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合集下载

简述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

简述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

简述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
新七种质量管理方法是指现代质量管理领域常用的七种方法,它们倡导以顾客需求为中心,持续改进和创新,为组织提供良好的质量管理框架和工具。

1. 趋势图和控制图:通过统计方法和图表分析,监控过程和产品的质量,并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异常和提高质量。

2. 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通过系统的分析和识别,了解设备或产品可能存在的故障模式和潜在影响,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风险。

3. 六西格玛:一种着重统计方法的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减少变异和缺陷,提高组织和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4. 供应链管理:通过有效协调和管理供应链各环节,实现全面质量控制和优化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5. 敏捷质量管理:在敏捷开发和项目管理框架下,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及时交付高质量产品。

6. 可靠性工程:在产品设计和开发阶段,结合统计学方法和可靠性分析,预测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寿命。

7. 打破传统规范:通过打破传统思维和规范,鼓励组织和个人创新和改进,提高质量管理的效果和成果。

这些新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对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的补充和发展,
更加注重顾客需求、持续改进和创新,能够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质量管理的老7种工具

质量管理的老7种工具

质量管理的老7种工具老七种工具:分层法排列图法因果分析图法调查表法直方图法散布图法控制图法产生背景:日本,二十世纪六十年代。

老七种工具的特点:强调用数据说话,重视对制造过程的质量控制通俗易懂,一线员工易于掌握质量管理老7种工具1.分层法概念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即: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便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原则➢根据分层的目的➢按照一定的标志➢数据的归类➢分层的关键质量数据分层的标志(5M1E)操作者、机器设备、原材料、测量、方法、环境。

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检验手段;废品的缺陷项目。

分层法实例(1)某轧钢厂一个车间的生产情况统计如下:甲乙丙三班各轧制钢材2000t,共轧制6000t,其中轧废169t。

如果只知道这样三个数据,则无法对质量问题进行分析。

下表是进行的分层分析。

分层法实例(2)某产品的汽缸体与气缸盖之间经常发生漏油现象,使用分层法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通过现场调查发现主要原因是密封不好。

该装配工序是由甲乙丙三个工人各自完成的;并发现漏油的主要原因是三个人在涂粘结济方法上的不同以及所使用的气缸垫分别来自A 和B两个协作厂。

调查的数据如下:调查总数50个,漏油19个,漏油发生率0.38。

现采用分层法按操作者和协作厂分层收集整理数据。

按操作者分层结论:工人乙的操作方法漏油发生率比较低。

按协作厂分层结论:B厂的气缸垫漏油发生率比较低。

综上:建议采用乙的工作方法和B厂的气缸垫。

实施结果:漏油发生率增加了原因:没有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措施:重新考虑分层与协作厂联合分层结论:B厂↔工人甲A厂↔工人乙2.排列图法概念➢排列图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或帕累托图(Pareto)。

➢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直方块和一条折线所构成。

➢累计百分比将影响因素分成A、B、C三类。

排列图又叫巴雷特图(pareto diagram),其原理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在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时得到的“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结论。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铆错
1
81
98.78%
铆裂
1
82
100%
合计
82
82
注意事项:当一种产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 合格时,事先必须规定如何记录。
中、重卡第六横梁件铆接铆钉质量缺陷调查表
例二:
不合格位置调查表
#2022
机翼划伤位置记录表
单位:×车间×工段
日期: 年 月 日
操作者:× × ×
排 列 图
目从最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 示技术。 排列图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按 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和一条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定义:排列图又叫帕累托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
按重要性顺序显示每个质量改进项目对整 个质量问题的作用。 识别进行质量改进的机会。
作用
制作排列图的步骤
#2022
第七步,在横轴上按频数大小画出矩形,矩形的高度代表
各不合格项频数的大小。
第八步,在每个直方柱右侧上方,标上累计值(累计频数和
累计频率百分数),描点,用实线连接,画累计频数折线(帕累
托曲线)。
第九步,在图上记入有关必要事项,如排列图名称、数
据、单位、作图人姓名以及采集数据的时间、主题、数据合计
序号
缺陷
频率
累计频数
频率×100
累击频率×100
1 2 3 4 5 6 7
精磨外圆 精切环槽 精镗销孔 垂直摆差 斜 油 孔 磨 偏 差 其 它
229 136 56 42 15 14 8
229 365 421 463 478 492 500
45.8 27.2 11.2 8.4 3.0 2.8 1.6
注意事项:
数据的性质分类要明确; 从品质(不良率/缺陷数)、效率(工时)、成本 (各项费用)等项目的日报、周报、月报中发现问题 同一问题有很多项目在一起应层别; 层别所得资料要能与对策相连接。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

