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灸法及其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
简介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一种古老而被广泛应用的传统中医疗法之一。

它的核心理念在于通过采用透皮渗透或其他途径让药物直接进入病灶部位,从而提高疗效,减少药物损失,降低毒副作用。

相比于口服等传统用药方式,此疗法具有药物使用效率更高、作用快、不经过消化吸收系统、对胃肠道无负担等优点。

原理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基于中医理论中“穴位灸法”的思想。

根据穴位的络脉走向、血脉经络的分布特点,疏通经络、通血脉、消周围邪气、引导药物直达病灶,以求达到治疗目的。

常用途径包括经络透药、经皮穴位透药、筋骨透药等。

应用范围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适用于各种疑难杂症,特别是皮肤病、风湿类骨伤痛、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结合西医治疗时所取得的疗效优势,为患者提供了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实践与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和理论的不断发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正在得到更为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不少专家学者陆续提出各自的应用经验和疗效案例,同时也有更多的临床试验和科学研究在进行。

透药技术的改进、疗效的提高以及对其机制的深入研究,将不断推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结语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作为中医药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在医疗体系中,结合现代科技,通过合理运用和发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指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该疗法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对于一些慢性病和难治性疾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1. 理论基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学和穴位学理论而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医经络学理论,人体内部存在着12条经脉和365个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并且与内脏、器官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人体内部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 治疗原理中医定向透药疗法主要是通过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使其直接作用于相应的组织和器官上,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与传统口服或注射药物相比,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具有以下优点:(1)局部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不会对全身产生影响,减少了不必要的副作用。

(2)快速有效:药物直接进入病变组织,起效迅速,治疗效果显著。

(3)可控性强: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将药物透入特定的穴位,可以精确控制药物的剂量和作用范围。

3. 临床应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已经在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1)风湿类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类疾病:如帕金森综合征、脑卒中后遗症等。

(3)消化系统类疾病:如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胃炎等。

二、中医护理方案优化中医护理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针灸、按摩、艾灸等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护理的一种方法。

中医护理具有温和、安全、无副作用等特点,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下是中医护理方案的优化建议:1. 个性化定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医护理方案时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

例如,对于肝病患者,应该采用清肝明目、活血化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于心脏病患者,则需要采用安神定志、舒筋活络的方法进行治疗。

2. 综合运用中医护理并不是单纯地使用针灸或按摩等手段进行治疗,而是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

扶阳透灸,温暖寒冬

扶阳透灸,温暖寒冬

扶阳透灸,温暖寒冬
经常乏力、出汗?
天气一变化很容易就感冒咳嗽?
经常痛经?
小腹总是比较凉?
冬天常常手脚冰冷?
食腥辣寒凉食物易腹泻?
总是肩颈不适、腰背发凉或出现膝盖关节疼痛?
怎么办?
扶阳透灸,您可以了解一下哦~
扶阳透灸是中医外治的一种传承,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此灸法穿透力强,药借热力、热借火力,通过化有形,开玄府,透筋脉、直达病灶,比旧式传统艾灸疗法更有效和安全。

扶阳透灸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
1:体虚引起的儿童感冒、发烧、咳嗽、食积、盗汗、自汗、食欲不振、腹泻等。

2:女性伴有宫寒痛经、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月经不调、子宫脱垂、盆腔炎、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3:男性因前列腺增生引起的尿频、尿急、尿不尽,阳痿、早泄等。

4: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中老年人各种颈肩腰腿、关节疼痛、肩周炎等。

扶阳透灸的功效
1:促进身体的出汗排毒:扶阳透灸艾灸仪是根据穴区灸法原理研制而成,在使用时,患者整个穴区的皮肤也就会均匀的受热起来。

在使用艾灸仪器过程当中,肌肤的毛孔也会得到舒张,从而产大量的汗液,身体的毒素就会随着汗液慢慢排出体外,实现了排毒和促进代谢的作用
2:改善身体微循环:在艾灸前,身体内的微循环流速很慢,但在艾灸之后,身体逐渐发热,从而使身体微循环的红细胞气流会加快,
人们全身的皮肤会逐渐地变红,面色也会十分地有光泽且红润,最终会呈现出充满活力的状态。

3:提高免疫力:使用艾灸仪艾灸能够有效地预防感冒,同时还能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

