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合集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四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四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时间:201X年X 月X 日 地点:XXXX 实验报告人(签名):倪马 同组实验人(签名):1 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2 实验目的:(1)掌握二阶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幅相频率特性、实频特性和虚频特性;(2)掌握欠阻尼二阶闭环系统中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对开环参数幅值穿越频率、相位裕度的影响,以及幅值穿越频率和相位裕度的计算;(3)掌握二阶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和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的特点及绘制方法。

3 实验内容:(1)根据实验讲义上模拟电路图和接线要求,在LabACTn 自控/计控原理实验机的对应接口上连接好线路;(2)根据实验讲义的具体要求进行“运行”操作,并观察实验曲线,根据曲线计算对应参数——一阶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二阶闭环系统的谐振频率r ω&谐振峰值)(r L ω,改变被测系统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其系统模拟电路图。

4 实验步骤 4.1 实验操作4.1.1 一阶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曲线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见图3-2-1,改变被测系统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其系统模拟电路图,及频率特性曲线,並计算和测量其转折频率,填入实验报告。

一阶惯性环节的转折频率:T /1=ω图3-2-1 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电路图3-2-1电路的增益K=1,惯性时间常数 T=0.1,转折频率:s /1rad .0/1==T ω 实验内容及步骤(1)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2-1安置短路套及插孔连线。

(2)运行、观察、记录:① 选择系统的频域分析/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曲线,将弹出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用户可在…频率特性扫描点‟设置表中根据需要填入各个扫描点角频率,设置完后,点击《确认》后,将弹出…频率特性曲线‟实验界面,点击《开始》,即可按表中规定的角频率值,按序自动产生多种频率信号,画出频率特性曲线。

② 测试结束后(约五分钟),将显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相频特性曲线(伯德图)和幅相曲线(奈奎斯特图),界面“显示选择”选择了“伯德图”。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报告

实验四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一.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二.实验装置(1)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三.实验原理及方法(1)基本概念一个稳定的线性定常系统,在正弦信号的作用下,输出稳态与输入信号关系如下:幅频特性相频特性(2)实验方法设有两个正弦信号:若以)(y tω为纵轴,而以tω作为参变量,则随tω的变xω为横轴,以)(t化,)(y tω?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xω和)(t曲线(通常是一个椭圆)。

这就是所谓“李沙育图形”。

由李沙育图形可求出Xm ,Ym,φ,四.实验步骤(1)根据前面的实验步骤点击实验七、控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菜单。

(2)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 预先设置好参数T1、T2、ξ、K(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仿真分析,首先做幅频测试,按所得的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及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该多取几个点五.数据处理(一)第一种处理方法:(1)得表格如下:(2)作图如下:(二)第二种方法:由实验模型即,由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bode图,绘制Bode图。

(三)误差分析两图形的大体趋势一直,从而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

在拐点处有一定的差距,在某些点处也存在较大的误差。

分析:(1)在读取数据上存在较大的误差,而使得理论结果和实验结果之间存在。

(2)在数值应选取上太合适,而使得所画出的bode图形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3)在实验计算相角和幅值方面本来就存在着近似,从而使得误差存在,而使得两个图形之间有差异六.思考讨论(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想频特性答:可以。

在实验过程中一个频率可同时记录2Xm,2Ym,2y0。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答:用“李沙育图形”测量频率特性的精度从上面的分析处理上也可以看出是比较高的,但是在实验结果和理论的结果之间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误差主要来自于从“李沙育图形”上读取数据的时候存在的误差,也可能是计算机精度方面的误差。

自动控制原理 matlab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 matlab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二)一、实验名称: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频域及根轨迹分析二、实验目的:(1)、了解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2)、理解如何用MATLAB对根轨迹和频率特性进行仿真和分析;(3)、掌握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和频率特性两大分析和设计方法。

三、实验要求:(1)、观察给定传递函数的根轨迹图和频率特性曲线;(2)、分析同一传递函数形式,当K值不同时,系统闭环极点和单位阶跃响应的变化情况;(3)、K值的大小对系统的稳定性和稳态误差的影响;(4)、分析增加系统开环零点或极点对系统的根轨迹和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实验指导书:实验四(1)、“rlocus”命令来计算及绘制根轨迹。

会出根轨迹后,可以交互地使用“rlocfind”命令来确定点击鼠标所选择的根轨迹上任意点所对应的K值,K值所对应的所有闭环极点值也可以使用形如“[K, PCL] = rlocfind(G1)”命令来显示。

(2)、波特图:bode(G1, omga)另外,bode图还可以通过下列指令得出相位和裕角:[mag,phase,w] = bode(sys)(3)、奈奎斯特图:nuquist(G, omega)(2)课本:例4-1、4-2、4-7五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指导书:实验四思考题请绘制下述传递函数的bode图和nyquist图。

1. 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分别作出相应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2. 将思考题的解题过程(含源程序)写在实验报告中。