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

一、检查表检查表又称调查表,统计分析表等。

检查表是QC七大手法中最简单也是使用得最多的手法。

但或许正因为其简单而不受重视,所以检查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少。

使用检查表的目的:系统地收集资料、积累信息、确认事实并可对数据进行粗略的整理和分析。

也就是确认有与没有或者该做的是否完成(检查是否有遗漏)。

二、排列图法排列图法是找出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制作排列图的步骤:1、收集数据,即在一定时期里收集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数据。

如,可收集1个月或3个月或半年等时期里的废品或不合格品的数据。

2、进行分层,列成数据表,即将收集到的数据资料,按不同的问题进行分层处理,每一层也可称为一个项目;然后统计一下各类问题(或每一项目)反复出现的次数(即频数);按频数的大小次序,从大到小依次列成数据表,作为计算和作图时的基本依据。

3、进行计算,即根据第(3)栏的数据,相应地计算出每类问题在总问题中的百分比,计入第⑷栏,然后计算出累计百分数,计入第⑸栏。

4、作排列图。

即根据上表数据进行作图。

需要注意的是累计百分率应标在每一项目的右侧,然后从原点开始,点与点之间以直线连接,从而作出帕累托曲线。

三、因果图法因果图又叫特性要因图或鱼骨图。

按其形状,有人又叫它为树枝图或鱼刺图。

它是寻找质量问题产生原因的一种有效工具。

画因果分析图的注意事项:1、影响产品质量的大原因,通常从五个大方面去分析,即人、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和工作环境。

每个大原因再具体化成若干个中原因,中原因再具体化为小原因,越细越好,直到可以采取措施为止。

2、讨论时要充分发挥技术民主,集思广益。

别人发言时,不准打断,不开展争论。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

质量管理老七种工具

班级:10371学号:20103037120 姓名:谢春莹服务质量管理的七种方法、原理及利用、应用范例一、调查表法调查表又称检查表、核对表、统计分析表,是用来系统地收集资料和积累数据,确认事实,并对数据进行粗略整理和分析的统计图表,主要适用与现场管理。

类型: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缺陷位置调查表、质量特征分布调查表、矩阵调查表应用调查表的步骤:1明确收集资料的目的;2确定为达到目的所需搜集的资料(这里强调问题);3确定对资料的分析方法(如运用哪种统计方法)和负责人;4根据不同目的,设计用于记录资料的调查表格式,其内容应包括:调查者、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式等栏目;5对收集和记录的部分资料进行预先检查,目的是审查表格设计的合理性;6如有必要,应评审和修改该调查表格式。

(一)不合格品项目调查表主要用于调查生产现场不合格品项目频数和不合格品率,以便继而用于排列图等分析研究。

插头焊接缺陷调查表N = 4870(二)缺陷位置调查表主要用于记录、统计、分析不同类型的外观质量缺陷所发生的部位和密集程度,进而从中找出规律性,为进一步调查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提供事实依据。

做法:画出产品示意图或展开图,并规定不同外观质量缺陷的表示符号。

然后逐一检查样本,把发现的缺陷,按规定的符号在同一张示意图中的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

汽车车身喷漆质量缺陷调查表(三)质量分布调查表质量分布调查表是根据以往的资料,将某一质量特性项目的数据分布范围分成若干区间而制成的表格,用以记录和统计每一质量特性数据落在某一区间的频数。

(四)矩阵调查表矩阵调查表是一种多因素调查表,它要求把产生问题的对应因素分别排列成行和列,在其交叉点上标出调查到的各种缺陷、问题和数量。

二、分层法分层法又称分类法、分组法,是按照一定的标志,把搜集到的大量有关某一特定主题的统计数据、意见等加以归类、整理和汇总的一种方法。

常用于归纳整理所收集到的统计数据。

常与其他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应用,如:分层直方图法、分层排列图法、分层控制图法、分层散布图法、分层因果图法。

质量管理7大工具

质量管理7大工具

质量管理7大工具质量管理7大工具全称为七大质量管理工具,是一类从历史上积累起来的质量管理工具,它们被广泛用于质量改善,是指当质量问题出现时通过优化流程,改进质量而改善绩效的工具。

