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
浅析劳伦斯作品《虹》的主要写作特点
浅析劳伦斯作品《虹》的主要写作特点本文介绍英国作家劳伦斯作品《虹》的内容提要,分析《虹》的主要写作特点之一——心理分析,分析《虹》的主要写作特点之二——运用大量的现代主义表现手法。
标签:心理分析;象征;比喻;意向《虹》描写的是布朗文一家三代人的家史,通过三代人的恋爱、婚姻、工作和家庭日常生活描写,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初期英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小说从1840年左右老汤姆·布朗文一代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世纪初第三代厄秀拉与斯克利斯基的爱情破裂,时间跨度有六、七十年。
作者一开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美丽、宁静的宗法制农村的图画,汤姆·布朗文一家世世代代居住在离诺丁汉不远的伊尔吉斯顿的考西村,他们的家庭生活是亲密融洽的,人与周围的大自然也是亲密和谐的,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入侵”农村,农村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小说逐步展开描写到布朗文家第二代人安娜与威尔以及他们的女儿第三代人厄秀拉的童年和少女时代,也就展现了一种文明与另一种文明交替的大变动时期中,男女之间的关系,人们的思想意识,如道德、亲情、宗教、价值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劳伦斯的创作深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的影响,在写作艺术上把重点放在人物的心理刻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通过对人物的心理分析,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个丰满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作品《虹》的结构和写法不同于传统小说,全书分成三部分,每部分都有一对主角,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着力描写每对主角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刻展示其内心世界。
所以,《虹》的一大写作特点是心理分析。
心理描写分析是指把人物的心理活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以展示人物的心理世界。
劳伦斯游刃有余地运用多种不同的心理分析方法,把艺术笔触解剖刀似的深入到不同人物的心灵深处,把人物在特定的环境、情势下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剖析出来。
有时是运用人物的行动和对话这一传统的方法刻画人物的复杂心理。
如在汤姆·布朗文拜访过他哥哥的情人福布斯太太,心理上的不平衡被他的妻子看破之后,他和妻子的一段对话:“你为什么这样经常出去?”她说。
劳伦斯的小说特质与女性主义
劳伦斯的小说特质与女性主义【摘要】劳伦斯的的小说在学术界历来引起诸多争论。
要理解他的小说特质和历史贡献,要在多维视野中把握。
劳伦斯对文学史上最大的贡献就是从两性关系的视角去揭示工业文明的罪恶。
其小说的三大特质就是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性心理探索。
对于劳伦斯小说特质的理解,主要是通过分析作品《查泰来夫人的情人》、《虹》等。
分析劳伦斯的小说,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如精神分析理论、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
在这里,主要是通过探讨劳伦斯小说与女性主义的关系来从深层次理解其小说内涵。
劳伦斯对女性主义的态度,经历了一个发展阶段,由支持到矛盾,后期开始产生一种恐惧心理。
【关键词】劳伦斯;小说特质;两性关系;女性主义D.H.劳伦斯是英国文学中倍受指责的作家之一。
他的小说从对两性关系的考察出发,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与人的对立和冲突,深刻展现了现代人悲剧性的生存状况。
他的出现,是20世纪英国文坛的“一场强烈地震”。
劳伦斯的小说有三个特质,即社会批判、文化批判和性心理探索。
在其作品中,处处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向往和对工业文明的厌恶与批判。
资本主义发展下的工业文明扭曲了人性,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劳伦斯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以在战争中下半身残废的克利弗男爵象征腐朽堕落的工业文明,正是对工业文明社会的一种批判。
在其第一部作品《儿子与情人》中,劳伦斯通过对矿工家庭生活图景的描写,真实地揭示了他们在工业社会中的恶劣的劳动条件与贫困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对矿工家庭生活的破坏和感情上的摧残,这也是对工业文明的批判。
作家塑造的诸如康妮、厄秀拉等一系列对性爱大胆追求、追求个性与自由、要求男女平等的女性形象,正是对陈旧的束缚女性性追求、认为女性处于从属地位的文化、思想观念的批判。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角康妮,因为自己的丈夫失去了性功能,使她完全生活在一个毫无人性的环境当中。
她无法忍受这种非正常的生活,与矿工梅勒斯发生关系并相爱,且决心与他共同生活。
从空间理论看劳伦斯你抚摸了我
从空间理论看劳伦斯你抚摸了我拉尔夫·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具争议的作家和社会评论家之一。
他以其大胆和直接的写作风格而闻名于世,深受读者们的爱戴和批评。
然而,我们可以从空间理论的角度来探讨他作品中的“你抚摸了我”的主题,即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关系和身体接触。
本文将从劳伦斯在《儿童时代》和《女王之物》中的刻画出发,探讨他对空间理论的运用,以及这种抚摸的象征意义。
劳伦斯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身体接触和情感交流的描写,这一点体现了他对空间理论的敏锐观察和深入思考。
空间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空间和身体的接触来建立和维持的。
劳伦斯在《儿童时代》中描述了保罗与母亲的关系,他们之间常常通过身体接触来表达情感。
在小说中,保罗总是渴望母亲的抚摸和拥抱,在母亲的怀中他感到安全和被接纳。
这种身体接触为他们之间的情感提供了一种直观的表达方式,强化了他们的亲密关系。
类似地,劳伦斯在《女王之物》中也展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和身体接触。
小说中的女主角乔治娜与男主角奥利弗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经常以身体接触的方式交流。
