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
国外产品在中国市场的营销策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市场交流更加紧密,跨国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也愈加激烈。
由于中国市场的庞大潜力和经济活力,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开始将目光投向中国市场,通过灵活的市场策略来实现在中国市场的营销计划。
本文将从品牌建设、渠道建设、文化适应和价格策略四个角度,对国外产品在中国的营销策略进行探讨。
一、品牌建设在中国市场,作为一家国外公司,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中国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以及消费习惯。
根据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费习惯,进行适应性针对性的产品和品牌营销,是国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的首要任务。
对于品牌建设,营销策略有两种:转换品牌策略和保留品牌策略。
转换品牌策略指的是原有品牌在中国市场难以推广,需要进行重新定位并打造适用于中国消费者的品牌。
保留品牌策略则是继续在中国推广原有品牌,并在市场营销中引入中国文化元素,使消费者对该品牌有更深刻的认识。
2017年,美国奢侈品牌Coach 就在中国推出了一款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而设计的产品系列,成功赢得大批中国消费者的认可。
二、渠道建设在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之初,应该考虑清楚营销的渠道,以保证信息能够有效传播。
渠道建设要注重多方面因素,如人力、物力、财力等,目的是在保持成本效益的同时,为营销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对于选择合适的渠道,可以考虑自主渠道、代理渠道、分销渠道、多元化渠道等。
例如,2018年,德国企业SAP就在中国市场推广一种全新的营销策略——多元化渠道,包括线上线下多渠道推广,不同渠道之间相互支持,互动融合,以期达到更大的推广效果。
三、文化适应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时,不同的文化、信仰、风俗习惯和社会结构等差异会对企业营销策略产生影响。
因此,企业必须充分了解中国社会文化背景和消费者心理,逐步适应中国市场文化,从而更好地开展工作。
对于文化适应,企业首先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进而更好地定位产品市场定位和品牌形象。
其次,找到合适的文化元素进行巧妙融合,以创新的市场策略和特色的产品吸引消费者。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word精品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本报记者胡佐宏从上世纪80 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
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
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
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
从1981 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 世纪90 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 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例如1988 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在没有加入WTC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还是直接进口。
外国品牌授权模式分析
外国品牌授权模式分析
外国品牌授权模式是指外国品牌将其品牌权利授权给国内合作方使用和经营的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外国品牌希望进入中国市场,但又没有自己在当地开设分支机构或经营实体的情况。
外国品牌授权模式的主要方式包括以下几种:
1. 品牌授权代理:外国品牌将其品牌授权给中国的代理商,代理商在国内市场代表品牌进行推广和销售。
代理商通常会支付一笔授权费用,并且负责市场营销、渠道拓展等工作。
2. 特许经营:外国品牌将其品牌和经营模式授权给中国的经营者,经营者可以使用该品牌和经营模式在中国市场开设连锁店或经营店铺。
经营者通常需要支付一定的加盟费用和提供相关的运营支持。
3. 制造授权:外国品牌将其产品制造技术和工艺授权给中国的制造商,制造商可以生产和销售该品牌的产品。
制造商通常需要符合一定的质量标准和生产要求,并支付一定的技术授权费用。
授权模式的优势在于外国品牌可以通过与国内合作方的合作快速进入中国市场,减少自身的市场开拓成本和风险。
同时,合作方可以通过获得权威品牌的授权,获得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的提升。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授权合作时,外国品牌应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并签订合适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权益,以确保品牌形象和权益的保护。
此外,外国品牌还需要对合作方的市场监督和管理进行有效的控制,以保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和质量的可控性。
最新-广告中的秘密-国外相机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 精品
广告中的秘密-国外相机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相机是如何进入中国市场的?为什么有的国外相机和镜头企业曾经特别火,可后来却慢慢地落后了?为什么有的国外相机进入中国时间虽短,可是很快就被摄影人接受呢?我们心中有许多疑问,可是很多年来却不知道如何来解开心中的谜团。
一、疑问中的发现我们随意翻阅着《大众摄影》杂志,突然从广告中发现了一些秘密,当年学摄影时,摄影前辈向我们推荐购买的相机大多是广告中宣传最多的相机。
从美能达到佳能,从尼康到索尼,从玛米亚到哈苏,一代代地更换,原来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广告的影响。
那么,我们系统地统计杂志的广告情况,是不是可以看出国外相机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搬出来所有的《大众摄影》杂志,逐一翻阅,当我们翻阅完几十年的杂志后,眼睛亮了起来,从中果然可以看出国外相机进入中国市场情况的一些端倪。
二、进入中国的相机和镜头品牌中国改革开放以后,逐渐允许国外相机进入中国市场,先后有近20种左右的日本相机和镜头品牌、1种韩国相机品牌、10种左右的欧洲相机品牌、1种美国相机相机品牌进入中国,它们在中国展开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在艰难的奋争中不断壮大,有的在残酷的拼斗里轰然倒下,有的后起之秀跃跃欲试,有的弱小企业力图在市场夹缝中分得一杯羹。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国外相机已经牢牢地占领了中国的相机市场。
