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病因病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
辨证论治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理和症状,采用辨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如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治未病的理念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对于有中风倾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 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对于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进一步促进患者 康复。
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中风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
05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早期溶栓
在脑梗死发生后,早期进行溶 栓治疗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
中风的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能力 、运动功能等神经系统表现。
其他检查
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其他辅 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中风的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脑CT扫描可迅速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等常见脑血管疾病。
MRI检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 血液循环。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中风的作用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保持 正常体重有助于预防中风。
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 定,降低中风风险。
06
中风康复和预防
中风康复训练
根据中风的病因、病理和症状,采用辨证的方法进行针对性 治疗,如采用中药治疗、针灸治疗等。
治未病的理念
预防为主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对于有中风倾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防 止疾病的发生。
治未病
对于已经发生中风的患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病情恶化,进一步促进患者 康复。
针灸治疗和中药治疗
针灸治疗
针灸是中医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有助于患者康复。
中药治疗
中药是中医治疗中风的另一个重要手段,根据中风的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中 药方剂进行治疗。
05
中风的现代医学治疗
脑梗死的治疗原则
早期溶栓
在脑梗死发生后,早期进行溶 栓治疗可以有效溶解血栓,恢
中风的临床评估
病史采集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 、高血脂等血管疾病病史。
神经系统检查
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认知能力 、运动功能等神经系统表现。
其他检查
进行心电图、血液检查等其他辅 助检查,以全面评估患者病情。
中风的影像学诊断
CT检查
脑CT扫描可迅速排除脑出血 、脑梗塞等常见脑血管疾病。
MRI检查
规律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 血液循环。
合理饮食
保持低盐、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多摄 入富含纤维的食物。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有助于保持血管健康。
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中风的作用
保持正常体重
肥胖会增加中风的发病风险,保持 正常体重有助于预防中风。
规律作息
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维持血压稳 定,降低中风风险。
06
中风康复和预防
中风康复训练
中风病因病机.ppt
4.情志所伤
情志失调、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络;或暴怒伤肝,肝阳 暴动,引动心火,或五志过极,郁而化火,心火暴盛,风火相煽,气 与血并走于上,可发为本病。
5.气虚邪中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经络;或形盛气衰,痰湿素 盛,外风引动痰湿,闭阻经络,可致口呙僻不遂。
此外,有外邪侵袭而引发者称为外风,又称真中风或真中;无外 邪侵袭而发病者称为内风,又称类中风或类中。就临床而言,本病以 内风引发者居多。本病常见诱发因素多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 过极及饮酒饱食、劳力房劳等。
4.病理因素
• 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 痰、湿痰、热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上述六端在一定 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兼夹。
4.预后
• 中风为中医四大难治病证之一,多起病急骤,变化迅速,病情恶化 常在瞬间。初起病时,不要以一时判预后。
• 中经络与中脏腑之间可相互转化,一般中经络者病轻,中脏腑者病 重。中经络者向中脏腑发展,预后较差;中脏腑者向中经络转变, 预后多较好。
2.劳欲过度
烦劳过度,耗气伤阴,易使阳气暴张,引动风阳,内风旋动,气血上逆, 壅阻清窍;纵欲过度,房事不节,耗伤肾精,伤及肾水,水不制火,则阳亢
风动。
3.饮食不节
嗜酒肥甘醇酒,饥饱失宜,脾伤不运;或形盛气虚,中气亏虚,脾虚运 化无权,聚湿生痰,痰郁化热,或与肝风相合,终至风火痰热内盛,窜犯经 络,蒙蔽清窍。
• 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壮热,喘促,瞳孔大小不等,或 出现脱证者,病情危笃,预后多不良。
• 多次中风者预后亦较差。 • 总之,中风的预后,主要受体质的强弱,正气盛衰,邪气的浅深,
病情的轻重,诊治是否及时正确,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影响, 其结果相差甚远。THANK YOU源自中 风的 病因病机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课件
❖ 证机概要:风痰阻络,气血运行不利
❖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 皮、地龙、全蝎
中医内科学——中风
32
2 气虚络瘀证 ❖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或细弱
❖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中医内科学——中风
22
常用药 ❖ 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
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加减 ❖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 ❖ 痰瘀互阻,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中医内科学——中风
23
2 风阳上扰证