它们包括图表、技术流程分析、检查表、矩阵图、层次分析法、可行性分析和社会流程技术。

1.图表:统计图表是用来可视化和汇总数据的有效工具,可快速提取出有用的信息。

它们可以将复杂的信息和数据可视化,并且还有助于发现系统中的异常和问题,从而提供质量管理的方向。

通常,该图表既可以用于定量数据,也可以用于定性数据。

2.技术流程分析:技术流程分析是一种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是一种用来优化过程的应用工具。

这种方法允许从过程中发现有效分解系统的技术组件,提供质量改善指导和发现性能瓶颈的水平。

3.检查表:检查表是结构性的表格,用于收集、存储和处理信息,以便将其用于质量管理。

使用检查表可以快速建立系统,从而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4.矩阵图:矩阵图是一种可以用来比较分类之间的表格,可以帮助质量管理人员分析和识别差距,以独特的数据可视化方式显示必要的信息。

5.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有助于质量管理解决问题和实施改进的重要工具。

它允许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改善质量问题,确定问题影响最大的控制点,然后对其采取行动。

6.可行性分析:可行性分析是一种有助于识别适用于改善质量的可行解决方案的有力工具。

它可以估计建议改进的实施后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基础。

7.社会流程技术:社会流程技术类似于可行性分析,也用于确定可行的改进方案。

但它的特殊用途在于,它可以更快速地对涉及很多人或多方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减少改进实施后的社会影响,以实现质量改善。

这7种质量管理工具都是用于改进质量,可以分析、确认、优化流程,实施有效改进,长期有效改进质量的有效工具。

它们也是完成质量管理的重要一部分,是实现系统优化的利器,也是提高服务质量的支持工具。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

常用的质量评价统计方法1.分层法分层法是质量管理中整理数据的重要方法之一。

分层法是把收集来的原始质量数据,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整理,以分析质量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一种方法。

2.调查表法调查表是为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

调查表法就是利用统计表进行整理数据和粗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

其格式多种多样,可根据调查的目的不同,使用不同的调查表。

3.排列图法排列图法又称主次因素分析图,是把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合理分类,并按影响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做出排列图,以直观的方法表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的基本结构:1个横坐标,2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构成。

(1)针对某一问题收集一定时期的资料。

(2)将数据按一定分类标志进行分类整理,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并计算出各类项目的频数、累计频率。

(3)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

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因素,左边纵坐标表示频数,右边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

(4)按种类影响因素的程度的大小,依次从左到右在横坐标上画出直方块,其高度表示该项目的频数,并写在直方块上方。

(5)按右纵坐标的比例,在直方块中问的上方标出累计频率,从原点开始连接各点,画出的曲线就是巴雷特曲线。

应用排列图的注意事项:(1)通常把因素分为A、B、C三类。

在累计频率80%与90%两处画2条横线,把图分成三个区域,累计频率在80%以内的诸因素是主要因素(A类),累计频率在80%~90%的是次要因素(B类),90%以上的为一般因素。

(2)主要因素不能太多,一般找出主要因素一二项为宜,最多不超过三项。

若找出主要因素过多,须考虑重新进行因素的分类。

(3)适当合并一般因素。

不太重要因素可以列出很多项,为简化作图,可把这些因素合并为"其他"项,放在横坐标的末端。

(4)在采取措施之后,为验证效果,要重新画巴雷特图,以便进行比较。

4.因果分析图因果分析图又称特性因素圈、树枝图、鱼刺图。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中的统计方法
在质量管理中,统计方法是用于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从而帮助组织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以下是一些在质量管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
1. 控制图: 控制图是一种用于监测过程稳定性和识别突变的方法,例如常见的X-bar和R图。

2. 直方图: 通过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组并显示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可以帮助质量人员了解数据分布情况。

3. 散点图: 用于观察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便识别可能的相关性或影响。

4. 回归分析: 用于研究一个变量如何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变量的影响。

5. 假设检验: 通过对样本数据进行假设检验,以评估所得结果的可信度。

这些统计方法可以帮助质量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过程
和产品的特征,从而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这些方法也有助于确定潜在的问题,并提供基于数据的解决方案。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

品质管理七大手法品质管理需要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统计技术,对影响品质的各方面因素进行系统的考虑;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分析;找出形成原因和解决方法;实施改进。

因此,公司每一分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应该具有品质意识、问题意识、改善意识,来寻求本身工作方法或推展方法缺失,谋求改善,全员协力之下达成顾客的需求与社会的要求,其手段(即管理方法)为应用统计手法或观念。

