中国发展最为成功的两个品牌。
进入中国之初,价格令中国消费者咂舌,而且很少打折。
虽然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高档品牌的良好形象,但消费群体并未形成。
因为那时消费者心目中对“名牌”的概念还停留在当时国产几大服装品牌上,该品牌的价格是国产品牌的两倍,那时的消费者尚未理解“品牌附加值”的概念。
但后来,读品牌的风格逐渐变得更符合中国大众的口味,价格也相应下调,虽然这些品牌的档次越来越大众化,但它的消费群在不断扩大,其专卖店遍布全国。
四、日本服装业加快拓展中国市场中国丰富的后续劳动力资源,加之中国国内市场巨大的容量,使得日本服装企业抱团开拓中国市场,进军各服装细分市场,涉足从女装、绅士服到内衣、运动装等领域,日本服装企业纷纷把为世界看好的中国市场列为开发目标,并加快了拓展市场的步伐。
日本著名女装公司东京STYLE在上海开设青少年品牌STYLECOM后,又在上海久光百货开设200平方米大卖场,此外,该公司在上海、天津、深圳等地还将陆续开出9家分店式专卖店铺。
日本的三永国际通过和中国杉杉集团合资,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现今,其在上海的高尔夫服装CALLAWAY和淑女装Pinky&Dianne两大品牌已扩展成两大商店;女士服装在当地以合资生产形式销售。
为迅速提高品牌的认知度,该公司今后将与中国企业展开进一步的合作,预计3年后在中国内地扩展到40家分店。
日本的世界时装公司在中国拥有CORDIER和FAGE两大品牌128家店铺,一年中增开店铺36家,05年底要增加到140家。
该公司在上海有生产企业,在广州开设华南事务所,成立合资的宁波Rose公司。
日本MIZUNO公司在沈阳开出一家旗舰店,尤对乒乓球和排球服装的关心度甚高。
该公司还计划在上海、北京开设旗舰店。
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公司拟将店铺数量从MIZUNO 的412家、SPEED的52家分别增加到1200家和200家。
面对国内消费不振、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日本大型服装生产企业尤尼库罗最近决定,进一步扩大海外生产线,截至2004年,尤尼库罗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已超过100多家。
此外,日本服装面料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商业销售也日趋活跃,而女装在率先展开品牌销售的同时正以“事务所”战略向中国扩大,尤以在城郊结合处大力推广日本品牌,不少公司表示出对进军中国市场的愿望。
专家分析指出,前几年日本服装企业在中国大陆投资设厂为多,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走加工贸易出口的路子。
近年来他们转变策略,将日本的高档服装打进中国市场,他们将品牌、高档面料和设计带到中国,并且寻找中国合作伙伴,仍然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进行加工,产品销售中国市场。
日本服装品牌能否打动中国消费者现在还不好说,因为目前在中国,日本的服装还没有形成市场。
五、香港服装品牌成为国内中高档服装主流从1985年开始,就有香港服装来到内地开店办厂,时至今日,近百个香港服装品牌已经成功获得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同。
上世纪80年代中,是香港服装初探中国市场时期,当时限于政策、收入水平等原因,只有金利来、苹果等大型服装企业在内地百货公司亮相,在消费者眼中,这些服装是绝对“高档”消费品;到90年代初,以佐丹奴、真维丝、多利安奴等为代表的香港服装掀起了一股中高价位品牌进军内地市场热潮,一批新颖的服装专卖店在中国主要城市街头迅速涌现;再到1996年之后,更多的香港新秀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大量开设专卖店,引进特许加盟发展模式,并逐渐占据国内中高档服装市场的主流。
入世后,越来越多的香港企业进驻内地。
绝大多数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一线城市建立销售网络,并且正进一步开发西部及二线城市,如马狮龙、碧玛、Episode、Jessica等。
在香港服装品牌不断开拓内地消费市场的同时,许多香港企业还将生产基地搬进内地。
目前超过七成的香港服装企业已经在国内建立生产加工基地,主要集中在广东省的深圳、东莞等地区,当地的低成本劳动力、地方政府支持以及不断完善的交通网络都是吸引企业的因素。
结论:目前,发达国家借助技术、资金、文化和传统市场的优势,不断加大对服装纺织品行业的改造力度,不仅巩固了原有的地位,而且在水平上和发展中国家的差距继续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