❖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后遗症
根据有 无热象
气虚血瘀
中医内科学——中风
14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 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 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医内科学——中风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 浮数
❖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 治法:搜风化痰,行瘀通络
❖ 代表方:解语丹加减
❖ 常用药:天麻、胆星、天竺黄、半夏、陈 皮、地龙、全蝎
中医内科学——中风
32
2 气虚络瘀证 ❖ 主症: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
黄,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涩 或细弱
❖ 证机概要:气虚血瘀,脉阻络痹
❖ 治法:益气养血,化瘀通络
中医内科学——中风
22
常用药 ❖ 半夏、南星、白附子、天麻、全蝎、当归、
白芍、鸡血藤、豨莶草 加减 ❖ 语言不清加菖蒲、远志 ❖ 痰瘀互阻,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
中医内科学——中风
23
2 风阳上扰证
❖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
生口眼歪斜,舌强语蹇或手足重滞,甚则 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后遗症
根据有 无热象
气虚血瘀
中医内科学——中风
14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 1.具有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 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等特点的。轻症仅见 眩晕、偏身麻木、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 2.多急性起病,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
❖ 3.发病之前多有头晕、头痛、肢体一侧麻木等 先兆症状
❖ 4.常有眩晕、头痛、心悸等病史,病发多有情 志失调、饮食不当或劳累等诱因
中医内科学——中风
21
三、证治分类
(一)中经络(急性期) 1 风痰入络
❖ 主症: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塞,甚则半身不遂, 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 浮数
❖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
中医中风ppt课件
适量摄入蛋白质
选择低脂肪、低盐的蛋白质来 源,如鱼、瘦肉、豆类等。
THANK YOU
中风发病多与脏腑功能失调、 劳累过度、情绪激动等因素有 关。
中风可导致突然昏仆、半身不 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状,严重者可出现昏迷、高热 等危象。
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证候特点,采用 活血化瘀、熄风化痰、通 络止痛等药物治疗。
非药物治疗
针灸、推拿、拔罐、艾灸 等中医治疗方法,以疏通 经络、调和气血。
态。
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
复训练。
健康宣教
向患者及家属宣传中风 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 中检查,评 估患者的恢复情况,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04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与治疗
中医对中风的认识
中风是体内气血逆乱,产生风 、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导 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
了解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 等基础疾病,以及是否有中风家族史。
体格检查
辅助检查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检查以及 相关生理功能测试。
通过脑部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实 验室检查,进一步确诊中风。
中风的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溶栓 药物、抗血小板药物、降血压
药物、降血糖药物等。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脑部血管阻塞或出 血,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取 栓、去骨瓣减压等。
康复治疗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 训练,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 疗、言语治疗等,以帮助患者 恢复功能。
中医治疗
采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 ,调理身体,促进康复。
中风的康复与护理
中风课件ppt课件
(三)分证论治—中脏腑
(1)阳闭 证候:除上述闭证的主要症状外,又有 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 苔黄腻,脉弦滑数。
(三)分证论治—中脏腑
治法:辛凉开窍化痰,清肝熄风。 方药:先用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灌服(或鼻饲)以清 心开窍,再用羚角钩藤汤加减以平肝熄风,清热化痰。 方解:羚羊角为清肝熄风主药;桑叶疏风清热;钩 藤、菊花平肝熄风;生地清热凉血;白芍柔肝养血;川贝 母、竹茹清热化痰;茯神养心安神;甘草调和诸药。
(一)辨证要点
2.中脏腑辨闭证与脱证 中风病闭证、脱证,均为危重证,分清闭证 与脱证是本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闭证为邪气 内闭清窍,症见神昏、牙关紧闭、口噤不开、 两手握固,肢体强痉,多属实证;脱证为正气 外脱,症见昏愦无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 软,手撒肢冷汗多,二便自遗、鼻息低微,为 五脏正气衰弱欲绝表现,属虚证,多为中风危 候。
(三)分证论治—中经络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方解: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平肝潜阳;川 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桅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 茯苓、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
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本证为肝经实火,气血壅盛之证, 故去原方杜仲、桑寄生等,加用夏枯草、龙胆草以增泻热之力。 若眩晕头痛加桑叶、菊花清热熄风; 心烦易怒加生石膏、龙齿清热安神; 大便秘结加大黄通腑泻热。
(三)分证论治—中脏腑
治法:辛温开窍,化痰醒神。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灌服(或鼻饲)以芳香温开, 继则煎服涤痰汤化痰开窍。 方解:制南星、菖蒲化痰开窍;半夏、陈皮、获 答、竹茹、生姜祛湿化痰;枳实降气利痰下行;人参、 甘草扶正。
兼有动风者,可加天麻、僵蚕、全蝎以平熄肝风。 若见戴阳证者,属病情恶化,宜重进参附汤、白通加猪胆汁 汤救治。
中风病因病机ppt课件
15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意识是否清楚?
