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病因病机 一PPT课件
清肃失司。
等。
19
(六)火邪
1、火邪: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特性的外邪。
火为热之极,火与热常并称。热旺于夏季, 自然界中具有火之炎热特性的外邪称为热邪。
20
2、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扰心神 (3)火易耗气伤津 (4)火易生风动血 (5)火热易致肿疡
21
6、火邪
9
2、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 袭阳位 (2)风性善行而数变 (3)风为百病之长 (4)风性主动
10
1、风邪
风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轻扬 浮 开泄
风性轻浮,向上向外, 易袭阳位,属阳邪; 疏通透泄,具通透性。
易侵头面、肌表、腰背和阳经:如头项 强痛、鼻塞咽痒、面肌麻痹等。
病因病机
1
病因
●病因:指引起疾病的原因,又称“致病因素”、
“病邪”。
●病因的分类:
⑴外感病因:六淫、疠气
⑵内伤病因:七情、劳逸、饮食
⑶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
⑷其它病因:外伤、寄生虫、药邪、医过、先
天因素
2
●探求病因的方法
⑴问诊求因:详细询问发病经过及治疗情况,直接确定
病因。
⑵辨证求因:以临床表现为依据,通过分析病证的症状、
18
5、燥邪
燥邪性质及致病特征
致病临床表现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燥邪其性干燥,侵犯人 初起干燥症状:以口唇燥裂、鼻
体,最易损伤津液,出 干咽燥,皮肤干燥粗糙甚皲裂,
现各种干燥、涩滞不利 毛发干枯不荣,小便短少等;甚
的症状。
阴损,阴虚生内热。
燥邪伤人,常自口鼻而 干咳少痰或无痰,或痰粘难咯,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
哮喘
总结词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中医护理学认为哮喘多由痰饮内伏、外邪 引动所致。
详细描述
哮喘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喘息等症状,中医护理学在治疗哮喘时,注重调理脏 腑功能,祛除痰饮,舒缓气机。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等。此外, 中医护理学还强调预防哮喘的发作,如避免接触过敏原、加强锻炼等。
水液代谢失调,水湿停留体内,导致水肿、痰饮等症状。
湿热内蕴
湿热之邪蕴结体内,导致黄疸、淋证等症状。
内生五邪
寒从中生
体内寒邪过盛,导 致畏寒、肢冷等症 状。
火热内生
体内火邪过盛,导 致口渴、尿黄等症 状。
风气内动
体内风邪过盛,导 致抽搐、震颤等症 状。
湿浊内生
体内湿邪过盛,导 致腹胀、腹泻等症 状。
咳嗽
总结词
咳嗽是感冒等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中医护理学认为咳嗽多由肺气上逆所致。
详细描述
咳嗽可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种类型。外感咳嗽多由风寒、风热等外邪所致,内伤咳嗽则多与痰湿、肝火等 因素有关。中医护理学在治疗咳嗽时,注重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类型咳嗽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疏风散 寒、清肺止咳等。
。
刮痧是通过刮板在人体表面进行刮擦,使局部皮肤出 现红、紫等颜色变化,以达到调节气血、舒缓肌肉紧
张的作用。
其他疗法与技术包括拔罐、艾灸、刮痧等,这 些疗法在中医护理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艾灸是通过点燃艾叶制成的艾条,对人体特定穴 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作 用。
THANKS
谢谢
燥气内生
体内燥邪过盛,导 致皮肤干燥、口渴 等症状。
04
CHAPTER
中医护理学病证
感冒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课件
气血津液的病机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 中医护理学的病因病机,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经络病机
经络是气血运行 的通道,气血运
行不畅会导致疾 1
病
经络病机的治疗 4
方法包括针灸、 推拿、拔罐等
经络不通会导致 疼痛、麻木、肿
2 胀等症状
3 经络不通的原因
包括外感风寒湿 邪、内伤七情、 饮食不节等
4
病中 机医 的护 护理 理学 原病 则因
04
整体观念要求护 理人员要注重患 者的个体差异, 根据患者的具体 情况制定个性化 的护理方案。
辨证施护
01
辨证论治:根 据患者的症状、 体征、舌象、 脉象等,进行 辨证分析,制 定相应的护理
方案。
02
整体观念:注 重患者的整体 状况,包括生 理、心理、社 会等方面,进 行综合护理。
03
因人制宜:根 据患者的年龄、 性别、体质、 病情等,制定 个性化的护理
外感病因
风邪:风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头 痛等病症
寒邪:寒邪侵袭人 体,导致感冒、咳 嗽等病症
暑邪:暑邪侵袭人 体,导致中暑、腹 泻等病症
湿邪:湿邪侵袭人 体,导致风湿、关 节疼痛等病症
燥邪:燥邪侵袭人 体,导致皮肤干燥、 口干舌燥等病症
火邪:火邪侵袭人 体,导致上火、口 舌生疮等病症
方案。
04
预防为主:注 重预防疾病的 发生和发展, 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提高 患者的生活质
量。
预防为主
01
预防为主: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强调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02
