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1)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9a1b8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b1.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抽象概念的理解。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3)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理想的看法。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大意,分析课文结构。
(2)讲解生字词,巩固语法知识。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些观点,提炼作者的思想。
(2)组内分享讨论成果,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表达自己的理想:(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理想。
(2)邀请学生上台分享,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第1课《寻找理想》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
![第1课《寻找理想》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797fef2427284b73f24250aa.png)
第1课《寻找理想》精品实用教案(鄂教版初二下)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明白得巴金关于理想的看法,关心学习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的崇高理想。
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明白得文章的方法。
3.明白得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
4.领会一些关于对话与沟通的交际技巧。
教学设想2课时;第一课时,读明白文本;第二课时,领会技巧。
板块式教学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清晨……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炫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从中我们能够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
巴金老先生的«查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二、读一读文本1.扫瞄全文。
自行解决生字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不的什么都不顾。
譬〔pì〕如:比如。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见利忘义: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
虚无缥缈:形容专门空虚渺茫。
天花乱坠:比喻讲话有声有色,专门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2.查找自己印象最深的段落进行较细致的阅读,对不明白或不明白得之处作一点记号,对有一定感悟的地点作一点批注。
三、查一查资料同学们依照预习的要求,拿出课前预备的资料,找一找自己感爱好的地点。
看看这些资料能否解决自己不明白得或不明白的内容。
以下资料供参考。
1.①1985年的一天,巴金收到了来自无锡县钞票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查找理想的小孩〞的信,这些小孩平均年龄不到11岁,差不多上学校中的好学生,然而他们面对社会上显现的〝金钞票潮〞,在理想咨询题上陷入了困惑。
信中写道〔摘录〕:近年来,我们被一些新的现象困惑了。
爸爸妈妈讲话三句话不离钞票,社会上常以收入多作为自己的自豪。
许多家长都用金钞票、新衣、旅行来鼓舞我们取得好成绩。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1fa09eb9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9a.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掌握作者对理想的看法和追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会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理想的定义和内涵。
2. 分析作者是如何论证理想的重要性和追求理想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一些抽象的概念和比喻。
2. 学会如何运用文章中的论证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
2.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来理解抽象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理想对一个人的重要性。
2. 阅读理解: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回答相关问题,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3. 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如何实现理想。
5. 总结:对整个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理想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追求理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问答环节的积极性。
2. 阅读理解:通过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享自己的理想和思考如何实现理想。
七、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短文。
2. 找出一个关于理想追求的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八、课程扩展活动建议:1. 组织一次以“我的理想”为主题的演讲比赛。
2. 开展一次关于理想追求的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九、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改进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十、教学计划调整: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对后续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教学内容和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a0961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f6.png)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意义。
(3)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思维过程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理想》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提问学生对理想的理解和追求,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想》。
(2)教师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并对学生的发音、语调、停顿等进行指导。
3. 理解课文:(1)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的大意。