他们看似平凡的动作,比如握手、拥抱和亲吻,实际上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身体接触,他们感受到了对方的存在和关心,这种接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交流和支持。
劳伦斯对空间理论的运用,不仅仅是为了描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为了表达一种特殊的情感和触感。
身体接触在他的作品中具有象征的意义,代表着深入和理解。
通过抚摸和触碰,人们能够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和情感。
这种身体接触不仅仅是一种身体上的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和连接。
劳伦斯通过这种抚摸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渴望,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所创造的人物和故事。
在劳伦斯的作品中,“你抚摸了我”成为一个重要的主题,它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复杂性和美妙之处。
通过抚摸和身体接触,劳伦斯在作品中塑造了真实而深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亲近和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劳伦斯及其主要作品和风格
戴维·赫伯特·劳伦斯一、生平与创作劳伦斯(1885-1930),英国著名小说家、诗人。
《白孔雀》(1911)、《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928)。
这些小说的核心内容,都围绕两性关系展开,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文明对人类的自然本性摧残和压抑,从而把两性关系作为探索人类灵魂的方式,并且把两性关系的和谐视为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本出路。
二、劳伦斯与色情小说、弗洛伊德1、劳伦斯与色情小说色情小说的特征:其目的在于宣扬赤裸裸的性行为,露骨而具体地描写同性恋的性行为或者其他性变态有关的暴力、虐待、侮辱行为,展现纯粹色情的形象,挑动人们的性欲,缺乏审美价值的小说。
它极易使读者产生性联想、性幻想或者引发性冲动,甚至会出现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的性行为,以排遣性的冲动,从而造成性犯罪,因此为法律所严格禁止。
劳伦斯的小说中虽然描写两性关系,但是其两性关系的描写中有着丰富的社会哲理内涵和社会心理探索的内容。
两性关系是情感和思想的冲突、碰撞和交融的过程,并非单纯的性冲动;也不是强调男性或女性争夺性别权力的场所,是生命活力尽情挥洒的心灵领域。
从这个方面看,劳伦斯将社会矛盾的发展化约为两性关系的冲突、斗争与和谐。
2、劳伦斯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1)劳伦斯的主题有恋母情结。
但是这种恋母情结更多地来自母亲受到父亲情感伤害后的移情行为,最终带来的是下一代的精神扭曲与畸形。
如《儿子与情人》、《可爱的夫人》中罗伯特对母亲波琳的畸形之恋等具有一定社会批判内容。
然而劳伦斯的作品最终表现的是这些主人公如何挣脱恋母情结、走向自我与幸福的精神成长历程。
(2)劳伦斯描写性本能。
从这个方面接受弗洛伊德思想。
但是在性本能与社会规范的关系上,劳伦斯并不将性本能视为混乱无序的性冲动,需要服从现实原则,并遭到超我的压抑,而是将性本能作为没有受到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玷污的最美好的人类自然本性。
lawrence劳伦斯作品赏析和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简介
02
劳伦斯家境贫寒,父亲是一名矿工,他的童年生活并不富裕。
劳伦斯在牛津大学学习期间曾患肺结核,这使得他与主流社会
03
产生隔阂,并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作品概述
劳伦斯的文学作品数量不多, 但涉及广泛的主题和风格。
他的早期作品以写实为主,后 期作品则逐渐表现出现代主义 的特点。
劳伦斯的作品中常常探讨的主 题包括性、社会阶级、宗教信 仰和人类命运等。
人物塑造
通过不同性格、家庭背景和社会角色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她们在 追求自由和幸福过程中的不同心态和遭遇。
03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简介
现代主义文学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欧洲社会和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动 摇,对传统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为现代主义文学 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人们的生活方式 和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变化,现代主义文学反映了这一时代 的特征。
科学技术的进步
20世纪初,科技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人们对自然和人类 自身的认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这种科技的影响也渗透到了 文学作品中。
现代主义文学特点
反传统
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对传统的文学形式和主题,强调个性、主观 性和非理性。
叙事技巧
劳伦斯在叙事技巧上运用 内心独白、意识流等现代 主义手法,展示人物的内 心世界。
象征主义
劳伦斯的作品中常使用象 征手法,通过自然元素表 达人物情感和主题思想。
对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的贡献
推动现代主义文学的发展
劳伦斯的作品在英国现代主义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后来的作家提供 了借鉴和启示。
人物塑造
景观大师劳伦斯哈普林及其作品分析
哈普林的水景设计一直都是以自然水 体为原模板,总体让人感觉亲切,壮 观。 爱悦广场,与其中的第一个互动喷泉 成为了哈普林标志项目 波兰市的伊拉·凯勒水景广场,一个 与瀑布喷泉完全融为一体的广场,受 到了高度评价
“过程使设计变的更加成熟”。这就是劳伦斯.哈普林传奇般 的一生,他继承了格罗皮乌斯的将所有艺术视为一个大的整体 的思想,他从广阔的学科中吸取营养,音乐、舞蹈、建筑以及 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都对他的设计产生了重要的 影响,也是他具有创造性、前瞻性和与众不同的理论系统的原 因。
பைடு நூலகம்
肯特菲尔得舞蹈台 海滨农舍 爱悦广场 柏蒂格罗夫公园
演讲堂前广场 (伊拉·凯勒水景广场) 西雅图高速公路公园 里维斯广场 罗斯福总统纪念堂
案例名称:罗斯福纪念公
园
