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动不安中医诊疗方案(2013)

合集下载

治胎漏 胎动不安

治胎漏 胎动不安

治胎漏胎动不安妇人孕后出现阴道不时少量下血,伴腰酸痛、腹痛或坠胀不适者,为胎动不安。

若仅有阴道下血,无腰酸,腹痛为胎漏。

如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则有胎坠难留之势,故中医历来重视胎前病的防治。

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刘老根据其长期的临床经验总结出如下经验。

一、胎动之证责之血与肾因肾为冲任之本,胞脉内系于肾,肾虚系胞无力,冲任失固而孕后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不适。

而胎居母腹,赖血养之,血虚胎失所养,易致胎动不安,故临床以此型最为常见。

常见于妊娠早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淡暗,腰酸痛或小腹隐痛或坠痛,舌质淡红,苔白,脉沉滑或沉细无力。

治宜养血补肾安胎,胶艾汤加减。

方药组成:当归9g 甘草6g 枸杞20g 桑寄生15g白芍9g 菟丝子20g 熟地15g 艾叶炭9g阿胶(兑)9g 川芎9g 续断15g方中四物汤养血补血,阿胶养血止血,艾叶炭温肾止血止痛,菟丝子、枸杞、桑寄生、续断补肾安胎治腰痛,甘草和中补脾,白芍养血柔痉、缓急止痛。

全方共奏养血补肾安胎之效。

阴道下血量多,阿胶加至12g,选加仙鹤草15g,地榆炭20g,棕榈炭9g,血余炭9g等;腹部疼痛较甚,白芍加至20~30g,以缓急止痛;腰腹下坠明显,或外阴下坠,酌加升麻9g,柴胡9g,黄芪20g,以升阳举陷;舌红苔黄加黄芩9g,以清热,兼有恶心呕吐加黄芩、竹茹以止呕。

二、阴虚血热胎漏下血古人云:胎前多热,产后多寒。

即说明妊娠期间以热象多见,因孕后阴血下聚以养胎,相对阴虚阳旺,极易产生阴虚火旺之证。

虚火内生,迫血妄行,不能养胎发为胎漏,扰动胎元则胎动不安。

临床见孕后阴道有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小腹隐痛不适,口干咽燥,或伴手心烦热,舌红少苔,或舌干少津,苔薄黄,脉细滑而数。

治宜养阴清热安胎,方用保阴煎加减。

方药组成:熟地9g 黄芩9g 地榆炭12g 女贞子15g山药9g 续断15g 菟丝子20g 阿胶珠9g生地15g 白芍15g 旱莲草15g 甘草6g三、跌扑伤胎保产无忧刘老从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凡妊娠4个月以上,因闪挫偶伤胎气,气血不调而致胎动不安者,临床症见腰腹疼痛,甚或见红不止,势欲小产者,用保产无忧散调理气机,保胎安胎,常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患者

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患者

中医治疗胎动不安患者胎动不安始见于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巢氏并说明“胎动不安者,多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所致。

同时认为本病“轻者转动不安,重者便致伤堕”,并且提出“若其母有疾以动胎,治母则胎安;若其胎有不牢固,致动以母病者,治胎则母瘥”的治疗原则。

宋代陈自明承巢氏之说,认为“或跌仆击触,或怒伤肝火,或脾气虚弱”,亦可致胎动不安。

治疗原则亦遵奉巢氏治母、治胎之法,“各推其因而治之”。

对于安胎方法,早在《脉经》中就提出逐月养胎法,朱丹溪亦有“产前宜清热”,以及“黄芩、白术为安胎圣药”的主张。

对于《脉经》和丹溪之论,明代张景岳则另有见地,他在《景岳全书?妇人规》中说:“凡妊娠胎气不安者,证本非一,治亦不同。

盖胎气不安,必有所因,或虚或实或寒或热,皆能为胎气之病,去其所病,便是安胎之法。

故安胎之法不可执一,亦不可泥其月数,但当随证随经,因其病而药之,乃为至善。

若谓白术、黄芩乃安胎圣药,执而用之,鲜不误矣。

”张氏之论至为确当,也为后人治疗本病指明道路。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患者女,26岁,因停经47天,阴道少量流血6天,伴小腹坠痛,以胎动不安收入院。

以往月经正常,周期30天,经期5~6天,量适中。

末次月经,停经40天时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下腹坠痛,恶心纳差,舌暗红,苔薄白,脉细滑,患者曾自然流产1次。

1.2 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少量暗红色血,宫颈光滑,宫体49天多妊娠大小、质软。