(2)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课堂小结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课文《理想》的主题和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请家长监督学生正确朗读课文《理想》三遍,加强语音语调的掌握。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准备下一节课的课堂讨论,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和作者的思维过程。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自己在本节课中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
2. 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
语文课文《理想》教案范文
![语文课文《理想》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3a78a8e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4a.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想》。
(2)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表达的情感。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信念的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思考和讨论。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表达的深刻思想和情感。
(2)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文学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学作品,讨论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表达方式。
(2)向学生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与理解:(1)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气。
(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解释生词和难点。
3. 讨论与思考:(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讨论和思考。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生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延伸阅读,推荐与《理想》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个人理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 邀请有关人士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其追求理想的过程和经验。
七、教学作业1. 要求学生书写课后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1寻找理想 教案
![1寻找理想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67019551e79b8968022618.png)
寻找理想巴金三维目标1.理解巴金对于理想的看法,帮助学习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的崇高理想。
2.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
3.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
4.领会一些关于对话与沟通的交际技巧。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重要语句,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一些富有表现力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
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二、预习检测1、积累生字词。
窒息:因外界氧气不足或呼吸系统发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惟利是图:只贪图财利,别的什么都不顾。
譬如:比如。
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
见利忘义:看到私利就不顾道义。
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的或不切实际的)。
2、背景介绍1985年的一天,巴金收到了来自无锡县钱桥中心小学署名为“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的信,这些孩子平均年龄不到11岁,都是学校中的好学生,但是他们面对社会上出现的“金钱潮”,在理想问题上陷入了困惑。
3、作者简况巴金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立志做社会活动家的他,却成为小说家、散文家。
其作品感情丰沛,故三部曲式大部头之作甚多,后期作品用笔趋于沉实,其长篇小说《寒夜》堪称杰作。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佩竿、余一、王文慧等。
被鲁迅称为“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抗日战争爆发后,巴金在各地致力于抗日救亡文化活动,在抗战后期和抗战结束后,巴金创作转向对国统区黑暗现实的批判,对行将崩溃的旧制度作出有力的控诉和抨击,艺术上很有特色的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长篇小说《寒夜》便是这方面的力作。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d4ab48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4.png)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理想》。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了解作者对理想的思考和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追求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理想》的阅读与理解。
2. 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学习。
3. 讨论和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4. 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理想?为什么要有理想?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学生合作探讨,解决阅读中的问题。
3. 重点词语和句型学习(1)教师讲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型的用法。
(2)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2)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3)学生进行课堂展示,表达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5. 分析课文观点(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课文观点的合理性。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学生的词语和句型运用能力。
3. 学生的讨论和表达能力。