幅频特性曲线相频特性曲线Gs = zpk([10], [-5; -16; 9], 200)subplot(1, 2, 1)bode(Gs)gridsubplot(1, 2, 2)nyquist(Gs)grid(2)课本:例4-1、4-2、4-7图像结果:程序:Gs = zpk([-1], [0; -2; -3],1) rlocus(Gs)图像结果:程序:Gs = zpk([-2], [-1-j; -1+j],1) rlocus(Gs)程序:K=[0.5 1 2]for i=1:1:3num=[1,1,0,0]; den=[1,1,K(i)]; sys=tf(num,den); rlocus(sys); hold ongrid onend图像结果:目标:改变增益K和转折频率依次调节源程序:k1=[4.44,10,20];num=[1,2];den=conv([1,1],[1,2,4]);%一阶转折频率 1/T(wn1=2,wn2=1)二阶转折频率 wn3=wn'=2,伊布西塔=1/2 num1=[1,1];den1=conv([1,2],[1,2,4]);%一阶转折频率 1/T(wn1=1,wn2=2)二阶转折频率 wn3=wn'=2,伊布西塔=1/2 t=[0:0.1:7]; %for i=1:3g0=tf(k1(i)*num,den);g=feedback(g0,1);[y,x]=step(g,t);c(:,i)=y;g1=tf(k1(i)*num1,den1);g(1)=feedback(g1,1);[y1,x]=step(g(1),t);c1(:,i)=y1;endplot(t,c(:,1),'-',t,c(:,2),'-',t,c(:,3),'-',t,c1(:,1),'-',t,c1(:,2), '-',t,c1(:,3),'-');gridxlabel('Time/sec'),ylabel('out')结果分析:在本题中(1)改变k值:k值越大,超调量越大,调节时间越长,峰值时间越短,稳态误差越小(2)改变转折频率:超调量,调节时间,峰值时间,稳态误差同样有相应的变化。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系统频率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掌握使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设备进行系统频率测试的操作技巧。

3. 分析测试结果,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二、实验原理系统频率特性是指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通常用幅频特性(A(f))和相频特性(φ(f))来描述。

幅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幅度与输入信号幅度之比,相频特性表示系统输出信号相位与输入信号相位之差。

频率测试实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 使用正弦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输入信号;2. 将输入信号输入被测系统,并测量输出信号;3. 使用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观察和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

三、实验设备1. 正弦信号发生器2. 示波器3. 频谱分析仪4. 被测系统(如放大器、滤波器等)5. 连接线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设备,将正弦信号发生器输出端与被测系统输入端相连;2. 打开正弦信号发生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3. 使用示波器观察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的波形,确保信号正常传输;4. 使用频谱分析仪分析输出信号的频率特性,记录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5. 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重复步骤4,得到一系列频率特性曲线;6. 分析频率特性曲线,确定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幅频特性曲线:观察幅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存在一定频率范围内的增益峰值和谷值。

这些峰值和谷值可能对应系统中的谐振频率或截止频率。

通过分析峰值和谷值的位置,可以了解系统的带宽和选择性。

2. 相频特性曲线:观察相频特性曲线,可以发现系统在不同频率下存在相位滞后或超前。

相位滞后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延迟,相位超前表示系统对输入信号的相位提前。

通过分析相位特性,可以了解系统的相位稳定性。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掌握了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和测试方法。

2. 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等设备,我们成功地分析了被测系统的频率特性。

3. 通过分析频率特性曲线,我们了解了系统的主要频率成分和频率响应特性。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2)

实验一 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比例环节可知比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一个常数: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入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 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足理论值。

2、 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μf (0.33μf ),利用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入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比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足理论条件。

3、 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if i o R RU U -=TS1CS R 1Z Z U U i i f i 0-=-=-=1TS K)s (R )s (C +-=K = R f /R 1,T = R f C,(1) 保持K = R f /R 1 = 1不变,观测T = 0.1秒,0.01秒(既R 1 = 100K,C = 1μf ,0.1μf )时的输出波形。

利用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T=0.01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 较小,所以读数时误差较大。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 保持T = R f C = 0.1s 不变,分别观测K = 1,2时的输出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定

自动控制原理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定

实验二 系统频率特性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掌握系统频率的测试方法、原理。

2、学会由开环系统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 实验设备硬件设备:微机一台,示波器一台,AEDK-ACT 实验系统一套。

软件设备:Windows 2000操作平台,AEDK-ACT 系统集成操作软件。

三、 实验原理图1被测系统方框图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G(j ω)是一个复变量,可以表示成以角频率ω为参数的幅值和相角:G(j ω)=︱G(j ω)︱∠G(j ω)(1)本实验应用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系统或环节的频率特性。

图1所示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为:G 1(j ω) G 2(j ω) H(j ω)= )E(j )B(j ωω=︱)E(j )B(j ωω︱∠)E(j )B(j ωω (2) 采用对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表示,则式(3—2)表示为:20lg ︱G 1(j ω) G 2(j ω) H(j ω) ︱= 20lg )E(j )B(j ωω=20lg ︱)B(j ω︱-20lg ︱)E (j ω︱ (3)G 1(j ω) G 2(j ω) H(j ω) = ∠)E(j )B(j ωω=∠)B(j ω- ∠)E (j ω (4)将频率特性测试仪内信号发生器产生的超低频正弦信号的频率从低到高变化,并施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r (t )],然后分别测量相应的反馈信号[b (t )]和误差信号[e (t )]的对数幅值和相位。

