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诊改实施方案: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合集下载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以建立目标链和标准链优化体系框架,实现质量保证的全程、全员、全覆盖。以优化内部资源组合效 率为导向,依据纵向5个系统的职能,对学校各部门进行归位,明晰部门职能定位与责任范围,厘清各部门 权责分布和管控关系。建立“学校—部门专项与院系—专业—课程”四级规划体系,形成贯穿学校“发展 总目标—专项与院系子规划目标—专业建设目标—课程建设目标”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落实目 标任务责任主体。按照目标链,制定由“五纵系统管理标准(岗位标准、管控流程等)—部门(院系)支撑 标准(教学事项、学生事项、产学合作等)—专业建设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构成的标准链。依托大数据 平台和相关制度,运行“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形成“目标—标准—执行—监控—反馈—修正态监测与实时预警。以“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为路径,自主研 发校本数据中心,统一身份认证,统一信息门户,彻底消除信息孤岛。自主研发“工程云课堂”,汇聚课 前、课中、课后各类学习行为的过程数据,使课堂教学过程透明,诊断信息实时共享。自主研发网上办事 大厅,实时采集各系统运行的过程数据,使各类事务运行过程透明高效。建立校情分析平台,为人才培养 质量与工作绩效判断提供技术支持,促进管理精细、精准。平台实现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 层面运行数据即时采集、运行状态实时监测预警与分析,支撑质量保证体系协同高效运行。
制定师生发展标准和外部干预机制,增强质量保证的内生动力。结合教师岗位设置聘任制度,制定 纵向“助讲—讲师—副教授—教授”11级、横向“师德修养—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实践”4维度阶 梯式教师发展标准。立足学生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会生活的能力发展,制定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 人发展、社会能力发展4维度的学生发展标准。系统设计教师职称晋升、选拔激励、培训培养,学生学业 评定、综合素质评定、培养激励等外部干预机制,从外部帮助师生不断突破。设计5个考核项目组成的部 门绩效考核体系,“目标任务”考核年度工作执行情况,“项目建设”考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情况,“质量 控制”考核制度执行力,“工作绩效”考核工作结果,“创新贡献”考核部门自主创新和服务贡献。做到事 前重计划能力考核,事中重任务执行力和工作创新力考核,事后重业绩增量考核。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一、体系建设目标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旨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体系建设目标是:1.建立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2.强化教学质量监控,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3.促进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4.增强学院与社会需求对接能力,提高毕业生就业质量。

5.提升学院品牌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体系建设内容1.组织架构建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教学副院长、教务处处长、学生处处长、各分院院长为成员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推进。

2.制度建设制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

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教师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体系建设有序推进。

3.教学质量监控(1)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教学效果评价、教学满意度调查等。

(2)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建立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对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教学工作。

4.教师队伍建设(1)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实施教师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3)建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5.学生管理(2)实施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基本生活。

6.教学资源建设(1)加大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推进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信息化水平。

三、体系建设运行方案1.宣传发动加强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宣传,提高全体师生对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形成共识,营造良好氛围。

2.制定实施方案根据体系建设目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任务、责任人和完成时间。

高职高专之课程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方案

高职高专之课程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方案

××××××学院课程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根据《××××××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课程层面诊断与改进工作,结合我校课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以建立课程层面质量目标体系、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为基础,以搭建课程“诊改”平台为支撑,以课程建设考核与教学评价为抓手,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通过实施课程诊改,整体提升学校课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工作任务课程层面诊改工作任务包括完善课程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课程层面诊改和实施课程层面诊改复核三个方面。

(一)完善课程层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1.制定课程建设规划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结合课程建设实际,制定学校“十三五”课程建设规划,确定课程质量目标等级(国家级标准、省级标准、校级优秀标准、校级合格标准四个等级),明确课程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分年度建设计划;各课程制定本课程三年建设规划(见附件1),确定本课程质量目标等级,明确建设目标、建设任务、分年度建设计划,并结合课程现有基础,按要求做好本年度课程建设工作计划(见附件2)和年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见附件3)。

