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jbt 5926-1991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doc
jbt 5926-1991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JB/T5926-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1991-11-30公布1992-07-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旳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其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旳振动时效处理.2术语2.1扫频曲线---将激振器旳频率缓慢地由小调大旳过程称扫频.随着频率旳变化,工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关系旳曲线,称扫频曲线,如A---f称振幅频率曲线;a-f称加速度频率曲线.注:A表示振幅,a表示加速度,f表示频率.2.2激振点---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旳夹持点称激振点.3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3.1首先应分析推断出工件在激振频率范围内旳振型.3.2振动时效装置(以下简称装置)旳选择.3.2.1装置旳激振频率应大于工件旳最低固有频率.3.2.2装置旳最大激振频率小于工作旳最低固有频率时,应采取倍频(或称分频)降频等措施.3.2.3装置旳激振力应能使工件内产生旳最大动应力为工作应力旳1/3~2/3.3.2.4装置应具备自动扫频,自动记录扫频曲线,指示振动加速度值和电机电流值旳功能.稳速精度应达到+lr/min.3.3支撑工件,装卡激振器和拾振器3.3.1为了使工作处于自由状态,应采纳三点或四点弹性旳支撑工件,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旳节线处或附近.为使工件成为两端简支或悬臂,那么应采纳刚性装夹.3.3.2激振器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旳刚度较弱或振幅较大处,但不准固定在工件旳强度和刚度专门低旳如大旳薄板平面等部位,固定处应平坦.3.3.3悬臂装夹旳工件,一般应掉头进行第二次振动时效处理.特大工件,在其振动响应薄弱旳部位应进行补振.3.3.4拾振器应固装在远离激振器同时振幅较大处.3.4工件旳试振3.4.1不同意试振旳工件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峻缺陷.3.4.2选择激振器偏心档位,应满足使工件产生较大振幅和装置只是载旳要求,必要时先用手动旋钮查找合适旳偏心档位.3.4.3第一次扫频,记录工件旳振幅频率(A-f)曲线,测出各阶共振频率值,节线位置,波峰位置.3.4.4必要时通过调整支撑点,激振点和拾振点旳位置来激起较多旳振型.3.4.5测定1-3个共振峰大旳频率在共振时旳动应力峰值旳大小.3.4.6选择动应力大,频率低在共振频率作为主振频率.3.4.7按主振型对支撑,拾振位置进行最后调整.注:主振频率旳振型称为主振型.3.5工件旳主振3.5.1在亚共振区内选择主振峰峰值旳1/3-2/3所对应旳频率主振工件.3.5.2主振时装置旳偏心档位应使工件旳动应力峰值达到工作应力旳1/3-2/3,并使装置旳输出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旳80%.3.5.3进行振前扫频,记录振前旳振幅时刻(A-f)曲线.3.5.4主振工件,记录振幅频率(A-t)曲线.3.5.5起振后振幅时刻(A-t)曲线上旳振幅上升,然后变平或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变平,从变平开始稳定3-5犿犻狀为振动截止时刻,一般累计振动时刻不超过40犿犻狀.3.5.6进行振后扫频,记录振幅频率(A-f)曲线.3.5.7批量生产旳工件可不作振前,振后扫频.3.5.8有些工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有些工件可用附振频率作多频共振辅助处理.是否调整支撑点,拾振点位置视工件而定.注:主振频率以外旳各共振频率称为附振频率.3.5.9工件存在如夹渣,缩孔,裂纹,虚焊等缺陷,在振动时效中这类缺陷专门快以裂纹扩展旳形式出现时,应立即中断时效处理.工件排除缺陷后,同意重新进行振动时效.3.6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操作记录卡3.6.1批量生产旳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必须制订“振动时效工艺卡”,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并填写“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在工件上作已振标记.3.6.2“振动时效工艺卡”应按3.1-3.5条旳要求,试验三件以上,找出规律后制订.3.6.3“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旳内容和格式分别参照附录犅和附录犆.3.7铸件振动时效时,应使动应力方向尽量与易变形方向一致.3.8制订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时,应明确工件上承受力旳要紧焊缝和联系焊缝.振动处理中,其振动方向应使工件承受力旳要紧焊缝处旳动应力最大或较大.4振动时效工艺效果评定方法4.1参数曲线观测法4.1.1振动处理过程中从振幅时刻(A-f)曲线和振前,振后振幅频率(A-f)曲线旳变化来监测.4.1.2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即可判定为达到振动时效工艺效果.a振幅时刻(A-t)曲线上升后变平.b振幅时刻(A-t)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c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旳比振前旳峰值升高.d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旳比振前旳峰值点左移.e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旳比振前旳带宽变窄.4.1.3振动处理过程中,假如不出现4.1.2条中所列旳任一情况时,应重新调整振动参数,按上述规定旳条款再进行时效处理后,重新检验.4.1.4制订有“振动时效工艺卡”旳批量生产旳工件,在振动时效时,推举用4.1.2条旳a,b款中只要出现一种情况,便可判定为达到振动时效工艺效果旳方法来检验,并不再作下述检验.4.2残余应力检测法4.2.1推举使用盲孔法,也可使且X射线衍射法.4.2.1.1被振工作振前,振后旳残余应力测定点数均应大于5个点.4.2.1.2用振前,振后旳应力平均值(应力水平)来计算应力消除率,焊件应大于30%,铸锻件应大于20%.4.2.13用振前,振后旳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值来衡量均化程度,振后旳计算值应小于振前旳计算值.4.3精度稳定性检测法4.3.1以要求精度稳定性为主旳工件,振后应进行精度稳定性检验.a精加工后检验.b长期放置定期检验静尺寸稳定性,在放置15d时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30d检验一次,总旳静置时刻半年以上.c在动载荷后检验.应依照具体情况选用上述条款.4.3.2各种检验结果均应达到设计要求.附录A振动时效工艺中动应力选择与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阻碍分析(补充件)1振动时效工艺中动应力旳选择与分析动应力是振动时效工艺旳一项最要紧参数.实验证明:在一定范围内动应力越大,被处理工件上产生旳应变释放量也越大,消除应力旳效果也越好,动应力过大将有可能造成工件旳损伤或降低疲劳寿命.因此在本标准中以工作应力来确定动应力.即:σ动=(1/3~2/3)σ工作在设计时,工作应力(σ工作)是差不多确定旳,或和应变测试技术获得,在那个地点应以在工作状态下工件上最大应力点旳应力作为工作应力.当我们按上述方法来确定动应力(σ动)时,就能够保证被振工作既能消除应力又不遭到损坏.