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你的情绪我在乎ppt课件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在这个学期里,我读了几本书,其中我对约翰哥特曼和崔成爱、赵碧写的《孩子,你的情感我在乎》这本书的感悟最深!书中讲了情绪管理的重要性,以及情绪管理的训练五阶段,还有一些情绪管理训练的实例。
我认识到无论是自己孩子的教育也好,还是小学生班级的管理也好,一定要重视孩子的情绪,只有解读、倾听、接受、帮助孩子表达情绪之后,再给孩子的行为划定界限。
孩子才可以心甘情愿地独立解决问题,这样事情才能从孩子内心层面解决的!从教20多年,我一直给学生和家长的感觉就是一个严格的教师。
连在班主任分享会上也打趣直言:我的低年级班主任工作主要“靠凶”的。
或者难听一点来说是严格到没有情面可讲的,所以孩子们会尊重我,同时也不怎么靠近我!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找到了症结!以前若是两个孩子发生争执,我的处理方式肯定是把两孩子叫在面前,要求他们互相把自己犯错的以及别人犯错的都当面说一遍,有时为了证明他们没说谎,还叫上目击证人在作证,让我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再做出正确的判断谁对谁错,最后指引他们该怎么做。
问题就出现在这个“教师纯理性”的处理方式上。
或许在我的角度来说,我必须对整件事有清晰不偏差的了解以后,才能做出正确判断以及指引做法。
但对于孩子来说呢,他们发生矛盾后,最需要的是什么?绝对不是再复述这次难过的经历,而是希望他在学校最亲的人———老师,来安抚然受伤的幼小心灵啊。
读了《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之后,我深刻地知道自己完全忽略了孩子在这些事情上的情感需要,没让孩子感觉到,他的苦衷老师了解了,会帮助我的。
没有这种潜意识的感觉,孩子自然不会在心理上亲近老师,所以一切会改的话,都是从应该怎么做的层面上去认识的,从外部习得的,而不是孩子内部需要,所以再犯错的几率很高!对于自己在教育儿子时遇到的困难,我也从此书中找到了一些答案。
譬如六年级的儿子跟我说:数学老师太偏心了,只听了女同学的解释,就不由分说的批评我。
可能因为我自己也是老师,所以一听到孩子这么说,我就会站在数学老师的角度去跟他解释:“人家女孩子嘛,你作为男孩子就不能忍让一下吗?”还有儿子埋怨钢琴老师太严格了,弹错一个音,就罚他每一天练这首曲子十遍!我马上就说:“多练好啊,熟能生巧嘛!”我儿子就是那一句:“你们当老师的,都是一个样,不跟你说!”儿子经历过很多次与我分享不满情绪得不到关爱后渐渐少跟我讲述学校里的事情。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内容摘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内容摘抄
孩子,你今天怎么了?我瞧你脸上挂着两行泪,像是刚从河里捞上来似的。
是不是又被老师批评了?还是和小朋友吵架了?别急,坐下来,咱们慢慢说。
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也常哭,哭得比你还凶。
有一次,我因为没完成作业,被老师罚站了一上午。
那时候,我觉得天都要塌了,眼泪哗哗地流,像是开了闸的洪水。
可是,后来我发现,哭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人看笑话。
你妈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觉得,眼泪也是情绪的一种表达。
你哭,说明你在乎,你在意。
但哭完了,咱们得想想,怎么才能不让自己再哭。
是不是?
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孩子,每次考试都拿第一,可他从来不骄傲。
为什么?因为他知道,骄傲会让人落后。
你呢,是不是也该学学他,把眼泪化作动力?
还有,你和小朋友吵架,是不是因为一点小事?其实,小朋友之间,哪有那么多深仇大恨?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你让一步,他让一步,不就海阔天空了吗?
