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病因病机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课件
气血津液的病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中医护理学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中医-病因病机PPT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 六淫
1.定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出现不正常变化,超过人 体适应能力,导致疾病,便称为六淫,或“六邪”。它是外感疾 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6
六 太过 导致人体发病 六
气
不及 急骤变化
淫
正气不足
关于太过、不及
时未至而气已至 太过 (图)
时已至而气未至 不及
时:时间,太阳到达黄经某一位置的时刻 气:主气、当令之气(气温、气候)
(2)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3) 暑多挟湿
14
湿邪 (Dampness)
4.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
(3) 湿性粘滞
① 病程缠绵 ② 证候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5
燥邪 (Dryness/Dryness Evil)
5.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正邪相争 正: 邪: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2.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9
正邪相争(二)
(二)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正不胜邪:表邪入里,病情恶化; 正能胜邪:邪气出表,病情向愈。
30
正邪相争(三)
(三) 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 实证: 虚证:
病因分类
内伤
其他(意外)
七情
外伤
可致病的病 理产物
痰饮
疠气
饮食
烧烫伤
瘀血
劳逸
冻伤
结石
虫兽伤
4
病因
3.病因的相对性 致病与非致病
六气——正常气候变化 七情——正常情志反映 饮食劳逸——正常生理需要 病理产物与病因
1.定义: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出现不正常变化,超过人 体适应能力,导致疾病,便称为六淫,或“六邪”。它是外感疾 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6
六 太过 导致人体发病 六
气
不及 急骤变化
淫
正气不足
关于太过、不及
时未至而气已至 太过 (图)
时已至而气未至 不及
时:时间,太阳到达黄经某一位置的时刻 气:主气、当令之气(气温、气候)
(2)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
(3) 暑多挟湿
14
湿邪 (Dampness)
4.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 湿性重浊
(3) 湿性粘滞
① 病程缠绵 ② 证候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15
燥邪 (Dryness/Dryness Evil)
5.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一、正邪相争 正: 邪: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1. 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依据。 2. 邪气侵袭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3. 邪正相争的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29
正邪相争(二)
(二)正邪相争与病邪出入:
正不胜邪:表邪入里,病情恶化; 正能胜邪:邪气出表,病情向愈。
30
正邪相争(三)
(三) 正邪相争与虚实变化 实证: 虚证:
病因分类
内伤
其他(意外)
七情
外伤
可致病的病 理产物
痰饮
疠气
饮食
烧烫伤
瘀血
劳逸
冻伤
结石
虫兽伤
4
病因
3.病因的相对性 致病与非致病
六气——正常气候变化 七情——正常情志反映 饮食劳逸——正常生理需要 病理产物与病因
病因病机 ppt课件
Ø 六淫:风 寒 暑 湿 燥 火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六淫指反常的六气,属不正之气,故又称为 “六邪”)
Ø 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ppt课件
7
风—六淫之首
Ø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动,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开泄,是指 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易袭阳位, 指风邪常易侵犯人体的头面、阳经和肌表、肺等阳位,表现畏寒、发热 等症状。
ppt课件
13
火
❖ 火为阳邪,其性上炎
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属阳邪。常见高热、面赤、咽喉肿痛等症。
❖ 火易扰心神
轻者见烦躁、失眠;重者见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
❖ 火易耗气伤津
一是热迫津外泄而大汗,使津液化汗耗伤;二是热邪消灼煎熬阴津,可见口渴引 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等症。
❖ 火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灼阴液,使筋脉使其滋养濡润而至肝 内内动,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等。 热盛动血—热入营血,火热之邪可迫血妄行,甚则迫血灼伤脉络,见各 种出血。
暑为阳邪,主升主散,侵犯机体可上扰心神及头目;暑邪多直入气分。
❖ 暑多夹湿
暑季炎热,且多雨而潮湿,故暑邪多兼夹湿侵犯机体。
ppt课件
11
湿
❖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其性属阴,阴盛则阳病,故湿邪易损人之阳气;湿为有形之邪,最易 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
❖ 湿性重浊
湿邪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如湿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
❖ 寒主收引