附件双侧(-)。

尿妊娠试验(+)。

1.3 治法:补肾健脾,固冲安胎。

处方:菟丝子12g,桑寄生12g,炒川断30g,阿胶(烊化)12g,苎麻根12g,炒杜仲15g,陈皮12g,党参15g,香附18g,砂仁6g。

水煎服。

2 结果服药4剂血止,下腹坠痛消失。

但恶心较重,时呕吐,故加姜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出院时孕3个月,诸症消失,查宫底位于耻骨联合上2指,多普勒听到胎心155次/分,痊愈出院。

3 讨论本病的基本病机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其发病原因很多,概括起来,可分为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癥瘕伤胎等6种。

中医-胎动不安

中医-胎动不安
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
1、指导患者做好孕期保健。 2、慎房事,早孕期及晚期妊娠禁房事。 3、慎起居,生活规律,避免过劳、负重、攀高、防止跌倒。 4、合理膳食,饮食宜富有营养,易消化。忌烟酒。 5、重胎教,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 6、衣服宜宽大、轻松、柔软,勿紧束胸腰,以免影响胎儿成长及
乳房发育。 7、妊娠期忌穿高跟鞋,宜穿软质鞋。 8、孕期出现阴道流血时,应卧床静养,及时就诊。 9、定期产前检查。 10、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加强身体锻炼,
(3)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温水清洁外阴,畅情志、避风寒。
(4)观察腹痛腹胀、阴道流血情况。
(5)中药汤剂宜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6)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忌辛辣、生冷寒凉之品。
1、主证:妊娠期少量阴道出血,色淡质稀,或小腹空坠而痛、腰 酸,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咣白。舌淡苔薄,脉细弱略滑。
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坚持药物治疗。
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流血、腹痛等情况,不 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3、阴道若有组织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 查,并做好刮宫术的准备。
4、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排出之胚胎组织物是 否完整及宫缩、阴道流血等情况。
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动物内脏及蔬菜、 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1、主证: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酸, 口苦咽干、心烦不安,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施护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咳嗽,打喷嚏等增加腹压的活 动。
(2)观察腹痛、阴道流血及有无组织物排出。
(3)多食粗纤维蔬菜及新鲜水果,防止便秘,鼓励多饮水,必要 时给予大便软化剂,不宜过食肥甘辛辣之品。

(傅萍)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指南解读

(傅萍)中医胎漏、胎动不安诊疗指南解读

• A实践经验 B理论分析 C参考国内外资料 D直观选择
• 备注栏
参考资料:
• 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版)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年)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妇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试行)》
(学苑出版社,2001年) • 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
调查表制作说明:
• 以下胎漏、胎动不安除特别说明,均指中 医疾病名。
• 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说明:共分五度, 不熟悉为0.2分,不太熟悉为0.4分,一般为 0.6分,较熟悉为0.8分,很熟悉为1.0分。
• 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判断说明:采用 Likert度量法,共分五度,很重要为5分,重 要为4分,一般重要为3分,不太重要为2分 ,不重要为1分。
诊疗指南
3.1.3 体征 • 妇科检查:宫体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诊疗指南
3.1.4 辅助检查 3.1.4.1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
血β-HCG检查提示妊娠,血β-HCG、E2、P 连续动态监测了解胚胎发育情况。
预后与E2、P的关系
• 血清E2值与早期先兆流产预后的相关性 先兆流产属中医“胎漏”、“胎动不安”等范畴,
背景资料:
• 德尔菲法是国际流行的一种定性预测专家经验的 方法,它为消除成员间相互影响,运用匿名方式 反复多次征询意见和进行背靠背的交流,以充分 发挥专家们的智慧、知识和经验,最后汇总得出 一个能比较反映群体意志的预测结果。这种方法 简便易行,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可以避 免会议讨论时产生的害怕权威随声附和,或固执 己见,或因顾虑情面不愿与他人意见冲突的弊端 ,同时也可使大家发表的意见较快收集,参加者 也易接受结论。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

胎动不安(先兆流产)患者的福音,中医诊疗方案大公开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西医病名:先兆流产二、定义:(一)中医定义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二)西医定义先兆流产是指妊娠28周前先出现少量阴道出血,常为暗红色或血性白带,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

妇科检查时子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裂,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

经休息及治疗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

三、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标准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素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脉滑。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月相符。

(2)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中医常辨证分型为:肾虚型、气血亏虚型、血热型、血瘀型。

辨证型详见下述“辨证施治”。

(二)西医诊断标准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少量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妊娠试验:尿妊娠试验阳性。

4.妇科捡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体软,大小与孕周相符。

5.超声波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子宫大小、孕囊或胚胎(胎儿)发育与孕周相符。

6.基础体温测定:保持黄体期水平(维持高温曲线)。

7.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P)水平与孕周和B超结果(孕囊或胚胎发育)基本相符。

激素测定(血β-HCG、孕酮、E2),了解黄体功能,可以协助判断先兆流产的预后。

TORCH检测,如IgM抗体阳性,提示近期内有该病原体接触史,有子宫内胎儿感染的可能性。

有助于估计预后。

甲状腺功能测定,了解有无甲亢或甲减,若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及时药物治疗可以减少流产率。