频率特性测试仪测试数据经相关运算后在显示器中显示。

根据式(3)和式(4)分别计算出各个频率下的开环对数幅值和相位,在半对数坐标纸上做出实验曲线:开环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根据实验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画出开环对数幅频曲线的渐近线,再根据渐近线的斜率和转角确定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

所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的正确性可以由测量的相频曲线来检验,对最小相位系统而言,实际测量所得的相频曲线必须与确定的频率特性(或传递函数)所画出的理论相频曲线在一定程度上相符。

实验一频率频率特性的认识

实验一频率频率特性的认识

实验一 频率频率特性的认识一、实验目的1.理解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2.理解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的基本意义3.理解对数分度对幅频特性曲线描述的基本含义二、预习内容实验中给出的是一个简单的一阶 RC 电路。

如果我们取电容 C 两端的电压为电路系统的输出响 应,则由自动控制原理可知:在任意输入激励信号作用下,该电路系统的输出响应为:) ( 11 ) ( ) ( ) ( s U RCs s U s G s U i i C ´ + = = 其中: 11 ) ( + = RCs s G 为该一阶 RC 电路系统 的传递函数。

) (s U i 该一阶 RC 电路输入激励的拉氏变换式。

若在此一阶 RC 电路中,取其输入激励为正弦周期信号,即: ) sin() ( t A t u m w = ,则其拉氏 变换式为: 22 ) ( w w + ´ = s A s U m i ,也即该一阶 RC 电路系统输出响应的拉氏变换式为: 22 2 2 1 1 1 1 ) ( ) ( ) ( w w w w + ´ + ´ = + ´ + ´ = = = s Ts A s RCs A s U s G s U m RC T m i C (1-1) 在 1-1 式的两边取拉氏反变换,则可得到该一阶RC 电路在时间域上的响应表达式为:)] arctan( sin[ )( 1 ) ( 1 ) ( 2 2 w w w w T t T A e T A t u m T t m c + + + + = - (1-2) 其中: T t mc e T A t u - + = 2' ) ( 1 ) ( w 是一个随时间增加而按指数规律衰减的分量,即有: 0) ( 1 lim ) ( 1 lim ) ( 2 2 ' = ´ + = + = ¥ ® - ¥ ® T t mt T t m t c e T A e T A t u w w 所以我们称这一分量为暂态分量,当暂态分量随时间的增加而消失为零时,这个式子中剩下的 部分,即为稳态分量也就是我们所谓的该一阶 RC 电路系统频率特性,即:) ( sin( )] arctan( sin[ )( 1 ) ( 2 " w j w w w w + = + + = t A T t T A t u cm m c (1-3) 由此可知:所谓频率特性就是指正弦激励下线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册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公式1、比例环节G(S)= -R2/R12、惯性环节G(S)= -K/TS+1 K= R2/R1, T= R2C3、积分环节G(S)= -1/TS T=RC4、微分环节G(S)= -RCS5、比例+微分环节G(S)= -K(TS+1) K= R2/R1, T= R2C6、比例+积分环节G(S)= K(1+1/TS) K= R2/R1, T=R2C三、实验结果1、比例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2、惯性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3、积分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4、微分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5、比例+微分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6、比例+积分环节阶跃波、速度波、加速度波依次为:实验二二阶系统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参数,阻尼比和无阻尼自然频率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定量分析和与最大超调量和调节时间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学习使用实验系统的使用方法。

3、学会根据系统阶跃响应曲线确定传递函数。

二、实验公式1、超调量:%=(Y MAX-Y OO)/Y OO X100%2、典型二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S)= (1) (s)=U2(s)/U1(s)=(1/T2)/(S2+(K/T)S+1/T2) (2)式中:T=RC, K=R2/R1由(1)(2)可得: Wn=1/T=1/RCE=K/2=R2/2R1三、实验结果R1=100K、R2=50KR1=100K、R2=100KR1=100K、R2=100KR1=50K、R2=200K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公式开环传递函数:G(S)=10K/S(0.1S+1)(TS+1)式中:K1=R3/R2 R2=100K R3=0~500K T=RC R=100K C=1uf或C=0.1uf三.实验结果第一种情况:C=1uf R3=50r3=100kr3=150kr3=200kr3=250kr3=450k第二种情况:C=0.1uf R=50kr=100k200k300k实验四系统频率特性测量一、实验目的1、加深了解系统及元件频率特性的物理概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4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4