4:安眠作用:艾绒中的有效物质能够渗透到皮肤,艾灸后能使人更容易进入睡眠状态,而且睡眠质量也会得到提高,疲劳感也能很快得到消除。

针刺配合透灸治疗失眠临床

针刺配合透灸治疗失眠临床
参考文献:
[1]李仲廉. 临床疼痛治疗学[M]. 第 2 版.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9: 336.
[2]赵定麟,李家顺,李国栋. 下腰痛[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 版社,1990: 154.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南京: 南京大学 出版社,1994: 214 - 215.
[4]杜震,邵萍,何永淮,等. 电针华佗夹脊穴与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
出症比较分析[J]. 辽宁中医杂志,2009,36( 9) : 1566 - 1569. [5]孙国杰. 针灸学[M]. 上海: 上海科 学技术 出 版 社,2000: 242 -
243. [6]杜震,邵萍,何永淮,等. 电针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32
2012 年 10 月 1 日 第 10 期 No. 10 1 Oct. 2012
中医学报
CHINA JOURNAL OF CHINESE MEDICINE
第 27 卷 总第 173 期 Vol. 27 Serial No. 173
针刺配合透灸治疗失眠临床研究*
Clinical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Penetrating Moxibus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Insomnia
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09,50( 7) : 617 - 619. [7]吴艳荣,张海山,高希言,等. 温针齐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93
例临床研究[J]. 中医杂志,2009,50( 12) : 1096 - 1099. [8]郭纪涛,戴琪萍,裘敏蕾,等. 电针夹脊穴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
每日 1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治疗 3 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 60 例患者中痊愈 33 例,显效 15 例,有效 9 例,无效 3 例,有效率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指南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指南

中医常用技术操作指南一、温灸1. 立刺法- 方法:将针刺入皮肤,插至穴底或达到预定深度,然后用灸贴将艾绒置于针眼上,点燃灸贴,让其燃烧至灰尽灭。

- 适应症:治疗风寒湿痹、腰腿冷疼等寒湿病证。

2. 透刺法- 方法:将针头直接穿刺皮肤,使针穿透皮肤,并且达到预定深度。

不用插得太深,一般深度为0.5至1.0厘米为宜。

- 适应症:治疗痹证、拘挛及外伤等症。

二、拔罐1. 干法拔罐- 方法:在罐底或患者皮肤上涂抹一些润滑剂或保健油,在影响部位表面加火灸或用引火器将罐顶加热后,立即迅速倒扣于皮肤部位。

- 适应症:可治疗寒性病证、肺燥声嘶、筋骨疼痛、腹满便秘等症。

2. 水法拔罐- 方法:预先将青竹罐内装入热水并将其加热,待加热的热水达到一定温度,即将罐口迅速贴紧于皮肤部位上,热气将使罐内压力下降,罐与皮肤部位间形成负压。

- 适应症:可治疗皮肤下淤血、乳腺病、牙痛、头痛、高血压等病症。

三、针灸1. 穴位定位- 九宫定位法:使用人体穴位图在经络方位上确定穴位位置。

- 经口定位法:以口角为中心,根据牙的位置及牙列的差异确定穴位。

- 骨骼定位法:以骨骼、韧带等为标志,测算出穴位在肢体上的准确位置。

2. 操作要点- 用力适中:一般是针入皮肤之后,用力再次向下扎,直到感觉到与皮肤有一定的阻力。

在进针过程中不应大力旋转和前后移动针身,避免损伤周围组织。

- 长针短养:插针后,不能剪过长或放太短,过长就会伤到内脏,太短就会影响疗效。

- 法度有度:操作过程要施法有度,不可过分猛烈,避免刺伤穴位或损伤周围组织。

操作顺序要清晰,可以先左右对称穴位轮流针刺,或者从上到下、从外到内逐步进行。

四、推拿按摩操作要点- 掌握手法:操作者需在深切了解其操作的基本原理和穴位,掌握不同推拿手法和力度,自然而然地按摩到相应的穴位及经络上,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行气、防治疾病之目的。

