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论治——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
治疗大法:补肾安胎 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 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当下胎益母
【辨证论治】
1.肾虚证
主要证候:妊娠期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 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养,故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有阴道少量流血, 色黯淡;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主骨,肾虚则两膝酸软;肾与膀胱相表里, 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无力系胎,故使屡有堕胎。舌淡,苔 白,脉沉细而滑,为肾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1.肾虚 素禀肾气不足 或孕后房事不节 或因惊恐伤肾 或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
胎失所系 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甚则滑胎
【病因病机】
2.气血虚弱
素体虚弱 或饮食劳倦
损伤脾气
或大病久病- 耗伤气血
无力固养胎元 以致胎漏、胎动不安 甚则滑胎
【病因病机】
3.血热证
内因
素体阳盛
血热、阴
虚内热
热
伏
冲
外因
任
孕后过食
《女科百问》提出“可预服杜仲丸” 《丹溪心法·妇人产前》提出“黄芩、白术安胎圣药”之说, 《妇人规》提出腹痛、下血、腰酸、下坠胎 动不安四大症状变化,预测胚
胎存活概况。 《医学衷中参西录》创制寿胎丸治疗和预防流产,现成为安胎首选方剂。
1、冲任二脉通盛: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二脉相资,故能有子。
有孕而月经不停,到妊娠四五月自 止
仅有小腹疼痛反复发作,无腰酸
无阴道出血
【鉴别诊断】
病名
阴道流血
胎漏
阴道少量出血时岀时止 淋漓不断
中医妇科学:第四节 胎漏、胎动不安
很难摄精成胎 成胎后胎元不固 胎元有缺陷
肾虚
气血虚弱
血热
血瘀
冲任损伤 胎元不固
肾虚
冲任不固,胎失所系
气血虚弱 气不载胎,血不养胎
血热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
胎漏、胎动不安
血瘀
气血失和, 瘀阻胞宫、 胞脉
胎失所养 胎元失固
诊断要点
▪ 1.症状 ▪ 2.妇科检查:阴道少许出血来自宫腔,子宫口
关闭,羊膜囊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符。 ▪ 3.辅助检查:
凉血止血 且能安胎
阴道出血多:阿胶、旱莲草、侧柏炭 养阴清热止血
出血时间长:贯仲炭、仙鹤草、地榆炭
清热解毒止血
胎动甚:菟丝子、桑寄生
固肾安胎
分证论治(4)
▪ 【主症】素有癥积,或妊娠期间跌仆闪挫, 胎动下坠,腰酸腹痛,甚或胎漏下血。
▪ 【舌象】舌质黯红,或有瘀点瘀斑,苔薄白。 ▪ 【脉象】脉弦滑。
▪ 【兼症】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 许出血,头昏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质 淡,苔少,脉细滑。
▪ 【治法】补血固冲安胎 ▪ 【方药】苎根汤加川断、桑寄生。
干地黄 当归 白芍 川断 桑寄生 苎麻根 阿胶 甘草
养血安胎
补肾安胎
止血安胎 调和诸药
分证论治(3)
▪ 【主症】妊娠期阴道下血,色鲜红或腹 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 燥,大便秘结。
菟丝子
补肾养精,益阴而固阳
桑寄生 续断
固肾强腰系胎
阿胶
滋阴补血止血
党参 白术
健脾益气以载胎元
补肾益气 固摄冲任
偏气虚加黄芪补气升阳
兼血虚加熟地、 山萸肉大补精血
偏寒加艾叶暖宫安胎
偏热加黄芩清热安胎
老中医:治疗胎动不安、带下、崩漏的经验方
治疗胎动不安、带下、崩漏的经验方一、胎动不安胎动不安系指妊娠期胎动下坠,腰酸腹痛,兼有阴道少量流血者,多因气虚、血虚、肾虚、血热、外伤等,致使冲任不固,不能摄血养胎。
气虚者,伴见精神萎靡,少气懒言,治宜补气安胎;血虚者,伴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治宜补血安胎;肾虚者,伴见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尿频,治宜固肾安胎;血热者,伴见口干咽燥,心烦不安,治宜清热凉血安胎;外伤致胎动下坠,小腹胀痛者,治宜补气养血安胎。
【方一】妇人妊娠经水来,漏胎下血,劳伤损伤见血。
桑寄生15克,当归、炙黄芪、白芍各12克,川断、川杜仲、阿胶各9克,川芎、黑蒲黄各6克,黑荆芥3克。
清水煎服。
每天早晚各1剂,2天服完即愈。
【方二】胎漏下血,眩晕心跳,气短神弱,小腹下坠疼痛,面色青黄。
潞党参、炙黄芪、当归、桑寄生、杜仲、续断、菟丝子、东阿胶各9克,砂仁、炙甘草、川芎各6克,大枣3枚。
水煎服。
【方三】孕妇别无它病,偶触胎动不安,腰酸胎欲下坠。
用鱼鳔炒成珠,研末每服15克。
开水送下即效,继服2~8次更妥。
【方四】体虚胎动,易流产。
党参6克,杜仲、怀山各90克,炒川断30克。
上药用河水浸1宿,煎汁去渣,再加龟胶60克、阿胶120克、冰糖150克,收膏,每晨以开水冲服1匙。
在妊娠4个月后胎漏,其效更好。
【方五】妊娠后胸腹胀痛心胃痛,如触怒伤胎败血胎动不安等。
紫苏、焦术、云芩(炒)各30克,酒白芍、广陈皮各18克,益母草、杜仲、川断、贡胶各150克,炙甘草90克,川芎120克,艾炭8克,共研细末,蜜丸每重9克,每服1丸,开水送下。
【方六】有习惯性小产史,现又觉胎动。
白术30克,黄芩、阿胶珠、杜仲各9克,川断6克,生甘草3克,水煎服。
由怀孕3个月起,初服3剂,每半月服2剂,服至8个月为止。
如胎动见血,令孕妇安静卧下,速燉生阿胶15克与药同服。
【方七】妇人胎气不固,屡次流产,或因动作不慎以致胎动不安。
生黄芪、阿胶珠、枸杞各9克,党参、川断、熟地、棕皮炭、焦杜仲、菟丝、砂仁、山萸肉、酒炒白芍各6克,黄芩、焦白术各4.5克,红枣2枚引。
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考点:胎漏、胎动不安
中西医执业医师技能考点:胎漏、胎动不安胎漏、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导致胎漏、胎动不安的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妊娠是胚胎寄生于母体子宫内生长发育和成熟的过程。