七、注意事项
1、 若只使用其中某一个运算放大器,则其
余的运算放大器必须接成比例环节,不允许
输入端和输出端悬空,以避免损坏运算放大
器;
2、所有导线使用前须用万用表测通断 3、调零
方法1:李沙育图形示波器设置
CH1接输入,CH2接输出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示波器设置
格式设置成XY
示波器设置
方法2:
示波器设置
CH1,CH2的波形调成一样大
一阶惯性环节频率特性



4、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测量 (1)用MATLAB求出该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绘制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 (2)连接示波器:将正弦波端子与Ui和示波 器通道CH1相连接,实验电路UO与示波器通道 CH2相连接; (3)输入正弦波信号,通过示波器观测输入 输出正弦波曲线并调节正弦波频率,绘制该二 阶系统的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并与仿真结果 相比较; 3.根据二阶系统的理论计算,选择频率测试 点ω,填写下表。
二阶系统频率特性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2.
3.
1. 整理表4.2、表4.3中的实验数据,在半对 数坐标纸上作出被测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和 相频特性。 2. 参考相频特性,对对数幅频特性采用折线 近似,从而确定被测系统的参数(转折频率、 阻尼比、开环放大倍数),与实验时所设置 的原始参数进行比较。 3.讨论李沙育图形法测试频率特性的精度。
实 验 四
典型系统的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典型一阶系统和二阶 系统频率特性曲线的方法; 2.通过本实验进一步理解频率特性 的物理意义。
二、实验仪器:
1.自控系统教学模拟机 XMN-2 1台; 2.数字示波器 TDS1002B 1台;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推荐下载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与分析-推荐下载
试用MATLAB 绘制出不同ζ和ωn 的伯德图。 实验3. 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通,力1根保过据护管生高线产中0不工资仅艺料可高试以中卷解资配决料置吊试技顶卷术层要是配求指置,机不对组规电在范气进高设行中备继资进电料行保试空护卷载高问与中题带资2负料2,荷试而下卷且高总可中体保资配障料置2试时32卷,3各调需类控要管试在路验最习;大题对限到设度位备内。进来在行确管调保路整机敷使组设其高过在中程正资1常料中工试,况卷要下安加与全强过,看度并25工且52作尽22下可护都能1关可地于以缩管正小路常故高工障中作高资;中料对资试于料卷继试连电卷接保破管护坏口进范处行围理整,高核或中对者资定对料值某试,些卷审异弯核常扁与高度校中固对资定图料盒纸试位,卷置编工.写况保复进护杂行层设自防备动腐与处跨装理接置,地高尤线中其弯资要曲料避半试免径卷错标调误高试高等方中,案资要,料求编试技5写、卷术重电保交要气护底设设装。备备置管4高调、动线中试电作敷资高气,设料中课并技3试资件且、术卷料中拒管试试调绝路包验卷试动敷含方技作设线案术,技槽以来术、及避管系免架统不等启必多动要项方高方案中式;资,对料为整试解套卷决启突高动然中过停语程机文中。电高因气中此课资,件料电中试力管卷高壁电中薄气资、设料接备试口进卷不行保严调护等试装问工置题作调,并试合且技理进术利行,用过要管关求线运电敷行力设高保技中护术资装。料置线试做缆卷到敷技准设术确原指灵则导活:。。在对对分于于线调差盒试动处过保,程护当中装不高置同中高电资中压料资回试料路卷试交技卷叉术调时问试,题技应,术采作是用为指金调发属试电隔人机板员一进,变行需压隔要器开在组处事在理前发;掌生同握内一图部线纸故槽资障内料时,、,强设需电备要回制进路造行须厂外同家部时出电切具源断高高习中中题资资电料料源试试,卷卷线试切缆验除敷报从设告而完与采毕相用,关高要技中进术资行资料检料试查,卷和并主检且要测了保处解护理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一、实验目的1. 掌握控制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

2. 掌握控制系统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

二、实验仪器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2.PC计算机一台三、实验原理1.模拟实验的基本原理:控制系统模拟实验采用复合网络法来模拟各种典型环节,即利用运算放大器不同的输入网络和反馈网络模拟各种典型环节,然后按照给定系统的结构图将这些模拟环节连接起来,便得到了相应的模拟系统。

再将输入信号加到模拟系统的输入端,并利用计算机等测量仪器,测量系统的输出,便可得到系统的动态响应曲线及性能指标。

若改变系统的参数,还可进一步分析研究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2.时域性能指标的测量方法:超调量Ó%:1)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2)测试计算机与实验箱的通信是否正常,通信正常继续。

如通信不正常查找原因使通信正常后才可以继续进行实验。

3)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

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

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4)在实验课题下拉菜单中选择实验一[典型环节及其阶跃响应] 。

5)鼠标单击实验课题弹出实验课题参数窗口。

在参数设置窗口中设置相应的实验参数后鼠标单击确认等待屏幕的显示区显示实验结果。

6)利用软件上的游标测量响应曲线上的最大值和稳态值,带入下式算出超调量:YMAX - Y∞Ó%=——————×100% Y∞TP 与TS:利用软件的游标测量水平方向上从零到达最大值与从零到达95%稳态值所需的时间值,便可得到TP 与TS。