病因病机: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是指疾病 的发生、发展、 变化及其规律
03
护理原则:中 医护理学病因 病机的护理原 则包括预防为 主、治疗为辅、 整体护理、个 体化护理等
中医护理基础-病因病机ppt课件
1.六淫:外感病因 2.疠气:外感病因 3.七情内伤 4.饮食失宜 5.劳逸失度 6.病理产物:痰饮、瘀血、 结石。 7.其他病因:外伤、胎传等。
.
3
一.外感致病因素
(一)六淫 概述:六淫为外感病因之一,气候变化或抵抗
力低下时引起外感病发生。
外感病:发病急骤,从口鼻、肌表侵入、 先见表证。
.
4
一、六淫的概念及共同致病特点
六淫:风、寒、暑、湿、燥、热(火)六种病 邪的统称。
➢ 正常情况:风、寒、暑、湿、燥、热(火)六 气不致病。
➢ 异常情况:
六气发生太过 非其时有其气 气候变化急骤
人体正气不足
发病
.
5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
6
(一)风邪
风邪的概念
趋下
伤及人体 下部
.
下肢浮肿、淋浊、妇女带下、下肢
18
(五)燥邪
燥邪的概念
燥,为秋天的主气,秋季气 候干燥,空气中水分缺乏,自然界呈现 一派肃杀景象。大凡自然界具有干燥、 收敛清肃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
19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燥易伤肺
.
20
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性质 致病特点 伤津液 各种干燥症状
2.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3.一气一病,病状相似: 病位与病种的特异 性。
.
26
三. 影响疠气发生的因素
1. 气候反常。 2. 环境污染和饮食不洁。 3. 预防隔离工作不当。 4. 社会因素。
.
27
二、内伤致病因素
内伤致病,是指人的情志活动或生活起居有违 常度,伤及脏腑气血阴阳而发病的,这类致病因素主 要有七情、饮食和劳逸等。
中医病因病机(1)【优质PPT】
(2)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② 暑性升散,易伤津耗气。
③ 暑多挟湿。
2021/10/10
14
暑
(3) 外感暑邪传变及常见病证 ❖ 暑热之邪伤人,多影响肌表,气机或神志。暑热之邪侵
袭肌表,可使腠理疏松开泄,因而使津液外泄而多汗, 故《灵枢·岁露》说:“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应当 指出,因暑热而汗出较多,本是人体适应外界高温环境 的一种生理调节,但若腠理开泄太过,玄府只开而不合、 汗出过多则伤津,气随津泄则气耗。津伤则无以濡润, 故口燥而舌干。气耗则机能减退,故气短、倦怠乏力、 少气懒言。
(2)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① 湿性重浊而趋下,易袭人之阴位。
② 湿性粘滞、弥漫。
③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
2021/10/10
16
湿
(3) 外感湿邪传变及常见病证
湿邪外感,多与气候环境有关。外湿侵犯人体,多由肌肤
而入,浅则伤人皮肉筋脉,或积于皮下肌膜,或流注关节;深 则可侵入体内,影响脏腑生理功能,产生多种病证。
❖ 寒邪由表传里,易于从阳而化热,而发生病理性质的 转化,故为多种发热病证的原因之一。临床可见身热、
恶热、口渴引饮,或潮热谵语、便秘不通、腹胀满、
舌苔黄厚、脉洪大或沉实等症。若外感寒邪较重,或 素体阳虚,则寒邪即可直中于里,伤及脾肾,出现一 派寒象深重的症状,如恶寒、战栗、四肢厥冷、腹部 冷痛、肠鸣、腹泻等症。
外湿所感,临床常见的病证有:伤湿(即表湿证)、停湿(即 湿停中焦)、湿热、寒湿及湿痹(又称“着痹”)等病证。
2021/10/10
18
燥
(1) 燥的概念:燥为秋季的主气。由于气候不断 敛肃,空气中缺乏水分的濡润,以致出现秋凉、 劲急、干燥的气候。故凡久晴不雨,气候干燥, 则易发生燥邪为患。燥病有外燥和内燥之分。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 ppt课件
正邪相争
发病与否
正邪盛衰
ppt课件
病邪出入
虚实变化 疾病转归
39
(一)正邪相争与发病
p 正气不足——内在根据 p 邪气侵袭——重要条件 p 正邪胜负——发病与否
ppt课件
40
(二)正邪相争—实证
1、病理状态:邪气亢盛 2、病机特点:致病邪气和机体抗病能力都较强盛,
正邪相搏,斗争激烈。 3、临床常见于外感病的初、中期,或由于痰、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学习目标
p 湿为阴邪 p 湿性重浊 p 湿性粘滞 p 湿性趋下
易阻遏气机 易袭阴位
损伤阳气
ppt课件
15
5、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u 燥性干涩 易伤津液 u 燥性属阳 燥易伤肺
ppt课件
16
6、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l 火为阳邪 其性炎上 l 火易耗气伤津 l 火易生风动血 l 火易致肿疡
ppt课件
17
2虚实变化
虚实错杂 虚中夹实 实中夹虚
(脾阳-水肿)(实热-阴伤)
虚实转化 由实转虚 由虚转实
(肝热-脾虚)(气虚-血瘀)
虚实真假 真实假虚 真虚假实
(气虚-气滞)(腑实-气虚)
ppt课件
43
(四)正邪相争与疾病转归
1 正胜邪退则病势向愈 2 邪胜正衰则病势恶化
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淫各自的 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内脏精气的关系 ,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的致病 规律和特点。 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中医护理第三章病因病机课件
严重病理状态,临床多表现为昏厥或亡脱等。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小结】
不发病
正气不足
正胜邪退
(内因)
发病后向 阴阳偏盛 极
正不敌
愈
