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及分析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现在的幼儿教育越来越注重小学化,许多家长和老师都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这种现象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很多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乐。
他们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参加各种培训班,没有时间去玩耍和发挥想象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导致孩子的心理压力过大。
他们需要在很小的年纪就面对竞争和成绩的压力,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可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长时间的学习会导致孩子缺乏锻炼和休息,容易出现近视、肥胖等问题。
二、2.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成因1. 家长焦虑: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对孩子教育的焦虑情绪。
他们担心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落后于人,因此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
2.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早期的教育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这种观念使得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3. 学校压力: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和口碑,一些学校过度强调学术成绩,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愈演愈烈。
三、3.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 改变家长观念: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要过分追求孩子的学术成绩,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2. 调整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而不是单纯地追求学术成绩。
3. 加强监管:政府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规范各类培训机构的行为,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恶化。
四、4.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未来展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有望得到改善。
未来的幼儿教育将更加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政府和学校也应该加强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管理,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逐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重要阶段。
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现象,即幼儿教育小学化。
这种现象指的是幼儿园过多地强调学习内容,让幼儿学习过多的知识和技能,以快速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和要求。
本文将探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一些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过早引入学习压力:幼儿园提前引入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让孩子们面临过早的学习压力,无法享受到自由游戏和探索的乐趣。
2. 过度强调学科知识:幼儿园过度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身体素质、情感认知、社交能力等综合素养的培养。
3. 预备小学考试培训:一些幼儿园为了应对小学入学考试的竞争,开始进行预备小学考试培训,给幼儿增加了过重的学习负担。
4. 学习方式单一:幼儿园放弃了本应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过多地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忽视了幼儿的主动性和兴趣。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有以下几个原因:1. 教育观念的误导:部分家长和教育者认为越早接触学科知识,就能在学习上占据优势,从而导致了过早引入小学学习内容。
2. 小学升学压力的影响:小学入学竞争激烈,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从小适应小学的学习要求,提前在幼儿园进行学习准备。
3.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部分地区的教育资源有限,幼儿园为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选择提前引入学习内容,以吸引更多家长的选择。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对策为了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对策:1. 重视幼儿身心发展:幼儿园应该坚持以幼儿的身心发展为重点,注重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提供多样化的游戏和活动。
2. 打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幼儿园应创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平衡学科和素养教育:幼儿园要恰当安排学科内容和综合素养的培养,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
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及对策在当前的幼儿教育领域,“小学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了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不仅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课程内容小学化在一些幼儿园,课程内容不再是以游戏、活动为主,而是大量地教授识字、算术、英语等小学阶段的知识。
原本应该让幼儿通过玩耍和探索来学习的时间,被枯燥的书本知识占据。
2、教学方法小学化教学方法上,摒弃了适合幼儿的直观、形象、游戏化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的灌输式教学。
课堂变得严肃、拘谨,缺少了幼儿应有的活泼与灵动。
3、评价标准小学化对幼儿的评价不再关注其个性发展、兴趣爱好和综合能力,而是单纯以知识掌握的多少为标准。
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容易导致疲劳、近视、厌学等问题,影响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心理健康。
2、抑制幼儿个性发展每个幼儿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兴趣爱好。
小学化的教育模式限制了他们自由发挥和探索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抑制了个性的发展。
3、影响幼儿未来学习在幼儿阶段就过度学习小学知识,可能会让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因为觉得自己已经学过而产生轻视心理,导致学习习惯不好,影响后续的学习效果。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1、家长的期望过高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认为提前学习小学知识能够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更具优势。
2、社会竞争压力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家长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通过早期的知识储备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3、幼儿园的利益驱动部分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提高招生竞争力,不顾幼儿的发展规律,盲目开展小学化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
3、常规管理“小学化”:部分幼儿园为了方便管理,采用小学的常规管理模 式,如规定统一的上课时间、课间操时间等。这种模式忽略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 点,缺乏对孩子们的个性化和差异化需求的。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 原因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
1、家长需求:由于社会竞争激烈,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在未来占得先机,早 早地让孩子接受小学教育。他们认为,在幼儿园阶段就应开始为未来学业打基础, 因此要求幼儿园加入更多的小学教学内容。
2、影响
2、影响
(1)损害幼儿身心健康:过早地接受“小学化”教育,容易使幼儿产生压力 和焦虑情绪,损害身心健康。
2、影响
(2)制约幼儿个性发展:“小学化”教育方式以知识传授为主,容易忽视幼 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爱好,导致幼儿的潜能无法得到充分挖掘。
2、影响