由于工件结构比较复杂旳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各点旳动应力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应选择结构危险点(应力集中点),做动应力监测,以保证动应力量值旳可靠.2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阻碍旳分析振动时效其工作状态是对工件施加周期性旳作用力,这如同疲劳荷载一样,依照线性累积损伤理论,必定对工件造成一定旳疲劳损伤.但另一方面,由于低应力振动处理后残余应力得到下降,又必定提高工件旳疲劳寿命.我国振动时效工作者,通过大量旳试验给出了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旳关系曲线(如图A1所示).图中:N-σ为寿命-应力坐标;N-σ动为寿命-动应力坐标;σ工作为实际工作中工件中最大应力;η工作为在工作应力作用下旳疲劳寿命.从图中可见,当动应力σ动小于A点时,振动时效能够提高疲劳寿命;当动应力σ动大于A点时,振动时效将降低疲劳寿命;当采纳工作荷载处理时,振动时效降低疲劳寿命旳数值(B点)就等于振动时效处理时旳循环数.因此,本标准中选动应力为工作应力旳1/3-2/3是可不能对焊接件造成任何疲劳损伤旳,相反还能够提高工件旳疲劳寿命.。
时效振动
振动时效工艺振动时效工艺的制作分以下几个部分:(1)分析工件可能出现的振型,找出合理地支撑位置,激振器装卡位置.(2)动应力的测试.(3)振动时效设备的使用.(4)残余应力和动应力测试.(1)分析:根据振动时效工件可能出现的振型,合理地支撑工件及装卡激振器的位置.(一).梁型件(如图50)多以弯振型较多,支撑一般应用4点距一端2/9和7/9处.激振器一般装卡在中间波峰附近,加速度计安装在一端的波峰附近.(二).板型件(如图51)一般采用3点(互成120度)或4点(对角)支撑再边缘处,激振器一般装卡在两橡胶垫中间边缘波峰附近,加速度计安装在一侧两橡胶垫中间边缘的波峰附近.(三).圆板型件(如图52)一般采用3点(互成120度)或4点(对角)支撑再边缘处,激振器一般装卡在两橡胶垫中间边缘波峰附近,加速度计安装在一侧两橡胶垫中间边缘的波峰附近.(四).方箱型件(如图53)一般采用3点支撑再较长的边缘处,激振器一般装卡在上边钢性较大的边缘波峰附近,加速度计安装在边缘的波峰附近.上述只是简要的介绍一般常规工件的支撑与激振器的装卡位置,具体情况还需要反复试验(利用手动工作模式)来找出合适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2)动应力的测试.测试动应力所用的仪器设备: 1)动态电阻应变仪(如图54),2)测试方法 1.贴片,沿波峰--波节--波峰的振型方向依次贴6--10片.2.计算:可用虎克定律计算动应力值.(3)振动时效设备的使用:(一)准备工作:1.振动时效处理前要准备好做弹性支撑的橡胶垫(或用旧轮胎代替)。
被振工件与激振器连接用的专用卡具。
2.将被振工件水平放置在橡胶垫上。
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工件的几何形状合理地选择好支撑点? 支撑点应选择在波节处(工件在自由振动时振幅最小处)。
3.激振器的安装:将激振器安装在被振工件的被振工件的波峰处(工件在自由振动时振幅最大处)。
激振器底座与工件应刚性连接,接触面要良好。
并用专用卡具卡紧,然后将偏心调到1档。
振动时效工艺
振动时效工艺
1、小型工件采用振动平台时效加工,振动时间为15—25分内,加速度(振
幅)为20—25g,最大峰值不得大于35g,否则调整振动偏心(动应力)。
2、整体采取直接时效法,振动时效时间为25分钟,加速度(振幅)为30g
内。
3、振动时效中不得产生强迫振动(指激振器自振)而工件没振,此时应调整
振动频率(转速升、降)。
4、振动时效加工中如产生较大响声,电流上升需调整振型(振动器放中间为
弯曲、头中间为扭曲)另查夹具是否松动。
5、时效中电机、机箱与电缆线牢固拧紧,不得产生松动。
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培训材料第一章振动时效背景第二章关于残余应力第三章消除残余应力的方法第四章振动时效原理第五章振动时效效果的判定方法第六章振动时效数据处理方式第七章振动时效设备构成介绍附件:典型工件讲解图附件:10型说明书第一章振动时效背景z一、振动时效技术应用z二、振动时效的特点z三、振动时效的由来及现状一、振动时效技术应用z振动时效技术,国外称之为“Vibrating Stress Relief”简称“VSR”,旨在通过专业的振动时效设备,使被处理的工件产生共振,并通过这种共振方式将一定的振动能量传递到工件的所有部位,使工件内部发生微观的塑性变形――被歪曲的晶格逐渐回复平衡状态。
位错重新滑移并钉扎,从而使工件内部的残余应力得以消除和均化,最终防止工件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变形和开裂,保证工件尺寸精度的稳定性。
二、振动时效的特点z 1.时效效果好z 2.灵活性强z 3. 彻底解决了热时效炉窑的环境污染问题z 4.投资少z 5.节能显著z 6.效率高z7.特别是不宜高温时效的材料和零件的消除应力处理z表一振动时效与热时效特点比较消除应力方式热时效振动时效应力消除30-80%30-90%能源消耗能耗高300~500元/吨比热时效节能95%尺寸稳定性较好比热时效提高30%以上时效周期48-96小时20—50分钟环境保护烟气粉尘废渣排放无污染抗变形能力比时效前有所降低比热时效提高30-50%时效变形较大可忽略不计时效氧化有无大型工件无法进炉处理可方便就地处理工序安排须在精加工前可排在任何工序之前三、振动时效的由来及现状z 1.由来及国外的应用情况z在工件的铸造、焊接、锻造、机械加工、热处理、校直等制造过程中在工件的内部产生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的存在必然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出现。
z如:降低工件的实际承载能力而生裂纹;z易发生变形而影响工件的尺寸精度;z加速应力腐蚀;z降低工件的疲劳寿命等。
z消除应力有:自然时效、热时效、振动时效、静态过载时效、爆炸时效、循环加载时效等,虽然都有有缺点,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消除和均化应力的目的。
振动时效技术要求
2. 工件及激振装置的放置 2.1. 为了便使工件在振动过程中始终处于自由状态,应采用橡胶垫(如橡胶轮胎等)作支撑。 2.2. 激振装置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刚度较强或振幅较大处,不准固定在大而薄的平面等刚性较
差的部位,固定激振装置处应平整。
率不超过额定功率的 80%。 4.3. 振前进行扫频,记录振幅频率(a-t)曲线。 4.4. 主振工件,记录振幅时间(a-t)曲线。 4.5. 起振后振幅时间(a-t)曲线上的振幅上升,然后变平或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变平,从变平开
始稳定 3~5min 为振动截止时间。 4.6. 振后进行扫频,记录振幅频率(a-n)曲线。 4.7. 必要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也可用附振频率(即主振频率以外的各共振频率)作多频共振
曲线等。
6.操作者
由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经过专业培训合格,能严格执行工艺文件的人员担当。
7.振动时效实施
7.1 工件准备
a) 工件表面应不存在裂纹、虚焊、夹渣等严重缺陷。
b) 工件支撑采用随机附带还胶垫或废橡胶外胎在节点处作弹性支撑,应尽可能采用二点或三
点支撑,必要时也可用四点支撑,支撑应保证工件任一点不接触地面。
并保证其电流值低于扫频时的 3/4,否则应减少加速度值开激振力,在线打印加速度-时间
曲线。
b) 观察加速度值,若有上升后最终变平,则认为时效效果基本达到,如 20min 尚未有上升变
化,则应提高加速度值或激振力。
c) 继续对附振频率进行时效处理。
d) 振后自动扫描,记录α-n 曲线。
7.3.3 振动时效效果评定
3.4. 必要时可通过调整支撑点、激振点和拾振点的位置来激起较多的振型。 3.5. 测定 1~3 个共振峰较大的频率在共振时的动应力峰值的大小,选择动应力大、频率低的共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及设定