母体和胎儿必须互相适合,否则发生流产。
中医把母、胎之间的微妙关系以“胎元”来涵盖。
胎元包括胎气、胎儿、胎盘三个方面。
胎气、胎儿、胎盘任何一方有问题,均可发生胎漏、胎动不安。
临床影响冲任损伤、胎元不固的常见病因病机有肾虚、血热、气血虚弱和血瘀。
1.肾虚父母先天禀赋不足,或房劳多产,大病久病及肾,或孕后房事不节,伤肾耗精,肾虚冲任损伤,胎元不固,发为胎漏、胎动不安。
2.血热素体阳盛血热或阴虚内热,或孕后过食辛热,或感受热邪,热伤冲任,扰动胎元,致胎元不固。
3.气血虚弱母体气血素虚,或久病大病耗伤气血,或孕后思虑过度,劳倦伤脾,气血生化不足,气血虚弱,冲任匿乏,不能固摄滋养胎元,致胎元不固。
4.血瘀宿有癥瘕瘀血蕴踞子宫,或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孕期手术创伤,均可致气血不和,瘀阻子宫、冲任,使胎元失养而不固,发为胎漏、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既有单一的病机,又常有脏腑、气血、经络同病,虚实错杂的复合病机,如肾脾虚弱或肾虚血瘀,临证中必须动态观察病机的兼夹及其变化。
胎漏、胎动不安的诊断要点1.病史常有孕后不节房事史,人工流产、自然流产史,或宿有癥瘕史。
2.临床表现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孕月相符。
(2)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
B超提示宫内妊娠、活胎。
胎漏、胎动不安的类证鉴别胎漏、胎动不安属西医先兆流产,应与各种流产鉴别以辨胚胎已殒未殒或存活与否,并与妊娠期间有阴道出血或腹痛的疾病相鉴别。
1.难免流产(胎堕难留) 阴道出血增多,色鲜红,腹痛加剧,无组织物排出;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或已破膜,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尿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B超见宫内胎囊,可有胎动或胎动弱。
辨证论治——胎动不安
辨证论治——胎动不安【概念】胎动不安,是指妊娠期间,自觉胎动下坠,腹痛腰痰,或兼见阴道少量出血而言。
若小腹坠痛及腰瘦加重,阴道流血增多,易致“堕胎”、“小产”或"胎死腹中"。
因此,胎动不安常为堕胎、小产之先兆。
常见证候气虚胎动不安:妊娠胎动下坠,腹胀腰痰,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色淡质稀,或下黄水面色胱白,精神疲倦,气短懒言,畏寒,舌质淡,苔薄白,脉浮滑无力或沉弱。
血虚胎动不安:妊娠腰瘦腹胀,或自觉胎动不安,重迫下坠,阴道不时下血,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神疲乏力,皮肤不润,舌质淡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肾虚胎动不安:妊娠小腹下坠,或胀或痛,腰痠腰痛,阴道下血,头晕耳鸣,两腿软弱,尿频或失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咽燥,渴喜饮冷,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苔薄黄而干,脉滑数有力血热胎动不安:孕后三、五个月,阴道不时下血,色鲜红,腰痠,小腹坠口干气郁胎动不安:妊娠期间,腰痠胎动,腹痛隐隐,下血暗红。
精神抑郁,心烦易怒,胁肋胀痛,嗳气食少,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外伤胎动不安:妊娠期间,突然胎动下坠,腰痠痛,腹胀或痛,下血色红,神疲乏力,舌质正常,脉滑无力。
鉴别分析气虚胎动不安与血虚胎动不安:均为虚证。
气虚者多因孕妇体质羸弱,或脾胃素虚,中气不足,或孕后罹疾,损伤正气,气虚不能载胎、护胎,以致冲任不固,胎动不安;血虚者,多由素体血亏,或孕后患病,损伤阴血,冲任不足,无以荫胎,以致胎动不安。
其辨证要点为:气虚胎动不安,必兼面色咣白,气短懒言,畏寒,舌淡,脉弱等,治宜补气安胎,佐以养血,方用举元煎加味;血虚胎动不安,必兼头晕心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脉细无力等,治宜养血益气,佐以补肾安胎,方用胎元饮。
《格致余论》说:“阳施阴化,胎孕乃成,气血虚损,不足营养,其胎自坠。
”临床上,气血两虚胎动不安者,亦较常见。
治宜益气养血安胎,方用安胎饮。
肾虚胎动不安:多因禀赋素弱,先天不足,或房室不节,耗伤肾气,或屡孕屡坠,损及下元,以致冲任不固,胎动下坠。
第六章 常见中医病证——胎漏、胎动不安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者,称为“胎动不安” 。
胎漏、胎动不安是堕胎、小产的先兆,西医称之为“先兆流产”。流产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若先兆流产安胎成功,可继续正常妊娠。若病情发展可成为“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或“过期流产”、“感染性流产”、“习惯性流产”。
6.葡萄胎 阴道少量不规则出血或大出血,腹痛不显或胀痛,无组织物排出或有葡萄状胎块排出;妇科检查见宫口松或有葡萄状胎块堵塞,子宫大于孕周,附件可及囊肿,不痛; B超见宫内有葡萄状胎块 。
【辨证论治】
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要点是 阴道下血、腰酸、腹痛、下坠四大症状 的性质、轻重程度及全身表现,以辨其虚、热、瘀及转归。 四大症较轻而妊娠滑脉明显,经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B超见胚胎存活者,治疗以补肾安胎为大法 ,根据不同的证型辅以清热凉血、益气养血或化瘀固冲。当病情发展, 四大症加重而滑脉不明显,早孕反应消失,尿妊娠试验转阴,出现胎堕难留或胚胎停止发育时,又当下胎益母 。
胎漏、胎动不安病名虽不同,但 临床表现难以截然分开 。更由于两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等基本相同,故一并讨论。
【诊断要点】
1. 妊娠期间出现少量阴道出血,而无明显的腰酸、腹痛,脉滑,可诊断为胎漏;
若妊娠期出现腰酸、腹痛、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
1.肾虚证
主症: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腰酸,腹痛,下坠,或曾屡孕屡堕, 头晕耳鸣,夜尿多 ,眼眶黯黑或有面部暗斑,舌淡暗,苔白, 脉沉细滑,尺脉弱 。