四、实验内容构成下述典型一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并测量其阶跃响应:1.比例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1。

1 G(S)= -R2/R12.惯性环节的模拟电路及其传递函数如图1-2。

G(S)= - K/TS+1K=R2/R1,T=R2C3.积分环节的模拟电路及传递函数如图1-3。

【实验报告】频率响应测试

【实验报告】频率响应测试

实验名称:频率响应测试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内容3(三)实验设备3(四)实验原理4(五)K=2频率特性试验结果4(六)K=2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7(七)K=5频率特性试验结果9(八)K=5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12(九)实验总结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片目录图片1 系统结构图3图片2 系统模拟电路3图片3 K=2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4 K=5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5 f=0.7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6 f=1.4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7 f=2.1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8 f=2.8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9 f=3.5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0 f=4.2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1 f=4.9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2 f=5.6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3 f=6.3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4 f=7.0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5 k=2拟合频率特性曲线9图片16 f=0.9波形及李沙育图形9图片17 f=1.8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8 f=2.7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9 f=3.6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0 f=4.5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1 f=5.4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2 f=6.3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3 f=7.2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4 f=8.1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5 f=9.0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2图片26 k=2拟合相频特性曲线14图表目录表格1 K=2电路元件参数7表格2 K=2实测电路数据处理7表格3 K=5电路元件参数12表格4 K=5实测电路数据处理12频率响应测试(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测定给定环节的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分别如下所示:图片1系统结构图由图可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100()10100k G s s s k =++,其中1Rk R =,实验中R 的取值分别为200k Ω,500k Ω,且1R 始终为100k Ω。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频率特性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三)
频率特性测试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线性系统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2.了解和掌握对数幅频曲线和相频曲线(波德图)的构造及绘制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被测系统是一阶惯性的模拟电路图见图3-2-1,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填入实验报告。

本实验将正弦波发生器(B4)单元的正弦波加于被测系统的输入端,用虚拟示波器观测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了解各种正弦波输入频率的被测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图3-2-1 被测系统的模拟电路图
实验步骤:
(1)将函数发生器(B5)单元的正弦波输出作为系统输入。

(2)构造模拟电路。

三.实验记录:
ω
ω=1
ω=1.6
ω=3.2
ω=4.5
ω=6.4
ω=8
ω=9.6
ω=16
实验分析:
实验中,一阶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ωL ,相频特性)(ωϕ随着输入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T 是表征响应特性的唯一参数,系统时间常数越小,输出相应上升的越快,同时系统的调节时间越小。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二频率响应测试实验一频率响应测试一、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测定给定环节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图及系统结构图分别如图2-1及图2-2,元件参数标注于模拟电路图中。

图2-1 系统模拟电路图图2-2 系统结构图系统传递函数为:取R=2R1=200KΩ时,则k=2,G(s)=200s2+10s+200取R=5R1=500KΩ时,则k=5,G(s)=500s2+10s+500输入正弦信号,在折转频率两侧适当范围内改变正弦信号频率,测量其稳态输出并记录数据。

2. 根据测定的系统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根据所测得的系统频率特性数据,绘制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并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

三、实验原理1.系统的频率特性若正弦输入信号为U i(t)=A1sin(ωt),则当输出达到稳态时,其输出信号为U o(t)=A2sin(ωt+ϕ)。

改变输入信号圆频率ω值,便可测得二组A2/A1和ϕ随ω变化的数值,这个变化规律就是系统的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即系统的频率特性。

2.测量系统幅频特性幅频特性即测量输入与输出信号幅值A1及A2,然后计算其比值A2/A1。

3. 测量系统相频特性实验采用“李沙育图形”法进行相频特性的测试,其测试原理如下:设有两个正弦信号X(ωt)=X m sin(ωt)Y(ωt)=Y m sin(ωt+ϕ)若以X(ωt)为横轴,Y(ωt)为纵轴,而以ω作为参变量,则随着ωt的变化,X(ωt)和Y(ωt)所确定的点的轨迹,将在 X-Y 平面上描绘出一条封闭的曲线。

这个图形就是物理学上所称的“李沙育图形”,如图2-3所示。

图2-3 李沙育图形相位差角ϕ的求法:对于X(ωt)=X m sin(ωt)及Y(ωt)=Y m sin(ωt+ϕ),当ωt=0时,有X(0)=0,Y(0)=Y0=Y m sin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

⾃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及阶跃响应分析1、⽐例环节可知⽐例环节的传递函数为⼀个常数:当Kp 分别为0.5,1,2时,输⼊幅值为1.84的正向阶跃信号,理论上依次输出幅值为0.92,1.84,3.68的反向阶跃信号。

实验中,输出信号依次为幅值为0.94,1.88,3.70的反向阶跃信号,相对误差分别为1.8%,2.2%,0.2%.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实际输出满⾜理论值。