据中国电子商会在2019年底公布的全国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国外品牌的数码相机在中国拥有94的市场占有率。
三、成功占领中国相机市场的佳能目前,在中国摄影界中,到处都能看到佳能相机的影子,殊不知佳能刚进入中国的前十多年,还是非常弱小的,1980年第8期,佳能就继美能达之后,在《大众摄影》杂志上发布-1相机的广告,这是《大众摄影》复刊后的第一个封底广告。
紧接着两年的时间中,佳能连续发布了15期广告,佳能的-1和-1至今仍然是许多中国摄影名家珍藏的相机。
可是从1982年至1991年,佳能广告从《大众摄影》杂志上消失了踪迹。
论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论述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
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方式有多种,以下是常见的几种方式:
1.出口模式:企业通过向国际市场出口产品来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成本,
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国际市场需求和趋势,积累国际市场经验。
2.合同进入模式:企业通过与国外企业签订合同,如技术转让、服务技能、管理技术、
委托生产等方式进入国际市场。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3.投资进入模式:企业通过在国外投资,如设立分公司、投资建厂等方式进入国际市
场。
这种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资源,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4.国际战略联盟:企业与其他国家的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开拓国际市场。
这种方
式可以帮助企业获取国际市场资源和渠道,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
随著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
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
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
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决策
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与决策自中国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选择进入中国市场。
这些企业的决策和策略对于其在中国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那么,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和决策呢?一、了解中国市场首先,外资企业需要对中国市场有所了解。
除了了解中国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还需要了解中国文化、习惯、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则等方面的知识。
对于文化习惯方面,外资企业需要了解和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并且理解和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购物和消费习惯。
对于法律法规和行业规则方面,外资企业需要了解中国的贸易法规、税收政策、人员管理法规等方面的知识,并且严格按照中国的法律法规操作,以避免违法和不必要的风险。
二、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其次,外资企业需要选择适当的发展模式。
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外资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合作、独资和合资等不同方式进行发展。
跨国合作模式一般适用于先进技术领域,在中国市场内进行技术合作。
独资模式一般适用于企业拥有独特的技术或品牌优势的情况下,以自主运营方式独资进入中国市场。
合资模式是外资企业与中国企业合资成立的企业,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企业在本土市场的优势和资源,以及外资企业的技术和品牌优势,实现共赢。
三、重视人才管理和培养人才是企业核心资源,尤其是在跨国经营中,外资企业需要尤其注重管理和培养人才。
同样需要了解中国的人才市场,包括学位、职称、技能认证等制度,以及中国人才的特点、能力、需求等。
外资企业需要制定适合中国市场的人才管理和培养策略,注重培养具有本地意识和本土化特点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实现企业在中国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四、建立品牌优势在中国市场,建立品牌优势尤为重要。
外资企业需要了解中国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和习惯,建立与其需求相匹配的品牌形象。
同时,外资企业需要与中国本土品牌进行比较,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全面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
五、强化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外资企业需要强化社会责任和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尝试的早期策略
海外品牌在中国市场尝试的早期策略随着全球化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海外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这对国内品牌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
比如,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但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国际品牌,因为它们拥有更为成熟的供应链、更为丰富的产品线和更为先进的技术。
那么,在中国市场尝试的早期,国际品牌通常采用哪些策略呢?1.适应本地市场,满足消费者需求在面对中国市场时,国际品牌需要认真研究中国市场的文化和消费行为。
尽管消费者对高端品牌的需求正在增加,但在中国,性价比仍然是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
此外,中国消费者常常对自己的购买决策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个好的产品评论或者线上关于品牌的声誉可以对购物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国际品牌需要根据本地文化和市场需求深刻理解消费者,为他们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产品。