寒邪袭体,使体内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 寒性清澈
分泌物或排泄物出现清稀状,如寒邪客肺的白痰。
(淫,有太过、浸淫之意,六淫指反常的六气,属不正之气,故又称为 “六邪”)
Ø 疠气: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ppt课件
7
风—六淫之首
Ø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风性善动,具有轻扬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属阳邪;开泄,是指 风易使腠理疏泄而开张,气液外泄,出现汗出、恶风等症;易袭阳位, 指风邪常易侵犯人体的头面、阳经和肌表、肺等阳位,表现畏寒、发热 等症状。
ppt课件
13
火
❖ 火为阳邪,其性上炎
火热之性燔灼、升腾上炎,属阳邪。常见高热、面赤、咽喉肿痛等症。
❖ 火易扰心神
轻者见烦躁、失眠;重者见狂躁不安,神昏谵语等。
❖ 火易耗气伤津
一是热迫津外泄而大汗,使津液化汗耗伤;二是热邪消灼煎熬阴津,可见口渴引 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等症。
❖ 火易生风动血
热极生风—火热之邪燔灼肝经,劫灼阴液,使筋脉使其滋养濡润而至肝 内内动,症见高热神昏、四肢抽搐等。 热盛动血—热入营血,火热之邪可迫血妄行,甚则迫血灼伤脉络,见各 种出血。
暑为阳邪,主升主散,侵犯机体可上扰心神及头目;暑邪多直入气分。
❖ 暑多夹湿
暑季炎热,且多雨而潮湿,故暑邪多兼夹湿侵犯机体。
ppt课件
11
湿
❖ 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湿性类水,其性属阴,阴盛则阳病,故湿邪易损人之阳气;湿为有形之邪,最易 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
❖ 湿性重浊
湿邪具有沉重、重着的特点。如湿困于头,则头重如裹、昏昏欲睡。
❖ 寒主收引
寒邪袭体,使体内气机收敛、腠理、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 寒性清澈
分泌物或排泄物出现清稀状,如寒邪客肺的白痰。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基础教学PPT课件
数变----发病迅速,变化多端 风疹
《素问》:“风者,善行而数变”
中医基础理论
3)风性主动
动:动摇不定之意。 《素问》:“风胜则动”,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中医基础理论
4)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寒、风湿、风热、风燥。
风邪致病最多。 《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中医基础理论
湿阻气机:
湿阻上焦 湿阻中焦 湿阻下焦
中医基础理论
2) 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 重:沉重
“因于湿,首如裹” 浊:秽浊不清 《素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中医基础理论
3)湿性黏滞(症状,病程)
(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粘----粘腻;
滞----停滞
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湿痹
湿疹
心火上炎----口舌糜烂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中医基础理论
2)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中医基础理论
3) 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
(热盛→津亏→阴气虚) 气随津泄---津亏气耗
“壮火食气”
中医基础理论
4)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 “热极生风”。 动血
中医基础理论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
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 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 (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 (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素问》:“风者,善行而数变”
中医基础理论
3)风性主动
动:动摇不定之意。 《素问》:“风胜则动”,
“诸暴强直,皆属于风”
中医基础理论
4)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常兼它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风寒、风湿、风热、风燥。
风邪致病最多。 《素问·骨空论》说:“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问·风论》曰:“风者,百病之长也。”
中医基础理论
湿阻气机:
湿阻上焦 湿阻中焦 湿阻下焦
中医基础理论
2) 湿性重浊,趋下,易袭阴位 重:沉重
“因于湿,首如裹” 浊:秽浊不清 《素问》“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中医基础理论
3)湿性黏滞(症状,病程)
(清湿袭虚,病起于下)
粘----粘腻;
滞----停滞
湿邪致病多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湿痹
湿疹
心火上炎----口舌糜烂 胃火上炎----牙龈肿痛 肝火上炎----目赤肿痛
中医基础理论
2) 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之邪入于营血,易影响心神。 “诸躁狂越,皆属于火。”
中医基础理论
3) 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
(热盛→津亏→阴气虚) 气随津泄---津亏气耗
“壮火食气”
中医基础理论
4) 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 “热极生风”。 动血
中医基础理论
疠气的传染途径: ①通过空气传染,经口鼻侵人致病; ②可随饮食、蚊虫叮咬、虫兽咬伤、皮肤接触等途
径传染而发病。 疠气所致疾病:瘟疫病。
如痄腮(腮腺炎)、猩红热(烂喉丹痧)、疫毒 痢、白喉、天花、肠伤寒、霍乱、鼠疫,以及疫黄 (急性传染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爱滋病 (AIDS)、非典型性肺炎(SARS)、禽流感等。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
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99199PPT课件
主要病症
喜
心气涣散 心悸、失眠、精神不集
乐 过 度
喜伤心 喜则气缓
中 心神失常 喜笑不休、妄言、妄动
.