(邪气盛则实 阴阳格 邪) Nhomakorabea拒
正邪斗争
病
机
阴阳失调
阴阳亡 失
邪气侵袭 (外因)
邪胜正负 (发病)
阴阳偏衰 发展
发展
(精气夺则虚 阴阳互
)
损
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 气脱
阴阳离决
【思考题】
病因
六、瘀血 (三)致病特点 • 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 • 肿块:久之可触及,按之不移 • 出血:血色多呈紫暗,或挟有瘀块 • 青紫或瘀斑、瘀点:局部见 • 舌象: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 • 脉象:多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因
七、外伤、虫兽伤 (一)外伤 • 外力损伤 • 烧烫伤 • 冻伤 (二)虫兽伤
病因
二、疠气 (二)致病特点 •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 发病急聚、病情危重 • 一气一病、症状相似 • 传染方式、各有途径
病因
二、疠气 (三)发生与流行的条件 • 气候因素 • 环境和饮食因素 • 防治失时 • 社会因素
病因
三、七情 (一)概念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 志变化,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应,是机 体的精神状态。 (二)致病的特点 1.与精神刺激有关 2.直接伤及内脏 3.影响脏腑气机 4.情志波动,影响病情变化
病因
一、六淫 (六)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2.火易伤津耗气 3.火易生风动血 4.火易致肿疡 5.火易扰心神 • 附:内火证
病因
二、疠气 (一)疠气的含义 ➢ 疠气,即疫疠之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课件
7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易袭阳位
头—头痛、项强。 上部
肺—鼻塞、咽痒、咳嗽。 肌表—汗出、恶风、发热。 阳经—阳经受病
8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2、善行而数变 善行——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 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症 状——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 视等。
15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 气机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 阴 胜 则 阳 病 —— 尤 以 损 伤 脾 阳 为 著 。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 胸 闷 、 脘 痞 、 二
便不爽。
16
2、湿性重浊 重——临床表现以沉重感为特征——头 重如裹、四肢沉重。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如下痢脓血、赤白带下。
13
3、寒性收引——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挛急。 侵袭肌表——恶寒无汗。 寒客血脉——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关节——关节屈伸不利。
4、寒性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14
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 季节。湿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 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而致。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19
复习题
6、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7、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8、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滞收引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易袭阳位
头—头痛、项强。 上部
肺—鼻塞、咽痒、咳嗽。 肌表—汗出、恶风、发热。 阳经—阳经受病
8
风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2、善行而数变 善行——善动不居,游移不定——如风痹之四 肢关节疼痛,游走不定等。 数变——发病迅速,变幻无常——如荨麻疹之 皮肤瘙痒,此起彼伏。
3、风性主动——其致病具有动摇不定的症 状——眩晕、震颤、抽搐、角弓反张、两目上 视等。
15
湿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 气机
湿性属水——故为阴邪。 阴 胜 则 阳 病 —— 尤 以 损 伤 脾 阳 为 著 。 气 机 升 降 失 常 —— 胸 闷 、 脘 痞 、 二
便不爽。
16
2、湿性重浊 重——临床表现以沉重感为特征——头 重如裹、四肢沉重。 浊——指分泌物、排泄物秽浊不清—— 如下痢脓血、赤白带下。
13
3、寒性收引——气机收敛,腠理、经络、 筋脉收缩挛急。 侵袭肌表——恶寒无汗。 寒客血脉——头身疼痛脉紧。 寒客关节——关节屈伸不利。
4、寒性清澈——分泌物、排泄物清稀。
14
湿邪的概念: 自然界中具有重浊、粘滞、趋下 特性的外邪。 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 季节。湿邪侵人所致病证称为外 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 居处潮湿而致。
