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凸显中药大品种的战略地位

合集下载

中药行业研究:政策推动中药行业发展,估值性价比凸显

中药行业研究:政策推动中药行业发展,估值性价比凸显

市场数据(人民币)市场优化平均市盈率18.90 国金中药指数4598 沪深300指数4921 上证指数3618 深证成指14710 中小板综指14199袁维分析师 SA C 执业编号:S1130518080002 (8621)60230221yuan_wei @政策推动中药行业发展,估值性价比凸显 投资逻辑 ⏹ 多年利好政策推动,中医药行业迎来新机遇。

国家近年陆续出台中医药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中医药纳入国家级发展规划,为中医药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围绕中医药服务就人才培养、创新研发、安全监管等促进中医药市场的优化。

有关政策不断推动中西医协调发展,为中医药行业营造了更优异的成长环境。

中成药等产品纳入集采范围,有望促进中医药进院、拓宽放量渠道。

此外,中医药产业对上游中药原材料的依赖性强,随着对中药材监管的趋严及其价格的上涨,将增加中药企业的成本压力。

中药由于其在OTC 类别中的明显优势,其主要销售渠道集中在零售端及自营而非,仅少部分被纳入集采名单,在市场需求及药店端的重视双拉动下,具备较高的价格维护能力。

⏹ 老龄化进程加剧及慢病发生率的提升持续促进市场扩容,疫情及政策扶持提高中医药的消费者认可度并逐步显现其消费属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患者基数不断扩大,对中药的刚性需求持续增长。

同时,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可支配收入提升,受疫情影响健康管理意识大幅度提升,居民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需求上升。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疫情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中医药行业监管规范不断加强,中医药创新发展和消费升级空间广阔。

⏹ 品牌中药OTC 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根据不完全统计,纳入我们统计范围的中药行业上市企业前三季度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11.2%和20.7%,低基数环境下2021年前三季度行业恢复明显。

中药板块细分赛道走势有所分化,品牌中药以及偏消费类、大健康类的部分公司业绩表现相对较好。

推荐标的 ⏹ 我们看好中药板块后续市场扩容和相关企业持续增长,重点关注品牌中药及偏消费、大健康赛道。

2023年四川省执业药师考试题

2023年四川省执业药师考试题

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一)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明确:中药说明书【禁忌】、【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中任何一项在本规定施行之日起满3年后申请药品再注册时仍为“尚不明确”的,依法A.予以罚款B.注销药品生产许可证C.责令改正,给予警告D.不予再注册答案:D2.《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要求:人用经验作为批准上市或者增加功能主治证据的中药新药,说明书中应当列入A.【处方来源】项B.【中医临床实践】项C.【功能主治的理论依据】项D.【适应证的理论依据】项答案:B3.《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中药材规范化种植的建设任务之一是制定常用中药材种植养殖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A.100种B.200种C.300种D.350种答案:C4.《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分品种、分步骤研究明确部分重点或高风险中药品种生产使用的中药材应当A.符合GAP要求B.符合GMP要求C.符合GSP要求D.符合GCP要求答案:A5.《“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建立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注册审评证据体系。

答案:正确6.《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中药注射剂生产所用的中药材,必须符合GAP要求。

答案:正确7.《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提出:强化中药配方颗粒生产过程管理,督促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严格按照备案的生产工艺生产。

答案:正确8.《中药注册专门规定》要求:来源于临床实践的中药新药,人用经验能在临床定位、适用人群筛选、疗程探索、剂量探索等方面提供研究、支持证据的,可不开展非临床研究。