4.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理想》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课堂讨论和表达的工具。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鼓励学生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c906a97148d7c1c708a1457c.png)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栖霞区小学语文学科暑期全员培训报道(二)2016年8月27日下午1:00,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致远外国语学校李响老师,面向全区小学语文、思品160多位教师,做了题为《理想的语文课堂》暑期专题培训报告。
报告伊始,李特便提出了自己对于语文教学的思考,在教学中,品社(品生)课和语文课相混淆,两者之间的教学模糊不清、重点不明,无法突出语文课独特的韵味。
同时,语文课存在着“文学的残破、个性的退隐、主体的迷失、目标的失落、拓展的无奈以及积累的有限”这些现状,继而不得不令人思索——语文教学是什么?是科学?艺术?政治?宗教?面对这一问题,李特认为这都是语文。
语文是大范围的语文,是具有包容性的,但是语文却有着自己的本质,面对课堂上“字词重视不够、语言丰富不够、运用语言文字和技能培养不够”的情形,我们更应该转变思考“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和学生的语文实践”这一问题。
接着,李老师现身说法,畅谈对《九色鹿》这一课的语文教学实践。
在李特的仔细研读和思索下,化繁为简,另辟蹊径,通过“读一读、辩一辩、议一议、品一品、学一学、填一填、诵一诵和演一演”这八个步骤,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佛教中所传达出的“人性的魅力”,引导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理解真、善、美,辨别假、丑、恶。
尤其是在“演一演”的环节中,学生通过对“幕次、场景、人物、事件”四方面的掌握,做起了课堂的主人,展示出自己对于生命哲学的理解。
课堂可以很慢,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自主权,把控课堂,挖掘真谛。
紧接着,李特以《匆匆》为例,在“品词、析句、赏段、仿写”四个环节中,体现出强烈的语文味。
每一个环节中分析作者朱自清特殊的写作方法,所传达出真挚的情感。
例如在赏析“匆匆”这一叠词中,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感受到“匆匆”所包含的节奏美、韵律美以及对父亲深切的思念与浓浓的亲情。
这动情、入理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让我们深刻领悟李特所说的“我们的语文课堂不光是语言文字训练,还有诗和远方。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b7e394e5102de2bd960588e5.png)
利用多媒体创设活的情境 , 激发孩子 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可 以进行 课堂表演 , 激发学生的真实感受 。
、
师生 平等 交流 , 充满快 乐的天 地
同样时间的课, 有的老师可 以充分调动学 生学 习的积极性, 让
记得我 曾执教过 的 《 识字 5 , 了将 孩子们带入情 境, )为 我设计
一
位同学的特长得到培养和发挥。培养学 生对学习的信心 , 相信每 说说图片风筝 ,然后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想一想假如 自己就是 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 , 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我上
一
一
只风筝 。 飞到哪里呢? 会 会做 些什 么? 把想象到的情景写一写, 再
最后组织学生去江海风情园放风筝。 这是一堂综合 次有幸到海安实验小学观摩了特级教 师窦桂梅 老师执教 的 硼 和小伙伴交流。 语言的理解 、 运用 , 图画的创作, 情感的交流 友》 一课, 短短几十分钟里她和所有的孩子都成了朋友 。课后窦 老 性很强 的语文活动课 ,
二、 培养学生自信心 ,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平台
语文实 践活动 课 ‘ 乘着 秋风
放飞心情》 课前该老师就让学生利 ,
包括 风筝 的传 说, 起源 , 发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 差异 , 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 能 用多种途径广泛搜 集有关风筝 的资料 ,
制作技艺 , 以及各种各样 的精 美图片等等 . 课上组织学生参 加 力、 兴趣等方面的需要, 设计 不同层次 的问题 、 同类 型和水平 的 展, 不 接着说说 自己做 的风筝 , 题 目, 使所有学生都有 机会参加活动 , 并获得成 功的体验 , 使得第 智力大 冲浪——风筝知识知多少的游戏 ,
通过 读、 、 、 、 、 听 记 答 说 用的高度综合化的活动, 师和我们 交流时说她要 把语文 教学课堂 变成温 馨愉悦 的 儿童 乐 高度整 合在 一起 ,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
![初中语文 理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54f92a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9a.png)
初中语文理想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中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3. 提高学生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2.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2. 如何激发学生对理想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准备:1. 课文《理想》及相关背景资料。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初步感受理想的重要性。
2. 展示课文《理想》,让学生了解课文作者及其背景。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 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三、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讨论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引导学生认识到理想的重要性。
四、品味语言(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品味语言的魅力。
2. 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讨论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遇到困难和挫折如何应对。
2.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理想的热爱和追求。
六、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2. 背诵课文《理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理想,让学生初步感受理想的重要性。
通过朗读、理解和品味课文,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坚持。
在拓展延伸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了正确的价值观。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避免学生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理想语文教学教案(7篇)
![理想语文教学教案(7篇)](https://img.taocdn.com/s3/m/ffe6351e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27.png)
