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
摘要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本文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虹》《两只蓝鸟》《太阳》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从他1911
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到1930年在法国逝世,他共为后人留下了10多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和散文集、书信集以及多部绘画作品。

随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相继问世,对他各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便先后凸显出五彩斑斓的意义。

本文试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虹》:心理分析的视角
英国心理分析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l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帝国主义的竞争中发展逐渐缓慢下来,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是英国社会的萧条的景象,国际国内的各种矛盾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加激化。

强盛时代的维多利亚英国已一去不返,对现存秩序与传统制度人们日渐丧失信心,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潮是精神与信仰的危机和对传统的反叛。

步步逼近的工业浪潮使原本宁静的乡村都沦落为肮脏的工业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精神受到摧残,社会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

人类渴望与自然和社会共和谐,渴望内心得到关注,这时心理分析小说应运而生,文学开始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与关照,希望在摒弃传统道德观的同时建立更符合人性的自然道德观。

小说《虹》(1915)诞生于这一时期,是劳伦斯小说的最高成就。

这部小说以布兰温一家三代人婚恋经历为核心线索,通过对何种途径才能真正建立起男女之间自然、自由的和谐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探索,并明确申明了这种探索的最终指向是希望以此“激起一种世俗的、感官的快乐,唤醒世界,唤醒每一个人的世界意识”,从而寻找到现代人突破工业文明困境的新途径。

在布兰温家族前两代人的性爱和婚姻关系中,要么是自然而非自由的,如布兰温家族的第一代,他与一个波兰女子结了婚,他憧憬遥远的异国气息,满怀希望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但随着农村的日益工业化给在宁静环境中长期居住的农民以激烈的撞击,在这一变动时期的农民心态也随之越发复杂;要么是貌似自由却毫不自然
的,如安娜家族的第二代,她是一位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姑娘,她与城里来的堂兄威尔热恋,但由于他们思想观念和信仰有着严重的分歧,使他们后来有了不同的内心体验;最后,第三代女性厄秀拉成为担起迈向象征希望的“虹”的责任者。

在厄秀拉不懈的探求中,她曾屡次陷入贪恋自然情欲满足和盲目随波逐流的精神误区,但最终她领悟到自身的生存意义是不可能仅仅依感官的完美来实现的,个人的、表面的、暂时的肉体欲望不是生活的全部,超越其上的应该是对非个人的、内在的、永恒的生存意义的更高渴望。

厄秀拉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单纯感官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统一,但她的这一追求在《虹》中并没有实现,所以小说结尾时,她仰望着天上的彩虹充满着期待,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样的结尾不仅反映出女主人公对自我生命状态的坚信与渴望,也反映出作者对新型的两性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无比期待。

“虹”乃是希望的象征。

显然,关注心灵,对工业化英国的情感憎恨和道德批判是劳伦斯创作的潜在基点之一。

此外,劳伦斯的家庭对他的艺术创作和生命美学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影响。

在父母失败婚姻阴影中成长的劳伦斯逐步意识到父母婚姻生活的不幸,并随其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父母之间的关系使他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内在意义有了更深层的反思。

从母亲身上,他看到了女性特有的内在自我。

对婚姻的失望,使母亲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而她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影响了他们成年后自主选择生活的能
力。

因此,对自身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导致了劳伦斯对婚恋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思考,而这一思考也触发了劳伦斯形成以和谐性爱为核心的生命美学观点。

因此,伴随着《虹》这部作品的完成,劳伦斯以反思和重建两性关系为核心的生命美学原则也在逐渐形成。

首先,他认为生命美学思想的产生是基于对现存文明制度弊端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既然工业文明宣扬并培育理性精神意识至上的观念,那么击碎这一文明的枷锁就需要张扬对血与肉的信仰,进而实现心灵的升华。

二《两只蓝鸟》:幽默反讽的视角
《两只蓝鸟》是劳伦斯后十年的作品。

这时他的思想和哲学以及艺术风格已基本形成。

与小说《虹》一样,《两只蓝鸟》也是一部描写失败婚姻的作品。

尽管劳伦斯的生命美学理论以对两性关系的关注为核心,想凭借本能的自然生命需求来抵制现实社会中人类生存的物化状态,并借此来实现对现实秩序的颠覆,为理想社会的重建铺平道路。

但他对能否有效实现对现存世界的变革仍存有疑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重了英国社会的现实危机并恶化了他的个人
生活境遇时,劳伦斯的失望和疑虑便表现于其后的小说创作中。

与以往严肃而厚重的作品基调相反,《两只蓝鸟》以幽默与讥讽的手法向人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故事:
小说开头,劳伦斯就给它起了一个轻松的调子,诙谐而又带有讽刺的意味:
“有一个爱丈夫的女人,可是她没法跟他的丈夫生活在一起。


个做丈夫的呢,从他那个方面来说,是真心诚意地爱他的妻子的,不过他也没法跟她生活在一起。


因此,吉太太便常去南方度假,享受阳光、大海、鸡尾酒和风流韵事。

吉先生却苦行僧般地在书房里埋头写作小说或文学评论。

不过,后者倒还豁达,明知他太太阳光下的风流事,却毫不在意。

如此夫妻关系倒也简单省事,但不会产生幽默而又精彩的“两只蓝鸟”。

劳伦斯故此又在这关系中巧妙地插入了第三者即吉先生的女秘书雷克泽尔小姐。

不过,此时吉太太却没有她先生的那份雅量。

在“带着嘲笑的灰眼睛转过去看那个爱慕她的人的晒黑了的、神情迟钝的脸”时,她心里仍惦记着她那年轻漂亮的丈夫和他那“非常俊俏”的女秘书,尽管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