2.确定课程层面标准学校明确“十三五”课程建设目标,确定课程层面基本标准包括课程设置与调整标准、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见附件4)、课程标准编制指导意见,各课程明确本课程三年建设目标,并依据课程层面基本标准,确定课程建设标准(见附件5)。

3.完善课程层面质量保障措施为保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的有效运行,建立常态化的课程诊改运行机制,学校不断完善课程设置调研论证制度、课程建设评价制度、课堂教学管理制度、课堂教学规范、课堂效果评价制度等相关的制度、规定。

4.依托数据平台采集课程建设和教学信息学校依托数据平台及时采集课程建设相关数据,每学期组织各课程在专业课程诊改系统进行诊断项目和课程建设工作任务分解表(见附件6)的填报,每学期所有教师均使用××××××云课堂教学平台授课,实现教师教学全程记录,实时采集课前、课中、课后教师的教学过程数据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为课程层面诊改提供数据支撑。

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

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

2019年第5期总第122期院校探索HUAGONG ZHIYE JISHU JIAOYU建设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促进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雪华周悦9月10日,在北京召开的庆祝2019年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党委副书记、校长吴访升应邀参会并接受颁奖,受到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

问题导向注入高职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吴访升校长介绍,建设内部保证的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对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

自2007年起,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针对高职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质量主体缺位、内生动力不足、体系运行失调、信息数据滞后失真等一系列问题,借鉴和引用全面质量管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卓越绩效管理模式等,融合教育部相关课题研究成果,从立足质量靠自身保证视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方案,形成以“五纵五横”网络化联动结构、“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制度化运行单元、“双引擎”常态化动力机制、“智能化信息平台”支撑为核心要素的“55821”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果显著。

一是确立了质量归根结底靠自身保证的核心理念,构建了“55821”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理论体系和运行模式。

二是形成了具有示范性的《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三是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化校园云平台,实现学院治理形态转变。

四是该成果有效促进了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逆势上扬。

示范引领推广诊改理念、模式与平台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55821”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成为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专家委员会研究与推广的典型案例,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借鉴应用,成果的推广效果卓著。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预案

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预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进展和人的全面进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 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 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 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进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进展行动打算(2015-2018 年)》(教职成[2015]9 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中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存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差不多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操纵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某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7.丁敬敏《建设内部体系,促进内涵发展》(常州工程职院).pdf

7.丁敬敏《建设内部体系,促进内涵发展》(常州工程职院).pdf
作 处
支持服务系统





































监督控制系统
质 审监 管 计察 办 处处
四、体系建设
(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 厘清部门职责-岗位-工作标准
部门名称
表1 职能部门职责厘清一览表
在系统内的职责
能够支持部门所归属系统的目前本部门职责
在系统外的职责
四、体系建设
(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 落实规划任务于年度工作计划中,制定考核标准,任务完成与绩效考核挂钩
学校“十三五”规划
职能部门工作 二级学院工作 年度绩效考核 规划执行报告
规划年度任务
制定年度党政工作计划
上级主管年度任务
年度计划具体分解
临时增减任务
计划编制与修正
计划评定 考核标准
按标准完成任务
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 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三、思路与目标
A
思路
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
目标管理、知识管理等理论,
以考核性诊改为抓手,
A
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
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
B
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 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 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 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素质教育实施方案 学生自测性诊断
学生状态数据分析 良好学习生活环境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

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是为了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本文将围绕实施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提出一套具体的实施方案。

一、制定改进目标与计划1. 改进目标:明确改进工作的目标,例如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等。

2. 制定改进计划:根据改进目标,制定实施改进工作的具体计划,包括时间安排、工作重点等。

二、开展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工作1. 收集相关数据:对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关的文件、数据进行梳理和整理,包括内部评估报告、学生评价数据、教师评价数据等。

2. 分析数据与评估结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各个环节的问题与不足之处,并与评估结果进行对比,找出差距和问题点。

3. 制定诊断报告:基于数据分析,编写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报告,明确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三、确定改进方向与措施1. 分析问题原因:在诊断报告的基础上,分析问题的原因,包括组织管理不到位、教育教学方法滞后、师资队伍素质不高等。

2. 确定改进方向:根据问题原因,确定改进的方向和目标,例如加强对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培训、提升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等。