1.辨 中经络 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 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 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 脏腑辨 闭证与 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 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 合口开,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 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17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 益气养血并用
18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烦劳过度房事不节烦劳过度房事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病因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心脑与肝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肾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阴阴虚虚11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12诊查要点1特定的临床表现
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 张素体阳盛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 痰湿素盛
9
【病因病机】
二、病机
在心脑,与肝 肾密切相关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风 火 痰 气 虚 瘀
肝 肝 风 气阴 血 风 火 痰 逆虚 瘀 外 心 湿 气血
病机关键:总风属阴阳火失调、痰气血逆滞乱 虚 病性及转归: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意识是否清楚?
1.辨 中经络 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 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 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 脏腑辨 闭证与 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 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 合口开,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 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17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 益气养血并用
18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烦劳过度房事不节烦劳过度房事不节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病因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在心脑与肝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肾密切相关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阴阴虚虚11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临证备要12诊查要点1特定的临床表现
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 张素体阳盛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 痰湿素盛
9
【病因病机】
二、病机
在心脑,与肝 肾密切相关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风 火 痰 气 虚 瘀
肝 肝 风 气阴 血 风 火 痰 逆虚 瘀 外 心 湿 气血
病机关键:总风属阴阳火失调、痰气血逆滞乱 虚 病性及转归:本虚标实,本虚为肝肾阴虚,气血
中医内科学中风PPT课件
病机:脉络空虚,风邪乘虚入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方药:复方白丸子加减(祛风、化痰、通络)
.
23
2.风阳上扰(肝阳上亢)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 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夹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
.
4
2.劳欲过度 ①烦劳过度—耗气伤阴—阳气亢盛—上扰清
窍
②纵欲过度—耗伤肾阴—水亏于下,火旺于 上—水不制火—火上扰清窍
.
5
3.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痰化热—热极生风,风痰热 上扰清窍
.
6
4.情志所伤 五志过及—心火暴盛—引动内风 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清窍 烦劳日久—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素体阳盛—阳亢化风
病机: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离 决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参附汤:补气回阳
生脉散:益气养阴
.
30
(3)后遗症 1.风痰瘀阻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
体麻木,苔白腻,舌暗紫,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络道不畅 治法: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方药:解语丹加减(祛风化痰,化瘀通络
.
14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 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 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 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 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 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 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通腑泄热,通降气
.
23
2.风阳上扰(肝阳上亢) 主症: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 歪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病机:肝火偏旺,阳亢化风,夹痰走窜经络 ,脉络不畅
.
4
2.劳欲过度 ①烦劳过度—耗气伤阴—阳气亢盛—上扰清
窍
②纵欲过度—耗伤肾阴—水亏于下,火旺于 上—水不制火—火上扰清窍
.
5
3.饮食不节
嗜食肥甘、辛辣;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失健运—生痰化热—热极生风,风痰热 上扰清窍
.
6
4.情志所伤 五志过及—心火暴盛—引动内风 郁怒伤肝—肝郁化火—上扰清窍 烦劳日久—肝肾阴虚—阳亢风动 素体阳盛—阳亢化风
病机: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离 决
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
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参附汤:补气回阳
生脉散:益气养阴
.