振动时效工艺内容和工艺参数制定原则及常用的几种振型振动时效工艺内容1,频率 2,振动强度(激振力)3,处理时间 4,支撑点、激振点、拾振点选择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原则及方法公式:δ动+δ残≥δS公式中:δ动-施加于工件的动应力δ残-工件自身存在的残余应力δS-材料的屈服极限1、频率的选择原则及方法激振频率的选择要与降低噪声相结合,尽量减少噪声对环境的污染。
残余应力集中度高,应选择大动应力,低频率振动处理。
解决弯曲变形后被校直校平的工件,必须进行多阶弯曲振动,以使应力均匀地得到释放此时选择高频率。
选择方法:根据GB/T25712-2010的机械行业标准3。
5。
1款在亚共振区内选择共振峰,峰值的1/3-2/3的对应的频率为主振频率。
激振频率的选择应注意的几点问题:工件的固有频率随构件尺寸,重量加大而降低,随材料的结构刚性加大而升高。
构件的固有频率与形状、结构有关。
构件的内部阻尼系数很小,没有明显的弹性阶段,共振带很窄,所以频率变化在±0.1HZ 振幅就会有很大的变化,所以铸造件的振动时效固有参数制定要精确。
当频率升高,电流也随之升高,可能会产生强迫振动。
强迫振动对振动时效设备和被处理的工件都有害。
由于强迫振动并非共振条件下的振动因而起不到消除或均化残余应力的作用,应尽量避免2、激振力的选择激振力是激振设备产生的周期性外力,在垂直方向对工件的作用力。
激振力选择标准(1)&动=(1/3—2/3)&工作。
按TB/T5926—91标准第3.52款,主振时装置的偏心档位应是工件的动应力峰值达到工作应力1/3—2/3,并使装置的输出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的80% 。
因为只有在工作应力的1/3—2/3处工件才不会受到损伤,同时也能提高疲劳寿命。
若&动=&工作构件不但受到损伤,而且疲劳寿命下降。
(2)动应力是使构件残余应力消除的必要条件。
在亚共振频率下,振动具有放大动应力的作用,达到加速残余应力消除的目的,为了在时效中,对构件不造成损伤,根据经验动应力可适当控制在:铸铁件±25--±40N/m㎡铸铁淬火导轨件±15N/m㎡铸刚件±35--±50N/ m㎡焊接件±50--±80N/ m㎡也可根据动态电阻应变仪测定,用公式计算。
振动时效去应力
振动时效去应力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经过实验表明对材料进行低频振动,以减少材料内部应力的方法,也叫做热处理等效技术。
它是一种新型的机床加工工艺,它能够根据工件的材料、尺寸、受力情况和振幅大小等参数,选择最佳的振动频率进行振动时效去应力处理,从而提高加工精度、提高表面质量、增加磨削加工的寿命和可靠性。
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基本原理是:材料的内部弹性应变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通过低频振动,激发材料内部的应力,使材料表面的局部温度升高,从而使材料内部应力减少,从而改善加工精度、提高表面质量、增加磨削加工的寿命和可靠性。
振动时效去应力工艺的具体控制参数主要包括振动模式(sinusoidal或triangular)、振动频率(Hz)、振幅(mm)、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等。
振动时效去应力,是通过改变振动的频率、振幅、模式等参数,以及在振动的同时加热材料,使有限度的表面温度在短时间内上升,激发材料内部的应力,从而达到均匀消除应力的目的。
振动时效去应力与普通热处理技术相比,有许多优势,其中最主要的有准确地去除内部应力,所消除的应力可以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工艺参数简单易控,并且操作迅速、灵活;能够彻底地消除塑性应变和析出物对材料的影响;消除应力的过程中,不会产生表面氢渗的危害,不会造成表面变形。
振动时效去应力适用于各种工件的加工,特别是对精密加工件,其应力控制要求更高。
由于其简单易操作、工艺参数易调整的特点,使振动时效去应力工艺成为当前精密加工件的首选工艺。
振动时效去应力工艺的使用,为机械加工行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在某些特殊应用场合也有显著的效果。
如果以合理的工艺参数,正确使用振动时效去应力,将会令加工的件获得更高的精度,加工的件将会更可靠,有效的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总之,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新型的机床加工工艺,是一种可以快速、准确地消除材料内部应力的方法,具有简单易操作、工艺参数易调整等优势。
如果以合理的工艺参数,正确使用振动时效去应力,将会令加工的件获得更高的精度,更高的可靠,更高的加工效率(可降低损耗),同时提高生产的经济效益。
振动时效
振动时效的基本知识2009-09-25 10:57:11|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振动时效设备的组成及作用:1、主机:控制电机启动及调速、信号的收集、处理、显示及打印参数;2、激振器:强迫工件振动并将电机转速及激振频率反馈回主机;3、拾振器:把振动响应如加速度值等反馈回主机。
二、工艺的选择1、激振频率:选择共振区别明显处,一般铸件可以选择中频大激振力,焊接件可分频激振;2、激振力:由构件上最大的动应力来确定既应保证δ动+δ残=δS,(δ-激振器施加给工件的周期性动应力,δ残-残余应力,δS材料屈服强度极限)3、激振时间:振动的前10分钟残余应力变化最快,20分钟后趋于稳定,一般处理20-50分钟即可;4、激振点和支撑点:激振点应在该工件振动节点上,激振点一般在两点支撑点间刚性较大的位置上(亚共振方式/传统的振动时效)5、用震动时效过程中测出的动态参数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现场、及时判断振动效果,是目前被认证的方法。
三、振动时效的几个重要参数是:“支撑点、振型、激振点、加速度、固有频率、时间”其中振动加速度、共振频率、共振时间是决定工艺效果的主要参数。
四、振动实效的实质振动时效是在激振器所产生的周期性外力-激振力作用下迫使工件在其共振范围内产生共振,在此过程中当周期性载荷δd+δr>=[δ]时在工件内残余应力的高峰值处产生局部屈服引起微小的塑性变形,使工件内部残余应力高峰值降低并使残余应力重新均化分布,从而达到强化金属基体、增强抗变形能力、提高工件尺寸精度稳定性的目的。
振动时效从作用上讲是以机械能形式给工件提供能量,增大金属内部原子的振动幅度、加快畸变晶格的排列趋于平衡,振动时效从形式上讲是通过对工件施加略低于材料屈服极限的动应力,人为造成工件“变形”提前发生,从而是工件在其精加工后不再发生变形的效果。
振动时效采用外力振动的方式,使工件内部产生一定周期性的交变作用力,作用力和工件本身残余应力叠加超过工件本身的屈服极限,便导致工件发生微观的塑弹性力学变化,从而引起残余应力的降低和均化,使工件内部各方面作用的力基本趋与平衡,从而防止工件变形、提高工件的疲劳极限,从而发挥工件本身的最大使用价值。
振动时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振动时效设备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振动时效设备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改性设备,广泛应用于飞机发动机、汽车发动机等领域。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特制定本技术操作规程,供操作人员参考。
一、设备安全检查在使用振动时效设备之前,必须进行设备安全检查。
具体步骤如下:1.检查设备运转部件是否工作正常检查设备的传动部件、电气部件、刹车系统等是否运转正常。
如发现异常情况,设备必须停机进行修理。
2.检查电气系统检查电气系统,包括电气线路、电控系统、接地等,确保设备的电气安全。
3.检查制冷系统制冷系统的正常运转对于振动时效设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检查制冷系统是否工作正常,确保温度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4.检查制动装置检查设备的制动装置是否正常,保证设备在运转过程中能够随时停止。
5.确保设备稳定性振动时效设备在运转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惯性力。
因此,在操作之前,必须调整好设备的平衡,确保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保持稳定。
二、操作规程设备安全检查通过后,才能进行操作。