我知道,你心里有委屈,有不满。
可你得记住,情绪是自己的,别人管不了。
你得学会控制它,驾驭它。
就像骑自行车,刚开始可能摇摇晃晃,但慢慢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也能骑得那么稳。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但更在乎的是,你能不能从中学会些什么。
哭过,笑过,都是成长的一部分。
别怕,咱们一起面对,一起成
长。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最近读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感触颇深。
以前,我总觉得孩子嘛,能有啥复杂的情绪,闹一闹,哄一哄,也就过去了。
但这本书让我彻底改变了这种想法。
书中提到,孩子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小世界,丰富多彩,而且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就拿我家小侄子来说吧。
有一次,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小侄子特别兴奋,在饭桌上跑来跑去。
我哥觉得他太调皮了,就呵斥了他几句。
小家伙一下子就愣住了,然后小嘴一撇,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当时我还觉得,这孩子也太娇气了,说几句就哭。
可后来发生的事,让我意识到自己错得离谱。
小侄子不再闹了,默默地坐在角落里,一口饭也不吃。
我过去想哄他,他也不理我。
那一刻,我才发现,他小小的心里充满了委屈和受伤。
这让我想起书里说的,孩子被批评后的情绪,如果不被理解和接纳,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
我哥的呵斥,在小侄子心里可不是简单的几句话,那可能是一座压在他心头的小山。
后来,我试着用书里教的方法,蹲下来,看着小侄子的眼睛,轻声问他:“是不是叔叔凶你,让你不开心啦?”小侄子先是点点头,然后哇的一声哭了出来,边哭边说:“我只是想和大家一起玩,爸爸就骂我。
”我把他抱在怀里,让他哭个够,等他情绪稍微稳定一点,我跟他说:“爸爸不是故意的,他是担心你跑的时候不小心摔倒受伤。
”小侄子听了,半信半疑地看着我。
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观察小侄子的情绪。
还有一次,我们一起去公园玩,他看到一个卖气球的,特别想要一个卡通气球。
我嫂子觉得家里气球太多了,就没给他买。
小侄子又开始闹情绪了,小脸憋得通红,站在那里不走。
我赶紧把他拉到一边,说:“宝贝,是不是特别想要那个气球呀?”他带着哭腔说:“嗯,我喜欢那个。
”我跟他说:“妈妈不给你买,可能是觉得家里已经有很多气球啦,但是咱们可以和妈妈商量商量,下次再买,好不好?”小侄子想了想,虽然还是有点不情愿,但还是跟着我们继续走了。
通过这两件小事,我深刻地体会到,孩子的情绪真的不是可以随便忽略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小时候,父母很忙,我们就像放养的“牛儿羊儿”,早上“出栏”,规定的时间回到家就可以了,方圆几公里,可以和自家或别家的孩子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不用担心被拐被卖,只要邻里和老师不投诉,大家相安无事,岁月静好!记忆中的童年,虽然没有富足的生活,但是那种随心所欲的感觉,真好!最近读到《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文中提到了渐渐远逝的情绪学校,我才明白,原来,我们那个年代的孩子,不是因为没有情绪,只是因为家庭成员多,玩伴多,我们多出了许多体验和学习情绪的机会、接受和处理情感的机会,不用家长刻意去教,我们自己就可以通过观察人与人之间丰富的情绪去间接学习这些交际经验,亲自感受和领悟!而这样的机会,现在的独生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宅居生活,显然巳经给不了了!时代不同了,孩子们的情绪得不到有效释放,一系列的问题就会接蹱而来,家长开始抱怨,焦虑,无所适从,似乎把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孩子的身上!须不知,家长也分很多种,同样的孩子,不同的家长教出来,效果也是完全不一样的!缩小转换型家长主要特点:大事化小,对孩子的情绪不够重视,时常认为小孩的情绪是小题大做!口头禅:多大点事呀?这点小事至于吗?胆小鬼!爱哭鬼!没什么大不了的!处理办法:不理自愈,过段时间自然就好!转移处理:别哭了,我带你出去玩!给你玩手机!我给你买糖吃!后果:孩子认为自己不被家长重视,有自卑心理,常会因为分辨不出情绪的真实面目而不安!遇到挫折或不快时,暴饮暴食,疯狂购物,试图用快捷而简单的方法转换心情。
压抑型家长主要特征:轻视孩子情绪,着重孩子行为,对于孩子的负面情绪,处理方法简单粗暴,用打骂来解决!口头禅:不许哭!再哭我打你了!我说不行就不行!处理办法:打骂后果:孩子自尊感低,女孩有忧郁倾向,男孩子则容易冲动或有攻击性行为,经常用暴力表露情绪,犯罪概率比较高。
放任型家长主要特征:一切孩子说了算,不给孩子建议,亦不给孩子设置明确的界限。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引言作为父母,我们都知道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发展和幸福感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由于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我们可能会忽视孩子的情绪和内心需求。
本文将探讨为何孩子的情绪如此重要以及如何更好地关注和回应他们的情绪。
情绪的重要性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关于情绪重要性的原因:1. 心理健康孩子的情绪健康是他们心理健康的基石。
如果他们无法理解自己的情绪并找到适当的方式来应对,可能会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2. 社交能力情绪也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影响。
当孩子能够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时,他们更容易与其他人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并更加懂得如何与他人互动。
3. 学习能力情绪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记忆力。
