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阅读课件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文言文
严莹 1
2014-09-23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
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
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
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
老马识途文言文
?
题目
老马识途文言文
语文鳳凰涅槃丶喑 2014-09-23
优质解答
原文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 “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之,遂得水.以管仲之圣, 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 不亦过乎?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蚁,今人不 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原文字词义注释 1.伐:讨伐 2.失道:迷 失道路. 道:道路 3.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4.阳:南面,南 5.以:凭 借 6.不难:不惜,不耻 7.圣人:有智慧的人 8.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 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在今河北卢水 9.圣:精明通达 10.仞:古代 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11.管仲、隰(xi)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 业. 12.蚁囊一寸而仞有水:据说蚁封(蚁穴周围防雨水的高出地面浮土)高 一寸,其下八尺之处有水. 13.掘:挖. 14 师:学习,请教,向……学习. 15. 迷惑:心神迷乱,辨不清是非 . 16.随:跟随,跟着.随之,跟着它,跟着老马, 之字是代词. 17.师于老马:就是以老马为师,意动用法,学习,效仿. 18.放: 放开,指解脱羁绊让马自己随便走 19.行:走 20.居:居住 21.圣:精明 通达 22.从:跟随 23.孤竹: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 24.不难:不惜, 不耻 25.管仲、隰朋:都是春秋时期辅佐齐 公的大臣. 26.阴:山北水南 27.阳 :山南水北 28.以:凭借 29.过:过错译文 管仲、隰朋跟随齐桓公 去讨伐孤竹国,春季出征,冬季返回,迷失了道路.管仲说:“可以利用老马的才智.” 就放开老马前行,大家跟随在后,于是找到了路.走到山里没有水喝,隰朋说:“蚂 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地上蚁封有一寸高的话,地下八尺深的 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挖掘地,就得到了水.凭借管仲的精明通达和隰朋的智慧, 碰到他们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马和蚂蚁学习;现在的人带着愚蠢的心而不知 道向圣人的智慧学习,不是很大的错误吗?
老马识途PPT课件
背景介绍
时间:二千多年前 地点:齐国 人物:管仲 事件:齐军人马被困山谷勇善战 足智多谋 管仲 将士们 老马识途
管仲虽然也很着急,但他十分沉着。
管仲虽然也很着急,但他十分沉着。
*迷路
*隆冬
原因表 *狂风怒号 寒气逼人
*积雪 *惊慌 *……
隆冬 积雪 迷路
惊慌 着急
狂风怒号 寒气逼人
问题归类
沉着的原因 沉着的表现 沉着的结果
读熟 读好 读懂
读通
自读步步高
写话
管仲带领人马回到齐国,
齐桓公
。
将士们
。
乡亲们
。
老马识途:
比喻有经验的人能在 生活、工作中起引导作用。
好书推荐:读成语,学 历史(上,下)
多功能小学生插图 成语词典
成语词典
写生动 句通顺 词准确
字端正
自写步步高
管仲十分沉着。他心想:
。
于是,他在雪地上
。
最后,
。
部编版语文5年级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含答案
五年级文言文+非连续性文本收集一、文言文阅读(一)老马识途管仲﹑隰朋①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②,春往而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⑤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注释】①管仲﹑隰(xí)朋:齐桓公的大臣,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②孤竹:古代国家的名字。
③山之阳:山的南面。
④山之阴:山的北面。
⑤仞:长度单位,古代八尺为一仞。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迷惑失道:(2)遂得道:(3)乃掘地: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
(限1处)蚁壤一寸而仞有水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4.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二)郑人买履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②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③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④归取之。
及反,市罢⑤,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履(lǚ):鞋。
②度:测量。
③至:等到。
④反:同“返”,返回。
⑤罢:引申为散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散了。
1.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人有欲买履.者(想要)B.而置.之其坐(搁,放)C.而忘操.之(操作)D.遂不得履.(表示最后的结果,终于)2.郑人买鞋不试鞋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这句话的意思是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A.坐等其成,安于现状,终将一事无成。
B.因循守旧,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
C.做事粗心,大大咧咧,终将一事无成。
D.不信度而自信的人终将一事无成。
(三)翠鸟①移巢翠鸟先高作巢以避患②,及生子,爱之.,恐坠,稍下作巢。
子长羽毛,复益爱之.,又更下巢,而人遂得而取之.矣。
【注释】①翠鸟:即翡翠鸟。
②避患:避免灾祸。
1.文中出现了三个“之”字,都是指代作用,指代的是。
2.结合注释,给下列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在括号里。
幼儿成语知识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幼儿成语知识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
遂得道。
成语繁体:老馬識途
成语简拼:LMST
成语注音:ㄌㄠˇ ㄇㄚˇ ㄕˊ ㄊㄨˊ
常用程度:常用成语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老马识途主谓式;作主语、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成语