具体操作规程如下:1.打开仪表监测系统振动时效设备的振动状态、温度状态、压力状态等需要时刻监测。
打开仪表监测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随时关注各项参数。
2.选取振动时效工艺参数振动时效的效果与工艺参数有很大的关系。
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的效果,选取合理的振动时效工艺参数。
3.放置材料将需要进行振动时效的材料,放置在设备中心位置的固定支架上。
调整好设备的平衡。
4.启动设备打开主电源,启动振动时效设备。
在启动后的30秒内,观察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查。
5.持续振动时效按照工艺参数持续进行振动时效。
在整个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仪表数据,确保设备运行稳定。
6.振动时效完成后关机振动时效完成后,关掉电源,停止设备运转。
在关闭之前,需要检查设备是否正常停止。
三、事故处理振动时效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事故。
结构通用工艺----振动时效
一、总则本指导书适用于焊接结构振动时效工艺指导。
二、引用标准《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JB/T5926—2005《设备使用说明书》三、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的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
四、术语、符号。
4.1激振点:振动时效时给构件的施力点称为激振点。
4.2支撑点:为了对构件进行振动时效面选择的支撑构件位置。
4.3动应力:激振力引起构件谐振响应时,在其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动应力,矢量符号为Od(幅值)。
单位为(MPa)。
4.4共振:当激振力提供的周期性激振力的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构件的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称为共振。
4.5振型:共振时,构件表面上所有质点振动的包络线(面),即为振型,包括弯曲、扭曲、钟振型和鼓振型。
4.6节点(节线):振动时效时,构件振幅最小处称为节点(节线)。
4.7主振频率:在激振装置的频率范围内,引起构件谐振响的频率中,频率低、位移振幅大的频率称为主振频率。
4.8附振频率:除主振频率以外的其它频率。
4.9扫频:固定偏心,将激振力的频率由小调大的过程,称为扫频。
4.10扫频曲线:随着频率的变化,构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扫频曲线。
4.11时效曲线:在确定的振动频率和激振力下,对构件进行振动处理所得到的加速度—时间曲线,其标记为a—t。
其中:a表示加速度,t表示时间。
4.12振动焊接:在小激振力作用和压力共振频率下,引起构件微小谐振的同时,进行焊接的工艺操作过程。
4.13频率分析:用激振器对工件做间隙式施振,获取工件频率分布的过程。
4.14波峰:振动位移最大的区域.4.15波谷:振动位移最小的区域,也就是节线的附近区域.五、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5.1参数确定原则:一般情况下,振动参数应在针对具体焊接构件的工况条件,分析并判断出构件在激振器范围内可能出现的振型基础上确定。
振动时效设备的系统参数介绍
振动时效设备的系统参数介绍振动时效设备是一种常用于材料研究、试验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实验室设备。
它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测试工具,可以通过此设备来模拟一些材料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所承受的振动和应力。
在进行振动时效实验的时候,需要了解一些振动时效设备常见的系统参数。
1. 振动力范围振动力是振动时效设备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指的是设备所能产生的振动力的范围。
通常情况下,振动力范围会根据不同的实验对象而有所不同,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2. 振动频率振动频率是指振动时效设备振动的频率,通常以 Hz为单位来表示。
不同的实验对象对应不同的频率,需要在进行实验前根据实验对象的要求进行设定。
3. 振动加速度振动加速度是振动时效设备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它是指设备振动时加速度的大小,单位通常是 g。
在进行实验前,需要根据实验要求进行设定。
4. 温度控制范围振动时效设备通常需要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温度控制,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温度控制范围是指振动时效设备内部能够控制的温度范围,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进行表示。
5. 湿度控制湿度对于材料的性能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振动时效实验的时候,需要对环境湿度进行控制。
振动时效设备通常配备有湿度控制系统,以保证实验准确。
6. 振动系统振动时效设备的振动系统是实验中的关键部分,它对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有着很大的影响。
通常的振动系统包括振动台、振动器、放大器等组成。
7. 控制系统振动时效设备的控制系统也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温度、湿度和振动频率等参数进行精确的控制,以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
8. 实验容量实验容量是指振动时效设备能够同时容纳的实验件数。
在进行大规模实验的时候,需要选择具有较大实验容量的振动时效设备。
以上是振动时效设备常见的系统参数介绍,这些参数对于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都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验对象的要求进行选择,并通过准确的实验数据验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振动时效报告
构件振动时效处理报告单纽威48寸全焊接球阀消除焊接应力的振动时效处理前言苏州纽威阀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48BWP6球阀门。
根据设计部门的要求,需对阀门进行时效处理,用以消除焊接应力。
由于该球阀是将密封材料装好后在进行外部环焊缝焊接,需焊后进行时效处理。
经该公司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委托大连理工大学采用振动时效进行处理并进行振前、振后残余应力检测,经与大连理工大学相关技术人员共同探讨,认为方案可行,并于2010年6月对该球阀实施振动时效处理和残余应力检测。
一、振动时效处理对金属构件的作用振动时效是对具有残余应力的金属构件进行振动处理,使构件在共振频率下产生振动。
其原理是将一个具有偏心重块的电机系统(称做激振器)安放在构件上,并将构件用弹性物体支撑,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变频电机的转数输出动应力产生一定的频率与被振构件频率相等时产生共振,经20-50分钟的振动处理,当这个动应力与构件上各点的残余应力相叠加后,大于材料的屈服极限,则在该点出现局部的塑性变形,因而应力得到释放。
所以从原理上来说,降低构件内的残余应力。
应力降低的大小与构件内的残余应力大小有关,应力大则消除应力的效果高,应力小,消除应力的效果也低。
振动时效可以降低应力是显而易见的,其作用有如下几方面:①降低和均化应力,消除应力集中区,防止裂纹。
因为振动过程中残余应力大的点首先进入屈服,所以高应力点下降的比例大,使应力均化程度高,从而降低应力集中而防止裂纹。