当孩子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他们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并更好地吸收知识。
关注孩子的情绪虽然重视孩子的情绪很重要,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挑战。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您更好地关注和回应孩子的情绪:1. 倾听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倾听他们的情绪表达。
当他们需要发泄或表达自己的感受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耐心倾听,而不是轻视或忽视。
2. 接纳和理解不论孩子的情绪是积极还是消极,我们都应该接纳并理解他们的感受。
孩子有时可能会感到悲伤、愤怒或沮丧,而这些情绪是正常的。
通过表达理解和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他们的情绪。
3. 教导情绪管理技巧与孩子一起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非常重要。
通过教导他们如何识别、理解和应对不同的情绪,我们可以帮助他们养成积极的情绪表达习惯。
4. 提供支持和安全感孩子需要感受到我们的支持和安全感。
当孩子处于困难的情绪中时,我们应该让他们知道我们会一直陪伴并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到被尊重和理解。
5. 鼓励情绪表达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绪,无论是通过绘画、写作还是其他方式。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己的情绪。
结论孩子的情绪是他们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有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有感自从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情绪教育似乎成了我工作上的一道难题。
在处理班级小纠纷中,源头往往起于学生的一个小情绪,而情绪问题,往往源自家长不得其法的教育方式。
为了深入了解家庭情绪教育,暑假期间,我拜读了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教授的书籍——《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儿童的窗户,使我在情绪教育问题上“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本书了不起之处在于,不仅汇集了心理学和脑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还将专家长期积累的真实案例搬到书中,科学有力地为我们介绍有关孩子情绪的各个方面。
其中,我感触最深的一个观点是“孩子的行为方式其实并不是由理智决定的,而是由情绪引发的。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可能更多关注到孩子行为本身,而忽视了行为背后的情绪问题。
这种情况下,花大量时间和孩子讲道理,其实收效甚微。
而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接纳和包容孩子的情绪书中提到: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不能接纳和包容孩子,且父母和孩子的相互关系不够圆满,那么孩子很容易因为自我尊重感缺失,而变得不安。
孩子往往会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苦恼、发脾气或大声喊叫,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努力。
有一次值日时,我看到两个一年级的小朋友发生争执,两个小朋友都嘟着嘴,小手紧紧握着拳头,谁也不理睬谁。
我走上前去询问原因。
原来,一位男孩子想提醒另一位男孩子排队前要抬好凳子。
而另一位男孩子认为自己记得这个动作,不需要提醒。
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后,我首先表扬了第一位男孩记住老师的话并乐于提醒和帮助同学。
随后,我摸摸另一个男孩的头,并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是记得排队前怎么做的,但是那个男孩儿不确定你是否记得,所以先提醒你。
对于同学的善意提醒,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男孩儿这才嘟着嘴说:“谢谢他。
”所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包容他(她)的情绪,不仅能提高孩子的成就感和存在感,还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
2023幼儿心理情绪通用教案(精选)ppt

绪。
添加标题
培养幼儿的情绪管理 能力:强调培养幼儿 情绪管理能力的重要 性,并介绍一些有效 的培养方法,如通过 游戏、音乐、绘画等 方式来帮助幼儿表达
自己的情绪。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正确表达情绪,培养积极心态
06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心理情绪的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添加标题
幼儿心理情绪的表 现形式:介绍幼儿 常见的情绪表现, 如喜怒哀乐等,并 解释其含义和特点。
添加标题
幼儿心理情绪的影 响因素:分析影响 幼儿情绪的各种因 素,如家庭环境、 教育方式、社会环 境等,并解释其对 幼儿情绪的影响。
添加标题
04教学方法
讲解法
定义:通过语言描述、解释和说明,向幼儿传授知识、技能和情感态 度
特点:直接、清晰、易于理解,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适用范围:适用于传授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以及解释概念、原 理和规则等
注意事项:讲解内容要生动有趣,语言简练易懂,注重与幼儿的互 动和交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分析法
