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合集下载

《2024年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范文

《2024年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范文

《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神经外科手术对于精确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

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作为一种重要的手术途径,其应用解剖学研究对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为临床手术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二、材料与方法1. 材料本研究采用人体解剖学标本,包括新鲜尸体标本和固定标本,用于观察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的解剖结构。

2. 方法(1)对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包括血管、神经、肌肉等结构;(2)采用影像学手段,如CT、MRI等,对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进行影像学分析;(3)结合临床手术案例,分析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实际应用及注意事项。

三、结果1. 解剖学观察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解剖结构复杂,包括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结构。

其中,主要的血管有颈内动脉、椎动脉等,神经有面神经、听神经等,肌肉有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

这些结构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保护,以避免损伤。

2. 影像学分析影像学分析显示,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的结构与周围组织关系密切,手术入路需考虑避免损伤周围重要结构。

同时,影像学分析为手术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3. 临床应用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在临床应用中,主要应用于颅底肿瘤、脑血管疾病、颅神经疾病等的手术治疗。

在手术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神经功能和减少并发症。

四、讨论通过对岩斜区顶乳缝前角手术入路的解剖学研究,我们了解到该区域的解剖结构复杂,手术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保护重要的血管、神经和肌肉等结构。

同时,影像学分析为手术提供了详细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

在临床应用中,医生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手术方式。

此外,为了提高手术效果和安全性,医生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术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2. 熟练掌握岩斜区顶乳缝前角区域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巧;3. 在手术过程中,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术后感染;4.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

岩斜区肿瘤常见的8种类型、10种手术入路,手术难度何在?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

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 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

岩斜区肿瘤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肿瘤全切除难度巨大,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较高的术后复发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近年,显微外科技术的提高和各种颅底入路的尝试和改进,显著改善了手术的治疗效果。

本文主要介绍岩斜区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及临床表现及手术入路等的选择手术难度,并附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岩斜区脑膜瘤手术病例一例。

岩斜区复杂的骨质、神经、血管解剖关系,图来自D. Fisher一、常见病理类型1. 脑膜瘤:约1%颅内脑膜瘤起源于岩斜区,是岩斜区常见病变。

它向上可侵犯岩骨尖、小脑幕、Meckel腔、鞍旁和海绵窦;向下侵犯内听道和颈静脉孔;向内侧达脑干和椎基底动脉。

当肿瘤很大时,可包绕同侧Ⅲ~Ⅺ 脑神经。

患者临床可表现头痛、复杂的脑神经麻痹、共济失调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偏瘫、认知功能障碍。