A、寒邪 B、火邪 C、风邪 D、燥邪
19
复习题
6、六淫中具有病程长,难以速愈的邪气是: A、寒邪 B、火邪 C、湿邪 D、暑邪 7、其性趋下的病邪为: A、火邪 B、燥邪 C、湿邪 D、风邪 8、湿邪、寒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损伤阳气 B、阻遏气机 C、粘腻重浊
滞收引
病因病机PPT课件
20
钩虫:又称伏虫,常由手足皮肤粘膜接 触被钩虫污染的粪土后而感染,症见腹 部隐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21
血吸虫:多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 虫的疫水而感染。
22
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 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
多因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不 当而成。
致
病
中毒
特 点
加重病情,变生他疾
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与其病 机的虚实本质不符的假像。
真实假虚: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 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大实而有羸状”。
真虚假实: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
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至虚有盛侯。
27
正胜 邪退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奋起抗邪,驱 邪外出。疾病趋向好转、痊愈。
六
致
淫
病
特
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3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 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致
病
风性善行而数变
特
风性主动
点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
4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 外邪,称为寒邪。
致
寒为阴邪,易作阳气
病 特
寒性凝滞
点
寒性收引
寒邪
5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病机
25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 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 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见壮热、狂燥、声高气粗、腹痛 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钩虫:又称伏虫,常由手足皮肤粘膜接 触被钩虫污染的粪土后而感染,症见腹 部隐痛、食欲不振、面黄肌瘦。
21
血吸虫:多因皮肤接触了有血吸 虫的疫水而感染。
22
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引起疾病 发生的一类致病因素。
多因用药过量、炮制不当、配伍不当、用法不 当而成。
致
病
中毒
特 点
加重病情,变生他疾
指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疾病的临床表现可见与其病 机的虚实本质不符的假像。
真实假虚:一般是由于邪气亢盛,结聚体内,阻滞 经络,气血不能外达所致。“大实而有羸状”。
真虚假实:一般是由于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
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至虚有盛侯。
27
正胜 邪退
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正气奋起抗邪,驱 邪外出。疾病趋向好转、痊愈。
六
致
淫
病
特
点
外感性 季节性 地域性 相兼性 转化性
3
凡致病具有善动不居、轻扬开泄等 特性的外邪,称为风邪。
风为阳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
致
病
风性善行而数变
特
风性主动
点
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
4
凡致病具有寒冷、凝结、收引特性的 外邪,称为寒邪。
致
寒为阴邪,易作阳气
病 特
寒性凝滞
点
寒性收引
寒邪
5
凡致病具有重浊、粘滞、趋下特性的外邪, 称为湿邪。
病机
25
邪正盛衰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 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 病理状态。临床上常见壮热、狂燥、声高气粗、腹痛 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病因病机PPT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健康宣教
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疾病预防知识,提 高公众对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定期检查
鼓励定期进行身体检查,以便早期发 现潜在的健康问题。
疫苗接种
根据疾病流行情况,及时接种相应疫 苗,提高人群免疫力。
治则
综合治疗
