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酮类

合集下载

黄酮类

黄酮类

一、 概述
OH HO O OH OH O OH HO O Oglc rha OH O OH Rutin 芦丁 OH Quercetin 槲皮素
一、 概述
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较为复杂 ,如水飞蓟素 (silybin)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
OH O HO O OH OH O O OCH3 CH2OH
二、 黄酮类化合物的性质与颜色反应
5、酸碱性
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含有游离酚羟基 , 故显酸 性,可溶于碱性溶液中。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 , 4’- 二 OH 7- 或 4’-OH 一般酚 OH 5-OH 。此性质可 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
碱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吡喃酮环上的1-位氧原子, 因有未共用的电子对,故表现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 机酸,如浓硫酸、盐酸等生成( 金羊) 盐 ,但生成的 (金羊) 盐不稳定,加水可分解。
避免发生水解)。
大多数黄酮甙元宜用用氯仿、乙醚、醋酸乙
酯等中极性溶剂提取,而对多甲氧基黄酮类游离甙
元,甚至可用苯等低极性溶剂进行提取。
三、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
对得到的粗提物可进行下列精制处理,常用方法 有:
(一)溶剂萃取法 利用黄酮类化合物与混入的杂质极性不同,选用 不同溶剂进行地萃取可达到精制纯化目的。例如植 物叶子的醇浸液,可用石油醚处理,以便除去叶绿 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而某些药料水溶液则 可加入多倍量浓醇,以沉淀除去蛋白质、多糖类等 水溶性杂质。
本母核 2- 苯基色原酮 (2-phenyl-chromone) 类化 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 过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一、 概述
8
7 6 5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

分布
• 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水果、蔬菜、 茶、谷物、植物根茎、花中。还是茶 及黄芩、银杏、沙棘等众多中草药的 活性成分。
结构及命名
8 7 6
5
1
O
2
3
4
O
色原酮
2-苯基色原酮
C6-C3-C6
分类
根据B环连接位置、C环氧化程度、C环是否成环等将黄酮类 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黄酮和黄酮醇 2、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3、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4、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5 、橙酮类 6、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7、其他黄酮类
HO
O
OH OH O
山柰酚
OH
HO
O
OH OH
OH OH OH O
杨梅素
OH
HO
O
OH
OR OH O
R=H
槲皮素
R=芸香糖 芦丁
• 罗勒
罗勒
槐花
2、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 二氢黄酮及苷类:陈皮素、陈皮苷、苷草素、苷草苷
OH
RO
O
HO
O
OCH3
OR
OH O
R=H
陈皮素
R=芸香糖 陈皮苷
O
R=H
苷草素
• 杜俊瑶,辛彦.芹菜素对人卵巢癌细胞系CAOV3 细胞增殖周期的影响[J]. 中国使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8,24(6) : 456-458.
抗氧化作用
螫合金属离子 体外直接清除自由基 抑制NO的生成 抑制DNA氧化损伤 抑制放射损伤 抑制LDL氧化损伤 抑制脂质过氧化作用
孙秀琴,李荣华,唐涛.芹菜素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J]. 2009,47(27): 34-35.
• 宋昊刚,崔浩,赵君,等. 黄芩苷对家兔视网膜炎性水肿厚度影响的研究[J]. 国际眼科杂志, 2010,10(7) : 1274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ppt课件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ppt课件