②减少或防止构件变形构件的变形是由于残余应力特点造成的,因为残余应力的分布和量值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分布不均且量值差别太大,所以容易产生变化,即可变性。
残余应力的变化,必然使构件产生变形,因此在使用前或安装前,通过振动时效使应力降低和均化,必然防止或减少变形。
③提高焊接构件的疲劳寿命,增加使用周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实践证明,振动时效可提高焊件的疲劳寿命50%以上,提高使用寿命0.5~1倍。
由于振动时效的上述作用,使该项技术得到厂矿企业和国家的重视和认可,1991年制定了国家行业标准JB/T5928.91,并在1993年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在全国普及推广。
振动时效
1 绪论1.1振动时效技术特点金属构件在焊接、铸造、锻造和机械加工等工艺过程中,其内部将产生残余应力,极大地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刚度、强度和机械加工性能等。
“时效”是降低残余应力使构件尺寸精度稳定的方法。
目前用于消除残余应力的通用方法有:热时效、自然时效和振动时效。
热时效存在着能耗大、成本高、材料机械性能下降、大工件无法处理等弊端;自然时效时间长,效率低,仅能使应力消除2 %~10 %等弱点。
国外60年代开始研究采用振动时效来消除金属工件内残余应力。
随着研究的深入,振动时效工艺技术便产生并不断改进。
振动时效工艺,国外称为“VSR”方法,是利用共振原理降低和均化金属结构内部残余应力,获得结构尺寸精度稳定的一种新技术,其特点可完全取代传统的热时效和自然时效工艺,具体特点如下:①投资少。
与热时效相比它无需庞大的时效炉,可节省占地面积与昂贵的设备投资。
现代工业中的大型铸件与焊接件如采用热时效消除应力则需建造大型时效炉不仅造价昂贵利用率低,而且炉内温度很难均匀消除应力效果很差,采用振动时效可以完全避免这些问题。
因此目前对长达几米至几十米的桥梁船舶,化工器械的大型焊接件和重达几吨至几十吨的超重型铸件较多地采用了振动时效。
②生产周期短。
自然时效需经几个月的长期放置,热时效亦需经数十小时的周期方能完成。
而振动时效一般只需振动数十分钟即可完成,而且振动时效不受场地限制,可减少工件在时效前后的往返运输,如将振动设备安置在机械加工生产线上,不仅使生产安排更紧凑而且可以消除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应力。
③使用方便。
振动设备体积小、重量轻,因此便于携带。
由于振动处理不受场地限制,振动装置又可携至现场,所以这种工艺与热时效相比使用简便适应性较强。
④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在工件的共振频率下进行时效处理耗能极小,实践证明功率0.18~0.74kW的机械式激振器可振动150t以下的工件,故粗略计算其能源消耗仅为热时效3%~5%,成本仅为热时效的8%~10%。
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
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引言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常用的工艺,通过利用振动装置对材料进行振动处理,以去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
工艺原理•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原理是利用材料在振动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达到减小应力的目的。
•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无损处理工艺,不会破坏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工艺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需要进行振动时效去应力处理的材料。
–检查材料的表面是否干净,无明显缺陷和损伤。
2.设定振动参数–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持续时间。
–进行前期试验,确定最佳振动参数。
3.进行振动处理–将待处理的材料放置在振动装置上,并固定好。
–启动振动装置,使其按照设定的参数对材料进行振动处理。
4.后处理工作–停止振动装置,取下处理后的材料。
–进行必要的表面处理,如清洁、抛光等。
工艺优势•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具有以下优势:–可以快速去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损处理,不影响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可以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的处理。
应用领域•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在以下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金属材料制造业:如航空航天、汽车、机械等领域。
–电子器件制造业:如半导体、集成电路等领域。
–光学器件制造业:如望远镜、激光器等领域。
–塑料制品制造业:如注塑件、挤塑件等领域。
结论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材料内部应力的工艺,通过振动作用可以快速、无损地提高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该工艺具有简单、成本低廉、广泛应用的特点。
在各个制造领域中,振动时效去应力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产品的质量提升和寿命延长做出了贡献。
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引言振动时效去应力是一种常用的工艺,通过利用振动装置对材料进行振动处理,以去除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其性能和可靠性。
本文将从工艺原理、工艺步骤、工艺优势和应用领域等方面介绍振动时效去应力的工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JB/T5926-2005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
有色金届(铜、铝、钛及具合金)等材质的铸件、锻件、焊接件、模具、机械加工件的振动时效装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5925.2 机械式振动时效装置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JB/T5925.2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激振点excitative position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夹持点。
3.2 振型excited mode工件共振时,当某一点位移达到最大值的瞬间:工件各点的位移形成的线或面。
3.3 节点mode node时效时工件受周期性交变载荷的作用产生谐振,振幅最小处,称为节点。
节点连成的线即节线。
3.4 主振频率main excitative frequency在激振装置的频率范围内,引起工件谐振响应的频率中,能有效降低残余应力的频率叫主振频率;其余叫附振频率。
4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4.1 振前分析4.1.1 根据工件结构、尺寸材质、时效要求、残余应力场分布,分析判断所需有效振型,必要时分析以后工作状态、工况下工作应力大小及分布及其失效形式。
14.1.2 工件不应有超过标准规定的缩孔、火渣、裂纹及虚焊等缺陷,4.2振前准备4.2.1 在预测的有效振型的节线附近弹性支撑工件,支点应尽量少,工件的支撑应平稳4.2-2特殊工件的支撑以振动阻力小日平稳为准。
4.2.3激振器应固定装在工件刚性较大且振幅较大处4-2-4拾振器应固定装在远离激振器且在振幅较大处4,3试振工件4.3.l 选择激振器偏心距,由小到大使工件在最大工作转速区间内产生共振,4.3.2 全程扫频、寻找共振峰,确定主、附振频率及扫频范围,按主振频率的振型调整支撑点激振点、拾振点及力方向。