(3)影响义务教育质量:“小学化”倾向容易使幼儿在接受义务教育时缺乏 新鲜感和求知欲,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义务教育质量。
三、解决幼儿园教育“小学化” 问题的对策
1、教育部门措施
1、教育部门措施
(1)加强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力度:教育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确 保幼儿园遵循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式。
1、教育部门措施
(2)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教育部门应组织专家学者编制符合幼儿发展需求 的课程教材,推广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
四、总结
四、总结
总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个性和谐发展以及义 务教育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家长和 教师共同努力,加强监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转变教育观念等 措施是必要的。只有遵循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真正促进幼儿的全面 发展,为未来的社会培养出优秀的公民。
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的定义、原因、危害以及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的定义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是指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学科教学,忽视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过早地让幼儿接触小学课程,导致幼儿负担过重、兴趣减退的现象。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的原因1. 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误区,认为幼儿阶段就应该学习知识,过早地让孩子接触小学课程,以期望孩子能在起跑线上领先。
2. 幼儿园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幼儿园为了追求升学率,过早地开展小学化教学,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3. 社会竞争压力: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普遍认为,让孩子尽早接触小学课程,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竞争力。
四、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的危害1. 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幼儿阶段是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过早地接触小学课程,容易导致幼儿心理压力增大,影响身心健康。
2. 削弱幼儿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使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幼儿的长期发展。
3. 降低幼儿综合素质:幼儿教育小学化教学实践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4. 增加幼儿学习负担:过早地接触小学课程,使幼儿面临过多的学习任务,增加学习负担,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五、应对策略1. 改变家长教育观念:通过家庭教育、社会宣传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关注幼儿身心发展,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
2. 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关注幼儿的兴趣和个性,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3. 加强幼儿园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幼儿园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共同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及处理措施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领先,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危害以及处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1.课程设置不合理幼儿教育小学化表现在课程设置上,过早引入小学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忽视了幼儿时期应该发展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
2.教学方法不当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评价体系单一小学化的评价体系以考试成绩为主要依据,忽视幼儿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家长和幼儿园过分关注分数,忽略幼儿的个性发展。
4.家庭教育过度干预部分家长过度干预幼儿教育,提前教授小学课程,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影响身心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1.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使幼儿在幼儿园阶段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同时,长时间的学习负担也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健康。
2.破坏幼儿兴趣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忽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积极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幼儿对学习的热情。
3.抑制幼儿创造力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过分强调知识传授,忽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发展,使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失去创新精神。
4.形成不良教育观念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容易使家长和幼儿园形成“赢在起跑线”的教育观念,导致教育过度功利化,忽视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处理措施1.完善课程设置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科学设置课程,注重培养幼儿的感知、动手、探究等能力,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
2.改进教学方法幼儿园应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3.优化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综合素质,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避免过分关注分数。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在教育过程中过分注重学术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幼儿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教学过早引入。
一些幼儿园过早地引入正式的学科教学,教授幼儿需要在小学才能学习到的知识。
在幼儿园就开始进行正式的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导致幼儿学习负担过重,忽略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2.功利化的教育目标。
一些幼儿园过分追求幼儿的学术成绩,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记忆,忽视了培养幼儿的情感、社交和创造性思维等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3.一刀切的统一教学。
一些幼儿园过分强调同质化的教学,忽略了幼儿个体差异的存在。
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满足每个幼儿的发展需求,容易造成个体发展不平衡。
1.坚持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主,通过游戏创设情境来促进幼儿的综合能力发展。
教师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关注他们的兴趣和需求,提供丰富的游戏活动和体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能力。
2.合理安排学科教学。
幼儿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学科教学,但要以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基本技能为主,不可过早引入学科的抽象概念,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而然地掌握学科知识。
3.关注幼儿个性差异。
幼儿园应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采取个别化的教学方法和辅导措施。
4.建立综合评价体系。
幼儿的学习成果不应仅以学科成绩来衡量,还应以幼儿的社交能力、情感态度、审美品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个别指导。