- 把握时间:操作时间一般在10至15分钟之间,力道要随着时间的推进而渐渐加强。

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

杨兆刚教授应用“透刺法”临证举隅



现 介 绍杨 兆 刚教授 应 用 的 5种 “ 刺法 ” 透 :横 刺 沿皮 透 、斜 刺 平 透 、直 刺 深 透 、定 向 深透 、弯刺 透
灵活性 多样 性
穴 。 “ 刺 法 ” 灵 活 多 样 ,为 一 些 顽 疾 开 辟 了 新 的 治 疗 途 径 。 透 关 键 词 “ 刺 法 ” 举 隅 透
疗 效 : 7 E 后 病 人 口 歪 减 t
轻 ,能 抬 额 、闭 目 , 1 程 后 鼓 疗 腮 不 漏 气 ,面肌 运 动 正 常 ,继 续
巩固治疗 1 程 。 疗
难 以人 眠 ,纳 可 ,二 便 调 ,舌 紫 黯 ,舌 尖 红 ,苔 白 ,脉 弦 。
诊 断 :中 医 :坏 疽 ;西 医 : 脉管炎 。
症 2 3例 报 告 . 与关 节损 伤 杂 志 ,19 , 4 骨 91
6. 2
1 龚全 德 等 .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的诊 2 腰 断 及 其 推 拿 治 疗 .按 摩 与 引 导 , 18 , 9 9
( . 1 3) 4
2 赵 景 谕 .显 微 外 科 手 术 治 疗 腰 椎 0 间 盘 突 出 症 .中 华 骨 科 杂 志 , 18 ,9 1 99 . ( 稿 日期 :2 O 收 O 2年 4月 1 日 ) 0
关 、合 谷 捻 转 泻 法 ;上 星 、百 会
捻 转 补 法 。 留针 3 r n 1 0 i , 2次 为 a
1 程。 疗
来 求 针 灸 治 疗 。现 患 者 右 足 端 麻
木 ,趾 端 破 溃 , 色 紫 黯 ,剧 痛 , 活 动 及 站 立 时 稍 轻 ,夜 间 为 重 ,
症 . 国 中 医 骨 伤 科 杂 志 , 19 中 90,6 ( ) 6 4 ,4

《2024年“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范文

《“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篇一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红外热成像技术,研究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穴位温度变化特征。

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的高灵敏度和非侵入性特点,对相对穴位在透刺和透灸干预过程中的热变化进行实时监测,旨在揭示中医针灸治疗中的热学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一、引言中医理论中,穴位是人体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调整脏腑功能、平衡阴阳、调和气血。

内关与外关作为一对相对穴位,在针灸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近年来,红外热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穴位研究中,其非侵入性和高灵敏度的特点使得穴位温度变化可视化,为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二、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实验要求的健康成年志愿者若干名,排除患有皮肤疾病或感觉异常的个体。

2. 方法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内关与外关穴位进行实时监测。

在透刺和透灸干预前后,记录穴位温度变化,并对比分析干预前后的红外热图。

3. 透刺与透灸干预透刺法采用毫针刺入内关与外关穴位,透灸法则在相应穴位施加艾灸。

三、实验结果1. 透刺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内关与外关透刺后,红外热图显示穴位温度明显升高,且温度变化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后逐渐恢复。

透刺后,内关与外关的温度变化呈现出一定的对称性。

2. 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透灸干预后,红外热图显示内关与外关穴位温度持续升高,且温度变化范围较透刺更大。

透灸过程中,可观察到热量的扩散和传导现象。

3. 对比分析对比透刺和透灸干预前后的红外热图,发现透灸干预下的温度变化更为显著,且热量扩散范围更广。

内关与外关在透刺和透灸干预下均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但具体温度变化存在差异。

四、讨论本研究表明,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穴位温度均发生明显变化。

透刺法主要通过针刺刺激穴位,使局部温度升高;而透灸法则通过艾灸的热力作用,使穴位温度持续升高且范围更广。

《2024年“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范文

《2024年“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范文

《“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篇一相对穴:内关与外关透刺、透灸干预下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相对穴位“内关”与“外关”实施透刺与透灸干预后,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特征研究。

利用该技术可对局部体表温度进行精确记录,并通过热图和数据进行干预效果的量化评估。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透刺和透灸技术来刺激相应穴位,探讨其对机体特定部位的热度影响及在红外热成像上的具体表现。

本文将对红外热成像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进行详细描述,并揭示透刺和透灸干预后人体相对穴位的红外热成像特征变化。

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在中医经络穴位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中医理论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重要通道,而穴位则是经络上的特定点。

通过对这些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内关与外关作为一对相对穴位,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

本研究旨在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内关与外关进行透刺与透灸干预后的温度变化进行研究,以揭示其内在规律。

二、研究方法1. 实验对象本实验选择健康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无相关疾病及不适感。