8.自身/同种抗体检测主要有磷脂抗体、抗内膜抗体、抗精子抗体、血型抗体、DNA抗体等。

9.封闭抗体测定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单克隆抗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检查封闭效应。

四、治疗方案:(一)一般治疗1.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

中医处方治胎动不安

中医处方治胎动不安

中医处方治胎动不安
*导读:处方: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人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首乌1……
处方:菟丝子30克,桑寄生30克,续断15克,杜仲15克,人参15克,白术10克,黄芪30克,当归15克,熟地15克,首乌15克,升麻6克,甘草6克。

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少量多次服。

连服30剂为1疗程,连用2~3个疗程。

说明:怀孕后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阴道出血者即为胎动不安。

如发生于三个月以前的为堕胎;三个月以后的为小产,又称为半产;若连续发生二次以上如期而堕者,为滑胎。

怀孕后阴道不时下血,但无腰酸腹痛、小腹坠胀感的称为胎漏,不论是发生在哪一阶段,治疗时孕妇要绝对卧床静养,减少活动,治疗上宜补肾益气养血安胎。

本方是因证而设,屡用效果好。

如出现下血多者方中加入阿胶(烊化)20克,艾叶炭(冲)15克;是滑胎者,可加入鹿角胶30克(烊化),狗脊30克等。

治蜜蜂蜇伤验方
取六神丸5粒,加温水2滴,将其溶解,外敷于患处,间隔2小时湿敷1次。

若严重蜇伤,可增加药物分量及浓度,一般2~3次即可缓解疼痛,达到消肿的目的。

(胡佑志)。

胎动不安实用秘验方

胎动不安实用秘验方

胎动不安实用秘验方
怀孕以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或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等现象者,称为胎漏。

如先感胎动下坠,继而有轻微的腰酸腹胀,或阴道有少许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验方1】白术6克(为末),黄酒50毫升,同煎数沸,候温顿服,每日3次。

治疗脾虚胎动。

【验方2】紫苏子5克,当归3克,白芍6克,甘草1克,川芎3克,大腹皮5克,枳壳3克,白术3克,陈皮2.5克,川贝母6克,葱头2个,水煎服。

孕后3个月后常服。

【验方3】阿胶珠30克,入米酒60毫升煮化,再打入鸡蛋3个,稍煮片刻,入盐少许调匀,每日分3次服完,宜空腹服。

【验方4】荷叶15克,白矾6克,水煎去渣,红皮鸡蛋3个,打在药水内,药水和鸡蛋共服。

【验方5】鲈鱼1条去鳞和内脏,黄芪15~20克,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服食,每日或隔日1次,连用3次。

用于胎动、水肿。

【验方6】黑豆60克,黄酒30毫升,水煎服。

【验方7】大枣5枚、鸡蛋2个。

将大枣放入水中煮至将熟时,再把鸡蛋打入汤内,等鸡蛋熟后。

吃蛋饮汤,每日1次。

【验方8】菟丝子30克(鲜者加倍),大米100克,红糖适量。

将菟丝子洗净,捣碎,加水煎取浓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2剂,连续服用7~10日,可治妊娠先兆流产。

(陈青红)。

老中医:治疗胎动不安、带下、崩漏的经验方

老中医:治疗胎动不安、带下、崩漏的经验方

治疗胎动不安、带下、崩漏的经验方一、胎动不安胎动不安系指妊娠期胎动下坠,腰酸腹痛,兼有阴道少量流血者,多因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气虚者,伴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治宜补气安胎;血虚者,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治宜补血安胎;肾虚者,伴见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尿频,治宜固肾安胎;血热者,伴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治宜清热凉血安胎;外伤致胎动下坠,小腹胀痛者,治宜补气养血安胎。

【方一】妇人妊娠经水来,漏胎下血,劳伤损伤见血。

桑寄生15克,当归、炙黄芪、白芍各12克,川断、川杜仲、阿胶各9克,川芎、黑蒲黄各6克,黑荆芥3克。

清水煎服。

每天早晚各1剂,2天服完即愈。

【方二】胎漏下血,眩晕心跳,气短神弱,小腹下坠疼痛,面色青黄。

潞党参、炙黄芪、当归、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东阿胶各9克,砂仁、炙甘草、川芎各6克,大枣3枚。