品质管理活动中所运用的统计手法一般称为“QC七大手法”,七大手法的使用情况可以归纳如下:1、检查表(又称查检表)——收集、整理资料;根据事实、数据说话。

2、柏拉图(又称排列图)——确定主导因素;并非对所有原因采取处置,而是先就其中影响较大的2~3项采取措施。

3、因果图(又称特性要因图、鱼骨图)——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整理原因与结果之关系,以探讨潜伏性的问题。

4、分层法(又称层别法)——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所有数据不可仅止于平均,须根据数据的层次,考虑适当分层。

5、散布图(又称散点图)——展示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6、直方图(数次表)——展示过程的分布情况;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7、控制图(又称管控图)——识别波动的来源;凡事物不能完全单用平均值来考虑,应该了解事物均有变异存在,须从平均值与变异性来考虑-。

品质管理的提高,必须要管理、改善与统计方法相辅相成,三者相互联系,在整体上才会发挥效果。

具体步骤是:1、问题的把握点(柏拉图、直方图),2、对问题的现状分析(控制图、检查表、散布图、层别法),3、改善对策实施(利用各种统计方法及固定的技术),4、实施结果的确认(推移图、柏拉图),5、标准化。

一、检查表1.什么是检查表:检查表是一种为了便于收集数据而设计的表格。

使用时只用简单的符号来检核工作目标是否已达成或对于发生的特定事件给予累积记录,用简单易于了解的表格或图形,使工作者依规定作检查记号记录结果及状况,并加以统计整理数据,即称为检查表。

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品管的七大手法“七大手法”主要是指企业质量管理中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有“老七种”和“新七种”之分。

“老七种”有分层法、调查表、排列法、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和相关图,新的QC七种工具分别是系统图、关联图、亲和图、矩阵图、箭条图、PDPC法以及矩阵数据分析法等。

“老七种”:1、分层法(分类法、分组法)质量问题的原因多方面,来源于不同条件(4M1E)。

为真实反映质量问题的实质性原因和变化规律,须将大量综合性统计数据按数据的不同来源(需要进行追溯)进行分类,再进行质量分析的方法。

2、调查表用于收集和记录数据的一种表格形式,便于按统一的方式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计算和分析3、排列图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简单图示技术。

4、直方图直方图也叫质量分布图、矩形图、柱形图、频数图。

它是一种用于工序质量控制的质量数据分布图形,是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直方图适用于对大量计量数值进行整理加工,找出其统计规律,也就是分析数据分布的形态,以便对其整体的分布特征进行推断。

5、因果图(Causeand effectdiagram)——石川图、特色要因图、树枝图、鱼刺图以结果为特性,以原因为因素,将原因和结果用箭头联系,表示因果关系。

6、控制图也叫质量管理图或监控图。

它是通过把质量波动的数据绘制在图上,观察它是否超过控制界限来判断工序质量能否处于稳定状态。

这种方法是在1924年由美国的休哈特首创,应用简单、效果较佳、极易掌握,能直接监视控制生产过程,起到保证质量的作用。

控制图的一般格式如图8-7所示。

7、相关图法相关图法又叫散布图法、简易相关分析法。

它是通过运用相关图研究两个质量特性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中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的常用方法。

相关图是把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直角坐标系表示的图表,它根据影响质量特性因素的各对数据,用小点表示填列在直角坐标图上,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新七种”:1、系统图表示某个质量问题与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明确问题的重点,寻求达到目的所应采取的最适当的手段和措施的树状图形(倒立逻辑关系因果图)2、关联图把几个问题及涉及这些问题的关系极为复杂的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用箭头连接起来的图形。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

质量管理七大手法质量管理七大手法是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方法和工具,对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质量管理的七大手法。

1. PDCA循环法PDCA循环法是质量管理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它的全称是Plan-Do-Check-Act,即计划、执行、检查和行动。

PDCA循环法是一种持续改进的过程,它将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看作一个不断迭代的循环,通过规划、执行、检查和行动的四个环节不断调整和优化,不断提高质量水平和效益。

2. 五大口号法五大口号法是通过五个目标来概括质量管理的要求,达成品质目标的方法。

这五大口号分别是:严格控制设备、防止次品发生、加强人员培训、采用质量管理方法和强化市场意识。

这五大口号可以指导企业建立完整的品质管理体系,对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起到重要的作用。

3. 七种统计方法七种统计方法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包括:直方图、散点图、帕累托图、控制图、因果图、流程图和亲和图。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信息,揭示出质量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和瓶颈,从而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4. QC中最好的七项工具QC中最好的七项工具,也称为七种标准化的手法,包括:流程图、直方图、控制图、帕累托图、因果图、散点图和检查表。