30
(3)后遗症 1.风痰瘀阻 症状: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或失语,半身不遂,肢
体麻木,苔白腻,舌暗紫,脉弦滑。 病机:风痰阻络,络道不畅 治法:搜风化痰,化瘀通络 方药:解语丹加减(祛风化痰,化瘀通络
.
14
4.中风与痿证
痿证可以有肢体瘫痪、活动无力等类似中风 之表现;中风后半身不遂日久不能恢复者,亦可 见肌肉瘦削,筋脉弛缓,两者应予以区别。但痿 证一般起病缓慢,以双下肢瘫痪或四肢瘫痪,或 肌肉萎缩,筋惕肉瞤为多见;而中风的肢体瘫痪 多起病急骤,且以偏瘫不遂为主。痿证起病时无 神昏,中风则常有不同程度的神昏。
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方药:桃仁承气汤加减(通腑泄热,通降气
中风的PPT课件
心理影响
中风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影响
中风可能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需要额外的照 顾和支持。
应对策略
早期识别
健康生活方式
了解中风的症状(如突然的面部、手臂或 腿部麻木或无力,视力模糊或言语不清) 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诱发因素
01
02
03
04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 态,增加心脏负担,诱发中风
。
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也 会增加中风风险。
其他疾病
如肺炎、心脏疾病等也可能诱 发中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中风的预防
健康饮食
总结词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机械取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将血栓从血管中取出,恢复脑组织的血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有 效地解除狭窄,预防中风的发生。
其他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中风后,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 复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控制慢性疾病
总结词
控制血压,降低风险
详细描述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定期检测和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将血压、 血糖和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总结词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详细描述
中风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如抑郁和焦虑,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社会影响
中风可能增加家庭和社会的负担,需要额外的照 顾和支持。
应对策略
早期识别
健康生活方式
了解中风的症状(如突然的面部、手臂或 腿部麻木或无力,视力模糊或言语不清) 并尽快寻求医疗帮助。
保持健康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等,以降低中风风险。
诱发因素
01
02
03
04
情绪激动
情绪激动会使交感神经兴奋, 血压升高,诱发中风。
过度劳累
过度劳累会使身体处于应激状 态,增加心脏负担,诱发中风
。
不良生活习惯
如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等也 会增加中风风险。
其他疾病
如肺炎、心脏疾病等也可能诱 发中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3
中风的预防
健康饮食
总结词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详细描述
对于急性缺血性中风,机械取栓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导管将血栓从血管中取出,恢复脑组织的血流。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对于颈动脉狭窄超过50%的患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可以有 效地解除狭窄,预防中风的发生。
其他治疗方式
康复治疗
中风后,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功能恢 复至关重要。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 、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等。
控制慢性疾病
总结词
控制血压,降低风险
详细描述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慢性疾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定期检测和积极治疗这些慢性疾病,将血压、 血糖和血脂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
避免诱发因素
总结词
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详细描述
中医内科学课件第二章9.中风
病例二治疗方案与效果评估
患者王某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肢体麻木感减轻。评估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治疗中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 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
平肝熄风
中药治疗中风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红花、川芎等,可 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天 麻、钩藤、石决明等。
中风的分类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肌肉 萎缩。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完全丧失, 表现为麻木、疼痛等。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半缺失,表现为视 野缺损、视物模糊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呛咳等。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昏睡等。
语言障碍
失语、言语不清、发音困难等。
02
中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中风的病因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 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 动、焦虑、抑郁等,影 响脏腑功能,诱发中风。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 激食物,导致痰湿内生, 阻塞经络,进而引发中
病例二分析
患者王某为脑梗死典型病例,起病较缓,CT检查可明确梗死 部位及范围。脑梗死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 治疗上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
患者王某接受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等治疗。治疗后患者头晕 、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肢体麻木感减轻。评估显示治疗效果良好。
THANKS
感谢观看
综合治疗
中医认为治疗中风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方法,包括中药、针灸、推拿、拔罐 等,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风的中药治疗