关于吉先生和吉太太之间冷漠的夫妻关系,劳伦斯仅用了“盐柱”和“腌黄瓜”两个隐喻便生动微妙而又轻松诙谐地向读者作了交代。

“盐柱”典出《圣经》,比喻没有情欲的女人;而“腌黄瓜”则是比喻性情冷淡的男人。

小说中,吉先生暗示自己已是腌透的黄瓜。

吉太太仿佛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望,她飞去南方寻找自己的生活。

阳光下的快乐固然可弥补婚姻的缺憾,但女秘书的出现宛如一颗“沙子”飞进了她眼里。

于是,劳伦斯在故事滑稽可笑的画面上又抹上了更为妙趣横生的一笔:“当你眼睛里有颗沙子的时候,干风流事就不怎么有趣了,要是心底里牵挂着什么事也不行。

”“沙子”省去了许多笔墨,一笔就点明了吉太太焦虑的生存状态。

从作品风格上看,劳伦斯采用了轻松、幽默、反讽甚至是夸张变
形的手法。

但这种喜剧式的轻松诙谐的背后却隐伏着他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深刻严肃的思考和忧患意识,以及他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形象强烈的个人立场。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可以在其生活经历中找到原型。

他不怕自己的生活影子出现在故事中,而且把自己刻画成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庸俗作家;劳伦斯妻子与朋友默里的暧昧关系以及插在劳氏生活中的布雷特都是作品中的主角,即吉太太和女秘书雷克泽尔小姐。

这种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其实正是社会不和谐的写照,性的无能似乎象征着现实的挫败和无法实现的愿望。

三《太阳》:古希腊文化的视角
《虹》中,失落与迷惘的探索;《两只蓝鸟》中,压抑与苦痛的挣扎,都是工业化进程下人们灵魂深处的自我意识面对异化困境所做出的反应。

在劳伦斯看来,令人们陷入这种境遇的根本原因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工业社会和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明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压抑了性和性爱的本能。

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个体幸福生活的起点。

如果丧失性和性爱的本能,人便会走入认知的歧途,人与人之间最为根本的结合会遭到破坏。

所以只有建立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实现个体的完整与独立,达到灵与肉的统一,人们才能真正摆脱被异化的困境,获得自由,走向理想和谐的世界。

小说《太阳》(1925)从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主题,即摆脱工业文明给人造成的摧残,讴歌太阳和
大地,追求人性的美好。

《太阳》是劳伦斯1925年在意大利热那亚附近的海边别墅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的背景是在西西里(西西里历史上原本在希腊的版图之内)。

古希腊曾经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全身赤露是希腊人特有的习惯。

衣着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件附属品,不拘束身体,可以随时扔掉。

与周围的异族相比,只有希腊这个民族不以裸体为羞。

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脱掉衣服去参加角斗或竞走。

”希腊人认为肉体有其自有的庄严,劳伦斯当时的创作哲学也与这种古希腊精神相吻合。

《太阳》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个崇尚阳光的女性,是太阳治愈了现代机器文明在她心中所造成的创伤。

来西西里前,朱丽叶生活在纽约,城市生活使她长期远离自然,烦躁不安,身心疲惫,与丈夫关系也很不融洽。

医生建议她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接受裸体日光浴治疗。

金色的阳光复苏了她血统中的希腊遗传因子。

“一个清晨,太阳火球般升起,光芒四射,赤裸裸地出现在海面上。

朱丽叶躺在床上,凝视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轮赤裸的太阳纯然从海平面升起,驱散浓重的夜雾,她渴望与太阳融为一体。

”如此情景使她产生了走向太阳,与阳光拥抱在一起的强烈冲动。

阳光使她如痴如醉,使她能用肉体去感知世界,感悟人生,也了解男人。

她摆脱了现代文明的枷锁,与真正的自然、与阳光、与大地、与一草一木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小说中,朱丽叶那一幕幕狂醉的状态,也会让读者联想到古希腊人祭仪中疯狂和野蛮的成分,也就是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
在劳伦斯笔下,阳光宛如强劲的酒力,制服了朱丽叶的羞怯、内心的阴郁和恐惧,她征脱了传统和道德的桎梏,长年来她头脑中仿佛已锈成块状的思想被阳光融解了,阳光使她恢复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血性”,甚至是“野蛮”的本性,而置一切现代世俗礼仪而不顾。

“阳光、酒神、血性、野蛮”,这些都是希腊文化的象征。

劳伦斯对希腊文化的研究,希腊文化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尤其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对劳伦斯的影响,在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因此,除了讴歌大地、讴歌太阳、讴歌人性之美,用这篇小说来研究古希腊文化对劳伦斯思想和创作也有不小的价值。

四结语
品读劳伦斯作品,仿佛能感觉到其独特性、矛盾性、模糊性、多重性以及开放性。

8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的各种理论相继走进了国内课堂。

因此,对劳伦斯作品评析的理论角度百花齐放:有心理分析的、女性主义的、文化研究的、后殖民的、解构主义的等等。

但任何理论视角只能给人们提供理解作品的一种参照和比较。

对作品的真正理解还要靠个人的心灵感受和体验,而这种感受和体验会因人、因时、因其他诸多因素而异甚至发生改变。

欣赏作品、研读作品、理解作品,让精神得以充实,让思想得以升华,或许是某些读者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 哈里·莫尔编:《劳伦斯书信选》,北方文艺出版社,1996年
[2] 劳伦斯,主万译:《劳伦斯短片小说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年版。

[3]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