理想语文教学教案(7篇)理想语文教学教案【篇1】一、活动目的让学生畅谈职业理想,明确高中三年的奋斗目标,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自加压力,坚持不懈,学会对自己负责,逐步成人、成才。
二、活动意义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多种多样的人才,按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的观点,除5%以下的儿童有智力缺陷的,95%以上的儿童都有可能成才。
可是现实并非如此。
影响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非智力的因素,学生积极性不高是一个突出的表现。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是由学习动机所决定的,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关键是要让学生知道父母亲在养育他们过程中付出的艰辛,懂得父母亲对自己的期盼,懂得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定下明确的奋斗目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辜负父母的期盼,不辜负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对自己负责,对国家负责,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活动前准备1、先请家长给自己孩子写一封信,谈谈父母亲在养育他们过程中付出的艰辛,诉说父母对孩子的期望。
2、到人才市场或向家长及周围的人了解社会上对不同职业人员的需求情况及条件。
3、对小品《招聘现场》的表演做好排练。
四、活动程序1.诗歌朗诵:《放飞理想》理想埋藏在我们的每个细胞里,随着全身血液的流淌,随着心脏的跳动而张狂。
理想体现在我们的每一个举动中,让我们抛弃一切累赘跃起空中。
理想带领我们的心情潮水般激昂,发出许久不闻的声响。
我们感动,再一次感动!我们渴望甩掉鞋子,追逐理想,理想就是一座难以攀越的高峰,需要我们以勇气和毅力去征服,理想就是布满荆棘的绝地,等待着我们用双脚踏平。
理想就是波澜壮阔的大海,等待我们用智慧扬帆远航。
当绯红的朝阳升起时,当美丽的鲜花绽开时,当香甜的果实成熟时,当热烈的掌声响起时,让我们一起高呼:世界是我们的!主持人:16年前,我们带着父母亲对我们美好的期盼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我们的父母亲用他们的辛劳把我们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养育成今天朝气蓬勃的青少年。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96aef0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1.png)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理想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2)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培养学生分析和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如何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理想》。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引入课文《理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想和目标,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2. 阅读理解(1)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分析和表达(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例子,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2)学生通过课文中的例子,分析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总结和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总结和反思,教师给予指导和建议。
五、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短文,不少于200字。
注意事项: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3.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六、教学拓展1. 小组讨论(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课文中的例子进行分析。
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
![追求理想的语文课堂](https://img.taocdn.com/s3/m/bb7f3ec305087632311212d0.png)
实践 中学会 学 习 。 ” 怎 样 才 能把 新 课 程 理 念 引进 语 文 课 堂 9 语
教学要让学生拥有 自主的心境 , 去读 、 去说 、 去想 、 去展示 , 从
而在 没 有 拘束 中 自 由 自在 地 、 快乐 地 展 开 学 习 活动 。
么可 以轻易改动 。我鼓励 学生继续探究 。 在小组合作探究 的 过程中 。 有学生提 出不按课 文叙述 的顺 序读 . 有学 生竟要求
学习语文兴趣大增 。 语文能力 日益提高。
四、 追求书香 的语文课 堂
给编书的老师写信 。 陈述 自己的看法 , 课 堂议 论纷纷 , 气 氛活 跃。 对此 , 我表示赞同和鼓励。 我珍惜学生富有个性 色彩的独
笔记》 的原文结尾用文字显示 出来 , 在深情的音乐声中 , 师生 深情地 、 一遍一遍地诵读— — 对那 只小小的、 英勇 的鸟儿 , 对它 的爱 的激情 , 我是怀着
生活的延伸。语文教学不但要教“ 教材 ” , 而且要用“ 教材教” 。
不 仅 要联 系生 活 实 际 , 更要与时俱进 , 让学生张扬个性 , 实 现
习热情高涨 , 显示 出令人诧异的才华 。在作业布置上 , 我注意
层次性和灵活性 , 根据学生 的兴趣和特 长 . 让 学生 自选作业 的形式和完成 的方法 , 如读 、 说、 画、 做、 算、 演、 写等, 适应 了
生发问 : “ 老师 , 后三句写得没顺序 , 要 么先写 没开 的 , 再写才
的则用数学 知识来 计算 ,同时体会 到邱少云 为了战斗的胜 利, 严守纪律 , 不畏牺牲 的伟大精神。教学《 鸟的天堂》 , 我让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梦想追逐》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梦想追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9f74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3e.png)
三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我的梦想追逐》教案
教案名称:《我的梦想追逐》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理解梦想的含义,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
2.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作文表达自己对梦想的理解和追求。
3. 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他们描绘出自己梦想的蓝图。
二、教学重点:
1. 了解梦想的重要性,学会描述自己的梦想。
2. 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梦想,提升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梦想,并能准确地表达出来。
2. 如何指导学生运用丰富的词汇和句子结构来描绘自己的梦想。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或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这些梦想可以激励我们去努力,去进步。
(二)讲解新课:
1. 解释梦想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2. 分析一些关于梦想的例文,让学生理解如何用语言来表达梦想。
3. 引导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梦想,并尝试用文字来描述。
(三)实践操作:
1. 学生开始写作,教师在旁边进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
2. 学生完成作文后,可以选择一些优秀的作文进行朗读和展示,让大家一起欣赏。
(四)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继续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五、教学反思:
在教授这节课时,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愿意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梦想。
同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和格式来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技巧。
追寻心目中的语文课(高二)
![追寻心目中的语文课(高二)](https://img.taocdn.com/s3/m/79ba256ef121dd36a22d8275.png)
追寻心目中的语文课(高二)语文是百科之母。
我心目中的语文课,首先是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即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其次要注重语文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程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重感悟,重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品味,思想道德,使语文教育真正成为“人”的教育。
前段时间去上海学习,听了著名教育家于漪的“课堂教学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她认为:语文课堂教学影响学生生命的质量,一定要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有一颗中国心的现代文明人。
对于于老师的观点,我很是赞同,也很受鼓舞,也更加坚定了追求我心目中的语文课的脚步。
对于达到我心目中的语文课,我的一些探索:一、培养兴趣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今,许多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如果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激起学生的兴趣,就能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我在教学中对于如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作了一些有益尝试,有如下几点:1、巧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用多媒体,最明显的特点是,可以刺激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记得我在教《短歌行》这首诗时,先播放了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持槊歌吟《短歌行》的相关片断,看完视频后,学生都深切感受到曹操一统天下的远大报负和积极昂扬的精神,学习的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2、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情景教学就是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图画,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启发学生“思”和“言”的活跃,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记得我在讲杜甫的《登高》时,以“病中吟”作为背景音乐,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用生动的文学语言描绘了1200年前的一个重阳节,一位贫困潦倒,在外飘泊的老人,面对万里江天,孤独的飞鸟,衰败的枯树时的百感千愁,接着我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学生仿佛置身其中,用心体会杜甫的愁苦,并积极思考其原因,使学生产生“言”的欲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
![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04d13d0c02020740bf1e9b05.png)
2 1 0 0 4 3 )
关键词 : 语 文课 堂教 学 真 实 快 乐 灵动 共 进
我理想 中的语文课 堂教学 应该是 师生共 同的精神家 园。 结 合 十几 年 的 教 学 实 践 , 我认 为 , 语 文 课 堂 应 当是 真 实 的 、 快 乐的 、 灵 动的、 共进的。 语 文课 堂教 学 应 当是 真 实 的 我严重地反对“ 作 秀” 。语 文 教 学 要 返 璞 归 真 , 谢绝表演 。 表 演 式 的 教 学 表 演 得 再 好 ,充 其 量 是 一 种 表 演 ,它 没 有 生 命 力. 要 有 东 西 打 动 学生 。 理 想 的语 文课 堂 必 须远 离 演 练 、 彩排 、 渗透 , 坚决摒弃 “ 作秀” 。或许 , 真 实 的 语 文 课 堂 不 是 完 美 的 课 堂. 但 是 不 真 实 的语 文 课 堂 就 绝 对 不 可 能 是 完 美 的 课 堂 。 新 课 标追求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性 , 失 去 了真 实 的语 文 教 学 , 则 如 无本之木 , 无 源之 水 。 冷 静 思 考 、 认 真 反 思 当前 语 文 教 学 存 在 的问题 , 究 竟 怎样 的语 文 教 学 才 是 真 实 的 呢? 1 . 追 求 真 实 的课 堂 。真 实 的 语 文 课 堂 , 在 于 让 语 文 充 满 思 想, 充满感情 , 充 满 人 文 精 神 。真 实 的语 文课 堂 在 于 把握 教 与 学 的关 系 , 如果说把教看做 点的话 , 那 么学 就是 面 。 我们 不 能 以 教代 学 , 而 应 以教 作 为支 点 , 带 动 学 生学 习 。语 文 教师 不仅
国 圈
追 寻 理 想 的 语 文 课 堂 教 学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0b9abf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0c72f7e.png)
七年级语文《理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理想的阐述。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观点,进行写作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理想观念,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
(2)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勇于追求自己的梦想。
(3)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对理想的阐述。
(3)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理想观念。
(2)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观点,进行写作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对理想的思考,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理想的认识。
(2)介绍课文《理想》的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对理想的阐述。
(2)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