病机概要:肾主系胞,为冲任之本,肾虚冲任失固,蓄以养胎之血下泄,故阴道少量出血;肾失温煦,血失阳化,故色淡暗;肾虚胎元不固,有欲堕之势,故腰酸腹痛下坠;肾虚胎失所系,故屡孕屡堕;头晕耳鸣、眼眶黯黑、舌淡暗、脉沉细滑、尺脉弱均为肾虚之征。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胎动不安是指胎儿在子宫内的活动异常,表现为频繁活动、翻滚、踢打等。
在中医学中,胎动不安多与母体脾肾虚有关,脾主运化脏腑,肾主生殖,两者功能失调会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
以下是我近期经历的一位患者的临床案例,我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运用中药治疗,取得一定的效果。
患者,女,39岁,初次妊娠,20周时出现胎动不安,且母体出现疲乏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泻等症状,舌苔淡白,脉虚弱。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检结果,我初步判断其属于脾肾虚型胎动不安。
依据中医辩证思维,我制定了以下治疗方案:1. 补脾益肾:选用滋补脾肾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2. 调理情绪: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情绪,避免过度劳累和压力。
3. 合理饮食:推荐患者饮食清淡,多食用易消化的食物,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4. 休息调理:建议患者增加休息时间,合理安排作息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我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
经过两周的治疗,患者出现了改善的症状:胎动不安减轻、疲乏乏力缓解、食欲增加、大便正常,舌质开始变得红润,舌苔开始出现一些脂滑。
通过这个病例,我对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治疗有以下几点体会:1. 辩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个性化治疗,因为每个患者的情况都是不同的。
2. 中药治疗:中药在调理脾肾虚的效果上有独特的优势,能有效补益脾肾,改善胎动不安的症状。
3. 综合调理:治疗胎动不安不仅仅是用药治疗,还需要患者进行情绪、饮食、休息等方面的综合调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4. 长期管理:胎动不安可能是一个长久的过程,治疗过程中需要医生和患者密切合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针对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治疗,中医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通过个性化的中药治疗、综合调理和长期管理,可以有效改善胎动不安的症状,促进胎儿的健康发育。
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宝贵的治疗思路,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
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胎漏、胎动不安辨证施护肾气不足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腰酸腹坠,头晕耳鸣,神疲肢倦,小便频数,眼眶黯黑,或有流产史,舌淡,苔白,脉沉滑尺弱或沉弱。
护治法则:固肾安胎,佐以益气(代表方:寿胎丸)。
施护要点:①观察并记录阴道流血的量、色、质、血块等,检查血块中是否有妊娠组织及其是否完整。
若见阴道出血增多,腰腹坠胀,腹痛阵阵加剧,或见有胎块排出,应立即报告医生,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及行刮宫术的准备。
积极防治“阴阳离绝”危象,一旦发生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综合全身情况以判断安胎效果及预后。
②胎动不安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既往有流产史者,其休息时间一般需超过前几次流产中发生最晚的日期。
③饮食宜清淡、甘平,忌肥腻、辛热。
④加强心理调护。
对于确已发展至胎死腹中,或胎元不良没有保胎价值者,应耐心说服其去胎益母。
⑤中药汤剂宜文久煎,温服。
⑥健康教育。
气血亏虚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量少,色淡质薄,腰酸腹坠,神疲肢软,心悸气短,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或沉细弱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养血,固肾安胎(代表方:胎元饮)。
施护要点:①病室宜安静,室温偏暖。
②加强饮食调护,多食蛋、肉等血肉有情之品。
血热内扰证候表现:妊娠期,阴道漏红,色鲜,或腹痛下坠,心烦不安,手心灼热,口干咽燥,大便秘结,或形体消瘦,舌红,苔黄而干或少苔,脉弦滑或滑数或细数。
护治法则: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代表方:保阴煎)。
施护要点:①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病室温湿度适宜。
②饮食宜滋阴清热为宜,忌食辛热食物。
③保持大便通畅,切勿努责扰动胎气。
外伤损络证候表现:妊娠期外伤后腰腹坠胀作痛,阴道漏红,色紫红,或有小血块,甚有胎块排出,舌淡红,脉细滑无力。
护治法则:补气和血,安胎(代表方:圣愈汤)。
施护要点:①注意观察腹痛下坠、腰酸及阴道流血情况。
②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精编版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0版)一、概述胎漏、胎动不安多因冲任、气血不调,胎元不固所致,在妊娠期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淋沥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胎漏”;若妊娠期间仅有腰酸、腹痛小腹下坠,或伴有阴道少量出血者,称“胎动不安”。