5.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支持。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关键,应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育理念。
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支持,推动幼儿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在幼儿教育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态度、社交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关注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
目录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与现状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案 •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定义与 现状
定义
01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将幼儿教育 的内容、方式、要求等与小学教 育相混淆,以小学教育的方式来 进行幼儿教育的现象。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 面的,包括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幼儿园的生存压力、教育机 构之间的竞争以及社会对教育 的评价标准等。
幼儿教育小学化对幼儿的身心 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可能会压 抑幼儿的天性,限制其自由发 展,增加其学习负担和压力, 甚至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产 生负面影响。
展望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社会竞争压力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家长 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因此 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更多学习机 会和资源的幼儿园。
教育资源的不足
优质教育资源稀缺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稀缺,许多家 长和教育机构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和高 竞争力,会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
一些地区或学校可能存在教育资源配 置不均的情况,导致一些幼儿园缺乏 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倾向 于采用小学化的教育模式。
过早地学习小学知识会让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对所学内容失去兴趣,影响其学习积极 性和主动性。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会增加幼儿的学业压力和心理负担,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02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家长和社会的压力
家长对教育的期望
许多家长认为早教能够让孩子在 未来的学习中取得优势,因此倾 向于将幼儿过早地送入小学化的 教育环境中。
学育儿理念。
改革成果
幼儿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明显提高, 身心健康发展,家长满意度上升。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及对策1. 引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幼儿园教育趋向功利化和功课繁重化的现象。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家长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不断提高,导致了幼儿教育过早“小学化”的倾向。
很多幼儿园纷纷推出各种“智力开发班”、“启蒙班”,注重学前教育的认知训练,忽视了幼儿身心发展的整体性。
幼儿园也逐渐变成了升学的“跳板”,强调学习成绩和考试成绩,忽略了幼儿自我认知、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培养。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需要引起教育界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问题的严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严重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过早的学习压力和过度的学习内容容易导致幼儿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
幼儿本应享受快乐的成长过程,而不是被过重的学习压力所困扰。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也影响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过于注重传统功利性的知识灌输和机械的训练,容易使幼儿失去对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还加重了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现象。
家庭条件优越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机会接受教育资源,而家庭条件欠佳的孩子则缺乏这样的机会,导致教育机会的不公平现象日益凸显。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严重性不容忽视,需要广泛关注和深入探讨,寻找有效的对策和解决方案,确保幼儿教育回归本质,让每个幼儿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2. 正文2.1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家长和社会普遍存在焦虑情绪,希望通过提前教育让孩子更早地适应学校生活,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也是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之一。
在一些发达地区,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更加追求完美,导致幼儿教育过度强调学术能力,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凸显,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这一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的成长规律,也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将小学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引入到幼儿的学习中。
比如,让幼儿学习拼音、识字、算术等小学课程,布置大量的书面作业,进行频繁的考试等。
这种做法看似让孩子提前掌握了知识,实则是揠苗助长,危害无穷。
首先,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智发育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好奇心强,喜欢通过游戏和探索来学习。
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强调的是课堂教学、知识灌输和书面作业,这严重压抑了幼儿的天性,限制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幼儿在这种高压的学习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
其次,幼儿教育“小学化”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
过早地让幼儿承受学习的压力,会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和身体发育。
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缺乏足够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会导致幼儿的身体素质下降。
同时,心理上的压力也可能会引发焦虑、抑郁等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
再者,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培养孩子社会交往、情感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阶段。
然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往往让幼儿把大量的时间花在学习知识上,忽视了与同伴的互动和交流。
这使得幼儿缺乏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机会,不利于他们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此外,幼儿教育“小学化”也给家长带来了不必要的焦虑和负担。
一些家长看到别的孩子在学小学知识,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是也跟风让孩子提前学习。
这种盲目攀比的心态,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破坏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那么,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呢?一方面,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1. 学习内容过于繁重:幼儿教育过程中,学习内容过于复杂和繁重。
幼儿被要求学