水煎服。

【方三】孕妇别无它病,偶触胎动不安,腰酸胎欲下坠。

用鱼鳔炒成珠,研末每服15克。

开水送下即效,继服2~8次更妥。

【方四】体虚胎动,易流产。

党参6克,杜仲、怀山各90克,炒川断30克。

上药用河水浸1宿,煎汁去渣,再加龟胶60克、阿胶120克、冰糖150克,收膏,每晨以开水冲服1匙。

在妊娠4个月后胎漏,其效更好。

【方五】妊娠后胸腹胀痛心胃痛,如触怒伤胎败血胎动不安等。

紫苏、焦术、云芩(炒)各30克,酒白芍、广陈皮各18克,益母草、杜仲、川断、贡胶各150克,炙甘草90克,川芎120克,艾炭8克,共研细末,蜜丸每重9克,每服1丸,开水送下。

【方六】有习惯性小产史,现又觉胎动。

白术30克,黄芩、阿胶珠、杜仲各9克,川断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由怀孕3个月起,初服3剂,每半月服2剂,服至8个月为止。

如胎动见血,令孕妇安静卧下,速燉生阿胶15克与药同服。

【方七】妇人胎气不固,屡次流产,或因动作不慎以致胎动不安。

生黄芪、阿胶珠、枸杞各9克,党参、川断、熟地、棕皮炭、焦杜仲、菟丝、砂仁、山萸肉、酒炒白芍各6克,黄芩、焦白术各4.5克,红枣2枚引。

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

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CHSM 01131【摘要】 本文从中医学角度阐述对胎动不安的护理方法,从中医学来讲,胎动不安主要应从阴道出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及程度进行辨证施护,以起到安胎的作用。

【关键词】 胎动不安:中医护理胎动不安的中医护理张秀凤参考文献[1] 张丽华. 危重病人排痰困难的临床观察与护理[J]. 西南军医,2009,11(6): 1172-1173.[2] 吴治,郑丽君,高霜红. 两种排痰法在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排痰护理中的应用比较[J]. 现代护理,2005,11(3): 167-168.[3] 王蓓,刘雪琴. 气道排痰护理的研究进展[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2004,20(13):63-65.作者单位:124000 辽宁省盘锦市中医医院秒。

痰未吸尽时,隔2~3分钟后可再重复吸引,连续吸引会影响患者呼吸、加重缺氧。

自气管套管内吸痰的硅胶管,外径不得超过口径的1/2。

如痰液粘稠不易吸收,可用2%碳酸氢钠4~ 5 ml 滴入胶管,稀释痰液以助吸谈。

吸痰前后根据病情可适当加大吸氧流量,以提高患者的血氧浓度,防止回吸痰插管而致缺氧[3]。

注意观察患者对吸痰的反应,若患者出现呼吸暂停、严重呛咳或心动过缓时,应停止吸痰并立即给氧。

注意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粘膜。

2.1.4 应用祛痰药 如必嗽平,可裂解痰中的酸性粘多糖纤维,使粘痰稀释,便于排出。

2.2 补充水分大量咳痰患者有时可引起脱水,使痰液浓缩粘稠不易咳出,应补充水分,每日摄入水量在1500 ml 以上。

气管切开患者由呼吸道丧失水分达200 ml/d ,以为补充每日液体消耗量,维持支气管表皮细胞纤毛的正常功能,必须做好呼吸道湿化。

通常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5~10 ml 加入相应药物行气管内滴注,如痰液过于粘稠可适当增加滴入量至20 ml ,痰液稀释后再充分吸痰。

2.3口腔护理对呼吸道分泌物多的患者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与湿润,每日应用生理盐水或朵贝尔液清洁口腔或餐前餐后漱口。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中医妇科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胎动不安、胎漏(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一、中西医病名:中医病名:胎动不安、胎漏。

西医病名:早期先兆流产。

二、诊断:(一)、症候诊断1、肾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淡,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证: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证: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证: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细缓略滑。

4、气血虚弱证:主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证: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4、肾虚血瘀证:主证:阴道出血量少,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证: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诊断标准主证“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证1项、次证1项,或兼有次证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中医诊疗方案(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

2、脾肾两虚证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补中益气汤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续断,党参,炒白术,山药,黄芪,升麻,陈皮,柴胡。

3、肾虚血热证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保阴煎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

4、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当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5、肾虚血瘀证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合加味圣愈散加减。

黄芪,当归,党参,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中医妇科: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胎漏、胎动不安

中医妇科:胎漏、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表现,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经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见胚胎存活者,治疗以补肾安胎为大法,根据不同的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当病情发展,四大症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肾虚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头晕耳鸣,夜尿多,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脉沉细滑,尺脉弱。

病机概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治法:补肾健脾,益气安胎。

代表方剂:寿胎丸或安奠二天汤或滋肾育胎丸。

常用药物: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人参、熟地、白术、山药、山萸肉、炙甘革、杜仲、枸杞子、扁豆等。