2. 干预方法采用透刺和透灸两种干预方法对内关与外关穴位进行刺激。

透刺即通过针刺的方式刺激穴位,而透灸则是通过艾灸的方式对穴位进行温热刺激。

3. 红外热成像技术使用高精度的红外热成像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扫描,记录干预前后的体表温度变化。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收集红外热成像数据,利用专业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绘制热图并提取相关数据。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对实验对象进行身体检查,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

准备透刺和透灸所需的器材,如针灸针、艾条等。

同时准备好红外热成像仪及相关软件。

2. 干预实施按照中医理论,对内关与外关穴位进行透刺和透灸干预。

在实施过程中,需确保操作规范、安全。

3. 红外热成像记录在干预前、干预过程中及干预后的一段时间内,使用红外热成像仪对实验对象进行扫描,记录体表温度变化。

热透灸的功效与作用

热透灸的功效与作用

热透灸的功效与作用热透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以其独特的疗效和作用在人们中间逐渐受到关注和推崇。

热透灸是用燃烧的中草药熏烤人体穴位的一种疗法,通过中药的温度、药性和穴位的相互作用,以及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起到调节、活化人体气血、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湿气、驱寒等多种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透灸的功效和作用。

一、热透灸的功效1. 改善微循环:热透灸能够刺激各个部位穴位,使气血更顺畅。

研究发现,热透灸疗法可以提高局部皮肤表面温度,扩张皮肤血管,增加局部血液供应,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改善微循环。

2. 调节内分泌系统:热透灸疗法可刺激穴位,通过神经反射机制,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体内激素水平。

研究发现,透药间接引起的渗透现象,可影响血液成分的变化,增加了它们的免疫活性,并通过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机制,调节内分泌平衡。

3. 缓解疼痛:热透灸疗法可以刺激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疼痛。

研究发现,透药时,外界刺激使人体局部感觉神经传导加快,抑制了疼痛传导,从而缓解了疼痛的感觉。

4. 改善免疫功能:热透灸疗法通过温度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刺激人体自身细胞向外分泌细胞因子,提高免疫细胞的活性,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从而对抗病毒和细菌引起的感染。

5. 消除湿气:热透灸疗法可透过湿热穴位,解除湿气。

湿气是引起多种疾病的根本原因之一。

热透灸可以通过温度和药性刺激,调节体内湿气,帮助排出体内湿气,减轻湿气引起的症状。

6. 神经调节作用:热透灸可刺激穴位,通过神经反射机制对中枢神经产生刺激,达到调节神经功能的作用。

研究发现,透药时,穴位的刺激能够引起脑波的变化,改善脑功能,缓解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症状。

7. 调节气血平衡:热透灸能够通过穴位刺激作用,调节人体气血平衡,增加气血的运动。

研究发现,透药时,透热刺激可以促进人体内气血的流动,增加气血输送到全身的速度,从而达到调节气血平衡的目的。

8. 驱寒散寒:热透灸疗法可刺激穴位,通过热刺激增加体表温度,达到驱寒散寒的作用。

透灸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透灸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

透灸法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观察孙婵娟;石莉;杨燕;陈晓朵;陈晨;张鹏祥;权珊珊;徐昊哲【期刊名称】《河南中医》【年(卷),期】2018(38)12【摘要】目的:观察透灸结合穴位贴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洛阳市第一中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KOA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

对照组给予穴位贴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透灸法治疗。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100. 0%,对照组有效率为75. 9%,两组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WOMAC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结论:透灸结合穴位贴敷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总页数】4页(P1914-1917)【关键词】膝关节炎;透灸;穴位贴敷;WOMAC量表【作者】孙婵娟;石莉;杨燕;陈晓朵;陈晨;张鹏祥;权珊珊;徐昊哲【作者单位】洛阳市第一中医院;洛阳正骨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74.984.3【相关文献】1.膝痛宁穴位贴敷配合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张莉莎;林炳茂2.穴位贴敷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王春红3.穴位贴敷联合物理按摩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J], 许蓉4.穴位贴敷联合埋线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J], 莫振;梁超明;韦世杰;覃智勇5.中药封包联合穴位贴敷对不同证型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J], 盖楠楠;薛琳;吴鹏;华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刺法灸法学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刺法灸法学 第三章  毫针刺法的临床应用
1.操作方法:(1)毛刺;(2)直针刺法; (3)半刺法
20
直针刺法