活血化瘀
平肝熄风
中药治疗中风的重要原则之一是活血化瘀 ,常用的药物有丹参、红花、川芎等,可 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症状。
对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所致的中风,中 药治疗以平肝熄风为主,常用的药物有天 麻、钩藤、石决明等。
中风的分类
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阻塞导致脑组织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出血性中风
由于脑部血管破裂导致脑实质出 血,进而引发一系列神经功能障 碍症状。
中风的症状与表现
偏瘫
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肌肉 萎缩。
偏身感觉障碍
一侧肢体感觉异常或完全丧失, 表现为麻木、疼痛等。
偏盲
双眼视野的一半缺失,表现为视 野缺损、视物模糊等。
其他症状
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 呛咳等。
意识障碍
昏迷、嗜睡、昏睡等。
语言障碍
失语、言语不清、发音困难等。
02
中风的病因与病理机制
中风的病因
外邪侵袭
风、寒、湿、热等外邪 侵入人体,导致气血运
行不畅,引发中风。
情志失调
饮食不节
长期精神紧张、情绪波 动、焦虑、抑郁等,影 响脏腑功能,诱发中风。
过食肥甘厚味、辛辣刺 激食物,导致痰湿内生, 阻塞经络,进而引发中
病例二分析
患者王某为脑梗死典型病例,起病较缓,CT检查可明确梗死 部位及范围。脑梗死多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所致, 治疗上需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
中风病PPT课件
闭证: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 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相当于西医:脑出血,脑梗塞
病因病机
外邪 饮食 情志 正衰 内伤
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血(血瘀)
分类
中经络
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中脏腑
肝肾阴虚,风邪上扰
闭证 脱证
阳闭 阴闭
各论
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临床表现: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喎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恶寒 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
肝肾阴虚,风邪上扰
临床表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 梦,腰膝痠软,突然发生舌强语蹇,口眼喎斜, 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或弦滑。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除具闭证主要症状外,尚见有面目昏暗,静卧 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 滑或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方药:苏合香丸
脱证
临床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不事,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 体瘫软,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中风
总论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分类 各论
定义
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 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数变得特征相似,故 名中风。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 眼涡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 仅以涡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
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 方药:镇肝熄风汤
闭证—阳闭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除备有闭证主要证状外,尚见有面赤身热, 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相当于西医:脑出血,脑梗塞
病因病机
外邪 饮食 情志 正衰 内伤
虚(阴虚、气虚) 火(肝火、心火) 风(肝风、外风) 痰(风痰、湿痰) 气(气逆) 血(血瘀)
分类
中经络
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中脏腑
肝肾阴虚,风邪上扰
闭证 脱证
阳闭 阴闭
各论
经络空虚,风邪入中
临床表现: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喎斜, 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恶寒 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痠痛,舌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
肝肾阴虚,风邪上扰
临床表现: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 梦,腰膝痠软,突然发生舌强语蹇,口眼喎斜, 手足重滞,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数 或弦滑。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除具闭证主要症状外,尚见有面目昏暗,静卧 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舌苔白腻,脉沉 滑或缓。
治法:辛温开窍,豁痰熄风。 方药:苏合香丸
脱证
临床表现:突然昏倒,不省不事,目合口张, 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 体瘫软,舌痿,脉细弱或微欲绝。
中风
总论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分类 各论
定义
又名卒中,因本病起病急骤,证见多端,变 化迅速,与风性善行而数变得特征相似,故 名中风。本病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 眼涡斜,半身不遂,言语不利,或不经昏仆, 仅以涡僻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临床表现
卒然昏仆,不省人事,口眼喎斜,半身不遂, 。 方药:镇肝熄风汤
闭证—阳闭
临床表现: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 口噤不开、两手紧握、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除备有闭证主要证状外,尚见有面赤身热, 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舌质红,苔黄腻,脉 弦滑而数。
中风PPT
附示意图
鉴别示意图
A: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 B: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
附:面神经支配图
面神经支配图
【诊查要点 】
中风与厥证、痫证的鉴别
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
特异症状
后遗症 反复性
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
无
冷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 痫病 四肢抽搐,异常叫声 无
中风 语言不利,半身不
风邪痹阻经络 痰浊闭阻经络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中经络