案例地点:美国华盛顿 初始设计时间:1974年 落成时间:1997年5月2日 设计师:劳伦斯哈普林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是美国最伟大的总统之一,他带领美国群众渡过 经济萧条,二次大战事件,一举迈入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 1945年4月12日罗斯福去世,为纪念罗斯福总统对结束二次大战所做的贡献, 于1950年初次提议纪念公园构想。 而他的纪念型式公园最后确立由劳伦斯哈普林设计,纪念型公园开始进入由 垂直性纪念物转换为水平性纪念空间的新纪元。这是首个非构造物美国总统 性质的景观纪念碑,是一个让人们可以感知并经历的景观。。它进而引发了 一场纪念碑的革新。
1949年,在完成唐纳花园的工作后,哈普林在旧金山开办了自 己的事务所——劳伦斯〃哈普林公司。 前期公司的业务重点是市郊花园,但之后很快就收到关于医院、 大学、购物中心和住宅开发的委托设计任务。
《羽蛇》中的权力世界——劳伦斯后期作品中的权力意识
《羽蛇》中的权力世界——劳伦斯后期作品中的权力意识摘要:《羽蛇》是劳伦斯后期创作转折阶段的一部重要的小说,较少人研究,本文将从权力意识这一角度来阐释《羽蛇》所展示的权力世界,它的权力世界有着自己的面貌:它是政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这种权力也存在于男人与女人、男人与男人之间,作品中的主人公不断地将他们的意志强加给女人,认为他们有统治女人的权力,并认为他们还负有对男性中的弱者实施统治的使命。
对于这些走向权力的途径,作者本人也是存在着困惑的。
关键词:劳伦斯《羽蛇》权力意识劳伦斯是英国小说家、诗人、戏剧家和画家,在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谈及劳伦斯,人们就会把关注的焦点集中于他早期时候创作的作品以及最后一部令人争议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劳伦斯转折阶段创作的几部重要的小说:《袋鼠》、《亚伦的杖杆》、《羽蛇》,被西方劳伦斯研究者称为“领袖问题小说”,却往往被人们忽视,但是这几部小说却是作者思想转变的反映,是他思想的新探索,很值得研究,尤其是《羽蛇》。
《羽蛇》讲述的是爱尔兰人凯特厌倦了西方的生活方式,企图摆脱欧洲文明,跑到远离欧洲的墨西哥,在那里遇到了两个领袖人物:卡拉斯可和西比阿诺,并卷入到他们操纵的反对基督教、复活原始宗教的运动当中。
在《亚伦的杖杆》中里立说到:“人需要领袖……,人生命中只有两种巨大的能动的渴求:爱和权力。
”而“劳伦斯笔下的爱通常只指权力”①,《羽蛇》追踪这一足迹,描绘了一个权力的世界。
人们对权力的阐释是:(一)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二)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
但是《羽蛇》的权力世界又呈现出一种新的面貌:首先,政治上的强制力量,也就是所谓的政权,《羽蛇》赋予它新的意义,它的政权是与神权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其次,所谓的职责范围是指劳伦斯自我圈定的范围,自己创造的职责,就像他认为基督不可信仰时,就创造了自己的宗教一样,并不需要别人的认同,他把权力命定存在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男人与男人之间。
《解构视角下再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完整自我”观》范文
《解构视角下再现《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完整自我”观》篇一一、引言D.H.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以其深入的心理刻画与强烈的情感张力而著称。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不仅仅通过叙事者展现了外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身份的变化,同时也挖掘了内心世界的转变。
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解构视角对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揭示作品中如何通过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展现“完整自我”的观念。
二、解构视角下的文本分析1. 人物形象与心理《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主角,查泰莱夫人,被描绘为一个复杂且矛盾的角色。
她面临着社会的压力、情感的压抑和身份的迷失。
通过对她的心理状态进行解构,我们能够看到她如何通过与外部世界的互动,逐渐寻找并实现自己的“完整自我”。
2. 情节与主题的解读作品中的情节与主题都围绕着“完整自我”的追求展开。
通过不同的情节,查泰莱夫人逐渐认识到自己内心的需求与愿望,从而对自我身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追求。
而这个追求“完整自我”的主题也贯穿于作品的始终,为整部作品奠定了情感与哲思的基调。
三、心理成长与自我认知在小说中,查泰莱夫人的心理成长和自我认知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她通过与其他人物的互动,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她开始挑战传统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寻求自己内心的自由和满足。
这一过程展示了如何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尝试,达到对“完整自我”的认知。
四、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在小说中,查泰莱夫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她的行为不仅反映了她对“完整自我”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对她的行为进行深入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个体如何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
五、结论通过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的解构视角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品中如何通过人物的心理与行为展现“完整自我”的观念。
查泰莱夫人作为一个复杂而真实的角色,她的心理成长和自我认知的过程也是我们对“完整自我”的认知过程。
劳伦斯作品的多维度研究
多维度视野中的劳伦斯小说——以《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为中心劳伦斯,一个备受争议的作家,尤其在他的小说《查泰来夫人的情人》问世后,人们对他的评价更是众说纷纭。
在这里笔者尝试以《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为中心,试分析多维度视野中的劳伦斯小说。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内涵丰富,具有强大的张力,将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当时的困境以及许多后来人类社会发展中产生的许多矛盾囊括其中,以大胆、冷峻的笔触描绘了物质文明发展下的种种精神困窘,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第一,自文艺复兴运动以来,人们一直在歌颂人的力量,提倡禁欲主义到个性解放,但涉及的也仅仅是群体的解放,不曾关注到个体的解放。
