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3、魏晋南北朝试卷及答案 精品
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魏晋南北朝练习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 3. 史料分析题 4.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黄巾大起义后的东汉政局是( )。
A.大一统局面的再现B.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C.南北对峙局面的出现D.军阀混战局面的出现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2.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导火线是( )。
A.袁绍屠阉B.曹操起兵C.董卓乱京D.袁曹交兵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3.董卓入京后,关东军阀组建联盟军队讨伐董卓,其盟主是( )。
A.曹操B.孙坚C.袁绍D.吕布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4.曹操占据“天时”的重要举措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B.占领关中,建立基业C.篡汉称帝,号令天下D.尊王攘夷,兴复汉室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5.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战役是( )。
A.白马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6.曹操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限民名田B.抑制兼并C.实行屯田D.推行均田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7.下面对官渡之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全国B.曹操联合刘备打败袁军C.曹操集中优势兵力,以多胜少D.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基本统一北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8.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战役是( )。
A.荥阳之战B.官渡之战C.赤壁之战D.淝水之战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9.三国时期,三国称帝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B.魏、吴、蜀C.蜀、吴、魏D.蜀、魏、吴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10.三国时期,魏、蜀、吴灭亡的先后顺序是( )。
A.蜀、魏、吴B.魏、吴、蜀C.蜀、吴、魏D.魏、蜀、吴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朝11.下列属于诸葛亮治蜀措施的是( )。
部编版历史(2024年)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孕育统一和民族交融测试卷(含答案)
第四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下列诗词描述的历史人物,对应正确的是() A.挟迫天子令诸侯,横槊赋诗慨而慷。
——曹操B.幸亏三顾茅庐,桃园结义关张。
——诸葛亮C.生子当如孙仲谋,赤壁大火漫长江。
——孙策D.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2.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图示正确反映“三国鼎立”局势的是()A B C D 3.经过多年的征战兼并,曹操统一了北方;孙权在江淮扩张势力,夺荆州、占岭南,统一了江南;刘备占益州,夺汉中,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统一了西南地区。
这反映出当时()A.战乱破坏社会经济B.分裂中孕育着统一C.民族交融趋势加强D.政权分立一直持续4.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小组的研究材料,据此可知其研究的主题为()时间事件280年灭孙吴,完成统一291—306年八王之乱,元气大伤316年长安失守,被匈奴人所灭A.南北统一的进程B.北方各族的内迁C.西晋的短暂统一D.政权分裂的加剧5.《晋书》记载:“自惠皇失政,难起萧墙(内乱),骨肉相残,黎元涂炭……戎兵接而宫庙隳,支属肇其祸端,戎羯乘其间隙,悲夫!”材料反映了()A.晋惠帝大封诸侯王导致内乱B.内外交困冲击了西晋王朝的统治C.北方各族的内迁促进民族交融D.北方人南迁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6.列表格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
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反映的是东晋南朝时期哪一方面的史实()A.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B.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C.北方人南迁的原因D.淝水之战的背景7.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这说明()A.国家统一促进人口迁徙B.南方经济已经超过北方C.人口迁徙影响区域开发D.民族交融促进文化发展8.成语作为语言的精华所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学习也有特殊的价值。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三:魏晋南北朝(附答案)
高考历史全程检测三:魏晋南北朝本试卷分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民族关系复杂、佛教盛行,但封建经济在该阶段曲折发展,特别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和发展,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据此回答1——9题。
1 三国统治者都积极恢复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A.改变东汉后期的落后经济状况B.加强同少数民族的经济交往C.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D.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2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这种现象出现在()A.东汉时期B.三国时期C.西晋时期D.东晋南朝3 简牍作为主要书写材料被纸张取代是在()A.战国时期B.西汉末年C.东汉末年D.魏晋时期4 《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于太和,钱货无所流通,高祖(元宏)始诏天下用焉”对此理解分析最确切的是()A.鲜卑族进入封建社会B.北魏政府重视商品经济发展C.北朝初商业一度萎缩,北魏后期有所恢复D.南北朝时商品经济无从发展5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史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十六国北朝时河西走廊和辽东地区得到了开发B.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C.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扬州、建业是著名的造纸中心D.南方创制出的白瓷,为我国制瓷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6 下列对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商品经济非常活跃B.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C.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D.由于战乱分裂,商品经济发展缓慢7 魏晋时期,边疆开发比较突出的地区有()①西域地区②河西走廊③西南地区④辽东地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8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农耕规模缩小,江南出现重要产粮区,这突出表明() A.战争对经济的兴衰具有决定性影响B.南方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D.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9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长期战乱,经济遭破坏②南方较北方安定③大批北方农民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④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宗教是麻醉剂,有人信奉得善感,有人信奉得毒汁,统治者巧用它作工具,认清它并廓清说明它的人应是至圣先师。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1)