这些化合物通常以苷的形式存在,苷 元与糖通过糖苷键相连,形成黄酮苷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是由两个芳香环通过一个三碳桥连接而成的,其中连接的 两个芳香环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芳香环上的取代基可以是羟基、甲氧基、羰基等,这些取代基的种类和数量对黄酮 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具有重要影响。
实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常用的色谱分离技术包括硅胶柱色谱、
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等。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实例
槐米中芦丁的分离
采用乙醇提取、硅胶柱色谱分离、重 结晶等方法,从槐米中分离得到芦丁 。
山楂中总黄酮的分离
采用乙醇提取、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 分离、结晶等方法,从山楂中分离得 到总黄酮。
05
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与开发
黄酮类化合物的保健功能与食品添加剂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作用, 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氧化应激 反应对人体的损伤,对预防衰老
和慢性疾病有积极作用。
改善心血管健康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改善心血管健 康的作用,能够降低血压、血脂 ,对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有辅
助效果。
食品添加剂
黄酮类化合物因其良好的抗氧化 和保健功能,被广泛应用于食品 添加剂领域,以提高食品的营养
价值和保健功能。
黄酮类化合物的其他应用领域
化妆品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 、抗炎等作用,被广泛应 用于化妆品领域,如美白 、抗衰老等产品。
农业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菌、 抗病毒等作用,可用于农 业领域,如植物保护、土 壤改良等。
环保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降解污 染物、净化环境等作用, 可用于环保领域,如水处 理、空气净化等。
通过结构优化和技术改进,提高黄酮类化合物的 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黄酮类

黄酮类

六、黄酮(一)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和结构分类一,基本母核:黄酮类化合物经典的概念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的碳架为C6-C3-C6。

二、苷元的结构与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中药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类:1黄酮: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且3位无含氧基团取代。

2黄酮醇:母核3位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3二氢黄酮:母核2,3位双键被氢化。

4二氢黄酮醇:黄酮醇2,3位双键被氢化。

5异黄酮: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

6查耳酮:三碳链不构成环,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链衍生物。

7橙酮:母核C环为含氧五元环。

8花色素:母核C环无羰基,1位氧原子以盐形式存在。

9黄烷醇:花色素的1,2位和3,4位双键被氢化,分为黄烷-3-醇类和黄烷-3,4-二醇类。

(二)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1)黄酮类化合物的性状1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如黄酮苷类)为无定形粉末。

2游离的苷元(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及黄烷醇、二氢异黄酮除外)无旋光性。

3黄酮苷类(结构中引入了糖分子)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

4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有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0H、-0CH3等)的种类、数目、取代位置有关。

1)黄酮的色原酮部分原本是无色的,但在2位上引入苯环后,即形成了交叉共轭体系,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

①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至黄色。

②查耳酮为黄至橙黄色。

2)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因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或共轭链较短,故不显色。

①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无色。

②异黄酮显浅黄色。

3)黄酮、黄酮醇分子中,尤其是在7位及4’位引入-0H及-0CH3等助色团后,因有促进电子移位、重排作用,而使化合物的颜色加深。

黄酮

黄酮

黄酮定义:黄酮是一大类以苯色酮环为基础的酚类化合物。

植物中由苯丙氨酸产生的肉桂酰辅酶A,经碳链延长环化生成的查耳酮,再衍生成的各种α苯基衍生物。

其中有些可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

结构: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A-与B-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

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

黄酮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等特点,可将主要的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分类:黄酮类(flavones)、黄酮醇(flavonol)、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二氢黄酮醇类(flavanonol)、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黄烷-3,4二醇类(flavan-3,4-diols)、双苯吡酮类(xanthones)、查尔酮(chalcones)和双黄酮类(biflavonoids)等十五种。

另外,还有一些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很复杂,其中包括榕碱及异榕碱等生物碱型黄酮理化性质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同感类。

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

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

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

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使共轭链延长,因而显现出颜色。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极性强的溶剂中;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

黄酮的功效黄酮的功效是多方面的,它是一种很强的抗氧剂,可有效清除体内的氧自由基,如花青素、花色素可以抑制油脂性过氧化物的全阶段溢出,这种阻止氧化的能力是维生素E 的十倍以上,这种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也可阻止癌症的发生。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黄酮类化合物综述