(3)悲则气消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悲 哀 过 度
声低息微,气短乏力,
悲伤肺 肺气消散精神萎靡不振,甚则失
悲则气消
魂落魄
.
(4)恐则气下
病因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恐
气血趋下 面色苍白,头昏欲倒,
惧 过 恐伤肾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脉洪大
升散 上犯头目 伤暑:头昏、目眩
上扰心神 中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 身热不扬,烦渴,身重倦怠,胸闷,
证
呕恶,苔黄腻
.
湿邪
.
(3)湿邪
①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损伤五脏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 (2)影响脏腑气机
.
①怒则气上
病因 致 病 特 点
主要症
肝气上逆
大怒 怒伤肝 怒则气上
血随气逆 影响脾胃
急燥易怒,头痛、头胀、 面红、目赤 吐血、呕血、甚则昏厥
嗳气、呕吐、腹胀、腹 泻、食欲不振
.
(2)喜则气缓
病因 致 病 特 点
病位在上
上扰清窍—头痛
②风性善行而数变
③风为百病之长
.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表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中医基础理论--病因病机 PPT课件
36
基本病机
一、正邪相争 二、阴阳失调
三、气机失常
37
二、阴阳失调
阴阳失调 发病 寒热变化
阴阳盛衰
疾病转归
38
(一)阴阳失调与发病
阴阳相对的、动态的、平衡与协调
阴平阳秘
39
(二)阴阳偏胜—阳盛
1、病理状态:阳气偏盛,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
进,机体反应性增强,阳热过剩。
2、病机特点:阳盛而阴未虚或虚亏不明显 3、临床表现:壮热、汗出、面赤、舌红、脉数 (实热证);口渴、尿赤、便干(阳盛则热)
3、影响发生与流行的因素
人体正气强弱有关
气候因素 环境和饮食因素 预防措施因素 社会因素
16
二、内伤致病因素
七 情
饮 食
劳 逸
17
(一) 七情
1、概述
七情:是指正常的喜、怒、忧、思、悲、恐、 惊七种情志变化。 内伤七情:是指异常的喜、怒、忧、思、悲、
恐、惊七种内伤病邪的统称。
18
2、七情与脏腑气血的关系
心-在志为喜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 肺-在志为忧 肾-在志为恐
19
3、七情的致病特点
(1)直接伤及内脏
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七情的致病特点
(2)影响脏腑气机
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
(3)影响病情变化
21
(二)饮食失宜
素体虚弱 久病耗伤 思虑劳倦
主要在脾 中气下陷
52
(四)气闭
气之出入障碍,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 壅于心胸 阳气内郁 肺气闭郁 腑气不通
中医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而复发。临床上,因为饮食所伤而致病,主要有三方
面,即饮食不节、饮食偏嗜、饮食不洁等。
又如:肝阳上亢的病人、癌证。
27
(二)饮食失宜
完整版ppt课件
饮食是人体摄取营养,维持生命活动的不可缺少的
物质,但饮食失宜则又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内伤性
原因之一。饮食所伤,主要受病之脏腑是脾胃,可导
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或为宿食积滞,或能聚湿、生
痰、化热,且亦可累及其他脏腑而变生它病。另外,
大病之后,余邪未尽,脾胃功能虚弱,则亦可因伤食
性质特点如下: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易伤津液—— 口鼻干燥、咽干口燥、皮肤干
涩、皲裂,痰粘滞难出,大便干结等 (2)燥易伤肺: 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 可见干咳无痰,或痰中带血,咽干痛等。
17
6、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完整版ppt课件
火为热之极,旺于夏。火邪多内生,如心火,
肝火。温—热——火
火的性质及特点:
3
完整版ppt课件
中医病因学的源流及分类
• 关于中医病因学的发展源流及分类,远在《内经》 理论形成时期,即将病因分为阴阳两类。如《素 问·调经论》说:“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 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其生于阴者, 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
• 汉代张仲景著《金匮要略》指出:“千般疢难,不 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 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 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 病由都尽。”他将病因按其传变概括为三个途径。
25
(2) 影响脏腑气机,导致升降失常:完七整版pp情t课件 内伤致病的第 二个特点,是影响内脏的气机升降,使气机的升降协调 关系逆乱。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阴阳失调
定义:指人体内 阴阳平衡关系失 调
表现:阳虚、阴 虚、阴阳两虚等
原因:饮食不节、 情志内伤、久病 失治等
治疗方法:调理 阴阳平衡,恢复 身体健康
气血津液失常
气虚:气不足,脏 腑功能减退
血虚:血液亏虚, 脏腑经络失养
津液亏虚:体内缺 乏津液,导致口渴 、便秘等症状
气血两虚:气虚和 血虚同时存在,影 响脏腑功能
外感六淫
内伤七情:喜、怒、忧、 思、悲、恐、惊七种情志 致病因素
饮食不节:饮食不当或过 食生冷导致脾胃损伤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或过 度安逸导致气血不畅
病理产物:痰饮、瘀血等 病理产物导致的疾病
其他因素:外伤、虫兽伤 等其他致病因素
内伤七情
七情概念:喜、怒、 忧、思、悲、恐、 惊
七情与脏腑的关系: 心、肝、脾、肺、 肾
总结与展望
《中医病因病机》课程总结