血热证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鲜红或深红,质稠,或腰酸,口苦咽干,心烦不安,便结溺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病机概要:热邪直犯冲任,内扰胎元,胎元不固,热迫血行,故妊娠期阴道下血;血为热灼,故色鲜红或深红;热邪内扰,胎气不安,胎系于肾,故见腰酸;心烦不安,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血热之征。

治法:清热凉血,养血安胎。

代表方剂:保阴煎或清热安胎饮或当归散加减。

常用药物: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山药、续断、甘草、椿根白皮、侧柏炭、阿胶等。

气血虚弱证主症:妊娠期少量阴道出血,色淡红,质清稀,或小腹空坠而痛,腰酸,面色白,心悸气短,神疲肢倦,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略滑。

病机概要:气血虚弱,冲任匮乏,不能载胎养胎,胎元不固,气不摄血,故见阴道出血;气血虚弱,本源不足,故色淡质稀;小腹空坠而痛,正是气虚系胞无力,血虚胞失濡养所致;气血虚弱不能化精滋肾,故强酸;神疲肢倦、舌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虚弱之征。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一.肾虚型:妊娠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或淡暗,质清稀,腰痠腹坠痛,或曾屡次堕胎。

全身症状:或伴有头晕耳鸣,小便频数,夜尿多甚到失禁,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

可用寿胎丸或补肾安胎饮。

补肾养血安胎验方二.气血虚弱型: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色淡红质稀薄,或感腰腹胀痛或坠痛。

全身症状:神疲肢倦,面色苍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

可用胎元饮或安胎饮。

三.血热型:妊娠阴道下血,色鲜红或紫红质稠,或腰腹坠胀作痛。

全身症状:或心烦不发,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而数;或伴头晕而胀,胸胁满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可用保阴煎,清海丸、清热安胎饮加减治之。

血热内扰证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

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

舌红,苔黄而干,脉弦滑或滑数。

[常用方] 生苎根散。

四.跌仆伤胎型:妊娠外伤,腰痠,腹胀坠,或阴道下血。

全身症状:舌质常或稍黯,脉滑无力。

可用圣愈汤或桑寄生散治之。

五.癥疾伤胎型:妊娠期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或伴小腹拘急。

全身症状:或有胸腹胀满不适,或见口干或但欲嗽水不欲咽,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或沉涩。

可用桂枝茯苓丸。

六.毒药毒物伤胎型:孕期阴道下血,色红质常,腰痠腹痛。

全身症状:或伴憎寒,或见颜面指甲唇口青白,甚或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舌黯,脉沉弱无力。

用阿胶散。

【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辨证论治】【预防与护理】【现代研究】【疗效评定】【其它疗法】【中药名厂与中成药】由于母体与胎儿两方面的因素,导致冲任气血不调,胎元失固,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部坠胀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现代医学之先兆流产。

诊断依据1.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为“胎漏”;腰酸,腹部坠胀作痛,或伴有少量出血,为“胎动不安”。

2.妊娠试验呈阳性反应,B超探查胎动、胎心搏动正常,并与停经月份相符。

妇科胎动不安的辨证施治

妇科胎动不安的辨证施治

妇科胎动不安的辨证施治发表时间:2013-05-16T10:24:13.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温丽英[导读] 胎动不安系因胎气不安、胎元失固所致,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时下时止,或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是本病主症。

温丽英 (黑龙江省鹤岗市绥滨县中医院 156200)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358-02【关键词】妇科胎动不安辩证施治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者,称为胎动不安,又称“胎气不安”。

1 病因病机1.1 肾虚先天禀赋不足,肾气虚弱,或房劳多产,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动不安。

1.2 气虚素体虚弱,或饮食劳倦所伤,或恶阻频繁呕吐损伤脾气,或大病久病损伤正气,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载,使胎动不安。

1.3 血虚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伤阴血,或孕后脾胃虚弱,化源不足,以致血虚胎失所养,胎元不固,而致胎动不安。

1.4 血热素体阳盛,或肝郁日久化热,或过食辛燥助热生火之品,或外感邪热,以致阳盛血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胎元不固,则胎动不安。

2 辨证本病辨证,首先应辨明胎之死活。

若胎已殒,应以去胎为要;若胎尚活,则应根据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及其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以辨其属虚、属热、属瘀,而后立方遣药。

2.1 肾虚证候:妊娠期,腰酸腹坠痛,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暗淡,头晕耳鸣,小便频数,或曾屡次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暗淡;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无力系胎,故屡孕屡堕。

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为妊娠肾气虚之征。

2.2 气虚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

分析: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摄载,故孕后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气虚血不化赤,则血色淡质稀;气虚提摄无力,故小腹空坠;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倦怠,气短懒言;清阳不升,血不上荣,则面色白光白。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肾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黯淡、质薄、小腹坠病、腰酸痛、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二)胖肾两虚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緩略滑。

(三)肾虚血热证: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浑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舌质红、芥黄或苔薄、脉滑数。