和转移,对多种癌症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改善心血管健康
黄酮类化合物可以降低血压、改善血脂代谢,对预防和治疗心血 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增强免疫力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免疫力 低下的人群具有保健作用。
抗衰老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延缓细胞衰老,保持 机体健康状态。
报告范围
•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和分类:本文将介绍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分类以及 各类黄酮化合物的特点。
• 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本文将详细阐述黄酮类化合物的理化性 质,如溶解性、稳定性等,以及它们的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 。
•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本文将介绍从天然产物中提取、分离 和纯化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方法和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代谢途径与产物
代谢途径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可以通过多种代谢途径进行转化和降解,包括羟基化、甲基化、糖基化等。
代谢产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产物丰富多样,包括黄酮、黄酮醇、异黄酮、花青素等,这些代谢产物在植物中 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05 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 及机制
抗氧化作用
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 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 应激损伤。
其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过敏、抗病毒、抗 寄生虫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 症症状,对于炎症性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心血管保护作用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OO
++
OO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2*
O
(2-位)
O* *
OH O
TLC、PPC
5.与五氯化锑反应
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
6.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方法 —— 溶剂法
溶剂法 关键 溶剂的选择 选择依据 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性
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其它黄酮类
23 4
HO
5'
HO
65
OH
OH
6'
glc O O
O
红花苷
二氢查耳酮(+)儿茶素
OH
HO
OH
OH

黄酮类药物

黄酮类药物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以前,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主要是指基本母核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类化合物,现在则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 中央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的基本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A和一个桂皮酰辅 酶A生物合成而产生的。A环来自于三个丙二酰辅酶A,而B 环则来自于桂皮酰辅酶A。
野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中有木樨草素及其甙类,具有止咳、祛痰、平喘作
用。
8
1
2' 3'
芹菜素(5,7,4′-三OH黄酮)
黄酮
7
A
O2 C
B 4'
木犀草素(5,7,3′,4′-四OH 黄酮)
6 5
3 6'
4
5'
黄芩素(5,6,7-三OH黄酮)
O
黄酮醇
O2
3
OH
山柰酚(5,7,4′-三OH黄酮醇) 槲皮素(5,7,3′,4′-四OH黄酮醇) 杨梅素(5,7,3′,4′,5′-五OH黄酮醇)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浓硫酸生成烊盐,常表现为 特殊颜色,可由于黄酮类化合物结构类型的初步 鉴别。例如:黄酮、黄酮醇类显黄色至橙色,并 有荧光;二氢黄酮类显橙色(冷时)至紫红色 (加热时);查耳酮类显橙红色至洋红色;异黄 酮二氢异黄酮类显黄色;橙酮类显红色至洋红色。
第六章第十三黄届江酮苏类省化大合学物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第六章第十三黄届江酮苏类省化大合学物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
年月 日
2.溶解性
一般游离苷元难溶于水,可溶于甲醇、乙醇;
易溶于乙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中。苷元与糖 结合后,水溶性增大,一般可溶于甲醇、乙醇、 乙酸乙酯中,在热水中溶解度增大,但难溶于乙 醚、苯、氯仿等有机溶剂。黄酮类化合物因含有 酚羟基可溶于碱性溶液中使之颜色加深,但是加 酸后又沉淀析出,此性质可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 提取。

第六章 黄酮

第六章 黄酮
第六章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COOH O
OH
O
O
OH
OH
HO OH O
生理活性
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银杏叶总黄酮: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 临床可用于治疗冠心病;
芦丁、橙皮苷、d-儿茶素: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异常通透性 作用,可用作毛细血管性出血的止血药及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 的辅助药; 水飞蓟素、异水飞蓟素、次水飞蓟素:肝保护作用 ,临床上用于 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等疾病均取得了 较好的效果; 异甘草素、大豆素:具有类似罂粟碱的作用,解除平滑肌痉挛。
成苷的糖 (一)、单糖类 1、D-glucose ( D-glc) D-glucaronic acid (DgluA) 2、鼠李糖 L-Rhamnose (L-Rha) 3、半乳糖 D-galactose (D-Gal) 4、甘露糖 D-mannoe (D-Man) 5、阿拉伯糖 L-Arabinose (L-Ara) 6、木糖 D-xylose (D-Xyl) (二)、双糖类 槐糖 sophorose (glc 12 glc) 芸香糖 rutinose (rha 1 6 glc) 龙胆二糖 (glc 1 6 glc)
橙皮苷R=芸香糖基
甘草素 R=H 甘草苷 R=glc
二氢黄酮醇
flavanonols :
C环无双键 C3-OH
HO OH O OH
OH OH O
二氢槲皮素
异黄酮
isoflavones : B环取代在C环 C3 上 R
1
R2O
O
OR3
O
大豆素 大豆苷 葛根素
R1 = R2= = R3 =H R1 = R3 =H R2 = R3 = H R1 = glc R2 = xyl R2 =glc R1 =glc R2 = R3=glc R3=H