《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人文主义气息浓厚,不仅歌颂人的坚实有力的躯体和从骨髓里透露出的坚强与毅力,还摆脱对群体解放的追求,另辟蹊径,开始关注女性的解放。
小说中梅勒斯问及假如两人关系被发现怎么办,康妮选择离开,义无反顾地抛弃所谓的贵族阶级的符号——男爵夫人,这样一个反叛的形象成了鲜明的典型。
她奋起抗争,为了自己的身心自由,在她身上集中了为人权、人性、本真而抗争的勇气。
第二,自工业革命以来,物质文明程度不断提升,但人类社会在物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充满了罪恶。
工业文明下机械大发展,而人性却备受摧残。
工业文明社会里充满被压抑、趋向分裂的自我,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欲望,个人的人格逐渐变质。
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不良追求风行。
很多人在膨胀的私欲中迷失了自我,找不回本真正的自我、完整的自我、本能的非理性支配的自我,恰如“冰山原理”,其中八分之一的真我呈现在社会表层面、八分之七被尘封。
在这又与后来社会所提及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冲突,物欲横流世界中的精神荒原,渴望远离尘世、躲避喧嚣、返璞归真的乌托邦理想息息相关。
第三,小说大胆地向读者揭示了生活中最隐秘的地方,以极大的勇气将性意识、性关系等以往被人隐晦而去的方面展示在读者面前。
劳伦斯向世人询问,如何建立男女之间的和谐自然的关系,如何真正实现“双性同体”①,将个体身上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融合,使两种力量达到平衡的理想状态;在两性关系中如何实现精神、肉体和谐统一(灵肉统一);怎样打破以男性为中心,女性边缘化的传统。
超越宗教――劳伦斯小说解读
《超越宗教――劳伦斯小说解读》摘要:信仰和谐摘要:劳伦斯受到反传统的生命哲学的影响,对新教中违反人性的灵肉分离的道德进行激烈的批判,“真正的宗教要求我们排除一切心灵的焦虑和思想的不安,以及一切灵魂的混乱和骚动,劳伦斯以自己敏感的身心强烈地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给人们套上的精神枷锁,对各种关系造成的巨大破坏,以及人无法使灵魂始终保持清醒和激奋的事实关键词:劳伦斯宗教信仰和谐摘要:劳伦斯受到反传统的生命哲学的影响,对新教中违反人性的灵肉分离的道德进行激烈的批判。
他大胆超越传统的束缚,尝试着从灵肉合一的性爱体验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来构建个人的精神生活,从而走出一条超越传统宗教的人类灵魂解救的道路。
一、劳伦斯的宗教观“真正的宗教要求我们排除一切心灵的焦虑和思想的不安,以及一切灵魂的混乱和骚动。
”①这说明宗教在帮助调整人的心身关系,追求心灵的宽慰等精神生活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宗教的某些道德戒律影响世俗道德,并依靠它权威箴言的力量来影响人们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行动,对人类文明进程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但人们对宗教产生的盲目崇拜,以及宗教中禁欲的一些道德规范,从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的思想,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
宗教虽然种类繁多,但基督教在西方社会处于垄断地位数千年。
随着现代化的深入,传统的思想方式和文化价值观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宗教信仰开始破裂。
人们不再接受同一伦理、宗教及其行为模式。
“西方现代文明的危机说到底是现代人的危机,是现代人的生存的危机。
这场危机的核心是信仰的断裂。
”②劳伦斯受到反传统的哲学家尼采、叔本华等生命哲学的影响,对曾经接受的基督教学说特别是新教中违反人性的道德进行激烈的批判。
他在《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一辩》中批判了新教破除了人与宇宙的和谐,压抑了自然人性,“从基督教始,到新教终,终于失去了与宇宙的一体,失去了肉体、性、情绪、激情与大地、太阳和星星的一体。
”③基督教历来推崇独身、贞洁和无性的道德态度极大地伤害了西方文化体系,从而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性与罪恶联系在一起,性爱和灵魂早就被割裂开来。
浅析劳伦斯小说《儿子与情人》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姓名:赵彤学号:131090430学院:师范学院专业:小学教育班级:B0904浅析《儿子与情人》中的俄狄浦斯情结摘要:俄狄浦斯情结又称“恋母情结”,是精神分析学中的术语。
在英国作家劳伦斯的作品《儿子与情人》中,这一情结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本文通过对恋母情结的理解并结合劳伦斯本人的生平分析作品,探究俄狄浦斯情结在这一作品中的完整体现,并揭示《儿子与情人》一书的意义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劳伦斯;《儿子与情人》;弗洛伊德主义;俄狄浦斯情结D.H 劳伦斯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一位著名的英国作家。
F.R. 利维斯称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创作天才,英语文学中的大家之一”[1]。
他一生创作了多部优秀的作品,《儿子与情人》是其成名作,小说主要描述了矿工沃特·莫雷尔一家处于工业社会中的痛苦与不幸。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 20 世纪初奥地利精神病医生、著名心理学家。
他和其他心理学家共同创立的“精神分析学”从上世纪末开始一直在欧美各国流行。
虽然劳伦斯曾经公开声明说:“我不是一个弗洛伊德主义者,从来都不是的———弗洛伊德主义只不过是医学科学的分支”[2],但小说中的许多人物及其关系上的描写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弗洛伊德的理论学说。
一、《儿子与情人》一书概述《儿子与情人》是英国现代主义作家劳伦斯的力作。
小说也为劳伦斯赢得了广泛的声誉。
这部小说带有浓厚的自传色彩,以诺丁汉附近的一个矿区为背景,围绕煤矿工人莫瑞而一家展开。
通过青年主人公保罗的成长过程反映了极其深刻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
保罗的母亲葛楚德与保罗的父亲婚后不睦,转向对儿子寻求爱的寄托。
这种感情超越了正常的母爱,成为控制与占据儿子感情的中心,致使保罗产生了一种弗洛伊德心理学上的“俄狄浦斯情结”的变态心理。
他爱母亲胜过其他任何女性。
米丽安是个农家姑娘,保罗曾经常与她在一起学习、玩耍,交往中米丽安对保罗堆积直浓厚的情感。
浅析劳伦斯作品《虹》的主要写作特点
“ 你想另外找一个女人 ?”她 问道 。