中 风
神志 变化
阳闭
闭证
中脏腑
阴闭 阴阳离决 死亡
脱证
阴阳回复 好转
急 2周或1月后 恢
性
复
期
期
半年以后
后 遗 症 期
【诊查要点 】
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 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 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 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 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 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 人为多。
症状: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
舌脉: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 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 表 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辨证论治 】
中脏腑 闭证 痰热腑实证
症状: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预防调护 】
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 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鉴别示意图
A:中风:口舌歪斜(中枢性面瘫) B:口僻:口眼歪斜(周围性面瘫)
附:面神经支配图
面神经支配图
【诊查要点 】
中风与厥证、痫证的鉴别
共同症状:突然仆倒不省人事
特异症状
后遗症 反复性
厥证 面色苍白,四肢厥
无
冷
口吐涎沫,两目上视, 痫病 四肢抽搐,异常叫声 无
中风 语言不利,半身不
风邪痹阻经络 痰浊闭阻经络
【病因病机】
病性及转归:
中经络
中 风
神志 变化
阳闭
闭证
中脏腑
阴闭 阴阳离决 死亡
脱证
阴阳回复 好转
急 2周或1月后 恢
性
复
期
期
半年以后
后 遗 症 期
【诊查要点 】
中风与口僻鉴别
口僻俗称吊线风,主要症状是口眼歪斜, 多伴有耳后疼痛,因口眼歪斜有时伴流 涎、言语不清。多由正气不足,风邪入 中脉络,气血痹阻所致,不同年龄均可 罹患。 中风病口舌歪斜者多伴有肢体瘫痪或偏 身麻木,病由气血逆乱,血随气逆,上 扰脑窍而致脑髓神机受损,且以中老年 人为多。
症状: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
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
舌脉: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病机概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 法: 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 表 方: 镇肝熄风汤加减 常用药及加减:
【辨证论治 】
中脏腑 闭证 痰热腑实证
症状: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预防调护 】
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 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中风病_《中医内科学》ppt课件
4.脑脊液、眼底检查及头颅CT、磁共振等检查有助于诊 断。
-
12
一、中风与痫病、厥病的鉴别
共同点: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痫病 昏迷,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 声,醒后一如常人,无后遗症,每次发病症 状相似。
厥病 晕厥,伴有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 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
15
诊断: 鉴别诊断: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
28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次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 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29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本 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 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
11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 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 体麻木等先兆。
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及素有肝 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 诱发。
-
12
一、中风与痫病、厥病的鉴别
共同点:卒然昏仆,不省人事。 不同点:
痫病 昏迷,伴四肢抽搐,口吐涎沫,或作异常叫 声,醒后一如常人,无后遗症,每次发病症 状相似。
厥病 晕厥,伴有四肢逆冷,面色苍白,一般移时 苏醒,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后遗症。
-
15
诊断: 鉴别诊断:
刘某,男,67岁。主诉反复头晕四年,右半身乏 力1小时。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反复头晕,时 有头痛,服用降压药(复方罗布麻片)后可缓解。 今晨起床发现右侧手脚乏力,跌倒在卫生间,当时 神志清楚。后由家人送来我院急诊。现在症征:头 晕头痛,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溲黄便秘,言语蹇 涩,右侧鼻唇沟变浅,右上下肢肌力2级,肌张力 正常,膝反射稍亢进,右侧巴宾斯基氏征阳性。左 侧肢体正常,舌向右歪斜,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有 力。
-
28
5.阴虚风动
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次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 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质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 方药: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
29
中脏腑: 1.风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肢体强痉,口舌歪斜。
本 为肝肾阴虚,气血衰少; 标 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瘀血阻滞,气血逆乱
-
11
【诊 断】 一、诊断依据
1、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甚则神 志恍惚、迷蒙、神昏、昏愦为主症。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病前多有头晕头痛,肢 体麻木等先兆。
3.年龄多在40岁以上,常嗜好烟酒、膏粱厚味及素有肝 阳上亢,痰湿素盛等,每因恼怒、劳累、酗酒、受凉等因素 诱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
【临证备要】
1. 结合辨病, 掌握其预后。 脑出血急性期 , 绝大多数表现为中脏
的风阳痰火闭证, 或 中腑之腑实瘀热证, 有的可表现为脱象。
中经络的重证, 多为脑梗塞、脑血管 痉挛,如见风阳痰火证 , 虽然神志清楚, 仍应防其病情恶化 , 临证时须严密观察。
25
2.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中腑因瘀热内阻, 腑气不通, 邪热上
15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意识是否清楚?