岩斜区脑膜瘤多数表现良性过程,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式。

2. 脊索瘤:岩斜区是脊索瘤的第二好发部位,约占35%。

脊索瘤起源于胚胎残留的脊索组织,从rathkes憩室扩展至斜坡,继续向下累及尾部的椎体。

典型的斜坡脊索瘤的特点为居中线区的肿块,内见部分钙化,破坏斜坡骨质,并可见软组织肿块突入蝶窦或鼻咽。

3. 软骨肉瘤:软骨肉瘤发生部位不一,常与颅缝相关。

在岩斜区,其通常发生于岩枕缝。

大部分颅面部的软骨肉瘤是低级别的,其罕见、生长缓慢、局部侵犯。

4. 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腺瘤生长迅速可侵袭和破坏骨质。

5. 转移瘤:斜坡转移瘤少见,骨质破坏通常与转移瘤组织代替正常脂肪信号骨髓组织所致。

6. 腺样囊性癌:腺样囊性癌占涎腺肿瘤总数不到10%,但占恶性大小涎腺肿瘤的40%左右。

该肿瘤的特点有生长缓慢、容易复发、较长的临床病程、晚期转移。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论著!中岩斜区的应用解剖王玉海!王春莉!卢亦成!摘要"!目的!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中岩斜区的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磨除三叉神经节外下方颞骨岩部尖的骨质后#三叉神经可向下"向外移动$小脑前下动脉的走行可分为#桥脑前段"桥脑外侧段"小脑外侧间裂段和皮质段$当一侧的小脑后下动脉缺如时则为同侧的小脑前下动脉所替代#小脑前下动脉在四段中均有穿支供应桥脑或延髓#小脑前下动脉可与("-"*")相接触#其中与*")的关系最为复杂$基底动脉%P F &的走行变异很大#高位的P F 头端在本组占%%]%\$其全程发出桥支#供应桥脑的腹侧或外侧$结论!%!&中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中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小脑前下动脉在中岩斜区有较多的穿支供应脑干和颅神经#手术中要尽量避免损伤$!关键词"!!中岩斜区’颞骨岩部’应用解剖$22750;C 4C 83F B 3A8?0F 5;;70208:3D 75E C 7:0<534!;<)4$9’-%#;<)48’9+1%#!#$%=’2+,NB 2E -@3M 2+3*K )29@*Q 9@,2@D #>!<!(!/*Q E %3-1#;9I %’!*(**#8/")<($618:CD 8)!.6O0D 85E 0!H 5-75O /J 9030,5</208L 0K /K Q 575-970,/535Q</J J 89-9,7528/O 0879N /53,+756N +K ,6J ./3N ,+97980,/53K +/-L 9,^993397O 9K 03J07,97/9K 03J ,+9/7-97Q 570,/3N 07,97/9K *L 9+0O ;/579K 5Q J /K ,7/L 6,/5303J2567K 9/3,+9</J J 89-9,7528/O 0879N /531)08?3;1!H 5K ,6J .,+9L 9+0O /575Q J /K ,7/L 6,/5303J 2567K 95Q 397O 9K 03J 07,97/9K #,+9030,5</2087980,/53K +/-5Q ,+907,97/9K ,5397O 9K 03J 0J 40293,K ,762,679K^0K 5L K 97O 9J /3!$20J 0O 97/20J 68,+90J K #^+5K 907,97/9K+0JL 993/3492,9J^/,+258579JK /8/2539,+756N +J /Q Q 9793,J /792,/53K63J 97</275K 25-91/019781!H 7/N 9</308397O 9203L 9<5O 9J J 5^3^07J K 03J Q 57,+0Q ,97J 7/88/3N ,+90-9U 5Q -9,756K L 53980,9708/3Q 97/57,5,7/N 9</308N 03N8/;531H +92567K 95Q 03,97/57/3Q 97/572979L 988007,97.%F >A F &203L 9J /O /J 9J /3,5*K 9N <93,K +03,97/57-53,/39K 9N <93,#80,9708-53,/39K 9N <93,#80,97082979L 98807Q /K K 679K 9N <93,03J 257,/208K 9N<93,1C >A F 203L 979-8029J L .,+9K 0<9K /J 9F >A F^+93,+979/K 0802[5Q C >A F 1F >A F+0K -97Q 570,/3N07,97/9K ,5K 6--89,+9-53K 57<9J 6880/3902+K 9N<93,1F >A F 253,02,K^/,+(#-#*#)03J ,+97980,/53K +/-L 9;,^993F >A F03J *#)/K<5K ,25<-89U 1H +92567K 95Q L 0K /80707,97.%P F &+0K N790,O 07/0,/5303J ,+9+/N +970-9U 5Q P F /K %%]%\1P F N /O 9K 5Q Q -97Q 570,/3N 07,97/9K ,5K 6--8.80,970857O 93,708-53K /3902+K 9N<93,1,34D 7915341!%!&P 9206K 9,+979079<57903J 25<-89U 397O 9K 03J L 855J O 9K K 989K /3,+9</J J 89-9,7528/O 0879N/53#035O 9708803J K .K ,9</2<0K ,97.5Q /,*K</275030,5<./K 03/<-57,03,-7979a 6/K /,903J 0K K 670329,5-803,+95-970,/O 90--7502+03J ,579J 6295-970,/O 925<-8/20,/53K 1%’&=03.-97Q 570;,/3N L 7032+9K 5QF >A FK 6--8.L 70/3K ,9</3</J J 89-9,7528/O 0879N /53#K 5,+9.K +568J35,L 9/3467/9J J 67/3N 5-970,/531(Q 0B K3:;1)!!=/J J 89-9,7528/O 0879N /53’C 9,756K L 539’F --8/9J 030,5<.,(%-+,Q 9C 27(#<9,9Q 3’(($#%!%&&+$)&S $#(N -!!作者单位+’!*(**!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王玉海"王春莉&’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卢亦成&!!中岩斜区是指相关于桥脑前外侧的区域#它的上限是桥脑中脑沟#下限是桥脑延髓沟#外侧限是颞骨岩部的后表面#包括了三叉神经%I &"外展神经%-&"面听神经%*")&"基底动脉%P F &及小脑前下动脉%F >A F &等结构$资料与方法取!$例经甲醛固定并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将头颅固定后#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2<连线水平锯开并去除颅盖骨$十字切开硬脑膜#于间脑水平切断大脑#去除小脑幕#但保留小脑幕游离缘#在保留部分间脑"整个脑干"小脑幕"颅底硬脑膜"小脑及%#.对颅神经的标本上观万方数据察颅神经的走行及F>A F的走行和分布!将中颅窝底硬脑膜翻起"海绵窦外侧壁的硬脑膜从两层之间翻起"保留海绵窦内层结构!首先从前方中颅窝底磨除颞骨岩部"去除岩尖等骨质"注意保留岩浅大神经#膝状神经节#耳蜗#半规管#面神经走行在颞骨岩部内的各段#颈内动脉岩部等重要结构"观察中颅窝入路的暴露情况!从外侧乙状窦前磨除乳突及后半规管后方的骨质"注意保留后#外半规管及面神经乳突段#前庭小管等结构"观察其暴露情况!去除后颅窝的骨质及硬脑膜"在颅神经入颅底的骨孔处离断颅神经"将小脑半球#脑干整个从后颅窝取出"观察颅底所有血管的走行#分布与颅神经的关系等"测量所需的距离"结果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一#与中岩斜区相关的颅神经三叉神经出桥臂向前外上行"越过颞骨岩部尖后向前下行"与三叉神经后根的毗邻部位及其周围的硬脑膜和蛛网膜共同形成=92[98腔"位于颈内动脉岩部内侧上方的三叉神经压迹中"其三个分支参与海绵窦外侧壁的组成!三叉神经走行的特点使得磨除三叉神经节外下方颞骨岩尖的骨质后"三叉神经可向下#向外移动"这有利于暴露岩斜区和海绵窦的后部!外展神经出桥延沟"在桥前池中沿斜坡上行"经W579885管入海绵窦!其在W579885管处位于颞骨岩部尖内侧的岩斜裂处!在W579885管的上方有蝶岩韧带"是辨别外展神经的一个有用的标志!在磨除岩尖部骨质时"磨除的内侧为W579885管所限!面听神经从桥脑的侧方出桥延沟向上外行"经内耳门入内耳道"此段为颅内段"长度为!’]%’$!!]’(#!*]*’%<<!第二段为内耳道段"长度为"]!&$"]((#"]**%<<!面听神经在内耳道的外端被水平嵴分成上下半"水平棘上方进一步由垂直嵴分开"其前方为面神经"后面为上前庭神经"耳蜗和下前庭神经在水平棘下方穿过内耳道的外侧端"耳蜗神经位于前方"下前庭神经位于耳蜗神经的后方!第三段为迷路段"从内耳道的基底部到膝状神经节"长度为$]!*$%])*#$]#)%<<"此段是面神经的最短段"由于膝状神经节表面的骨质可以有缺损"所以此段也可有部分暴露于中颅窝底"在中颅窝入路时要特别小心!本组膝状神经节表面骨质无缺损!第四段为鼓室段"起于膝状神经节沿鼓室的后壁#外半规管的前下方向外行"终止于镫骨水平"并在此处转向下行于外半规管的下方"此段长度为!!]&’$!(])(#!’]%*%<<!岩浅大神经$G?C@%在此段起于膝状神经节"向前下内斜行于中颅窝底的G?C@沟中"而岩浅小神经平行行于G?C@的下方!G?C@暴露于中颅窝底的长度为!%]%)$!(]"’#!)](&%<<!第五段为面神经乳突段"继鼓室段之后"在外半规管的后外#后半规管的前方垂直下行为面神经乳突段"此段行于乳突气房中"长度为!#]"($!)]*&#!"]%’%<<!在距茎乳孔约"]!&<<处面神经乳突段发出鼓索"鼓索向上#向前行"在镫骨水平入鼓室腔"其到鼓室腔的长度约!’]((<<!面神经乳突段在发出鼓索支处距岩后壁约"])’<<"在外半规管下方#后半规管前方处距岩部后壁约$]&*<<!在经迷路入路和乙状窦前入路去除乳突部骨质时"要注意防止面神经乳突段的损伤!二#与中岩斜区相关的血管F>A F分为四段&桥脑前段#桥脑外侧段#小脑外侧间裂段和皮质段$见插页%图!F#!P%!桥脑前段起于距椎动脉起点约)]*&$%]"*#!(])&%<<处"管径约!]*&$(]#(#’](’%<<"止于外展神经的外侧缘!此段沿桥脑的腹侧向外行于外展神经的腹侧"本组%(侧中有!&侧行于单一桥脑的腹侧"有!’侧斜向下行"越过桥延沟行至延髓的前外侧’桥脑外侧段起于外展神经的外侧"多在桥脑的腹外侧向外行"在面听神经处形成袢"同时在此处发出内听动脉供应面听神经"如不形成袢则直接发出内听动脉!在此处由于内听动脉的限制"F>A F的移动度相对减小!而后继续向外行至外侧小脑间裂’小脑间裂段起于F>A F入小脑间裂处"止于小脑间裂的出处!F>A F在此段走行迂曲"主要供应桥臂的外侧#小脑及绒球"有部分F>A F此段常在绒球处形成!#’个袢’皮质段自F>A F出小脑间裂起"发出’# %个大的分支供应小脑的前下面和外侧的皮质!如果一侧的小脑后下动脉$C>A F%缺如$本组有!’侧%"则同侧的F>A F管径较粗"主干沿着桥脑延髓外侧裂的脚间窝在吞咽迷走神经的上缘向外行"于后组颅神经的背侧小脑的下外侧行"起C>A F的作用"供应小脑的后下$但无分支供应第四脑室底%!有’例双侧的C>A F缺如"均由F>A F代替$见插页%图’F#’P%!P F一般是在桥延沟处由双侧的椎动脉汇合而成"终止于其头端"全长约’%]’’<<!P F的起点一般位于桥延沟上’]$)<<"偶尔也有低于桥延沟万方数据者!本组有’例"P F在行程中多位于桥脑腹侧的中线附近!但有些则在桥脑偏向一侧或迂曲行走"在P F的行程中从其两侧依次发出F>A F#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P F的头端多位于桥脑中脑沟的脚间窝处!但有些高位的P F头端可上达乳头体!本组有$例"三#F>A F及P F的穿支在桥前段F>A F发出!#*支直干型穿支和!支长穿支供应桥脑的前下外侧!有!例发出一长穿支供应延髓腹侧$在桥脑外侧段有’#$支直干型穿支供应面听神经附近的桥臂#面听神经#小脑绒球和附近的小脑!在面听神经处偶有一长穿支供应小脑的前下$在小脑间裂段发出%#*支供应小脑的内侧面$皮质段主要由’#%个大的分支发出小的穿支供应小脑的前下和外侧%见插页%图%&"P F在其行程中从其背侧和两侧发出"#!$支桥支!供应桥脑的腹侧和外侧!这些桥支长短和管径不一!既有长的旋支也有短的直干支!甚至有长旋支供应到绒球!本组有’例%见插页%图*&"四#F>A F与(#-#*#)的关系本组中F>A F与(相关的仅!例!F>A F从下方形成一向上突出的袢!袢的上缘向上推压($F>;A F主要行于-的腹侧!本组中仅!例F>A F行于-的背侧!在F>A F行经-时!有部分F>A F发出小分支供应-$F>A F与*#)颅神经的关系较为复杂!共有*种关系’%!&F>A F在面听神经处形成一袢!此袢将面听神经环绕!血管位于面听神经的背侧$%’&F>A F穿行于面听神经间$%%&F>A F行于面听神经的腹侧并压于面听神经根上$%*&F>A F行于面听神经的背侧%见插页%图$F#$P&"讨论一#F>A F与面听神经和内耳道的关系及其分支在小脑的供血动脉中!F>A F与面听神经和内耳道的关系最为密切"在前述的*种关系中!最常见的是F>A F在面听神经的不同部位穿过!在本组中占)$\!其次为F>A F位于面神经根前面或后面!占!&\!再者即为呈袢状围绕面听神经"在这几种关系中!F>A F都与面听神经直接接触!因此血管压迫可能也是面肌痉挛等的主要原因"依据F>;A F与内耳道之间的关系!‘/<等(!)将其分成三段’道前段#内耳道段和道后段"在我们的解剖中发现!一般是F>A F的主干或嘴侧干在经过内耳门时首先形成一个道环!而后经过内听孔!在经过内听孔时%即内耳道段&发出内听动脉!内听动脉经内听孔的前部进内耳道供应面听神经!而弓下动脉可以与内听动脉共干!也可以起于小脑的弓下动脉"在本组%(侧中!由F>A F发出内听动脉者有’&侧!占"%]%\!另有两侧内听动脉起源于基底动脉"另外!由F>A F发出的回返穿动脉多行于面听神经丛之间!在外侧入路至桥小脑角和岩斜区时不易看到此动脉!当牵拉面听神经或F>A F时容易损伤回返穿动脉!应特别小心"二#基底动脉头端高度的变异P F头端多位于桥脑中脑沟的脚间窝处!但有些高位P F头端可上达乳头体!本组有$例"对于P F头端动脉瘤及其邻近区域动脉瘤如大脑后动脉C!段及C!#C’段结合部动脉瘤!术前明确P F头端的位置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手术入路的选择!更直接决定了患者的预后(’)"然而!对于高位P F 头端动脉瘤!单一的中颅窝硬脑膜外入路很难暴露P F头端!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术前应常规行脑血管造影以明确P F头端与鞍背等的关系"三#中岩斜区脑血管穿支分布的临床意义从前述的解剖中可以看出!F>A F和P F在脑干的前外侧均有较多的血管穿支!这些穿支是营养脑干的重要血管!它们可以被肿瘤推移!也可以与肿瘤紧密粘附"一些作者认为肿瘤在脑干面的浸润程度和瘤周水肿程度是肿瘤能否全切的重要参数!岩斜区肿瘤手术出现高的并发症和死亡率主要与肿瘤粘附脑干!为求肿瘤全切术中损伤脑干或术中损伤脑干的穿动脉导致脑干缺血或术后脑干水肿加重有关(%)"因此!对于术前=B>有明显瘤周脑干水肿者!手术不应力求全切肿瘤!而应尽量保留供应脑干的穿支!仅做肿瘤部分切除!达到减压目的即可"参考文献!!‘/<D@!‘/<X D!C07[>X!9,081I07/0L/8/,.5Q,+9K67N/208 030,5<.5Q,+939675O0K2680725<-89U5Q,+92979L9885-53,/3903;N891F33Y,58B+/358E07.3N58!!""(!""%*C,!&’’&&;’")1’!A076K5G!I/3293,988/R!G/6J/2988/G!9,081C97Q570,/3N L7032+9K 5Q,+9L0K/807L/Q6720,/531M@9675K67N!!""(!#%’’$";’)$1%!A07O08+5G F!=0,,+/9KA!H0,0N/L0=!9,081><-02,5Q25<-6,9J ,5<5N70-+/203J<0N39,/279K530329/<0N/3N Q/3J/3N K53K67N/208 56,25<9/3-9,7528/O08<93/3N/5<0K1@9675K67N97.!’(((!*#’!’&#;!’"$1%收稿日期’’((*;(&;’(&%供稿编辑’王瑶&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幕上下锁孔联合人路岩斜区显微解剖