2、积分环节积分环节传递函数为:(1)T=0.1(0.033)时,C=1µf (0.33µf ),利⽤MATLAB ,模拟阶跃信号输⼊下的输出信号如图: T=0.1 T=0.033与实验测得波形⽐较可知,实际与理论值较为吻合,理论上T=0.033时的波形斜率近似为T=0.1时的三倍,实际上为8/2.6=3.08,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满⾜理论条件。

3、惯性环节惯性环节传递函数为:if i o R RU U -=TS1CS R 1Z Z U U i i f i 0-=-=-=1TS K)s (R )s (C +-=K=R f /R 1,T=R f C,(1)保持K=R f /R 1=1不变,观测T= 0.1秒,0.01秒(既R 1=100K,C=1µf ,0.1µf )时的输出波形。

利⽤matlab 仿真得到理论波形如下: T=0.1时 t s (5%)理论值为300ms,实际测得t s =400ms 相对误差为:(400-300)/300=33.3%,读数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

T=0.01时t s (5%)理论值为30ms,实际测得t s =40ms 相对误差为:(40-30)/30=33.3%由于ts 较⼩,所以读数时误差较⼤。

K 理论值为1,实验值2.12/2.28,相对误差为(2.28-2.12)/2.28=7%与理论值较为接近(2)保持T=R f C= 0.1s 不变,分别观测K=1,2时的输出波形。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二,三)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一,二,三)分析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线性系统的校正与状态反馈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2013 年12 月15日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一. 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各典型环节模拟电路的构成方法、传递函数表达式及输出时域函数表达式2.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内容及步骤观察和分析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了解各项电路参数对典型环节动态特性的影响.。

改变被测环节的各项电路参数,画出模拟电路图,阶跃响应曲线,观测结果,填入实验报告运行LABACT 程序,选择自动控制菜单下的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下的典型环节的模拟研究中的相应实验项目,就会弹出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即可使用本实验机配套的虚拟示波器(B3)单元的CH1测孔测量波形。

具体用法参见用户手册中的示波器部分1).观察比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如图3-1-1所示。

图3-1-1 典型比例环节模拟电路传递函数:01(S)(S)(S)R R K KU U G i O === ; 单位阶跃响应: K )t (U = 实验步骤:注:‘S ST ’用短路套短接!(1)将函数发生器(B5)所产生的周期性矩形波信号(OUT ),作为系统的信号输入(Ui );该信号为零输出时,将自动对模拟电路锁零。

① 在显示与功能选择(D1)单元中,通过波形选择按键选中矩形波’(矩形波指示灯亮)。

② 量程选择开关S2置下档,调节“设定电位器1”,使之矩形波宽度>1秒(D1单元左显示)。

③ 调节B5单元的“矩形波调幅”电位器使矩形波输出电压= 4V (D1单元‘右显示)。

(2)构造模拟电路:按图3-1-1安置短路套及测孔联线,表如下。

(a )安置短路套 (b )测孔联线(3)运行、观察、记录:打开虚拟示波器的界面,点击开始,按下信号发生器(B1)阶跃信号按钮(0→+4V 阶跃),观测A5B 输出端(Uo )的实际响应曲线。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1、实验目的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2、实验装置(1)PC586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1)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G (S ),根据具体情况,先自拟三阶系统的传递函数,)12)(1()(22221+++=s T s T s T K s G ξ,设置好参数K T T ,,,21ξ。

要求:1T 和2T 之间相差10倍左右,1T <2T 或2T <1T 均可,数值可在0.01秒和10秒之间选择,ξ取0.5左右,K ≤10。

设置T1=0.1,T2=1,ξ =0.5,K=5。

(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作仿真分析,首先作幅频特性测试。

①根据所设置的1T ,2T 的大小,确定出所需频率范围(低端低于转折频率小者10倍左右,高端高于转折频率高者10倍左右)。

所需频率范围是:0.1rad/s 到100rad/s 。

②参考实验模型窗口图,设置输入信号模块正弦信号的参数,首先设置正弦信号幅度Amplitude,例如设置Amplitude=1,然后设置正弦频率Frequency ,单位为rads/sec 。

再设置好X 偏移模块的参数,调节Y 示波器上Y 轴增益,使在所取信号幅度下,使图象达到满刻度。

③利用Y 示波器上的刻度(最好用XY 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测试输入信号的幅值(用2m X 表示),也可以参考输入模块中设置的幅度,记录于表7--2中。

此后,应不再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

④依次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按所得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即ω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多测试几点,注意:每次改变频率后要重新启动Simulation|Start 选项,观察“李沙育图形” 读出数据),利用Y 示波器上的刻度(也可以用XY 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把示波器窗口最大化,此时格数增多更加便于观察),测试输出信号的幅值(用2m Y 表示),并记录于表7--2(本表格不够,可以增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四_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东南大学自动控制实验室实验报告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实验名称: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院〔系〕:自动化学院专业:自动化**:**:实验室:实验组别:同组人员:实验时间:2021/11/24评定成绩:审阅教师:目录一.实验目的和要求2二.实验原理2三.实验方案与实验步骤3四.实验设备与器材配置4五.实验记录4六.实验分析4七.预习与答复5八.实验结论5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实验目的:〔1〕明确测量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意义〔2〕掌握幅频曲线和相频特性曲线的测量方法〔3〕利用幅频曲线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报告要求:〔1〕画出系统的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相位频率特性曲线,并将实际幅度频率特性曲线转换成折线式Bode图,并利用拐点在Bode图上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2〕用文字简洁表达利用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系统传递函数的步骤方法。