答案:错误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在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的具体措施有A.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B.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C.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D.加强中药安全监管答案:ABCD2.《加强中药科学监管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对推进中药监管全球化合作的表述,正确的是A.充分发挥国际合作平台作用B.支持中药开展国际注册C.大力开展中药新剂型的研究D.传播中药监管“中国经验”答案:ABD我国药品管理动态及新法规解读(二)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word版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word版
7提升中医医疗服务水平。持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各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市级中医类医院建设成为中医药优势突出,医疗质量和管理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中医医院;区级中医类医院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在部分领域达到国内和市级先进水平,建设成为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打造一批国家、区域和市级中医临床诊疗中心;加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特色专科(专病)建设,构建中医特色突出、优势明显、技术先进、质量优良的中医临床专科群;坚持补短板,扶持和加强薄弱领域中医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和发展。加强中医类医疗机构康复科建设,支持其他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促进中医技术方法与康复医学融合。完善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网络和应急救治工作机制,提高中医药参与应急救治和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开展对中医药民间诊疗技术的挖掘整理、硏究评价、推广应用。
——以人为本、促进健康。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维护和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维护健康为中心,以人民满意为宗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强化内涵、提升质量。持续加强中医药内涵建设,强化中医药服务质量。以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突出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技术的特色和优势,提高中医药防病治病能力,促进中医药服务的高质量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大力落实健康中国和健康城市战略部署坚持中西医并重坚持传承创新坚捋发扬中医特色优势以维护人民群众健康为中心以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为重点以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中医药治理能力为支撑充分发挥城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战略优势全面推动城市中医药高质量发展为全力打响城市服务品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作出重要贡献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提出的推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点任务,为了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的需求,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一步加快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特制定“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中医药泛指中华民族传统医药,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

)一、形势分析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其有效的实践和丰富的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科学内涵,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和人类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继承发扬中医药优势特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以满足时代发展和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1.趋势——努力丰富和完善自身体系建设已成为医学发展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观念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转变。

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现有的疾病防治模式和手段已不能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东西方医学优势互补、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出现。

——科学技术出现从分析向综合回归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以还原论和分解分析为主的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实要求,科学技术出现了从分析向综合、局部到整体、结构到功能、静态向动态、简单向复杂的转变。

尤其在生命科学领域,多学科交叉相互渗透,创建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认识生命和疾病现象已成热点。

——经济全球化促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相互交流的不断扩展,中医药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与影响日益扩大,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和产品开始全面走向国际。

因为原有的疾病没有得到充分治疗,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医疗费用不断上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都在重新关注传统医药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卫生组织也提出,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应当推广使用传统医药,从而给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7.05.19•【字号】赣府厅发〔2017〕29号•【施行日期】2017.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17年5月19日江西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加快中医药强省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发展的若干意见》(赣府发〔2016〕27号)精神,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十二五”期末,全省共有中医医院103所,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8824人,每46.1万人拥有一所中医院,每10万人拥有44.3张床位;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1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33个,全国农村中医特色优势重点专科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量占本类机构医疗服务总量比例达到2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中药现代化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5年底,全省具有中药生产范围的企业13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15亿元,占全省生物医药产业主营业务总收入的41%,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中药类企业(集团)7家,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优势品种6个。

中药材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面积达到72万亩。

热敏灸技术在27个省、市、自治区的500余家医院应用推广,治疗患者超350万例。

(三)中医药传承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现有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67人,继承人142名;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传承工作室1个,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35个,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7个。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12.17•【字号】黑农厅发〔2021〕325号•【施行日期】2021.12.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的通知黑农厅发〔2021〕325号各市(地)、县(市、区)农业农村局,龙江森工集团、伊春森工集团、北大荒农垦集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全省中医药千亿元产业,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我厅制定了《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12月17日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事业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打造全省中医药千亿元产业,促进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国发〔2016〕15号)、《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黑发改产业〔2019〕251号)文件,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发展,确立了加快打造全省中医药千亿元产业的决策部署,连续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全省各地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加工、产业化发展成效显著,为实现“十四五”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按照《黑龙江省中医药“十三五”规划》(黑政办发〔2017〕3号),《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黑发改产业〔2019〕251号),《黑龙江省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9-2025年)》(黑农厅发〔2019〕287号)等文件精神,省级设立中药材产业补助资金,各地配套补助政策,撬动社会资本参与,各类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性空前高涨,中药材种植规模持续扩大。

【重磅新闻】《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正式发布了!【全文收藏】

【重磅新闻】《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正式发布了!【全文收藏】

【重磅新闻】《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正式发布了!【全文收藏】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课程”领取内经、伤寒课程教材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伤寒”领取伤寒论讲座全集(视频)五味学苑公众号内回复“唯象”即可得到唯象中医学讲座全集(视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16年12月6日发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是中国政府首次就中医药发展发表白皮书。