【典型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1)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传统造型风格与外来佛教艺术结合的突出表现是()A.兰亭书法B.阎立本画作C.龙门石窟D.赵州石拱桥2.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由游牧转入农耕,积极学习汉族文化;中原汉族地区也出现了争用胡人家具、学习胡人乐器歌舞的现象。
这种现象体现了当时哪一时代特征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速C.经济重心南移D.国家统一安定3.以下是某部古文献的部分目录和内容,这部文献最有可能是A.《齐民要术》B.《伤寒杂病论》C.《兰亭集序》D.《水经注》4.小明在查资料时发现有一个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皇帝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元宏,你认为这一历史现象出现于A.三国时期B.两晋时期C.南北朝时期D.元朝时期5.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6.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7.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8.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9.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10.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
最新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推算《大明历》时,必须对天体运行规律进行精细的推算。
下列成就对他创制新历法产生重要作用的是( )A.设计制造指南车B.设计制造千里船C.编著《缀术》D.精确计算圆周率2.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3.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4.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5.据《太平寰宇记》记载,东晋南朝时期今江苏盐城“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县人以鱼盐为业,略不耕种,擅利巨海,用致饶沃。
公私商运,充实四远,舳舻往来,恒以千计”。
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南方商业贸易较为发达B.南方生产力水平超过北方C.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D.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6.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7.历史图片往往能再现当时的历史现象。
以下图片反映出的历史现象是A.民族交融B.中外交往C.国家统一D.经济发展8.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9.北魏孝文帝即位后采取措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序号部分措施1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2以汉服代替鲜卑服3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A.促进民族交融B.推动经济发展C.加强中央集权D.实现南北统一10.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
【常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2.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古称金陵,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下列哪些政权曾在此建都①东吴②西晋③东晋④南朝·宋⑤南朝·陈A.①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④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4.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与下图中A对应的朝代是()A.商朝B.北魏C.夏朝D.东周5.圆周率的推算在当代可谓突飞猛进。
早在一千多年前,第一个在世界上将圆周率的数值准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郦道元B.贾思勰C.祖冲之D.李时珍6.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7.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A.西晋“八王之乱”时期B.三国鼎立时期C.淝水之战后D.北魏孝文帝改革期间8.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9.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
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A.江南开发B.民族交融C.政权并立D.经济重心南移10.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11.“据北魏均田制的规定,太守有十顷职分田,做过太守的贾思鳃应该有大片土地,在口口口口的记载中,他还养过200只羊,作为一个农场主,贾思鳃有车富的种植和经营经验。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3)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附答案)(3)一、选择题1.对于北魏时期出现的“胡人汉服”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①北方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②说明当时已出现民族融合的趋势③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④北方少数民族有穿汉族服装的喜好A.①②B.②③④C.②④D.①②③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3.“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洛神赋》这两句传世千年的名句,为后人构造了一位可望而不可即的“丰姿秀美,含情脉脉,飘飘若仙”的洛神。
谁的作品形象再现了以上情景?A.司马迁B.顾恺之C.屈原D.王羲之4.与“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5.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一幅图片反映了公元229年三国鼎立的地理方位( )A.B.C.D.6.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7.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初中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请判断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公元3世纪的是A.禹于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B.苻坚于383年发动淝水之战C.刘秀于公元25年建立东汉D.西晋于280年灭掉吴统一全国。