定义:通过分析 具体案例来引导 幼儿理解情绪和 心理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幼儿能够掌握基本的情绪调节方 法
幼儿能够了解情绪与行为的关系
能力目标
幼儿能够理解并表达自己的情绪 幼儿能够识别他人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回应 幼儿能够通过游戏和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情绪 幼儿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绪,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积极、 健康的情绪情感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发 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为幼儿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像是一个超级贴心的朋友,拉着我的手,轻声细语地跟我聊情绪这回事儿。
以前我总觉得情绪嘛,就是那种来了又走、捉摸不定的东西,高兴了就笑,难过了就哭,生气了就发火,简单得很。
可这本书告诉我,情绪背后的学问可大了去了。
它里面有好多真实又有趣的例子,就像在讲邻居家发生的故事一样。
我看到那些故事里的人被情绪搞得晕头转向,一会儿因为孩子不听话暴跳如雷,一会儿又因为工作上的一点小成就沾沾自喜,感觉就像是在照镜子,我自己也经常这样啊。
但是书里可没只是干巴巴地指出问题,而是像个智慧的老中医一样,把情绪的脉络一条一条地理清楚,告诉你这个情绪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这样,又该怎么去应对。
比如说在讲亲子之间的情绪互动的时候,我就特别有感触。
以前我觉得孩子要是哭了闹了,就赶紧哄好,让他别再折腾就行。
可书里说,这时候孩子的情绪就像是一个小信号,是在告诉大人他的内心世界发生了什么。
我们得像个侦探一样,去解读这个信号,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把信号源给切断。
这就好比孩子哭闹是因为他搭的积木倒了,他不仅仅是因为积木倒了难过,可能还有对自己没搭好的沮丧,对自己能力的怀疑。
这时候要是光说“没事儿,再搭就好了”,就像给一个饿了很久的人一块石头,根本没解决问题。
得蹲下来,抱抱他,跟他说“宝宝,积木倒了很让人生气呢,不过你已经搭得很高啦,我们一起重新搭一个更酷的好不好?”这样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情绪世界,让他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和在乎的。
还有在处理夫妻之间的情绪问题上,我也从书里学到了不少妙招。
两口子过日子,难免会有磕磕碰碰,有时候一句话不对付,气氛就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炸。
书里教我要学会倾听对方情绪背后的声音。
就像我老公有时候下班回家一脸疲惫,还不耐烦地跟我说话,我以前肯定也会火冒三丈,觉得他莫名其妙。
现在我就知道,他那不是冲我,是工作上的压力在他身上搞鬼呢。
这时候我要是跟他对着干,那家里就成战场了。
我得给他倒杯茶,让他先喘口气,然后慢慢跟他聊,把他心里的那些烦恼像倒垃圾一样倒出来,这样我们之间的感情就不会因为这些情绪垃圾而变味儿了。
幼儿园情绪教案(通用)ppt

教师对全班幼儿进行集体点评,肯定表现 优秀的幼儿,同时引导其他幼儿向他们学 习。
06
作业布置
绘画作品:画出你最近一次的情绪体验
总结词
通过绘画表达情绪
详细描述
鼓励幼儿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自己最近一次的情绪体验表达出来,可以是高兴、 伤心、生气等任何情绪。绘画作品可以反映出幼儿对情绪的认知和表达能力。
讨论法
组织幼儿进行关于情绪的讨论 ,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
想法,提高情绪认知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图片、动画、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丰富 情绪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实践操作
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幼儿通过实践来表 达和调节情绪。
游戏化教学
设计情绪相关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 和学习情绪管理。
家园共育
文字描述:描述一个你曾经经历的情绪事件
总结词
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详细描述
要求幼儿用文字描述一个自己曾经经历的情绪事件,可以是开心的、伤心的、生气的等。通过文字描述,可以锻 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绪描述能力。
实践任务
总结词
培养观察力
详细描述
布置实践任务,让幼儿观察身边的人,记录他们的情绪表达方式。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他人的 情绪,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同理心。
打等。
语气和声调
通过说话的语气和声调 来表达不同的情绪状态
。
言语内容
通过具体的语言来表达 情绪,如说“我很高兴
”。
情绪的管理方法
01
02
03
04
认知重构
通过改变对事件的看法来调整 情绪反应。
深呼吸和放松训练
通过深呼吸和渐进性肌肉放松 来缓解紧张和焦虑。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金句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金句1. 孩子,你的每一丝情绪都像星星闪烁,我怎能不在乎呢?就好像你笑了,我的世界都亮了;你哭了,我的心也跟着揪起来呀!例子:孩子高兴地跑过来喊:“妈妈,我今天好开心呀!”妈妈笑着回应:“宝贝,看到你开心,妈妈也超开心呢!”2. 孩子,你的情绪就像天气,时晴时雨,我会一直在这里在意着呀!无论是阳光灿烂还是乌云密布,我都陪着你呢。
例子:孩子因为玩具坏了大哭,爸爸抱着安慰:“不哭不哭,宝贝,爸爸在这呢,坏了我们修好就行啦。