JBT 5926-1991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JBT 5926-1991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JB/T5926-91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1991-11-30公布1992-07-01实施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成效评定方法.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其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2术语2.1扫频曲线---将激振器的频率缓慢地由小调大的过程称扫频.随着频率的变化,工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扫频曲线,如A---f称振幅频率曲线;a-f称加速度频率曲线.注:A表示振幅,a表示加速度,f表示频率.2.2激振点---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夹持点称激振点.3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3.1第一应分析判定出工件在激振频率范畴内的振型.3.2振动时效装置(以下简称装置)的选择.3.2.1装置的激振频率应大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3.2.2装置的最大激振频率小于工作的最低固有频率时,应采取倍频(或称分频)降频等措施.3.2.3装置的激振力应能使工件内产生的最大动应力为工作应力的1/3~2/3.3.2.4装置应具备自动扫频,自动记录扫频曲线,指示振动加速度值和电机电流值的功能.稳速精度应达到+lr/min.3.3支撑工件,装卡激振器和拾振器3.3.1为了使工作处于自由状态,应采纳三点或四点弹性的支撑工件,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的节线处或邻近.为使工件成为两端简支或悬臂,则应采纳刚性装夹.3.3.2激振器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的刚度较弱或振幅较大处,但不准固定在工件的强度和刚度专门低的如大的薄板平面等部位,固定处应平坦.3.3.3悬臂装夹的工件,一样应掉头进行第二次振动时效处理.特大工件,在其振动响应薄弱的部位应进行补振.3.3.4拾振器应固装在远离激振器同时振幅较大处.3.4工件的试振3.4.1不承诺试振的工件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峻缺陷.3.4.2选择激振器偏心档位,应满足使工件产生较大振幅和装置只是载的要求,必要时先用手动旋钮查找合适的偏心档位.3.4.3第一次扫频,记录工件的振幅频率(A-f)曲线,测出各阶共振频率值,节线位置,波峰位置.3.4.4必要时通过调整支撑点,激振点和拾振点的位置来激起较多的振型.3.4.5测定1-3个共振峰大的频率在共振时的动应力峰值的大小.3.4.6选择动应力大,频率低在共振频率作为主振频率.3.4.7按主振型对支撑,拾振位置进行最后调整.注:主振频率的振型称为主振型.3.5工件的主振3.5.1在亚共振区内选择主振峰峰值的1/3-2/3所对应的频率主振工件.3.5.2主振时装置的偏心档位应使工件的动应力峰值达到工作应力的1/3-2/3,并使装置的输出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的80%.3.5.3进行振前扫频,记录振前的振幅时刻(A-f)曲线.3.5.4主振工件,记录振幅频率(A-t)曲线.3.5.5起振后振幅时刻(A-t)曲线上的振幅上升,然后变平或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变平,从变平开始稳固3-5犿犻狀为振动截止时刻,一样累计振动时刻不超过40犿犻狀.3.5.6进行振后扫频,记录振幅频率(A-f)曲线.3.5.7批量生产的工件可不作振前,振后扫频.3.5.8有些工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有些工件可用附振频率作多频共振辅助处理.是否调整支撑点,拾振点位置视工件而定.注:主振频率以外的各共振频率称为附振频率.3.5.9工件存在如夹渣,缩孔,裂纹,虚焊等缺陷,在振动时效中这类缺陷专门快以裂纹扩展的形式显现时,应赶忙中断时效处理.工件排除缺陷后,承诺重新进行振动时效.3.6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操作记录卡3.6.1批量生产的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必须制订"振动时效工艺卡",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并填写"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在工件上作已振标记.3.6.2"振动时效工艺卡"应按3.1-3.5条的要求,试验三件以上,找出规律后制订.3.6.3"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的内容和格式分别参照附录犅和附录犆. 3.7铸件振动时效时,应使动应力方向尽量与易变形方向一致.3.8制订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时,应明确工件上承担力的要紧焊缝和联系焊缝.振动处理中,其振动方向应使工件承担力的要紧焊缝处的动应力最大或较大.4振动时效工艺成效评定方法4.1参数曲线观测法4.1.1振动处理过程中从振幅时刻(A-f)曲线和振前,振后振幅频率(A-f)曲线的变化来监测.4.1.2显现下列情形之一时,即可判定为达到振动时效工艺成效.a 振幅时刻(A-t)曲线上升后变平.b 振幅时刻(A-t)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c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峰值升高.d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峰值点左移.e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带宽变窄.4.1.3振动处理过程中,如果不显现4.1.2条中所列的任一情形时,应重新调整振动参数,按上述规定的条款再进行时效处理后,重新检验.4.1.4制订有"振动时效工艺卡"的批量生产的工件,在振动时效时,举荐用4.1.2条的a,b款中只要显现一种情形,便可判定为达到振动时效工艺成效的方法来检验,并不再作下述检验.4.2残余应力检测法4.2.1举荐使用盲孔法,也可使且X射线衍射法.4.2.1.1被振工作振前,振后的残余应力测定点数均应大于5个点.4.2.1.2用振前,振后的应力平均值(应力水平)来运算应力排除率,焊件应大于30%,铸锻件应大于20%.4.2.13用振前,振后的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值来衡量均化程度,振后的运算值应小于振前的运算值.4.3精度稳固性检测法4.3.1以要求精度稳固性为主的工件,振后应进行精度稳固性检验.a精加工后检验.b长期放置定期检验静尺寸稳固性,在放置15d时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30d检验一次,总的静置时刻半年以上.c在动载荷后检验.应按照具体情形选用上述条款.4.3.2各种检验结果均应达到设计要求.附录A振动时效工艺中动应力选择与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阻碍分析(补充件)1振动时效工艺中动应力的选择与分析动应力是振动时效工艺的一项最要紧参数.实验证明:在一定范畴内动应力越大,被处理工件上产生的应变开释量也越大,排除应力的成效也越好,动应力过大将有可能造成工件的损害或降低疲劳寿命.因此在本标准中以工作应力来确定动应力.即:σ动=(1/3~2/3)σ工作在设计时,工作应力(σ工作)是差不多确定的,或和应变测试技术获得,在那个地点应以在工作状态下工件上最大应力点的应力作为工作应力.当我们按上述方法来确定动应力(σ动)时,就能够保证被振工作既能排除应力又不遭到损坏.