相当于“先兆流产”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侯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暗,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神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干咽燥。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脉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神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胎动不安
胎漏、胎动不安(先兆流产)中医诊疗方案2014版一【病名】中医病名: 胎漏、胎动不安西医病名:先兆流产二【定义】妊娠期间,阴道不时有少量出血,时出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小腹下坠者,称为“胎漏”.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小腹下坠, 或伴有少量阴道量出血者, 称为“胎动不安”。
西医中所讲的“先兆流产”属此范畴。
三【诊断标准】(一)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下坠,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脉滑,可诊断为胎动不安。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妇产科学》(丰有吉、沈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
(1)病史: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
(2)症状:阴道出血,伴有小腹疼痛或腰酸胀痛。
(3)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子宫增大与妊娠周数相符合。
(4)辅助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血HCG值升高,或B超提示宫内妊娠。
(二)证候诊断1.肾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黯,质薄;小腹坠痛,腰酸痛;两膝酸软。
次症: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或曾屡有堕胎。
舌脉: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滑。
2.脾肾两虚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腰酸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
次症:腹胀,头晕耳鸣,身疲肢倦。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略滑。
3.肾虚血热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鲜红或深红,质薄;腰酸痛或小腹下坠,口燥咽干。
次症:两膝酸软,夜尿频多,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小便短黄,大便秘结。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苔薄,脉滑数或滑细数。
4.气血虚弱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淡红,质清稀;小腹坠痛或伴腰酸痛,身疲肢倦。
次症:心悸气短,面色无华或萎黄。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滑。
5.肾虚血瘀证主症:阴道少量出血,色暗红;腰酸痛;或有妊娠外伤史。
次症:精神倦怠,小腹刺痛,耳鸣头晕。
舌脉:舌暗红,苔薄白,脉涩或细滑。
主症“阴道流血”必备,再兼主症1项、次症1项,或兼有次症2-3项,参考舌象、脉象即可作出临床拟诊。
中医护理学胎动不安
结语(一)
胎漏、胎动不安是妊娠常见病,均可见阴 道出血,以有无腰腹疼痛为鉴别要点。 本病涉及脏腑主要是肾、脾及肝,尤其是 肾,主要病机是冲任损伤,胎元不固。
结语(二)
本病以肾虚、血热型多见,辨证护治以安 胎、固肾、清热为主,尤其是勿忘固肾。 在安胎过程中,应结合舌脉象、乳房变化、 妊娠反应等,并动态观察B超、β-hCG, 了解胚胎发育,避免盲目保胎。
党参 黄芪 熟地 当归 川芎 生地
施护要点:不得擅自使用治伤药物
转归与预后
胚胎发育 正常
经过正确治疗 和充足休息
能够足月 分娩
胚胎发育不良 或治疗不当 或病人不配合
导致堕胎 或小产
预防和调摄
提倡婚前、孕前检查。有自然流产史的妇 女,未孕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生 活上做到不偏食、戒烟、戒酒、忌辛辣 孕后首忌交合,注意休息,消除紧张情 绪,解除顾虑,祛除便秘、腹泄、咳嗽、 呕吐等增加腹压的因素
气血不和 胎元不固
西医病因
遗传基因缺陷 染色体多为数目异常,其次为 结构异常 母体因素 全身性疾病;生殖器官异常;内分泌 异常;吸烟酗酒吸毒等不良习惯;创伤及手术 免疫因素 环境因素 母体封闭抗体缺乏等 有害化学物质及物理因素
诊断要点
病史:孕后不节房事史,人流及自然流产史,癥 瘕史等 临床表现:胎漏、胎动不安的区别见定义 检查:
西医学对流产和早产的分类
概念: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 克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时间分类:
•早期流产<12周 • 晚期流产 12—27周
临床类型(按自然流产发展的不同阶段)
流产的分类
1 2 3 4 5 6 7 先兆流产(胎漏、胎动不安) 难免流产 完全流产 堕胎、小产 不全流产 过期(稽留)流产 流产感染(产后腹痛、产后发热) 习惯性流产(滑胎)
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血热型胎动不安论治
2016年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血热型胎
动不安论治
血热型胎动不安论治
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损伤胎气,而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血色紫红或鲜红;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保阴煎