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黄酮类化合物ppt课件
69
2 . 查耳酮及橙酮类
共性:带Ⅰ很强,为主峰 带Ⅱ (220~270)较
弱,为次强峰 区别:带Ⅰ峰位不同 查耳酮:340~390nm 橙酮: 370~430nm
槲皮素、山萘素、二氢槲皮素
泻下作用:营石苷 A 解痉作用:异甘草素、大豆素
24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理化性质及显色反应 第三节 提取与分离 第四节 检识与结构鉴定
25
一、性状
1. 物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为无定形粉末; 2. 光学活性:
苷元:二氢黄酮(醇)、黄烷醇,具手性碳,有光学活性; 苷:糖的引入,均有光学活性。
黄酮2,3-单键
黄酮醇2,3-单键
橙皮素 R=H 橙皮苷 R=芸香糖基
二氢槲皮素
10
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二氢异黄酮类 Isoflavonones
3-苯基色原酮
葛根素(C-苷)
大豆素
11
查耳酮类 Chalcones
①三碳链不成环 ②编号不同
③与二氢黄酮为异构体
新红花苷(无色)
红花苷(黄色)
第二向:水或水性展开剂
2%~6%HAc、
3%NaCl检 视:UV /氨熏变色/
2%AlCl3
61
应用:不同结构类型黄酮,在不同展开系统中Rf值不同。
醇性展开剂BAW
苷元 〉单糖苷 〉双糖苷
水性展开剂2%-6%HAc、3%NaCl 苷元 < 单糖苷 < 双 糖苷
62
(二)硅胶TLC
弱极性的黄酮
黄酮苷元展开系统: 甲苯-甲酸甲酯-甲酸(5:4:1)——常用 苯-甲醇 (95:5) 苯-甲醇-醋酸(35:5:5) 氯仿-甲醇(85:15, 70:5) 甲苯-氯仿-丙酮(40:25:35) 丁醇-吡啶-甲酸 (40:10:2)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第五章黄酮类化合物
但在浓HCl中花色素及部分橙酮,查 耳酮会发生颜色变化。所以必要时,应 做对照试验。假如将样品乙醇中只加入 浓HCl便产生红色,则表白具有花色素及 某些橙酮,查耳酮。
2. Na(K)BH4反应
NaBH4 KBH4
是二氢黄酮旳专属试剂
反应颜色: 红~紫色
反应机理:
Na BH4
BH 4
BH4 + C
C
Up to date known。
>9000 different flavonoids are
2. 它们大多是以苷旳形式存在于植物体旳各个部位,尤其是花、 叶部分。大多存在于高等植物及蕨类植物中。
一、黄酮类化合物生物合成旳基本途径
1. 基本骨架 指具有下列基本构造(C6-C3-C6)旳黄色色素
8
7
(单糖苷, 双糖苷)
水液
n-BuOH萃取
n-BuOH液
(双糖苷, 三糖苷)
水液
(水溶性杂质)
(2) 除去亲脂性杂质
醇提取液
conc
水液 石油醚 提取
石油醚液(亲脂性杂质) 水液
(3) 除去水溶性杂质
水提取液 conc 浓缩水液 加入数倍量 乙醇
沉淀物(蛋白质,多糖等) 醇水液
2. 碱提取酸沉淀法
A
6 5
1
2`
O2
B 4`
C
43
6`
O
2-苯基色原酮
结构特征
具有高度共轭体系—为基本生色团,且母核上有 OH或OCH3取代(助色团),大多为黄色,构造 中有酮基。所以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符合C6-C3-C6 基本骨架(桂皮酸途径)。 均属酚类衍生物
例:
O
OH O
黄酮醇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flavonoids)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2-苯基色原酮(flavone)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成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中通常与糖结合成苷类,小部分以游离态(苷元)的形式存在。