习大量的知识,例如字母、数字、诗歌、语文等,过早接触符合小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2. 教学方式单一:幼儿教育过程中,教师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游戏、实践、观察等,导致幼儿缺乏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3. 评价方式过于功利化:幼儿教育过程中,评价方式偏向功利化,重点注重幼儿的
学习成绩和表现,忽略了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样容易给幼儿带来学习压力,影响其
积极性和兴趣。
解决措施如下:
1. 减轻学习负担:合理安排幼儿的学习内容,减少过早接触符合小学课程的学习内容。
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让幼儿在轻松快
乐的氛围中学习。
3. 平衡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将学习成绩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相结合,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通过形成正面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环境,激发幼儿的潜力和自信心,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只有通过合
理安排学习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平衡的评价方式,才能让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培养
他们的良好学习品质和健康成长。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幼儿时期是人生最宝贵的阶段,这一时期的成长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近年来,我国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这种现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1.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
在幼儿园教育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幼儿对知识的掌握,过早地引入小学课程内容,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需求。
2.教学方式过于强调纪律性。
部分幼儿园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纪律性,要求幼儿端坐不动,听从命令,限制了幼儿的自我表达和创造力。
3.评价体系过于量化。
部分幼儿园采用小学的评价体系,以分数和排名作为评价幼儿的标准,忽略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4.家庭教育“小学化”。
部分家长过于重视幼儿的学习成绩,过早地为孩子报名各类兴趣班,导致幼儿承受过重的学习压力。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措施1.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加强幼儿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素养,使教师能够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进行教育。
2.改革幼儿园课程设置。
幼儿园课程应注重幼儿的兴趣和身心发展,适当引入小学课程内容,但不应过早地进行系统化教学。
3.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
幼儿园应注重培养幼儿的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观点,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
4.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
家长应与幼儿园教师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避免家庭教育“小学化”。
5.改革评价体系。
幼儿园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关注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避免过分追求分数和排名。
6.强化政策引导。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幼儿园办学行为,遏制“小学化倾向”。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我们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改革课程设置、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结合、改革评价体系和强化政策引导等方面入手,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在当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日益严重,不少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提前适应小学学习环境,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学习压力。
这种现象看似为孩子铺路,实则对孩子的成长埋下了重重隐患。
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一、影响孩子身心发展1.破坏孩子的好奇心幼儿时期,孩子们对世界充满好奇,他们通过游戏、探索来认识世界。
而“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到学科知识,剥夺了他们探索的乐趣,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
2.压抑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但在“小学化”教育模式下,孩子们被迫接受统一的标准和评价体系,这无疑是对他们个性的压抑。
长期如此,孩子容易形成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3.影响孩子身体发育幼儿时期,孩子的身体发育尚未成熟,过早地进行高强度学习,容易导致孩子近视、驼背等身体问题。
同时,过度学习还会影响孩子的睡眠质量,进而影响身体发育。
二、导致孩子厌学1.学习压力过大“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他们往往在幼儿园阶段就需要完成大量的作业和考试。
这种压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恐惧,进而导致厌学。
2.缺乏成就感在“小学化”教育模式下,孩子们的学习成果往往以分数来衡量。
然而,幼儿时期的孩子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很难理解分数的意义。
长期得不到成就感,孩子容易对学习失去信心。
三、影响孩子人际关系1.缺乏社交技巧2.形成人际距离由于“小学化”教育让孩子过早地承受学习压力,他们容易形成心理负担,对周围的人产生防备心理。
这使他们在人际交往中保持距离,难以融入集体。
四、如何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1.转变观念家长和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幼儿时期应以培养孩子兴趣、习惯和性格为主,而不是追求学习成绩。
2.创设良好环境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关爱、自由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探索中成长。
3.家庭与幼儿园共同教育家长和幼儿园要密切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避免过度干预和溺爱。
4.关注孩子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乐观的心态。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与对策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与对策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我国越来越严重。
所谓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就是将小学的课程内容、教育方式、评价标准等提前应用到幼儿园教育中。
这种现象不仅扭曲了幼儿园教育的本质,还给孩子们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其现状,并探讨相应的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现状1.课程内容小学化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教授小学阶段的课程内容,如汉语拼音、算术、英语等。
这些课程的难度和进度远远超过了幼儿园阶段孩子们的认知水平,导致他们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无法真正理解和消化。
2.教育方式小学化在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过程中,老师们往往采用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式,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评价。
这种教育方式忽视了孩子们的个体差异和兴趣培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和恐惧。
3.评价标准小学化4.家长期望小学化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家长们对孩子们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许多家长认为,只有提前学习小学课程,才能让孩子们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因此,他们纷纷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儿园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政策,禁止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课程。