这些工具适用于不同的质量管理情境,能够辅助企业识别问题,查找根本原因,并实现质量持续改进。

5.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基于国际标准ISO 9000设计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通过ISO 9000认证,企业可以确保其质量管理符合国际标准,同时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6. KAIZEN持续改进KAIZEN是一种日本管理哲学,意为“不断改进”。

它是企业持续改进的过程,通过提高流程效率、优化资源配置、降低成本等手段,不断改进企业的运营模式和质量水平。

KAIZEN贯穿于所有方面的企业管理,是实现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

产品质量检验的七大手法(1)初级统计管理方法:又称为常用的统计管理方法。

它主要包括控制图、因果图、相关图、排列图、统计分析表、数据分层法、散布图等所谓的QC七工具(或叫品管七大手法)。

运用这些工具,可以从经常变化的生产过程中,系统地收集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种数据,并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进而画出各种图表,计算某些数据指标,从中找出质量变化的规律,实现对质量的控制。

日本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曾说过,企业内95%的质量管理问题,可通过企业上上下下全体人员活用这QC七工具而得到解决.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也离不开企业各级、各部门人员对这些工具的掌握与灵活应用。

(2)中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抽样调查方法、抽样检验方法、功能检查方法、实验计划法、方法研究等.这些方法不一定要企业全体人员都掌握,主要是有关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部门的人使用。

(3)高级统计管理方法:包括高级实验计划法、多变量解析法。

这些方法主要用于复杂的工程解析和质量解析,而且要借助于计算机手段,通常只是专业人员使用这些方法.这里就概要介绍常用的初级统计质量管理七大手法即所谓的“QC七工具",供网友们参考.(一)统计分析表统计分析表是利用统计表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初步分析原因的一种工具,其格式可多种多样,这种方法虽然较单,但实用有效。

(二)数据分层法数据分层法就是性质相同的,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纳在一起,以便进行比较分析。

因为在实际生产中,影响质量变动的因素很多如果不把这些困素区别开来,难以得出变化的规律。

数据分层可根据实际情况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按不同时间,不同班次进行分层,按使用设备的种类进行分层,按原材料的进料时间,原材料成分进行分层,按检查手段,使用条件进行分层,按不同缺陷项目进行分层,等等。

数据分层法经常与上述的统计分析表结合使用。

数据分层法的应用,主要是一种系统概念,即在于要想把相当复杂的资料进行处理,就得懂得如何把这些资料加以有系统有目的加以分门别类的归纳及统计。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TOM)

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和方法(TOM)

TQM全面质量管理的常用七种工具方法所谓全面质量管理常用七种工具,就是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中,用于收集和分析质量数据,分析和确定质量问题,控制和改进质量水平的常用七种方法.这些方法不仅科学,而且实用,作为班组长应该首先学习和掌握它们,并带领工人应用到生产实际中.一、统计分析表法和措施计划表法质量管理讲究科学性,一切凭数据说话。

因此对生产过程中的原始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十分重要,为此必须根据本班组,本岗位的工作特点设计出相应的表格。

常用的统计分析表有以下几种,供参考。

1。

不良项目调查表某合成树脂成型工序使用的不良项目调查表如下。

每当发生某种不良时,工人就可在相应的栏目里画上一个调查符号,这样,下班时哪些不良项目发生了多少,立即可知.2.零件尺寸频数分布表此表与不良项目调查表属同一类型。

第二栏为零件尺寸的分组,第四栏的“ ”与不良项目调查表中的“正”是相同的符号。

工人每加工完一个零件,经检测后,将所得零件尺寸在第二栏“组距”中找到相应的尺寸组,然后再在第四栏中记录符号,待到下班或完工时,再统计第五栏.这样的图既直观、又明确、有助于掌握零件尺寸的分布情况。

3.汽车油漆缺陷统计表该表的特点是直观,而且将每个缺陷的部位表示出来了.4。

不良原因调查表要分清不良的发生原因,可接设备、操作者、时间等标志进行分层调查,填写不良原因调查表。

下表为调查了甲、乙两位工人5天生产塑料勺不良原因的调查表。

5。

不合格品分类统计分析表下表为某工序同时生产三种规格的轴承,按不良项目分别统计。

表的右侧和下边的合计栏均画作虚线,表示可根据需要取舍.需要注意的是“尺寸精度”和“旋转精度"作为总目,下面还细分若干细目,这是表格设计的一种技巧,与此对应,下边合计栏也应合理设计。