幕上下锁孔联合人路岩斜区显微解剖


研究幕 上下 锁孔联合入路对岩斜 区的暴露 , 并 尸头上分别模拟颞 下 、 下锁 枕
本 1 , 中男 7具 , 3具 , 头 动 静 脉 分 别 用 O具 其 女 尸 红、 蓝乳 胶进 行 灌注 。 12 主 要仪 器及 试剂 . 神经手 术 高速 动力 系统 、 神 经手 术 导航 系统 ( 国 M drn 公 司 ) 手 术 显微 镜 美 et i o ; ( 国 Li 德 ec a公 司 ) 硬 质 神 经 内 镜 系 统 ( 。 3 。 ; 0 、0 、 7 。 ( 国 A sua 0 )德 ecl p公 司 ) 数 码 相 机 ( 0 ; 14 0万 像 素 ) 日本 C nn公 司) X线 对 比剂 ( 海醇 )头 颅 ( ao ; 碘 、
值 33 m ; 枕 下术野 可暴露 脑桥 小脑 角池 、 . 8c ② 后部 环池 、 桥 前池 ; 于内听道上结节 、 骨嵴及岩尖遮挡 , 克 氏囊人 碍 岩 麦 口到海绵 窦 后 部 为 术 野 死 角 ; 斜 区操 作 空 间均 值 22 岩 .7
c ; 麦克 氏囊 入 口到 海绵 窦 后部 仍 为联 合 入路 术 野死 m ③
对 经颞 下锁 孔入 路 J枕 下 乙状 窦 后 锁孔 入 路 以 、
按 侧 卧位 , 向 对 侧 偏 转 约 3 。 位 固定 于 头 颅 固 头 0体
定 架上 , 于耳 后 垂直做 一 直 切 口, 长约 4 c 切 开 头 m;
及远 外侧 锁 孔 人 路 暴 露 岩 斜 区结 构 进 行 的研 究 较 多 , 经上 述锁 孔 人路 , 常只 能切 除岩 斜 区部分 但 通
① 颞下
锁孔 、 枕下 乙状 窦后 锁孔 术野岩斜 区暴 露存在互 补性 ; 麦 ②
克 氏囊 入 口到海 绵 窦后 部为 联合 入 路死 角 区 , 间范 围较 空

3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3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33例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孙志刚;徐凤科;包金锁;陈伟;杜成华;佟强;林海峰;朱彬
【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8(13)1
【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切除技术。