”3. 孩子,你的那些小情绪就像独特的宝藏,我当然在乎啦!谁敢不在意,我跟他急!例子:孩子有点生气地嘟嘴,妈妈摸摸头说:“哟,这小情绪,来和妈妈说说咋啦?”4. 孩子,你的情绪可是大事呀,我怎么可能不在乎呢?就如同那珍贵的宝石,我要好好呵护着。
例子:孩子考试没考好有些沮丧,老师鼓励道:“别灰心呀,一次没考好而已,你的情绪老师在乎着呢。
”5. 孩子,你的每一种情绪都是生活的色彩呀,我能不在乎吗?你快乐时就像彩虹,悲伤时就像灰色的云。
例子:孩子和小伙伴吵架后不开心,爷爷说:“宝贝别难过啦,爷爷知道你的情绪,来,给爷爷说说。
”6. 孩子,你的情绪就是那灵动的音符,我肯定在乎呀!不然这乐章怎么能美妙呢?例子:孩子兴奋地在屋里唱歌,妈妈笑着听着:“哈哈,我宝贝这情绪带动的歌都这么好听。
”7. 孩子,你的情绪如那细腻的画卷,我怎么会不在乎呢?这一笔一划都是我关注的呀!例子:孩子拿着自己画的画给爸爸看,有点担心爸爸不喜欢,爸爸惊喜地说:“哇,宝贝这画里的情绪爸爸都感受到啦!”8. 孩子,你的情绪是我心里永远的牵挂呀,我能不在乎吗?它就像那深深的树根,紧紧连着我的心。
例子:孩子生病不舒服哼哼,妈妈着急地照顾:“宝贝,妈妈可在乎你的情绪啦,快点好起来呀。
”观点结论:孩子的情绪对于家长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并在乎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让我有很多感慨和思考。
首先,这本书提醒了我作为父母或者成年人对孩子情绪的重要性。
孩子的情绪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忽视了孩子的情绪,不关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可能会引发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情绪问题、行为问题等。
所以,我们应该尽量去理解孩子的情绪,给予他们支持和安全感。
其次,这本书提醒了我如何有效地与孩子沟通和表达自己的情感。
作者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技巧和建议,如倾听、激励和表达自己的感受等。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孩子建立连接,增进理解和信任。
同时,我们也要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他们学会情绪管理和表达,培养积极的情绪态度。
最后,这本书也提醒了我个人的成长和反思。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们也会经历许多情绪和挑战。
在孩子的情绪问题面前,我们也需要自我反思和调整。
如果我们自己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就很难帮助孩子正确处理他们的情绪。
所以,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情绪,也要关心自己的情绪,并学会适当地表达和处理。
总的来说,《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对于我来说是一本很有收获的书。
它提醒了我对孩子情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与他们有效地沟通和表达。
同时,它也是一本关于成长和反思的书,让我思考自己的情绪管理和成长之路。
我会在实际生活中尽量运用这些书中的技巧和建议,与孩子建立更好的关系,并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摘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摘抄孩子啊,你的情绪我在乎。
你知道吗,孩子,情绪就像是天空中的云朵,变幻无穷。
有时候是那洁白无瑕的云朵,让人心生欢喜;有时候又会变成乌云密布,让人有些烦闷。
你的情绪也是这样啊,一会儿笑逐颜开,一会儿又可能小嘴一撇,眼泪汪汪。
就像那回,你满心欢喜地拿着自己画的画给我看,眼睛里闪着光,那期待的小眼神,哎呀,我可太懂啦!我认真地欣赏着你的画,给了你大大的赞美,你那开心的样子,就像得到了全世界最棒的礼物。
可后来啊,有一次你和小伙伴闹别扭了,气鼓鼓地跑回来,小脸涨得通红,小嘴嘟囔着,那委屈的模样哟,真让人心疼。
我想说,孩子,你的每一种情绪都是那么珍贵。
你的快乐,就像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能让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你的难过,就像那绵绵的细雨,虽然让人有些忧伤,但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呀。
你看,生活不就是这样嘛,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不开心的时候。
我们不能总是晴天,偶尔也会有雨天呀。
当你开心的时候,就尽情地欢笑吧,让那笑声像铃铛一样清脆响亮;当你难过的时候,也别憋着呀,想哭就哭出来吧,哭完了也许就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会一直在你身边,在乎你的每一种情绪。
就像那棵大树,无论风雨如何,都会为你遮风挡雨。
你快乐,我陪着你快乐;你难过,我会给你一个温暖的怀抱。
还记得那次你考了好成绩,兴奋地跑回家,叽叽喳喳地和我说个不停,那股兴奋劲儿啊,真让人忍俊不禁。
我也跟着你一起开心,一起庆祝。
可也有考不好的时候呀,你低着头,有点不敢看我,其实我哪里会怪你呢,我在乎的不是那个分数,而是你努力的过程呀。
孩子,你的情绪就是你内心的声音,它们在告诉你,你需要什么,你在乎什么。
所以,不要压抑自己的情绪,让它们自由地流淌吧。
我会用心去倾听,去理解,去陪伴你度过每一个情绪的时刻。
我不会因为你哭就觉得你不坚强,也不会因为你笑就觉得你没有烦恼。
我知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有着各种各样情绪的你。
所以呀,孩子,大胆地去感受吧,去体验那些情绪的起伏。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将“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教授多年研究总结出的情绪管理训练的理论,与崔成爱、赵碧教授多年搜集的大量真实的育儿案例相结合,并针对不同矛盾问题,逐一整理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便更多的父母和老师能够掌握和实践情绪管理训练,有效拓展父母和子女间的沟通渠道,改善亲子关系,重新找回家庭幸福,让孩子终身受益。