全文如下:中国的中医药(2016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目录前言一、中医药的历史发展二、中国发展中医药的政策措施三、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四、中医药国际交流与合作结束语前言人类在漫长发展进程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世界文明,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多样性、多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是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和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医学科学,不仅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了卓越贡献,也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医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兼容并蓄、创新开放,形成了独特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实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和统一,蕴含了中华民族深邃的哲学思想。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变化和医学模式转变,中医药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

中医药与西医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和增进民众健康,已经成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与健康事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一、中医药的历史发展 1.中医药历史发展脉络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一些动植物可以解除病痛,积累了一些用药知识。

随着人类的进化,开始有目的地寻找防治疾病的药物和方法,所谓“神农尝百草”、“药食同源”,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夏代(约前2070-前1600)酒和商代(前1600-前1046)汤液的发明,为提高用药效果提供了帮助。

进入西周时期(前1046-前771),开始有了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的分工。

春秋战国(前770-前221)时期,扁鹊总结前人经验,提出“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奠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中医药科普出版发展策略刍议

中医药科普出版发展策略刍议

中医药科普出版发展策略刍议作者:黄小龙来源:《出版参考》2022年第09期摘要:中医药事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期,在此背景下中医药科普出版应当趁势而上,加快媒体融合,取得更大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医药科普出版的五大困境,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医药出版数字出版新媒体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冬奥会主媒体中心设立了中医药文化展示空间,这是中医药作为特展首次在奥运会上亮相;在赛场外,负责保障运动员健康的中医力量也备受关注。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治期间,中医药发挥了重大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中医药在维护和促进人民健康、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越发明显。

一、中医药科普出版的发展背景中医药科普,是把人类已经掌握了的中医、中药知识,通过各种普及性的解读形式,以各种传播途径和渠道,及时、广泛地传播到社会,为人们所了解、应用。

[1]中医药科普出版就是中医中药相关科学普及作品的编辑、复制,并向公众发行的活动。

做好中医药科普出版,有益于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顶层规划与设计,为中医药科普出版指明了发展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中医药科普的政策支持党的十九大做出“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部署,《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系列重要文件先后出台。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宣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中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宝库“钥匙”的传导功能,加大中医药文化保护传承和传播推广力度,推动中医药文化贯穿国民教育,融入生产生活。

多地也陆续出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

(二)多部门参与的中医药科普格局初步形成在国家、社会的关注下,多方位多渠道的公益性中医药科普事业发展向好,公众对中医药的感性认识增强,为中医药科普出版物培育了公众接受基础和现实需求。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16.02.22•【文号】国发〔2016〕15号•【施行日期】2016.02.22•【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药政管理正文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2月22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

坚定中医药自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坚定中医药自信 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答案-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

坚定中医药自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和振兴发展2024年执业药师继续教育公需课答案单选题: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

1.《黄帝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医药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A)A.对B.错2.“健康管理”的概念是现代才提出来的。

(B)A.对B.错3.《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全世界第一部由官方主持编撰的成药标准。

(A)A.对B.错4.()4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颁布,自该年10月1日起施行。

它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中医药行政法规。

(A)A.2003年B.2005年C.2010年D.2015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21条规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确立了中医药等传统医药的法律地位。

(B)A.1978年B.1982年C.1988年D.1993年6.2015年11月15日,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上关于世界经济形势的发言中指出,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A)A.十B.十一C.十二D.十三7.2014年5月21日,主席在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既要着力解决当前突出的地区安全问题,又要统筹谋划如何应对各类潜在的安全威胁,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B)A.三B.四C.五D.六多选题:每道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1.《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工作重点包括()等。

(ABCDE)A.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B.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C.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D.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E.积极推动中医药海外发展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作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制度安排,包括(ABCE)。

A.中医诊所备案B.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C.医疗机构传统工艺制剂备案D.经典名方增加注册流程E.自种、自采中药材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其具体措施有(ABCDE)。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务院行政法规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2016年2月22日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的作用,造福人类健康。

为明确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规划纲要。

一、基本形势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中医药总体规模不断扩大,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逐步提高,初步形成了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整体发展新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明显提升。

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中医类医院(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民族医医院,下同)3732所,中医类医院床位75.5万张,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39.8万人,2014年中医类医院总诊疗人次5.31亿。