“ 没 有的事 。”他慢吞吞地说 : “ 我还要 找什 么样 的女人?” “ 像 你哥哥 的那样 的。”她说 。 “ 我 不喜欢 。”他说 : “ 我不要女人 。”
“ 你 要的 ,你想跟阿尔弗里德一样 。”她说 。 他 眼睛睁得 圆圆的 ,不知现在在哪儿 了…… 他惊奇地 盯着他的妻子 ,因为她那么无情地道 出他
《 虹 》描写 的是布朗文一家三代人 的家史 ,通 过三 代人 的恋爱 、婚姻 、工作 和家庭 日常生活描写 ,深刻地
反 映了十 九世纪 至二十世纪初 期英 国社会 的巨大变化 。 小说从 1 8 4 0 年左 右老汤姆 ・ 布朗文一代写起 ,一直 写到 二 十世 纪初第 三代 厄 秀拉 与斯 克利斯 基 的爱情 破 裂 , 时 间跨度 有 六 、七 十 年 。作 者 一开 始展 现在 我们 面前
劳伦斯还 善于描摹在特定情景下人 的心理状态 ,透 意 ,以汤姆 ・ 布 朗文 求婚 成功 的一幕 为例 , “ 他 一头
析出人物心灵深处的情感 。 《 虹 》中有这样 的一场景 , 洪水 中,汤姆 ・ 布朗文太太发现丈夫不在家 ,预感要 出
一
他们 的双脚踏 在相互 了解这一神奇的土地上 ,他们 的脚 步被新 的发现所 照亮 ,无论走到哪里 ,都是那么美好 ,
世 界就在 他们 周 围发 出 回响 。他 们欢 乐地 、忘 情地 走
作者简介:简燕 ,广西财经学院。
一
1 0 5—
爷
开 I 艺木与1 专媒
呀 ,一切都失 去了 ,一切 又都 找到了 ,新 的世 界已被发 到 自己已变成 了另一个人 。” 劳伦斯对男女之爱 的描 写是严肃的 ,含蓄而富有诗 现 ,剩下 的只待去探 索……”
劳伦斯长篇小说的“死亡”和“再生”象征
" 再生" 和“ 象征
湘南学 院外语 系 段 文 霞
[ 摘 要] 劳伦斯的长篇 小说运用了大量 的、 多种方式的象征手法。他用“ 亡” 死 象征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再生” 用“ 象征 冲出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的藩篱的理想人生 , 而这 些都是通过有代表性 的人物作为象征 载体 实现的。这些具有 象征意 义的人物, 又通过人物 自身的 语 言、 行为 、 心理 活动的直接象征 和景物 、 动物、 对比等间接 象征而获得 象征 意义。这 多种方式、 多层 次、 多方面的象征使 劳伦斯的长 篇 小说 审 美意 蕴 更为 丰 富 多彩 。 [ 关键词 ] 死亡 再 生 象征 劳伦斯 长篇小说 象征是文艺创作 中常用 的艺术手法 ,作家在对具体可感 的事物进 行描写 的同时 , 又利用它 的某种属性表达 出更为深刻丰富的含 义。 英国 作家 D H劳伦斯是这方面的大师 , 在 自己的长篇小 说中 , ・ 他 象征 的运 用达到了出神入化 的境界 ,他笔下的象征 , “ 都是为了表达非借助象征不 能表达的、 具有现代主义 内蕴的、 人的复杂情感意识或内心隐秘” I 。l ㈣ 劳伦斯一生创作 了十部长篇小说 ,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写 成 的。此时的英国, 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已相 当成熟 , 资本 主义工业文 明 在创造了巨大社会财 富的同时 , 其弊端也暴露无遗。 劳伦斯十分痛恨 资 本 主义工业文 明对 英格兰 田园牧歌式 自然风光 的破坏和对 人性 的扭 曲; 向往 回归 自然 , 显人的 自然本性和男女之 间两性关 系灵 肉完美结 彰 合 的理想人生。因此 , 他用“ 死亡 ” 象征资本主义工业文 明的虚伪 、 腐朽 , 用“ 再生” 象征冲破 资本主义工业 文明牢笼 , 追求理想 的人生 。 劳伦斯 的 长篇小说主要 是通过代表性人物 象征 “ 死亡 ” 再生 ” 和“ 的。而这些具有 象征意义的人物, 又通过人物 自身的所 作所 为的直接象征 和象征对 比、 景物 、 动物等间接象征获得象征意义 。 死亡是 指有生命的 自然实体生命的终 结,像社会 制度一类 的抽象 物没有生物学 的死亡 , 却有哲 学意义的死亡 , 即其发生 、 发展 、 灭亡 。它 们的死亡特征是虚伪 、 腐朽 、 没落。劳伦斯 正是用 资本 主义工业文 明的 代表性人物的腐朽 、 没落象征资 本主义工业文明死亡的 。 劳伦斯对英 国 资本主义工业 文明带来的灾难深 恶痛绝 ,他说 :我要全力去诅咒这个 “ 国家 ……让大海吞没它 , 洪水淹没它” 他认 为, 旧世界 已经完 让 。日 “ 了, 在土崩瓦解地倒塌在我们身上” 口 , 它正 。 x《 瑚 恋爱 中的妇女》 的杰拉尔 德“ 相貌非凡 ” “ 力充 沛” 他从父亲手里接过矿 山的经营后 , 、精 , 大力推 进“ 现代机械文 明”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毫无疑 问, , 他是资本主义 工业文明成功 的、 优秀的代表 。 但是 , 在这表 面强大的外表下 , 蕴含 的却 是死亡。他少年时就失手开枪误杀 了弟弟 , 埋下 了死亡的伏笔 , 长大后 又始终被劳伦斯视为死亡之色的“ 包围着 : 白” 白影 、 白色弧光 、 白森森 、 冰雪……他虽然在事业上取得 了极大 的成功 , 没有成就感” 经常感 却“ , 到“ 郁闷 、 沮丧” 。他对工人 的残忍 , 又使他产生“ 一种不 可言状 的恐惧 感” 特别是父亲去世后 , 。 他更感到“ 如同披枷戴锁被吊在深 渊边上” 杰 。 拉尔德的这些 内心世界 , 刻地揭 示了他外强 中干 、 深 色厉 内荏 的本质 , 具有强烈的“ 死亡” 象征意味 。 尤其是小说的第十四章 , 更是他死亡的谶 语。 杰拉尔德的妹妹黛安娜坠湖 , 她的未婚夫下湖营救 , 两人 同归于尽。 杰拉 尔德再下去救 , 他在水 中莫名其妙地产生联想 ,水下面有的是地 “ 方, 再多的人都装得下” 后来 , 。 他果然在事故中葬身于白雪皑皑的阿尔 卑斯 山谷地 , 同他的死亡之色“ 融为一体。杰拉尔德的误 杀弟弟 、 白” 白 色环境 、 心理活动 、 水下联想 , 层层递进 , 白无误地指向死亡。即使在 明 他事业如 日中天时, 读者对他的死亡也是深信不疑的。杰拉 尔德 的“ 死 亡” 象征指 向是单 向的, 始终用他的各种表现不断强化其死亡意蕴。 同样是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代表人物 ,查太莱夫人的情人》 《 中的克 利福的象征“ 亡” 死 则是多向的。 除了他个人单 向的“ 死亡 ” 象征外, 还与 象征“ 再生” 的人物对 比, 使其“ 死亡” 象征意义更 强烈 , 更令人 回味。克 利福没有杰拉尔德 的强悍外表和疯狂 ,他因战负伤致残 ,丧失 了性功 能, 在肉体上就是 “ 死亡” 的象征。 劳伦斯 自己也说 “ 克利福先生的瘫痪 , 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H 克利福有教养 、 。岫 有钱 、 有地位 , 但他的内心世界 也 像 他 的 外 表一 样 象 征 “ 亡 ” 本 来 他 丧 失 了性 功 能 值 得 同 情 , 他 对 死 。 但 把才二十三岁 的妻子变成活寡妇毫无歉意 , 为“ 认 性爱是很 可以不必要 的” 为了使 自己的财产有继 承人 , 。 他还恬不知耻地说“ 要是你能 和另一 个男人生个儿子也是件好事” 。这样 , 他的虚伪 、 可耻就令人蔑视 了。在 资本主义社会 , 金钱撕破了人与人之间关 系含情 脉脉 的面纱 , 人们 为了 钱, 可以厚颜无耻 , 丧尽天 良, 克利福就是这样 的人 。 他身有残疾还坐着 轮椅去监督工人干活 , 认为工人 “ 同古罗马奴隶没有什么 区别” 只不过 , 是为 自己赚钱 的工具。 克利福 的残疾 , 对妻子 的虚伪 , 对工人的冷酷 , 他 从肉体 到精神都腐朽到了极点 。 虽然他 的肉体没有死亡, 但他 比杰拉尔 德更为彻底地象征“ 死亡” 克利福连杰拉尔德 的表面风光也没有 了, 。 让 人看到了资本 主义工业文明的满 目疮痍和不 可救药 。 克利福不但 以 自己的所作所 为象征 “ 死亡 ” 而且通过 与象征 “ , 再 生” 的人物对 比, 更深化他的“ 死亡” 寓意。 克利福丧失了性功能 , 小说中 偏偏通过其妻康妮与森林看守人梅乐士从灵 肉完美结合的两性关系中 得到“ 再生 ”形成鲜明对 比。 , 康妮成为活寡妇实际上是象征 资本主义工 业文明压抑 了女人的 自然本性 , 但她不甘于年纪轻轻就形销骨立 , 让生 命之 花萎靡凋谢。 她常常在 内心呼唤:我得要投胎重生 ! “ 我相信 肉体之 复活!” 梅乐士是个从 肉体 到精神都非常强悍的人 , 他不愿找个 更体面 的工作 , 甘为森林 看守人 。康妮和梅乐士在森林里邂 逅后 , 开始了他们 “ 再生” 的历程 。他们 由戒备到接触 , 由试探到过从甚密 , 这对孤男寡女 作者简介 : 段文霞 , 湘潭大学在读研 究生, 湘南学院外语 系。