若下血较多者,酌加阿胶、旱莲草、地榆炭凉血止血;腰痛甚者,酌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胎动不安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胎动不安中医辨证护理常规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腰痛,小腹下坠,或伴有少量阴道流血者称胎动不安。
一、护理常规【临床表现】妊娠期阴道少量流血,时下时止,或淋漓不断,而无腰酸腹痛者。
【临证护理】1、肾气不足滑胎者,应卧床休息。
2、妊娠期外伤后,观察有无阴道流血、腹痛等情况,不可随意服用治伤药,以免破血动胎。
3、滑胎者,应坚持药物治疗。
4、阴道若有组织物排出,应保留排出物,遵医嘱送病理检查,并做好刮宫术准备。
5、小产或行刮宫术后,应注意观察排出之胚胎组织物是否完整及宫缩、阴道流血等情况。
【饮食调护】1、饮食均衡,营养丰富,多食鱼、肉、动物内脏及蔬菜、水果等,以补充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2、忌食辛辣动火、生冷寒凉、饮酒等碍胎之品。
【给药护理】1、中药汤剂应温服,药后静卧少动。
2、如有外伤,伤势严重者,遵医嘱给药,严禁使用伤湿止痛膏,以防流产。
【情志护理】1、对阴道流血、腹痛、或但心胎儿健康的患者,应多给与关心,讲解胎漏、胎动不安积极治疗后,可顺利孕育健康婴儿的病历。
以增强治病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耐心解释,使孕妇了解精因素与胎漏的关心,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刺激,妊娠早期多听音乐,调节情感。
【并发症护理】1、大出血给予清宫,补充血容量等对症治疗。
2、感染给予抗生素,注意会阴部卫生。
【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做好孕期保健2、慎房事,早孕期及晚期妊娠慎房事3、慎起居,生活规律,避免负重、攀高、防止跌扑。
4、合理膳食,饮食宜富有营养,易于消化5、重胎教,睡眠充足,保持心情舒畅6、衣服宜宽大、轻松、柔软,勿禁束胸腰,以免影响胎儿成长及乳房发育。
7、定期产前检查。
8、妊娠期穿平底软质鞋,忌烟酒,避免过劳。
9、孕期出现阴道流血时,应卧床静养,及时就诊。
10、凡安胎失败者,应劝慰患者不要急于再次妊娠,加强身体锻炼,真强体质,消除紧张心态。
二、辩证施护【肾虚证】1、主证妊娠期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暗淡头昏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有堕胎。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陈林兴教授是一位中医名家,擅长辨证施治,尤其对于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他的门诊中,曾接诊过一位怀孕期间胎动不安的患者,通过他的正确辨证施治,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陈教授对这个医案的体会和经验。
这位患者是一个30岁的孕妇,怀孕24周,自诉近期胎动减少,清宫检查提示宫底高度偏低,加之常感倦怠乏力,容易出汗,苔薄腻,脉弱等。
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陈教授初步断定其为脾肾虚型。
据其主诉和脉象得出肝胆热盛,气血亏虚,胎儿气血不足导致。
经过进一步针对病情的辨证论治,陈教授确定了治疗方案,主要运用了补肾益气、养血安胎的治疗原则。
通过中药调养,针灸调理和心理疏导等一系列综合手段进行治疗。
在用药上,陈教授采用了当归、川芎、熟地、黄芪、桂枝等药物,调养气血,以促进血液循环,滋养胎儿。
在针灸方面,运用了补肾气的重点穴位如关元、气海,促进肾气的调理,还兼顾了孕妇的保健,采用了心理疏导、休息调理等多种方法。
经过数次治疗后,患者的脾肾虚证明显好转,胎动逐渐恢复正常。
从这个医案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注意事项。
对于孕妇来说,胎动是一个很重要的体征,一旦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对于脾肾虚型的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运用中药疗法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采用具有滋肾补气、养血安胎功效的药物,对于胎儿的安全和孕妇的健康都是有帮助的。
对于中医治疗来说,不仅要注重药物的选择,更要结合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综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陈教授通过这个医案成功的展现了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也展现了对医学的执着和深厚功力。
在他的治疗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治疗手段,充分发挥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特点,将中医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通过这个医案,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中医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孕妇保持健康,还能够确保胎儿的健康,为母婴保健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希望医学界能够进一步重视中医的辨证施治,发挥中医在妇产科疾病治疗中的独特优势。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病症,主要表现为孕妇胎动不安、脾气易怒等症状。
陈林兴教授在临床工作中运用了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总结了一
套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医案,现将其体会分享如下。
此病属于中医脾肾虚型病症,治疗时首先要辨证施治。
辨证上要重点观察孕妇的胎位
和胎动情况,了解胎动是否频繁、剧烈、不规则等,倾向于脉弦紧、口渴喜饮等。
这些症
状都是脾肾虚型的表现。