6. 措施计划表措施计划表,又称对策表。

在制订一个具体的改进措施计划后,所有对策编制成计划表的形式。

下表为某照相机厂生产一种自拍照相机,为了解决自拍质量问题,针对所分析的原因,制订的改进措施计划表。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1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

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故称排列法。

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

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

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

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质量管理常用的统计方法
孤岛型
4)双峰型:两组机器、或材料、或操作工人施工; 然后把这两方面数据混在一起整理产生的。
双峰型
5)陡壁型:有意将不合格的产品剔除;
陡壁型
对于正常型直方图,将其分布范围B=[S,L](S 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小值,L为一批数据中的最大 值)与标准范围T=[SL,Su], SL为标准下界限, Su为标准上界限)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产品质 量特性值的分布是否在标准范围内,从而可以 了解生产过程或工序加工能力是否处于所希望 的状态。为了方便,可在直方图上标出标准下 界限值和标准上界限值。
i 1
加权算数平均数
k
X
x1
f1
x2
f2
k
xk
fk
xi fi
i1 k
fi
fi
i1
i1
xi 第i组组中值 fi 第i组的频数
列表计算例6-4中50个混凝土试块的平均强度
k
xi fi
X
i1 k
fi
i1
18880 37.76 50
②计算中位数 X~
中位数是全部数据由小到大顺次排列中位置居
中的那个数据,其确定方法有两种。
当出现非正常型直方图时,表明生产过程或 者数据的收集、整理方法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分 析判断,找出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
折齿型、缓坡型、孤岛型、双峰型、绝壁型
1)折齿型:是由于分组不当或组距确定不当 出现的分布状态
折齿型
2)缓坡型:主要是由于操作中上限或下限控 制太严造成的。
缓坡型
3)孤岛型:原材料一时发生变化,工人一时变换;
(3)数据分组。包括确定组数、组距和划分组限。 ①确定组数k。原则是使分组的结果能正确反映数 据的分布规律,参考表6-7.例6-4中,取k=9

质量管理的7种方法

质量管理的7种方法

质量管理的旧七种工具是:1、分层法分层法又叫分类法,是整理质量数据的一种重要法。

它是把所收集起来的数据按不同的目的加以分类,将性质相同、生产条件相同的数据归为一组,使之系统化,便于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具体因素。

2、排列图排列图也叫巴雷特图、主次因素分析图和ABC法。

它是用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的一种法。

它一般由两个纵坐标、一个横坐标、几个长形和一条折线组成。

左边的纵坐标表示频数(如件数、金额、时间等);右边的纵坐标表示频率;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按频数大小自左至右排列;长形的高度表示因素频数的大小;折线由表示各因素的累计频率的点连接而成。

3、因果图因果图是整理和分析影响产品(工程、工作)质量的各因素(原因)之间的关系,即表示质量特性与原因之间的关系的一种工作图。

它又称因果分析图、树枝图或鱼刺图。

专业资料4、直图直图又称质量分布图和质量散布图。

它是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所构成的矩形图。

直图是用来整理质量数据,从中找出规律,用以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中质量好坏的一种常用工具。

5、管理图管理图,又称控制图。

它是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带有管理界限的图。

它有分析用管理图和控制用管理图两类。

前者专用于分析和判断工序是否处于稳定状态,并且用来分析产生异常波的原因;后者专用于控制工序的质量状态,及时发现并消除工艺过程的失调现象。

6、散布图散布图,又称相关图。

它是在处理计量数据时,分析、判断、研究两个相对应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并明确相关程度的一种法。

7、调查表...页脚.调查表,又称检查表、统计分析表,它是为分层收集数据而设计的图表,用来进行数据整理和粗略的原因分析。

可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设计多种多样的调查表。

质量管理的新七种工具是什么?博锐管理在线 2009年1月9日 作者:鹏1、关联图法关联图法是为了谋求解决那些有着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等关系复杂而互相纠缠的问题,并将各因素的因果关系逻辑地连接起来而绘制成关联图的法,这种法适用于有几个人的工作场所,经过多次修改绘制关联图,使有关人员澄清思路,认清问题,促进构想不断转换,最终找出以至解决质量关键问题。