8.迁都阳后,北魏孝文帝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单)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统一黄河流域B.开发江南经济C.笼络守旧势力D.学习先进文化9.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体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高的艺术成就。
石窟艺术是随着某宗教的传播而发展起来的。
该宗教是A.伊斯兰教B.佛教C.道教D.基督教10.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A.南方气候宜人,环境优美B.北方长期战乱,南方相对安定C.南方生产技术先进D.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11.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
【必考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题(附答案)一、选择题1.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
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历史剧《三国》B.罗贯中《三国演义》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2.据《齐民要术》所载北魏时期的86个谷类品种中,有不少已经具有“耐早”、“免虫”、“耐风”和“耐水"等特点,还培育出了“早熟”或“晚熟”品种。
这说明了当时()A.气候寒冷干旱无法培育新品种B.北方农业生产水平已超过南方C.农作物培育技术达到较高水平D.普遍推广一年两熟的耕作制度3.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此战”指的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八王之乱D.淝水之战4.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5.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①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②“苏湖熟,天下足”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利于经济发展④南方相对和平稳定A.①②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④6.“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
”该史料记载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南方的情形B.西汉初年南方的情形C.西晋末年北方的情形D.东晋后期南方的情形7.以下示意图反映出()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C.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魏晋时期政权并立8.“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是林俊杰歌曲《曹操》中的歌词,下列关于曹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洛阳称帝B.实行屯田C.统一北方D.招揽人才9.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A.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10.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11.420—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为A.南朝B.西晋C.东晋D.汉12.我国少数民族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建立北魏政权的少数民族是A.女真族B.鲜卑族C.党项族D.契丹族13.《辞海》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
(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魏晋南北朝文学答案版本
魏晋南北朝文学测试试题一、名词解释:1、文学自觉: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称魏晋是“文学的自觉时代”。
随着社会思想的演变,文学日益改变了为宣扬儒家政教而强寓训勉的面貌,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表现作家个人的思想感情和美的追求。
表现在三个方面: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其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
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和认识。
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比如说四声的发现并运用,诗歌中讲究用事、对偶等等,证明人们对语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觉的追求。
2. 文学家族:魏晋时期政治上采取官位世袭和“九品中正制”,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家族观念不断加强。
加之两汉时期,当权者重视经学,世族为迎合政治需要,逐渐垄断了以经学为中心的文化活动。
经学的传播由师传变成了家传,平民基本接触到这些,也没有门路。
长此以往,世家大族在文化上形成了极高的声望,文化素养成为门第高低的评判标准,世族顺应时代潮流,迎合社会价值取向,大力提高族中子弟素养,形成良好家风,维持家族声誉和影响,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一个个文学家族。
如:“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东晋谢氏家族。
3、建安风骨:又称建安风力、汉魏风骨,是指建安诗人继承《诗经》、汉乐府优秀的现实主义创作传统,一方面在诗篇中真实地描写汉末的大动乱、大分裂,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切;同时又在诗歌中抒发统一天下、建立伟业的雄心壮志。
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凉,语言自然明白十分流畅,成为后世诗歌创作推崇的榜样。
4、志怪小说:兴起和繁荣于魏晋。
所谓“志怪”,就是记录鬼神怪异,其积极意义是,借助神异题材,反映广大劳动群众的善良愿望。
如干宝《搜神记》等。
二、填空1、魏晋南北朝是“文学的自觉时期”。
文学自觉有3个标志:第一,独立的艺术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体裁有了细致的区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出现了一大批著作,自曹丕的《典论·论文》始,有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萧统的《文选》、徐陵的《玉台新咏》等。
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二)及答案
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二)及答案做好每一份试卷,能够让你发现自己所欠缺的知识点。
所以,还在等什么呢?让我们从这份试题卷中找出那些你欠缺的知识点吧!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二),相信这些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二)一、选择题1.“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是后人对哪位书法家书法的评价?A.柳公权B.米芾C.赵孟頫D.王羲之2.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被称为“圣人”。