中医药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及疑难病症、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彰显,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2014年中药生产企业达到3813家,中药工业总产值7302亿元。

中医药已经传播到183个国家和地区。

另一方面,我国中医药资源总量仍然不足,中医药服务领域出现萎缩现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发展规模和水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中医药高层次人才缺乏,继承不足、创新不够;中药产业集中度低,野生中药材资源破坏严重,部分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医药可持续发展;适应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体系有待健全;中医药走向世界面临制约和壁垒,国际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亟待提高,迫切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与对策探讨

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与对策探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把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中医药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发挥了重要作用。

河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实现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的奋斗目标。

但在中医药振兴发展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重点难点问题,如: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服务体系创新不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匮乏等。

通过以唐山市为例开展调查研究,剖析存在问题,并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提出解决中医药发展难点重点问题的对策建议。

1 基本情况1.1 中医药服务机构数量、中医类别职业(助理)医师情况唐山市现有中医类别医疗机构704家,其中,中医类别医院44家(三级甲等2家、三级管理1家、二级甲等8家、二级管理8家、一级及未定等级25家)、门诊部13家、诊所647家。

全市中医医疗机构编制床位6650张,每千常住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4579人,每千人口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59人。

1.2 专科、学科建设情况现有省级中医重点学科建设单位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4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2个、市级重中医药振兴发展重点、难点问题与对策探讨徐英 赵红梅 张云涛 李浩源基金项目:202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编号:20230202035)作者单位:063000 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徐英、赵红梅、李浩源);唐山市第七医院(张云涛)【摘要】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把振兴发展中医药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提出了一系列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的理论方针政策,极大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章主要针对当前中医药管理体系不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薄弱、服务体系创新不够、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匮乏、保障体系建设和中医文化传播不够等问题,以唐山市为例,从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中医药医改工作、中医文化建设和医保政策调控等方面入手,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提出解决中医药发展难点重点问题的对策及建议,为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中药材品牌与中药材品质价值提升路径研究——以现代农业(川芎)及循环经济全产业园为例

中药材品牌与中药材品质价值提升路径研究——以现代农业(川芎)及循环经济全产业园为例

安徽农学通报,Anhui Agri ,Sci ,Bull ,2022,28(04)作者简介:罗娟(1995—),四川成都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方向为农业园区规划工作。

收稿日期:2021-10-11中药材品牌与中药材品质价值提升路径研究——以现代农业(川芎)及循环经济全产业园为例罗娟孙强李传昊魏成轩(四川中农富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后疫情时代的到来,中医药行业获得越来越多的认可与关注。

中药材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中药材的品牌和品质保障越来越受到重视。

中药材品牌和中药材品质价值提升,对于推动中医药复兴、农业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该研究探讨了中药材发展的前景,以彭州川芎为对象,分析了川芎产业发展、市场和存在问题;并以提升道地产区川芎品牌和川芎品质价值为目的,以川芎现阶段面临的农业科技、农业生态、产业链增值三大问题,以及模式、科技、绿色、品牌4个解决路径为启发,探讨了中药材品牌与品质价值提升路径。

关键词:中药材市场;中药材品牌;中药材价值;彭州川芎;循环经济中图分类号F32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22)04-0026-03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Valu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A Case Study of Modern Agriculture (Chuanxiong)and Circular Economy Industrial ParkLUO Juan SUN Qiang LI Chuanhao WEI Chenxuan(Sichuan Zhongnong Futong Horticulture Co.,Ltd,Chendu 610000,China )Abstract:With the inclination of national policies and the arrival of the post-epidemic era,the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has gained more and more recognition and attention.In addition,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re an important strategic resource of our country,and the brand and quality assurance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have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as a result.The enhancement of the brand value and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s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agricultural industries.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prospects and problem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and takes Pengzhou Chuanx⁃iong as the object.The three major problems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agricultural ecology,and indus⁃trial chain value added at the emergence stage are proposed,and four solutions are proposed:model,technology,green,and brand.In this way,we would explore the ways to enhance the brand and quality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Key words:Chinese herbal medicine market;Chinese herbal medicine brand;Chinese herbal medicine value;Peng⁃zhou Chuanxiong;Circular Economy自2016年国务院第12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起,中医药发展就上升为国家战略。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我市位于xx山区,是全省乃至全国中药材重要产区和集散地之一。