3. 制定改进措施: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例如开展教师培训、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等。

四、实施改进措施1. 组织实施:根据改进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对改进措施进行实施,并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进度。

2. 监督与评估:建立改进措施的监督与评估机制,及时了解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改进效果进行评估。

3. 修订相关文件:根据改进实施的情况,对原有相关文件进行修订和更新,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五、总结与反馈1. 总结改进成果:定期对改进工作的成果进行总结,了解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成效,发现问题和不足。

2. 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总结和反馈的结果,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建议,为下一轮的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实施方案(试行)一、引言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教育组织。

为了提升院校教育质量,持续改进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试行方案,用于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诊断和改进指导,以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稳健发展。

二、诊断阶段1. 院校质量评估在诊断阶段的第一步,对整个院校的质量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素质、学生学习成果、办学设施等各方面。

通过收集数据、进行调查研究等手段,了解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2. 制定评估报告基于对院校的评估结果,编制一份详细的评估报告,详细列出问题、原因和改进建议。

评估报告应该具备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为改进提供明确的指导。

三、改进指导阶段1. 设定目标和策略在改进指导阶段的第一步,根据诊断阶段的评估报告,制定改进目标和具体的策略。

目标应该明确、可衡量,并且与院校的使命和愿景相一致。

策略应考虑到院校内外的因素,确保其可行性。

2. 实施改进措施根据目标和策略,制定改进措施并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同时,要注重与师生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整体合力。

3. 监测和评估改进效果改进措施实施后,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了解改进效果。

监测和评估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如定期的调研、收集师生反馈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个人,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改进。

四、持续改进与质量保证1.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基于改进指导阶段的成果,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

该体系应具备完备的程序和制度,确保质量的稳定和可持续。

2. 持续监测和改进质量保证体系的实施需要持续监测和改进。

通过建立相应的指标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的空间,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3.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是质量保证的核心。

通过提供培训计划和教务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4. 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发展,加强学生指导与支持至关重要。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诊改机制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诊改机制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堂教学质量诊改机制作者:周晶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8年第35期近年来,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建设优质课程、构建智能课堂”的目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对课程教学层面诊改进行了实践探索,其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注重整体设计,逐级分解落实,构建“学校—二级学院—专业—课程”衔接贯通的诊改目标链。

学校在编制“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过程中采用“SWOT分析法”,形成“1个总规划+8个分规划”的目标体系。

二级学院根据学校规划制定分院的专业建设规划。

专业建设团队根据二级学院的规划,通过行业企业调研,把握产业发展态势,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开展专业对标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各专业建设方案。

课程团队紧扣专业建设方案,结合课程现有基础,制定课程建设方案。

课程建设方案体现发展思维,由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与举措、建设预期成果等内容组成。

完善教学标准,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构建“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衔接贯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链。

在修订专业教学标准时,调研多元利益主体需求,根据需求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毕业能力要求,细化分解为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依据指标点建构课程体系;在修订课程标准时,由落到某门课程的毕业能力要求指标点确定课程目标,依据每个指标点,分解支撑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进而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并制定学生学习合格标准;在设计单元教学时,将课程目标进一步细化分解为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项目、案例作为教学载体,设计系列教学活动,使教学活动与学生学习目标相关联。

课程标准体现底线思维,由课程信息、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内容、课程考核、实施要求与建议等内容组成,从公共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分层推进,最终实现全覆盖。

围绕学生课程学习目标的达成度、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教师课程教学投入度等主要质量指标,自主研发服务课程层面诊改的智能化教学诊改平台“工程云课堂”,使“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在课程诊改中落地生根。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一、诊断方案1.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成要素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它涉及本院科学组织、监督和管理工作的情况,包括组织管理、规章制度、考核机制、质量控制、质量评估和管理信息反馈等。

2.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通过对院内校内各科室及部门的诊断,厘清各单位的责任与义务,细致分析内部质量体系内各项要素的存在状况,提出客观、准确、明确的诊断意见,不断改进、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切实有效地保障学生的质量学习。

二、改进指导方案1. 组织管理组织是处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基础。

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明确教务部门在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实际职能,主动担负起教学质量责任,加强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协调指导;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在管理上推行多样化、反馈及时的考核机制,以提高教学质量。