课程内容回顾:简要介绍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医病因病机的基本概念、分类、诊断方法等。 重点知识点总结:对课程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各种病因病机的特点、治疗方法等。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中医病因病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课程评价与展望:对课程进行评价,包括优点、不足之处等,并提出对未来课程的展望和建议。
七情致病特点:直 接伤及内脏,影响 气机,导致气血失 调
七情的治疗原则: 调理脏腑气机,调 理气血
饮食不节 劳逸过度 情志内伤 外邪侵袭
不内外因
中医病机
邪正盛衰
邪正盛衰的概念:邪气与正气的盛衰变化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邪正盛衰与疾病性质:邪气亢盛则病情严重,正气不足则病情缠绵 邪正盛衰与病情变化:邪气消长与病情轻重、病位深浅的转化密切相关 邪正盛衰的调节方法:通过调理人体正气与邪气的关系,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外邪称为湿邪。 2、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
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常留滞于脏腑经络,最 易阻滞气机;还可损伤人体的阳气
湿性重浊:多具有沉重感或重着不移的特征,常导致人体的 排泄物和分泌物变得秽浊不清
六气
太过 异常 不及
六气变化过于急骤
正常——个体由于正气不足致病
六淫
8
六淫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多从口鼻、肌表侵入 季节性: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除暑邪外,其他邪气一年
四季都可见 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或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
致病 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病证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20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阳邪,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
脉洪大
升散
腠理开泄 多汗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
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证 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
溏而不爽、舌苔黄腻
21
(四)湿邪
1、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
风性善行而数变:常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且病位游移 ,行无定处
风性主动: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最为多见,且常兼他邪合而伤人,
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14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恶风、发热、汗出
善行数变 病位游移不定 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第4章 病因与病机
国际交流学院 黎壮伟
1
目录
1、掌握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 。
2、通过学习邪正盛衰的病机,阴 阳失调的病机,简单分析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2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 2、难点: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病机,
以此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
概述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把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
(一)风邪 1、风邪的概念
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流, 应此,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 居特性的外邪,成为风邪。
12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 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13
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易使腠理疏泄张开而汗出 ;易侵犯人体的上部、阳经、肌表等阳位
9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
火
寒
六淫
燥
暑
湿
10
风邪: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
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暑邪: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之 邪
湿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燥邪: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
的外邪
火(热):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11
干涩 易伤肺阴
主要病症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 干结 干咳少痰、痰粘难咳、痰中 带血
不内外因,后世多沿用
现代分类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病理产物性病因 其他病因