品质管理7大工具

品质管理7大工具

(1)收集数据:n=50,漏气数f=19,
漏气率 p=f/n=19/50=38%
(2)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漏气主要有两个原因:
①该工序涂密封剂的工人A、B、C三人的操作 方法有差异;
②气缸垫分别由甲、乙两家供应商供给,原材 料有差异。
因此采用分层法列成表A、表B进行分析。
4
表1 按操作员分层的漏气情况
光线不足
马达座脱料困难 固定销设置不当
隔板抽孔脱料困难
导板加工取放困难
屑料清理费时
冲压作业效率低
导柱、顶柱 阻碍作业线路
外壳冲剪模 托料架不当
其他
设备不当
主干线表示要解决主要问题:作业员、设备、加工方法、其他 表示造成问题的四大因素,这样逐步分门别类的将影响因素全部找 出。
13
五、直方图
在质量管理过程中,直方图是应用很广的一种 统计分析工具。直方图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的 分布特征、过程能力指数等,并能判断和预测 产品的质量状况和不合格率。
15
1 收集数据并作记录 2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求极差为148-121=27 4 决定组数k
➢ 参照下表:现取k=10
数据数 组数
1~50 5~7
51~100 101~250 251~ 6~10 7~12 10~20
16
5 求组距h
➢ H=极差÷组数(27/10≈3)
6 求各组上限、下限(由小而大顺序),精确到组距的下 一位
LCL x x A 2 R
D3 0
0
0
0
36
1、收集数据
– 选择子组大小,频率和子组数量 – 建立控制图及记录原始数据 – 计算每个子组的X平均值和极差R – 选择控制图的刻度 – 将平均值和极差画到控制图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管理常用的七种统计方法
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博士将全面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统计方法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类,本节将要介绍的七种统计分析方法是他的这种分类中的初级统计分析方法。

日本规格协会10年一度对日本企业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情况作抽样统计调查,根据1979年的统计资料,在企业制造现场应用的各种统计方法中,应用初级统计分析方法的占98%。

由此可见,掌握好这七种方法,在质量管理中非常之必要;同时,在我国企业的制造现场,如何继续广泛地推行这七种质量管理工具(即初级的统计分析方法),仍然是开展全面质量管理的重要工作。

一、排列图
排列图法又叫帕累特图法,也有的称之为ABC分析图法或主项目图法。

它是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以便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进行质量改善,从而提高质量,以达到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的目的。

故称排列法。

由于这种方法最初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特(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的,他发现少数人占有社会的大量财富,而多数人却仅有少量财富,即发现了“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的关系。

因此这一方法称为帕累特图法。

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朱兰(J.M.Juran)博士将此原理应用于质量管理,作为在改善质量活动中寻找影响产品质量主要因素的一种方法.在应用这种方法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时,通常是将影响质量的因素分为A、B、C三类,A类为主要因素,B类为次要因素,C 类为一般因素。

根据所作出的排列图进行分析得到哪些因素属于A类,哪些属于B类,哪些属于C类,因而这种方法又把它叫做ABC分析图法。

由于根据排列图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哪些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项目,故有的亦把它叫主项目图法。

所谓排列图,它是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直方形和一条曲线所构成的图。

其一般形式如图1所示,其横坐标表示影响质量的各个因素(即项目),按影响程度的大小从左到右排列;两个纵坐标中,左边的那个表示频数(件数、金额等),右边的那个表示频率(以百分比表示);直方形表示影响因素,有直方形的高度表示该因素影响的大小;曲线表示各影响因素大小的累计百分数,这条曲线称为帕累特曲线。

二、因果分析图法
因果分析图法是一种系统地分析和寻找影响质量问题原因的简便而有效的图示方法。

因其最初是由日本质量管理专家石川馨于1953年在日本川琦制铁公司提出使用的,故又称为石川图法。

由于因果图形似树枝或鱼刺,故也有称之为树枝图法或鱼刺图法。

另外,还有的
称之为特性因果图法或原因分析图法等等。

这种方法是从产生的问题(即结果)出发,一般采取从大到小,从粗到细,理藤摸瓜的办法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直到能采取措施为止。

它是通过对问题有影响的一些较重要的因素加以分析和分类,并在同一张图上把它们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出来,画成形似树枝的图形,使人们借助这因果图一目了然,清楚知道诸因素之间的关系。

构成因果图的要素有三:结果、原因和枝干。

结果是需要和准备改善与控制的对象,即具体而明确的质量问题。

原因是对结果能够施与影响的因素。

枝干为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原因与原因之间的关系。

最中央用双线箭头表示的为主干。

从主干两侧依次展开的称为大枝、中枝和细枝。

用单线箭头表示。

因果图形状如图2所示
三、直方图法
直方图法是整理分析质量数据,判断和预测生产过程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将所收集的质量数据分成若干间隔相等的组,并统计出每组质量数据的频数,计算出平均值和标准差。