成语年代: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识,不能读作 zh 。
成语辨形:途,不能写作涂。
成语辨析:老马识途与识途老马有别:老马识途是原来的马认得路;用来比喻一种情况;可作谓语;可用作分句;识途老马是比喻人;一般不能作谓语或分句。
近义词: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老马识途
4、按总分顺序排列 (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 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 满院都是。 (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 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分析:观察这段话的特点:中心句是“小城里每一 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 句话来说的。排列顺序为2、3、1、4
( )四条粗壮的腿,有的直,有的有点弯,仿佛 在慢慢地向前走。 ( )写字台上摆着我的小瓷像,它是我最喜欢的 玩具。 ( )长长的鼻子向上翘着,好像在左右摆动,两 颗匕首似的牙齿从嘴里伸出来。 ( )小象屁股后面的那条又小又细的尾巴,从正 面看,根本发现不了。 ( )脑袋两侧有两只扇子般大的耳朵,微微掀起 ,像是一张一合地扇动着。 ( )它全身淡黄色,还夹杂着一条条白色的条纹 。 分析:先整体外观,再由前及后地描写。5、1、3 、6、4、2
小升初语文备考知识点——语句排序步骤、方法
与经典题例 一、排序步骤 1、粗读、把握大意方向 2、细读 分辩描述顺序/文体 3、精读 巧布排列 精—找出句子中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找出相关词语 巧—从句子中间寻找它们之间有联系或相同的词语 4、诵读 判断正确性 边读边思索:句子大意是否通畅?顺序是否正 确?还有没有其它更适当的排列?
2、给状物短文的句子排序
状物短文是指以描写物体或景色为主的文章。对于状 物短文的句子排序,首先,要了解状物短文一般的写作 顺序是怎样的;其次,再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确定短 文是写静物还是写动物;最后,按照写状物的方法给短 文排序。 ( )它的花,就像五角星,远远望去,就像在绿色的布 匹上点缀着一颗颗的红星星。 ( )茎的顶端,顶着几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就像几个 粉红色的小饺子。 ( )瞧,它的茎微微发红,一片片叶子油亮亮的,就像 是打上了一层蜡似的。 ( )最美丽动人的,要数四季海棠的花朵了。 ( )四季海棠真是美丽极了! 分析:这篇短文写的花——四季海棠,由下而上地在描写 花茎、花骨朵、花,排列5、3、2、4、1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
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成语吗?
一马当先 一马平川 千军万马
马不停蹄 快马加鞭 马到成功
马首是瞻 老马识途 天马行空
走马观花 指鹿为马 声色犬马
万马奔腾 龙马精神 驷马难追 马革裹尸
韩 愈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的相关文学常识,了解“说”的文体特征。 2.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背诵课文。(重点) 3.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把握文章的寓意,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难点)
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
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通假字
见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露、表现
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材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才能
邪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
古今异义: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策之不以其道(动词,用马鞭驱赶)
策 执策而临之 (名词,马鞭)
词类活用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量词用作动词,行千里 )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用作动词,鞭策、驱使
)
食之不能尽其材( 动词使动用法,使……尽,竭尽 )
屈辱,(和普通马)一同死在马槽之间,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容量单位
吃一次 有时
同“饲”,喂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
才能,本领
同“现”,表现 同样,相等
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成语故事(老马识途)课件
目录
• 成语故事背景 • 老马识途故事 • 成语在现代的应用 • 老马识途的启示 • 总结与思考
01 成语故事背景
成语含义
总结词
解释成语的基本含义和主要用法。
详细描述
成语的含义通常由四个字或更长的话语组成,用以简洁地表达一种思想、观点或 情境。这些成语通常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中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了解成语的含义是理解中国文化、历史和语言的基础。
故事主题理解
理解故事所表达的主题 ,探讨其深层含义和启 示。
角色分析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特点 ,理解其行为动机和性 格特点。
情节分析
分析故事情节的发展, 理解其逻辑和结构。
文化背景思考
思考故事所反映的文化 背景和社会现象,探讨 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对成语在现代的应用的反思
成语的意义
理解成语的原始意义和引申意义,探讨其在 现代语境下的适用性。
详细描述
许多成语背后都有一个生动的故事或传说。这些故事或传说通常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 、信仰、价值观和智慧。了解这些故事和传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 用法,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同时,这些故事和传说也具有很
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02 老马识途故事
03
营造意境
成语在文学作品中常常用来营造特定的意境和氛围,有 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主题和情感。
日常生活中的引用
01
02
03
交流பைடு நூலகம்通
在日常交流中,恰当地使 用成语能够使表达更加简 洁明了,提高沟通效率。
幽默诙谐
一些成语具有幽默、诙谐 的特点,可以在日常生活 中调节气氛,增加趣味性 。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本名孙阳,字伯乐,春 秋时秦国人,擅长相马。
即使。
受屈辱, 受埋没。
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 译为“却”“可是”。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