2. 规章制度高等职业院校有必要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形成以教学质量科学、健全和统一的规章制度为支撑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保证高质量教学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实效性。

3. 质量控制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将教学质量把关作为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引导教师把控教学过程,以确保学生的质量学习。

4. 质量评估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加强内部质量评估工作,不断完善质量评估的流程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的客观性、准确性和明确性,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5. 管理信息反馈高等职业院校应当及时、准确地反馈内部质量保证的管理信息,便于进行质量监控和评估。

此外,高等职业院校还应当及时对外发布质量报告,同时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对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不断的完善和改进。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诊改实施方案建设与实施进程表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诊改实施方案建设与实施进程表
2016.12
质管办
成立二级学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
2016.12
二级学院
成立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
2016.12
系、教研室
完善规划
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院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
编制学校“十三五”总规划与分项规划
2015.9
2016.4定稿
规划文本
高教所及相关职能部门
实施发展能力诊断
2015.12
建设校本数据平台,形成网络物理校园
2017.12
信息平台
信息中心
校园网上事务大厅
2016.12
信息中心,相关职能部门
上课签到系统
2016.12
系统
信息中心
选课系统
2015.8
建设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
2017.9
信息中心,教务处
建立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
2017.9
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
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诊改制度
梳理现有制度,架构并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
2017.12
制度体系框架
质管办
汇编管理制度与管理流程紧密结合的学校内控制度
2017.12
内控制度1.0版
质管办
制定学校组织机构绩效考核性诊断制度
2016.8
制度文本
质管办
建立质量报告制度
2017.4
制定专业考核性诊改制度
2017.5
教务处
制定课程适时性考核诊改制度
过程记录档案
高教所
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目标链
2016.5
目标链图
高教所
执行规划年度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与绩效挂钩
任务分解表
任务考核表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

附件1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试行)一、指导思想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以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制度,健全管理、监控机制,不断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引导高等职业院校建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意识,切实履行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育质量的主体责任,建立常态化、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目标任务(一)普遍树立创新发展责任意识和现代质量文化理念。

自2016年开始,通过宣传动员、试点研究和培训交流,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制度,促进干部教师更新理念,树立立足本位、创新发展的责任意识,树立服务需求、与时俱进的现代质量文化理念,积极构建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自主发展创新机制,持续提升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

- 1 -(二)全面建立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积极推进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引导全体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建立起完整且相对独立的质量目标与标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诊断改进机制,形成全要素、网络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独立设臵的高等职业院校每三年至少完成1次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到2020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完成一轮自主诊断与改进工作。

(三)显著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发挥数据管理和应用在诊改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到2018年,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完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健全预警和统计分析功能,在决策、管理、运行、监控和质量年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全省高等职业院校管理信息化水平得到显著提高,为上级部门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三、基本原则(一)全面推进和分类指导相结合。

全省所有独立设臵的高等职业院校均应建立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履行主体责任,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并自主开展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立与运行实施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 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以下简称:诊改)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质量保证与纵向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横向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工作融为一体,部门及全体人员均为质量保证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循SMART原则(明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五个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依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针对不同层面(主1体)合理确定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以源头采集、实时采集的校本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方案为建立常态化人才培养质量自主保证机制,促进学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和《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启动相关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方案》(苏教高﹝2016)9号),结合学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苏发[2010]11号)等文件精神,以建立目标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提高利益相关方对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满意度为目标,按照“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工作方针,遵循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切实履行人才培养工作质量保证的主体责任,建立自主性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的质量保证诊断与改进机制,为实现学院“人才培养质量高、技术技能积累多、服务社会声誉好”的办学目标提供保障。

二、基本原则建立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常态化诊断与改进机制,遵循以下原则:(1)主体性原则:诊改工作涵盖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和监督控制等五个系统,与各系统的工作融为一体,相关部门及人员均为诊改主体,充分体现“三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2)可控性原则:遵行SMART原则(准确、可测、可达、相关、时限),系统设计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的质量目标和标准。

(3)科学性原则:诊改工作针对不同层面(主体)确定科学合理的诊改内容、周期和方法。

(4)客观性原则:诊改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及相关信息分析为基础,实事求是地开展诊改。