约翰•戈特曼,美国华盛顿大学荣誉退休教授,人际关系大师、著名心理学家,西雅图戈特曼研究所的创立者和领导者,“情绪管理训练(Emotion Coach)”的创始人,一直致力于亲密关系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他的研究成果成为这一领域过去30多年岁月中的一个典范。
曾四次荣获美国心理健康研究院科学研究者奖章,并获美国婚姻与家庭治疗协会杰出科学研究者奖章、美国家庭治疗学会杰出贡献奖、美国心理协会家庭心理学分会会长奖章。
被推举为近25年来在心理治疗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杰出人物之一,与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荣格齐名。
崔成爱,亚洲唯一一位获得戈特曼公认医师资格的人,也是阿洛伊修斯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受聘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心理学科教授、芬兰大学和德成女子大学教授。
曾参加《如何去爱孩子:为你支招》《父母60分钟》《我的老师改变了》等韩国各大电视教育类节目,走在“寻
找韩国家庭之希望”的前沿,为那些深受家庭创伤和折磨的人进行各种针对性的治疗活动。
赵碧,被誉为“教教授的教授”,是教学法领域里著名的权威。
现任东国大学客座教授,教育科学技术部政策咨询委员及国际少年之家教育长。
历年来进行了无数次形式多样的演讲和咨询活动,致力于传播全新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法。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 (自动保存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许昌市商委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心灵对话Part 1 懂得情绪管理的孩子才幸福世上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过得好。
所以在生活中,也是惦念孩子先于家长自己,他们的生活总是围绕着孩子来安排。
一旦孩子出现问题,家长就显得一筹莫展,很困惑迷茫。
果真是那样吗?家长的行为一点毛病也没有,纯粹是孩子自身有问题,才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单看孩子的行为,也许会片面的以为是这样吧。
但如果父母不能读懂孩子的情绪(内心),只将关注的焦点停留在孩子的行为上,那孩子往往会认为自己不被父母理解,于是哭闹、耍赖,甚至做出更偏激的行为,希望借此引起父母对他的关注和理解。
然而父母往往不能敏感地读懂孩子的内心需求,只是针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反应。
这只能让孩子认为,就连自己的父母都讨厌、拒绝或漠视自己。
要知道,孩子经常是通过与父母的相互作用,来逐渐认识自我存在、自我价值及学会如何应对各种情绪的方法。
只要认真观察一下孩子的行为倾向就能发现,很多时候这些都是在与父母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
不妨重新回顾一下孩子的语言和行为。
凡是父母,必定都会为自己的孩子全力以赴。
但他们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读懂孩子的情绪,学会包容孩子。
从现在开始,我们有必要改变一种提问方式。
在你问“孩子到底怎么了”之前,有必要扪心自问:“作为父母,我到底有没有真正感受他的内心?”只有这样,才可能针对“孩子到底怎么了”得出正确的答案。
也通过与孩子的真心交流,双方积累信赖,增强联系纽带,进而变得更加亲密。
根据丹尼尔·戈尔曼博士的长期研究结果表明,那些感到幸福且事业成功的人,并不是智商高、成绩优秀或家境富裕的人,而是情商高的人。
而这种情商可以通过后天努力,人为的提高。
情绪越不被重视,就会越缺乏自信,经不起压力。
孩子往往用自己的行为来表达情绪。
孩子的苦恼、发脾气或大声喊叫等各种形式的情绪表达,其实都是为了让他人读懂自己内心的挣扎和努力。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从未如此深入地思考过孩子情绪这个问题。
以往,我总是简单地认为,孩子嘛,能有什么复杂的情绪,哄一哄或者批评几句就过去了。
但当我真正沉浸在这本书中,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
书中提到的许多观点和案例,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原来,孩子的情绪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和微不足道,它们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是需要我们用心去聆听和理解的。
就拿我身边的一件小事来说吧。
我有个小侄子,叫明明,今年刚上小学三年级。
有一次,明明放学回家后,一声不吭地就把自己关进了房间里,任谁叫都不出来。
我觉得很奇怪,这孩子平时可不是这样的。
我轻轻敲了敲门,问他:“明明,怎么啦?能跟姑姑说说吗?”里面没有回应。
我又说:“是不是在学校遇到不开心的事啦?”还是没有声音。
我心里有点着急,但还是耐着性子在门口等着。
过了好一会儿,房间里传来了明明带着哭腔的声音:“姑姑,我今天考试没考好。
”我心里松了一口气,原来是因为这个呀。
我推开门进去,看到明明坐在书桌前,眼睛红红的,手里紧紧攥着那张试卷。
我走过去,坐在他旁边,拿起试卷看了看,说:“明明,这只是一次小考试呀,没考好没关系的。
”明明抬起头看着我,说:“可是,我答应过妈妈要考高分的,这次考这么差,妈妈一定会骂我的。
”说着,眼泪又开始在眼眶里打转。
我拉着他的手,说:“明明,姑姑知道你想考好,让妈妈高兴。
但是一次没考好并不代表你不行呀。
我们来看看是哪里出了问题,下次努力就好啦。
”明明吸了吸鼻子,说:“姑姑,我好多题都做错了,我太笨了。
”我赶紧说:“哎呀,怎么能说自己笨呢!这些题你没做对,可能是因为没理解或者粗心了,我们一起分析分析,下次注意就不会错啦。
”于是,我和明明一起,把试卷上的错题一道一道地过了一遍。
我发现,有些题目他其实是会做的,只是粗心大意算错了。
还有些题目是因为没有理解题意。
我给他耐心地讲解,他也听得很认真,不时地点点头。
讲完错题后,明明的心情好像好了一些。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

读《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有感作者:邓其果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40期一口气认真读完了《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感触颇多。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是由美国学者约翰.戈特曼和韩国的崔成爱、赵碧所著,李桂花译的。