21
半刺图

22
2.临床应用
主要适用于小儿感冒发热、泄泻;亦可用于 肢体麻木、关节扭伤、面瘫患者恢复期部分 无腧穴分布区域亦常用半刺法刺之;对斑秃、 脂溢性脱发者亦常用半刺法。
对部分浅表痛病者可直针刺法。 3.注意事项
12
齐刺法

13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痛点固定、压痛明显且 病程缠绵的病症。如肱骨外上髁炎、 肩周炎、梨状肌损伤综合症、四肢部 骨性关节炎等。
14
(三)扬刺法
在病变局部中心直刺一针,再在其上 下左右各刺一针的针者,正纳一,傍纳四而浮之,以治寒 气之博大者也。”
62
晕针
3.处理:停止针刺,平卧,放低头部,松 解衣带,保暖。
轻症:休息并喂饲糖水、温开水后可恢复; 重病:按压人中、素髎、内关等穴。并及
时开放静脉,补液升压; 昏仆者:升压、强心;改善微循环;吸氧。
必要时请内科会诊;
63
晕针
4.预防: (1)初诊者畏针,耐心解释消除恐惧。 (2)劳累者休息,饥饿者进食后治疗,汗
2.尾骶穴 长强:膝胸位取穴,沿尾骨与直肠之间斜
刺0.5~1寸。 腰俞:俯卧位取穴,向上斜刺0.5~1寸。
针刺过深或大幅度提插捣针,容易造成蛛 网膜下腔出血。
59
四、上肢和下肢部腧穴
(一)上肢部腧穴 1.肩腋部腧穴 2.上臂部腧穴 3.前臂部腧穴 4.手部腧穴
60
(二)下肢部腧穴
2.应用:主要适用于运动系统损伤性 疾病。
3.注意:取穴应精简,活动幅度应依 病情而定,施行手法应由弱至强,防 止晕针。

合谷透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合谷透刺法及其临床应用体会

留 ,关节肿 痛泻 可平 ” l 临 床操 作 多 以横 刺 、斜 刺 为 。1 主 ,从合 谷 穴 横 刺 或 斜 刺 0 5 1 0寸 ,因第 一 掌 骨 .~ . 及拇 长伸 肌腱 阻隔 ,故 以针 尖 向 阳溪穴 即可 ,施 以泻
法。
1 3 合谷 透 鱼 际:“ 手太 阴 之脉 … …是 主肺 所生 病 . 肺
咽 喉 肿 痛 及 狂 妄 … … ” ( 医 宗 金 鉴 》 。合 谷 透 阳溪 属 《 )
痛 ,不可掣 也 。 合 谷 透后 溪 操 作 时 沿 第 2 、4 ” 、3 、5 掌骨 掌侧 面 缓 慢 刺 入 ,边 捻 转 边 进 针 , 以捻 转 为 主 ,
辅 以提插 ,直至 后溪 穴 ,刺 人深 度 约 为 2 5 . . ~3 5寸 ,
1 1 1 5寸 。 .~ .
包括 合谷透 三 间 、合 谷透 阳溪 、合 谷 透 鱼 际 、合 谷 透
劳宫 与合谷 透后 溪等 五 种透 刺法 。盛师 认 为 ,通过 合 谷本 经透 刺 、表 里 经 透 刺 、异 经 透 刺 等 不 同透 刺 法 , 与 直刺 0 5 1寸 方 法 相 比,具 有 加 强 合 谷 穴 针 感 、 .~ 增 强相关 经脉 之间 “ 同” 作用 、扩大 合 谷 主治 范 围 协 等优 势 。
盛燮荪 主 任 中 医师 ,从 事 针灸 临床 5 0余 年 ,为 全 国老 中医药专 家学术 经 验继 承 工作 指 导 老师 ,擅 长 针药 结合 治 疗 肝 病 、 胃病 及 风 湿 病 等 ,于 针 刺 手 法 、 灸法 、针灸 理论诸 方 面研 究精 深 。现 将盛 师 所 授合 谷 透刺 法 经 临 床 应 用 后 的 体 会 简 述 如 下 ,并 附 医 案 两 则 ,请 同道指 正 。 1 合谷透 刺法

针灸奇葩——透穴刺法

针灸奇葩——透穴刺法

针灸奇葩——透穴刺法透穴刺法又称为透刺法、透针法、透穴疗法,是针刺入某一穴位后,采用不同的针刺方向、针刺角度和不同的针刺深度,以同一根针作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穴位,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的一种针刺方法。