个体化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采取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 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 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03 疾病传变
传变的形式
01
02
03
04
传经
疾病按照一定的经络脏腑顺序 相传。
直中
病邪直接侵犯某一脏腑,不经 过经络而发病。
转属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到另一脏腑 ,以相生相克的关系相传。
转由
疾病由某一脏腑转归到另一脏 腑,以表里关系相传。
传变的规律
脏腑经络先后发病
疾病多从皮毛、肌肤、经脉开始,逐渐深入 脏腑,按照经络脏腑的顺序发病。
等。
饮食不节
过饥、过饱、饮食不规律等造 成脾胃损伤,影响气血生化。 如食积、泄泻等。
劳逸失度
过度劳累或长期缺乏运动导致 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如 劳倦过度、虚劳等。
痰饮瘀血
体内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痰饮, 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痰瘀 互结导致多种病变。如瘿瘤、
瘰疬等。
其他病因
外伤
包括跌打损伤、烫伤、 冻伤等,直接伤害人体
03
暑邪
暑为阳邪,耗气伤津,易致热扰心神。 如中暑、暑湿感冒等。
燥邪
燥为阳邪,易耗伤津液,造成阴津亏 损。如秋燥、温燥等。
05
04
湿邪
中医护理学病因病机PPT
辨症的方法与步骤
方法
常见的辨症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通过观察 患者的神态、面色、声音、呼吸、气味、脉象等信息,综合 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因。
步骤
辨症应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首先收集患者的病史和症状, 然后进行望、闻、问、切的诊断,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 确定疾病的病机和治疗方案。
常见疾病的辨症要点
注重身体与精神的双重 调养,保持身心健康。
综合调理
持之以恒
根据个体差异,采取饮 食、运动、药物等多种
方法进行综合调理。
养生保健需要长期坚持, 不可半途而废。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保健
感冒
注意保暖,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锻炼, 增强免疫力。
失眠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睡前放松心情,避免 刺激性饮食和饮品。
咳嗽
保持室内空气湿润,避免烟雾刺激,饮食清 淡,多饮水。
消化不良
饮食有节制,避免过度油腻和辛辣食物,适 当运动促进消化。
不同年龄阶段的预防与保健
儿童
注重营养均衡,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预防传染病和意外伤害。
青少年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预防近视和肥胖等健康问题。
中年人
关注心理健康,控制体重和血压等慢 性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血管疾病。
非药物治疗与护理
针灸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采用针灸治疗以调和气血、平衡阴阳,缓解症状。
推拿按摩
通过推拿按摩的方法,促进血液循环、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和 不适感。
拔罐疗法
利用拔罐产生的负压,吸拔体表穴位,以达到通经活络、祛除寒湿 等作用。
饮食调理与护理
饮食原则
01
根据病情需要,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遵循“五味调和、饮食
中医病因病机课件
整理ppt 20
瘀血的形成: (1) 气虚 (2) 气滞 (3)血寒(4) 血热 ( 5) 外伤 ( 6) 出血2.瘀血致病 (病机) 特点:(1) 阻滞气机(2) 瘀阻经脉(3) 伤及内脏
(1) 实性病机n 实 ( 证 ) ——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或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2) 虚性病机n 虚 (证)——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指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
整理ppt 26
(三) 劳倦n 劳逸损伤耗伤气血肾精
过劳— 劳力、劳神、房劳过逸
饥饱失常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整理ppt 17
整理ppt 5
v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v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v 内生五邪—由于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寒、化 湿、化燥、化 (热)反应, 临床表现与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
整理ppt 7
令 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令 风性主动—症状多见动摇、震颤、抽搐
n 痰饮 、概念以及致病的特点,瘀血的形成原因有 哪些?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n 病机的基本规律有哪些?n 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n 实性病机 、虚性病机如何,气机失常有哪些?何 为气滞 、气逆?