因此,加快发展我市生物医药产业,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为重点了解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情况,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今年5月,市政协调研组在副主席李家忠的带领下,会同市林业局药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采取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多年来,我市充分利用“华中药库”资源优势,结合国家多项政策机遇叠加,实施保护与开发并举,稳基地,壮龙头,创品牌,强服务,围绕企业建基地,瞄准市场抓加工,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与大健康产业、硒产业、全域旅游产业、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等融合发展。

(一)产业基地规模发展迅速。

我市坚持与新一轮退耕还林基地建设、天保工程、石漠化项目、招商引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带动等紧密结合,建成了新塘乡9.7万亩、红土乡5.2万亩、板桥镇2.3万亩、龙凤镇2万亩、盛家坝乡1.4万亩、白杨坪镇1.3万亩、xx大峡谷风景区管理处1.2万亩共7个超万亩中药材面积的乡(镇、处)。

截止2017年末,全市从事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56家,常年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近60种,中药材留存面积达26.5万亩,其中木本20.3万亩,草本6.2万亩;主导药材品种产量1.8万吨左右。

留存木本药材中,几个主要品种紫油厚朴11.8万亩、杜仲1.9万亩、黄柏1万亩、银杏1.8万亩、青钱柳0.3万亩、木瓜等其他3.5万亩;留存草本药材中,几个主要品种板桥党参0.6万亩、黄连0.93万亩、百合0.3万亩、贝母1.2万亩、大黄0.62万亩、其他草本2.55万亩。

在全省批量生产的80种主要药材中,有30多种产于我市。

(二)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培育成效初显。

省中药材研究所在新塘乡建成了华中地区最大的高山药用植物园,现保育中药材活体资源1680种,已成为集科研、生产、科普、教学、旅游于一体的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示范基地,被纳入国家药用植物园主体园。

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

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

四川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结合贯彻《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分工方案的通知》(国中医药法监发〔2017〕5号),全面推动我省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快速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以下简称《中医药法》),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特点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坚持兴医兴药并举的方针,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推进传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特色服务作用,拓展中医药服务新领域、新业态,加快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转变,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四川”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坚持特色优势,坚定发展方向。

传承中医药核心理念,坚持中医药特色理论和技术方法,完善中医药发展政策和支撑体系,保持中医药特色并发挥优势。

坚持创新突破,拓展发展领域。

积极将中医原创思维、中药资源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助推中医药技术与产品创新,提升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

坚持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

在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完善政策和机制,发挥市场在中医药健康服务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中医药发展为了人民,促进区域间中医药均衡发展,确保人民群众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中医药服务。

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药产业、医疗、保健、科研、教育、文化、国际合作等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产业化、标准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目标。

中药材种植(养殖)业产值年均增长16%达200亿元。

中药工业及健康衍生品生产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4%达1800亿元,跃居全国第二。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方案

中医药发展规划出台,利好六大类中药材2022年3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这是依据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首个以国务院办公厅名义印发的中医药五年规划,从战略层面为实现新时期中医药高质量发展明确了举措,提供了保障。

01。

站在中药材行业角度,该如何理解《规划》?首先,构建大健康体系中药材产业不能缺位图1: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定位(来源:《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从宏观层面讲,中药是中医药乃至整个大健康产业的物质基础,在国家对中医药产业的5大战略定位中,中药材产业不可或缺。

中药材既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又是重要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经济资源。

从微观层面讲,“医药合一”协同发展,也是中医药产业核心价值观和客观发展规律,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离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中医离开中药,就失去了实战武器和核心手段。

因此,《规划》中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加强中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加强道地药材生产管理、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加强中药安全监管等4个方面的具体措施,并从法律法规、服务体系、人才保障等多个方面给予保障。

其次,《规划》是国家中医药振兴战略的具体实施图2:近年来国家发布有关中药的关键政策(天地云图整理)如图2,近年来,国家层面对中医药振兴相关政策集中出台,并从全局、扶持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涵盖中药全产业链。