透穴刺法治疗疾病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

“透穴刺法”始见于《黄帝内经》,在《灵枢·官针》篇有九刺、十二刺、五刺等各种针法,其中“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与后世的直针透刺、斜针透刺近似。

“直针刺者,引皮乃刺之,以治寒气之浅者也”,与近代的横针透刺类似。

“恢刺者,直刺旁之,举之前后,恢筋急,以治筋痹也”及“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这两种一针变换多个方向的刺法与现在的多向透刺法相近。

正式定名“透针”的是金代的窦默,他曾著《针经指南》,内有透针的提法,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救卒死尸厥方,爪切人中良久,又针人中至齿立起”。

此为针刺人中透龈交治疗卒中症的急救针法。

又如元·王国瑞著《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首次明确提出了透穴刺法,并为之立名,其中所记载的玉龙歌曰:“偏正头风痛难医,丝竹金针亦可施,沿皮向后透率谷,一针两穴世间希”。

这是针刺丝竹空透率谷治疗偏头痛的针法。

同时《玉龙歌》中还记载了口眼歪斜和鹤膝风的透穴针法。

曰:“膝盖红肿鹤膝风,阳陵二穴亦堪攻,阴陵针透尤收效,红肿全消见异功”。

明朝吴昆在《针灸六集》中也有不少透穴针法治疗疾病的记载。

这都说明透穴针法在临床上确有卓越的疗效。

1 透穴刺法的作用透穴刺法是以经络学说为依据,以腧穴主治功能为基础,治疗疾病以辨证施治为准则的针刺疗法。

这种针法充分发挥了两穴双重主治作用的叠加效果,提高治疗效果,并具有取穴少,针感强,疗效佳的特点。

1.1 协调阴阳,疏通经络透穴刺法可以直接沟通表里阴阳二经经气,并能加强经络与经络,腧穴与腧穴,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每一透穴犹如各经又增添一个“经穴”,能促使阴阳经气接通,以发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之作用。

扶阳透灸介绍

扶阳透灸介绍

扶阳透灸仪
1.什么是扶阳透灸
扶阳透灸是中医基础理论和古代灸法的精髓结合现代高科技,摒弃了传统的艾灸烟味浓,操作不便,效率低等不足,保留了艾灸“无烟不成艾,无火不成灸”的明火艾灸方法,净化艾烟,顾客对艾灸的灸感很好!
2.扶阳透灸原理
扶阳透灸结合中医命门学理论,通过秘制的艾灸药力和强大的渗透作用,结合“阳化气、阴成形”的中医气论,在命门,关元,中脘穴等重要穴位进行施灸,扶阳透灸的发明与应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文化智慧的精髓,“大道至简,大病应灸”。

3.扶阳透灸适应症
1)痛经,盆腔炎,宫颈炎,女性不育,卵巢囊肿,子宫肌瘤,闭经等
2)痤疮引起的男性脱发,秃发,早泄,阳痿等。

命门火衰是由上焦引起心梗,冠心病,中风,记忆力减退,健忘,脑萎缩等疾病。

命门火衰中焦引起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老胃病、便秘、肥胖等疾病。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讲解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是一种结合了穴位疗法和药物治疗的综合疗法。

本文将对中医穴位透药疗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1. 穴位疗法
穴位疗法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特殊治疗方法,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穴位疗法可以通过按揉、针灸、拔罐等方式实施。

2.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

中医药物治疗注重使用天然草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恢复健康的状态。

3.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是将穴位疗法和药物治疗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治疗过程中,先选择适当的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然后再应用适当的中药药物或外敷药物,以加强治疗效果。

通过穴位透药疗法,可以使药物更快速、准确地传输到病灶部位,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和效果。

同时,穴位疗法的刺激也可以增强
机体的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康复。

4. 穴位透药的适用范围
中医穴位透药疗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都有较好的效果,特别
是一些慢性病、疑难杂症和功能性疾病等。

例如,颈肩腰腿疼痛、
失眠、头痛、过敏性鼻炎等症状都可以通过穴位透药疗法得到有效
的改善。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中医穴位透药疗法时,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并根据个体情况选取合适的穴位和药物。

同时,注意遵守卫生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安全和卫生。

以上是对中医穴位透药疗法的简要讲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 张大同. 《实用针灸穴位与疗法》. 2013.。