〔3〕利用上表作出Nyquist图。

〔4〕实验求出的系统模型和电路理论值有误差,为什么.如何减小误差.〔5〕实验数据借助Matlab作图,求系统参数。

二.实验原理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首先要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而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是控制系统设计的前提和难点。

建模一般有机理建模和辨识建模两种方法。

机理建模就是根据系统的物理关系式,推导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辨识建模主要是人工或计算机通过实验来建立系统数学模型。

两种方法在实际的控制系统设计中,常常是互补运用的。

辨识建模又有多种方法。

本实验采用开环频率特性测试方法,确定系统传递函数,俗称频域法。

还有时域法等。

准确的系统建模是很困难的,要用反复屡次,模型还不一定建准。

模型只取主要局部,而不是全部参数。

另外,利用系统的频率特性可用来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用Bode图设计控制系统就是其中一种。

幅频特性就是输出幅度随频率的变化与输入幅度之比,即,测幅频特性时,改变正弦信号源的频率测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和输输出信号的幅值或峰峰值测相频有两种方法:〔1〕双踪信号比较法:将正弦信号接系统输入端,同时用双踪示波器的Y1和Y2测量系统的输入端和输出端两个正弦波,示波器触发正确的话,可看到两个不同相位的正弦波,测出波形的周期T和相位差Δt,则相位差。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控制工程实验,其主要目的是探究不同频率下控制系统的性能表现,同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系统频率特性分析和设计。

下面将分为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几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实验目的:1. 探究不同频率下控制系统性能表现2. 进行频率特性分析,并了解控制系统中的稳态误差与阻尼比之间的关系3. 进行频率特性设计,并掌握控制器在频率特性中的应用实验内容:1. 频率响应性能测试2. 获取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3. 根据幅频曲线分析系统稳态误差,根据相频曲线分析系统阻尼比4. 根据工程实际需要,设计相应的控制器并给出稳态误差和阻尼比的实验结果实验步骤:1. 建立试验系统,包括控制对象和控制器2. 调整测试样本的初始参数,保证系统的稳态3. 绘制系统幅频特性曲线,观察幅频曲线的变化情况并进行分析7. 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频率下控制系统的性能表现,以及系统的幅频和相频特性曲线。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系统频率特性分析,掌握控制器在频率特性中的应用。

通过对幅频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稳态误差情况。

同时可发现,随着频率增大,系统稳态误差逐渐增大,这是由于系统的惯性效应在高频率下更为明显导致的。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设计相应的控制器来减小系统稳态误差。