例如,Kellogg's在进入中国市场时,推出了多种适应该地文化的产品,如红枣味、绿豆味和鲜奶味。
此外,它还推出了一些中式产品,如食品袋。
这些措施加强了Kellogg's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并迅速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2.建立品牌形象,提高知名度品牌宣传是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吸引消费者的重要因素。
对于国际品牌来说,在中国市场尚未成熟的早期,吸引消费者的最佳途径是利用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和其他线上平台。
通过在这些平台上展示品牌的产品、形象和价值观,品牌能够加强其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
例如,Nike在推广其品牌时,尤其是在中国市场,就利用了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等线上资源宣传品牌,并为其产品增加了中国元素,如在其Air Force 1系列中增加了对中国节日的特别设计。
这些努力极大地提高了品牌体验和认知度。
3.建立同地化的供应链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国际品牌需要建立一个同地化的供应链,以满足中国市场对产品的需求。
这包括在本地区建设生产基地,使用本地供应商和与本地零售商开展合作。
例如,美国公司3M成功创立了一个完全自主管理的供应链系统,从而实现了本土化的生产和供应,该公司将产品价格降低了50%,同时将产品的交付期缩短了三分之二。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看外国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在当今全球化的商业环境中,中国市场拥有巨大的潜力和吸引力,越来越多的外国品牌纷纷将目光投向中国。
然而,进入中国市场并获得成功并非易事。
本文将探讨外国品牌如何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并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
1. 理解中国市场首先,外国品牌需要深入了解中国市场。
这包括了解中国文化、价值观、消费习惯以及竞争对手情况等。
只有通过深入洞察中国市场,品牌才能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心理,针对性地制定市场策略。
2. 适应市场需求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通常会进行产品本土化。
这意味着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进行产品的定制和调整。
例如,麦当劳和肯德基等快餐品牌在中国推出了与中国口味相符合的菜单,以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
3. 建立品牌形象在中国市场,品牌形象是至关重要的。
外国品牌需要通过广告、宣传和市场活动等手段来建立和加强自己的品牌形象。
这可能包括与中国明星合作、参与公益活动以及通过社交媒体与消费者互动等方式。
成功的品牌在中国市场通常能够与消费者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连接。
4. 渠道与合作伙伴在中国市场,选择适当的渠道和合作伙伴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品牌可以选择与当地经销商合作,借助其在市场上的广泛渠道和资源。
此外,电子商务平台也成为越来越多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渠道。
例如,一些品牌选择在中国的电商平台上开设旗舰店,以便更好地接触消费者。
5. 建立信任在中国市场建立起消费者的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外国品牌应该尽力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遵守当地法规,并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意见。
此外,建立良好的售后服务体系也是增强消费者信任的重要手段。
只有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品牌才能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
成功案例分析:苹果公司是一个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典范。
苹果通过与中国移动等当地运营商合作,大力推广其产品,并在中国市场投入大量广告和宣传。
同时,苹果还将产品本土化,推出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别版本以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与方式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脱离世界而独自发展,开放经济已经成为每一个发展中和发达国家所必然选择的道路,资本市场开放式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跨国公司投资在世界资本流动中占据了主体地位,它不仅为东道国带去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也提高了东道国企业竞争力、居民收入和就业率水平。
了解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发展趋势和运行特征,可以更好的制定吸收国际投资政策,更有效的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
关键词跨国公司动机方式跨国公司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经济实体所组成,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性大型企业。
跨国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
联合国跨国公司委员会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以下三要素:第一,跨国公司是指一个工商企业,组成这个企业的实体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经营业务,而不论其采取何种法律形式经营,也不论其在哪一经济部门经营;第二,这种企业有一个中央决策体系,因而具有共同的政策,此等政策可能反映企业的全球战略目标;第三,这种企业的各个实体分享资源、信息以及分担责任。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的动机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的动机是什么?凯斯夫曾经幽默地说过:“似乎没有证据表明跨国企业与国的企业以不同的曲调跳舞S把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行为最主要的动机已经形成了强力的共识。
在邓宁看来,国外的资本对东道国进行投资。