透骨灸的功能主治作用

透骨灸的功能主治作用

透骨灸的功能主治作用1. 简介透骨灸是中医经络灸法的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使热能透入体表深层,以达到调理气血、舒筋活络的效果。

透骨灸源于古代医家对经络理论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疗效和应用价值。

本文将介绍透骨灸的功能主治作用。

2. 功能主治透骨灸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舒筋活络透骨灸能够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激活经络,舒筋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筋脉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增强筋脉的弹性和柔韧性,从而达到舒筋活络的效果。

透骨灸对治疗筋络痛症、肌肉疼痛、骨骼关节痛等病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2.2 疏通经络透骨灸能够通过温热熏蒸的作用,疏通经络,畅通气血。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重要通道,承载了人体运行的能量和信息流动。

透骨灸的热能能够深入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达到疏通经络、畅通气血的效果。

透骨灸对治疗经络堵塞、气血不畅等病症具有显著的疗效。

2.3 调理气血透骨灸的温热作用能够温养气血,调理气血的流动。

气血是人体内部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身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透骨灸能够通过热能的温热作用,促进气血的循环和代谢,增强气血的营养供应和输送,调理气血的平衡,从而达到保健养生和治疗一些血液相关病症的效果。

2.4 缓解疼痛透骨灸的热能作用能够缓解疼痛。

透骨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使热能透入深层组织,提供温热的刺激,能够刺激神经末梢,活化神经,使疼痛信号被抑制,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感,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

2.5 强身健体透骨灸对于强身健体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透骨灸的刺激,能够促进新陈代谢,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透骨灸还可以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

3. 注意事项使用透骨灸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寻找专业的透骨灸师进行操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效果的达到。

2.在操作之前,需要对使用透骨灸的穴位进行仔细的辨别和定位,确保准确施灸。

3.使用透骨灸时,需要掌握适宜的温度和时间,避免烧伤和过度刺激。

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浅析

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浅析

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浅析
彭家玺;尹海燕;廖默;冯婷;李炅珂;陈莎莎;罗玲
【期刊名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8(41)1
【摘要】"灸之要,气至而有效",透灸法是以患者感觉热力渗透、传导,以及舒适、胀痛、沉重、痒等感觉,强调以"透"为要。

八髎穴具有强腰补肾、调理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等作用,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针灸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之一。

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可增强艾灸温阳、散寒、止痛、补虚之功,能够起到暖胞宫、止疼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

【总页数】3页(P97-99)
【关键词】透灸法;八髎穴;原发性痛经
【作者】彭家玺;尹海燕;廖默;冯婷;李炅珂;陈莎莎;罗玲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5.81;R271.113
【相关文献】
1.艾灸结合推法作用于八髎穴治疗妇科病中医理论浅析 [J], 施晓兰;余曙光;张承舜;刘奇;杜萍;胡丽萍;罗玲
2.拨筋结合艾灸八髎穴在治疗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及护理 [J], 彭志华
3.胡慧教授关于八髎穴应用的临床经验 [J], 杨文婷
4.艾盐包热熨结合推法作用于八髎穴治疗产后癃闭的应用研究 [J], 王玮;金美媛;沈烨;金峰
5.对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应用隔姜灸八髎穴联合少腹逐瘀方治疗的护理体会[J], 杨茜金;王焕弟;臧丽;王立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普通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便秘临床运用举隅

普通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便秘临床运用举隅

普通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便秘临床运用举隅
杨艳;杨丹
【期刊名称】《饮食科学》
【年(卷),期】2018(0)4X
【摘要】笔者采用针刺配合灸法治疗便秘,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将较满意的医案记录,以供同道借鉴。

【总页数】1页(P198-198)
【关键词】普通针刺;灸法;便秘
【作者】杨艳;杨丹
【作者单位】贵阳中医学院针灸推拿学院,贵州贵阳550002;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贵州贵阳55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6.1;R249
【相关文献】
1.针刺配合透灸法治疗寒湿类病症的临床应用举隅 [J], 高希言;王栋斌;史智君
2.DMS配合普通针刺法临床运用举隅 [J], 倪晨斐;杨丹
3.针刺配合刺络拔罐疗法治疗痛证临床应用举隅 [J], 秦懿囡;郑健刚;
4.隔药饼灸配合普通针刺法临床应用举隅 [J], 杨硕;张军;刘莉;李海玉;麦雪珠;陈浩;徐丽
5.路绍祖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痹证临床举隅 [J], 任彩虹;杨丹;路绍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