绝大多数植物体内都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它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以及抗菌防病等方起着重要的作用。

查看精彩图册目录简介结构种类价值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反应盐酸-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分布特点黄酮类及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及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异黄酮类和二氢异黄酮类花色素类黄烷类橙酮类双黄酮类其他药理活性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镇痛活性保肝活性其他展开简介结构种类价值结构类型理化性质反应盐酸-镁粉还原反应金属盐类试剂络合反应分布特点黄酮类及二氢黄酮类黄酮醇类及二氢黄酮醇类查尔酮类异黄酮类和二氢异黄酮类花色素类黄烷类橙酮类双黄酮类其他药理活性心血管系统活性抗菌及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抗氧化自由基活性抗炎、镇痛活性保肝活性其他展开编辑本段简介结构flavonoid黄酮醇分子结构图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

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

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

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种类根据三碳键(C3)结构的氧化程度和B环的连接位置等特点,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下列几类:黄酮和黄酮醇;黄烷酮(又称二氢黄酮)和黄烷酮醇(又称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异黄烷酮(又称二氢异黄酮);查耳酮;二氢查耳酮;橙酮(又称澳咔);黄烷和黄烷醇;黄烷二醇(3,4)(又称白花色苷元。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中 的
期 作
,花 用,
冠 氧
呈 化
深 成
黄 红
色。
6.异黄酮类 (isoflavones)
O2
3 O
主要存在于豆科、 鸢尾科等植物中。
异黄酮
O2
3 O
黄酮
H O
O
化 合 物 名 称取 代 基
葛根总黄酮具有扩冠、增加O 冠H 脉流量大 大 及豆 豆 降低素 苷 心肌耗氧量7 4 等,'4 作-O '用-二 H 。,O 7H -glc
一、基本结构和分类
基本结8构
7
6 5
1
O2
3 4
O
1
2
1952年以前,黄酮
类化合物主要是指基 本母8核为2-苯基1色原
2'
7酮的一系列化O 合物。2 1'
色原酮
3' 2-苯基色原酮(黄酮)
4'
6 5
3 4
O
6' 5'
01 最简单的黄酮类化合物是 黄酮(flavone), 存在于樱 草属(primula)的许多 植物的茎及叶中。
2' 3' 2 1' B 4'
3 6' 5'
01 黄酮类化合物分类根据:
02 三碳链氧化程度
1
8
O
70 3
A C B环(苯基)连6接位置( 2-位
或3-位)三碳链是否构成环状
5
4
2' 3' 2 1' B 4'
3 6' 5'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归纳:
O2
3 O 黄酮
1 O2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全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全

3' 2' OH
4'
β
23 4
5' 6'
α6 5 O
查耳酮类(Chalcones)
查耳酮的邻羟基衍生物可视为二氢黄酮的异 构体,二者可相互转化。在酸的作用下,查 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 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
23
4'
3' 2' OH β
4
H+
5'
α6 5
OH-
6'
O
2’-羟基查耳酮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
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 乙 酰 葡 萄 糖 、 咖 啡 酰 基 葡 萄 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 型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 糖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OH OH O
黄柏素-7-O-葡萄糖苷
OH
HO
O
O OCH3
O CH2OH
OH O
OH
水飞蓟素(SILYBIN)
水飞蓟素是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成的黄酮木 脂素类成分。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 化,代谢中毒性肝损伤。
5.查耳酮类(chalcones)
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 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OH H OH OH
无色矢车菊素
11.苯骈色酮 (xanthanes)
又称为双苯吡酮类,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 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