整理ppt 1
由实转虚由虚转实实中夹虚 虚中夹实
整理ppt 27
整理ppt 6
◆ 地区性:多与居住环境有关。◆ 相兼性: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 体而致病。◆ 转化性:可以互相影响,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口鼻 传播途径各异: 肌表
整理ppt
15
情志内伤可以化火 —五志化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或恶化
瘀血的形成: (1) 气虚 (2) 气滞 (3)血寒(4) 血热 ( 5) 外伤 ( 6) 出血2.瘀血致病 (病机) 特点:(1) 阻滞气机(2) 瘀阻经脉(3) 伤及内脏
(1) 实性病机n 实 ( 证 ) ——是邪气亢盛,正气未衰,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反映或脏腑功能活动亢盛所表现的证候。(2) 虚性病机n 虚 (证)——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指正气不足,邪不太盛,以正气亏虚为矛盾
整理ppt 26
(三) 劳倦n 劳逸损伤耗伤气血肾精
过劳— 劳力、劳神、房劳过逸
饥饱失常饮食不洁 饮食偏嗜
整理ppt 17
整理ppt 5
v 六气—风、寒、暑、湿、燥、火自然界不同的气候变化v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v 内生五邪—由于气血津液、脏腑功能失调所产生的化寒、化 湿、化燥、化 (热)反应, 临床表现与六淫致病特点和证候相类似
整理ppt 7
令 风为百病之长—寒湿燥热多依附风邪侵犯人体令 风性主动—症状多见动摇、震颤、抽搐
n 痰饮 、概念以及致病的特点,瘀血的形成原因有 哪些?瘀血致病的症状特点。n 病机的基本规律有哪些?n 阴阳盛衰与寒热变化 。n 实性病机 、虚性病机如何,气机失常有哪些?何 为气滞 、气逆?