(四)气血虚弱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五)肾虚血瘀证: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舌暗红、苷薄白、脉涩或细滑。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腰酸腹痛、胎动下坠,伴阴道少量流血。

1、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如出血的颜色、量、血块大小,以及血块中有否胚胎组织等,并做好记录,若出血量多,超过正常的月经量时,则安胎无望,应观察有无胚胎组织排除体外。

2、观察腹痛、腰痛、胎动、神色、血压、舌苔、脉象变化,以判断安胎效果,若见阴道流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须防流产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输液输血及刮宫手术的准备工作。

3、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外阴清洁,每日溢水清洗会阴部。

(二)心烦少寐、便秘1、做好安慰,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保持情绪安定,以静心养胎,保持室内环境安静,空气新鲜,通风良好,阳光充足。

2、多吃粗纤维食物,若大便秘结,可每日早晚服蜂蜜2匙,以利润肠通便,以减少排便时復压增加而加重出血的机会,禁食多气多刺激食物。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一)药物治疗选胎元饮加减,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气虚者,选举元煎加减:偏血虚者,选葛根汤加成,以补血固冲安胎。

四、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绝对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但不能对于贪睡,以免导致会滞,注意保暖,适时添加农服,井少去公共场所,防止医感受外邪等而损伤胎气。

2、平时不宜穿高银鞋,避免劳累过度,跌倒闪控,涉水远游,孕前期3个月内严禁房事,3个月后应节制房事。

以免提伤胎元。

3、在医生指导下服药,禁用或镇用有损于胎儿的药物,若安胎失败,则应避孕6个月后再孕。

中医妇科常见病丨胎动不安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常见病丨胎动不安辨证施治。

中医妇科常见病丨胎动不安辨证施治。

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主骨,肾虚则两膝酸软;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无力系胎,故使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为肾气虚之征,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若肾阴虚者,兼有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治宜滋阴补肾,固冲安胎,方用寿胎丸加熟地、山茱萸、地骨皮;阴道流血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

若肾阳虚者,兼有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治宜补肾助阳,固冲安胎,方用补肾安胎饮(《中医妇科治疗学》)。

人参、白术、杜仲、续断、益智仁、阿胶、艾叶、菟丝子、补骨脂、狗脊。

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助阳而益精气;续断、杜仲、狗脊补肾强腰,安胎止痛;益智仁温肾缩小便;阿胶、艾叶养血暖宫,止血安胎;人参、白术益气载胎。

全方共奏补肾助阳,固冲安胎之效。

气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摄载,故孕后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气虚不化,则流血色淡质稀;气虚提挈无力,故小腹空坠;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倦怠,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

中医胎动不安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胎动不安患者的诊疗规范

中医胎动不安患者的诊疗规范
一、临床表现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二流产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在先兆流产节段,如胚胎或胎儿正常,并经过适当的安胎治疗,可继续妊娠,正常分娩。

导致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主要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妊娠是胚胎、胎儿在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母、胎必须互相适应,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的含义。

引起冲任损伤、胎元不固的常见的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

二、治疗方法
1.艾条灸疗法
【操作】产前1个月左右,艾卷灸至阴连续多次,每次30分钟。

直接灸至阴亦佳。

配合做膝胸卧位艾卷灸阴部多次,30分钟以上,连续做1〜2周,也可配合灸肾俞、关元、三阴交、足三里等穴位。

2.中药敷脐
取杜仲25g,补骨脂30g共研细末,以茶水调敷脐部,每日换药1次,连敷5~7天。

适宜于肾气亏损,冲任不固而致的胎动不安。

胎动不安中医诊疗方案(2013)

胎动不安中医诊疗方案(2013)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3)一、概述胎漏、胎动不安多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所致,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先兆流产”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侯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

胎动不安——保胎固本方(胡秉超方)【组成】黄芪10~20g,党参9g,白术9g,山药12g,黄芩9g,熟地黄12g,砂仁3g,阿胶9g,川续断9g,桑寄生15~30g,菟丝子16g,杜仲12g,墨旱莲30g,苎麻根15g,南瓜蒂5枚。

【用法】水煎服。

【功效主治】健脾补气养血,清热固肾安胎。

主治妊娠胎动不安、胎漏、滑胎属肾虚型者。

症见腰部酸胀、小腹下坠,头晕耳鸣,两腿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或带黄,舌质偏红,脉滑或欠脉沉弱。

【方解】方中重用黄芪加强补气之力,全党参、山药、阿胶、熟地黄、川续断、桑寄生、菟丝子、杜仲等共奏健脾固肾、补气养血之效;黄芩、白术为常用安胎对药,素有“安胎圣药”之美名。