被后人尊称为“书圣”的是A.王羲之B.苏轼C.关汉卿D.曹雪芹3.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是随着宗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这种宗教是A.伊斯兰教B.C.佛教D.道教4.古代中国科技和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下列搭配都正确的是A.蔡伦:造纸术/施耐庵:《西游记》B.毕昇:指南针/李时珍:《天工开物》C.王羲之:(兰亭序》/曹雪芹:《红楼梦》D.顾恺之:《洛神赋图》/司马迁:《资治通鉴》二、非选择题6.回答问题。
(1)敦煌莫高窟并列为“中国三大石窟”的另外两个石窟。
请写出他们各自的名称和所在地点。
(2)这些石窟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凿的?开凿的原因是什么?(3)现在这些石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破坏已面临着威胁,如果你是一位文物保护者,你该怎么做?初一上册历史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二)参考答案一、DACC二、6.(1)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
(2)北朝时期,佛教盛行。
(3)组织志愿者,宣传保护文物古迹的重要性;亲自到现场协助工作人员做好文物古迹的保护工作;等等。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及参考答案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1.3~6世纪,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⑥北周A.①②③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208年左右东汉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6.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维护士族特权地位B.维护士族高贵血统C.防止土族门第混乱D.士族是惟—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7.北魏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的作用有①限制豪强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收入增加⑤促进鲜卑贵族封建化⑥扩大谷场、桑棉种植A.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8.东晋时期士族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士族广占土地,经济实力强人B.东晋政权依靠士族的支持C.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依靠士族D.士族是惟一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9.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秦统治不稳,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B.江南经济发展,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南北方对峙、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D.南北民族矛盾尖锐,统一条件尚未成熟10.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统治者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其根本目的是A.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B.壮大实力以求生存和发展C.改变东汉末年经济残破的状况D.为统—全国奠定经济基础。
魏晋南北朝试题及答案
魏晋南北朝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以下哪个朝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A. 秦朝B. 隋朝C. 西晋D. 东晋{content}答案:C. 西晋2. 魏晋南北朝时期,哪位名士提出了“言必及理,行必称道”的口号?A. 曹操B. 诸葛亮C. 王羲之D. 陶渊明{content}答案:D. 陶渊明3. 以下哪位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A. 曹操B. 王羲之C. 颜之推D. 范缜{content}答案:C. 颜之推二、填空题1.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发展迅速。
A. 江南B. 关中C. 边疆D. 中原{content}答案:A. 江南2. 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是在____________时期。
A. 魏晋B. 南北朝C. 隋唐D. 秦汉{content}答案:B. 南北朝3. 魏晋南北朝时期,____________学派形成了我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A. 儒B. 道C. 玄D. 佛{content}答案:C. 玄三、简答题1.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特点。
{content}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北方民族的大规模南迁,形成了中原地区民族成分的多元化;(2)民族间通婚现象普遍,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交流;(3)各民族的宗教信仰相互影响,道教和佛教在北方民族中得到了广泛传播;(4)民族融合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为隋唐时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 请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概况。
{content}答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发展概况如下:(1)佛教在魏晋时期传入我国,南北朝时期得到迅速发展;(2)南北朝各国君主纷纷扶持佛教,建造寺庙,翻译佛经,培养僧侣;(3)佛教思想与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4)佛教艺术在南北朝时期取得了显著成就,如云岗石窟、龙门石窟等。
四、论述题请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人在思想、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贡献。
初一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一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试题答案及解析1.(判断题,正确的填写A,错误的填写B)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反映了北朝时期的佛教文化。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龙门石窟和云冈石窟的相关内容。
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开凿的,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初期。
两者都反映了北魏时期的佛教文化和石雕艺术,不是北朝时期。
【考点】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异彩纷呈的艺术成就·石窟艺术2.下列关于石窟艺术表达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田园诗意境B.包含外来艺术特色C.不限于雕刻艺术D.佛教盛行的结果【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石窟艺术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我们通过学过的知识知道:为了宣传佛教,南北朝时出现石窟艺术。
石窟艺术继承了秦汉以来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3.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作品是 ( )A.《魏碑》B.《玄秘塔碑》C.《宣示表》D.《兰亭序》【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相关知识,本题掌握课本知识,天下第一行书是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D项正确。