企业在国外的经营活动和在国的经营活动受大致相同的目标影响,也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建龙把外商投资者的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收入型”动机,通过跨国企业直接占领国外市场;另一类是“成本型”动机,如获取低廉的原材料和劳动力,降低生产成本,或者回避贸易壁垒,降低销售成本,或者通过扩大生产规模, 取得经济规模等。
这两类动机虽然形式不同所导致的投资行为的特点也有明显的区别,但是,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髙企业的利润水平。
如何把国外奢侈品卖到中国去的思考
如何把国外奢侈品卖到中国去的思考近年来,国内奢侈品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同时也吸引了许多国际奢侈品品牌的目光。
但是,想要在中国市场打开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为从文化、消费、销售等多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为此,如何把国外奢侈品顺利地销售到中国市场,已经成为品牌要解决的难题。
本文就从品牌塑造、渠道拓展和文化适应三个方面分别分析如何把国外奢侈品卖到中国。
品牌塑造是从市场销售入手,只有塑造出符合中国人消费习惯、国情和文化熏陶的品牌,才能逐步地在中国市场赢得消费者的眼球和信任。
首先,在品牌设计上需要考虑符合中国的审美。
在中国文化中,红色被视为吉祥招财之色,黑色则是祭奠或丧礼之色。
相应的,在包装设计中,应该避免纯黑色、绿色或白色的主色调。
其次,在广告宣传上,需要注意避免一些在国外很普遍但在中国文化中不受欢迎的表现,比如过于暴露的性暗示和不尊重长辈的行为,这些都会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不良心理的反应。
因此,品牌构建不应单纯地翻译已有的品牌名或广告,而是要在深入研究文化习惯的基础上进行,以符合中国市场的特性。
渠道拓展是要采用多种方式与消费者建立联系。
由此,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主要方式至少有三种:一是通过淘宝/天猫网上商城渠道进行直接销售。
国内消费者选购奢侈品牌商品,经常借助于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
因此,通过线上途径将奢侈品引入市场是一个高效、优质的渠道;二是寻找国内相关高端零售商与高端百货公司的合作。
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将奢侈品品牌推介给更多人;三是寻找相关钻石和贵族会所等高端社交场所与其合作,在场所内宣传品牌推广互动等等,通过这些手段能更好地完成品牌推广的目标。
文化适应包括产品文化调整和服务文化调整两部分内容。
产品文化调整的核心在于“本土化”,比如餐饮、服装及手表等各个方面的设计、包装和服务形式。
特别是在产品质量与服务等方面,国人极为注重细节,因此在服务上必须秉承“客户为本”的服务理念。
而在服务文化调整方面,则应注意区别于服务流程的审慎推广和有效执行;通过培养和发展本地品牌经理和推销员,确保能提供更准确和代表中国服务标准和文化特征的服务。
国外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研究
国外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案例研究在全球化的今天,企业的国际化已经是必然趋势。
然而,国际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尤其是在市场规模巨大却文化背景迥异的中国市场中,许多国外企业都经历了坎坷。
然而也有许多国外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可喜的成绩。
本文将通过案例研究,分析国外企业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方法和经验,并提出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可口可乐可口可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饮料公司之一,虽然其起源于美国,但可口可乐公司非常擅长在全球各地定制化营销策略。
在中国,可口可乐公司成功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推广渠道的建设。
可口可乐公司快速建立了一个覆盖中国广泛的推广网络,成功开拓了一系列的促销方式,如奖励、打折和捆绑销售等营销手段,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2. 快速响应消费市场变化。
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了本土化团队,通过汲取中国文化、习俗以及经验,从市场的角度和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创新”。
这些新产品能够很快适应消费者的需求,进而依赖消费市场的快速增长。
3. 文化融合。
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营销策略中体现出一个很重要的思路——尊重中国的历史、文化和习惯。
对于中国市场,可口可乐不仅设立了本土化团队和进行本地的市场营销,也借助了华语歌曲和本土节日等方式,表达了与中国市场的文化融合。
二、阿迪达斯阿迪达斯公司作为全球顶尖的运动品牌,一直保持着强劲的营销力度。
在中国市场中,阿迪达斯公司成功进入市场的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嫁接本地文化。
中国人热爱运动和体育,阿迪达斯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广时把重点放在运动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嫁接上。
例如:“波西米亚足球公园”计划、签约中国篮球明星易建联携手开发独代品牌等;2. 定制个性化营销策略。
阿迪达斯公司在推广时细分市场,通过定制化的营销手段,推出符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及将品牌品质和个性化、多元化联系起来,以打动青年客户,吸引他们进入阿迪达斯的门店。
3. 投资本地渠道。
阿迪达斯公司在中国市场中成立了一些本土化的店铺,以及自建了线上平台,这些都能够更好的适应中国市场的变化和需求,从而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扩大销售渠道。
国际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案例分析报告
国际品牌通过跨境电商进入中国市场案例分析报告目录一、案例一:国际品牌G&W的跨境电商策略 (2)二、案例二: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国际品牌运营实践 (5)三、对产业带品牌的借鉴意义 (8)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公开渠道或根据行业大模型生成,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案例一:国际品牌G&W的跨境电商策略(一)品牌背景与市场调研1、品牌背景G&W是一家源自荷兰的健康品牌,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和独特的品牌文化在全球市场享有盛誉。
随着中国市场消费能力的不断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G&W品牌决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以扩大其全球市场版图。