整理ppt 1
由实转虚由虚转实实中夹虚 虚中夹实
整理ppt 27
整理ppt 6
◆ 地区性:多与居住环境有关。◆ 相兼性: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 体而致病。◆ 转化性:可以互相影响,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
口鼻 传播途径各异: 肌表
整理ppt
15
情志内伤可以化火 —五志化火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或恶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呕 吐、腹泻等
• 2、寒性凝滞
• “不通则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痹”
• 3、寒性收引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发热、恶寒;寒客血脉可见头身 疼痛;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暑 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 在志为恐
• 2、七情的致病特点 • (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
•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
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3)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
• 1、饥饱失常 • (1)过饥: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 (2)过饱:饮食积滞,脾胃损伤 • 2、饮食不洁 • 3、饮食偏嗜:佝偻病、夜盲症
• 2、火易伤津耗气
• 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脱
• 3、火易生风动血
• 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 4、火易致肿疡
• “痈疽原是火毒生”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疠气
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致
病 特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 从口鼻侵入人体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 2、痰饮的形成
•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 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 滞而成。
• 3、痰饮的致病特点
•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 痰饮停肺:胸闷、咳喘、咯痰 • 痰饮停胃:恶心、呕吐 •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痰饮
•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 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 3、暑多挟湿
• 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湿
•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 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尿少、水肿;胸闷、脘痞
• 2、湿性重浊
• 头身困重、“着痹”;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 3、湿性黏滞
• 症状的黏滞;病程的缠绵性
• 4、湿性趋下
•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燥 温燥、凉燥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 少、大便干结
• 2、燥易伤肺
• 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痰中带血
火 火VS热,火与心相应
•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 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 火上炎
劳逸
• 1、过劳 • (1)劳力过度:气少力衰 • (2)劳神过度:心神失养、脾不健运 • (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 • 2、过逸
• 气血不畅,脾胃呆滞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瘀血
结石
痰饮
• 1、痰饮的概念
• 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一般比 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第四章 病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 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 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 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3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征
常见病证
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天 花
•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 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 • 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
• 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 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
七情 饮食
二、内伤病因
喜
思
恐
忧 怒
悲
惊
劳逸
七情
•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 2、瘀血的形成
•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 •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 •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4)血热 • (5)出血
瘀血
• 3、瘀血的致病特点
•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 • (3)出血: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 (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 (5)舌象: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
• 无形之痰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 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 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 支饮。-----《金匮要略》
痰饮
曲张 • (6)脉象:多见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结石
• 1、结石的概念
•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 病理产物,即称结石。
(2)易蒙蔽心神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痴呆或癫证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 •(3)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痰病常被称为“顽痰” •(5)多见滑腻舌苔
瘀血
• 1、瘀血的概念
• 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 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
分类
病理产物 性病因
其他病因
一、外感病因
• 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 病因素。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