A、B、C三项均为楷书体,不是行书,排除即可。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和艺术4.在古代,我国的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东汉时,改进造纸术,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A.蔡伦B.张仲景C.华佗D.祖冲之【答案】:A【解析】:此题为直答性选择题。
考查对造纸术相关内容的记忆情况。
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使纸成为重要书写材料的是蔡伦,选项中A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冊·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一)5.被人们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艺术是()A.陶潜的诗B.王羲之的书法C.顾恺之的画D.云冈石窟的浮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王羲之的书法。
最新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精品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1.3~6世纪,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⑥北周A.①②③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218年左右东汉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6.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
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维护士族特权地位B.维护士族高贵血统C.防止土族门第混乱D.士族是惟—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7.北魏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的作用有①限制豪强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收入增加⑤促进鲜卑贵族封建化⑥扩大谷场、桑棉种植A.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8.东晋时期士族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士族广占土地,经济实力强人B.东晋政权依靠士族的支持C.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依靠士族D.士族是惟一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9.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秦统治不稳,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B.江南经济发展,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南北方对峙、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D.南北民族矛盾尖锐,统一条件尚未成熟10.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统治者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其根本目的是A.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B.壮大实力以求生存和发展C.改变东汉末年经济残破的状况D.为统—全国奠定经济基础11.以下对曹操统一北方后到赤壁之战时政治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刘备占领四川地区B.孙氏兄弟建立在江东的统治C.袁绍割据河北地区D.曹操的势力未能达到长江流域12.3~4世纪时,中原地区政权两次南下统一全国的举措均末成功的相同原因是A.统一条件尚未成熟B.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D.南北方对峙、并存格局逐步形成13.魏晋诗人左思《咏史》诗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以彼经寸姿,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他揭露的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央政权和割据势力的矛盾C.庶族地主和士族地主的矛盾D.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14 魏晋南北朗时期,民族融合的一大特点是A.胡汉差异逐渐消失B.南方及西北、西南等地出现民族融合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D.少数民族汉化,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成分1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相似之处是A.都是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B.战败一方的经济都迅速土崩瓦解C.都有保护南方相对安定局面的作用D.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变化有决定性作用16.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①扩大统治基础②促进民族融和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下列陈述,不符合十六国的期情况的是A.五个少数民族的130余年里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B.各政权混战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C.各民族频繁接触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18.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国家由分裂完成统一B.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D.士族成为社会腐朽的寄生阶层19.下列朝代中, 都城在洛阳的是A.西汉B.西晋C.西夏D.前秦20.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古代发生改朝换代的情形有很多种。
其中,统治集团发生内乱、少数民族乘虚而入是种并不罕见的情形。
该情形除发生于西周外,还发生于A.西汉B.西晋C.东晋D.东汉2.2019年,江苏省文物局开展了201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征文活动。
假如你参加这次征文活动,且论文涉及“南京—六朝古都”的相关内容,你需研究下列哪些朝代的历史①吴②蜀③东晋④西晋⑤南朝宋、齐、梁、陈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⑤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在基层推行了宗主督护制。
出任宗主大多是A.鲜卑贵族B.少数民族首领C.地方豪强地主D.一般平民4.东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
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其弟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
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由此可知()A.社会阶层的有序流动B.东晋出现分裂割据C.东晋门阀政治的发展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5.下图为《北魏孝文帝出巡图》。
据图可知,北魏孝文帝()A.断诸北语,一从正音B.厉行封建,明宗明礼C.改易汉俗,笃行中制D.迁都洛邑,改穿汉服6.魏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入主中原,他们千年传承的乳制食品也随之在中原地区广泛流行。