2、市场调研在进入中国市场前,G&W品牌进行了详尽的市场调研。
通过大数据分析,品牌团队深入了解了中国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偏好、支付习惯及物流偏好等关键信息。
同时,对竞争对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自身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和市场定位。
(二)跨境电商平台选择与策略制定1、平台选择考虑到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和多样性,G&W品牌选择了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主流跨境电商平台作为进入中国的首要渠道。
这些平台不仅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还具备完善的跨境物流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为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策略制定产品策略:针对中国市场的消费需求,G&W品牌对产品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优化,推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新品。
同时,保留了品牌的核心特色和优势,确保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统一性和辨识度。
营销策略:利用社交媒体、KOL合作、线上线下联动等多种方式,在中国市场开展全方位的营销活动。
通过精准广告投放和个性化推荐系统,提高品牌曝光度和转化率。
价格策略:结合中国市场的价格水平和消费者购买力,制定了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策略,同时保持品牌的高端定位。
通过限时折扣、满减优惠等活动吸引消费者购买。
韩国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
韩国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韩国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在过去几年里已经发生了许多变化。
随着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韩国品牌积极采取了一系列策略来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首先,韩国品牌注重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
了解中国文化和价值观对于成功进入中国市场至关重要。
因此,韩国品牌积极参与中国的文化活动,与中国消费者进行互动,促进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共鸣。
他们还将中国的特定假期和庆祝活动纳入营销计划,以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度。
其次,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重视线上渠道的营销。
韩国品牌充分利用中国庞大的互联网用户群体,通过社交媒体、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等渠道积极推广产品和品牌。
他们聘请中国知名网络红人(Key Opinion Leaders,简称KOLs)作为品牌代言人,以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影响力。
此外,韩国品牌还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方便的线上购买渠道,以满足他们的购物需求。
第三,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注重产品创新和本土化。
韩国品牌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个性化和独特的产品日益追求,因此他们不断进行产品创新,推出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韩国品牌还根据中国消费者的喜好和口味进行调整,以确保产品与中国市场的需求相一致。
他们还积极与中国本土品牌进行合作,以提供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联名产品,进一步加深与中国消费者的情感连接。
最后,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注重口碑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他们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和社会责任活动,展示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关注和承诺。
通过赞助各类活动和体育赛事,韩国品牌提高了品牌在中国市场的知名度和认可度。
此外,韩国品牌还投入大量资源来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和顾客体验,以留住消费者,并通过积极口碑传播为其品牌带来更多机会。
总之,韩国品牌在中国的营销策略包括与中国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重视线上渠道的营销,产品创新和本土化以及口碑和品牌形象的建立。
通过这些策略的综合运用,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外国品牌中国化的成功案例
外国品牌中国化的成功案例有很多,以下以德国品牌宝马为例进行阐述。
宝马,一个在汽车行业中享有盛誉的国际品牌,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一直在努力实现本土化,以适应中国市场的特殊需求。
首先,宝马在产品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中国消费者的需求。
例如,宝马推出了X3和X5等SUV 车型,这些车型在中国市场上非常受欢迎。
此外,宝马还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长轴距车型,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后排空间的需求。
这些举措都体现了宝马对中国市场的深入理解和精准把握。
其次,宝马在品牌传播上也做出了巨大的努力。
它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如广告、公关活动、赞助等,不断强化其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宝马还积极参与到中国的公益事业中,如支持教育、环保等,以此展示其企业社会责任,进一步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再者,宝马在售后服务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它不仅设立了众多的维修站,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还通过培训员工,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这些举措都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满意度,增强了品牌忠诚度。