同时,加大对幼儿园教育的投入,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
2.改革幼儿园课程体系幼儿园应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制定合适的课程内容。
注重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技能。
同时,增加户外活动、游戏等环节,让孩子们在愉悦的氛围中成长。
3.转变教育方式幼儿园教师应转变教育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孩子们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尊重孩子们的兴趣和个性,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
4.完善评价体系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评价,关注孩子们的全面发展。
禁止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孩子们的主要标准,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_《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对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教学,如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等。
这种现象不仅违背了幼儿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也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一)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睡眠、游戏和运动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教学,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缺乏足够的睡眠、游戏和运动时间,这会影响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
(二)影响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
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教学,让幼儿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采用小学的教学方法,这会让幼儿感到学习压力过大,失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影响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的个性发展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方面。
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教学,让幼儿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学习,这会限制幼儿的个性发展,让幼儿失去自我,变得千篇一律。
(四)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成长的重要方面。
然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却过早地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教学,让幼儿长时间坐在教室里学习,缺乏足够的社交机会,这会影响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让幼儿变得孤僻、内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一)家长的期望过高家长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家长的期望过高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家长认为,只有让幼儿提前学习小学的课程内容,才能让幼儿在小学阶段取得好成绩,从而进入好学校,有一个好的未来。
因此,许多家长要求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的课程内容,这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
(二)幼儿园的竞争压力过大幼儿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机构,幼儿园的竞争压力过大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及优化措施近年来,随着教育竞争的加剧,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愈发严重。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兴趣培养和综合素质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本文将分析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状1.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个体差异。
很多幼儿园为了提高“升学率”,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压力过大,失去了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学方式过于刻板,缺乏趣味性。
教师往往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让幼儿死记硬背,忽视了幼儿的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能力。
3.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化”的幼儿教育中,教师往往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提前教授小学课程,导致幼儿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出现不适应。
这种现象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
4.家长观念滞后部分家长对幼儿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幼儿阶段就应该学习小学课程,提前为升学做好准备。
这种观念导致家长对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产生质疑,进而推动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加剧。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优化措施1.转变教育观念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要转变教育观念。
教育部门和幼儿园要加强对幼儿教育规律的研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2.优化教学内容幼儿园要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动手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在课程设置上,应适当减少知识传授,增加幼儿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3.改进教学方式教师要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幼儿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4.加强家长教育5.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部门要完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不再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幼儿园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
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的反思与应对
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的反思与应对在当今社会,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严重,许多家长和幼儿园为了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占据优势,过早地将小学课程和教学方法引入幼儿教育。
这种现象看似关心孩子成长,实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埋下了隐患。
作为一名多年工作经验的幼儿相关工作者,我在此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进行反思,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1.课程内容小学化:幼儿园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地涉及小学课程,如数学、语文、英语等,忽视了幼儿教育的本质。
2.教学方法小学化:幼儿园老师采用小学化的教学方法,如灌输式教学、死记硬背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
3.评价标准小学化:幼儿园的评价标准越来越接近小学,重视知识掌握和成绩,忽视了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反思1.忽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小学化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不符,容易导致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2.破坏幼儿兴趣培养: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在过早的年龄承受学习压力,容易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3.影响幼儿健康成长: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就面临竞争压力,容易导致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应对策略1.强化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对幼儿教育的监管,明确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防止小学化倾向。
