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准测量原理教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2点,4点,6点的高程分别为多少?
答:H2= H1+h12= 157.230m;
H4= H1+ h12+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h34=155.614m;
H6= H1+ h12+h23+h34+h45+h56=158.356m。
[作业]
1、将水准仪安置在O点,水准尺依次放置于ABC三点,瞄准A点读数为1.240m,瞄准B点读数为-0.546m,瞄准C点读数为2.560m。若水准仪的视线高是500.000m,试求ABC三点的高程,并说明B点读数为什么出现负值?
▲教学难点
1、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测量的成果检核。
▲教学方法
问题解答法。
▲教学用具
课件:①单元学习目标;②水准测量原理图;③水准点标石示意图;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学习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方法。我们知道水准仪的主要功用是在地面上建立水平视线,并在水准尺上进行读数。那么我们建立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读数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与高差或高程测量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地选择水准点、转点和测量路线;
2、能够做到仪器位置合适,后、前视观测顺序和跑尺顺序正确;
二、知识目标
1、知道水准测量的理论依据;
2、知道水准点、转点、三种水准路线的含义和区别;
三、情感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和施测方法;
[结论]
1、计算高差的通用公式:h = a-b;
2、计算高程的递推公式:H前=H后+h后前= H后+(a-b;
3、计算高程的另一表达式:H前= (H后+a-b= Hi-b;
4、高差性质:
高差有正负性—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观测有顺序性—先后视,后前视,按同一个方向测量下去;
高程有传递性—任意点的高程等于已知点的高程加上两点之间高差总和
则有:hAB=aA-bB,HB=HA+ hAB;hBC=aB-bC,HC=HB+ hBC。
其中有高差传递,HC=HB+ hBC= HA+ hAB+ hBC
[讨论]
1、上面计算的高差hAB和hBC有无正负?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每次计算高差都是“后视读数a,减去前视读数b”,这是为什么呢?
3、上面是三个点的情况,如果是四个点或更多的点,如何测算高程?
二、新课教学
(一)水准测量原理
[探讨]地面上现有A、B、C三点,已知A点的高程HA,如何测知B点和C点的高程(三点中B点最高)?
[投影]水准测量原理图(提示:与所探讨的问题相联系)
[归纳]在AB之间和BC之间分别建立水平视线,在ABC三点各立尺,读取两组读数。AB间:A尺读数为aA,B尺读数为bB。BC间:B尺读数为aB,C尺读数为bC。
答:HA=498.760m HB=500.546m HC=497,440m;B点读数出现负值是因为B
作用:作为高程起算点
点位置在视线之上,即水准尺的零点在视线之上,所以反向读数产生的。
第二学时
[练习]
[练习]
1、已知A点高程为238.325m,AB两点之间高差为(-2.123m。
问:AB为上坡还是下坡?B点高程是多少?
答:AB为下坡,HB=236.202m。
2、从左到右依次有1,2,3,4,5,6,六个测点。已知H1=156.000m,h12=1.230m,h23= -0.586m,h34= -1.030m,h45=0.642m,h56=2.100m。
答:H2= H1+h12= 157.230m;
H4= H1+ h12+ h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h34=155.614m;
H6= H1+ h12+h23+h34+h45+h56=158.356m。
[作业]
1、将水准仪安置在O点,水准尺依次放置于ABC三点,瞄准A点读数为1.240m,瞄准B点读数为-0.546m,瞄准C点读数为2.560m。若水准仪的视线高是500.000m,试求ABC三点的高程,并说明B点读数为什么出现负值?
▲教学难点
1、水准测量原理;
2、水准测量的成果检核。
▲教学方法
问题解答法。
▲教学用具
课件:①单元学习目标;②水准测量原理图;③水准点标石示意图;
▲教学过程
[投影]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中大家学习了水准仪和水准尺的使用方法。我们知道水准仪的主要功用是在地面上建立水平视线,并在水准尺上进行读数。那么我们建立水平视线在水准尺上读数的目的是什么呢?这与高差或高程测量有什么关系呢?
第一节 水准测量原理
▲教学目标
一、能力目标
1、能够合理地选择水准点、转点和测量路线;
2、能够做到仪器位置合适,后、前视观测顺序和跑尺顺序正确;
二、知识目标
1、知道水准测量的理论依据;
2、知道水准点、转点、三种水准路线的含义和区别;
三、情感目标
1、培养理论联系实际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水准测量的观测步骤和施测方法;
[结论]
1、计算高差的通用公式:h = a-b;
2、计算高程的递推公式:H前=H后+h后前= H后+(a-b;
3、计算高程的另一表达式:H前= (H后+a-b= Hi-b;
4、高差性质:
高差有正负性—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观测有顺序性—先后视,后前视,按同一个方向测量下去;
高程有传递性—任意点的高程等于已知点的高程加上两点之间高差总和
则有:hAB=aA-bB,HB=HA+ hAB;hBC=aB-bC,HC=HB+ hBC。
其中有高差传递,HC=HB+ hBC= HA+ hAB+ hBC
[讨论]
1、上面计算的高差hAB和hBC有无正负?什么时候为正?什么时候为负?
2、每次计算高差都是“后视读数a,减去前视读数b”,这是为什么呢?
3、上面是三个点的情况,如果是四个点或更多的点,如何测算高程?
二、新课教学
(一)水准测量原理
[探讨]地面上现有A、B、C三点,已知A点的高程HA,如何测知B点和C点的高程(三点中B点最高)?
[投影]水准测量原理图(提示:与所探讨的问题相联系)
[归纳]在AB之间和BC之间分别建立水平视线,在ABC三点各立尺,读取两组读数。AB间:A尺读数为aA,B尺读数为bB。BC间:B尺读数为aB,C尺读数为bC。
答:HA=498.760m HB=500.546m HC=497,440m;B点读数出现负值是因为B
作用:作为高程起算点
点位置在视线之上,即水准尺的零点在视线之上,所以反向读数产生的。
第二学时
[练习]
[练习]
1、已知A点高程为238.325m,AB两点之间高差为(-2.123m。
问:AB为上坡还是下坡?B点高程是多少?
答:AB为下坡,HB=236.202m。
2、从左到右依次有1,2,3,4,5,6,六个测点。已知H1=156.000m,h12=1.230m,h23= -0.586m,h34= -1.030m,h45=0.642m,h56=2.1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