总的来说,宝马中国化的成功案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品本土化:根据中国市场需求,推出适合中国消费者的车型和配置。
2. 品牌传播: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强化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 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
4. 售后服务: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实现了成功本土化,如星巴克、麦当劳、可口可乐等。
他们都根据中国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品牌、产品、服务等方面的调整,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习惯。
这些都是外国品牌成功中国化的优秀案例,对于其他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品牌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品牌的官方资料获取更多详细信息。
国外特许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了规定 。 在该文件 中, 特许经营被列为服
也是 国内投资人关心 的问题 , 通过 引进 国 务 贸易的类 别 , 并规定 了服务 贸易的四种 外特许经营品牌 , 开发中国市场 , 是非 常 基本方式 , 1 跨境交付 ( 即 . 从境外 向中国 具有吸引力的投资 , 也是 比较 易于成功 的 境 内提 供服 务) . ;2 境外消费 ( 中国的消 投资 。 当劳 、 麦 肯德 基、7 1 1 l 、2 世纪不 费者或企业在境 外使用服务 ) . ;3 商业存
维普资讯
加 盟指 南
- l
《 蕊薮 嚣 鞫
《
国外特许品牌如何进入中国市场
◇ 肖朝 阳
一 栏 目主编
肖朝 阳
著名特许经营专家 , 北京燕 园 师 律 事务所律 师,本刊加盟指 南栏 目 主编 , 著有 《 特许经营法律 实务》 《 、 如何签订
开放 , 入中国的品牌较少 , 进 且对其开店 以该企业名义在境 内开展特许经营 。 前一
区域也严格限制。因此 , 特许 经营的开放 种方式是特许 经营方式 , 后一种方式是以
成 为 中 国加 入 W T O谈 判 的 重 要 内 容 。在 投资 方式进入 。 在该文件 中, 对跨境交付
批部 门提 出申请增加 “ 以特许 经 供经营指导 、 技术 支持和业务培训等服 务 定 , 即:由设 区的市级 商务主管部门开具
事商业活动”的经营 范围。同时 的能 力。 第二个 条件 是:特许人从事特许 的符合 “ 两店一年 ”规定的证 明文件 ;直 外商投资企业不得以特许 经营 方 经营活动应 当拥有至 少 2 个直 营店 , 并且 营店位于境外 的, 特许 人应 当提供直 营店
旨 管理 条例 。该条例对 国外 品牌 备案 , 当提 交营 业执 照复 印件或者 企业 和成本。 应 衄 并未做 出特 别规 定。 实际上是 登记 ( 这 注册 )证书复 印件 、特许经营 合同
外国品牌中国发展史
外国品牌中国发展史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
在那个时候,西方国家开始在中国开设贸易点,并逐渐引入其品牌和产品。
以下是外国品牌在中国发展的几个关键阶段:1.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这个时期,许多外国品牌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如可口可乐、耐克、阿迪达斯等。
这些品牌主要通过贸易商和代理商进入中国市场。
他们主要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来提高在国内消费者中的认知度。
2.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末:在这个时期,中国实行了封闭的经济政策,几乎没有外国品牌进入中国市场。
然而,一些外国品牌通过非正规渠道进入中国市场,如劳力士和阿迪达斯等奢侈品牌。
这些品牌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身份象征,只能通过个人关系或者外交渠道购买。
3. 198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些国际知名品牌如可口可乐、麦当劳和肯德基等迅速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这些品牌通过与中国企业合作或者独立经营来扩展在中国的业务。
4. 1990年代:在1990年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如耐克、阿迪达斯、苹果、宝马等。
与此同时,中国市场也对外国品牌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许多国际品牌开始将中国作为重要的增长市场。
5. 21世纪:在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消费能力的提高,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且开始在中国开设直营店面。
与此同时,一些中国消费者也开始对国际品牌进行定制和个性化需求,这进一步推动了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发展。
总结起来,外国品牌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早期的通过贸易商进入市场,到通过深度合作或独立经营扩展业务,再到如今的直营店面和个性化需求。
外国品牌的成功与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消费者需求的改变以及品牌的市场策略等因素密切相关。
迪奥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
迪奥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的原因(2013-04-17 18:02:22)转载▼20世纪90年代,在中国经济迅速增长、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的吸引下,一些奢侈品品牌的领导者,例如卡地亚(Cartier),通过三种不同方式——开办迎合当地品味的独资店铺、运用自己的管理专长与当地经销商合作,或者授予特许加盟权以降低投资风险——在中国大陆市场获得了立足之地。
十多年过后,中国经济仍在迅猛发展,带动奢侈品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在市场上的奢侈品品牌越来越多,奢侈品类别越来越丰富,更重要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奢侈品购买力也越来越强。
他们的购买行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使其能以高于全球平均速度两倍的速度急剧膨胀面对赢利的困难,日益加剧的竞争,以及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各奢侈品公司必须针对当前奢侈品消费者的特点度身定制出新的战略。
为了这些奢侈品公司能够更好地把握奢侈品市场的机遇,我们在2006年对1,000多名中国消费者进行了一次调查,受访者的年龄在18~65岁之间,大多受过高等教育。