方法我科1997年8月至2006
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33例岩斜区肿瘤,主要采用岩骨乙状窦前入路、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4种入路。

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66.7%),次全切7例,大部分切除4例。

术后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13例,症状较术前减轻12例,颅神经症状同术前2例,出现新的神经功能障碍6例。

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和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残率。

【总页数】3页(P14-16)
【关键词】岩斜区;肿瘤;显微切除术
【作者】孙志刚;徐凤科;包金锁;陈伟;杜成华;佟强;林海峰;朱彬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9.41;R651.11
【相关文献】
1.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J], 欧明亮;张贵升;陈军辉
2.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J], 朱风仪;杨世平;刘宁;胡卫星;耿晓增;傅震
3.改良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 [J], 王国军;苏静
4.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治疗岩斜区肿瘤30例报告 [J], 张征军
5.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J], 张鸿志;于绍亮;孟祥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作者:陈立华,*陈凌,凌锋,Samii,A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德国汉诺威 30625【摘要】目的观测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方法分别从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对10例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

结果 Meckel腔容纳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池,其开口宽度为(8.3 ± 1.2) mm,高度为(5.0 ± 1.0) mm。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脑池段长度分别为(18.8 ± 2.8) mm、(35.9 ± 3.1) mm、(12.8 ± 1.7)mm、(17.5 ± 1.9)mm、(13.2 ± 2.2) mm。

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距动眼神经约5.4 mm (4.2~6.8 mm)。

岩下窦位于Ⅸ、Ⅹ脑神经间14侧,Ⅹ与Ⅺ间2侧,在Ⅸ前方汇入颈静脉球或颈内静脉4侧。

结论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复杂,熟悉此区域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岩斜区手术对脑神经与血管的保护,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尸体解剖岩斜区Anatomy study of the superior petroclival region CHEN Lihua, CHEN Ling, LING Fe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measure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nerves and arteries to adjacent structures in the petroclival region. Methods The nerves and arteries were anatomized and measured under microscope via retrosigmoid and presigmoid approaches for their distribution, course and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to adjacent structures in 10 cadaveric specimens (20 sides). Results Meckel cave contained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and trigeminal cistern, and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caves opening were 8.3±1.2 mm and 5.0±1.0 mm respectively. The cisternal segment lengths of the oculomotor nerve, trochlear nerve, trigeminal nerve, abducent nerve and facial nerve were 18.8±2.8, 35.9±3.1, 12.8±1.7, 17.5±1.9 and 13.2±2.2 mm respectively. The mean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where the trochlear nerve enters into the edge of tentorium cerebelli to the oculomotor nerve was 5.4 mm (ranged 4.2 to 6.8 mm).The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located at the middle of the cranial nerve Ⅸ and Ⅹ in 14 sides, between Ⅹ and Ⅺ in 2 and at the petrosal part of the jugular foramen or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 front of cranial nerves Ⅸ in 4. Conclusi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nerve and blood vessel in the petroclival reg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anatomic relationships in the region may help to protect the nerve and vessel in the surgery and reduc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utopsy; petroclivalregion 岩斜区的解剖结构复杂,各种硬膜内入路均存在一定的困难[1]。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6.11.15•【字号】宁政发〔2016〕89号•【施行日期】2016.11.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奖励正文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宁政发〔2016〕89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自治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我区自主创新能力,自治区人民政府决定,对为发展我区科技事业、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科学技术人员和组织给予表彰奖励。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自治区政府令第81号)的规定,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核,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授予“同塔双回线路不平衡电流计算分析及继电保护的应对措施研究”等10项成果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授予“宁夏地区石油快速上产关键技术与应用”等31项成果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授予“1000MW超超临界蒸汽轮机球墨铸铁件”等119项成果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希望获奖组织和个人继续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开拓进取,再创佳绩。

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获奖人员为榜样,树立看齐意识,充分发扬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科技进步和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建设开放宁夏、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11月15日2013年度—2015年度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2013年度一、一等奖(3项)(一)同塔双回线路不平衡电流计算分析及继电保护的应对措施研究。

岩斜静脉窦汇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岩斜静脉窦汇的显微解剖学研究进展

岩斜静 脉窦汇是一狭窄 的不能伸展 的骨硬膜腔 l0位 于 中 4, 1 _ 线旁 、 中后颅窝 交界处 , 在岩斜 区硬膜表面上呈一 不规则的 四边 形, 位于两层硬膜之 间 , 内含外展神经 、 蝶岩韧带 、 颈内动脉海绵 窦段后 曲发 出的分 支 ; 内部充满交 汇的静脉血 : 绵寞后部 、 其 海
同时 , 又从外 科应 用解 剖 的角 度人 手 , 到岩斜静 脉窦 汇 的三 找
1 岩斜静脉窦汇的概念演变
15 9年 , rb r 8 G u e 描述 了岩骨尖端的一个骨纤 维性管道 , 称之
个 平面 界定 它 : 平面 解剖边 界 的相 当于上界 , 水 其前边 是指 动 眼神 经和滑 车神 经穿人海 绵窦外侧壁 硬膜点 的连线 , 后边是 指 后 岩床 韧带 的上缘 , 外侧边是指 岩骨尖与 滑车神经穿 人硬膜 点 之 间的 前岩 床韧带 , 内侧边是 指后床 突与动眼神经穿 人点 的连
为更 好地解释颅 内疾患 以及经岩下窦血管造影 、血管 内治疗 时 弓 起外展神 经损 伤的机制 , D rl I 在 oeo和 U a sy等显微解剖研 l m nk
矢状 面相 当于 前界 , 其前 边是 指滑 车神经 、 动眼神 经穿人 海绵
窦外侧壁 硬膜点 的连 线 , 后边是指 岩骨尖与岩 下窦开 口外侧缘
岩斜 静脉窦汇( V 是定义范 围扩 大了的 D rl 管 区l 位 P C) oe o l l , 于 中线旁 、中后颅窝交 界处 ,包含颈 内动脉海绵窦段后 曲的分 支、 蝶岩韧带和外展神经 , 与三又神 经 、 并 面听神经 、 内动脉海 颈 绵窦段及基底动脉等重要结构 毗邻 ,是颅底 外科最 闲难 的手术 区域之一目 H益受 到解剖学与颅底外科学研究 的重视 。本文 ,

实习4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实习4读倾斜岩层地质图并作剖面图

T2
235 70
P3
23570
P2
P1
C2
500 400
责任表
岩性花纹符号的倾斜程度按岩层的视倾角画, 但产状标注真倾角
地层产状有两种标注方法
地层时代尽可能标在该套地层下方居中位置
本次实习的作业
分析凌河地质图,并绘制该图上A-B地质剖面图
600
马鞍山K1
800
D2
700
D2
600
C1
500
400
凌河地形地质图
该图区既发育平行不整合,也发育角度不整合
三、在倾斜岩层地质图上编制剖面图 1. 选择剖面线
两个原则:①尽可能垂直图区主要构造线;
②尽可能多地切过图区主要地层
张村地质图
1∶10000
B
N
900
68
E
800

71
P2
C2

P1 700
0
700 800
张村 600
图例
N 新近系砂岩 E 古近系砾岩、砂岩 T3 上三叠统泥岩 T2 中三叠统粉砂岩 P3 上二叠统泥灰岩 P2 中二叠统灰岩 P1 下二叠统灰岩 C2 上石炭统泥灰岩
如果剖面线与地层走向斜 交,则应按照剖面方向的 视倾角绘地层界线
真倾角与视倾角的换算可 以用“真、视倾角换算表” (56页)或利用极射赤平 投影完成
A
T3
70
900
800
T2
700
P3
71
P2 水