然后在以横坐标标注质量特性,纵坐标标注频数的直角坐标系中,作出以组距为底边,以落入各组的频数为高的若干长方形排列而成的图,即所谓的直方图。

再对所作成的直方图进行观察分析。

通过观察直方图本身的形状,看其是否属于所谓的正常型而作出生产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的判断,在异常状况下亦可根据图形所具特点来究其原因。

并通过将直方图与标准(公差)进行比较以发现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状况。

对于将可能生产出不合格产品的那些状况亦可根据比较结果而有的放矢采取相应改进措施,以保证生产合格产品。

图3第直方图常见的六种情况。

四、分层法
分层法是整理质量数据、分析影响质量原因的一种重要方法。

这种方法就是把收集来的数据按其来源、性质,根据使用目的和要求加以分类,把性质相同、在同一条件下收集的数据归到一起,以便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发现问题,找到影响质量的原因,有的放矢,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例:在柴油机装配中经常发生气缸垫漏气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对该工序进行现场统计。

(1)收集数据
n=50 漏气数f=19
漏气率P=f/n=19/50=38%
(2)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认为造成漏气有两个原因:一是该工序密剂的工人A、B、C三个人的操作方法有差异;二是气缸垫分别由甲、乙两厂供给原材料有差异,因此采用按操作工人分层和按原材料来源的工厂分层列成表4和表5进行分析。

表4
表5
五、控制图法
控制图法是利用控制图来对生产过程质量状态进行分析判断和控制的一种极为重要的动态方法。

其作用有四:一是分析判断生产过程是否稳定;二是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失调现象,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状态,预防不全格产品发生;三是为评定质量提供依据;四是确定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

控制图法最先由美国贝尔电话实验定的休哈特于1924年研究统计学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时提出使用。

它的问世,使得质量管理进入了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因此,它在质量管理史上有着划时代的影响。

控制图的基本格式包括标题和控制图两部分。

标题部分包括工厂、车间、班组名称,工作场所(机床设备)的名称、编号,零件、工序名称编号,检验部位、要求,测量仪器,操作工、调整工、检验员、绘图者的姓名及控制图的名称编号等。

控制图部分是一张基本形式如图6所示的图形。

其中纵坐标表示质量特性值或其样本统计量,横坐标表示样本序号或时间,在三条具
有统一场意义的横线中,中间的那条实现称为中心线(Central line),简记为CL,上面那条虚线称为上控制界限(Upper Control Limit),记为UCL,下面那条虚线称为下控制界线(Lower Control Limit)记为LCL,图中的折线是把按时间顺序抽样所得的质量特性值(或样本统计量)描成“点”连接而成。

如果“点”落在控制界线内,“点”的排列又无缺陷,则表明生产过程正常,不会产生废品,若“点”越出了控制界线,或“点”虽未跳出控制线,但“点”的排列有缺陷,则表示生产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要出问题。

这是个信号,应及时采取措施,使生产过程迅速恢复正常状态。

六、散布图法
散布图法又称相关图法。

它是寻求两个变量或两种质量特性之间有无相关性、相关关系如何的一种直观判断的方法。

在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常常会接触到各个质量因素(变量)之间的关系,如工序条件和工序结果(质量特性值)之间的关系。

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些是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的,即存在所谓的确定性关系。

但有些变量之间虽有密切关系,可又不能由一个变量的数值精确地求出另一个变量的值,这种关系人们称之为非确定性关系。

散布图法就是通过将两个非确定性关系和变量的数据对应列出,并以点子的形式画在坐标图上,即作出所谓的散布图,然后对此散布图进行观察分析,(这种分析有的称为相关分析)判断出二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进而可用相关系数,回归直线进行定量的分析处理。

图7为五种典形的散布图。

七、统计分析表法
统计分析表法又称调查表法,它利用统计调查表来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工作和原因分析的一种方法。

即把产品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分类预先制成规范化的表格,检查产品时只需在相应分类栏中作出标记,然后进行统计分析,为判断质量状况创造良好的条件。

设计调查统计表时应注意便于记录和统计,并尽可能把文字部分列入表中。

且根据使用的目的不同,设计出的表格的形式各异常用的有:
调查产品缺陷位置的统计分析表。

在这种表上还可把产品的外形图或展开图画出,对于不同缺陷采用不同符号,可直接在产品的缺陷位置标出缺陷种类和数量。

工序内质量特性分布统计分析表。

它选用于计量值数据的调查,如零件尺寸,重量等质量特性的工序分布情况。

按不合格项目分类的统计分析表,缺陷原因调查表、特性检查表、操作检查表、对策表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