若火盛则当倍黄芩以消火(无热象者不用),痰盛则当倍白术以消痰;但如用之不当,非但不能保胎,反有碍胎之过。

墨旱莲补肾益阴、凉血止血,具补中见清之效;苎麻根止血安胎,具滋阴之用;南瓜蒂取其瓜大蒂小能系重而牢固不坠之意。

如小腹下坠甚可加升麻;阴道出血量多时可选用陈棕榈炭、侧柏炭、贯众炭、地榆炭、仙鹤草;阴虚血热加地骨皮,以生地黄易熟地黄;血热加椿根皮以增凉血止血之效。

【验案】王某,女,29岁,金桥养鸡场职工。

1989年5月26日因先兆流产来院门诊。

末次月经4月6~12日,经闭50天,其间已见红3次。

5月17日洋泾人民医院诊断为“先兆流产”,予黄体酮、维生素E及安胎药3剂未效,并动员作诊刮。

病家不愿,要求保胎治疗,现阴道出血已3天,伴腰酸、小腹作胀。

苔薄白,脉细数弱,尿妊娠反应(+)。

证属肾虚胎动不安,当予补中益气,固肾止血安胎。

炙黄芪15g,炒党参9g,土白术9g,炒山药12g,黑荆芥5g,川续断10g,桑寄生30g,炒白芍12g,补骨脂12g,山茱萸9g,海螵蛸12g,煅龙骨、牡蛎各12g,陈艾炭3g,十灰丸(包煎)12g,炙甘草3g。

3剂。

嘱卧床休息。

原用黄体酮因不能骤停,故仍予使用,自6月5日起递减至停用。

5月29日家属来代述:“药后出血即止,腹部亦舒”。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胎动不安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胎动不安

草药偏方治百病-妇科部分
-胎动不安
方 1
〔组成〕双果草 10g。

〔用法〕水煎服,1 日 1 剂。

方 2
〔组成〕椿白皮 30g,白术 10g。

〔用法〕水煎服,1 日 1 剂。

方 3
〔组成〕薛荔适量,鸡蛋 2 个。

〔用法〕鸡蛋去壳,拌匀,取薛荔水煎,冲鸡蛋服(约饭前 5 分钟服)。

方 4
〔组成〕苜蓿子 3g,鸡蛋 2 个。

〔用法〕将首蓿子微捣后加水煎沸约 15 分钟,再将鸡蛋打入(荷包蛋),继续煎约 5 分钟,待温后,吃蛋喝汤。

〔附注〕此方用于先兆流产。

方 5
〔组成〕芭蕉根 60~30g,猪肉适量。

〔用法〕加水煮食。

方 6
〔组成〕褶叶萓草根端膨大体 30~60g。

〔用法〕炖肉或鸡服。

〔附注〕此方也可用于月经少、贫血、老年性头晕耳鸣、营养不
良性水
肿。

方 7
〔组成〕棕榈皮(烧灰)30g,蚕沙(炒)30g,阿胶(炙燥)1g。

〔用法〕捣为未,每次服 1.5g,温酒调下。

〔附性〕此方用于妊娠胎动、下血不止、脐腹疼痛。

方 8
〔组成〕薛荔鲜枝叶(不结果的幼枝)30g,荷叶蒂 7 个,苎麻根 3g。

〔用法〕水煎去滓,加鸡蛋 2 个,同煮服。

单用薛荔枝叶亦可。

〔附注〕此方用于先兆流产。

方 9
〔组成〕鲜苔藓(青苔)约 150g。

〔用法〕洗净,捣烂,用开水 1 碗冲焗,去渣后加米酒适量,一次服下。

〔附注〕此方用于胎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3)
一、概述
胎漏、胎动不安多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所致,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先兆流产”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侯诊断
1、肾虚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
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三、治疗方案
(一)中医辨证论治
1、肾虚证
治法:补肾益气安胎。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味。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苎麻根、杜仲。

中成药:保胎灵等。

2、脾肾两虚证
治法:固肾健脾安胎。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补中益气汤《脾胃论》加减。

菟丝子、桑寄生、阿胶、川断、党参、炒白术、淮山药、黄芪。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等。

3、肾虚血热证
治法:滋肾凉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熟地、白芍、黄芩、黄柏、续断、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旱莲草。

中成药:孕康口服液等。

4、气血虚弱证
治法:益气养血安胎。

方药:胎元饮《景岳全书》加减。

党参、白术、熟地、归身、白芍、杜仲、陈皮、炙甘草、桑寄生。

中成药:保胎丸等。

5、肾虚血瘀证
治法:益肾祛瘀安胎。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加味圣愈汤《兰室秘藏》加减。

