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语言教案年的来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语言教案年的来历
【篇一:大班语言教案年的来历】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过年的几种习俗。
2.懂得在过年时,要关心寂寞、孤独的人,感受故事中表现的友善、宽容与温情。
活动准备:
挂图1号;《小朋友的书正月里》;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引出故事。
提问:我们刚过完年,你们知道年是什么吗?
二、幼儿阅读《小朋友的书正月里》第1~6页年的故事。
幼儿自主阅读,并对不理解的画面提出问题。
三、教师叙诉故事,幼儿边听故事变阅读相应的画面。
四、教师出示挂图,讨论、分享、理解故事。
1.提问:你觉得年是一个怎样的怪兽?你喜欢年吗?为什么?
2.人们用了哪些办法让年再也不敢吓人了?
3.但是,什么样的人还会被年吞掉呢?
4.怎样才能从年的手中逃脱?
5. 年是怎么变新年的?
6.你愿意和年做朋友吗?为什么?
五、再一次听故事。
六、小组讨论和交流。
现在你知道过年为什么到处都有红色了吗?说说自己参加了正月里的哪些有趣的活动。
【篇二:大班语言教案年的来历】
小班语言《年的来历》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故事,了解“年”的来历,知道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2.乐意参与活动,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年”的来历。
2.收集有关过年的各种庆祝活动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参观“过年”图片展,了解我国过年的几种习俗。
师:今天,带小朋友们去参观一个展览。大家可要认真、仔细地看。2.看课件,了解过年的来历。
(1)师:可是,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可没有过年这个习惯。每年的这
个时候是人们最痛苦、最害怕的日子。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请幼
儿猜一猜,说一说)
(2)继续看课件,了解人们战胜“年”的故事。
(3)“怪兽‘年’最害怕红色、灯光、响声,所以白胡子老爷爷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放爆竹、点灯的方法来对付它。”“从此以后,每年
过年的时候,人们部穿红衣服,贴红对联、红福字,放爆竹,亮灯,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守岁。过年的风俗就由此而来。
3.引导幼儿根据生活经验讲述过年的热闹气氛。
师:现在,过年的庆祝活动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热闹。小朋友,
4.游戏“放鞭炮”。
【篇三:大班语言教案年的来历】
文章
来源
设计意图:钱池是江藻的一个村子,由于西施为救越国被献给吴王
夫差路经此地而闻名。但几年前的行政村合并,“钱池”从此在地图
上消失了。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在教授幼儿各种知识的同时更
应该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这也是园本课
程开展的意义所在。所以我特别选用了这个。在环节的设计上,我
设计了猜想互动的环节,一般都是老师在讲、幼儿听,但《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才是课程的主体。那么如何才能调动幼儿的
主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进来呢?教师应通过互动环节,使每个幼儿
都能根据自己的想法做出选择,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目标:
1.知道“钱池”的由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
2.学习复述,在师幼互动中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
3、感知故事中西施与乡亲们的爱国之情。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字母a、b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故事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们江藻有个地方叫作“钱池”的吗?谁是
钱池的?
师:那方老师有点奇怪了,“钱池”?“钱币”的“钱”,“池塘”的“池”,难不成还有整整一池塘的钱吗。哇,要是我有那么多钱该有多好,
那真的有一池塘的钱吗?为什么它会叫这个名字呢?你知道吗或者
请你你猜猜看。
二.讲述故事,设计猜想的环节,请幼儿参与互动。
1.小朋友们讲得可真棒,我想想是有这些可能的,那现在方老师也给
你们讲讲我知道的关于“钱池”的故事,想听吗?想听的话请你竖起
小耳朵仔细的听。
2.老师讲述故事,设计互动环节请幼儿猜想:
1)范蠡会让西施见乡亲们吗?认为会的请你站在a这边,认为不会
的站在b这边。请两边的幼儿陈述他的理由。
2)范蠡决定要西施拜别众乡亲,可是人那么多,怎么办呢?如果你
是范蠡或者是范蠡身边的人,你会想一个什么办法?
3)要见西施就必须给一个铜钱,你认为,还有人会给钱见西施吗?
认为会的站在a这边,认为不会的站在b这边。请幼儿选择好之后
讲讲他的理由。
三、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提问:
1、西施为什么要去吴国?她去吴国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
2、乡亲们为什么要去见西施?即使是要给钱,还是有那么多人排队
去见,还把池塘都填满了。
3、为什么范蠡对着一池塘的钱说“这是一池塘的人心啊”,人心跟钱
又什么关系呢?
4、教师帮助幼儿梳理思路,理解故事中包含的爱国之情。
四、借助图片,老师和幼儿一起讲述故事。
五、请个别幼儿复述故事。
文章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