5. 练习与拓展:(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子和观点,进行写作练习。
(2)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比赛,提高语文素养。
四、课后作业1. 抄写课文《理想》并背诵。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理想的作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合作意识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尤其是作文部分的创意和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教案)1《寻找理想》
![(八年级语文教案)1《寻找理想》](https://img.taocdn.com/s3/m/b39b87ad910ef12d2af9e768.png)
1《寻找理想》八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筛选提取信息的基本思路,学习写批注、写感想片段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
[ 教学重难点 ]1)读懂文本,理解文中作者对有关理想的看法。
2)使学生正确的理想,并产生为之终生奋斗的动力。
[ 教学难点 ] 读懂文本,理解文中有关理想的看法。
[ 教学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1)师生搜集有关作者巴金资料了解作者。
教师搜集关于老人理想的资料整理制作课件备用。
(2)组织学生搜集了解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组织学生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指导下反复研读课文,完成对课文每一部分的划分。
(4)本文是巴金应“十个寻找理想的孩子”面对“金钱潮”产生困惑所发出的呼救而写的一封回信,文章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讲述了浅白而深刻的道理。
也许我们在理想的确立上也存在困惑,阅读课文思考文章题目“寻找理想”是什么意思?作者希望孩子们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导入1. 交流所搜集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作者。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当年10个学生给巴老写信的相关资料。
3.小结:从上述材料中,我们看到巴老坎坷而又辉煌的一生,遭遇过挫折、打击和失败,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我想,凡是有志青年都会产生一个疑问:巴老是怎样战胜困难走向成功的呢?从他那里,对一个人的一生的奋斗我们能获得怎样的启示呢?二、理解文本八年级语文教案生: (思考,小声说话,几个表达)师:较为趋同的想法是“我的理想”“我的追求”两个内容,我们就从这两个内容的阅读开始。
请看书,先读“我的理想”的段落。
生: (朗读课文)师:读“我的理想”,肯定是想知道巴老的理想是什么吧。
读后,你有答案了吗?生:巴老的理想是“把个人的生命联系在群体的生命上面”。
生:巴老的理想是“追求集体的幸福和繁荣”。
八年级语文第1课《寻找理想》学案鄂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1课《寻找理想》学案鄂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23ab69225c52cc58ad6be47.png)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第1课:《寻找理想》学案【课文导入】“理想”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还记得那首诗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英雄失去理想,蜕作庸人,可厌地夸耀着当年的功勋;庸人失去理想,碌碌终生,可笑地诅咒着眼前的环境。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失去理想是多么可怕。
巴金老先生的《寻找理想》一文会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在了解文本思路的前提下筛选提取信息;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树立“追求集体的幸福和荣誉”的崇高理想。
【作者简介】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字芾甘(fèi,取自“蔽芾甘棠”),汉族,某某某某人,祖籍某某某某。
现代、出版家、翻译家。
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1927年巴金赴法国巴黎求学,这期间写作了中篇小说《灭亡》,歌颂为理想而献身的革命青年。
1929年回国后,所创作的小说代表作有《新生》、《爱情的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热烈、真诚,文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影响。
巴金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某某定居,1934年秋去日本,写作小说《神》、《鬼》、《人》,风格渐趋平和稳健。
抗战后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说《憩园》、《第四病室》、《寒夜》等。
1946年返回某某定居。
1978年"文革"结束后,写作了五卷《随想录》总结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被文化界誉为是"一部说真话的大书"。
巴金1982年获意大利“但丁国际奖”,1983年获法国“荣誉军团勋章”,1984年获某某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85年获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外国院士称号,1990年获前苏联“人民友谊勋章”,1990年获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奖创设特别奖”,1993年获亚洲华文作家文艺基金会的‘资深作家敬慰奖”,1998年获第四届某某文学艺术奖杰出贡献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追寻理想的语文教学》读书心得
育才学校曹瑞华
我常问自己什么样的课堂是理想的课堂?书中这样说‚理想课
堂必须关注学生的现实幸福,让学生享受幸福快乐的课堂生活——
让‘学生蹦蹦跳跳的上学,高高兴兴回家’‛。
教学是教师生活的一部分,课堂的幸福是教师人生幸福的重要
组成部分。
理想的课堂教学是既有助于学生成长,又有益于教师提
升教学生命质量的。
‚在陈大伟‘理想课堂’的框架中,第一位的目标是‘让学生
经历美好的校园生活’,第二位是‘让学生学习幸福地生活’,第
三位是‘追求有效的教学’,第四位是‘提升教学生命质量,教师
享受幸福的课堂教学生活’‛。
这是《中国教师报》记者马朝宏于2007年6月20日发表于《中国教师报》B1版的文章《‚桥梁‛专
家陈大伟》中的三段话。
实际上也是陈大伟老师《追求理想的语文
教学——我这样观课、议课和上课》一书辑一‚语文教学的观课议
课‛的精髓。
陈大伟老师以‚我心是的理想课堂‛为核心,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体现了语文课程和语文
教学的五个方面:识字与写字(我看‚随文识字‛、猜字是阅读方
法而非识字方法)、阅读(教育假设里的儿童视角、不要轻率地说
‚教学内容很简单‛、根据文体样式和风格设计教学、阅读教学的
几个问题与思考、阅读教学须下足三道功夫、寻找理解的视角)、
写话或习作(对两节习作课的思考)、口语交际(语文课要培养学
生好好说话、对口语交际两个问题的思考)、综合性学习(语文学
习还应积累什么)。
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就是通过字、词、句、段、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来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教师的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提升自我,才能给学生更大
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