劳伦斯小说艺术特征的现代性
劳伦斯小说艺术特征的现代性D·H 劳伦斯是处在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交叉点上的作家,他的创作具有现代主义倾向。
本文将从艺术形式和技巧的角度探讨其现代主义倾向的具体表现。
一、审美视角的内向性所谓审美视角,从作家观察生活的角度看,是创作者感知生活的一种特定的透视取向,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的艺术发现;从作品表现生活的角度看,它是作家主体意识和审美意识的艺术外现,是创作主体表现生活的独特方式。
可见,文学作品是作家把握和观照世界的物化。
一个作家的创作在何种程度上达到了艺术的创新,与这个作家所取的审美视角有密切的联系;一种新形态文学的产生和流行,也总是和新的审美视角的发现和运用相同等。
我们知道,现实主义文学特别强调真实地反映生活,要求作家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去描写生活,由外而内地去构建一个“原来如此”、“如眼所见”的写实世界,所以其审美视角是外向性的。
而现代主义作家则由于深受非理性哲学和现代心理学的熏陶,反对在创作上真实地模仿自然,强调客观地展示人的内心世界的真实,执着于表现人的幻象、错觉、潜意识等非理性的内容,致力于构建一个“感觉如此”的感觉世界,因而作品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是人的内宇宙———“心理场”,而不是外宇宙———“物理境”,其审美视角是内向性的。
诚然,就劳伦斯小说来说,其审美视角并不完全是内向性的,而应该说具有内向与外向二重性,但在内向性与外向性的天秤上,重心又显然在内向性一边。
他的小说创作,往往把透视生活的焦点落在人性,人的自然本能和精神状态上,潜心于展露在自然本能驱使下人物心理的衍变过程,而外部的物质环境则只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至于它如何影响人物的性格、心理和情绪则很少探究。
以劳伦斯重要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为例,小说中人物的心态变迁和日常生活的联系很疏远,作者对人和社会问题的思考和探索也更为抽象化、神秘化。
小说中,作者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不人道,予以揭露和批判,但在具体描写人物命运时,性本能、情欲的力量总是超越环境压力而起着支配、决定的作用。
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象
解读劳伦斯《儿子与情人》中的象征意象作者:邓晓洁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4年第01期摘要:D.H.劳伦斯是英国一位独特而具有争议的现代主义作家,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为读者留下了众多的文学作品,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的第一部杰出作品。
小说自问世以来就受到很多人的关注,很多评论家已经从不同角度对小说进行了不同的评价,其中不乏对小说中爱情故事和母子情结的探讨以及劳伦斯在小说中对于女性形象塑造的研究,本文将在象征意义的视角下对小说中的象征意象进行解读。
关键词:象征意义劳伦斯《儿子与情人》D.H.劳伦斯是英国最著名也最具争议性的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主题就是母子情结。
小说《儿子与情人》属于劳伦斯的一部自传性质的作品,它继续了先前的母子情结主题思想,小说主要描述了主人公保罗和母亲莫瑞尔太太、克莱拉和米丽安这三个女人之间的纠结情感。
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小说中的花花草草和飞虫走兽都承载了作家深厚的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象征意象的解读,我们可以深入到小说中主人公那难以捉摸的精神世界,真正理解工业文明给人们精神情感上带来的巨大伤害和困惑。
一、有关小说《儿子与情人》的总体概述小说《儿子与情人》是劳伦斯最著名的代表作,这部小说也为作者赢得了文学界的地位,这是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小说中的故事主人公保罗有着幼年劳伦斯的影子。
小说将背景设置在十九世纪中叶英格兰中部劳伦斯的家乡——诺丁汉郡一带的煤矿、水乡阡陌和铁矿区的交叉地带。
讲述了一个煤矿工人家庭生活的故事,再现了当年英国社会的历史和时代特色。
小说的前部分真实地再现了幼年劳伦斯的生活经历。
D.H.劳伦斯出生于1885年,父亲是煤矿上的一名工人,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育;母亲是一位出身于上流社会的女子,有着很好的修养,由于文化上的差异,劳伦斯父母之间的争吵从没有停止过。
劳伦斯从父亲那里获得很多的社会经验,从母亲那里得到更多无微不至的关怀。
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
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摘要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本文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虹》《两只蓝鸟》《太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从他191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到1930年在法国逝世,他共为后人留下了10多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和散文集、书信集以及多部绘画作品。
随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相继问世,对他各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便先后凸显出五彩斑斓的意义。
本文试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虹》:心理分析的视角英国心理分析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l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帝国主义的竞争中发展逐渐缓慢下来,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是英国社会的萧条的景象,国际国内的各种矛盾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加激化。