而《规划》是为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出台的具体措施,为未来5年中药产业发展指明方向,标注重点,理应引起全行业重视。

最后,产业发展存在短板,高质量发展是关键图3:中药质量提升工程(摘自《“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我们也看到,在“规划背景”中,重点强调了“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这个产业发展关键问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3.03•【文号】国办发〔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0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办发〔202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已经国务院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2022年3月3日“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中医药工作的决策部署,明确“十四五”时期中医药发展目标任务和重点措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十三五”期间,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加快完善,政策环境持续优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2017年,中医药法施行。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截至2020年底,全国中医医院达到5482家,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68张,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8人,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8%的乡镇卫生院、90.6%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4.5%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占比达到86.75%,备案中医诊所达到2.6万家。

中医药传承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中医药防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病及重大传染性疾病临床研究取得积极进展,屠呦呦研究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持续完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产品标准化建设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基本完成,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20.69%。

中医药开放发展取得积极成效,已传播到196个国家和地区,中药类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大幅增长。

河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

河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

河北省贯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精神,全面振兴我省中医药事业,实现由中医药大省向中医药强省跨越,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到2020年,实现人人基本享有中医药服务,中医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各领域得到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医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初步建成中医药强省。

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每千人口公立中医医院床位数达到0.55张,各市均建有三级甲等公立中医医院,县级中医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水平,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100个中医药强县,中医药服务可得性、可及性明显改善。

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有利于中医药特色优势发挥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医疗机构和中医药人员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积极性有效激发,人民群众医疗负担明显减轻。

中医药健康服务加快发展,初步形成一批健康服务新业态。

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及重大疾病攻关取得明显进展,中医药防治水平明显提高。

中医药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更加健全,河北中医学院升格为中医药大学,聚集一批学术领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中医药人才,每千人口卫生机构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4人。

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00万亩,中药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安国中药都中药材年交易额达500亿元,中医药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更加广泛。

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标准、监督和政策体系基本建立,中医药管理体制更加健全。

到2030年,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医药服务领域实现全覆盖,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本形成一支规模大、结构优、水平高的中医药人才队伍,创新水平显著提高,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中医药文化有效弘扬,城乡居民中医药文化素养大幅提高,打造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中医药文化品牌;中药工业智能化水平迈上新台阶,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现代化中药名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前列,实现全面建成中医药强省的奋斗目标。

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必要性与人才培养探索

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必要性与人才培养探索

[基金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项目(M-2023049)。

▲通讯作者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必要性与人才培养探索玄 静 闫士朋 马晓君 田 静 刘 欢 隋园园 束 靖 王信宏▲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林业工程学院,山东济南 250000[摘要] 中药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当前大健康产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中药材需求量及需求层次的增长。

在中药材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并逐步接轨国际的关键时刻,对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建设的研究与探索意义重大。

本文阐述建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的必然性、人才培养模式及现状,并从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师资队伍结构与实验实训平台五个方面对应用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建设进行探讨,旨在培养更高质量的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中医药产业可持续发展与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筑牢人才基础。

[关键词] 中药资源;应用型人才;专业建设;中药材[中图分类号] R2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4)05-0076-05DOI:10.20116/j.issn2095-0616.2024.05.17Exploration of the inevitability and talent cultivation of the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XUAN Jing YAN Shipeng MA Xiaojun TIAN Jing LIU Huan SUI Yuanyuan SHU Jing WANG XinhongCollege of Forestry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handong, Jinan 250000, China[Abstract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are strategic resources that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people’s livelihoo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current big health industry has driven the growth of deman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in both quantity and level. At a critical moment whe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ndustry enter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gradually integrates with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nd cultivation of appl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alent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inevitability,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construc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and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and construction of appli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talents from five aspects: talent cultivation plan, applied course system and teaching mode, teacher team structure, and experimental training platform. The aim is to cultivate higher quality applied professional technical tal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 solid talent founda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dustry and promoting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Applied talent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中医药是民族瑰宝,是华夏几千年的伟大创造。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甘肃省道地药材枸杞子资源现状及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枸杞子是茄科枸杞属植物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的干燥果实,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之功效,是传统药食两用中药材。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具有免疫调节、抗衰老、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和抗诱变等作用。