1.辨 中经络 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 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 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 脏腑辨 闭证与 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 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 合口开,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 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病 变 脏 腑 :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治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 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 肾、益气养血并用
23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 张素体阳盛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 痰湿素盛
9
【病因病机】
二、病机
在心脑,与肝 肾密切相关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风 火 痰 气 虚 瘀
肝 肝 风 气阴 血 风 火 痰 逆虚 瘀 外 心 湿 气血
病机关键:总风属阴阳火失虚为肝肾阴虚,气血
衰 少;标实为风、火、痰、气、瘀
10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11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特定的临床表现: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歪斜,言语謇涩等。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 杂。 (3)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力 。 (4)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 (5)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12
【诊查要点 】
二、病证鉴别
中风与口僻 中风与厥证、痫证 中风与痉证、痿证
13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1、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 2、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2、颅脑CT、MRI、头颈血管检查
(TCD、MRA或DSA)。
14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2.风阳上扰证 2.阴虚风动证 (二)中脏腑 1.闭证 : a.痰热腑实证 b.痰火瘀闭证 c.痰浊瘀闭证 2.脱证:阴竭阳亡证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2、气虚络瘀证 3、肝肾亏虚证
19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1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2
【结语 】
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 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病因 :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 病机 :邪中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20
【预防调护 】
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 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调护:
既病之后, 应加强护理。遇中脏腑昏迷时 , 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面色、呼吸、 汗出等变化, 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 理, 及时清除痰涎, 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 量多次频服。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 活动, 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并配合针灸、推 拿、理疗、 按摩等。偏瘫严重者, 防止患肢 受压而发生变形。语言不利者, 宜加强语言 训练。长期卧床者, 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发 生褥疮。
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
7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8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内伤积损 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
2.劳欲过度 烦劳过度、房事不节
3.饮食不节 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
4.情志所伤 5.气虚邪中
17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 益气养血并用
18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1
【概 述】
一、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 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 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 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 称之为“卒中”。
2
3
口角歪斜
4
【概 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及分类 2、病因病机 3、治疗
——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成形于 《金贵要略》,发展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5
【概 述】
三、范围
急性 脑血 管病
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 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 血 类
原发性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6
缺血性中风 (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是虚证还是实证?
16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
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 则舌体倦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 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
【临证备要】
1. 结合辨病, 掌握其预后。 脑出血急性期 , 绝大多数表现为中脏
的风阳痰火闭证, 或 中腑之腑实瘀热证, 有的可表现为脱象。
中经络的重证, 多为脑梗塞、脑血管 痉挛,如见风阳痰火证 , 虽然神志清楚, 仍应防其病情恶化 , 临证时须严密观察。
25
2. 正确使用通下之法。 中腑因瘀热内阻, 腑气不通, 邪热上
15
【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意识是否清楚?