这说明A.统治者重视农业B.民族矛盾消除C.少数民族封建化D.民族交融加强7.南北朝时期著名士族诗人谢灵运在《山居赋》中,对自己的庄园作了这样的描述:阡陌纵横,塍埒交经。
导渠引流,脉散沟并。
……北山二园,南山三苑;百果备列,乍近乍远。
这说明该时期的庄园A.有严密的组织管理体系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紧密C.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济D.规模大且产品种类丰富8.对比下面汉武帝时期和南北朝时期我国农牧分界线地图的变化,这一变化A.缘于北方农业耕作技术退步B.反映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C.说明政局变化影响经济格局D.体现南方游牧经济发展迅速9.东晋时期,琅琊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敌,甚至还有过之,当时百姓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这一现象说明()A.王氏家族人才辈出,被国家重用B.世家大族控制朝政C.庶族地主崛起,平等意识增强D.民族矛盾不断激化10.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1)
【好题】中考七年级历史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试卷(及答案)(1)一、选择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佛教为主的宗教画盛行,并且石窟艺术大放光彩,石窟群里,雕刻着数以万计的佛像,这说明()A.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是一个宗教国家B.佛教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C.佛教文化影响深远D.佛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2.与“投鞭于江,足断其流”、“草木皆兵”等有关的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是A.巨鹿之战B.垓下之战C.涿鹿之战D.淝水之战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具体表现包括①修建水利工程,荒地变良田②种植双季稻③粪肥得到推广④麦稻兼作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
”这个“流亡政府”的建立者是A.司马炎B.刘裕C.司马睿D.司马懿5.毛主席评价某位历史人物:“他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个了不起的诗人他统一中国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抑制豪强,发展生产,实行屯田制,…使遭受大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位历史人物是A.袁绍B.曹操C.孙权D.刘备6.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写道:“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与材料所反映的现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出使西域B.盘庚迁殷C.文成公主人藏D.孝文帝改革7.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A.官渡之战B.赤壁之战C.长平之战D.巨鹿之战8.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某一片断。
图中A处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是A.前秦B.北魏C.东晋D.南朝9.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10.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述了我国古代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这场战役的交战双方是()A.曹操军队与袁绍军队B.曹操军队与孙权、刘备联军C.孙权军队与刘备军队D.曹操军队与刘备军队11.东晋谢安“东山再起”执掌朝政后,在一次战役中指挥晋军将“投鞭断流”的前秦军队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次战役是指A.桂陵之战B.垓下之战C.官渡之战D.淝水之战12.4世纪后期,建立前秦政权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王是A.刘裕B.王猛C.司马炎D.苻坚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正确的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C.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危机14.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得了显著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试卷填空:(每题0.5分,共38分)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史试卷一、填空:(每题0.5分,共38分)1.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方面是___;文人五言诗成熟于_____时期,可以(____)为代表。
2.____所写的(____)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七言诗。
4.___是建安诗歌的主要倡导者,____是建安时期杰出的诗人。
建安七子中成就最高的作家是____,蔡淡的五言诗《____》是一首长篇叙事诗。
5.正始诗歌的代表作家是____和____,阮籍的代表作品是《_____》82首,稚康现存诗歌六十余首。
他们都是“竹林_____”之一。
6.西晋太康时期涌现了大批作家,有三张、二陆即_和陆机、两潘、一左即____。
左思今存诗14首,其中(____)八首是其代表作。
由西晋末到晋室南渡之际兴起了____诗,这种诗几乎统治了整个_____时期的诗坛。
7.陶渊明现存诗_____首,依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诗,一类是_____诗。
8.南朝初的刘宋时代。
山水诗代替了____诗,南朝齐代出现了讲求声律的_____体,开辟了____诗的先河。
9.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要数_____、_____、____.10.北朝乐府民歌代表作有长篇叙事诗《_____》和牧歌《_____》。
11.鲍照现存诗二百余首,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八十余首____诗,代表作为《_____》十八首。
12.南朝与谢肌并称为“大小谢”的诗人是_____,谢胧又是______体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比较彻底地摆脱了_____诗的影响;北朝乐府民歌主要内容反映了北方各民族的征战、_____生活,也反映了民生疾苦、男女爱情和北方的_____。
13.庾信是由南入北的诗人,《____》27首是他后期的名作,他后期创作初步融合了____诗风,他是_____朝时期诗歌创作集大成者,为_____诗的繁荣做了铺垫。
14.南北朝骄体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是_____,其作品有《小园赋》、《竹杖赋》、《枯树赋》、《哀江南赋》等,其中的《___》是代表作。
古代文学考试题试题库与答案_魏晋南北朝、隋唐部分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试题库与答案
第一部分魏晋南北朝诗歌一、填空题:1、建安诗坛“七子”指(孔融)、(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桢)。
太康诗人中“三”即(载)、(协)、亢,“二陆”指(陆机)、(陆云),“两潘”是(潘岳)和(潘尼),“一左”即(左思)。
2、现存文人诗中最早而完整纯粹的七言诗是(曹丕)的(《燕歌行》)。
《赠从弟》三首为(桢)的代表作,《赠秀才从军》是(嵇康)的代表作。
3、梁时代不受宫体诗薰染的诗人有(何逊)、吴均、(阴铿)等人,其中吴均诗有清拔之气,时号(吴均)体。
4、融合南北诗风的北朝著名诗人除庾信外,还有(王褒),他的代表作是(《渡》)。
5、南朝乐府民歌分(吴声歌)、(西曲)和神弦歌三大类,堪称南朝民歌压卷之作的是(《西洲曲》)。
6、陶渊明的(咏怀诗)、(咏史诗)诗是继承阮籍、左思的传统,发扬了建安精神;(田园)诗是他所开创。