P1
900
600
700

张村
600
A
海拔(m)
1000
900

岩斜区肿瘤的解剖和手术

岩斜区肿瘤的解剖和手术

岩斜区肿瘤的解剖和手术岩斜区是颅底解剖结构最复杂的区域之一,由颞骨岩骨尖端、蝶骨表面的后下部以及枕骨的斜坡部分共同构成。

该区域的肿瘤往往涉及许多重要的血管神经,压迫颅神经、后循环重要血管和推挤脑干和小脑等,这些因素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岩斜区脑膜瘤较为少见,在脑膜瘤所占比例不到2%。

大部分沿着上2/3斜坡生长,位于颈静脉孔上方,岩斜区颅神经孔内侧,该部位深在、难以接近,手术入路选择多样同时又都具有局限性,不同病变的形态、生长特点不同,手术入路设计对于肿瘤的切除程度及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图:颅骨内面观,岩斜区处在颅中窝和颅后窝交界区域。

图:颅骨底面观岩斜区手术入路很多,入路的选择应根据病变部位与斜坡和硬膜的解剖关系,选用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保护好周围重要组织和最小副损伤的手术入路。

目前,岩斜区手术入路主要有前方入路和侧方入路。

根据肿瘤部位、中心的定位、扩展方向、大小、患者年龄、临床生理状态和术前计划切除的程度,采用不同的手术入路。

图:手术入路,①颞下窝入路Type A、B、C;②以翼点入路为代表的前外侧入路;③以乙状窦后入路为代表的后外侧入路;④ 以岩前入路、岩后入路、岩前后联合入路等为代表的侧方入路;⑤ 前方入路。

1.侧方入路 1.1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斜坡区肿瘤的方法与切除听神经瘤相仿。

德国Samii教授介绍了一种改良的乙状窦后岩骨入路,即乙状窦后硬膜内内听道上入路,包括枕下乙状窦后开颅,磨除内听道上方岩骨,抵达颅中窝。

1.2 枕下远外侧、极外侧入路:以德国Bertalanffy及Seeger 教首创及倡导的远外侧入路,及 Spetzler倡导采用极外侧入路,处理下斜坡、枕骨大孔和上颈段腹侧病变,要求术者具有娴熟精湛的颅底外科技术。

1.3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Hakuba在经迷路—小脑幕入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形成岩骨—小脑幕入路来切除斜坡—岩尖肿瘤,即在经幕上、幕下显露切除肿瘤前,先作颞骨部分切除。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手术详细图解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手术详细图解

岩斜区巨大脑膜瘤手术详细图解岩斜区位于颞骨岩部背面与枕骨斜坡部的岩斜裂汇合处,从岩骨尖至颈静脉孔。

内侧至斜坡中线,外侧至第Ⅴ、Ⅶ和Ⅷ脑神经,上缘为鞍背,下缘为颈静脉孔水平;下方为枕骨大孔区。

岩斜区脑膜瘤由于位置深,毗邻重要解剖结构,很难实现肿瘤全切除,且有较高的术后致残率,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难点。

对于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理念和主张多样,入路选择多样,有额颞入路,枕下小脑幕入路,颞下小脑幕入路,颞下入路,耳蜗入路等。

但是对于巨大肿瘤或者同时向幕上幕下生长的肿瘤,INC国际美国William T. Couldwell教授等认为幕上幕下联合入路更为合适,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可以进行成功全切,他认为手术入路的优点是暴露的视野大,可在直视下处理,减小对神经血管的损伤,对小脑、颞叶牵拉轻微,可在手术早期离断肿瘤血供,幕上幕下联合入路也可用于松果体区肿瘤切除,牵开枕叶与小脑,可获得良好的暴露。

该手术入路图解选自Couldwell教授主编的专著《Skull Base Surgery of the Posterior Fossa》Chapter 7 Petroclival Meningiomas. 作者Amol Raheja and William T. Couldwell.图:岩斜区脑膜瘤和周围神经组织的复杂关系图A: 采用幕上-幕下联合入路,颞枕联合皮瓣,在颞部行低位颞部骨瓣开颅。

图B:病人采取侧卧位,应根据人体的四个生理弯曲及身体轴线,避免过度拉伸及屈曲,同时尽可能坚强压力集中的压迫点的压力。

图C:切除在颞枕区域至枕下区域延伸的L形骨瓣后,沿着乳突周围外层开始逐步完成乳突切除术。

骨瓣大小取决于听力状况和基础暴露的需要。

图D:硬脑膜切口设计图E: 打开硬膜,避免损伤横-乙状窦及Labbé静脉,该区域后颞叶的静脉引流存在变化(有时是多种多样的),结扎上岩窦后,并确保颞叶的引流通畅,沿着岩骨尖分离天幕,定位并注意保护滑车神经等。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罗冬冬;彭彪;秦明筠;张训;赵海林;胡骕;李丹【期刊名称】《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卷),期】2015(20)4【摘要】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及其效果。

方法自2010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岩斜区肿瘤23例,分别采用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和幕上幕下(颞下-乙状窦后)联合入路(5例)进行手术切除。

结果23例岩斜区肿瘤中脑膜瘤9例,神经鞘瘤12例,胆脂瘤2例。

颞下经小脑幕入路11例中,肿瘤全切9例,次全切2例;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7例均全切除;幕上幕下联合入路5例中,次全切4例,部分切除1例。

23例患者随访6-36个月;术前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为(83.0±7.0)分,术后1月为(75.2±9.0)分,术后6个月为(80.0±6.0)分;6例次全切除及1例部分切除患者术后1月行伽玛刀治疗,在随访时间内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根据岩斜区肿瘤的不同类型,选择颞下经小脑幕入路、乙状窦后经小脑幕入路和幕上幕下联合入路,可以提供肿瘤全切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总页数】3页(P208-210)【关键词】岩斜区肿瘤;显微手术;效果【作者】罗冬冬;彭彪;秦明筠;张训;赵海林;胡骕;李丹【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R651.11【相关文献】1.岩斜及枕大孔区肿瘤显微外科治疗围手术期护理 [J], 吕玉梅;方利2.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 [J], 欧明亮;张贵升;陈军辉3.经硬膜内颞下岩尖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J], 徐硕;于群;鲁艾林;陆小明4.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肿瘤 [J], 薛洪利;魏学忠;于春泳;熊剑;宋守智;唐超5.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老年岩斜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J], 张鸿志;于绍亮;孟祥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构造地质学实验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精品PPT课件

构造地质学实验编制倾斜岩层地质剖面图精品PPT课件

三、实验方法及步骤 1.地质剖面图的概念 由于地质剖面图和岩层产状或褶曲轴的关系不同,
可分横剖面图和纵剖面图两种。 一般所说的剖面图常常是指横剖面图而言的。 横剖面图是指垂直于褶曲长轴或岩层走向所编制
的铅直剖面图。 纵剖面图是指垂直于褶曲短轴或平行岩层走向所
编制的剖面图。
单斜岩层在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现
(2)作基线与 垂直比例尺
①剖面基线 长短与剖面 相等或两端
延长0.5cm或
1cm,两端画
上垂直线条