黄酮类

6、三氯化铁反应
三氯化铁水溶液或醇溶液为常用的酚类显色 剂。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含有酚羟基,故 可产生阳性反应,但一般仅在含有氢键缔合的酚 羟基时,才呈现明显的颜色。


四、显色反应
概述 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多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 γ-吡喃酮环有关。
原理: (一)还原试验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三)硼酸显色反应
三、酸性与碱性: (一)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可溶于碱性水溶液。 以黄酮为例,其酚羟基酸性强弱顺序依次为: 7,4′一二OH >7或4'-OH > 一般酚OH > 5-OH 5%NaHCO3 5%Na2CO3 0.2%NaOH 2NNaOH
此性质可用于提取、分离及鉴定工作。例如C7-OH,酸 性较强,可溶于碳酸钠水溶液中,据此可用以鉴定。
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类化 合物。现已确认其化学结构的生物黄酮类物质至少 有4000-5000种,其中包括广为人知的老产品芦丁、 茶多酚(以“儿茶素”为代表)、大豆异黄酮(以黄豆 苷、染料木素为代表)、橙皮苷和槲皮素、银杏黄酮 等,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 、抗癌.
生物黄酮与多糖、生物碱同为植物来源的三大 天然产品。
分子结构特征对溶解度的影响
取代基对溶解度的影响
存在状态对溶解度的影响
存在状态对溶解度的影响(状态:苷或苷元两种) 在水中: ⑴苷溶解性大于苷元 ⑵苷元相同,糖多,溶解度大
⑶苷元相同,糖极性大,溶解度大
⑷3-糖苷大于7-糖苷(因3OH游离时成氢键, 对溶解度贡献很小;而7OH游离对溶解度贡献很大, 成苷后,溶解度明显降低)。
(二)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黄酮类

黄酮类

黄酮类来源:互联网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06-11-01(一)结构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 2-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形成钅羊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由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苷叫做黄酮苷 (flavonoid glycosides) 。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即凡具有 C 6 -C 3 -C 6 基本骨架的一类化合物被广义的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分子结构中常有 -OH 与 -OCH 3 等取代基。

色原酮 2- 苯基色原酮 C 6 -C 3 -C 6根据基本结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橙酮、花色素、黄烷及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见表 3-3 。

表 3-3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名称基本结构代表化合物黄酮(flavone)黄芩素 (baicalein) ,汉黄芩素(wogoin) ,黄芩苷 (baicalin) 黄酮醇(flavonol)槲皮素 (quercetin) ,芦丁(rutin) ,金丝桃苷( hyperoside) 二氢黄酮(dihydroflavone)陈皮素 (hesperetin) ,甘草苷(liquiritin)二氢黄酮醇(dihydroflavonol)水飞蓟素 (silybin) ,异水飞蓟素 (silydianin)异黄酮(isoflavone)大豆素 (daidzein) ,葛根素(purerarin)二氢异黄酮 (dihydroisoflavone) 鱼藤酮 (rotenone)查耳酮(chalcone)异甘草素(isoliquiritigenin) ,补骨脂乙素 (corylifolinin)橙酮(aurones) 金鱼草素 (aureusidin)黄烷(flavanes)儿茶素 (catchin)花色素(anthocyanidins) Delphinidin , cyanidin双黄酮(biflavone)银杏素 (ginkgetin) ,异银杏素(isoginkgetin)黄酮类化合物除少数游离外,大多与糖结合成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酮类
来源:互联网作者:未知发布时间:2006-11-01
(一)结构类型
黄酮类化合物 (flavonoids) 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的、具有 2- 苯基色原酮 (flavone) 结构的化合物。