1.辨 中经络 中脏腑
中经络: 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 不利、但意识清楚。
中脏腑:昏不识人,或神志昏糊、迷 蒙,伴见肢体不用。
2.中 脏腑辨 闭证与 脱证
闭证:属实,证见神志昏迷、牙关紧 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肢体强痉等。
脱证:属虚,症见神志昏愦无知,目 合口开,四肢松懈瘫痪,手撒肢冷汗多、 二便自遗,鼻息低微。
病 变 脏 腑 :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治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 邪,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 肾、益气养血并用
23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五志过极以抑郁恼怒为主、烦劳紧 张素体阳盛
气血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侵; 痰湿素盛
9
【病因病机】
二、病机
在心脑,与肝 肾密切相关
病位及涉及脏腑
病理因素:风 火 痰 气 虚 瘀
肝 肝 风 气阴 血 风 火 痰 逆虚 瘀 外 心 湿 气血
病机关键:总风属阴阳火失虚为肝肾阴虚,气血
衰 少;标实为风、火、痰、气、瘀
10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11
【诊查要点 】
一、诊断依据
(1)特定的临床表现: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眼 歪斜,言语謇涩等。轻症仅见眩晕,偏身麻木,口 眼歪斜,半身不遂等。 (2)起病形式:多急性起病,骤然而至,病情复 杂。 (3)诱发因素:五志过极、烦劳过度、跌仆努力 。 (4)发病年龄:40岁以上多见。 (5)先兆症:头晕、头痛、肢体麻木、力弱等
12
【诊查要点 】
二、病证鉴别
中风与口僻 中风与厥证、痫证 中风与痉证、痿证
13
【诊查要点 】
三、 相关检查
1、血常规、凝血功能、血脂等; 2、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2、颅脑CT、MRI、头颈血管检查
(TCD、MRA或DSA)。
14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一)中经络 1、风痰入络证 2.风阳上扰证 2.阴虚风动证 (二)中脏腑 1.闭证 : a.痰热腑实证 b.痰火瘀闭证 c.痰浊瘀闭证 2.脱证:阴竭阳亡证 (三)恢复期 1、风痰瘀阻证 2、气虚络瘀证 3、肝肾亏虚证
19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1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22
【结语 】
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
斜,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 见半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病因 :内伤积损,劳欲过度,饮食不节,情志所伤,气虚 病机 :邪中总。属阴阳失调、气血逆乱
20
【预防调护 】
预防:
饮食宜清淡,忌肥甘厚味,动风、辛辣 刺激之品,禁烟酒,要保持心情舒畅,做到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避免疲劳
调护:
既病之后, 应加强护理。遇中脏腑昏迷时 , 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注意面色、呼吸、 汗出等变化, 以防向闭脱转化。加强口腔护 理, 及时清除痰涎, 喂服或鼻饲中药时应少 量多次频服。恢复期要加强偏瘫肢体的被动 活动, 进行各种功能锻炼, 并配合针灸、推 拿、理疗、 按摩等。偏瘫严重者, 防止患肢 受压而发生变形。语言不利者, 宜加强语言 训练。长期卧床者, 保护局部皮肤, 防止发 生褥疮。
出血性中风(壳核出血)
7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8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以示意图讲解)
1.内伤积损 素体阴亏血虚,年老体衰,将息失宜
2.劳欲过度 烦劳过度、房事不节
3.饮食不节 肥甘厚味、辛香炙煿、饮酒过度
4.情志所伤 5.气虚邪中
17
【辨证论治 】
二、 治疗原则
中经络: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
中脏腑 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通腑泻热 脱:急宜救阴回阳固脱 内闭外脱:醒脑开窍与扶正固脱兼用
恢复期乃后遗症期,多为虚实兼夹,当扶正祛邪 ,标本兼顾,平肝熄风,化痰祛痰与滋养肝肾、 益气养血并用
18
【辨证论治 】
三、 证治分类
中风
概述 病因病机 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 预防调护 结语 临证备要
1
【概 述】
一、定义
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 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 语言不利为主症的病证, 病轻者可无昏仆而仅见半 身不遂及口眼歪斜等症状。
1、发病特点:发病突然,起病急骤。 2、症状表现:病情的轻重是根据有无神昏表现。 3、因变化多端而起名为:“中风”;又因发病突然又 称之为“卒中”。
2
3
口角歪斜
4
【概 述】
二、文献摘要
1、病名及分类 2、病因病机 3、治疗
——中风的理论源于《内经》,成形于 《金贵要略》,发展于金元,成熟于明清。
5
【概 述】
三、范围
急性 脑血 管病
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血 类
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
出 血 类
原发性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6
缺血性中风 (左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梗死)
是虚证还是实证?
16
3.闭证当辨阳闭和阴闭: 阳闭——痰火瘀热:身热面赤、气粗鼻鼾、
痰声如拽锯、便秘溲黄、舌苔黄腻、舌绛干,甚 则舌体倦缩,脉弦滑而数。
阴闭——痰浊瘀阻;面白唇紫、痰涎壅盛、 四肢不温、舌苔白腻、脉沉滑。
4.辨病期:分三期 急性期:二周;中脏腑为一个月。 恢复期:二周后或一个月至半年内。 后遗症期 :半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