比例尺,两

标线上注明

剖面方向。
例 尺
基线
(2)作基线与
垂直比例尺
②基线标高取 比剖面所过区 域最低等高线 高度再低1~2个 间距(即2cm)
剖面图两端用
垂直比例尺的

的标线限制,

底为基线限制
600
600
700 800
A
剖面端点的摆放。无 论NW,SW端均置于左 端;NE,SE端均置于 右端。SN向剖面,习 惯上将N置于左端; 剖面线的方位线一般 放在左侧。
A
海 拔 (m )
1000
900
800
700 T 3
600
500
T2
400
张 村 地 质 图 上 AB地 质 剖 面 图
1∶ 10000
②尽可能多 地切过图区主要 地层。
③在特殊情 况下剖面线可为 折线,但不能太 多。
要求:一律用铅笔!
剖面位置 用细线画 在地质图 上,两端 注明代表 剖面顺序 的文字, 如A-B等。
单斜岩层在地质剖面图上的表现
1.横剖面图:反映真倾向、真倾角、真厚度、真层间距。 2.纵剖面图:反映假倾向、假倾角、假厚度、假层间距。 3.斜交剖面图:反映假倾向、假倾角、假厚度、假层间距。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的观察及意义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中岩斜区显微解剖的观察及意义
维普资讯
南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Ju a fN no g U i ri ( dc lS in e )2 0 : 7 o r lo a t nv s y Me i c c s 0 7 2 ( n n e t a e

2 7・ 5
[ src】 O jci : o epoetei p r n n t cls utrso e oa o ead pt c vl ei ntm oa Abtat bet e T x l h m o a t a mi t cue f mprl n n e ol a rg n i e p rl v r t a o a r t 5 (0 7 0 - 2 7 0 10 - 0 7 2 0 )4 0 5 - 3
颞底经天幕经岩入路 中岩斜 区显微解剖 的观察及意义
施 炜 , 启武 , 大明 , 晓 明 ,杨 非 徐 崔 车
( 通 大 学 附 属 医 院 神经 外 科 , 通 2 6 0 ; 旦 大 学 附 属 华 山 医 院神 经 外 科 ) 南 南 2 0 1 复
f 摘
要】 目的: 对颞 底 经 天 幕 经 岩 手 术 入 路 相 关 的颞 骨 外 表 面 、 斜 区及 岩 骨 内部 结 构 进 行 显微 解 剖 研 究 。 方 法 : 岩
观察 干 性 成 人 漂 白 颅 骨 标 本 1 O例 (0侧 ) 骨 外 表 面 、 斜 区 、 骨 内部 中入 路 相 关 结 构 的 解 剖 关 系 , 测 量 各 结 构 之 2 颞 岩 岩 并
S IWe,XUQw ,C l an g e a H iI iu U ri , t l D n
26 0、 2 o 1
(e a met f ersrey A ia dH si l f a t gU ie i , atn D pr n o uougr, fl t opt no nvrt N nog t N ie a oN n sy

动眼神经三角的显微解剖研究_崔壮

动眼神经三角的显微解剖研究_崔壮

图 1 动眼神经三角上面观 1.动 眼 神 经 ;2.前 岩 床 突 韧 带 ;3.后 岩 床 突 韧 带 ;4.颈 内 动 脉 床 突 上 段
发 起 处 ;5.后 床 突
讨论
动眼神经三角是颅底重要的解剖结构。 大部分 颅底手术的入路都会涉及此三角。 在翼点、 扩大翼 点 、额-眶-颧 入 路 中[6]是 从 动 眼 神 经 三 角 的 前 外 侧 方 接近动眼神经,此时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发起处,后床 突和前岩床突韧带是最好的解剖标志。 动眼神经入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vide knowledge of operational protection of the oculomotor nerve by describing the anatomic details and landmarks of the oculomotor nerve triangle. Methods Ten vascular infusion treated cadaver head were studied. The oculomotor triangle and its adjacent landmcrks were examineed. Results The oculomotor nerve triangle was composed by the dural lining of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anterion clinoid process anteriorly, the triangular patch of dura between the dura folds extending between the anterior and 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inferiorly and the triangular patch of dura posteriorly. The lateral margin of the oculomotor triangle is the anterior petroclinoid dura fold. The medial edge of the oculomotor triangle is the interclinoid ligament. The posterior edge of the triangle is formed by the posterior petroclinoid dura fold.The oculomotor nerve enter the cavernous sinus roof near the center of the triangl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entrance to the supraclinoid ICA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is 2~7mm, averaged 5 mm. The trochlear nerve enter the cavernous sinus from lateral-inforior to the oculomotor nerve. Conclusions The oculomotor nerve triangle has a complicated anatomic relationship with its adjacent structure. The anterior petroclinoid dura fold, the posterior petroclinoid dura fold and the origin segment of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bed are good anatomic landmarks during operation. Oculomotor nerve should be identified and protected in operation, particularly in operations near the sella turcica and petrous apex.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428・
生堡益经之E型苤查垫!!笙兰旦筮垫鲞筮!塑£堕!』盟!!塑业垡:垒四!垫!!:!!!:垫:盟!:兰
.综述.
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
唐勇 王汉东 马驰原
入路之一,通过外侧枕下开颅和经乳突沿岩骨嵴部分切除岩 骨,充分暴露乙状窦联合,适用于中、后颅窝,特别是中、上斜 坡以及岩骨区的肿瘤。该入路能够减少颞叶牵拉和Labb6 静脉的损伤,视野范围充分,多角度操作,使肿瘤基底部和供 血血管容易处理,手术距离较颞下人路缩短约3 cm。主要缺 点是开颅耗时,对颅底骨质破坏较大,术后并发症多等¨。。 根据岩骨切除程度,经岩骨乙状窦前人路分为扩大迷路后、 经迷路和经迷路耳蜗三种类型。后两种入路术中不保留听 力,并且增加了术后脑脊液耳漏发生几率,因此临床上仅适 用于听力丧失患者。有学者’8。。对乙状窦前入路进行改良, 通过先后取颞枕游离骨瓣和乳突表面骨瓣分别在乙状窦后 和乙状窦前形成双骨瓣开颅,可有效避免术中静脉窦的损 伤,尽可能保留骨性半规管和耳蜗的完整性,降低术后并发 症发生率。此外,部分迷路切除经岩尖入路对于切除斜坡、 岩尖和海绵窦后侧肿瘤有良好效果,相比乙状窦后入路在脑 干显露方面提供了一个更宽的手术操作角度,在切除乳突、 前后半规管以及岩骨尖的同时保留膜迷路的完整性以达到 保留听力的目的--…。 3.扩大中颅窝人路:该人路主要适用于范围广泛的海绵 窦旁区肿瘤,能充分显露整个中颅窝底和海绵窦区。在处理 岩斜区肿瘤方面,适用于位于内耳道和岩下窦前上方的上岩 斜区病变,可以提供直接接近小脑脑桥角区前内侧、岩骨尖、 Meckel腔、三叉神经根和面神经之间的脑干腹外侧区的手术 通路。Danner和Cueva…o认为扩大中颅窝入路的关键在于 对岩骨尖进行充分磨除以显露岩下窦、Meckel腔和岩斜裂。
大范围的中颅窝开颅,可显著增加斜坡和脑干腹侧的术野显 露。Hsu等¨纠通过无框架立体定向技术对扩大中颅窝人路 进行定量的拓展分析,认为在磨除Kawase三角、Glasscock三 角、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离断颧弓连续的四步操作中,磨 除耳蜗和内耳道前方骨质对增加岩斜区手术显露面积和操 作自由度方面意义最大,而离断颧弓的作用甚小。 三、经颅底岩斜区后方入路 该入路通过切除枕髁内侧部和颈静脉结节来接近下斜 坡区、小脑脑桥角区、岩尖后部等后颅窝结构,无需岩骨骨质 破坏,可显露V~Ⅻ对同侧脑神经和后循环主要分支血管。 主要缺点是对中、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显露欠佳,并且操 作需在多对脑神经间隙内完成,容易导致脑神经损伤。枕下 乙状窦后一内听道入路对标准的乙状窦后人路进行了改良, 通过磨除内听道上结节及周围骨质平均增加10.3 mm2显露 范围,适用于主体在后颅窝,并向中颅窝、Meckel腔扩展的岩