4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六淫与六气 六淫的共同特点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
特点
7
六淫与六气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25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性干燥,最易损伤人体之津液,出 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
燥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伤人常自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而 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损伤肺阴后,可致大肠传导失司,出 现大便干结不畅等
26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伤津液 各种干燥症状
腠理汗孔收缩 筋脉牵引拘急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 形寒怕冷、肢体不温 寒痹的关节冷痛 伤寒的头身疼痛 中寒的脘腹冷痛 恶寒、无汗、发热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18
(三)暑邪
1、暑邪的概念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邪只有外感而没有内生者。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气挟湿
19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可见一系列典型的阳热亢盛的临床表 现
暑易伤津耗气: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又可使气 随津泄,致津气两虚
暑多挟湿:除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常兼见湿阻之 症状。但以暑热邪气为主,湿邪次之。且暑不是必定挟湿
湿性黏滞:可见黏滞不爽的症状,常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及人体下部
23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阴邪 阻遏气机
湿阻胸膈:胸闷
损伤阳气
湿阻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
脾阳不振:腹泻水肿
重浊 周身困重
湿邪袭表:头重如裹、四肢倦怠 着痹:关节疼痛重着
16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出
现各种疼痛的症状;且有遇寒加重,得热减轻的特点 寒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17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寒为阴邪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致病特点 伤阳气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 凝结不通而痛
症状变化多端 风疹块时隐时现、起彼伏
主动 肢体异常运动 破伤风的四肢抽搐、拘挛、角
弓反张
为百病之长 多兼他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 15
(二)寒邪
1、寒邪的概念 寒者,冷也。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
邪称为寒邪。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4)寒性清澈
分 泌 物 排 泄 面垢、眵多、小便混浊、大便溏泻
物秽浊不清 妇女带下多
粘滞 症状粘滞
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
病程缠绵性 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趋下 伤及人体 下部
下肢浮肿、淋浊、妇女带下、下肢
24
(五)燥邪
1、燥邪的概念 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季气候干燥,空
气中水分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景象。 大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2)湿性重浊 (3)湿性粘滞 (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22
湿邪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常留滞于脏腑经络,最 易阻滞气机;还可损伤人体的阳气
湿性重浊:多具有沉重感或重着不移的特征,常导致人体的 排泄物和分泌物变得秽浊不清
六气
太过 异常 不及
六气变化过于急骤
正常——个体由于正气不足致病
六淫
8
六淫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多从口鼻、肌表侵入 季节性:常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但除暑邪外,其他邪气一年
四季都可见 地域性:与居住地区的环境密切相关 相兼性:可单独致病,也可两种或以上邪气同时侵犯人体而
致病 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其病证性质可以发生转化
20
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阳邪,炎热 实热证 高热、烦渴、面红、目赤、
脉洪大
升散
腠理开泄 多汗
伤津耗气 口渴多饮,舌红少津、气短
乏力
多夹湿
暑湿夹杂证 四肢困倦、胸闷呕吐、大便
溏而不爽、舌苔黄腻
21
(四)湿邪
1、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特性
风性善行而数变:常发病急、变化多、传变快,且病位游移 ,行无定处
风性主动:具有动摇不定的特征 风为百病之长:风邪致病最为多见,且常兼他邪合而伤人,
为外邪致病的先导
14
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轻扬开泄 病位在上
头痛、鼻塞、咽痒
病位在表
恶风、发热、汗出
善行数变 病位游移不定 行痹四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
第4章 病因与病机