强盛时代的维多利亚英国已一去不返,对现存秩序与传统制度人们日渐丧失信心,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潮是精神与信仰的危机和对传统的反叛。
步步逼近的工业浪潮使原本宁静的乡村都沦落为肮脏的工业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精神受到摧残,社会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
人类渴望与自然和社会共和谐,渴望内心得到关注,这时心理分析小说应运而生,文学开始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与关照,希望在摒弃传统道德观的同时建立更符合人性的自然道德观。
从小说作品中窥见一个劳伦斯
从小说作品中窥见一个劳伦斯摘要:劳伦斯是20世纪前半叶最具独创性的英国作家,多位女性影响了他的创作生涯,他的作品反映了作家在创作期间的生活遭遇和情感经历。
本文将从作家中前期的作品着眼,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一个青年时代的劳伦斯。
关键词:劳伦斯《儿子与情人》《虹》生活遭遇中图分类号:i5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2)10-0000-01戴·赫·劳伦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出生在一个矿工之家,这使得他对于工人阶级和底层人民的生活具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和发自内心的同情,同时,他受过教育且具有强烈占有欲的母亲又使得他最终脱离了他所在的阶级。
青年时代的女友吉西·钱伯斯助他登上文坛,而弗丽达的出现更是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他的创作轨迹,最终促成了劳伦斯的杰作《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和《恋爱中的女人》(1920)的诞生。
一、心灵的故乡——伊斯特伍德1908年劳伦斯获得教师资格,开始在伦敦南郊的戴维森路中学教书,在此之前,他一直生活在英国的诺丁汉郡。
他的故乡伊斯特伍德是一座位于诺丁汉郡西北部的煤矿小镇,附近风景优美,水草丰盛。
那时他常常到中学时代的女友吉西·钱伯斯家里玩,在她家院子的外面就可以看到费利磨坊的红屋顶和银光闪烁、碧波荡漾的摩尔格林水库。
这两处风景后来成为劳伦斯的第一部小说《白孔雀》(1911)中的斯特利磨坊和内瑟梅尔湖。
“我创作的有关诺丁汉——德比郡小说的背景全部以伊斯特伍德为中心,那里是我的出生地。
”这其中包括《白孔雀》中全部的景物描写,《儿子与情人》中米丽安家的农场以及《虹》中主要背景的一部分。
故乡的美景滋养了少年劳伦斯的心灵世界,他对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都异常敏感,常常几笔下来就可以描绘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同时他又赋予景物以象征含义,使得它们具有灵性,成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伦斯作品多视角解读摘要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本文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大卫·赫伯特·劳伦斯《虹》《两只蓝鸟》《太阳》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大卫·赫伯特·劳伦斯是才华横溢的英国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思想家和文学艺术评论家,更是位多产的作家。
从他1911年出版第一部小说《白孔雀》,到1930年在法国逝世,他共为后人留下了10多部长篇小说、3部短篇小说集、数本诗集和散文集、书信集以及多部绘画作品。
随着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各种文学批评理论的相继问世,对他各种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阐释便先后凸显出五彩斑斓的意义。
本文试从心理分析、幽默反讽及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分析、解读劳伦斯的三部作品:《虹》、《两只蓝鸟》和《太阳》。
进而说明,三部作品分别以寻求两性关系的和谐为核心,倡导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虹》:心理分析的视角英国心理分析小说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发展起来的。
l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在帝国主义的竞争中发展逐渐缓慢下来,伴随经济危机而来的是英国社会的萧条的景象,国际国内的各种矛盾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加激化。
强盛时代的维多利亚英国已一去不返,对现存秩序与传统制度人们日渐丧失信心,这一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主潮是精神与信仰的危机和对传统的反叛。
步步逼近的工业浪潮使原本宁静的乡村都沦落为肮脏的工业区,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类精神受到摧残,社会出现严重的异化现象。
人类渴望与自然和社会共和谐,渴望内心得到关注,这时心理分析小说应运而生,文学开始了对人类心灵的探索与关照,希望在摒弃传统道德观的同时建立更符合人性的自然道德观。
小说《虹》(1915)诞生于这一时期,是劳伦斯小说的最高成就。
这部小说以布兰温一家三代人婚恋经历为核心线索,通过对何种途径才能真正建立起男女之间自然、自由的和谐关系进行了深入的思想探索,并明确申明了这种探索的最终指向是希望以此“激起一种世俗的、感官的快乐,唤醒世界,唤醒每一个人的世界意识”,从而寻找到现代人突破工业文明困境的新途径。
在布兰温家族前两代人的性爱和婚姻关系中,要么是自然而非自由的,如布兰温家族的第一代,他与一个波兰女子结了婚,他憧憬遥远的异国气息,满怀希望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但随着农村的日益工业化给在宁静环境中长期居住的农民以激烈的撞击,在这一变动时期的农民心态也随之越发复杂;要么是貌似自由却毫不自然的,如安娜家族的第二代,她是一位追求独立与自由的姑娘,她与城里来的堂兄威尔热恋,但由于他们思想观念和信仰有着严重的分歧,使他们后来有了不同的内心体验;最后,第三代女性厄秀拉成为担起迈向象征希望的“虹”的责任者。
在厄秀拉不懈的探求中,她曾屡次陷入贪恋自然情欲满足和盲目随波逐流的精神误区,但最终她领悟到自身的生存意义是不可能仅仅依感官的完美来实现的,个人的、表面的、暂时的肉体欲望不是生活的全部,超越其上的应该是对非个人的、内在的、永恒的生存意义的更高渴望。
厄秀拉对爱情的追求不是单纯感官肉体的满足,而是精神与肉体的关系的统一,但她的这一追求在《虹》中并没有实现,所以小说结尾时,她仰望着天上的彩虹充满着期待,表现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这样的结尾不仅反映出女主人公对自我生命状态的坚信与渴望,也反映出作者对新型的两性关系的和谐社会的无比期待。