7、鲁迅先生说:陶渊明诗“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处,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
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8、陶渊明晚年所作的(《桃花源诗并记》),是他田园诗的一个新发展。
9、陶渊明除了诗作以外,尚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散文、辞赋名篇。
二、选择题: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曹操( C )中的名句。
A:《短歌行》B:《蒿里行》C:《步出夏门行》D:《苦寒行》2、“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是曹植( A )中的名句。
A:《白马篇》B:《赠白马王彪》C:《野田黄雀行》D:《送应氏》3、魏晋时期善写四言诗的除曹操外还有( C )A:曹丕B:王粲C:嵇康D:阮籍4、南朝民歌《子夜歌》之名因( C )而得。
A:写于子夜之时B:写子夜情景C:因女子名叫子夜D:于子夜歌唱三、判断题:1、古人评曹操诗“气韵沉雄”,有“文士气”,为建安之杰。
(×)2、阮籍诗代表作为《咏怀诗》82首,左思诗代表作为《拟行路难》27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一.选择题:△.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大分裂时期。
据此回答:1.形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分裂局面的社会根源是:()A.北方各族人民被迫大量南迁B.汉族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C.西汉王国问题从未从根本上解决D.东汉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4世纪下半期,前秦苻坚励精图治,曾经一度统一了黄河流域,但是淝水之战以后,前秦迅速败亡,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出现这一后果的最重要原因是:()A.东晋力量强大,苻坚军队主力全部被歼B.各民族间的隔阂依然存在C.封建经济的分散性D.江南发展迅速,全国经济重心已经南移3.南朝政权更替频繁主要反映了:()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B.士族与庶族的斗争激烈C.割据势力之间争夺激烈D.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4.南北朝时期的南北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经济制度的对立B.两种文化形态的对立C.两个阶级的对立D.两种民族政权的对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封建国家分裂,但统一及民族融合仍是发展的趋势。
据此回答:5.三国时期,各国统治者都力图打破当时的均衡局面,这表明:()A.当时南方力量正在超过北方B.各国内部混乱,无法完成统一C.统一仍是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D.统治者竭力维护割据局面6.西晋时期,能够形成统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各民族的迁徙和交流B.南方地区的初步开发C.特权地主势力的衰落D.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7.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体现民族融合趋势加强的是:()A.整顿吏治B、颁布均田令C、迁都洛阳D、学习汉族文化8.南北朝后期,中国出现统一趋势的原因是:()①、南北经济趋于平衡②、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④、士族势力的衰落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9.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曾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包括:()①曹魏②北魏③北周④前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0.下列政权,被少数民族灭亡的是:()A.曹魏B.西晋C.东晋D.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大放光彩。
据此回答:11.我国佛像画应始于下列哪一时期:()A.三国B.西晋C.东晋D.南北朝12.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的艺术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是:()①.绘画②.书法③.雕刻④.建筑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13.南北朝时期,民歌大为盛行。
南方民歌缠绵婉转,北方民歌慷慨激昂。
其中,南方民歌的代表作是:()A.《采桑度》B.《敕勒歌》C.《木兰辞》D.《蒿里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继续发展。
据此回答:14.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者都积极发展经济,其主要动机是:()A.改变东汉后期经济的状况B.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D.军事斗争的需要15.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16.下列哪些统治者曾对江南开发作出过突出贡献:()①.秦始皇②.汉武帝③.孙权④.刘禅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7.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过程中,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实质上是少数民族:()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根据北魏孝文帝改革回答:18.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的历史现象是:()A.实现了北方的统一B.北方民族融合C.完成了封建化D.阶级矛盾激化19.下列评论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B.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C.土地占有不均的情况仍然存在D.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20.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经济B.接受汉族的封建统治政策C.加强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D.巩固对黄河流域人民的统治21.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C.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D.得到最广大统治者的支持△.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和动乱碰撞时期。
回答:22.三国时期,造成鼎立局面持续的决定性因素是:()A.吴蜀联合对抗曹魏B.封建经济的分散性C.司马氏夺权影响魏国统一D.三国经济发展形成相对均势23.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时,统治南方的是南朝的:()A.宋B.齐C.梁D.陈24.曹魏与北魏相同点有:()①.曾以洛阳为都城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③.统一过黄河流域④.采取重农措施⑤.因政权分裂而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③④⑤25.南朝与北朝的明显不同点是:()A.南朝农业发达,北朝农业落后B.南朝是汉族政权,北朝是少数民族政权C.南朝以农业为主,北朝以畜牧业为主D.南朝盛行道教,北朝盛行佛教△.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民族融合的高潮之一。