国际交流学院 黎壮伟
1
目录
1、掌握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 。
2、通过学习邪正盛衰的病机,阴 阳失调的病机,简单分析疾病 的发生发展过程。
2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六淫的概念及其致病特点; 2、难点:邪正盛衰、阴阳失调的病机,
以此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3
概述
病因——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 宋代陈无择提出“三因学说”,把病因分为外因、内因和
(一)风邪 1、风邪的概念
自然界的风是一种无形的流动的气流, 应此,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动不 居特性的外邪,成为风邪。
12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 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13
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易使腠理疏泄张开而汗出 ;易侵犯人体的上部、阳经、肌表等阳位
9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风
火
寒
六淫
燥
暑
湿
10
风邪:自然界中具有风之轻扬开泄、善
动不居特性的外邪 寒邪: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邪
暑邪:夏至以后,立秋以前,自然界的火热之 邪
湿邪:自然界中具有水湿之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燥邪:自然界中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
的外邪
火(热):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11
干涩 易伤肺阴
主要病症 口干唇燥、鼻咽干燥、皮肤 干燥皲裂、小便短少、大便 干结 干咳少痰、痰粘难咳、痰中 带血
不内外因,后世多沿用
现代分类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病理产物性病因 其他病因
4
第一节 外感病因
六淫与六气 六淫的共同特点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
特点
7
六淫与六气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自然界气候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2)燥易伤肺
25
燥邪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其性干燥,最易损伤人体之津液,出 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的症状
燥易伤肺:燥为秋令主气,伤人常自口鼻而入,最易伤肺而 肺与大肠相表里,燥邪损伤肺阴后,可致大肠传导失司,出 现大便干结不畅等
26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伤津液 各种干燥症状
腠理汗孔收缩 筋脉牵引拘急
主要病症 伤寒:恶寒、无汗 中寒:脘腹冷痛、呕吐腹泻伴 形寒怕冷、肢体不温 寒痹的关节冷痛 伤寒的头身疼痛 中寒的脘腹冷痛 恶寒、无汗、发热 四肢拘急、屈伸不利
18
(三)暑邪
1、暑邪的概念 暑为夏季的火热之邪,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暑邪只有外感而没有内生者。 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2)暑性升散,耗气伤津 (3)暑气挟湿
19
暑邪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可见一系列典型的阳热亢盛的临床表 现
暑易伤津耗气: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又可使气 随津泄,致津气两虚
暑多挟湿:除有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还常兼见湿阻之 症状。但以暑热邪气为主,湿邪次之。且暑不是必定挟湿
湿性黏滞:可见黏滞不爽的症状,常起病缓慢,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病程较长
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易伤及人体下部
23
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主要病症
阴邪 阻遏气机
湿阻胸膈:胸闷
损伤阳气
湿阻脾胃:脘痞腹胀、大便不爽
脾阳不振:腹泻水肿
重浊 周身困重
湿邪袭表:头重如裹、四肢倦怠 着痹:关节疼痛重着
16
寒邪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最易损伤人体的阳气 寒性凝滞,主痛:使经脉气血凝结阻滞,不通则痛,从而出
现各种疼痛的症状;且有遇寒加重,得热减轻的特点 寒性收引:可使气机收敛,腠理闭塞,经络筋脉收缩而挛急
17
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寒为阴邪
寒性凝滞
寒性收引
致病特点 伤阳气
气血运行迟滞甚至 凝结不通而痛
症状变化多端 风疹块时隐时现、起彼伏
主动 肢体异常运动 破伤风的四肢抽搐、拘挛、角
弓反张
为百病之长 多兼他邪致病 风寒、风热、风湿、风寒湿 15
(二)寒邪
1、寒邪的概念 寒者,冷也。自然界中具有寒冷、凝结特性的外
邪称为寒邪。 2、寒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2)寒性凝滞 (3)寒性收引 (4)寒性清澈
分 泌 物 排 泄 面垢、眵多、小便混浊、大便溏泻
物秽浊不清 妇女带下多
粘滞 症状粘滞
湿滞大肠:大便粘腻不爽 湿滞膀胱:小便涩滞不畅
病程缠绵性 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趋下 伤及人体 下部
下肢浮肿、淋浊、妇女带下、下肢
24
(五)燥邪
1、燥邪的概念 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季气候干燥,空
气中水分缺乏,自然界呈现一派肃杀景象。 大凡自然界具有干燥、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 称为燥邪。 2、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