由于工件结构比较复杂的结构,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各点的动应力不同,因此在实际操作时,应选择结构危险点(应力集中点),做动应力监测,以保证动应力量值的可靠.2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阻碍的分析振动时效其工作状态是对工件施加周期性的作用力,这如同疲劳荷载一样,按照线性累积损害理论,必定对工件造成一定的疲劳损害.但另一方面,由于低应力振动处理后残余应力得到下降,又必定提升工件的疲劳寿命.我国振动时效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给出了振动时效对工件疲劳寿命的关系曲线(如图A1所示).图中:N-σ为寿命-应力坐标;N-σ动为寿命-动应力坐标;σ工作为实际工作中工件中最大应力;η工作为在工作应力作用下的疲劳寿命.从图中可见,当动应力σ动小于A点时,振动时效能够提升疲劳寿命;当动应力σ动大于A点时,振动时效将降低疲劳寿命;当采纳工作荷载处理时,振动时效降低疲劳寿命的数值(B点)就等于振动时效处理时的循环数.因此,本标准中选动应力为工作应力的1/3-2/3是可不能对焊接件造成任何疲劳损害的,相反还能够提升工件的疲劳寿命.。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振动时效设备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振动时效效果评定方法JB/T5926-2005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的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
有色金属(铜、铝、钛及其合金)等材质的铸件、锻件、焊接件、模具、机械加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JB/T5925. 2 机械式振动时效装置技术条件3 术语、符号3.1 激振点exciting point振动时效时给构件的施力点称为激振点。
3.2 支撑点support point为了对构件进行振动时效而选择的支撑构件的位置。
3.3 动应力dynamic stress激振力引起构件谐振响应时,在其内部产生的应力称为动应力。
矢量,符号为σd(幅值),单位为(MPa)。
3.4 共振resonance当激振力提供的周期性激振力的频率与系统固有频率接近或相等时,构件的振幅急剧增大的现象为共振。
3.5 振型vibration mode共振时,构件表面上所有质点振动的包络线(面),即为振型,包括弯曲、扭转、扭曲、钟振型和鼓振型。
3.6 节点(节线)node, node line振动时效时,构件振幅最小处称为节点(节线)。
3.7 主振频率principal vibration frequency在激振装置的频率范围内,引起构件谐振响应的频率中,频率低、位移幅大的频率称为主振频率。
3.8 附振频率additional vibration frequency除主振频率以外的其他频率。
3.9 扫频frequency sweep固定偏心,将激振力的频率由小调大的过程,称为扫频。
振动时效
1. 振动时效工艺简介振动时效(英文为Vibratory Stress Relief缩写为VSR)又称振动消除应力,主要是通过控制激振器的转速和偏心,使工件发生共振,让工件需时效的部位产生一定幅度,一定周期的交变运动并吸收能量,使工件内部发生微观粘弹塑性力学变化,从而降低工件的局部峰值应力和均化工件的残余应力场,(尤其是表面的集中应力区域),最终防止工件的变形与开裂,保证以后的尺寸稳定精度,它最后通过比较时效前后及过程中工件的有效固有频率及其加速度等参数的变化来间接,定性的判断时效效果。
振动时效适用于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其合金)等材质的铸件、煅件、焊接件及其机加工件.振动时效比热时效节能95%,处理时间只需几十分钟,不占场地,便携,工件不需运输可就地处理,可插在精加工前任何工序之间多次处理,应力均化效果好,尺寸稳定性好,工件表面无氧化,几十米长,数百吨重,上千条焊缝的工件都可适用。
构件经过焊接,铸造,锻造,机械加工等工艺过程,其内部产生了残余应力,它极大地影响了构件的尺寸稳定性,刚度,强度,疲劳寿命和机械加工性能,甚至会导致裂纹和应力腐蚀。
时效是降低残余应力,使构件尺寸精度稳定的方法。
时效的方法主要有三种:自然时效,热时效和振动时效。
自然时效是最古老的方法,它是把构件置于室外,让其经过气候,温度的反复变化,在反复的温度应力作用下,使残余应力松弛,尺寸精度获得稳定。
一般认为,经过一年自然时效的工件,残余应力下降2-10﹪,但是却极大地提高了工件的松弛刚度,因而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很好,但因自然时效时间太长,现在很少采用。
热时效是传统的时效方法它是把工件加热到高温,保温后控制降温。
通常认为可以消除残余应力70-80%,实际生产中,热时效可消除残余应力20-60%。
振动时效是介于自然时效和热时效两者之间的方法,可消除残余应力20-50%,它和自然时效一样,能提高工件的松弛刚度,而热时效却使工件的松弛刚度下降,因而振动时效工件的尺寸稳定性可以与热时效相比拟。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振动时效工艺技术是一种利用振动来改善材料特性的处理方法。
通过调控材料在特定振动条件下的时效过程,可以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提高,提高材料的耐疲劳性和抗变形能力。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主要适用于金属材料,特别是结构件、工具件和零部件等重要材料。
该工艺技术的操作相对简单,但是要保证振动的频率、振幅和时间等参数符合要求,且需要仔细监控振动时效的过程。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的工艺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将待处理的金属材料切割成适当的形状和尺寸,清洗干净并进行表面处理。
2. 振动设备准备:选择适当的振动设备,根据材料的形状和尺寸调整好设备的参数,如振动频率和振幅等。
3. 振动时效:将材料放置在振动台上,调整好振动设备的参数,确保振动频率和振幅符合要求。
然后,将振动设备打开,开始振动时效的过程。
振动时效的时间一般根据材料的特性和工艺要求而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4. 振动结束:待振动时效的时间到达后,将振动设备关闭,取出经过振动时效处理的材料。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的主要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振动时效可以使材料的晶粒尺寸变细,提高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从而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 提高材料的耐疲劳性:振动时效可以增强材料的断裂韧性和抗疲劳性,延缓材料的疲劳断裂,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
3. 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振动时效可以减少材料的应力集中和变形,从而提高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和耐冷间隙冲击性能。
4. 工艺简单高效:振动时效是一种非常简单和高效的处理方法,仅需较短的时间,即可达到良好的处理效果。
振动时效工艺技术在汽车、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采用该工艺技术,可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降低材料的成本和能耗,提高材料的使用寿命和经济效益。
因此,振动时效工艺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焊接结构件振动时效处理
焊接结构件振动时效处理作者:康文华来源:《装饰装修天地》2015年第10期摘要:振动时效技术的应用已经很多年了,但至今,真正能用于指导生产的理论基础尚无定论,虽然振动时效没有科学的理论支持,但实际应用是不可置否的。