六淫
外感性 初起多有表证。
季节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 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致
病 特
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性
相兼性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三种 同时侵犯人体。
转化性
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 阴。
风 六淫之首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汗出、恶风;头痛、鼻塞、项背疼痛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痹”、“风疹”
• 3、风性主动
• 眩晕、震颤、角弓反张
• 4、风为百病之长
• 风寒、风热、风湿
寒 内寒、外寒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寒邪直中脾胃可见脘腹冷痛、呕 吐、腹泻等
• 2、寒性凝滞
• “不通则痛”,得温则减,遇寒加剧;“痛痹”
• 3、寒性收引
• 寒邪袭表可见恶寒、发热、恶寒;寒客血脉可见头身 疼痛;寒客经络关节可见肢节屈伸不利
暑 独见于夏季,纯属外邪
• 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
• 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 在志为恐
• 2、七情的致病特点 • (1)直接伤及内脏: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
忧伤肺,恐伤肾
• (2)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
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 (3)影响病情变化
饮食
• 1、饥饱失常 • (1)过饥:气血生化之源匮乏 • (2)过饱:饮食积滞,脾胃损伤 • 2、饮食不洁 • 3、饮食偏嗜:佝偻病、夜盲症
• 2、火易伤津耗气
• 口渴喜饮、咽干舌燥、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气随津脱
• 3、火易生风动血
• 热急生风;迫血妄行
• 4、火易致肿疡
• “痈疽原是火毒生”
• 疠气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邪。
疠气
致病特点
发病急骤、病情危重、症状相似、 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致
病 特
传染途径
通过空气、饮食、接触等途径传播 从口鼻侵入人体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第一节 病因
病因的概念
病因是指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的疾病原因。
外感病因
内伤病因
• 2、痰饮的形成
• 痰饮多由外感六淫,或饮食及七情内伤等,使肺、脾、肾 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 滞而成。
• 3、痰饮的致病特点
• (1)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 • 痰饮停肺:胸闷、咳喘、咯痰 • 痰饮停胃:恶心、呕吐 • 痰饮流注经络:肢体麻木、屈伸不利、半身不遂
痰饮
• 壮热、烦渴、面赤、脉洪等
• 2、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 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气随津脱而致气虚
• 3、暑多挟湿
• 发热烦渴、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湿
• 1、湿为阴邪,易伤阳气,阻遏气机
• 湿邪困脾发为泄泻、尿少、水肿;胸闷、脘痞
• 2、湿性重浊
• 头身困重、“着痹”;分泌物或排泄物秽浊不清
• 3、湿性黏滞
• 症状的黏滞;病程的缠绵性
• 4、湿性趋下
•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燥 温燥、凉燥
• 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
• 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干涩、毛发不荣、小便短 少、大便干结
• 2、燥易伤肺
• 干咳少痰、痰黏难咳、痰中带血
火 火VS热,火与心相应
•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
• 高热、烦渴、汗出、脉洪数;心火上炎、胃火炽盛、肝 火上炎
劳逸
• 1、过劳 • (1)劳力过度:气少力衰 • (2)劳神过度:心神失养、脾不健运 • (3)房劳过度:肾精耗伤 • 2、过逸
• 气血不畅,脾胃呆滞
三、病理产物性病因
痰饮 瘀血
结石
痰饮
• 1、痰饮的概念
• 痰和饮都是机体谁也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例产物,一般比 较稠浊的称为痰,较清稀的称为饮。
第四章 病理基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学习目标
11、、掌握六淫、疠气的概念和共同致病特点;六 淫各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七情的概念,七情与 内脏精气的关系,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 22、、熟悉发病的原理和类型;饮食失宜、劳逸失 度的致病规律和特点。 33、、了解病因、病机的概念。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征
常见病证
大头瘟、虾蟆瘟、疫痢、白喉、天 花
• 疠气的发生和流行因素
• 1、气候因素:久旱、洪涝、地震 • 2、环境与饮食因素:水源、空气、食物污染、
饮食不当
• 3、预防因素:未及时做好预防隔离工作 • 4、社会因素:战乱、贫穷、细菌战
七情 饮食
二、内伤病因
喜
思
恐
忧 怒
悲
惊
劳逸
七情
• 1、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
• 2、瘀血的形成
• (1)气虚:气为血之帅,气能行血、摄血 • (2)气滞: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亦滞 • (3)血寒: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 • (4)血热 • (5)出血
瘀血
• 3、瘀血的致病特点
•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 (2)肿块:肿块固定不移 • (3)出血:血色紫黯或夹有血块 • (4)发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青紫 • (5)舌象: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舌下脉络青紫、
• 无形之痰 • “痰饮”、“悬饮”、“溢饮”、“支饮” • 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
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 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痛 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 支饮。-----《金匮要略》
痰饮
曲张 • (6)脉象:多见脉细涩、沉弦或结代
结石
• 1、结石的概念
• 凡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砂石样的 病理产物,即称结石。
(2)易蒙蔽心神 •痰迷心窍:胸闷、心悸、痴呆或癫证 •痰火扰心:失眠、易怒、喜笑不休 •(3)致病广泛,变幻多端 •“百病多由痰作祟” •(4)病势缠绵,病程较长 •痰病常被称为“顽痰” •(5)多见滑腻舌苔
瘀血
• 1、瘀血的概念
• 指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积存体内,或血行不畅,阻滞 于经脉、脏腑内的血液。
分类
病理产物 性病因
其他病因
一、外感病因
• 概念:是指由外而入,或从肌表,或 从口鼻侵入机体,引起外感疾病的致 病因素。
六淫
风寒暑湿燥火
疠气
六淫
外感性 初起多有表证。
季节性
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秋季 多燥病,冬季多寒病。
致
病 特
地域性
西北高原地区多寒病、燥病; 东南沿海地区多湿病、温病。
性
相兼性
即可单独侵袭人体,又可两三种 同时侵犯人体。
转化性
寒邪入里化热、暑湿日久化燥伤 阴。
风 六淫之首
• 1、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
• 汗出、恶风;头痛、鼻塞、项背疼痛
• 2、风性善行而数变
• “风痹”、“风疹”
• 3、风性主动
• 眩晕、震颤、角弓反张
• 4、风为百病之长
• 风寒、风热、风湿
寒 内寒、外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