还要了解孕妇的饮食习惯、排便情况、精神状态等,以便更准确
地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上,陈教授主要采用了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
中药调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不同的病情,陈教授采用了益气健脾、滋阴补肾的中药方剂,如六味地黄丸、四君子
汤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用药,孕妇的脾肾功能得到了改善,胎动不安的情况也逐渐减轻。
陈教授还结合了针灸疗法进行辅助治疗,针灸可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对脾肾虚型
胎动不安也有很好的效果。
在治疗过程中,还要注意孕妇的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
孕妇应该注意饮食规律,避免
暴饮暴食,多吃有助于脾肾功能的食物,如山药、黑豆、枸杞等。
孕妇的情绪也需要得到
疏导,可以进行心理疏导,保持积极的情绪,避免过度焦虑和紧张。
陈林兴教授在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医案概括了治疗脾
肾虚型胎动不安的关键,即要重视中医辨证,通过中药调理、针灸等方法治疗,同时注意
饮食调理和心理护理。
这些经验对于临床医生和孕妇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可以帮助更多
的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
《妇人大全良方》:胎动不安方论
《妇人大全良方》:胎动不安方论胎动不安方论凡妇人妊娠胎动,不以日月多少而常堕胎者;有虽有胎而月信虽不多,常来而胎不损者。
《产宝方》云∶妇人妊娠常胎动不安者,由冲任经虚,胞门、子户受胎不实故也。
并有饮酒、房室过度,有所损动不安者。
巢氏云∶妇人冲任二经,挟风寒而有胎,故不以日月多寡,因误有击触而胎动者。
有喜怒不常,气宇不舒,伤于心肝,触动血脉,冲任经虚,乃致胞门不固;或因登高上厕,风攻阴户,入于子宫,如此皆令胎动不安也。
曾有以娠妇月信不绝,而胎不损,问产科能宗古者。
答曰∶妇人血盛气衰,其人必肥。
既娠之后,月信常来,而胎不动,若据晚进观之,便以为漏胎。
若作漏胎治之,则胎必堕;若不作漏胎治,则其胎未必堕。
今推宗古之言,诚有旨也。
巢氏云∶妇人经闭不利,别无所苦者,是谓有子。
以其经血蓄之以养胎,拥之为乳汁也。
有子之后,蓄以养胎矣,岂可复能散动邪?所以然者,有娠而月信每至,是亦未必因血盛也。
若谓妇人荣经有风,则经血喜动,以其风胜则可也。
既荣经为风所胜,则所来者非养胎之血。
以此辨之,若作漏胎,治之必服保养、补胎之药。
且胎不损,强以药滋之,乃所谓实实虚虚也。
其胎终堕宜矣。
若医知所荣经有风之理,专以一药治风,经信可止。
或不服药,胎亦无恙。
然而有胎本不固,而因房室不节,先漏而后堕者,须作漏胎治之,此又不可不审也。
亦有妇人年方壮岁,听医官言,某药可服致补暖而子,使胞门子户为药所操搏。
(《巢氏病源》并《产宝方》并谓之胞门子户;张仲景谓之血室。
)使新血不滋,旧血不下,设或有子,不以迟晚则必堕。
中年之后,气宇渐衰,必有崩中、带下之疾。
或月信愆期,渐觉黄瘦,腰背不伸,五心烦热,五劳七伤之疾从此而生,不独胞门、子户风寒而生也。
故《千金翼方》有朴硝荡胞汤,正为此疾。
今之医者未见有用,亦未见有知之者。
又论妊娠胎动,其由有二。
一因母病而胎动,但疗母疾,其胎自安。
若胎不坚固自动,其母疾唯当安胎,其母自愈。
一因劳役气力,或触冒冷热,或饮食不适,或居处失宜。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陈林兴教授是一位名医,在临床上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他的医案体会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辩证研究:在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时,陈教授首先要做的是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辨证研究。
他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还会进行望、闻、问、切等四诊,以获得全面准确的疾病信息。
通过辩证,他能够判断出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病因所在,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准确的指导。
二、补益调理:对于脾肾虚型胎动不安,陈教授主张采用补益调理的方法进行治疗。
他认为胎动不安是脾肾功能失调所致,因此要通过补益脾肾来纠正病因。
他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补益药物的内服和外用,如人参、黄芪、当归等。
他还会结合针灸、推拿等手法来调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以增强脾肾的功能。
三、个体化治疗:陈教授强调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他认为每个人的体质、病情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他不会一概而论,而是根据患者的脾肾虚症状的严重程度、病程长短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来进行个性化治疗,以达到最佳的疗效。
四、综合治疗:陈教授并不仅仅依赖于药物治疗,他还会采用其他综合治疗方法。
他会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饮食调理,避免辛辣刺激和过食油腻食物;他还会要求患者适当增加运动量,改善体质,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他还会注意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以促进身体的康复。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医案体会是一个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
通过辩证研究,他能够准确诊断病因;通过补益调理,他能够调理脾肾功能,纠正胎动不安的病因;通过个体化治疗,他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人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治疗,他能够从多个方面综合治疗,提高疗效。