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儿童情绪管理训练手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理论与实践告诉我们如何对亲爱的宝贝进行情绪管理训练,除对家长非常有用外,对教师,尤其对小学教师也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有五大块,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四板块中的和孩子交流的情绪管理训练五阶段,我也认为是其精华所在。
如果能熟练掌握其技巧并运用,不单能让自已成为一个高情商的人,而且也能引导学生会成为一个情商高的孩子。
具体来说这本书在如下方面给予了我启迪。
首先,给予了我反思的能力。
有一次上课,我在板书时,有两位孩子突然扭成一团,只因孩子甲“怼”了孩子乙一句,孩子乙就对孩子甲大打出手,谁也不认错,直到我走到他们身旁把他们分开。
当时的想法是:这些孩子怎么那么不友善,那么好斗呢?不管三七二十一我就按照平时两者批评的方式,利用老师的威严勉强解决了当时的问题,但看孩子甲的情绪,还是有点不服气。
直到看完《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我才发现自已当时的处理方式确实不是很恰当,似乎“偏心了”。
这本书还在其它方面带给了我反思,一个老师只有在不断地反思中才能成长、才能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这次经历也使我深深地认识到一个老师身上的责任,只有用恰当的方法处理孩子间的问题,才不会在孩子的心中留下阴影,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其次,给予了我工作的技巧。
大家都知道,在工作中,作为一个老师应加强情绪管理,助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究竟如何来做到这点呢?这本书教给了我技巧和方法,这让我受益匪浅。
一、细心觉察并了解孩子的情绪。
通过孩子的动作、语言、神情,发现他们当时的精神状态,关注孩子行为之中潜伏的各种色彩的情绪、难以理解的情绪和尚不成熟的孩子的“情绪天气一览表”,发现他们当时的情绪状态。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

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读后感这周终于把《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这本书看完了。
这本书总体来说写得还是不错的,对我与孩子的相处有帮助。
我觉得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平时与孩子相处时最需要做的就是要与孩子共情,在与孩子相处时要专注,专注孩子的表情,仔细感受孩子当时的心情,接受孩子的各种情绪,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非常正常的情绪,我们不能只想着看到孩子笑,怕看到孩子闹、哭、伤心之类的,因为当Ta走入社会后,这些情绪他都会有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身体与心灵均能健康成长,以便在未来的社会生活中能够独立自主,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在成功之后不得意忘形,在失败之后不气馁,能够总结经验,继续前行,让Ta形成成长型思维模式,关注自己的成长!这本书讲了一些概念和示例,初看起来这些概念和示例中的内容很难实践,尤其是示例,在书上看到时感觉很难,因为当孩子不开心、哭闹、不听话时,我们要表现得很理性,能够心平气和地运用各种情绪管理训练方法来与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走出不好的情绪。
每当我和老婆看到这些案例时,都觉得这太难了,做不到啊!但我想既然看了书就得用,不然真的是看完就忘,浪费时间,而且没法促进亲子关系了。
下面我来讲我今晚运用的案例:今天晚上我在电脑前付款时,儿子拿着钥匙在电脑上刮键盘、摸显示器,当时刚好电脑很卡,我心情有点焦躁,儿子的行为影响了我正常操作,因此我生气地把他的手推开了,儿子当时就不高兴了,憋着不说话,感觉就要哭出来了。
当时我有点后悔了,不应该推他的。
于是我问他:“党党是不是不开心啊?”,他委屈地点点头,眼泪开始在眼睛里打转。
于是我又说:“来,爸爸抱一下党党”。
他赶紧转过来让我抱着,然后我对他说“对不起,爸爸不应该推你!”。
这时他委屈地哭了几下。
然后,我就说,“爸爸抱你飞,好吗?”,党党这时马上高兴起来了,从我身上下来让我抱着他飞,心情立马变好了!我觉得今晚跟儿子说对不起很重要,我以自己的亲身表现告诉他,大人也会做错事,做错事后不能逃避,敢于面对,承认错误,并且要有所行动(说对不起!),勇于改正(友好地带他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重述孩子刚才说过的话。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这个人 为什么该死呢?”
– 揣测孩子的情感。如:“看起来你很生气。”“你有点控制不了自己了 是吗?是不是感到火往脑袋上冒?”
– 用声音或语言认同孩子的情感。如:“听起来你很失望,你其实完全理 解了课文,但因为粗心丢了分,真是让人生气。”;“你看起来很累, 这次考试前你不巧生病,影响了复习,真是不走运。”;“哦”、 “嗯”、“我明白了。”
• 人人有情绪,孩子的负面情绪很正常。所有的感 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16
• 协助孩子使用情绪字眼进行表达 • --提供一些字眼如紧张、担心、伤害、生气、难
过及害怕,帮助孩子将一种无形的、恐慌的、不 舒适的感觉转换成一些可以被定义、有界限、而 且是每天生活里正常的一部分的东西,是可以被 处理的。 • --孩子越能精确地以言辞表达他们的感受就越好, 因此,看看你能否帮助他们说中要害。比如,当 他生气时,他可能也感到失意、愤怒、混乱或妒 忌。当他难过时,他可能也感到伤害、被排斥、 妒忌、空虚、沮丧。
– 用点幽默。如:“你刚才说要把你们班主任杀了,预备什么时候动手呢?” – 表示对孩子说话的兴趣。如:“这真是很有意思,后来又发生了什么呢?”;
“唉,要是我当时也在就好了。” – 启发孩子说下去。如:“你就是因为这个生那么大的气,那么你冲他们
发火,他们有什么反应?”“你说班上有一半的人都反对你,那一定还有一 半的人支持你啰!”