它们分子中有一个酮式羰基,第一位上的氧原子具碱性,能与强酸形成钅羊盐,其羟基衍生物多具黄色,故又称黄碱素或黄酮。

由黄酮类化合物与糖结合的苷叫做黄酮苷 (flavonoid glycosides) 。

目前黄酮类化合物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即凡具有 C 6 -C 3 -C 6 基本骨架的一类化合物被广义的称为黄酮类化合物。

分子结构中常有 -OH 与 -OCH 3 等取代基。

色原酮 2- 苯基色原酮 C 6 -C 3 -C 6
根据基本结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为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二氢异黄酮、查耳酮、橙酮、花色素、黄烷及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成分的结构类型见表 3-3 。

表 3-3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名称基本结构代表化合物黄酮
(flavone)
黄芩素 (baicalein) ,汉黄芩素
(wogoin) ,黄芩苷 (baicalin) 黄酮醇
(flavonol)
槲皮素 (quercetin) ,芦丁
(rutin) ,金丝桃苷
( hyperoside) 二氢黄酮
(dihydroflavone)
陈皮素 (hesperetin) ,甘草苷
(liquiritin)
二氢黄酮醇
(dihydroflavonol)
水飞蓟素 (silybin) ,异水飞蓟
素 (silydianin)
异黄酮
(isoflavone)
大豆素 (daidzein) ,葛根素
(purerarin)
二氢异黄酮 (dihydroisoflavone) 鱼藤酮 (rotenone)
查耳酮
(chalcone)
异甘草素
(isoliquiritigenin) ,
补骨脂乙素 (corylifolinin)
橙酮
(aurones) 金鱼草素 (aureusidin)
黄烷
(flavanes)
儿茶素 (catchin)
花色素
(anthocyanidins) Delphinidin , cyanidin
双黄酮
(biflavone)
银杏素 (ginkgetin) ,异银杏素
(isoginkgetin)
黄酮类化合物除少数游离外,大多与糖结合成苷。

糖基多连在 C 8 或 C 6 位置上,连接的糖有单糖(葡萄糖、半乳糖、鼠李糖等),双糖(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等),叁糖(龙胆三糖、槐三糖等)与酰化糖( 2- 乙酰葡萄糖、咖啡酰葡萄糖等)。

天然黄酮类化合物除大多数为 O- 苷外,还发现 C- 苷,如葛根素 (puerarin) 。

(二)理化性质
1. 通性
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

它的颜色与分子中存在的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OH , -CH 3 等 ) 的类型、数目及取代位置有关。

一般来说,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呈灰黄 - 黄色,查耳酮为黄 - 橙黄色,而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等因不存在共轭体系或共轭很少,故不显色。

花色苷及其苷元的颜色,因 pH 的不同而变,一般呈红 (pH<7) 、紫 (pH8.5) 、蓝 (pH>8.5) 等颜色。

黄酮苷元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甲醇、乙醇、醋酸乙酯、乙醚等有机溶剂,易溶于稀碱液。

黄酮类化合物的羟基糖苷化后,水溶性相应加大,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相应减少。

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甲醇、乙醇、醋酸乙酯、吡啶等溶剂,难溶于乙醚、三氯甲烷、苯等有机溶剂。

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有酚羟基而呈酸性,故可溶于碱性水溶液、吡啶、甲酰胺及二甲基甲酰胺中。

有些黄酮类化合物在紫外光(254nm 或 365nm) 下呈不同颜色的荧光,以氨蒸气或碳酸钠溶液处理后荧光更为明显。

多数黄酮类化合物可与铝盐、镁盐、铅盐或锆盐生成有色的络合物。

2. 鉴别反应
( 1 )盐酸 - 镁粉还原反应取生药粉末少许于试管中,用乙醇或甲醇数毫升温浸提取,取提取液加镁粉少许振摇,滴加几滴浓盐酸, 1~2min 内即出现颜色。

多数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显红 - 紫红色,黄酮类呈橙色,异黄酮及查耳酮类无变化。