(5)持续性原则:建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与诊改运行机制有效且可持续。

三、思路与目标借鉴全面质量管理(TQM)、目标管理、知识管理、卓越绩效管理等理论,以考核性诊断为抓手,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以校本数据平台建设为支撑,形成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多元化质量保证机制,树立“以生为本、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培育以自律为主要特征的学院质量文化。

以学院“十三五”规划制定的一系列目标为依据,确立质量目标和标准,建立“五纵五横一平台”为基本框架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提升”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实现内部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四、构建体系(一)健全组织,形成组织体系1.健全组织机构,明确职能分工(1)建立党委领导,院长指挥,质量保证委员会全面协调的质量保证领导组织,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质量保证体系设计与考核诊断,二级教学单位是质量生成核心,行政职能部门保证质量提升(图1)。

图1学院质量保证组织示意图(2)建立学院-二级单位-专业(课程)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学院质量保证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负责制定学院及专业层面的质量保证政策,考核学院各部门工作的绩效和质量;下设质量管理办公室,负责执行质量监控、考核性诊断制度建立与运行等工作。

二级学院(部)质量保证工作组——组长由二级学院院长(主任)兼任,负责二级学院(部)的质量管控,审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标准、课程标准,保证专业建设的实施质量,撰写二级学院专业质量年度报告。

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小组——组长由专业(课程)负责人兼任,负责专业、课程质量的自我诊改,编制专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业情况调查分析,保证课程实施质量,撰写专业(课程)质量分析报告等工作。

2.厘清各部门归属,编制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依据学院战略,对应纵向5系统功能,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职能厘清职能模块,确定各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归属(图2)。

图2 学院职能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定位根据部门在纵向5系统中的归属,对照现有职责,明确部门职责与权限(表1)。

表1 职能部门职责厘清一览表在明确的职责与权限基础上,各部门按照SMART原则将职责具体化为工作。

依据具体化的工作优化部门岗位任务(表2),制定岗位各项工作标准,形成系统工作包(图3)。

表2 职能部门岗位工作一览表表3 职能部门之科室岗位工作标准一览表(二)完善规划,形成目标体系1.基于SWOT分析编制学院规划,形成完整的目标链(1)对学院现状进行SWOT分析,编制学院总规划和专项规划,开展发展能力诊断,完善学院规划体系。

根据规划建设目标,编制建设目标体系,形成上下衔接、左右呼应的目标链(图3)。

图3 学院“十三五”1+8+7规划目标链示意图各二级学院在对所辖专业进行SWOT分析基础上,依据学院专项规划目标,编制二级学院专业建设子规划,并依此编制各专业建设方案,明确年度建设目标、任务、措施、预期效果,形成学院规划与二级学院规划目标执行链(图4)。

图4 学院-二级学院规划目标链与执行链示意图(2)按照规划建设任务年度实施进程表,将年度规划任务落实到年度工作计划中,实施层层分解落实,同时制定相应任务完成的考核标准,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与部门绩效考核相结合,确保规划建设任务的完成(图5)。

图5 规划目标任务年度落实执行流程图2.建立规划落实与反馈机制,不断修正目标,确保完成质量将规划任务落实完成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过程数据的实时采集,进行基于数据分析的规划目标执行、分析、反馈与改进,形成规划执行信息链。

根据生成的信息流,编制二级学院-分项规划-总规划系列的规划执行年度报告。

依据报告结论不断修正目标链、步步逼近规划目标,确保实现规划目标,高质量地完成各项建设任务(图6)。

图6 基于信息流的三级规划系列年度执行报告示意图(三)建立标准,形成标准体系1.建立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系统工作包在各部门厘清职责,优化岗位,建立岗位工作标准的基础上,按照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纵向5系统功能,梳理各系统中的职责-工作-标准,形成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系统工作包(图7)。

图7职责-岗位-工作标准关联的纵向5系统工作包2.建立和完善专业、课程标准建立基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质量目标体系,制定完善的专业质量标准体系,由计划标准、资源标准、行动标准、结果标准组成的专业、课程逻辑相关的标准系列(图8),明确质量控制重点。