2.转变家长观念: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不要过分追求学习成绩,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
3.提高幼儿园教师素质:幼儿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关注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法。
6.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幼儿园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孩子在探究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趋势值得我们深思。
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尊重孩子的兴趣和个性,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充满成长空间的幼儿时期。
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
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近年来,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幼儿教育小学化,指的是在幼儿教育阶段,过早地引入小学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评价标准,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不仅给幼儿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也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在课程设置上,一些幼儿园过早地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小学课程,减少了游戏、艺术、体育等活动的时间。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满堂灌、死记硬背的方式,忽视了幼儿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评价标准上,以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幼儿学习成果的主要依据,给幼儿带来了过大的压力。
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长的期望过高是一个重要因素。
许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领先一步,因此对幼儿园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其次,社会竞争的压力也促使幼儿园迎合家长的需求,将小学教育的内容提前引入。
此外,一些幼儿园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打着“特色教育”的旗号,开设小学课程,吸引家长的眼球。
幼儿教育小学化带来的危害是不容忽视的。
对于幼儿来说,过早地接受小学化的教育,会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时光,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幼儿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需要充足的游戏和活动来促进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成长。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教育的规律。
幼儿的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和顺序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发展任务。
在幼儿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等,而不是过早地进行知识的灌输。
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会打乱幼儿的认知发展顺序,影响他们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需要政府、幼儿园、家长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规范幼儿园的办学行为。
幼儿园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和安排教学活动。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过于严谨、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等方面。
解决措施包括提倡游戏化教育、注重情感教育、建立多元评价体系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缓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带来的问题,使幼儿教育更加符合幼儿成长特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解决措施、教育目标、游戏教育、体验教育、细分教育、实践教育、亲子互动。
1. 引言1.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解决措施1. 学习内容过于繁重:现在有些幼儿园以学前班、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为标准,导致幼儿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习内容,压力过大。
2. 教学方式单一:有些幼儿园过分追求功利性,注重知识灌输,忽视幼儿的兴趣和特点,教学方式单一,缺乏亲子互动和游戏性。
3. 教育产业化倾向:部分幼儿园为了赚取利润,过度追求招生规模和升学率,将教育当作商品来看待,导致教育过度商业化。
1. 提倡多元发展: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综合素质,注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提倡多元发展。
2. 强调游戏化教育:幼儿教育应该以游戏为主要形式,鼓励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3. 建立家园共育机制:幼儿教育应该注重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建立起家园共育机制,充分发挥家长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 正文2.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是学习内容过于严谨和繁重。
一些幼儿园或托儿所在学习内容上会过分注重传统学科知识,如汉字、算术等,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
是学习方式单一和过度考试。
一些幼儿教育机构过分注重记忆和死记硬背,缺乏足够的游戏和体验式学习,让幼儿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幼儿教育小学化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在幼儿园阶段开展小学课程的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的目的是通过早期开展学习,使幼儿在认知、语言、情绪、身体等方面发展得更好。
幼儿教育小学化获得的教训包括:1.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早期是人的快速发展期,对幼儿的教育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通过幼儿教育小学化,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认知、语言、情绪、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2.幼儿需要个性化的教育:幼儿是一个多样的群体,他们的发展水平、兴趣、特点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应当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以适应幼儿的不同需求。
3.幼儿教育应当与生活结合:幼儿教育应当与生活结合,让幼儿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与生活结合的教育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4.幼儿教育需要多种教育方式:幼儿教育不能单一地采用一种教育方式,应当拓展多种教育方式。
这可以包括体验式教育、游戏式教育、艺术教育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习特点,同时也能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幼儿教育需要经过认真的规划:幼儿教育需要经过认真的规划,以保证教育质量。
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等因素,并结合家庭、学校、社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
6.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教师: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教师,以保证教育质量。
应当选拔优秀的教师,并给予他们足够的培训和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
7.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幼儿教育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保证教育质量。
应当给予家庭充分的支持,让家庭能够更好地履行教育职责,为幼儿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培养神童还是揠苗助长?