岩尖区骨质磨除的解剖研究及外科策略

岩尖区骨质磨除的解剖研究及外科策略

2 Kawase入路磨除骨窗的最大前后长径为25mm,最大深度为 11.6mm,术中为了避免损伤颈内动脉、耳蜗、岩下窦及外展神经, 骨窗前后径不应超过20mm,深度不应超过10mm。3 Kawase入路的 适应症:绝对适应症:脑干腹外侧、中、上斜坡区域,伴或不伴中 颅窝的侵袭;相对适应症:肿瘤向CPA区扩展,达到面听神经后方 或下方;或肿瘤向下扩展达延髓。
相对适应症:①肿瘤以后颅窝为主(自CPA区向岩斜区生长),仅向 Meckel’s腔内少量浸润(直径&lt;1cm),且Meckel’s腔前内侧 缘有肿瘤侵袭,无术中神经导航。禁忌症:①肿瘤虽主体位于后 颅窝,但向中颅窝内浸润较多,达海绵窦内,病人年轻且身体情况 允许二次开颅,或病人有全切诉求的。
4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可以增加Meckel’s腔下方的暴露,使 骨窗前方达颈内动脉破裂孔段及海绵窦的后部,后外侧达 Meckel’s腔的外侧缘,上方达三叉神经,下方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听神经上缘与 外展神经的连线水平。5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中,岩骨前端 的磨除下限应限定在面听神经上缘与外展神经连线的上方,磨除 的骨窗前后径不应超过20mm,这样可以大大降低磨除过程中损伤 颈内动脉岩骨段的几率。
岩尖区骨质磨除的解剖研究及外科策 略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尸头标本岩尖区及周围区域的显微解剖,为 岩尖区的骨质磨除提供解剖学基础;并通过模拟kawase入路及乙 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了解岩尖区骨质磨除的安全范围及可操作 性,探讨这两种入路的适用范围。方法:1岩尖区及周围区域的解 剖研究:尸头标本的血管经彩色硅胶灌注后,在4-25倍的解剖显 微镜下以不同的角度观察岩骨尖区域的相关解剖标志,观察磨除 Kawase三角前后岩尖区域的相关解剖结构,了解kawase三角的解 剖定位,并测量颈内动脉岩骨段、耳蜗、三叉神经的相关距离。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

上岩斜区的应用解剖王玉海;王春莉;卢亦成【期刊名称】《江苏医药》【年(卷),期】2005(031)007【摘要】目的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间的关系及其分布和走行特点、血管穿支的分布特点等,为岩斜区手术提供显微解剖学基础.方法用15例血管经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体头颅,在镜下从不同方向研究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走行分布特点、神经和血管间及其与周围结构间的显微解剖关系.结果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38(4.16~6.86)mm.大脑后动脉的走行可分成三段,中脑前段、中脑外侧段和中脑后段,在前两段常有穿支发出,供应中脑的腹外侧,而中脑后段无穿支发出.小脑上动脉的走行可以分成四段,中脑桥脑前段、中脑桥脑外侧段、中脑小脑段和皮质段.在第一段小脑上动脉的起源变异较大,在这四段中小脑上动脉均发出穿支供应中脑或桥脑,以外侧段最多.结论(1)上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众多而复杂,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上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是策划上岩斜区手术入路、减少术中并发症的重要前提和保证.(2)由于高位基底动脉头端的存在,在从事上岩斜区手术前,一定要明确基底动脉头端与鞍背的关系.【总页数】3页(P496-498)【作者】王玉海;王春莉;卢亦成【作者单位】214044,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214044,无锡,解放军第一○一医院神经外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相关文献】1.岩斜区应用解剖及手术入路研究进展 [J], 李达2.枕下远外侧入路至下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J], 姜斯超;书国伟;王勇3.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中岩斜区应用解剖研究 [J], 张健;书国伟;费智敏4.耳上经岩骨嵴小骨窗入路至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研究 [J], 吴德俊;万经海;冯春国;徐培坤;程宏伟;汪宇扬;张圣邦;郭致飞5.个体化三维数字模型在内镜颞下锁孔入路岩斜区解剖中的应用 [J], 何海勇;李文胜;王辉;蔡梅钦;叶卓鹏;罗伦;郭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岩斜坡区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岩斜坡区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岩斜坡区及其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
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1997(3)2
【摘要】岩斜坡区的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功能重要,手术中常因暴露欠佳或由于对其实体解剖不够熟悉而误伤重要的组织结构,鉴于此,作者模拟手术入路对20例经福乐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颅进行详细的观测。

分析讨论了各种入路的适应症,提出术前应根据CT,MRI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等影像学表现,仔细制订手术方案,分别选用不同的入路,或是在一次手术中把单一入路向某一方向扩大,目的在于力球全切除肿瘤,提高疗效和生存质量。

【总页数】1页(P65)
【作者】杨卫忠;梁日生;石松生
【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29.431
【相关文献】
1.三脑室区肿瘤手术入路及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的显微解剖 [J], 金保哲;张新中
2.岩斜坡区手术入路的探讨 [J], 杨卫忠;梁日生
3.OZFT入路显露基底动脉和岩斜坡区病变的显微解剖研究 [J], 张玉宝;逯传凤;刘
英超;刘广存;许尚臣;刘树山;盛希忠;兰丰科
4.岩尖斜坡区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探讨 [J], 诸葛启钏;吴近森;林岩崇;钟鸣;郑伟明;瞿宣兴
5.斜坡及岩斜部位肿瘤的手术入路探讨 [J], 岳志健;周晓平;王文仲;刘建民;洪波;许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斜区的显微解剖研究作者:陈立华,*陈凌,凌锋,Samii,A 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德国汉诺威国际神经科学研究所,德国汉诺威 30625【摘要】目的观测岩斜区神经、血管的解剖关系。

方法分别从乙状窦后和乙状窦前入路对10例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

结果 Meckel腔容纳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池,其开口宽度为(8.3 ± 1.2) mm,高度为(5.0 ± 1.0) mm。

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脑池段长度分别为(18.8 ± 2.8) mm、(35.9 ± 3.1) mm、(12.8 ± 1.7)mm、(17.5 ± 1.9)mm、(13.2 ± 2.2) mm。