黄芪、党参、当归、参三七、熟地、白芍、菟丝子、桑寄生、阿胶、杜仲、续断、砂仁。

四、注意事项及健康教育
1、注意孕期保健卫生。

保持外阴清洁。

进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2、出现流产先兆,应绝对卧床休息,安定情绪。

对有阴道出血者应随时观察出血量及腹痛情况。

3、定期血查HCG,并注意其变化。

定期B超检查以确定胚胎大小及胎元已未殒。

4、先兆流产的治疗时间应超过以往流产发生的妊娠月份1个月。

5、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下腹阵痛,腰酸增剧,阴道出血量多,病情发展为难免性流产和不完全性流产须及时进行手术清理宫腔。

6 、先兆流产可治可防,放重于治。

应避免一切引起流产或诱发胎儿畸变的因素,如感冒发热,房事,咳嗽,腹泻,禁用妊娠禁忌药及过度劳累,避免情绪紧张等。

五、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通过对2012年我科治疗胎动不安中医疗效分析,发现该年度治疗方案成熟妥当、安全、有效,故针对上述问题今年的治疗方案不做大的改动,还是重点放在以下两个难点加以改进,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

难点之一:如何预防流产的发生
流产的病因复杂,可以受母体及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母体方面可受外伤、其他病史、服药史等影响,所以要从去除病因着手。

1、消除病因:有一部分孕妇怀孕后不注意起居饮食而出现先兆流产症状,故孕后嘱孕妇避免剧烈运动,避免受到外伤,妊娠3个月内应禁止性生活,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妇女,整个孕期应禁止性生活,同时避免揉按下腹部,以免引起宫缩导致流产,饮食要富有营养,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及维生素,不要妄用大补之品,如参、茸或妄用峻下滑利之品,如意茁仁、大黄等。

对于习惯性流产的妇女应在怀孕前进行必要检查,包括卵巢功能检查、夫妇双方染色体检查与血型鉴定、丈夫的精液检查、夫妇双方地中海贫血检测,女方需进行生殖道的详细检查,包括有无持殊病原体如衣原体、支原体的感染,有无子宫肌瘤,宫腔粘连。

并作子宫输卵管造影以确定子宫有无畸形与病变,以及检查有无宫颈内口松弛等。

查出原因,若能治者,应于怀孕前治疗,女方黄体不佳,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存在抗精子抗体或自身免疫性HLA抗原相容性增大者,应预先加以调理,防止再次流产。

2、孕前调治:流产患者应在末次流产后避孕半年至一年,中药调治,使身体逐渐复原。

若既往未做相关检查或在此期间进行以上的相关检查,则注意BBT测定,了解卵巢功能情况。

并按中医辨证用药,多用补肾法,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用补肾阴或补肾阳治疗。

并按周期用药,排卵前期适当加用行气活血之郁金、丹参从而协助排卵,排卵后期可用淫羊藿、怀山药、鹿角霜等维持黄体功能。

中医认为维系胎
元之机制,主要在于冲任二脉所固摄,冲为血海,任主胞脉。

而冲任之本在肾。

故维持肾气的壮旺,保障气血的充沛,是保证胎儿正常发育和防治流产的要害。

而肾气的充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收效、故习惯性流产者,除外明显染色体异常,双方均患地中海贫血或女方子宫畸形等无法改善的因素。

则应在再次妊娠之前。

预先调治一段时间,方能保证顺利妊娠。

难点之二:如何保证妊娠顺利
流产多次发生,给患者家庭带来极大的困惑,故妊娠后保证妊娠的顺利,是患者、家属、医务人员共同关心的问题。

1、孕即安胎:经过流产后的妇女在决定再次妊娠的宜作基础体温测定,若持续高温相超过18天即妊娠的可能性极大。

此时嘱患者多卧床休息,禁房事,慎起居。

饮食上忌服峻下滑利之品如薏苡仁、大黄等以免滑胎,同时定期作晨尿HCG定量测定及B超以了解胎儿发育情况。

2、流产先兆,积极治疗:妊娠后出现阴道流血、腹痛、腰痛等症状时即为先兆流产、此时必须积极治疗,有条件的孕妇最好住院安胎治疗。

按中医辨证治疗以补肾为主,重用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偏阳虚者加艾叶、鹿角霜、党参、白术;偏热者加早莲草、女贞子、黄芩。

必要时同时肌注HCG 2000U,隔日一次,及黄体酮20mg每日1次,若出现明显阵发性宫缩,可与硫酸舒喘灵2.4mg,8小时口服一次,缓解子宫收缩。

若患者精神紧张,可给子鲁米那口服。

同时应予心理安慰,开导,使之安心静养。

亦应定期B因检查,了解胚胎
发育情况。

六、疗效评价
评价标准
有效:治疗后阴道出血、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有所减轻。

B超检查子宫大小、胚胎发育与孕周基本相符。

无效:治疗后阴道出血不能停止,小腹疼痛及腰酸胀痛等症无减轻或有加重,甚至流产。

B超检查胚胎发育不良或停止发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