他们对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连同我们针对全球奢侈品市场所做的调查,展现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新特征。
礼品文化在西方国家,人们往往为自己购买奢侈品,而中国的情况却不同:在古代人们就根据礼物的珍稀程度来区分彼此的尊重与友情,而现在中国消费者将奢侈品作为各种场合或者节日——生意答谢、新年,或者婚礼等——馈赠品的首选。
女性购买力增强就在不久前,男性消费者还主导着中国大陆奢侈品市场,他们主要购买的奢侈品类别包括酒类、手表、鞋类、皮具箱包和汽车,除了自己使用外,还经常将奢侈品作为商业往来中的最佳馈赠品。
而现在,随着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消费者选择路易威登钱包、香奈儿套装、兰蔻(Lancôme)香水,以及蒂凡尼(Tiffany)项链和阿玛尼(Armani)太阳镜等奢侈品来显示自己的地位与财富无论中国奢侈品市场怎样变化,也无论市场上存在多少障碍,都无法阻挡各大奢侈品公司进入中国的脚步,并且它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希望能在中国市场立足、发展。
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入策略
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入策略引言中国的市场日益成为了国外企业进入的重要目标。
然而,由于中国的独特市场环境和文化背景,进入中国仍然需要谨慎考虑和许多策略的灵活应用。
本文将回答国外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进入策略并将其分为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第一步:文化理解和针对性策略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文化的理解和顺应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的市场环境和文化方式与许多以西方为主的国家完全不同。
任何企业在进入中国的时候必须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以及商业习惯和信仰,以便树立企业的形象和信誉,并通过定制的市场战略来应对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特点。
在了解中国市场的文化和商业习惯之后,企业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战略。
企业必须要区分和了解多样性的中国市场消费习惯和需求,制作各种类型的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中国市场的不同需求。
企业必须通过相应的定位和价值表达来真正促进和扩大消费者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第二步:市场调研和适应性战略进入市场之前,对市场情况的了解和调研至关重要。
中国市场的动态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急剧变化是企业需要关注的主要方面,因为这些变化会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带来冲击。
因此,在市场调研的过程中,企业需要积极关注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态信息,分析数据并预测市场的变化趋势。
适应性战略是企业在市场调研后所需实施的。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不断适应市场环境并改变商业模式和战略,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拓展市场空间。
因此,企业必须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行动方案,以确保其在中国市场上的持续发展和增长。
第三步: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品牌函数在中国市场中至关重要。
因此,企业必须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前制定一个适当的品牌策略,确定建立品牌的方向和内容。
品牌在中国市场中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和一个标志,更是一个长期经营的过程。
中国市场在消费主义方面已经迎来了一个新时代,对品牌的认知度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因此,企业必须在品牌建设重覆盖的同时,注重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的质量,提升其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优势,进而在市场中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口碑。
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例子
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品牌的例子:
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计算机巨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 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一收购使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并大幅扩大了其全球市场份额。
2. 吉利汽车收购沃尔沃汽车:2010年,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汽车收购了瑞典汽车制造商沃尔沃汽车。
这一收购帮助吉利进入高端汽车市场,并提供了先进的汽车技术和品牌声誉。
3. 青岛啤酒收购雪津啤酒:2008年,中国啤酒酿造巨头青岛啤酒收购了澳大利亚啤酒品牌雪津啤酒。
这一收购扩大了青岛啤酒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并为其带来了新的产品线和渠道。
4. 海尔集团收购日本东芝家电业务:2018年,中国家电制造商海尔集团收购了日本东芝的家电业务。
这一收购使海尔在全球家电市场上进一步扩大了其份额,并增强了其在空调、冰箱等产品领域的技术实力。
5. 超威半导体收购兰讯激光:2020年,中国集成电路制造商超威半导体收购了美国激光技术公司兰讯激光。
这一收购帮助超威半导体进一步拓展了其感测和激光技术领域,并提升了其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仅为例子之一,中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品牌收购案例非常多样化。
这些收购有助于中国企业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增强技术实力,并促进全球经济的合作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几种途径
本报记者胡佐宏
从上世纪80年代的中外合资,到今天的跨国收购,许多国外化妆品品牌通过上述这些途径成功进入中国市场(编者注:本文中的中国市场,特指中国内地市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些还没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品牌,都将目光投向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