图8 专业-课程标准系列示意图2.建立教师发展标准建立由成长期、成熟期与教师专业发展三阶段、九要素组成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图9),制定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等聘用考核标准,并与岗位聘任、考核、教师发展融为一体。

图9 三阶段九要素组成的阶梯式教师发展标准示意图3.建立学生发展标准建立完善由学业发展、职业发展、个人发展、团队发展四个领域,综合考虑学生学习生涯、职业生涯、个性化发展、团队合作精神等要素的学生发展标准(图10)。

图10 学生发展标准构架图(四)修改制度,形成内控体系1.梳理组织机构管控事项,完善学院管理制度并形成内控机制依据优化的纵向5系统组织机构职责,厘清各部门管控事项,修改相关制度,设计部门管控事项工作流程,完善学院制度体系。

梳理学校层面的人事、财务、课程教学、学生事务、后勤保障、研究发展、产学合作、信息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监督控制等事项,进行流程设计,将设计的程序与制度相配套(图11)。

图11 管理制度与流程相配套的学院内控机制示意图2.建立考核性诊断和质量报告制度,实现质量保证螺旋递进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学院-部门-教研室(岗位、班级)三层级的质量分析、报告、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反馈实施、运行、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质量诊断结果与改进建议;制定学院质量分析与报告制度,明确质量报告的种类、发布频次、周期、内容、要求等;编制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向全院发布,接受全院师生、全社会对学院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图12)。

图12 考核性诊断与质量报告机制示意图(五)建设平台,形成智能校园1.开发过程性采集平台,完善网络物理校园(1)建设对接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管理系统的校本数据平台,构建课堂教学、教师教研、学生学习、教学运行、控制反馈、家校沟通、学校安全管理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功能(图13),实现不同角色的应用(图14),建成校园物联网。

图13 校本数据平台构架示意图图14 不同角色使用数据平台示意图(2)建立面向管理等的信息化系统,逐步将学院各项工作与信息平台结合,实现工作过程状态数据的实时采集(图15)。

图15 校本数据平台功能系统示意图(3)建设智能化移动与在线学习平台,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紧扣课前、课中、课后教学三环节,创新课程教学形态;建立学生日常考勤、学生每课检测(每月汇总)、教师每月评学、学生期终评教、反馈与及时诊改等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图16)。

图16课程教学质量在线跟踪系统流程图2.挖掘平台数据,实现基于数据信息的运行管控(1)制定平台信息采集责任、审核管控、数据分析的制度。

完善校本数据平台在人才培养工作过程中的状态分析、监控、预警、激励功能。

(2)将状态数据作为人才培养质量、工作绩效判断的主要来源和分析依据,不仅满足教学行为、教学质量和常态监控数据的动态管理,还能满足问题与薄弱环节诊断,预测偏差,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偏离设定的质量目标,逐步形成校园服务互联网。

五、诊改运行(一)学校层面,按纵向5个系统开展考核性诊改1.实施目标管理与部门绩效考核,保证各项工作运行质量建立“目标-标准-运行-诊断-改进”质量螺旋递进的常态化自我诊改机制(图17),将学院年度工作任务落实、各类项目建设、过程管理成效作为部门绩效考核性诊断的重要依据。

图17 目标-标准-诊改-绩效考核性诊断流程图2.依托数据平台,建立基于数据分析的诊改与报告机制以年度工作计划落实为抓手,明确各项工作执行主体,确定工作任务完成标准,建立影响质量因素的坐标系。

依据工作过程中产生的信息数据,对照设定的工作标准与坐标系,按照学校-二级学院(部门)-教研室(科室)三层级,自立目标-自定标准-自主实施-自我诊改四步骤(图18),对各类各项工作现状进行自主诊断改进。

在部门月度工作报表、职能部门诊改报告中,反映基于影响质量因素坐标系的诊断与改进情况,为以后各阶段目标及标准的调整修改提供依据。

图18 三层级四步骤自主诊改示意图(二)专业层面,按建设方案开展考核性诊改1.进行专业质量分析,实施专业动态优化调整制定学院专业设置与调整管理办法,明确程序和调整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