13
• 行动上
– 做—些抚慰孩子的举动,比如为他擦汗,给他倒杯水。 – 部分身体接触,比如轻抚孩子的背,拥抱。 – 始终保持投入地听孩子说话,不要停下来做别的事。
• 心理上
– 提醒自己:“他这样说,一定有他自己的原因。” – 提醒自己:“这孩子的语气令人生气,但我一定要保
持冷静。” – 提醒自己:“我应该多知道一点事实再下判断。” – 提醒自己:“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正面情绪 负面情绪 • 2、举例:一个小学生前一天没写完作业,第二天在课堂
上被老师批评,同学们都笑话他。同理想象他的心理感受 是什么? • ①当······(事件、情境) • ②你觉得······(感觉的形容词) • ③那感觉好像·······(语言图像或词组)
10
第三步 倾听
第一步,停 行动上 语言上 心理上
而不是听我说话。”
14
第四步 协助孩子表达情绪
15
• 说出他们的感受
• --情绪辅导里一个容易却非常重要的步骤就是当孩子情绪 受刺激时,帮助他们去描述这情绪;
• --家长帮助孩子描述他们的感情,这不是指告诉孩子他们应 该有的感觉,这只是单纯的指帮助他们发展一些表达他们情 绪的语言;
• --而且,人通常有混合的情绪,例如快乐的同时,又会感 到恐惧,但对孩子而言就可能造成烦恼了。这种情况下, 家长可能指导孩子去探究他的情绪领域,并向他保证同时 有两种感觉是很正常的。
• 3.一味地认同孩子的感受会妨碍孩子对自己的反省。 • 4.觉察情绪是从表面来看,并描述;同理想象情绪
是进入事情本身来深层次的了解情绪,并标明。
8
“情感智慧文盲”
• “情感智慧文盲”,就是无法用情感词汇来标明并 疏导情绪。
• 我们大多数人在经历一种情绪时,无法用情感词 汇来标明情绪,只会用身体化的语言来表达出来。 我们喜欢把情绪身体化,因为我们没有什么情绪 的字眼来表达我们内在的各种感觉。
第二步:等 什么也不做,停下来不说话,关切地注视着孩子,等着
他说下去 语言上 行动上 心理上
11
如何做到倾听
第一步,停
• 行动上
– 暂时停下正在做的事; – 和你的孩子一起坐下来或者蹲下来; – 用眼睛注视着你的孩子,拥抱他; – 如果孩子十分激动,先给他一些抚慰。
• 语言上
– “别着急,咱们慢慢说。”
17
第五步 解决问题
1、我觉得可以····
给孩子提供几种方法,让孩子选择 用幻想的方式帮助孩子实现他们的愿望
• 2、先解决心情,再解决事情。
7
第二步 同理孩子的感受
• 学习同理想象
• 1.运用想象力从孩子身上透视整个状况,用语言以 安抚的、非批评的方式反映他们所听到的,并帮助 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但最重要的是,用内心真正 地去感觉孩子的感受。
• 2.同理心的目的,并不是让你认同孩子的感受,而 是了解、回应和接受他们的感受。
5
第一步 觉察情绪
• 情商的概念 • 情商就是一种能够了解自己内在的情绪和感受,能够疏导
和掌控自己内在情感状态的能力。同时,可以正确解读别 人心中的想法和感受,帮助别人去调整他们内在心灵情感 世界的能力。情商也叫情感智慧。 • 所以觉察情绪是情商提高的第一步。
6
注意事项
• 1、情绪刚刚产生时,觉察和处理是最佳时 机。情绪是不能被压抑的,只能被了解、 标明与疏导。情绪越被压抑,就越容易在 人最意想不到的时候,以最意想不到的强 度爆发出来。
宝贝,你的情绪我在乎
1
思考:
• 放学回家,您看到孩子气冲冲摔门而入, 您是怎么解决的?
• 当您看到孩子为了得不到的玩具,而歇斯 底里大哭大喊时,您是怎么解决的?2Leabharlann 父母处理孩子情绪的几种类型:
• 忽视型 • 反对型 • 放任型 • 情绪疏导型
3
经历过情绪疏导的孩子
4
情绪疏导五步曲
• 一、觉察情绪 • 二、同理孩子的感受 • 三、倾听 • 四、协助孩子表达情绪 • 五、解决问题
• 例如:有一位父亲刚刚去世的人,看起来很忧郁的样子, 亲友们来关心他,问他的感受,他却什么都讲不出来,只 会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觉得头好痛,昨晚睡觉的时候 都睡不着,也没有胃口,头昏昏的,不知道是不是神经衰 弱。”
9
练习标明情绪
• 1、学习用来标明情绪的词汇,就不会有苦说不出。那有 哪些词汇呢?
• 心理上
– 告诉自己:“我正在听孩子说话,我要完整、清楚地听他把事情说完 再做判断。”
– 提醒自己:“我不要联想起以前的任何事,我只是试图了解孩子现在 的处境和他的心理。“
– 提醒自己:“我决不打断孩子的话;我决不轻易做出判断;我决不能 让孩子感觉跟我交谈是一件可怕的事。”
12
第二步:等
• 什么也不做,停下来不说话,关切地注视着孩子,等着他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