“虹”乃是希望的象征。
显然,关注心灵,对工业化英国的情感憎恨和道德批判是劳伦斯创作的潜在基点之一。
此外,劳伦斯的家庭对他的艺术创作和生命美学思想的形成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影响。
在父母失败婚姻阴影中成长的劳伦斯逐步意识到父母婚姻生活的不幸,并随其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不断增强,父母之间的关系使他对男女性别角色的内在意义有了更深层的反思。
从母亲身上,他看到了女性特有的内在自我。
对婚姻的失望,使母亲将所有的爱和希望都放在儿子身上,而她强烈的控制欲和占有欲也影响了他们成年后自主选择生活的能力。
因此,对自身家庭关系的深刻反思导致了劳伦斯对婚恋关系的理想状态的思考,而这一思考也触发了劳伦斯形成以和谐性爱为核心的生命美学观点。
因此,伴随着《虹》这部作品的完成,劳伦斯以反思和重建两性关系为核心的生命美学原则也在逐渐形成。
首先,他认为生命美学思想的产生是基于对现存文明制度弊端的不满和反抗。
其次,既然工业文明宣扬并培育理性精神意识至上的观念,那么击碎这一文明的枷锁就需要张扬对血与肉的信仰,进而实现心灵的升华。
二《两只蓝鸟》:幽默反讽的视角《两只蓝鸟》是劳伦斯后十年的作品。
这时他的思想和哲学以及艺术风格已基本形成。
与小说《虹》一样,《两只蓝鸟》也是一部描写失败婚姻的作品。
尽管劳伦斯的生命美学理论以对两性关系的关注为核心,想凭借本能的自然生命需求来抵制现实社会中人类生存的物化状态,并借此来实现对现实秩序的颠覆,为理想社会的重建铺平道路。
但他对能否有效实现对现存世界的变革仍存有疑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重了英国社会的现实危机并恶化了他的个人生活境遇时,劳伦斯的失望和疑虑便表现于其后的小说创作中。
与以往严肃而厚重的作品基调相反,《两只蓝鸟》以幽默与讥讽的手法向人们呈现了这样一个故事:小说开头,劳伦斯就给它起了一个轻松的调子,诙谐而又带有讽刺的意味:“有一个爱丈夫的女人,可是她没法跟他的丈夫生活在一起。
那个做丈夫的呢,从他那个方面来说,是真心诚意地爱他的妻子的,不过他也没法跟她生活在一起。
”因此,吉太太便常去南方度假,享受阳光、大海、鸡尾酒和风流韵事。
吉先生却苦行僧般地在书房里埋头写作小说或文学评论。
不过,后者倒还豁达,明知他太太阳光下的风流事,却毫不在意。
如此夫妻关系倒也简单省事,但不会产生幽默而又精彩的“两只蓝鸟”。
劳伦斯故此又在这关系中巧妙地插入了第三者即吉先生的女秘书雷克泽尔小姐。
不过,此时吉太太却没有她先生的那份雅量。
在“带着嘲笑的灰眼睛转过去看那个爱慕她的人的晒黑了的、神情迟钝的脸”时,她心里仍惦记着她那年轻漂亮的丈夫和他那“非常俊俏”的女秘书,尽管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什么。
关于吉先生和吉太太之间冷漠的夫妻关系,劳伦斯仅用了“盐柱”和“腌黄瓜”两个隐喻便生动微妙而又轻松诙谐地向读者作了交代。
“盐柱”典出《圣经》,比喻没有情欲的女人;而“腌黄瓜”则是比喻性情冷淡的男人。
小说中,吉先生暗示自己已是腌透的黄瓜。
吉太太仿佛对生活还抱有一丝希望,她飞去南方寻找自己的生活。
阳光下的快乐固然可弥补婚姻的缺憾,但女秘书的出现宛如一颗“沙子”飞进了她眼里。
于是,劳伦斯在故事滑稽可笑的画面上又抹上了更为妙趣横生的一笔:“当你眼睛里有颗沙子的时候,干风流事就不怎么有趣了,要是心底里牵挂着什么事也不行。
”“沙子”省去了许多笔墨,一笔就点明了吉太太焦虑的生存状态。
从作品风格上看,劳伦斯采用了轻松、幽默、反讽甚至是夸张变形的手法。
但这种喜剧式的轻松诙谐的背后却隐伏着他对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深刻严肃的思考和忧患意识,以及他对小说中各个人物形象强烈的个人立场。
小说中的人物大多可以在其生活经历中找到原型。
他不怕自己的生活影子出现在故事中,而且把自己刻画成一个与事实不符的庸俗作家;劳伦斯妻子与朋友默里的暧昧关系以及插在劳氏生活中的布雷特都是作品中的主角,即吉太太和女秘书雷克泽尔小姐。
这种不和谐的两性关系其实正是社会不和谐的写照,性的无能似乎象征着现实的挫败和无法实现的愿望。
三《太阳》:古希腊文化的视角《虹》中,失落与迷惘的探索;《两只蓝鸟》中,压抑与苦痛的挣扎,都是工业化进程下人们灵魂深处的自我意识面对异化困境所做出的反应。
在劳伦斯看来,令人们陷入这种境遇的根本原因是:大规模的机械化工业社会和与之相对应的现代文明压抑了人的自然本性,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压抑了性和性爱的本能。
性是生命活力的源泉,是个体幸福生活的起点。
如果丧失性和性爱的本能,人便会走入认知的歧途,人与人之间最为根本的结合会遭到破坏。
所以只有建立一种和谐的两性关系,实现个体的完整与独立,达到灵与肉的统一,人们才能真正摆脱被异化的困境,获得自由,走向理想和谐的世界。
小说《太阳》(1925)从古希腊文化的视角向我们陈述了这样一个主题,即摆脱工业文明给人造成的摧残,讴歌太阳和大地,追求人性的美好。
《太阳》是劳伦斯1925年在意大利热那亚附近的海边别墅创作的短篇小说,故事的背景是在西西里(西西里历史上原本在希腊的版图之内)。
古希腊曾经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全身赤露是希腊人特有的习惯。
衣着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件附属品,不拘束身体,可以随时扔掉。
与周围的异族相比,只有希腊这个民族不以裸体为羞。
他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脱掉衣服去参加角斗或竞走。
”希腊人认为肉体有其自有的庄严,劳伦斯当时的创作哲学也与这种古希腊精神相吻合。
《太阳》中的主人公朱丽叶是一个崇尚阳光的女性,是太阳治愈了现代机器文明在她心中所造成的创伤。
来西西里前,朱丽叶生活在纽约,城市生活使她长期远离自然,烦躁不安,身心疲惫,与丈夫关系也很不融洽。
医生建议她到地中海的西西里岛接受裸体日光浴治疗。
金色的阳光复苏了她血统中的希腊遗传因子。
“一个清晨,太阳火球般升起,光芒四射,赤裸裸地出现在海面上。
朱丽叶躺在床上,凝视着冉冉升起的太阳,一轮赤裸的太阳纯然从海平面升起,驱散浓重的夜雾,她渴望与太阳融为一体。
”如此情景使她产生了走向太阳,与阳光拥抱在一起的强烈冲动。
阳光使她如痴如醉,使她能用肉体去感知世界,感悟人生,也了解男人。
她摆脱了现代文明的枷锁,与真正的自然、与阳光、与大地、与一草一木建立了有机的联系。
小说中,朱丽叶那一幕幕狂醉的状态,也会让读者联想到古希腊人祭仪中疯狂和野蛮的成分,也就是对酒神狄俄尼索斯的在劳伦斯笔下,阳光宛如强劲的酒力,制服了朱丽叶的羞怯、内心的阴郁和恐惧,她征脱了传统和道德的桎梏,长年来她头脑中仿佛已锈成块状的思想被阳光融解了,阳光使她恢复了作为一个人所应有的“血性”,甚至是“野蛮”的本性,而置一切现代世俗礼仪而不顾。
“阳光、酒神、血性、野蛮”,这些都是希腊文化的象征。
劳伦斯对希腊文化的研究,希腊文化对劳伦斯创作的影响,尤其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对劳伦斯的影响,在作品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因此,除了讴歌大地、讴歌太阳、讴歌人性之美,用这篇小说来研究古希腊文化对劳伦斯思想和创作也有不小的价值。
四结语品读劳伦斯作品,仿佛能感觉到其独特性、矛盾性、模糊性、多重性以及开放性。
8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研究的各种理论相继走进了国内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