近年来,许多地方的幼儿教育越来越多地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上,使得幼儿园变成为小学校,幼儿成了小学生,幼儿保教变成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变成小学教育。
这一奇特的教育现象,即通常称为幼儿教育小学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能培养出神童吗?
众多家长希望孩子快快成才的心理,促使将心中希翼转嫁到孩子的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甚至是学前教育上面来。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口号鼓动下,促使众多的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会选择一些以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的幼儿园。
如选择有开展英语、奥数、珠脑心算、拼音、写字等学习内容的幼儿园;选择能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置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的幼儿园;特别喜欢能4、5岁教授幼儿算加减法;5、6岁教授写汉字,背诵九九乘法口诀,入小学前能识上千个字的幼儿园。
这些都是家长优先选择的幼儿园对象。
他们误认为孩子的潜力大得很,只要早教就早会,就能培养神童来!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不能输,不能等,教与不教,就是不一样。
经过训练的孩子,知识和技能大大超过了没有训练的孩子,成为许多家长的共识。
在幼儿园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态,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更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训练,更注重教育的即时效应。
结果,这种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日趋严重,让人感觉到孩子们个个像被激素催熟的果子,提早开花,结果。
催熟是令人担忧的,这样的“神童”,发展优势究竟能持续多久?催熟的孩子有多少后劲?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与揠苗助长无异?
据教育进展国际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力却倒数第五。
美国多个专业学会共同评出的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而中国学子每年在美国拿博士学位的2000之众列为冠军,多出亚军印度1倍;美国专家评论,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但是想像力却大大缺乏。
科学研究表明,急功近利的提前灌输知识和训练技能,至少有拔苗助长三大弊端:
(1)违背孩子发展规律的训练,迫使孩子付出的努力大,牺牲了孩子个性多方面发展机会。
据统计,中国孩子在学校是307分钟,而外国孩子仅217分钟;中国孩子在家里是4个多小时,而外国孩子不到1小时,可以说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特强,是以牺牲其它方面的发展为代价而换取的。
(2)过于超前的催熟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
有些知识技能在孩子长大以后,
成熟到一定程度,学习是轻而易举的事。
相反过早刻意加速发展,不恰当的拔高使孩子过早成熟,以幼儿的方式来塑造婴儿,以小学生的要求来规范幼儿,使发展的前一个阶段没有获得充实就产生跳跃,这种效应难以长久。
因为科学证明,许多行为只有经过一定的重复和积累,才能稳定在心理结构中。
刻意加速发展,势必会导致基础不稳固,这一脆弱基础,对以后长远发展没有足够的支持力,这种发展是没有后劲的,许多后来者居上的事实作了证明。
(3)训练者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运用强制性方法对孩子造成永久的伤害。
孩子被压抑的兴趣,和紧张焦虑的心情,久而久之,必将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发展。
结果我们的“教”让孩子变得被动,让孩子变得“厌学”。
所以,当人们为这催熟训练教育成果而欣喜得意之时,是否真的想到:孩子的认知发展,竟然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代价的;孩子的眼前发展,竟然是以长远发展的牺牲为代价的。
幼儿,是天真无瑕的;玩耍,就是孩子的天性;儿童,让世界更精彩。
孩子们心中的好多个为什么?成人世界又何必硬塞给儿童一些成人的答案呢?一扇窄窄的所谓知识殿堂之门打开了,而另一扇洋溢着童话色彩的门却悄悄关上了。
结果有些孩子还未进入小学,眼睛就近视;竟然有不少孩子不堪学业重负,产生厌学情绪……
三、啥样的土壤催生,幼儿教育小学化?