回答:26.自东汉至西晋,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加强B.北方政权力量弱小,不能抵挡C.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D.西晋短期统一的作用27.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①.北方黄河流域大批农民南迁②.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③.南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契丹境内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8.十六国时期各国间的战争所造成的客观积极作用是:()A.有利于国家统一B.加速各族封建化进程C.有利于经济恢复D.加速民族间的融合29.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化获得新的发展。
回答:30.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前代相比,自然科学方面最大的进步体现在:()A.天文、数学B.天文、农学C.农学、机械D.农学、数学31.下列作品属于同一朝代的有:()①.《兰亭序》②.《洛神赋图》③.《神灭论》④.《女史箴图》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④32.形成陶潜田园诗风格的社会根源在于:()A.迷恋大自然的风光B.热爱劳动人民C.对城市污染的厌恶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33.以下各项不符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发展特点的是:()A.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B.佛教对思想文化和艺术具有重大影响C.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D.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创制了本民族的文字3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文化依然在很多领域取得领先于世界的成就。
其原因有:()①.各族人民的大融合②.北方经济的发展和江南的开发③.以秦汉文化为基础④.外来宗教文化的传播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一.选择题:(1×1.5`×34=51`)二.非选择题:35.读《西晋末年各民族分布与流民迁移示意图》图见人教版中古史教材p56页结合所学知识回答:⑴.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哪些?主要居住在哪些地区?⑵.当时我国的人口迁移主要有哪两个趋势(流向)?其流动的主体和成因各是什么?⑶.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谈谈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3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485年孝文帝下诏)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决一廛(屋舍),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争亩畔以亡身,或因饥馑以弃业。
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官职)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
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材料二:(490)主畿(京师平城)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
苟动之以礼,绥之以和,一岁未收,未为大损。
材料三:正光(521年)以前,时惟全盛,户口之数,比夫晋(西晋)之太康,倍而已矣。
材料四:(正光以后)四方多事,加以水旱,国有不足,预折(预先折算)天下六年租调而征之,百姓怨苦,民不堪命(北魏分裂于534年)。
--以上摘自《魏书》请回答:有的史学家认为北魏的衰落根源于孝文帝“深慕华风,锐意模仿改革……崇尚文治之风,消灭雄武之风。
”请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北魏孝文帝实施均田制的原因、结果,以及北魏后期的情况,说明上述观点是否正确。
37.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在我国古代形成了三大主要经济区:农耕区、畜牧区、渔猎区。
结合历史背景概述公元4~6世纪这三大经济文化形态交融、消长的基本情况及其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
38.简要指出曹操、苻坚、和杨坚试图统一南方的不同结果,并结合当时南北经济、政治的历史条件分析其原因。
中古史(魏晋南北朝)试卷答案一.选择题:(1×1.5`×34=51`)二.非选择题:35.【答】⑴.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族、氐族、羌族,历史上称为“五胡”;主要居住在今甘肃、陕西、山西以至河北、辽宁南部的广大地区;⑵.趋势:①.由人口稀少的北方草原流向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这一流向的主体是北部和西北部的少数民族;成因:少数民族游牧生活的不稳定性;黄河流域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吸引;民族融合的推动;②.由人口稠密的黄河流域流向人口稀少的长江以南;这一流向的主体是中原地区的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成因:由于中原地区长期以来是政治中心,成为夺取政权和异族骚扰的主要目标,从而造成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稳定;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本来人口稠密,少数民族的大量内迁,增加了人口与环境的压力,南方人口相对稀少,且自然资源优越,因此,中原人口大量南迁⑶.影响: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和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人口素质的提高;改变了中原人口过于集中的状况,人口分布渐趋合理;中原人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技术,与南方人民共同开发江南,使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以后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为隋朝统一创造了条件;同时,人口的大量迁移,也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流民起义)和环境问题(江南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⑷.启示:人口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结合和合理利用有助于经济发展;人口的流动应加以正确的引导,趋利避害,以促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在人口迁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36.【答】⑴.原因:为解决豪强兼并土地和百姓贫饥流亡问题,稳定北魏统治,孝文帝下令均田,以农为本;⑵.结果:农业发展,编户增加;⑶.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预征六年租调,加重对农民的剥削,使阶级矛盾尖锐;⑷.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发展;北魏衰落是封建化的统治阶级与农民阶级矛盾发展的结果,而非崇尚文治,消灭雄武之风所致。
37.【答】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出现民族融合趋势。
北方各族人民逐渐改变原来的游牧生活,学会农业生产技术,成为农业居民;农耕经济形态向畜牧经济区拓展,汉族人民也学会少数民族畜牧业经验;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接受汉族先进农耕文化。
由于北方战乱,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兴修水利,开垦农田,农耕经济形态向江淮渔猎区拓展,江南经济得到发展;中原农耕经济文化向北方畜牧区和江淮渔猎区的拓展及交融,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为结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