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距动眼神经约5.4 mm (4.2~6.8 mm)。

岩下窦位于Ⅸ、Ⅹ脑神经间14侧,Ⅹ与Ⅺ间2侧,在Ⅸ前方汇入颈静脉球或颈内静脉4侧。

结论岩斜区神经、血管结构复杂,熟悉此区域的解剖关系,有助于提高岩斜区手术对脑神经与血管的保护,减少并发症。

【关键词】尸体解剖岩斜区Anatomy study of the superior petroclival region CHEN Lihua, CHEN Ling, LING Feng, et al.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Xuanwu Hospital,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measure the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of nerves and arteries to adjacent structures in the petroclival region. Methods The nerves and arteries were anatomized and measured under microscope via retrosigmoid and presigmoid approaches for their distribution, course and anatomical relationship to adjacent structures in 10 cadaveric specimens (20 sides). Results Meckel cave contained the trigeminal ganglion and trigeminal cistern, and th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caves opening were 8.3±1.2 mm and 5.0±1.0 mm respectively. The cisternal segment lengths of the oculomotor nerve, trochlear nerve, trigeminal nerve, abducent nerve and facial nerve were 18.8±2.8, 35.9±3.1, 12.8±1.7, 17.5±1.9 and 13.2±2.2 mm respectively. The mean distance from the point where the trochlear nerve enters into the edge of tentorium cerebelli to the oculomotor nerve was 5.4 mm (ranged 4.2 to 6.8 mm).The inferior petrosal sinus located at the middle of the cranial nerve Ⅸ and Ⅹ in 14 sides, between Ⅹ and Ⅺ in 2 and at the petrosal part of the jugular foramen or the internal jugular vein in front of cranial nerves Ⅸ in 4. Conclusi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structure of the nerve and blood vessel in the petroclival region, familiarity with the anatomic relationships in the region may help to protect the nerve and vessel in the surgery and reduce surgical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autopsy; petroclivalregion 岩斜区的解剖结构复杂,各种硬膜内入路均存在一定的困难[1]。

熟悉岩斜区的显微解剖有助于提高岩斜区手术中脑神经的保护。

本文通过对岩斜区显微解剖学的研究,观察和测量与手术入路相关的重要血管和神经的解剖关系,旨在为临床提供显微外科解剖学基础。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选用国人成年头颅湿性标本10例。

实验设备包括显微镜(Zeiss),神经外科开颅和显微器械,测量工具(游标卡尺、三角尺、各种标尺、可固定脚规、量角器),数码相机(510万像素)。

Anspach高速磨钻系统(美国安思百公司)。

负压吸引器及自制冲水吸引装置,头颅固定架等。

1.2 方法及步骤显微镜下逐层解剖、观察、测量标本(10 例,共20侧)岩斜区重要的神经和血管的解剖关系。

4例标本解剖前先用生理盐水经双侧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进行灌注冲洗。

标本取仰卧位,转向对侧60°、低10°,头架固定头颅后,沿眉弓上缘及枕骨粗隆上1 cm连线水平锯开并去除颅盖骨,平小脑幕裂孔上平面去除大脑半球及大脑镰,在四叠体上丘水平切断脑干,保留部分间脑、整个脑干、小脑幕、小脑及Ⅱ~Ⅻ脑神经和颅底所有硬膜结构的完整性。

对手术涉及的重要结构进行解剖观测和拍照。

磨平颅底部的骨突,首先见到的是入棘孔的脑膜中动脉,将其离断,在其后外方约4.7 mm处的颞骨岩部可见岩浅大神经(GSPN),前内方2.8 mm 处可见卵圆孔。

沿下颌神经表面切开硬脑膜进入硬脑膜夹层,硬脑膜夹层在三叉神经节和三叉神经分支的表面向前、内、后分离海绵窦的外侧壁,暴露Meckel腔和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

观察Meckel腔及其相邻结构,同时用游标卡尺测量Meckel腔开口及三叉神经半月节的大小(图1)。

而后去除小脑幕,保留小脑幕游离缘,沿岩上窦距岩嵴约0.5 cm处平行岩嵴剪开小脑幕,直至天幕游离缘(图2)。

暴露天幕裂孔区的血管神经结构,观察该区域的血管、神经及其相互关系(图3~5)。

观察大脑后动脉(PCA)、小脑上动脉(SCA)与小脑幕游离缘的关系及血管的走行和分布(图3,图6)。

在脑神经入颅底的骨孔处离断脑神经,将小脑半球、脑干整个从颅后窝取出,观察颅底所有血管的走行、分布及与脑神经的关系等。

1.3 数据测量与处理本研究采用SPSS 1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均数± 标准差(x ± s)表示。

2 结果 2.1 Meckel腔的显微解剖(表1,图1)中颅底硬膜在三叉神经压迹处分为两层,形成Meckel腔(三叉神经腔),是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凸出形成的硬脑膜、蛛网膜隐窝。

软脑膜和蛛网膜随三叉神经进入Meckel腔,形成一个硬脑膜和蛛网膜套,伴随的蛛网膜在尸体标本上清晰可见,在活体上因有脑脊液充填,形成三叉神经池。

Meckel腔后部是三叉神经节后半部和三叉神经根,经三叉神经池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故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后半部浸泡在脑脊液中。

Meckel腔的卵圆形嘴刚好在岩上窦的下方,腔向前延伸,像三指的手套套着三叉神经根、节、分支,直至它们各自的出颅孔。

Meckel腔容纳三叉神经节和三神经叉池,分为上下两部分,即位于三叉神经根节上面的上腔和位于根节下面的下腔。

上腔的上壁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在岩上窦的下方返折,经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节的浅面向前延伸,蛛网膜延伸至节的中部,与包绕神经节的结缔组织相互融合,硬脑膜层至前2/3,两处硬脑膜融合,共同构成上腔的上壁;下腔的下壁由硬脑膜和蛛网膜在岩上嵴的上方返折,经三叉神经根和三叉神经节的深面向前延伸。

其内侧壁分隔三叉神经与颈内动脉海绵窦起始段。

Meckel腔后上方有位于颞骨岩部上缘浅沟内的岩上窦,沿小脑幕附着缘后行,汇入乙状窦的起始部或横窦最前端。

2.2 岩斜区相关的神经解剖(表2)动眼神经自中脑腹侧脚间窝穿出斜向外上行,从PCA和SCA 之间穿过(图3),穿过动眼三角进入海绵窦上壁。

滑车神经起自中脑下丘的下方(图4),环绕中脑大脑脚,在PCA 和SCA 之间向腹侧行。

滑车神经可以行走于SCA 主干的内侧或外侧;到达中脑的外侧面时,滑车神经行走于小脑幕和SCA 之间,在整个行程中可以与SCA多点接触。

滑车神经在动眼三角的后部穿至小脑幕游离缘,并行走于前岩床折叠中,而后进入海绵窦外侧壁的硬脑膜夹层。

滑车神经穿入小脑幕游离缘处距动眼神经约5.4 mm (4.2~6.8 mm),穿入小脑幕缘处距岩骨嵴的垂直距离为(4.9 ± 0.9) mm。

面神经和前庭神经起自于桥延沟外侧末端,在舌咽神经上方2.3 mm处发出,向外进入内耳道;三叉神经起自脑桥臂,向前外侧到岩尖处Meckel 腔;展神经起自桥延沟水平,向上前方穿过斜坡硬脑膜经Dorele 管进入海绵窦。

展神经行径及其毗邻结构:展神经在颅后窝岩骨斜坡区硬脑膜内几乎垂直向上走行,达Dorello管入口处,该段走行于斜坡旁内下三角区内。

此三角由后床突中点、展神经入颅后窝硬脑膜处和滑车神经在天幕缘处三点连线围成。

20侧展神经均经过Dorello管,其中经过Dorello 管外1/3 者17 侧,中1/3 者3 侧。

在岩尖骨突参与构成Dorello 管顶的3侧中,展神经均经过岩尖骨突的下方。

而双Gruber韧带者,展神经均经过该韧带下方的深面。

在Dorello管内,展神经呈扁平状,紧贴管底骨面行向外下方。

Dorello 管顶与底间的最大垂直距离为(2.3 ± 0.8) mm,双侧展神经出颅间距为(21.1 ± 2.8) mm(17.5~25.5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