这些医案体会对于临床上的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患者的治疗非常有指导意义,也是值得借鉴的经验。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胎动不安是指胎儿在母体内的运动频率、强度或节律异常,表现为过度活动、无力动作或节律紊乱。
在中医理论中,胎动属于肝脏的功能范畴,而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则是指由脾、肾功能失调引起的胎动不安症状。
陈林兴教授在临床经验丰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医案,并对其进行了体会总结。
陈林兴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多见于孕晚期或是多胞胎孕妇。
其临床表现为胎儿活动频繁、力度大、节律紊乱等症状,伴有孕妇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脾肾虚证表现。
鉴于此,他在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中,注重通过调理脾肾功能,达到调理胎儿运动的目的。
陈林兴教授根据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病因病机,选择了以下几个常用的方剂:1. 四神汤:主要成份有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
此方具有温补脾肾、固摄胎气的作用,适用于脾肾阳虚型胎动不安。
陈教授提到,在使用四神汤时,可根据病情的不同,适当增加或减少方剂的味数和用量,以求达到理想的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陈林兴教授注重辨证论治,因此在选择方剂时,他根据不同的病情和体质特点,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对于脾胃虚弱、气滞型的脾肾虚胎动不安,他会选用理气健脾的方剂,如香砂养胃丸;对于脾肾阳虚、寒湿内生型的脾肾虚胎动不安,则会选用温补脾肾的方剂,如四君子汤等。
通过多年的临床经验,陈林兴教授总结出一些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经验。
他认为,在治疗中应注意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用力。
合理安排饮食,适当增加营养的摄入,有助于提高脾肾的功能和孕妇的体质。
陈林兴教授在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中,注重辨证施治,强调个体化的治疗原则。
他通过选择适当的方剂和采取相应的辅助措施,达到调理脾肾功能、稳定胎儿运动的目的。
他的经验对临床医生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借鉴与推广。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
陈林兴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医案体会陈林兴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学专家,他在治疗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在他的治疗中,他主要采用草药调理,配合针灸和艾灸等中医疗法,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以下是我对于他的医案和治疗体会的总结。
陈教授辨治脾肾虚型胎动不安的经验主要是基于中医学经典理论,其中包括脾肾虚损、气血不足、胃气不和等的病因机制。
脾肾虚培训胎动不安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胎宫的气血不足,以及母体脾肾的阴阳失衡。
在治疗中,陈教授通常会使用一些具有补气养血、健脾补肾、调和胃气的中药。
他注重药物配方的个体化,根据患者的辨证论治中药,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和体质,进行调整和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在针灸和艾灸方面,陈教授主要选择一些特定的穴位进行治疗。
常用的穴位有“柴胡、三阴交、足三里、神门、中脘、八会、足太阴等”。
针刺时,他注重用力适中,针插留针时间适度,避免过度刺激导致不适。
在艾灸疗法中,他通常选择耳穴,通过对特定穴位进行艾灸刺激,起到调理脾肾的作用。
在临床实践中,陈教授发现,膏方对于脾肾虚胎动不安的效果明显,且患者易于接受。
他根据临床经验,研制了一种特效膏方,对于脾肾虚型胎动不安有良好的疗效。
这种膏方主要由有益气养血、健脾补肾的中草药制成,且口感好,从而增加了患者的依从性。
陈教授的治疗方法综合运用了中医药、针灸和艾灸等多种疗法,具有疗效确切、无副作用的优点。
他的治疗理念是以中医经典理论为基础,个体化调理,全面平衡。
在治疗中,他注重医患沟通和患者的积极配合,身心平衡,生活习惯调整等因素。
这种综合治疗方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在以后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应该进一步学习和拓展中医学理论,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研究和总结更多的有效方法,以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机理是冲任气血失调,胎元不固。
常见分型有肾虚、气虚、血虚、血热、外伤和症瘕伤胎等。
一、肾虚素禀肾气不足,或孕后房事不节,损伤肾气,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以致胎动不安。
二、气虚孕妇素体虚弱,或饮食过度,损伤脾气,或大病损伤正气,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所载,以致胎动不安。
三、血虚素体阴血不足,或久病耗血伤阴,或孕后脾胃虚弱,恶阻较重,化源不足而血虚,血虚则冲任血少,胎失所养,而致胎动不安。
四、血热孕妇素体阳盛,或肝郁化热,或过食辛燥助阳之品,或外感邪热,遂致阳盛血热,热扰冲任,损伤胎气,遂致胎动不安。
五、外伤孕后不慎,跌仆闪挫,或登高持重,或劳力过度,使气血紊乱,冲任失调,不能载胎养胎,而致胎动不安。
六、瘕瘕伤胎孕妇宿有瘕痼之疾,瘀阻胞脉,孕后冲任气血失调,血不归经,胎失摄养,而致胎动不安。