伴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家长越来越意识到童年期的知识学习和素质发展对于孩子未来生存的重要性。
社会对于儿童教育的关注和重视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希望孩子快成才,早成才的迫切心理,促使将本应日后接受的学业,过早地转嫁到幼儿时期。
诸如“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高考状元要从娃娃抓起”等各式各样舆论媒体的鼓噪下,很多孩子在幼儿园里就开始了小学的学习。
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能识得很多字,背得很多古诗,讲几句英语时,在羡慕之余,把心中这股攀比之气便使到了孩子身上,本来呀呀学语的孩子,不懂母语的时候,却要先学英语,先背唐诗宋词!
申报入园的小孩越来越多,考级便成为不少幼儿园筛选的工具,要求带孩子前来报名的家长出示孩子的考级证书,以方便择优录取。
面对入园难,入名园更难的困境,社会上各类幼儿培训机构风生水起。
三四岁的孩子就上起了各类辅导班和培训课,五六岁就要参加等级考试。
身处巨大压力下的幼童们“被培训”“被遴选”早成为常态。
孩子成长的路,不是按孩子自身发展的规律延伸,而是由社会和家长预先铺设好的轨道。
这样读、写、算之类的小学化课程及其技能训练,挤占了幼儿的游戏活动,势必压抑孩子快乐的成长,能不步履蹒跚、跌倒爬走。
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家长希望孩子提前掌握下一阶段的知识,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幼儿教育一开始套上了应试教育枷锁,产生扭曲。
许多幼儿园为了适应市场,迎合家长错误需求,便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
在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错误引导下,家长揠苗助长;在以钱为纲指导下,幼儿园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学前班使用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
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
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无论是示范性幼儿园,还是非示范性幼儿园;幼儿教育或多或少,或重或轻,都普遍存在着小学化教育的现象。
当然,农村幼儿教育和民办幼儿教育中,这种现象更普遍突出些。
因此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许多地区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相似特征,并且似乎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趋势化重症,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
面对着幼儿教育小学化普遍性与趋势化,面对着众多儿童欢乐的天性被成人强迫剥夺,国内有不少有识之士发出“把童年还给孩子!”的强烈呼吁。
让社会和家长的教育观念转变,最根本的在于教育制度的改变,只要我国应试教育导向不变,“幼升小”考试仍然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很难真正改观。
四、我们要为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做些啥?
现代脑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研究成果,揭示共同事实,就是早期经验与未来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幼儿教育的功能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奠基工程,具有潜在效应和长远效应,必须改变人们对教育急功近利的期望,幼儿园教育应着眼于儿童发展的长远目标,要特别注重那些对儿童一生产生影响的品质,为其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就是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国家教育部《纲要》明确规定:教育必须“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
幼儿园首先要坚持《纲要》正确理念,充分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克服幼儿教学小学化。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必须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项社会性的综合性工程,主要从三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要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所以幼儿园的所有教育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南。
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不允许的,要坚决杜绝。
(2)遵循幼教规律,体现幼儿教育特点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可分以下四个基本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 岁) 、前运算阶段(2~7 岁)、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运算阶段(11~15 岁)。
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教学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原则,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纲要》中也提出了前书写前运算的教育内容,学前教育工作者应正确体会“前运算,前书写”中的“前”字所包含的意义,不是生搬硬拽地提前进行“填鸭式”教学。
(3)开展家长教育,了解幼儿教育规律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产生,与家长的错误看法和错误需要有关,因此应该定期向家长宣传幼儿
教育理论,通过各种渠道,帮助家长学习正确的教育理论,了解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任务和幼儿全面发展的要求,掌握科学的方法,充分理解“幼儿园的教育作法和教育观点是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杜绝工作,是一项艰巨、迫在眉睫的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舆论导向、广大的幼教工作者共同努力,才能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精神,保证幼儿的可持续性发展,才能够还原学前幼儿教育的本来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