在。
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代指千里马。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槽。
等同, 普通。 一样。
才能和优点。 通“现”,表现。 疑问代词,怎么。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用马鞭赶它。策, 按照(驱使千里
马鞭,这里是动
马的)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方法。
助词,用在动词后。
词,用马鞭驱赶。 道,正确的方法。
凑足音节,无实义。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竭尽它的才能。指喂饱马,使它日行千里
◆古今异义
古义:有时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今意:或者,或许
古义:这样 例句:是马也 是
今意:判断动词
古义:怎么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
今意:安全,平安
然
古义:这有千样里之马后 例句:世有伯乐,然后
后 今意: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 生另一件事情
◆一词多义 食不饱,力不足( 动词,吃 )
难 字
奴隶( lì ) 外见( xiàn )
骈( pián ) 粟( sù ) 食马者( sì ) 无马邪( yé )
◆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饲”,喂 ) 才美不外见( 同“现”,表现 ) 食之不能尽其材( 同“才”,才能,才干 ) 其真无马邪( 同“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
韩愈不仅将自己对千里马的同情挥洒在描绘千里马 遭遇的字里行间,他那复杂的情感还寄托在文中每 段段末的那三个内涵丰富的“也”字上。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语文《马说》演示文稿1[下学期]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 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 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 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 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 漓,在山坡上艰巨吃力地爬行 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 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 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 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开 端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 它啊。
第三自然段
讨论: ①
“策之”“食 之”“鸣之” 是什么句式?
排比句式。
②三个“之”字, 用法是否一样?
前两个“之”, 代词,指千里马, 第三个“之”起 调节音节的作用。
③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 真不知马也”的? 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辨认人才, 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
表现“食马者” 无知的句子是:
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马不停蹄:比喻一刻也不停留,毫不间歇 。 马到成功 马革裹尸 马瘦毛长
老马识途:比喻对某事富有经验,能为先 导 。 鞍马劳顿 汗马功劳 快马加鞭 兵荒马乱:形容战时动荡不安的景象 。
蛛丝马迹 牛头马面 人仰马翻 车水马龙:形容车马往来不绝,繁华热闹 的景象 。单枪匹马 指鹿为马 悬崖勒马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 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 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
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
美好的素养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
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
它日行千里呢?
通“现”,表现
这样
顺接连词
转折连词,却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老马识途》阅读答案1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2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4分)从桓公伐孤竹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遂得道不亦过乎22、翻译下列句子(2分)春往冬反,迷惑失道2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2分)参考答案:21、遂:于是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过:过错2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2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2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①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②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______③遂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④不亦过乎__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春往冬反,迷惑失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①遂:于是②伐:攻打③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④过:过错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意对即可)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意对即可)《老马识途》阅读答案3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第23课《马说》课件精品PPT
文体常识
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 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 可以先叙后议,也可以夹叙夹议。跟现代的杂文大体 相似。往往是托物寓意。我们学习过的说体文章有周 敦颐的《爱莲说》。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所加Fra bibliotek“马说”即是谈 马、论马。
整体感知 听读课文·动手标记
【全文必背】
23 马说
韩愈
导入新课
你知道多少关于马的成语呢?