[辨证论治] 本病以腰酸、腹痛为主,或伴阴道少量流血,故辨证中应注意腰腹疼痛的性质、程度,阴道流血的量、色、质等征象,以及出现的兼症、舌脉,进行综合分析,指导治疗。
对有外伤史、他病史、服药史者,应在诊察胎儿状况的基础上确定安胎还是去胎的原则。
安胎大法以补肾固冲为主,并根据不同情况辅以益气、养血、清热等法,总宜辨证施治。
若经治疗后腰酸、腹痛加重,阴道流血增多,以致胎堕难留者,又当去胎益母。
一、肾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头晕耳鸣,两膝酸软,小便频数,或曾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
证候分析:肾虚冲任不固,胎失所系,因而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有阴道少量流血,色黯淡;肾虚髓海不足,故头晕耳鸣;肾主骨,肾虚则两膝酸软;肾与膀胱相表里,肾虚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肾虚冲任不固,无力系胎,故使屡有堕胎:舌淡,苔白,脉沉细而滑,为肾气虚之征,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治疗原则:补肾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加党参、白术。
若肾阴虚者,兼有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滑而数,治宜滋阴补肾,固冲安胎,方用寿胎丸加熟地、山茱萸、地骨皮;阴道流血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
若肾阳虚者,兼有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治宜补肾助阳,固冲安胎,方用补肾安胎饮(《中医妇科治疗学》)。
人参、白术、杜仲、续断、益智仁、阿胶、艾叶、菟丝子、补骨脂、狗脊方中菟丝子、补骨脂补肾助阳而益精气;续断、杜仲、狗脊补肾强腰,安胎止痛;益智仁温肾缩小便;阿胶、艾叶养血暖宫,止血安胎;人参、白术益气载胎。
全方共奏补肾助阳,固冲安胎之效。
二、气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小腹空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精神倦怠,气短懒言,面色光白,舌淡,苔薄,脉缓滑。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胎失摄载,故孕后腰酸腹痛,阴道少量流血;气虚不化,则流血色淡质稀;气虚提挈无力,故小腹空坠;气虚中阳不振,故精神倦怠,气短懒言;清阳不升,则面色光白。
舌淡,苔薄,脉缓滑,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举元煎加续断、桑寄生、阿胶。
若阴道下血量多者,酌加乌贼骨、艾叶炭以固冲止血。
三、血虚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滑。
证候分析:血虚冲任血少,不能养胎,以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下血;血虚不能上荣清窍,则头晕眼花;血不养心,则心悸失眠;血虚不能充养肌肤,故面色萎黄。
舌淡,苔少,脉细滑,也为血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血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苎根汤《妇人大全良方》)加川断、桑寄生。
干地黄、苎麻根、当归、芍药、阿胶、甘草方中当归、白芍、干地黄补血和血;甘草和中;阿胶、苎麻根养血止血安胎;配续断、桑寄生补肾固冲安胎。
诸药合用,有补血和血,固冲安胎之效。
若气血两虚者,症见孕后腰腹坠痛,阴道少量流血,色淡质稀,头晕眼花,心悸气短,面色苍白,舌淡,苔薄白,脉细滑。
治宜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用胎元饮(《景岳全书》)。
人参、当归、杜仲、白芍、熟地、白术、陈皮、炙甘草方中八珍汤去川芎、茯苓以补益气血;配杜仲补肾安胎;陈皮理气和中,使补而不滞。
诸药合用,补益气血,固肾安胎,
使胎元内有载养,自无不安之患。
四、血热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血色深红或鲜红,心烦少寐,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损伤胎气,而致腰酸腹痛,胎动下坠,阴道少量流血,血色紫红或鲜红;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喜冷饮,便秘溲赤。
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安胎。
方药举例:保阴煎。
若下血较多者,酌加阿胶、旱莲草、地榆炭凉血止血;腰痛甚者,酌加菟丝子、桑寄生固肾安胎。
五、外伤型主要证候:妊娠期,跌仆闪挫,或劳力过度,继发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或伴阴道流血,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孕后起居不慎,或跌仆闪挫,或为劳力所伤,以致气血紊乱,气乱则胎失所载,血乱则胎失所养,是以胎元内失摄养而不固,故腰腹疼痛,胎动下坠;气血紊乱,冲任不固,故阴道下血;气耗血伤,则精神倦怠,脉滑无力。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肾安胎。
方药举例:加味圣愈汤(《医宗金鉴》)。
当归、白芍、川芎、熟地、人参、黄芪、杜仲、续断、砂仁方中四物补血,参、芪补气,使气充血足,胎元自固;杜仲、续断补肾安胎;砂仁理气安胎。
全方有益气养血,固肾安胎之效。
若阴道流血量多者,去当归、川芎之辛窜动血,酌加阿胶、艾叶炭止血安胎。
六、瘕瘕伤胎型主要证候:孕后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甚则腰酸,胎动下坠,皮肤粗糙,口干不欲饮,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沉涩。
证候分析;妇人宿有瘕疾,瘀血内滞小腹或胞脉,孕后新血不得下归血海以养胎元,反离经而走,故阴道不时少量下血,色红或黯红;瘕疾损伤胎气,则腰酸胎动下坠;瘀血内阻,气机不畅,故胸腹胀满,少腹拘急;瘀血内阻,肌肤失荣,故皮肤粗糙;瘀血内阻,津液不得上承,故口干不欲饮。
舌黯红或边尖有瘀斑,苔白,脉沉弦或沉涩,为症病而有瘀血内滞之征。
1 2 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