我国枸杞子的主产区有新疆、内蒙古、青海、甘肃、宁夏、山西、河北等地,各地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枸杞子是我国出口量较大的中药材品种之一,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中东等地。

其基原植物亦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传统防风固沙和改良盐碱地的先锋植物之一。

近年来,甘肃省从中医药产业源头抓起,大力发展陇药产业。

枸杞子作为甘肃省十大中药材主打品种之一,目前全省种植面积逾70万亩(1亩≈666.67m2),产业规模日渐凸显,产生了较好的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随着全国枸杞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升级,甘肃省枸杞产业生产规模和质量逐渐被认可,但也凸显出产业链条短、标准化程度低、附加值低、品牌竞争力弱、缺乏综合开发等问题。

如何筛选繁育道地种质、规范化生产、打造本地特色品牌、形成全产业链条、提升科技含量、加强政府引导是枸杞产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和产业服务实践,笔者对甘肃省枸杞子生产分布、产业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陇杞”概念并对其内涵进行阐释,提出“陇杞”产业发展的建议。

1甘肃省枸杞产业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多样,处于青藏高原东缘、祁连山脉、河西走廊荒漠、秦巴山地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地区,地形地貌多样,气候差异巨大。

甘肃省中部黄河流域上游沿岸及河西走廊区域为枸杞子种植生产主要区域,气候类型为干旱、半干旱气候。

该区域分属黄河流域、石羊河流域、黑河流域、疏勒河流域等,水热条件充足,日温差大,年降水量在300mm以下,土地广阔。

自然环境奠定了枸杞子生产发展和发挥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

同时,甘肃省位于中药生产区划中“西北中温带、暖温带野生中药区-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及阿拉善、西鄂尔多斯高原甘草、麻黄、枸杞子、肉苁蓉、锁阳、紫草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凸显中药大品种的战略地位2月2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个国家级的中医药发展规划,也是未来15年中医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文件中多次涉及中药大品种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增强了大品种培育的政策依据。

一、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发展的:“牛鼻子”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迫切需要继承、发展、利用好中医药。

(下划线文字为《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原文,下同。


图1 健康价值是中医药核心价值
图2中成药全局关联图
图3中药大品种的价值取向
图4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发展的“牛鼻子”
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千头万绪,找到了“牛鼻子”才能牵一发而动全身。

中成药集中承载了5中资源的本原价值,即健康价值,处于中医药的枢纽地位,上联中药资源与中药工业制造,下联临床应用,中通知识经济;因此,中药大品种是临床价值大、科学价值强、市场价值高的中成药,是优秀中成药的代表,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发展的“牛鼻子”。

加强对重大疑难疾病、重大传染病防治的联合攻关和对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研究,形成一批防治重大疾病和治未病的重大产品和技术成果。

显然重大产品必然离不开中药大品种,而中药大品种本身就是重大的技术成果,未来中药在未病预防方面可以大展拳脚。

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进一步增加中成药品种数量,不断提高国家基本药物中成药质量。

基药扩容将给忠诚药带来市场机会。

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中药工业总产值占医药工业总产值30%以上,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

中药工业未来大有可为,中药工业的主体是中成药,其中流砥柱正是中药大品种,中药大品种是中医药发展的“牛鼻子”。

二、中药大品种培育的全链条科技布局
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

推进中药工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工艺创新,提升中药装备制造水平,加速中药生产工艺、流程的标准化、现代化,提升中药工业知识产权运用能力,逐步形成大型中药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为依托,实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创业者行动,促进中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开展中成药上市后再评价,加大中成药二次开发力度,开展大规模、规范化临床试验,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方大药。

开发一批中药制药机械与设备,提高中药制药业技术水平与规模效益。

中药大品种是促进中药工业转型升级的最优载体,必须深入研究、深入解析重要的现代科学内涵,才能夯实工业转型升级的科学基础与依据,否则,工业转型升级缺乏内在的动力。

图5中药大品种科技布局图
推进实施中药标准化行动计划,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

健全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加强中药质量管理,重点强化中药炮制、中药鉴定、中药制剂、中药配方颗粒及道地药材的标准制定与质量管理。

加快中药数字化标准及中药材标本建设。

加快国内标准向国际标准转化。

图6中药大品种全程化质量控制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