通过对相频曲线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系统的阻尼比情况。

随着频率增大,我们可以观察到系统阻尼比逐渐降低,这是由于系统越接近临界系统,其阻尼比越小,因此在系统设计中需要注意避免系统过度激励的情况。

总的来说,控制系统频率特性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控制工程实验,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系统在不同频率下的性能表现,为实际工程中的控制系统设计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所需频率范围是:0.1rad/s到100rad/s。
②参考实验模型窗口图,设置输入信号模块正弦信号的参数,首先设置正弦信号幅度Amplitude,例如设置Amplitude=1,然后设置正弦频率Frequency ,单位为rads/sec。再设置好X偏移模块的参数,调节Y示波器上Y轴增益,使在所取信号幅度下,使图象达到满刻度。
以下是在不同频率下李沙育图及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分析情况
(1)当ω=0.5rad/s时,2Xm= 2 2Ym=2 5.515 = 14.83 2y0=2 3.3ψ= = 36.75°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图一
(2)当ω=0.7rad/s时,2Xm= 2 2Ym=2 5.727 = 15.16 2y0=2 4.879ψ= = 58.42°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答:可以,因为能在“李沙育图形”中同时读出2Xm、2Ym、2y0并可以计算出 和ψ,从而得到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2)讨论用“李沙育图形”法测试频率特性的精度,即误差分析(说明误差的主要来源)。
答: ,仅当 时,上式才是成立的,所以在其他频率范围时只能用来近似,而且读数时也有人为误差。
(3)对用频率特性测试系统数学模型方法的评价。
③利用Y示波器上的刻度(最好用XY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测试输入信号的幅值(用2 表示),也可以参考输入模块中设置的幅度,记录于表7--2中。此后,应不再改变输入信号的幅度。
④依次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按所得频率范围由低到高即 由小到大慢慢改变,特别是在转折频率处更应多测试几点,注意:每次改变频率后要重新启动Simulation|Start选项,观察“李沙育图形” 读出数据),利用Y示波器上的刻度(也可以用XY 示波器上的刻度更清楚地观察,把示波器窗口最大化,此时格数增多更加便于观察),测试输出信号的幅值(用2 表示),并记录于表7--2(本表格不够,可以增加)。注意:在转折频率,特别是 和 附近应多测几点。
要求: 和 之间相差10倍左右, < 或 < 均可,数值可在0.01秒和10秒之间选择, 取0.5左右,K 10。
设置T1=0.1,T2=1, =0.5,K=5。
(3)设置好各项参数后,开始作仿真分析,首先作幅频特性测试。
①高端高于转折频率高者10倍左右)。
图二
(3)当ω=0.98rad/s时,2Xm= 2 2Ym=2 5.178 = 14.28 2y0=2 5.067ψ= = 78.11°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图三
(4)当ω=0.99rad/s时,2Xm= 2 2Ym=2 4.428 = 12.92 2y0=2 4.226ψ= = 72.627°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由题意知传递函数的两个转折频率为1rad/s和10rad/s,所以选取的频率为0.5rad/s、0.7rad/s、0.98rad/s、0.99rad/s、1rad/s、1.2rad/s、4rad/s、7rad/s、9rad/s、9.8rad/s、9.9rad/s、10rad/s、10.1rad/s、10.2rad/s、14rad/s、20rad/s、40rad/s、80rad/s、100rad/s
实验四 控制系统频率特性的测试
1、实验目的
认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2、实验装置
(1)PC586微型计算机。
(2)自动控制实验教学系统软件。
3、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
(1)首先确定被测对象模型的传递函数G(S),根据具体情况,先自拟三阶系统的传递函数, ,设置好参数 。
图六
(7)当ω=4rad/s时,2Xm= 2 2Ym=2 0.298 = -10.52 2y0=2 0.03535ψ=180 - = 173.19°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七
(8)当ω=7rad/s时,2Xm= 2 2Ym=2 0.0845 = -21.46 2y0=2 0.0377ψ= 180- =153.5°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2)进一步了解了频率特性的用途,频率特性可以用于稳定系统也可以用于不稳定系统。频率特性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可用多种形式的曲线表示,因此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可以应用图解法进行。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明确,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还可推广至某些非线性控制系统。
图十二
(13)当ω=10.1rad/s时,2Xm= 2 2Ym=2 0.03461 = -29.21 2y0=2 0.02182ψ= 180- = 140.92°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三
(14)当ω=10.2rad/s时,2Xm= 2 2Ym=2 0.03394 = -29.39 2y0=2 0.02141ψ= 180- =140.89°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
(11)当ω=9.9rad/s时,2Xm= 2 2Ym=2 0.0365 = -28.75 2y0=2 0.02263ψ= 180- = 141.68°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一
(12)当ω=10rad/s时,2Xm= 2 2Ym=2 0.03556 = -28.98 2y0=2 0.02236ψ= 180- = 141.04°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四
(5)当ω=1rad/s时,2Xm= 2 2Ym=2 4.983 = 13.95 2y0=2 4.933ψ= 180- = 98.13°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图五
(6)当ω=1.2rad/s时,2Xm= 2 2Ym=2 3.872 = 11.759 2y0=2 3.434ψ= 180- = 117.52°绕行方向:逆时针如下图
图十四
(15)当ω=14rad/s时,2Xm= 2 2Ym=2 0.01488 = -36.55 2y0=2 0.01145ψ= 180- = 129.69°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五
(16)当ω=20rad/s时,2Xm= 2 2Ym=2 0.005596 = -45.04 2y0=2 0.004869ψ= 180- = 119.09°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八
(9)当ω=9rad/s时,2Xm= 2 2Ym=2 0.046 = -26.74 2y0=2 0.0268ψ= 180- = 144.37°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九
(10)当ω=9.8rad/s时,2Xm= 2 2Ym=2 0.0373 = -28.57 2y0=2 0.0233ψ=180 - = 141.34°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八
(19)当ω=100rad/s时,2Xm= 2 2Ym=2 0.00004916 = -86.17 2y0=2 0.000043ψ= 180- =118.99°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九
由实验模型即:由 实验设置模型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绘制出Bode图。
图二十
4、思考题
(1)是否可以用“李沙育图形”同时测量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
答:频率特性可以用于稳定系统也可以用于不稳定系统。频率特性也是系统数学模型的一种,可用多种形式的曲线表示,因此系统分析和控制器设计可以应用图解法进行。频率特性的物理意义明确,不仅适用于线性定常系统,还可推广至某些非线性控制系统。
5、实验总结
(1)通过本次实验认识了线性定常系统的频率特性,掌握了用频率特性法测试被控过程模型的原理和方法,根据开环系统的对数频率特性,确定了系统组成环节的参数。
图十六
(17)当ω=40rad/s时,2Xm= 2 2Ym=2 0.00076 = -62.38 2y0=2 0.00073ψ= 180- = 106.16°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图十七
(18)当ω=80rad/s时,2Xm= 2 2Ym=2 0.000143 = -76.89 2y0=2 0.000142ψ= 180- = 96.78°绕行方向:顺时针如下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