大量的实践证明,振动时效是非常实用的一项技术,国内外已有诸多文章及一些技术资料已证明了这一结论,其应用效果也是一致被公认的。
然而由于种种误区,科学研究的成果远远落后于实际应用,但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一定会给予振动时效一个科学答案的。
关键词:焊接;震动;实效处理前言采用振动时效方法消除焊接应力,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还节约了大量能源,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
但对于超高强度钢的焊接结构件,特别是马氏体组织的焊接件的振动时效,一直被认为是禁区.针对这种现状,本文详尽叙述了振动时效应用原理及我厂超高强度钢的焊接结构件振动时效处理的应用情况,结果证实,其应用效果可靠,可行。
由于这项技术所独具的工艺特点,还有许多人对它的工作原理处于模糊状态,进而对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持怀疑态度。
为了振动时效的推广,下面针对振动时效的工作原理、技术应用问题及技术发展前景做一探讨。
一、应用中的问题1.振动时效技术发展的初期,由于其技术应用不成熟,振动时效设备不够完善,给应用振动时效技术带来诸多的困难。
首先在各单位应用时,相关部门需得到振动时效后的检测数据,这主要是对振动时效这门技术还不了解。
其实振动时效的目的并不是想要消除多少应力,主要原理是使工件的内应力平衡,使工件内部应力水平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
简单地说,就是说使工件或部件内部的最高应力值降低,工件内部的最低应力值提升。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振动时效前测出残余应力最高值时,经过振动时效后发现,最高残余应力值降低了,这是人们普遍可以接受的。
而时效前检测工件残余应力最低值,经振动后,工件内部的残应力值会上升,这会使很多不理解这项技术的人难以接受的,所以给使用这项技术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时效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JB/T5926-91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振动时效工艺参数的选择及技术要求和振动时效效果评定办法。
本标准适用于材质为碳素结构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铸铁,有色金属(铜,铝,锌及其合金)等铸件,锻件,焊接件的振动时效处理。
2. 术语
2.1 扫频曲线-将激振器的频率缓慢的由小调大的过程称扫频,随着频率的变化,工件振动响应发生变化,反映振动响应与频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称扫频曲线,如a-f 称振幅频率曲线; a-f 称加速度频率曲线。
注:a表示振幅, a表示加速度, f表示频率
2.2 激振点-振动时效时,激振器在工件上的卡持点称激振点。
3. 工艺参数选择及技术要求
3.1 首先应分析判断出工件在激振频率范围内的振型。
3.2 振动时效装置(设备)的选择。
3.2.1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应大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
3.2.2 设备的最大激振频率小于工件的最低固有频率时,应采取倍频(或称分频),降频等措施。
3.2.3 设备的激振力应能使工件内产生的最大动应力为工作应力的1/3~2/3。
3.2.4 设备应具备自动扫频,自动记录扫频曲线,指示振动加速度值和电机电流值的功能,稳速精度应达到±1r/min。
3.3 工件支撑,激振器的装卡和加速度计安装
3.3.1 为了使工件处于自由状态,应采取三点或四点弹性支撑工件,支撑位置应在主振频率的节线处或附近。
为使工件成为两端简支或悬臂,则应采取刚性装卡。
3.3.2 激振器应刚性地固定在工件的刚度较强或振幅较大处,但不准固定在工件的强度和刚度很低部位(如大的薄板平面等)。
3.3.3 悬臂装卡的工件,一般应掉头进行第二次振动时效处理,特大工件,在其振动响应薄弱的部位应进行补振。
3.3.4 加速度计应安装在远离激振器并且振幅较大处。
3.4 工件的试振
3.4.1 选择试振的工件不允许存在缩孔,夹渣,裂纹,虚焊等严重缺陷。
3.4.2 选择激振器偏心档位,应满足使工件产生较大振幅和设备不过载的要求,
必要时先用手动旋钮寻找合适的偏心档位。
3.4.3 第一次扫频,记录工件的振幅频率(a-f)曲线,测出各阶共振频率值,节线位置,波峰位置。
3.4.4 必要时通过调整支撑点,激振点和拾振点的位置来激起较多的振型。
3.4.5 测定1~3个共振峰大的频率在共振时的动应力峰值的大小。
3.4.6 选择动应力大,频率低的共振频率作为主振频率。
3.4.7 按主振型对支撑,拾振位置进行最后调整。
(注:主振频率的振型称为主振型。
)
3.5 工件的主振
3.5.1 在亚共振区内选择主振峰峰值的1/3—2/3所对应的频率主振工件。
3.5.2 主振时设备的偏心档位应使工件的动应力峰值达到工作应力的1/3~2/3,并使设备的输出功率不超过额定功率的80%。
3.5.3 进行振前扫频,记录振前的振幅频率(a-f)曲线。
3.5.4 主振工件,记录振幅时间(a-t)曲线。
3.5.5 起振后振幅时间(a-t)曲线上的振幅上升,然后变平或上升后下降然后再变平,从变平开始稳定3-5min为振动截止时间,一般累计振动时间不超过40min。
3.5.6 进行振后扫频,记录振幅频率(a-f)曲线。
3.5.7 批量生产的工件可不作振前,振后扫频。
3.5.8 有些工件可作多点激振处理,有些工件可用附振频率作多频共振辅助处理,是否调整支撑点,拾振点的位置视工件而定。
3.5.9 工件存在夹渣,缩孔,裂纹,虚焊等缺陷,在振动时效中这类缺陷很快以裂纹扩展的形式出现时,应立即中断振动时效处理,工件排出缺陷后,允许重新进行振动时效处理。
3.6 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
3.6.1 批量生产的工件进行振动时效处理时,必须制定“振动时效工艺卡”,操作者必须严格执行并填写“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再工件上作以振标记。
3.6.2 “振动时效工艺卡”应按3.1-3.5条的要求,试验三件以上,找出规律后制定。
3.6.3 “振动时效工艺卡”和“振动时效操作记录卡”的内容和格式分别参照附录。
3.7 铸件振动时效时应使动应力方向尽量与易变型方向一致。
3.8 制订焊接件振动时效工艺时,应明确工件上承受力的主要焊缝和联系焊缝,振动处理中,其振动方向应使工件承受力的主要焊缝处的动应力最大或较大。
4:振动时效工艺效果评定方法
4.1 参数曲线评定法
4.1.1 振动处理过程中从振幅时间(a-t)曲线和振前,振后振幅频率(a-f)曲线的变化来监测。
4.1.2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即可判定为达到振动时效工艺效果。
a: 振幅时间(a-t)曲线上升后变平。
b: 振幅时间(a-t)曲线上升后下降然后变平。
c: 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峰值升高。
d: 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峰值点左移。
e: 振幅频率(a-f)曲线振后的比振前的带宽边窄。
4.1.3 振动处理过程中,如果不出现4.1.2条中所列的任一情况时,应重新调整振动参数,按上述规定的条款再进行时效处理后重新检验。
4.2 残余应力的测试
4.2.1 推存使用盲孔法,x射线衍射法。
4.2.1.1 被振工件振前,振后的残余应力测定点数均应大于5个点。
4.2.1.2 用振前,振后的应力平均值(应力水平)来计算应力消除率,焊接件应大于30%,铸锻件应大于20%。
4.2.1.3 用振前,振后的最大应力与最小应力之差值来衡量均化程度,振后的计算值应小于振前的计算值。
4.3 精度稳定性检测法
4.3.1以要求精度稳定性为主的工件,振后应进行精度稳定性检验。
a. 精加工后检验。
b. 长期放置定期检验尺寸稳定性,再放置15天时第一次检验,以后每隔30天检验一次,总的静置时间应在半年以上。
c. 在动载荷后检验。
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上述条款。
4.3.2 各种检验结果均应达到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