青梅竹马 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 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 间。 天马行空 天马:神马。天马奔腾神速,象是腾起在空中飞 行一样。比喻诗文气势豪放。也比喻人浮躁,不踏实。 声色犬马 声:歌舞;色:女色;犬:养狗;马:骑马。形 容剥削阶级荒淫无耻的生活方式。 老马识途 老马认识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走马观花 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 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 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 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 文章四大家”。
主要作品有《论佛骨表》《师说》《进学 解》,著有《韩昌黎集》,本文选自《杂说》 四篇中的第四篇。
创作背景
此文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 (800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 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zhuó]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 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 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 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 之叹。
整体感知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吃一次有时能吃下一石粮 食。喂千里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 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 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 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办不 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老马识途
老马识途作者:来源:《小学阅读指南(3-6年级版)》2014年第03期【解释】:途:路,道路。
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熟悉情况,能在某个方面起指引的作用。
在公元前663年的春天,齐桓公应燕庄公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随同前往。
齐军赶到燕国时,山戎的军队已经掠夺了许多财物,逃到东面孤竹国了。
齐桓公本想就此回国,但管仲建议跟踪追击,巷灭孤竹国以保证北方的安全。
齐桓公接受了他的建议,下令向东紧追。
追到那里时,山戎国和孤竹国的大王都吓得逃跑了。
齐桓公率领大军继续追击,最终取得胜利。
齐军是在春天的时候出征的,到凯旋时已经到了冬天,草木变了样。
原来百花争艳的景象现在已经是枯树满山。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不到返回的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楚该怎样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领大军走出山谷。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终于走出了山谷,找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为什么老马认得路呢?背后的道理古人是这样解释的:因为马和人类有着密切的关系,马通人性,人在危难之际,马能解除主人的忧患。
这种解释虽然听起来很动人。
却不符合实际情况。
正确的解释应是:马的身体结构特殊。
这使它具备识别方向的特殊本领。
所以它可以千里返回故土。
讲到识别方向,便会令人联想到眼睛。
其实,马的眼睛并不好。
有人测量过人和马两眼间的分散角,人两眼间的分散角为5度,两眼两侧大部分视野互相重叠,有良好的视差效果和立体视觉功能。
而马的分散角为50度,是人的10倍,使它无法形成良好的视觉差,所以立体感差。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7篇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7篇《老马识途》阅读答案7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经常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并对今后的学习做出调整。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马识途》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1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③地,遂得水。
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
注释:①管仲、隰(x )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
孤竹:古国名。
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
③掘:挖。
一、解释加点的词1。
春往而冬反() 2。
迷惑失道() 3.遂得水()二、翻译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译文: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
”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
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
”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
一、1。
通“返”,返回 2.道路 3.找到二、1。
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
三、老马识途;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
《老马识途》阅读答案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一10题。
(9分)飞鸽传书,老马识途。
人类很早就已经意识到,很多动物具有出类拔萃的导向能力,纵使万水千山,无论阴晴雨雪,这些神奇的动物总能知道路在何方。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成语故事
老马识途,途:路,道路。
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
故事
公元前663年,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相国管仲和大夫
隰朋随同前往。
齐军是春天出征的,到凯旋而归时已是冬天,草木变了样。
大军在崇山峻岭的一个山
谷里转来转去,最后迷了路,再也找不到归路; 虽然派出多批探子去探路,但仍然弄不清
楚该从哪里走出山谷。
时间一长,军队的给养发生困难。
情况非常危急,再不找到出路,大军就会困死在这里。
管仲思索了好久,有了一个设想:既然狗离家很远也能寻回家去,那么军中的
马尤其是老马,也会有认识路途的本领。
于是他对齐桓公说:“大王,我认为老
马有认路的本领,可以利用它在前面领路,带引大军出山谷。
” 齐桓公同意试试看。
管
仲立即挑出几匹老马,解开缰绳,让它们在大军的最前面自由行走。
也真奇怪,这些老
马都毫不犹豫地朝一个方向行进。
大军就紧跟着它们东走西走、最后终于走出山谷,找
到了回齐国的大路。
近义: 识途老马驾轻就熟轻车熟路
反义: 不知所以
例句: 他虽然年高;但~;还是可以做个顾问的。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老马识途
龙源期刊网
老马识途
作者:赵凯宁
来源:《七彩语文·低年级》2017年第10期
世界上有许多动物会认路,小朋友们知道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吗?
我叫“撒粉蛇”,生活在非洲。
我走到哪儿都会从身上脱下些皮,皮干了之后变成白色粉末,作为我回家的記号。
我们蚂蚁出行时会沿路留下自己的气味,大家能够通过触角识别。
有个成语叫“老马识途”。
小朋友,读完成语故事猜一猜,我是靠什么认路的?
1.春秋时期,齐桓公率领大军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赢得了胜利,准备撤军。
2.齐军出征时还是春天,现在大雪像棉被一样覆盖了大地,来时的路完全看不见了。
3.大军迷了路,虽然齐桓公多次派出士兵去探路,但仍不知该从哪里回去。
4.这可怎么办?齐桓公急坏了。
再这样下去,恐怕所有人都会冻死在野外。
5.管仲想:狗能找到回家的路,或许老马也有认路的本领。
6.于是,他让士兵牵来几匹老马,松开缰绳,不再限制它们的去向。
7.老马在风雪中吃力地辨认着道路。
大军紧跟在后,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
“老马识途”比喻阅历多的人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用。
小朋友,你猜到了吗?马也是靠气味来认路的。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
”乃掘地,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与老蚁。
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1.解释下列句中黑体字的意思。
从桓公伐孤竹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遂得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亦过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故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伐:攻打师:学习,以…为师,向…学习遂:于是过:过错2.春天去,冬天回,迷失了道路。
3.要学会因地制宜,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
或平常的经验,要加以应用等。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