其它还原反应还有:盐酸 - 锌粉反应。

黄酮、黄酮醇常不显色,只有二氢黄酮醇类可被锌粉还原呈深红色;钠汞齐反应,黄酮类成分可产生黄、橙、红等色;四氢硼钠 ( 钾 ) 反应,仅双氢黄酮醇可以被四氢硼钠还原呈红色,其它黄酮类不反应。

( 2 )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黄酮类成分和铝盐、镁盐、铅盐、锆盐等试剂反应,生成有色的络合物,可供某些类型黄酮的鉴识。

产生络合作用的条件是黄酮类成分必须具备下述条件之一,如 5- 羟基、 3- 羟
基或邻二羟基。

根据有色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可进行定量测定。

常用的试剂有三氯化铝、醋酸铅、醋酸镁与二氯氧化锆等试剂。

① 与铝盐络合:生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加 1% 三氯化铝甲醇液,黄酮醇、 5- 羟基黄酮与 Al 3+ 络合显鲜黄色;② 与铅盐络合:生药水提取液,加中性醋酸铅或碱式醋酸铅试剂,可产生黄色、红色或橙红色沉淀;③ 与镁盐络合:生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滴于滤纸上,吹干后喷雾醋酸镁甲醇试剂,置紫外光下观察,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等显天蓝色荧光,黄酮类、黄酮醇类和异黄酮类等显黄色、橙色或棕色;④ 与锆盐络合:生药乙醇或甲醇提取液,加 2% 二氯氧化锆 (ZrOCl 2 ) 甲醇液, 5- 羟基黄酮和黄酮醇类显鲜黄色。

显色后,再加 2% 枸椽酸甲醇液,则 5- 羟基黄酮类可褪色。

此外,口山酮 (xanthone) 是结构与性质同黄酮相似的一类化合物。

以苷或苷元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它是金丝桃科和龙胆科植物的特征性成分,石韦、知母、芒果叶中也有存在。

天然的口山酮有 C- 苷和 O- 苷。

常见的 C- 苷如芒果苷 (mangiferin) 与异芒果苷。

O- 苷仅存在于龙胆科植物中,约有 20 余种,如异龙胆苷 (gentioside) 与獐牙菜苷 (swertionolin) 等。

报春花糖(樱草花糖)
口山酮类成分与盐酸 - 镁粉反应显橙黄色,与盐酸 - 锌粉反应显桃红色。

(三)黄酮类主要定量方法及举例
黄酮类化合物常可与某些试剂(如硝酸铝和亚硝酸钠等)形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采用可见 - 紫外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生药中总黄酮的含量。

常用甲醇提取生药中的总黄酮,有时也要对样品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用三氯甲烷脱脂),再用甲醇提取,如《中国药典》( 2005 年版)山楂叶中总黄酮的紫外 - 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生药中单体黄酮可采用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多用。

举例如下:
金银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对照品芦丁 ( rutin) ( 1) ;金丝桃苷 (hyperoside) ( 2 ) ;木犀草素 -7-O-β-D- 半乳糖苷
(luteolin-7-O-β-D-galactoside) ( 3 ) ;忍冬苷 (lonicerin) ( 4 ) ;
tricin-7-O-β-D-glucopyranoside ( 5 ) ; chrysoeirol-7-O-neohesperidoside ( 6 ) ;
tricin-7-O-neohesperidoside ( 7 ) 和槲皮素 ( quercetin) ( 8 ) 。

相应的结构式如下:
色谱柱: Extend-C 18 (250 ′ 4.6 mm , 5 m m) ;柱温:30℃ ;流动相:( A ) 1.2% 四氢呋喃和 0.5% 醋酸,( B ) 40% 甲醇和 60% 乙腈;梯度洗脱: 10% -20% B (0-12min) , 20% B (12-45 min) ,20% -58% B (45-60 min) ;流速: 1.0 ml/min ;检测波长: 355 nm 。

代表性色谱图如图 3-3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