不过对于希望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品牌来说,要想成功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要根据中国市场的现状以及自身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途径。
进入有间接进入、直接进入、特许经营等途径,国外品牌在中国市场上所要达到的目的不同,进入的途径也就不同。
途径一:合资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和企业自身的特殊情况,外资企业如果不首先取得中方的支持,在国内市场上往往举步艰难,因此,当时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首选途径就是合资。
通过合资伙伴,了解国内行业形势、法律法规,降低进入国内市场的难度。
从1981年德国威娜与天津第一日用化学厂成立首家合资美发企业起,到20世纪90年代末,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多数采取合资的形式,特别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是合资的鼎盛期。
由于国外品牌拥有资金、技术、市场操作的经验,再加上合资的中方企业为其铺路搭桥,使得这些合资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发展迅猛,所向披靡,短短几年时间就“攻占”了大部分中国市场。
例如1988年宝洁在广州成立合资公司后,就以迅猛的发展优势占据了大半个中国日化市场,将一些中国日化老品牌打个措手不及,很多最终被迫淡出市场。
不过,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透明化,特别是加入WTO之后,中国已经进入自由市场经济社会,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外品牌放弃合资,转而采取独资或者控股的形式,独自享用中国市场利益。
途径二:OEM/ODM
在没有加入WTO前,按照中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外资企业是不允许单纯以贸易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它们必须在中国投资建厂,然后才允许其产品在中国进行销售,而中国加入WTO后,外资企业“必须在国内生产才能在国内销售”这一硬性规定取消,国外品牌就可以更本质地从企业经营的角度上考虑问题,比如考虑是OEM/ODM还是直接进口。
但基于制造成本、交通便利、研究和开发时间、地理特征、生产/卫生许可证等其他方面的考虑,一些国外化妆品品牌通常选择OEM/ODM的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而且资源丰富,许多生产原料都可以利用当地材料,这样降低了生产成本。
所以即便是在中国生产分灌包装出口到世界各地去,其成本也是非常低。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中国加入WTO后,大量的国外品牌首选OEM/ODM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这也催生了国内OEM/ODM的兴旺,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盘踞了大大小小几千家OEM/ODM企业,为国外品牌进行OEM/ODM生产。
正是因为看中国庞大的OEM/ODM市场,欧洲最大的化妆品OEM生产商——英国仕华露飞((Swallowfield)于200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首次将业务扩展到中国。
目前,在国内OEM 企业里生产产品的国际品牌中,既有不计其数的中小品牌,也有市场知名度很高的大品牌。
途径三:收购
通过收购中国现有化妆品品牌,国外品牌就可以相对较小的成本占领更大的市场,轻松进入中国并实现快速发展。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汉高陆续收购了“天津加酶”、“海鸥”、“天天”、“桂林”、“孩儿面”、“可蒙”和“光明染发剂”等品牌,到2004年法国欧莱雅集团接连将小护士和羽西两大国内品牌收归麾下,到2007年强生买下大宝,再到今年法国COTY(科蒂)集团注资丁家宜,这些国外品牌一连串的收购行动,都是为了庞大的中国市场。
国外品牌之所以热衷收购中国本土化妆品品牌,是因为国外品牌可以将自己的品牌导入被收购本土品牌已经成熟的市场渠道,巧妙地将在国外市场销售的品牌移师中国。
雅诗兰黛前CEO
连翰墨就曾预言,中国本土化妆品公司多半将被国际品牌收购。
国内的业内人士也指出,从国际化妆品市场发展的趋势来看,未来还将有更多国外品牌通过收购等途径进入中国市场。
从目前来看,收购已经成为外国大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并保持有利竞争地位的主要途径。
途径四:授权经营
除了OEM和收购,一些国外品牌通过授权经营的方式进入中国,让自己的品牌抢占中国市场。
有着多年国外品牌代理经验的大连荣乾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荆鹏告诉《中国洗涤化妆品周报》记者,很多国外品牌就是通过授权中国总代理商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一来可以减少投资风险,二来中国人更熟悉中国市场,而一旦做大做强了,国外品牌就可能把中国的总代理商“砍”掉,自己直接来操作中国市场。
除了授权经营外,还有一种非授权的经营(也称之为贸易货)。
授权经营意味着国外品牌商授权国内销售商在指定的地区销售其产品,并有市场及品牌的管理权,但国外品牌商不会投入大量的资金来做国内市场;而非授权经营则意味着双方只是单纯的买卖关系,国内销售商有可能是从国外品牌商的下级经销商那里购买了产品,再转销到中国,这其实就是一种简单的倒货行为。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韩国爱敬,最开始在国内是无授权经销,后来爱敬在中国市场逐渐有了固定的消费者,于是爱敬就对中国市场实施了授权经营。
途径五:借道香港
由于CEPA的实施,自2004年起273种香港和澳门产品在进入大陆市场时实行零关税,这其中包括了化妆品。
对于“零关税”这辆顺风车,国外化妆品品牌绝不会漠然视之,他们借助“零关税”这条通道,将香港作为跳板,顺利进入中国内地市场。
“相对于其他途径,国外化妆品品牌借助香港的经销商入侵大陆,是一条比较好操作的途径。
”澳雪国际公关部经理贾向军表示,首先是香港有很多大型经销商,他们往往规模较大,能够比较专业的运作品牌,其次是许多香港的大型经销商在内地建有分销渠道,借助他们在内地建设分销渠道,国外品牌可以轻松实现进军中国内地市场的目的。
此外,国外品牌还可以收购符合条件的“香港公司”,避开股权、开店数量、开店地域的限制,从而在CEPA条例下进入中国市场;或吸引部分国际化妆品企业来港投资生产,获得进入内地的特权。
当然,进入中国市场的途径不限于上面这几条,有些国外品牌还通过参与上海世博会、美博会等大型展会的机会,接近中国消费者,向中国消费者展示它们的实力,从而达到进入中国市场的目的。
但是,今天的中国市场跟20多年前资生堂、宝洁进入时相比,市场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加上中国消费者的品牌意识的成熟,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难度也将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